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竞争市场(精选6篇)
不完全竞争市场 篇1
国际竞争加剧、经济不确定性增大、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个性化增加等环境的变化,使原有企业组织与管理模式越来越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以价值链为基础的供应链管理成为现代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新型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上、下游企业纵向一体化行为,中外学者对供应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关于供应链的定义研究;二是关于供应链管理的策略研究;三是供应链的建模技术研究;四是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关系研究;五是供应链运作绩效测评研究,其中供应链合作关系研究较多。传统研究认为供应链纵向一体化可节约交易成本并降低交易风险,从而将其他非参与供应链协作的企业置于竞争劣势。供应链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二级供应链,本文除通过动态博弈分析探讨供应链企业在合作与不合作时的均衡策略外,进一步探讨了供应商横向竞争时的均衡策略。
一、基本模型及其均衡策略
本文模型源自需求曲线的基本原理:根据需求曲线,若销售价格P下降,则产品市场需求量增大;反之,若销售价格P上升,则需求量减小,即每个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没有超额利润。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目的,如果企业降低边际成本,则该企业可通过两种方式获取更多利润:其一是假设市场上该产品单位销售价格不变,该企业仍以原价格销售该产品,则企业由于边际成本下降将获取更多利润;其二则由于该企业边际生产成本降低,则企业可通过降低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从提高的市场占有率中获取更多利润。
为便于研究,本决策模型的有如下基本假设:假设同一产业内每个产业生产同质产品时所有厂商的单位生产成本相同,且只能以同样的价格销售;同时,由于是产品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该产品的每个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没有超额利润;在此基础上,当供应链节点企业在不协作时,假设:(1)供应商的单位生产成本为c1加工成中间成品,且以单位产品价格p1提供给制造商;(2)制造商以单位生产成本C2进行生产再加工,且以单位产品销售价格P销售给市场。当供应链节点企业协作时,做如下假设:(1)设供应商的单位生产成本为c′1,以单位产品价格p0提供给制造商;(2)设制造商的单位生产成本为C′2,以单位产品价格p′销售给消费者。
基于模型假设,若存在一条只销售单一商品的供应链:由n个供应商企业、一个制造商企业和最终消费三部分构成。消费者的反需求曲线为:
式(1)中P为销售价格,q为产品销售量,a,b为反映市场需求的正常数,故利润模型为:
式(2)中P、q含义同式式(1),C为供应链中节点企业单位产品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构成。
1. 独立决策时的策略分析。
进行独立决策时,制造商和供应商都基于自身利润最大化进行生产,分三阶段进行动态博弈:第一阶段是供应商向制造商提供价格为P1的产品,制造商根据供应价格确定最优产量;第二阶段是供应商根据制造商的订货量确定供应价格;第三阶段是供应商企业之间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供应商企业根据供应价格和总供应量确定自己的最优产量。基于利润最大化原则,采用逆向归纳法,易得供应商、制造商企业的均衡价格、均衡利润及相应均衡产量。
(1)第一阶段:求解制造商的均衡价格,均衡利润和均衡价格。制造商的利润为:
式(3)中∏m为供应商所获利润,P,C2,a,b同模型假设中的含义,qm为制造商根据消费者需求量所确定的生产量。
若∏m最大,则:qm∏m=0(4)
求得制造商的均衡产量、均衡价格、均衡利润分别为:
(2)第二阶段:求解供应商的均衡价格、均衡利润。假设供应商与制造商的产品为一对一进行生产,供应商利润为:
式(6)中∏s为供应商利润,其它字母含义与模型假设中相同。
由式(5)可知,供应商的反需求曲线为:
供应商利润将根据供应量确定价格,以保证利润最大化,故:
故供应商的均衡价格、均衡利润分别为:
将式(9)代入式(5),可求得制造商的均衡价格,均衡利润以及供应链的均衡产量分别为:
比较式(9)和式(10),可知供应链节点企业进行独立决策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供应商将比制造商多获取利润
设∏*为独立供应链节点企业独立决策时的供应链利润,由式(9)式(10)可求得供应商和制造商进行独立决策时,该条供应链的均衡利润为:
(3)第三阶段:求解单个供应商的均衡产量。
