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员

2024-09-18

体育运动员(共12篇)

体育运动员 篇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竞技体育界出现了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 如辱骂裁判、假球等, 严重违背体育职业道德规范, 长此下去, 竞技体育自身的发展将会令人堪忧, 由此引出对优秀运动员的体育道德教育问题。

加强优秀运动员体育道德教育的意义

1.维护社会稳定、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起着特殊的作用

体育道德是一种特殊社会的社会控制力量, 在体育社会中, 体育道德成为控制体育社会秩序的主要、主导社会力量, 它疏导和调整体育社会内各成员的行为, 不仅如此, 体育道德还为其他社会控制力量参与控制体育社会秩序时提供现实状态信息。

2.为体育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体育道德规范可以促进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 体育道德规范属于社会效益范畴, 只有体育道德规范明了, 才会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持续发展, 还有助于建立新的竞技体育伦理规范秩序, 解决利益和道义上的冲突, 推动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 并使之与社会和人的整体发展协调一致。

3.规范体育道德失范现象, 对体育自身发展以及道德伦理的发展均有着积极的作用

规范竞技体育的道德伦理问题, 建立新的竞技体育伦理规范以及秩序, 推动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 促进道德自身的发展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竞技体育优秀运动员体育道德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1.对体育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视程度不够

据调查, 有极少部分管理者认为体育道德教育仅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 从体育法制教育角度分析违背体育道德现象的工作者更是很少, 在实践中, 能够将体育道德教育与体育法制教育相结合去考虑问题的运动队也很少, 在国家和地方的各级领导层都很看重竞技运动成绩的前提下, 每个运动队都会忽视体育道德教育这个环节。

2.体育道德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影响教育质量

师资力量薄弱表现在教练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学历上、知识结构上均比较薄弱, 在调查中发现, 现有的教练员及管理人员, 他们中多是运动员出生, 他们现有的受教育状况必然限制体育道德教育的发展。据资料显示, 山东省各地区青少年足球队的教练员中有23.5%是中专生, 仅有35.5%是大学本科生, 如此的学历水平限制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1]

3.体育道德教育的内容空洞乏味, 形式单一

根据对运动员的体育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得知, 大部分对运动员实施的体育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都很空泛宏观, 阶段性的集中学习几次理论, 以课堂讲授为主, 形式单一, 定期召开专题讲座的俱乐部都为数不多。体育道德教育没有纳入体育院校、运动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课程教育。

4.体育道德教育缺乏成效性的考核和明确的监督

据调查, 很少俱乐部有专门对运动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成熟模式, 体育院校也是如此, 有成熟的考核机制的是少之又少, 对优秀运动员的职业道德考核也就是包含在思想品德考核范畴, 属于理论考核范畴。法制建设不健全, 赛场监督徒有其表, 导致竞赛中的违法及不正当行为如假球、黑哨、赌球等屡禁不止, 严重败坏了足坛风气, 滋生了腐败的土壤。[2]

影响竞技体育运动员体育道德教育的因素分析

1.受社会道德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体育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 既受着一定的经济关系制约, 又受一定思想关系的影响, 当然受社会道德对体育道德建设的影响。[3]体育道德教育是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社会道德教育功能逐步萎缩, 思想政治工作弱化, 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即完全不要道德教育, 不要思想政治工作, 一味强调运动员的职责就是为集体争得荣誉、为国争光。[4]

2.受我国对运动员教育培养模式的影响

据了解, 目前我国对运动员的培养模式还是以“三集中”制为主, 即通常是上午上课、下午训练。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 运动员大块的时间都用在训练上, 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时间和机会均比较少。

3.受体育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水平制约

从世界范围来看, 无论是教练员、裁判员还是运动员, 都很少有接受过比较全面的体育道德教育, 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学院校体育、运动专业学生基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体育道德课程教育, 甚至专业教师本身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体育道德教育的培训, 我国体育从业人员的体育道德、奥林匹克精神教育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准的状态。[5]

提升优秀运动员体育道德教育成效的建议

1.完善运动员的教育培养方案, 将体育道德教育课程纳入运动员成长教育的必修课程, 并建立与完善相关的体育道德教育考核体系, 完善职业道德教育的奖惩激励机制

对于运动员的成长培养教育, 应该将体育道德教育课程纳入运动员成长教育的必修课程, 从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以及运动员的体育素养培养角度考虑, 无疑是正确的。

完善激励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防范我国竞技体育道德失范的发生。一个具有长远眼光的俱乐部老板应该定期给予运动员职业道德教育的考核, 建立符合俱乐部实际情况的考核机制, 将考核结果纳入比赛及最终评比中。

2.运动员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补充知识, 充实自己, 提升人文素养

运动员要把业余时间视为工作时间的延伸或读书时间的补充, 科学地安排, 合理地利用, 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同时促进职业道德素养的改善, 也有益于提高自己领会教练意图、理解战略战术理论,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推进事业, 同时也为退役后的工作打下了文化基础。

3.体育道德教育与日常竞技体育训练、比赛相结合, 并完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丰富职业道德教育方法, 重视道德习惯的养成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 运动员文化教育要从运动员的实际出发, 注重实效, 努力改进文化教育的形式、内容方法, 保证教育质量。[6]从运动员的身边实际出发, 结合当今各个运动项目面临的职业道德危机实际情况, 生动活泼地运用感化、说理、奖励等多重教育方法、紧扣实际, 可灵活地采用谈话、专题讲座、看录像、写比赛心得体会和辅导活动等形式来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 注重引导他们道德习惯的养成。

4.完善俱乐部的管理体制, 配备符合条件的教练员与管理人员

俱乐部可以配备一些高素质、知识结构较合理的教练及管理人员, 尤其要引进擅长对运动员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员, 利用业余时间, 在训练、比赛之余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教练员知识结构合理、素质高, 观念上会潜意识中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也便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与实施。

参考文献

[1]赵杰修, 孙晋海等.山东省青少年足球运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 1999, (3) .

[2]刘莉.足球运动员的职业道德现状及问题成因的理论分析[D].2009:20.

[3]葛书林, 戴文.21世纪体育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4) .

[4]张杰.有关竞技体育中“黑色现象”的法律和道德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1, (4) .

[5]周宁, 黄彬.体育伦理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3:198-201.

[6]郑明, 何志林.职业足球运动员团队的管理学特征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10-12.

体育运动员 篇2

活动目标:

学习用脚夹球向前走。

发展幼儿的目测力。

活动准备:

皮球人手一只、小树、塑圈和奖牌若干、足球赛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1、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幼儿听着音乐,拍球进运动场。在老师的指导下和着音乐的节奏,复习各种用手玩球的方法。

方法:A左右手快速拍球;B移动身体拍球;C用手在地上快速移动球,并接住;D直抛球直接球。

2、自由探索,激发兴趣:

教师启发提问:

“我们小手的本领真大,球都听我们的话,做我们的好朋友。那我们的小脚会不会玩球呢?一起来试试吧。”

幼儿自由探索各种用脚玩球的方法,教师随机鼓励指导。

3、难点练习,重点指导:

教师启发提问:

“刚才教练员看到有一位运动员他用脚玩球的方法和你们都不一样,看看是怎么玩的。”

请个别幼儿示范,这种玩球的方法就叫“用脚带球往前走”。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脚的里面叫内侧,脚的外面叫外侧,两侧都可以用来运球,如果要让球停住,可以用内侧也可以用外侧,还可以用脚尖停住球。

幼儿跟着教师每人一球,从场地的起点运球到场地的终点(共练习两次)。

幼儿听足球赛的音乐,绕过小树和花坛及其他障碍物运球向前走。

4、游戏结束,放松身体:

