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产生内容(通用7篇)
用户产生内容 篇1
国外以quaro为代表, 国内以知乎为代表的社区类问答网站今年来一直受到很多网民的热捧, 知乎在2011年创办以来, 奉行着“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与见解”的理念, 对网站进行专业型、经验型的知识问答建设。国内外的网络问答社区有着很多不同, 而这类网站一般都有让网站内容优化的筛选机制。目前这类筛选机制都因为网站发展目标、风格特色的不同各有各的运作模式。互联网社会进入Web2.0 时代以后, 用户也开始在网上有了更多的信息发布和交流, 这也是问答类网络社区开始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问答类网络社区的用户不仅仅是这部分生产内容的用户, 更多的是观看问答, 寻找答案, 而不直接参与网站讨论的用户。这些用户出于自身的需要或者疑惑, 会在问答类网站上寻找某个话题下的回答, 而且并不是参与讨论的回答, 而是有个人独特见解, 由长期经验形成的个人看法, 能解决问题或提供启发等。在这个时候, 如何在众多回答中让这些用户更好更快地寻找到最优质的答案, 是问答类网站能否吸引受众, 留住受众的关键。而筛选机制则是起到这样的作用, 它通过用户评价等方式将最多人赞同或认为有帮助的回答排在最前, 以便用户可以第一顺序就看到, 便于提高话题讨论的质量和吸引用户的眼球。
研究用户产生内容的筛选模式可以分析出网络问答社区网站对待互联网文化内容的态度和管理方法, 从而激发用户创作内容的积极性和满足用户寻找合适内容的需求, 促进互联网知识传播和信息交流的平台建设, 不断丰富网站的资源库。
一、知乎网内容生产模式分析
知乎网是社区类知识问答网站, 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专业、精英式的经验问答, 口号是“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这表明了知乎与百度知道这样用户匿名, 打分制回答的内容生产模式是截然不同的。它注重的不是现有知识的回复, 而是基于用户个人长期生活和经历积累下来的经验, 这些经验和见解由于并不是书本上现有的知识复制, 而具有个人独特观点的融入和思想的汇聚。这就是知乎要做“精英式”问答网站的初衷, 知乎的受众大多数是在某一领域具有专业技能和独到想法的人, 这些受众通过注册成为知乎的用户, 然后会在知乎开放的几大话题里对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关注。然后知乎会开始向这些用户推送他们关注话题的最新讨论, 以及网站内的热门话题。
知乎的话题一般以父话题为主要结构, 父话题一般分为体育、人文、艺术等几大领域, 父话题下会开设众多小话题, 小话题往往包罗万象, 对各方面都有涉及, 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对话题多样性的需求。这样明确有条理的话题分类结构给用户很好地展示出了知乎对知识领域的详细划分, 让用户可以更方便地查找自己需要寻找知识的领域并提问或回答。知乎的提问一般都会设置明确的限制, 为了提高问题的质量和排除许多无价值问题, 知乎规定了问题必须简单明了, 不得使用网络用语, 对已存在的问题不得进行重复提问。只要是在知乎注册的用户都可以对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回答, 回答并不在于对错, 而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能对提问的用户有一定的帮助。在这些情况下, 知乎网的内容生产绝大部分都是由用户完成的, 这贴合了现代互联网UGC模式以及大大贴近了用户生活与兴趣点。
二、用户产生内容筛选机制现状与特点
知乎网的用户产生内容筛选机制是根据观看答案的用户通过几大投票选项来完成的, 知乎用户对答案的态度选项有“赞同”、“反对”、“感谢”以及“没有帮助”等。观看话题的用户在浏览其他用户回答的过程中可以对该答案进行态度投票, “赞成”表示对该回答持支持态度, “反对”表示对该回答持相反意见, “没有帮助”表示用户认为该回答对解决问题及疑惑没有价值。在用户不断的浏览、投票过程中, 既不断影响了该话题的热烈程度, 也决定了众多回答的价值大小。“赞成”票居多的回答会被不断地推到话题答案的前列, 让更多用户看到最有价值的回答, “没有帮助”票数居多的回答会渐渐被折叠隐藏起来, 替用户排除了无价值的回答, 保证了用户的浏览体验。以上这些反映了目前用户产生内容筛选机制的现状还是主要根据用户的主观看法和态度来进行投票决定, 或者是百度知道的打分制, 提问用户可以把分值给予他认为最满意的回答。这些筛选机制都根据网站自身的风格定位来决定, 也比较符合网站内容筛选的要求。
经笔者对上述案例的分析, 现在用户产生内容筛选机制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2.1 以用户体验为主
网站的生存和发展最终都是依靠用户的关注和使用来支撑, 给用户他们“想要的”, 是能留住用户最关键所在。网络问答社区的用户之所以会使用此类网站, 是因为想寻找自己关注问题的答案, 所以网站内容筛选机制必须以用户体验为大, 不断地剔除无用信息, 推送最具价值的信息, 满足用户需求。
2.2 注重内容价值最大化
网站的话题内容因为数量巨大、领域繁多, 而网站主页版面有限, 只有少之又少的话题可以登上首页被用户第一时间看到。如何在有限的页面内, 推送最能吸引用户注意力的话题, 就需要编辑通过筛选机制挑选出最精品的话题, 将页面内容的价值最大化, 提升网站内容品质。
2.3 提高意见领袖作用
由于网站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由用户生产, 用户的知识量和表达能力决定了这些内容的优劣。而在社区类知识问答网站中, 都有通过弱关系建立的不同群体。这些用户由于关注了同样的话题或用户, 对某一领域都保持着关注, 在某一领域内经常贡献优质内容的用户会得到这一领域内其他用户的认可, 渐渐在该群体内成为意见领袖。提高意见领袖的作用, 也是筛选机制的隐形标准之一。它让网站用户可以围绕话题进行认真、经过思考的回答, 并会借鉴意见领袖的答案, 对自身内容贡献形成影响。
三、用户产生内容筛选机制发展建议
根据以上对当下网络问答社区用户产生内容筛选机制的分析和总结, 笔者对互联网知识问答网站内容筛选机制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提高用户筛选自主性
