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诊断(精选9篇)
分类诊断 篇1
根据常见的网络故障归类为:物理类故障和逻辑类故障两大类。
1 物理类故障物理故障, 一般是指线路或设备出现物理类问题或说成硬件类问题
1.1 线路故障
在日常网络维护中, 线路故障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 约占发生故障的70%。线路故障通常包括线路损坏及线路受到严重电磁干扰。排查方法:如果是短距离的范围内, 判断网线好坏简单的方法是将该网络线一端插入一台确定能够正常连入局域网的主机的RJ45插座内, 另一端插入确定正常的HUB端口, 然后从主机的一端Ping线路另一端的主机或路由器, 根据通断来判断即可。如果线路稍长, 或者网线不方便调动, 就用网线测试器测量网线的好坏。如果线路很长, 比如由邮电部门等供应商提供的, 就需通知线路提供商检查线路, 看是否线路中间被切断。
1.2 端口故障
端口故障通常包括插头松动和端口本身的物理故障。排查方法:此类故障通常会影响到与其直接相连的其他设备的信号灯。因为信号灯比较直观, 所以可以通过信号灯的状态大致判断出故障的发生范围和可能原因。也可以尝试使用其它端口看能否连接正常。
1.3 集线器或路由器故障
集线器或路由器故障在此是指物理损坏, 无法工作, 导致网络不通。排查方法:通常最简易的方法是替换排除法, 用通信正常的网线和主机来连接集线器 (或路由器) , 如能正常通信, 集线器或路由器正常;否则再转换集线器端口排查是端口故障还是集线器 (或路由器) 的故障;很多时候, 集线器 (或路由器) 的指示灯也能提示其是否有故障, 正常情况下对应端口的灯应为绿灯。如若始终不能正常通信, 则可认定是集线器或路由器故障。
1.4 主机物理故障网卡故障
笔者把其也归为主机物理故障, 因为网卡多装在主机内, 靠主机完成配置和通信, 即可以看作网络终端。此类故障通常包括网卡松动, 网卡物理故障, 主机的网卡插槽故障和主机本身故障。排查方法:主机本身故障在这里就不在赘述了, 在这里只介绍主机与网卡无法匹配工作的情况。对于网卡松动、主机的网卡插槽故障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更换网卡插槽。对于网卡物理故障的情况, 如若上述更换插槽始终不能解决问题的话, 就拿到其他正常工作的主机上测试网卡, 如若仍无法工作, 可以认定是网卡物理损坏, 更换网卡即可。
2 逻辑类故障逻辑故障中的最常见情况是配置错误, 也就是指因为网络设备的配置错误而导致的网络异常或故障
2.1 路由器逻辑故障
路由器逻辑故障通常包括路由器端口参数设定有误, 路由器路由配置错误、路由器CPU利用率过高和路由器内存余量太小等。排查方法:路由器端口参数设定有误, 会导致找不到远端地址。用Ping命令或用Traceroute命令 (路由跟踪程序:在UNIX系统中, 我们称之为Traceroute;MS Windows中为Tracert) , 查看在远端地址哪个节点出现问题, 对该节点参数进行检查和修复。路由器路由配置错误, 会使路由循环或找不到远端地址。比如, 两个路由器直接连接, 这时应该让一台路由器的出口连接到另一路由器的入口, 而这台路由器的入口连接另一路由器的出口才行, 这时制作的网线就应该满足这一特性, 否则也会导致网络错误。该故障可以用Traceroute工具, 可以发现在Traceroute的结果中某一段之后, 两个IP地址循环出现。这时, 一般就是线路远端把端口路由又指向了线路的近端, 导致IP包在该线路上来回反复传递。解决路由循环的方法就是重新配置路由器端口的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 把路由设置为正确配置, 就能恢复线路了。路由器CPU利用率过高和路由器内存余量太小, 导致网络服务的质量变差。比如路由器内存余量越小丢包率就会越高等。检测这种故障, 利用MIB变量浏览器较直观, 它收集路由器的路由表、端口流量数据、计费数据、路由器CPU的温度、负载以及路由器的内存余量等数据, 通常情况下网络管理系统有专门的管理进程, 不断地检测路由器的关键数据, 并及时给出报警。解决这种故障, 只有对路由器进行升级、扩大内存等, 或者重新规划网络拓扑结构。
2.2 一些重要进程或端口关闭
一些有关网络连接数据参数得重要进程或端口受系统或病毒影响而导致意外关闭。比如, 路由器的SNMP进程意外关闭, 这时网络管理系统将不能从路由器中采集到任何数据, 因此网络管理系统失去了对该路由器的控制。或者线路中断, 没有流量。排查方法:用Ping线路近端的端口看是否能Ping通, Ping不通时检查该端口是否处于down的状态, 若是说明该端口已经给关闭了, 因而导致故障。这时只需重新启动该端口, 就可以恢复线路的连通。
2.3 主机逻辑故障
主机逻辑故障所造成网络故障率是较高的, 通常包括网卡的驱动程序安装不当、网卡设备有冲突、主机的网络地址参数设置不当、主机网络协议或服务安装不当和主机安全性故障等。
2.3.1网卡的驱动程序安装不当网卡的驱动程序安装不当, 包括网卡驱动未安装或安装了错误的驱动出现不兼容, 都会导致网卡无法正常工作。
2.3.2网卡设备有冲突网卡设备与主机其它设备有冲突, 会导致网卡无法工作。
2.3.3主机的网络地址参数设置不当主机的网络地址参数设置不当是常见的主机逻辑故障。比如, 主机配置的IP地址与其他主机冲突, 或IP地址根本就不在于网范围内, 这将导致该主机不能连通。
分类诊断 篇2
基于LVQ神经网络模型的飞机故障分类诊断
为了能够快速诊断出飞机故障产生的原因,判断故障发生的准确位置,把LVQ神经网络模型和分类诊断理论运用到了飞机的故障诊断中,以飞机电子设备和发动机故障诊断为实例,验证了此方法的`故障诊断能力.实践表明:基于LVQ神经网络模型的飞机故障分类诊断方法能够为机务工作者提供有力的辅助决策参考.
