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控能力

2024-08-04

把控能力(精选9篇)

把控能力 篇1

一、提问在现场采访中的重要性

提问, 看似简单, 实则不然。著名记者柯天在《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中写到"采访是一种应世最高的艺术, 也是新闻学最微妙而又最困难的技术。说起来并没有也一定的格式, 只能说, 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提问, 是现场采访中的重要环节, 现在的观众有时偏爱某一档电视节目, 其实有时并不是关注节目的内容本身, 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是节目主持人的提问艺术。那么我们在进行现场采访中提问应该注意下面几个环节:

1、提问要做到精心准备

在瘦肉精事件中, 记者都做了充分而精心的准备, 尤其是对事件的背景和事情发生的后果都做了充足的分析, 因此在采访时做到了有备无患。还有就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采访, 记者需要快速的到达现场, 了解事故发生的背景, 如果时间仓促的话, 可以根据已知的背景资料, 拟写一个简单的提纲, 提炼出自己想要的问题, 必要时可以加入自己的参考意见, 但必须要客观公正。由这我们可以看出记者的访前准备必不可少, 因此, 访前准备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

2、提问要简单清晰

在采访的时候, 记者必定会对被采访者提出问题, 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在采访的时候一定要对那些敏感的话题, 讲究原则注意自己的言辞举动。务必要做到记者所肩负的责任。第一, 在采访时口气要和蔼, 态度端正, 以便消除被采访者的心理负担和紧张, 使谈话处于一种轻松的氛围。第二, 提出的问题要恰到好处, 不能使对方心生反感, 但与此同时要把握住问题的关键, 在涉及到概念的时候一定要清晰, 要有说服力。第三, 提出的问题本身要通俗易懂, 使被采访者能够轻易理解题目本身的内容, 在面对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采访时要注意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 不能毫无顾忌的随意发问。第四, 提问时涉及到的时间、地点、数字等方面内容时一定要详实准确, 不准确的应当及时对数据进行核实。保证问题本身的质量。

3、在提问中适时引导, 确定采访主方向

记者的采访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还原事实的真相, 并将真相告知对事件关心的人们。因此, 在采访中记者要时刻注意被采访者对问题做出的回答, 如果回答的结果偏离了问题的主题, 就应当及时提醒被采访者要回答问题的关键, 不能偏离题目的内容。

4、提问要具体

记者对提出的问题要负责, 因此, 这就要就记者要将笼统、模糊、抽象的一些事项, 经过自己的加工使问题简单, 容易使回答者明白问题的关键所在, 所以记者本身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提问技巧。

二、倾听在现场采访中的重要性

倾听是一种美德, 也是一种技巧, “鲁豫有约"之所有很高的人气, 这是因为主持人陈鲁豫在主持节目的时候很注意倾听, 大家会发现陈鲁豫常常是很认真的倾听被采访者的讲述, 给人一种很安静的感觉, 就是通过这种静静的倾听, 她会发现被采访者所述说的事情中大量有用的信息, 她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整理, 很快就会再后面的问题中对此提出新的问题。她的倾听使嘉宾感到被尊重、被理解, 从而使嘉宾畅所欲言, 使得受众为其肺腑之言所打动。如果陈鲁豫没有很投入的倾听被采访者的讲述, 那么她的节目也就不会获得成功。

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 与之相关的广播电视事业也在不断的快速发展, 致使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优秀节目主持人, 这些主持人被人们中之所以喜爱, 并不是因为多么的英俊潇洒、美丽漂亮, 而是因为他们所作的节目都非常有深度, 都被在节目中主持人所表现出来的主持技巧所折服。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当年的实话实说中的崔永元。由此可见, 倾听是多么的重要, 特别是主持人能够将从被采访者的讲述中分析出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所以, 记者在采访时也经常使用, 这样做往往容易使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也更容易得到更多的有价值信息。

在现场采访中的在倾听方面有四个要点:

1、真诚倾听

只有真诚的倾听的主持人, 才能够被观众所认可。尤其是在谈话类的节目中, 往往那些真诚倾听的主持人更能把握谈话节目的精髓, 通过与观众的互动, 很容易就会感染在场的观众。

2、用心倾听

凡是成功的主持人都能够做到用心倾听, 因为, 这些主持人在做节目的会关注到每一个细节, 如果没有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倾听, 往往就会忽略掉其中的细节, 对在后面所提出的问题的质量也会大大折扣。所以, 用心倾听应该是主持人必须做到的。

3、有目的地倾听

显而易见, 主持人带着目的去倾听, 可以掌控整个的谈话主题, 保证所作的节目始终围绕中心话题展开, 同时还要记住观众想听什么, 通关话题的展开, 知道观众的意愿。

4、边倾听边思考

主持人在倾听的同时也要对自己所得到的有用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思考, , 在思考中倾听可以增强主持人的主持能力, 只有这样的主持人才可以把握节目的关键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曹可凡、王群:《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

[2]陆锡初, 等.节目主持艺术通论》,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8年。

[3]闻闸:《播音主持训练280法》,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9年。

[4]林可行:《主持人社交技巧》, 改革出版社, 1999.205。

[5]窦文涛:《真情面对-明星三人行》, 现代出版社, 2000年。

[6]杨澜:《为何执着-杨澜工作室》, 现代出版社, 2000年。

[7]时间乔艳琳:《 (实话实说) 的实话》,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9年。

[8]代树兰:《电视访谈话语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年。

[9]中国播音主持网www.byzc.com/

[10]谈晓明:《主持人现场提问的语言艺术》, 《湖北社会科学》, 2010, 7

[11]编导网http://www.ibiandao.com

[12]方君妹:《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的倾听》, 麻城市电视台。

把控能力 篇2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的永恒主题,病历质量是医院医疗质量的综合反映。病历的规范书写反映了医院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五月份有关专家对我院进行了等级医院的复评,其中病案评审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总体得到了专家组的好评,但也存在很多缺陷和问题。而因为临床工作的繁忙,我们很多科主任及质控员也不太重视病案质量的管理,到6月份为止,几乎没有一个质控员上交病历质控单,也就是说今年以来病历质量控制就等于零,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我们医务科认为到了不得不整改的时候,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项整改措施

