家庭教育毕业论文

2024-09-20

家庭教育毕业论文(精选12篇)

家庭教育毕业论文 篇1

(吉建军摄影)

夏季, 对于所有参加毕业考试的考生家庭, 无论中考还是高考, 甚至是小学升初中的考试, 都是个难熬的季节。不仅考生的精神高度紧张, 他们的父母也并不好过。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 考生家庭全家出动, 考前小心翼翼准备饮食、安抚情绪, 考试期间严阵以待、全程陪同, 考试之后又发动熟人、频频公关。

夏季也是大学生走出校门的季节, 虽怀有期待, 但就业的压力还是让人喘不过气来。

等待和焦灼的煎熬, 一如盛夏太阳的炙烤。

每年夏天都有这么一群人这样忙碌着, 焦躁着, 奔波着, 无奈着。真可谓:人人都需历七月, 几家欢乐几家愁。

艰难的抉择

夏季是国人最爱也最恨的一个月份。高考、中考、小升初……在7月, 夏季成了名副其实的考试季。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 盼着这一天, 又害怕这一天。因为, 这个夏天意味着一个结束, 又意味着很多开始。这是怎样复杂的一种心情啊。

家住山西省太原市桃园路的秦蓓蓓在太原市第37中学就读。这是一个只有初中部的重点中学, 学校管理很严格。初三时, 学校把学生按照成绩优劣分作快慢班, 秦蓓蓓虽然学习成绩中等, 但有幸咬住了快班的尾巴, 在“高手如云”的快班里面, 她的成绩在竞争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中考结束后估分, 她信心满满地估了633分, 在别人艳羡的目光里, 秦蓓蓓获得了空前的满足。秦蓓蓓的父母也觉得自己女儿很争气, 一连几天好吃好喝地伺候着。然而成绩一下来, 众人都傻了眼, 秦蓓蓓只考了550多分, 比估分低了80多分!这样的成绩彻底打乱了一家人的计划——他们打算成绩下来就去外地旅游的。之后全家开始了紧张的忙碌:一方面托关系找人, 另一方面申请查试卷, 一直奔忙了一个星期, 人晒黑了, 关系找遍了, 钱也花了不少, 却仍然没有改变550多分的事实。

这个成绩在秦蓓蓓看来是完全失去了平时水准的, 她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这个成绩只能勉强上一个普通高中, 与重点高中是彻底无缘了。

很多学生选择复读一年, 而秦蓓蓓对于复读有些排斥, 因为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知道她估分颇高, 要和一些老同学见面, 实在有些抹不开面子。秦蓓蓓告诉记者, 她的一些同学直接报了高职和技校。一位同学去重机技校报名, 据说第一年缴纳2000元的学费, 第二年开始就全部免费了, 另外还有奖学金可以拿, 3年毕业出来百分之百安排就业, 月收入3000元起。这位同学已经报名, 8月中旬就开学了。

而秦蓓蓓的父母在这段紧张时期完全把工作放在一边, 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公关”的行列。而此时单位的领导, 也不约而同地表现出了少有的大度:单位也没啥事儿, 先忙孩子学校的事儿吧, 需要帮忙尽管说话。说得二人心里暖洋洋的。这期间, 很多亲戚朋友也不断地支招。不过, 秦蓓蓓的父母还有一个打算, 就是送孩子出国。但秦妈妈有些担心孩子年纪小, 自制力差, 自理能力更差, 万一在国外有个好歹, 做父母的还不急死?加上现在的留学中介机构鱼龙混杂, 难辨真假, 让人没法不担心。而秦爸爸则表示, 出国作为一个备选项目, 无奈之下也是可以考虑的。

定向生的意外惊喜

作为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举措, 太原市从2008年开始实行定向生制度。该制度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直接分配到部分初中, 享受政策的学生可以降低50分录取。制度的落实, 对于弱化初中阶段的择校热、合理引导初中生源流向、促进学校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年来, 已有超过4000名学生在这个政策的扶持下入读优质高中, 与更优秀的学生同台竞争。今年, 太原市定向生分配指标为3010名, 其中省市直属学校指标为2867名, 县属学校指标为143名。

由于定向生的录取分数线在各个学校低于统招生50分, 所以很多家长认为, 此举使得整个统招录取分数线拔高不少, 毕竟3000多个指标被占用之后, 不在定向之列的学生们与低于他们50分的学生一起竞争, 有失公平。而被定向指标录取的学生家长认为, 这对于教育资源欠发达的各区县学校学生来说, 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

一位被定向录取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我家孩子在农村初中读书, 农村初中的生源差, 学习好一点的都让好学校挑走了, 中不溜的孩子就近分配到了普通初中。比起那些上名校的初中生, 在起跑线上, 我们就起步晚了一大截。农村初中出成绩太难了, 遇个责任心强的老师还好, 要遇个毫无责任心的老师, 孩子根本就都毁了。全太原市初中都不准择校, 听说去年山大附中、五中、十中某些班中考成绩650分以上的学生有十几个, 谁听说哪个普通初中出这样的成绩?定向生给了没权没钱的孩子一条希望之路。”

家庭矛盾的集中爆发

成绩公布后, 很多家长因孩子没考好, 和孩子打起了“冷战”。这段时间也成为了家庭矛盾的集中爆发期。

一位中考生在网上发帖称:父母对他非常失望, 因为他只考了300分, 他平时学习并不好, 父母对他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只是中考成绩下来之后, 父母对他更加冷漠了, 甚至当他的面教育弟弟:“好好学习, 别跟有些人似的, 考个鸡窝就什么希望都没有了, 将来连个好工作都没有, 娶个媳妇都困难。”

而另一位网友则很伤心地诉苦:考试前父母对他呵护有加, 有什么要求都能尽量满足, 甚至在学习之余可以玩一下游戏。考试成绩出来之后, 父母对他由呵护变成了呵斥, 甚至他吃一根黄瓜也会被父母以“考成这样你还有脸吃”为由训斥一顿, 弄得他“实在不想在家里待了”。

还有考生表示, 父母并没有给他太多压力, 只是整天长吁短叹让他很压抑, 他整天待在网吧里, “把平时积攒下来的会员费全部都用掉, 避免与父母见面”。有网友提出, “难道能一辈子待在网吧不出来吗?以后打算怎么办呢?”这位网友回复说:“你比我妈妈还唠叨。”

大同市一位考生的父亲肇先生这几日也异常难熬, 儿子考得很不理想, 托人找关系一时间也没有什么进展, 特别是孩子, “整晚整晚的失眠, 白天就待在屋子里不出来, ”肇先生说, “真担心孩子的身体和心理, 这算是不小的打击, 孩子的性格本身就内向, 这下一个多星期不出门, 不开口, 吃饭也不跟我们交流。”

肇先生说, 成绩下来之后, 孩子心情原本就差, 孩子母亲又大发了一次火, 把这些年孩子一些不好的表现全说了一遍, 数落了个底儿朝天, 孩子当天就一直沉默, 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 好说歹说出来吃饭了, 他母亲只要一开口, 这就又开始了。肇先生说, 自己跟妻子自从孩子成绩出来之后就一直吵架, 连带着把这些年对方做的不对的事情全部抖落出来, 家里紧张氛围逐步升级, 吵架已经越过了考试成绩本身, 成为家庭成员情绪爆发的导火索。“有时候真不愿意回家, 但是想着儿子, 还是得回去。”肇先生叹气。

而据了解, 很多家庭因为学生的成绩不理想, 而影响了整个家庭的和谐。有的不仅是父母, 甚至连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样的隔辈亲属也牵扯进来, 整个家庭笼罩在浓密的阴云中。

大学毕业生的7月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 经历过中考、高考重压的大学毕业生, 再次面临人生的重要关口——就业。在高考学生对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满怀期待的时候, 这些大学毕业生则从大学走向了社会。

7月14日是大学生离校的截止日。小李因为晚了一天, 回到宿舍时, 发现自己已经收拾好的被褥和行李被扔到了宿舍楼下的大厅里。当她对宿舍管理员抗议时, 宿舍管理员生气地说道:“我平时都是直接扔出宿舍, 这次给你放在大厅也是照顾你了。”小李很委屈地哭了, 内心积压的因即将要离开学校和面对不可知未来的一系列情绪, 在宿舍管理员的无情呵斥下喷涌出来。

在面临毕业的这段日子里, 大学毕业生压力倍增。一方面因为找工作, 另一方面因为离别。一些学生表现出空前的狂躁。山西财经大学的宿舍管理员说:“前几届学生有人在毕业前把被子点燃, 把桌子打破, 把暖水壶扔到楼下听响声。甚至连宿舍里的灯都全部打碎, 墙上胡乱涂抹。整个宿舍楼乌烟瘴气, 非常混乱。这几年学校加强管理, 每到临毕业前, 都要召开专门会议, 应对有可能发生的毕业暴力事件。”

而破坏性的“毕业典礼”只是一部分。宿舍管理员告诉记者, 每年临近毕业, 学生们都有“新仇旧怨一朝了”的习惯, 平时关系处得不好的学生, 在毕业的时候打架、斗殴成了家常便饭。因为这些事, 学校专门扣发了一些当事学生的毕业证书。“但是没用, 每年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防不胜防。”据该宿舍管理员介绍, 前段时间, 毕业生组织了一场毕业生足球友谊赛, 说是友谊赛, 可是比赛进行到一半就变得“不友谊”了。双方队员因为一个犯规大打出手, 最后学校出动了保安队才平息。

山西财经大学从事学生心理咨询的边老师告诉记者:大学毕业生之所以容易出现极端的行为, 是因为情感的落差。这种情感是复杂的, 师生好友离别、情侣分手、步入社会的心理落差, 基本上都是负面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汇集到一起, 极容易出现上述一些问题。很多大学生虽然事实上毕业了, 但是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毕业, 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对于毕业的大学生, 一方面要自己加强心理调节, 另一方面要借助外部心理干预, 健康地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全社会的话题。这些学生在7月这个特殊的月份开心、郁闷、得意、失意……五味杂陈。整个社会能否包容这个人群, 不仅对于成人社会是一个考验, 对于这些毕业生来说, 更是考验。

