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机的前世今生

2024-05-27

游戏机的前世今生(精选12篇)

游戏机的前世今生 篇1

时间流动, 世界一刻不停地运转。

无论是艳阳高照的正午, 还是灯火通明的夜晚, 在这个世界上, 每时每刻总有着这么一群人, 他们身披铠甲, 手持刀枪, 打倒邪恶的敌人, 救出被困的公主。他们施展各种各样的招数——双截旋风掌、斩空波动拳, 在征战的路途上无所畏惧。

这就是游戏机及其玩家。

对于过去生活在物质贫困、娱乐匮乏年代里的国人来说, 游戏机的出现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段段快乐而辛酸的时光。小时候为了玩游戏, 许多孩子宁愿早上饿肚子, 也要省吃俭用, 存钱买游戏卡, 或者添钱换卡玩。好不容易凑到钱买新的游戏卡, 孩子们会高兴得乐翻天, 玩游戏玩到饭都忘记吃。总之, 游戏机伴随着很多80后成长。

在20多年的时间里, 游戏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当年的红白机、小霸王到如今的PS3、XBOX360、Wii等次世代游戏机、体感游戏机。游戏主机的发展见证着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在操控方面, 从简易手柄到震动摇杆手柄, 进而脱离手柄, 变成更专精的游戏控制器;在功能方面, 由单纯的玩游戏到现在集合游戏、影音、互联网等多媒体功能于一体;体积方面, 则由曾经的“大身板”变为纤薄轻盈的掌上机……

时代在变, 我们在变, 游戏机在变, 我们感受到的是游戏机的发展、技术的日新月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无限快乐。

游戏机的前世姻缘

既然要讲游戏机的变迁, 就不得不谈1888年出现的投币游戏机。第一台投币游戏机, 是由德国人斯托威克根据自动售货机的投币机构原理发明的“自动产蛋机”, 只要往机器里投入一枚硬币, “自动产蛋机”便“产”下一只鸡蛋, 并伴有叫声。看着今天电子屏幕中的打斗画面, 我们很难想象, 整个世界游戏机的雏形, 竟然是一台带有自动售货机性质的“产蛋机”。然而正是这只小小的“产蛋机”, 使人类生活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除了“产蛋机”, 早期常见的投币游戏机还有只要玩家一投币就会奏出美妙音乐的“八音盒”和投币后玩家可以从观测孔看到里面木偶和背景移动表演的投币影像游戏机。

在经济萧条的年代, 世界各地赌博业异常兴旺, 许多投币机如扑克牌机、跑马机、高尔夫弹珠机大行其道。20世纪30年代, 美国兴起了对抗竞技的模拟游戏, 其中模拟枪战的“独臂强盗”游戏机大受欢迎。此后, 模拟各种体育运动 (如打靶、篮球) 的游戏机也相继出现在娱乐场。

1958年世界上第一款视频游戏出现。物理学家威利·希金博特姆为了提高游客参观纽约国家核研究室的兴趣, 在一台示波器上展示着一款《Tennis for Two》双人网球交互式游戏, 这便是世界上第一款视频游戏, 也是第一台用摇杆操作的游戏设备。

尽管如此, 被公认为电视游戏机鼻祖的还是Odyssey。Odyssey是由电子工程师拉尔夫·贝尔发明的。据悉, 拉尔夫·贝尔最早拥有视频游戏的想法是在1951年, 当时他正在一家名叫Loral的早期电视制造工厂工作。他在被分派建造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电视系统时, 提出了电视应该具有革新概念, 其中之一就是要有玩游戏的功能。1967年, 拉尔夫·贝尔与设计小组成功研制出首款可以在电视机上玩的视频游戏, 他们还改装了一把玩具枪, 使其能够辨别屏幕上的光点, 这成为历史上的第一支游戏光枪。

值得一提的是, 1972年, Maganavox公司获得拉尔夫·贝尔的许可, 成功推出了世界第一款家庭游戏主机, 并向全国的分销商展示, 但是这款游戏主机并没能获得成功。

二战之后,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花样繁多的小游戏开始在程序设计者之间流传。美国加利福尼亚电气工程师诺兰·布什纳尔看到了这种游戏的潜在市场。早在大学期间, 布什纳尔就曾经营过一家娱乐场, 深谙娱乐场经营诀窍。1971年, 布什纳尔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电子游戏机。这台电子网球游戏机有着一段颇具戏剧性的经历:布什纳尔为了看它是否被人们接受, 就同附近一个娱乐场的老板协商, 把它摆在了娱乐场一角。没过两天, 老板打电话告诉他, 那台所谓的“电子游戏机”坏了, 让他前去修理。布什纳尔拆开了机壳, 意外地发现投币箱全被硬币塞满了。这次的成功激励着布什纳尔, 为此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电子游戏公司——雅达利 (Atari) 公司。雅达利进一步研制生产电子游戏机, 其推出的2600型机, 原来也叫Atari VCS, 是第一台取得成功的卡带式家用游戏主机, 也是家用游戏主机平台上第一位“美丽的女王”。Atari VCS的游戏虽然较简单, 但由于可以更换游戏卡, 也曾风靡一时。

但是, 雅达利电视游戏机的卡带容量很小, 以致卡通形象及其动作十分呆板, 背景单调, 游戏简单乏味。虽然设计者卖力地推出新游戏, 但人们在看过这些简单图形后, 兴趣逐渐降低, 甚至把它丢到一边, 这大大挫伤了游戏设计者的积极性, 无人愿为雅达利电视游戏机设计新的游戏, 曾经盛极一时的雅达利公司开始走下坡路。在任天堂电视游戏机出现以后, 雅达利更一蹶不振, 到1985年销售额跌到1亿美元的低谷, 雅达利因此破产, 它所称霸的第二世代结束了。

从诸侯混战到三国鼎立

1983年7月15日, 任天堂FC (Family Computer的简写) 正式问世。FC的主色是红色和白色, 因此也被称为“红白机”。FC可以说是世界家用游戏机产业的起点, FC上许多经典的游戏, 如《魂斗罗》《超级马里奥》《勇者斗恶龙》等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款家用游戏机在推出不久后即风靡全球。1986年推出修正BUG后的FC, 一年之内即卖出165万套, 在其后长达5年的时间内, FC基本成为家用游戏机的代名词。

任天堂FC作为第三代家用电视游戏机, 以高质量的游戏画面、精彩的游戏内容和低廉的价格, 赢得了全世界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士的喜爱。任天堂几乎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子游戏公司。颇为有趣的是, 大名鼎鼎的任天堂前身竟是日本一家专门生产和经营扑克牌的公司。直到年轻的公司总裁山内溥子承父业之后, 才开始致力于电子游戏机的开发和研制。他们在对当时人们购买苹果计算机的消费心理进行分析时, 得出一个极不平常的结论:多数人买计算机仅仅是用来玩电子游戏。基于这个事实, 任天堂公司开始着手开发适用于家庭的小型游戏机, 也就是砍掉计算机的其他功能, 只保留其娱乐性, 同时与著名的三菱公司合作, 推出了结合录像机的影像游戏机。

1987年, 日本电气公司NEC隆重推出第四代电视游戏机PC-ENGINE, 率先向任天堂公司发起了挑战。PC-ENGINE电视游戏体积更小, 性能却比任天堂游戏机更好, 画面和音乐质量朝着大型机方向又迈出了一步。其游戏卡最小容量为2M, 推出的游戏个个精彩。该机一经投放市场, 立即受到追捧。

1988年, 世嘉 (SEGA) 推出了采用4M卡带作为存储介质的16位家用游戏机MD, 凭借其更高的计算性能、更大的存储空间和更丰富的游戏内容, 迅速占领美国市场。世嘉在巅峰时期曾一度占据16位家用游戏机市场60%以上的份额, 这款游戏机可以说是世嘉历史上最成功的主机。

然而FC丰厚的收入让任天堂对于开发次世代主机毫无兴趣, 但世嘉MD市场份额的日益攀升却给了任天堂极大的压力, 迫使任天堂放弃了纯粹的软件辅助硬件的稳健销售策略, 也开始投入16位游戏机的开发。1990年11月21日, 任天堂的16位家用游戏机Super Family Computer开始发售, 简称SFC。SFC在设计上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两颗图形协处理器。SFC在日本本土完全延续了FC的市场, 首发游戏“超级马里奥世界” (SUPER MARIO WORLD) 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销售的数量几乎和SFC相同, 也就是说, 日本的每个SFC用户都买了这款游戏。

随着16位主机争霸战最终以任天堂SFC的胜利告终, 索尼这样的传统家电公司也开始参与这场大混战, 他们期望借助性能更强、功能更多的主机来占领市场, 分享游戏市场的利益。

1993年, 任天堂和索尼开始合作研发次时代主机。然而在研发期间, 任天堂和索尼在游戏的储存媒体上产生了严重冲突, 索尼提出应该用CD光盘来做游戏的储存媒体, 因为光盘储存容量大、成本低、方便轻巧;而任天堂坚持使用卡带, 认为卡带读取速度更快。双方争执很大, 最后, 任天堂单方面终止了合作。这无疑激怒了索尼, 为了不让即将成型的产品夭折, 索尼决定独自将“PlayStation计划”进行下去。1994年12月3日, 伴随着“1、2、3, 所有游戏在这里集合!”的经典广告语, PlayStation正式发售。秋叶原等地出现了数千人排队购买的浩大场面, 首批出货的10万台在上市当日中午前即被抢购一空。如果说SFC游戏机是2D游戏最后的辉煌, 那么PS的出现, 则宣告着3D游戏时代即将到来。

1993年, 作为索尼的老对手, 松下公司 (Panasonic) 也联合3DO推出了游戏机3DO, 这是次世代家用主机的先驱:首台32位主机。

1996年, 任天堂推出64位的家用电视游戏主机任天堂6 4 (N64) , 它是最后一款使用游戏卡的主机。N64在欧美获得了不小的成功, 但在日本却不如早先上市的索尼PS。由于还是采用卡带作为媒体, N64让所有的第三方都很失望。N64的卡带制造成本高达25美元, 而CD-ROM则只要10美分。

1998年, 世嘉也开始推出自己的32位游戏机Dreamcast, 简称DC, 这是世嘉最优秀的主机。然而尽管DC的性能远远高于PS, 但在众多PS大作的冲击下, 缺乏软件支持的DC开始呈现颓势。在这场32位机的竞争中, 索尼的PS迅速击败了诸多强手, 其销量至今已经超过1亿。

