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传统必要性

2024-10-21

初中传统必要性(精选5篇)

初中传统必要性 篇1

摘要:本文从整个商标类型扩大的趋势来探讨非传统商标法律保护的必要性, 揭示国际商标法制的整合趋势。并为中国如何应对非传统商标注册保护这一国际趋势, 探寻理论支持, 挖掘应对政策, 以此完善我国的商标保护制度, 确立非传统商标的保护模式。

关键词:非传统商标,基本要件,注册应用

商标俗称品牌, 是指示商品、服务来源的标识, 能够将不同的经营者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区分开来, 让消费者简单、清晰地辨别不同商品。通常商标附注在商品、商品包装、服务设施或者相关的广告宣传品上, 显著而醒目, 有助于消费者将一定的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与经营者联系起来, 使其与其他经营者的同类商品或者服务项目相区别, 便于认牌购物, 也便于经营者展开正当竞争。

人类最早使用标记相传是从欧洲游牧部落在牲口的角或者蹄子上烙上烙印作为符号来辨识其所有人。随着欧洲贸易的逐渐发展,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物品的交流也逐渐增多, 在罗马进口中国的丝绸、东方的纸张和珠宝、非洲的粮食、西班牙的黄金以及法国的酒等商品上发现了更多标明制造者姓名的标记, 于是这种标志着该商品的“制造标记”或“产地来源”的标记逐渐被各地的消费者认知并信任, 这便是现代商标功能的起源。

现代商标通常就是为了表示物品是由何人所制, 属何人所有, 通常以营业者的姓氏、商号作为物品的标识, 所以说姓名、商号可以认定是商标最自然的渊源。然而, 姓名、商号对于购买者来说并不容易记住, 因而在物品上往往也使用其他文字、图形或记号以表明物品的生产关系。尤其从中世纪起, 欧洲商业开始发达, 自由竞争随之兴起, 商品种类与日俱增, 为使自己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相区别, 使用姓名、商号等以外的独立标识就更有必要, 这些使用于商品上面的标识, 也就是具有现代观念的“商标”。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商家越来越希望消费者通过消费寻求品牌认同。认同的形成是通过店员制服、商品设计、商品包装、店面装潢、商店空间气味、音乐等商品表征塑造给消费者可识别的特定印象。这样的品牌认同以及体验式行销必然强化了商标的广告功能, 所以现代企业利用感官刺激所创造的环境品牌化就成为未来商标法保护对象。商标作为一种识别性标记, 具有标明来源、保证品质、广告宣传和彰显个性的功能。

随着时代的进步, 产品销售行为竞争激烈, 销售方式花样翻新, 商标成为销售中重要的一环, 关系着产品被接受的程度, 产品流通的数量, 厂商的得失成败。如何刺激购买者的欲望, 增加购买者的认知, 即成为商标设计的重心。传统对商标只限于产品的介绍, 偏重文字的叙述及说明, 发展至信息社会, 这种方式已不符合时代需求。当声光画面成为生活的主要内容, 新形式的非传统商标更加重要。标识功能的商标范围就不仅限于过去单一的传统平面、视觉可感知等简单标识, 越来越多的声音、气味、颜色、立体商标开始更多地为商家宣传, 为营销做出了贡献。

非传统商标是与传统商标相对应的概念, 是指不同于传统文字、图形等局限在视觉可见的商标, 现在经常涉及到得非传统商标主要指颜色 (包括单一颜色) 、声音、气味、立体商标, 还包括动画、口味、触觉或其他未来的商标表现形式。

非传统商标与传统商标一样, 具有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作用。将传统商标与非传统商标两者进行比较可以发现, 传统商标限于视觉可见的文字、图形, 即词语和二维标记上。然而, 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进步, 商标的种类日益扩展, 出现了听觉商标和味觉商标, 并且在视觉商标中也出现了三维标记、颜色、flash, 等等。

从商标保护政策我们可以知道, 扩大商标类型的保护也要同时兼顾商标权人以及消费者利益, 同时还要有利于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

