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性模式

2024-09-26

交互性模式(精选12篇)

交互性模式 篇1

课堂教学是大学英语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重要环节, 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大学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但是受到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课堂教学效率一直不高, 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水平。交互式英语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能够广泛地参与英语教学过程, 对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的意义, 以及在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交互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意义

(1) 实现了认知与人性化的教学结合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 教学活动只关注学生的智力活动, 对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则很少涉及。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直接影响英语学习成绩。而在交互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当中, 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认知发展, 要意识到非智力因素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尊重学生独立的、个性化的人格特征, 实现师生、生生等不同层次的交互学习, 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并为他们创造出更多的思考、表现及成功的机会, 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展现出自己在英语语言学习上的潜能。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树立英语语言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学习感受语言的美丽, 从而提升英语学习效率。同时,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方法、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交互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个性化教学, 为不同的学生制定针对性的学习目标, 使之形成符合自己发展需要的学习习惯,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克服英语语言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对于学习者来说, 语言学习最难的一关就是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 而交互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帮助学生消除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 形成一种轻松和谐的师生情感, 让学生能够在一个比较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第一, 重视学习动机与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 并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删补教学内容, 教师如果发现学习的内容与学习的目的存在紧密联系的时候, 学生的兴趣也会显著增加, 带动英语学习积极性的提升。第二, 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情感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老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加强情感交流。在这种教学模式当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循循善诱, 不能随意地去批评学生, 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细读课本的基础上, 去发现规律、讨论问题, 对比、分析错误, 最后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正。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是知识的引导者、学习上的辅导者、心理上的关心者, 在多种身份当中构建与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

2交互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建议

(1) 师生问题式交互学习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将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之上, 利用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判断能力开展教学。英语学习是一个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给予必要的引导, 其中最简单有效的就是提出学习问题, 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 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实现从旧知识到新知识学习的过渡。一般来说包括三个步骤:第一,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教师要明确提出课堂学习的目的, 引导学生自己谈论课本内容, 引出要学习的词汇、句式结构和内容, 比如说在学习一些有关摇滚乐的知识后,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论自己的音乐喜好, 将思维引导到乐器、作曲等知识上面, 再挖掘:popular music、jazz、rock and roll、instrument、bringtogether、remind of、go back to、no one thinks of、without thinking of, 等词汇及句式, 逐渐引出所要学习的知识。第二, 提出问题, 寻找答案。在这一环节当中, 教师要在上一个环节教学的基础上, 逐渐将教学带向预期的学习目标, 如How did rock music developed?这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本的学习, 在学习课文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文章录音, 并让学生反复阅读文章,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准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提问的过程中, 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在问题上形成难易搭配,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 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第三, 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完成上述两个步骤以后, 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学习, 让他们思考文章的结构、主体思想等等, 对每一个段落当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 让他们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所学的文章。同时, 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 如根据课文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等等, 从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2) 生生合作式交互学习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当中, 学生很少有合作交流学习的机会, 这种情况下很难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不仅学生的学习受到影响, 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本身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大学英语交互式课堂教学当中,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丰富的群体活动,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合作式交互学习的机会。但是与学生自己组织的交流活动不同的是教师通过问题、任务活动,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来收集、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 从而达到相互交流解决问题的目的。比如说在学习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三单元的时候,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自由讨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 并以“A Friend on the Line”为关键词,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以这个短句为基础要求学生写一段与此相关的短文或作文, 然后与课文的内容进行对比, 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 这样的学习方式既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差距与不足, 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为将来走上就业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 如何解决小组内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 这就需要构建良好的小组内部学习氛围, 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讨论对象, 吸引学生广泛地参与课堂讨论。

总之, 交互性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适应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需要, 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大提高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对于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高等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有明显的不同, 学生从强迫式的学习模式转变为自主学习模式, 一些学生没有做好过渡, 英语学习效率下降。加上教学模式没有创新, 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受到影响。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 详细论述了交互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必要性, 并就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浅薄之见, 希望能够给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交互性,课堂教学,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Harmer, 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NewYork:Longman, 1988.

[2]Krashen, 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1981.

[3]Swain, 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125-144.

交互性模式 篇2

一、教材分析 《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这一节内容包括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两部分内容。本节以物质的跨膜运输为主题,将水的跨膜运输作为一个实例来分析,使学生能通过学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认识细胞吸水和失水都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运输,初步认识膜的选择透过性。通过学习其他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认识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进一步认识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具有了一定的基础,能比较容易的理解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是半透膜,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是半透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2)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能力目标

(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2)学习进行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3)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观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

(2)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及时清洗和摆放实验用具,爱护实验卫生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如何进行探究实验,其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2、渗透作用;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3、细胞膜不仅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学难点

1、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如何设计实验过程(材料、实验用具、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的预测,操作的细节)。

3、细胞膜不仅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和相关资料;将学生分为四个人一个小组; 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PGP交互式电子双板系统。2.利用PGP软件制作的课件。3.加分计时器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生活情境,两个白板中分别显示出植物细胞失水和梨子失水图片,实现资源简介联系,让他们观察右板中的常见例子,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和新知识的兴趣,导入新课。

环节二:预习检测,评价反馈

为了评价课前预习情况,老师准备了自我评价和习题测试等课堂活动。活动中,教师作为裁判,使用加分器,小组答对一题加一分,答错扣一分。

自我评价活动中,教师发送预习评价表到学生端白板,学生分小组互测互评,并在白板上填写评价结果。依据学生自我评价结果,对于存在不够了解的知识点引导完全掌握的小组成员给予讲解;对于书本上不能直接找到的知识点,引导学生们交流讨论,共同分析。交互式电子双板和六块学生端白板同时呈现评价,学生们用白板笔在学生端白板上天蝎,教师可以实时观察了解到各个小组学生预习自学的情况。

题目测试活动,将课后作业平移至本活动中,作为理解性练习考察学生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理解,将题目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必答题,教师端发送题目各学生端,各小组出一名学生上学生端白板作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作答。完成后,教师调取任一个学生答案至教师端双板,集体评价;抢答题,先呈现题目抢答后再呈现答案,抢答正确的学生讲解选择的理由,抢答错误给其他小组机会再次抢答纠正,双板左板呈现题目,右板呈现学习目标,形成参照关键意义。

检测题目如下:

1.将同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长为5 cm 的条,再将这4根马铃薯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30 min和4 h后测量每一根的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解析:a马铃薯条长度持续增加,表明所用KNO3为低浓度溶液,为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所致。b、c、d马铃薯条30 min 时长度均变短,则表明所用KNO3为高浓度溶液,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而发生了质壁分离。b马铃薯条4 h 后恢复原长,说明已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这是由K+和N进入细胞内部使细胞液浓度增加造成的。c马铃薯条没有恢复到原长,说明仍处于质壁分离状态。d马铃薯条30 min和4 h时长度没有再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过高,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那么,其细胞浸泡液浓度不会增加。

环节三:学生实验展示

课前布置实验任务,根据学生实验效果,教师挑选实验结果最好的学生当“小老师”,讲解“质壁分离”的实验过程,包括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结果三个方面,其他学生倾听并思考“小老师”的实验,对其质疑提问,“小老师”回答不完整的部分教师给予点拨补充。

采用双板的功能,左板呈现学生实验图片,右板呈现探究内容,将学生实验结果与科学探究内容相对照,在关联对照中探究新知,“小老师”使用双板随手写书写功能,在需要标注的地方即时标注解释。学生课前做的实验内容如下: 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 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

②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

③如果将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

填写下列表格:

环节四:教学重难点点拨

经过以上学习环节的学习探究,教师需要进一步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做梳理点拨。双板左板呈现动物细胞失水及吸水,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条件,引导学生掌握原生质层和重点讲解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配合点拨内容,双板右板播放两段视频,一个是关于动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动画视频,另一个是关于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视频,增强学生对本知识点的记忆力和识别力。视频播放时,使用PGP双板平台的视频打标功能,实现视频分段播放,教师能正确地控制视频的播放时间。

环节五:课堂总结,学习拓展

测试学生们是否掌握本节课内容书本上的练习近平移至本活动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利用PGP的交互功能,教师端发送题目至学生端,每个小组的同学合作解决自己组对应学生端白板上的题目。完成后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由每个小组代表讲解自己的题目,教师充当裁判记分员,给回答得好的小组加一分,并引导学生们对代表进行提问质疑和补充。

使用PGP双板的记录功能,回顾整节课内容,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到了些什么,巩固新知,并统计本节课得分最高组,给予鼓励。

让学生们课下讨论并思考下列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几个问题,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强: 1.玫瑰花枝条放在水中吸水和细胞吸水或失水是否有关?