2000年3月4日, 索尼发行家庭电视游戏系统Play Station 2, 这是PS的升级版本。在PS2发售前的网上预约中, 网站竟然在1分钟内接到了10万多份的订单, 服务器不堪重负, 当场瘫痪。PS2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家用游戏机, 在全球范围内屡次出现断货现象。PS2的成功也引起了任天堂NGC的反击。

这些大牌游戏机厂商除了在家用游戏机领域近身肉搏外, 也频频发力游戏掌机市场。这一时期不容小觑的角色是任天堂的Game Boy。任何语言都难以准确描述Game Boy的影响力。Game Boy——一部有着多种变种机型的掌机, 毫无疑问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主机——不论是对掌机领域, 还是对整个游戏机领域而言。Game Boy的成功, 部分是因为其合理的价格, 但更大的成功因素却在于它捆绑了一些可玩性很高的游戏。2000年, GameBoy的总销售量正式突破1亿。其后, 任天堂又亮出了新一代掌上游戏机Game Boy Advance (GBA) 。GBA令人惊讶之处不在其强大的功能与效用, 而是任天堂永远震撼人心的企划能力和远见。

面对任天堂这个掌机界的老前辈, 2004年, 索尼推出一款名为PSP的新型多功能掌机。它不只是一台游戏机, 更是一台综合性的掌上多媒体娱乐终端设备。发行至今, PSP产品系列共有PSP1000、PSP2000、PSP3000和PSP GO四种机型。由于索尼不惜血本的低价“倾销”策略, PSP已经成为当前性价比最高的掌上多媒体终端。虽然GB和GBA为任天堂筑起了一座又高又宽的围墙, 但索尼凭借着PSP和PS2的强大人气, 迅速聚集了大量用户, 在掌机界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看到游戏机领域的巨大的商业价值后, 微软也于2 0 0 1年底推出了自己的家用游戏机XBOX。2001年11月15日, 当PS2的全球销量已经突破2000万时, 比尔盖茨亲自在纽约时代广场, 将第一台XBOX递给期待已久的玩家。XBOX虽然是销售量仅次于PS2的游戏机, 但其八成的销量都来自于欧美玩家的支持, 在日本等亚洲地区, 其销售业绩则是一片灰暗。一直以美系风格为主导游戏的XBOX, 加之乌黑庞大的外型, 自然得不到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喜爱。虽然微软力邀日系游戏厂商在新一代的XBOX上开发游戏, 并请专业设计师打造更加时尚的机身, 但是后发优势不明显, 最终仍没能很好的进入亚洲市场。

随着微软在2005年11月推出家用游戏机XBOX360, 索尼和任天堂也分别在1年之后推出PS3和Wii, 次世代家用游戏机之争拉开序幕。

一开始PS3气势如虹, 其支持1080P的高清分辨率和近乎CG动画的游戏画面, 使索尼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日本首批的10万台及北美的40万台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然而, PS3的销售热潮在没多久之后即被任天堂Wii覆盖。

2006年11月19日, 任天堂在美国率先推出Wii游戏机, 引发了比PS3更热烈且更长久的抢购热潮。Wii的硬件性能与XBOX360及PS3相距甚远, 但成本却是三个之中最低的。目前的世界游戏市场, 任天堂、索尼和微软三分天下。从目前销量来看, Wii处于暂时领先的地位。但谁将成为最后的赢家, 仍是一个迷。

体感技术全面盛行, 开辟游戏全新时代

2006年, 全球三大游戏机厂商任天堂、索尼、微软陆续发布第二代3D游戏主机, 其中以体感技术作为卖点的任天堂Wii最为让人刮目相看。Wii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独特的动作感应控制器Wii Remote。Wii能识别出使用Wii Remote的玩家所做出的各种动作,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游戏方式。Wii这种全新的体感操作使得很多非传统玩家都开始玩游戏机了。

体感游戏, 与传统游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的游戏方式是玩家靠鼠标键盘达到人与计算机的交流, 姿势比较固定, 坐在椅子上按动鼠标键盘就可以了;而体感游戏倡导的是动起来, 挣脱鼠标键盘的枷锁, 站起来, 甚至跳起来玩, 体会不一样的全新感觉, 健康游戏。它传递着“在游戏中运动、在运动中游戏”的理念, 使用户在大幅度的运动中, 在全身心的互动中体验更多乐趣。

Wii在全球的风靡让其他主机商跃跃欲试, XBOX360、PS3亦涉水体感游戏机行当, 用专用的游戏手柄调动起运动细胞, 一个仿真动感的游戏世界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索尼在2010年推出的PS3动作感应手柄PlayStation Move, 称得上是一款全新的控制器, 它的普及, 也使索尼占据了主流体感游戏机的一方天地。2011年4月下旬, 微软推出了一款名为“Kinect”的体感游戏装置, 前所未有地展现了人与机器新的交互方式。Kinect是一个有点类似于小型台式日光灯的传感器装置, 利用面部表情识别、语音识别和环境感知技术来辨识你是谁、你想要做什么, 如结合微软的XBOX360娱乐设备, 只需一个简单的语音指令或动作, 就可以观看电影、玩游戏, 再次开创游戏市场的一个新时代。随着销量突破1000万, Kinect成为迄今为止销售速度最快的游戏消费类技术产品。

展望世界游戏机市场, 体感游戏已成为各厂商发展的重要着眼点, 国内厂商也积极参与角逐。中国电信游戏运营中心即将推出一款名为“爱游戏”的游戏服务产品, 玩家可以将手机作为专用游戏手柄, 通过蓝牙将手机与电脑连接, 借助重力感应技术来实现用身体的动作控制游戏角色。目前“爱游戏”已发布10多款体感游戏, 包括网球、保龄球、羽毛球、田径、高尔夫、棒球等。另外, 国产电视厂商也纷纷加装体感游戏功能, 赢取更多商机:创维一款LED电视支持体感游戏, 用户可通过连接网络体验3D体感游戏, 如网球、羽毛球、保龄球、轻松慢跑、音乐节拍等;TCL部分型号液晶电视内置体感健身游戏, 包括体感健身单车、体感网球等, 通过在线升级还可以增加更多游戏;长虹在上海世博会的展馆设立了家庭电视娱乐区, 里面的电视都可以进行体感游戏。

可以说, 各路豪杰纷纷布下重兵, 一场新一代人机交互模式的征战蓄势待发。目前, 体感游戏的发展已由以往单纯的家庭式体感游戏, 向多配件、3D化等方向延伸, 在最新的游戏机市场中还萌发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体感掌机, 这标志着体感游戏产品即将向便携式、多功能的方向进化, 并延伸到家电与移动领域, 游戏可玩性将越来越高, 国内体感游戏的市场一定会“钱”途无限。

家用游戏机在中国的历程

1985年任天堂开启了中国家用游戏机时代, 游戏机迅速成为城市孩子争相购买的对象, 然而由于缺乏行业引导, 使风行于欧美、日本的MD、SFC、PS等只能以各种灰色形式进入中国。在当时, 国内家用游戏机市场充斥着许多的仿冒伪劣和水货产品, 基本处于混乱状态。

直到2003、2004年, 中国游戏市场秩序一度出现好转迹象, 许多大牌游戏厂商想以堂堂正正的方式走进中国, 但多以失败告终。两年的波折过后, 国外家用游戏机厂商对中国市场逐渐失去信心。与此同时, 国内大部分玩家似乎也不再执着地追求正版, 这使得后来的XBOX360、Wii、PS3等次世代家用游戏机在中国大陆还是只能以水货的形式销售, 游戏机市场基本处于灰色状态。

目前, 越来越多的中国厂商也加入游戏机市场的角逐, 然而由于政策限制、文化差异、盗版冲击和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与国外家用游戏机厂商相比, 国内家用游戏机厂商的规模还是偏小, 即便是其中有影响力的厂商, 如小霸王、智酷电子等, 其游戏机销售收入也不及这些国际大牌的百分之一。

20多年来, 国产家用游戏机发展总体呈现出下列特点:1) 山寨气息浓厚, 产品多仿冒国外家用游戏机;2) 功能较为落后, 可扩展性差, 支持的第三方游戏少;3) 价格便宜, 适合普及, 但总体性价比较低;4) 生产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小而杂, 难以与美、日品牌对抗。

家用游戏机在中国早期发展时曾造成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 被很多专家视为危害青少年的“洪水猛兽”。2000年, 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开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的意见》, 其中第六条明文规定:“任何企业、个人不得再从事面向国内的电子游戏设备及其零附件的生产、销售活动。”如此, 一度使这个产业几乎停滞了发展。

虽然国内消费群体巨大, 购买力水平日益提高, 如今的政策尺度也有所放宽, 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厂商角逐游戏市场, 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介入电子游戏产品, 然而由于来得晚, 目前国产游戏机整体技术水平、市场规模与美、日等国家至少相差15年, 中国游戏机规模水平要“赶日超美”, 任重道远。

游戏机带来了全球性的娱乐狂热。从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到最小的村庄;从纽约最辉煌的游乐场到高加索最小的乡镇儿童娱乐点, 千家万户正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战斗”与“娱乐”, 同时伴随着无数的“成功与失败, 兴奋与懊丧”。我们应永远记得, 正是游戏机的出现, 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更加欢乐愉悦, 也正是游戏机, 陪伴着我们一代人的成长, 度过人生中的一段难忘时光!

