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产生

2024-08-18

内容产生(共4篇)

内容产生 篇1

对于教学一线,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显性依据是教学内容。平时, 我们关注最多的教学方式无论经历怎样的变革, 都不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力, 一是因为它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 二是因为技术实际应用情况与知识体系的课堂学习存在差异。因此, 如果要让我们的课程更具活力, 首要就是教学内容要极具活力, 而不是我们目前过多追求的教学形式的活泼。只有这样, 才能够让学生更专注地学习真正的技术知识与应用技能, 才能够让他们拥有更广阔的信息技术视野, 形成有活力的信息技术课程。

根据中小学的教育实践和有关教材编写的相关经验, 可以考虑从教育蓝调的视角出发, 在寻找最活力教学内容的时候就不需要太多的负担, 关键抓住课程根本目标, 体现课程的核心价值。而要做到这些, 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内容, 适合信息时代要求、适合本地情况、侧重相关考试等都可顾及, 内容的标准只要符合活力需求。具体如何做, 可有三重境界, 即从“求真的技术原则”到“专注的学科精神”再到“立体的载体视野”。

●求真的技术原则

就信息技术课程来说, 不论它叫什么名字, 不论换成什么内容, 都不应脱离“科学技术”这个范畴, 尤其要彰显“技术”的真实原则。否则, 无论是浅显的常识教学, 还是高深的理论教育, 都无法体现技术教育的实践意义, 更无法激发技术课程对基础教育的技能培养目标。

求真, 首先是求“科学真理”。概念、理论必须是科学的, 而不是哲学的。虽然信息哲学对课程的建立是有益的, 但是对中小学的课程建设会有干扰。因为在中国, 哲学如果过早、过多引入中小学, 将会像新课程引入的一些“过程与方法”一样因为可操作性差而容易变异, 甚至因为方法强势压过了内容造成教学效益的泛化。求真科学真理, 就要有科学技术的内容, 并且保持科学技术的正确性、原则性、先进性。一方面, 要摒弃错旧概念, 对无用知识及时剔除, 对教条操作善于拓展;另一方面, 多提供现实使用的技术, 如蓝牙、Wifi已经成为信息传递的主流技术, 如触摸交互成为新兴的技术, 交互程序设计中的传统的键盘鼠标事件响应也要有所拓展。真实有效的技术能够给学生探索科学的底气, 能够给学生提高技能的渴求。

求真, 还要求“应用真能”。课堂教学虽然是一种模型化、简约化的教育方式, 并非是对真实世界的完全照搬。但是, 一个课程的价值, 特别是一个科学技术类的启蒙课程, 要的就是与现实相结合。西学渐进正是提倡要学实用科技, 只有切合实际、学有所用才能持久而深刻, 这是培养未来工程师的必由之路。所以, 娱乐、趣味彰显的技术热情是靠不住的, 过多所谓游戏教学、趣味活动会对学生真正的社会应用能力造成蒙蔽。例如, 我们可以通过动漫流水线的视频、对天文科学家访谈等形成校外信息渠道, 让学生了解技术的真正应用过程和用途。再如, 通过组建数码工作室、网络实验室等建立校内教育环境, 让学生真正体验技术的实践应用。也许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获得全面的技术技能, 但是多数的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技术真才实学, 这对他们未来的价值观影响将非常巨大。

●专注的学科精神

本轮新课程的优势之一是从技术普及学习提高到了方法、价值观的生成过程, 但是在课堂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扬。本轮新课程的劣势之一是从学科体系掌握到技术应用探索的转变, 但是在实践中却得到了不当的放大。于是, 现在的各学科课程都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丢失了较多的学科精神, 过于追求学习的形式”。对过程与方法的强调本没有错, 可因为学习时间的缺乏、教学内容的繁杂、课堂组织的薄弱、学习评价的滞后等原因, 造成教学内容跨越较大、应用泛化、浅尝辄止, 因此我们需要重塑专注的学科精神。