商标最基本的功能在于取得或维持标识本身的显著性或识别性, 事实上商标发展至今, 它所具备的多样性功能, 包含来源识别、品质保证、广告行销、商誉累积、甚至身份认同等, 实在难以划分并解释各种商标功能的差异孰轻孰重。因此, 商标所具有的各种功能都能强化商标本身的识别力, 而识别力的存在就是商标法所欲保护的基本原则。换句话说, 消费者无论是基于商品或服务品质, 或品牌所代表的身份认同, 或特定商标所拥有声誉等何种因素而选择商品或服务, 其重点都是对各种因素如何体现商标的显著性或识别性, 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不同的根本要素。因而当各种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感官式的行销特征均能满足或达到商标多样化的功能时, 这些知觉特征也就有机会成为商标识别力的表示方式, 它也就可能在未来成为商标保护的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商标管理, 保证商标专用权, 促使生产者保证商品质量和维护商标信誉, 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特制定本法。”由该规定可知, 保障商标权在于商标权人对于其商标 (品牌) 的经营投入大量人力、金钱、时间及广告的促销等所付出的成本, 当他建立良好的信誉之后, 当然不能任人随意使用、剽窃、抄袭或减损其商标而获取不正当的利益。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 面对产品大量的信息, 消费者有时不易在选购产品的过程中加以判断、选择, 而在商标保护下, 消费者可通过辨别具有信誉的商标 (品牌) 而节省交易过程中的成本, 若对于产品达到预期效用时, 他重复采购认明的商标 (品牌) 即可以获得满意的商品, 因此保护商标可以达到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目的。

对于竞争者势必也愿意投资在商标 (品牌) 的经营上吸引消费者选购其产品或服务, 因此在彼此竞争的过程中, 商标权人最担心的就是怕消费者将竞争者的产品与自己的产品混淆, 使得其他竞争者可以搭便车攀附自己辛苦建立的信誉。所以, 传统商标的局限性就使得更多商家在商标的形式上再下文章, 用力彰显个性, 避免与其他商标产生误认和混淆, 同时也避免竞争者之间不公平的竞争。

由此可见, 商标的类型的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在商标中使用文字、记号、图形、颜色、商品的立体形状或广告中的声音来表彰自己商品或服务, 是有重要意义的。目前, 在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承认是商标的传统类型, 在澳洲、英国、美国、香港、法国等, 对于非传统商标的形式也是认可的, 所以当面对国际贸易的竞争时, 给予消费者品牌的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只要能表彰商品或服务的来源, 不论是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立体的商标类型, 都应准予保护。

目前, 商业界用来区别其商品和服务的标记种类已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字和图形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突破, 商业活动的各个领域也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来那种传统的格局, 涌现出很多新的变化。就商标方面而言, 商业界用来区别其商品和服务的标记的种类繁多, 在一定程度上已完全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字和图形标志。出现大量的颜色商标、立体商标、听觉商标、味觉商标等新的商标表现形式。

在商业实践中, 某些有非传统商标保护 (颜色的、声音的、气味的、立体的) 的事物 (商品或其他属性) 的确能对商品销售起到积极作用。非传统商标凝聚了经营者的智力创造和经营成果, 非传统商标所有人从设计使用到广告推广, 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投资, 建立了良好的商业信誉, 为消费者提供了商品品质保证, 这些正是知识产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所保护的客体。若绝对的排斥非传统商标, 拒绝给予必要的保护, 无异于否定其在经济生活中的特殊存在价值, 并对其所有人很不公平。同时, 在各国民商事活动中, 公平、诚信原则是一切民商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要体现公平诚信原则, 就必须对非传统商标提供必要的法律保护。当然, 不能任人随意的使用、剽窃、抄袭或减损商标而获取不正当的利益。

保障商标权及消费者利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工商企业的发展。面对全球化的发展, 企业经营自己的商标 (品牌) 已经在国际贸易竞争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途径。由此可见, 商标的类型的确扮演重要的角色。企业在商标中使用文字、记号、图形、颜色、商品的立体形状或广告中的声音来表彰自己的商品或服务, 在各国都承认是商标的类型之一。

所以, 当面对国际贸易的竞争时, 给予消费者品牌的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只要能表彰商品或服务的来源, 不论是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商标类型, 都应准予注册才是。商标法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工商企业的发展, 允许非传统商标注册。

参考文献

[1]黄晖.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2]王连峰.商标法通论.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3.

[3]曾铁山.非传统商标的法律保护 (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4]侯同晓.非传统商标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政法大学, 2009.

[5]陈耀东.商标保护范围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3.

[6]曾胜珍.新修正商标法草案中注册要件之评析 (上) .智慧财产权, 2003.51.

[7]洪淑敏.新修正商标法——商标注册申请案之审查及核准.智慧财产权, 2004.62.