全体幼儿分成四路纵队,玩“皮球搬家”的`游戏。

体育运动员 篇3

关键词:竞技体育运动员 人力资本产权 债权

我国现行的培养专业竞技体育运动员主要是由政府或企业进行投资,故有许多观点认为运动员应完全服从国家的需要。然而近年来,国家队相继出现了多起运动员为了个人利益破坏队规,因各种形式的商业活动与运动队产生纠纷的事件。多年前的何智丽与焦志敏事件就是竞技体育内第一次以行政命令对运动员意志进行反抗的信号。后来王志郅问题的发生在社会上有了多种不同的声音,开始引发了体育界的思考。2004年奥运会后,郭晶晶的重新归队被当作“迷途知返”的典型,而她的队友田亮则因违反队规进行商业活动被国家队除名。其实这些运动员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纠纷实质上就是运动员和投资者间的利益或权力分配的问题。之前有用“产权分割”理论来解释运动员与投资者之间的权利分配,但这种观点仍值得商榷,依据该观点,人力资本产权可以分割给多个所有者,而事实上,人力资本所有权与运动员本人不可分离,脱离运动员本人的运动员人力资本所有权是不存在的。即使可以分割,运动员也可通过偷闲、辞职就可以轻易架空其他人分割到的所谓人力资本产权,因而“分割”实际上很难实现。那么,运动员与其投资者的权利分配应该如何界定呢?投资者拥有的并非是运动员人力资本所有权或产权,而是债权,即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笔者将从明确人力资本产权的范畴出发,具体分析投资者与运动员间的债权债务,以期对竞技体育人力资本产权困境之破解给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竞技体育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的确定

竞技运动员人力资本是指其拥有的竞技水平、运动技术、技能、体能、智慧和知名度、声誉、名望、对公众的亲和力、影响力等一切具有经济价值的体育资源的总称。其人力资本所有权分为: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4项权力。依据我国民法上的规定,只有同时拥有某物质或财产等的以上4项权利,才能够称为拥有其所有权。

1、投资主体的确定。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事业是由国家投资,社会组织和企业赞助,国家以行政手段兴办的,因此多年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便形成了这样一种看法: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运动员的意志就是应该从属于国家的安排。然而,竞技体育运动员人力资本的投资主体是多元化的。除了政府、社会组织或企业的投资,运动员在他们的竞技体育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投资了他们的天赋、健康、时间、精力及为运动员这个职业选择而放弃的其他选择的机会成本。应该说是国家和运动员本人共同进行了对他们人力资本的形成的投资。

2、人力资本产权的确定。由于人力资本区别与物质资本最大的特点是:人是人力资本的承载者,他既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客体,由于人力资本投资这一主、客体同一性的特点,决定了无论有多少个投资方和投资了多少,资本的形成都需要通过承载者本人付出健康、体力、精力、时间、天赋以及机会成本才能形成资本。所以,从理论上说,人力资本的承载者也是人力资本“天然”的所有者。作为人力资本“天然”的所有者与其它投资者一样,始终拥有其参与对人力资本产权的分割和控制的权力。那么,投资者投资培养运动员后应获得什么权利呢?人力资本投资者的目的并非在于获取人力资本所有权,而是在于取得其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收益率。“谁投资,谁拥有”的物质资本投资分配规则在此失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已成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新理念。

3、竞技体育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竞技体育运动员人力资本有一个较长的投资期限,当人们投资时就意味着为了未来的预期收益必须放弃当前的利益,因而竞技体育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与其他投资一样,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性。除了市场价格风险外,其还要承担生命因素(因病、因伤、因死亡而导致投资沉没的可能)风险。在对竞技体育的投资中,后一种风险比多数其它领域的投资风险更大,且是为数不少的竞技体育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无法收回主要原因之一,损失的成本中包括国家的投资成本,也包括了动员个人和家庭的投资成本。

二、投资者与运动员是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

1、债权债务关系。《民法通则》第84条规定:“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在政府、企业等投资者投资培养运动员,运动员接受投资后必须为投资者服务。这种民事法律关系中,投资者是债权人,运动员是债务人。投资者与运动员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本质,可以被认为是法律上可期待的信用,是实现特定利益的信用手段。即投资者确信运动员接受投资后可以成为有用之材,并且会履行为投资者争光、服从投资者的安排等义务,运动员确信投资者会对其进行投资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作出履行其义务的承诺。

2、债的标的的确定。关于债的标的(也称为债的客体),我国民法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1)认为债的标的是债权、债务关系所围绕之发生的物、行为或智力成果;(2)认为债的标的是行为,即债务人的给付,包括给付金钱、转移权利、交付财务、提供劳务等。就投资者与运动员来说,债的标的应该是行为。因为无论是投资者的债权所指的对象,还是运动员债务所指的对象,均是投资者和运动员应当为的特定的行为,这些特定的行为可以概称为给付。与运动员拥有的人力资本的所有权相比,投资者的债权是一种典型的请求权,表现为投资者请求运动员为特定行为的权利。例如,投资者并不能拥有运动员的人力资本,其拥有的人力资本使用权、收益权体现为有权要求运动员使用人力资本、有权借助运动员使用人力资本达到取得收益的目的。此外,投资者的债权是通过与运动员达成协议获得的一种权利,只在协议约定的期限内有效,而运动员可以在任何时间、对任何人主张拥有其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因此,体育运动员有权在其支配范围内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运动员显然已经在市场因素的诱致下为自身人力资本找到了比原来更高的货币收益。只要市场存在,这便是一个收不住的缺口。因此,不可能指望类似何智丽和王志郅事件再不发生而越过对它的思考,毕竟市场观念下的人,其社会价值观正在发生着巨大改变,需要做的是提供相应的竞技体育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归属的制度保障,使运动员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和国家寻求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达到私利和公益的和谐统一。

三、运动员与其投资者权利分配的二元归属

投资者进行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获得的债权,主要由人力资本的部分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构成。由于运动员拥有其人力资本的所有权,所以也拥有人力资本的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因此,运动员人力资本的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的归属具有二元性,既属于运动员,又属于投资者。

1、运动员人力资本使用权。运动员人力资本使用权是指具体安排、组织运用运动员人力资本的权力。投资者与运动员拥有的人力资本使用权有本质的区别:投资者的人力资本使用权是一种通过与运动员达成协议获得的在有限的期限内间接使用人力资本的权力;运动员的人力资本使用权是一种直接的、在其职业运动生涯始终拥有的权力。

投资者拥有的运动员人力资本使用权实质上是一种支配运动员的权力,即支配运动员发挥其运动水平、知名度等人力资本,取得运动成绩和荣誉,使投资者获得投资收益。由于投资者的人力资本使用权是一种间接的权力,只能通过运动员实际使用人力资本来实现,在激励机制缺乏或不合理的情况下,运动员“出工不出力”将使投资者的人力资本使用权大打折扣,对此投资者可用相应的制度安排加以限制。

2、运动员人力资本收益权。运动员人力资本收益权是指运动员和投资者根据其人力资本投资份额,或人力资本使用各方的相关协议以及国家有关法规,取得相应人力资本收益的权利。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收益权的内容和形式都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对运动员来说,工资并不是人力资本收益权的表现。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工资只是劳动力价值的表现形式,分享利润才是其人力资本收益权的核心内容。运动员的人力资本收益权具体体现在有权参与媒体报道、广告、赞助等商业活动并分享收入,有权获取津贴、奖品和奖金等方面。不同项目、级别的运动员依据其稀缺程度和贡献度的不同,获得不同的收益。

政府作为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之一,投资源于税收,故为集体、为国争光,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等是运动员应尽的义务,也是政府收益权的主要内容。应该明确的是,运动员人力资本的形成和不断增值也是运动员付出时间、精力和体力、天赋以及机会成本等的结果。因此,在运动员的意志服从政府或集体安排的同时,政府也要考虑到运动员的个人需求,加快建立完善合理的运动员人力资本收益分配制度、运动员人力资本交易制度,以保障各方的权利、激活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竞争,促进运动员人力资本的合理利用。

3、运动员人力资本处置权。运动员人力资本处置权是指运动员和投资者在各自权利所允许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处置人力资本的权利,包括:(1)改变人力资本的存在地点,即可以在不同的地域、运动队或体育俱乐部之间进行流动的权利;(2)改变人力资本存在方式(使用或闲置状态)的权利;(3)改变人力资本内容的权利,运动员和投资者可以对人力资本进行再投资,以提高人力资本的存量。人力资本处置权的功能是使人力资本处于最佳市场位置和使用状态,从而达到人力资本使用效率最大化,投资者满足其实际需要。投资者拥有的人力资本处置权与使用权之间的区别是:投资者拥有的使用权必须经过运动员实际使用人力资本来实现,而投资者拥有的处置权则不确定是否需要运动员的配合来实施。譬如运动队要将一名跳远运动员培养成跨栏运动员,需要运动员自身努力,而运动队将严重违反队规的运动员除名,运动队单方面即可以实施。

