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2024-09-28

体育产业发展研究(共12篇)

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篇1

摘要:该文基于文献查阅法、实地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从体育赞助商对高校体育事业的赞助,来具体分析高校体育怎么利用体育赞助商的注入资金来推进体育事业的发展。结果表明:体育赞助资源的合理开发能提升高校体育竞赛的品牌度,激活校园体育竞赛组织资源,改变传统体育竞赛的结构,使校园竞赛融注商业化。该文从体育赞助商对高校体育事业的赞助,来具体分析高校体育怎么利用体育赞助商的注入资金来推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为湖南高校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体育赞助商,高校体育,体育竞赛,体育产业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视,体育产业逐渐成为支撑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分支,高校体育产业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当今学者研究体育产业的重要话题。由于高校学生资源丰富,体育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国家的重视,这一切都为高校体育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在良好的氛围环境中,受制于改革观念和不相适应的改革体系,使得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未取得如期的效果。因而,为了使高校更好更快的发展,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积极需找社会资金,共同合作推进发展。

1 结果与分析

1 . 1 赞助商对湖南高校的体育赞助情况

1.1.1 湖南高校体育项目受赞助情况

通过观察表1可知,湖南高校受赞助次数较多的的体育项目主要为足球、篮球、田径等大众项目,这些项目参与人多,普及度好,联赛开展也较成 功,相对于这些项 目,游泳和网球就 相对比较冷门,因而受赞助也比较少。湖南高校都有较完善的篮球场地、场馆设施、普及程度很高,接受赞助次数较式;田径作为体育之首,各高校较重视,发展较好,赛事开展的次数较多且规模较大;游泳、网球等项目在湖南高校普及程度较差,赛事开展次数较少,故接受赞助次数较少。总而言之,湖南高校收益与体育赞助资源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体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美中不足的是湖南高校的赞助商比较单一,高校之间的联赛还没有大规模的展开;而赞助商的赞助也大都局限于运动服装和器材,横幅和一些其它设备上。多数学校都没有充分利用体育赞助的各项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体育赞助深层效益来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1.1.2 湖南高校接受赞助的方式

通过表2可以得知,湖南省高校的体育赞助的最大缺陷就是赞助方式单一,结构不合理。除了赛事和对运动队的赞助,其它赞助方式基本可以忽略。而赛事冠名权的赞助、各类广告权、赛事制定产品权和媒体曝光权的赞助则成为赞助的主要方式。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高校的场馆设施赞助、体育人才培养赞助等都很少,多数学校利用体育赞助开展高校体育活动的效益意识不强,只局限于或选择每年固定的几项体育活动的开展,“自娱自乐”。以上的分析都表明了湖南高校的体育资源的开发还处于萌芽阶段。

1.1.3 社会对高校体育的赞助意识

通过表3可以得知,高校需获得赞助从而推动发展在67%的人看来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另外的33%的人则认为高校体育受赞助并不能真正使体育事业得到发展,因而觉得没有必要。而对他们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出现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体育赞助带动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充分认识,单独片面的认为两个孤立主体之间缺乏发展潜力,没能从全局出发来进行认识两者之间的深层次联系。

1 . 2 体育赞助与湖南高校体育产业的互动

体育赛事赞助是湖南高校体育获得赞助的主要形式。在与社企合作中,湖南高校的优育产业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由于赞助商对高校体育事业不断注资,这样会带动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其中。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的展开和大学生足球联赛开展的如火如荼,赞助商的热情也随即点燃,越来越多的赞助商加入到高校的体育联赛中,有金融行业、通讯行业、服装行业、饮料行业等,高校体育赛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高校体育联赛的开展和推广,也吸引了更多优秀大学生加入其中。“特步”“贵人鸟”“安踏”“匹克”“李宁”[2]等国内服装龙头企业在宣传中也获得了比广告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赛事赞助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

但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由于地域差异,各地区高校的体育赞助开发也存在显著差异。湖南高校主要集中在长沙和湘潭,体育场馆设备相对较好,高水平运动队较多,学校与企业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所受到的赞助也多。而在娄底、邵阳地区由于高校体育运动水平有限,高校的体育赞助资源开发的较少,未能充分的利用体育赞助的效益来带动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注:部分赞助方 式重合

1 . 3 体育赞助资源开发效益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影响

1.3.1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得到快速发展

国内高校发展了几十年,在体育设备、体育设施和器材方面的装配都比较完善,而在体育产业中,高校所获得的收益也主要来自这些基础设施。高校的体育场馆建设,体育器材的配备和赞助商商标建设是硬件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也是高校获得赞助商注资的资本,高校与赞助商通过考量硬件设备的投产比来确定赞助金额,但是在这过程中风险也是存在的,这种机遇与风险共存的情况推荐高校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硬件设施不断完备。

1.3.2 提升了高校体育竞赛的品牌度

体育是一种文化。公众对高校体育项目的狂热程度决定竞技运动的发展,而非一般教育的发展模式所能比拟的[3]。经济的市场化,使得高校体育也必须进入市场,在高校设施的更新换代,运动员的培养资金和体育场馆的维修等都是需要大量资本的注入。而高校体育联赛的展开,大学生活力的激扬都给高校体育注入了魅力,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商业前景也更加看好,从而吸引了更多的赞助商。

1.3.3 改变了传统体育竞赛的结构

体育的正真魅力就是竞争,这也是高校体育的核心内容,由于赞助商和策划人处于品牌价值战略的考虑,高校体育也会涉及到公益行为[3],赞助商的资本注入改变了高校传统体育竞赛的结构,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体育赛事中,为推进高校体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主要消费群体,体育赛事的发展影响着他们,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未来市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1.3.4 激活了校园体育竞赛组织资源