游戏机的前世今生 篇2

军训无疑是新生们面临的“开学第一课”,而对于80后、90后来说,军训更是深刻的“青春记忆”。那么,最早的军训始于何时?有什么内容?让我们跟随文章,在历史中回溯与探寻军训的“前世今生”。

夏商周:要学“礼乐”,也要学“射御”

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开始了对学生的军事教育,最早可追溯至夏商时期。根据记载,在商代,由于诸侯间战争增多,统治者对军事训练日益重视,除了对正规军队进行训练外,还通过学校对各级贵族进行军事教育。

从西周开始,官学分“国学”与“乡学”,并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其中的“大学”,即以“六艺”为标准课程,“礼、乐、射、御、书、数”成为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其中射就是射箭技术,御则是驾驶马车的技术,即为古代的军训,教师一般直接由军官担任。《周礼·保氏》中如是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这是我国最早有关“学生军训”的文字记载。

春秋战国:射御之术与礼乐教化一样重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军事训练仍非常重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军事家孙武去见吴王,吴王问他能不能训练女兵,孙武说:“可以。”于是吴王便拨了一百多位宫女给他。孙武把宫女编成两队,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为队长,然后把一些军事的基本动作教给她们,并告诫她们还要遵守军令,不可违背。不料孙武开始发令时,宫女们觉得好玩,都一个个笑了起来。孙武以为自己话没说清楚,便重复一遍,等第二次再发令,宫女们还是只顾嬉笑。这次孙武生气了,便下令把队长拖去斩首,理由是队长领导无方。吴王听说要斩他的爱妃,急忙求情,但是孙武说:“君王既然已经把她们交给我来训练,我就必须依照军队的规定来管理她们,任何人违犯了军令都该接受处分,这是没有例外的。”结果还是把队长给杀了。宫女们见他说到做到,都吓得脸色发白。第三次发令,没有一个人敢再开玩笑了。这便是“孙武练兵”的典故由来。

春秋时期,对广大“亦兵亦农”的普通国人来说,军事训练和实战演习主要是通过参与田猎活动来实现的。除此之外,排演战斗舞蹈(“武舞”),也是春秋时期列国军事训练中的重要项目。参加武舞的人员,一般都手持戈盾,模拟作战的基本动作,既用来激励舞者本人和旁观者的战斗激情和尚武精神,又促使参加舞蹈者熟悉作战动作的要领,为实战作必要的准备。被后世尊为中国国民教育开创者的孔子,在教学过程中甚至将射御之术看得与礼乐教化一样重要。《论语·子路》中有记载:“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把军事训练和教育提到了很高的位置。正所谓“射御足力则贤”,军事技能的高下被人们一度视为一个人是否贤能的标志,而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文武兼备者就有七十二人。

秦汉:职能弱化

著名文学家贾谊曾在《过秦论》中写道:“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秦朝在建立统一政权之前,对军训仍然十分重视,但统一政权之后,为防范平民造反,始皇下令拆除各诸侯国的城郭,收缴天下兵器,连老百姓家的菜刀也是几家合用。在此影响下,学校军训开始走下坡路。到汉代,在独尊儒术的作用下,儒家学术被奉为正统,军训的职能被弱化为一种礼仪程式。

虽然秦汉时期学校军训萧条,但在史书中仍可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后汉书·儒林列传》曾记载:“王莽世,敎授弟子恒五百余人。每春秋飨射,常备列典仪,以素木瓠叶为俎豆,桑弧蒿矢,以射菟首。每有行礼,县宰辄率吏属而观之。王莽以昆多聚徒众,私行大礼,有僭上心,乃系昆及家属於外黄狱。”(东汉王莽执政时,每年春秋之际,经学家刘昆都会带领五百多名弟子习武,以致王莽怀疑其图谋不轨,给其加上“多聚徒众,私行大礼,有僭上心”的罪名,将刘昆及其家属关押外黄监狱,把他及家属都关了起来。)可见,私学虽以传授经书为主,但也包括射击御等军事训练的内容。

隋唐至宋:“偃武修文”谋取功名

隋朝时,更是开始“偃武修文”大力削减武备,国家教育重点由学武转为修文,科举也开始成为主流。文、武分举后,文举不考武学,文人学子为谋取功名,无暇学习军事,军训渐渐被弃之不顾。

唐朝在开国之初确立战时重武、平时重文的国策,但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元年曾说:“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唐玄宗李隆基于先天元年亦说:“先王务本,君子之教,化人成俗,理国齐家,必由於学矣。”唐朝的取士之法仍偏科举,学校沦为科举附属品,军训废止。此外,理学开始萌芽,逐渐形成重读书轻实践,重静坐轻活动的教育理念。到了宋朝,兴文教、抑武事的政策被推向高潮,武将地位被读书士子全面超越。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军事训练就变得毫无必要了。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近代,除了历朝历代开国打江山很短的时间里重视一下军事训练,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文人闭门只读书的情形。

明清:八旗子弟武功不到位,不能进考场

清王朝以武功开国而得天下,开国之初举办教育是文武并重。从官学、国学到地方学,学校的课程多数是文武兼备,都开设骑射课。文科考试先试骑射击,八旗子弟武功不及格者不得考文场,这个规定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军训的开展。风气所及,民间也竞相效仿。清初的著名教育家颜元主办的“漳南书院”中,将课程分为“文事”和“武备”等若干类,学校有习射运动场,军事训练的内容除骑射外还有武术、举重及舞蹈等。

然而,明、清初的学校军训终究未能从复兴走向发展,这是因为程朱理学仍是明清社会的显学。终明一代,程朱理学都受到最高统治当局的极力推崇,仍是“半日读书,半日静坐”。

清末民初:“军国民”思潮

1894年,甲午战争的惨败让全国上下意识到“强兵尚武”的重要性。其时外患纷扰,出于国防方面的考虑,高校军事训练教育的重要性颇受关注,现代军训制度在中国逐渐兴起。康有为于《大同书》中提出:“今白人自入童学,每日即有体操,皆习兵以强筋骨。”之后,梁启超也竭力主张仿效斯巴达、德意志、日本的尚武教育。虽然“军训”在中国自古就有,但现代意义上的军训仍可算是个“舶来品”。1902年,蔡锷在《新民丛报》发表《军国民篇》,倡导实行“军国民主义”,对国民进行军事训练。同年,蒋百里发表《军国民教育》,正式提出学校增加军事课程,请军官教授学生军制、战术、战略等国防知识。1906年,清政府正式颁布《教育要旨》,把尚武教育列入教育宗旨,正式颁布学校军训的办法。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1月19日,颁布《普通教育暂行法》,明确规定“高等小学以上体操应注重兵式”。同年9月,正式将军事教育列入教育宗旨,令全国各学校注重军训。许多学校还组织了“少年义勇团”或“童子军”,借以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和军事技能,学校军训迅速展开。在随后爆发的“一战”中,德军表现出的战斗力令中国教育界惊叹,便也有意效法德国的军国主义教育体制。于是,袁世凯在1915年颁布的《教育要旨》中规定:“近世东西各国,尤通行征兵之制,凡为国民皆应服当兵之义务。”建立起了一套从小学到中等以上学校的军训制度。次年,教育部门拟定了具体的军事教育与训练办法,要求“同等小学以上学校,均施行军事教育”,期望使学生达到“文武兼备”的程度,在具体制度上模仿英美。

然而,一战结束之后,全世界兴起一股反对战争的潮流,中国的军国民教育思潮也一度衰弱。1919年,一项权威调查结果表明,教育界普遍认为:“现在欧战之后,军国民教育不合民本主义,已为世界公认。我国教育宗旨,亦应顺应世界潮流。”至1920年,全国教育联合会会议决定废弃“尚武”教育宗旨。两年后,北洋政府颁发《壬戌学制》,取消军国民教育政策,学校军训又随之停滞。而其后德国的战败,教育界对军国民教育的态度发生转变,认识也更全面,因此不再提倡。军国民教育思想暂时进入低潮期。

民国时期:军训不及格,不能考大学

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特别是1928年“济南惨案”发生后,外辱之下军国民教育思潮再起。为了强国御侮,蒋介石与陈立夫等均开始着力于建设文武合一的教育体系。蒋介石提出“卸除武装的教育,教出来的学生无论学问怎么高深,只是一种装饰品,甚至是一种浪费,国家失其保卫,学者也只有作他人的奴隶。”与此同时,民间的尚武思想也变得十分活跃。1927年,经学生主动提议,复旦大学校务会议通过了成立复旦大学学生军的决议,上海其他高校,如光华与同济也纷纷效仿,成立了自己的学生军。以李宗仁与白崇禧为首的桂系也在广西成立学生军,加强军训工作,为抗日做准备。官方与民间的相互配合,使高校军训制度的推行显得较为顺利。高校军训起到了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爱国主义意识的作用,并为国民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后备力量。

1929年1月,国民政府颁布了《修正高中以上学校军事教育方案》,其中规定,“凡大学、高级中学及专门学校、大学预科并其他高等以上学校,除女生外均应以军事教育为必修科目”,“每年暑假期内,各校学生应受连续三星期之严格训练”。1931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高中以上学校加紧军事教育的通令》。希望通过军事训练,“锻炼学生身心涵养、纪律、服从、负责、耐劳诸观念,提高国民献身殉国之精神,以增进国防之能力”。训练项目包括传授军事学识的技能和培养优良德性及生活习惯,前者包括学科和术科。学科有步兵操典、野外勤务、射击教范、防空常识、战车常识、卫生急救等。术科有徒手教练、持枪教练、测图实施、弹药射击、夜间演习等等。培养优良德性及生活习惯是通过施用军事管理的办法,女生亦须在可能范围内斟酌施行,无论食宿、勤务、上课、出操、请假等,都有军队化的严格规定。当时的军训成绩考核极其严格,不及格的学生要随下一届学生重新训练,若至毕业时仍不及格,则不准毕业;凡高中以上学生军训不及格者,不得投考大学。1929年,身为清华校长的罗家伦在校内推行军训,早晚点名,屡次无故缺席的学生甚至会被开除学籍。为以身作则,罗家伦和学生一样身穿军服,脚穿马靴,天天出操。北大校长蔡元培也极为重视军训,他在写给罗家伦的信中谈到“救国问题的根本解决之计”时,明确提出:“此事非普及平民教育,于普通简易教育中参入军事教育,不能收效。入手办法,只能先从在校学生训练起。”

1935年1月,发布通令:实施军训三个月,所有普通学科应一律提前结束,高中以上学生本年暑假仍照常举行暑假军训,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施学校集中军训。

抗战至今:**过后终尘埃落定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全国统一的军训中断了,直到抗战胜利之后才重新开始。新中国成立后也坚持延续了学生军训的传统。1955年7月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兵役法》规定,高校学生服预备役,应当接受军事训练。同年10月,确定在北京体育学院、北京钢铁学院两所高校开展学生军训的试点工作。1956年决定扩大范围,在大连海运学院等12所高校进行学生军训试点。尽管学生军训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1957年6月,国家高等教育部、教育部和国防部决定,在当年暑假以后,各高校的军训课程一律停止。至此,我国第一次高校学生军训点工作就匆匆结束了。究其原因,则在于把学生军训的主要目的定位在培养预备役军官上,严重地脱离了当时我国高校的实际。直到“文革”爆发后,高校实行“开门办学”,过多地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学军,学生军训向畸形化的方向发展,偏离了原来的正常轨道。随着学校教育的瘫痪,军训也随之消失,部分学生则下到部队里面工作。

粉碎“四人帮”以后,教育战线迅速进行了拨乱反正,军训又被提上议程。1978年以后,高校学生学军时间大为缩短,性质也有所改变。1981年,中共中央下发的[1981]11号文件确定,高校的学生军训要纳入教学计划,进行统一安排,规定了学生军训的内容,确定学生军训的时间一般在一、二年级,可以分期分批集中进行训练,有条件的也可分散开设军事课,并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分批实施。同时,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决定,高校平时不建立民兵组织。高校学生军训开始步入正轨。