用户产生内容筛选机制最大的运作动力还是产生于用户本身, 让用户选择他们想看的, 一方面使内容最大限度地符合了用户的需求, 另一方面使用户觉得自己被尊重, 是否产生被尊重的感受是使用体验中重要的衡量标准。提高用户筛选内容自主性, 可以提高筛选机制效果的发挥, 而且可以提高用户对网站的好感度与参与度。
3.2 筛选机制应符合社会发展潮流
筛选机制的存在是为了挑选出最重要或者最令受众感兴趣的内容, 用户因为生活在现实环境中, 对现实社会发生的事或者主流媒体不断进行议程设置的话题会最为关注。筛选机制应该关注时事讯息, 让处于网站首页的话题内容贴合社会发展潮流, 响应当下热点事件, 并引导意见领袖参与讨论, 制造观看点, 吸引更多的用户进行话题参与讨论。
3.3 重视编辑监管内容的能力
许多的网络问答社区都开通了自己的微博微信号, 微博微信往往是在网站精品话题基础上进行更大力度的精挑细选, 然后每日推送给受众。由于每日推送的数量在一至三条最为合适, 过多的话受众会对网站产生反感, 过少的话会让受众觉得关注该网站意义不大。网站必须重视编辑监管内容的能力, 因为编辑是内容筛选机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只有具备专业能力和素养的编辑才能够筛选出最符合网站特色并能吸引受众注意力的话题内容进行发布。
用户产生内容 篇2
现在电子商务网站越来越多,竞争度也是越来越大,若让电子商务网站能够能在SERP上占到一席之位,那么我们就需要让搜索引擎能够收录更多的网站的页面。而电子商务网站主要是产品页面。仅仅让搜索引擎收录产品页面内容,远远是不够的。为了能够让搜索引擎收录更多的页面,为此我们要制造内容让搜索引擎收录。
二、电子商务网站产生内容/页面的载体
1、评论系统
2、图片系统
3、问答系统
4、百科系统
5、品牌系统(平台级电商)
6、文章管理系统(本次介绍的系统)
三、文章管理系统
常见的文章管理系统,是目前电子商务网站增加内容最佳的方法。文章管理系统可以增加网站内部链接、优化长尾词排名、增加用户粘性、增加网站页面收录量等。
1.文章管理系统之增加网站内部链接
电子商务每个产品页都可以给导航或者是产品分类增加内链。电子商务网站的产品页还是非常少,网站内部链接也比较薄弱,
想要提高电子商务网站的内部链接,增加文章管理系统是非常好的方法。
文章管理系统的每篇文章都可以给网站导航或者是产品分类增加内部链接,还可以给相关的产品增加相关的内部链接。
2.提高相关长尾词排名
很多与产品相关的长尾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站自身没有办法去优化。这类与产品相关度高的长尾关键词在搜索量上是非常高。为了能够吸引这样一批与产品相关度高的流量,我们可以通过文章管理系统来做。
NALA通过文章管理系统优化长尾关键词排名
3.增加用户粘性
没有文章管理系统的电子商务网站,是彻彻底底的购买网站。用户除了购买产品以外,网站没有其它的功能与用户互动。
用户在购买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文章管理系统阅读到产品相关内容。提高用户购买产品的欲望,增加购买率。
4.增加网站页面收录量
文章管理系统没有数量的限制,只要有与网站相关度高的原创内容文章。都可以有被搜索引擎收录。这样电子商务网站就不会产品网站产品少,页面少,收录少的难题而烦恼了。
四、做文章系统的电子商务网站
NALA化妆品网站的文章管理系统
沟通:用内容绑定用户需求 篇3
对于用户而言,内容好看+获取便捷,才是最好的平台。因此对于媒体来说,打造用户认为有用的、有趣的、可体验的内容,输送到用户最容易看到的地方,实现与用户的沟通。
内容是平台的原动力
用户的行为,才是对于互联网公司最具有价值的东西。当媒体拥有足够的用户资源,当其在市场中足够具有影响力,那他们发声才更具有说服力,它的用户也更具有商业价值。维护用户,靠的是优质内容和细节服务。
因此,对于传统门户具有媒体优势的搜狐而言,在不断优化平台内容制造同时,在移动端更是选择引进16000家自媒体,汇聚独有原创内容,这其中包括合作媒体、名人自媒体以及部分机构自媒体,并将这些原创内容汇聚整合,输送到APP、PC端、WAP等各个终端。
源源不断的新鲜内容的注入,就像是流淌着的血液一般,汇聚力量,不断增强媒体的影响力,优化用户的体验。因此,对于搜狐来说,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多元化地需求点,它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在各个领域寻找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不断引进、原创更多丰富的内容点,吸引用户眼球,加强与媒体之间的黏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与用户社交互动的过程中,用户也将成为内容的提供者和分享者,这意味着海量、鲜活的内容将被广大用户创造出来。举例来说,春节期间搜狐与高铁广告运营商实现的O2O战略合作,通过围绕“春运”展开内容营销,选择4大路线,将把网友回家的感受引入到线下,线上线下双向产出内容,不仅帮助用户了解最新“春运”信息,也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回家的路线。
除了加强内容引进、多媒体平台合作,搜狐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其兴趣点,并据此规划和打造一系列影响力的活动,围绕“时尚”、“财经”、“公益”等用户关注的关键词,搜狐将举办时尚盛典、财年年会、中国发生、新视角论坛等年度活动。
要做用户更“舒服”的内容营销
当一个媒体平台的内容量足够大,用户资源足够强,那么对于品牌来说,内容营销变得自然而然。
品牌选择购买媒体上的用户流量,实际上是为了获得更多丰富的软价值。这些软价值包括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好感度、品牌的口碑塑造等等。而想要去获取这些,先吸引用户眼球当然必不可少,那优质的媒体用户流量,自然成为了影响的重头。
那么品牌想要影响到消费者,让流量得到转化,获取这些软价值,就必须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开展内容营销,达成媒体、用户、品牌三者的融合。
如何达成融合?举例来说,随着移动的快速扩张,移动端已经成为各大品牌开展内容营销。而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对于重大新闻事件,早已不满足于浏览知晓,在随时随地阅读信息的同时,更是愿意通过分享、评论意见与其他网友开展实时互动,发出自己的声音。