交互性模式 篇3

“共盈”才会有持久发展

深圳盈天下广告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提供商业影视广告拍摄,多媒体交互体验等服务为主的专业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并已在北京、上海、香港、成都、南京、西班牙等地设立了合作分支机构,业务服务以会展展厅设置交互广告为主,辐射交互展示、产品展示等领域。如今,盈天下广告的业务范围不仅遍及大江南北,还向海外市场开始了大步扩张。

“很多人看到‘盈天下’三个字时,第一反应是输赢的赢,其实不然,比起个人的或者一家公司的输赢,共盈才是维系整个行业正常运转走向长盛不衰的关键。”李振全说道。尽管国内的广告公司遍地开花四处可见,但大多是几个人到二三十人的小型规模,从事着日常产品包装、路边广告牌、公交站牌广告、汽车车身喷绘、街头传单之类的传统平面广告,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不说,各公司间为了争取客户,靠打压供应商价格获得小额利润,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得不偿失难以长远发展。“公司从不刻意压低供应商的价格,及时给他们汇款。”李振全认为:“只有从下游供应商、员工到客户,各个环节都处于积极的状态,才能形成一个健康完善的产业链。这种状况一旦打破,公司将难以持久发展。”

谈到这里,李振全向记者介绍到,正是因为有了完善的产业链条,所以盈天下广告的工作效率比其他广告公司至少提高了一倍。“一般来说,做出一个广告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我们只需要15天,甚至更少。”正是因为如此高效率的工作速度快速,让华为选择了盈天下广告作为华为展览展会的广告承接商,这一合作就是6年。

避重就轻颠覆传统展会展览模式

据了解,中国广告行业起步晚,在国内拥有的大型广告公司中,绝大多数都由国外创办或者合资并购,这些公司在我国广告行业雏形初现时,便凭借上百年积淀下来的经验占领了国内绝大部分高端广告市场,甚至将用于推广产品的大型先进媒介传播渠道也一并收为己有,这无疑对国内羽翼未丰的广告公司的日后发展设置了一道巨大屏障。李振全说:“公司创立之初,我们考虑到单从传统的平面、视频广告入手,很难会有突破,因为外企广告公司无论是经验上还是技术上都比我们有优势的多,我们就想避重就轻,将广告领域细分后选择一个别人不重视的领域做强做精,最后我们选择了展会展览。”

过去的展会展览只是单纯的信息输出,忽略了与参展人员的互动。鉴于此点,盈天下广告吸取前人经验,将真实触控系统、图像技术、影视特效三维展示及其他一系列辅助展示先进科技运用融合专注于展会展览的交互广告。在2011年举办的上海市国际汽车展览会上,比亚迪顺势召开了1.5Ti+DCT、i系统技术发布会,借用汽车游戏作为切入点,将汽车游戏作为比亚迪汽车电子“i”系统四大内容的导航,在软件界面下方多点操控使用的方向盘与进退方向控制皱键盘,使用户可通过触控方向按键来操控汽车起向,让用户现场体验到汽车的启动,加速等模拟真实汽车行驶效果,加强可玩性。此举让展览主办方同参展人员进行互动,拉近彼此距离,增添品牌好感,提升了展会档次。事实上,当前国内广告公司大多只能从事其中单一的广告设计制作方式,然而盈天下广告将影视拍摄、三维后期、交互电子沙盘、二维卡通动画、游戏、电子杂志和交互技术同时集于一身综合运用到广告中,这在深圳还是首家。

科研亮剑一切蓄势待发

过去,为得到国际最新技术,公司特地成立了交互技术部门,当出现最新交互技术,公司便开会讨论该技术的可行性,一旦决议通过,公司便立刻花钱买下该技术。但随着客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更好满足客户的质量要求,打造完美的视觉用户体验,今年上半年,盈天下广告公司再次投入500万资金,注册成立了盈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技术研发。李振全解释:“这个计划我们酝酿了一年多,过去作品在投放展示出来后,效果不如当初设想那般好,客户认为是我们的设计出了问题,事实上,图像展示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展示技术的好坏,我们只能吃哑巴亏。随着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司考虑再三后决定创办一家科技公司,做自己最完美的展示。”

尽管盈天下科技公司成立才几个月的时间,但由公司自主研发的“iScreen?share”、“Photo123”、“LTE网络状况及负载测试外场测试工具”、“Surface多点触摸与大屏幕图片无线传递‘双屏互动’”四项技术已于7月初获得了国家颁发的专利证书。

“iScreen?share”。支持图片、视频分享到另一台PC中显示,文件支持分享、同步、幻灯片三种模式,图片支持甩屏分享,资料管理软件支持图片、视频Ipad和PC同步上传功能。

“Photo123”。支持网络摄像头拍照、照片打印、邮件发送、用户使用网络摄像头拍照,拍摄照片可通过邮箱发送分享给别人,也可以直接打印照片,实图欣赏。

“LTE网络状况及负载测试外场测试工具”。能同时进行5路VOD高清视频播放、多路FTP上传及下载、开启多个网页并播放网页中的视频、进行点对点视频通话、进行三路移动终端视频会议、对各个移动终端进行GPS定位,监控流量及各终端的LTE小区切换,适用于LTE(4G)网络流量测试及压力测试。

“Surface多点触摸与大屏幕图片无线传递‘双屏互动’”。该技术用以支持图片、视频的甩屏功能,通过甩屏动作,将手机或平板中的图片或视频分享到大屏中进行显示或播放,可在大屏上对照并进行修改、签名打印。

李振全表示:“目前我们研发出来的技术是供自己公司使用,但随着后期开发的深入,未来我们还将把这些技术投放到市场。”

人性化的管理增强公司凝聚力

一个优秀的广告公司离不开一个优秀的创作团队,谈到盈天下广告的创作团队,李振全说道:“我们的创作团队平均年龄在26岁,但真正的优势还在于公司员工的流量小,以设计师为例,在广告行业中设计师流动性是很强的,可我们却很小。原因在于我们采用人性化的管理,让他们感到公司把他们看成家人一样。”拥有这样的意识与李振全的亲身经历离不开,“我本是就是一名设计师出身,在进入公司以前,也被别人管过,设计师没日没夜加班赶设计,做完了也不能放松,还要随时待命等待客户要求改设计,我很能理解他们辛苦工作的心情,所以那时我想,将来我成了管理人员,我会给设计师们提供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为了让员工及时了解到行业最新资讯,近期公司还推出了“RechargeCommunication”计划,即邀请行业内知名人士来到公司讲座,为员工充电,除此外,不同部门内部也会进行专业培训。为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公司每个月会为员工举办一次集体活动,比如举办员工运动会、化妆舞会、公益旅行等,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新颖有趣。

李振全还说:“除了人性化的管理,更重要的是你要让员工看到留在公司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盈天下今年用500万资金注册的盈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作为总经理的李振全和公司另一名管理负责人共同出资而成。事实上,这两位公司负责人直到今天还没给自己买一套居住的房子。

不做中国的4A只做世界的盈天下

曾有人建议将盈天下做成4A公司的模式,可李振全拒绝了。他坦诚,公司现在的经营模式确实让他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忐忑心理,可他分析认为:“国内企业有‘一窝蜂’的现象,以房地产和炒股为典型例子,人们看到这两个行业给一部分人带去了好处,结果自己也跟着模仿投入进去,却忽略了这种模仿是否真的适合你自己和企业,导致许多企业因经营不善被迫倒闭或者被收购,这也是中国大多本土企业的一个盲点。”

交互性模式 篇4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的一部分。然而, 一直以来, 非英语专业学生“译”的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忽视, 存在着偏见。重视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基础技能的培养, 或认为只要抓住阅读、输入足够的语言知识, 翻译也就迎刃而解。因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现状很不容乐观, 所以,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能力的培养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尤其是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条件下, 如何兼顾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教学面临的挑战。

二、对于翻译能力的研究

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各自的翻译能力多成分构成模型。普遍认为:翻译能力是译者的双语能力、转换能力、世界/主题知识和思维能力等各种语言文化素质的综合体现, 是翻译实践能力与翻译研究能力的综合表现。同样, 许多研究者对英语翻译教学提出了许多模式和相关策略。从教学模式看, 有个性化翻译模式 (强调“以学术为主题, 以教师为主导”,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的) 、复合培养模式 (强调在翻译教学的诚信上需要过程, 在内容上求全面综合, 在手段方式上力求多层次、立体化) 和多元化翻译模式 (认为目前翻译培养的模式和规格比较单一, 应适合不同学术的能力及需求, 增加学术学习选择的范围, 使学术有宽广的发展路径) 等;策略和途径上包括加强教材建设、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 积累中西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修辞能力、培训师资和强化翻译实践等。只是这些教学模式和策略着重于如何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而对于公共外语翻译教学, 因其特殊性和差异性, 故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不多, 可借鉴的经验也比较有限。尤其对如何培养和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教学模式鲜有研究。所以, 目前很有必要探索出一个能够培养和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教学模式。

三、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 尝试构建基于交互的教学模式

为能够更好、更快地培养和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笔者结合交互性教学模式的特点, 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尝试构建基于交互的教学模式。交互性翻译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石,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倡导学习者不仅在课堂上扮演主角, 而且通过实践最终发现探求知识的规律和奥秘。为此, 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翻译方面的意识、需求和结果, 如希望学到哪些翻译知识及技巧、希望通过哪些翻译实践活动, 达到翻译能力提高的目标等。

(一) 培养翻译意识, 准备译前交互活动

目前, 不少人认为非外语专业的大学生无需花太多精力在专门的翻译训练和系统学习上, 只要抓住阅读, 输入足够的词汇, 理解能力达到一定水平, 翻译自然就会了。事实上, 翻译的技能意识不可能在学习外语时自动生成, 未经翻译技能系统培训的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普遍存在感性翻译的盲目性。因此, 我们不必向学生灌输翻译史、翻译流派等内容, 而是要与他们交流对翻译的认识与理解, 希望掌握哪些翻译技巧等。应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 纠正许多学生认为译的技能没有其它几项技能重要的错误认识。许多学生忽视了语言的实用性正是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 而翻译能力正是能够充分体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能力之一。如果我们能在一开始就能着意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英语, 那么将会强化英语学习的目的性和趣味性。

(二) 从兴趣出发, 加强译中交互活动

要想提高翻译能力, 还必须从兴趣出发, 加强译中交互活动, 培养记反思日志 (reflective journalwriting) 的习惯, 这一方法是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李德凤教授在2006年暑期全国翻译教学与实践高级研讨会上介绍的, 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翻译过程进行反思:如何查资料、如何思考、如何译、如何修改定稿等等。最后归纳, 对所遇到的困难进行分类:是语言方面的?文化方面的?句子结构?还是语篇连贯性?要记录翻译中的整个决策过程:如何克服上述困难?用了哪些翻译技巧?哪些方面显示了你的创造性?翻译该篇章的翻译策略是什么?在这个翻译练习中你实践了我们学过的哪个技巧?或悟出了一种什么原则等等。然后进行分组讨论, 从不断积累的日志中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有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三) 不断强化, 重视译后交互活动

学生必须意识到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要学会反复修改, 为自己译文的质量负责;而教师绝不能简单地修改拼写和语法、句法错误, 而是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完成。所有同学拿出译文初稿, 组内交换批阅讨论, 这一阶段可以消灭拼写和语法、句法错误。交互活动的深层意义体现在学生针对特定内容学习过程的体验之中, 体验是进入长时记忆的必要手段。学生在交互中体验、在体验中顿悟、在顿悟中理解、在理解中应用是培养和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关键一环。

四、交互性翻译教学模式能够能够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意识

并且通过交互性翻译活动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教师和同伴提出质疑甚至挑战, 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建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实际翻译能力。

摘要:翻译是语言技能之一, 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对于非英语专业教学而言, 翻译教学一直是薄弱环节。本文试图在翻译教学中尝试交互性教学模式, 来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翻译教学,交互性模式,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2]范仲英.实用翻译教学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3]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2.