一、领导重视,科室积极参与

随着《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病历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文书已逐步走向公开,这也是在病历管理上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各医疗机构的业务建设普遍有所加强,虽然生化学、细菌学、X线、超声波、CT、核磁共振、同位素及电子计算机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病历的地位不可动摇,仍是建立诊断的主要依据,所以在整个医疗行为过程中,病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在加强业务管理和质量控制基础上,加大对病历质量控制方面的力度,各位临床科主任要把病历管理作为诸多医疗环节中的重中之重。

我院领导在病历管理上已经十分重视,成立了专门的病案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并有院长亲自担任组长,但在实际工作中,各位科主任因为业务工作繁忙往往有所忽略,据此我们提出重整病历质控员队伍,由各科主任选拔责任心强,工作积极,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做质控员(具体要求另述),配合医务科做好工作。

二、质控管理内容完备,流程流畅,奖惩措施有力

医院这几年已经逐步完善了病案管理的各项制度,并以文件形式发至各临床科室,只是最近两年因为不断增加的繁重工作,而使得文件基本流于形式,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希望通过本次整改,能使质量控制的内容趋于完备。

质控流程在我院已经有过几次改变,但流畅程度一直是一个问题,在此我们重申一下病历质控流程:临床医师-接受规范化病历书写培训(最主要是针对新进人员)→质控医师对本科室所有住院病历进行质量检查,并把发现的问题(包括好的和坏的)回报科主任→科主任每月抽查十份有质控员检查过的病历,将结果及整改情况上报医务科→医务科随机抽取全院归档病历的5%有各科室质控员轮流集中检查,并将病案书写缺陷及问题记录并反馈给本人→院部根据检查结果对病历书写医师进行相应的奖惩。

病历书写的奖惩措施医院一直都在做,但不是十分有力,在此建议将病历书写质量的好坏与科室奖金挂钩,奖可以重奖,罚可以重罚,并可以挂网公示,而对医生本人而言,病历书写质量应与个人职称晋升关联,比如说在五年内发现书写有一份丙级病历或三份乙级病历的医师可以延缓晋升或延迟聘任。

把控能力 篇3

以汽车团队为例, 从知识管理层面, 公司总结了多年来项目策划执行的优秀案例, 分析其中经验教训, 从项目运营策略到执行细节流程, 从创意亮点到不足之处均有详细标注和讲解, 配合视频和图文简报, 将活动的方方面面信息传达给团队成员, 并鼓励大家以临战推演的形式开展重复脑力风暴, 甚至以辩论赛的形式鼓励成员思考和总结。

从感性认知层面, 公司以不同形式的体验活动培养团队成员对于品牌和产品的认知, 如汽车团队, 新品活动和试驾活动运营之前, 在获得客户认同的情况下, 项目组会安排成员分批体验车辆的性能, 从直线加速到换挡时机, 从内饰装备到外观赏析, 并由资深试车教练逐项讲解, 加深成员对产品的理解。长此以往, 培养出一批爱好产品、了解产品的行业精英, 对于项目执行中受众体验点的把握、参与环境的规划都能做到游刃有余, 充分实现“海天出品, 必属精品”的策划理念。

2009年3月, 某欧系精品个性小车需要做一场新车上市和试驾活动, 任务的主要矛盾在于, 该品牌在中国被普遍认同为女士专属座驾, 且性价比较低, 而此款车细分市场主要针对男性客群。为了巩固其领先和独特的地位, 同时传播该品牌拥有鲜明的品牌个性, 即:个性化、卡丁车的驾驶感受、时尚。我们为该产品策划执行了一场备受好评的上市仪式和试驾活动。

我们从多方面考量, 选取几个活动标志性的元素:时尚的三里屯Village场地、Fans招募、新裤子乐队的演出、舞台剧的编排、HIT FM的合作, 无处不体现出该产品特立独行、时尚潇洒的理念。试驾方面, 我们没有沿用传统的试驾方式, 而是“铤而走险”地选择了自由试驾。这也是一种潇洒和男性化的体现, 即媒体凭借手上路书, 在北京市内、郊区接受挑战。3天的活动中, 每天接待20名全国知名媒体, 在北京市内接受各种“无厘头”的挑战, “头盔、砖头、英国斗牛、敞篷洗车”等等, 我们将这些元素全部移植到试驾中。媒体戏称本次试驾为“真人大富翁”。

这样自由度极高的试驾对于驾驶者肯定是非常的畅快, 没有约束, 没有阻碍, 但是也给执行带来了一个最大的难题:安全。因此, 我们在市场上考察了很多种GPS, 但都不是很理想, 我们需要一套能够及准确定位、超速警告、安全报警于一身的GPS系统。既然市场没有, 那我们就自己开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我们开发出了一种满足以上功能的GPS定位系统, 经过测试, 其精确程度不输市场上销售的产品。

我们在公司内部组建了指挥中心, 实时监控试驾车辆的行动, 采用交互式通讯, 如试驾者迷路, 打来电话求助, 我们可以根据指挥中心显示的车辆位置, 为他提供指引;车辆超速, 指挥中心会收到报警, 我们也会通过系统告知驾驶者, 注意安全。这套系统的应用, 也为如此自由的试驾提供了运营保证。