专注, 就是要“专注技术”, 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技术的核心不能弱化。当然, 技术不等于操作, 不必要反复训练出教条的操作手, 而应对技术的应用背景、内容、方式、效果进行专注的学习。例如, 程序设计可以根据现实问题, 转化为数学模型, 一步一步完成设计、调试成功、得出结论, 只有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体会到程序的过程与方法, 才能体会到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方法。

专注, 就是要“专注学习”, 毕竟学生是以学习为目的, 不是以应用为目的。应用只是学习的背景与载体, 过度强调应用必然也会虚化学习。对学生来说应用毕竟有一些局限, 就说邮件, 中学期间能用它的机会又有多少?但是, 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学生需求确定学习内容, 在学习中要引导他们体会到技术应用体系的现状与发展。通过专注的学习内容, 才可以产生更强的学科精神、更多的思维能力以及对未来技术的创新梦想。

●立体的载体视野

因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变化时代性很强, 加之内容涉及的领域又非常广泛, 一直以来教材等内容载体固态局限性滞后现象比较严重, 进而学习方法受具体内容线索的约束而产生困惑。教材这类载体, 编写有一定周期, 并且需要审查, 不可能每年都做大的修改, 难以应付软件升级、技术换代。即使努力用“超越软件操作界面”的“通用式”技术教学来应对, 也无法完全回避这种冲突。目前, 课程所强调的方法与过程的体验与规律的把握, 也因为教材内容的体系问题, 导致可操作性较差。因此, 立体化的内容载体是早就有的期待了。

立体化教学内容的架构可以借鉴传统的“资源”, 但是这些资源不宜过多、过细, 能够比较明确地“对关键的技术进行讲解”, 对较难的操作步骤进行示范即可。体现在教材上, 可以通过超链接, 甚至扫描码, 借助方便的网络资源来相应地辅助学习。资源内容在传统的文字、图片、视频之外, 可以增加教师的在线指导、同学的在线讨论和网络百科等内容, 尤其是提供发达国家技术前沿的网站资源以拓展技术视野。

立体化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参考“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划指导”, 通过提供简约的学习平台及学习专题, 适当指导、记录、评价学习过程, 提供可视的专题内容和可控的学习过程。例如, 通过维基或博客平台搭建明晰的课程框架, 指导学生体会到学习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络和技术深度;通过适当的专题项目管理,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作品创作。

立体化教学内容的延伸目的是“让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空间”, 通过可拓展的空间预留, 学习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当前流行的软件、技术完成学习。例如, 图像的加工, 现在基于触摸技术的软件越来越多, 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效果也很具特色。或者, 在程序设计中, 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 选择不同的计算机语言进行设计, 如动漫软件中的程序控制、手机中的应用开发等。

立体化的教学内容可以拓展“最时尚的技术视野”, 学生通过对新技术名词的了解和对新技术的体验, 能够保持最新的技术视野, 增强技术美感, 提高其探索兴趣, 提升学科的亲和力。例如, 介绍《大数据》等前沿图书中的特色观点;了解智慧城市、云计算等现在与未来的应用;体验卫星定位导航、物联网等新技术与生活的融合等。

当然, 让教学内容更具活力的办法还有很多, 求真、专注、立体仅仅是最基础的, 在此基础上主题的创意、范例的典型、理论的通俗、技术的实用、活动的自主、探究的有效等诸多教育要素会变得更有生机。或者说, 各种教育要素活起来就能让课堂更有生机, 这些要素中最重要的、最底层的是教育之“心”, 心能够为之输送源源不断的活力之本——血液。

内容产生 篇2

情感是人们根据某种价值标准去评判某种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 让学生从中得出肯定的反映, 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途径。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情感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情感教育日显重要, 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是教师完成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2 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学生体育情感的发展

从学习角度看, 教学内容也是学生选择学习的内容, 是学生的认识对象, 是学生主体与之发生对象性联系的客观系统。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选择性, 突出表现在对学习对象 (客体) 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学生并不是随便将什么内容都作为学习的对象的, 而总是有所选择的。学生总是选择那些满足自己需要的教学内容作为学习对象。教学内容作为一种客观存在, 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直接影响学生体育情感的发展和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3 当前教学内容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多数学生有强烈的学习需要, 他们是希望获得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但是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课堂的学习呢?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已经经过多次的修改, 可以说从大纲的角度上来讲, 已经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特别是新课程标准试行以来, 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更大、更灵活。但是在具体实践操作中, 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学习的运动项目多而不精、竞技性太强、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