[4]扈明丽.翻译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中国翻译, 2002, (6) .

[5]孟继有.翻译与大学英语教学[J].北京大学学报, 1995.

交互性模式 篇5

[摘要]以建构主义和社会交互理论为基础的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是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在理论回顾的前提下,将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师博客运用于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之中,从建构师生知识结构的学习资源平台、新型师生关系的互动交流平台和动态合理的多维评价体系三方面,探讨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深化课堂教学。[关键词]建构; 交互; 教学模式; 博客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史无前例的震撼和革命。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每个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现代教育技术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高点,谁抢占了这个制高点,谁就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根据交互主体地位的不同,可以将教学模式分成: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式交互课堂教学模式和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其中,笔者认为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发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功能,应该成为目前以及今后教学模式的理想选择。但是,在操作层面上,其主要缺点是教学成本相对较大,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相对较难,常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短、空间小的限制。因此,利用教师博客的特征和功能,将其有效地运用在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中,能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阻碍,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理论回顾

1. 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

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和社会交互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种理论支持下的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而不应仅仅局限在知识的传递上。应将知识的传递、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建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交互理论强调在教学中,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观察体现在教师活动中的社会经验,在教师指导下从事某种活动,逐步地把这种社会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可以独立地从事这种活动,将潜在的发展变成现实的发展、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趋于平等;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和知识的建构并重;师生交互频繁、形式多样、手段方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学习策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 教师博客与教学模式

2006年4月,清华大学金兼斌教授在《中国教育网络》上,首次指出了博客与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用博客辅助教学的观念。此后,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层面对此展开有效地探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关于博客的功能研究,如田素良(2009)、肖雯(2008)、荣华(2007)等;第二,关于博客在不同学科中的教学应用研究,如李育(2007)、王琼曼(2008)、周华(2009)等;第三,关于博客在教学中的使用及研究现状的调查研究,如刘宁、孙卫华、李红梅(2008)、张智(2009)等。从以上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现状不难看出,应用型研究偏多,理论型探讨较少。在众多的应用型研究中,涉及的只是具体学科、具体课程的点的研究,没有上升到教学模式的面的分析,而且具体操作过程中,缺乏相关教学理论的支撑,使大量的研究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因此,本文特将教师博客与教学模式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建构主义、社会交互理论的支撑下,积极探讨教师博客在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以求对教学实践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和为目前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为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特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工作实际,以高中英语教学为研究对象。

三、博客在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以及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博客在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中的具体应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建构师生知识结构的学习资源平台

第一,从教师自身方面来看,教师博客对其知识水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通过撰写个人博文,把博客作为网络时代的一种新型“笔记本”,并将自己日常的教学课件、课堂记录、教学心得等记录下来,既可以备忘,以便日后整理深化,同时进行自身的知识经验的积累。这一点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尤为重要。其次,教师博客提供了个人反思的载体。在撰写博客日志的过程中,教师很自然地进行思考、分析,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控制和调节,并在反思性学习中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再者,教师利用网络系统,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英语学习资料,如测试题、原声读物、英文报刊等。它既可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能更有效地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转化,为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奠定了基础。

第二,从学生方面来看,教师博客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的平台。首先,它拓宽了英语学习的渠道。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博客可以为学生的预习和复习巩固提供便利。新课开始前的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将背景知识、课前问题放到博客上,供学生思考讨论,同时把博客上学生发布的评论、问题引入课堂,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课堂上,学习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慢等特点,教师把课件、补充教材和讲解视频等教学内容放到博客上,便于学生复习巩固。同时还要在博客中增设“课文同步测试”和“拓展空间”等栏目,来帮助学生进行的学习效果检测和知识深化,支持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各取所需,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博客有利于教学纵深发展,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地提高,从而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教师可以通过博客,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活动,如学唱英文歌曲、欣赏英语诗歌、英文电影欣赏、英语戏剧表演等,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快乐中进行英语的学习。在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受教学时间和课堂的局限,英语作业模式通常为“一背”、“二抄”、“三练习”。这种传统作业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方面非常有效,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它的重记忆、轻应用;重数量、轻质量;重语法、轻口语;重结果、轻过程;“一刀切”等缺陷愈来愈明显地暴露出来。利用教师博客,可以改革和创新传统的英语作业模式。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设计了有声类作业(听说内容录音)、实践类作业(采访、观察记录、调查)和创新类作业(活动参与)。这些作业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它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作业作为学生发展的平台,赋予学生自主作业的权利,为学生提供了的自我表现、自我反思的空间。

2. 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互动交流平台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基本要素。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精细的工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传统的日常学校生活中,老师的形象是高高在上的。教师与学生是两个疏离群体。学生除了在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外,和老师交流的机会较少。有时,学生和教师都会有一些问题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和心理方面的原因,没有实现即时、有效的沟通。师生交往始终处于人际交往的“表层”。久而久之,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和误解,不利于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影响了各自正常的教育与学习。

教师博客可以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促进师生关系健康和谐的发展。第一,教师利用个人“名片”的博客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的荣誉得失和心灵路程,展示着自己的个人魅力。作为博客浏览者的学生们可以从中揣摩出博客主人的生活态度、性格特征和价值取向的点点滴滴。具备较强感知能力的学生们也能从中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无形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第二,教师可以在博客中开设“答疑解惑”、“学习经验共享”、“心灵的对话”、“成果展示”等栏目,搭建多方面交流的平台。在“答疑解惑”平台上,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这样可以突破课堂时间的交流阻碍。这将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班级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以从这些问题中了解自己教学中的得失。以便作出适当的调整。在“学习经验共享”平台上,学生既可以浏览转载的文章,吸取别人学习的成功经验。例如《如何利用课余时间学英语》、《学习英语的六大要诀》等;也可以同学之间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学习,通过交流实现学习经验共享。在“心灵的对话”平台上,鼓励学生对教师或书本上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对教师教学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教师应积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应。师生在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无形之中也打破师生的“隔阂”,有效地提高了师生关系的质量,促进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师生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问题,并有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成果展示”平台上,教师应集中将前期在教学实践中精心布置的各种有声类、实践类和创新类作业成果通过声音、图像、图表、DV等现代化媒介展示出来。并对这些成果进行积极的评价,有机会应创造机会为学生们在社会更高的平台上展示。这样学生在成果展示中能获得成就感,同时可以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师生关系在互相欣赏中得以升华,健康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得以构建。

3. 建构动态合理的多维评价体系 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对教育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教育活动的优缺点和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评价具有诊断、调控、激励、指导等功能。传统评价体系评价教学效果时主要是通过各种类型的考试来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与应用知识的情况。这种传统的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以考试成绩判断学生的唯一标准,形成“一考定终生”的局面,忽略了对学生各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过于注重考察短期教学效果,学生年年考、期期考、月月考,忽略了学生长期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在强调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今天,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客观真实、动态调节、全面立体的多维评价体系。虽然,这些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2010年“两会”上,会议代表们纷纷荐言献策。于丹教授提出要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平时成绩以一定比例纳入高考分数考核中。河南代表则提出以学生的成绩为主,综合素质评定作为参考的评价模式。由此可见,目前,受教育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评价体系并没有彻底改革。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改革原有的评价体系,建立合理的适合新情况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要倾向于对创新能力的评价、注意过程评价、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评价形式多样化和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教师博客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和全面,改期以往不全面的教育评价体系。首先,教师博客构建的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使师生之间的交往更加真诚样和深入。这样教师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其次,通过前面所述的“成果展示”平台,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中了解学生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长期注重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过程。这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较之以往更加的全面,更加注重过程,而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再次,在一定意义上,前述的“心灵的对话”平台也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提供了机会,改变了以往仅仅“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从而使评价体系趋向多方位、立体化发展。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博客来建立学生的电子档案袋。它能够反映学生的全部学习进程,其中包括学习者每天所思、所学的内容,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其他人所作出的评论信息,这样有利于评价者从多个维度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博客在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充分发挥了辅助教学的良好效果。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日常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学生还是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教师博客的管理和评价上,问题也不少。我们切不可将其理想化,过分夸大和依赖教师博客教学的作用,把它当作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药”。教师博客作为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一个载体,只要我们扬长补短,从客观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它就能为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中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和技术保障。