面对用户这一需求,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搜狐新闻客户端开辟自媒体“直播间”,将产品与内容实现深度打通,让用户能够更便捷快速地了解搜寻信息,满足他们试试参与的需求。同时,“直播间”除了报道大事件外,还选择用户更感兴趣的综艺类节目内容,例如《中国梦之声》、《全能星战》、《小时代3》首映礼等。而这些都为品牌提供了与用户沟通的机会,即参与到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中,借助这些优质的内容获取符合品牌需求的优质流量,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制定营销计划,让品牌与用户亲密沟通,从而得到他们的支持。
的确,内容营销足以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但不要迷信,并非每个传播需求都适合内容营销,比如在电影内容中的品牌植入,大成本投入或许只能换来几个镜头,在用户记忆中停留的时间并不长。内容营销并不是全部,它与直接展示广告应该相辅相成。对于解决用户直接需求的产品,不能为了一个华丽的故事而忽略了主要目的。内容营销要做到有效与用户沟通,就要提供对用户有用的内容,主动迎合并“引诱”用户,使其对品牌产生好感。
用户产生内容 篇4
We b2.0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特征
1.“用户生成内容”的表现形式
Web2.0注重与用户的交互性, 用户可参与表达、沟通、创造和分享, 他们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 (浏览者) , 又是网站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用户生成内容”是Web2.0的基本元素。它不是指某一项具体的业务, 而是一种用户使用网络的新方式, 即由以下载为主变成下载和上传并重, 个人可将自己制作的内容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展示或提供给其他用户。它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在互联网上有公开可用的内容;二是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三是由非专业人员或权威人士制作。
“用户生成内容”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组文字、图片, 或是一段音频、视频, 也可以是一些共享文件等。它的发布平台也是多种多样, 并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无论是博客还是播客、社区网络还是视频分享, 以及Wiki、P2P、RSS, 再到现在最“热”的微博, 都是以“用户生成内容”为主要特征的新平台。这些平台可分为两类:一是嫁接在原有网络上, 并在原有网络基础上增加“用户生成内容”, 如门户网站的博客等;二是网络传播的内容主要甚至全部由“用户生成内容”构成网络平台, 如优酷、土豆、酷6、人人网等网站。它们凭借由用户创造及分享的内容而快速增加用户数量, 并以极低的成本快速且大量创造网站上的内容数量, 被认为是改变网络媒体生态的新的网络内容出版形态, 受到业界的追捧, 已成为全球瞩目的新网络平台模式, 吸引了许多创业公司、网络公司竞相投入。如2006年, Google (谷歌) 以16亿美元收购了“用户生成内容”的代表性网站You Tube, 罗伯特·默多克执掌的新闻集团收购了社交网站My Space, 而流量最大的图片分享网站Flickr则被雅虎并购。
2.“用户生成内容”的特点
“用户生成内容”是网络Web2.0时代的核心特征之一, 它真正发挥了网络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优势。Webl.0时代的网络与传统媒体 (报纸、广播、电视等) 一样, 只是单向地传播信息, 牢牢地把制作内容的权利掌控在自己手里。而在Web2.0环境下, 用户拥有了自主制作、发布内容的权利, 不再甘于仅仅做一个被动的信息受众。许多网民自发地采集有价值的信息 (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 , 在网上发布, 彻底改变了网络传播的形式, 从全民上网演变成全民“织网”。
“用户生成内容”与传统媒体专业制作、权威发布、中心辐射的内容制作模式不同, 它是Web2.0环境下新兴的信息资源组织模式, 内容生成更多体现了离散、去中心化、非权威化、集体创作和协同创作等特点。以这种模式运作的网站或媒体, 如社区网络、博客和播客 (视频分享) 等被称为新媒体, 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强烈的冲击。网络上由“用户生成内容”产生的热点, 会很快出现在第二天的报纸上或电视节目中, 如奥巴马女郎、犀利哥、凤姐夫等事件, 莫不如此。甚至有媒体发出“‘用户生成内容’语境下传统媒体被渠道化”的感叹。
“用户生成内容”具有海量、动态和去中心化的特点, 用户可在一天内上传无限量的内容。据统计, You Tube每天的上传量为6.5万个视频, 远远高于传统网络内容一个月甚至一年的上传量。在Web2.0环境下, 各种传播内容的类型和格式逐渐从Web1.0时代下静态的文本, 发展为更多样化和动态化的网页内容。去中心化的内容让每个用户都可能成为主角, 增加了用户之间的互动。网站不再由一个媒体或机构做主, 而是由众多用户做主。用户越来越有发言权和影响力, 是不争的事实。其实, “用户生成内容”最早来自传统媒体, 并颠覆了传统媒体的运作模式, 传统媒体也越来越多地介入“用户生成内容”中。如在“春晚”上宣读读者来信就是其最早的一种尝试, 而现在各种电视节目中经常宣读短信和微博内容, 更是体现了它强大的渗透力。“用户生成内容”可增强用户的参与感, 而用户行为和情感介入, 也增加了它的“粘性”。
“用户生成内容”广告的主要形式
“用户生成内容”广告已成为Web2.0环境下品牌传播的新模式, 狭义上是指广告内容由用户制作并发布;广义上不仅包括由用户制作广告, 还包括由用户上传到网站进行传播的广告、广告主在“用户生成内容”模式网络平台 (如视频网站、社交网站等) 上发布的广告, 如贴片广告和植入式广告。当前所说的“用户生成内容”广告是广义的, 主要形式是:
1. 用户制作广告
美国有线电视网络 (Current TV) 的观众创造的广告信息 (VCAM) 项目运作方式是:电视频道邀请观众创作30秒和60秒的在线视频广告, 广告对象是其赞助商如索尼、欧莱雅、丰田等企业;然后将这些片子放在网络上分享, 由观众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广告, 并在电视节目中播出。美国有线电视网络发现, 用户生成的视频比代理公司制作的广告片更受观众的欢迎。
