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性及重要性

2024-10-02

必要性及重要性(共12篇)

必要性及重要性 篇1

摘要:内部控制贯穿于医院日常运营各层次、各环节的方方面面, 是防范各种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金融风险, 防止舞弊行为的滋生, 保证经营活动有序、高效运行规范化、系统化的控制体系。现通过对县级公立医院的发展趋势, 政策制度的要求以及县级公立医院实行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 展开论述县级公立医院现阶段建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关键词:县级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质重要性,必要性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步伐的加快, 医院面临的医疗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需要应对的各种风险因素逐步加大,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是使医院各部门、各岗位相互监督、制约和联系, 加强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 从而有效地防范风险, 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的有效手段。内部控制作为县级公立医院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医院正常运转,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优化内部资源, 实现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因此, 县级医院应进一步重视内部控制的建立与执行工作。

现阶段, 县级公立医院建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县级公立医院未来的发展趋势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2014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提要》的数据显示, 截止至2013年, 我国有县级医院1.16万间, 占医院总数的47%;诊疗人次9.24亿人次, 占医院总诊疗人次的34%;入院人数0.65亿人, 占医院总入院人数的46%。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县级医院服务覆盖9亿多人口, 占全国居民总数70%以上, 但实际上承担的医疗服务强度与其功能定位并不相匹配。2013年新农合数据显示, 县域患者外转率超过20%, 距离实现县城内就诊率90%左右的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从这样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 县级公立医院承担医疗服务强度的加大, 必然会要求其内部管理力度的进一步提高, 这时要求县级公立医院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具有战略性的意义高度, 且是医院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必然选择。

二、政策制度的要求

在我国, 从1996年财政部颁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到2012年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 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历了一个逐步认识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会计法》、《医院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要求医院建立可靠的内部控制制度, 严格执行钱、账、物的相互牵制制约, 加强监督, 防止舞弊行为的滋生, 以保证医院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同时, 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体制、价格体制、药品采购、人事编制、收入分配、医保制度、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势在必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有助于为各项改革扫清障碍, 从制度上, 规范上, 思想上为改革工作奠定基础, 有效抑制事业单位懈怠作风、关系人情作风的滋长, 从而更高效地完成各项改革工作。

三、提升经营效率的客观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 县级公立医院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 竞争日趋激烈, 所要求的管理经营能力不断提高。医院要实现经营管理目标, 仅靠一个部门的努力或者几个部门的配合都是无法完成的, 只有医院内部全面协调, 通力合作, 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合力, 才能提升工作效率, 保障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而内部控制是通过制约机制优化内部资源, 促使“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促进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合作。综上所述, 县级公立医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提升经营效率的客观需要。

四、县级医院内部控制现状堪忧

(一) 现有内部控制不健全

现实环境下, 我国多数的县级公立医院尚未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无法渗透到单位运营的整个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中, 会计核算工作秩序混乱, 规章制度模棱两可,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时有发生。例如, 在经济业务的上下游环节上, 部门之间的业务交接一般都是口头上的业务交接, 并没有切实充分、有法律效力的成文资料作为载体。这样的陈规陋习, 责任主体不明确, 加大了人为因素的作用风险, 在实际执行中缺乏约束力, 一旦出现了问题, 业务部门之间相互扯皮, 相互推卸责任, 严重影响管理运行的效率, 不利于医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 管理决策层的不重视

医院的管理决策层相当于航舰的“掌舵人”, 牢牢把握着医院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步伐。所有的人都是经济人, 最后才是一个社会人。作为领导角色的掌舵人往往因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而忽视了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再者, 就专业范畴而言, 医院的管理决策层一般是医科出身, 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很难有足够充分的认识, 其战略管理意识也难以达到医院长期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战略高度。

其次, 内部控制牵涉的范围广, 环节多, 其成果一般无法在短时间内予以呈现, 因此, 管理决策层往往因执行难度大、成本高而放任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

(三) 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

相对于省市级的公立医院而言, 县级公立医院的资源配置相对紧张, 一般的县级公立医院没有设置内部审计部门, 也没有配备一定的审计人员, 面对上级的稽查要求, 往往采取让财务部门兼任的“折中”措施应对。机构与专业人员尚且没有, 更无法谈审计部门拥有何种程度的审计权限实施审计工作了。现实情况是, 即便有了“形式上”的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 但碍于内部控制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内部控制的主体对内控的要求放之任之, 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再者, 审计部门作为财务部门的下属机构而存在, 缺乏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 审计部门形同虚设。

(四) 信息管理系统配备不足

为更好地完成医院内部控制的建设, 借助于信息管理系统是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方式, 但由于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足, 医院很难把充分的资源投放到实现内控的配备设施中去。而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不断改进的过程, 涉及医院方方面面的工作, 环环相扣, 是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的控制活动, 故信息管理系统的配备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相应的比较高, 但实际的情况是:县级医院由于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因素的相对紧缺, 在短时间内还难以进行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管理系统的配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远低于内部控制的需要, 内部控制缺乏充分的基础配备设施。

(五) 内控主体专业胜任能力不高

县级医院人才资源向来紧缺, 在“作为行政后勤部门只有支出没有收入”陈旧贡献观念的影响下, 针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时间较短, 次数少, 辐射的范围较窄, 专业人员的引进远远落后于现实的需要。导致相当一部分的内控执行主体对内部制度一知半解, 不熟悉业务知识, 稽核工作欠缺完整性, 专业知识和技能始终处于应有的职业水平之下, 远远滞后于当前实务、法律和技术的发展, 内控主体的专业胜任能力较低。

(六) 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不足

客观条件下, 县级公立医院相关的内部控制不完善, 资源配置滞后于现实的需要, 实施内部控制的硬件条件严重不足, 导致实施内部控制的效率较低, 内部控制的实施难度加大。思想上, 上至医院管理层下至基层员工, 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 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缺乏了“人和”的条件, 在贯彻执行上更显得阻力重重。在主客观因素的重重影响下, 内部控制难以有效地予以执行, 医院各项经济业务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控制链条断裂, 支离破碎, 内部控制有名无实。

五、结论

内部控制是一个经济实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行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 是经营成败的关键所在。在现阶段中, 无论是县级公立医院客观的发展需要, 还是陆续出台的政策法规要求, 特别是在县级公立医院令人堪忧的内部控制现状下, 县级公立医院建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呼之欲出。县级公立医院要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进行有效的内部审计和成本控制, 并切实执行内部控制是大势所趋。县级公立医院要健全内部控制, 设立审计部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惠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构建——谈如何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J].科技经济市场, 2011 (2) .

[2]魏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执行现状分析及完善.当代经济, 2011 (12) .

[3]胡之源.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J].中国财政, 2009 (6) :73-73.

[4]陈慧.关于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 2012 (2) .

