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节事(共4篇)
体育节事 篇1
红水河流域是我国大西南一个重要的民族走廊,是广西重要的民族文化及民族体育发源地,这里独特的人文文化气息,形成以铜鼓艺术、民族歌舞等为代表的地域性文化圈。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使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长久传承,而广西体育节便成为广西体育文化的特殊载体,传承着广西体育文化的重要精神。本文旨在于以广西体育节为背景,通过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人性化资源建设的探讨,从人文体育文化的角度发掘构成广西体育节存在的诸多元素的人性化资源建设背后的人文气息和人文情怀,以及对如何结合地区特色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人性化资源建设、是否迎合“大体育发展观”的要求等问题进行探讨。
1 进行民族体育文化之人性化资源建设是社会时代的要求,是“以人为本”的大体育文化观的要求。
1.1 进行民族体育文化之人性化资源化建设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大省,居住着壮、汉、瑶等12个民族,少数民族聚居区形成了广西重要的民族文化及民族体育发源地。而居住地多存在于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从而造成了与现代竞技体育相失衡的态势。《全民健身纲要》提出全民参与的精神,少数民族应该成为全民健身的主力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济落后并不代表体育运动地滞后,而突出民族体育文化之人性化资源建设,正是响应“以人为本”的大体育发展观的要求,正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正是使以广西体育节为载体的诸多传统体育文化形式得以顺利开展的要求。
1.2 进行民族体育文化之人性化、资源化建设是地区体育发展的需要
进行民族体育文化之人性化资源建设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体育的发展,而日益发展的体育消费也将成为民族体育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广西建立了国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示范区工程,编制并组织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规划(2011—2015年)》,以广西体育节为载体,开展了“民族体育进校园”工作,建设一批“民族体育示范校”,建设1—2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博物馆,并评选了一批民族体育特色之乡、民族体育传承馆、民族体育传承人,组建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校际联盟。这些措施和活动的实施,都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人性化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建设不是一时之意,而是永久的传承和发展,这正是地区体育发展的需要。
2 从人文的角度探讨以广西体育节为载体的民族节事之人性化资源建设研究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2.1 从人文地理体育文化角度探讨以广西体育节为载体的民族节事之人性化资源建设研究—广西独特的人文地理及稀缺的地理资源,实现广西体育节区域性功能发挥最大化。
人文地理是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着壮、汉、瑶等12个民族,少数民族聚居区形成了广西重要的民族文化及民族体育发源地,从而形成了广西独特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地理区域性划分区(如表1所示)。在地理分布上,民族传统体育大部分集中在广西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占广西90%以上的资源项目位于从东北部、西北部到西南部的桂林、南宁、百色等五个地区的连线上,其中以柳州、河池两地的资源数量较多,呈线性分布,较为集中,且资源特色鲜明、易整合。同时,广西在区位上位于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西南端,背靠大西南,邻近港澳粤,面向大东南,与越南相连,沿江又沿海,地处西南经济圈、华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广西自古以来就处于奇特的地形地貌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独特地地理气息使整个红水河流域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生态环境,从而为各族人们的生活以及红水河的神秘奇特的民族体育文化的形成打下了良好地自然生态基础。