职场新人要把控好“六个度” 篇4

对于分内的事情做好是没有问题的,也是作为员工应该恪守的准则。但是对于职责以外的工作,尽量不要全揽过来做。一方面,因过于扎眼而抢了别人的风头,给其他同事带来了威胁,容易招人厌恶,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自身的疲劳,随着时间的累计,过分的工作强度会让自己不堪重负。触碰职责外的工作要有度,否则得不偿失。

二、要学会慢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很多职场小白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一开始工作就急于把自己所学的、所会的东西全展现出来,本以为会得到老板的认可,可是事实上却并非会如此。职场上有才华有学问的人很多,加之经过时间的历练,大多数都是很成熟的职场人,并非职场小白所想象的是陈旧的“老人”,你可能很有才华,但是初入职场还是要保持低姿态,多学习一下前辈的经验,比量一下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三、要学会冷静的观察公司氛围

需要了解的是公司的文化和氛围,这个和入职前所了解到了可能会有一些出入,因为公司所倡导的文化不一定和公司所有的人都十分契合,所以一定要观察周围的同事都是什么样的人,在根据不同的人找到不同的相处方式,这是一个锻炼情商的好机会,职场其实是个复杂的地方,人与人的交往是门学问。

四、要学会不过早的涉及权利之争

初来乍到,觉得凭自己对工作的一腔热情以及满腹的才华,一定会做出一番大事,而恰巧主管位置空缺,于是就奔着升职拼命地表现自己,可是,小白们不知道这个“抢跑”的动作是犯规的。虽说职场讲的是实力,先来后到的说法太腐朽,可是,职场拼的并不完全是工作实力,还有为人处世的道理,急于求成的心态是遭职场忌讳的。太急于做“出头鸟”会成为众矢之的。升职不成受挫是小事,最致命的打击可能会是因经验不够丰富而惨遭淘汰。

五、要学会谦虚多请教

在面对有些困难的工作时,一定要请教领导或是其他同事,否则做得好了没人说什么,而做的不好了,会给大家留下做事不谦虚,不协同的印象。请教问题是一方面,再取得成绩的时候也千万别忘了把功劳分给帮助过你的同事,这样大家也不会觉得白白帮过你,新人与职场的磨合期就会这样愉快的度过了。

六、要学会不抱怨

职场上不如意的事多的数不清,时间久了总是想找人倾诉一下以示发泄。但要知道,坏情绪的是可以传染的,坏话也是会迅速传播的,重点是办公室的推心置腹真的不那么可靠。影响了别人不说,还有可能你的不满声很快就换到老板耳朵里。一定要收起苦水,收起满腹牢骚,有时间多想想如何解决问题改变现状才是硬道理。

论新闻图片的质量把控 篇5

信息含量的大小

一则图片新闻和一条电视新闻相比, 其画面有极大的数量悬殊。在这种情况下, 电视新闻的信息量也就占了上风。新闻图片是把一个事件的全过程浓缩为一个瞬间, 把立体事物转化为一种平面影像, 把全方位的新闻场景转化为一个有限空间, 其信息的含量先天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 “能动地把握画面的信息量, 尽力把新闻照片拍出分量, 拍得耐人寻味”也就成了摄影记者的业务主攻点。

酌情利用新闻现场与画面主旨相关的一切视觉元素, 可以使画面的影像结构变得丰厚。这就要求摄影者在事发地冷静地审视各种影像符号, 判别哪些是对新闻信息的传达和主题生发有重要价值的, 哪些符号对主体表达具有破坏性, 用“时空选择”和“视角选择”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从而获得“有效空间”。这样的画面有章法、有层次, 视觉语言丰富, 一幅作品足以和一条电视新闻乃至文字新闻的魅力相抗衡。例如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奖作品《美军海军少尉卡瑟灵柩返乡安葬》, 摄影师在拍摄两名美军士兵将盖有美国国旗、载有卡瑟遗体的灵柩运进飞机机舱门的瞬间, 同样关注到画面舱门上方一排映有不同乘客表情的窗户, 乘客作为生者在画面上的出现与装有卡瑟遗体的灵柩形成强烈的反差, 使画面在视觉表达和思想内涵上都变得更为立体、多元, 更强化了生与死的对比, 深化了作品对战争控诉的主题。

凯文·卡特作品

拓展画面形象的数量不是确保新闻摄影作品信息量的唯一途径, 简洁的影像结构也可传达出丰厚的画面信息, 例如反映汶川地震灾情的只有一只逝者儿童的小手紧握着一支圆珠笔那个特写画面, 其画面形象是单一的, 但这一视点却蕴涵着一个巨大的精神空间, 让读者去想象和品味, 这个画面形象典型, 视觉强烈, 信息抽象于纵横交织之中, 可谓“一图胜千言”。

从简洁的视觉符号中透射出丰富的画面信息, 这是一种摄影表达的艺术, 它要求摄影者发现与思考, 从普遍现象中寻求个别现象, 在个别现象中选择典型形象。从画面构成看, 主体是画面中的一个点, 而这个点必须有一定的新闻背景、有一定的象征性和外延性, 而要突出主体, 充分表达主题和新闻内涵需用精准的画面形式进行视觉传达。

视觉冲击的强弱

用照相机拍摄新闻照片, 就是摄影师在新闻现场审时度势, 将一个足以表达主题的情景用快门锁定, 使其流动的瞬间成为永恒。这一过程是摄影师把动态场景转化为静止画面, 把立体转化为一个平面, 把事物的全过程转化为有限空间, 也就是说静止、平面的有限空间决定了新闻摄影在新闻传播方面的局限性, 这种局限性的视觉空间无法接受平淡和寂寞, 苍白无力的画面将会遭受读者的冷遇。因此新闻摄影将“视觉冲击力”视为新闻摄影作品的成功因素, 旨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眼球, 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画面的境界之中。