家庭教育毕业论文 篇2

(一)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我院深刻认识到大学生毕业教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毕业生就业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并将影响我院经济新闻复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因此,如何抓好毕业教育,保证毕业生高质量顺利就业是目前我院就业指导工作中面临的重点任务。

为帮助我院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进一步建立健全我院学生就业指导机构设臵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我院决定于十二月底对全院学生进行一次毕业教育活动,对我院学生在选择职业、准备就业,及在职业中求发展、求进步等方面提出科学建议,并指导他们进行充分的知识准备、经验积累和技能掌握。

一、活动意义

1、毕业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面临就业抉择时,思想和情绪比较复杂,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引导教育,就容易产生偏差行为。我院必须切实做好其思想工作,用思想教育鼓励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教育他们以发展的、正确的眼光看待就业,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立志献身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2、毕业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性决定了毕业教育必须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本次毕业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在大学四年教育的基础上,帮助毕业生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教育毕业生认清形势,明确责任和义务,树立正确理想,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的就业;引导毕业生做好上岗前的思想准备,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积极投身四化建设。

3、毕业教育是就业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就业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毕业生能否圆满地就业等问题都与毕业生有着直接的关系。我院需对毕业生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思想端正,情绪稳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就业工作中来,自觉、积极地配合和支持学校的工作,此次全院范围内的毕业教育活动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就业工作的效果。

4、毕业教育是学校全部教育成果的巩固和升华。大学生的生理发育阶段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尚不成熟,可塑性大,认识问题片面,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动摇等。此次毕业教育活动的作用就在于使已经确立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得到进一步巩固,使理想和信念更加坚定,促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高,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毕业教育背景

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30亿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有1至5亿,不充分就业人口有7.5亿至9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而我国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增幅较大,又造成了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昔日被誉为“国之栋梁”、“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

由于新闻专业学生的适应面广、有一定功底,社会提供的许多岗位如编辑、记者、秘书、行政管理,都适合他们去做。尽管随着每年公务员岗位的增加,报考公务员可以解决一部分这类学生出路,但由于公务员岗位竞争十分激烈,因此本专业就业极易持续走下坡路。

现今,大学生就业难有如下主要因素:

1.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尤其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

2.择业能力水平不高。具体表现在:(1)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表现为:择业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敞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2)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3)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还不强,虚荣心和侥幸心理往往使他们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4)职业规划能力还比较欠缺,很少有人对自己做出详细的探查,明确自己的素质、实力、个人特点、能力、兴趣和学习、工作方式以及对工作环境的喜好,并依此做出决定

和计划。

3.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如就业挫折承受力差、竞争与进取精神不够、合作性和冒险性较差、独立性不高,盲从和依赖心理普遍存在等等。

因此,在择业道路上,必须指导我院学生即时形成合理知识结构,增加就业筹码。大学生应充分认识知识结构在求职择业中的作用,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增加自己在就业时的筹码。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组合方式。合理的知识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宝塔型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模式强调基础理论的宽厚扎实和专业知识的精深,比较容易把所具备的所有知识集中于宝塔顶部的专业知识上,并且同择业目标联系起来。

网络型知识结构。该结构能使专业知识处于网络中心,并重视与专业相关联的系统知识的辅助作用。毕业生具有这种知识结构,能增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在就业市场上往往会受到青睐。

帷幕型知识结构。这种结构的具体涵义是一个具体的社会组织对其成员在知识结构上有一个总体的要求,而作为该组织的个体成员由于所处的层次不同,在知识结构上又存在着一些差异。对我们毕业生的启迪是:在寻找职业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在整体上对求职者知识结构的要求,同时还要了解所选职业在企业中的位臵及层次,以此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择业时的适应能力。

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动态的、可变的,能够根据社会需要进行定向调整,以保持知识结构的弹性。比如某学生原来专业是办公自动化,强调计算机的操作和管理,当他看到社会上对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需求较高时,就适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各种计算机语言的基本原理,并尝试对某些应用软件的开发,毕业时就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现代社会要求毕业生具有相当宽广的知识面,能懂得较多的知识,能胜任多方面的工作。有些毕业生渴望涉足很多领域,学习很多知识,但博而不专,虽然表面看起来什么都懂,其实内部很虚弱,每一项能力都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外强中干,结果事业一事无成。

一方面向书本学习,一方面向实践学习,是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正确途径。

在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知识调节,一方面要更新知识,防止知识老化;另一方面要增强目标性,防止与自己专业方向无关的知识比例过大,以致降低自己的专业岗位能力。

此次毕业教育活动需要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1.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性格、气质、兴趣等等,问问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对自己各方面能力进行摸底,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其他应聘者的经验、经历,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2.了解职业。包括职业的工作内容、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经验要求、性格要求、工作环境、工作角色等。仔细地分析比较自己和职业要求的差距,根据自己的特点仔细地权衡选择不同目标的利弊得失,还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确定最终达到目标的方案。

总之,每一个毕业生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就要在找工作前明确职业定位,充分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认真思考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从事哪个专业领域的工作,朝哪个方向发展,从而避免求职时的盲目和错失良机。

三、毕业教育活动时间:

2008年12月19日

四、毕业教育活动地点:

专二报告厅

五、活动参与者

新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浩

新闻学院副院长宋祖华

新闻学院团总支书记黄辉

新闻学院全体教师

新闻学院全体学生

六、活动流程

1、培养学生科学的择业观

对于毕业生,我院一直致力于强化理想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择业观,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自我实现与社会需要、事业追求与物质待遇等的关系。在教育上,学生表示接受并希望形成主流教育的思想观念。然而,现实思潮又深刻地影响着毕业生的心态,使正面教育面临着挑战。出现了毕业生在具体单位的选择上与主流教育的重理想、顾全局不相吻合的问题。择业观念务实化、价值取向功利化,过分追求自我实现,一味向往环境好、待遇高、无风险、“有很好发展前途”的单位。培养学生科学择业观显得尤为必要。

2、缓解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学校教育学生,社会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就业中出现的不正常的、甚至腐败的现象只是少数,也是暂时的。但是事实中,一些学习较差的同学采取非常手段,靠关系找到了好单位,而政治素质高、学习好、表现突出的反而只去了“差”单位。有些同学在就业中还遇到关、卡、压的现象。面对自主择业的复杂性,毕业生几多欣喜,几分忧虑,造成了思想上、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此次毕业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缓解毕业生群体的普遍心理压力。

3、解决就业指导服务无法解决的个体问题

我院对政策讲解多,宣传到位,具体指导服务也较多,但这些都是面向全体毕业生,只能解决毕业生的共性问题。毕业生个体在就业时,存在着各不相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得不到关注。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使毕业生个体就业障碍增多。此次毕业教育活动专门设臵了一对一就业指导活动环节,针对我院学生个体提供合理就业方案。

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

毕业生:教师的教育助手 篇3

“不懂问老师!”这是父母的叮咛,更是教师的劝学。可如果提出:“不懂问学生!”学生会感到惊慌,教师会感到不屑,家长会感到疑惑。学生会想:不懂问我,肯定是要追查什么?教师会想:不懂问学生,学科知识学生会比我懂?家长会想:不懂问我的孩子,那我送孩子来学校干什么?学生、教师、家长心目中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每个角色都是一根定海神针,似乎一旦错位就会翻江倒海,所以每个角色都非常本分,殊不知这种本分正是教育困难重重的重要原因。学生、教师、家长的身份不能改变,但是其身份代表的功能却是可以改变的。教育不是单向输导,教育是双向流动,在教育面前没有绝对的“老大”,也没有绝对的“小弟”,有必要的时候,出神入化的孙大圣也得叫只会念经的唐僧一声:师傅。

回答有哪些方面可以请教学生,这个问题非常广阔,很难概全。但哪些问题不能请教学生,却是可以道明的。作为学科教师,不能轻易向学生请教的只有学科内容,特别是解题方面,教师作为实然状态的学科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一个不会解题的老师是会受到学生轻视的。而其它方面,都可“以生为师”。在学科方面向学生请教,不是“不耻下问”而是“有耻下问”,而在其它方面与学生交流,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在教育中共同成长。

在信息多元化时代,与同学生交流的渠道是很多的,而如果想获得最真实的心声,莫过于通过QQ。许多老师也在用QQ,但是基本上用于聊天,很少用于教育。记得四前年,我还不知道如何用QQ,一位毕业生一定要送我一个QQ号,为了与我联系方便,就尝试着用QQ,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在我的QQ群里包括了这几年毕业的所有班级,学生在大学里有什么疑惑会与我沟通、交流想法,但更为重要的是,在教育中我有什么疑惑,与毕业生们交流和请教,大家争相建议和畅谈感想,特别是在校期间的真实感受,许多教育疑惑在QQ里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通过QQ交流使许多教育中的疑惑得到了解决,并且这些答案不是从论文或者网上搜查出来的,而是通过与毕业生的真诚交流而获得的,更具有可信度。不可否认,我已经有了网瘾,但在网上很少玩游戏,主要用于撰写教育随笔且在博客中发表,通过QQ与学生交流,阅读教育书籍、杂志电子版等。现代人没有一点网瘾已经不太可能,但是网瘾也可以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合理利用。现代人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中有许多学习的内容和交流的手段,如果一位教师不懂得如何来利用网络,那也是有欠缺的。有多少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来解决,不管是学科问题还是教育问题,一个人的思想毕竟是有限的,只是茫茫大海中无力的一滴水,可是网络是一滴水们汇聚成的海洋,虽然里面有许多陷阱,可是更有许多通往成长的大道。当然在教师指责学生网络成瘾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弱弱地问一句:老师你也上瘾了吗?如果有的话,那也要合理上瘾呀!

