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四步走

2024-10-18

文言文四步走(精选12篇)

文言文四步走 篇1

对于小学生来说, 文言文是他们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读起来拗口, 理解起来更是不容易, 尤其是文言文中那些与我们生活相距很遥远的词汇, 学生一片茫然, 无从下手。其实, 这很正常, 因为白话文已经成为生活的主体, 不仅是小学生, 就是成年人, 读起那些“之乎者也”, 恐怕也会头疼。但是, 文言文是我国古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让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去学习文言文。如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 学会正确学习文言文呢?我在教学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时, 尝试了“文言文四步走”的方法, 感觉收效很大。

一、从“读”入手, 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有人可能觉得学生不理解就指导读, 这是很不科学的。我不这样想, 文言文的读很重要, 还记得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吗?那位沉浸在美文中的老先生, 读得抑扬顿挫、摇头晃脑, 给年少的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字是多么优美啊!相信鲁迅走上文学的道路, 与这位启蒙者有着极大的渊源。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因而, 读对学生的理解很重要。初读要字正腔圆, 再读要断句准确, 熟读后要感情真挚, 语气自然。“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这是很有道理的。指导学生读文言文, 一定要到位, 老师的范读也很重要, 作为一名教师, 如果你自己都不能沉浸于古文的优美中去, 那你又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二、以“解”入门, 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

理解文言文, 老师不要逐字逐句地去讲解, 这是很笨的教学方法, 虽然这样节省时间, 但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毫无益处。那怎么解读呢?放手让学生利用文中的注释和手中的工具书, 自己学着解读。一定要指导学生懂得, 学习文言文, 最重要的是学会“串句”, 即理解一句话中的重点词, 联系上下句用恰当的语言解释整句话的意思。这对于学生很重要, 既培养了他们自学的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语言的整理能力, 同时为他们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是不容忽视的。

三、用“写”深入, 加深对文章理解和应用

写, 就是利用文章的内容, 让学生编故事、写剧本……可以是改写、续写、扩写等, 方法形式根据相应的文章来确定。例如, 《学弈》一文, 我采用的是编故事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写,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 把文中没有体现出来的人物的神态、语言加以详细描述, 在此基础上, 指导学生写故事要学会情节的安排和细节的描述;《两小儿辩日》一文, 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把文章改编成小剧本, 重点训练学生对人物语言的描述和场景的安排烘托。这样训练, 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同时, 还让学生了解了文言文与白话文的联系与区别, 为他们以后的学习铺平了道路。其实,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恰当的应用母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这也就是语文的工具性的体现。因而, 每一篇文章的教学, 都应该落实到这一点上。

四、以“读”拓展

这次的读, 已经不是单纯地读原文了, 而是选择简单的文言文故事, 或优美的文言文片断, 放手让学生去读、去理解。通过拓展阅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可以让学生读一些学生熟知的成语故事, 如《坐井观天》《守株待兔》等, 因为学生以前熟知这些故事, 再读原文并不困难, 而且兴趣浓厚;还可以引导学生读古人的名言, 让学生在解读中懂得一些道理;当然了, 也可以读优美的散文片断, 如《小石潭记》等简单优美的文章, 让学生感受文字的优美。这些读, 既为了指导学生的学法, 更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拓学生的视野。一诗一文只是引子, 教师应该好好利用这个引子, 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

除此之外, 把日积月累、趣味语文与文言文的学习相交融, 打破教学规律, 打破教材的编写, 也可以强化教学效果。但是,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每一篇文章的教学, 都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具体体现, 都是值得三思而后行的。作为一个祖国母语的传播者, 这既是我们的责任, 又是我们的义务, 我们怎能不好好反思呢?

文言文四步走 篇2

《考试说明》规定了四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并提出能辨析和修改语病。对病句进行明确辨别和认识,是修改病句的基础,是对同学语言表达较高层次的要求,了解病句主要类型,辨析病句可分四步走;

一、先找句子主干,即找出句子的主、谓、宾中心语,看句子成分有无残缺、赘余或搭配不当的现象。

例:1. 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演员无表演技巧,那是演不好的。(“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补上“属于”就通了)

2.近几年,他们在全县推广了裴庄坚持科学种田。(推广的是什么?缺宾语,应为“……的经验”)

3. 从很多的实践中告诉我们,要掌握真理,必须自己动手。(介词结构不能做主语,把“从”“ 中”删掉)

4. 你需要的文件,我们正在进行准备,明天就可以送到。(谓语“进行”多余,可将它去掉)

5. 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善于管理的专业化队伍。(动宾搭配不当,聚集的是“专业化人才”而非“队伍”)

二、句子主干恰当,再检查局部,看语序是否恰当,修饰语与中心语,修饰语内部是否正确。

例1. 有效利用时间,对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同志,我们的民族,具有特殊的意义。(语序不当。“我们的民族”放在“我们的事业”之前)

2. 这次大会上,中英代表交换了广泛的意见。(“交换了广泛的意见”改为“广泛的交换了意见”)

3. 大量远方的人口涌入了这座现代化城市。(定语语序不当,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为领属关系的.名词、代词+数量词+动词短语+形容词+表性质材料的名词)

4. 在上海1995年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把时间名词放在最前面,多层状语排列顺序为时间状语+处所状语+副词状语+形容词状语+介词结构状语+中心词)

三、如果主干、语序没问题,看表意是否清楚、合乎逻辑。

例1. 三个少数民族代表出席了会议。(歧义句,表意不明,三个代表?还是三个少数民族?)