初中传统必要性 篇2

摘 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 历代流传下来的。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进而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强对青少年的培养和进行全面素质教育,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民族 传统文化 美德 教育

一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能够反映民族特征的传统观念和思想意识, 是具有民族特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前赴后继, 英勇顽强形成的精神支柱, 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得到普遍认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崇尚伦理道德

所谓“在其位, 谋其政;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要求形成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道德价值体系, 作为个人必须要有做人的底线。每个人都有相适应的个人的地位、责任、义务和权利。说自己该说的话, 做自己该做的事。

(二)注重人文理性

传统文化重视人的实体存在, 重视人的精神存在, 注重对人进行礼乐的教化。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以人为本, 人被看作天地间一切事物的根本。天地之间人为先、人为贵, 重视人生、重视人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构成了以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为核心的人文精神。

(三)强调和谐观念

即一种天人关系的和谐, 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过无不及的行事原则。而这当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天人合一”。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 是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事物的方法论。例如《黄帝内经》论述问题的一大特色就是把天、地、人三者结合起来统一考察。它无形中让人形成了从联系中和整体中看待问题、强调整体、强调和谐的思维方式。

(四)倡导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人们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下, 面对现实的状况所产生的一种理性思考, 是以沉毅的思想面对显示社会和人生的一种理智富于远见的精神状态, 是充满了辨证思维和中和思维的理性精神,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民族灵魂的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其所宣扬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慎言敏行、严于律己、改过迁善等道德规范, 几千年来就铸就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灵魂, 形成中华民

族的性格, 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谐、谦和好礼、诚信克己、与人为善、勤俭廉正、刻苦耐劳和精忠爱国的优良素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 高尚道德价值体系的建立, 是与传统文化的长期孕育分不开的。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 历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的道德文化遗产, 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 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 并与革命传统相结合, 赋予新时代内容, 容纳新的时代精神, 达到承前启后, 与时俱进, 古为今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胡锦涛总书记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传统美德同时代相结合的产物。在今天的中国, 需要用传统美德来教育青少年, 鼓舞青少年, 在教育中不断培养和强化青少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 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

二 当前社会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美德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构、心理特征、伦理道德等等都有深深的影响。其积极的层面都为历代的仁人志士所继承和发展, 成为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巨大力量。

当今中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 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紧密关系。而社会文明的发展, 无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还是精神文明的发展, 又都以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为基础、为依据, 并且都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为归宿。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首先要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 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 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 其精华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 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 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渊源。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新时期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形成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情操陶冶和培养良好的美德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教育效果, 不断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 并以此来教育、熏陶青年一代, 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 担当起历史重任。

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教育者首先要“为人师表”。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 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

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 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 是学生成长、学校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 可以用不断发展的德育教育形式, 结合时代特征, 与时俱进的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 巩固德育成果, 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 把传统美德教育的部分内容由学校延伸至家庭和社区, 同时, 发动家长, 通过他们的配合和支持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目的是继承民族灿烂文化, 弘扬民族伦理道德规范,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充分发掘传统美德这一德育资源, 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新颖方式, 使传统美德为当代教育服务。

因此,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追求“和为贵”、“家和万事兴”, 倡导好善乐施、扶危济困, 把人的生命和尊严, 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越是危难之际, 这些传统越是得到发扬。如九八抗洪时, 抗非典时;今年初南方冰雪灾难, 四川5 ·12 特大地震灾难面前的“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举国上下及时伸出了无私援助之手。这些传统美德以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青少年的人格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传统是现代的根基, 青少年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 掌握着先进的知识文化, 是未来的主人, 应当加强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的学习,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 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我们财会人员,不但要加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更要遵守我们的职业道德,如爱岗敬业,树立职业荣誉感;诚实守信,保守商业秘密;廉洁自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等等,把本职工作做好了,也就是发扬了中国的传统美德!参考文献

初中传统必要性 篇3

摘要:在我国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后,企业应拥有自己的企业定额、价格库、价格来源系统、历史数据的积累,最好是具备快速计价及费用分摊的投标软件,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投标人在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工程量清单报价与传统报价模式的比较,通过对比发现工程量清单报价比传统报价模式更好的应用于当今经济体系。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传统报价;招标

随着国民经济的带动下我国建筑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建筑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传统报价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投标竞争报价的要求,同时,我国为了和国际工程招标接轨以及在工程造价体制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都充分说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报价模式已不能满足。下面就通过工程量清单报价比传统报价模式的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传统报价模式的不足,和工程量清单报价的优势在哪里。