画面视觉冲击力的形成来自客观存在与主观努力。客观条件为摄影师营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提供了先决条件, 然而面对形象丰富的场景并非每个摄影师都能拍出具有新鲜视觉感受和强烈的视觉感染力的作品, 要让自己的新闻图片在视觉表达上新颖而有活力, 对于摄影师而言最重要的是要运用新的视觉思维来支配画面, 用新的视角去观察事物, 用独特的视觉解读方式去呈现自身对新闻事件的独到理解。例如, 在多个新闻赛事中获奖的体育特写类作品《血染赛场》, 照片反映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柔道的一场比赛, 摄影师没有按常规思路聚焦比赛选手搏击的动作和场景, 而是拍摄了其中一名女选手受伤时滴落在地面的一滴血, 画面不仅清晰地映现了一滴血, 虚化的背景还描绘了运动员跪地的腿和缠着绷带的手, 这种独特的视角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简约的构图形式把体育照片的内涵升华到对人性层面的探究中, 让观众看到的不只是体育竞技本身, 更重要的是看到金牌夺取的艰辛和运动员拼搏奋斗的精神。因而摄影记者要想强化新闻图片的视觉冲击力, 就必须不断更新观念, 用新的视觉思维来驾驭影像。

韩忠强作品

文化蕴涵的深浅

对于具有文化蕴涵的摄影作品, 并非每个持相机者都能企及——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新闻影像。所谓高层次, 就是作者用自己的政治素质、人文素养以及美学修养等审视事物, 在普遍现象中发掘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和人生意义的特殊事物, 之后调动摄影语言, 将事物转化为一种精神财富。这类作品深邃厚重, 给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前页中的图1与图2均系此类作品:图1记录了1993年波及苏丹全国的饥荒, 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借助两个简单而具有特定意义的视觉符号引发了人们对生命与社会的思考;图2同样以凝练的画面和清晰的影像关系向人们诉说了一个母爱故事, 作者以崇敬的心情讴歌了母亲的伟大。这是两件高深的作品, 它们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震撼。

将新闻画面注入文化蕴涵需要在真实制约中创造, 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然而在照相机广泛普及、人们的视觉素养不断提升的时代, 倘若新闻照片仅停留在事物表面记录层面而缺失内在含量的话, 也就谈不上形象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在画面中创造文化蕴涵, 首先应该“以人为本, 审视世间万象”。也就是说, 摄影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 把对人生的报道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用镜头诉说人生的冷暖, 以昭示大众共同关注, 即使报道自然领域的新闻现象, 也要站在人生的立场上审视其新闻价值。因此, 新闻摄影不能满足于一般的技术操作, 简单地传达一则新闻信息, 而应在信息传递、心灵感召和文化传播方面发挥其传播功能。摄影者更应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把摄影做到文化层面, 从根本上提升新闻照片的质量。

乳品质量要从源头把控 篇6

近年来, 一系列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安全的乳品质量事件, 不仅对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乳业造成创伤, 也严重打击了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信心。10年前, 国内奶粉市场上, 洋奶粉的份额仅占3成多, 近两年来, 这种局面已发生了颠倒性逆转。尽管洋奶粉的售价一路“高歌猛进”, 但市场占有率仍呈现上升态势。超市奶粉货架上, 已被洋品牌挤得满满当当。甚至国内不少品牌乳制品都在外包装显眼处标示着:“选用进口奶源”。

2012年第3季度, 我国乳制品行业出现产量增速明显下滑、进口激增态势。据统计, 1~8月我国乳制品产量增速较去年同期下滑10个百分点;1~8月我国进口各类乳制品84.4万吨, 进口额为29.7亿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28.4%和26.2%。

从消费者的角度讲, 目前, 我国新生儿数量逐年增长, 婴幼儿乳制品需求量增大。国内消费能力不断提升, 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更多中高端消费群体开始选择洋品牌乳制品。尤其是频频发生的国内乳制品食品安全事件, 导致国外乳制品抢占了不少份额。在进口原料粉价格明显低于国内价格的形势下, 乳品行业无论是小企业还是大企业, 都纷纷加大了对进口原料粉的需求。可以预测, 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我国对于进口乳制品, 尤其是进口奶粉的需求量将会持续增长。

业内人士不免忧虑:国内乳品行业难道会“一蹶不振”?出路又在哪里?

有识之士指出, 原奶生产是我国乳业发展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原奶质量的高低, 直接决定乳制品的品质。乳制品加工企业要想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能否源源不断地采购到高质量的原奶至关重要。当前, 我国原奶生产整体还处于粗放阶段, 不仅难以保证充足、稳定的供应, 而且质量也参差不齐。在原奶生产环节, 我国目前主要有3种方式:农户家庭散养、奶牛养殖小区和现代化牧场, 其中以数量庞大、规模较小并且分散的农户散养为主, 向乳品市场供应着大约80%的原奶。

此起彼伏的乳品质量事件告诉我们, 乳品质量从生产加工领域、流通领域“围追堵截”, 产生的效果都远不如从源头进行控制得力。要杜绝乳制品安全问题, 首先应从奶源抓起。

近几年, 国家先后建立了乳品追溯制度、乳品企业诚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安全保障制度, 着力点都是在强化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管。但目前国内的乳品安全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当务之急, 应整合企业、政府、市场3方面力量, 从提高国内奶牛饲养水平, 加强现代化专业管理入手, 逐步淘汰一批散养户, 鼓励、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场和大型牧场, 从源头上解决奶源问题。