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n个供应商向制造商供应产品,由于每个供应商都自主独立决定自己的供应量,用qi∈[0,∞)代表i个供应商的供应量,则即为n个供应商的供应总量。供应商的供应量多,供给增加导致价格下降,单位产品的利润随着供应量的增加反而减少,即:但对于供应商而言,每个供应商必需有利润才能生存,故有相反,制造商将获取更多利益。第i个供应商的利润为:
式(12)中最优化的一阶条件为:
增加产量具有正负双重效应,正效应是多增加的产量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负效应是多增加产量使其它的产量价值贬低
同式(13),n个供应商共有n个最优化的一阶条件,共有n个反应函数,故:
从式(17)可以得出,第i个供应商的最佳产量随其他供应商产量的增加而递减。n个反应函数的交叉点即是n个供应商的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的总供应量应为:
利用式(10),可以证明纳什均衡的总供应量将大于最优供应量。原因在于尽管每个供应商都很清楚在决定增加供应量时将对现有供应量有负效应,但由于每个供应商只考虑对自己供应量(效应)的影响,而并非对所有供应量的影响(效应)。因此,最优点上单个供应商边际成本将小于社会总边际成本。
2. 协同合作时的均衡策略分析。
供应链节点企业协同合作集体决策时,制造商和供应商是基于供应链系统利润最大化进行生产,分二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供应商与制造商针对市场需求确定最佳产量,努力实现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第二阶段是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利润分配,由于合作创造了比独立决策时更多的利润,制造商和供应商均必须获取比独立决策时更多的利润才会协同合作。
(1)第一阶段:协同合作时的系统均衡利润、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假设供应商和核心企业进行联合决策,供应商与核心企业生产的产品仍为一对一生产,即供需数量相同。此时由于供应商与制造商较独立决策而言具有成本优势即c′1c1,c′2c2,且单位成本随着信息合作程度增强而减少。设定随合作关系的密切程度使供应商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ac1(0α1);制造商的单位生产成本降低ac2,则有:
又因为供应商和制造商进行协同合作时,供应链利润为:
式(21)中∏′为供应商和制造商协同合作时该条供应链的利润总额,∏′s为协同合作时供应商的利润总额,∏′m为协同合作时制造商的利润,p0,p′,c′1,c′2与模型假设中含义相同。
当双方协同合作时,将以系统徐润最优为首要原则来确定自己的决策。故:
将式(20)代入式(22),有:
系统最优的条件为:
故有:
比较式(22)与式(11),显然有: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供应链节点企业协同合作将比独立决策时获取更多均衡利润。主要原因在于供应链节点企业协同合作时,减少了供应商与制造商的交易成本,从而获取更多利润。此时,制造商的均衡价格为:
(2)第二阶段: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的均衡利润。供应商与制造商将因协同合作所创造的收益按比例进行再分配,若供应商所占比例为λ(0λ1),则制造商所占的利润比例为1-λ,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利润分别为:
解得供应商的均衡价格为:
故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均衡利润分别为:
根据上文分析,供应链企业协同决策时供应链利润将大于独立决策时供应链利润,这成为供应商与制造商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从式(31)可知,供应商与制造商利润均与合作系数α正相关,即且合作程度系数α越大,供应商和制造商从协作中获取的利润将更多。然而要使供应商和制造商进行合作,还必需实现双赢,即满足合作时各节点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不小于非合作时各自的利润。即:
对于式(32)式,若式(33)满足,则式(32)一定满足。
根据式(33),若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合作程度满足上述不等式,则供应商和制造商将从协同合作中获取比独立决策时更多的利润,合作决策时供应商和制造商的收益都将实现帕累托改进。
二、结论及启示
通过运用博弈分析和协同理论的方法,本文探讨了供应链节点企业供应商和制造商面临独立决策和协同合作两种情况下如何选择最佳策略的问题。通过上文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节点企业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加强相互合作,而且合作程度系数的选择、利益分配因子的选择,产品供应价格的确定和合适的产量4个因素共同影响利益的分配和共赢。
不完全竞争市场 篇2
求:(1)当市场上产品的价格为P=55时,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
(2)当市场价格下降为多少时,厂商必须停产?