香港维他奶国际集团旗下的维他柠檬茶, 近几年在国内茶饮料市场上之所以异军突起, 就是充分利用了“用户生成广告”。2008年推出维他柠檬茶时, 先是通过土豆网发布“要来就来真的”系列广告片视频。后来用户很自然地开始复制这种模式, 并把自己创作的一些广告上传。于是该公司开展维他柠檬茶“要来就来真的”DV (数字视频) 创意大比拼活动, 征集消费者生活中类似的“要来就来真的”故事, 短短两个月就征集到123部优秀作品, 并打破了单个征集作品播放量超过40万的记录, 总视频播放量高达360万以上, 活动总曝光量超过2.8亿次。2009年维他柠檬茶继续在土豆网开展“寻找真柠檬”的在线互动游戏、“要来就来真的”四格漫画征集大赛活动。这些活动都有效地传播了“来真的”品牌诉求。
自2007年起, 大品牌厂商纷纷与视频网站合作, 推出各种视频创作大赛。土豆网与英特尔合作推出视频创意大赛, 通过提供各种奖励, 让用户参与为英特尔拍广告;酷6网与伊利、爱国者、联想、摩托罗拉、微软等知名企业联合举办了视频大赛, 效果都非常好。视频分享的互动性优势是传统电视媒体无法比拟的, 如“用户生成广告”模式, 由用户创作广告打破了传统广告单向传播信息的局面, 受众通过参与品牌主题的创意制作, 实现了广告主与受众的双向沟通。用户既是受众群体又是传播渠道, 可把媒体传播与人际传播有机结合起来。
2. 顾客点评信息
顾客点评是“用户生成内容”的最初形式, 对顾客的决策正在发生重要影响。过去顾客在决策前常常要上网查找商家提供的信息, 现在则主要通过搜索顾客点评信息以支持购买决策。目前, 有越来越多的网民主动在网络上发表点评信息, 已成为点评信息的提供者。国外一项调查报告显示:78.9%的网民在购买商品前先搜寻相关商品点评, 90%多的网民在购物网站商品下方发表评论。“用户生成内容”比商家发布信息如广告、软文等, 对顾客的认知和决策具有更强的影响力。
在顾客点评迅速发展中, 无论你希望与否、参与与否, 有关你的产品、品牌的对话都在进行, 问题在于你是否想加入这个对话并引导它, 甚至从中获益。好的顾客点评可提升品牌的信用, 可成为出色的品牌传播工具。在这个平台上, 可邀请顾客参与品牌讨论, 讲述他们真实的体验和想法, 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虽然有的企业担心品牌憎恶者 (每个品牌都有不喜欢的) 发表“恶评”, 与顾客对话心存疑虑, 但是只要主动应对, 就能解决问题。
许多企业经常在线上或线下与顾客的沟通中, 设置讨论区以获取顾客点评, 但作用不大, 并非获得传达产品或服务的高水准点评的最好方式。如有的顾客点评:这是一个“很棒的产品”, 听着不错但并没有太多的说服力。国外有学者提出, 为了确保获得来自顾客的有益点评, 基本点是要为他们设置一个“舞台”和论坛, 然后采取六个步骤: (1) 决定关键利益所在或卖点, 以便有所侧重。辨别产品或服务的利益所在及目标受众, 就可为获得所需的点评构筑一个基础, 以便成功地营销产品或服务。 (2) 辨别目标受众中那些认识到你产品的好处的顾客。 (3) 安排时间与顾客对话, 准备提出一些开放式问题, 这些问题必须是主导性的、能够帮助顾客关注在你想展开讨论的优点或关键卖点上。 (4) 记录整个对话过程。 (5) 将对话转化为语录。 (6) 将最终的点评递交顾客以获得许可, 并加入对方的名称、头衔和单位, 并确保准确无误。
一个经典案例是Huccies通过宝宝树网站, 主动与目标顾客进行有效的对话。Huccies是一家美国公司, 通过韩国向亚洲供应婴儿尿布;宝宝树是一家运用“用户生成内容”模式的育儿网站。Huccies通过这个平台与广大用户进行交流, 但它不是在网站上直接投放广告, 而是开设几个公司的博客, 先把自己变成一个宝宝树的用户, 就像其他用户一样。该公司通过博客与用户进行交流, 每天有两万多用户阅读这些博客, 并进行讨论——不光讨论尿布是怎么生产的, 还讨论更多的育儿话题。该公司在博客的基础上形成了群组, 并举办了几次主题活动, 赢得了良好的顾客评价。
3. 在“用户生成内容”网络平台上发布广告
“用户生成内容”网络平台分成两类网站:
(1) 分享类网站。这类网站“用户生成内容”可分为三种: (1) 严格意义上的“用户生成内容”, 即用户原创的内容。 (2) 一些由用户通过剪辑已有专业视频而形成的准“用户生成内容”。 (3) 由用户上传的由专业公司制作的内容 (这些视频虽由专业公司制作, 但可能是用户不经修改而直接上传的) 。一项调查显示:用户原创内容占29%, 用户编辑内容占19%, 专业制作内容占52%。许多专业制作内容是各企业的广告片, 如苹果、索尼等企业宣传新产品的广告片。在百度等搜索引擎随机输入几个品牌, 都可看到大量的广告视频, 这些视频不全是由广告主发布, 而大部分是由用户基于娱乐等因素发布的, 顾客通过反复观看, 对品牌记忆率比普通网站高四倍, 效果好于在电视上播放。视频网站作为新的广告投放平台, 具有强大的优势:精准度高、形式多样、互动性强。在分享类网站上实施“用户生成内容”广告策略有三种方式:邀请用户制作原创内容;提供种子广告, 由用户下载并上传到网站进行传播;将网站视为媒体, 进行广告投放。视频网站可提供各种类型的广告, 如背景、旗帜、按钮、贴片、植入式等广告。不同类型的广告应用于不同类型的产品, 效果也不尽相同。与网站合作的植入式广告是值得尝试的形式。土豆网2008年2月正式推出位于首页的植入式广告。福特汽车就在这里发布过一系列种子广告, “效果惊人地好, 其中一期名为《反转路口》的视频广告创下了日点击56万次的记录。”
(2) 以交友为目的的社交网站。这类网站的用户数量迅速增长, 并能产生非常强的用户“黏性”, 深受广告主喜爱, 如耐克、可口可乐等消费品巨头已成为这类网站的广告主。耐克的足球世界杯广告“改写未来”, 让全世界的球迷热血沸腾, 而这段视频广告开始并非在电视上投放, 而是在Facebook用于人们与好友进行分享和传播。在社交网站上, 广告成为亲朋好友之间分享的内容, 人们对此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而这正是让那些广告主趋之若鹜的结果。英国互联网广告局 (IAB) 的数据显示, 英国2010的在线广告支出首次超过40亿英镑, 比上年增长了12.8%。Facebook等社交网站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广告增长近两倍, 达9.45亿英镑。社交网站广告主要有七种类型:横幅广告、新闻稿订阅广告、带有“粉丝”功能和Logo (徽标) 的企业档案主页、无“粉丝”功能和Logo的企业档案主页、获取虚拟物品的广告、赠送虚拟物品的广告、赞助商内容广告 (显示“由某公司提供”等字样) 。七种类型广告的效果, “赞助商内容”广告最具互动性;“企业档案主页”非常有效, 但如果用户成为其“粉丝”, 并把企业Logo放到个人主页上, 效果会更好;赠送或获取虚拟物品的广告, 比横幅广告更具吸引力, 但不会产生购买意图和“好友推荐”行为。就广告内容而言, 最有效的是与网页内容相关的广告, 如烹饪网站上关于某种汤的广告;横幅广告和新闻订阅广告, 最能够引起顾客的购买意图的, 是推广产品的最佳选择;企业档案主页和赞助商内容广告, 是提高顾客忠诚度的最佳选择。