必要性及重要性 篇2

白学林

目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各行各业都可谓是深入人心,尤其是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是企业的重中之重,在强调安全生产重要性的时候,安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最基本的工作,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菏泽方明作为医药化工企业,深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努力做好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车间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能不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生产人员的安全素质。菏泽方明通过日常的安全教育培训,向员工灌输各种安全意识,分析各种安全事故的起因,总结安全事故的经验教训,就能有效的避免违章作业,在发生意外情况后也能从容有效的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从而有效遏制生产事故的发生或是将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二、各级负责人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菏泽方明一直坚持各级负责人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长期不断的培训增强了各部门领导、班长等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提高了他们对安全生产方针的认识,避免违章指挥现象,促使他们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从而更加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下面员工的安全生产工作。

三、外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很多人忽视对外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这是非常危险的。外来人员有很多属于施工人员,对于现场情况不清楚,厂区内有很多化学物料属于易燃易爆品或是对身体有害的,贸然施工必定会出安全事故。菏泽方明坚持对每位外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他们了解工作中的危险及应对措施,从而有效的避免各种安全事故发生。

必要性及重要性 篇3

[关键词]中职 ;语文课堂 ;戏剧教育;重要价值; 必要性

一、中职语文课堂戏剧教育的重要性价值

(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教育应该承担起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义务与责任。戏剧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至今仍散发着摄人心魄的幽香。古今中外的经典戏剧作品,就像一颗颗圆润的珍珠,粒粒璀璨夺目。中职语文教材中选取了那些经过时间的淘洗,仍然极具人文内涵与审美情趣的中国传统古典剧本,比如元代杂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它的诗词意境雅致,语言灵动清新,唱词明丽华美,其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千古名句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一品再品。在中职语文课堂中进行戏剧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戏剧的弘扬。

(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戏剧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它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具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1]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戏剧,它注重情感的展示以及抒发个人内在的生命体验,因此,在中职教育中进行戏剧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很多剧作家通过借助戏剧这个媒介,对人生进行探索或者对当时的社会进行透彻的剖析,比如中职语文教材中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窦娥冤》这篇戏剧,揭发了封建社会罪恶的本质,以及展现出人们的反抗斗争精神。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戏剧,也能真切的感受到当时的社会的黑暗,并且为窦娥不幸的遭遇而扼腕,从而引发自己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中职语文课堂戏剧教育的必要性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需要

随着人们对语文教育的不断探索与研究,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很多的教学方法,比如:互动探究法、问题链设计法、情境引入法、生活化分法等等,这些教学方式实质上都是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中职语文课堂由教师的“个人秀”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旁引导,师生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探索,而不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戏剧教学是在设置情境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以及肢体动作,拉近自己与剧本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深入的感受剧本。在剧本氛围的渲染下,学生能够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丰富的内心情绪,提高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戏剧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中职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观念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适应中职语文教育发展需要

中职语文教育不仅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还要求学生具有强的实际应用能力。[2]中职语文教育的文学性与职业性是紧密相连的。戏剧教育一方面展现出它深厚的文学底蕴,让学生在戏剧的学习中感受到前人的智慧,徜徉在戏剧文学的海洋中,撷取其中的文学精粹,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另外一方面则是通过深入文本,洞悉人生真谛,把握人生底色,并且逐渐培养出一双明辨是非的慧眼,为将来的职场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中职语文课堂的戏剧教育则是很好的将语文课堂的文学性与职业性融合在一起,从而完美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适应未来职业心理发展的需要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将来的职业中能够更有激情,以此快速的适应社会,所以中职语文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而不需要过高的文学性。戏剧教学则是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好方式,既能够让学生受到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又能够在戏剧角色扮演中为即将从事的职业做充分的心理准备。据调查显示,在高校中接受戏剧教育的学生,在后期的职业领域的适应能力比没有接受戏剧教育的学生强,能够根据環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快速适应职业的需要。[3]这就是戏剧教育最大的优势,能够让学生快速转变自己的角色,从而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学生即将担任的新社会角色的期盼。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戏剧艺术是一种复杂而又极具感染力的文学形式,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型。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实行戏剧教育有利于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弘扬,符合中职教育发展的理念,更是适应当今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学生调整心态,更好的适应社会。因此,中职语文课堂的戏剧教育是有着重要的价值与必要性的。

参考文献:

[1] 梁培辉.中职语文课堂戏剧教育的必要性[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3):52-53.

[2] 吴海琴.创作性戏剧活动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之行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3] 沈影红.探索中职戏剧教学改革新路径,让艺术之光洒满课堂[J].科教文汇,2014,(17):116-117.

作者简介:唐杜(1982-4),性别:女,籍贯:湖南湘潭 ,民族:汉 , 本人学历:本科, 毕业院校:湖南师范大学, 现有职称:讲师, 单位名称:湖南省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研究方向:中文 。

必要性及重要性 篇4

1 绿色蔬菜的概念

绿色蔬菜是指依据可持续发展原则, 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 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 可以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蔬菜。A级绿色蔬菜允许有控制地使用部分农药, 对人体是安全的;AA级绿色蔬菜则严格限定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 与国际有机食品的标准基本相一致, 尽可放心购买[1,2]。

2 发展绿色蔬菜的重要性

2.1 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农业对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 尽管可以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但却造成土壤、农作物的严重污染。当人类食用这些受污染的蔬菜、果品等食物后, 轻则引起腹痛、呕吐、头晕等不适感, 重则诱发一系列病变, 甚至死亡。当前人们常常发生的一些奇怪病症也与农药、化肥在农作物上的滥用脱不了干系。人类社会要持续、健康地发展, 需要营养、安全、无污染的食物源作为保障, 而绿色蔬菜的生产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净化环境, 控制有毒、有害物质使用的过程。因此, 发展绿色蔬菜对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保障人类身心健康、推动人类进步具有重要意义[3,4]。

2.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 造成原有生态系统平衡被严重破坏, 土壤有机物耗竭, 保水保肥能力下降, 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严重, 水体富营养化及生物多样性退化, 而进行绿色蔬菜的生产, 有助于建立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 保护环境, 改善生态, 而且就绿色蔬菜本身来讲, 质优价高, 市场前景广阔, 农户收入将因此而成倍增加。因此, 发展绿色蔬菜产业, 不仅可增加农户收入, 而且有利于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3 提高我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我国蔬菜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但我国的蔬菜无论外观还是内在品质均与国际水平有明显差距, 农药、重金属残留严重超标。在国际贸易中, 食品的安全问题最为复杂, 也最受重视, 并且逐渐成为双边贸易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的国际贸易情况表明, 农产品出口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形势将更加严峻。安全、卫生与检疫风险远远大于贸易风险。农药残留法规不仅项目多, 且不断更新、增加, 我国蔬菜的国际贸易将面临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严峻挑战。食品安全性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及其加工产品出口创汇的最大贸易壁垒, 也是我国蔬菜产业资源优势、生产优势难以变成市场优势、经济优势的关键因素和最大障碍。要重塑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 只有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等产业, 才能迅速提高我国蔬菜的档次, 增强国际竞争力。

3 现阶段蔬菜产业龙头企业的持点

目前, 我国的绝大多数蔬菜产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 农户在龙头企业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化生产, 龙头企业包销农户的产品;另一种模式就是农户将他们所承包的土地集中起来流转给龙头企业经营, 龙头企业便于统一管理并进行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这2种模式在目前比较适合当前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和生产力水平, 也比较符合我国国情, 但由于农户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他们在与处于强势一方的龙头企业进行交易时, 作为强势一方的龙头企业必然会提出有利于自己的合同让农户签字, 农户的利益仅能得到较低程度的保障, 有时还会受到损害。要使农户真正成为农产品生产的最终受益者, 只有组建农户自己的产销一体化或农工商一体化的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发展行业协会, 或是将蔬菜生产资料的制造与供应, 蔬菜的储运、加工、销售等有关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的农户自己的经济联合体, 让农户的生产要素不局限于第一产业, 而向二、三产业渗透、延伸, 使农户有能力克服自然和市场2个方面许多不确定因素对他们的冲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强力打造蔬菜龙头企业的必要性