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地域性,广西体育节的举办正是依托独特的人文地理优势,利用稀缺的地理资源,借助区位优势和滨海资源,实现广西体育节地域性功能发挥最大化。借助区位优势表现为组织中国-东盟国际围棋邀请赛、“和谐之旅”汽车跨国集结赛(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中国-东盟太极一家亲交流大会、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暨第二届广西体育节“卡雷拉路轨赛车全国车王争霸赛”、首届环北部湾公路汽车集结赛,扩大了与东盟国家在体育、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更好地服务了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利用滨海资源,举办了海峡两岸水上摩托运动(交流)表演赛、环北部湾自行车公路赛、环北部湾公路汽车集结赛、北海沙滩运动会、防城港市国际海上龙舟赛。
2.2 从人文环境体育文化角度探讨以广西体育节为载体的民族节事人性化资源建设研究—由“三民体育”形成的人文环境,为广西体育节顺利举办共建了多元素、多层次化的人文体育文化空间
考古发掘表明,广西所在的红水河流域很早以前就存在人类活动,如巴马瑶族自治县的新圩岩发现了古猿化石,在东兰、南丹等县考古工作发现不少新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遗址,于是在红水河流域的土地上出现了以铜鼓艺术、民族鼓
舞为代表的多姿多彩的人文体育文化。丰富多彩的人文环境,特别是以“三民体育”—民族体育、民俗体育、民间体育的体育文化形态的资源构建了多元素、多层化的广西体育节。
2.2.1 构成广西体育节的民族体育文化的人文环境元素
2.2.1. 1 利用高校优势建立了13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如表2所示:
2.2.1. 2 开展了“民族体育进校园”活动
以来宾市为例,为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制定了《来宾市中小学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按要求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开展的背篓绣球、滚铁环、高杆投绣球、背篓绣球、花样跳绳、啦啦操、踩高跷、竹竿舞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大课间活动项目和体育教育活动。伴随着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趋势的影响,将民族体育引进大课间,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青少年民族体育文化意识的培养,因地制宜结合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实施民族体育进校园、进大课间的活动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从而认识民族体育文化的人文内涵。
2.2.1. 3 建设一批“民族体育示范校”,建设1—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博物馆,组建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校际联盟
依据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地理优势,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出发点,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如滚铁环、踩高跷、跳三人板鞋舞等传统体育项目,是建立“民族体育示范校”意义所在。如桂林凤集小学、南宁沛鸿民族中学等获“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学校”称号,其以少数民族聚居地为依托开展了多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如彝族的打磨秋、苗族的爬坡杆、仡佬族的打陀螺等活动。同时,预建立建设1—2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博物馆,组建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校际联盟,以记录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保护的历史。
2.2.1. 4 评选了一批民族体育特色之乡、民族体育传承馆、民族体育传承人