交互性模式 篇6

UGC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旅游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各大UGC模式的旅游类网站希望其PC端的竞争力可以通过APP更好地辐射和延展,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如何更好地把握UGC模式下用户需求,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构思出更加流畅的交互流程和优秀的视觉界面效果,从而获取更多的用户量,已经成为旅游类APP开发者最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三个较成熟的旅游APP中具有典型UGC特征的功能——“写游记”进行交互设计分析,初步总结出UGC模式下旅游APP交互设计的流程与设计原则。

关键词:

UGC旅游 APP交互设计

中国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7-0155-03

UGC概述

1 UGC的概念

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生成内容,泛指“以任何形式在网络上发表的由用户创作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最早来自web2.0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DC)在2007年的报告中描述了UGC的三个特征:一、以网络出版为前提;二、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三、非专业人员或权威组织创作。UGC的常见种类有社交、视频分享、照片分享、知识分享、社区论坛及微博等。旅游APP的UGC-般指的是用户通过APP分享自己的旅游行程、各种旅游信息和旅游攻略,形式主要以发布照片、文字、视频等为主。

2 UGC模式下旅游APP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近些年,旅游业呈现出许多新特征。首先是个性化,旅游者在规划旅程时更加注重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如:自由行、徒步旅行等;其次,人们会在出游之前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信息,利用网络参考他人的意见和评价,从而制订出最科学合理的旅游计划。因此,UGC模式下的旅游APP,如游记、面包旅行、蝉游记、在路上等APP应运而生。用户可以既可以通过APP快速获取各种需要的旅游信息,也可以在旅行途中或旅行结束后分享自己的行程,帮助其他用户更好地规划行程。

关于UGC在在线旅游的应用探讨起于201 1年,研究者韩朝阳在《中国集体经济》第24期发表的《户生成的旅游信息特性分析》一文,探讨了Web2.0环境下用户生成内容对旅游信息的功用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2012年,在《21世纪商业评论》第21期发表了一篇徐珊的《蚂蜂窝“筑巢”》一篇学术文章,专门探讨了蚂蜂窝旅游攻略网站利用“SNS+UGC”获得的成功,并且充分讨论了蚂蜂窝创业经营模式,在学界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 主流的UGC模式下旅游APP的交互设计分析

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使得人们不仅满足于移动应用丰富的功能和强大的处理能力,用户体验设计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要开发出优秀用户体验的移动应用,对产品界面交互模式的设计探讨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针对三款目前比较主流的旅游APP中具有典型UGC特征的功能——写游记进行的交互设计分析。

1 游记(蚂蜂窝出品)

①导航的交互模式

主导航菜单是展示手机应用信息架构的视觉表现形式。优秀的导航设计让用户轻松上手并简单完成任务。游记APP采用的是选项卡式导航。用户生成UGC内容(写游记)的功能放置在导航栏的最中心位置并和其他功能的进行颜色区分,使用户快速定位到此功能(图1)。

②内容呈现的交互模式

所有需要操作的步骤都完整显示在一个页面上,没有过多的页面跳转,减少了用户因为过多步骤跳转造成的操作混乱。但缺点是用户上传的每张照片在页面中占用了较大空间(图2),在用户上传了多张照片的情况下,用户需要进行较多的向上滑动操作才能编辑好所有的内容,容易产生操作疲劳。

③用户操作流程(图3)

2 面包旅行

①航的交互模式

与“游记APP”导航栏的设计相似,将添加游记的功能放在导航栏中心位置并与其他功能的进行颜色区分(图4)。

②内容呈现的交互模式

所有需要操作的步骤和内容基本显示在一个页面上,减少了页面的跳转,用户可以快速判断出下一步的操作(图5);在关联图片地点页面的交互设计上,设计师运用了长按和拖拽的手势,并给予用户操作提示,用手势代替了输入位置信息,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用户体验(图6)。

③用户操作流程(图7)

3 蝉游记

①导航的交互模式

蝉游记APP并没有在首页的导航栏中添加写游记的功能,而是放置在“我的旅行”中。用户从进入主页开始需要进行三次点击才能定位到此功能。

②内容呈现的交互模式

在编辑游记的页面,时间信息、位置信息、照片缩略图等内容的呈现方式一目了然,用户可以非常准确地点击需要编辑的内容,误操作的可能性较小(图8)。

③用户操作流程的设计(图9)

三 UGC模式下旅游APP交互设计流程与原则

1 交互设计流程

第一步:用户调研

通过用户调研的手段,交互设计师调查了解用户及其相关使用的场景,以便对其有深刻的认识(主要包括用户使用时候的心理模式和行为模式),从而为后继设计提供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概念设计

通过综合考虑用户调研的结果、技术可行性、以及商业机会,交互设计师为设计的目标创建概念。

第三步:创建用户模型

基于用户调研得到的用户行为模式,设计师创建场景或者用户故事来描绘设计中产品将来可能的形态。通常,设计师设计用户模型作为创建场景的基础。

第四步:创建界面流程

nlc202309030105

界面流程图主要用于描述系统的操作流程。

第五步:开发原型以及用户测试

交互设计师通过设计原型来测试设计方案。原型大致可分三类:功能测试的原型,感官测试原型以及实现测试原型;这些原型用于测试用户和设计系统交互的质量。

第六步:实现

交互式设计师需要参与方案的实现,以确保方案实现是严格忠于原来的设计的;同时,也要准备进行必要的方案修改,以确保修改不伤害原有设计的完整概念。

第七步:统测试

系统实现完毕的测试阶段,可能通过用户测试发现设计的缺陷;设计师需要根据情况对方案进行合理修改。

2 交互设计原则

(1)重视情感化的设计

情感因素与设计过程密不可分。交互设计的过程中无不体现了情感因素对设计本身的重要作用。从最开始设定方案时的用户研究到用户的情节设定再到初步设定,直到最终的用户评估,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到用户的情感需求。在设计UGC模式的旅游APP时,应该充分挖掘用户在情感诉求方面的需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UGC用户情感诉求满足的渠道进行思考:

1 用户通过贡献高质量的UGC内容,展现自我,受到尊重同时也能获得自我满足;

2 通过大量消费UGC内容,可以满足用户享乐生活的诉求;

3 通过网络用户可以与他人交流,拥有归属感,满足交际诉求;

4 多样化的UGC内容同样可以使用户的生活充满新奇,带来刺激。

(2)重视产品的易学性

对于移动应用产品,提倡的是简单、直接的操作。让用户快速学会使用,尽量不要让用户查看帮助文档。保持界面架构简单、明了,导航设计清晰易理解,操作简单可见,通过界面元素的表意和界面提供的线索就能让用户清晰地了解操作方式。在设计页面时多考虑移动端的用户行为和使用情境。用户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仔细去看说明,而是试图快速地了解应用本身。

(3)转换输入方式

用户在APP中生成内容时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文字输入。文字输入是移动端的软肋之一,不管是手写输入还是键盘输入,操作效率都相对较低。在行走或者单手操作时,输入的出错率也比较高。在应用设计时避免文字输入,或者使用一些代替方案来提升输入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①减少文本输入,转化输入形式

在数字输入过程中,常常会把文字的输入转化为基本的手势输入。手势操作会以更快的形式进行输入,提升了输入的效率。简化输入选项,变填空为选择。

在设置输入或者对于一些已知项目的输入中,尽量把用户要输入的内容变成选择。尽量把用户的常用选项筛选出来让用户选择,而不是直接让用户输入。

②使用手机已有的传感器输入

使用语音、扫描识别(二维码、条码、文字等)、LBS技术来减少用户的输入,发挥各个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并灵活运用,把复杂的输入转化为简单智能的输入形式。

四 总结

综上所述,在UGC模式下旅游APP的设计中,交互设计师应充分了解UGC模式下用户的核心需求,充分关注用户的操作习惯,设计出合理的交互模式,优化用户体验,增加用户黏度,进而达到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的目的。

交互性模式 篇7

一、理论背景

(1)推理判断能力的界定。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提出了以下几个明确的要求:理解主旨和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本文对推理判断能力的理解是:它主要指学生由文章的字面信息推出未知信息或隐含信息的能力,即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测作者未提到的事实或某事发生的可能性,作者的倾向或意图、文章的论调。

(2)图式理论以及交互补充模式 (interactive-compensatory model) 的概念。近20年来,对阅读理论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对图式理论的研究。图式理论认为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无意义,它只指导听者或读者如何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恢复或构成意思。图式(schema)是指人们大脑中储存的相关联的各种知识、观点和概念。根据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主要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而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即是背景知识。阅读模式有三种:自下而上阅读模式 (bottom-up model) ,自上而下阅读模式 (top-down model) 以及交互补充模式 (interactive-compensatory model) 。交互补充模式是指读者对文本信息的构建部分依赖于文本信息,部分依赖读者已有的图式知识。这里的图式指的是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即背景知识,包括世界知识、文化知识、话题知识、语篇知识和策略知识等。当读者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就能获得作者所要传递的意义,就达到读者与作者对话的目的。因此,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大脑已存的知识与文章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

(3)如何运用交互补充模式提高推理判断能力。交互补充模式是“自下而上”模式 (bottom-up model) 和“自上而下”模式 (top-down model) 的有机结合。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运用这两种方式进行信息处理,无论在阅读的哪一阶段、哪一层次里,两种信息处理的方式总是同时进行的。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保证学生发现新的事实与线索,和发现与自己的猜测不同的信息;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帮助学生运用已知图式对阅读的材料进行猜测,并通过逻辑推理,推测作者的意图,并对各种可能的情况的发生作出合理的判断。以上可以得知,两者方式的有效结合可以促进英语教学。利用交互补充模式进行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要结合文本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并扩展图式,丰富学生的内容和形式图式(即背景知识),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完成事实信息的提取和非事实蕴涵信息的获取。

二、交互补充模式教学案例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人教版Module 7的unit 3的reading部分,运用交互补充模式的案例。