采用“用户生成内容”广告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用户生成内容”广告不适应所有的品牌
“用户生成内容”广告网站平台的用户与传统媒体受众相比, 属于年轻群体, 而视频网站用户则属于更年轻的群体。数据显示, 63%的土豆网用户在19~30岁之间, 近40%的用户在25~30岁之间。在我国“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中, 不看电视或很少看电视的群体不断扩大, 这就意味着电视覆盖大多数受众的时代在改变, 他们在未来会把更多的看电视时间转移到视频网站。
那些以年轻群体为目标顾客的产品广告, 较适合采用这种策略。据统计, 我国的消费电子、网游、快速消费品等行业, 是视频网站的主要广告客户。英国互联网广告局的数据也表明, 消费品制造商、金融服务提供商和娱乐公司, 是互联网广告的三大买家。
2.视频网站原创内容少、质量差, 影响了传播效果
在Youtube视频中, 有80%是原创的, 而我国的视频网站只有20%的原创, 80%是娱乐内容。由于广告主尤其是品牌广告主, 在投放广告时大多不愿把广告插在低劣的视频或版权不清的内容中, 所以内容和版权问题也是阻碍视频分享网站广告收入的一道“门槛”。企业可与视频网站合作, 制作并发布高质量的视频广告。如“康师傅”与优酷网联合拍摄的一部《嘻哈4重奏》, 就创造了非常好的效果, 单集播放达1100多万次。
虽然采用“用户生成内容”广告模式非常有效, 但它不能代替传统广告, 而应将其作为品牌传播整体策略中的有效组成部分, 加以合理运用。
三重境界让教学内容产生活力 篇5
根据中小学的教育实践和有关教材编写的相关经验, 可以考虑从教育蓝调的视角出发, 在寻找最活力教学内容的时候就不需要太多的负担, 关键抓住课程根本目标, 体现课程的核心价值。而要做到这些, 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内容, 适合信息时代要求、适合本地情况、侧重相关考试等都可顾及, 内容的标准只要符合活力需求。具体如何做, 可有三重境界, 即从“求真的技术原则”到“专注的学科精神”再到“立体的载体视野”。
●求真的技术原则
就信息技术课程来说, 不论它叫什么名字, 不论换成什么内容, 都不应脱离“科学技术”这个范畴, 尤其要彰显“技术”的真实原则。否则, 无论是浅显的常识教学, 还是高深的理论教育, 都无法体现技术教育的实践意义, 更无法激发技术课程对基础教育的技能培养目标。
求真, 首先是求“科学真理”。概念、理论必须是科学的, 而不是哲学的。虽然信息哲学对课程的建立是有益的, 但是对中小学的课程建设会有干扰。因为在中国, 哲学如果过早、过多引入中小学, 将会像新课程引入的一些“过程与方法”一样因为可操作性差而容易变异, 甚至因为方法强势压过了内容造成教学效益的泛化。求真科学真理, 就要有科学技术的内容, 并且保持科学技术的正确性、原则性、先进性。一方面, 要摒弃错旧概念, 对无用知识及时剔除, 对教条操作善于拓展;另一方面, 多提供现实使用的技术, 如蓝牙、Wifi已经成为信息传递的主流技术, 如触摸交互成为新兴的技术, 交互程序设计中的传统的键盘鼠标事件响应也要有所拓展。真实有效的技术能够给学生探索科学的底气, 能够给学生提高技能的渴求。
求真, 还要求“应用真能”。课堂教学虽然是一种模型化、简约化的教育方式, 并非是对真实世界的完全照搬。但是, 一个课程的价值, 特别是一个科学技术类的启蒙课程, 要的就是与现实相结合。西学渐进正是提倡要学实用科技, 只有切合实际、学有所用才能持久而深刻, 这是培养未来工程师的必由之路。所以, 娱乐、趣味彰显的技术热情是靠不住的, 过多所谓游戏教学、趣味活动会对学生真正的社会应用能力造成蒙蔽。例如, 我们可以通过动漫流水线的视频、对天文科学家访谈等形成校外信息渠道, 让学生了解技术的真正应用过程和用途。再如, 通过组建数码工作室、网络实验室等建立校内教育环境, 让学生真正体验技术的实践应用。也许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获得全面的技术技能, 但是多数的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技术真才实学, 这对他们未来的价值观影响将非常巨大。
●专注的学科精神
本轮新课程的优势之一是从技术普及学习提高到了方法、价值观的生成过程, 但是在课堂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扬。本轮新课程的劣势之一是从学科体系掌握到技术应用探索的转变, 但是在实践中却得到了不当的放大。于是, 现在的各学科课程都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丢失了较多的学科精神, 过于追求学习的形式”。对过程与方法的强调本没有错, 可因为学习时间的缺乏、教学内容的繁杂、课堂组织的薄弱、学习评价的滞后等原因, 造成教学内容跨越较大、应用泛化、浅尝辄止, 因此我们需要重塑专注的学科精神。
专注, 就是要“专注技术”, 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技术的核心不能弱化。当然, 技术不等于操作, 不必要反复训练出教条的操作手, 而应对技术的应用背景、内容、方式、效果进行专注的学习。例如, 程序设计可以根据现实问题, 转化为数学模型, 一步一步完成设计、调试成功、得出结论, 只有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体会到程序的过程与方法, 才能体会到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方法。
专注, 就是要“专注学习”, 毕竟学生是以学习为目的, 不是以应用为目的。应用只是学习的背景与载体, 过度强调应用必然也会虚化学习。对学生来说应用毕竟有一些局限, 就说邮件, 中学期间能用它的机会又有多少?但是, 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学生需求确定学习内容, 在学习中要引导他们体会到技术应用体系的现状与发展。通过专注的学习内容, 才可以产生更强的学科精神、更多的思维能力以及对未来技术的创新梦想。
●立体的载体视野