一次民族体育节事的始终,不代表民族体育文化存在断点,因为民族体育文化赋予了体育节事新的内涵,必将通过另一种形式—民族节事的内容、形式、特点、意义的展示,从而实现民族体育文化的内涵无限扩大化。由于受到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场地器材日趋衰竭、传统技艺后继无人等影响,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保护已经变成为迫在眉睫之事,一些珍贵的民族体育文化遗产正以近乎崩溃的速度面临消亡的危机。广西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大省,根据广西2005—2008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目录记载(表3),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仍有很多资源尚在挖掘和整理中,主要分布在舞蹈类、传统竞技与杂耍类、民俗节庆类三种之中。而评选一批民族体育特色之乡、民族体育传承馆、民族体育传承人,是真正意义上建设和保护民族体育资源的有效措施。
2.2.1. 5 实现民族舞蹈与现代舞蹈相结合的民族艺术圈
将体育与舞蹈相结合,既实现了体育健身的目的,又实现了民族艺术美。如河池市创编了壮采茶健身舞、瑶韵健身舞、京族指花健身舞、《大地飞歌》健身舞、彝风健身舞,以及初级壮族舞健身操、少年儿童苗族舞健身操、中老年侗族舞健身操、壮族舞健身操提高(表演)套路、瑶族长鼓舞健身操、京族斗笠舞健身操等独具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健身舞和健身操。
2.2.1. 6 举办少数民族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运动项目为多元化的广西体育节民族节事添砖加瓦。如表4所示:
2.2.2 构成广西体育节的民俗体育文化的人文环境元素
以民间体育表演为主的主要活动,同独特的人文景观相结合,形成了独特地广西民俗体育文化。以南丹县为例,千年的土司文化和六座古营盘形成特有的人文环境,而南丹被称为“中国锡都”,拥有着泥盆纪以来形成的地下河、天坑、石林等奇特的地质自然景观以及瀑布、峡谷等旅游资源。多民族聚居的南丹,淳朴的民俗、民风赋予其山地民族特有的民俗体育文化,南丹县自古就有板鞋竞速、高脚球、打陀螺、打铜鼓、猴棍舞、蚂拐舞等体育活动。利用如此丰富的旅游和体育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业和体育产业的结合,也是广西体育节举办的意义所在。
目前,广西主要年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娱乐文化年消费(如表5),说明广西居民的文体娱乐消费逐年增长,对于体育健身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而根据2008年广西红水河流域农民每年用于体育活动的费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不消费占总比的33%、消费100元以内占总比的48%、消费100元的占总比的12%、消费100元以上占总比的7%,说明不同于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农民每一年用于体育消费支出少之又少。广西多数具有民俗体育文化的地区多处于以农民为主要构成群的地区,利用地区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特有的民俗体育文化,为农民增效创收,转变农民的体育消费观也是广西体育节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内涵所在。
2.2.3 构成广西体育节的民间体育文化的人文环境元素
从广西体育节的活动内容和时间来看,在内容的设施和活动板块的编排上,都和广西民间体育文化融合在一起。通过表6统计,广西体育节的民间体育文化主要体现在“万”,万人参与、人人健身,形成了一场持久、意义重大的民间体育盛会。广西体育节自举办至今已经有四年,每一年8月8日开始,历时100天。全区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围绕“人人运动,健康广西”的主题,活动内容涉及60多项重点活动,涉及社会群体众多,特别是农民、青少年的参与。为响应“全民健身纲要”而注入新的活力,其中主要包括农民体育全民健身系列活动、青少年体育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广西各协会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中国-东盟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网上体育节系列活动等多个板块。以举办的广西万村农民篮球为例,共进行30349场比赛,参与者达14万人,观众达2074万人次,全区共有12085个行政村组参加,覆盖全区行政村一级的农村达84.09%。同时还进行了“农民篮球与和谐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论坛,配合主题,还开展的论文征集活动。