1、工程量清单报价与传统报价所形成的建筑产品价格内涵是一致的

工程招标投标价是指在工程商品的招标投标交易过程中形成的工程价格,其价格形成的基础,必须遵循商品价格的劳动价值学说,即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商品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另外一方面是生产过程中活劳动所创造出的价值(包括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

无论是工程量清单报价,还是传统报价,工程交易价格的形成均遵循以上规律,所反映出的工程造价内涵是一致的。不管对建安工程造价组成怎样划分,最终体现的建安工程造价内涵应该是一致的。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传统报价中对建安工程造价的划分还是比较科学的。一方面,它客观、全面地体现了建筑产品的生产价值,另一方面,对成本和费用有较明确的划分,便于成本核算和考核,同时,各项费用计算的逻辑关系清楚,计算方法也简便,因此,在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中,仍可沿用传统报价对建安工程费用的划分和计算程序,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作更多的变化,因为费用的划分并不是区分传统报价和工程量清单报价的关键所在。

2、工程量清单报价与传统报价的价格形成指导思想不同

传统模式采用的是指令性计价的模式,这种计价体系有两个基本特征:

(1)从本质内容上看,是量价合一

(2)从表现形式看,是以定额子目构成直接费,并以直接费为基础,乘以各种费用项目的费率,从而得出其他费用,组成建安工程造价。

工程量报价清单模式采用的是市场计价的模式,这是工程量清单报价与传统

报价在定价原则方面本质的区别,这种计价体系也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在计价依据上实行,“量价分离”的原则;二是在管理方式上,实行“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模式,即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政府间接调控,市场形成价格。

在政府政府间接调控,市场形成价格的制度下,第一要将实体消耗量作为法定标准规定下来,而非实体的消耗量及单价则由施工企业自主确定。第二在价格由市场决定,政府公布的预算价格仅供参考,作为政府宏观调控工程造价的依据。最后,改进和简化现行的费用计取办法,当然无论如何简化和改进都要体现企业自主报价的原则,使企业经过自主报价,合理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及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策略。因此,工程量清单报价模式形成的价格是一种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价格。

3、工程量清单计价与传统报价的计价体系不同

3.1传统报价模式的计价

传统报价模式的计价属于单价法计价的方式,按施工图计算单位工程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并乘以相应人工、材料、机械单价,汇总相加,得到单位工程的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之和;再加上按规定程序和指导费率计算出来的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便形成单位工程报价。

3.2工程量清单报价模式

工程量清单报价模式的计价方式实质上是实物法计价的方式,在工程量清单报价研究中,一些專家学者提出了工程量清单报价中单价确定的三种模式:单价、工料单价和成本单价。全单价是一个完全单价的概念,各分项工程的单价由直接工程费,现场经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五部分组成;材料单价由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三项直接成本构成;本单价由直接工程费和间接费构成。

由于单价的组成不同,工程量清单报价的计价方式就有所区别,如图表:

工程量清单报价与传统报价计价方式比较

计价程序

报价方式计价程序序

传传统报价1、计算工程量;2、套用预算定额单价;3、计算直接费;4、算其他各各项项项费用;5、汇总造价得到报价。

工程量清单报价全单价报价1、计算、复核工程量清单2、编制分项工程综合单价(按市场价格及企业各项专用消耗定额)3、各项工程量与分项工程综合单价相乘,得各分项工程造价4、汇总各项工程造价,形成报价

工料单价报价1、计算、复核工程量清单2、编制分项工程工料单价表(按市场价格)3、各分项工程量与分项工程工料单价相乘,得各分项工程直接费4、汇总各分项直接费,得单位工程直接费5、以单位工程直接费为基础,计算其他费用(按企业实际消耗水平),得单位工程总成本、费用6、考虑风险险险险金、税金、目标利润,形成报价

成本单价报价1、计算、复核工程量清单2、编制分项工程成本单价(按市场价和企业自身间接费消耗水平)3、各分项工程量与分项工程成本单价相乘,得各分项工程总成本、费用;4、汇总各分项工程成本、费用,得单位工程总成本、费用5、考虑风险金、税金、目标利润,形成报价。