近年来, 山西共利用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1.825亿元, 扶持建设了325个奶牛标准化养殖项目。截至目前, 奶牛标准化养殖项目覆盖了山西10市39个县, 使3.25万头奶牛实现标准化规模养殖, 每年可向市场提供1万多吨鲜奶。通过项目的实施, 使项目区的奶牛标准化养殖比重由项目实施前的8%提高到现在的30%, 极大地实现了奶源的规模化、集约化。目前, 山西省奶牛标准化养殖项目建设已初见成效。

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把控 篇7

一、关注非真实财务信息分析

目前, 银行规避非真实信息的财务分析, 最有效、直观的方法即借助于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力量审计过的财务报表即审计报告。伴随近几年会计师事务所大批成立, 经济欠发达地区及针对银行贷款出具的审计报告质量呈下滑趋势。因此, 为获取更为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 银行信贷人员应辩证地利用审计报告, 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进行分析, 银行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 针对企业财务审计报告的类型进行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出具的审计意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 当注册会计师等社会中介力量认为企业财务报表存在问题时, 会依据不同的情况给出后三种审计报告, 为银行信贷人员提供预警信号;二, 利用好会计报表附注。通过该部分, 银行可以得知企业诉讼情况、资产构成情况, 并以此作为分析企业信贷可行性的依据;三, 针对企业会计报表项目以及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如某企业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 仅就财务指标分析, 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有所增强, 但若究其下降原因, 系该企业制订的销售政策片面, 致使销售与供应脱节, 收入增长迅速, 但回款滞后, 应收账款增幅较大, 其中新增客户占比较大, 坏账的可能性增加, 也就是说资产质量在下降。

二、多方法全面评价企业业绩及信用状况

银行评价企业的信贷风险, 不仅需要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 还需要多方位的分析企业的非财务报表信息, 对企业的信贷风险进行全面评价。银行对企业信贷风险的评价可以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属于对企业的定量分析, 同时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 既受内部经营环境影响, 也受外部地域、行业、政策等环境影响, 如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企业需要在内部对应收账款的收回风险进行管控, 也需要借助社会构建的信用监督机制。采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对企业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可以为银行提供信贷依据, 有利于银行把控企业信贷风险;另外, 银行在对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时, 还可以采用动态静态结合的分析方法、个别综合结合的分析方法, 全面评价企业的信贷风险, 防范银行的信贷风险。

三、提高银行信贷人员业务技能

仅仅依靠企业为银行提供的非真实财务报表进行信贷决策是存在局限性的, 这种局限性不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其自身也具有缺陷, 这就需要银行信贷人员应用多方面知识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尤其是在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获取的企业非财务信息, 全面评价企业, 发挥财务报表的积极作用, 为银行信贷业务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而能否对企业信贷风险进行全面评价, 关键取决于银行信贷人员的业务技能, 包括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全面解读、对企业生产经营信息进行合理分析。提高银行信贷人员的业务技能,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信贷人员综合素质, 强化业务技能培训教育, 促使其不仅熟练掌握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分析能力, 同时还具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知识, 如战略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会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等, 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 结合企业的非财务指标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 如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员工满意度、客户满意度以及技术创新指标等, 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财务状况判断的局限性, 为银行提供综合信息。

四、构建多方新型关系

银行为了更好的把控信贷风险, 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 银行之间构建新型关系。银行之间可以加强沟通, 构建信息沟通机制, 互通同业之间的不良客户信息, 协调同业之间的行动。有的企业为了获得银行借款, 很可能利用银行同业之间的业务竞争, 在不同的银行之间进行信贷, 多头骗取银行借款资金, 因此, 银行为了降低这类客户的道德风险, 可以对客户信用等信息进行共享, 对不良客户企业建立黑名单;第二, 银企之间构建新型关系。信贷关系的两端分别是银行和企业, 这两个主体要构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只有互相合作才能实现双赢。银企在信贷关系中, 必须要达成共识, 银行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可以向企业派驻代表, 对企业信息进行全面搜集, 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为银行提供信贷决策依据;企业接收银行派驻代表, 可以得到银行代表的理财帮助, 有利于企业债务重组、企业融资规划等业务的开展, 增强企业信贷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孙承业.银行信贷审查与企业虚假财务信息的识别[J].河北金融, 2007 (11) .

[2]林小梅.浅谈财务报表分析识别与信贷风险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05) .

把控声乐课堂教学节奏的策略探析 篇8

就声乐课堂教学而言, 因教学节奏不和谐导致教学效率降低的现象随处可见。本文将尝试分析影响声乐课堂教学节奏的因素, 提出把控课堂教学节奏的策略, 并用具有音乐特色的表达方式介绍几种节奏型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声乐课堂教学低效现象探源

现象一 消化不良 (内容过多, 难度过大)

一堂课既讲了不少声乐理论, 又安排大量发声练习, 而且不顾学生状况拓展音域, 或做快速练习。学生不但没能达到训练目的, 反而破坏了良好的歌唱状态, 严重者甚至引发声带疾患。

现象二 平铺直叙 (重点不突出)

不论是发声练习, 还是歌曲演唱, 总是一遍遍的过, 不注意根据训练内容和学生实际调整教学节奏, 突出重点, 导致学生对训练目的不明确, 盲目学习。

现象三 头重脚轻 (内容和时间上安排不当)

发声练习本来是为演唱歌曲服务的, 两者应该尽可能有机结合, 但教学实际中常常是花了大量课时做发声练习, 学生已获得较好的歌唱状态, 却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演唱歌曲的训练, 学生无法学以致用, 造成一种现象, 就是练声时与唱歌时判若两人。

现象四 缺乏思考 (没有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好的歌唱状态, 教师没有控制好教学节奏, 让学生无暇思考, 总结经验和方法, 导致学生不善于思考, 学习变成了仅仅是对教师传递的某些信息的条件反射, 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