四、结束语

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追求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是合法的,也是应该鼓励的。但投资者和运动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利益纠葛,而不适当的处置使双方都无法继续获益。近年来,相关事件屡见不鲜,运动员被国家队开除后就失去了无形资产开发的价值。而运动员失去代表的机会,则使运动员和国家队都蒙受更大的损失。因此,正确界定、处理运动员和投资者之间的责、权、利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而这正是长期以来体育界和理论界忽视的关键问题。明确双方权利关系的性质,是正确处理运动员和投资者之间的权利关系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对双方的利益分配的帕累托改进、投资者作为债权人应当获取多少份额的投资回报、运动员应该尽多大的义务等问题,均待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 杨年松.职业体育人力资本所有权性质、特点与政策建议[J].体育学刊,2005(12)

[2] 柳经纬.债权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3] 王建民.人力资本生产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张忠元、向洪.体育资本[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1)

[5] 梁晓龙.当代体育运动发展的基本趋势、规律和特点[J].体育文化导刊,2003(8)

[6] 李万来.从人力资本理论看运动员的经济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2(3)

体育运动员 篇4

1.1 选题依据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某些运动损伤与运动训练有密切关系,带有运动专业和技术动作特征,运动损伤的发生给运动员的学习、训练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的会造成终身祸患。运动损伤不仅在从事专项运动训练时间短、身体素质差、基本技术不够完善的运动员中容易发生,即使是训练有素的运动员,由于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高难度动作的不断增多,在掌握新技术的过程中,也难免出现失误而发生运动损伤。虽然运动损伤对人体以及训练有如此大的伤害,但是在运动损伤方面的理论研究一直没什么重大突破,没跟上实践需要。虽对运动损伤方面的研究,国内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但是对湘西边区民族传统专业学生的运动损伤则很少,本文在借鉴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特别对湘西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损伤进行分析,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吉首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2009-2011级所有在校全日制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00人作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制作出问卷,问卷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再经相关专家进行效度检验,进行修改,形成最终问卷。问卷的信度检验采取二次重测检验方式,随机抽取二十份进行重测检验,经重测r=0.8351(p<0.05)证明本次调查信度较高,对问卷调查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在电脑上利用Excel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数理统计处理,形象地了解运动损伤的各种数据之间的联系以及因果关系并作为本课题的研究依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现状

3.1.1 湘西州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

通过对参加湘西州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其中受伤选手为9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1%,未受伤的有9人占9%(见表1)表明湘西州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损伤情况十分普遍。

3.1.2 湘西州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部位

通过对湘西州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部位的调查,其中受伤部位是肘腕关节的为25人占25%,膝关节为22人占22%,腰部为19人占19%头部,髋关节为11人占11%,肩背部为4人占4%,其他为16人占16%。表明受伤部位最严重的肘腕关节、膝关节、腰部、髋关节,其次是头部和肩背部等,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了解到了哪些运动容易出现哪些损伤在训练时,对这些部位以及关节则需更加重视和关注,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3.1.3 湘西州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类型

通过对湘西州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损伤类型的调查,发现扭伤的有145例,占41%,擦伤有121例,占34%,出血有52例,占15%,骨折有5例,占1%,脱位有20例,占6%,其他有10例,占3%。由图表1可以看出主要损伤类型是扭伤、擦伤、出血等。

3.1.4 湘西州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发生时期

在所发生损伤的100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中有28名学生的损伤发生在比赛时期,所占总损伤人数的28%;有27名学生的损伤发生在技术训练时期,所占总损伤人数的27%,这些时期是运动损伤主要发生时期。

3.1.5 湘西州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后采取措施情况

通过对湘西州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受伤后所采取的措施研究发现,在发生损伤的100人中有24人采取伤后休息,占24%;有61人采取边训练边治疗,占61%;而伤后积极治疗的只有15人,占15%(见图3)。

3.2 原因分析

3.2.1 运动本身的身体直接对抗性特点以及高难度动作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散打运动中最常用的就是拳击、鞭腿等动作,这些动作具有高危险和伤害性,使用不好还会对自己造成损伤,如:腕关节受损、踝关节受伤等,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柔韧性练习如劈叉等,极易造成拉伤,而套路中的一些高难度动作,如:腾空飞脚等则容易造成脚踝扭伤。因此防止运动损伤发生既可以保护好身体也可以让动作更好的完成。

3.2.2 损伤部位损伤原因解析

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中散打运动在对抗和平时练习时,用拳和膝比较多,而头部保护较多,并且一般会带保护性的手套,比直接用拳对头部的损伤要小很多,但是肘腕关节和膝关节的损伤则更多的是因为动作使用的问题造成损伤,如动作用力过猛、出拳方式不对,而髋关节、肩背部等则一般不在散打运动员的击打范围之内故一般不会出现损伤。而套路运动员则对腰部和髋关节等地方的要求和动作比较多,经常要使用到腰跟髋关节,如:腾空飞脚这样的高难度动作,使用的不仅是髋关节和腰,更要求这两个关节要有一定的力量和韧性去完成,对这些关节的要求非常高,而像肩背部、肘腕关节、头部等在武术套路学生中则使用较少,因为是套路运动员,所以对抗性没有散打强,则这些关节受伤机会相对少,把散打和武术套路运动综合一起调查,则出现了表中,肘腕关节、膝关节、腰部、髋关节等地方损伤的占大多数,而头部相对损伤的较少的现象。

3.2.3 损伤类型解析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一门技巧加实战而且需要不断的进行技能、技巧锻炼练习的一门专业,在实战中以及平时的高强度身体素质、高频次的技能练习中经常用到手腕、脚踢、拳击、空翻等动作,很容易出现扭伤、擦伤、出血等伤害,另外由于场地器械等一些外界因素的使用也很容易出现擦伤、出血等。但是由于平时训练较多加上素质练习比较多,在运动前也会进行一些专业性的准备活动,故像骨折、脱位的大伤害性的运动损伤还是较少出现的。因此在平时的医务治疗和医务监督的时候我们应该加强对扭伤、擦伤、出血等情况的治疗和药物的储备,老师和同学也更应该加强对这些伤害的了解以及发生这些伤害以后的应急处理方式。

3.2.4 运动损伤发生时期解析

在比赛时强度比较大,对抗性强、精神高度集中、动作杀伤性比较强,都是以拿分为主,必然会对自己和对方造成比较大的伤害,而技术训练时期主要是为了能适应比赛时的高强度和高技术性而进行的,故强度一定要比比赛时更大,才能适应比赛的节奏,所以损伤也是在所难免的,而赛前集训是以参加比赛、创造理想成绩为基本目的组织的训练阶段,是训练大周期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运动负荷的增大,特别是运动强度的增大,精神的高度集中,极易引起慢性损伤的发生与旧伤的复发,因此在此时期的运动损伤发生的比率是最高。身体训练时期主要是以素质为练习,在强度和对抗性上和精神上也没有那么高度集中,没有紧张的气氛,并且在进行身体训练时期准备活动做的比较充分会把身体各个关节活动开来故发生损伤的几率比较小。

3.2.5 运动损伤后采取的措施解析

损伤本身是扭伤和擦伤以及出血等较多,这类损伤对继续运动不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故大部分学生采取边训练边治疗的措施,而当出现像脱臼等比较大的伤害导致无法运动的时候,才会采取积极治疗和伤后休息的措施。学生对于运动损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能动就没关系,其实只要出现损伤就应该积极的去治疗,避免出现身体的二次伤害,对于一些像扭伤等影响运动能力的必须停训进行治疗,学校要加强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运动损伤的危害,避免学生在出现运动损伤后采取一些不合理的措施。

3.3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3.1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防止麻痹大意

思想不重视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需不断加强学生对运动损伤方面知识的灌输,使学生明白运动损伤的危害性,教师要教育学生做好运动损伤方面的预防措施,学校也要多多宣传对运动损伤方面的资料,让学生更加了解运动损伤的危害性以及如何做好运动损伤的处理措施和预防措施,从思想上做好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