第一, 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影响下, 教学内容选择范围增大,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更加灵活, 但是很多学校仍然按着传统竞技教学内容体系开展教学。目前中小学教学仍然以田径、球类、体操等竞技运动项目为主, 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传统的竞技教学内容体系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一些学生非常希望学习跆拳道、街舞、羽毛球、搏击操等内容, 但是在中小学教学中却很少出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 就会产生否定、消极的情绪, 影响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 教学内容陈旧、枯燥、难度大, 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体育情感发展的基础,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有利于学生积极体育情感的发展。长期以来, 学校体育教学沿袭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传统, 竞技运动一整套的项目、规则 (少数人参与) 和办法规范了学校体育教学、群体活动和体育比赛。这些规则严密、技术要求高的项目, 使体育教学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天性好动的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望而生畏, 出现厌学现象。

"新课程标准"实行以来, 一些中小学的教学内容有所改变, 但是很多中小学仍然按着过去的教学大纲上课。这种枯燥的竞技项目的学习内容, 已经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的陈旧、枯燥、难度大等问题, 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练习内容不感兴趣。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从参与对象、项目的选择、手段、方法的运用到培养目标都不相同, 学校教育内容应适当选取一些竞技类项目可以提高学校运动成绩、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是, 竞技化的教学内容, 一方面比较枯燥, 另一方面难度较大, 因此过于侧重竞技化的教学内容会使一些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校体育教学属于基础性的教育学范畴, 它主要通过教学的手段, 达到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而竞技体育属于教育训练的范畴, 它主要通过训练的手段, 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因此, 把学校体育教学纳入竞技育训练的教学思想, 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都与素质教育相悖, 不符合学生的主体需要, 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第三, 教学内容无助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我们的体育教师辛勤耕耘在操场上, 不顾风霜雨露, 可是, 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上了十几年的体育课, 却没有养成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在秒表的记时下不断重复地跑, 却忽略了这种跑对学生的心脏发育和骨骼发展是否有益, 学生是否喜欢、感兴趣。

运动能力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基础, 一些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运动是由于运动能力差。学生不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 在体育运动中就很难获得成功的情绪、情感体验, 因此更不愿意参与体育运动, 就很难养成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

4 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学习需要是学生体育情感发展的重要指标, 但是由于体育教学内容存在陈旧、枯燥、难度大等问题, 未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体育教学方法存在"重教法、轻学法", 学习评价方法不完善等现象, 影响学生积极体育情感的发展。

(二) 建议

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通过各种教育方法和手段,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使学生整个人 (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 投入体育学习, 提高体育认知水平, 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 促进他们积极体育情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秀, 学生体育学习论, 辽宁出版社, 2001, 10, 104.

内容产生 篇3

研究用户产生内容的筛选模式可以分析出网络问答社区网站对待互联网文化内容的态度和管理方法, 从而激发用户创作内容的积极性和满足用户寻找合适内容的需求, 促进互联网知识传播和信息交流的平台建设, 不断丰富网站的资源库。

一、知乎网内容生产模式分析

知乎网是社区类知识问答网站, 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专业、精英式的经验问答, 口号是“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这表明了知乎与百度知道这样用户匿名, 打分制回答的内容生产模式是截然不同的。它注重的不是现有知识的回复, 而是基于用户个人长期生活和经历积累下来的经验, 这些经验和见解由于并不是书本上现有的知识复制, 而具有个人独特观点的融入和思想的汇聚。这就是知乎要做“精英式”问答网站的初衷, 知乎的受众大多数是在某一领域具有专业技能和独到想法的人, 这些受众通过注册成为知乎的用户, 然后会在知乎开放的几大话题里对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关注。然后知乎会开始向这些用户推送他们关注话题的最新讨论, 以及网站内的热门话题。