通过这些现象, 可以看出教师对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控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而这种能力体现在能否把教的节奏和学的节奏调控得当, 使教与学产生和谐共鸣。

二、影响声乐课堂教学节奏的因素分析

1. 影响“教的节奏”的因素

(1) 教学内容。实践证明, 教学内容的多少、难易, 对声乐课堂教学节奏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学内容多, 教学节奏就快, 少则慢;教学内容难, 教学节奏就慢, 易则快。另外, 声乐教学内容通常包括讲、思、练等内容, 三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一些特定的节奏。所以, 要把控好声乐课堂教学节奏, 做到张驰有度, 就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 凡是教学节奏张驰有度, 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效率高的教师, 都善用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蕴含着不同的节奏, 比如, 讲解法较舒缓流畅, 示范法较直观快捷, 练习法较积极紧张。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对调节课堂节奏的有很大帮助。

(3) 教师的气质性格。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所以教师的气质和性格势必对教学节奏产生影响, 不同气质的教师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有较大差异, 虽然很难说某种气质与某种教学节奏有着固定的联系, 但它确实是形成不同教学节奏的基础。比如胆汁质的人由于兴奋性很高, 脾气暴躁, 性情直率, 精力旺盛, 易形成较快的教学节奏;多血质的人热情、有能力, 适应性强, 机智灵活, 易形成富于变化的教学节奏;粘液质的人平静, 有耐久力, 严肃认真, 因循守旧, 对事业缺乏热情, 易形成较慢且不够灵活的教学节奏;抑郁质的人沉静, 深含, 办事稳妥可靠, 但反应缓慢且比较敏感, 易形成较慢且不稳定的教学节奏。气质是先天形成的, 而性格是后天培养的, 如果教师努力培养勤奋、诚恳、坚毅、开拓等优良的性格, 可以弥补气质上的不足, 有利于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

2. 影响“学的节奏”的因素

(1) 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现有歌唱水平。声乐教学与常规的公共课程的教学有共同之处, 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现有水平, 对教学节奏有一定影响。知识储备和现有歌唱水平较高, 教学节奏普遍偏快, 反之, 则偏慢。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才能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 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在声乐教学中, 这种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认知能力强, 教学节奏可能相对快一些, 反之, 则慢一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这个重要因素, 积极观察学生学习反馈情况, 才能控制好声乐课堂教学节奏。

(3) 学生的学习心态。一般来说, 学生学习心态可大致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学习心态积极的学生会主动学习, 上课时专心听讲, 认真练习, 积极思考, 所以, 教学节奏相对快些;而学习心态消极的学生是被动学习, 上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 练习质量低, 不爱动脑, 所以, 教学节奏相对慢些。

三、把控声乐课堂教学节奏的策略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 主次分明, 详略得当。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课堂节奏的重要条件。教师备课时应根据学生实际选定适当的教材, 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教材的知识容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既不能过多, 也不能过少, 以学生能接受、能消化为度。内容过少易导致教学节奏松弛, 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内容过多, 教学节奏太紧, 学生消化不了, 影响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哪些是重点, 需浓墨重彩?哪些是非重点, 该轻描淡写?需要合理控制时间。一节课45分钟有个总体安排, 开头结尾要灵活机动, 重点难点要留足时间。

(2) 动静结合, 相得益彰。声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声乐理论、发声训练、歌曲演唱三个方面, 作为一门技能课, 在内容安排上当然是以发声训练、歌曲演唱等 (“动”的内容) 为主, 但其中必须适时适度地引入声乐理论知识 (“静”的内容) , 甚至有时需要适当的暂停讲解和练习, 让学生去思考 (“静”) 和总结。因为声乐学习遵循的是在实践中总结出理论, 理论又指导实践, 并在实践中升华为更高层次的理论, 再指导实践的一种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上升的规律。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把讲、思、练的内容有机结合, 有利于形成疏密有致, 有张有弛的良好课堂节奏。

2. 密切关注课堂反馈

与其它学科比较起来, 声乐教学的反馈有两个特点, 就是“快”和“直接”。学生学得怎么样, 有什么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就会立即表现出来。所以, 教师要想控制好教学节奏以达到较好得教学效果, 就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反馈情况, 根据课堂反馈,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调节教学节奏。比如, 在讲解和练习后, 发现学生仍然找不到良好的歌唱状态, 应放慢教学节奏, 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找到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当学生获得好的歌唱状态时, 教师应该适当加快训练节奏, 使学生的好的歌唱感觉得到强化。

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单调的教学方法和节奏, 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饱和”现象, 产生疲劳感, 从而使教学效率降低。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及特点, 学生实际及个人教学风格和特长运用多种方法, 以形成良好的课堂节奏, 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 在一堂声乐课中, 教师可交替使用讲解法、示范法、比喻联想法、练习法、比较法、观察法、评价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总之, 恰当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可以使教学节奏变化活泼, 富有新鲜感,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要把握好声乐课堂教学节奏, 需要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 所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首先, 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外, 要注重自身的性格培养 (如勤奋、坚毅、真诚、幽默等) , 展现出人格魅力, 让学生由衷佩服。其次, 要关注学生, 耐心倾听学生的学习感受, 分享教学心得;在学生遇到困难时, 放慢教学节奏, 认真分析问题, 同时给予鼓励;客观评价学生, 在学生取得进步时, 及时给予真诚的表扬。这些做法可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培养师生默契, 有利于教学节奏的和谐。

四、几种节奏型及休止符的运用

既然“教学节奏”中引用了音乐术语, 笔者试图用具有音乐特色的表达方式介绍几种节奏型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仅供参考。