作 者:郑波 朱新宇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四川广汉,618307 刊 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年,卷(期): “”(4) 分类号:V2 关键词:LVQ神经网络模型 分类诊断 电子设备故障 发动机故障分类诊断 篇3
关键词: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分类诊断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00-02
对于丛集性头痛的发病机制,从科学角度来看,其主要是由于受到三叉神经到自主神经的反射导致的;当患者的眶部出现剧烈疼痛的时候,其机制主要是由于三叉神经的第一支传入到患者的脑干,当形成反射弧之后[1],进而影响到副交感神经,紧接着受到影响的副交感神经会逐渐产生亢奋,进而导致患者的结膜出血,流涕,瞳孔异状等症状。除此之外,三叉神经和自主神经性头痛不仅包括反复性的头痛,而且其还包括了丛集性头痛样头痛等。
1丛集性头痛
1.1丛集性头痛的分类。在改版之后的ICHD—Ⅱ中,易发现其将丛集性头痛分为两种:①反复性丛集性头痛。②慢性丛集性头痛。其中,改版之后的ICHD—Ⅱ关于反复性丛集性头痛和慢性丛集性头痛的缓解期的定义与ICHD—Ⅰ有一定的区别。首先,针对反复性丛集性头痛,ICHD—Ⅱ将缓解时间从原来的2周增加到现在的30天。其次针对慢性丛集性头痛,ICHD—Ⅱ也将时间改为发作的时间必须持续一年以上(没有缓解期),如果有缓解期则在时间上必须为1个月以内。除此之外,ICHD—Ⅱ还规定,慢性丛集性头痛和向反复性丛集性头痛二者可以相互之间转变。
1.2丛集性头痛诊断标准。与ICHD—Ⅰ相比,在丛集性头痛的诊断标准上面,ICHD—Ⅱ基本没有做什么改变,只是增加一项头痛时的特征。诊断标准具体如下:①患者在没有治疗前,就出现了单侧性或者极重度的头痛,而且时间持续在100分钟左右。②患者出现头痛的频率较高,在2天一次到1天8次之间。③当患者出现头痛的时候,还出现以下症状的时候:a.结膜出血,或者患者不断的流眼泪。b.患者出现鼻塞或者出现流鼻涕。c.患者的眼睑处出现腹胀的迹象。d.患者不能够保持冷静或者兴奋[2]。e.患者的瞳孔出现异状。
2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
在ICHD—Ⅱ中,一般将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和自主神经性头痛分为以下几类。①发作性偏头痛(细分:a.反复性偏头痛;b.慢性发作性偏头痛)。②丛集性头痛(细分:a.反复性丛集性头痛;b.慢性丛集性头痛)。③伴结膜充血,流泪的短暂偏侧神经痛样头痛发作。④可能性的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细分:a.可能的丛集性头痛;b.可能性的发作性的偏头痛;c.可能性的SUNCT)。
针对丛集性头痛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其主要是由于受到三叉神经到自主神经的反射导致。当患者的眶部出现剧烈疼痛的时候,其机制主要是由于三叉神经的第一支传入到患者的脑干,进而进一步的形成了反射弧,当反射弧形成之后,进而影响到副交感神经,紧接着受到影响的副交感神经会出现亢奋的情况,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流鼻涕,前额出汗等一系列症状。
3阵发性的偏头痛
3.1阵发性篇头痛的分类。一般情况下,将发作时间的天数在一周以上,每年有2次发病期以下,而且每次发病的时间间隔要大于一个月的时候,此时将其称为反复性阵发性偏头痛。将持续的时间超过1年,而且没有缓解期的时候,则将其称为慢性阵发性偏头痛。
3.2阵发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阵发性偏头痛具有,男性低于女性,发病时间持续时间比较短,但发作的频率比较的高等特点。具体的诊断标准如下:①当患者出现头痛的时候,还出现以下症状的时候:a.结膜出血,或者患者不断的流眼泪。b.患者出现鼻塞或者出现流鼻涕。c.患者的眼睑处出现腹胀的迹象。d.患者的瞳孔缩小。e.面部不断的出汗。②患者的发作频率超过每天5次。③患者在没有治疗前,就出现了单侧性或者极重度的头痛。
4可能的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
4.1可能的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的分类。与ICHD—Ⅰ相比,ICHD—Ⅱ增加了对可能的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的分类,具体如下:①可能的丛集性头痛。②可能性的发作性的偏头痛。③可能性的伴结膜充血,流泪的短暂偏侧神经痛样头痛[3]发作简记为SUNCT。
4.2可能的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的诊断。对于其诊断标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其一:在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偏头痛当中任何一个亚型的诊断标准,只有一个是不符合的。其二:必须将其他的病因进行排除。
参考文献
[1]王贵平,赵忠新.慢性丛集性头痛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8,14(5)
[2]董钊,于生元,刘若卓.少见的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临床特点[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5)
网络常见故障的分类诊断 篇4
1物理类故障
物理故障, 一般是指线路或设备出现物理类问题或说成硬件类问题。
1.1线路故障
在日常网络维护中, 线路故障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 约占发生故障的70%。线路故障通常包括线路损坏及线路受到严重电磁干扰。
排查方法:如果是短距离的范围内, 判断网线好坏简单的方法是将该网络线一端插入一台确定能够正常连入局域网的主机的RJ45插座内, 另一端插入确定正常的HUB端口, 然后从主机的一端Ping线路另一端的主机或路由器, 根据通断来判断即可。如果线路稍长, 或者网线不方便调动, 就用网线测试器测量网线的好坏。如果线路很长, 比如由邮电部门等供应商提供的, 就需通知线路提供商检查线路, 看是否线路中间被切断。
对于是否存在严重电磁干扰的排查, 我们可以用屏蔽较强的屏蔽线在该段网路上进行通信测试, 如果通信正常, 则表明存在电磁干扰, 注意远离如高压电线等电磁场较强的物件。如果同样不正常, 则应排除线路故障而考虑其他原因。
1.2端口故障
端口故障通常包括插头松动和端口本身的物理故障。
排查方法:此类故障通常会影响到与其直接相连的其他设备的信号灯。因为信号灯比较直观, 所以可以通过信号灯的状态大致判断出故障的发生范围和可能原因。也可以尝试使用其它端口看能否连接正常。
1.3集线器或路由器故障
集线器或路由器故障在此是指物理损坏, 无法工作, 导致网络不通。
排查方法:通常最简易的方法是替换排除法, 用通信正常的网线和主机来连接集线器 (或路由器) , 如能正常通信, 集线器或路由器正常;否则再转换集线器端口排查是端口故障还是集线器 (或路由器) 的故障;很多时候, 集线器 (或路由器) 的指示灯也能提示其是否有故障, 正常情况下对应端口的灯应为绿灯。如若始终不能正常通信, 则可认定是集线器或路由器故障。
1.4主机物理故障
网卡故障, 笔者把其也归为主机物理故障, 因为网卡多装在主机内, 靠主机完成配置和通信, 即可以看作网络终端。此类故障通常包括网卡松动, 网卡物理故障, 主机的网卡插槽故障和主机本身故障。
排查方法:主机本身故障在这里就不在赘述了, 在这里只介绍主机与网卡无法匹配工作的情况。对于网卡松动、主机的网卡插槽故障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更换网卡插槽。对于网卡物理故障的情况, 如若上述更换插槽始终不能解决问题的话, 就拿到其他正常工作的主机上测试网卡, 如若仍无法工作, 可以认定是网卡物理损坏, 更换网卡即可
2逻辑类故障
逻辑故障中的最常见情况是配置错误, 也就是指因为网络设备的配置错误而导致的网络异常或故障。
2.1路由器逻辑故障
路由器逻辑故障通常包括路由器端口参数设定有误, 路由器路由配置错误、路由器CPU利用率过高和路由器内存余量太小等。
排查方法:路由器端口参数设定有误, 会导致找不到远端地址。用Ping命令或用Traceroute命令 (路由跟踪程序:在UNIX系统中, 我们称之为Traceroute;MS Windows中为Tracert) , 查看在远端地址哪个节点出现问题, 对该节点参数进行检查和修复。