4.1 是绿色蔬菜产业发展的需要

绿色蔬菜区别于普通农产品, 其生产必须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控制, 主要包括环境质量监测, 生产技术如栽培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安全控害技术以及采后产品的质量检测、加工、包装、运销、贮存等多方面的相关技术, 若没有强有力的龙头企业作为坚强的后盾, 仍以传统经济条件下的小规模生产模式作为主体来发展绿色蔬菜产业, 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4.2 是创立民族品牌, 提升蔬菜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和核心, 作为绿色蔬菜龙头企业同样必须注重品牌战略, 这样才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品牌战略包括内在战略和外在战略, 前者指产品质量、技术人才、规模等内在要素, 后者指产品的形象。主要通过品牌设计、策划、广告宣传、市场营销等外在要素来实现。一个企业要想打造百年品牌, 必须把产品质量内在指标作为坚实的基础和后盾。同时, 成功的广告宣传、市场营销、品牌设计与策划等外在指标对实现品牌战略的超值利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龙头企业要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外, 当地政府也应该给予大力支持。对于当地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 应凝聚成一个拳头, 而不是各自为政, 一盘散沙。同样, 许多企业在与外商进行贸易时, 为了各自利益而竞相降价、取悦客户, 最终却损害了整个行业及国家的利益。为此, 无论对外或是对内, 必须拧成一股绳,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产品优势,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特别是现阶段, 作为蔬菜生产主体的农户太弱、太散, 且蔬菜产品缺乏规格化、标准化管理, 蔬菜总体质量差, 市场竞争力弱, 出口水平低。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花大力气做大、做强蔬菜生产龙头企业, 创立民族品牌, 提高农户和龙头企业的组织化程度, 从而提升我国蔬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开拓蔬菜产品国际市场。否则, 我国的农产品在未来世界市场上的份额将会越来越少, 在蔬菜、果品、畜禽等产业的优势将永远只能是一个潜在的优势。

4.3 有利于全面推进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

传统经济条件下的“小而全”的小规模生产经营模式下, 农户资金积累能力有限, 农民本身文化素质不高, 科技意识淡薄, 先进的科学技术难以对其产生足够的刺激, 也难以完全适应其需要, 而以龙头企业和农户专业化生产形成的经营模式可促进科技与农业的有机结合, 因为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 还必须为农户专业化生产者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技术服务, 实现双赢。这样既可壮大龙头企业的规模, 也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姚祥坦, 顾卫红, 徐素琴, 等.中国蔬菜安全生产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 2005 (11) :302-305, 359.

[2]刘长江.面向21世纪的中国可持续农业[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4 (3) :43-45.

[3]吴凤芝, 赵凤艳, 刘元英.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原因综合分析与防治措施[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3) :34-40.

必要性及重要性 篇5

必要性

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则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迅猛发展,使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成为高新技术条件下的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兼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

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远程教育的特点,是一种相对于面授教育、师生分离、非面对面组织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学生与教师分离;采用特定的传输系统和传播媒体进行教学;信息的传输方式多种多样;学习的场所和形式灵活多变。与面授教育相比,远距离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的成本。基于远程教育的特点和优势,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发展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新时代,知识经济将成为未来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将大大加快,各国间

科学技术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民族文化凝聚力的竞争日益加剧。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各国国民素质的竞争,开发人力资源,发展人力优势,是各国提高国际竞争的关键。

信息技术在迅速改变社会的同时,也给教育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它们为教育和学习突破时空的限制,为教育大众化的同时更加个别化和个性化提供了日益先进的技术支撑。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尤其是教育手段的变化使得传统教育正在面临着根本性变革。实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和全民族的继续教育,构建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社会,是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教育部发表的中,将发展远程教育,构建终生学习体系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倡导终生教育,建立学习化社会涉及众多因素,诸如:经济发展的程度、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文化价值的取向,法律保障体系的建立等等。终生教育被普遍认同是社会发展的综合结果,而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对终生教育的实践所起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在远程教育领域有一大家普遍认可的说法.即“教学资源与学习支持服务是支撑现代远程教育的两大支柱”。换言之,精心设计制作的教学材料为学习者提供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是学习者成功学习的保障.此二者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两个关键因素。学习支持服务.确是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中一个基础和核心的问题。在实践中,是学习支持服务消除了远程教育“距离”的障碍.弥补了远程教育“师生准分离状态”的缺憾:是学习支持服务真正搭建起成千上万学习者与学校、教师之间的桥梁:是学习支持服务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保

证了远程教育的质量

一、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概述.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学习只是接受、理解老师所讲授的理论和知识,这种学习是被动的,它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一种全新的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从20世纪中期被引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直接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及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调“情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符合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实际,成为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理论,也成为指导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理论。学习支持服务是基于远程教育的教与学处于准永久分离而提出的,它提供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窗口,满足学生个体化自主学习的需要,帮助学生在新的教育模式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远程教育的学生支持服务是一种服务产业,”它满足服务产业的普遍准则,即“生产与消费总是同时的,”“消费者参与服务产业的过程。”这表明学生既是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使用者,也是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者;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也为我们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提供了思路。所谓学习支持服务,就是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做好远程学习的资源传输与配送,搞好教学全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提供远程学习的指导与咨询,创设协作式学习和交互式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等。具体来讲,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人员系统以及它们的有机结合、有序管理和有效运行,即:建设和完善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重点

是网络设施的建设;开发适用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建立适应自主化学习的组织形式,强化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建设高素质的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人员队伍来进行运作和管理。通过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营造适合学生个体化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能及时获得教学信息;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更好地在学习上对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实现教与学的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保证学生学习的顺利完成。

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现代远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师生双方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学生主要通过多种媒体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因此,建设网络学习环境,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成为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1.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网络建设 现代远程教育是在卫星电视网络、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展的远程教育,因此,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网络建设成为支持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2.注重多种媒体资源的建设 多种媒体资源的使用是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之一,是支撑个体化自主学习的关键。多种媒体资源包括基本的文字教材和录音录像教材、VCD光盘、CAI课件等。3.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其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学生除完成理论学习外,还应该参加一定的实践性环节,因此,满足学生完成实践性学习任务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成为了支持服务的一部分。4.建立适应自主化学习的组织形式,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a.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以课程为单位的教学辅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方面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只是教师的作用由对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指导,即:将导读、导学、导讲、导练、导查等要素统合起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优化b.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学习小组是远程教育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它具有互助、激励和教育等功能,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行为、学习成绩有积极的作用。c.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了解和熟悉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环境,树立现代教育的学习理念,掌握学习方法和基本学习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安排专业管理员帮助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制定个人自主学习计划、按照自身实际选择学习课程,对学生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学会上网查询、浏览、下载学习资源,参加网上讨论等基本学习技能.抓好高素质的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队伍建设 构建远程教育支持服务体系,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科研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其中重要的因素。

从本质上说,远程教育只是一种与学校传统教育不同的教学模式,传统教育即为校园课堂面授教育,这一直被视为正统的教育。远程教育最突出的特征是:第一,系统中的教师和学生是分离的,教师教的行为活动与学生的行为活动相对分离,但处在一个媒体的交互系统中;第二,系统中可有多种传播教学内容的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传统教育一般是指校园课堂里的面授教育。面授或课堂讲授的学校教育一直被视为教育的正统。“远程教育”的称谓很好地标志了这类教育形态的本质特征:教师和学生的相对分离,也即教的行为活动与学的行为活动的相对分离。正是这一基本特征使远程教育有别于传统的、口授的和基于集体的教育。

教育不是从来就有的社会现象,而是人类进化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现代远程教育也是因为当今社会政治、经济、信息技术发展应运而生的。现代远程教育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构建全

民教育终身教育首选的、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然而,教学资源的建设又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所在。教学资源的建设必须遵循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规律,教学资源建设的优劣与远程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它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

浅析农民教育的重要性及作用 篇6

关键词:农民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粮食产量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4-043-01

随着新型农业的发展,农民教育成为必然的一个发展趋势。本文旨在阐述农民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农民教育可以为社会各界带来的好处。本文涉及的农民教育根据我国国情分为北方和南方农民教育两方面。内容如下:北方农业发展的趋势是一步一步向机械化、自动化发展,所以农民的教育着重在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认识和农业机具的使用培训。这两方面的学习可以使得北方农民在使用农业机具的过程中更好的维护农业机具,同时在农业知识的认识方面更多的了解到农业产量的提升方式和农业新型技术的使用中培养自身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南方农业发展中由于地形、天气、产量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农民的教育会侧重在农业生产中更系统的学习农业方面的气象、化学知识。这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提升农业产量,为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提供保障。除了以上地域性的区分以外,农民教育还会在多方面体现出来它的必要性以及好处:

一、农业发展

农民自身教育的进行可以更好的提高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使简单粗糙的种植产业发展成为半自动化甚至自动化的农业生产成为可能。在上世纪杂交水稻的推广已然让世界人民都明白了科技是生产力转化的关键,也是提升粮食产量的关键。所以科技促进生产已经不单单是国内农民需要的,也是全世界农民的发展方向。我国目前本身是世界产粮大国,农民的教育就是更加迫切的课题。这主要源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我国有必要保持产粮大国的自身优势。所以对农民的教育即农民学习怎么样使用科技力量提升粮食产量就是教育农民的最明显也是最实在的成果。

农民教育的成果虽然不会在短期内特别明显,但是在新型农业机具的使用中就会有一定的显现。例如农民可以自行教授,这样农业机具的普及就成为一项简单的工作。

再有就是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对食品安全的更加关注,可以更好的消除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由于过分注重农业产量和利益而引发的农业产品质量下降问题。

以上这两点只是农民教育中对农业发展起到的一些显而易见的作用,更深层次的作用甚至是鼓励其它从业者、科研单位更加专注于农业发展,使得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更加良性的科研、商业的层次,农民能够更加高效、节省成本、注意环保的提升农业生产力。

二、农民素质

农民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农民的自身素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对农民的教育可以促进我国农民的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简单的农业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农民一直都是用体力来进行耕作,在这样简单高强度的农业生产中耗费大量体力和精力的农民很难有时间去学习提升自身的休养。所以在我国“农民”一词常常包含有素质低下等问题。对农民的教育可以缓解这一现象,在农民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开拓农民的眼界,让他们由自身出发结合自己所学习到的文化知识来自发的提升自我修养,这样可以更好体现我国礼仪之邦的传统文化,在我国人口基数最大的农业发展方面根除文化低、素质低的弊病。

农民素质的提升不只是对我国的整体文化水平、整体民众素质方面有好处。也可以更好的改观进城务工农民给城市形象的不良影响,甚至有利于缓解城乡之间的矛盾,在文化方面拉近城乡间的距离。在外国形象方面也可以更好的为我国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发展中大国的形象。

三、农民社会自我认知

农民教育可以更好的让农民认清楚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我国传统观念里的“士农工商”是将农民的位置摆在“士”这个社会阶层之下的。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扶植更使得农民常常有一种社会地位低下的错觉。这种错觉不只是社会各界人士的,也是源于农民自身对自我社会定位的模糊。农民教育的实行可以提升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位置以及提升农民使用新型农业机具的能力。使得农民可以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素养和发挥自身的价值。以此带来的效果就是农民可以更好的参与到社会生产以外的社会活动中来。这就使得社会各界的人们都能更好的认识到新世纪农民的精神面貌和相应的素质水准。

这种认识不只是可以侧面的从社会各界的认识层面提升凸显新世纪农民的社会地位,也可以让农民朋友自我体现、自我意识到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的观念上改观我国农民朋友自我认识的不足和社会各界对农民的社会地位认识的不足。让农民朋友的社会自我认知更加完善和充足。更好的贯彻我国人人平等,民主自由的社会准则。

四、提升我国国际形象

农民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我国的农民工问题一直为世界所关注,农民工的素质也是外国经常诟病我国的一项议题。对农民的教育可以很好的改观这一现象,让农民从自身的文化素质、文化素养等多方面得到提升。这样不只能在国内改观我国农民的一般社会形象,也能使得外国媒体看到更加具体化的我国农民的形象。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我国农民的形象的改观不只是对我国整体人民素质的一个提升,也可以让我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形象得到大大提升。

五、提高粮食产量

农民教育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在提高粮食产量方面的效果也最明显。农民的本质工作就是生产粮食,而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以上几点可以明确,农民教育可以更好的提升农民本身的素质和刺激农民的求知欲,这可以在农业科技的宣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让农民更好的有意识的去学习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更容易掌握这些可以提高粮食产量的农业科技;在技术层面更好的发展农业,提高粮食产量。

由以上五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农业教育可以为农民和社会带来的好处。可以在发展农业方面为农民朋友指明道路,也可以在提高粮食产量方面为农民朋友出谋划策。而在社会环境方面更可以提高农民朋友的自身素质,让社会各界人士都更好的认识到农民这一我国固有职业的重要性。而以上只是农民教育在我國农业发展中起到作用中的一小部分。其实农民教育的大力推广更能在我国的国际形象、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农民教育在我国的推广有着极大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李峰.发展农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中村的奠基工程[J].安徽农业科学,2007(21).

[2]刘绍斌.农民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

[3]赵志勇.农民教育与农民弱势处境的改善[J].前沿,2007(2).

[4]朱建文.“三农”问题的破解与农民教育[J].成人教育,2006(05).

[5]林克显.我国农民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与改进措施[J].成人教育,2008(8).

必要性及重要性 篇7

关键词:社会组织,社区服务

“社会组织”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社会上的一切组织, 狭义的“社会组织”则专指与政治和经济组织相对应和区别的其他各类组织。我们可以将“社会组织”的含义界定为:所谓“社会组织”, 指政府与企业外面向社会提供某个领域的公共服务的法人实体。近年来由于我国社区服务的不断兴起, 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服务需求, 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逐渐以不同形式参与到社区服务当中, 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其参与社区服务具有某种必然性, 同时发挥的重要作用也逐渐被社会认可。

一、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必然性

(一) 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职能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逐渐转变, 社区理念萌芽初生, 许多政府公共服务功能落到社区, 因而政府日渐改变过去社会公共服务的大包大揽角色, 而是将一些职能进行分配, 通过政策支持或购买服务等方式交由社会组织管理, 因而使能提供某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成为可能。

(二) 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日渐多元

社会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 使自身在服务的方式、水平及种类上日臻完善, 其灵活性及创新性使其能够对服务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 当社会出现某种需求时, 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就显得更为灵活, 因而当社区居民出现需求时,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成为可能。

(三) 社区居民的多元化社区服务需求

随着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不断升温的多元化需求, 为尽可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差异化需要, 需要通过合理的路径使社区居民的需要得到满足, 因而就需要能够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服务当中。

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重要作用

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的过程中促进社区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政府职能由微观直接管理向宏观间接调控转变, 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一) 社会组织不断开拓社区服务的领域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社区的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 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服务领域需求呈多样化的趋势, 社会组织为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社区服务需求不断拓展自身服务领域, 因而参与社区服务的社会组织在服务过程中会不断丰富社区服务的内容, 开拓社区服务的领域。同时, 在居民产生需求时, 当现有的社区服务中的社会组织不具备相关的服务能力, 必将会促使其他社会组织为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参与到社区服务当中, 因而, 社区服务在社会组织的参与下内容日渐丰富, 功能愈加完善。当社区居民出现多样化的需求后, 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过程中, 通过不断地开拓社区服务领域来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二) 分解政府压力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社区服务是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在社区的延伸, 政府通过创新社区管理体制, 不断地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为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不断鼓励社会组织、企业等参与到社区服务当中。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 分解了政府在提供社区服务上的压力, 能提供更为专业、适应社区居民需求的服务, 这样政府不参与对居民的直接服务, 而是通过宏观的管理来促使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服务当中,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

