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成语教学有感

2024-08-03

小学语文成语教学有感(共8篇)

小学语文成语教学有感 篇1

成语故事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小学语文课本编写了大量成语积累。复习时要求学生说自己学过的成语,有学生说的是一般的四字词语,而不是成语。学生大都对成语与普通四字词语混淆不清。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成语,对扎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学生的语言质量,增强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的基本要求。在成语故事教学中,好的方法起着关键作用,不同的教师喜欢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成语需要不同的方法教学。

1.明白成语与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的区别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成语词典》说法,“所谓成语,是指相沿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语,能独立表意,形式短小,一般为四字格式。其特点大都是约定俗成,结构固定;意义往往不限于字面。另外,成语也是熟语的一种,部分成语来源于古代寓言、历史典故和古诗文;很多固定格式,虽不是成语,但在书面语言中大量使用,往往成了阅读的拦路虎。因此,本书选收条目时,以常用常见成语为主,一些格言、名句等也适当予以收录”。

成语是汉语中长期、广泛及习惯使用;由文所出,经人所录, 来源于古代寓言、历史典故与古诗文等的固定词组和短语,一般为四字格式,意义往往不限于字面,具有浓厚的汉语文化色彩,用于作文或口语中,藉其典故,明其论点。口语用之,则收言简意赅之效。

简而言之,成语是长期习用,由文所出,经人所录的固定词组或短语。

成语的特点:1结构的相对定型性。2意义的整体性。3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4形成的历史性。5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下面就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几个问题说明成语的概念。

成语与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不一样, 因为成语由四个字组成的占绝大多数, 所以有些人往往把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 尤其是文言色彩比较浓厚的普通词组, 也看做成语。应当指出:凡是一个词组里的词可以抽换的,就应该把它看做普通词组。例如“根本改变”这个词组,在某种场合,也可以改为“彻底改变”、“基本改变”或“大大改变”。又如”密切合作”这个词组,可以改为“紧密合作”,“肆意挥霍”,可以改为“任意挥霍”或“随意挥霍”。 这几个词组改了以后 ,并不影响内容,使人感到也很合适。像这样可以自由改动的词组,都是普通词组。至于成语,则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成语的词,一般不能用其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替换。例如:“虎口余生”这个成语,就不能改为“狼口余生”或“豹口余生”,也不能改为“虎嘴余生”。“落汤鸡”不能说成“落汤鸭”。又如:“不管哪个殖民主义者怎样花言巧语地奢谈和平, 也掩盖不了他们的侵略本质。”在这个句子里,不但不能把“花言巧语地奢谈和平”改为“花言地奢谈和平”,或“巧语地奢谈和平“,就是改为“巧语花言地奢谈和平”也是非常勉强的。

2.探究成语特点 ,积累课外成语

在学生情绪饱满地渴望学习更多的成语时, 我们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成语,探究成语特点,积累丰富的成语。自学成语主要以课内知识为范例,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

例如学习了“冷嘲热讽”“惊天动地”等成语后,孩子们发现了这些成语的特点,其中含有一组反义词。我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同学们的热情十分高涨,短短三天时间,他们就搜集到了“逢凶化吉”“举重若轻”“积非成是”等数百个成语 ,真是“积少成多”。

一学期下来,学生在大量积累探究之后,给成语归了许多类,如含有一组近(反)义词的成语、来自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 )的成语、形容春天 (夏、秋、冬 )的成语、“惊天动地”式的成语、ABCC式成语、AABB式成语、ABAB式成语……归类整理以 后 ,我们还组 织了各类 比赛 ,如“成语接 龙”比赛 ,“巧用成语编故事”比赛 , 巧编成语谜语比赛 , 成语手抄报比赛……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增强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学会了合作、分享、交流,形成了积极健康的团队意识。

3.激发兴趣 ,表演成语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因此,在成语教学中,我在备课时更多地挖掘教材中的“幽默因素”,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充满欢声笑语的语文课上学到知识。如教材中所涉及的成语:心花怒放、捧腹大笑、哄堂大笑、前仰后合……这些成语都是表现人物神态和心情的。上课时,我先领着学生把成语读正确,然后直接告诉他们:“这些成语都是表现人物神态和心情的,你们想把这些成语演出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稍做准备后,一个同学跃跃欲试,要表演“捧腹大笑”,他到位、夸张的表演逗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我趁热打铁:“刚才课堂上的情景可用哪个成语来形容?”同学们异口同声:“哄堂大笑。”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在愉快的表演中熟练记住了这些成语,增加了成语积累。