通过QQ交流,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名副其实的教育助手,我会把疑惑直接通过QQ群大家一起交流,一些敏感性的问题会个别交流,有时会在QQ空间中写下日志,毕业生会跟帖。在QQ群里讨论过:怎么样的老师最受欢迎的?老师上课讲错题,课后订正,会不会降低威信?等等。个别交流过:中学生心中的早恋?尖子生高考失常的原因?等等。通过日志:如何评价一个敢“懒”的老师?事无俱细是个好老师吗?等等。并且养成了习惯,只要教育上有疑惑,就会通过QQ与毕业生们探讨。

虽然在QQ上与毕业生们几乎零距离地交流,但几乎不与高中生进行QQ交流。一直认为,教师应该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在这个距离里,师生之间既可以平等交流,可以保持一定神秘感。与学生距离远了,师生之间会有隔阂,距离太近了,会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如果通过QQ与高中生直接交流教育问题,甚至是一些敏感性问题,学生会因为害怕老师而不敢真实吐露心声,更何况许多教育问题本身就是为了解决高中生的疑惑,沉陷疑惑的人不能通过商谈如何来解决疑惑来帮助远离疑惑,否则这些办法会是低效的,正如对一个通晓心理学知识的人,欲通过用心理学方法来打开他的心结,这会有什么效果呢?从毕业生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付之实践,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可以通过毕业生成为在校高中生的良师益友,因为毕业生告诉了曾经的心声,而这个心声是最为可贵的教育资源,老师,你善用了吗?

家庭教育毕业论文 篇4

一、树立一个宗旨———全心全意服务毕业生

教育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实践活动[1]。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成本分担多元化的加快, 高等教育开始被纳入服务贸易的范畴。高职教育不仅具有普及高等教育的功能, 同时也弥补了普通高等教育实践技能弱化的不足, 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其服务功能更应突出。顺应时代要求, 高职院校树立全心全意服务毕业生的宗旨, 增强服务学生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势在必行。

1. 更新服务理念, 树立全心全意服务毕业生的宗旨。

从教育的功能上讲学生是教育服务的对象, 理应受到良好的教育服务。从教育收费的层面上讲学生是交了学费来求学, 学生即是“顾客”, 顾客就是“上帝”, 更应受到全心全意的服务。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下滑是近年来困扰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高职院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

2. 健全高职毕业教育服务体系。

毕业教育是一项较为庞大的工作, 高职院校必须以学工部门为主牵头成立毕业教育工作机构, 为毕业生搭建融实习、就业、创业辅导等为一体的服务平台, 健全涵盖校园内外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为毕业生提供专业化、精细化、便捷化和全过程的毕业教育服务。

3. 拓展高职毕业教育服务内容与方式。

高职学生的个性鲜明, 情感丰富, 需求更加多元。高职毕业教育工作者必须以人为本, 精心规划、设计此项工作, 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 注重运用多元化的服务方式, 不断拓展服务内容, 踏踏实实地为毕业生服务, 切切实实地解决毕业生实习、就业创业等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 为高职毕业生打造宽阔的职业发展平台。

二、贯穿一条主线———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 全员全程全方位做好高职毕业教育工作

高职毕业教育不仅仅是毕业前夕一段短暂的不得不做的应急性工作, 而是一项系统教育工作, 内容涵盖整个高职院校教育全过程。

1.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 制定高职毕业教育规划。

作为一项系统教育, 高职毕业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生整个教育过程中, 靠短期行为、急功近利是不行的[3]。高职院校应紧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 制定系统完整、可操作性强的高职毕业教育规划, 全员全程全方位做好此项工作。从高职生的入学教育至整个在校学习生涯均应设置相关的毕业教育内容。以人为本, 围绕职业发展领域, 通过就业指导系列讲座、职业测评、校企合作与顶岗实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学习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整个三年高职学习生涯应贯穿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处世尤其是注重适应社会等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为毕业教育工作及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全员全程全方位, 以人为本构建高职毕业教育新体系。

高职毕业教育是一种多元综合性教育活动。多元是指毕业教育的组织参与者、时间、内容等要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 以人为本构建高职毕业教育新体系, 探索其长效运行机制, 彰显高职毕业教育特色与实效性。在体制上, 要打破高职毕业教育只是教务、学生管理及招生就业等部门的工作, 而忽视广大教师、企业与家长等的育人作用, 只有实现上述部门全员全方位育人相结合, 形成务实的育人网络体系, 才能发挥合作育人的力量, 实现毕业教育功效的最大化。在时间与教育内容上, 要实现高职毕业教育的全程化与多样化, 全程化的高职毕业教育要从新生踏入校园至学业结束以及后续的毕业跟踪等无不渗透着毕业教育的内容, 凸显了毕业教育的常态化与超前性, 为了学生的成才成长与职业发展切实做到未雨绸缪。多元化的高职毕业教育体现了一种理念上的创新, 归根结底是要以人为本, 运用多元化的人员力量与教育内容及方式、方法以学生的学业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 构建高职毕业教育新体系。

三、落实两个关键点———顶岗实习期间与离校前的毕业教育

1. 用企业的文化和用人标准引领毕业教育, 打造校企合作育人平台。

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技能, 突出顶岗实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是高职毕业教育的一个关键点, 在顶岗实习期间, 充分运用校企双方优势, 打造校企合作育人平台, 对抓好高职毕业教育有重要意义。顶岗实习是检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 在专业技能得到锻炼的同时, 立足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将高职毕业教育内容渗透到日常实习活动中, 校企双方按照企业的文化和用人标准来引导学生的职业生涯成长, 优化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认知, 增强学生对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了解, 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与适应社会能力, 可以弥补高职院校单纯理论毕业教育的不足。

2. 求真务实, 做好毕业前夕的毕业教育工作。

顶岗实习返校后至毕业前是高职毕业教育的又一个关键点, 在此期间进行多项常规的毕业教育工作。求真务实, 创新服务理念、服务内容与方式, 全心全意服务于毕业生的合理需求是做好高职毕业教育的基石。按照时间节点着重做好以下几项高职毕业教育工作: (1) 召开顶岗实习经验交流会, 分享心得。实习返校后, 班主任辅导员及时召开实习经验交流会, 一是统计返校人数情况, 未按时返校的要落实原因并及时上报学校备案。二是围绕实习情况分享实习心得, 为大家提供一个好的欢聚话题, 挑选实习成绩突出的同学讲述实习经历, 内容可以包括专业技能与为人处世能力等, 以榜样的力量带动班级内的毕业教育, 并借此进一步摸清班内学生的实习就业落实情况。 (2) 开展高职毕业教育需求调查。针对即将毕业的高职学生, 设计调查问卷, 开展毕业需求调查, 内容包括自身急需学校帮助解决的问题如提供就业岗位、创业政策咨询指导、毕业教育的内容与开展方式等。同时, 班主任辅导员要深入学生宿舍、食堂与学生交流, 时刻关注没有落实就业单位、感情纠葛、思想波动大等特殊群体, 针对上述学生做好帮扶工作, 确保能顺利毕业, 努力将毕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 主抓几项常规高职毕业教育活动。毕业前夕的常规教育工作主要有价值观教育、文明离校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等。针对这些常规的高职毕业教育, 学校要围绕服务毕业生自我认同的心理过程大做文章, 精心设计并认真组织实施, 力求内容丰富, 体现时代特征与高职特色, 且形式活泼多样。真正做到理解、尊重毕业生, 使他们真正成为毕业教育的主体, 毕业教育的内容才会厚重、丰富, 毕业教育的实效性才会充分得以发挥。 (4) 拓展高职毕业教育内容, 为毕业生送上一份“暖心饭”。毕业前的时间比较短暂, 一方面要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 (设计) , 甚至有的还要参加毕业补考, 另一方面个人的事情也比较多。在办理各种毕业手续时, 学校毕业教育部门要相互协调, 再现入学报到场景, 打造“一站式”服务, 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 将学生当作是自己的子女, 全心全意服务于其合理需求, 为毕业生送上一份“暖心饭”。 (5) 做好高职毕业典礼, 树立成功榜样。毕业典礼是吹响毕业离校的号角, 同时也是宣告毕业生即将踏上职业征途的步伐。高职毕业典礼可以一改往日的只有学校与学生两者的方式, 吸纳企业和部分优秀毕业生的家长参与进来。在典礼上企业可以颁发录用聘书或薪资奖金, 可以邀请学生及家长共同登台领取毕业证书和录用聘书, 树立成功的榜样, 凸显学校、企业、家长等多方教育的成效。榜样的教育力量是无穷的, 这样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就业创业的主动性。 (6) 做好后续的高职毕业教育工作。教育具有终身性, 做好后续的高职毕业教育工作, 不仅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也利于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后续的毕业教育工作主要有报到证派遣、就业创业典型跟踪、学历提升继续教育等。

高职毕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紧跟时代要求, 创新理念与工作模式, 立足服务于高职生的学业与职业发展, 以人为本, 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 构建高职毕业教育新体系毕业, 并探索其长效运行机制, 才能逐步使高职毕业教育理念得到升华、实效性得到提升。

摘要:高职毕业教育是关乎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社会影响力等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树立一个宗旨、贯穿一条主线、落实两个关键点等方面论述了创新做好高职毕业教育工作的“112”模式, 以期深化高职教育内涵建设, 提升高职毕业教育工作成效。

关键词:高职毕业教育,服务,职业生涯规划,关键点

参考文献

[1]靳符斌.论教育服务及其价值[J].教育研究, 2003, (1) :44-47.

[2]包慧珂, 张金刚.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 2006, (2) :82-83.

[3]杜颖旭.毕业教育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3) .

[4]沈亚英, 严琴英.构建大学生毕业教育体系初探[J].新西部, 2009, (2) :171-172.

[5]岳海峰.高校毕业教育存在问题与理念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 2014, (11) :63-64.