(三) 为经济社会稳定献力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在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门类时, 增加相关门类相关服务就业人数。同时由于供给刺激需求, 由于社会组织在提供相关服务是会不断刺激相关的服务产生, 例如家政服务类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时不仅根据社区居民需求的服务进行服务提供, 同时会提供一些社区居民可能会需要的家政服务来刺激服务需求, 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会促进其相关领域服务人员的增加, 带动相关领域的就业,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发展为社区居民生活提供多种服务, 保证社区居民生活的同时, 提高多种服务领域的就业率, 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思考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有利于改善民生,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蓬勃发展, 为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在参与社区服务中通过不断摸索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服务体系。为促进社会组织更好地参与社区服务, 通过相互培育形成新的发展空间, 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配合, 形成合力。目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初见成效, 已初步形成了政府购买、社会捐赠和适当收费相结合的的服务提供模式, 在接下来的社区服务过程中应该探索一条项目化发展渠道, 政府给予适当的资金、政策等支持, 以目标设定的方式吸引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服务当中, 不断拓宽社会组织发展空间, 提供相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来保障社会组织不断完善社区服务, 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合力, 促进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中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运用 篇8

(一) 审计重要性

重要性是审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于审计业务的日趋复杂以及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广泛运用, 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对形成会计报表的所有资料进行审查, 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决定对那些能夠影响会计报表公允反映的重大事项及交易予以审查, 以得出审计结论。重要性是注册会计师在决定审计报告的恬当类型时考虑的一个主要因素。我国新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为:“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 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二) 审计重要性的金额与性质要求

注册会计师 (CPA) 在应用重要性原则时, 应充分考虑错报的金额和性质, 即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一般来说, 金额大的错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更重要;但在多数情况下, 某项错报从量的方面并不重要, 而从其质的方面考虑, 却可能是重要的。如涉及到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 在此情况下, 无论金额大小都是重要的, 因为舞弊与违法行为反映了管理当局或会计人员的诚实和可信性存在问题, 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而言, 蓄意错报比相同金额的笔误更重要。另外, 小金额错报的累计, 可能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单独地看, 一笔小金额的错报无论在性质上, 还是在数量上都不重要。但会计报表是一个整体, 如果企业每个星期均出现同样的小金额错报, 所有账户或交易日积月累起来, 就有可能变成大金额的错报, 它必然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三) 审计重要性的两个层次要求

CPA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从会计报表层次和相关账户、交易层次来考虑重要性。一是会计报表层次。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与一贯性发表重要审计意见, 这就要求CPA在审计时必须考虑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 只有这样, 才能得出会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与一贯的整体性结论;二是账户和交易层次。由于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于各账户或交易, CPA只有通过验证各账户或交易, 才能得出会计报表的信息来源是否合法、公允与一贯的整体性结论。

二、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与分配

(一) 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如果同一时期被审计单位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 CPA应当选择其最低值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两种。一般而言, 重要性的判断基础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比如:某被审单位营业收入为4000万元, 固定比率确定为0.5%, 那么, 营业收入重要性水平就为4000×0.5%=20万元, 注册会计师就要着重关注收入高于20万元的错报或者漏报, 低于20万元的收入项目置于次要地位。固定比率法即在选定判断基础上, 乘上一个固定百分比, 求得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但这个百分比是多少, 世界各国的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都没有作出规定。以下是实务中用来判断重要性水平的一些参考数值。

笔者比较倾向于使用一些国内事务所的数值。因为审计风险的高低往往取决于重要性水平的判断, 而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由于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会计环境并不尽如人意, 为了减少CPA自身的审计风险, 我们应接受相对较高的重要性水平。

(二) 确定账户余额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CPA在制定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的审计程序前, 可将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 也可单独确定它们的重要性水平。但单独确定的各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的重要性水平之和不应大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否则, 就收集不到充分、适当的证据。

(三) 实际工作中的特殊考虑

在实际工作中, CPA应当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性质、面临的特定环境和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首先应考虑错报的性质, 即先按错报的原因判断其重要性水平。有的错报从量的方面看, 可能并不重要, 但从其性质方面考虑, 却可能是重要的。例如: (1) 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而言, 蓄意错报比相同金额的笔误更严重。 (2) 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如, 某项错报使得企业的营运资金增加几百元, 从数量上看并不重要, 但这项错报使营运资金从低于贷款合同规定的营运资金数变为稍稍高于贷款合同规定的营运资金数, 这就影响了贷款合同所规定的义务, 所以是重要的。 (3) 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如, 某项错报使企业由亏损变为盈利, 或使企业由盈利变为亏损, 或使企业的收益由每年递增1%的趋势变为本年度收益下降1%, 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 就具有重要性。 (4) 不期望出现的错报, 如现金、应交税费和实收资本账户存在错报, 就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其次考虑重要性水平数量标准计算方法的使用范围。一般来说, 利润法适用于利润比较稳定, 回报率较合理的企业;总收入法适用于微利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总资产法适用于金融、保险或其他资产大而盈利小的企业。

(四) 重要性水平的分配

CPA在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分配办法, 具体分配账户余额的重要性水平时, 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1) 被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被审计项目愈重要, 分配的重要性水平就愈低; (2) 被审计项目出现错弊可能性的大小。被审计项目出现错弊的可能性愈大, 分配的重要性水平就愈低。

三、重要性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

(一) 重要性概念在审计计划阶段的运用

一是, 评价会计报表和账户余额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即确定多少的错误率为重要;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的判断, 以合理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 并据此初步决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二是, 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重点领域。如对集团公司审计, 在了解客户基本业务情况之后, 初步确定对重要的子公司采取直接审计方法, 对次要的子公司采用审阅方法。如果某些子公司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净利润占整个集团公司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净利润的比率均在10%以下, 也可以不合并审计。通过对会计报表的总体复核, 检查波动幅度较大的项目, 分析其合理性, 确定为重要审计项目。

(二) 重要性概念在审计实施阶段的运用

一是, 履行重要的审计程序。即确认某一审计项目最关键、具有决定意义的程序。当重要审计程序不能如愿实施时, 应当追加相应的替代程序。当发现可能存在错误和弊端的迹象, 并可能因此导致重要反映失实时, 审计人员必须扩大审计范围, 以证实问题或排除疑点。二是, 获取重要的审计证据。即是指能对重要的审计意见显示出其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相对审计意见而言是重要的, 二是就其本身证明力而言是重要的。越是重要的审计项目, CPA就越需获取充分、相关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意见。对不太重要的审计项目, 可适当减少审计证据的数量。三是, 确定要调整的重要会计误差。即是指未正确地记录与报告经济事项或业务发生时存在的事实。会计报表中的会计误差由计算错误、误用会计方法或忽视会计报表编制时存在的事实而引起。CPA对于会计误差, 并不是一概作出调整建议, 而是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和当时的实际情况, 具体确定报表各项目可接受的最大差错额, 对重要的会计误差作出调整建议, 对次要的、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公允性的会计误差事项, 可以适当忽略。

(三) 重要性概念在审计报告阶段的运用

一是复核审计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遗漏。根据审计结果和职业经验, 判断会计报表中是否存在可能导致报表使用者改变其决策的重大遗漏或歪曲。二是错报和漏报的汇总。CPA在汇总尚未调整的错报时, 应当包括已发现的和推断的错报, 并考虑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是否已进行适当处理。三是决定发表何种审计意见。CPA在完成审计外勤工作后, 汇总所有的审计差异而形成审计结果, 并对其进行评价, 这是形成审计报告的重要前提。CPA在发表审计意见时, 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金额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 CPA应当考虑采用两种措施以降低审计风险:一是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 以进一步确认汇总数是否重要;二是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 以使其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 (2) 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金额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 但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 CPA应当实施追加审计程序, 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进一步调整已发现的错报, 以降低审计风险。 (3) 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会计报表或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 尚未调整的错报仍超过重要性水平的, CPA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一般来说, 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的汇总数可能影响某个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 但会计报表的反映就其整体而言是公允的, CPA应当发表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非常重要, 可能影响到大多数甚至全部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 CPA就应当发表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加强会计监督的必要性及对策 篇9