3.3.2 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身体机能达到最佳状态

只有做好了准备活动才能充分调动身体各个器官的机能,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肌肉的灵敏性和柔软性,以适应高强度的身体运动,也能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让身体在进行大强度的运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有效的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特别是寒冷季节身体难以活动充分,更加要注意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时候多做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和与各个关节相关的各种准备活动。

3.3.3 加强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锻炼防止过度疲劳

赛前紧张很容易导致动作变形,直接导致运动技能出现错误,致使出现运动损伤,在比赛和公开表演的时候,高度集中的身体紧张,容易消耗能量,如果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则容易出现疲劳,容易造成机体的各种运动损伤。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并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对于提高运动成绩,增进健康,防止运动损伤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3.3.4 加强保护措施避免保护不利发生意外

保护不利是指老师或学生在其运动进行保护时,保护意识不强,麻痹大意以及学生自己在进行像散打等对抗性强的项目时,不穿戴护具等造成的损伤,面对这种损伤,预防是第一位,加强学生对危险意识的认识,以及对他们生命的重视是在进行保护时最重要的,在对抗时一定要对自己负责,戴好护具如:头盔、护腕等,当发生损伤以后,要第一时间进行医务治疗。

3.3.5 加强场地建设完善器材设备避免运动损伤

场地器械不合理在发生运动损伤的外在因素中是第一位的,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场地保养和器材的更新,确保场地器材安全可靠。使用的场地应该有软垫,软垫上铺有盖单,四周应该有保护软垫。使用的护具应该是符合标准的。学校要对武术套路专业的学生的场地加强建设,对散打专业的学生的护具等保护性的器械进行完善和更新,减少因为场地原因造成的损伤。

3.3.6 合理的组织专业教学科学的进行专业训练

合理的进行教学组织对学好专业非常重要,不仅可以让学生按照人体的运动规律科学的进行学习,也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技术动作,把握动作的关键部分,不会出现对动作重点不熟悉,导致动作出现技术性的错误,科学的训练对提高成绩至关重要,也可以让学生的运动更符合人体运动规律可以让学生保持一种最佳精神状态和身体机能状态,不会出现过度疲劳、过度训练甚至晕厥、脸色发白等情况,可以持续进行有效的训练,对人体健康和提高运动成绩都是非常重要的。

3.3.7 实时了解最新竞赛规则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伤

民族传统专业方面的竞赛规则的变化是比较快的,细微处的变化都将直接影响动作的定位和使用,一个动作即使在平时看来对对手很具杀伤力,但是按规则不得分,这样既对自己身体造成的伤害比较大,也对对手伤害比较大,即使这样还不能得分,熟悉了解规则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模拟实战,在实战中体会规则,这样在实战中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伤害的发生,如:两个人抱缠时击中对方不得分,如果对这个规则不了解就很容易造成伤害,但是如果了解这些规则,这样损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所以了解竞赛规则很重要。

4 结论

(1)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非常高,损伤的部位是肘腕关节、膝关节、腰部、头部、髋关节、肩背部等,受伤类型是扭伤、擦伤、出血、骨折、脱位等。应注意对这些容易损伤部位的保护,了解一些处理常见受伤的措施加强医护的监督。(2)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时期主要集中在比赛时期、技术训练时期、赛前集训时期,受伤后所采取的措施是发生损伤采取伤后休息、采取边训练边治疗、伤后积极治疗。(3)面对运动损伤不论损伤情况轻重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及时进行治疗。

摘要:为了了解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湘西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损伤与对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有不同程度地运动损伤,常见的部位有腕关节、膝关节、腰部等,损伤的类型是扭伤、擦伤、出血、骨折、脱位等。建议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准备活动充分,了解技术动作,加强保护意识,完善场地器械设施,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和训练,了解最新的竞赛规则等。

关键词:湘西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1]黄建文,张素霞.高校学生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J].体育函授通讯,2001(2):30-31.

[2]李朝旭.中国武术散打技术现状及训练策略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3):101-102.

[3]钱张师.武术散打的发展与竞赛机制、规则的改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4):34-35.

[4]运动医学编写组.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云大川.关于排球专项运动损伤情况的初探[J].体育学刊,2007(4):118-119.

[6]刘明辉,雷萝生,黄力生.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肩关节损伤的特征[J].体育学刊,2001(6):62-64.

[7]赵刚.沈阳体育学院学生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4):551-552.

[8]杨鲲.浅析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4):126-128.

[9]刘志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3(4):70-71.

体育运动员 篇5

除了自身的天赋、事业心和训练作风以外,优秀排球运动员的培养是建立在训练质和量的基础上,一名优秀排球运动员的整个训练过程是一个多方面和复杂的 训练计划的组合。也就是说,一名优秀排球运动员要发挥出最大的运动潜能需要经过高水平和全方位的训练.初级排球运动员的训练有别于培养优秀运动员。本文的 重点主要是谈优秀排球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五个方面相互依存

一名优秀排球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是分阶段的, 是多方面精心设计和结合个性化的、针对性训练的结果。为了实现最高水平的发挥,一名排球运动员需要经过五个方面相互依存的高水平训练。其中包括:1.体能训练 2.技术训练 3.认知训练 4.心理训练 5.对抗性训练。

尽管上述各项训练可以单独进行,但是每一个训练周期的终极目标是要把这些单项训练很好的组合在一起。但体能训 练是个例外。因为神经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能量代谢系统的最大训练效果要在训练数周以后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期待球场上的训练效果以前,球场外的体能训练要提前数周进行。其他四个方面的训练尽管需要有关方面的专家协助,但它们可以同时进行。各单项训练的成果能保持多久是不尽相同的。训练效 果的保持程度是由竞技水平提高过程中身体各系统参与的水平而决定的。

神经肌肉系统:任何由神经肌肉系统参与的特殊运动技能在形成以后将能保 持相当长的时间。在训练过程中,由以下这些方面促成了认知和神经肌肉系统的参与:注意力,注意聚焦点的转移,对视觉线索的认知和预见性,动作取舍的选择、反应,战术搭配,虚实并用,或称作技能、技术和反射的形成。凡是与认知和神经肌肉系统有关的运动技能在形成以后,如果不是永久性的话,至少可以在相当长的 时间内被保留下来。一个人在学会了游泳和骑自行车以后,一辈子也忘不了。一个运动员在停训一段时间后竞技水平往往会下降。而这种下降主要是在体能和反应速 度方面,从而导致比赛中水平的下降。体能发展训练

体能训练是要促进速度、力量、柔韧性、耐力和爆发力的提高。通过体能训练所达到的体能发展水平是一个短暂现象。体能发展的训练需要持续的提升和维持。

心理训练可以产生长期的效果,但也包括在特殊环境下追求短暂效果的针对性训练。长效的心理训练包括事业心、进取心、对消极被动的调整、对愤怒的掌控、对压力 的调节等等。在个人心理特征、个人经历和动机的基础上,心理训练可以培养习惯性的心态,但在训练中往往需要给予运动员持续、经常的心理提示和强化。在排球运动员的技术训练过程中,不同训练项目安排中的轻重缓急取决于运动员的发展水平。为了尽快提高比赛水平并为今后的进一步提高打下自信心基础,初级运动 员需要大量的技术和体能训练,而优秀排球运动员需要大量的对抗性训练去促成情绪上的成熟。这主要表现在比赛环境中对技术发挥的认知和体能表现的掌控。当一 名优秀排球运动员的发展进入了顶级水平,只要能够维持足够的体能训练和心理训练,高水平的发挥就能维持很长一个时期。在备战大赛的过程中,优秀排球运动员 的训练需要一个场上和场外相结合的训练计划。体能训练原则

运动员文化教育与竞技体育的发展 篇6

摘 要 通过对刘延东同志在全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的学习,使我们体育人深刻认识到了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这是运动员成才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还应该解决运动员训练的各个方面的需求,使运动员能够安心训练,取得好成绩,保证国家竞技体育长期、稳定、健康、可持续、和谐发展。

关键词 运动员 文化教育 保障工作 重要性

2012年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北京出席全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我就此讲话中关于竞技体育发展中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谈几点体会。