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 篇5

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 指导教师 索桂芳 作 者 龚雪冬

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校本课程开发在西方许多国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从70年代到80年代校本课程蓬勃发展并已逐渐成为各个国家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这种改革主要是指将课程研究开发的权利逐渐下放,将决策的重心从中央逐渐下放到地方和学校,使学校和教师在在课程开发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通过运用文献检索法、定性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对英国校本课程发展历程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英国校本课程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并从经验出发,同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现状作具体的比较,得出有利于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及启示,为我国校本课程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以使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更顺利、更合理、更有效。

关键词:英国校本课程开发

历程

经验 启示

“课程开发”的英语是“curriculum development”也有学者把它译成“课程发展”。而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Eggleston对课程发展下定义时,他以校本课程发展的角度去界定课程发展,他认为课程发展是一种过程,在此过程中,学校运用有关资源通过合作、计划、实验、讨论、评价来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而Skilbeck(1976)早期认为校本课程是由学校教育人员负责学生学习的方案、规划、设计和评价的过程。而国内学者张嘉育对校本课程发展概要作了更为具体的总结:1.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仅要以学校为主体,更要重视发挥学校以外的一切因素的作用,做到各种因素的整合以发挥最大的整体效果。2.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既要考虑课程发展的重要成果,也强调学校内各成员之间的参与和学习。3.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学校内课程与教师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界定,比较重视学校教师的自主与专业课程发展,课程实施和课程研究结合成一体。4.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课程开发的决策权力的重新分配,特别是对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角色作了新的定位。5.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既是一种哲学观点,一种口号同时也是一套经营管理技术的转变,之所以将校本课程开发称作是一种口号,主要是指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倡议“参与”、“草根式课程发展”、“由上而下的改革”的理念,而所谓的将校本课程开发称为一项教育哲学,是因为它强调师生共同创造学习经验构建课程的教育观点,所谓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套经营技术,是由于它需要组织的变革与学校经营的技术的转变。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重点转向课程,并在政策层面上提出了实施“三级课程”的设想。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理论支持系统不完善、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不能获得足够的自主权、教师的缺乏课程观念课程开发能力薄弱、缺少内外支持策略以及评价系统部完善等等。

英国作为最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西方国家之一,校本课程经历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发展历程,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英国校本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所表现出的特点能够为我国发现和解决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有利于我国校本课程合理、顺利地发展。

一、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及表现出的特点

在探讨英国校本课程开发前我们要对英国现代基本的教育制度有一个比较细致的了解。英国的教育是由教育与就业部的国务大臣掌管,国家还有皇家督学团,督学团负责对教育决策、管理进行监管,以保证教育的质量,并拥有向教育与就业大臣提出有关建议的权利。

在整个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共有一百多个地方教育局,地方教育局下设3000多个公立学校,拥有将近400000名教师。地方教育局的主要职能是负责教师工资的发放和主管学校管理、工作条件及课程设置。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教师工资和学校的办学经费。全国拥有学校种类繁多,有幼儿学校、初级学校、高级学校、综合学校、第三级学校等等。所有学生必须参加16足岁的全国中等教育证书的考试。

课程设置方面,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确立了国家课程,除三门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还设置了七门基础课程。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设置的课程也不同。

英国教育制度的设置具有本国特色,在这种特色教育制度的基础上,英国校本课程不断地发展,并展现出其独有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阶段

在英国,校本课程发展在70年代已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课程并不是始于这一时期,校本课程开发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本文主要分析校本课程开发在现代的发展历程。

1.校本课程发展阶段概况

自本世纪60-70年代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这一阶段英国社会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科学与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与技术变革,新科技与新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学校课程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电子时代,计算机技术被引入了数学教学里面,教育开始强调非主流的教学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其他方面的转变也比较突出,包括学生离校的年龄普遍提高,综合日、个案工作、学校重组、新考试和考核机制发生转变。而面对这些转变,需要教师在课程的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扮演更主动的角色,从而适应转变。

这一时期由于国家早已完成民主体制的改革,提高了人们参与政治的机会与权力。而学校作为一种公共事业,也会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校本课程的发展,正是循着这种思潮,被广大教师秉承,发展校本课程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这一时期国家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状态,与具体期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家课程在地方学校中实施的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教师往往并不能按照要求去进行课程教学,或者教师对实施要求不能完全理解,并仍然维持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程项目研究方面,虽然教师也积极投入其中,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教师本身对科研项目设计投入精力较少,项目本身没有立足于学校,评估较少,并没有充分考虑的到教师在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更关注自己在教学中的自主权。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增加教师的责任感与投入感,国家实习各种策略,其中一种就是强调了个别学校的工作和集体行动,通过许多案例中发现教师投入校本课程中的热情远远高于投入国家课程的热情,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投入了自己更多的精神和时间。1972年学校教务工作会议认为,对校本课程的投资的意义将大于国家课程的投资意义,因而决定加大校本课程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学校议会成立了学校资源中心计划,它的成立表明课程的重心已由国家转移到学校。

2.校本课程发展阶段表现出的特点

校本课程发展阶段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家课程仍是主导。在这一时期国家课程计划对全国课程设置仍然起到主导性的作用,两个全国性的基金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分别是那菲尔德基金会和学校委员会,此外其他学科基金会在加强国家课程开发促进国家课程发展方面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其次,课程设置与教师教学,研究项目与教师参与之间矛盾显现。教师在实际教学对中央主导的课程安排缺乏积极性和应有的创造力,偏于维持其传统的工作方式,而在科研方面,上级布置的科研项目,远离学校实际和教师教学实践,致使教师参与度较低。

最后,课程发展的重心亟待转移。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经历,教师要求在教学、课程开发以及科研项目设计等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课程发展的中心亟待转移,而学校议会成立的资源中心计划,也清晰地表明课程发展的重心已开始转移。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兴盛阶段

1.校本课程开发兴盛阶段的概况

学校委员会通过成立“学校计划资源”,对资源如何能在学校得到最大限度地应用进行考察,而这样的考察也直接导致了英国政府在1974年9月成立了学习资源部。这个资源部成立了一个会议让有兴趣的一些老师参与到会议中来,来共同决定每一学科的正式结构,并在每一次会议中选举出一个正式的编辑委员会,由这个委员会来草拟会议目的、研究策略以及进展的报告。这个部门的特点在于它是一个非正式的部门,他们努力去检验和更好地诠释学习材料,基于不相信学习材料是完美的信念,并且主动接受教师的意见,对学习材料进行修正。在这样的背景下校本课程在英国出现了兴盛的局面,这种兴盛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增加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提高教师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从而实现改善教育质量的目的。1981年,政府将学校委员会解散、成立了学校考试委员会和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两个委员会继续加大力度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地方教育局,高等院校及广大教师也通过课程研究会和一些教育组织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部分教育局鼓励地方学校采取投标的方式,来争取校本课程开发的资金。一些地方教育局还制定了教师流动计划,委派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到兄弟学校进行交流学习,联系相关学校召开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会。校本课程发展迅速,进入高潮阶段。

校本课程发展道路,已经逐渐成为英国促进教育改革的主要着力点;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影响学校改革和权利重新分配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种资源的发展使得课程选择的范围迅速增加,随着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在校学生对自身素质提高的渴求,学生需要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教师将担负起更大的责任,教师被普遍认为是是最能够了解学生不同需要的人,而在课堂之外的其他人包括家长、社区成员,以及教育机构的行政人员在这方面都不及教师,因此教师的在这一时期被赋予了功能更多的自主和权力。

国家重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开发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教师的学历受到重视,很多教师在这一时期都通过学习达到更高的学历水平。此外随着权力的下放到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更重视各种相关因素的共同影响,通过各个因素共同作用,推动校本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的进程。

2.校本课程开发兴盛阶段表现出的主要特点

校本课程开发兴盛阶段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权力最大限度地下放到学校。学校成为课程开发的主力,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享有更广泛的权力与自由,在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学校根据自身具体条件进行课程开发,对课程开发的方式方法,采取的主要策略和课程本身的内容拥有比以前更多的自主权。

其次,教师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并具有与校本课程发展相适应的能力。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核心人物,对课程开发的成败具有直接的关系,教师在这一阶段,其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往的被动的执行的角色变为主动从事课程开发的角色,成为课程主要的设计者、开发者、研究者和评价者。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自主权得到了最大的释放。同时通过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教师已基本能够胜任校本课程开发这项任务,具有与校本课程发展相适应的能力。

最后,重视多要素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要素是很多的,不能简单的将哪种要素概括为重要将那种要素概括为不重要。在这一阶段已经认识到不同的要素对不同地区发展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强调内部要素对校本课程性质和影响的重要性,同时也不忽视外部要素,校本课程的发展是内外部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校本课程开发稳定阶段

1.校本课程开发稳定阶段的概况

英国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中加强国家课程的影响,使课程发展的重心又从地方转移到中央。该教育法明确指出全国统一课程应具有平衡性和广泛性,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的目的,同时也为学生未来成年后生活中的责任、机会以及经验提供相应的准备。从具体科目来看提出了5-16岁的义务教育期间学生必须学习国家所规定的10门必修课,该法案为强化国家课程奠定了基础。1988年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解体,教育与科学大臣开始直接掌管课程的编制工作。

然而,课程设置仍然具有灵活性,在学校里除了规定的学生必修的10门基础学科以外,学校还可以自主地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安排课程与活动,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自主权。教育法案虽然规定了10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但是并未对对课程时数做具体的规定,学校可以灵活进行课程时数的安排,而教师也具有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自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虽然较前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且这种课程开发模式逐渐地趋于稳定。

2.校本课程稳定阶段所表现出的特点

校本课程稳定阶段所表现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家课程得到加强。随着《1988教育改革法》的实施,课程发展的重心又转移到了中央,中央在课程的设置与开发的过程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通过两种途径对课程发展进行影响,一是通过教育立法和行政管理,一是通过资源和财政的调配。英国政府在这一时期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设定10门基础课程,国家课程在这一时期得到加强。其次,校本课程稳步发展。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英国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已基本确立,虽然新的教育法案的颁布使得国家课程得到加强,但是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自主权,教师在课程开发上仍然愿意投入一定的精力与时间,校本课程开发在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引导下呈现多元发展,并趋于稳定。

再次,社会监督体制趋于成熟。每一门课程的开发都要基于实际,符合课程开发的理论与策论,遵循基本的社会准则。英国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社会监督体制逐渐地趋于成熟,学校的绩效和课程开发受到不同公众媒体的监察,这也成为社会向学校问责的一种方式。这种问责方式逐渐成为一种手段,从而促进英国校本课程的发展。

最后,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校本课程发展趋于稳定,得益于比较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的形成,评价方式多样。

二、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

通过对英国校本课程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特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英国作为现代校本课程开发的先驱,有许多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校本课程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纵观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他们分别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阶段、校本课程开发的高潮阶段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稳定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也符合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就是不断地回归。教育模式先从非形式教育发展到形式教育,再由形式教育回归到非形式教育;教育的形式先由个别化发展到集体化,再由集体化回归到个别化;教育的责任先由家庭转移到学校,再由学校回归到家庭。而课程发展也是一样,课程发展的重心先由学校转移到中央,再由中央转移到学校,最后又回归到中央,总是体现出一种循环往复的规律。