1. 进行曲节奏———用于流畅而平稳的讲解和练习

进行曲节奏的特点是规整、平稳而流畅, 就像部队在行进中一样。这种节奏型通常用于声乐基础理论的讲授和常规发声练习时, 教师要做到语言清晰、流畅, 要求明确, 情绪饱满。这种节奏型能为学生营造舒畅的学习气氛, 有利于培养歌唱的整体感。

2. 切分节奏———用于讲解, 练习, 评价

切分节奏的特点是前后短, 中间长。通常用于声乐技能技巧的教学, 或者歌曲教学中。首先简明扼要地讲解训练内容、要求及要领, 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实践, 最后进行简洁明快的评价。这种节奏型侧重于实践,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热情。

3. 附点节奏———用于练习与纠正

附点节奏的特点是前长后短, 或者前短后长。通常用于声乐技能技巧中难点的教学, 学生在学习一些较难的技巧 (如强声与弱声技巧、花腔技巧、半声技巧等) 时, 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所以, 练习与纠正常常是相伴而行的。如果学生出现的问题不大, 有可能练习的时间长, 纠正的时间短, 倘若问题很多, 有可能练习的时间短, 而要花较多的时间进行纠正。

4. 休止符———用于思考

休止符, 顾名思义就是使音乐中断、休止的符号, 它能让音乐更具魅力, 甚至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这种“无声”的状态能引人入胜, 到达更高思想境界。而在声乐教学中, 适当地运用休止附, 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中断讲解或练习, 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把歌唱的实际经验和声乐理论结合起来, 内化为自己的学习心得,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李维渤先生在他的声乐教学中, 常常在学生唱得不错时, 时而短暂中断练习, 提醒学生记一记歌唱感觉 (感性学习) , 时而让学生停下来休息, 忘一忘歌唱感觉, 再根据训练要领重新找到良好的歌唱感觉 (理性学习) 。这两种在表面上看似矛盾的休止, 却达到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目的, 感性学习和理性学习的有机结合, 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可见, 要把握好声乐课堂教学节奏, 最重要的是要使教的节奏和学的节奏和谐,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 更要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及学习反馈, 巧妙运用教学方法和技巧。

论微电影中对节奏的把控 篇9

电影节奏的定义是艺术家根据作品中戏剧冲突和人物的情感状态,运用电影的各种表现手段,在蒙太奇句子或蒙太奇段落里形成一些强弱等的对应,产生有序的跳动,并被观众感知的一种艺术形式。一部好的作品,不仅因其含有富有逻辑的叙事、打动观众的情节、优质的设备条件,还有把握命脉的节奏。微电影中的节奏与常规电影有着不同的体现形式,不能把前人对于电影的节奏分析照搬过来,因时间对电影有一定的影响,就像电影与电视剧的本质区别。然而不变的原则是,对节奏的把握体现着不同导演对不同题材的不同表达方法,我们在前期构想《客居》的时候,首先因为故事叙述一个老人的客居生活状态,所以整个节奏都不是很快,但是为了让剧情不显拖沓,在具体的镜头剪切上速度又较快,利用黑场过渡,并且很多个段落都设置了若干个时间等长的镜头,凸显它的表达风格。

莱昂·摩西那多将影片节奏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内部节奏即影片在拍摄之时的摄影方向与速度、场面调度、角色的表达疾缓、画面的明暗等镜头语言,外部节奏即后期节奏,包括剪辑中的蒙太奇、插入的音乐音响等艺术的再创造。我们在《客居》中结合了《恋恋风尘》的节奏特点,利用老人的特点加以放大,进而把整个节奏适配到与老人相协调的节奏,利用老人的思想变化作为片子的转折点。在侯孝贤的《恋恋风尘》中,影片利用大量的长镜头、人物之间缓慢的甚至细碎的对话来表达一种很浓厚的情感,这与导演和影片的基调是密切相关的。

二、微电影中的内部节奏

微电影在讲述多角色的故事时会常常有不那么明显的效果,观者可看到,我们在《客居》中涉及的人物很少,只有老人、孩子和中年人,没有很多的戏剧冲突,希望能达到叙事简洁又囊括不同视角的效果。当然也有一部分作品能打破上述这些总结。

反过来想,正是因为微电影的“短”,使其有了一些其他优势:在《客居》的前期设计中,它可以使用精简的角色和戏剧冲突去体现一个“永恒”的主题。其次,微电影的“短”很容易维持观众的长期注意力,因为相比于常规电影动辄两小时的容量,微电影看起来轻松愉快更容易使人们集中精力投入进去看。

之前有学者把内部节奏又分为叙述性节奏和造型性节奏,在此笔者也将其沿用下来。叙述性节奏是指在影片内部,对事件、情节和心理过程的发展状况的展示。像《客居》中老人在车上、在家中、看市井、写文字时候的心情变化虽不大,但她在不同的环境和时间里情感状态会处于不一样的阶层,一开始就是随着儿子搬家,搬进陌生的地方,后来在家里愈显孤单,再后来的独白和文字整个就体现了老人在客居生活里的种种思绪,情感一层层递进,这就是叙述性节奏。

《客居》中根据剧本从前到后显示了老人的4次“分离”:第一次是没有特意描述但在故事里几乎成为整个背景的老伴儿的离去,第二次是老人离开住了几十年的老家,第三次是老人和儿子情感上相对地分离,第四次则是老人和整座城市的分离,层层递进,最后扣紧主题“客居”。再如在《调音师》中,前8分钟给人不急不缓的感觉,每句话都有用武之地,情节简练,只在调音师和老板谈话的那个场景里面用了较多的语言,目的是为了解释调音师的情况,为整个故事埋下伏笔。而从他进入那扇门之后的叙事节奏就不再平淡了,观众紧张于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个时候的注意力能达到200/100,一直到影片结尾才是高潮,然后结束,短小精悍,留给人无尽的回味空间。这一手法也常为微电影导演所运用,像阿根廷动画短片《雇佣人生》、英国短片《一个女孩的故事》、美国短片《恐怖玩具屋》等。