4.关于成语复习课教学

4.1注重复习方法的渗透和归纳

一堂复习课不可能让学生牢牢掌握成语知识, 与其一味强求量的落实,不如讲求方法的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了成语的一般规律,才可能在课外时间开展有效复习,才可能有量上的实质提高。因此,我在《趣味成语》这堂复习课中,着重教学生学会进行成语归类,引导学生从归纳总结出含有近、反义词的成语、数字成语、动物成语,并由动物成语扩展延伸到来自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成语,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框架,知道成语的大致分类。

4.2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会生存》一 书中指出 :“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做对十道题更重要。我很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哪些同学知道这些成语呢? 老师想请同学来说说。不过在说之前老师有要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做到三到:眼到,要认真看;耳到,认真听别人说;手到,把成语补充完整。明白了没有? 也就是边看,边听,边写。”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

小学语文成语教学有感 篇2

《小学语文教学》尽管是山西省出版的教学杂志,但我对它却情独终。从步入教坛不久,我就开始关注着它,不看它心里总是发慌,不知道自己的教学该向何处去。我认为这本杂志是我国小语教学改革事业的前沿,杂志的开篇都有小语理事会领导或教学名人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引航教学改革,里面刊载的每篇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基本上是参加全国小语教学大赛的名师的杰作,里面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大有开阔眼界之感。教书这么多年,我不敢说我有什么教学经验,但《小学语文教学》这本杂志确实帮助了我成长。比如说这本杂志里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朗读,就让我受益匪浅。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到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使你忘掉疲劳;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在兴趣“老师”的吸引和指导下,可以加快获得丰富知识的进程。

二、声情并茂的范读引路,范读是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朗读训练中,该教师借助人们对周总理的深情感情,用低沉、悲伤的语气,配以适当的表情和哀乐背景,把人们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的场景读得情真意切,把人们对周总理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听了该老师的范读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情感产生共鸣,所以都自觉尽力去模仿教师的语气、语调、表情去读。

三、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每个学生都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一句“你的朗读越来越出色了”、“老师快被你陶醉了”……却可使学生受益一生。如在教学《五彩池》中,描写五彩池形状一段“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时,有同学提出“我认为应该读得越来越快,因为五彩池太多了,作者都看不过来了,所以要快点读。”大家都也认为很有道理,对这位同学的答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让他试着读一遍。没想到老师的赞扬又引来别的同学的不同看法:“这四个有像......的,该读得越来越慢,因为五彩池真神奇,作者边看边陶醉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可见,教师的鼓励、赞许不仅可以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更可点燃他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方式处理的独到的创造火花。

基于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成语;教学方法

成语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都非常广泛,它是构成语言的一个基础材料,同时也是人类发展中智慧的凝聚。随着社会的发展,成语的魅力更加显现出来,现在,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视成语的学习,在考试中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尤其在小学教学中更加重要。为了使小学生在成语的学习中更加快乐,同时达到更高的效率,提出一些成语教学策略。