2. 这场球赛最后比分悬殊不大。(“悬殊”与“不大”矛盾)

3. 搜集史料不易,整理和运用史料更难,中国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功夫用在这方面。(“这”指代不明)

4.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管理。(否定不当,误用否定词“不”,应删去)

5. 商店摆满了梨,橘子,香蕉和各种水果。(范围不清,各种水果包括梨、橘子和香蕉,不宜并列)

四、特殊语病,需要特殊记忆。

例1. 这个炼钢厂,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表降低、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分数。)

2.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亲切的青睐,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一面,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

有的病句需要在反复审题读题过程中,凭语感直觉进行判断。

如我们不能让社会上坑害消费者的思想任其自由泛滥。(句式杂糅,需要阅读语句,形成语感)

总之,同学们应在辨析病句练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巧抓规律,形成知识系统,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春捂”牢记四步走 篇3

第一步:要把握时机。冷空气到来前24小时〜48小时未雨绸缪。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小时~48小时,再晚便是“雨后送伞了”。

第二步:把握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第三步:注意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花开又被风吹落”,让你回味冬日的萧瑟。面对“孩儿脸”似的春天,你得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而何时加衣呢?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

第四步:持续时间。7天~14天恰到好处。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而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因为你没捂到位。怎样才算到位?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才能适应。减得过快有可能冻出病来。

责任编辑/邹佳璇

文言文四步走 篇4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被提上日程,值此之际,如果教师还是以旧的教学方法去教学生学习新课程的话,无疑是穿新鞋走老路。纵观这几年对文言文的考查力度,我们发现高考文言文不仅全部考查课外篇目,而且能力题的比例在加大,分值在提高,这更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种可以让学生获得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在此,套用一下学界同行的思路,我提出“读—译—背—练”的文言文“四步走”课堂教学模式。

一、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步———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的这条经验是宝贵的。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入门之径。宋人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然而,现在置身于绝大多数的语文课堂,听到的是教师们慷慨激昂的讲解,而少了莘莘学子的琅琅读书声。

文章不是无情物,蕴含于文中的高妙的立意、深远的意境、细致的刻画等往往需要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言文教学更应注重朗读,如有些文章学生初看不懂,讲解会使句子变得浅白、淡而无味,削弱了文章的意境美,因此只有通过指导后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出作者所表达的意境,领悟到雨后彩虹般的佳境,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文言文的朗读教学要保证足够的时间。教师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材特点来控制每节课的朗读时间,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时,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另外,还要将繁琐冗长的串讲让位给读。如有些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实,没有必要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还是多读吧。

总之,我们应该还给学生朗读的空间,让他们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开窍,在读中陶冶情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如沐春风,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营养中。

二、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二步———译

文言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翻译句子,传统教学模式中这项工作几乎全由教师包揽。课堂上老师对照课文逐字逐句译,生逐个逐个记,既无思考,又不懂得结合全文意思,只是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因而无法形成解读文言文的能力。为避免“庖丁解牛,不见全体”的肢解式文言文教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方法上,应废除以教师过多讲解取代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讲读”式教学模式,建立在教师导读下以学生自读为主的“议读”机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把文言文翻译、理解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具体可用讨论式教学来实施。实施步骤为:

1. 设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变“教”为“学”。

改变思维, 课堂上让学生提出疑问, 教师对学生提的问题进行筛选, 确定讨论问题的有效性。由于讨论的问题来自学生, 因而激发了学生认知的热情, 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保证了讨论的质量。

2. 析疑———培养学生自己探究的能力,变“死记”为“活学”。

析疑,顾名思义就是分析和解答疑问。学生探索疑问的过程,是展示信息多元化、学习方法、团结协作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方法,在与同学的讨论中提高能力。培养学生这样的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这种能力不是马上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经过多次的训练,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3. 悟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层次,变“学会”为“会学”。

悟的意思是:理解、明白、觉醒。学生在讨论中,一悟学会提问题;二悟学会讨论问题;三悟学会创新调控。这样的感悟,促进了学生的自身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三步———背

背诵自古以来就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中国的私塾教育,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背诵就是最主要的手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赋诗也会吟”,可见背诵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背诵文言文,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学生的语感,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背诵对提高语言能力和视听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背诵的目的是培养语感,把握语境,还有利于发挥主体作用。大家都应该有这样的体验,一篇文章教师讲得再好,分析得再透,还是别人的见解,学生只能支离破碎地领会。如果让学生自由地、多次地诵读课文,则便于整体感知和体会课文的美妙之处。过去背诵被冠以死记硬背的帽子,但事实证明放声诵读并非不可取。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处于青春期,课堂上总是保持“沉默是金”的风度,只有在老师的要求下才读,至于自己去诵读就更难得一见了,能够背诵几十首诗词或几篇文章的学生可谓少数,也着实难得。

其实只要指导得法,学生对于背诵是不会厌烦的。个人读、分组读、齐读、角色朗读等,诵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反复几次,直至熟读成诵。久而久之,学生便可在诵读中养成学习古文的习惯,古文的语感、语境也在读中“境界全出”,真是“非读不可以达其妙”。这样做有助于长久记忆,甚至能达到以读促讲的功效。

四、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第四步———练

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听、说、读、写是人类使用语言的四种方式,也是人类语言能力的四个组成部分。文言文的学习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课堂练习是很有必要的。它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课堂练习具有帮助学生为加深记忆而联系旧知识的复现功能;具有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汇集、归纳、比较的综合功能。

练习要有质量,其质量取决于练习安排的合理性,练习与学习内容的一致性,练习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吻合的针对性和练习对智力、能力发展的有效性。不加分析就把各类练习卷分派给全体学生完成,让学生进行无效的、耗时的机械重复的练习,这种做法是极不可取的。练习的量应是适度的,“题海战术”不应抬头。

总而言之,只要掌握好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合理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文言文教学一定能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朱熹.读书之要.