运动的镜头或是快速地镜头转变要比静止的镜头更有利于吸引观众,如导演杨·史云梅耶的经典短片《对话的维度》,利用加快的画面表现来展示人与人之间的观点趋同和激情的迅速,及能量之大,实有乖张之嫌但引人深思。在《花样年华》里,张曼玉和梁朝伟第一次约会喝咖啡的时候,两人说起领带和皮包,出现了快速的平移镜头,这种节奏的突然变化,产生了应有的视觉冲击力。使得已经沉浸在慢条斯理的生活氛围中的我们,开始真正感受到这件事情对他们两个人的压力、惊讶和痛心。在《客居》里面,几乎全部都是固定镜头,像是老人的心思。另外,在选择拍摄环境的时候要符合片子的风格。在这部片子中我们选择了一间只有空荡荡墙体的房子,虽干净却也苍白,很像老人现在的生活。最直白的造型性节奏还有音乐与音响的运用,它能在第一时间通知观众事件的发展情况。《客居》里面对歌曲的引用很像《调音师》里面的钢琴曲贯穿片子的始终,在片头选用缓慢较为低沉的钢琴曲片段;吃过饭后调音师走在街上,步履生风面带笑容,因为他刚刚验证了他“装瞎”被人们相信认可,画外音是刚才的对话,这个时候的乐曲虽不属于同期声,但后来接上在客户家里的那一幕,算是同期声了,节奏欢快轻松如流水,而最终停留在姑娘吻他之前的1秒。最后,在影片的结尾又选择了片头的那首曲子,沉稳低沉,与画面相得益彰。

三、微电影中的外部节奏

外部视觉节奏是以镜头为媒介,通过对其排序、计划长短等传达导演思想,狭义讲就是蒙太奇和色彩的运用。在《客居》中,镜头的切换惯用黑场,以求很温婉地过渡剧情,精彩之处如5分41秒处开始到6分6秒中间,高架桥、街道、铁轨、纸笔、植物和慢慢推进的鱼缸,然后黑场,破碎声,这中间单个镜头的长短几乎是相等的,中间用等长的黑场连接,这些琐碎的事情都好像在表述老人的生活,它是平静的、单调的却也是安稳的、客居的。电影《刺杀据点》整部影片就是一个大的平行蒙太奇,[1]虽没有在同一时间展现在影片里,但它通过对影片的快速剪接、快速回放,和强有力的叙事逻辑,讲了一个很复杂的、多人物的故事。在《调音师》中,笔者认为最让人称赞的两处剪辑是:调音师把大赛看得很重要,可是却失败了,就在这个过程中,前一个画面是他西装笔挺地坐在钢琴前,手刚刚落到琴键上,后一个画面就是他躺在一个琴键模样的枕头上,天色昏暗,他表情不佳,画外音“我失败了”。还有上文提到的一处画面切换处,背景音乐没变,上一个镜头是调音师满心欢喜地等待红绿灯,下一个镜头是调音师在客户家里假装看不见姑娘,用心弹奏,后来姑娘过来给了他一个吻,前后相得益彰,更体现了这份“装瞎”的工作带给他的是喜悦,而且在叙述上行云流水,点到为止,节奏感十足。能做到点到为止、镜头短小却内容饱满大概是很多微电影为之努力的。

在《客居》中,一首曲子贯穿始终,有起有伏,音质比较干净,符合剧情。在2分17秒老人开始伏案写字的时候,音乐停,这时的文字内容和镜头都和市井相关,这样更贴合人物情感。在这点上,《客居》音乐的选取借鉴了《菊次郎的夏天》中的配乐手法。影片随着那首经典的《Summer》起伏进展,这首曲子在开篇叙述了一个夏天的布景,本应该是炎热的夏天,但是在这里却别有一番景象。音乐如温柔、静谧的夏日清风吹拂着湖面一样缓缓地升起,声音清脆悦耳,慢慢地引入平静,突然又身临山巅。推至高潮,居高临下,灵动但不刻板,欢畅略带哀伤。欢乐的夏天在一片美妙的歌声中逐渐下滑到夏天即将离去的微微哀伤当中,然后曲调转变,又把哀伤的心情拉回了轻快的节奏,表达出对认识起伏的感叹,又满带希望地面对人生,不屈不挠,给人平静。这首曲子后来俨然成了一个符号,一个代表该电影的符号,一个代表心情的符号。[2]这首曲子本身就有很强的节奏感,所以在影片的构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结语

成就一部好的、耐人寻味的微电影有着方方面面的要素,其节奏是极为重要的一点,那么究竟是内部节奏更为重要还是外部节奏更为重要呢?大概每一个导演都有不一样的定论,很多人会把构造影片节奏这样的任务全权交给后期制作,但有些先天铸成的缺陷,乞灵于后期的剪刀是无法弥补的。在制作《客居》的时候主要有一个明确的节奏,即由独白部分把握叙事的强弱,叙说老人的无奈和一点点苍凉的递进,通篇几乎都是固定镜头,再加上冷色调的运用和后期剪辑过程中镜头组接的变化,期望给观者更直观的感受。因此,导演在分镜头时应该统筹把握,和整个剧组这个有机系统共同把握内部节奏,才能使外部节奏与之统一。

参考文献

[1]小托.多重时间线下的《刺杀据点》[J].大众电影,2008(9):48-49.

上一篇:独生子女精神分裂下一篇:磷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