一、通过趣味性的学习,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我们一直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加重要。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的年龄,只有对有兴趣的事物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就让他们反复对教材中的成语进行背诵和默写,这种机械性的训练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烦闷,失去了珍贵的学习兴趣。其实,成语作为长期以来语言的积淀,古人在创造它的时候就非常注重排列的次序和押韵,因此,读起来也比较朗朗上口,有韵味,另外,还有一些成语是由一些典故得来的,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成語的这些特点,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二、将成语的学习与课文的学习联系起来,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课文中的成语与课文的学习有密切关系,其中有不少成语是通过故事性的课文来进行讲解和引入的,这些故事一般都是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甚至还有历史事件和古代文献等,通过这些趣味性的故事,为学生的学习增添了不少乐趣。比如,“叶公好龙”这个成语,课文中是通过对叶公的故事引入的,故事是这样的:叶公是一个很喜欢龙的人,他的家中到处都画着龙,他对龙的喜爱被天上的真龙知道了,于是就专门下到人间叶龙的家中来看他,谁知叶龙一看到真龙吓得面如土色,落荒而逃。后来,世人就用这个成语形容表面上对某一个事物非常喜爱,实际上并不是真正地爱它。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更容易理解成语的意思,并且只要提到这个故事,他们就能想起这个成语来。像这类词语还有很多,比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通过这种成语联系课文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学习效果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通过对比、联系以及结构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成语中的词汇千变万化,有近义词,也有反义词,还有一些成语由于经受了历史的变迁,其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利用这些特点进行教学能使我们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吃力。比如,在“乳臭未干”这个词语的教学中,“臭”的读音是“xiu”,意思是气味,而在现代汉语中它不仅读音发生了改变,变为“chou”,同时意思的范围也缩小了,专门指不好闻的气味。还有在课文《冀中的地道战》中有一个成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个成语的意思在上文中已经做了说明,就是地道里有很窄的孑口,窄到只能让一个人爬过去,将这个成语和这个解释联系起来,学生就很容易能够理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形容地势十分险要,容易防守的意思了。另外,结构分析主要用于具有一定语法结构的成语的学习。成语的语法主要有并列式、偏正式还有主谓式几种,其中并列式的成语有云蒸霞蔚、高瞻远瞩等,偏正式的成语有面面相觑、得意忘形等,主谓式的成语有群贤毕至、胸有成竹等,在教学中,将这些词语进行总结,不仅能帮助学生加强对于成语的理解,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通过课外阅读以及游戏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成语的记忆

成语的词汇量是非常大的,但是在语文教材中却只能提供非常有限的一部分,因此,想要获得更多的成语,就需要通过课外阅读和其他方式了。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主动搜集和学习成语。比如,规定在某天的课堂上进行成语接龙比赛,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成语的搜集,在比赛中看哪个小组搜集到的成语比较多,那么就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对于搜集得比较少的小组也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成语词义和来源的考查,这对学生记忆和巩固记忆有很大的帮助。

加强小学生的成语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文素质。在成语的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特点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自主学习,这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明卓.浅谈成语与成语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10).

[2]马宇环.中学语文教学中成语教学高效性策略浅探[J].考试周刊,2011(58).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佳县佳芦镇学区)

谈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有效实现 篇4

1. 画成语

成语具有意义的完整性,是对事件、 画面、人物最简便的描述。有时候,我们可以从成语这面镜子上看到一幅画。这幅画可形象地指明成语表面及最深层的含义。所以记住画面就记住成语,学习成语也可以从绘画开始。这相对于反复枯燥的抄写、默写、默背,更能使人深刻记忆,更能令人兴趣盎然,也更能让人审视到其中美的意境,洞察到成语里的深刻底蕴、文化气息、人文内涵,并获得感悟。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所涉及的成语为例,如一碧万顷、鸥水相依、风平浪静等,这些成语富有画面感,很容易构成一幅色彩饱满、意境深远的图画。教师可以依据这些成语的特点,让学生将以往的反复枯燥抄写记忆转变为生动有趣的绘画。在绘画过程中,学生既理解成语要表现的意义,同时又对成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有利于长久的记忆。另外,学生在笔蘸颜料、发挥想象绘图成语的一瞬间会感受到学习成语的乐趣,这会使其更热情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2. 演成语

有些成语是从寓言小故事中提炼出来的,诙谐幽默,饱含故事情节色彩,很受小学生的喜欢。但由于语文知识繁多, 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学生对这些富有故事色彩成语的记忆也会被冲淡,甚至造成记忆混淆。即便如此,教师受教学进度的限制,没有太多精力复习学过的知识,而是仍要不顾一切地教授后面的知识,于是,学生没有消化的成语知识越积越多,渐渐消磨了他们学习成语的兴趣。 这就使得学生的成语学习面临一场灾难。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思路,让学生通过一次记忆就实现对成语的永久记忆。在这里,教师仍是依据寓言类成语的特点,让学生变说为演。具体而言,就是让学生将成语中暗含的寓言故事作为剧本,然后选择角色,将故事情节原原本本以表演的方式演绎出来。