推行“四步走” 实现脱贫梦 篇5

—凉水河镇教育系统扶贫攻坚扎实有效

按照“亲民、思民、惠民”工作思路,连日来,凉水河镇中心学校、中学、小学、幼儿园中层干部抽出空闲时间分“三步走”,深入到所驻点村姚湾村、白龙泉村、八里寨村开展精准扶贫各项工作,深受群众的广泛赞誉。

第一步(基础步):进村入户搞调查。为了更进一步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情况,教师们利用课余时间,不辞辛苦,分头赶往村里和自己帮扶的“精准扶贫”农户坐下来面对面、心贴心地进行了深入交流,征求了意见和建议,了解扶贫户的家庭人口、住房面貌、经济来源、粮食收入、身体状况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登记,掌握每个贫困户家庭收入来源,贫困程度状况,并分析致贫原因,脱贫致富需求,为下一步做实帮扶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思路步):帮扶农户制计划。严格按照“规划到户、帮扶到人”,实行“一户一策”工作思路,全面细致的进行了科学规划,在深入农户摸底调查的同时,工作组还就扶持发展种植养殖、扎实做好劳务培训输转、加快推进柑橘品质改良和危房改造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对养殖业的扶贫户,具体到是养牛多少头?养猪多少头?羊多少只?鸡多少只?种植业的扶贫户,具体到是柑橘低产园改造多少亩?新发展核桃、药材、蔬菜的多少亩?是土坯房的扶贫户落实生态扶贫搬迁或者是危房改造。做到“范围精准、对象精准、任务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和责任精准”要求,是所有的贫困户脱贫有目标,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力争是扶贫对象达到脱贫。

第三步(发展步):协助农户谋发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扶贫才是核心。产业发展不上去,核心问题解决不了,扶贫成果也不明显。俗话说:“给钱给粮,都不如送来科技食粮”,针对农户的实际需求和扶贫户意愿出发,户户都种有大面积柑橘,由于缺乏修剪和管理技术,年年产量不高、品质不好等问题,我们邀请市、镇农艺师到各组田间地头巡回现场培训15余次,受益群众800余人。通过实用技术的引领,80%的农民掌握1—2门的实用技术,真正带动老百姓造血式脱贫,实现农民多种渠道创收增收,更有利于激发大家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帮助贫困农户实现快速增收、稳定增收、持续增收,从而深层次解决贫困问题。

第四步(脱贫步):以“三个切入点”为突破口,实现脱贫目标。一是以党员结对农户为切入点。村支部5名委员结对帮扶20户精准扶贫重点贫困户,无职党员联系14户,市直部门工作队34人结对帮扶74户精准扶贫重点贫困户,镇直单位驻点村干部13结对帮扶29户精准扶贫重点贫困户,帮助联系户理清脱贫致富思路,传授致富经验,实现脱贫目标。二是以落实产业帮扶资金为切入点。全村137户,398人,人均2000元用于扶持产业发展,效果十分明显。比如:贫困户沈玉清,在帮扶干部张慧指导下,根据资源优势和贫困户实际需求购买了3头小牛和一头大牛,通过一年的精心为养,现在长势良好。在扶贫户沈玉清的带动下,全村有58户扶贫户,购买了2头以上牛和3头小猪崽子。目前,已初见成效,预计到年底牛、猪可出栏100余头,人均可增收4000元以上,到年底可以实现脱贫目标。三是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切入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在各级单位的帮助下,姚湾村确定种植以柑橘、大枣、花椒为为主,养殖以牛、猪、鸡为主,“因户制宜”确定产业发展思路。通过引进企业到村发展、成立种殖、养殖、销售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扩大种植养殖面积,拓宽销售渠道,壮大贫困农户的经济收入。

门店转型四步走 篇6

举例说明:一个商场的服装店如何转型为互联网门店?大致的方法可能有:从用户服务角度做一个试衣的软件,用户可以在网上试衣,然后到店提货;或者干脆在天猫、唯品会等平台上售卖该产品,直接从门店邮寄;或者通过有赞之类的平台传播服装的品质、特点,收到预订订单进行定制,然后邮寄或者到店自取。

这个案例就能说明一个问题:企业的优势不一样,则转型的方法不一样。如果企业主本人是设计师出身,那么定制这条路径无疑是不错的路径;如果是服装工厂出身,则天猫、唯品会会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是做软件出身,则做个试衣软件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只是冰山一角。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做法,结合企业优势之后做法更是五花八门,千差万别,这得根据个例判断。是否就找不到共性呢?显然不是。门店在转型的路径上,有着十分清晰的路径套路,只要花功夫,多数都能摸得着门道。大致总结如下:

1.确定门店类型:慢消门店VS快消门店。这种分类方式差异于KA卖场店、商超店、专卖/专营店的传统划分。我们习惯按照渠道类型分类的商超和卖场,此种类型的门店按照笔者观察,在未来3~5年将死掉80%以上,剩余的20%中,商超将成功转型为慢消门店,卖场将转型为快消门店。而专卖/专营店是按照投资者的所有权来分类的,这种门店的定位也将失效,但是这类型门店将比较走运,部分将转型成为以外送为主的快消门店(即外卖),部分转型为具有独特风格和场景体验的慢消门店。

必须说,慢消门店的核心特点是场景化消费。例如创业咖啡店、咖啡厅、高端的法式餐厅等,人们来到这类门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某种场景。例如创业者需要一个交流的空间,所以产生了像创业家、车库咖啡、3W咖啡等诸多创业咖啡。再比如高端的法式餐厅,在恋人追求浪漫的时候会是不错的选择。场景化消费对应的是相对较高的毛利、客单价,以及较长的消费时间。

快消门店的特点是服务快速、毛利低,但是用户基数巨大。例如大量的所谓互联网思维的餐厅,黄太吉煎饼果子、西少爷肉夹馍、雕爷牛腩、调果师未来水果店等。这类型门店非常受白领喜欢,尝鲜、有趣成为很重要的调性。有个特例是雕爷牛腩,雕爷将一个低毛利的产品做得毛利十分高,许多人吃完后习惯性不以为然。实际上板砖大余非常推崇雕爷的经营思维,我们会发现他的思路中一个明显的特点是高调性的场景(符合慢消特征),单纯的牛腩是种快消产品,但是做足了前戏,让用户感受到不一样的体验。最有意思的是每个门店的面积十分小——此点暴露了快消门店的本质,但是却让一个快消门店具有了慢消门店的体验。