路由器路由配置错误, 会使路由循环或找不到远端地址。比如, 两个路由器直接连接, 这时应该让一台路由器的出口连接到另一路由器的入口, 而这台路由器的入口连接另一路由器的出口才行, 这时制作的网线就应该满足这一特性, 否则也会导致网络错误。该故障可以用Traceroute工具, 可以发现在Traceroute的结果中某一段之后, 两个IP地址循环出现。这时, 一般就是线路远端把端口路由又指向了线路的近端, 导致IP包在该线路上来回反复传递。解决路由循环的方法就是重新配置路由器端口的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 把路由设置为正确配置, 就能恢复线路了。
路由器CPU利用率过高和路由器内存余量太小, 导致网络服务的质量变差。比如路由器内存余量越小丢包率就会越高等。检测这种故障, 利用MIB变量浏览器较直观, 它收集路由器的路由表、端口流量数据、计费数据、路由器CPU的温度、负载以及路由器的内存余量等数据, 通常情况下网络管理系统有专门的管理进程, 不断地检测路由器的关键数据, 并及时给出报警。解决这种故障, 只有对路由器进行升级、扩大内存等, 或者重新规划网络拓扑结构。
2.2一些重要进程或端口关闭
一些有关网络连接数据参数得重要进程或端口受系统或病毒影响而导致意外关闭。比如, 路由器的SNMP进程意外关闭, 这时网络管理系统将不能从路由器中采集到任何数据, 因此网络管理系统失去了对该路由器的控制。或者线路中断, 没有流量。
排查方法:用Ping线路近端的端口看是否能Ping通, Ping不通时检查该端口是否处于down的状态, 若是说明该端口已经给关闭了, 因而导致故障。这时只需重新启动该端口, 就可以恢复线路的连通。
2.3主机逻辑故障
主机逻辑故障所造成网络故障率是较高的, 通常包括网卡的驱动程序安装不当、网卡设备有冲突、主机的网络地址参数设置不当、主机网络协议或服务安装不当和主机安全性故障等。
1.网卡的驱动程序安装不当。网卡的驱动程序安装不当, 包括网卡驱动未安装或安装了错误的驱动出现不兼容, 都会导致网卡无法正常工作。
排查方法:在设备管理器窗口中, 检查网卡选项, 看是否驱动安装正常, 若网卡型号前标示出现“!”或“X”, 表明此时网卡无法正常工作。解决方法很简单, 只要找到正确的驱动程序重新安装即可。
2.网卡设备有冲突。网卡设备与主机其它设备有冲突, 会导致网卡无法工作。
排查方法:磁盘大多附有测试和设置网卡参数的程序, 分别查验网卡设置的接头类型、IRQ、I/O端口地址等参数。若有冲突, 只要重新设置 (有些必须调整跳线) , 或者更换网卡插槽, 让主机认为是新设备重新分配系统资源参数, 一般都能使网络恢复正常。
3.主机的网络地址参数设置不当。主机的网络地址参数设置不当是常见的主机逻辑故障。比如, 主机配置的IP地址与其他主机冲突, 或IP地址根本就不在于网范围内, 这将导致该主机不能连通。
排查方法:查看网络邻居属性中的连接属性窗口, 查看TCP/IP选项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DNS参数, 进行修复。
4.主机网络协议或服务安装不当。主机网络协议或服务安装不当也会出现网络无法连通。主机安装的协议必须与网络上的其它主机相一致, 否则就会出现协议不匹配, 无法正常通信, 还有一些服务如“文件和打印机共享服务”, 不安装会使自身无法共享资源给其他用户, “网络客户端服务”, 不安装会使自身无法访问网络其他用户提供的共享资源。再比如E-mail服务器设置不当导致不能收发E-mail, 或者域名服务器设置不当将导致不能解析域名等。
排查方法:在网上邻居属性 (Windows98系统) 或在本地连接属性窗口查看所安装的协议是否与其他主机是相一致的, 如TCP/IP协议, NetBEUI协议和IPX/SPX兼容协议等。其次查看主机所提供的服务的相应服务程序是否已安装, 如果未安装或未选中, 请注意安装和选中之。注意有时需要重新启动电脑, 服务方可正常工作。
5.主机安全性故障。主机故障的另一种可能是主机安全故障。通常包括主机资源被盗、主机被黑客控制、主机系统不稳定等。
排查方法:主机资源被盗, 主机没有控制其上的finger, RPC, rlogin等服务。攻击者可以通过这些进程的正常服务或漏洞攻击该主机, 甚至得到管理员权限, 进而对磁盘所有内容有任意复制和修改的权限。还需注意的是, 不要轻易的共享本机硬盘, 因为这将导致恶意攻击者非法利用该主机的资源。
主机被黑客控制, 会导致主机不受操纵者控制。通常是由于主机被安置了后门程序所致。发现此类故障一般比较困难, 一般可以通过监视主机的流量、扫描主机端口和服务、安装防火墙和加补系统补丁来防止可能的漏洞。
主机系统不稳定, 往往也是由于黑客的恶意攻击, 或者主机感染病毒造成。通过杀毒软件进行查杀病毒, 排除病毒的可能。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并安装最新的操作系统的补丁程序和防火墙、防黑客软件和服务来防止可能的漏洞的产生所造成的恶性攻击。
3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 网络故障也十分复杂, 上述概括了常见的几类故障及其排查方法。针对具体的诊断技术, 总体来说是遵循先软后硬的原则, 但是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这些经验就需要您长期的积累了。如果你是网络管理人员, 在网络维护中的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建立完整的组网文档, 以供维护时查询。如系统需求分析报告、网络设计总体思路和方案、网路拓扑结构的规划、网络设备和网线的选择、网络的布线、网络的IP分配, 网络设备分布等等。
第二, 做好网络维护日志的良好习惯, 尤其是有一些发生概率低但危害大的故障和一些概率高的故障, 对每台机器都要作完备的维护文档, 以有利于以后故障的排查。这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
第三, 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提高口令的可靠性, 并为主机加装最新的操作系统的补丁程序和防火墙、防黑客程序等来防止可能出现的漏洞。
参考文献
[1]Greg Tomsho.网络维护和故障诊断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2003.
计算机网络故障分类诊断 篇5
关键词:网络故障,分类诊断,物理类故障,逻辑类故障
0 引言
在计算机网络故障中, 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类型的网络故障。一般按照网络故障分类可分为:物理故障、逻辑故障两种类型。物理故障主要反映在硬件部分 (俗称用手可触及的) :如光缆、路由器、硬盘等。而逻辑故障主要就反映在软件部分:如配置错误而导致的网络故障。下面根据网络故障类型的分类进行详细探讨。
1 网络故障的诊断技术
网络故障的诊断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 涉及到方方面面, 如网络、通信传输、计算机技术等。网络故障诊断以网络原理、网络配置和网络运行等技术为基础, 程序是从故障现象出发, 以网络诊断工具为手段获取诊断信息, 确定网络故障点,
P2P连接, 以确保穿透的成功性。随着P2P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实践当中, 更多的NAT设备将支持“打洞”方式的穿透, 因此基于第三方服务器协助“打洞”的NAT穿透方法势必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查找问题的根源, 排除故障, 恢复网络正常运行。网络故障诊断的目的有3个: (1) 确定网络的故障点, 恢复网络的正常运行; (2) 发现网络规划和配置中欠佳之处, 改善和优化网络的性能; (3) 观察网络的运行状况, 及时预测网络通信质量。前一个是战术诊断, 后两个是战略诊断。战术诊断直接用于解决网络中出现的故障问题, 战略诊断用于监测和规划网络的运行状况。
为了使计算机能够正常运行, 每部计算机都按照功能分配区分了层次。将这些层、同层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ISO是当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体系的核心。该模型将网络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因此, 网络故障的诊断过程应该沿着ISO七层模型从物理层开始向上进行。首先检查物理层, 然后检查数据链路层, 以此类推, 设法确定通信失败的故障点, 直到系统通信正常为止。
[4]贾学锋, 荆一楠, 等.基于TCP协议的NAT穿透技术在P2P中的
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8 (6) .