说明广西体育节的民间体育资源建设更强调于“人的建设”,充分调动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将体育运动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真正将体育的本质内涵“强身健体、养生续命”落实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综上所述,“‘三民体育’是中国体育的根,是中国体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体育资源所在”[1]。重视“三民体育”,成为民族振新、体育强国的根本。广西体育节成功将“三民体育”运用到实处,以“民族体育”为主,对于民族体育资源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予以开发,进行相应的资源建设;以“民俗体育”为主,将人文景观同体育产业相结合,从而带动民俗体育经济,推动民俗体育消费市场形成,为农民增效创收;以“民间体育”为主,组织不同的群体参与不同的体育运动版块,形成“万”人参与、“万”民响应的民间体育文化盛会,彰显“以人文本”的体育情怀,将“人”的资源建设融入到活动深处。任何一次体育节事的举办,无民参与而失民意、无情参与而失民心,以民意和民心为主导的体育盛会,体育才彰显“人人运动,全民参与”本质意义,所以广西体育节的成功举办,得民心而得民意,成为“三民体育”最强有力的载体。
2.3 从人文素养的体育文化角度探讨以广西体育节为载体的民族节事人性化资源建设研究-----群体精神,全民健身意识的培养,人的体育精神资源建设地展现,是广西体育节“以人为本”精神的重要阐释。
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体育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而体育也是一种群体性和民族性的体育,体育的产生和发展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群体组织的群体活动。体育独特的文化形态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借助于体育文化形态的外在表现,形成了多元化、多元素的体育文化。英国著名美学家科林伍德指出:“没有艺术的历史,只有人的历史。”体育便成为社会人表现自我、发现自我、锻炼自我的一种生产和生活的手段,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成为体育文化形态外在表现形式重要的推手。而现代社会中将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类同化,人文素养的好与坏也必然影响到体育这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的存在。
人文素养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生存价值的关怀,广西体育节作为一种独特地社会文化形态,将人的素养作为其核心价值来研究,人文价值要远远大于经济价值。广西体育节是一种社会体育外在表现形态,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形态参与程度能和社会体育相比较,无性别、无种族、无阶层、无年龄,这种特殊的社会体育形态打破了地域性、种族性、时间性和空间性限制,在每一个地区和村落留下其足迹。广西体育节旨在实现“人人参与、全民健身”的人文精神,从宏观和微观上影响人们参与体育的热情,而健康、快乐、身心愉悦的人文精神正迎合的体育本质,迎合当今“大体育文化观”的要求。以首届广西体育节为例,首届广西体育节历时50天,活动分为四大板块,即行动广西、转动广西、情动广西、游动广西,从版块字义上探讨,“行、情、游、转”的主体都需要人来实现,而主体的人文素养好坏也直接影响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效果,所以,广西体育节可以将人文精神作为一种资源来构建,而建设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其传播效果,合理有效地发掘人文体育精神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广西体育节的人文价值。
3 结论
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社会环境、人与自然地理、人与精神文明构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多元素的社会文化空间,以广西体育节为代表的一次重大的体育民族节事举办正是将人文地理、人文社会、人文素养三者相融合,通过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三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和本地区特有的人文体育文化融合在一起得以体现。人的体育精神、人文体育地理、人文体育环境进行重组再建、利用及保护也正是举办民族体育节事的重要意义所在。
摘要:从人文角度,通过人文体育地理、人文体育环境、人文体育精神几个方面探讨以广西体育节为载体的民族体育节事的体育文化资源建设。主要结论:广西独特的人文地理及稀缺的地理资源,实现广西体育节地域性功能发挥最大化;“三民体育”形成人文体育环境,为广西体育节顺利举办构建了多元素、多层次化的人文体育文化空间;群体精神,全民健身意识的培养,人的体育精神资源建设地展现,是广西体育节“以人为本”精神的重要阐释。