2.确定服务半径:商圈店VS社区店。工作将生活分为了潮汐状态,进而产生了商圈店(上班状态)和社区店(下班状态)。我们会发现:7-11过去从纯粹的商圈门店开始快速向社区门店迁移,大量的超市也推出了社区店模型,从商圈店逐步向社区店转移,这是一个大趋势。这个趋势的背后是人们逐步回归到放松、自然、家庭的状态,社区门店的形态未来潜力十足。因为用户喜欢呆在家里,社区店的服务半径可以覆盖家庭。

3.确定转型方向:移动互联时代的竞争说到底是时间和场景的竞争,就是这两个维度形成了一个四象限,图示如下。这四个象限的门店转型方法是不一样的,大致的规律如下:

第一象限的门店:扩张性最强,最好的做法是自建平台,累积用户数量。其劣势是早期相对较慢,同时对于团队的运营能力要求高,即门店(offline)+平台(online)全部自建。新兴品牌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往往会受到传统具有资本优势品牌的强势打压或者收购,能够走出来的品牌必然是可以颠覆行业的品牌。目前生鲜O2O的项目估值往往非常高,即属于这个象限的项目。

第二象限的门店:扩张性较弱,比较适合做上门服务。例如最近强势崛起的上门按摩、58到家(保洁)、大厨上门、上门美甲等。这类门店的优势是非常轻,适合手艺人的互联网转型,这类项目最终一般都是王者独大,一个细分行业只有一个王牌,其他的对手生存空间较小。故在商业模式的选择上,垂直服务的品质是核心竞争力。

第三象限门店:扩张性较弱,比较适合做定制服务。例如西装定制、皮鞋定制、家装设计、各种培训等等。这类门店目前缺少核心品牌冒出来,原因在于对于创业者自身的技术水平要求高—不是专家很难做成此类品牌/平台,而真专家毕竟是少数。在转型中,专家们往往自矜于技术、资源独特,而互联网将必须让这群人“死无葬身之地”,没有空杯心态,这个年代玩不转。

第四象限门店:扩张性较强,宜做外送服务。例如最近快速崛起的饿了么、到家美食会等餐饮平台。这类平台必须依托于商圈形态才能存活,一旦进入社区服务,其服务半径、品质的劣势就突显出来了。但是饿了么这类平台给中国的餐饮业带来了希望,大量的餐厅可以通过它进行外送服务,扩大门店的坪效。

4.寻找支点,形成商业模式:一旦确定了转型方向,则必须寻求一个支点,以上四个象限均可能做成功,最关键的是什么机会是属于自己的。板砖大余曾经开玩笑说:满眼都是机会,结果发现一个都不是自己的—因为我不具备做成功的核心竞争力,即支点。许多人认为一技之长就是支点—如果这样就能成功,估计中国满地都是亿万富豪了。支点必须综合几个要素:未来趋势、时间契机、核心技能、用户痛点、解决方案,这才能说是找到了支点。即使找到了支点这也是0,因为你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形成—千万不要认为想明白就OK了,那是0和100的差别。商业模式是长出来的,所以你必须埋头做。将未来趋势、时间契机、核心技能、用户痛点、解决方案做出来才算数,这才叫有了1。最近有本书很火叫《从0到1》,讲的其实就是支点能否找到,能否形成的问题。

过了1的阶段,就回到了老生常谈的团队、人才、管理、运营的问题上来了。这些不是本文的主旨,不做展开。但是有一点可以扯扯,即:如果创始人在这个阶段像0到1的心态工作,你多半长不大;如果没有0到1的心态工作,你多半陷入“滞胀”的泥潭。

眼下门店转型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由不得门店犹豫。不转必死,没有侥幸。互联网年代里,大势不可逆,顺势而为才能幸存。转型需要决心,更需要稳重,不是轻浮了事。真正的转型,终究存在风险。转型,并不意味着门店拿到了免死金牌。依然可能死在今天,或者死在明天。而那些能够活在未来的,必然是将触手先探入内里,从内到外进行转型,远不止在店门口摆放一个二维码。

说明事物“四步走” 篇7

怎样向别人介绍某一事物呢?今天就教你“说明事物‘四步走’”。

一、深入了解,把握特性。

要想科学客观地解说某一事物,首先要准确地把握它的特性。一般来说,一个事物会有若干个可以说明的方面。这样,就需要我们对它进行认真地分析,看看哪个方面是需要我们说明的,需要说明的这个方面应该分哪几点来讲。只有全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性,才能把它解说清楚,解说透彻。

如一位同学介绍“瑞士军刀”:

在它长方形外壳的两条长边里面,隐藏着三个机关。这三个机关都露出了一点,只需拿住它们露出的部分一拉,某一机关就会现形——小剪刀、小刀、或磨指甲的锉。三样机关一起拉出,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长满了花瓣。小剪刀非常锋利,能迅速地剪开一张纸,比大剪刀用起来要方便得多。一把小的真刀,做工尤其精细。它的一边像一张纸那么薄,到另一边就越来越厚。你可别小看了这超薄的刀面,它可以切断一块橡皮,有时甚至能切开一个大西瓜。

作者能形象地介绍瑞士军刀,特别是“像花似的”三样机关、“锋利”的小剪刀、“做工精细”的真刀,如果没有细致的观察和了解,他能写得这样生动吗?