因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变化时代性很强, 加之内容涉及的领域又非常广泛, 一直以来教材等内容载体固态局限性滞后现象比较严重, 进而学习方法受具体内容线索的约束而产生困惑。教材这类载体, 编写有一定周期, 并且需要审查, 不可能每年都做大的修改, 难以应付软件升级、技术换代。即使努力用“超越软件操作界面”的“通用式”技术教学来应对, 也无法完全回避这种冲突。目前, 课程所强调的方法与过程的体验与规律的把握, 也因为教材内容的体系问题, 导致可操作性较差。因此, 立体化的内容载体是早就有的期待了。
立体化教学内容的架构可以借鉴传统的“资源”, 但是这些资源不宜过多、过细, 能够比较明确地“对关键的技术进行讲解”, 对较难的操作步骤进行示范即可。体现在教材上, 可以通过超链接, 甚至扫描码, 借助方便的网络资源来相应地辅助学习。资源内容在传统的文字、图片、视频之外, 可以增加教师的在线指导、同学的在线讨论和网络百科等内容, 尤其是提供发达国家技术前沿的网站资源以拓展技术视野。
立体化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参考“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划指导”, 通过提供简约的学习平台及学习专题, 适当指导、记录、评价学习过程, 提供可视的专题内容和可控的学习过程。例如, 通过维基或博客平台搭建明晰的课程框架, 指导学生体会到学习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络和技术深度;通过适当的专题项目管理,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作品创作。
立体化教学内容的延伸目的是“让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空间”, 通过可拓展的空间预留, 学习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当前流行的软件、技术完成学习。例如, 图像的加工, 现在基于触摸技术的软件越来越多, 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效果也很具特色。或者, 在程序设计中, 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 选择不同的计算机语言进行设计, 如动漫软件中的程序控制、手机中的应用开发等。
立体化的教学内容可以拓展“最时尚的技术视野”, 学生通过对新技术名词的了解和对新技术的体验, 能够保持最新的技术视野, 增强技术美感, 提高其探索兴趣, 提升学科的亲和力。例如, 介绍《大数据》等前沿图书中的特色观点;了解智慧城市、云计算等现在与未来的应用;体验卫星定位导航、物联网等新技术与生活的融合等。
用户产生内容 篇6
为了提高视频点播性能和解决骨干网拥堵问题,众多的视频网站采用CDN来改善其服务质量。CDN网络能够有效缓解流媒体对骨干网络带宽带来的压力,提升流媒体服务质量。但CDN系统存在服务器过载和资源瓶颈问题,而且边缘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内容存储容量、负载调度能力等都会因用户的增加而产生扩容的需求。因此,在内容分发网络环境下,为提高视频网站的服务性能,对流媒体服务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变得十分必要。
目前对原创共享视频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数据测量上,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测量方法有两种,一是采用网络爬虫方式获得[1,2,3];另一种是从网络设备中被动测量获得视频的流量数据[4]。对于视频数据的分析主要集中在视频热度特征分析[1,5]、用户原创视频热度预测模型[7]以及视频之间的关联研究[2,6]。关于视频的热度分析,文献[1-2]中提出使用用户的点击数来表示,并且描述了点击数符合幂律分布。本文提出综合多个指标对热度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预测热度在未来的变化趋势,通过实验得出热度指标随着视频上传时间的增加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该结论可以很好地为CDN网络的缓存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1 数据集
YouTube是全球最大的用户原创视频分享网站,作为当前行业内最成功、实力最强、影响力颇广的在线视频服务提供商,YouTube的系统每天要处理上千万个视频片段,为全球成千上万的用户提供高水平的视频上传、分发、展示、浏览服务。网站的用户可以直接观看视频,也可以上传无限制数量的影片。目前YouTube提供10亿不同的视频,而且每天以65 000个的上传速度在增加。YouTube在2011年的最新统计发现平均每分钟上传的视频长度总和达48 h之多。
实验测试数据是通过YouTube提供的API,利用网络爬虫的技术采集视频文件的元数据。通过24 h的数据收集,共获取视频310 005个,持续时间为72 984 s,表1列出了视频文件的元数据示例。其中,上传时间为视频从上传到数据收集时的天数。投票得分为视频的平均得分,取值为1~5。相关视频列出了20个最相关的其他视频ID。
整个数据收集过程是基于广度搜索思想,将所有的YouTube视频看成是图中的节点,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看成是有向边(表中的相关视频),整个视频数据库就是一个图结构(见图1)。随机选择一个初始视频集合作为搜索的起始点,称为第1层数据,那么这些视频的相关视频就成为第2层搜索的数据集合;接着又以第2层数据为起点搜索它们的相关视频,依次类推。由于整个YouTube数据量十分巨大,在广度搜索的过程中获得的数据集合成递增趋势,由于时间和存储空间的限制,只搜索4层。由于搜索时初始的视频集合是随机的,因此通过广度搜索获得的数据集合也具有良好的随机性,能够很好地反映整个YouTube数据库的统计特征。
2 热度分析
本文用热度来说明视频受用户的关注程度,又称为热门程度。对用户来说,如果对一个视频感兴趣,他会通过点击观看视频,用户观看完视频后,可以对视频做出评论,也可以对视频进行打分(1~5),或者将该视频添加到“我最喜欢”列表中。一般而言,一个视频的点击数越多,说明关注该视频的人越多,继而说明该视频越热门,即热度越高,进而会有更多的用户会对该视频进行评价、打分。因此除了用户点击数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外,视频的评论数、投票数以及投票得分,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用户对该视频的关注程度。本文主要从视频的点击数、评论数、投票数以及投票得分4个指标来描述视频的热度。