第一,国务院召开这个会议,充分说明了国家对竞技体育事业的重视以及对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自身发展的关注,也说明国家认识到了我国要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必须要解决好这些问题,这也是竞技体育长期、稳定、健康、可持续、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二,做好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运动员全面发展的需要。人自身的发展本身就离不开文化教育,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它也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保障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运动员不仅需要有优秀的运动成绩,还要有较好的文化素质,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随着体育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高,需要运动员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思维判断能力;而运动员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可以更好的促进训练,达到更高的训练水平。要改变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个传统观念,让运动员不仅运动能力强,而且文化素质高。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个观念其实是错误的,因为优秀运动员的四肢发达是建立在有更聪明的大脑指令、更灵敏的神经支配基础上的,是身体各个组织器官完美配合的结果,相反,那些头脑聪明、有知识的人,运动能力不一定强,难道这些人就不聪明了吗?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优秀运动员的头脑更加聪明,只是看有没有充分挖掘。做好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还是增强体育软实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体育是弘扬优秀文化、体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优秀运动员作为公众人物,在国际舞台上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影响着社会舆论对中国体育的观察和评价;也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示范作用,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无论是从国家还是运动员自身的发展出发,都需要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

第三,做好运动员的各项保障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竞技体育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运动员从小训练,对文化教育有所影响,有些运动员还有伤病困扰,退役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是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到竞技體育的持续发展和运动员的自身利益。

第四,如何做好运动员的文化教学和各项保障工作呢?站在体育运动学校发展的角度,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政府应该将公办体育运动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单位进行管理,制定相配套的政策和相应的管理机制。文化教育方面,国家应该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针对运动员的成长特点,出版专门的教材。教育部门选调优秀、有教学经验、有爱心的教师经过专业培训后在体校工作,并且在待遇上要予以照顾。运动员的升学要有专门的政策,解决运动员的学习困难之忧。另外学校自身要加强管理,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向文化课教师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同时,教练员也要经常关心运动员的文化课情况,联合文化课教师教育运动员,达到理想的效果。最终的结果要与教师和教练的年度考核挂钩。

2.国家及政府应该对体校的运动员及教练员给予生活补贴,并形成规定,落到实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选择体育训练的人越来越少,如果没有额外的经济和社会保障,不但不能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还会使其越来越萎缩。

3.对各级别的运动员从上至下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退役后生活补贴、就业安置、伤病防治、社会保险等运动员保障工作机制。就业方面,完善运动员自主创业、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社区体育等相关政策和机制保障,使各级运动员能够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于自主就业、创业的可以给予政策上的照顾;对于想从事学校体育教师的运动员,为他们获得教师资格做好培训、考试和认定工作;对于运动员及其他体育相关人员,另外一个对口的就业安置就是积极发展好社区体育,可以在每个社区安排固定的有编制的体育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及体育保健康复师,这样可以使社区体育得到更好更专业的发展,有利于群众体育的开展及提高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既解决了体育人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人民的体育运动问题。

4.面对各地区体育运动学校招生难的问题,我认为可以将体育运动学校进一步扩大为体育特色学校,各学校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及发展需要(教师、教练人数不够的进行公开招聘选拔或者教育部门选调),可以开展各年龄段、各体育项目的特长班,各项目之间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随时自由选择其他项目,项目数量不限。文化教学也在本校进行,合理安排训练和文化学习的时间。这样,可以在这些学生中选拔出比较优秀的运动员进行进一步培养。同时,其他非体育运动学校,国家教育部应该出台政策和制度,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课外兴趣小组,包括体育、艺术等方面,如果体育小组里面有优秀的苗子就可以往体校输送,出了成绩也与该校挂钩,这样就保证了运动员选拔、培养、输送道路的畅通。

体育运动与体育审美研究 篇7

一、体育运动与美水乳交融

体育运动的美是借于人的自然实体来表现的。马克思曾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法国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体更美。”前苏联的马雅可夫斯基也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衣衫比健康的皮肤和发达的肌肉更美。”这些观点精辟地指出人体与健康美的关系。体育运动是以人体美的运动形式来表现和创造美的。如健美运动,当运动员在比赛时,根据音乐节奏把自己强健肌肉进行充分展现。他们那隆起的肌肉群,雕塑般的身躯,匀称的线条,优美的造型无不是体育美的展现,不能不使人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几乎任何一项体育项目都能展现人体的力量、速度、灵巧、耐力和青春活力,展现人类的形态美与心灵美。因此说体育运动与美水乳交融。

二、体育运动与体育审美

体育运动是人们有计划地向着一定的目标前进的创造过程。一方面,体育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的健康,发展人的个性;另一方面,体育运动可作观赏,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观赏体育比赛,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从认识观看,它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直接统一的直观认识,它不借助抽象概念,而是在活动的直观形式中演化到理性内容。它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理性目的的社会功利价值。中国女排和田径“马家军”取得的巨大成功,对促进我国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体育审美和艺术审美不同,体育运动美感建立在一种双重的基础上。首先与运动者运动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关,其次则产生于经历情感体验与竞赛过程中非常实际的感受。这是体育审美与艺术审美的显著区别之处。体育观众是直接参与和传播体育美的。观赏者既是感受的主体,又是参与的客体。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能获得体育运动的美感。首先,观赏者必须具备体育审美的意识和能力,即主体的意识能够通过感知和客体发生交流,以引起心理的振奋和激励;其次,观赏者必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即对观赏的运动项目的特点、结构、力量和幅度都有一定的体验,才能对审美客体作出一种稳定不变的情感反应。

体育运动的直接目的是功利的,尤其是竞技体育,它是以比赛取胜为目的,是和团体,民族和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体育运动是运动员用身心体能这一特殊的物质和心理手段去战胜对手。人类本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必然要在运动中、在观众面前展现出来。人在运动中要拥有最大的空间,达到最高速度,显示最大力量,是对人体极限的冲击,是人的自我超越。人体始终按照平衡—不平衡—平衡这样的法则运动着,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它给人和谐愉快的感觉。

三、体育美和艺术美的联系

总的来说,体育美和艺术美没有本质的差异,但是它们在美的创造方法和表现形式上,以及人在审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是有很大差异的。

艺术美是生活美的集中体现,它充分、强烈、典型地反映出生活的美丑。艺术美的创造不仅是在生活美的基础上概括、加工、取舍提炼而成,而且融进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评价,塑造一些非现实性的艺术形象。而体育美却不同。体育美的创造虽然也要遵循美的规律,其中也包含了教师(教练员)对自己的行为客体的一种审美态度,它和艺术创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全是现实形象的反映,它的主要本质在于解决美的有机构成。也就是说它必须直接接受竞技性的要求,并且现实性地尊重人体科学规律,研究如何花费最少的体力,使人的天赋体力、技能和运动速度发展到最高境界。体育美不仅有抽象概括,重要的是要有具体的形式。任何虚伪和过分夸张都构不成体育美。

人在艺术作品中和体育运动中所处的地位也是不同的,人在艺术作品中是被塑造、被表现的对象,而体育运动中人是表现的主体。前者作为间接美出现在审美关系中,成为审美对象,后者作为直接的形象进入审美关系中,成为审美对象。在体育运动中,人既是主体,又是对象;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既是表现的内容,又是表现的形式。文学艺术美需要一种无生命的物质(文字、声音、色彩)作为艺术美的媒介,而体育美的媒介就是运动着的人体。文字艺术美侧重于人们的审美想象,体育美则更重于人们审美感知。文学艺术美通过艺术媒介固定下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静止性,而体育则表现在人体运动的全过程中,有着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感。因此说体育美是一种流动的美,动态的美。

四、体育美的欣赏

体育运动给人展现的是一个绚丽多姿美的艺术世界,它能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及美的享受。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表现出的高超艺术,是体育运动中美的体现,它像一幅幅流动的画面,给人美的享受。