[4]李河, 王树.P2P网络中使用UDP穿越NAT的方法研究[J].吉林
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 2003 (3) .
[5]颜西山, 王兴, 陈高琳.P2P网络中使用TCP穿越NAT的方法研
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8 (12) .
[6]张伟欣, 韩秀玲.TCP穿透NAT的P2P通信技术研究[J].计算机
时代, 2008 (11) .
[7]朱文杰, 吕锋.使用UDP穿越P2P网络中NAT的方法[J].微计算
机应用, 2008 (12) .
[8]李涛.P2P通信穿越NAT技术分析[J].软件导刊, 2008 (4) .
(责任编辑:王钊)
2 网络故障的诊断步骤
计算机网络是指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互连起来, 并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进行管理并实现网络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因此, 其故障出现的部位也会难以预料, 所以对每一个故障的症状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一般按照故障类型诊断的步骤如下: (1) 明确故障现象:明确故障现象就是要确定造成这种故障现象的原因的类型; (2) 收集故障信息:收集需要的用于帮助隔离可能故障原因的信息。广泛地从网络管理系统、协议分析跟踪、路由器诊断命令的输出报告或软件说明书中收集有用的信息; (3) 分析故障原因:根据收集到的情况考虑可能的故障原因, 可以根据有关情况排除某些故障原因; (4) 制定诊断计划:根据最后的可能故障原因, 建立一个诊断计划; (5) 落实诊断计划:认真做好每一步测试和观察, 直到故障症状消失。
3 网络故障的排除方法
3.1 光缆故障的排除
诊断光缆时, 最重要的测试包括光功率、光衰减和使用OTDR进行的测量。在进行OTDR测量时, 特别注意大多数OTDR在近距离测量时都有一个“盲区”, 即由测试设备的连接器引起的反射或由于OTDR过激励而产生的无法可靠测量的区间。OTDR的灵敏度决定了测试仪器可以分辨出的信号脉冲与反射信号之间的最大幅度差, 在测量较长的光缆段时, OTDR的动态范围越大, 其可以测量的距离就越远。由于局域网的光缆段一般相对较短, 因而在OTDR的动态范围较大时, 可以使用更短的测试脉冲, 从而得到更高的测量精度, 而且信号脉冲越短, 就越容易检测出反射信号。熔接头不合格或接头过多引起链路衰减过大、连接器污染、光缆弯曲半径过小、不大于缆直径的20倍、机械压力或弯曲过度引起光纤折断等故障均可采用光功率、光衰减和OTDR配合查找解决。
3.2 网卡故障的排除
3.2.1 网卡硬件故障排除
通过网卡状态指示灯, 可以了解网卡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开启计算机后, 观察网卡POWER/TX指示灯, 当网卡与交换机的连线正常时, 指示灯便会长亮, 当进行数据传输时, 此灯还会闪烁。如果网卡灯不亮, 说明网卡工作不正常或者计算机与交换机之间没有建立正常的连接。这时可以关闭计算机, 把网卡拔下来再重新插扩展槽, 或者换一个插槽插入网卡, 旋紧固定螺丝保证网卡接触良好, 更换一条经过检测的连接线连接计算机与网络设备。如果仍然不能排除网卡故障, 就要考虑网卡本身是否存在问题。有条件的可以在另外一台计算机安装这块网卡进行实验。如果出现同样的问题, 应该更换这块网卡。
3.2.2 无法安装网卡故障排除
如果发现计算机无法安装网卡的现象, 产生这种故障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可能是这台计算机上安装过其它类型的网络接口卡, 另一种可能是计算机中有的设备安装得不正确。对于第一种情况, 可以通过控制面板, 对网络适配器进行设置, 在设置窗口中检查有无中断号以及I/O地址冲突, 如果有冲突, 可以先把其他暂时不使用的卡卸载, 然后安装网卡, 在网卡工作正常后再安装其他接口卡。第二种情况是由于设备没有正确安装, 或者在设备管理器中有“未知设备”一项, 使系统不能正常检测到网卡。这时可以删除“未知设备”中的所有项目, 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 再安装网卡。
3.2.3 网卡设置故障排除
计算机启动后, 鼠标右键点击桌面上网上邻居, 查看属性一项, 在弹出的窗口可以看到本地连接图标, 如果网卡工作不正常, 图标上就会出现一个红色的叉, 这说明网络适配器没有正确安装或者计算机与网络设备没有建立连接, 同时在设备管理器中可以看到网络适配器前有个黄色的叹号, 这些提示都说明网卡的工作状态异常, 很可能与计算机系统中的其他设备有中断冲突, 需要进行手工调整。与网卡冲突最多是串口COM2, 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在COMS中重新设置后, 重启计算机, 故障即可排除。
3.2.4 网卡驱动故障排除
将网卡插到计算机扩展槽后, 重新启动电脑, 操作系统能发现新硬件, 按照系统提示安装网卡驱动程序, 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后, 就可正常使用了。如果当操作系统找不到网卡时, 可以在控制面板中找到系统图标, 在硬件中找到设备管理器, 查看网络适配器的设置, 若看到网卡驱动程序项目左边标有黄色的惊叹号, 可以肯定网卡驱动程序没有正确安装, 这时将网络适配器在系统配置中删除, 然后重新启动电脑, 让系统重新检测并发现新硬件, 根据网卡的型号, 重新安装网卡驱动程序并正确配置, 直到正常工作。
3.3 路由器故障的排除
3.3.1 串口故障
路由器串口出现连通性问题时, 为了排除串口故障, 一般是从show interface serial命令开始, 分析它的屏幕输出报告内容, 找出问题之所在。串口报告的开始提供了该接口状态和线路协议状态。接口和线路协议的可能组合有以下几种: (1) 串口运行、线路协议运行, 这是完全的工作条件。该串口和线路协议已经初始化, 并正在交换协议的存活信息; (2) 串口运行、线路协议关闭, 这个显示说明路由器与提供载波检测信号的设备连接, 表明载波信号出现在本地和远程的调制解调器之间, 但没有正确交换连接两端的协议存活信息。可能的故障发生在路由器配置问题、调制解调器操作问题、租用线路干扰或远程路由器故障, 数字式调制解调器的时钟问题, 通过链路连接的两个串口不在同一子网上, 都会出现这个报告; (3) 串口和线路协议都关闭, 可能是电信部门的线路故障、电缆故障或者是调制解调器故障; (4) 串口管理性关闭和线路协议关闭, 这种情况是在接口配置中输入了shutdown命令。通过输入no shut-down命令, 打开管理性关闭。
接口和线路协议都运行的状况下, 虽然串口链路的基本通信建立起来了, 但仍然可能由于信息包丢失和信息包错误时会出现许多潜在的故障问题。正常通信时接口输入或输出信息包不应该丢失, 或者丢失的量非常小, 而且不会增加。如果信息包丢失有规律性增加, 表明通过该接口传输的通信量超过接口所能处理的通信量。解决的办法是增加线路容量。查找其它原因发生的信息包丢失, 查看show interface serial命令的输出报告中的输入输出保持队列的状态。当发现保持队列中信息包数量达到了信息的最大允许值, 可以增加保持队列设置的大小。
3.3.2 路由器配置错误
路由器路由配置错误, 会使路由循环或找不到远端地址。比如, 两个路由器直接连接, 这时应该让一台路由器的出口连接到另一路由器的入口, 而这台路由器的入口连接另一路由器的出口才行, 这时制作的网线就应该满足这一特性, 否则也会导致网络错误。该故障可以用Traceroute工具, 可以发现在Traceroute的结果中某一段之后, 两个IP地址循环出现。这时, 一般就是线路远端把端口路由又指向了线路的近端, 导致IP包在该线路上来回反复传递。解决路由循环的方法就是重新配置路由器端口的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 把路由设置为正确配置, 就能恢复线路了。
3.4 交换机故障的排除
3.4.1 设备兼容性问题