二、讲究结构,条理分明。

说明某事物,要根据其本身的特点来安排说明次序,主次分明。例如介绍家乡的一道名菜,按“色、香、味”三方面说明,是并列关系。而前面还有总起介绍,后面还有总结定义,那么全文就是“总分总”结构了。

说明并列关系的事物,也要注意方位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等,只有按照这些顺序去写,才能条理清楚。

介绍制作过程的说明文,应按制作的时间顺序说明;介绍植物生长的说明文,应考虑其生长顺序,依次说明。当然,不管哪类说明文都应注意主次分明。

如一个同学在《我最喜欢的遥控坦克》中,先点出“在我玩过的四十多种玩具中,我最喜欢的是遥控坦克”;然后详细介绍坦克的四大特点(速度快、刹车灵、拐弯灵活、能翻跟头),并用实例说明坦克怎样打漂亮的“阻击战”,怎样灵活自如地躲过追击,怎样追得同伴的小轿车丢盔弃甲;最后揭示主题“遥控坦克不仅给我增添了快乐,而且训练了我的灵敏”。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条理特别清楚。

三、选择方法,准确说明。

为了清晰地说明某事物,你可以采用下列四种方法:

1.介绍。即对事物进行一般的、扼要的介绍,使读者对所介绍的事物有一个概括的、比较全面的了解。如:我的文具盒是黄色的,很美丽。它长20厘米,高2.5厘米宽9厘米。盒盖上还有一个凸出的小圈圈,里面印着我的偶像——赵薇,在小圈圈的右边是紫薇姐姐,她穿着漂亮的衣服,开心地捧着她几年努力得来的“最佳女主角”奖。文具盒又分为两层,第一层里躺着直尺哥哥,量角器姐姐,三角板弟弟,还有那可爱的圆规妹妹。第二层是笔家族。钢笔哥哥是老大,身体粗壮,占的地方也最大。铅笔妹妹头戴红色的橡皮冠,身着花花衣,最漂亮。圆珠笔哥哥姐姐们最热闹,红的、蓝的、黑的、绿的……是笔家族中最大的门户。盒角的小刀弟弟是否走错了门,怎么跑到笔家族来了呢?

这段话从文具盒的整体写起,再分别介绍上、下层,读后就对它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不过,这种扼要介绍的方法在文章的开头用得最多。如“龙井茶是我国的第一名茶,产于浙江西湖附近的山中,以龙井村狮子峰所产最佳,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称”,而后再详细地作具体介绍。这开头段就是用“介绍”法。

2.定义。就是用简明的文字揭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是确定某一事物的范围和界限。如下面对“王星记扇厂”的定义:

王星记扇子是由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百年老字号扇子生产厂家出品的,和浙江丝绸、龙井茶并称“杭产三绝”。主要产有黑纸扇、檀香扇、香木扇、白纸扇、绢扇、装饰扇和舞扇。杭州,是中国制扇名城,自古以来就有“杭州雅扇”的说法。特别是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后,不少制扇艺人会集杭州,店坊云集,“买卖昼夜不绝”。因此,杭扇历史悠久,制作技艺精湛,扇面装饰优美,是中国著名的传统产品。而百年老店杭州王星记扇厂,已成为中国制扇业中产量最大,花色品种最多的一家综合性扇厂,被人们誉为“扇子王国”。

这段话对王星记扇子的产地、品种、历史、规模、声誉等都进行了说明,最后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将王星记扇厂定义为“扇子王国”,恰如其分。

3.分解。就是在说明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时,将这个事物分为若干个方面,逐一进行说明,达到对事物整体的清晰认识。如下面有关“风”的说明:

我是春风。我能让气候变暖,使植物发芽,开花。我还为花儿“做媒”,让它们结果。我能帮农民伯伯播种,减轻他们的负担。

我是秋风,我把丰收的气息撒在大地上。我帮农民伯伯吹渣净谷,深得他们的喜欢。我还吹走乌云请来太阳,帮人们吹晒谷子,我是彻头彻尾的大好人。

我也能变成台风,你们遇见我可要小心点哦!我的破坏性可大啦,我所走过的地方都是大风大浪,每年竟有成千上万的人由于我而受害。

我还可以变成龙卷风。你想不想天上掉钱?你想不想天上掉一些奇怪的东西?如果想,那就来求我,我能把一个地方卷得干干净净,然后在另一个地方把卷到的东西像下雨一样抛下来。

在这里,作者以自述的口气,分别从“春风、秋风、台风、龙卷风”四个方面表现了风的特点,给人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

4.比较。是将两种相同或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达到说明事物特性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通过事物的差异来说明问题。这是一种很有说服力的说明方法。请看下面有关血压计的说明:

外公有高血压的毛病,经常要量血压,而爸爸又是医生,自然而然地就担负起量血压的工作。因此,家里便有了血压计,而且是两台。第一台血压计是老式的血压计,是用水银做成的,形状呈长方体,体积比较大,量血压的时候,用绑带把手臂绑得紧紧的,然后再用听筒去听。这种血压计不仅使用起来比较麻烦,而且需要专业人员才能量准确。第二台血压计是最近妈妈到美国出差时买的。那是一台新型血压计——电子血压计。这种血压计不是绑在手臂上,是用魔术贴贴在手腕上,然后一按电钮,它会自动充气,量好血压,并在屏幕上用数字显示出来,既简单方便,又快捷准确,而且再不用请爸爸这个专业医生来量了。

这段话将两台血压计对比着写,自然显示出第二台的优越性。

四、语言艺术,提高效果。

资料管理“四步走” 篇8

2第二步:核对信息。信息包括:工程名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关责任人。资料中出现的工程名称应与施工合同一致, 施工单位名称一般与资料封面所盖印章相符。另外, 加盖印章一定要注意尽量对正。因为印章代表了一个单位形象。其次施工准备阶段还要与监理公司核实监理公司名称。

3第三步, 绘制形象进度图。第一点和第二点都是针对施工准备阶段而言的, 那么第三点则是针对施工阶段而言的。形象进度图是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图表。每一道工序资料报验完之后, 为了管理起来方便可以根据资料绘制形象进度图。对于管道工程横轴代表井段, 纵轴代表工序, 中间部分填写日期, 见表2。对于道路来说, 横轴方向绘制道路桩号, 纵轴方向绘制道路工序, 同样也可以绘制形象进度图。这里要注意的是, 具体工程道路结构层设计不同, 纵轴项目要根据设计改变, 横轴也可以根据具体道路桩号分段。并且, 机动车道要与非机动车道分开绘制。