知乎的话题一般以父话题为主要结构, 父话题一般分为体育、人文、艺术等几大领域, 父话题下会开设众多小话题, 小话题往往包罗万象, 对各方面都有涉及, 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对话题多样性的需求。这样明确有条理的话题分类结构给用户很好地展示出了知乎对知识领域的详细划分, 让用户可以更方便地查找自己需要寻找知识的领域并提问或回答。知乎的提问一般都会设置明确的限制, 为了提高问题的质量和排除许多无价值问题, 知乎规定了问题必须简单明了, 不得使用网络用语, 对已存在的问题不得进行重复提问。只要是在知乎注册的用户都可以对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回答, 回答并不在于对错, 而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能对提问的用户有一定的帮助。在这些情况下, 知乎网的内容生产绝大部分都是由用户完成的, 这贴合了现代互联网UGC模式以及大大贴近了用户生活与兴趣点。

二、用户产生内容筛选机制现状与特点

知乎网的用户产生内容筛选机制是根据观看答案的用户通过几大投票选项来完成的, 知乎用户对答案的态度选项有“赞同”、“反对”、“感谢”以及“没有帮助”等。观看话题的用户在浏览其他用户回答的过程中可以对该答案进行态度投票, “赞成”表示对该回答持支持态度, “反对”表示对该回答持相反意见, “没有帮助”表示用户认为该回答对解决问题及疑惑没有价值。在用户不断的浏览、投票过程中, 既不断影响了该话题的热烈程度, 也决定了众多回答的价值大小。“赞成”票居多的回答会被不断地推到话题答案的前列, 让更多用户看到最有价值的回答, “没有帮助”票数居多的回答会渐渐被折叠隐藏起来, 替用户排除了无价值的回答, 保证了用户的浏览体验。以上这些反映了目前用户产生内容筛选机制的现状还是主要根据用户的主观看法和态度来进行投票决定, 或者是百度知道的打分制, 提问用户可以把分值给予他认为最满意的回答。这些筛选机制都根据网站自身的风格定位来决定, 也比较符合网站内容筛选的要求。

经笔者对上述案例的分析, 现在用户产生内容筛选机制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2.1 以用户体验为主

网站的生存和发展最终都是依靠用户的关注和使用来支撑, 给用户他们“想要的”, 是能留住用户最关键所在。网络问答社区的用户之所以会使用此类网站, 是因为想寻找自己关注问题的答案, 所以网站内容筛选机制必须以用户体验为大, 不断地剔除无用信息, 推送最具价值的信息, 满足用户需求。

2.2 注重内容价值最大化

网站的话题内容因为数量巨大、领域繁多, 而网站主页版面有限, 只有少之又少的话题可以登上首页被用户第一时间看到。如何在有限的页面内, 推送最能吸引用户注意力的话题, 就需要编辑通过筛选机制挑选出最精品的话题, 将页面内容的价值最大化, 提升网站内容品质。

2.3 提高意见领袖作用

由于网站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由用户生产, 用户的知识量和表达能力决定了这些内容的优劣。而在社区类知识问答网站中, 都有通过弱关系建立的不同群体。这些用户由于关注了同样的话题或用户, 对某一领域都保持着关注, 在某一领域内经常贡献优质内容的用户会得到这一领域内其他用户的认可, 渐渐在该群体内成为意见领袖。提高意见领袖的作用, 也是筛选机制的隐形标准之一。它让网站用户可以围绕话题进行认真、经过思考的回答, 并会借鉴意见领袖的答案, 对自身内容贡献形成影响。

三、用户产生内容筛选机制发展建议

根据以上对当下网络问答社区用户产生内容筛选机制的分析和总结, 笔者对互联网知识问答网站内容筛选机制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提高用户筛选自主性

用户产生内容筛选机制最大的运作动力还是产生于用户本身, 让用户选择他们想看的, 一方面使内容最大限度地符合了用户的需求, 另一方面使用户觉得自己被尊重, 是否产生被尊重的感受是使用体验中重要的衡量标准。提高用户筛选内容自主性, 可以提高筛选机制效果的发挥, 而且可以提高用户对网站的好感度与参与度。