网络协议是信息交换的基础, 所有网络设备应该支持各种网络协议, 如TCP/IP协议、IPX/SPX协议等。在同一网络中, 支持网络协议的各种不同的网络设备能够交换信息。但是不同厂家的网络设备也存在微小的差别和技术特点。所以当不同厂商网络设备在一起使用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由协商问题引起的故障, 这些故障往往不易被发现。对于这类故障我们一般应该按照如下顺序进行诊断和排除: (1) 首先确认是否采用了统一的协议规范, 如果没有, 修改成使用统一的协议规范; (2) 如果协议相同, 进一步确认实现方法是否一致, 如果不一致, 应该确认它们具有相同的界面, 而且界面交互的参数一致; (3) 如果故障仍然没有解决, 检查所有参数的设置, 看设备参数设置是否统一。如参数MTU (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等; (4) 另外, 很多设备都具备很多的自协商功能, 如果在自动协商不成功的情况下, 可以使用强制工作模式。
3.4.2 VLAN故障排除
VLAN技术在传统的以太网数据帧上增加了4个字节的特殊标注域, 用于区别不同局域网用户发送出来的数据帧。其中12个比特用于VLAN的ID, 它是区别数据帧来自于哪个虚拟局域网的关键。所有的数据帧在交换机内部和交换机之间传递时, 都被标明该数据帧属于哪个VLAN。不同的VLAN用户之间在数据链路层不能交换信息, 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局域网而在不同的虚拟局域网上的用户不能相互访问。
判断VLAN故障, 首先要分析数据帧的转发过程, 特别是数据包携带的VLAN ID的变化。在整个数据帧转发的过程中何时删除TAG标签, 何时增加TAG标签, 在删除和增加的过程中VALN ID是否改变。
对于VLAN用户隔离不成功的情况, 首先要分析VLAN用户数据在转发过程中的变化, 特别是专用虚拟局域网 (PVLAN) 技术存在的时候, 因为有一对多的映射关系, 往往容易使得VLAN ID值发生变化。在此之前最好先检查配置信息, 确保没有将用户划分在同一个VLAN下, 特别是目前都是基于端口的VLAN用户, 端口连接错误都可能导致VLAN隔离失败。
参考文献
[1]赖思银.计算机网络故障定位及排除[J].大众科技, 2008 (6) .
[2]霍扬, 龚俭.计算机网络故障分析及维护研究[J].硅谷, 2008 (7) .
[3]朱莉莉.论计算机硬盘维护与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7 (5) .
[4]GREG TOMSHO.网络维护和故障诊断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2003.
基于AHM的认知诊断分类研究 篇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只给出一个总分的成就性测验,而是希望能从被试的实际作答情况中获得更多有关被试认知结构的信息,以便对被试做出更客观的评价和补救。而认知诊断模型的建立就是为了帮助揭示每个被试的具体认知状况,有助于进一步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对被试进行补救[1]。认知诊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对被试反应模式进行分类,只有模式分类正确才能有效的对被试进行补救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如何准确的对被试进行模式分类引起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和人工智能等专家的兴趣。Leighton等人在对规则空间模型[2,3,4]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属性层级关系的认知诊断模型———属性层级模型(AttributeHierarchyModel,AHM)。
1 AHM诊断过程简介
AHM诊断被试知识结构的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步:先确定待考察的属性以及属性个数,再确定属性及属性间的层级关系。然后用规则空间模型RSM介绍的方法计算相应的邻接矩阵A、可达阵R、关联阵Q阵、简化关联矩阵Qr和期望反应模式E[2]。
第二步:由于在现实中被试的作答总是存在着猜测和失误,因此,观察反应模式与期望反应模式在某些题上会产生0※1或者是1※0的不同。Leighton将这种期望反应模式与观察反应模式的不同统称为slip[5]。所以有必要将观察反应模式划归到某一种期望反应模式中,以得到对应的被试属性掌握模式。
AHM中的分类方法有方法A和方法B[5]。方法A和方法B都需要估计项目反应理论下的模型参数(包括项目参数和能力参数),当这些参数估计误差较大时,会严重影响分类方法的准确性。由于模式分类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对被试的诊断。因此,如何提高AHM中的模式分类归准率很值得研究。
2 Hamming网分类方法
Hamming网是竟争型神经网络中简单的分类模型,由二层构成,即前馈层和递归层构成[6]。前馈层计算待分类样本和所有已知样本的Hamming距离;递归层对前馈层输出进行竞争。本文将期望反应模式作为标准模式,观察反应模式作为输入向量。
2.1 前馈层
前馈层用于实现每个期望反应模式W 1S×R和观察反应向量PR×1之间的相关检测或内积(其中S是期望反应模式的个数,R是每一个期望反应模式的元素个数)。前馈层采用的是线性传输函数purelin,偏置值向量b中的每个元素均等于R。前馈层的输出a1=Ppurelin(w 1p+b1),即每个期望反应模式和观察反应模式的内积加R,加上R是为了保证输出不为负数值。这些内积表示观察反应向量与期望反应向量之间的接近程度。
2.2 递归层
递归层就是所谓的竞争层。该层的神经元用前馈层的输出进行初始化即:a2(0)=a1,迭代过程采用的是正线性函数每次迭代过程算法为
a2(t+1)=Pposlin(w2a2(t)) (3)
(3)式中权值矩阵w2中的元素为将其代入式(3)得
a
从式(4)可见,每一次迭代后,每个神经元的输出都会随着其它神经元输出的和按比例下降(最小的输出为0),其中初始状态最大的神经元比起其他神经元的输出降的慢些。迭代的最终结果是:输出层有稳定正值的神经元就是和观察反应向量匹配得最好的那个神经元,即唯一一个有正值输出的神经元就代表观察反应向量的类别。
3 实验
为比较AHM中方法A、方法B[5]同新方法的分类效果,本文采用了文献[1]中的4种属性层级结构和相似的实验方法。在3种失误概率下(5%~15%)进行统计,共12个试验,每个试验都重复进行20次以减少误差,每次试验都对三种分类方法进行比较,以考察失误概率及分类方法对诊断准确率的影响。
表1中3—5栏的数据是每种情况重复20次取平均得到的结果。图2、图3表明,随着slip增大,各方法的模式判准率和边际判准率都相应降低,这和实际情况相符即猜测和失误越多判准率相应下降。由图1、图2可知相较其它分类方法Hamming网方法在四种层级结构上,不同的slip概率下,都明显占优。在模式判准率、边际判准率方面,Hamming网方法也比方法A和方法B都有明显提高。
4 结论
本文提出将竞争网络Hamming网分类方法应用到0—1评分的AHM 中,对被试的观察反应模式进行分类,并与AHM中的方法A,B进行了分类效果比较。实验结果显示, Hamming网分类方法明显占优。
参考文献
[1]Cui Y,Leighton J P,Zheng Y G.Simulation studies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wo classification methods in the AHM.Paper presented at NCME,San Francisco,CA,2006
[2]Tatsuoka K K.Boolean akgebra applied to determination of universal set of knowledge states.Princeton,NJ: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1991;91-44-ONR
[3]Tatsuoka K K.Item construction and psychometric models appropriate for constructed responses.In:Ward W.Eds.Bennett&Construction versus choice in cognitive measurement.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3;107—134