32解:(1)∵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STC=0.1Q-2Q+15Q+10
P=55
2∴MC=0.3 Q-4Q+15
MR=AR=P=55
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R=MC
255=0.3 Q-4Q+15
经过计算得:Q=20
利润=收益-成本
=PQ-STC
32=55×20-(0.1×20-2×20+15×20+10)
=1100-310
=790
∴当市场上产品的价格为P=55时,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是20,利润是790
(2)∵根据对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分析可知,企业停产的企业关闭点应该满足的条件是:MR曲线与AVC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2∴ 联立MC(Q)= 0.3 Q-4Q+15
2AVC(Q)=0.1Q-2Q+15
解这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即可得到AVC曲线最低点的值
经过计算可得Q=10
2这时的MC(Q)=0.3×10-4×10+15=5
∴MR=AR=P=MC=5时厂商必须停产
即当市场价格下降为5时厂商必须停产。
2、已知某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为D=6300-400P,短期市场供给函数为S=3000+150P;单个企业在LAC曲线最低点的价格为6,产量为50;单个企业的成本规模不变。
(1)求市场的短期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判断(1)中的市场是否同时处于长期均衡,求企业内的厂商数量;
(3)如果市场的需求函数变为D8000400P,短期供给函数为32SS4700150P,求市场的短期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4)判断(3)中的市场是否同时处于长期均衡,并求行业内的厂商数量;
(5)需要新加入多少企业,才能提供(1)到(3)所增加的行业总产量?
解:(1)根据市场短期均衡的条件D=SS,有:
6300-400P=3000+150P
解得P=6
以P=6代入市场需求函数,有:Q=6300-400×6=3900
或者,以P=6代入短期市场供给函数有:Q=3000+150×6=3900。
(2)因为该市场短期均衡时的价格P=6,且由题意可知,单个企业在LAV曲线最低点的价格也为6,所以,由此可以判断该市场同时又处于长期均衡。
因为由于(1)可知市场长期均衡时的数量是Q=3900,且由题意可知,在市场长期均衡时单个企业的产量为50,所以,由此可以求出长期均衡时行业内厂商的数量为:3900÷50=78(家)
(3)根据市场短期均衡条件DSS,有:
8000-400P=4700+150P
解得P=6
以P=6代入市场需求函数,有:Q=8000-400×6=5600
或者,以P=6代入市场短期供给函数,有:
Q=4700+150×6=5600
所以,该市场在变化了的供求函数条件下的短期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6,Q=5600。
(4)与(2)中的分析类似,在市场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变化了后,该市场短期均衡的价格P=6,且由题意可知,单个企业在LAC曲线最低点的价格也为6,所以,由此可以判断该市场的之一短期均衡同时又是长期均衡。
因为由(3)可知,供求函数变化了后的市场长期均衡时的产量Q=5600,且由题意可知,在市场长期均衡时单个企业的产量为50,所以,由此可以求出市场长期均衡时行业内的厂商数量为:5600÷50=112(家)。
医疗市场存在不公平竞争 篇3
如今,这家“得到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支持”的“东海医院”已经小有名气,戴明却黯然神伤:如果能够重新选择,我一定不会踏进民营医院这一行。
东海医院是一家民营非营利性医院,现有床位60张,日门诊量约200人次,与当地同类公立医院规模相当。全国县市级民营医院有发展比较好的,但大多数像戴明创建的医院,不大不小、不好不坏。戴明叹了口气,略带疑惑地自问:“官员们都说欢迎大型优质的民营医院进入医疗行业,那几千家普普通通的民营医院怎么办?”
国务院公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别名为“新36条”),文件写道:“支持民间资本兴办各类医院、卫生服务机构、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等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转制改组。”
戴明说,他对“新36条”并不乐观,心头还是2005年出台的“非公经济36条”(即“老36条”),难以破除民间投资屡遭“玻璃门”的阴影:各级官员对民营企业仿佛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歧视,卫生领域对“公立”、“国有”等字眼更是近乎迷信。
戴明感到困惑的是,在很多行业,尽管对民企的限制同样无所不在,至少民企还能跟国企公平竞争。但是,在卫生行业,哪怕是国家既定的政策,也不会顺理成章地落实,都要民营医院反复请求,这是一条公平的起跑线吗?