3.2 筛选机制应符合社会发展潮流

筛选机制的存在是为了挑选出最重要或者最令受众感兴趣的内容, 用户因为生活在现实环境中, 对现实社会发生的事或者主流媒体不断进行议程设置的话题会最为关注。筛选机制应该关注时事讯息, 让处于网站首页的话题内容贴合社会发展潮流, 响应当下热点事件, 并引导意见领袖参与讨论, 制造观看点, 吸引更多的用户进行话题参与讨论。

3.3 重视编辑监管内容的能力

内容产生 篇4

纵观前人研究, 关于阅读对性格的影响几乎没有, 但是关于阅读的研究却有不少, 从这些大大小小的研究中可以得出阅读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代性格心理学理论指出:儿童长大能否成才, 不但与智力发展相关, 而且与性格、意志品质相关。[2]本文以233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 以问卷、访谈等形式展开调查, 结合教育部门推荐的初中生必读书目, 力求得出阅读内容的选择对学生性格产生的影响, 并针对一些弊端提出相关建议, 希望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阅读内容的选择对性格产生的影响

阅读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 所以选择阅读什么类型的书籍很重要, 尤其是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生而言, 以下是一些关于阅读内容对性格产生的比较突出的影响的相关研究信息。

1. 悲伤类书籍。

悲伤的书籍比较能调动人的情绪, 特别是对于内心比较敏感、脆弱的初中生而言, 因此阅读此类书籍就可能使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表一是通过调查得出的相关数据信息。

(注:总人数233人)

由上表数据可见, 当阅读一些悲伤的书籍后, 学生们的做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对于悲伤的情节感到很难过, 难以忘怀;二是对于悲伤的情节虽会感到难过, 但很快会遗忘。这是因为初中生正处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 内心比较敏感、脆弱, 性格、行为容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干扰, 因此悲伤的书籍很容易使他们产生悲伤的情绪, 让他们对书中人物悲惨的命运产生同情, 让他们沉陷于虚拟的悲伤世界无法自拔, 变得忧郁、沉闷。

2. 励志类书籍。

励志类的书籍比较正面、积极, 能很好地帮助人们解决一些心理问题, 青少年可以说是心理问题最多的一个群体, 而初中生刚刚迈入青春期, 将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表二是通过调查得出的相关数据信息。

(注:总人数233人)

上表数据一目了然, 在阅读励志类书籍之后绝大多数学生都受到了相关影响。调查中的绝大部分学生反映, 在阅读励志类书籍之后, 自己变得做事更有决心, 更坚持不懈了。励志类的书籍字字句句都在暗示着环境的恶劣, 人物的坚强, 启发着读者去深思和感悟。初中生还没有真正走进社会, 他们的困难大多来自于学习, 根据学生反映, 在遇上所谓的难题时, 有时不是不会做, 而是被长长的问题吓倒, 没有仔细分析阅读下去的耐心, 而这类书籍正好帮助他们理解坚持的意义, 相信自己的能力。也有学生说阅读了励志类的书籍之后变得更加乐观开朗了, 此类书籍讲述的大多都是人物在经历重重磨难之后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 都是比较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 读者与书中人物坎坷的命运相比之后, 内心便会豁达很多, 从而也就变得更加开朗乐观了。

3. 武侠玄幻类书籍。

初中生是个特别敏感、多变的群体, 他们一只脚刚刚踏出童年, 另一只脚又迈入了青春期的道路, 成为敏感、叛逆的青少年。在侦探和武侠小说中, 能使他们年少气盛、血气方刚、爱抱不平所形成的一股好思、好动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3]可见这类书籍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表三是通过调查得出的相关数据信息。

(注:总人数233人)

上述数据显示, 大多数学生不会受到书中情节的影响, 但是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表示会受到影响。那是因为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他们敏感、冲动、遇事不冷静, 所以很容易受书中的暴力行为、粗暴言语的影响, 一旦他们与人发生争执时, 就很难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 会做出一些令其终生后悔的事。社会上有些不良少年大多是因为在观看暴力影片或阅读暴力书籍等之后, 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 才会走上邪道, 成为社会唾弃的“毒瘤”。