英国校本课程开发正是遵循着这种规律,循序渐进地发展着,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逐渐拥有更多的责任和自主权。而从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角度来看,教师从事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也在逐渐的提高和完善。教师从尝试开发校本课程,到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再到教师与教师、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配合协作,探索新的开发方式,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种逐渐累积和发展的过程。

(二)教师自主权的高度体现

在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拥有高度的自主权,这种自主主要体现在对课程开发内容的选择上、开发形式的选择上、课时安排上以及具体选择教学方法方面。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领域,根据学校条件,学生现状和自身能力来选择校本课程的内容。在开发形式上,也有很大程度上的自由,英国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外部的校本课程开发,即学校按照国家的要求和规定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来接受和完成任务;另一种是内部的校本课程开发,即旨在服务学校内部的校本课程,是学校所独有的课程,而课程开发的目的是服务于学校自身的需求,满足学校整体的长期的规划,教师可根据情况选择其中一种。在课时安排上,教师可根据课程的内容及意义自主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教师的自主权。

(三)课程资源的创造性利用

英国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不论采取哪种课程开发形式,都有赖于对课程资源的创造性利用,创造性资源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更深刻的体验,而且能使教师的教学更具吸引力,使得课程设置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课程资源的创造性利用,使得学校出现了一系列特色课程。

在校内,课程开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另一种是以单一学科为基础的课程开发形式。二者都是要遵循一定的主题和线索,对校内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例如,如果学校围绕一个“古希腊”这样的一个主题进行课程开发,那么就会涉及到很多学科的相互合作,历史老师主要负责讲述古希腊历史发展;地理老师则搜集与地理相关的资料,同时负责讲述有关古希腊地理地貌、风土民情等方面的知识;宗教老师则主要教授给学生有关古希腊的宗教派别、宗教信仰、争端等与宗教相关的知识,语言老师则向学生讲授与古希腊语言有关的知识,各学科相互配合,达到资源的整合,以使课程达到一个最佳的效果。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校内外支持策略

英国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重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对教师的工作给予全方位的支持,鼓励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为教师的工作营造宽松的环境,并行成了一系列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策略。“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就是英国富有创造性的、行之有效的支持策略之一。校本课程支持小组主要由三名教师组成,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确定具体的研究开发任务,并与其他合作学校共同协作,签订合作合同。

另外,英国学校加强与社区、家庭、大学、以及专家的联系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策略之一。例如家长,除了协助学校共同教育学生以外,同时还成立家长委员会,逐步地参与到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来,为学校课程开发提供宝贵的意见,给予校本课程开发以大力支持。而与大学合作重要的好处就是获得大学里的课程专家的指导。课程专家对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支持有很多的方式,一般以合作发展课程和进行学校课程培训为主。与大学的合作不仅有利于学校开发出富有特色的优质课程,而且对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也有极大的益处。

此外,社区的支持也必不可少,在英国社区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校通过与社区加强合作,使得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得到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使得学校不仅可以集中有效的资源来提高学校的教学素质,而且,更可以同社区合作,一起在课程开发和决策方面进行合作。

三、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给我们的启示

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及取得的成就,为我们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我们能够从发展历程中得到一些有义的借鉴和启示,使我们校本课程开发能够更加合理、有效、顺利地进行。

(一)国家与学校在课程开发权力上的合理分配

纵观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英国校本课程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课程开发的重心不断地转移的过程,从国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国家,如此循环往复。国家政府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的所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现代社会中的学校教育基本上都是由国家资助控制的,而且大部分的学校教育也是在政府的框架下组织的,因此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在政府控制下的组织,要服从政府的相关决策。政府通过一定的政策和资源来对学校施加影响。

我国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课程开发权利分配上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国家成为课程开发的主导,大部分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都是在国家政策的框架下进行,学校过分依赖上级的任务布置,缺乏开发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和政府应该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容许或限制学校对课程决策的范围和权力。要发挥政府的教育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在国家与学校课程开发权力分配的过程中,尽量能够达到一种平衡,即使政府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使得学校获得更多的自主权,让学校能够根据自己的条件,开发出适合学校自身的特色课程,推动校本课程的发展。

(二)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教师缺乏课程开发理念、课程开发能力薄弱等问题。教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将自己定位成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执行者,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

因此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更应该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评价者。应打破传统教师的角色理念,从被动的接受课程的模式中走出来,主动的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国家和政府要在政策上予以支持,使教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学校应鼓励教师从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对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成就和贡献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此外,教师意识到自己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新角色,并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掌握更多的课程开发的技能和方法。

建立专业的教师工作情境,要改变教师的工作时间结构和晋升制度。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推行校本课程,使得一部分课程决策权力转移到了学校,建立一个学校委员会就显得十分必要,学校委员会的建立有助于推进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避免校本课程开发流于形式,同时能够对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一个很好的监督氛围。

(三)注重内外支持策略的结合

校本课程开发要注重校内外的支持策略的合理结合。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有很多,有校内教师的影响,包括教师的准备,即教师要拥有开发校本课程相适应的能力;学校的组织结构,学校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致使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自主权;学校的文化氛围也是一个重要的内部影响因素。同时外部支持策略也很重要,外部支持策略包括专家、大学、家庭、社区等。

我国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表现内外支持策略重视程度不够、内外支持策略不能有效结合等问题。在校内支持策略方面,往往只重视教师的开发能力,而忽视其他支持策略,对学校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重视不够。而外部支持策略往往也是我国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所忽视的。因此我们要积极的统和一系列的内部支持策略,学校建立一个有利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结构,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注重内部策略的同时要兼顾外部策略,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大学,专家的联系。做到有内有外,内外结合。

(四)注重完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英国校本课程开发是政府行为、学校行为与教师行为相结合的产物。其之所以能够稳步发展,且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代表,与其注重校本课程的评估是分不开的。一个完善的校本课程应该具有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

我国校本课程评价系统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在学生评价方面一直采用公开考试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使得学校、学生和家长都只注重学生考试的分数,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表现评价方式主体较少、评价方式单一的状态。

因此应该逐步地完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浅析加强大学毕业生的诚信教育 篇6

面对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会有更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出现。但是大多数的高校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教育都不是特别充分。在这里,笔者就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及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使之了解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同时,延伸到其毕业之后,在职场中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一、大学生当前就业前景

每年都有一大批的大学毕业生踏入社会,这也就意味着一大批职场精英的出现。但是,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发现,每年有几百万的的应届高校毕业生需要安排就业,这一数字再加上历年来没有就业的人员来看,数字真实得可怕。但是,从统计数据的另一方面来看,绝大多数的企业出现了用工难的现象,尤其是对优秀人员的招聘,跟往年比,难度连续增加。对于企业而言雇佣合适的员工作为企业人力资源,是未来几年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针对一部分大学生毕业的就业难和一部分企业的聘人难问题,我们需要理性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

二、职业素养

简单的说就是职业人在从事的职业当中可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坐到最好的素质和能力。它包括显性素养(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这些通常以证书形式存在,可以一目了然的)和隐形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认识,这些通常需要认识了解和长时间的观察才可以发现)。对于企业而言,员工的显性素养固然重要,但是隐形素养决定了显性素养的发展方向。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拥有再多的知识只也能是企业的负担。在职业素养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便是诚信。

三、诚信的意义

(一)诚信的地位

诚信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公司企业经营合作的基本。试想一个没有诚信的企业,如何在市场之中立足。同样的,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他又如何在企业立足。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人特别重视诚信,例如一诺千金、人无信不立等,都是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词语,但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足够重视,并且作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一生可能会经历不同的工作和不同的职位,从而拥有不同的身份,但诚信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的名片。

(二)诚信的重要性

对于初涉职场的大学生而言,一个人的人品直接决定了其对社会的价值。而在与人品相关的各种因素之中,诚信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同时也可以说,这也是一种竞争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可以说各个专业有所长的人特别多,在专业技能和文化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便是衡量其能否获得更好职业的关键。

(三)诚信的实践

记得听过前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先生讲过的一个故事。他说一个应聘者在参加微软的面试时说,如果他可以加入微软公司,他会将在之前一家公司所研发的所有的成果带到微软。李开复先生便拒绝了他,理由很简单,既然他可以在加入微软公司的时候损害前一家公司的利益,那么有一天,他也一定会为了加入新公司而损害微软的利益。这个例子其实很好的说明一个诚信问题。对于一个重视诚信上下一心的企业而言,又有什么理由不创造更大的价值呢?

诚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根本,因此,在大学生当中开展诚信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这样既提高了他们自身的道德水品,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四、关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大学生的下一个身份转变就是职场新人,因此加强大学生的陈新教育也就意味着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学校应加强对诚信教育的传授

学校作为学生汲取知识的地方,要充分合理的安排学生的教育课程。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其思想道德的养成。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者,在给学生讲述诚信的价值意义正确引导的同时,还要言传身教。同时,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社团以及校园活动,加大对诚信问题的重视,使得学生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

(二)建立有效的诚信管理机制

诚信最为一种优良品质存在,但现在因为某些利己思想的出现,使得一些人在道德的底线和法律之下做出一些投机取巧有损他人利益的事情。因此,就需要建立诚信管理机制,赋予其强制性,从而约束人民的行为。一些地区院校建立学生诚信档案,记录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在毕业之后,企业在看学生学历文凭的同时,相关单位出具的诚信档案也是一个重要参照标准。完善诚信体制,也有利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落实。

(三)有关部门应增加对诚信问题的重视

从社会这个大环境出发。如果说法律的约束是因为道德的欠缺,那么根源便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同时新闻媒体表现舆论监督的能力,像大众传播社会诚信的正能量,那样受益的将是整个社会。这样对于生活在这个环境之中的大学生而言自然也是如沐春风。

五、职场中的诚信

重视诚信,在大学毕业生踏入职场中主要表现的就是处理问题的态度上,具体就是一句话“做事有交代”。

(一)信守约定

及时、正确的履行约定,不要自食其言,不守信用。对于一些大学生在学校上课习惯迟到,进入教室之后老师并没有责难便认为迟到不是大不了的事儿。这样的人工作之后没有时间观念,而且也会认为迟到跟诚信根本是两码事。事情虽小,但给他人的感觉便是不可以依靠。那么今后又如何发展呢?