对政府重视民营医院的信仰
戴明十分熟悉公立医院相对优越、稳定的工作滋味。在创办民营医院之前,他曾担任过市人民医院科室主任,承包过当地一家职工医院。承包之前,厂里给医院职工发一半工资,都不能维持医院运行;承包之后,不要厂里一分钱,使医院正常运转。厂里的评价是:为该医院的顺利改制,奠定了基础。四年来,戴明验证了自己的能力,对民营医院的灵活机制产生兴趣。当有关部门任命戴明为当地某二级医院副院长时,他只在医院上了一周班,就决定辞职,因为觉得非常空虚,完全没有兴奋的感觉。50岁做副院长,意味着将在这个岗位上退休,他陷入了人生价值与现实利益的思考,结果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
戴明向自己的好友和盘托出创办民营医院的想法后,遭到了预料中的反对,他们甚至召集起来开会规劝他,说他的计划太疯狂。此时,戴明把兴办民营医院判断为一种“机遇”:“我研究过国家的政策,认为医疗卫生领域同样需要体制改革,需要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以满足老百姓的医疗保健需求,这就为民营医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理所当然的逻辑思维下,戴明借钱、买地、申办医院,先后投入五六百万元,终于让“东海医院”的招牌矗立了起来。
内忧外患:医疗卫生市场不公平
民营医院开办至今,戴明深切地体会到:很多民营医院遭遇政府有关部门的“冷落”。比如:医院开业必需的发票,公立医院属事业单位,发票毫无疑问是事业单位型;民营医院的发票,没有统一规定,各地很不相同,有事业单位的、有税务的、有民政的,甚至有自印的。他曾问自印发票的院长,这可是违法的呀。院长说,到处申请,发票不给,只好自印了。
在设备准入、科研立项、临床用地等问题上,民营医院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也希望给患者提供好的设备,鼓励医务人员钻研业务、提高医疗水平。然而,民营医院购买CT等医疗设备,都存在一定障碍。
幸运的是,东海医院属于“非营利性医院”,绕过了相当多民营医院为之苦恼的税收问题和医保定点问题。东海医院之所以把医院定性为非营利性,是因为国家规定营利性医院享有自主定价。事实上,绝大多数民营医院为了求得生存,价格不敢高于公立医院。一旦选择营利性,要交纳名目繁多的税收,很难进入医保定点,这无异于绑住自己的手脚。非营利性医院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分红,东海医院好在是独资,这方面的矛盾就不突出。
对医院核定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其实是政策的空转,这个政策缺乏细化、缺少配套。比如,公立医院都是非营利性医院,他们不追求利润吗?民营医院大多定性为营利性,能有多少大笔获利?现在的局面是,不该营利的盈利了,该营利的没有盈利。
2008年之前,国家对民营营利性医院实行为期3年的税收优惠。期满后,承担8%左右的工商税收。后经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等单位、人士的努力,国家宣布对其免税,很多地方却不执行。反观公立医院,不但没有税收负担,倒有国家的财政补贴,大致占总收入的5%~10%。
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项目时,民营医院没有获得相应的医保定点资格,几乎是“灭顶之灾”。戴明表示,幸好我的民营医院能较早获得医保、新农合等的医保定点,但就全国而言,大多数民营医院未能得到这个待遇。
说起“非国民待遇”,戴明的语调有些激动:“很多人认为,民营医院纯粹为了赚钱,即使有营利、非营利性之别,也只是换个马甲,目的锁定在赚钱。我觉得大家忽略了一个事实:只要是医院,就必然承担一定的“救死扶伤”社会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民营医院发展得好,对政府来说是一种双赢;发展得不好,则由投资人买单。换言之,政府只分享利益,不承担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我实在想不通:有关主管部门为什么不把政策给足。
求取人才的“梦魇”
人才问题是戴明几乎难以摆脱的梦魇。东海医院给医生开的工资从3000元到1万元不等,比公立医院同级医生的账面工资相对要高。但是,他们很难吸引人才。一个重要的原因:公立医院的医生,收入的主要来源不是账面上的数字,而是红包回扣。所以,他们民营医院10多万的年薪,对高级职称的医师根本没有吸引力。
民营医院从自身利益来讲,需要良好的信誉和口碑。因此,自然就会规范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禁止医务人员收取患者红包;对公立医院屡禁不止的药品回扣,由于民营医院在药品采购时,会尽量在市场上寻求同质低价,药品的利润空间势必压低,药品销售人员就不会给医务人员回扣。
广大农村、社区缺的不是药、不是设备,是人——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公立医院论资排辈的薪酬待遇,往往敌不过民营医院的灵活机制。只要政府有关部门调整好人才引进的配套政策,民营医院有信心招募到优秀人才,大多数医生还是想干干净净地赚钱。