1984年10月通过的《兵役法》,确认了改革后的学生军训方案,既不要求学生达到预备役军官的标准,也无须成为民兵组织中的一员,只是要求学生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为落实新兵役法,从1985年起开始组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学生军训试点工作。1989年后,由于种种原因,国家教委对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新生在军校实施长达一年的军训,引入适合高校学生特点的军训内容,从专业性的军事教育逐渐过渡到普及性的国防教育,学生学制延长为五年,之后恢复正常。

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下发国办发[2001]48号文件,对高校学生军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组织领导、工作机构设置、师资配备、派遣军官管理和训练保障等问题都作出了规定,成为开展高校学生军训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根据《2003——2005年全国学生军训工作发展规划》,到2005年,全国所有普通高等学校,都要普遍开展学生军训。2012年2月,教育部、中宣部、文化部、共青团中央等7个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强调学生军训是高校的必修课,力度空前,要求各高校要把军事训练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由此,学生军训进入了普及化的阶段。

要学“礼乐”,也要学“射御”。“偃武修文”谋取功名。八旗子弟武功不到位,不能进考

场。军训不及格,不能考大学。

周:

孔子习射图:

隋唐:

清末:

民国:

横琴的前世今生 篇3

河对面是澳门。有人在奢华的赌厅里一掷千金,威尼斯人酒店里布置着人造天空,新葡京酒店里陈列着保时捷跑车。

横琴岛距香港特区34海里,与澳门一水之隔,水面最近距离不过200米。

以前,这里是“一国两制”的交汇点,眼下,它正被打造成一国两制第三地。2011年10月,横琴开发满两年后,珠海市委书记甘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国有融合,两制有竞争,融合与竞争,创造第三地。”

为六亿人民站岗无限光荣

1976年,魏德福出生在横琴岛最古老的村庄:旧村。据说建于明朝。他还记得,小时候,岛上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通讯不通,父母往往要走一两个小时去种田。

横琴下辖11个自然村,常住人口7000多人,其中拥有横琴户籍的原居民约4000多人。除了海水,横琴没什么资源,多数人以养蚝、打渔为生,少许人还种植些香蕉。资源匮乏,当地自古以后就有“生不到横琴,死不到广州”的说法。

连接横琴岛与珠海的横琴大桥尚未落成时,岛上居民坐船去珠海需要3个小时,相比起来,去澳门却只需几分钟。因此,多数横琴岛居们选择将自家的农海产品运到澳门出售,会获得更高的回报。

虽然穷,横琴却比内地更早接触了“资本主义玩艺儿”:澳门的老婆饼,顺水漂到村口的塑料袋、塑料瓶,或者塑料花,都被村民们当成稀奇物件捡起来,看半天。不过,顺海漂流而来的都叫“海上漂浮物”,必须上缴,私藏资本主义玩艺儿,要犯政治错误。

作为离资本主义最近的地区之一,横琴既是社会主义的最后坚守阵地,同时也是宣传阵地。村民们回忆,当时入横琴便可见一条醒目的标语,这边是“为六亿人民站岗无限光荣”,对面码头是:“风景这边独好”;两条标语之间,站岗的哨兵都荷枪实弹,面孔严肃而紧张地注视着两岸的动静。

虽然穷,横琴人也有内地人羡慕的特权:拥有横琴户口的居民,凭横琴岛村民证,可以自由进出澳门。在红旗村所设的码头,是专为岛上居民来往澳门所用。但是,“自由”只能在早7点30分至下午4点半之间,若有人逾时不归,留宿在资本主义社会,将视情节获得几个月至一年不得去澳门的惩罚。

码头附近停着很多渔船,鱼贩在码头附近收鱼,渔民大多是外来的。在码头排队的人不屑于去打渔:横琴人是不会干这些的,去澳门打工才体面。

去了澳门,横琴人一般也是出苦力,男人去挖坟场、做建筑工人,女人则是做帮佣。40岁以上的横琴女人出门,多要戴帽子或用花布包着头,她们怕晒黑——晒黑了,或穿得差,就不容易在澳门找到工作。

魏德福在五六岁时就跟着父母去过澳门。他至今仍记得,每次准备去澳门时,魏德福都很兴奋,四点就起床,走两个小时到码头,然后坐“叭叭”叫的木头船,五六分钟后,就到达了梦想的彼岸。船费为葡币两元,相当于人民币几毛钱。

初到澳门的魏德福伸长了脖子,哪里都想看。他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感觉:街上每一个青年都穿着一条裤脚很大的牛仔喇叭裤,女士都有一头飘逸、靓丽、帖服的直发,不过每个人走在街上都急惶惶的,好像被狗追的兔子一样。

在资本主义赚钱,回社会主义睡觉

谢速莲是1988年从广东梅州来横琴岛的。当时只有十六七岁,得知横琴岛离澳门只有一条河,谢速莲花了两块钱从梅州坐船来到横琴。“觉得怎么都好,比大陆好。”尽管身边很多人去广州、深圳打工,谢速莲都觉得比不上自己在横琴,她坚信成为横琴人就是成了澳门人。澳门对谢速莲来说,有“国外的感觉”,儿子将来也上澳门大学。

最初靠发豆芽谋生,之后开了一间杂货店,丈夫做水电工,谢速莲渐渐站稳了脚跟。2003年,她终于通过购房入户,拿到横琴户口,她和家人开始和横琴的原住民一样,早上7点一过,就到红旗村码头上热闹地去排队到澳门。

终于可以自由出入澳门,谢速莲却没感到向往的自由。4点半必须返岛,但澳门许多工作通常这时还没下班。为了保证岛民按时返岛,横琴与澳门方面分别制订了出入政策,早上出横琴时,用村民证换来一个黄色的上街证,入了澳门港口后,再用黄上街证换一个澳门发放的白色上街证。

“还不如回来做个小生意。”谢速莲最后还是老老实实在横琴做起了小买卖。

魏德福很少提澳门两个字,他总是说“那边”。他也不愿谈起父母的澳门人身份。1990年,在澳门卖菜的母亲正好赶上澳门大赦:当天在澳门的人,都可以申请成为澳门人。魏德福的母亲当天刚好在澳门,怕人家觉得她是卖菜的看低她,连秤杆都扔了。那一晚回到横琴,知道这个消息的一家人有些兴奋和忐忑。

七年后,魏德福的母亲成为澳门永久居民,父亲也申请去了澳门。按规定,双方均满60岁后,可为一个子女申请澳门身份。

与谢速莲的感受不同,魏德福的父母对在澳门的生活非常满意,父亲做保安,母亲做清洁工,“岁数大了,回到横琴没人聘请,在那边工资很高”,而且每天上下午各有一次半小时的咖啡时间,“人性化一点”。但由于澳门的消费很高,二人仍选择回横琴居住,父亲一星期回来一次,母亲每天都回来。

魏德福一直慎谈父母成为澳门人的事。他觉得“追求资本主义生活”不是个好名声。但是,父母到了澳门以后,魏德福觉得,“气质上不一样了,衣服穿得整洁多了,说话也文绉绉的。”

尽管如此,他也承认,资本主义澳门的有些事,他不太能理解,比如,澳门路不宽,车也很多,但就是不堵车,人们之间很礼让;还有,澳门人的房子不如横琴的宽敞,但养老福利特别好,每年年底都发钱,还有水果金;到医院去看病也不要钱,去卫生局的小药店买药也不要钱,魏德福因此不需要负担父母太多花销,比别的村民少了很多负担;澳门的幼儿园免费,而横琴岛的孩子们没有自己的幼儿园,必须坐车20分钟到珠海湾仔,即便如此,魏德福除了要为他四岁的女儿付幼儿园的书费、饭费、牛奶费,每月账单还有一项他始终搞不清楚的“其他收费”。

资本主义看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不是一切如意。

澳门人李贤礼以前时常从离横琴最近的路环岛搭船去横琴,钓上一天鱼再返回澳门。但他从没有在横琴留宿,因为“横琴实在找不出其他可以消费的事情”。

他因此十分理解当年从横琴偷渡到澳门的人。澳门回归前夕,他经常听到街上响起的警笛声。警笛一响,意味着发现了偷渡的内地人。十几年过去了,偷渡问题似乎得到控制,但澳门自己的问题越来越多。

地道的澳门人卓重贤是工程顾问,他发现招人越来越难。澳门楼宇越盖越高,窄窄的街道,密密麻麻的房子,可供开发的土地越来越少。金融风暴伊始,澳门赌业渐陷困境,随着建筑业、房地产业的下滑,就业率遭受重大打击。“澳门太小了,既缺产业,又缺人才。”

然而卓重贤发现,原来死岛一般的横琴如今动起来了。车流潮动汹涌,打桩机的声音此起彼伏。一入夜,与澳门夜生活的霓红灯相辉映的,是横琴岛上挑灯施工的灯光。

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作为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横琴新区成立近两年,澳门大学新校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以及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等17个重点项目先后动工。

“前世今生”的对话 篇4

20多年前的惊天发现,改变了甘熙故居的命运。在众多文史专家和建筑师的努力之下,焕然一新的甘家大院惊艳出世。2002年至2004年间,关于南捕厅、评事街的全新规划更是使这个街区成为这座城市一个新的文化历史景点。本期关注为您细细解读金陵历史文化街区的“前世”和“今生”,新和旧并不是评判优劣的标准,而是从千丝万缕的关联中找到赖以生存的灵魂,给这个城市提供一丝可以借鉴的故事,表达对这个城市历史和文化的敬意。

Nanjing urban construction is always the vane of China urban construction.In Liang Dynasty of Six Dynasties,Nanjing had been the largest city in the world at that time,and so it was during Yongle.According to American Planner Murphy’s conceptions(if it didn’t be interrupted by the war),Nanjing developed into the metropolitan just like Washington was entirely possible.So,how to do with this civilized ancient capital,how to deal with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he only historic conservation district in south of Nanjing,it is the focus that attract the attention all over the country even the world.