4第四步:运用小程序, 巧妙进行竣工评定。目前, 随着计算机在工程建设中的广泛普及与深入发展, 随之而生的各种应用程序与工程的关系也是越来越紧密。它们可以快速准确的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处理。我们在整理竣工资料时, 原材料整理必须对不同强度的混凝土试块进行汇总及评定。其中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必须计算标准差。计算标准差若采用普通方式计算, 工作量大, 又容易出错。举例如下:设有一组试块, 强度分别如下:

现采用C语言在后台编辑程序, 用设计好的标准差快速计算法程序计算就很方便, 首先打开该程序, 然后根据提示输入以上数值, 再敲入0, 再回车就会出现如下界面:这样运用该程序该组试块的总数、平均数、标准差很快就计算出来了, 为资料的汇总评定节省了不少的宝贵时间。

结语

总之, 工程中资料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烦琐的工作,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图表和计算机解决问题, 这样管理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参考文献

四步走,写出好作文 篇9

一、留心观察, 亲身经历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学生们有的是充实的生活, 我们要引导他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积累习作素材。

放假了, 不少家长们都有带孩子出游的计划, 乐得带孩子玩中学。于是, 公园里, 田野中, 高山上, 都留下了学生快乐的身影。金灿灿的油菜花, 娇艳的桃花, 优雅的樱花, 雍容华贵的牡丹……各种各样的花儿绽放在一篇篇文章中, 如果不是自己亲身经历, 怎么会有那么详尽的叙述, 那么生动的内心感受, 字里行间怎能洋溢出那样喜爱的真情?所以“写文章不是生活的装饰和点缀, 而就是生活本身”。生活就是源泉, 学生从中感受着, 经历着, 文章也自然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活泼不息。

二、家长参与, 增强互动

作文提倡写真话, 写实话, 老师也一再提示学生写自己的心里话, 但许多孩子就是不愿意让家长看自己的文章。怎样让习作搭建一座桥梁, 既让双方在愉悦的活动中增强了情感联系, 又能让孩子乐于接受家长的指导, 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呢?我经常结合每次作文的具体要求, 相应设计出让家长参与的活动。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我给家长和学生共同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请家长带着孩子吃一种喜欢的风味食品, 注意观察, 它的外形怎么样?它是用什么原料做的?怎样制作?这种食品味道怎么样?吃时要注意什么?你知道这种风味食品的来历或相关故事吗?

请孩子写完作文后读给家长听。

只要有空, 没有一个家长不愿意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去吃饭!不少家长还兴致勃勃地打电话问我, 下次写什么作文, 需要家长做什么?作为一个母亲的我, 深深理解家长的心愿, 哪个父母不想和孩子一起高高兴兴聊聊天, 陪着孩子共同经历、收获成长?孩子的成功就是家长的幸福啊!当学校活动能促进父母和孩子的彼此沟通时, 谁也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负担, 特别希望能参与到快乐活动中。

三、进行追问, 改出精彩

怎样让平淡直白、索然无味的作文能修改得重点突出、内容翔实呢?这就要靠“追问”了。追问就是让一位同学朗读他的习作, 然后请其他同学把自己没明白的, 或想进一步知道的内容进行提问, 然后写作的同学再把相关的介绍补充到自己的文章里。其实, 这就是提高学生对作文内容和文字表达的修改能力。通过“追问”, 学生明白了如何把内容介绍得具体生动, 让听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刚开始, 我在课堂上选了一篇介绍特别简单的作文《月山风味——大盘鸡》, 学生读, 我问。

生读: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月山吃大盘鸡。

师问:你是月山人吗?常吃吗?

生:是。

问:那为什么不简单介绍呢?

生 (改) :大盘鸡, 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没什么特别的印象, 但对我们月山人来说, 这可是道美食, 因为月山的大盘鸡可是远近闻名。让我这个地道的月山人来给你介绍一下吧。

生读:我们坐在桌前等着老板把大盘鸡端上来。

在我一次次的示范后, 学生们也懂得了如何追问, 在听重点内容时, 如果有介绍不具体或者听不太明白时就要进行提问, 让对方讲清楚, 写明白。每次习作后, 同桌之间都要相互听作文, 彼此进行追问成了我们班的习惯。后来, 我在家长会上介绍了如何“追问”, 这样一来, 学生在家里写的文章经过家长的追问、补充后, 自然也是锦上添花, 精彩纷呈了。

四、相互欣赏, 增强信心

作文写完后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 那就是互相欣赏、修改和评价。对于作文的批改, 不少语文老师常常感觉头疼, 因为费时多, 消耗精力大, 效果也不太明显。的确, 学生作文的好坏不在于老师评语批得如何详尽, 而在于写前的观察、指导, 学生写作文时所下的功夫以及之后的修改。精彩开头:

我有许多朋友, 其中一位叫靳杰。她有一张圆中带方的脸, 一双大眼睛, 笔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显得很文静。别看她常常安安静静地坐着看书或者写作业像个乖乖女, 可她闹起来, 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疯丫头, 凶起来像个张牙舞爪的母老虎。

师:转得自然, 对比强烈。

片段闪现:上科学课老师让背东西, 她就把内容很搞笑地说出来, 像讲故事一样, 声音抑扬顿挫, 表情生动丰富, 再加上夸张的动作, 如果你远看, 一定以为她在绘声绘色地讲着什么精彩故事呢, 如果凑近一听, 什么呀, 原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各个填空题。相信大家还记得神曲《忐忑》吧, 她唱起来, 那表情, 那动作, 哎呀呀, 比原唱还变化多端, 令在场的人震撼不已。

师:李林迪, 原来你还有如此才艺, 我好佩服你哦。谢谢赵书涵把李林迪描述得这样传神。

结尾展示:这就是曹心怡。如果友谊是一列疾驰的快车, 那么和她在一起的岁月就是窗外不断变化的美丽风景;如果友谊是一个大花园, 那么她就是里面最美丽的鲜花;如果友谊是一片大海, 那么和她在一起的时光就是其中最晶莹的浪花。

师:语言优美, 浪漫, 让人神往

优秀评语:读到你如何伤心的内容后, 我差点流下了眼泪。我完全被你感动了。你和她之间那点小小的误会其实不算什么, 虽然她当时说话尖刻了一些, 不屑一顾的神态可能刺伤了你的心, 可我相信她事后一定后悔了, 希望你们早日和好。——崔文博评

师:崔文博读得认真, 写得用心, 既欣赏到了作者表述的生动, 又真诚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是好读者, 好同学。

写作其实就是在写生活。写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其实都与生活息息相关:观察生活, 描述生活, 热爱生活。只要我们认真对待, 四步走, 把每一次写作练习都落到实处, 学生一定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爱生活, 也爱作文!