(1)教学课型:阅读课。

(2)教学内容:Old Tom The Killer。

(3)教学目标:学生了解人类如何利用虎鲸捕杀须鲸的残酷事实,通过了解历史,学生明白动物是一直都是人类的朋友这个主题;运用背景知识和文本信息,学生能推测隐含的信息;运用文章提供的线索,学生能推测作者对虎鲸的态度及印象。

(4)教学过程。1) Step 1 warming up。a.通过图和文字的展示,让学生对虎鲸的外形、食物、在海洋中的位置,以及捕食方式有个总体的了解。b.教师展示虎鲸帮助捕鲸人捕杀须鲸的镜头,让学生猜测虎鲸、须鲸和捕鲸人三者各自扮演的角色。c.教师展示虎鲸(old Tom)带领一群虎鲸帮助人类捕杀须鲸的真实故事,使得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该教学设计利用图片及文本,帮助学生建立有关虎鲸的内容图式。图片的使用使得学生对虎鲸的印象具体化、形象化,特别是将虎鲸的食物链以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归纳虎鲸的食物和分析它在海洋中的位置,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而文本则能提供更多的虎鲸的相关信息。通过文字信息的展示,学生对虎鲸(old Tom)带领一群虎鲸帮助人类捕杀须鲸的真实故事有了比较总体的了解,并给学生将要进行的阅读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2) Step 2 pre-reading。这部分大致介绍了阅读文章的作者及其职业、文章的文体、文章的概要、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该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准备阅读本文相关的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的介绍,为文章总体的把握扫清了障碍。

三、案例反思

英语阅读交互式学习模式探究 篇8

交互式学习模式是美国的教育家Brown首先提出来的, 它是为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进行自我监控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的过程中, 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文章的作者、新知识和旧知识、学生和教师之间互相的交互, 因此叫作交互式学习模式。交互式学习模式是利用学生、师生间的互动作为中枢纽带, 将学生、教师还有教材这些课堂教学的要素做出互动和交流, 这样可以完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提高。

交互式学习模式有很多特点:首先, 交互式学习重视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 准确的使用阅读的技巧, 通过了解并最终掌握阅读的新知识, 不是单纯的为了阅读去应付英语考试而已。其次, 使用交互式学习模式, 可以合理的利用教材相关的内容。现在的大学英语在阅读的量上非常大, 文章的篇幅超出了一般阅读的要求很多, 有很多的内容是学生不用掌握的知识。交互式学习模式是可以让学生依照自己的知识体系去获得自己需要的、有用的相关信息。再次, 它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科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大学英语阅读会和很多的专业相互关联, 准确的使用交互式学习模式可以强化不一样的学科知识的有效贯通, 将学生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最后, 它可以有效地激发起自主学习的能力。现在的英语阅读内容在专业性上比以前的英语阅读要提高很多, 交互式学习模式可以考虑到学生之间具体的知识储备差异, 它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安排阅读的时间和内容, 这样可以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2 交互式学习模式可以加强学生的阅读目的

交互式学习模式是要求学生在英语阅读时, 要有明确的目的, 在阅读的过程中, 边思考边阅读, 这样才可以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储备, 把新学到的知识和以前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 这样的阅读是主动的阅读, 也是有效果的阅读。它会加强学生的互相交流, 通过相互的交流可以提高他们的领悟能力。很多的调查研究也表明, 阅读兴趣决定了阅读效果, 教师需要做的是积极引导学生阅读, 要愉快的阅读, 不要枯燥阅读。

3 重视日常的知识积累

英语阅读的交互式学习模式是内容、语言还有结构的有效融合, 这也要求学生在日常需要强化结构、内容的累积, 经过知识的日常累积, 才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交互式的阅读。质量高的阅读要求学生需要掌握这个文章主要大意的基础, 不可以过分的关注对部分词句的掌握和理解。因此, 建立阅读的结构对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建立结构可以让学生在非常高的水平上理解文章的主体和思想, 提升阅读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 在进行交互式的阅读过程中, 对文章出现的知识背景的掌握也是特别重要的, 所以学生需要加强对其他知识的掌握和学习, 完成好跨学科知识积累的任务, 不断开阔自己的知识容量, 为下一步英语的阅读准备好必备的背景资料。

合理掌握文章体裁的结构对阅读质量的提高也有着关键作用, 学生应该掌握不同体裁文章的结构模式,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的效果。英语阅读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差异, 因此广大高校的英语教师需要加强学生文化背景的介绍。

4 将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

对比一些喜欢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 使用交互式学习模式的教师在任务的繁重程度上要重得多, 因为他们不但需要介绍很多的背景知识, 激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阅读, 还要回答学生的一些疑问和问题, 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教师应该把阅读文章的设计成为交互式的模式放在重点的位置上, 这也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很深的英语功底, 还需要有非常强的设计能力。现阶段交互式的学习模式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英语专业的发展, 可以真正胜任大学英语阅读的教学, 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发展。

英语教师应该有深厚的英语专业知识。要想提高交互式学习模式的效果, 要求英语教师除了要掌握英语的基本知识外, 还要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 持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 才可以上好英语阅读课。英语教师一定要养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强化自学的能力。除了掌握中国和西方现阶段的阅读教学一些发展的动态方面, 还要有接受新鲜教学观念的心态, 总结别人的成功经验, 准确使用交互式的学习模式。

5 有效使用交互式学习模式的相关策略

美国教育家罗宾逊设计了一个阅读方法。依照交互式学习模式的相关特点, 作者设计了一个大学英语阅读的交互式学习模式。一共有三个步骤:

首先是浏览阶段。对于交互式阅读的学习模式, 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前, 要准备一些有用的背景知识, 学生应该在很短的时间获得和这篇文章有关的信息。

其次是问题阶段。这个问题与阅读文章后面所提出的问题是不同的, 这个问题是学生依照阅读指出的问题, 英语教师必须要在最大限度上激励学生提出一些差异化的相关问题。这样提出问题, 不但可以活跃英语课堂的气氛, 营造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氛围, 还可以很好地激发出学生进行阅读的渴望。

最后是阅读的阶段。通过前面的准备以后, 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阅读的实践。因为通过前面的步骤, 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所以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和阅读进行交流的部分。在这个部分中, 如何改变以前教师是词汇的解释者和信息的提供者的角色, 发展成以学生为主的阅读学习的模式, 鼓励和正确的引导学生发挥阅读主观能动性。英语教师同时还需要教学生合理的阅读能力技巧与相关阅读的策略。阅读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第一是略读。这样的策略要求学生要学会掌握这篇文章主要的信息, 忽视文章一些不必要的次要信息, 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阅读全文, 准确快速地掌握文章的重要思想和中心大意, 对这篇文章有总的印象和概念。略读的技巧是注意力必须要高度的集中, 阅读的速度一定要很快, 不能耽误时间, 重点需要浏览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段落, 其中也包括正文中的第一句话, 目光要快速的扫描跳跃, 碰到一些不懂的词句可以马上进行忽略, 要抓住主要的关键词和主题句。第二是查读。就是有针对性地在这篇文章里查询到有用的、特定的信息。在进行完上面的略读以后, 学生需要带着问题从文章里查找出相关的信息和答案。一旦找到答案, 阅读就可以停止了。弄清了文章的信号词, 理解句意的关系, 准确的掌握信号词可以大力提升阅读的效果。在进行阅读时, 首先思考篇章句意, 然后重点分析标题还有副标题来预测和判断文章主题。在阅读的过程中, 思考和文章中心相关的文章结构有助于对文章做出准确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刘润清, 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面向虚拟装配的双手交互模式研究 篇9

在现实生活中, 手是人与外界交互的主要工具。在虚拟环境中, 人们希望像现实世界一样来操纵虚拟物体。虚拟手作为一种直观的交互方式, 便于用户自然、和谐、高效地操作, 尤其是对人机交互有极高要求虚拟装配来说, 需要虚拟手的介入来验证装配的切实可行性和符合工艺设计要求。

国外从1988年就开始了虚拟手的研究。Geneva大学的Thalmann M教授领导的MIRA实验室是研究人机交互和虚拟手的最著名的团队之一。他们提出了一种依赖关节的局部变形模型用于人手的动画和对象的抓取, 接着又提出了一种基于DFFD的人手变形模型。Kunii等人提出了基于环流映射的人手和手臂模型, 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几种较为真实的手势。

在双手操作方面, Guiard提出了运动链模型, 对双手的逻辑分工作出了很好的定义和说明, 且有一些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 对以后双手的非对称研究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Buxton和Myers以实验验证了双手交互技术不仅对于新手来说很容易学习, 还能提高用户操作的性能。Kabbash等人对优先手和非优先手在指和拖拽任务方面作了比较, 表明两只手是互补的, 每一个手都有其自身的强项和弱项。H.Sun等人设计了一个双手装配系统。在系统中, 双手可以按照约定的约束条件协同完成一项装配任务。

1 双手交互的理论基础

双手交互的出发点是充分利用人在现实生活中习得的劳动技能和操作技巧, 提高交互的自然性。跟单手操作相比, 双手操作是面向用户的, 不仅需要考虑功能的实现, 更多地是需要从方便用户使用的角度考虑, 其交互界面是“以用户为中心”的。

1.1 双手交互的行为学基础

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 对于不同应用, 可以将手部行为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单手行为, 也就是利用一只手就可以实现操作, 如使用鼠标等;第二类是双手的对称行为, 也就是双手完成相同的操作, 在任务中扮演同样的角色, 如洗衣服等;第三类是双手的非对称行为, 即双手完成不同的工作, 在任务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如打电话、倒茶等。