(二)保守企业秘密

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人们常常称戏:商场如战场。这种说法一点也不为过。历经千百年实践的总结升华,现代商战形成了众多“战略战术”,信息战就是其中的重要战法之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内在变量,人们对信息战的重视更是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甚至有人认为:现代商场就是信息大战。许多商家和企业十分重视收集把握市场情的各种商业信息,以抓住商机,获取成功。这就使企业的商业信息变得至关重要。许多不法商家和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总是想尽办法刺探竞争对手的商业信息,甚至不惜出巨资收买商业信息。因此,作为所属企业的职工,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保守企业的秘密。

(三)闲谈莫论或少论企业事

许多从业人员一般分不清什么是企业秘密,什么不是企业秘密,过大的闲谈就容易造成泄密事故的发生。他特别是你不知道竞争对手对你所属企业的哪些信息感兴趣,一个大家都觉得很平常的消息,很可能成为你所属企业的竞争对手的制胜法宝,成为击败你所属企业的突破口,给你所属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同時,要谨防好友泄密,要知道,许多昔日的亲朋好友,如今都归属各自不同的企业,可以说是各为其主,因而也就拥有了各自不同的利益,可能已经成了你的对手。所以,与这些人交往、闲谈,一定要谨慎。

六、结语

知识和技能都可以通过日常的培训取得,但诚信不能。作为大学生而言,他们人生的下个阶段就是求职,在大学里学好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诚信教育,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2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立项课题《毕业生诚信教育研究》(课题编号JYB201213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陆锦冲.诚信道德的历史渊源与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1)

[2]孙雪松,杨晓宇.加强大学生诚信品质培养的主要途径研究.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3]张其娟.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1)

[4]侯俊,张学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互动链的建构.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家庭教育毕业论文 篇7

一、机械类本科生毕业设计面临的新问题

近年来, 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危机影响下, 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 为了解决就业问题, 各教学单位都采取各种措施, 利用各种途径, 发挥全员优势, 抓就业, 促就业, 保就业。但按正常教学计划,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期间正是学生考研和找工作的时间, 学生为了考研和找工作, 主要精力和心思并不在毕业设计上, 尤其是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学生, 前期复习比较辛苦, 一旦考上, 普遍都有一种放松和懈怠的情绪。况且目前很多院校对考取研究生的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成绩并无必须是“优”或“良”的要求, 这也导致这些学生放弃了对自己的更高要求, 觉得差不多能毕业就行。对于已经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来说, 如果毕业设计题目与将要从事的工作没有关系, 学生也不会重视, 认为没有必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受罪挨累, 差不多能过关及格就行。而对于那些久经招聘“沙场”却迟迟不能签约的学生, 则无暇顾及毕业设计, 只求最后能够突击过关。

以上种种现象, 都反映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 (考研) 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矛盾[1], 顾此失彼, 保就业可能就保证不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 保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可能就保不了就业。然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作为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最后实践性教学环节, 如果其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就实现不了专业培养目标, 那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就是虎头蛇尾。毕业设计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就不能算是画上圆满句号, 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合格或质量低, 而这样的学生企业也必然不愿意要, 即使接收了, 由于其能力不行, 上手慢, 很难适应企业的需要, 最终也可能被企业淘汰, 从而降低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成功就业率。成功办学的根本, 或市场衡量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标尺恰恰是就业率。因此, 要想提高就业率, 就必须提高我们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 而培养质量的高低,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最后的关键环节。既然在新形势下, 如果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将影响就业及就业率, 那我们就必须进行改革, 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在时间、内容、形式上作出调整, 有必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 研究如何在保证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就业率, 并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促进学生就业。

二、运用“三大”教育理念指导机械类本科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三大”教育理念即黑龙江科技学院“大工程、大德育、大实践”教育理念, “三大”教育理念内涵是人才培养特色内涵[2]。

(一) 从毕业设计题目和毕业实习地点的选择上体现“大工程”意识

“大工程”中工程内涵是指工科院校整体性而言, 但应用于具体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则体现在毕业实习地点和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上。黑龙江科技学院的前身是黑龙江矿业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方向的前身是矿山机械专业, 专业改造之后, 仍然没有脱离矿山这个主体, 而这也恰恰是学院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省内其他高校相同专业学生的不同之处, 省内高校也只有黑龙江科技学院能为矿山和煤机行业培养对口人才。找到了这个切入点, 实际上也就是为学生就业找到了突破口。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在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和实习地点时, 尽量结合学生的就业单位或就业志向来进行选择。对于那些已经提前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 如2004届签约到上海创立集团的学生, 因为将来主要从事采煤机的设计, 所以我们给学生安排有关采煤机设计方面的题目并安排学生到上海创立集团去实习;而2005届签约到上海创立集团的学生, 将来主要从事掘进机的设计, 因此我们给学生安排掘进机设计方面的题目并安排学生到上海创立集团去实习;对签约到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学生, 因该单位主要生产液压支架, 因此给其安排液压支架设计方面的题目, 并安排其去鸡西矿业集团第一机电总厂液压支架分厂进行毕业实习;对于2005届签约到霍林河煤业集团的学生, 则分别给他们安排了有关矿山机械方面的毕业设计题目, 并安排他们到霍林河煤业集团去实习。对于那些尚未签约但有就业志向的学生则根据学生的志向安排毕业设计题目和实习地点。而对于那些既没签约又没志向的学生则根据所学专业布置矿山机械或工程机械方面的毕业设计题目, 并到黑龙江省四大矿业集团及东北相关煤机加工企业或工程机械加工企业进行实习。对于那些准备考取研究生的学生, 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由学生自主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选择相应地点进行实习。

通过这种合理安排毕业设计题目和实习地点, 让那些提前签约的学生提前了解企业, 提前熟悉将来的技术工作, 从工程设计的角度认识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 为将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对于那些尚未签约但有就业志向的学生, 有针对性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则为他们后续按志向成功就业创造了条件;那些既没签约又没志向的学生, 由于毕业实习地点及毕业设计题目选择恰当, 对相关企业及相关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储备, 在后续相关企业的招聘中也都陆续成功就业。而那些考取外校研究生的学生, 由于其自身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强的优势, 同样受到导师的认可和欢迎。

(二) 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体现“大德育”意识

根据学院的“三大”教育理念, 我们将“德育”贯穿到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 有针对性的“德育”收到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在毕业实习过程中, 学生针对题目深入一线, 亲身体验到了企业文化, 或为煤矿工人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为我国新的能源企业的崛起和现代化矿业的发展所震撼, 或为我国煤机企业现代化设计、制造水平和能力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所折服。这些无疑都是生动的没有说教的思想教育课, 必定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在毕业设计过程中, 则注意在每一个细节中体现“大德育”意识。就拿毕业设计文件的规范性来说, 有很多学生并不理解, 甚至觉得教师的要求有些可笑。指导教师则耐心地开导学生:“如果到单位, 领导第一次安排你写一份材料, 而你上交的东西错字满篇, 格式也不规范, 你想想, 你给人家留下的是什么印象, 毕业设计文件的规范化要求, 就是培养大家怎么撰写技术文件, 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少走弯路, 尽早进入角色。”在机械制图环节, 我们则一贯坚持按最新国家机械制图标准及企业加工要求来绘制设计图纸, 以求与企业接轨, 让学生提早熟悉企业技术工作。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工作, 我们做到细微处, 时时用未来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同时以学生为本, 加强对学生就业观、择业观的正确引导,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鼓励学生要树立先做人、后做事的观念。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更要具有完善的人格和创新精神, 具有极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 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统筹中体现“大实践”意识

“大实践”是黑龙江科技学院“三大”教育理念的核心, 直接反映了学院的办学特色, 即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实践”之“大”是广义的实践[3]。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生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过程中可以应用所学知识为企业服务, 更重要的是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 能够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 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即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 培养和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科技文献撰写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精神。学生在实践中锻炼, 在实践中提高, 到单位后无疑会很快适应岗位需要, 受到企业欢迎, 缩短企业用人培养周期, 降低企业用人成本, 从而达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目的。

“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是体现黑龙江科技学院“一高一强” (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 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教育理念[4]。基于“三大”教育理念指导机械类本科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符合高等教育规律, 符合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的人才市场需求。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 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做人素质和做事本领的培养, 使学生在大实践环境中增强自身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 为成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政荣.大学生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 (理工版) , 2005, (4) .

[2]赵国刚.树立“三大”教育理念改善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23) .

从学生毕业创作反思美术教育 篇8

一、基本造型能力与生活敏感的重要性

在新思潮不断涌现的今天, 无论是油画、国画、版画还是水彩都在努力的想打破传统, 而且在创作技术方面尤为明显, 在美术领域里也同样把对待技术的问题看得十分重要。

在平时教学中, 经常遇到学生对课堂写生毫无感觉, 往往无从下手, 缺少对对象的冲动。怎么画, 最后怎样, 不得而知, 对自己将信将疑, 跃跃欲试, 却没有信心和激情。这种现象的出现,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基本的造型能力, 因为没有熟练的绘画表达能力就不会有艺术的原创点 (即作者对对象感兴趣的这种感觉) , 这样就使学生在平时学习的时候避重就轻寻求捷径, 制造各种表面效果以掩盖真实表达能力的不足, 或者模仿一种风格和画法, 完全放弃个人意识。其实, 我们在教学中关注的不仅仅是作品的样式, 而更重视的是基本的造型能力, 写生、速写与创作性不具备必然的分界, 并且速写包括在写生的范畴之内并以其独特的功能被视为和素描并重的造型艺术的基本功。

二、艺术创作单向追求不可取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形成自我优化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 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艺术实践经验, 而技能体系就是素描、色彩的运用, 只要我们这两个体系建立起来时, 我们就能找到学习的坐标。当我们抛开任何技术体系问题时, 剩下思考的问题就是画什么了, 就是绘画的内容问题了, 而内容的来源当然是对生活的感受, 所以, 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就需要判断和体验了, 需要对人与生活的思考了, 当我们失去对这些思考时, 我们等于失去了对艺术、对学习的思考。

今天许多人越来越关心的只是个人的精神关系, 在与西方新思潮的接触中, 失去对生活的认识感知, 创作不出反映生活的作品, 而青年学生逐渐走向“创新”的极端并且出现了急功近利的心态。