4、传统报价模式的弊端

在以上的对比,可知道传统报价模式在当今经济制度下有明显的不足,清单报价法无论在应用效率上还是其对市场机制的体现上,都是传统报价法所不可比及的。

(1)按照传统的招投标方式,竞标前各个投标单位对同一套设计施工图纸重复计算工程量,繁琐的做法(计算工程量约占投标报价的工作量)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经费。

(2)由于各自计算工程量以及人员素质的不同,时而产生工程计算误差,使投标的基准量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各投标单位的技术优势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

(3)编制标底单位人为操纵工程量,使标底接近于某家投标单位或投标单位花大气力购买标底,滋生腐败行为。更令人头疼的是对于招投标时的工程量和实际工程量有时相差很大,在施工中难以真正体现工程量的准确性,不利于控制工程造价。

5、工程量清单报价模式的优势

工程量清单报价法不仅是上述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而且按照这种方式进行的报价将会产生一系列的正面效果:

(一)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初中传统必要性 篇4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理论教学

【分类号】G633.51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体验式教学也称实境教学法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更是一个教练。他的主要职责是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流程和逻辑去讨论和思考相关问题,创造一定的环境让学生体验,从而得出自己的理解。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体验式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突出了学生的主动性。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提出是以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基础的,并遵从它的基本理念,即学习是主体主动体验与建构的过程。首先,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只能由他自己完成学习。其次,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由教师在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启发。真正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第二,整个体验式教学过程贯彻了探索性、研究性。体验式教学方法从本质上讲属于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研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通过自己动手、自我体验,了解和认识什么是研究,怎样发现问题,从而在实践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

第三,深入的参与性和真实的实践性。教师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会要求每一位学生深入参与,学生的积极参与产生的实践性劳动成果会作为教师评价学生在该课程中的成绩的重要标准之一,这样带一点强制性的课堂参与要求,将部分学习不够主动积极的学生也引入实在的教学过程中来。

三、体验式教学与传统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斯旺对法律教育中课程讲授的实践性与理论性的关系曾经有经典的论述:“大学法学院有双重职能,通过案例教学法训练学生在他们选择的职业里成为成功的实践者;同时,尽管很少的法学院认识到这一点,通过科学地研究和分析现行法律,通过比较研究其他国家的法律,通过对法律实施和立法的缺陷提出批评和建议,通过将法律与社会的其他制度相联系,法学院也应该致力于改进法律。除了纯粹的职业训练外,大学法学院有义务通过其教师的研究和教学关注法律教育更深层的问题。” 而从我国当前法学专业课传统理论教学的弊端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要实现法律教育的教育目标必须将包含大量法律实践训练的体验式教学与法律理论学习结合起来。这样结合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新颁布或修改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数量与日俱增,甚至一个学生刚进法学院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的法律条文到学生毕业参加具体法律实务工作的时候,该条文已经失效,条文针对的具体的法律问题的解决已经有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在这种现实的情况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统的理论教学内容的不足性,完全可以由体验式教学的内容来完善。因为体验式教学的方式,教给学生的更多方法,即学习法律条文和使用法律条文的方法。因为体验式教学的主要通过具体案例的法律问题解决,训练学生在解决具体案例时如何寻找适用该法律问题的法律条文,如何去分析和利用法律条文。在这种训练方式下,传统教学内容得到了极大的完善,除了基础理论外,学习的方法在训练中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掌握到的是如何找到和使用法律条文的方法。只有这样结合起来的教学才能真正的面向未来,面向不断前进中的法治社会。

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性。法学专业传统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现行的主要法律部门的基础理论及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各个部门法是由不同的课程专业老师分开讲授,在学院专业培养方案的安排下学生分学期逐个掌握相关课程。众所周知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记忆与遗忘相斗争的过程,这样逐个专业课程学习下来的结果,比较容易出现的情况是学了合同法忘了婚姻法,学了程序法忘了实体法。更重要的问题是,学生毕业参加法律工作后马上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案件怎么可能有绝对按照法学专业学科建制分割独立的呢?看似简单的离婚纠纷,通常涉及子女监护和财产分割,财产分割有可能会涉及保险、公司股份、债务、担保等等系列法律问题。这些法律问题的解决都要求学生具备将各种法律部门融会贯通,考虑法律要点,考虑实体规定和程序规定并照顾社会环境等综合情况的能力,这些都不是仅靠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能解决的。