[4]Tatsuoka K K.Architecture of knowledgestructure and cognitive diag-nosis:a statistical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pproach.In:eds.Nichols,P D Chipman,S F Brennan eds.R L.Cognitively diag-nostic assessment.Hillsdale,NJ:Erlbaum,1995;327—361
[5]Leighton J P,Gierl MJ,Hunka S M.The attribute hierarchy method for cognitive assessment:a variation on Tatsuoka s rule space ap-proach.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2004;41(3):205—237
分类诊断 篇7
1 异常子宫出血的定义
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将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和出血量四项指标中任何一项不符合正常标准的、源自子宫腔的出血定义为AUB[1,2],是指真正的“月经失调”,不包括来自外阴、阴道、宫颈、泌尿道、肛门、直肠的出血,也不包括妊娠和产褥相关的出血。AUB既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也可能是身体某些疾病的表现和信号;本身也是严重困扰妇女身心健康的疾病,应引起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AUB的表现多样,变化多端,病因复杂,国内外均对AUB进行了长期和艰苦的研究,但由于世界各国描述AUB的医学术语和定义存在相当的混淆[1,3],因此临床资料不易评估和比较。为此,FIGO 2007年发表了关于“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的共识,并于2011年就常见的导致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的原因发表了“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病因新分类PALM-COEIN系统”[1,2],但不适用于青春发育前和绝经后的出血。目的是希望能够统一用词,指导临床治疗与研究。我国大陆妇科学界也存在一些混淆,如AUB、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及月经过多这3个术语不加区别地混用[3,4]。为了与国际接轨,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于2014年发布了中国AUB诊断与治疗指南,正式引进了FIGO“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和病因分类系统”,并结合中国患者所关心的主诉,如“月经过少”等,梳理了AUB病因诊断治疗流程,并总结介绍了相关导致AUB病因的诊治原则[5],希望在临床工作中对AUB的诊断、治疗、研究有指导作用。
2 异常子宫出血的命名和标准
规范的月经指标至少包括周期的频率和规律性、经期长度和经期出血量4个要素。其他还应有经期有无不适,如痛经、腰酸、下坠等。FIGO与我国大陆制定的标准比较见表1。
(1)指近1年的周期之间变化
FIGO采用一些新术语来描述常见的AUB,包括急性和慢性AUB。急性AUB是指发生了严重的大出血、医生认为需要紧急处理以防进一步失血的AUB,可见于有或无慢性AUB病史的患者,相当于以往国内常用的名词“大出血”。慢性AUB是指近6个月内至少出现3次AUB,医生认为不需要紧急临床处理,但需进行规范诊疗的AUB,提示对偶尔出现的AUB,可以密切观察,不必过于紧张。
此外,FIGO与国内专家目前均提出推荐废用“功血”一词,原因是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医院可能因为所用诊断检查的资源和条件不同,因而对“功血”的定义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其内涵产生差异,诊断不确切、治疗效果不一致。如检查血常规正常,血小板数量未见异常,但按“功血”使用激素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大医院血液科的进一步检查发现是罕见的血小板无力症,需要输注有功能的血小板才能止血,后来不得不切除子宫才能维持生命质量。因此,现在不主张随意下“功血”的诊断的观念来进行研究、总结、发表文章。
3 异常子宫出血的分类
既往我国将AUB病因分为器质性疾病、功能失调和医源性病因三大类[3,4]。FIGO将常见的AUB病因分为两大类9个类型,按英语首字母缩写为PALM-COEIN(为方便记忆,缩写词为“手掌-硬币”,可理解为“手里拿一分钱”),见表2。PALM部分为通过B超、MRI等影像学检查,甚至诊刮组织病理学诊断能明确存在的结构性改变;而COEIN部分则是通过这些方法不能确认的子宫结构性改变及非子宫的全身其他原因导致的AUB。其优点是病因简单易记、不易漏掉、将常见的AUB原因“掌控于手”,但该系统并未包括所有的AUB原因,如甲状腺功能减低、肝病、红斑狼疮、肾透析等全身性疾病。
既往我国大陆AUB病因分类中,器质性疾病指PALM-COEIN系统中的P(息肉)、A(子宫腺肌病)、L(子宫肌瘤)、M(恶变和不典型增生)、C(全身凝血相关疾病)及部分E(子宫内膜局部异常)和N(未分类)。但该系统未包括的器质性疾病还有生殖道创伤、异物和甲状腺功能减低、肝病、红斑狼疮、肾透析等全身性疾病。医源性病因相当于PALM-COEIN中的AUB-I。功能失调强调的是排除器质性疾病,无排卵功血即为AUB-O(排卵障碍),有排卵功血则涉及AUB-O和AUB-E。
4 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
任一患者可有1个或多个引起AUB或与AUB有关的病因,例如由于单一黏膜下子宫肌瘤引起的AUB,则诊断为:异常子宫出血-子宫肌瘤(黏膜下)[AUB-L(SM)];如考虑AUB是由于子宫肌瘤和不排卵引起的,则诊断为:异常子宫出血-子宫肌瘤,排卵障碍(AUB-L,O);另一方面,如考虑AUB是由于不排卵引起的,尽管存在有子宫浆膜下肌瘤,但认为浆膜下肌瘤与目前AUB无关,则并列诊断,表达为:异常子宫出血-排卵障碍(AUB-O);子宫肌瘤(浆膜下)。
AUB表现多样,既有症状的不同,又有程度的差异。对AUB的诊治,建议从患者就诊的症状主诉入手,通过详细地询问病史,全面的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明确出血的来源,排除来自其他部位的出血,同时发现病因线索,明确AUB的诊断,并辅助以血常规、B超检查,个别特殊的患者需检测性激素水平、凝血功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甚至诊刮送组织病理检查,达到PALM-COEIN水平的病因诊断,进行病因治疗,方能取得满意的结果。从各种AUB的症状表现入手,寻找常见的AUB病因,进行病因治疗,反观症状的治疗效果,不断总结,不断进步,养成寻求病因、随诊观察治疗效果、随时调整、长期随访的临床习惯,不断总结归纳,提高临床诊治水平。这也是本期专题的主旨。
总结:我们希望通过介绍、推荐国内外有关AUB的共识与指南,使广大临床医生对临床常见的AUB的原因、诊断和治疗建立简便的、清楚的概念、思路和重视意识,从而使广大的AUB妇女能得到及时而精准的诊治,减少AUB本身所造成的危害,减少潜在病因所造成的并发症,同时减少花费、节约时间,真正改善广大妇女的生活质量。
摘要:<正>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和疾病,因表现多样、持续时间可长可短、病因复杂而导致临床诊治困难,导致患者就医有顾虑、医生不愿看的窘境,本文将就AUB的国际、国内新的定义、用词、分类和诊断加以介绍,推广AUB的标准化诊断和治疗。1异常子宫出血的定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将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
参考文献
[1]Fraser IS,Critchley HO,Broder M,et al.The FIGO recommendations on terminologies and definitions for normal and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J].Semin Reprod Med,2011,29(5):383-390.