民营医院难以形成人才队伍的另一个原因,是现有人才流动政策的制约。比如,福利、户籍、职称晋升等。医务人员选择去民营医院工作,几乎意味着自动放弃职称晋升。其一,民营医院的医生大多缺少继续教育,很难有时间、有机会写论文、做科研;其二,竞评高级职称,需要医务人员有基层医疗单位的工作经历,民营医院大多没有纳入全行业管理,医生职称晋升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民营医院的人才队伍往往是“老的老、小的小”,偶然出现一两名中青年专家,要么是原单位遭遇排挤,要么是“超生”不得不离开,真正主动选择到民营医院的非常少。东海医院虽有20多位高、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却比较差。他们对民营医院发展前景、福利待遇,信心不足,不要说中高级职称人员,就连初出茅庐的医学生,也把民营医院当做跳板,工作不到一两年,考研的考研、高就的高就。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面对民营医院种种“恶劣”环境,仍有相当多的投资者进入。在这个市场格局中,有人开始搞“小动作”,有的民营医院门诊量小、住院量大,时间长了才知道,原来是靠给乡村医生回扣。比如,介绍一个阑尾炎患者,住院手术费3000元,给乡村医生提成600元,说穿了,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民营医院出生之日,就承受公众诚信的质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民营医院的一大流派——福建莆田系出现,他们瞄准皮肤病、性病的市场缝隙,把无病说成有病、小病说成大病,在牟取惊人暴利后,使公众对民营医院形成“坑蒙拐骗”的印象。 之后,一些民营医院欺骗诱导、过度医疗、虚假广告、假劣药品,导致民营医院形象大跌,如同一个“爱撒谎的孩子”。
投资医疗卫生领域,只能追求投资回报的稳定性,不能寻求投资回报的丰厚性。那些期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多的投资者,往往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不但损害了患者利益,也损害了同行声誉,最终使整个行业为他们的短期行为买单,让正规的民营医院一起“背黑锅”。你说冤不冤?
戴明最后说,我只能靠理念、信念自我安慰,对自己说:时间是试金石,让我们再赛一程。
不完全竞争市场 篇4
目前, 对证券监管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 但已有文献大多是从制度、法律等层面进行研究的, 较少涉及对证券监管策略的分析。在现实生活中, 博弈论可以为博弈双方的矛盾提供有效的处理方法和协调途径。在证券监管中, 由于证监会、证券公司等决策主体代表不同的利益, 并且它们之间的策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假如各博弈方只考虑自身的利益, 这将会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 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各博弈方的合作。
1 博弈模型
1.1 模型假设
为了便于对证券交易监管机制进行研究, 具体假设如下:
假设1:证券交易监管的博弈由证监会和证券公司两方组成, 并且两者都可以清楚地了解该博弈的结构和自身的收益/支付。
假设2:证监会有监督和不监督两个策略;证券公司有违规和不违规两个策略。证监会正常工作的收益为u (u>0) ;若进行监督, 需要付出监督成本c (c>0) 。证券公司违规操作时, 非法收益为a (a>0) ;并且假定证券公司违规操作一定会被发现, 被处罚f (f>0) ;若不违规操作, 那么证券公司就没有额外的收益, 这时可以认为收益为0。
1.2 博弈模型及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根据上述假设, 证监会和证券公司的博弈模型如表1所示。
该博弈模型的假设和支付矩阵符合实际情况, 但其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根据纳什均衡存在性定理, 该证券博弈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同时, 从支付矩阵可知, 证券公司违规操作时, 证监会不监督得到的收益必然小于监督的收益, 从而证监会才有动力进行监督, 即u<u+f-c;而证券公司违规操作的非法所得必然小于证券公司违规的处罚, 也就是说, 惩罚的代价高于非法所得的代价, 否则证券公司将会采取违规操作的行为, 即a<f。
综上, 证监会监督与不监督预期收益分别为:
证券公司违规与不违规操作预期收益分别为:
1.3 博弈双方的策略反应函数
反应函数是一方对另一方概率分布的反应, 也是一种概率分布。从证券公司策略选择分析, 可以得到证券公司对证监会监督的策略反应函数为:
同样, 从证监会的策略选择分析, 可以得到证监会对证券公司违规操作的策略反应函数为:
在以q为横轴, P为纵轴的直角坐标系, 证券公司和证监会的反应函数如图1所示, 并且证监会和证券公司的策略反应函数曲线交点就是它们博弈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点。
2 启示与建议
证券市场稳定有序的发展过程充满了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与冲突, 对此, 本文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角度分析了证券公司和证监会之间的策略选择, 得出以下几点启示及政策建议。
2.1 加大违规交易的惩处力度
证券公司为了更高的经济利益可能存在违规交易的动机, 为了减少诸如内幕交易、违规操作等行为, 证监会应加大对证券公司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以减少证券公司的违规行为, 并且惩罚越严越具“威慑作用”。
2.2 提高监督质量并有效降低监督成本