我的前世今生作文 篇5

在最近几年的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的日子,人们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在我宽阔的胸膛上洒满了春天的种子,我的身上开满了青的草、绿的叶、红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衣裳。他们像地毯一样,层层叠叠地堆积起来,炫耀的自己的鼎盛时代,微风轻轻吹拂而过,它们的花瓣颤抖起来,好像是在诉说自己的喜悦,他们黄澄澄的花瓣折射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有许许多多的蜜蜂忙碌穿梭在油菜花中辛勤的采蜜,真是应了一句诗:“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自从有了这一片油菜花,人们看了后便一传十,十传百……我渐渐在城里出名起来,人们目睹了我的芳容,个个流连忘返于花丛之中,可谓是“惊艳了一座城,惊喜了一城人。”人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投入我的怀抱,大家来到花丛之中时,有的流连于花丛之中,无法自拔;有的拿着相机、手机在花丛中“咔嚓,咔嚓”地拍照,将花朵拍得美若天仙;有的在花丛中轻轻闻着花朵的味道,好像要把这花香吸入肺腑。人们都陶醉在这花海之中,人们纷纷说到:“我们还去什么婺源看油菜花,来这里就好了。”

现在我的生活很幸福了,可是,以前我这可是一片荒凉:这里杂草丛生、乱石堆砌、垃圾满地,人们把各种废弃物都倒在我的身上,我这儿是“垃圾的天堂、蚊蝇的乐园。”每过一次洪水,旁边奄奄一息的树上挂满了“白色垃圾”,我这儿人迹罕至,人们路过连看也不看我一眼,我的过去,真有点不堪回首。

火柴的前世今生 篇6

其实,火柴的类似物在我国11世纪初就曾被试制过。北宋初年,民间用沾有硫磺的杉条摩擦引火,人们称它为“发烛”。但它和“盗火神”一样,并不是人类理想的引火工具。火柴的真正问世,当属磷头火柴的使用。

到17至18世纪,欧洲兴起了科学实验,随着近代化学的产生,化学家们发现了一些物质,利用它们可以进行化学反应取火,这才逐渐出现了现代火柴。

1669年,德国炼金术士布朗特在汉堡冶炼各种金属,企图从中炼出黄金。一天,他在“点石成金”的试验里,把白砂和小便放在曲颈甑中加热,当火烧得很旺时,突然从瓶里冒出一股白烟,凝结成一团白蜡样的东西。这团东西在黑暗中会闪闪发光,涂在墙壁上会留下光亮的痕迹,一遇到空气就会自燃起来。布朗特给这种“怪物”取名为磷,意即发光体。他将磷的秘密高价卖给了一位富商。1667年,该富商将磷带到英国,遇到了著名科学家波义耳。波义耳经过研究,掌握了制白磷的技术,并开始了制造火柴的试验。这样,在18世纪末的欧洲开始出现利用白磷取火的磷烛、磷瓶等。这可以被认为是最早出现的火柴了。

到了19世纪初,又出现了利用另外一些化学物质的化学反应取火的装置。化学家尚塞尔创造一种“瞬息点火盒”。这是一个小的金属盒,内装一小瓶紧塞着塞子的硫酸和一些小木条。木条头预先涂敷有氯酸钾、硫黄和树胶的混合物。使用时将木条头浸取硫酸,取出后着火。这是由于氯酸钾与硫酸进行化学反应,会产生热量,使易燃物燃烧。这种取火装置在欧洲和美国流行了将近40年。

1807年,在欧洲还出现了一种电气灯。这是利用起电盘产生的火花点燃从气体发生瓶中放出的氢气。这种取火装置再带一个起电盘,显然是笨重的。到1823年,德国化学家德柏莱纳改装了它,改装后的灯被称为德柏莱纳灯。原理是在氢气出口处按置一块铂棉,它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当氢气从气体发生瓶中被放出时便会冲击氧气而着火。这就不再需要起电盘了。这种灯也曾流行一时,成为一种很时髦的事物,但是铂棉会很快失效,须要不断地更换。

还有一种取火方式叫做自燃器。是将碳酸钾、明矾和炭粉混合物放置在铁筒中,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反应后产生金属钾。使用时将冷却的混合物倾倒出少许,其中金属钾与空气中的水分迅速反应,产生火花,便可点燃可燃物。

一直到1827年,在英国首次出现了今天这种磨擦火柴。创造人是瓦克。这种火柴是在小木条头上渍涂氯酸钾、三硫化二锑和树胶的混合物,使用时将木条头在砂纸上磨擦着火。在至今保留下来的他的售货日记上还写着他第一次出售这种火柴是在1827年4月7日。两年后,这种火柴传到了英国首都伦敦。一位青年化学家约翰斯仿制了它,并将它盛放在长方形卡片制成的小盒中出售,起名叫Lucifer。这种火柴着火效果不佳,使用时要将火柴头放置在对折起来的砂纸中间,并用手指紧捏,用力拖拉火柴杆后才能着火。着火后还会出现小爆炸,火花四溅。这导致其很快就在市面上消失了。

1830年,法国的一位医生索里尔首先用白磷代替瓦克磨擦火柴头中的三硫化二锑。这样着火效果很好,轻微一擦就着火。德国、匈牙利和欧洲其他各国都先后仿制,迅速发展。

但是,制造火柴的工人却一个又一个被病魔缠身或死亡,使用这种火柴的人突然被放在衣兜里的火柴引火烧身。原因是白磷有剧毒,0.1克白磷便足以致人死亡,人吸入白磷蒸气后会发生牙床骨坏死病,氯酸钾和白磷混合受到轻微磨擦就会着火。

于是,出现了各种改革方案:用机械代替手工操作,加强火柴制造厂房的空气流通,以减少工人接触白磷和吸入白磷蒸气的可能;在火柴头外层加涂油漆封固,利用氧化铅等氧化剂代替氯酸钾,尽可能减少白磷用量。这样差不多维持了20年,因为始终没有找到代替白磷的化学物质,这种有效着火的火柴是当时唯一可以使用的火柴。

1847年,瑞典化学教授帕斯赫提出用红磷代替白磷制造火柴。欧洲各国相继试制,均未成功。原因是,红磷和氯酸钾混合受到撞击会发生爆炸,如果采用其他氧化剂代替氯酸钾,着火效果都不好。只有把氯酸钾和红磷分隔放置。这样就出现了两头火柴,就是说,在火柴的一头渍涂氯酸钾、硫黄、玻璃粉和树胶的混合物。使用时在火柴中间折断,然后使两头互相磨擦着火。使用效果很好。这种火柴很快在欧洲各国和美国、加拿大等国流行。

到1855-1856年间,英国一位药剂师阿尔布拉特、瑞典一位火柴制造厂主伦德斯特罗姆和德国化学家博特格先后将火柴梗渍涂氯酸钾、三硫化二锑和树胶的混合物,在火柴盒两侧涂红磷药料,使用时,将火柴梗在火柴盒侧面轻轻擦划,即能发火。至此我们今天使用的安全火柴就诞生了。

到了1898年,法国两位化学家席文和卡汉利用三硫化四磷代替白磷或红磷制造火柴,用它和氯酸钾、硫黄和树胶等混合后渍敷在火柴头上,制成的火柴在粗糙的墙壁、地面、鞋底等处磨擦都可以着火。这种被称为磨擦火柴的火柴由于使用方便,着火效果好而流行一时。但却终因太易着火,偶尔不慎磨擦着火会引起火灾,在安全方面敌不过安全火柴而被淘汰。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火柴制造业也在品种上标新立异,以争夺市场。苏联发明了一种强烈高温火柴,每根能点燃3小时,它会发出像氢氧吹管一样猛烈的火焰,可以用来代替电焊、切断和焊接钢铁。

日本有一种“浮士绘版画”火柴盒,每根火柴长12厘米,包装相当别致,火柴盒像本古书,一度风行全世界。

美国有位年轻的工程师,综合多种化学元素,发明了一种“永生火柴”,据说只要备有一根,便能长期使用。可是这位发明家成了火柴老板的眼中钉,就在他宣告试验成功的当晚,便遭到了刺杀。后来,奥地利的一位化学家也研制了一种永久火柴,不过他的工艺配方很快就被瑞典大王克鲁格收买,人也被软禁了。

美国钻石火柴公司还发明了一种新式安全火柴,它燃烧的热度只有目前火柴的一半,而且能自行熄灭。

智库的前世今生 篇7

智库的概念

智库即智囊机构, 也称“思想库”或“智慧库”, 英文称呼“Think Tanks”。是指由专家组成、多学科的、为决策者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 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 是影响政府决策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智库的职能

提出思想、教育公众和汇集人才。智库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形成新的政策主张, 再通过出版书刊、举办各类交流活动、利用媒体宣传等方式, 力图使这些主张获得公众的支持和决策者的青睐。

智库在美国

黑人首次问鼎白宫, 智库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或者说, 二战之后历届美国总统的当选, 背后都少不了智库思想或智囊们的影子, 肯尼迪曾经公开承认:能够当选总统, 主要归功于他的兰德公司顾问。

就是这个名叫“兰德公司”的智库, 曾经完全主导了美国的核战略、艾森豪威尔的“军事工业联合体”治国方略、肯尼迪的外交政策, 策划了越南战争, 谋划了里根政府的“星球大战”计划, 制定了针对伊拉克的“鹰派”外交政策。公开资料显示, 一些大名鼎鼎的美国“鹰派”人物, 从肯尼迪的国防部长麦克拉马拉到布什政府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 还有曾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的保罗・沃尔福威茨、理查德・佩里, 以及曾任美国驻阿富汗、伊拉克和驻联合国大使的札美・卡利乍得, 都曾经是兰德公司的高级研究主管和资深研究员。

1998年, 沃尔福威茨、佩里、兰德公司总裁亨利・罗文、拉姆斯菲尔德、卡利乍得以及后来担任布什政府副总统 (被认为是美国“史上最具权力的副总统”) 的切尼, 联名给克林顿写信:“您需要一个全新的军事战略, 以确保美国及其盟友在全球的利益。该战略最急切的任务就是要将萨达姆政权彻底消灭。”上述几位兰德公司的“元老”, 后来完全主导了小布什政府的外交军事战略, 实现了消灭萨达姆政权的目的。

今天风靡世界的互联网, 其最重要的技术基础是由兰德公司研究员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发明, 很快投入军事运用, 逐渐实现“军转民”, 从而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一个“智库”有如此巨大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甚至可以塑造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命运, 这一点, 令人难以置信。而事实上, “智库”对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乃至日常生活之影响, 确实可以说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据不完全统计, 美国大大小小的智库多达1777个。许多智库是中国人所熟知的。譬如华盛顿的彼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它对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具有深远影响, 最近几年, 美国政府强烈施压人民币升值, 思想来源就是彼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亚太经合组织 (A P E C) 之构想就是源自该所创始人伯格斯坦, 此人曾经是福特政府的财政部副部长。当然, 诸如布鲁金斯学会 (成立于1916年, 被认为是美国最早的智库) 、外交关系委员会、传统基金会、美国企业研究所、胡佛研究所等, 都是驰名全球的庞大智库。