如“狐假虎威”“螳螂捕蝉”这两个成语,首先,学生要了解这两个成语的表层意义和延伸意义,这是最重要的。然后, 学生还要知道这两个成语中所涉及的动物“狐”“虎”和昆虫“螳螂”“蝉”的捕食、 习性等特点,了解表层意义构成的依据。 以这些为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角色进行成语表演。一是成语表面意义的表演,通过表演,深刻记忆成语故事的情节。二是成语延伸意义表演,这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编故事,从人物角色的塑造为起点,表现成语的现实讽刺意义。 “狐假虎威”主要是讽刺那些仰仗或依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的人;“螳螂捕蝉”则是讽刺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通过对成语表层及深层意义的表演,学生形成了对成语的深刻印象。

3. 用成语

学是为了游刃有余地用,学是过程, 用才是目的。对于成语的学习也是如此,学,不是为了将成语束之高阁,而是为了更好地用。用包括很多种方式,表达、写作、读书等。但从传统的成语教学方式上来看,教师仅仅让学生针对成语来用成语,具体表现为成语填空,即让学生在括号中填上正确的字补全成语。可以说,这种成语的运用方式是为应付试卷服务的,缺乏实用性,抹杀了成语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要改变成语应用的方式, 引导学生用成语进行造句,用成语进行写作,用不同的成语来完整表达同一个意思。通过这些形式的锻炼,学生自然会加深对成语的学习,并学以致用,完美地实现由课堂向生活的过渡。

例如,当涉及“游人如织”这一成语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造一个句子或是写一段话,并将这一成语完美地运用其中。“游人如织”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什么多?是人;什么人?游人,这是这个成语的关键之处,也是造句或写作必须注意的地方。另外,还有一些成语可以用具有相同意思的成语替代,这可充分地体现学生的成语积累量。如“海波不惊”这一成语,意为没有风浪,比喻太平盛世、平静无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有关“海波不惊”的句子展现在学生面前:“时间已过去很久,仍是海波不惊,我想你不用担心了。”然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海波不惊”换成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学生想到“风平浪静”,还有学生想到“海不扬波”“海不波溢”等。在这里教师要对学生列举的成语进行正误分析,分析其是否与海波不惊意思相近。 当然,对于那些生僻的成语,教师还要加以说明和解释,便于全体学生理解。

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有感 篇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培训有感

大唐实验小学 郝美艳

假期有幸聆听了李秀英老师关于《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受益匪浅。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活动中,能否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关系到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智力与能力。运用的方法科学合理,教学就会事半功倍,运用的方法落后陈旧,教学就会事倍功半。听完讲座后,我根据自己十年来的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总结,及对优秀语文课的观摩,对语文教学理论的学习,及周围教师的探讨,下面就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此来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一、重视字、词、句的训练。

我们应该为阅读打好基础,也就是加强字词句的训练,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嘛,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其中的利害。字词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阅读之本,要是一个学生连起码的字词句关都不能通过,怎么可以打开阅读的大门呢?字、词、句又好像小孩子手中的积木,不认识一个个的零件又怎么能把积木组装好呢?这一阶段的教学是最枯燥的,但也是最必要的,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 必须重视的。我们不可以“忘本教学”,就好像“空中阁楼”一样危险。哪么如何进行字、词、句教学为阅读服务呢?

(一)、认真、灵活抓好“听写 ”: 也许在很多教师眼中“听写”是并不起眼的,也是比较容易的,所有作业中也是学生正确率最高的。要是学生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还可以反复听写直到符合要求。可我却很喜欢在“听写”上大做文章,几届学生下来一开始都十分害怕我的听写,因为往往得不到漂亮的分数,有些学生还认为比考试还难。每当在开学初我就会反复强调听写的要求,我改变了以往只听写几个简单的词语的方法,在听写中有可能会让学生根据听写的词语造句、解释带点字,有时还需要写出整个词语的解释。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对几个词语进行辨析,说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多义字组词或多音字组词。这样一来一次简单的听写就变成了一次综合的字词句的检查,学生摒弃了以往存在的一种侥幸心理,逐渐就会养成一种认真的学习习惯,对整个语文教学都非常有利。当然在听写之后教师要认真指导订正,因为学生的正确率不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积累的作用。几次下来学生的心中就有了一定的充实感,对听写也就产生了兴趣,端正了态度。另外,非常重要的是要是要经常鼓励学生,以免他们遇到困难而失去信心、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情 绪。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班的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积累的重要性,我们不是为了分数而听写,要看自己学到了多少知识并能合理运用。