[2]Munro MG,Critchley HO,Fraser IS.The FIGO classification of causes of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in the reproductive years[J].Fertil Steril,2011,95(7):2201-2208.
[3]张以文.FIGO关于月经异常相关术语的共识和异常子宫出血病因的新分类系统[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3,40(2):105-107.
[4]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诊断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3):234-236.
超声诊断仪的故障分类及检修 篇8
关键词:超声诊断仪,故障,检修方法
超声成像技术在医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超声影像系统已成为医院常规的医学检查手段。要及时解决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因此维修人员必须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寻找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同时维修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电路基础, 熟悉模拟电路, 数字电路, 计算机原理, 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基本了解超声诊断仪的工作原理, 各单元部件的主要功能, 技术参数, 操作方法等, 则维修工作会更顺利;此外还要具备必要的维修所需物质条件, 如各种技术资料、电路图纸以及基本检修工具如示波器、万用表、各种螺丝刀、烙铁 (包括吸焊烙铁) 、内六角等。
1 超声诊断仪的主要故障
1.1 机械故障:
主要由于机械部件引起的, 如轨迹球和键盘失灵, 机器无法升降, 螺丝松动等问题。这些故障较易解决, 只要平常注意除尘, 加润滑油等保养工作就可以解决。
1.2 软件故障:
主要有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引起的, 一般重新安装相关的软件就可以解决。例如, 碰到一台飞利浦HD7超声界面使用正常, 但是一启动测量工具和图像浏览就跳出报错对话框, 里面内容提示数据库错误, 判断为WINXP系统崩溃所致, 重装后恢复正常。值得注意的是在重装系统前一定要先备份相关设置的参数, 以免给以后使用带来麻烦。
1.3 电路故障:
主要是由电气线路所引起的, 有开路、短路、虚焊、元件损坏等引起的电源模块, 控制电路板等故障。这类故障不易解决, 有时故障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只有通过细心检查, 逐级测量, 分析判断, 才能找出故障。其中出现故障最多部分为电源部分, 大概占故障率的50%~60%, 因多数电源部分电流较大, 元件在工作时因为电压波动或散热不良极易导致损坏, 但是电源部分绝大多数也是可以修复的。还有一些电路故障是由电路板上元件脚堆积灰尘引起短路导致的, 若未引起元件的烧毁, 则只要清理灰尘就可以解决故障。
2 故障的种类
2.1 不定时发生的:
这类故障不易判断, 主要有接触不良, 软件不稳定, 某些探头老化以及电路板虚焊引起的。曾经碰到ACUSON ASPEN彩超开机一半死机, 或进入超声界面后使用中有时会突然死机, 接着按任何键都不起作用。检查了面板控制键及键控制转换电路, 以及传输线和接插头等部分均未发现问题, 最后才发现是一粒电源模块外部的保险丝接触不良引起的, 重新安装好后故障不再出现。对待这种时有时无的故障一定要从细节入手, 认真分析, 不放过任何可能引起故障的元件, 就一定可以找出问题所在。
2.2 彻底无法恢复的:
这类故障特征明显, 出现故障后就无法恢复。只要熟悉设备的结构和原理, 根据现象可以较快的判断故障所在。例如, 机器无电流输入, 可以查电源;在超声界面有光栅有刻度有灰阶, 但无超声图像, 则可以检查发射板和接收板, 探头或图像存储电路故障;超声图像闪烁, 则可以检查ADC电路, 图像存储电路或线相关处理电路等。
2.3 逐渐并加剧的:
这类故障主要由于某些机器部件受使用年限的增加, 出现性能下降, 进而影响机器的性能, 而且是随的时间的加长而加剧, 但是机器还是可以正常操作。例如, 探头随着使用年限的加长, 其压电晶体出现老化, 特别一些血流图像分辨率下降。因此平时要做好探头的保养工作, 如使用后要及时清理掉耦合剂, 防止探头碰到硬物等, 这样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3 四种基本维修的方法
3.1 观察法:
就如同中医里的望、闻、问、切一样, 通过看来观察设备外部面板上开关、旋钮、插头、插座、接柱等是否有松脱、滑位、断线、卡阻和接触不良等问题, 或者打开盖板, 检查内部电路的电阻、电容、电感、电子管、保险丝等是否有烧焦、漏液、击穿、霉烂、松脱、破裂、断路和接触不良等问题;闻是否有元件烧焦的异味;询问操作医务人员设备在平时使用中和出现故障时的不同情况, 以做到心中有数;摸一些重要的元件, 感觉它是否有温度异常升高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听来对比出设备是否出现了重、杂、怪、乱的异常噪声, 判断设备内部出现的松动、撞击、不平衡等隐患。通过观察法可以发现和解决大部分故障。
3.2 替换法:
这是超声设备比较常用的方法, 现在厂家一般通过多个相对功能独立的模块来实现设备整体的功能。而模块的集成度都比较高, 模块上芯片里的程序厂家一般也对外保密, 如果再用传统的测量方法来检查是行不通的, 这时利用备用的模块来替换可以迅速找到故障。这也是维修高度集成化设备比较有效的方法。
3.3 检测电路法:
通过万用表、示波器、电流表以及电压表等工具进行故障检查。维修人员一定要熟悉这些常用测试仪器仪表的使用和各种元件的物理特性, 测试正确的数据, 并能根据测试结果作出分析, 判断故障所在。检测电路是每一个维修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也是做好维修工作的关键。
3.4 设备自检法;
现在生产的中高端的超声设备都带有错误自检功能。利用这个功能可以为我们维修提供很大的帮助, 快速的定位问题所在。
4 总结
超声诊断仪的故障现象有多种, 维修的方法也有许多, 以上说的现象和维修方法只是众多现象和方法中的一部分。对一个故障的维修方法有多种多样, 每一个方法都不是孤立的, 可能会用到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 只要从电路的原理去分析判断、检查、测量就能找出问题的实质, 从而避免故障的扩大, 并及时检修。
参考文献
[1]陈智文.B型超声诊断仪原理调试与维修[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2]李秀忠.常用医疗器械的原理与维修[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分类诊断 篇9
1 NIC的概念
NIC是一个对护士所执行措施的全面的、标准化的分类。所谓措施, 就是护士根据临床判断和知识, 为改善病人/顾客的结局所执行的任何处置。NIC可用于所有医疗单位和所有专业[2]。NIC包括542条措施和120 000多项护理活动, 包括了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措施。它包含了疾病的治疗、预防和健康促进的措施。措施的名称和定义是标准化的, 使用时不能改变, 但护士可根据具体服务对象的需要, 在每个措施的10~30项护理活动中选择合适的护理活动, 还可在符合措施定义的前提下增加和修改护理活动。由于NIC中的护理活动是按照活动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的, 列出了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到最后一步该做什么, 所以, 对护生和新护士的指导作用很大。
2 NOC的概念