现有中国智库的发展概况

中国的“官方”智库:中国现在的智库大多数是官方或半官方性质的, 如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中心、社科院、大学的各类研究所等, 其经费大多是财政拨款, 其研究课题主要是上级机构下达的, 或者是从上级机构列出的课题中选择的, 属于论证当前主题和解释政策的多一些。官方或半官方性质的智库有其优点:有政府部门支持, 经费稳定, 人员稳定, 工资不愁, 信息来源有一定的优势 (有些资料是民间拿不到的) ;但也有重要的缺陷:依托性过强, 缺乏独立性, 其观点、立场有明显的倾向性, 难以客观地看待所要解决的问题, 而且稳定的收入往往让研究人员缺少创造性。

自发的民间智库:中国经济的发展, 促使企业和一些经济团体需要借助于“外脑”来“参谋”发展战略的制定, 于是, 一些民间的智库就随之产生了。

中国呼唤智库

中国研究机构目前有2500家左右, 但被权威机构认可的只有74家, 在美国的这一数字为1777家, 并且中国的2500家智库抵不上美国的一个兰德公司。

2009年中国投入5亿人民币, 成立了中国最高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这是一个有强烈官方色彩的研究机构, 据说, 也是基于高层对目前智库现状不满和担忧而组建的。有人比喻说, 如果政府是国家的大脑, 智库则是小脑, 维系格局的平衡;如果政府是左脑, 主理性建设, 则智库是右脑, 主形象思维, 提供预测和想象力。这个智库的设计无疑是好的, 但这个中心会怎样运作、产生什么样的成果, 是外界更加关注的。

在中国, 因为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要严重得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曾经说, 中国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战略决策的失误。世界银行组织估计, 从“七五”到“九五”期间, 中国资金浪费或损失约4000亿至5000亿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毛昭晖教授说, 从国际视角看, 中国决策失误率约为30%, 西方发达国家却只有5%左右。

在企业管理上, 现代西方管理理论认为, 一个资产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 如果没有智囊团, 其生命周期不会超过5年, 只要有一个重大的决策失误, 就会葬送这个企业。

古代谋略对中国现代智库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的谋略文化很发达, 出现过很多杰出的谋略家, 如姜尚、卫鞅、范蠡、诸葛亮、司马懿、张良、刘基、曾国藩等, 其运筹帷幄的韬略思想, 可以看成是智库人员作为“单干户”的杰出表现, 其谋略智慧, 至今对智库研究者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战国时的纵横家, 驰骋风云, 纵横捭阖, 是谋略家的杰出表现, 看《战国策》就知道中国纵横家的智谋策划是何等的精彩。苏秦和张仪的表现就是很典型的:苏秦策划了“合纵”的谋略, 成功使魏、赵、韩、楚、燕、齐等六国南北联盟, 对抗秦国, 合众弱以攻一强, 他总佩六国相印, 总辖六国的兵民, 比现在的联合国秘书长的实际权力还大, 因为他能指挥军队, 拥有兵权, 能调动不止一国的军队。而张仪以他出色的游说, 被秦惠王拜为客卿, 为秦惠王谋划攻伐各国的大事, 秦国仿效三晋设相位时, 张仪是秦国的首任相国, 位居百官之首, 在秦王的授权下, 他主持秦国的军事、政治和外交活动。张仪辅助秦惠王, 用连横之术, 迫使韩、魏太子来秦朝拜, 又游说魏惠王, 不用一兵一卒, 得到魏国上郡的15个县城, 并攻下魏国的陕县, 占领黄河天险, 之后, 张仪又率兵伐蜀, 占领天府之国, 后来, 他出使楚国, 拆散齐、楚联盟, 成功地游说楚、齐、赵, 燕等国连横事秦, 他成功的外交军事行动得到了秦惠王的高度赏识, 被封为武信君。张仪的连横之术无疑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准备了基本的战略, 他是当时最有资格与苏秦较量的谋略大师。苏秦、张仪的谋略和策划能力, 令现代智库的高级研究人员, 不得不佩服。

中国的历朝历代还有不少的策士、谋士、师爷、军师、相父、帝师等, 其作用和现代的智囊团成员很相似, 只不过当时往往是“单干”, 而现代智库是团体运作。

本刊在财会界首提“财务智库”概念

财务智库, 即财务智囊机构, 也称“财务思想库”或“财务智慧库”, 英文称呼“Financial Think Tanks”。是指由财务专家组成、为与财务有关的各类问题出谋划策, 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研究和咨询机构。

《中国总会计师》在业界被大家称为财会类领军刊物, 在众多的读者来信中, 我们经常会收到有关财会问题的求助信, 而我们身边的智库, 实际上就包括一些咨询公司, 这些公司集中了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 由这些专家学者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 给出可以供客户参考的结论或者方法。

IMF的前世今生 篇8

卡恩信心满满的背后, 就是这个坐落在华盛顿市中心的国际金融机构, 正成为此次金融危机的最大赢家, 并将在国际金融秩序中扮演中心角色。

那么, IMF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成立至今又发挥了哪些作用?其前途又如何呢?

IMF从何而来?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 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 各国货币竞相贬值, 动荡不定, 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 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种无政府状态。

上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 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 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 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在这一背景下, 1944年7月, 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 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即世界银行) 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

1945年12月27日, 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 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机构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

在20世纪后半叶的50年中, 关贸总协定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认为支撑世界经贸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由于它们实际上都肇自于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后两者人们又习惯称之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Bretton Woods system) 。

关税总协定作为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 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 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 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 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 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

而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有效且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极其重要的环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 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 (美元) 作为主要储备资产, 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 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 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

但这样一来, 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 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 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

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 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 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 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 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 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到了1971年, 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 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 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 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 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全部丧失, 该体系终于完全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 国际金融秩序又复动荡, 国际社会及各方人士也纷纷探析能否建立一种新的国际金融体系, 提出了许多改革主张, 如恢复金本位, 恢复美元本位制, 实行综合货币本位制及设立最适货币区等, 但均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于1972年7月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 具体研究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 由11个主要工业国家和9个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委员会于1974的6月提出一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纲要”, 对黄金、汇率、储备资产、国际收地支调节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 为以后的货币改革奠定了基础。

直至1976年1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 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 经过激烈的争论, 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 同年4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 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

作用远未达到理想状态

必须看到, 今天的IMF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国际组织——IMF成立60多年来发挥的实际作用非常有限, 并且近十年来进一步被边缘化。

1945年, IMF成立时, 人们对其设想是保证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平价制度的稳定, 即在美元与黄金挂钩, 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 扮演汇率稳定者角色。然而IMF的存在并未防止美元等同黄金, 西方主要货币同美元间的固定兑换率在上世纪70年代瓦解。IMF此后逐渐转型为“救火队长”——为发生金融危机的成员国提供紧急援助。

但事实上, 以IMF现有的财力, 还难以承担重构国际货币体系的大任。虽然, IMF拥有的总份额超过3000亿美元 (其中包括折合2135亿美元的SDR) , 但与今天国际金融市场的规模和此次金融危机的范围相比, 都显不足。1945年, IMF成立时, 其基金规模大致相当于全球贸易额的40%, 今天这一比例已经降至不到3%。仅2008年对冰岛、乌克兰、拉脱维亚等陷入汇率危机的欧洲国家的紧急援助, IMF就耗资近500多亿美元, 这些贷款显然无法在短期内回收。日前, 有报道称IMF正考虑出售400多吨黄金储备, 以增加可用资金, 进一步折射出该组织的资金困境。

不可否认, 自成立以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贸易和金融格局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发生债务危机的拉美国家, 到90年代发生金融危机的墨西哥及东南亚国家, 再到21世纪初发生金融危机的阿根廷, 都能看到IMF为应对危机而奔波的身影。

但是, 与此同时, 人们对IMF的指责与批评之声也不绝于耳。IMF在给危机国提供紧急援助贷款时, 往往附带很多苛刻的条件, 如要求危机国紧缩货币与财政政策, 取消经常项目管制, 开放资本市场等。同时, 接受IMF贷款援助的国家必须接受IMF的经济监督。而实际效果表明, 许多接受IMF贷款条件的国家, 虽然其金融体系得到了挽救, 但经济却陷于深度衰退之中。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事实也说明, IMF关心的是危机国家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而且深深地介入到这些国家的内部事务当中, 如要求危机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取消补贴、根除腐败、加强竞争等, 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质疑。另外, 在牙买加体系下, IMF对危机国是否提供援助、援助程度如何等等都要视危机对大国利益的影响程度而定, 这使IMF受到大国意志的左右。

最典型的是, 在1997年始的亚洲金融危机中, 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对IMF“贷款+药方”的做法非常不满。此后, 很多亚洲国家都吸取教训增加外汇储备, 避免被迫求助于IMF。甚至, 2007年12月, 南美六国首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正式签署协议, 宣告南方银行成立。此举是为摆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 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影响。

2006年,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就开始着手推动南方银行的成立, 希望能借助南方银行为当地融资方面提供便利, 以摆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 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影响。查韦斯表示, “在南美地区实现独立自治的过程中, 南方银行将是关键因素。”查韦斯还表示, 南方银行的成立是极其重要的, 南美地区能拥有自己的融资来源, 以摆脱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的国际金融机构的依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南美地区的“咒语”, 它给当地老百姓带来饥饿、痛苦、贫穷和暴力等灾难。

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也说, 南方银行将帮助拉丁美洲摆脱受金融链的控制。而巴西总统发言人表示, 这个新的机构“将对南美地区凝聚力和团结巩固发挥重要作用。”南方银行已经于2008年启动运营, 其最初创办资本约为70亿美元左右,

总之, IMF在1945年成立的时候, 全球对它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它是最后全球金融的拯救者, 但由于1972年之后, 布雷顿森林体系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 IMF作用也在不断减少, 而它仅对发达国家进行贷款, 当前几十年新兴市场发展的时候, IMF的作用越来越小, 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贷款量越来越少。

目标是成为金融世界“联合国”

今年4月的G20峰会决定向IMF注资5000亿美元, 以提高其支持财困国家的能力, 同时G20大幅增加IMF特别提款权规模2500亿美元, 舒缓贫穷国家压力。

这是否意味着IMF将在金融危机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对于这一点, IMF总裁卡恩指出, 在金融危机以后的国际金融新秩序中, IMF可发挥领导作用。

“在应对世界经济的系统性风险问题上, 需要有一个机构发挥领导作用。20国集团 (G20) 正开始扮演这个角色, 但它仍不代表所有国家。”卡恩说。“IMF能扮演这个角色吗?我认为可以。但首先我们必须能够解决自身的代表性及效率问题。”