(二)学会利用工具书:许多工具书的知识非常丰富,有字词释义、造句、多音多义词、词语辨析等等。只要让学生真正利用好了身边的工具书---字典、词典等就够了,对于利用工具书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视的,每课都必须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己预习字词。学生发现奥妙养成习惯,自然也就认真,这就是他教不如自学吗!

(三)抓好诗词与句的训练 :掌握了字词,要是成不了句那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在学习字词的同时我也不忘培养学生写句子的训练,像造句、解释等。这里要讲的是古诗词及句子的练习。抓好次项工作就是做好学生句子的积累工作,为阅读打下基础。古诗词其实是句子的精华,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和学会运用诗词对阅读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所以我要求每一个学生背诵古诗 70 首,这也正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

当然我们的学生不但要会读句子,还要对一些病句、不同形式之间句子的转换如:反问、陈述、双重否定三者之间的互改或修改。这就需要一些专项的训练了,因为书上一点点练习难以使学生真正搞懂。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 能把句子的训练题海战术化,那样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不会真正地理解,那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同样诗词与句子的教学也是为了更好为阅读“积累”,不要过多地去追求分数,但对诗词与句光“积累”已经不够了,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去理解、去分析、去辩解。

二、注重语段教学。

抓好语段教学,学好阅读初步的方法,为整篇文章的阅读找到开启钥匙。有了扎实的基本,就好有了精致的零部件,我们就要学会运用,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有了“米”没有巧妇是不行的。那么,语段教学正好就是我们阅读的起点。可学生对语段分析的恐惧要远远大于作文,因为作文要是写上几句字数还可以,不离题多少是有点分数的,可语段就不同了,特别是课外语段有些学生是无从下手。试想短短的一个语段都无从下手,更何况一篇文章了,所以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还得从语段教学入手。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对阅读的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学会了零碎的阅读,我们就应该对阅读进行整合,学会从整体来阅读,真正学会阅读、感悟阅读。语段的教学是为了文章的阅读作好准备工作,它的方法自然同样适用于整篇文章的阅读,语段阅读教学成败与否直接决定着文章整体阅读的成败。但是语 段阅读始终是零碎的我们的学生还需要整体的阅读能力,这就要让我们老师花一番心思了。那么,在最后我们就要为学生的阅读创设良好的环境,教给学生整体阅读的方法,指导好学生的阅读,充分拓展学生的阅读实践。所谓“阅读”就是我们既要教好学生“阅”的能力,也要教好学生“读”的能力。另外,我们不要过多地强调阅读的成绩,我们的目的是要在阅读中积累。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有感 篇6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平时在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我想,这“基础”指的就是平时的积累,它除了生活的积累外,还有阅读的积累,当然也包括课外阅读的积累。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基石,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尤其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具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不深思: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上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及早引导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从而使其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掘,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笔者认为:

1 激发阅读兴趣

要想使课外阅读活动顺利进行,就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阅读欲望,需要不断的帮助他们明确的阅读动机,需要让他们不断的品尝到阅读的乐趣,需要指导他们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诸如“故事激趣法” 、“课文引趣法” 、“榜样激励法” 、“交流展示法” 、“评比促进法” 、“读书汇报会” 、“手抄比赛” 、“剪贴评比” 、“诗歌朗诵会” 、“古诗文背诵比赛”等,操作时可灵活运用。

例如,在学习课本中的某一篇目时,就有必要增加一些课外阅读活动。学完了鲁迅的《少年闰上》,可以找一些鲁迅的其他作品来阅读,并以“鲁迅作品欣赏会”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检验阅读成果:学习《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景阳冈》等课文,可以精选名著中有关章节加以阅读;对于诸如《将相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故事性较强的历史传记、童话、寓言,可以分类开展故事会;对于像《十六年前的回忆》、《圆明园的毁灭》等距学生生活较远的内容,则应倡导学生多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拓展性阅读。