二、提出建议, 疏导负面影响

上面提到的是对初中生性格影响比较明显的三类书籍, 为了让学生们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和一条幸福光明的发展道路, 我们必须让他们的性格健康发展, 因此, 他们的读物必须是健康的、适合他们发展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和个性品质, 教育部向初中生推荐了以下必读书目:《伊索寓言》、《爱的教育》、《繁星·春水》、《昆虫记》、《鲁滨逊漂流记》、《童年》、《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名人传》、《海底两万里》、《水浒传》、《傅雷家书》、《培根随笔》、《格列佛游记》、《简·爱》、《聆听天籁》 (泰戈尔诗选) 。以下是结合教育部推荐初中生必读书目针对阅读内容对初中生产生的影响给出的相关建议。

1. 阅读书目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初中生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都无法做到很好的规划, 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 因此在阅读方面也需要得到他人的指导。初中生处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 对于自己的需要还不是很清楚, 无法为自己做最合适的选择, 在阅读上他们也只会凭借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因此学校应对初中生的阅读书目进行分类指导, 让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需要, 也让他们在阅读的世界里能够健康成长。如:可以指出哪些书籍适合精读, 哪些书籍适合泛读, 精读的书籍一般都是能沉淀人的内心, 能使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可以对那些有利于塑造品格、培养情操的书籍进行精读, 《爱的教育》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非常适合精读, 书中人物的精神品质都值得每一个人学习。而对于一些诗集和故事集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有选择的阅读, 也就是泛读, 像《伊索寓言》和《聆听天籁》 (泰戈尔诗选) 就可以进行泛读。

2. 教师应结合学生心理发展为他们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所以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他们的内心发展都是不一样的。因此, 针对不同的学生, 教师应推荐不同的阅读内容。如:对待那些生活艰苦、内心孤独、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 教师应推荐他们阅读《童年》、《爱的教育》, 让他们感受到除了父母之爱以外的其他世间大爱, 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孤独的;对待那些从小娇生惯养、意志薄弱的学生, 教师应推荐他们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让他们学习主人公坚韧的意志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对待那些内心比较自卑、害怕失败的学生, 教师应推荐他们阅读《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励志类书籍, 让他们学习书中人物的坚强不屈和不轻言放弃, 学会鼓励自己、相信自己。

3. 教师应积极引导, 避免学生“误读”。

由于学生受自身知识的限制和生活环境的影响, 对某些书籍无法进行正确理解, 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如:《朝花夕拾》不仅是作者对儿时到青年的回忆, 更有对冰冷社会、丑陋习俗的批判, 这里如果教师没有向学生说明当时的社会背景, 学生就可能只感受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的怀念和留恋, 而不会认识到面对丑陋、邪恶时要学会反抗, 要有坚强不屈的精神。又如《聆听天籁》, 没有教师的事先指导, 学生感受到的只有诗中生活的美好惬意, 而体会不到诗人对自己国家、人民的深沉的爱, 也无法激发自己内心炽热的情感, 让自己变得更加积极。

综上所述, 阅读能够陶冶人的情操, 丰富人的情感, 树立人的品行。初中生是国家的希望, 民族的未来, 我们有义务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因此对初中生的阅读内容做适当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而教育部推荐的书目能很好的促进初中生各方面的发展, 相信只要学生在阅读上得到正确指导, 能够正确理解书中所要传递的思想, 他们一定能够在适合自己的书本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 人们对阅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阅读可以怡情养性、博才涨才、丰富情感、启迪心灵, 阅读不同的内容对读者有不同的影响, 笔者将从阅读内容对中学生性格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 得出相关结论并结合教育部推荐初中生的必读书目提出相关建议, 对初中生在阅读上得到的一些负面影响进行疏导, 抛砖引玉, 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阅读,性格,教育部

参考文献

[1]旭荣花.我国中小学生阅读现状及其提高措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3, (2) .

[2]赵石屏.中小学生性格教育现状及其思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1, (3) .

上一篇:研究生社区文化建设下一篇:绩效考核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