未来的IMF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目前大致有两种答案。第一种就是卡恩的构想。在他看来, IMF将会成为一个某种形式的“全球性央行”, 手中握有1万亿美元的流动资金, 可在成员国陷入危机时伸出援手。作为“央行”, IMF将担负起监管全球金融体系的重任, 以后大到各国金融政策以及国际协调, 小到公司的高管年薪以及银行资本准备金率, 可能都有IMF的踪迹。但对于“央行”的角色,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 这过于激进。

不过, IMF政策委员会轮值主席、埃及财政部长加利就认为, “央行”一说“太过极端”, 而应该说IMF将会成为国际“结算中心”, 担负起监管任何关系到全球金融稳定的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这其实就是目前的第二个构想——即让IMF担任二十国集团的常设办公机构。

因为G20既无总部、也无太多专职人员, 而IMF在应对全球性危机上有经验、有现成的机制, 由IMF来执行具体政策是现实的选择。

换言之, 在以后的全球性经济金融问题上, G20是董事会, IMF则为执行部门。在2009年的G20匹兹堡峰会上, G20就赋予IMF对成员国提供经济建议并监督政策落实情况的权力。

此前,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强调, 世界期待IMF能在协助评估G20经济和金融政策方面以及为全球经济如何实施再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但合法性从哪里来?这是卡恩的担忧, 却也是不争的现实。现在的国际金融体系脱胎于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IMF和其姊妹机构世界银行为例, 60多年来两机构一直由发达经济体掌控, 金融首长完全为欧美国家垄断, 这显然背离了当前时代的潮流, 也阻碍了世界合作应对危机。

在2009年的两次国际金融峰会上, G20领导人都重申, 要推进IMF和世行两机构的改革, “使其更充分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增强其合法性和有效性”。G20匹兹堡峰会决定, 将增加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5%的IMF份额。这无疑有助于为IMF赢得更多信任。

IMF正在获得新生, 不管是哪种选择, 该机构都可望成为未来金融世界的“联合国”。但联合国缺少了安理会, 就无法称其为联合国, IMF会有其特色的“安理会”吗?或者, 如卡恩所倡言的, IMF会拥有对成员国经济金融政策“点名和羞辱”的权力吗?

这是一个疑问, 也肯定会成为改革的难点, 尤其是考虑到IMF仍处在西方掌控下的现实。IMF已经再度重申, 将加快份额改革, 使之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改革无疑将是艰难而缓慢的。对一些发达国家, 尤其是欧洲国家来说, 改革意味着权力的缩小。因此, 在2009年9月的G20峰会上, G20最终只同意增加发展中国家在IMF的5%的份额, 而发展中国家原先希望的是不低于7%。

但没有人能够阻碍时代的潮流。《华盛顿邮报》就认为, 尽管新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可能需要几个月, 甚至几年方能成形, 但“IMF肯定将在处理世界经济事务中发挥中心角色”。

英国庄园的前世今生 篇9

不过这种盛况在二十世纪初便开始走下坡路。英国的历史从来都是向着更平等更自由的方向前进,基本没有走过弯路,即便有,也是打个小回转。英国商人、工厂主、工人和农民先后获得投票权,最后连普通女子也获得同等权利,下议院再也不是个摆设,上议院再也不能操纵政府。两院之间的历史扭转,决定了英国终将由平民,而不是贵族来统治。

1909 年,下议院通过了对富人征收重税的条例,由贵族们组成的上议院拒绝通过此项法案。这最终导致了1911 年PARLIAMENT ACT的出台,上议院最终失去了否决权,从此贵族们再也不能说“不”,最多只能把下院通过的法案推迟两年执行。被剥夺了权力的贵族,被迫分享的财富将会越来越多,除了收入税,遗产税也越来越高,1940年时达到了65%。庄园不单失去了作为权力象征的作用,还失去了重要的经济保障和来源。

两次世界大战也加快了庄园没落的脚步,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战死沙场,从前廉价而充裕的劳动力市场迅速萎缩,劳动力开始变得昂贵。1901年,英国有将近150万居住在雇主家中的家政服务人员;而现在,根据英国国家数据库的最新劳工统计,这个队伍缩水了二十倍,只有约65,000人。

座座由名师设计和建造、珍藏着世界各地宝藏的庄园,堪比座座珍贵的文物馆。可在没落之初,眼见着庄园一座座地拆毁,英国民众并无同情之心。在大战中为国家付出巨大贡献的普通民众们有资格享有更多的资格和权利。在温饱还不能完全满足的年代里,在供给还处于限量供应的日子里,那些曾经代表着祖辈荣耀的成千上万的英国庄园,对失了权也无了钱的孙辈而言,是祖上留下的巨大负担,恨不得早些抛开;对民众而言,无非是死房子一座,不能吃也不能用,对社会无所贡献,拆了毁了,算得了什么?

1968 Town and County Plan⁃ning Act的通过,总算是在法律上对保护庄园有了说法。但真正改变民间舆论的是1974 年在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一次名为“毁去的庄园”之展,那时的英国经济已经复苏,人们有闲情也有能力来关心物质以外的追求。历史上头一次,英国舆论开始意识到庄园是英国之历史遗产。

公众参与保护庄园文化的热情也相当高涨,全英国有61,000 名志愿者参与到日常的管理、接待、解说、房屋维修、打理花园等工作当中,有三百七十万缴交年费的忠诚会员。现在,虽然许多庄园仍在苦苦挣扎,但英国庄园所代表的历史遗产文化已越来越广泛地被舆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游客喜欢游览英国庄园。这种题材还成为英国影视作品的热捧,在全世界广为传播。

强夯技术的前世今生 篇10

强夯法又名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实法, 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法国Menard技术公司首先创用的。它的施工工艺是利用起吊设备, 将重锤提升至一定高度使其自由下落, 依靠强大的夯击能和冲击波作用夯实土层, 并根据工程需要通过现场试验以确定夯实次数和有效夯实深度。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具有经济易行、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便捷、节省材料、质量容易控制、施工周期短等突出优点。

随着对强夯技术研究的逐步深入, 强夯能级的逐步提高, 强夯法施工在全球范围内地基处理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之后, 随着经济的发展, 填方地基大量出现, 强夯施工方法得到了大量使用, 广泛的应用于机场、大型石化、机械制造基地、围海造田和高填方的地基处理。20世纪80年代初, 我国强夯工程应用能级比较小, 一般仅为1 000kNm, 处理深度5m左右, 以处理浅层人工填土为主。到90年代初, 伴随着国家重点工程的兴建, 为了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性, 组织开发了能级6 250kNm强夯机, 使有效处理深度提高到了10m左右。进入21世纪, 强夯工程最高应用能级已经突破10 000kNm。

强夯工艺施工的主体设备包括一个用于冲击地面的夯锤、一个用于吊起夯锤的起重机、一个实现夯锤自由下落的自动脱钩器, 同时还需要一些检测土层密实度是否达标的设备, 有时为了增大夯击能量, 还需要配置一幅辅助龙门架。目前国内强夯机的生产厂家主要有徐工、宇通重工、抚挖、杭重、中化岩土、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从夯锤的提升形式来看, 徐工最新推出的超越型强夯机采用的是油缸提升装置;杭重目前主要使用的是机械传动式提升卷扬, 并首创机液一体化强夯机;宇通重工等其余厂家主要使用的是液压提升卷扬。强夯机的能级是由夯锤提升的高度乘以夯锤的重量来计算的, 目前市场上的强夯机根据能级大小可以分为三类:3 000kNm以下的低能级、3 000~6 000kNm的中能级和6 000kNm以上的高能级, 不同的能级具有不同的影响深度, 能级越高, 影响深度越大, 施工效率越快。目前绝大多数工程使用设备集中在3 000~4 000k Nm能级, 占到工程总量的70%左右。

恶劣的强夯工况注定强夯机机身比普通履带起重机要求更

嫦娥的前世今生 篇11

据说嫦娥本名姮娥,《淮南子·览冥训》上有言:“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按:嫦娥原作姮娥,汉代人因避文帝(刘恒)讳改为嫦娥。]羿是个大英雄,《淮南子·本经训》上说:“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有人解释说,并未射十日,王母抽走了他一根箭,留下一日为万物取暖照明。除了射日的辉煌之举,后羿也曾为百姓射封豕长蛇,据《淮南子·本经训》载:“尧之时,……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封豨是大野猪,修蛇是长蛇,想来是极为凶猛的动物,较太阳更有攻击性,后羿的勇猛和正义感由此更可见一斑。作为这样一位英雄的妻子,嫦娥似乎应该觉得满足。但她却毅然决绝地抛却亲人、故土,做了永远回不了头的选择。

嫦娥的决绝成为千古之谜。天宫的生活是否就比红尘凡世好千倍?广寒宫是否值得牺牲人间亲情?嫦娥的离去是因为对远方生活的向往还是另有隐情?她会后悔吗?文学家们汲汲地对这些问题做出种种猜测。这些猜测不仅是为嫦娥设想她当时的想法和处境,而且也可以说是作家自己在对自己发问:如果我有一颗灵药?

屈原在《楚辞·天问》中,载有后羿射伤水神河伯眼睛,夺其妻洛神为家室的疑问,其原句是这样说的:“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民间据此推断嫦娥与后羿感情发生裂痕,负气奔月。屈原舍弃尘世,投向汨罗江,实在不是他心愿出世,而是见弃于他所钟爱的楚国和楚王。也许正因为此,在他的眼里,嫦娥的离开也是因为留不下去了,这种离开实在饱含伤心、无奈和无限的眷恋。

与此种说法类似,又有些许不同的是嫦娥后悔的说法。李商隐有首很著名的诗,题曰《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讲的是长夜无眠,嫦娥身居孤清冷寂的广寒宫,一定十分后悔当初自己贪恋天空的清辉和永恒的生命,而放弃人间更胜神仙生活的恩爱亲情。中国人向来很重人情,纵使人间有百般不如意、百般痛苦,也有时会有“我欲乘风归去”的想法,但实际上对红尘却更有千般不舍和眷恋,很难完全超脱,所谓“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所以便也有嫦娥回到人间与后羿团聚的说法。据《说郛》所言:“嫦娥奔月之后,羿昼夜思惟成疾。正月十四夜,忽有童子诣宫求见,曰:‘臣,夫人之使也,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呼夫人之名三夕可降。’如期果降,复为夫妇如初。今言月中有嫦娥,大谬,盖月中自有主者,乃结璘,非嫦娥也。”大团圆的结局实在更像是编造拙劣的“神话”,但这一神话更符合国人求和、求满的心态。