当人们在观看艺术体操比赛时,运动员做波浪动作时所表现出的柔动连绵特色;做转体时表现出来的身体轻盈高飘;做平衡动作时表现出的稳健、优美给人以强烈美的感染。在观看竞技体操比赛中,运动员那稳健、准确、高难、优美的动作更给人以精彩、动人、魅力无穷的回味,使人进入梦幻般的境地。在观看球类比赛时,球场上那快速多变的战术,紧张激烈的争夺,熟练默契的配合,更是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把人带入神话般的世界。更有跳高运动员的腾空飞越横杆;帆船运动员博击惊涛骇浪;击剑运动员敏捷灵活的姿态;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上的千姿百态的舞姿;棋类运动员统帅千军万马的气概等。这些诗情画意无不使人陶醉于体育美之中,激励人们对体育美更高、更深的追求。

五、体育美中的真

培养体育兴趣发展体育运动 篇8

一、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 让学生体验体育运动价值

新课改理念完全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的单一化教学模式, 当学生有了参与热情后就转入正常的课堂教学, 从动作由易到难的示范模仿, 到学生整体自主地接受, 结合富有亲切感的生活情景类游戏和比赛性练习, 使学生情绪更加高涨, 创新性思维得到培养。例如:在学习复杂或较难动作时, 就有意识地利用动画或多媒体进行启发性辅助教学, 用音乐渲染、动作表演附加语言描述情境的方式增加动作的直观性, 使动作简单化, 迎合学生的心理爱好。对跑类内容就采用定时跑、定量跑、定时定量跑相结合或走跑等形式, 或采用迎面接力跑、十字传递、追逐跑比赛, 抑或结合一些奔跑类小游戏增强趣味性, 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 自觉地在比赛中边动边学边领悟要点。当学生的运动技能达到了预定水平后, 再开展各种形式的深化和放松练习, 用4~5分钟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小组交流, 互相纠错和总结, 共同体验和感受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身体疲劳与心理快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充分考虑性别、体型和认知等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在不同的练习阶段调整不同的教学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积极实施分层教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任务

初中时期正是学生培养个性、充满表现欲、需要得到认同的时期。学生的性格、需求、目标、兴趣等各不相同, 身体素质也存在差异, 而初中生已经开始渴望成功, 以便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教学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积极开展快乐体育教育教学。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 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好的同学, 就为他们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项目;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 可以为他们适当降低难度。通过难易程度的调整, 使同学都可以完成任务, 增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自信, 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例如, 能力高的学生跑外圈, 能力薄弱的学生跑内圈, 使双方尽可能同时完成练习。跨栏练习中, 调整栏距和高度, 让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三步过栏。又或者, 为跳得高的同学把标杆放高一些, 为跳得较低的同学把标杆放低一些, 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取得成功。通过分层教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任务, 发现自己的力量, 发现自己的才能, 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创新体育教学内容, 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 实行体育教学课、体育活动课和体育训练队相结合的新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体育教学课:我校虽然场地有限, 但也尽量开设了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 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田径等项目, 通过体育课教学,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本技术, 锻炼了身体, 最主要的是培养了不喜欢体育活动的那部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使他们从不想学到想学再到求学的目标。体育活动课:充分利用好每一节体育活动课的时间, 组织身体素质较好、体育兴趣浓厚的学生, 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 由体育好的学生担任组长, 带领部分身体素质差, 体育无兴趣的学生来进行锻炼, 针对各个小组的兴趣爱好不同进行锻炼, 教师巡回指导, 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体育热情, 效果甚佳。学校还针对体育有特长的学生成立了乒乓球男女队、篮球男女队, 利用课余时间集中进行系统训练,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开展体育游戏教学法, 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游戏是学生追求体育乐趣的一种活动。因为初中生年龄还小, 他们活泼但好奇心强。因此,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体育游戏的教学及安排与教学内容中有关的竞赛, 能够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之中的感觉, 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体育游戏教学法首先可以缓和紧张氛围。学生惧怕体育运动, 特别是一些耐力训练项目, 运用游戏的方式可以改善教学气氛, 使单调、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活泼。其次能培养学生动作技能。动作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学习者良好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 游戏则可简化上述的繁琐程序。例如:在教学“篮球运球与防守技术”时, 就在运球中选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要求学生在教师规定活动范围内, 每人一球, 在运球过程中主动抓住别人的破绽, 并力争保护好自己的球不被破坏。如此游戏引入让学生趣味性的高难度练习中, 有效巩固了运球技术, 提高了控球能力。

摘要: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体育爱好和兴趣的培养, 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并树立终生受益的运动意识。

体育运动员 篇9

1 民间运动员的概念

2005年岁末,丁俊晖第一次将中国人的名字刻在斯诺克冠军奖盘上,他的成功在改变中国台球运动历史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1]丁俊晖的出现,代表着民间运动员正在向着专业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民间运动员里提到的运动员并非是通过国家传统模式选拔的运动员,所以这里把由个人或团体自己出资训练,具备一定运动素质和潜力但没有通过国家资格审查认证,自费投入训练和比赛的群体或个人统称为民间运动员。它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可能成为未来竞技体育人才选拔的重要途径。

2 民间运动员的基本特点

2.1 民间运动员具有兴趣性

民间运动员之所以自掏腰包、变卖家产,甚至四处举债来从事一项体育运动,首先出自他们对项目的真爱。[2]抱有如此强烈的热情,对于运动员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催化剂,只要从正规训练方面加以引导,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化的标准。

2.2 民间运动员具有可塑性

对于一名运动员来讲最宝贵的是选择一项真正喜欢并适合自己的项目。人在很小的时候是很难判断出在哪一个项目方面具备一定的天赋,只有通过后天的摸索和实验,才能找出自身素质与运动项目的契合点。能够在这项运动中不断成长下去的都是符合这项运动培养标准的,因此民间运动员是具备一定的可塑性。

2.3 民间运动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民间运动员在进行体育运动的同时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固定的社会角色,这些独立的个体如有比赛,可以很快的进入比赛的状态。赛事结束,可以很快的转变成社会角色,这种双向发展模式赋予了民间运动员极强的灵活性。

2.4 民间运动员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由于民间运动员是来源于民间的个体或者独立的组织机构,是在社会生活中成长起来的具有不同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的一群人,所以每个个体在社会中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适应性。(见图1)

3 民间运动员选拔与传统运动员选拔

3.1 传统运动员选拔

多年以来,我国运动员选拔体制一直延续着“少体校—体校—省体工队—国家队”的模式下。这种选拔模式下的运动员经过刻苦的训练,长期性的转移性的超负荷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由于竞技年限的短促及人类自身体能的有限性,国际间展现运动天赋竞技体育的竞争已经愈演愈烈,从而导致各运动项目的难度和训练强度在不断加大的同时,各运动项目的风险性也在不断提高,使得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在服役期间面临的伤病风险和意外伤害风险也在急剧增加。[3]加之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大,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退役,然而我国退役运动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没有社会技能,伤病严重等特点,所以为了改变这一趋势的发展,改革运动员选拔体制是迫切的。

3.2 民间运动员选拔与传统运动员选拔的比较(见表 1)

4 民间运动员选拔的网络体育媒体模式

4.1 网络体育媒体模式选拔运动员的可行性

运动员的选拔对于竞技运动最终成绩的影响是巨大的,怎样进行运动员的选拔,成为了竞技体育发展的一项艰巨的任务。网络体育媒体的出现,不仅给民间运动员提供了平台,同时也给体育市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运动员选拔模式的改革不仅可以减少我国在运动人才培养上的资金投入,同时也加大了群众体育发展的热情,是我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强有力的催化剂。同时也使体育与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相融合,使其真正的实现信息化全球化。所以用网络体育媒体打造民间运动员选拔平台是可行的。民间运动员需要这样的平台走入人们的视线,同样,国家也需要这样的平台来广泛发现真正具有运动潜力的运动人才。网络体育媒体选拔平台的构建迎合了这种受众的需求,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2 网络体育媒体选拔民间运动员的方法

4.2.1 开设相关网站

开设相关的体育网站,人们只需在网上进行简单的注册,即可获得进入网站的账号。并且设立运动员信息库,包括所有的项目及运动机能等相关数据。

4.2.2 填写相关信息

注册人员在登录网站后,完善个人信息及自己所擅长的项目,并且完成网站提示的所有与运动有关的数据填写。

4.2.3 上传相关视频

填写完相关信息后,运动员可以录制自己运动过程的视频并上传网络。和之前填写的相关数据形成一套完整的运动员数据。上传视频可以包括竞技性运动,也可以包括表演性运动视频,并开设属于运动员的个人网络空间。网友可以随意对其视频及运动技能进行评价,也可以互加好友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4.2.4 相关专业人士进行网上选拔