证监会监督水平的提高对证券市场的监督具有双重效果。当证监会增大监督力度时, 可以减少证券公司的违规行为, 但同时也使得证监会的监督成本过高, 损害了证监会监督的积极性。对此, 在起始阶段, 证监会应以监督质量和监督成本的最佳组合进行监督;当监督质量提升到一定水平后, 这时监督成本可能会因规模效益等因素降低, 从而达到低成本高质量的效果, 有效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
2.3 实现证券交易监督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目前我国证券交易存在监督体系不完备、执法不严等问题, 虽然现有的监督可以对大部分违规行为作出反应, 但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以满足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些漏洞的存在, 给相关方以可乘之机, 对于证券公司来说, 违规操作会有很大的预期收益, 因此导致了我国证券市场违规现象的频繁发生, 诸如今年发生的平安证券的“造假”事件、光大证券的“乌龙”事件等。对此, 政府应该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使证券市场的监管制度化、规范化, 从源头上确保证券市场的公平、有序和稳定的发展。
摘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各博弈方的合作。本文基于不完全信息建立证券公司和证监会的博弈模型, 研究了博弈双方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和策略反应函数, 并进一步提出证券市场发展的建议:加大违规交易的惩处力度, 提高监督质量并有效降低监督成本, 实现证券市场监督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证券监督,博弈分析,纳什均衡,策略反应函数
参考文献
不完全竞争市场 篇5
完全竞争市场
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每一位考研学生都应树立几个基本思想:1.建立清楚的、可以达到的目标。2.确立目标的优先权。3.找出与目标有关的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进行的工作。4.确定完成较小目标的日期。考研复习设立的目标一般都是中短期的目标,通常我们都是应该把它们分为更加实际的任务。每周都应该树立可以达到的具体的目标。现凯程为考生朋友提供重要信息。
完全竞争市场
1.市场:从事物品买卖的场所或接洽点。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益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有形市场/无形市场)。分类: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
2.行业: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行业类与市场相同。
3.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大量的卖者和买者,产品同质,并实现了资源完全流动,完全信息的市场。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卖者和买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4.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描述市场上对某一个厂商的产品的需求状况的曲线。
5.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在既定价格下厂商的产量是随意,因为单个厂商的产量对于邮大量卖买者的市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6.总收益: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商品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公式:TR(Q)=P“Q
7.平均收益: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收益。公式:AR(Q)=P
8.边际收益:厂商增加一单位销售所获得的收益增量。公式:MR(Q)= P+ dP/dQ”Q=P(1-1/ed)
9.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公式:MR=MC
10.收支相抵点:当厂商使MR=MC获得利润最大均衡时,若在MR=MC的产量Q*上,使得AC=P,那么,厂商的利润将为0,此点成为收支相抵点。(要附图)11.停止营业点:当厂商使MR=MC获得利润最大均衡时,若在MR=MC的产量Q*上,使得AVC=P,那么,厂商的利润将为负,此点成为收支相抵点。此时,厂商的收入全部用来弥补可变成本(要附图)
12.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与愿意接受的总支付的差额。(图)
13.成本不变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要素需求变化,不对生产要素价格产生影响。
14.成本递增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要素需求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产上升。