现代以来,对生活温情脉脉的“大团圆”的描写被作家认为是“瞒”和“骗”的文学。现代的作家开始“睁了眼睛看”真正的生活。生活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人间亲情是否那样值得眷恋?嫦娥为什么要离开?又得到了其他的解释。鲁迅的伟大与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有很大关系,他毫不留情地揭穿了英雄美人的爱情谎言,展现了现实凡俗世界对英雄、对每个人灵魂的蚕食和啮咬。后羿和嫦娥第一次被包围在“柴米油盐”的无奈中,英雄也能为“炸酱面”而气短,嫦娥的离开也许毫无眷恋。看鲁迅笔下的《奔月》实在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刚到内院,他便见嫦娥在圆窗里探了一探头。他知道她眼睛快,一定早瞧见那几匹乌鸦的了,不觉一吓,脚步登时也一停,——但只得往里走。使女们都迎出来,给他卸了弓箭,解下网兜。他仿佛觉得她们都在苦笑。

“太太……。”他擦过手脸,走进内房去,一面叫。

嫦娥正在看着圆窗外的暮天,慢慢回过头来,似理不理的向他看了一眼,没有答应。

这种情形,羿倒久已习惯的了,至少已有一年多。他仍旧走近去,坐在对面的铺着脱毛的旧豹皮的木榻上,搔着头皮,支支梧梧地说——“今天的运气仍旧不见佳,还是只有乌鸦……。”

“哼!”嫦娥将柳眉一扬,忽然站起来,风似的往外走,嘴里咕噜着,“又是乌鸦的炸酱面,又是乌鸦的炸酱面!你去问问去,谁家是一年到头只吃乌鸦肉的炸酱面的?我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运,竟嫁到这里来,整年的就吃乌鸦的炸酱面!”……

当年闪闪如岩下电,须发开张飘动射日的后羿在日常生活中也只落得这般田地,让人啼笑皆非的同时,也让人认识到生活、乃至亲情极为凡俗的一面。

隔热涂料的前世今生 篇12

一、阻隔型隔热涂料

阻隔型隔热涂料,是一种通过热传递的阻抗作用来实现隔热的被动式降温涂料。它一般采用低导热率的组合物或在涂膜中引入热导率极低的空气,以获得良好的隔热效果。阻隔型隔热涂料具有堆积密度小,导热性能低、介电常数小、耐化学腐蚀性强等优点。它多选择耐候性好、韧性好、膜性好的基料,并辅以合适的分散剂、阻燃剂、成膜助剂等,将隔热骨料粘结在一起,涂覆于设备或墙体表面,从而形成一定厚度的保温层,以达到隔热保温功能。

应用较为广泛的阻隔性隔热涂料是硅酸盐类复合涂料,这类涂料发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它最初以松解过的海泡石作为主要原料,以水玻璃为主要黏结剂。后来,除使用海泡石外,还加入大量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漂珠、粉煤灰、硅藻土、石棉、玻璃棉、矿棉、硅酸铝纤维等。此外,它所用的黏结剂也由单一的水玻璃过渡为石膏(常温)、水泥(常温)、高铝水泥(中温)、硅溶胶(高温)等材料。同时,它还添加大量外加剂以改善涂料性能,如流动性、硬化性、憎水性、耐高温性、反射性等,经过机械打浆、发泡、搅拌等工艺制成膏状保温涂料。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我国对于建筑物保温节能工作政策性指导的不断加强,保温涂料将更多地应用于建筑物内墙的保温隔热。复合硅酸盐保温涂料虽然得到较大认可和广泛使用,但也存在部分缺陷。其主要表现为:1、干燥周期长,施工受季节和气候影响大;2、抗冲击能力弱;3、干燥收缩大,吸湿率大;4、对墙体的黏结强度偏低,若施工不当易造成大面积空鼓现象;5、装饰性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正因为如此,人们也尝试用石蜡来生产建筑保温隔热材料,采用石蜡微胶囊化来解决石蜡的耐久性和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二、反射型隔热涂料

通过反射可见及红外光形式,把太阳光能量加以隔绝的涂料称为反射隔热涂料。通过太阳光谱能量分布曲线可知,太阳能绝大部分处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即400~1800nm范围,约占太阳辐射能95%。在该波长范围内,反射率越高则涂层的隔热效果越好。因此,通过选择合适的树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颜填料和生产工艺,可制成高反射率的涂层,以更好地反射可见及红外光,达到最佳隔热效果。

在我国,喷淋装置、空调、冷气机和电风扇等降温制冷设备所耗能量,占全年总能耗的一半多。采用太阳热反射涂料,能克服或缓解以上问题,因此市场前景广阔。这类涂料的研究也是热点,例如以水性丙烯酸树脂为成膜基料,用金红石型钛白粉、硫酸钡、空心陶瓷微珠作隔热材料,制备反射型隔热涂料的热反射率达到92%,对红外线的反射率高达95%。据研究表明,当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含量3%、反射太阳光红外线因子CICP-L含量在4%,就能让隔热涂层的太阳光红外反射率大于80%。科研人员通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制成可以耐受高温的隔热涂料,在850℃条件下能够20个小时保持不变性,且对太阳光热辐射的反射率也大于80%。还有科学家以硅丙乳液等水性高分子材料为基料,通过添加中空陶瓷粒珠等功能性填料,制成对太阳热反射率高、导热系数低的绝热涂料,现已应用于建筑业的钢结构屋顶和玻璃幕墙;石油工业的海上钻井平台、油罐、石油管道;运输业的汽车、火车、飞机表面;造船工业的船壳、甲板。此外,它还用于坦克、军舰、火箭、宇宙飞船等,很好地阻止了热传导,降低暴露在太阳热辐射下装备的表面温度和内部环境温度,极大地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装备的安全性能。

三、辐射型隔热涂料

通过辐射的形式,把建筑物吸收的日照光线和热量一定的波长发射到空气中,从而达到良好隔热效果的涂料称为辐射隔热涂料。众所周知,大气层的红外辐射主要来源于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臭氧及悬浮微粒,起主要作用的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在波长为8~13nm的区域内,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较弱,这让大气层对8~13.5nm的红外辐射具有很高的穿透力。因此,建筑物的可以通过此波段将热量辐射出去。由于涂料在8~13.5nm波段内有高发射率,必须加入此波段范围具有高峰吸收值的物质,以增强辐射涂层在此波段范围的辐射能力。而红外辐射物吸收了辐射热能,从而改变和加剧了分子内部运动,使粒子能态级产生从高到低的热发射,从而降低被辐射物的温度。研究表明,在涂料中加入适量红外粉料,可提高涂层的辐射性能,令涂层具有高发射率(e>0.9),并以红外辐射方式将吸收的能量辐射出去,从而起到隔热作用。

四、其他隔热涂料的特色集锦

薄层隔热反射涂料。薄层隔热反射涂料通过选择耐候性好、韧性好、耐高温、成膜性好的基料,加入轻质、孔隙率高、热绝缘系数大的绝缘填料,以及反射率高、表面光洁的反射填料,再辅以合适的分散剂、阻燃剂、成膜助剂等组合制成。薄层隔热反射涂料的热反射率可达85%以上,多用于成品油罐及低温容器的隔热保温涂料。其中,太空绝热瓷层是根据美国航空和航天局操控航天飞机热传导的工作原理研制而成,它由一些悬浮于惰性乳胶液中的微小颗粒构成,适用于高压喷涂,具有良好抗热辐射功能且无污染。薄层的隔热、防潮、防腐蚀等综合性能优异,反射率达85%以上,这类涂料表面光泽度高,无接缝且干燥迅速。

真空绝热保温涂料。真空绝热保温涂料是采用真空填料制备的性能优越的保温涂料,优点主要有高反射率、高辐射率、低导热系数、低蓄热系数等热工性能。例如德国盾牌陶瓷隔热涂料,是由极微小的真空陶瓷微珠与环保乳液组成的水性涂料,它与墙体、金属、木质品等基体有着较强黏附力,直接在基体表面涂抹约0.3mm,即可达到隔热保温效果。这类涂料的核心技术是真空陶瓷微珠,它的特殊结构具有很强延展性,可有效地避免基体吸水后因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以及因强光照射引起基体内张力变化出现的裂缝。该涂料以前仅限于航天产品使用,近年来发达国家先后将该技术应用到民用建筑和工业设施上。此外,它在化工行业中的液体储罐、罐车隔热,以及各种生产设备的表面防腐处理上,均有巨大潜力。

纳米透明隔热保温涂料。纳米透明隔热涂料是新型隔热节能涂料,它在可见光区能达到透明效果。将纳米材料应用于涂料,可改善涂料的性质,赋予涂料诸多优良特性。它主要表现在提高建筑涂料与建筑物表面的粘结强度、表面硬度、耐磨性,以及提高涂膜层耐雨水冲刷性、耐风沙侵蚀性,从而增加涂料的使用年限。另外,纳米材料还有助于增强建筑涂料的柔韧性,提高建筑涂料表层光洁度,并且让涂料具备抗菌、自清洁性和净化空气的作用。我国在纳米透明隔热保温涂料研制方面也有显著进展,如研制出了纳米氧化锡锑透明隔热涂料,它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在红外区阻隔率可达73%,对热辐射起到有效阻隔作用。同时,将纳米ATO(氧化锡锑)与水性聚氨酯组合,通过一定工艺制备出纳米隔热涂料,其可见光透过率大于63%。另外,还用有机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纳米氧化锡锑和空心玻璃微珠组合,采用搅拌超声的方法合成性能优良的隔热涂料。目前,由南京工业大学“纳米透明隔热涂料项目组”与江苏晨光涂料有限公司,进行产学研合作建设的我国第一个纳米透明隔热涂料产业化生产基地,已经在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正式启动。

五、瞻望隔热涂料的未来新格局

现有产品及技术的改进提高。我们要降低成本、提高性能、扩大品种,以满足不同用户需要,同时向施工简便的方向发展,研发出只需一次涂抹的新型隔热涂料。

研发复合型保温隔热涂料。一种保温效果良好的涂料往往是两种或多种隔热机理协同作用的结果,各种保温涂料各有优缺点,充分发挥它们的特点,进行优势互补,研制出性能优良的复合型保温涂料。

扩大合成树脂涂膜研究。随着高质量的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和其他水溶性树脂涂膜的进一步发展,开发新型合成保温涂料是最新研究方向。

积极开发多功能型保温涂料。涂料仅不具保温隔热作用,还应耐污、防水、防腐、抗静电、阻燃、隔声。现在,含纳米或亚纳米微孔结构,以及采用纳米材料制成的多功能性涂膜,将是未来涂料发展的新热点。

注重环保,利用“三废”开发保温涂料。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保温涂料的研制必须遵循涂料发展趋势,向水性、环保方向靠拢,绝不使用环保法律中禁用的各类有害物质。

上一篇:校园企业下一篇:技术问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