在网上链接各大相关网络媒体与国内外资深体育人,他们可以在网上进行运动员的挑选参加专业的相关比赛,获得优异成绩的可以给予继续训练或进入专业队的机会,也可走国际化的体育运作路线。

4.3 网络体育媒体选拔运动员的特点

(1)开放性: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对于运动员选拔这样从传统意义上具有封闭性的过程,网络体育媒体给民间运动员提供了开放性的平台。

(2)公平性:每个运动员都是公平的个体,把自身的资料与视频展现在网络上,不存在任何的暗箱操作,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在网络空间中自由地表达其观点,无论这种观点多么奇异都不必受到压制而被迫保持沉默或一致。[4]所以人们的投票是自由且公平客观的。

(3)广泛性:网络已经成为当今最为普及的一种信息传播手段,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给运动员的选拔提供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平台。无论你身处何地、什么阶层,只要有网络,你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展现你的运动天赋,避免了运动人才的埋没。

(4)时效性:在信息全球化时代,如何快速而准确地将信息传递给世界各角落的每一个人,是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首要问题。网络体育媒体具备这样平台,给运动员的选拔提供了更加快速便利的条件。

4.4 网络体育媒体选拔运动员的意义

网络体育媒体对于运动员的选拔,不仅仅是一个全新的模式,同时也是一个平台。民间运动员的存在与发展,对于整个体育市场的运行至关重要,同时也带动了体育市场的良性循环,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媒体这种形式参与到体育中来,使体育真正的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文化,而并非少数人的运动。同时,对于我们国家的竞技体育可以输送全新的人才,以这种全新的选拔模式来带动我国体育人才输送走上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轨道。

综上所述,为了我国更好的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为了使我国的体育在全球化的市场上屹立於不败之地,我们都应该从各个方面对我国体育体制的发展进行修补与完善。网络体育媒体与运动员选拔的融合,不仅仅是信息时代的改革,也是信息化体育必然的发展趋势,相信在不久将来,我国的体育传播事业必将领跑世界,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之林。

摘要:我国现在的竞技运动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较低、伤病程度较高等一系列问题。无论从体制上、还是从训练的实践中,都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选拔模式,来取代原有的运动员选拔模式。该文基于网络模式的视角探寻民间运动员的选拔机制,未来的体育市场必定会向着自由化方式发展,而我国运动员的选拔也必定会打破原有的模式,以一种开放式全新的模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因此,提出网络体育媒体选拔运动员模式。

体育舞蹈与少儿运动员的防护意识 篇10

现代社会中,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体育行业中有所建树。由于体育舞蹈内涵丰富, 融艺术、体育、音乐、舞蹈、服务于一体, 涉及文化范围广, 包括舞蹈学、音乐学、心理学、解剖学、力学、美学、服饰学和运动训练学等, 是健与美相结合的运动项目。

2、少儿体育舞蹈运动员防护意识的心理学结构

体育运动过程中的防护意识主要是指运动员在从事体育运动过程中有意识地避免伤害的发生, 采取有效的行动去保护自己的身体, 顺利地完成体育动作的过程。防护意识从本质上讲, 与其他职业的防护意识无异, 都是安全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共分成三个层次:

2.1、安全认知

认知就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 并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安全认知, 就是人们对运动损伤这一客观存在的特性、本质、规律、规章及其预防和保障的认知, 主要是指体育舞蹈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的特性、本质、规律、规章以及活动对象、手段等知识、自我保护技能的认知, 是防护意识的基础阶段。

2.2、安全情感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的态度。

2.3、安全意志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 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 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人的意志品质有四性, 即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安全意志是心理学意志的一种, 是体育舞蹈运动员为了保证自身安全, 自觉、果断、坚韧而顽强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去克服困难、战胜障碍最后完美完成整套动作的心理过程。

3、体育舞蹈运动员防护意识的培养

体育运动过程中的防护意识也不是天生的, 通过后天的训练可以把一些有保护作用的动作内化为自动化执行的程度, 在关键的时刻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种意识也需要进一步的培养才能确立。

3.1、理性灌输

理性灌输是指对体育舞蹈运动员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体育运动安全教育。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 让体育舞蹈运动员充分认识到运动损伤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掌握规避运动损伤所需要的理论和技能, 不断地加深他们对运动安全的理解, 牢固树立运动损伤可以预防的观念, 不断提高身体素质, 使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安全行为由不自觉渐变到自觉, 由“强制执行”到“自觉遵守”, 进而到“主动接受, 自我监督”, 产生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质的变化, 增强防护意识, 把防护意识变成一种潜意识控制下的理性行为。

3.2、制度约束

我国的体育舞蹈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事业, 对体育舞蹈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运动损伤进行个案分析, 统计综合, 最后制定而成的《体育舞蹈动作指南》、《全国体育舞蹈业余考级制度》等规章制度对于很多运动员来说都具有一般的意义, 是国家为了扶持行业、引导个人身体素质综合全面发展而做出的一般性规定。这些规定是用强制性的手段约束规范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行为, 培养良好的体育运动行为习惯, 达到培养防护意识的目的。

3.3、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是指使一些具有运动损伤倾向者与教练之间加强联系, 通过帮思想、传技术、带动作等形式, 解决运动员思想上的问题, 及时纠正个别运动员的不良行为, 引导那些防护意识差的运动员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帮助运动员强化防护意识。

4、强化体育舞蹈运动员职业防护意识的建议

针对体育舞蹈少儿运动员防护意识存在的问题, 建议采取思想高度重视、创新防护教育、磨练防护意志及强化环境熏陶等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促进体育舞蹈少儿运动员的防护意识由良好水平向优秀水平提升, 预防和控制其不合理体育动作的发生, 降低因运动员原因引发的运动损伤事故发生率, 提高体育舞蹈运动中的安全水平。

4.1、正视差距, 高度重视少儿体育舞蹈运动员的防护意识

高风险的体育舞蹈运动, 对少儿运动员的防护意识提出了高标准要求, 运动员必须具备优秀的防护意识, 才能预防和控制不合理运动行为的发生, 确保整个比赛或训练过程的顺利完成。少儿体育舞蹈运动员的防护意识, 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 离优秀运动员的水平还有差距。

4.2、抓住根本, 积极创新少儿体育舞蹈运动员的防护教育

安全教育是提高少儿运动员防护意识水平的根本途径。为了提高体育舞蹈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就应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理念等方面系统创新少儿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安全教育, 消除安全教育的高原现象。

4.3、瞄准弱点, 着力磨练少儿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安全意志

少儿运动员防护意识的最大薄弱环节是安全意志的缺乏。很多家长也只是看到了孩子在这个行业中的发展前景, 但是, 却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要提高少儿运动员的防护意识水平, 必须瞄准安全意志这个薄弱环节, 采取有力措施, 磨练少儿运动员的安全意志, 提高少儿运动员的安全意志水平, 使少儿运动员的防护意识得到均衡发展、和谐发展, 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防护意识水平。

摘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 本文阐述了体育舞蹈少儿运动员的防护意识结构, 建议采取创新安全教育, 磨练安全意志, 强化环境熏陶等措施, 强化体育舞蹈少儿运动员的防护意识, 降低因防护意识而导致的运动损伤发生率, 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体育舞蹈,防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孙俊生.体育舞蹈的健身及美学价值[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10.01 (1) :108-110.

[2]唐颖.体育舞蹈在高校的发展[J], 体育文化导刊, 2010.01 (1) :150-152.

游戏体育,快乐运动 篇11

【关键词】初中体育;舒展;活动能力

体育课不是简单的活动课,更不是枯燥的理论课,但是,现在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效率而忽视了学生的体育教学,所以,这就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慢慢地降低。其实,体育教学也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如果每个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那么这一堂体育课也会变得更加有意义。但是,现实的问题则是学生总是忽视体育课,总认为体育课是自由活动课,所以,他们在体育课上也会显得很懒散。那么,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呢?