关键词:人文地理,人文素养,人文环境,广西体育节
参考文献
孙大光.与时俱进,推动体育文化大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12,1(1)
体育节事 篇2
大家上午好!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记得昨天滕晓明老师的国旗下讲话说过,我们学校校园面积虽然不大,但我们的体育活动可不少。确实,各种兴趣班,各项体育运动,体育比赛,相信大家是有目共睹,甚至很多项目咱们都参与其中。下面我宣布,岭南学校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初中部系列体育比赛颁奖大会现在开始!
首先有请,本次系列体育比赛主裁,汪雷祺老师宣读比赛结果!(宣读结果)
1、首先有请七年级跳绳比赛前8名获得者上台领奖,掌声有请七年级级长岳文好老师为他们颁奖。
他们分别是:
第一名七五班阮子龙198个
第二名七二班邓锦锋190个
第三名七三班刘宏宇188个 第四名七二班张浩楠187个
第五名七三班林子灏185个 第六名七五班吴小俐183个 第七名七五班魏 杰178个 第八名七一班赵佰湖176个
(祝贺他们)
2、请七八年级仰卧起坐比赛,引体向上挑战赛三等奖获得者上台领奖,掌声有请团委王明礼书记,八年级级长王力老师为他们颁奖。
他们分别是:
七三班张 雯74个 七五班张芸凤73个 七五班厉 璇72个 七三班肖斯丹72个
七三班郑曼婷70个 七三班叶心怡70个 八一班 吴雅雯72个
八二班 邱君琳71个
八三班 黄卓芊71个
八四班 刘菲菲71个
八五班 钟丽香71个
七一班蔡立龙30个
七一班廖纪烽28个
七一班郭 威29个
七三班梁玉林30个
七四班邹宏维28个
七四班洪礼煌30个 八三班庄沛鑫 31个
八三班林成祥31个
八一班范新威30个
八四班张嘉琪30个
(祝贺他们)
3、请七八年级仰卧起坐比赛,引体向上挑战赛二等奖获得者上台领奖,掌声有请政教处刘少波主任为他们颁奖。
他们分别是:
七五班陈钡莹75个
七五班范旭佳76个 七三班胡奕冰75个 八一班 梁少敏74个
八一班 莫文文73个
八三班 朱婧怡73个 七一班厉金诚32个
七二班邓文滔31个
七二班揭 阳31个 八二班梅方鸿 34个
八二班文
昊 33个
八五班 梁晋玮 32个
八四班黄晓明32个(祝贺他们)
4、请七八年级仰卧起坐比赛,引体向上挑战赛一等奖获得者上台领奖,掌声有请中学教务袁少军主任为他们颁奖。他们分别是:
七三班龙思惠79个
七三班周影蘅77个
七五班黄美丽77个
八五班 郑秋妍78个
八五班 罗巧莉77个
七一班贺 鹏36个
七四班何华宇34个
八三班 熊 智 37个
八二班刘
尉36个
(祝贺他们)
5、接下来将要颁发的是本次系列体育大赛的特等奖和引体王的获得者,他们分别是: 七五班江裕娴83个 八四班陈圆圆83个 七四班卢俊康38个 八二班王乾洪42个
(祝贺他们)
6、最后颁发的是团体奖,掌声有请政教处叶华明主任为他们颁奖。
他们分别是:
跳绳比赛: 第一名七五平均139个
第二名七二平均134个
第三名七三130个 七年级仰卧起坐:第一名七五班63.3个
第二名七三班60.8个
第三名七一班55.6个 八年级仰卧起坐:第一名八一班65.5个 第二名八二班61.6个
第三名八四班58.5个 七年级引体王挑战赛:
第一名七一班平均18个
第二名七二班平均14个
第三名七四班平均12个
八年级引体王挑战赛:
第一名八二班平均21.9个
第二名八三班 20个
八五班20个并列(祝贺这些班级)
体育节事 篇3
汨罗市地处洞庭湖畔, 因汨罗江而得名。汨罗既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晚年吟诗求索、怀沙自沉之地, 又是开国元勋任弼时诞生成长之地。名列湖南百景的屈子祠、任弼时纪念堂每年吸纳游客近50万人次。
汨罗人民很早的时候就有在端午节期间龙舟竞渡的习俗, 当地有“宁荒一年田, 不输端午船”的说法。2005年, “汨罗江畔端午节习俗”被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汨罗以此为契机, 全力打造龙舟故里这一国际品牌。
2005年, 汨罗市投资近4000万元, 新建了汨罗江国际龙舟竞渡中心。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汨罗都将举办汨罗江国际龙舟文化节。2007年6月19日, 农历正月初五, “中国农机杯”2007年中国汨罗江龙舟节在汨罗闪亮登场。
下面以中国汨罗江龙舟节作为案例, 运用上文所述诸多理论对此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 汨罗江龙舟节运作过程分析与讨论
2.1 横向分析
中国汨罗江龙舟节为汨罗地区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扩大了汨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成为汨罗市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它是何以获得成功的呢?下面结合上文的分析, 阐述模型运作过程中几个重要部分。
第一部分:地域文化与时代潮流的充分融合。