一、会计监督的内容

所谓的会计监督就是指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与财务制度, 通过记录、计算、分析与检查等方式监督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及有效性, 使其可以朝着既定目标努力。会计监督工作是由被授权的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负责, 会计监督是一种权利约束机制, 会计人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在单位负责人的授权下进行监督工作。

根据法律规定, 任何单位的会计监督人员都必须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负责。具体来说, 内容主要包括对会计凭证、报表、资料与账簿的审核与监督, 进而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提升其合法性。除此之外, 还必须要加强对单位资产与资金的监督, 进而提升合理性。同时还要加强对财物收支、成本费用、获取利润等进行监督, 确保单位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及完整性。

二、会计监督的目的与作用

(一) 会计监督的目的

为了提高资产的完整性, 使经济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提升工作的效率, 降低风险, 必须要根据实际建立一套监督体制。会计工作是界定多方权责的核心, 因此, 为了提升工作的效率与公平性, 就必须要制定相应的监督法律, 维护多方权益。

(二) 会计监督的作用

近几年市场经济飞速发展, 但处在转折阶段的会计工作也必须要调整步伐, 发挥其真正功效。

1. 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的财经法规

法律是经济活动必须要遵守的依据, 而会计监督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等进行监督, 进而提升财经法律的效率。作为经济活动的基础, 会计工作是所有财务活动的关卡, 因此, 加强会计监督工作是防范违法违规的重要保障, 是确保国家财产完整的重要基础。

2. 强化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工作

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 会计监督是为了更好地改善单位的经营管理, 促进单位的经济效益提高。会计监督通过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 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同时, 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减少经济损失。

3. 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随着国有制度改革的加快, 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更新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但由于改革步伐过快,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也随之而来, 数额还在不断增多, 犯罪的形势也在增多, 同时还存在监管难题, 因此, 在这样的环境下实行会计监督是十分必要的。

4. 减少偷税漏税

税收工作是调整国家财富分配的主要手段和杠杆, 但作用有限。受到利益等因素的驱使, 偷税漏税现象在我国十分普遍, 主要就是由于法制不够完善, 执法力度不足, 会计监督不力等等。因此, 加大执法力度, 完善现有的制度是改善这一情况最主要的措施, 也是减少偷税漏税最主要的对策。

5. 避免会计失真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因素影响人们的价值观, 导致会计失真情况增多, 虚假报表、虚假信息十分普遍, 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秩序, 使其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难题, 因此, 做好会计监督工作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最主要的方法。

三、会计监督工作的漏洞

随着社会的发展, 时代的进步, 各个单位受到的诱惑也越来越多, 一些单位或个人受到利益驱动, 违法乱纪、弄虚作假的情况十分常见, 导致工作十分混乱, 信息失真, 影响社会与公众的利益,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家经济管理工作的进展。同时在理论的认识上也存在错误的认识, 导致监督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与西方国家相比, 我国的会计监督有其特殊性。首先, 作为国家法律的维护者, 会计人员必须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执行相关的工作, 维护国家与集体的利益。其次, 作为单位的管理者, 会计人员要以单位利益为首要考虑, 同时要服从管理者的意识, 监督职能无法单独行使,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监督职能, 导致我国会计监督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也限制了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 会计监督职能发挥不好的原因有很多, 除了体系不够完善、内控制度失调, 监督界限不够完整外, 还存在着会计主体不明, 单位主体对会计职能认识不清, 财会人员对会计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执法不严等情况。影响会计工作的方向, 无法独立开展工作, 影响工作的发展。

四、加强会计监督的理论依据及必要性

(一) 理论依据

我国的会计工作开展是以国家法律为基础, 在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范围内进行的。目前, 我国所执行的财政经济法律、法规是经济工作的规范, 是经济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会计监督涉及范围较广, 使得其利益关系较为复杂, 会计人员在进行监督工作的过程中, 必须要遵守我国及其单位自身法律法规, 必须维护国际与社会公众的多方利益。除此之外, 还要肩负宣传法律的责任。会计监督过程中还必须认真履行会计监督职责, 对干扰职责还必须实行管制, 对违法行为则必须要追究, 要以发挥我国的会计监督职责为目标, 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二) 强化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 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企业飞速发展, 实现了产权清晰, 权责分明, 政企分开的目标。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下, 会计监督职能不断完善, 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构成。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是法制经济, 不论是股份制的公司, 或者是合资企业, 还是股份公司都必须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经济活动, 规范经营行为, 依法实施会计监督。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互相联系, 相辅相成。因此, 会计监督是实施会计核算的基础, 如果只实行独立核算, 那么会计监督是无法顺利开展的。因此, 会计监督必须在核算中进行, 及时且有效地开展会计监督, 二者互相作用, 形成真实、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 使相关部门及国家做出准确且合理的预测, 做出最佳决策, 提升竞争力,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也是完善现有法律法规的需要, 也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必然要求, 更是推动经济效益提高的保障。

五、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对策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 会计监督职能对整个行业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 甚至影响整个单位的经济管理水平, 对此, 必须要引起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一) 建立并完善内控管理体制

内控制度的建立必须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 结合企业经营管理需求配置与职责进行, 掌握好权利间的平衡, 明确权责, 成立辅助决策的专门机构, 建立配套的决策制约与责任追究制度。而对于企业的负责人, 在确保经营决策独立性与权威性的基础上, 同时又要对单位的经济行为效益与廉洁进行监督。建立一系列主体明确, 且可操作的决策与责任追究制度, 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使经营者的才智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实现权责的结合与统一。

(二) 强化素质教育, 增强监督职能

唯有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才能更好的发挥监督职能, 做好监督工作。因此, 管理人员必须要完善队伍的建设, 加强会计队伍素质, 提升其整体水平, 使会计人员在掌握原有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更新知识, 建立和完善会计行为、会计程序及会计方法规范。同时还要坚持与时俱进, 建立并完善电子计算机系统, 实行科学监督与管理, 强化对单位经济活动与资金的监管。最后是拥有公共权利的部门应当发挥监督的主导作用, 减少违法违规现象, 避免犯罪, 减少浪费, 进而满足越来越复杂的内控与外控需求。

(三) 完善我国会计监督理论与立法建设水平

从目前我国的法律构成来看, 对会计法相对不够重视, 尤其是对会计监督的定义比较笼统, 对突发的经济变化无法适应, 这与会计理论研究的滞后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所采用的理论都是从宏观体制角度考虑的, 这促使我国的宏观理论快速发展。但会计监督理论只是一个微观经济理论, 如何与变革中的微观经济体制结合, 用来指导会计实践, 这是至今困扰我国会计人员的一个首要难题。理论研究的滞后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法律的发展, 使得法律法规漏洞百出, 无法应付现实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这就要求进一步细化我国的会计监督法律法规, 使其可以涵盖多个方面, 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具体来说, 必须要做到权责分明, 明确分工, 除了要明确会计人员所要执行的责任, 还必须明确对违反规定所要承担的责任, 立足自身, 完善自身的监督水平, 提高立法水平, 推进我国会计法律的发展。

(四) 会计监督工作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

近年来, 我国的各个系统都在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水平, 信息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尤其是以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水平不断提高, 与财务、业务不断融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在带来新的希望、新的管理方式的同时, 也带来了新的弊端, 新的问题, 原有的管理理论肯定无法适应, 对此原有的会计控制机制也面临着重新的设定与优化。环境的变化对会计监督工作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 各个系统、各个单位、各个会计工作人员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适应环境的变化, 推动我国会计监督事业的发展。具体来说, 必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 要实现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的转换, 拓宽监督的责任范畴, 要建立完善业务流程信息管理责任体系。对分散在各业务流程上的会计信息相关岗位, 进一步明确各流程与工作步骤, 具体业务处理、监督复核的职责划分, 强化不相容岗位对会计信息的有效牵制和事前控制。其次, 要打破传统部门负责的管理体制, 构建适应流程管理需要的运行机制。业务流程上的会计信息相关的岗位都应纳入财务部门业务考核。通过完善会计信息责任追究机制、部门沟通机制、日常协调机制, 突出财务部门对会计信息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总管职能。

六、结语

综上所述, 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这是我国会计界一直以来都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 严重制约了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 要求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必须要在法制环境下进行。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 坚持与时俱进, 不断完善监督水平, 推动会计监督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宇.浅析会计监督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J].中国外资, 2011 (8) .