1.2 双手交互的心理学基础

除了符合人的行为学特点之外, 双手交互方式同样也吻合了人的认知特点, 使用这种方式和计算机交流时可以大大降低用户的认知负担。认知心理学认为, 人们获得认知技巧的一个主要途径是把一些相关的基本任务组合成有意义的任务单元, 在操作时以这个单元为操作对象而不去考虑单元内部的组织。

1.3 双手操作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特点

相对于单手操作, 双手操作是一种全新的形式, 不仅仅是输入通道上的增加, 更重要的是要在界面中充分体现双手合作的特点, 包括其中的事件类型和时间特征。

1.3.1 双手交互中的事件类型

为了把双手的动作映射为交互中的输入事件, 用户经常需要使用各种交互设备, 如三维鼠标、数据手套、跟踪器等。这些设备能够输出的事件类型是不一样的, 有的只能输出离散事件, 如键盘的按键信息;有的只能输出连续事件如跟踪器的空间位置还有的设备能够输出这两种事件, 在这里称之为复合事件, 如鼠标既可以移动输出连续事件, 又可以按键输出离散事件。

1.3.2 双手交互的时间特征

在人机交互中, 一个交互任务往往被划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在单手交互方式下, 这些子任务都由一只手来完成, 所以各个子任务只能是串行执行;而在双手交互方式下, 这些子任务被自然地分配到两只手上, 部分子任务甚至可以并行执行, 这样就会大大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2 双手交互模式研究

作者认为双手模式研究, 其一, 是给出双手在自由态时的自然约束。比如, 现实生活中, 手可以在空间中自由地运动, 但是要受到种种限制。两只手通过身体相连, 手与手间的相对运动范围仅限于以肩关节为中心, 手臂长度为半径的三维球体中, 而双手之间的最大距离应该是正常人的手臂长的二倍和肩宽之和, 当达到了此最大距离时, 一只手的运动将会连带另一只手的同向运动等;其二, 是给出双手之间的各种抽象的动作之间的可能的协作, 这些抽象动作也就是交互手势;其三, 探讨有效的对双手交互模式描述的方式和手段;其四, 是要研究如何在虚拟环境中实时捕获这些模式, 从而自动产生相应的语义;其五, 研究通过实验手段对双手交互模式和用户意图进行对应分析, 找出模式设计在虚拟环境人机交互当中的问题和不足。

2.1 双手交互模式形式化探索

在实践中, 作者对双手交互的模式的形式化描述采用了形式化自然语言描述和UML协作图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双手交互模式的形式化自然语言描述主要包括4个元素:名字、任务、双手交互的手势配合描述, 以及结果描述。其中, (1) 名字是模式的有意义的指代; (2) 任务解释什么时候此模式可以适用; (3) 双手交互的手势配合描述解释两只手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各自的行为和关键手势及其之间的协同关系, 也包括对场景中相关对象与手的关系的描述; (4) 结果描述给出该交互模式所对应的用户意图和所应该产生的交互语义。

双手协作交互在虚拟装配系统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比如对物体的抓取, 对零件的组装和拆卸等。依据双手交互设计准则, 针对双手在虚拟装配环境中的行为, 作者提出双手自由模式、双手一致装配模式、双手组合装配模式、双手共同装配模式等几种基于虚拟装配典型应用的双手交互模式。以双手共同装配模式为例, 其语言描述表1所示。图1是双手一致装配模式。其中CurPart1和CurPart2是当前零件, TarPart是目标零件。

2.2 双手交互模式识别算法

在依据双手交互设计准则和针对双手在虚拟装配环境中的行为提出了基于虚拟装配典型应用的双手交互模式之后, 就需要研究如何在虚拟环境中实时捕获和识别这些模式从而自动产生相应的语义以便能通过实验手段对双手交互模式和用户意图进行对应分析, 为找出模式设计在虚拟环境人机交互当中的问题和不足而打下基础。表2是针对双手交互模式给出的模式识别算法, 旨在全面捕获交互特征, 判断交互模式, 进而得到交互语义。

此算法中, 在时间上依据初始状态、装配初始状态 (抓取操作) 、装配中间状态 (装配过程) 、装配结束状态 (终态) 以及连续事件和离散时间的交替处 (如三维鼠标从平移状态转为旋转状态) 进行判断;在空间上依据虚拟手的空间位置、双手抓取对象个数 (一个还是两个) 、双手在抓取时所采用的手势类型、虚拟手的运动状态 (平移还是旋转) 、当前零件 (CurPart) 个数 (一个还是两个) 以及最终的装配体所拥有零件个数 (两个还是三个) 来进行判断。图2是双手交互模式识别示意。在图2中, m表示平移状态;r表示旋转状态;t时刻表示平移状态和旋转状态的交替处;T1、T1′时刻为初始状态, 此时双手均处在自由态, 没有抓取任何物体, 可在三维空间中自由地平移或旋转, 处于双手自由模式;T2、T2′时刻为装配初始状态, 此时双手通过感知抓持有物体。如果此时双手以对称手势抓取同一物体, 可判断此物体尺寸比较大, 根据日常经验判断不便于单手操作的零件, 故采用双手协作来抓取该物体, 此时可判断该模式为双手一致装配模式。如果此时双手分别抓取不同物体, 可判断需双手协作才可完成装配;T3、T3′时刻为装配中间状态, 若此时将两只手抓取的物体装配在一起, 可判断为双手组合模式, 该模式的典型应用如左手抓取螺钉, 右手抓取螺母, 然后将螺母旋转安装到螺钉上;T4、T4′时刻为装配结束状态, 此时已经将双手抓取的零件在当前零件上装配完毕。若最终的装配体的所拥有零件个数为三个, 可判断应是一只手抓取一个物体 (零件) , 然后将两个物体装配到同一目标物体上, 为双手共同装配模式。该模式的典型应用如将一个垫圈固定在一个大装配体上, 通常是左手持垫圈, 右手持螺钉, 先用左手将垫圈摆放在正确的位置, 再用右手将螺钉拧在大装配体, 将垫圈固定。

3 结束语

基于上述理论, 作者在微机加LOGITECH 3D鼠标硬件环境和Open Inventor三维平台上构造了一个基于双手的虚拟装配原型系统。在虚拟装配环境中验证基于感知机制的双手交互装配双手装配情景如图和图所示

为验证本系统双手交互的自然性和效率, 针对两个不同的装配任务, 分别进行了单手装配和双手交互装配实验。实验结果见表3, 可以看出双手的效率要优于单手。实践证明, 适于虚拟制造的基于动画技术和计算感知实现的双手交互, 代替传统的基于数据手套的生理感知和用户的复杂交互, 不仅使得虚拟手适合更专业的需求, 同时也大大扩展了交互设备的使用, 使用三维鼠标即可实现虚拟手的应用, 有很强的实用性, 使得交互操作自然, 减轻了用户的认知负荷, 对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THALMANN M, THALMANN D, et al.Joint-dependent LocalDeformations for Hand Animation and Object Grasping[C].Pro-ceedings of Graphics Interface’88, Canadian Man-Computer Com-munication Society, 1998.

[2]KUNII T L.A Model of Hands and Arms Based on Manifold Map-ping[C].Proceedings of CGI’93, 1993.

[3]GUIARD Y.Asymmetric division of labor in human skilled biman-ual action:The kinematic chain as a model[J].Journal of MotorBehaviour, 1987 (4) .

[4]BUXTON W, MYERS B.A study in two-handed input[A].InConference Proceedings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CHI’86, Boston, MA, Apr.13-17) [C].New York:ACMPress, 1986.

[5]KABBASH P, MACKENZIE I S, BUXTON W.Human perform-ance using computer input devices in the preferred and non-pre-ferred hands[A].In Proceedings of the ACM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INTERCHI’93, Amsterdam, TheNetherlands, Apr.24-29) [C].New York:ACM Press, 1993.

[6]SUN H, HUJUN B.Two-handed assembly with immersive taskplanning in virtual reality[J].The Journal of Virtual Reality: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2002 (1) .

[7]ANDERSON J R.Acquisition of cognitive skill[R].PsychologicalReview, 1982 (4) .

教师博客与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 篇10

关键词:教师博客,建构,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史无前例的震撼和革命。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每个教师改变教学方式, 改革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现代教育技术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高点, 谁抢占了这个制高点, 谁就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处于有利的地位”[1]。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 根据交互主体地位的不同, 可以将教学模式分成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式交互课堂教学模式和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其中, 笔者认为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功能, 应该成为目前以及今后教学模式的理想选择。但是, 在操作层面上, 其主要缺点是教学成本相对较大, 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相对较难, 常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短、空间小的限制。因此, 利用教师博客的特征和功能, 将其有效地运用在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中, 能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阻碍, 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理论回顾

(一) 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信息资源的社会分布形态和人们对它的拥有关系, 使教育活动由信息不对称变为信息对称, 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教育关系, 引起教育者权威的削弱。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 我们应该考虑重构教育关系, 实现学习自主化, 活动合作化以及教学个性化。为此我们提出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和社会交互理论。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2]。这种理论支持下的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而不应仅仅局限在知识的传递上。应将知识的传递、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建构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交互理论强调在教学中, 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 观察体现在教师活动中的社会经验, 在教师指导下从事某种活动, 逐步地把这种社会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从而可以独立地从事这种活动, 将潜在的发展变成现实的发展, 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趋于平等, 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和知识的建构并重, 师生交互频繁、形式多样、手段方便,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学习策略,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 教师博客与教学模式