2005年, “汨罗江畔端午节习俗”被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 国务院把端午节列为法定节假日之一 , “盛世多欢歌”, 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和参与因为端午节而产生的体育节事。
第二部分:借助媒体打造汨罗江龙舟节品牌。
电视媒体如湖南经视、湖南卫视, 纸媒如《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及天娱旗下专业旅游杂志《旅行》;网络报道如新浪网、红网、天涯论坛、岳阳政府网站;电台媒体有湖南交通频道、岳阳当地电台。其他有cctv-4台的《端午节之粽子》节目, cctv-7《汨罗端午习俗寻访》等节目, 无形中增加了汨罗江龙舟节的知名度。
第三部分:龙舟节举办活动的综合性。
活动一:“龙行天下”龙舟拓展训练营。
活动二:“龙之舞”大型游乐园活动。
活动三:“龙舟文化寻根游”活动。
活动四:屈原文化研讨会。
活动五:招商签约活动。
活动六:2007年全国青年女子篮球联赛2007年全国青年女子篮球联赛。
前五项活动为本次龙舟节总体体育节事中的一部分, 而全国青年女子篮球联赛, 也正是看中了本次体育节事活动的影响力, 将本次联赛的四场比赛落户汨罗, 这是汨罗首次举办国家级的赛事, 也正说明龙舟节的影响力在逐步增强。
第四部分:市场化运作。
2007年中国农机杯汨罗江龙舟节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 有企业出资兴办, 全程由曾经运营过“超级女声”活动的上海天娱公司运营。
第五部分:以体育竞赛为主体, 促进其他行业发展。
其一, 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其二, 促进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2.2 纵向分析
由本文体育节事运作模型来分析“中国汨罗江龙舟节”整个活动的运作, 可以简单从三个层次上来理解:
第一层次:价值转换过程
中国汨罗江龙舟节组织委员会充分利用汨罗当地地脉人脉, 龙舟竞渡规则相应指导原则下, 通过把项目管理过程, 将这些要素转变为单次体育节事活动, 如图1所示:
第二层次:项目管理过程
2007年3月20日, 市委书记召开常务会议, 专门就龙舟节活动的举办召开常务会, 会议确定了组织机构, 并将具体工作责任具体到了个人;
2007年4月, 市委通过与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的接触, 签订了合作办节的合同 , 并逐步寻求到汨罗市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作为此次活动的各个等级的赞助商;
2007年6月18前, 通过组委会的共同努力, 做好了前期的一切准备工作。
2007年6月18、19日, 龙舟节各个活动在各方努力下顺利开始进行;
节后, 通过履行赞助合同, 回归赞助商权益, 活动资料文本归档, 会议总结表彰等程序, 为下次龙舟节活动更好的举办做了很好的铺垫。
整个项目管理过程, 可以简单用图2来表达:
第三层次:品牌形成过程
中国汨罗江龙舟节迄今为止, 由政府主办的龙舟节已举办三次, 在每年的举办过程中, 政府通过开发旅游产品、建设多功能现代文化产业园、新建汨罗江国际龙舟竞渡中心以及新建骚坛、护栏等配套设施、有步骤的推出公关活动宣传汨罗江龙舟节、及时改进龙舟节举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通过多手段维系更新“中国汨罗江龙舟节”这一品牌。这一过程可以由图3表达:
3 体育节事运作模型构建
综上所述, 根据对“汨罗江龙舟节”赛事分析, 体育节事模型表达如下:
4 结论
1.体育节事活动有鲜明的目的性。
体育节事活动围绕整个组织机构的组织形象、地域文化发扬、地方经济促进等众多目的展开。
2.体育节事活动的地域性。
体育节事活动在特定的地方举行, 在有限的资源的情况下, 形成高品质的体育节事活动, 符合项目管理的特征。
3.单次体育节事的一次性。
体育节事活动在固定的地点重复举办, 但每次体育节事活动的举办都在固定的地点与期限内。
4.其运作程序与项目运作程序相同。
每一个体育节事活动都包括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结尾。
5.体育节事无论大小, 都包含这些:
步骤, 对成本、质量、进度实时控制。根据汨罗江龙舟节的赛事组织与分析, 构建了体育节事运作模型 (图4) 。
摘要:在地方经济发展的道路上, 各地政府充分发掘本地区优势资源, 将地方的一些特色文化与特色经济结合起来, 举办了一些具有广泛参与性的“节”“会”等公共庆典活动和娱乐活动。体育活动因其固有的政治、经济、社会功能, 常常被选为此类活动的主体部分。这也就形成了本文所研究的概念—体育节事。本文在分析了体育节事概念、内涵、的基础上, 建构了体育节事运作模型, 希望为体育节事的实际运作提供可以遵循的基本原理, 以期用理论能够指导实践。
关键词:体育节事,文化,经济,娱乐
参考文献
[1]吴柏均, 钱世超, 等.政府主导下的区域经济发[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11) .
[2]叶庆晖.体育赛事运作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03.