首先,教师则需要让整个体育课堂变得轻松,让学生能够以轻松的心态来面对体育课。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则需要将整个体育课堂变成一堂游戏课,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慢慢地领会体育,这样他们才会轻松地度过体育课。那么,接下来,笔者将根据自己的体育教学经验来谈谈游戏式的体育教学方法。

一、游戏比赛,激发学生运动热情

初中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时期,所以在体育课上,教师则更加需要注重学生体育锻炼,同时,青春期的孩子,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充满朝气,所以,如果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能够采用比赛式的游戏教学法,那么他们的激情也会立刻被调动起来,那么,在整个体育课堂上,他们也会显得兴致勃勃。

初中体育,分为理论和实践,那么教师在整个体育课堂就应该更加注重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传授理论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容易接受。关于体育实践内容,如跑、跳、投等等,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赛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练习。比如本堂课需要让学生练习跳,那么教师则可以安排一个简单的游戏,如双人跳绳比赛,教师为了检验学生的练习成果,则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让学生通过比赛的方式进行双人跳绳,关于比赛时间,最好是一分钟,这样学生才会在比赛的过程中感觉到紧迫感。总之,在整个体育活动课上,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让他们在比赛的过程中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学好体育。

关于体育课堂上的比赛游戏,其方式是五花八门的,比如拔河比赛、跑步比赛等等,如果教师想要整个体育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同样可以进行擂台赛,让学生之间通过一定的体育较量来认识自己的不足。总之,为了让初中体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为了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变得更加活跃,教师则可以在体育课堂上设计更多的比赛项目,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快乐运动。

二、游戏表演,培养学生体育审美能力

当我们提到体育时,很多人第一反应都会想到体育运动等刚烈的词语,其实,体育也有柔情的一面,如果教师能够在体育课堂上将它柔情的一面展示出来,那么学生也一定会爱上体育课。所以,此时教师则需要通过一定的游戏表演的方式来展现体育的魅力,让学生在看表演的时候来慢慢感受体育那不同的美态。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其韵律体操和舞蹈也属于教学内容,但是,当学生在学习这些体育内容的时候总会感觉很无趣,那么,当教师面对这样的课堂现状时,也很难充满激情。所以为了让整个体育课堂变得有色彩,教师则可以通过一定的表演方式来让学生体验体育。比如,当学生做韵律体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来进行体操表演,而且在音乐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尽量选择更多的音乐,然后再将班上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六个人,在正式表演之前,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单独练习体操内容,当正式表演的时候,教师则可以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进行抽签,通过抽签的方式来选择音乐。接下来,则是学生做准备的时候,大概十分钟,十分钟之后,教师则可以让每个小组随着自己所选的音乐伴奏来进行体操表演。通过这样的表演游戏,学生会感到些许的新鲜感,那么他们才会在体育课堂上变得更加主动,同时还能慢慢地对体育产生一定的审美情趣。

以上活动安排的意图,主要是想要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找到体操的韵律感,让他们在音乐伴奏的情况下进行表演,可以提高他们的节奏感,同时还能让他们感觉体操的多样性。每一组学生表演体操的方式不一样,那么他们在随着音乐表演时就会呈现不同的效果,这样做观众的学生才能在别人表演的过程中慢慢地感受到体操表演的魅力。

三、总结

体育所包含的的知识是丰富的,每个人对体育的了解也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大家都能从多角度去了解,那么,体育也会呈现不同的面貌。同样,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体育课堂上充满朝气、充满活力,那么这样的体育课堂就会显得很成功。而此时,游戏教学法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好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总之,游戏体育,才是快乐的运动。

【参考文献】

[1]张玉兰.扩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第12期

[2]黄剑刚.关于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第5期

[3]陈明基.初中体育教育质量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第9期

[4]孙培娟.关于初中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的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第6期

体育运动员 篇12

对于体育文化的定义可谓是千差万别, 从简单的层次来说, 体育文化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 这种定义来源于对文化的理解, 所谓的文化也可大而化之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体育文化是人类从体育运动中升华总结出来的, 包括运动的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规则的制定, 对人类精神的意义, 所反映出的时代和历史意义等。对于体育文化的探讨必须结合具体的运动, 不能一味的以文化谈文化, 应该从体育运动中升华其中的意义。

篮球运动发明于1891年, 其后传入中国, 由于NBA的成功传播, 成为继足球之后最被人认可的体育运动, 也是在中国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 在高校的大学生中也传播最广, 最为人所接受。

我们在讨论高校体育运动对体育文化的影响过程中, 以广泛传播的篮球运动为例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十分典型的。

2、高校的体育运动丰富多样

对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察,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加学生体育常识、规范学生规则意识、增强团队意识、完善道德意识等, 作为一个团队运动, 篮球在这些方面都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 我们以篮球作为讨论的主要运动, 也是十分典型的。

2.1、丰富大学生的体育生活

篮球运动作为高校最流行的运动之一有很多原因, 这也决定了其在丰富大学生体育生活方面的天然优势。首先, 篮球运动的器械要求简单, 篮筐和篮球就可以满足学生对篮球的追求, 甚至只需要一个篮球就可以满足一些简单的训练;其次, 人数要求无必要的限制, 不论是1个人还是10个人都可以完成多种多样的篮球运动, 比如一个人运球训练, 三对三半场比赛, 五对五全场比赛等;第三, 趣味性强, 篮球比赛因为其兼具运动性和竞争性, 深受学生们欢迎。由于这些原因, 篮球运动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方面起着十分巨大的影响。

2.2、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运动在不同程度和方面都能提高锻炼者的身体素质, 篮球运动也不例外, 并且篮球运动因为其强烈的对抗性和技巧性, 对于大学生的身体各方面都有要求, 首先需要良好的体能, 不论是半场对抗还是全场比赛, 良好的体能都是篮球运动所必须的, 这就要求大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能储备, 其次, 丰富的技巧也要求大学生在身体柔韧性方面要有所训练, 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绚丽的动作背后都是必要的柔韧性训练, 第三, 出色的身体控制力也是篮球运动也必须的, 对于身体的控制是一个人身体素质的良好的表现之一。篮球运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决定了大学生在进行此项运动的时候需要不断的锻炼。

2.3、增加大学生的体育常识

体育常识不仅仅在一项运动中需要, 在一般的运动中都是需要的, 并且养成良好的体育常识, 对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 可以增长运动方面的知识, 篮球运动作为运动的一种, 在学习过程中必然可以获得许多相关知识, 比如运动学知识、篮球规则认识, 篮球团队认识等;第二, 可以增长运动比赛的常识, 在一般情况下, 我们只是了解运动的基本知识, 但是对于真正正式的比赛知识是非常缺少的, 想要享受比赛, 不论是观看比赛还是投入比赛, 对于比赛常识的了解都是非常重要的;第三, 对于运动伤害知识的了解, 凡是运动就必然要与伤病联系, 不论是学习如何防止受伤, 还要学习受伤之后如何正确处理, 这种知识对于运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4、篮球运动可以培养团队精神

有人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 十个中国人就是十条虫。这句话说的就是中国人在团队精神方面的欠缺。体育运动是一个培养团队精神最好的方式之一, 尤其是以团队为重的篮球比赛, 篮球比赛需要的是团队的配合, 想靠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是很困难的, 需要各个位置的人不断的配合合作才可以。凡是经历过篮球比赛的人都可以体会到集体的重要, 团队的重要。所以, 篮球运动可以培养人们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团队的配合也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懂得团队配合的人才能把工作做好, 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肯定, 从而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团队精神对于一个集体或团体来说也是生存之本, 作为一个团体, 如果所有的团员是一盘散沙, 那么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成功, 如果大家都拧成一股力量, 那么再难的事情都是可以做成的。篮球运动所培养的这种团队精神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3、总结

篮球运动作为高校最受欢迎、受众最广的体育运动之一, 对于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对篮球运动进行多方面挖掘, 使其更好的为大学生服务, 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进一步提高篮球运动在大学生中的地位, 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并且充分发挥其对高校体育文化的积极作用, 在建设高校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增砖添瓦, 形成一种具有中国高校特色的运动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席焕久.体育人类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 8.

上一篇: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下一篇:地下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