2.1 视频热度指标的概率分布
图2为视频点击数、评论数、投票数、投票平均得分的互补累积概率分布(双对数坐标),其中x轴为热度指标,y轴为互补累积概率分布,即指标大于或等于x的视频个数占视频总数的比例。从图中可以看出视频的点击数、评论数、投票数都符合Zipf定律,即幂律分布,即在双对数坐标下,表现为一条斜率为幂指数负数的直线。也就是说只有少数视频的点击数、评论数、投票数很高,大部分视频的点击数、评论数、投票数都很小,整个网站的视频点击主要靠少数视频贡献。
通过分析发现,视频热度指标的分布存在很大的偏度,具有典型的无标度特征,存在明显的80—20现象,即少数视频文件会得到用户的强烈关注,而大多数视频却很少得到用户的关注。这一发现有助于CDN网络在内容缓存策略上的进一步优化设计。
2.2 各指标间的关系
研究视频热度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发现用户各种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节以散点图的形式画出了视频的点击数和视频的评论数、投票数以及投票得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图3表示各指标的关系图,为了表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来度量两个指标的相关系数。
Pearson相关系数是用来度量x和y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线性相关),取值范围在[-1,+1]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在科学研究中被广泛用于度量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的强弱。两个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定义为
当r取1时表示变量x和y之间具有线性变化的关系,即y随着x的增加而增加,而且所有的点都落在一条直线上。当r取-1时则是所有点落在一条直线上,但是变量y随着x的增加而减小。相关系数值为0时表示变量之间没有线性相关关系。
从图3可以看出,视频的点击数与评论数和投票数之间在双对数坐标下存在线性关系,而点击数和平均得分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2.3 视频热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
为了观察视频热度随时间的变化,从最近上传的一批视频中选择29 791个视频,对其跟踪采集。这批视频的上传时间都小于3.5天,每隔一周获取其新增的点击数,对同一批视频连续34周采集其点击数量上的变化。
图4显示其新增点击数的变化情况,图中为第2,6,12,24,32周新增视频点击数的累积概率分布(双对数坐标)。
为了进一步分析视频热度的变化情况,对每周平均新增点击数进行统计,得到其变化趋势图(图5),从图5可以看出,每周新增视频的点击数的平均值,在上传前几周的新增点击数较大,而且波动较大,随着上传时间的增加,新增点击数慢慢地减少,继而慢慢地趋于稳定。尽管只跟踪了34周视频点击数的变化情况,但根据经验,视频热度在后期的变化情况会慢慢消退。
图6以散点图的形式给出了新增视频点击数在相邻时间段(以周为单位进行计算)内的相互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视频上传的前几周,新增点击数的分布是不稳定的,视频在前一周得到的点击数比较少,但在接下来可能会突然得到用户的关注,反之亦然。为了更准确地表示新增视频点击数在相邻时间段的变化,用Pearson相关系数来度量,第2周新增的视频点击数与第3周新增的视频点击数的相关系数为0.566,属于中度相关;随着视频上传时间的增加,相关性越来越强,第16周与第17周的相关系数为0.917 7,属于强相关,在第25周和第26周相关性已经达到了0.979 2,详见表2。因此,在考虑视频热度时,需要考虑视频的上传年龄,在上传初期视频的热度波动较大,随着视频年龄的增大,热度越来越趋于稳定。由此,CDN网络在边缘服务器上缓存视频时,应该充分考虑视频的年龄,尽可能优先缓存视频年龄大且热度高的视频。
3 结束语
近几年来,由用户自己发布视频内容的在线视频分享网站变得越来越流行,由此产生的流量也对互联网带宽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不管是共享视频服务提供商,还是互联网运营商都需要关心这一新型业务的特征,以便优化目前的系统和网络配置,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CDN网络是目前解决这一困局的有效方法,但有效的缓存策略仍然是CDN中的一个开放性问题。视频热度是共享视频服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为CDN缓存策略提供有效的依据。因此本文利用YouTube上的视频元数据讨论了视频热度的度量指标、各个指标的相互关系以及热度随着视频年龄的变化趋势,可以为CDN网络的缓存策略提供非常有用的决策信息。
摘要:视频的热度是指用户对视频的关注程度。主要对大规模内容分发网络环境下的在线共享网站原创视频的热度进行分析。提出了综合视频点击数、评论数、评分等多元指标对视频热度进行统计刻画,分析各个指标的分布模型以及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视频热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对实际的爬虫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热度指标的分布具有典型的无标度特征,随着视频上传时间的增长,热度越来越趋于稳定。上述发现对于视频内容提供商和互联网运营商在服务器部署、内容缓存、容量规划和流量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用户原创视频,热度,Pearson相关系数
参考文献
[1]CHA M,KWAK H,RODRIGUEZ P,et al.I tube,you tube,every body tubes:analyzing the world’s largest user generated content vid eo system[C]//Proc.7th ACM SIGCOMM Conference on Internetmeasurement.New York:[s.n.],2007:1-14.