所以, 具备过硬的造型基础能力和对生活的洞察力, 是学生所具备的基础能力。无论作为再现具像绘画或者是抽象绘画, 造型美和形式美都应该是主要的内容, 因而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速写和素描两个要素, 促进我们艺术素养的形成。

三、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迫在眉睫

艺术的创造, 除开技术问题后, 画什么是每个学生必须考虑的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在实施一个审美思维的过程, 并且, 我们以审美思维来进行创造, 而创造主要反映艺术家的思维意识和综合能力素质。综合素质是艺术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 因为增强文化知识和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已成为今天美术课程必须弥补的一环。在教学中我们不单要强调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 我们还要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 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生活的理解恐怕不会是停留在审美的角度, 这还需要从社会知识、文化知识等广阔的知识面对事物进行思索。因为对文化、对社会思考的敏感和深度, 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创作水准, 只有放在宽阔的文化视野上, 学生对艺术创作题材来源就有更为真切、更为有意义的判断, 促使我们能利用创作表达更多的生活题材, 提高作品的内容质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交流, 而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就方便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与交流。

教育部力促大学毕业生就业 篇9

据了解, 教育部已成立了由部领导牵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提前对2009年全国高校就业工作进行紧急动员和全面部署, 下发了应对当前形势的专门文件。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教育系统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2009年, 教育部将扩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根据教育部最新出台的规定, 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服务期满可享受升学优惠政策。此外, 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还可享受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强化毕业生就业风险预防教育探讨 篇10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预防教育,就业风险

近年来,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但是, 调查发现, 不少学校在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 (技能) 教育和就业岗位推介的同时, 忽略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风险预防教育工作, 致使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对种种就业风险, 束手无策。因此, 加强对就业风险的认识与分析, 找出相应的对策, 加强预防教育, 是高校当前重要课题之一。

1 就业风险的主要表现及严重危害

所谓就业风险, 是指所将从事的工作内容, 与雇主及求职者双方原先的约定不一致, 或者是借着工作机会的诱因, 违背求职者个人意愿用骗术使之付出不在原订劳动契约内容的额外财务支付, 或是诱骗胁迫求职者违背道德法律的行为等。社会上的一部分人往往抓住应届毕业生涉世不深、求职理想化、社会适应性差、易上当受骗等特点, 设置就业风险, 从中牟利。

根据调查, 当前就业风险主要表现及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协议 (合同) 陷阱

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择业过程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就业协议的不能代替劳动合同, 就业协议内容不规范也致使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避免毕业生随意违约, 在劳动合同中就不约定试用期, 旨在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而由于学生维权意识的缺乏以及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就使劳动合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成为“霸王合同”。

1.2 传销陷阱

所谓传销, 本是指生产企业不通过店铺销售, 而由传销员将本企业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经营方式。该经营方式受到国家的严令禁止。现在的传销已大多演变为非法组织以欺骗乃至胁迫的手段, 靠强收“入门费”敛财。传销和变相传销的根本目的是非法聚集公众资金。传销不仅通过精神和思想控制人, 还通过控制经济环境来控制人的行为, 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1.3 押金陷阱

一些公司可能规模不大、薪水不高, 但是开出了一些诱人的条件, 希望获取工作的的学生很容易被这样的条件迷惑。但学生在工作之前必须交押金。在交过押金后公司就安排学生到外地或其他地方从事低劣工作, 学生如不服从算是主动毁约放弃这个岗位。学生交的押金自然收不回来。

1.4 试用期陷阱

很多公司为了使用廉价劳动力, 抓住毕业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 堂而皇之地打出试用期的牌子, 看起来非常规范, 待试用期一过, 以种种理由告诉求职者不合适就解聘了。

1.5 设计成果陷阱

在面试、笔试时, 把本单位遇到的问题以考察的形式要求前来应聘者作答或设计, 然后再找出各种理由推辞, 结果无一人被录用, 而将应聘者的劳动果实据为己有。

1.6 工资陷阱

工资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所以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 不要只看表面工资多少, 最好还是要问清楚具体内容。工资包含的内容很多, 比如福利、保险、奖金等等。而有的单位在招聘的时候, 只说基本工资, 其他如奖金、福利、保险等等根本不包括在内。而有的单位尽管开的工资不低, 可是保险等需要扣除的项目也都包括在内, 在东扣西扣之后, 最后剩的钱并不多了。

1.7 虚假招聘陷阱

一些招聘会组织者在广告中夸大其词, 招聘单位滥竽充数、虚假招聘、“友情客串”, 名为招聘实则借机进行企业宣传。其真实目的是通过卖门票或报名费收入敛财。

1.8 电话面试陷阱

用人单位通过电话与求职者联系是很常用的方式, 毕业生通过电话了解求职信息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电话面式存在很多的隐蔽和不确定性, 应届毕业生要格外注意。如果毕业生没有通过网络发送过求职信息, 对任何企业打来的电话都要高度警惕。

上述只是形形色色就业风险的一部分, 其他不作一一列举。

2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预防教育与应对就业风险的对策建议

学校首先应该针对出现的就业风险问题, 加强对毕业生进行预防教育, 发挥自身在保障毕业生就业安全方面的主导作用。

2.1 对劳动法规和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教育

学校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 尤其是应届毕业生进行有关法规政策的教育, 为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保驾护航。

2.2 素质教育

加强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2.3 就业指导

学校的就业指导应以务实为原则。加强就业政策、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就业实践、就业技巧等方面指导, 做好就业跟踪。对毕业生在求职中可能遇到的陷阱的识别、处理进行分析和教育。教育毕业生提高自我防范认识, 防止上当受骗。同时学校在校内就业网上公布专门电话和传真, 学生如遇麻烦, 可随时联系学校。

作为弱势群体, 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必须擦亮双眼, 平衡心态, 避开陷阱, 以相应的对策正确面对可能遇到的陷阱:

(1) 无论任何理由都不需要留下重要的证件、印鉴;不要缴交诸如面试费、保证金等费用, 更不要随便签名盖章。

(2) 女毕业生要谨防失身或被挟迫进入色情行业。一定要避免到僻静或私人场所去面试;不要随便喝别人提供的饮料和搭便车;熟人介绍的工作, 还是要提高警觉, 问清楚多打听, 觉得怪怪的就勇敢拒绝不要去。女生在前往面试或找工作地点前后要注意及时跟家人或师友报告自己的行踪。

(3) 利用电话或信箱号码招人, 不敢公开公司名称和地址的, 要特别小心;对于民营的职业介绍所, 最好查证它是否有合法经营资格。

(4) 对于工作性质交代得很模糊, 要进一步搜集情报、探问清楚。

(5) 毕业生在签约前, 最好到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考察, 对用人单位的运行情况、拟安排的岗位、工作条件、用工制度及工资住房、养老保险等各项待遇进行详细了解, 切忌草率从事。

(6) 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找工作, 对于各种招聘信息要认真分析, 辨清真伪。

(7) 没有就业经验的应届毕业生, 在接到企业打来的招聘电话时, 一定要小心询问。

(8) 毕业生在投递简历前必须向有意向的单位所在地的主管人事部门或学校有关部门求证核实;对于用人单位提出的面试或实习要求, 要征得校方同意, 离校之前必须留下尽可能多的联系方式。

3 实例教育

学校要把揭批非法传销等就业陷阱列入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源头上做好预防教育。在大学中开设就业指导课, 对全体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 邀请相关受害人员进行现身说法, 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就业陷阱的本质, 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 增强防范意识, 自觉抵制各种就业诱惑,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维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 避免受骗上当。

4 巩固防范

针对有些学生受骗后, 因心理及周边环境的原因无法投入正常的学习、工作之中的, 学校方面应该给予及时的开导和教育, 在学校和社会相关结构的关心下, 使其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并积极为其联系新的工作, 使避免其再次堕入就业的陷阱之中, 从根本上消除不良影响和隐患。

参考文献

[1]单嵩麟, 翟向阳.对两年制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2) .

[2]龙卫兵.论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J].文教资料, 2007, (7) .

[3]杨晶.从就业竞争力看高职改革[J].素质教育论坛, 2008, (2) .

[4]吴楠.浅析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 2009.

现行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篇11

毕业后医学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是继医学基础教育后,结合岗位工作需要、加强专业培训、充实专业知识、培养独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力的医学教育,是院校教育过渡到继续医学教育的桥梁。我国目前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一)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对初级临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一种培训制度,是毕业后医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重要环节。通过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造就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专业知识、全面临床能力的临床医师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目前实行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内容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培训、临床实践培训和理论培训,一般五年为一个周期,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2~3年),培训对象参加本学科及相关科室的医疗工作,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严格的临床工作训练,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基本诊断、治疗技术以及相关专业技能,同时学习有关医学理论和外语、计算机应用等,巩固和提高专业知识,成为能独立从事本学科工作的住院医师;第二阶段(2~3年),为专业定向培训,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定向培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学科临床专科工作的各种技能,能担负住院总医师工作,达到人事部、卫生部《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中规定的主治医师的基本要求。

(二)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我国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还处于探索阶段,它是对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医师进行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一种培训制度,是培养合格全科住院医师的重要途径。通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造就一支具备全科医学思维能力和诊疗策略,在社区卫生服务专业队伍中发挥技术骨干作用,能向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生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主力军。培训内容主要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培训、业务培训和全科医学理论等培训,一般四年为一个周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3个月)为理论学习;第二阶段(33个月)为医院轮转:第三阶段(12个月)为社区实践。通过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达到人事部、卫生部《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中规定的全科医学专业主治医师的基本要求。

二、毕业后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积累了经验,但由于毕业后医学教育起步较晚,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培训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制度尚不完善

由于对医学教育这一特殊的、必要的毕业后医学教育的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各地区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没能按照各专业学科人才的实际需要,确定统一的人才培训标准和培训内容。由于培训体制的影响,缺少行业的权威性认定,评估机制不完善,导致培训质量不统一的问题比较严重。在人事制度上,虽然设置了全科医师系列职称,但没有具体的细则,使全科医师队伍不稳定。

(二)培训对象概念模糊

由于我国医疗体制的缘故,各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模式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医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后进入各级医院,在选择临床住院医师培训和全科住院医师培训时还存在着盲目性。例如,一些以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模式为主的医疗卫生单位的住院医师,也进入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使他们没有机会接受全面的、符合二级学科要求的住院医师训练,引起住院医师培训流于形式。

