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改特色有感

2024-11-23

小学语文课改特色有感(精选3篇)

小学语文课改特色有感 篇1

近日参加了由潍坊市教科院主办、潍城实验小学协办的“全国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艺术研讨会议”,听了几节小学语文课,感触颇多,受益匪浅。授课老师理念先进,课堂实践异彩纷呈。具体说来,有如下一些感慨:

一、有感于灵活使用教材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可相当长一段时间,教材占据着统治地位,在师生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老师们按照教材编排顺序,唯唯诺诺,从第一课,直至最后一课,每一课都仔细地研读,翻晒,生怕遗漏点什么。并且感觉这样的日子,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样自然。

现在,几位实小老师则不再唯教材是尊,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取舍,实施专题教学,课堂容量变大。他们有的对教材中相近的篇目进行重组,有的把课内文本与课外读物进行有效对接、组合,有的则按教材编制进行专题教学。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这些都是源于对课改、教材、教学目标有着深刻而又独到的理解。他们敢于创新,又非随心所欲,无章可循。

二、有感于灵活驾驭课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该说,他们展现的是原生态的课堂,并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只是由于课堂流程、结构,教学内容已经在她们大脑里生根发芽,只是因为和自己的学生早已经打成一片,水乳交融,所以课上得犹如行云流水,环节之间衔接自然,过渡巧妙,彰显出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

一堂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突然前面传来一点小小的噪声。原来一个男孩流鼻血了。老师略感意外,稍显紧张之后,随之冷静下来,为他找手纸,让他跑去了后台。很快,那位男生又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一堂课,因为这个细节而更显真实。老师驾驭课堂、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了验证。

三、有感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小学课堂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非常之活泼、热烈,这与死气沉沉的高中课堂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个提问之后,几十只小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就像准备远航的风帆。我就想,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是什么时候,失去了主动表达、回答的热情呢?

上课之初的好多环节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像成语接力、古诗词背诵等。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训练有素。老师甘当配角,不去表现自己如何博学多识,而是适当、适时引导,接下来就是学生的充分展现。

每一个回答,老师不忘给予鼓励。对于那些有创意的表达,老师更是不吝自己赞美的词汇。有几个学生胆怯得不敢举手,老师鼓励他大胆发言。事后看来个别学生有语言障碍的,老师也没有忽略他们,对他们的些微进步,老师高调肯定。这才是面向全体的学生,这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老师的美德在此得到彰显。

四、有感于自主高效的读写训练

以训练为主线是这几堂课的鲜明特点。没有老师面面俱到的讲授,没有一言堂。如果只是词语的训练,已很不错,因为这是基础知识的积累。如果注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这就将课堂引向了深入。而这几堂课,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些最基本的要求与评价。

超越表现之一,授课老师精心选取了或文体相似、或题材接近的阅读材料,拓展延伸,师生在课堂上朗读品味,已属不易。超越表现之二,老师自己笔耕不辍,拿出自己的下水文,与学生欣赏,生活与教育已经融为一体,更为可贵。这些都还不够,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老师竟然能够引导着一年级的小学生,妙笔生花,创作出天真烂漫而又诗意盎然的作品。这不是预设,而是即时的生成。

老师的功底,发自内心地对学生、教育与生活的热爱,你还没有感受到吗?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感谢这几位老师所在单位及其领导,是他们为老师的成长与发展搭建了展示的舞台、培育了适宜的土壤、创造了广阔的天地。

当然,如果硬要吹毛求疵,感觉我们从小学到高中所有的语文课,对文本“写了什么”都研究得很到位,而对“怎么写的”、作品语言的解析着力不够,尚需努力。

小学语文课改特色有感 篇2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教师引导课堂主体发散思维,调节愉悦的心态;善于发问,敢于向课本提出质疑。从而激发潜在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1.发散思维,愉悦心态

教育心理学认为:现代学生心理提前成熟,相伴而来的还有强烈的逆反心理。这需要任课教师锤炼生动、幽默的语言艺术,深入了解学生年龄段特点与喜好。在语文阅读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幽默的语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用语严谨规范的前提下,可适当加入学生喜欢、当下流行的文明词语或者方言,这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拉近了师生距离,让学生印象中原本古板的教师变得生活化,降低排斥心理,与教师产生亲切感。教学中鼓励学生用喜欢的语言方式进行朗读,回答问题尽量举出例子,无论是自己经历的还是最近关注的事件都允许。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乐于分享的心理。课堂轻松、愉悦的心态,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才是学生真正想要的。

2.善于发问,敢于向课本质疑

小学生天性好奇,语文教育不应该禁锢学生的奇思妙想。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第6课《小摄影师》中描写到“:十岁左右的小男孩,通过窗户将纸团扔到了高尔基的办公桌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想象,高尔基当时所在的是几楼?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有没有足够力气将纸团扔进去?并带领学生进行情景模拟,用实践来证实猜想;不仅要分析高尔基的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小男孩的性格特点具有哪些现实社会意义。最后再将学生带回课文所宣扬的精神主旨上。现代语文阅读侧重培养学生精神感悟,却忽略了事件的逻辑性。因此,可以通过细节与实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应该多样性 1.灵活自由的自学课堂

小学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重要养成阶段,自学能力的养成直接影响今后学习能力。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团队协作能力相对较差。灵活自由的分组自学模式能有效调节学生在以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产生的厌烦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学生凭借第一印象选择课文中喜欢的段落,然后将喜欢相同段落的同学分为一组进行自学。活动之前,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自学方法及阅读中要学习的重点。然后教师融入学生自学讨论氛围中,巡视每组情况,对出现误区和疑难的小组及时给予纠正。最后,同学站在讲台上以演说、汇报的形式向大家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可适当提示、点评以示认同、鼓励,并且监督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此教学模式看似松散,其实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都在高度集中。学生提升了自我认知能力、参与协作能力,最重要的是感到学习的自由。

2.生动有趣的表演课堂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篇3

课程改革在我校已实行了很多年了,给我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我的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比原来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改变,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高效课堂”带给我的是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高效课堂实施初期,我加强了对上级关于课改文件的学习,深入领会“高效课堂”精神,转变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观念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知识的接收者,“高效课堂”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个引导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学生的学习方式应改变。

自主学习。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极大妨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高效课堂”既注重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又注重人文性。在学习中应注重学生的感悟、体验,主动的学习,培养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

合作学习。“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花满园”。改变学生的观念,竞争首先是合作。“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和同学团结合作,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探究学习。学问学问,学和问是不可分割的,提不出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提出问题,能够广泛查阅资料,深入的观察研究,即使

找不出答案,这个过程也是非常可贵的。

课外阅读,坚持不懈

二年级教师积极鼓励孩子们阅读,将激励与加强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作为语文作业的重点,每个班都有富有特色的阅读交流活动,如“四分钟悄悄话”“每周连续剧”,“勤劳的小蜜蜂”阅读交流,“成语大比拼”“小故事,大道理”的故事交流会等形式,让孩子们阅读兴趣高涨。教师也能积极行动起来,鼓励孩子积极阅读,收集资料,课堂分享的好习惯。

总之,只理论不实践就等于白干,因此,在学习课堂模式的改革中,应不断地去实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学校:尧舜实验学校

上一篇:混匀取料机论文下一篇:专业渗透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