15,成本递减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要素需求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产下降。
不完全竞争市场 篇6
而在现实的市场中至少有三种因子的干扰使得市场往往表现出不完全: 直接的交易成本、借贷利差的存在、卖空行为的限制。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上述的定价公式需要一些调整, 也就是说, 这些因素的存在, 使得我们不能得出远期合约确切的价格, 只能求出远期合约价格的存在区间。如果远期合约的实际交割价格在此区间范围内, 则不存在套利行为, 是均衡的; 反之, 则会产生相应的套利行为。套利行为的出现, 会使远期合约价格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某一时刻又回到均衡状态。无套利均衡分析法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的基本分析方法, 其基本思想就是简单的现金流复制, 如果当前某两项金融资产的未来损益相同, 则当前的价格应该相等。如果在完全的金融市场的条件下,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合理的价格。如今, 我们是在不完全的市场下探讨远期合约的定价问题, 所以我们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构造相应的套利组合, 从套利策略中寻找不存在套利机会的价格区间。
一、完全市场条件下的远期合约的定价
远期价格是指使得远期合约价值为零的理论交割价格。完全市场条件下的远期定价是建立在如下的假设之上:①市场上没有交易成本, 没有买卖价差, 没有保证金要求;②远期交易中净利润无税收或税率相同, 即不需考虑税收因素;③没有信用风险;④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参与者是价格接受者;⑤市场上存在唯一一个无风险利率;⑥任何套利机会由于交易者的积极参与而马上消失。在这样的假设下, 以无收益资产为例, 远期合约的价格为:F=Ser (T-t) , 若实际的交割价格K>F=Ser (T-t) , 则可以通过借钱购买现货, 同时卖出一份远期合约, 即通过买卖价差获取无风险利润K-Ser (T-t) ;若实际交割价格K<F=Ser (T-t) , 此时可通过卖现货获得钱, 并把获得的无风险资金借贷出去, 同时买入一份远期合约, 来赚取无风险利润Ser (T-t) -K。
二、非完全市场下远期合约定价的分析
我们知道在现实的市场中至少有三种因素的干扰使得市场表现出不完全:
( 1) 直接的交易成本。在现实的市场中, 交易者每进行一次远期买卖, 经纪人都要收取成交额一定比例的手续费。
( 2) 卖空行为的限制。几乎所有的经纪人都将他们卖空客户的部分所得扣下来作保证金。
( 3) 借贷利差的存在。在完全市场中, 任何人都可以根据无风险利率进行借贷, 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一般来说, 对于非银行的个人和机构来说, 借款利率都高于贷款利率。
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我们得不出远期合约的确切价格, 只能求出相应的无套利区间: 在此区间内不存在套利行为。
假设用S表示标的资产, 标的资产每笔交易的费率为Y, 以rB表示借款利率, 以rL贷款利率; 另外在有卖空限制时, 几乎所有的经纪人都将他们卖空客户的一部分所得扣下来留作保证金, 以X表示卖空所得款项中留作保证金的比率, r代表无风险利率。下面我们以定理的形式给出, 以无收益标的资产为例, 运用无套利定价方法的基本思想通过现金流复制和交易分析法分析远期合约的定价。
定理1: 当交易成本、借贷利差、卖空行为限制同时存在时, 远期价格应该满足, 完全市场是X = 0, Y = 0, rL= rB= r的特殊情况。
证明: 此时远期价格不是一个确切的值, 而是一个区间, 所以此时的关键是判断区间的上限和下限。假设实际交割价格不再此区间范围内:, 则一定存在套利行为, 相应构造如下的套利策略:
( 1) 若, 我们可以构造以下套利组合: 通过以无风险利率rB借钱S ( 1 + Y) - f元, 以S元购买标的资产, 并会产生相应的费用SY元, 同时卖出一份远期合约, 交割价格为K元。则在初始时刻的总的现金流为0, 在到期时刻T的现金流为, 如表1 所示。
所以要使得套利者无利可图则此远期合约的交割价格必须满足, 而在远期合约签订时远期合约价值f=0, 即。
( 2) 若, 我们可以构造以下套利组合:以价格S卖出标的资产, 由于交易费率为Y, 获得资金为S ( 1 - Y) , 另外有卖空的行为限制, 经纪人扣留的保证金比率为X, 则所获资金为S ( 1 - Y) ( 1 -X) , 按无风险利率rL贷出去资金[S ( 1 - Y) ( 1 - X) - f], 同时签订一份买入远期合约, 交割价格为K, 那么在当前时刻总的现金流和在到期时刻T的总的现金流如表2 所示。
所以要使得套利者无利可图, 则此远期合约的交割价格必须满足, 又在远期合约签订时远期价值f=0, 则有。
显然, 找到了无收益资产远期合约不存在套利行为的价格区间的上下限, 即其合理价格区间是。
综上所述, 当以上三个因素同时存在使得市场表现出不完全时, 运用无套利定价原理给远期合约定价时, 得不到一个确切的合理价格, 只能得到合理价格所在的大致区间, 一旦不在此范围内, 我们就可以构造相应组合进行套利活动, 始终记住 “低买高卖”。
参考文献
[1]郑振龙, 陈蓉.金融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