[2]黄婷.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与对策[J].老区建设, 2009 (2) .

[3]文书云.浅议企业改制后的会计监督[J].中国商界:上半月, 2010 (5) .

[4]陈灿华.关于对企业会计监督的若干思考[J].中国外资, 2013 (1) .

导入语文课堂的重要性及艺术 篇10

关键词:语文课堂,重要性

一、导入能铺设桥梁, 衔接新知与旧知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 要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使用各种的艺术导入技能, 把同学们所学过的知识, 利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巧妙地铺设桥梁, 衔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使同学们既复习了旧知识, 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开了个好头。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如我在教授《故都的秋》一课时, 由同学们熟悉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入手,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作者将游子的思乡之情寓于萧瑟的景物描写之中。这首小令从外部影响了学生的语文认知结构, 帮助学生提取旧知识, 建立有利于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 从而帮助学生领悟到《故都的秋》一文其显著特色就在于“以情驭景, 以景显情”。

二、揭示课题, 明确本课教学内容

课堂的导入不是华而不实的空谈, 更不是画蛇添足的形势, 导入是为了能自然地揭示本课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吸引作用, 在学生被吸引的过程中, 自然地揭示本课的教学主题。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课文《桂花雨》, 这是一篇表达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本堂课的教学导入时, 教师进行这样的引导:“同学们, 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 充满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让学生各抒己见, 谈谈自己童年最快乐的事, 与大家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快乐。

继而引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从学生自由谈论到本课题学习, 教师自然地揭入本课的课题, 达到较好的效果。

让学生顺其自然地走到课文学习之中, 课堂就变成一个顺畅自如的过程。课堂的四十分钟是宝贵的, 如何让教师的语言更有感染力, 更有魅力。教师如何让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都为课堂生成做好铺垫, 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的。

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 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 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充满情趣的导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 师生间往往在会心的笑声中达到默契交流。

在讲授《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 为了使学生在了解抗日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事迹的同时, 进一步体会五壮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是这样设计这篇课文导入的:“同学们, 有一个故事, 老师一直想讲给你们听, 故事是这样的:在解放军的一个连队里, 至今保留着这样一个传统, 每天早晨点名时, 连长喊:‘马宝玉、葛振林……’队列里一片肃静, 没有人应答, 直到点到第六名战士的姓名时, 才有人答‘到’。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个英雄连队的前五名战士曾在抗日战争中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颂歌。这就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一下子, 就把热血沸腾的学生拉入了文境中。

既然课堂导入如此重要, 巧妙的课堂导入会使课堂生动有趣, 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怎样的导入才能使课堂更加有声有色呢?

(一) 语文课堂导入要有生动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刚进入课堂, 能否迅速把心带回课堂直接影响课堂效率的高低, 因此, 课堂教学的导入应当趣味十足。例如, 上《猴王出世》一课, 我们可以让学生说说他最喜欢电视剧《西游记》中哪个人物, 为什么?那时候, 话匣子打开了, 各抒己见, 各个兴趣十足, 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教学内容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导入, 把生活带入了课堂, 学生对课堂教学更有发言权, 整节课就充满了生机活力。

(二) 语文课堂导入要有明确针对性

课堂教学是围绕教学任务为中心展开的, 课堂教学的导入照样是直奔教学主题的, 太多的题外话只会误导学生, 浪费教学时间, 不能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造成本末倒置的局面。我记得, 我们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手指》一课, 采用了非常直接的导入:同学们, 请伸出你的手, 先迅速观察每个手指有什么特点, 学生简单汇报 (2分钟) 。请大家打开课文第五课看看丰子恺介绍的手指和你的手指有什么不同,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从文中找出答案。我认为这样的导入, 直截了当, 既节省了时间, 又很明确地揭示了教学任务。

(三) 语文课堂导入要具有形象直观性

现代课堂教学提倡形象直观的教学, 课堂一开始, 老师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制作精美课件, 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个形象的概念, 一年级有些学生认为兔子是两条腿, 对于学生这样认为是有原因的,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兔子。在《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中, 教师可以出示一只白兔子和一只灰兔子的幻灯片, 让学生仔细观察, 比较它们有什么异同, 通过图片肯定能找到一些, 再引出课题, 让学生继续从文中找, 我想, 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圆满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而且可以让学生 (尤其是城镇的学生) 增加一些生活常识, 可以很好地避免低级错误的出现。

(四) 语文课堂导入要具有鲜明时代性

与时俱进的课堂才能受学生欢迎。精彩的生活源于科技的进步, 我记得在执教六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 我的课堂导入是先放映了一段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对接的视频, 一些学生开始沸腾了, 因为他们早看了新闻, 我之所以这样做, 是因为我想从他们现代的他们熟悉的事情说起, 调动积极性, 带他们慢慢穿越时空隧道, 回到神秘的古老时代去探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学生心中所谓的代沟才会消失, 师生才能一起融入到课堂中去。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及实施要点 篇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00例,男130例,女170例,年龄4~80岁。其中心情紧张、焦虑、恐惧者245例,情绪低落不配合治疗者38例,有自杀倾向者2例,精神压力大、自我封闭、性情孤僻者10例,不承认生病、强迫就医者5例。高中及以上280例,初中及以下20例。

结果

经过针对性心理护理,患者感受到了关心和爱护,减少了顾虑,增加了治病的信心,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积极就医的必要性,能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疾病的临床治疗和康复。

讨论

护士有同情心和爱心及耐心是心理护理的前提条件:耐心听取患者的叙述,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能准确和巧妙规范地作出回答,患者会感到安全和信任,从而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护士必须具有健康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修养:保持稳定的良好的心境,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不能把不健康的心理和不稳定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转嫁于患者,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刺激。

护士要改变传统的护理观念:要以患者为中心,从人的整体出发,从生活、心理、社会及疾病等几个方面制定出护理诊断和护理过程,争取得到最好的护理效果。

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科学的心理评估方法:要运用所学的心理知识,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作出评估,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因人而异的做好心理疏导。护士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心理护理,引导和调动其内心的心理抗衡能力,从而缓解紧张恐惧心理恢复心理平衡。

要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胜任各种角色的转换:护士在与患者交往中,要针对不同的患者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做出相应的转换,才能满足患者真实的心理需要。

护士要有良好的沟通和交往能力: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护士应该注意从患者的坐姿、眼神、表情动作中捕捉患者的反馈信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向患者说明有关疾病的注意事项。护士除了运用语言给患者沟通外,还应注意非语言沟通技巧的使用,非语言沟通是通过眼神、动作、表情、姿势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对方,是无声的,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加强护士心理护理意识:护士应该明确心理护理不再局限在患者和疾病本身,而是扩大到患者家属社区,预防保健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多方面,不仅仅局限于护患交谈,而应该是采取具体的心理护理措施,应用心理护理程序(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制订计划方案-实施措施-评估效果),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增强患者的适应能力。

加强社会支持系统:有报道社会支持系统,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积极的社会支持可以增加患者的适应性行为,促进患者使用积极有效的应对政策;通过提高社会支持的水平,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的能力;提高社会支持的水平,还能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生存质量。因此,作为护士应该积极地了解患者的社会背景,了解患者引起不良反应的消极因素,评估社会支持水平,充分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因素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安心地接受治疗。