2 精选阅读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句话除了说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外,还包括着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阅读“量”要够;二是阅读“质”要高。当今社会,锋范复杂,书籍中有精华,也有糟粕。现在市场上各种读物五花八门,儿童读物也良莠不齐,因此,在选择读物时,教师要进行指导。要让学生明白:阅读经典,既是文化传统的传承,也是文化精神的熏陶;眼光不能总停留在浅显的、过于形象的读物上,应多选择一些有深度的、稍微超过自己的知识积累、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活感性,磨练理性,在阅读中收益。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成功的购书经验进行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取图书的渠道,提倡优秀图书资源的共享。

3 教给阅读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务必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快速阅读、精读、泛读,包括如何做读书摘录和写读书心得,既要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又要精读书、善读书。许多学生课外阅读并不少,但读完过眼云烟,收效甚微,这与他们阅读时动口、动眼不动手、不做摘录有关系。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包括圈画、摘抄、评注、仿写、加标题、写段意等。学生借助这些来控制自己阅读的能力,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而且懂得分析文章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同时把精彩优美的语句和文章的片段摘录下来,广撷博采读物的长处,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这样,使学生养成不动笔不阅读的习惯,积少成多,自然会丰富学生的内涵,打下坚实的文化积淀。持之以恒地这样做,学生的语文素养定会大大提高。

4 加强评价和反馈

课外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学生有广阔的阅读空间和阅读自由,但这种自由不等同于阅读“自由化”,绝对的自由会削弱阅读的作用,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质量。因此,加强课外阅读的评价与反馈,是保证学生阅读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时,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实用性,切忌搞形式主义,如我们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聊天谈话,交流阅读感受,产生阅读共鸣;也可以随机查阅学生的阅读心得、词句积累本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还可以就学生某个问题的解答来肯定学生的阅读成绩……这些化整为零的做法,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检验学生的阅读结果,是很有效的。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有感 篇7

1. 要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

低段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强, 且一开始难以掌握学习方法, 所以一个一个的讲授生字, 学生没有形象记忆, 可能当时通过机械操练记住了生字, 时间久了就容易忘记。所以低段学生的识字都是通过在语境中识字, 通过老字带新字, 在句子中、词语中进行生字的学习。

2. 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识字。

低段学生要求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 会写800-1000个二类生字。如此大的识字量, 如果不教给学生方法, 学生就会产生恐惧心理, 害怕识字。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 更要学会举一反三, 掌握方法。对于低段学生而言, 加偏旁, 减偏旁, 换偏旁就是很好的识字方法。只有掌握其偏旁部首的含义, 才能为以后形近字的辨析作准备。

3. 在游戏中识字。

如何让调皮的学生在短暂的四十分钟内记住大量的生字, 这是所有老师都反复思索的问题。在我看来, 只有通过游戏的方法才能吸引学生兴趣, 进而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愿望。死板的教授教学已经成为过去, 在课改推进的今天, 我们得在课堂上开展一些对学习有益的游戏来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对识字教学而言, 反复的机械操练学生很快就会觉得枯燥无味, 可以开展“摘苹果”识字, 就是把每个生字作为一个“苹果”, 学生读正确了就可以得到。也可以进行男生女生比赛的游戏, 看哪个队读得又快又准, 就可以得到奖励。在有学生走神的情况下, 可以进行“开火车”的游戏。通过开火车朗读生字, 一来可以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二来可以组织课堂秩序, 抓回学生的注意力。

4. 转变角色,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现在教师只是引导者,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对于低段学生同样如此, 我们可以采取分小组自学生字的方法, 在组长的带领下, 让学生自己分析生字的读音、偏旁、结构及组词、造句。然后再一组一组进行展示交流, 这样不仅学生能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 更能激励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5. 定期总结归类。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生字学习后, 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所学汉字进行归类。第一种, 可按相同偏旁进行归类。第二种, 可按结构进行分类。第三种, 可按读音进行归类。第四种, 可按特殊字进行归类。这样总结之后, 学生在感叹汉字神奇的同时, 也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汉字的了解掌握。