护理结局 (护理敏感性病人结局) 是一种个体、家庭或社区的状态、行为或感知, 可以在一个连续体上进行测量, 并应答于护理措施。NOC是反映护理服务效果和评价护理服务质量的标准体系, 是一种能用于评价护理措施效果的、全面的、标准化的病人结局分类[3]。它是对NIC和NANDA的重要补充, 使护理程序的评价步骤有了标准化语言。NOC包括330项结局, 每项结局包括一个标题名称、一个定义、一套描述与结局相关的具体病人、照顾者、家庭或社区状态的指标、用于测量病人状态的Likert 5级分制及参考文献。
要使标准化的护理语言在护理中得到应用, 就必须将护理语言融入护理教育中。
3 在护理教育中应用“NNN”分类系统[4]的优势
3.1 从根本上完善并衔接护理临床和护理教学[3]
在课程设置中应用“NNN”分类系统, 在教材中使用标准化护理语言, 能够使学生在计算机广泛应用于临床文件记录的今天, 不必改变原有的习惯就能较容易地在临床应用[5]。“NNN”分类系统完善了护理程序的实施要素, 从根本上将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有机衔接起来。
3.2 培养护生职业核心能力
护理专业教学在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标准化护理语言在课程中的使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策略, 其关键是教授学生进行临床决策, 即为病人选择合适的护理诊断、护理结局和护理措施, 也就是使用护理程序的过程。学习过程中使用护理程序, 有助于学生掌握临床决策所必需的技巧, 能帮助学生在个体化病人结局和活动中发展评判性思维能力[2]。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发现问题能力、确定目标能力、决断方案能力、实施决策能力和评价反馈能力均能得到训练。教学中使用研究式学习、合作式小组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可发展学生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等, 从而发展和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3.3 使护生尽早适应临床
在护理教学中使用标准化护理语言建立知识体系可培养学生的护理思维方式, 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观念, 可使学生关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状态及感受。通过学校教育使学生将护理知识融入思想和行为中, 将其内化而形成其独特的业务素质, 最终反映在临床护理活动中。由于护理教育和护理临床的语言统一, 学生在学校接触的就是临床用语, 学习期间就在熟悉临床护理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法、过程和评价, 所以进入临床后能很快进入状态, 适应临床工作。
3.4 解决护理教材与临床脱节的问题
护理程序是科学的护理工作方法, 是专业护理的标志[6]。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组织编写教材将每一个护理诊断与其相应的NOC及NIC链接、与临床用语统一, 可使学习的语言和使用的语言一致。NIC提供了系统化的护理措施, 同时也解决了目前使用的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如护理诊断与措施对应关系多种多样、部分护理诊断名称不准确、护理诊断书写格式不统一等[7]。
3.5 促进开展护理教学改革研究, 推动学科发展
护理教育的临床医学知识+护理知识的模式已经改变, 而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大多依据“整体护理”理念编写, 以突出护理特色。但教学中“整体护理”理念渗透及护理程序的使用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流于形式。这是因为护理专业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 没有标准化护理语言。护理学已成为一级学科, 必须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因此探索用标准化语言建立护理知识体系, 将“NNN”分类系统应用于护理教育是有益的尝试。
3.6 有助于推进我国护理学专业化进程[8]
护理学在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中显现出的、日益重要的地位要求护理专业必须朝科学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NNN”分类系统的使用建立了护理学的知识体系, 体现了护理专业价值, 保障了护理学科在卫生保健系统中的独立地位[9]。
4 思考
1994年卫生部颁发的《全国中等卫生学校十二个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要求, 三年制中专护理第三轮规划教材按“护理程序”编写[10]。目前, 护理学本科、高职高专及中专层次的卫生部规划教材中, NANDA被广泛使用。国外实践表明, 如果教师和学生已经在使用NANDA记录护理程序, 那么就很容易过渡到NIC和NOC, 并应用于所有课程中[5], 具有实施的可能性。
教学中运用NIC、NOC的难点为:如何将标准化护理语言融入其中, 何时讲授, 如何与教材联系起来。因此, 在确定进行改革的课程后, 需要先确定每一门课程及其临床上常用的护理诊断;然后选择每个诊断常出现的结局, 确定每门课程所讲授的护理措施, 从而将一系列诊断与之相对应的结局和护理措施包含在课程中, 以适合学生水平的病人问题 (护理问题) 推动评判性思维的形成, 达成教学目标。
护理专业要发展, 必须与国际接轨, 使用国际上通用的NANDA、NIC和NOC这一标准化护理语言。我们应结合现有实际情况和条件, 尝试进行教学改革, 探索本土化的“NNN”分类系统。护理专业的发展依赖于每一位从业者的努力, 只有护理人的不断改革创新、奋斗进取, 才能建立一个具有科学性、国际性、实用性的护理教育体系。
摘要:在我国护理教育中推行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分类和护理结局分类能从根本上完善并衔接护理临床与护理教学, 使学生尽早适应临床, 解决护理教材与临床脱节的问题, 促进护理教学改革研究, 推动学科发展。
关键词:护理教育,护理措施,护理结局,护理诊断,护理程序分类
参考文献
[1]吴瑛.护理结局分类系统的意义与概况[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6) :567.
[2]詹森.护理诊断、结局与措施:链接北美护理诊断协会护理诊断 (NANDA) 、护理结局分类 (NOC) 与护理措施分类 (NIC) [M].吴袁剑云, 应菊素, 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0.
[3]吴袁剑云.护理结局分类和标准化护理语言[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11) :80.
[4]布勒切克.护理措施分类[M].吴袁剑云, 应菊素, 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9.
[5]穆尔海德.护理结局分类[M].吴袁剑云, 吴瑛, 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
[6]袁剑云, 曾熙媛, 李庆功, 等.我国建立临床护理实践标准的意义[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1) :5-9.
[7]皮雪花.护理诊断在护理学教材中应用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10) :43-45.
[8]陈慧, 段志光.对我国推行护理结局分类系统可行性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 2008, 8 (4) :64.
[9]曾皖欣.护理结局分类研究与应用的意义与困难[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12) :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