摘要: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表达。大量阅读的积累, 多种形式的练笔, 必定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本文将指导学生四步走, 写出好作文。

高分阅读四步走 篇10

一、纵观全文, 把握主旨

面对一篇文章, 先整体快速阅读, 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 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 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 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甚至徒劳无益。如果是说明文, 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如果是议论文, 则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散文, 则看懂描写对象, 把握抒情基调;如果是小说, 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二、剔肉存骨, 理清结构

作家在写文章前都要先搭一个架子, 然后组织材料。这个架子, 体现了文章的整体思路。好的文章, 材料附着在架子上, 就像肉附着在骨头上。因此, 要理清思路, 就必须先将这些“肉”剔除。如果是说明文, 则将涉及到的各种说明方法的材料剔除。如“举例子”, 则将例子剔除;“列数字”, 则将数字剔除;“作比较”, 则将比较的另一方剔除。如果是议论文, 则将各种论据剔除, 包括事例论据、引用论据、比喻论据等。如果是散文, 根据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 则将体现“神”的抒情议论性语段保留, 其他部分剔除。材料一经剔除, 文章的整体思路就水落石出了。

三、认真审题, 定点扫描

完成以上两步后, 开始正式答题。首先“定点”, 即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 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找到了出题点, 就进入“扫描”阶段。以出题点为中心上下“扫描”, 寻找答题点。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 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 答案要从选文里找, 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 准确抓住关键语句, 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找到了答题点, 还要注意答题方式。多数情况下, 可直接摘引原文中的语句作答。如果题目要求你“概括”、“归纳”, 则必须通观全段甚至全文, 将要点整合, 用流畅的个人语言来表达。

命题者拟题是从整体上来设计的, 几道题由浅入深, 题与题之间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一般地说, 应从第一题入手, 循序渐进地答题。但有时也可前后参照, 从题目之间的关联性上得到启发, 从而更快捷地找到答案, 或验证答案。

四、筛选组合, 精确表述

这是阅读的最后一步, 这一步非常重要。在表达时, 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惟其如此, 阅读才能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1. 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 直接找准答案认真地写上。

2. 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

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 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来说, 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 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 进行有效地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

3. 组织好语言作答。

以上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把方法变为技能, 还需要经常的、扎实的训练, 即“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同学们多用心揣摩, 系统训练, 解答现代文阅读一定会得心应手, 成为自己胜出的一个有效筹码。

熬膏方四步走等 篇11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文华主任医师介绍说,熬制膏方需要分四步:

第一步:浸药 拿到医生核定的膏方处方后,先要浸药。将药物和匀后放入砂锅、陶瓷锅或铜锅中,加冷水适量,一般以水高出药面15厘米为度,充分浸透12-24小时。

第二步:煎煮 先用大火煮沸药液,再改用小火慢煎,保持微沸,根据不同材质煎煮1-2小时不等。煎煮时应及时搅拌,防止糊锅,并去除浮于表面的泡沫,以免溢出。煮至2小时后取出药汁过滤,再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如法炮制三次,合并药液,静置沉淀,再用多层消毒纱布过滤3次,以减少药液中的杂质。

第三步:收膏 将煎出的药液再放在小火上煎煮蒸发浓缩,逐渐形成稠膏状,加入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胶剂,同时不断用筷子搅拌和匀,防止焦化,即是收膏。可按照自己的口味需要,加入适量的冰糖或者蜂蜜调味。人参、冬虫夏草、藏红花等贵重药物,为了避免浪费不宜与他药同煎,而用小火另煎浓汁,收膏时再将药汁冲入,或将其研成细粉调入。不同体质的人,收膏所用配料不同,如阴血不足者,可选用驴皮胶、龟板胶;阳气虚弱者,可选用鹿角胶;阴阳两虚者,可选用龟鹿二仙胶;便秘者可选用蜂蜜;糖尿病患者需避免用糖类;肝病者别用黄酒浸胶等。

第四步:存放 膏方做好后,即可在干净的环境中凉放备取。一般以瓷罐、玻璃罐为宜,切不可用金属器皿存放,以免引起化学反应。膏方通常可服用4-8周,因膏方中糖分含量较高,有的还含有动物蛋白,温度过高容易变质发霉,所以最好放入冰箱,否则会变质而影响药效。

(郑丹)

别在生气时吃药

心情的好坏也会干扰药效发挥,特别是刚生完气时吃药,药效会大大降低。因为生气、烦躁、郁闷等不良情绪会影响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减弱人体抗病能力,影响药效发挥,延长治疗时间。

举个简单的例子,好情绪的暗示作用,即使服用很小剂量的药物也会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可刺激大脑产生内源性脑啡呔,发挥止痛作用。比如,有的患者服用无任何药理活性的物质——安慰剂后,消除骨关节痛有效率达69%;在止痛、咳嗽、眩晕,甚至伤风感冒等方面的有效率高达35%。

因此,吃药时保持乐观的情绪,可激活潜在免疫功能,促使免疫细胞功能增强,使药物取得更好疗效,加快疾病康复。(杨卿)

老年性白内障怎样用药治疗

老年性白内障主要表现为远近视力均减退,发展缓慢,早期戴合适眼镜还可以保持良好的视力。有时有多视现象。严重时白内障可发展到视力下降至0.1或只能看见眼前手指数。有糖尿病患者发展较快,从初发期到成熟期,各人不同,有数月、数年或数十年不等。