6. 在阅读中识字。

由于每天的识字量比较大, 所以如何检测学生是否忘记了以前所学的生字呢, 就可以让学生朗读课文, 可以是书中所学的, 也可以是课外的。有些学生对于单独的生字认读得很快, 可是朗读课文却不很流畅, 这就是因为在课外的朗读过程中, 他的思考时间变短, 加之紧张, 就会有断断续续的情况。因此, 要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就多得找些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 一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来可以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小学语文成语教学有感 篇8

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头脑里记住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对学生来说,不能储存,学习活动就无法深入发展。逐渐地积累,不断地储存,更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形式。而储存、积累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方式,便是背诵。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适合背诵积累的语言材料,具体指导并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背诵积累。

一、中小学语文的尴尬现状

(一)学生不感谢语文老师

《语文学习》2002年第2期曾经摘要刊登过一封学生的来信:“高考语文我赢了,我不会去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我要感谢的是《平凡的世界》等等中外名著和《读者》《收获》等优秀杂志。”

(二)作家语文成绩不及格

费莹莹,南京金陵中学高2003级学生,已发表多部文集的“小作家”、曾获“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金奖,《平台》一文被收进高中语文第五册。但她在参加当年的高考时,满分60分的作文只得了25分。

王蒙,著名作家、文化部长、中国作协副主席,曾经做过几次中学语文试卷,成绩都不理想,最好的一次成绩也只有60分。

(三)学生分数越来越高,水平却越来越低

1、学生语文分数:(重庆市中考数据)。

2006年平均分91.7分,最高分138分;07年107.34分,最高分147分;2008年110.5分,最高分是146分;2009年110.67分,最高分是148分。2010年110.2分,最高分135分。

2、学生语文水平。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

河南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朱效蕴:“我曾在初、高中生中作过关于作文课的调查,感到‘没什么可写’者,初中生占59%,高中生占48%;而‘不怕作文、喜欢作文’的比例,初高中分别是5%和11%。”

2004年,200多位专家、作家共同发布的《金山宣言》上这样评价语文教学现状:“语文教育的效率不高,社会对初、高中毕业生语文水平的不尽如人意反映强烈,而且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减。”

从数据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看上去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专家学者,都对当前学生的语文水平很不满意。这一方面说明了现在的教师和学生应试水平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多数师生一味追求分数,唯分数而教而学,功利性太强。同时,这也暴露出当前很多语文老师忽视了背诵积累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背离了语文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重提背诵积累的重要,让背诵积累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背诵积累的理论依据及其好处

(一)古代有关论述

注重背诵积累,这是我国古代传统语文教学的一项优秀传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裴松之);“读千赋乃能为赋。”(葛洪);“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横渠教人读书必须成诵,真道学第一义。”(朱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谚语)

几乎可以武断地说,我国历史上的所有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无一不是得益于长期的背诵积累。甚至还可以进一步地说,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灿烂博大精深正是由于古代语文教学高度重视背诵积累的结果。

(二)当代有关论述

注重背诵积累,是学好语文、提高说写能力的根本途径。那些大师们为什么口若悬河、文思泉涌?那是他们有自幼打下的背功。我们为什么口拙、笔涩、思想贫乏?那是我们缺乏语言和思想的积累。

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博士生导师梁衡:“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我曾想,语文教材要解决什么……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记忆优势,把语文教材同时变成一本记忆教材,为学生的一生打一个好基础。”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我们传统的启蒙教育,发蒙时老师不做任何解释,就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在抑扬顿挫中,就自然领悟了经文中某些无法(无须)言说的神韵,然后一遍一遍地背诵,把传统文化中一些基本概念,像钉子一样地锲入学童几乎空白的脑子里,实际上就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读书人的心灵深处,然后老师再稍作解释,要言不烦地点拨,就自然懂了。即使暂时不懂,已经牢记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的阅历,是会不解自通的。”

上海复旦大学附中老师黄玉峰:“在记忆力特别旺盛的青少年时代,就是要死死地记一些,硬硬地背一些。这就是语文基础,这就是本钱。”

上一篇:茶艺专业下一篇:视听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