2006年4月, 清华大学金兼斌教授首次指出了博客与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 并提出了用博客辅助教学的观念[3]。此后, 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层面对此展开有效的探讨, 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 关于博客的功能研究, 如田素良[4]、肖雯等[5];第二, 关于博客在不同学科中的教学应用研究, 如李育[6]、王琼曼等[7];第三, 关于博客在教学中的使用及研究现状的调查研究, 如刘宁、孙卫华、李红梅[8]、张智等[9]。从以上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现状不难看出, 应用型研究偏多, 理论型探讨较少。在众多的应用型研究中, 涉及的只是具体学科、具体课程的点的研究, 没有上升到教学模式的面的分析, 而且具体操作过程中, 缺乏相关教学理论的支撑, 使大量的研究流于形式, 难以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因此, 本文特将教师博客与教学模式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建构主义、社会交互理论的支撑下, 积极探讨教师博客在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以求对教学实践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和为目前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二、博客在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以及教学策略和方法, 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 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 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 它源于教学实践, 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博客在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中的具体应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建构师生知识结构的学习资源平台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博客可以为学者提供一个学习情境, 搭建学习者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反思性学习的平台, 最终通过意义建构, 实现学习者的水平整体提高。

1. 从教师自身方面来看, 教师博客对其知识水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 教师通过撰写个人博文, 把博客作为网络时代的一种新型“笔记本”, 并将自己日常的教学课件、课堂记录、教学心得等记录下来, 既可以备忘, 以便日后整理深化, 同时又可以进行自身知识经验的积累。这一点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尤为重要。其次, 教师博客提供了个人反思的载体。在撰写博客日志的过程中, 教师很自然地进行思考、分析, 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控制和调节, 并在反思性学习中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再次, 教师利用网络系统, 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英语学习资料, 如测试题、原声读物、英文报刊等。这既可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也可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 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 能更有效地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转化, 为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奠定了基础。

2. 从学生方面来看, 教师博客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学习平台。

首先, 它拓宽了英语学习的渠道。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补充, 教师博客可以为学生的预习和复习巩固提供便利。新课开始前的预习阶段, 教师可以将背景知识、课前问题放到博客上, 供学生思考讨论, 同时把博客上学生发布的评论、问题引入课堂, 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 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课堂上学习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慢等特点, 教师把课件、补充教材和讲解视频等教学内容放到博客上, 便于学生复习巩固。同时还要在博客中增设“课文同步测试”和“拓展空间”等栏目, 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效果检测和知识深化, 支持学生独立思考、各取所需, 进行自主学习。其次, 教师博客有利于教学纵深发展, 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 从而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教师可以通过博客,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活动, 如学唱英文歌曲、欣赏英语诗歌、观赏英文电影、表演英语戏剧等,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快乐中进行英语的学习。

在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中, 教师受教学时间和课堂的局限, 英语作业模式通常为“一背”、“二抄”、“三练习”。这种传统作业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方面非常有效, 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它的重记忆、轻应用, 重数量、轻质量, 重语法、轻口语, 重结果、轻过程等缺陷愈来愈明显地暴露出来。利用教师博客, 可以改革和创新传统的英语作业模式。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 设计了有声类作业 (听说内容录音) 、实践类作业 (采访、观察记录、调查) 和创新类作业 (活动参与) 。这些作业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它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把作业作为学生发展的平台, 赋予学生自主作业的权利, 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自我反思的空间。

(二) 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互动交流平台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基本要素。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精细的工作,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传统的日常学校生活中, 教师的形象是高高在上的。教师与学生是两个疏离群体。学生除了在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外, 和教师交流的机会较少。有时, 学生和教师都会有一些问题和想法, 但是由于时间和心理方面的原因, 没有实现即时、有效的沟通。师生交往始终处于人际交往的“表层”。久而久之, 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和误解, 不利于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 影响了各自正常的教育与学习。

教师博客可以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 促进师生关系健康和谐的发展。第一, 教师利用个人“名片”的博客记录自己日常生活的荣誉得失和心灵路程, 展示着自己的个人魅力。作为博客浏览者的学生可以从中揣摩出博客主人的生活态度、性格特征和价值取向的点点滴滴。具备较强感知能力的学生也能从中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 从而无形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第二, 教师可以在博客中开设“答疑解惑”、“学习经验共享”、“心灵的对话”、“成果展示”等栏目, 搭建多方面交流的平台。在“答疑解惑”平台上, 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和同学们请教, 这样可以突破课堂时间的交流阻碍, 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班级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以从这些问题中了解自己教学中的得失。以便作出适当的调整。在“学习经验共享”平台上, 学生既可以浏览转载的文章, 吸取别人学习的成功经验, 例如《如何利用课余时间学英语》《学习英语的六大要诀》等, 也可以同学之间畅所欲言, 谈谈自己的学习经验, 通过交流实现学习经验共享。

在“心灵的对话”平台上, 鼓励学生对教师或书本上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 也可以对教师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教师应积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应。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无形之中就打破师生的隔阂, 有效地提高了师生关系的质量, 促进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在“成果展示”平台上, 教师应集中将前期在教学实践中精心布置的各种有声类、实践类和创新类作业成果通过声音、图像、图表、DV等现代化媒介展示出来, 并对这些成果进行积极的评价。这样学生在成果展示中能获得成就感, 同时可以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师生关系在互相欣赏中得以升华, 健康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

(三) 建构动态合理的多维评价体系

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 对教育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教育活动的优缺点和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评价具有诊断、调控、激励、指导等功能。传统评价体系评价教学效果时主要是通过各种类型的考试来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与应用知识的情况。这种传统的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以考试成绩作为判断学生的唯一标准, 忽略了对学生各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过于注重考查短期教学效果, 学生年年考、期期考、月月考, 忽略了学生长期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在强调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今天,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客观真实、动态调节、全面立体的多维评价体系。虽然这些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 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是目前受教育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传统的评价体系并没有彻底改革。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的今天, 我们有必要改革原有的评价体系, 建立合理的适合新情况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要倾向于对创新能力的评价、注意过程评价、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评价形式多样化和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教师博客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和全面, 改革以往不全面的教育评价体系。首先, 教师博客构建的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使师生之间的交往更加真诚和深入。这样教师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学生, 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其次, 通过前面所述的“成果展示”平台, 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中了解学生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是长期注重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过程。这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较之以往更加全面, 更加注重过程, 而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再次, 在一定意义上, 前述的“心灵的对话”平台也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从而使评价体系趋向多方位、立体化发展。最后, 教师可以利用博客来建立学生的电子档案。它能够反映学生的全部学习进程, 其中包括学习者每天所思、所学的内容, 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其他人的评论信息, 这样有利于评价者从多个维度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 教师博客在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充分发挥了辅助教学的良好效果, 实现了师生知识结构的学习资源平台、新型师生关系的互动交流平台和动态合理的多维评价体系的三位一体。但是, 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在日常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不管是作为博客主人的教师, 还是博客参与者的学生, 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从而影响教师博客的功能发挥。而且, 在教师博客的管理和评价环节上, 出现的问题也不少, 需要集中精力予以解决。我们切不可将其理想化, 过分夸大和依赖教师博客的作用, 把它当做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药”, 应对其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定位。总之, 教师博客作为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一个载体, 只有我们扬长补短, 从客观教学实际出发, 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创新, 它才能为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和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海东.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影响[J].多媒体世界, 1996, (5) .

[2]钟志贤.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J].外国教育研究, 2005, (1) .

[3]金兼斌.当教育遇到博客[J].中国教育网络, 2006, (4) .

[4]田素良.浅谈博客对教师的几点好处[J].网络财富, 2009, (3) .

[5]肖雯.教师博客的使用价值与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 2008, (8) .

[6]李育.博客辅助外语教学[J].新闻爱好者, 2007, (12) .

[7]王琼曼.博客在现代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8, (5) .

[8]刘宁, 孙卫华, 李红梅.中小学教师个人博客应用现状调查[J].网络教育, 2008, (3) .

网络环境下交互式教学模式探究 篇11

关键词:网络环境;交互式;大学英语精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279-02

一、引言

学习不仅是个体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在交际语言教学时代,互动是交际的核心,也就是说互动是交际的来源,即两者或两者以上的人之间交流思想、观点、情感,因而相互产生影响的过程[1]。当前教学理论越来越关注学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主动性, 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学习建构的过程。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确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教学模式的改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的转变。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精读教学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在尝试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网络环境下“交互式”教学模式便是其中的一种。

二“交互式”的涵义及理论基础

“交互式”是两个或更多的人相互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并对对方产生影响的过程。目前流行的交际英语教学理论的关键就在于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具备“交互式”这一属性[3]。这是因为人类使用语言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

语言学家H.Brown根据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各个学科对第二语言习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学习者的角度,在他的《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中提出了指导第二语言教学的12条原理。交互式教学法就是在这12条原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以H.Brown提出的12条教学原理为基础的交互式语言教学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重在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交互主要体现在:具体课程内容互动,从众多内容中去粗取精;知识掌握上的交流与互动,根据未知点、难点,循序渐进;知识适用上互动;教学手段上互动等。

三、交互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的运用

大学英语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多种互动的互动式的教学。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教师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的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里的互动能力既包括师生、生生互动能力,人与学习材料的互动能力,以及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能力。以《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第一单元课文“The Dinner Party”为例。

1、师生、生生互动

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通过一系列活动激起学生的阅读动机,引起学生的兴趣。本书在该阶段安排了导入内容与课文的主题或与主题相关方面的内容进行提问。

(1)Pre-reading task

①Women used to be referred to as the weaker sex. What do you think?

②Do you think there is real equality between the sexes in present-day China?

③Who is the heroine you admire most? Give your reasons.