老年性白内障发生的原因是眼球内的晶状体核脱水硬化致混浊、年龄愈大,混浊程度愈甚。老年人血中谷胱甘肽、维生素B1、B2、C、E等减少,微量元素比例失调,如缺硒,血中氧的含量下降等,使晶体局部新陈代谢障碍,晶体蛋白变性,引起混浊。还有长期吸收紫外线等辐射线也是一个原因。

数学课堂探究活动“四步走” 篇12

一、精研学情, 创设情境, 适当介入探究

何克抗教授指出, “有意义的学习应是以积极的心态, 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对新问题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一场和谐的探究活动, 师生应组成共同的“学习团队”, 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不高,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与构建知识的过程中, 离不开教师科学、适时的引导与帮助。要想引导出色、帮助到位, 和教师自身的研究是分不开的。不认真研究学情, 就会介入过早或过迟, 造成进度和管理上的混乱, 使探究教学低效。而出色的预设是课堂教学和谐的必经之路, 动态生成则又促进了课堂的和谐。如今的课堂更关注过程体验中的即时生成, 在动态生成中, 与学生进行思想的碰撞, 产生思维的火花。如果说更好的“预设”是为了“生成”, 那么生成的精彩与否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 也就是“课堂和谐的教学艺术”。

如“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课, 探究的是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公平性 (可能性大小) 问题。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等可能性) , 是这节课的重点。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可能性事件, 已经具有相当的分析能力, 这是该课内容学习之前学生的学情。因此, 这节课把目标定位于在游戏中用已有的可能性知识, 解决游戏中的不公平问题, 利用等可能性的分析设计公平的游戏, 把游戏中的可能性这一数学问题突显出来, 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依次创设用公平的骰子 (以出现大于3或小于3的数字决定胜负) 和不公平的骰子 (每个面大小不同) 的情境, 让学生体验一个公平的游戏的丰富内涵。在学生理解后, 放手让学生合作设计一个超市开奖的转盘, 激发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原始动力。感受在随机性、偶然性的影响下, 有时候看似不公平的转盘实际上商家和购物者都是能够接受的, 而若设计等扇面的转盘来分别表示获得的奖次反而失去了游戏的趣味性, 商家也不能接受。

二、留足时间, 激发动因, 充分展开探究。

目前, 课堂探究活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探究时间太短, 往往是学生的讨论未展开, 实质问题还未全面突破, 即以几位思维活跃的小组代表用个人见解替代小组结论而草草收场。仓促的讨论, 不同意见无法充分发表, 更缺乏必要的争论, 课堂鲜见生动活泼、欲罢不能的情景。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讨论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说、敢问、会听的能力, 并注意调控节奏, 方能水到渠成。这在“梯形面积计算”这类几何类型的新授课中体现得很充分, 从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作梯形的对角线, 将它分成两个三角形→从上底的一个顶点作另一腰的平行线, 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从上底的两个顶点作下底的垂线, 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随着探究时间的增加, 学生能够发现更多的梯形面积计算的推导思路, 深刻激发学生探究的内在动因。

三、难易有序, 重视反馈, 分层推进探究

新课程强调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探究活动中, 内容预设要注重提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 让他们都可以得到发挥的空间, 做到难易有序, 并对于探究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反馈。具体操作时可以把问题的难易分为几档,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去解决层次不同的问题, 使层次低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通过合作交流、及时反馈得到思维的进步。将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分层次推进, 可以达到面向全体的目的。

在教学“找规律”这节课中, 教师在练习环节, 出了这样一题:

教师先让学生找规律。一名学生说:“我发现的规律是数字之间相差1, 第一行1+1=2, 2+1=3, 3+1=4;第二行2+1=3, 3+1=4。”教师愣了一下, 学生此时还不能用上新知识, 教师让该学生坐下, 另外请一位数学较好的学生继续回答。其实这名学生的答案并不是完全错误的, 他只是观察到部分规律, 此时教师不妨继续引导:“说得有道理, 但是用你发现的规律继续算4+1应该等于5呀, 题目中是1。”让这一层次的学生体会到这个规律不适用于本题, 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验证自己所发现规律的习惯。但是该教师却是直接忽略了低层次学生的问题, 其实这都是在探究活动前, 教师对探究的层次缺乏必要的预设, 导致对学生的生成无法及时反馈。

四、揭示难点, 理清思路, 深入挖掘探究

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探究设计, 应该有着鲜明的学科特点, 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探究深度的需求, 挖掘其中的难点问题。数学课堂的探究可以广泛地指向任何一个问题, 只要这个问题能成为学生思维的激发点, 能让学生经历探讨与研究的过程之后, 获得思维能力上的新增长。如果随意地给学生通过简单的自主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贴上探究的标签, 留给他们的探究空间就十分有限了;如果一个教师的预设从目标到内容再到方法、步骤, 甚至连表格都画好了, 那么所谓探究的活动设计, 就背离了合作探究的本意, 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了。笔者在教学“棱长总和”一课时, 给出了这样一个题目:

用一根彩带如下图所示捆扎一种礼品盒, 如果接头处彩带长15厘米, 这根彩带长多少厘米?

引导学生思考:1.彩带的长和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2.现在大家买生日蛋糕、买礼物时, 经常用这样的十字法给包装盒绑彩带。商家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设计呢?现在老师给你们一根彩带, 你们合作为包装盒绑彩带, 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探究兴趣高涨, 在小组充分合作挖掘后, 学生一致得出了结论:十字法绑包装盒最牢固, 很实用方便, 最省材料, 最符合商家的利益。整节课操作性强, 在数学本质引导下的生活味充满了整个课堂, 充满了学生的思维。

和谐的课堂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有效的探究更离不开教师用心的研究。只有用心传递的关爱, 才能走进学生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 触摸到一个个灵动的生命, 产生新的智慧, 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真正实现教学探究的有效性。

上一篇:巧用过渡语激活课堂下一篇:中山市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