[2]CHENG X,DALE C,LIU J.Statistics and social network of youtubevideos[C]//Proc.16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Quality of Service.[S.l.]:IEEE Press,2008:229-238.
[3]HALVEY M,KEANE M.Analysis of online video search and sharing[C]//Proc.ACM Hypertext and Hypermedia Conference.Manches ter,New York:[s.n.],2007:217–226..
[4]ZINK M,SUH K,KUROSE J.Watch global,cache local:YouTubenetwork traffic at a campus network-measurements and implica tions[EB/OL].[2012-02-03].http://gaia.cs.umass.edu/networks/papers/MMCN08-0.2.pdf.
[5]MITRA S,AGRAWAL M,YADAV A,et al.Characterizing web-based video sharing workloads[J].ACM Trans.Web,2011,5(2):1-8.
用户产生内容 篇7
情感是人们根据某种价值标准去评判某种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 让学生从中得出肯定的反映, 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途径。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情感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情感教育日显重要, 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是教师完成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2 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学生体育情感的发展
从学习角度看, 教学内容也是学生选择学习的内容, 是学生的认识对象, 是学生主体与之发生对象性联系的客观系统。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选择性, 突出表现在对学习对象 (客体) 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学生并不是随便将什么内容都作为学习的对象的, 而总是有所选择的。学生总是选择那些满足自己需要的教学内容作为学习对象。教学内容作为一种客观存在, 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直接影响学生体育情感的发展和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3 当前教学内容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多数学生有强烈的学习需要, 他们是希望获得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但是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课堂的学习呢?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已经经过多次的修改, 可以说从大纲的角度上来讲, 已经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特别是新课程标准试行以来, 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更大、更灵活。但是在具体实践操作中, 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学习的运动项目多而不精、竞技性太强、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
第一, 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影响下, 教学内容选择范围增大,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更加灵活, 但是很多学校仍然按着传统竞技教学内容体系开展教学。目前中小学教学仍然以田径、球类、体操等竞技运动项目为主, 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传统的竞技教学内容体系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一些学生非常希望学习跆拳道、街舞、羽毛球、搏击操等内容, 但是在中小学教学中却很少出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 就会产生否定、消极的情绪, 影响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 教学内容陈旧、枯燥、难度大, 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体育情感发展的基础,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有利于学生积极体育情感的发展。长期以来, 学校体育教学沿袭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传统, 竞技运动一整套的项目、规则 (少数人参与) 和办法规范了学校体育教学、群体活动和体育比赛。这些规则严密、技术要求高的项目, 使体育教学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天性好动的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望而生畏, 出现厌学现象。
"新课程标准"实行以来, 一些中小学的教学内容有所改变, 但是很多中小学仍然按着过去的教学大纲上课。这种枯燥的竞技项目的学习内容, 已经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的陈旧、枯燥、难度大等问题, 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练习内容不感兴趣。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从参与对象、项目的选择、手段、方法的运用到培养目标都不相同, 学校教育内容应适当选取一些竞技类项目可以提高学校运动成绩、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是, 竞技化的教学内容, 一方面比较枯燥, 另一方面难度较大, 因此过于侧重竞技化的教学内容会使一些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校体育教学属于基础性的教育学范畴, 它主要通过教学的手段, 达到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而竞技体育属于教育训练的范畴, 它主要通过训练的手段, 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因此, 把学校体育教学纳入竞技育训练的教学思想, 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都与素质教育相悖, 不符合学生的主体需要, 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第三, 教学内容无助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我们的体育教师辛勤耕耘在操场上, 不顾风霜雨露, 可是, 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上了十几年的体育课, 却没有养成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在秒表的记时下不断重复地跑, 却忽略了这种跑对学生的心脏发育和骨骼发展是否有益, 学生是否喜欢、感兴趣。
运动能力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基础, 一些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运动是由于运动能力差。学生不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 在体育运动中就很难获得成功的情绪、情感体验, 因此更不愿意参与体育运动, 就很难养成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
4 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学习需要是学生体育情感发展的重要指标, 但是由于体育教学内容存在陈旧、枯燥、难度大等问题, 未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体育教学方法存在"重教法、轻学法", 学习评价方法不完善等现象, 影响学生积极体育情感的发展。
(二) 建议
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通过各种教育方法和手段,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使学生整个人 (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 投入体育学习, 提高体育认知水平, 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 促进他们积极体育情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秀, 学生体育学习论, 辽宁出版社, 2001, 10,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