配比原则的缺失及重要性分析 篇12

一、配比原则在新旧会计准则中不同地位

1992版会计准则中对会计信息确认和计量,规定了十三项一般原则,配比原则是其中之一。配比原则强调两个配比:时间和因果配比。配比原则的依据是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费用归谁负担。受益原则承认得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并非所有费用与收入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必须按照配比原则区分有因果联系的直接成本费用和没有直接联系的间接成本费用。时间配比是指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并应相互配比,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2006版会计准则将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修改为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数量变为八条,分成几个层次,且把配比原则放在会计制度中处理了[2]。这样的结果造成了对配比原则的“轻视”,部分人甚至产生错觉以为不用考虑配比问题了,但对会计有全面、深刻理解的是不会产生误会的。

二、配比原则缺失问题分析

1. 对会计入门学生的理解缺陷

由于初学者没有会计体系全局观,缺乏会计工作感性认识,很难正确理解一些与会计核算相关的基本原则,如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划分收益性与资本性支出等,且对会计成本核算也很陌生,如果老师此时只讲准则的八个信息质量要求,不对配比原则做一扩展介绍,在讲完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成本配比后,如何讲解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又没有配比关系?计算利润时要扣除期间费用的时间配比?最明显的是房地产的利润核算中,由于开发时间不同,出让金可能一次付清,而前期开发费用的发生不同步,配比原则尤为重要,直接关系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的缴纳,可能会出现收入、费用配比不到位,造成税务部门的税收处罚,现实中是存在的。在成本会计中,核算产品成本,要对材料、人工、辅助费用、制造费用等进行分配,都需要在理解配比原则的实质后,对各种费用的分配方法的掌握,不会混淆才能迎刃而解。也就更能理解,在全部或部分出售资产时,同时要全部或部分结转资产的成本、折旧(摊销)、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另外,坏账准备和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公允价值变动等核算方法,表象上看稳健性原则,但从深层次看,实质却是配比原则的具体运用。

2. 会计、税法核算的混淆

会计和税法是一种“孪生”关系,在许多方面相互关联,又存在核算差异[4],以至于让部分人对这些差异深恶痛绝,为什么不做一致的规定?这也是对配比原则认识缺失造成的,会计和税法,需要站在各自的立场处理各自的问题,会计主要解决利润多少的核算问题,而税法处理纳税多少的税基问题。特别是在计提折旧时两者的目的不同,所以在计提方法、年限、残值等具体项目有时差异巨大,这就是各自的配比所致。其他如收入确认(免税收入)差异、费用扣除限额和限制等,表现为不同的口径,实质是各自核算的立场差异,由各自的配比所致。在理解配比原则后,就能理解这些规定是“各为其主”,在实务中考虑立场就不会混淆。

3. 税法的理解缺陷

国内外税收原则基本都没强调配比原则[5],但从实际运用上看,还是在多方面运用。如目前营改增的实质,就是为了满足增值税的配比,增值税纳税是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而在这个链条上的销项和进项就必须配比,具体表现为计算销项税的“税基”,应该和扣除进项税的“税基”要一致,即配比,再通俗一点,就是要抵扣进项税的成本项目,必须是构成销项税的成本内容。其次在计算所得税费用时,应纳税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他们之间也是存在极强的配比的关系,如果不能正确理解配比原则,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差错。同样的道理在计算个人所得税不同项目纳税、以及同一项目的不同应税金额,不同原因的纳税,如出租房的租金收入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在扣除营业税、维修费等关系上;房产税的出租、自用、免税不同情况,也存在类似问题。

我国税法没有提出和强调配比原则,会让计税人员出现理解和记忆问题。由于税法的计税要点琐碎,大部分人员都采取死记硬背方式记忆这些要点,经常出现错误或遗漏,如果能正确把握不同税的税基和扣除因素的配比关系,这些错误可以减少。同时在制定税法的规则时也可以避免税收漏洞。

三、配比的重要性

在会计大类业务中、及现实生活中,配比无处不在,故对于会计核算原则应该要强调配比重要性,让相关人员养成配比意识,可以对相关法则和制度能更好的理解、运用,同时也可使法规的制定者避免法规“漏洞”。

1. 配比原则相关学科运用

审计业务中非常重视配比原则。表面看配比原则和审计“不搭界”,但从审计实务来看,在资料收集、舞弊问题分析等需要注意的成本与效益原则、重要性控制点等,都是配比原则的翻版运用。特别是对于趋势、效益审计,必须要考虑配比才能确定重点审计方向或要点。如分析收入与成本的配比趋势,可粗略分析其合理性,判断企业的业绩增加或下降的真实性,确定审计重点或突破方向。

另外在资产评估中,在确定价值类型选择评估方法后,对信息的收集、处理,需要确定的评估方法与所收集资料的可用配比,在价值评估计算中数据之间也需要配比,如折现率和风险之间、利率和时间之间、企业价值与投资报酬率之间等。类似的配比在财务管理中同样存在。

2. 配比原则的现实应用

配比原则除了在会计类学科中多处应用外,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实配比原则在日常现实生活中也无处不在,还可以引申为公平、公正、责权利均衡、风险与收益对等等。《易经》智慧: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就是说的德、才与社会、经济地位配比的辩证关系。理论上每个人的收入应该和付出成正比,多劳多得;职称、职务与岗位工资、津补贴正比;职务级别与权力等等,都是配比原则的实际运用。另外从法律角度,法律主体所享受的权利和义务要对等;从投资收益角度,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等,时刻体现着配比关系,而会计人员或者说经济类人员,在相关课程教育中不强调配比原则,工作中没有或缺乏配比意识,会造成一些不必要麻烦或是严重后果,可能贻害无穷。如:酒驾处罚和明星虚假代言处罚;贪污行贿受贿的处罚;出售假药、假食品的处罚;小偷的处理等等,为什么屡禁不止或者效果不明显?关键就是所得或所失不配比!

对于酒驾处理: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辆,吊销驾照,10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终生不得驾驶营运车辆,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可见“酒驾入刑”对酒驾处理很严厉,而对于明星代言虚假产品广告处分:3年禁止代言。这种不配比的处罚等于鼓励明星、名人为了经济利益可以为任何产品代言,无论产品出了什么样的后果(包括人命),也只是三年不能获得代言收益而已。如果代言的假冒伪劣产品也伤人性命与酒驾伤人性命有何区别?仅仅就是直接和间接发生,就应该有如此差异?代言没有考虑会造成多少人的伤害问题。而驾驶致人伤残既有有民事和刑事处罚,两者相比差异巨大,表现的处罚配比绝对不公平。同样交通肇事,没有致死人命而肇事者要选择重新碾压致死,说明死、伤的赔偿不配比,在谴责肇事者同时,更应该思考肇事者的这种选择的深层次根源———配比原则。

四、总结

配比原则看似简单,实则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不论会计、经济管理类、法律类等学科需要学习和强调,培养相关人员养成配比意识。同样企业、政府的管理者也应该具有配比意识,深刻理解配比原则的实质含义,并把配比原则运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特别是在制定相关法律、制度、规章时,如果不考虑配比原则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起到与制定法律、法规初衷相反的结果。在对违法、违规的惩处上,必须要让违法、违规者知道违法、违规后果——损失与收益成正比,否者法律、制度会失去应有尊严。

参考文献

[1]袁中文,倪劲松.对新会计准则的研究与建议[J].社科纵横,2008:120

[2]袁中文,钟伟丽,谢洋.新旧会计准则几点变化研究[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3]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25-127

[4]周保海.配比原则在会计与税法中的差异[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3)

上一篇:玫瑰栽培技术下一篇:孕期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