第三,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法律制度不是封闭的制度,法律制度作为社会调节的工具必须对社会的其他制度开放。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讨论分析某部具体法的作用、法的功能、如何解释都必须参照社会的其他制度。因此不但要从传统的规则角度学习法律,而且要从社会其他制度的角度来学习法律。例如,不少法学专业学生在学习民诉法时中对于民事调解部分的学习,从专业理论的角度都明白调解的原则和意义,但是当事人为什么愿意调解、怎樣去主持调解、什么样的案件可能通过调解解决纠纷,光从理论课程的学习出发是无法掌握的。如果在教学中,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真实案件的调解解决纠纷的过程,学生会发现很多纠纷的解决光有与纠纷相关的法律知识是不可能解决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将他从其他学科处掌握的相关知识运用到这些真实的案件处理中去。

参考文献:

[1]雷丽平.破产法体验式教学方式实验与总结.商品与质量. [J] 2010 .10

[2]宋争辉.高校职业能力课程开发与实施.河南大学出版社. [M] 2008

[3]刘吉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论.西北大学出版社. [M] 2009

初中传统必要性 篇5

摘 要 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开放也是文化的引进和输出,在引进西方体育竞技方式的同时,我国的传统体育也走向国际化,与世界体育文化相接轨,使得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也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然而民族传统体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了西方体育竞技方式的挑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使民族传统体育在世界的竞争者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当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生做为祖国的未来,社会的主体,更应该认识到传统体育的重要性。因此,要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学校的教育中去,推动传统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学校教育 融入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最佳途径就是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去,与学校教育进行良性互动被学生所接受也是最佳出路。民族体育通过学校教育进行发展和完善,可以促进科学发展模式的形成。

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的必要性

(一)学校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的最佳渠道

传统的农耕以及游牧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是民族体育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生产方式逐渐被取代,农业人口逐渐在减少,相应的传统体育方式也在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为了让传统体育得以延续,并且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条件较成熟的学校教育就成了最佳选择渠道。

传统民族体育中必然也存在与时代不相符合的地方,就要秉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原则,进行整理和改造,在保存优秀的民族特色的同时也要不断赋予新时代的精神和特色,使其既彰显自身的特色,又与现代社会价值特征相符合,在被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引入的同时,也能被全民健身所接受。目前,太极拳已成为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成功例子。太极拳通过在学校体育中不断发展规范和完善,逐渐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民间体育竞技方式。太极拳的成功给了我们把传统体育发展好的信心,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只有将传统体育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去才能更好的抵挡西方竞技方式的冲击。通过对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在新时代中不断变革创新,发挥学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学生从小就沐浴在民族文化的春风中,受到民族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凝聚力。

(二)学校教育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步完善的中间环节。

传统体育融入学校的另一成功案例就是1984年经过国家体委推出的毽球项目。所谓毽球就是经过古代蹴鞠、花毽、足球羽毛球和排球相结合的体育运动,并且重新对规则的技术要求作了规定。

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通过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利用学校这一传播文化的平台,走学校这条最佳普及文化的道路,才能将它的魅力发挥到最大化。

(三)学校教育有利于形成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发展模式

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组织和管理并不相互排斥,而是民族体育需要利用现代的体育组织管理方式引入新的理念,以能夠更好的被广大人民所接受从而获得良好的支持和运作。

二、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方法

(一)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教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生活的背景又千差万别,因此拥有多样性的文化背景和民族体育项目,并且带有厚重的民族的地域色彩。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民族文化特征,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族体育融入到学校的体育课程中,增加教材中民族文化所占比重,充实教材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

作为一项崭新的、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民族传统体育在和学校教育进行融合的同時,要加大从教人员的培训和规模。从教人员具备专业素养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教学,才能从传统体育项目类型、训练方法等专业知识的内容给予学生正确、有用、细致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进行更好的锻炼与学习。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和培训不仅可以传播高质量、高水平的传统文化,还可以提高从教人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拓宽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渠道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也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形式,为了使差异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应该在不同民族之间拓展适当的传统体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之外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体育项目比赛、趣味运动会等形式,使学生主动发现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并自觉的学习和认识,也可以发掘传统体育中的闪光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而起到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民族文化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作用。

三、总结

传统民族体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传统民族体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入,为传统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现代体育的碰撞结合,使传统体育在理论、形态上逐渐走向完善与成熟,使其有能力走向世界,而且有能力面对西方体育竞技带来的挑战。传统民族体育因与学校教育的融入而大放光彩,学校教育因传统民族体育而充实丰富,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 刘金霞.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 5(8):227-227.

上一篇:吸引学生注意力下一篇:HIV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