通过阅读课文之前的活动,教师引领学生进入阅读情境之中。在这个教学阶段,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发师生互动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讨论。在就课文的内容进行讨论后,学生会产生与课文有关的问题。这样在阅读时学生头脑中已有课文相关的概念,并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的阅读才更有意义。此阶段不适合培养学生的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能力,因为在没有进行英语阅读前就让学生依赖网络来完成教师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自我思考。

2、人与学习材料互动

课文内容是学生学习的素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中介。阅读中,学生主要要了解语篇的内容、结构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同时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在此过程中,学生略读课文并有英语概括出课文的中心思想或各段落的大意,然后再细读课文,解释句子的英文意思。同时,找到教师在阅读阶段中提出问题的答案。

(2)、While-reading task

①Discuss about whether men are braver than women is settled in a rather unexpected way.

②Get the main idea and structure of the text.

③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 in Chinese:

a The American comes to with a start.

b In India, milk in a bowl means only one thing ---bait for a snake.

阅读过程中强调学生与课文内容的互动:第一、学生读一篇文章,列出文中所具有重要的事实,观点或其中所包含的事件和观点。第二、阅读中思考文章想让学生找出的观点:在无法预见的情况下,男人与女人相比谁更加勇敢。

就课文内容,生生互动活动也可以适当地加入:1.学生分小组在不改变其基本意义的前提下,对所读文章的内容进行解说,这就要求学生密切关注文章的意思和作者的写作意图。2.学生可以列出所读文章的纲要,在必要时教师可给出一定的线索和关键词,学生之间互相读出自己的纲要,讨论各自纲要的有效性。3.在阅读前,从课文中挑出一些句子,让学生合作把这些句子重新组成一个合理的短文。这些句子必须和所要读的课文的发展顺序有一致性,这就需要学生分析文章的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注意文章中的语境的连贯性因素。4.学生之间讨论在阅读中所遇到的难懂的问题。5.学生读过文章这后可以重述课文的相关内容。6.学生就课文所产生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回答,也许在某些方面同学之间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学生会尽量提出他们认为会产生岐义的且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讨论。7.在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同组的同学之间讨论得出一个合适的题目,然后和其他组的同学进行比较,讨论它们之间的区别。

3、人机互动

阅读后,学生就阅读的内容进行讨论,例如文章的中心思想、句子的英语意思。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在与其他同学交流的同时获得他人的观点看法,提高自己的领悟并从中提高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Post-reading task

①Find the usage of the following verbs: expect, reactargue, widen,etc.

②Write a paragraph of your opinion about whether men are braver than women is settled in a rather unexpected way and give reasons.

阅读课文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比如,推断文中的个别单词意思、就课文内容判断正误、或进行多项选择练习。学生对于一些陌生单词的相关用法并不了解,或对于熟悉的单词了解的并不全面。同时,针对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存在的西方文化等学生难以从英语国家的角度看待的问题,学生与网络的互动更适合学生在自主学习下了解文章背景。

此阶段人机互动活动在此阶段是十分必要的。为了通过阅读达到人机交际功能,教师可以就课文进行一些互动性的活动,提高学生寻找学习资料的能力。网络能给予广泛而全面的知识点,这给予了学生一次人机互动活动。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自己的特点、水平、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 借助计算机的帮助,较快地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四、交互式精读教学注意点

1、调动学生参与的自主性

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交互式教学就无法展开。在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自行学习,并可以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学生可以自行安排学习时间,资料查找,学习方法等,真正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教师要通过各种途经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灵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等学习动力因素得到增强, 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讨论方式的多样化

教师可组织两人或三人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还可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由学生来主持,这样可活跃气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习惯。还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安排不同的讨论任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讨论方式的多样化,如:师生讨论、生生交流、人机互动等。

3、讨论内容的生活化

张楚廷指出:“语言学习不是从语法开始的,而是要从作家开始的,即从活生生的文学开始的。”联系教学实际,从中可以受到启发:教学要尽可能多地使语言融入生活,成为真实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成为学生自身生长的因素。学生的阅读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思维的过程将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融入阅读内容,促使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升华,达到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同时,生活也是阅读的一部分。

五、结束语

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与“交互式”教学理论相结合,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 实现了教与学之间的多向互动,不仅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同时,对教师、学生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一崭新的教学模式为我们创设了开放的、广阔的、自由的语言学习环境,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分散化、社会化和个性化教学,必将成为新世纪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新途径。

参考资料

[1] Douglas Brown, H. 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 教育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 郭坤. “交互式”教学理论与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9(4).

[4] Christine Nuttall.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J].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 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项目组编.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 王绍钦,杨继环. 多媒体环境下外语学习的思考[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 .

交互性模式 篇12

一、可穿戴设备交互设计模式的定义

2005年,Adidas发布了一款带有微型智能处理器的减震跑鞋,这种跑鞋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进行自动调节,使跑鞋尽可能的减震,舒适。这种跑鞋的发布,使可穿戴式智能设备这一全新的概念变得广为人知。

为解决传统智能设备无法移动又单一的问题,现代便携设备创造些许新的交互模式,由于新型设备的便捷、可携带,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操作,同时智能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进行操作上的改变,通过用户的一言一行,解读后便可以生成最健康、最方便的操作方式。所谓“没有交互模式的交互”就是智能设备同过解读人的行为,进而帮助人解决问题。

这样的概念产品比比皆是,谷歌眼镜、智能手环等,这些设备有个统称——可穿戴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叫做可穿戴计算设备,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概念定义[1]。可穿戴设备作为一种没有固定形态、没有固定定义的智能设备,目前可以理解为一种可穿戴的便携设备,具有可携带、移动性强等特性。“电脑科技结合多媒体和无线传播以不突显异物感的输入或输出仪器如手饰、眼镜或衣服进行连接个人局域网络功能、侦测特定情境或成为私人智慧助理,进而成为使用者在行进动作中处理信息的工具”,此为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对可穿戴式设备进行的定义。[2]

通过这些阐述,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可以解释成一种依靠高新科技和过硬的智能耗材为人类提供更高级的服务的智能设备,同时这种设备可以通过人类的习性适应并建立便于人类操作的设备。人类通过触觉、听觉、嗅觉等习性与外界交流,而这些感官就是建立便于人类操作的交互模式的关键。通过这种方式,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可以记录,并进行分析,最终推演出最适合人类操作的交互模式。

在e时代,用户每天多次使用电脑进行数据的更新,这种交互模式以“天”为单位;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用户的双腿被解放,交互行为缩短到以小时为单位,手机查询和更新数据的频率变成每隔几个小时进行一次;进入便携式智能设备时代,用户与便携设备的交互频率将变得更大,更快。这大大增加了可穿戴设备交互模式的种类。通过不同种类的可穿戴设备,可以演变出不同种类的交互模式。

二、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的交互设计模式解析及界面演示

1、智能手环简介

智能手环是一种可穿戴式智能设备。通过手环,用户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还有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手机、平板、ipad touch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3]。智能手环这种相当于配饰的智能设备被大多数人追捧,因为它不仅小巧还具备了多数智能手机的功能,不仅可以充当高档的计步器,还可以监测睡眠质量,语音提醒,通过蓝牙上传接收哈哈感谢哈你也快乐的人体健康数据。同时还可以当做急救报警器使用,可以通过GPS定位佩戴者的准确位置,并及时施救。

2、智能手环的体感交互设计模式

这种可穿戴式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它的交互模式也变得重要起来,什么样的交互模式能够更加的适应用户的习惯,更加方便快捷。通过什么样的交互模式能够达到简化操作?变成了焦点话题。首先我们要考虑智能手环是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它自身不仅可以监测身体健康程度,还应该通过手势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举个例子,佩戴手环的手握拳拳心朝上上下晃动两次,就可以知道现在的位置。手握拳剧烈晃动30秒就可以直接呼救!手左右滑动可以切换界面查看心率,运动量等信息。

通过信息的传递,用户可以在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上体验更加丰富、炫酷的操作。界面的首页便很直观的展示出用户的各种健康信息,同时进行天气预报和推荐运动项目,每天的健康分析也会在首页展示。二级页面则教授怎样运动,搭配饮食保持健康,分享和咨询健康问题,心理健康辅导,减肥小游戏,更甚至是网络挂号,就医指南等。简单易懂的操作,不仅适合老年人,极简风格的界面也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设置中可以调节字体的大小,整体色调,同时调节提醒音量,添加了老年人模式一键切换,方便快捷。

三、现代可穿戴设备交互设计模式的影响

1、现代智能设备与人类进化的关系

从猿进化到人,人类经历长时间的进化。猿的行走方式是弓着背,脊柱是弯曲的,随着不断的进化,人类开始直立行走,开始只用双脚行走。人类的大脑也进化的相当完美。智力越来越高的人类开始探索“工具”这一辅助用品,随着进化的日趋完善,人类发明真正意义上的辅助工具——计算机(传统智能设备)。这种设备的诞生可以完美的解决对于人类来说困难的问题,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但随之而来的是聪明的人类开始依赖这种便捷解决问题的方式。不能移动的机算计把人类束缚在一个密闭狭小的空间,脊柱开始退化弯曲,虽然仍可以直立行走,但弯曲的腰背却让人细思极恐——人类的进化倒退了么?

现代智能设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始思考什么样的交互模式,可以使人类不在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可以自由的操作设备,随时随地接收到自己想要的咨询。

2、新型可穿戴设备的交互设计模式对人类的影响

新型可穿戴设备的交互模式便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体感、语言等交互模式,让人类动起来,不再蜷缩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同时这种设备的交互模式并不会把所有问题都解决好,用户通过设备进行互动,智能设备只会提供解决方案,供用户进行参考,这样的交互模式大大减轻了人类对智能设备的依赖性。通过这种方式促使用户去思考、去解决,不仅活跃了思维,更保证了身体的健康。

上一篇:现代教学策略下一篇:四川蓬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