体育节事 篇4
一是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警事院校的学员的学习与生活类似于军队模式, 要担负起比其他院校学生的更重要的使命, 尤其是在大规模的身体素质训练以后, 脑垂体分泌亢奋的物质, 以至于他们很难安静下来学习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 更何况加强人文教育了。通过调查得知, 绝大多数学员对文科知识了解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对法律专业知识学的也不深刻。
二是受警事院校法律专业办学习惯的影响。一直以来法律专业教育是司法院校办学的重要教学手段, 这在任何教育者看来都是顺理成章的, 也是现阶段势在必行的。但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 各学科已经逐渐淡化了他的自我界限, 只有真正能融合、掌握各学科知识技能才能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突出自我, 反之则力不从心。特别是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必测警体内容, 近几年的考核结果亦不容乐观。
三是市场经济的冲击。法律专业的生存和发展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这也是高职院校教育必须遵守的, 警事体育教育亦如此, 但是, 近年来各类体育加试的测试手段和评测指标还存在不规范、不科学的问题, 这也使警体教育成了一种有局限性的功利行为, 而且还表现出利用学科价值和经济价值, 表现出警体教学思想和体系的不稳、混乱。
四是警体教官和学员自身的影响。现在警事院校的多数教官是在泛泛的体育专业和局限性很强的专业模式下培养出来的, 很多教师都是多年来体育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 大部分是非专业教学, 对警事体育是边学边教, 他们自身文化素质很难教育出有素质的优秀学员。
二、针对警事体教学的特点和学员素质教育的现状, 警事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势在必行
(一) 颠覆陈旧的警体教育手段, 突出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位置
打破现有教学局限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所谓人的全面发展, 是指人的脑力与体力、能力的充分协调发展, 因而全面发展的教育就必须通过教育的手段使人成为“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 成为“高度文明的人”。现代教育意识应该是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高度统一高度和谐的教育, 当今多元化社会迫切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并全面发展的人才, 而人文学科是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种探索社会科学的途径, 它是通过历史、文学、哲学等提出、研究并解决人类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的学生, 无论什么专业, 都要探索人生并了解人生进而对人生有清晰的选择和判断。
(二) 注重人文学科的课堂与实践教学, 努力提高警体教师专业的师资水平
应该明确的是教育首先是教育者的问题, 说到素质教育, 首先就是教育者素质的问题, 教育者的素质是学校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特别是作为警事院校的教师的行为, 对学生不但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且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体育认知和人文素质。所谓师者不仅要传道授业,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修身做好警察, 这就是“人师”, 在他们的身上有着一种人格的力量。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他不需要讲台和教具, 但却对教师的素质能力是有着严要求的。他不仅要求任课教师有着优良的人文素养, 重要的是教师能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以其言行品德带领学生去开创新的校园人文环境。
(三) 营造人文的校园氛围, 推动发展校园文化的教育与感召的功能
散发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 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所以建设人文环境下的校园文化, 不仅能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生活, 同时也能树立起学生对未来的追求和理想, 以及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良性选择,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是教学最好的实践基地,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和创造力。校园氛围, 是高校师生共同创建的一种特定文化氛围和精神家园, 发展校园文化的过程, 其实就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选择、追求理想、自我提高, 不断实践和进步的过程, 学生生活在其中, 久而久之他们对未来的追求、人生价值取的向和思想品格会渐渐地得到提高。
(四) 强化现代媒介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建设体育人文素质教育的网络平台
总之, 通过警事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应用, 使警事院校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其综合素质欠缺的情况, 在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的同时, 达到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人文精神, 法律知识结构合理, 基础扎实, 勇于创新, 在市场经济时代具有竞争力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具有强健体能适应社会需求的法律人才。
参考文献
[1]宋继新.文化兴体:建设体育强国的抉择.[1]宋继新.文化兴体:建设体育强国的抉择.
[2]黄达人.关于高校深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2]黄达人.关于高校深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
[3]周玉昆.浅谈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3]周玉昆.浅谈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
【体育节事】推荐阅读:
体育体育论文12-11
体育节感受12-08
校园体育节海报06-08
体育节加油稿10-18
阳光体育节方案11-09
高校体育资源社会体育06-16
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08-19
校园体育文化体育论文07-22
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10-20
大连体育中心体育馆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