(三)实践环节不扎实

毕业后医学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强调临床能力培养的培训,部分毕业生分配到基层医院后,没有机会接受严格正规的住院医师培训。例如,毕业生分配到专科医院,无法接受全面的、符合二级学科要求的临床相关科室轮转培训,从事全科医疗的住院医师由于本单位人员不足,医疗工作无法脱身,难有机会到上级医疗单位进行临床实践培训;另一方面,虽然卫生部制订了临床基地管理办法,但对基地的管理、评估没有制度化地进行,临床基地、社区实践基地管理不规范,带教指导医师缺少严格规范的培训也影响实践培训的质量。

(四)培训经费问题

毕业后医学教育均在本专科毕业生进入单位的最初4~5年里进行,一般医疗单位没有专项经费,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卫生院,经济压力更大,而政府又难以提供全部的培训经费。经费难以落实,给毕业后医学教育带来很大的阻力,特别是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许多内容需要到综合性医院进行临床培训,更是矛盾的焦点。

三、发展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科学管理与制度建设

毕业后医学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中,法制和行政手段是核心,对毕业后医学教育运行起着制约和导向作用,具有强制和约束力量。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管理,要运用法制和行政手段,以保证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实施;同时,加强对培训的过程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使培训的每个环节达到预期的效果。毕业后医学教育应该与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使用相结合,实行培训、考核和使用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建立切实可行的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各项管理制度。

(二)明确界定培训对象,营造教育支持环境

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医学终身教育的重要阶段,参加毕业后医学教育是每个住院医师应有的权利,也是必须经过的教育阶段。毕业后医学教育分别是对从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全科住院医师和从事其他临床二级学科住院医师的培训,根据所从事的二级学科不同,分别进行严格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其他二级学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此同时,必须建立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外部支持环境,例如,要建立全科医师专业设置和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的具体条例,使进入不同培训的住院医师有奋斗目标,可以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

(三)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科学研究,寻找适合我国医疗模式的毕业后医学教育

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医学及相关学科整合的综合教育,因此发展毕业后医学教育必须根据医学教育规律,结合我国现行医疗服务模式,加强科学调研,制定出适合我国实际的毕业后医学教育模式。高等医学院校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毕业后医学教育不仅在医疗实践方面,而且在理论方面都需要进行研究,通过学术研究,才能促进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同时,要围绕培训标准的制定、相关政策、培训基地的标准与认定、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等内容进行研究,为制定政策、计划和工作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发展毕业后医学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按照专兼职结合,以兼职为主的原则,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建设。要发挥高等医学院校在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主导作用,同时对临床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社区全科医师实习基地的带教指导老师进行统一培训。使他们熟悉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严格要求培训对象,完成培养计划。

(五)增加投入,保证经费

国家要设置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建设培训基地、支持毕业后医学教育各项培训项目,住院医师个人及所在单位也要承担一定的培训经费。同时,要制定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的工作报酬、工资待遇的相关政策,并加大力度监督其实施过程。只有合理地解决好住院医师参加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待遇问题,才能保证住院医师安心学习。

护理专业毕业实习前心理教育初探 篇12

一、对实习前心理状况的调查

笔者对牡丹江医学院2007—2008、2008—2009两届86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采取座谈交流、调查问卷等方法,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分实习前、进科实习开始四周后、实习半年后三个时段进行调查,包括以下内容。

焦虑自评量表(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评定时须根据最近一星期的实际情况来回答,否则测验的结果不可信)。焦虑自评量表含有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总分乘以1.25取整数,即得标准分。一般来说,焦虑总分低于50分者为正常;50~60者为轻度,61~70者是中度,70以上者是重度焦虑。评分需与常模或对照组比较进行分析,主要用于评定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通过分析研究,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压力。

二、实习生感到焦虑的问题

1.心理问题

实习前期:对未来的实习生活充满期待,虽然对陌生的环境、繁重的工作、未来和带教教师、病人等的关系或多或少产生恐惧,但大致上是既紧张又兴奋的。似乎从某种角度上说,从实习那刻开始,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社会人,一个成年人,角色开始真正转变。很多同学开始在着装上打扮自己,希望自己在外貌上看上去更成熟。

实习初期:实习生对医院适应的能力有强有弱,掌握的知识有多有少,很多同学都是独生子女,多数都从小就习惯了别人对自己的照顾、服务,进入医院实习后,作为护士,这种优越感消失,反过来要照顾、服务别人,尤其是刚刚接触到真实病人后,心理上不免发生许多变化,产生诸多不适应。而且护理工作强度大、责任大、风险大、压力大,但是工资却相对不多的现状,和理想中的生活存在巨大的差异,心理上的落差造成一部分实习学生对未来的方向感到迷茫:有的惰性大的学生缺乏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甚至产生逃避和害怕的情绪,工作上往往缺乏主动和热情,具体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部分实习学生对自己当初所选择的专业感到后悔,觉得做护士太辛苦,自己首要的是应该赶紧想办法找其他工种的工作;还有一部分实习学生对护理工作有一定的认识,但希望通过考取研究生得到更高的学历,能去更理想的城市、进入更好的医院,得到更理想的职业报酬,我国的研究生考试一般定在第二年的一月份,实习生活一般在当年的七月份开始,因此很多实习学生放弃前半年的实习,把时间都用到专心复习考取研究生上来。目前考研与实习的冲突已经成为医学院校进行临床实习最难解决的问题了。

第二类,有的实习生依赖心理较重,因为刚接触临床护理工作,并不能很快上手,又不知道怎么和患者沟通交流,患者的不满意、拒绝常常使自己不知所措,只好事事都请教带教教师,独自处理事情的能力差。

第三类,有些实习生和第二种正相反,因为惧怕带教教师对自己不满意,同学间没有面子,而所有事都想自己解决,造成护理事故的隐患。

实习后期:经过长时间的实习,护理实习生已了解了疾病的护理常规及基本操作,对单调的、重复性强的护理工作产生厌倦心理,再加上即将到来的就业问题,使护理实习生注意力不能集中,心理状态不稳定、焦虑越来越重。

2.自我约束问题

在经过校园生活后,学生步入相对无约束的实习生活,有一种自我释放的感觉,随着工作神秘感的消失,产生了学习及工作上的放松。有些自律性差的同学,缺乏责任心也缺少社会竞争意识,他们既有身为学生无需为赚钱烦恼的心安理得,又缺乏对外界因素的抗干扰能力,对自己的行为约束不严,整日沉迷于网络或受到不良风气的熏染,忙于各种交际和娱乐,影响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

3.操作压力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制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就医的正当权益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维权意识更强,对护理安全和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学生在学校都是在模型上操作,一旦真正面对病人,就会感到非常紧张与焦虑,常常显得不知所措。特别是有些病人,对实习护生不信任,甚至拒绝给实习生机会,实习护士唯恐差错事故的发生,使得17%实习生表现出情绪波动和精神紧张焦虑,产生了畏惧心理。

4.就业压力问题

近些年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相对较好,可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除了在心理问题中提到过的第一种情况外,还有社会竞争的日趋严峻,对实习生产生就业压力。

三、岗前培训内容改进

根据表格反映的结果,牡丹江医学院调整对实习学生的培训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加强纪律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更多地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培训。

1.心理辅导

实习前,首先进行心理教育的讲座,做好转换角色的心理准备,多年的学习生涯使得学生大多习惯于轻松环境下的学习和生活,依赖性强,自律不严。到医学实习后,由原来的学生转变为医疗事业的一线工作人员。单调劳累的实习工作,病人的不配合,自身技术的不自信,陌生的环境,同带教教师、医生、科室内其他护士以及病人的关系的处理,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情,预测可能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困难和压力,培养学生面对压力、困难不逃避、不漠视,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积极吸收他人经验,要树立勇往直前的思想观念,要有智慧去化解它,要用平常心去看待它。担负起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学生辅导员和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在实习期间热情接待每一位希望得到帮助的实习生,重点关注心理上明显存在负面情绪的学生,多和实习医院交流、多和实习队长了解,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疏导。

同时,在正式实习前一天带领护理实习学生熟悉医院环境,介绍相关科室的位置,所在科室各个房间的作用,如换药室、被服室等,各种仪器设备的放置等,消除实习生的紧张情绪。

2.操作技术指导

实习前,重点加强学生的基础操作动手能力,利用模拟人进行: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无菌技术、吸痰法、男女病人导尿术、心肺复苏术、胃肠减压术等项目,强化“三基”护理知识。

3.就业指导

牡丹江医学院专门成立就业教研室,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教育,成立就业实习管理科,专门负责实习学生的实习、就业问题。

(1)举行就业指导讲座。引导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正确理解什么是就业、什么是择业、什么是职业、什么是事业,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确立正确的择业目标,适当调整就业期望,正确地进行就业定位,做好最坏的打算,向好的方面努力。

(2)邀请用人单位来学校开招聘会,与毕业生进行双向选择。

(3)健全和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确保未就业的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有关单位招聘的相关信息。

(4)请已毕业的学生现身说法,讲述其应聘经历,进行经验指导。

4.规章制度教育

学习学院的实习管理相关要求。介绍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如实习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概念。明确护理文件书写的意义,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并着重强调各种疾病的传染途径,加强预防,强调安全防范意识,就人身安全和理疗安全的案例举例,提高自身自我保护。

5.人际关系指导

护士的工作更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在工作中用语要避免简单生硬、莽撞粗鲁、讽刺侮辱性的语言,病人及家属的情绪有时候处于易于激动的状态,护士的态度就更要和蔼、亲切、耐心,使用礼貌性,安慰性的话语,平复病人及家属焦虑的心情。作为一名护理实习生,对自己的带教教师、同科室的护士、医生要尊重、虚心向他们学习。

6.进行护士常用礼仪培训

通过学习,更好地调整自己的仪态,修饰自己的仪容,提升自己的气质,使自己更有竞争力。

摘要:护理实习生由于处于学生向护士角色转变而面临诸多压力,有针对性地指导能有效疏导学生不良心理健康状况,舒缓毕业实习中的心理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使学生更积极、正确地面对各种实习中的困难,实习效果会明显提高。

上一篇:中国现代化启示下一篇:电力市场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