高校的体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政府的拨款,高校的体育事业发展的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独立引资能力较差,运动员的训练花费和比赛的活动只能获得少量的项目经费支持。受限于经费,很多体育项目无法展开,好的创意无法付诸实践,体育场所的修缮工作无法顺利进展,从而制约学生的课外生活。而自从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赞助商对高校体育事业的看好程度越来越高,更多的品牌赞助商进入高校,在比赛场地中投放广告,来实现他们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而赞助商的进入不仅解决了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资金缺口,而且对拓展体育市场和推进体育事业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而这也就实现了双赢的状态。

2 结语

2.1 结论

(1)湖南高校体育项目发展的比较好,国内知名企业对高校的投资也日益增长,而这部分资金的投入对高校体育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作用,并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实践较短,而高校体育获得赞助商的出资历史也较短,因而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具体实践过程还存在很多难点。

(2)在高校体育发展中,主要涉及足球、篮球和田径这几个热门的的运动,而网球和游泳等项目相对而言比较冷门,因而获得赞助也比较少。赛事赞助也成为赞助商的主要赞助对象,因而可以说赞助形式不够丰富,比较局限,无法对高校体育事业全面发展起到实质性的作 用。

(3)现阶段的体育项目的赞助主要局限于短期小额赞助,这种赞助形式并 不能对高校 的长足发 展和系统化 改进起到 真正的作用,而小额资金注入和募集赞助的商业活动对高校体育事业的组织也十分有限。

2.2 建议

(1)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和资金对高校体育发展进行支持。积极推动高校之间的联系,进行体育事业的交流,基于政府政策,法律法规来引导高校体育事业更好的发展,同时引进媒体这一渠道,为高校的体育赛事进行更多的宣传,提高高校体育赛事的知名度。

(2)高校领导要营造出一个更好的平台,来推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具体可以体现在对体育赛事的宣传,积极联系企业,个体获得更多的赞助资金,基于“互利共赢”的前提,来带动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共同发 展。

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篇2

(一)加大体育动漫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原创力

体育动漫产业对人才有较高的依赖度,同时对人才的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拥有创新思维、科技意识、人文素养等综合能力的人才是动漫产业的宝贵财富。我国从现在起就应充分重视动漫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点到面,全面提高动漫人才的整体水平。

1、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动漫人才

培养体育动漫人才的教育机构要广泛利用校企合作,“针对市场需求设置专业,针对岗位能力设计课程,针对工作任务训练技能,针对岗位标准实施考核”,并通过实施“工学交替”教学管理模式,从每一个教学环节对接市场、对接企业、对接岗位、对接技能,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国情、适合市场、适合岗位的创作兼技术复合型体育动漫人才。

一方面,校企双方需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改进评价机制,确定专业培养的特色,真正达到学生与企业之间双向理性选择、专业岗位对口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要全方位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共同编写动漫教材,建设校内企业工作室等方式推动教学发展。

总之,应积极鼓励并引导社会办学机构开设动漫专业培训,从基本面上扩充人才数量,有效弥补市场缺口;充分发挥各大高等院校优势,加大对专业人才,尤其是复合型动漫核心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以“高、精、尖”为目标,倾力构建中国动漫的精英团队;广泛吸纳国际顶尖的动漫经营管理人才加入到原创动漫的后期推广过程中,学习先进经验,着眼于本国体育动漫。

2、培养具有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的动漫队伍

为了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和市场的体育动漫人才,应该首先在体育动漫题材创作方面善于从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运动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凭借文化传播与精神互渗发散的规律,培养出一批具有民族内涵,渗透、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优秀体充动漫创作者。其次在教育理念中应关注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音乐作为一种表达心灵状态的艺术,是由一定的时代、民族、社会阶层的审美情趣所决定的,是人和人之间在生命存在的原本状态中产生一种对话与交流,乐曲不但能增强与观众的交流和感应,把音乐进行动漫形式的再创作,其销售市场的前景也是不可估量的。

3、动漫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体育动漫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是重视“素质型”,是以增强设计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新模式,着眼点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养成教育。这些综合能力包括设计逻辑分析能力、社会文化的洞察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设计表达的驾驭能力等等。它具有深刻的内涵,体现了民族、地域、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特色。教学手段也早已摒弃了一支画笔打天下的年代,图像处理、三维动画、虚拟现实、多媒体技术等已经为每一个从事动漫教育的工作者所熟悉,感受它们带来的便利及快捷。互动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也改变了以往单向线性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与设计师、生产者、工程师保持联系,互动式教学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并最大限度地支持个性的发展。总之,随着我国的动漫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提高,体育动漫产品的出现与市场的形成,我们需要拓展动漫周边产品的研发制作,疏通流通渠道,促进消费群体的形成,逐步提升体育动漫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产业化进程发展。

(二)改变受众群体定位,提高市场运作

受众群体的定位制约了动画的发展方向,正确的定位必然会引导动画走向成功的道路。

群众的定位,有的时候范围可以大到从5岁到80岁之间,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是这对中国动画是一个大的挑战。而市场营销的运作直接影响了盈利。我们应该学会形成一条动画产业链,加强宣传的力度,注重衍生物的开发,才会有效地运行市场。

体育动漫作为承载体育文化的艺术形式载体,它应该向包括少年儿童在内的更为广泛的社会群体传递体育运动的文化内涵。这是一条艰辛曲折的文化之路,我们应做好充分的工作准备,在不断的探究摸索中走好每一步,使体育动漫之舟载体育文化行至更远。

(三)建设动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平台

为了解决动漫产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我们需要打造一个推动动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平台。一是通过政府制定各种金融政策来筹措产业发展的创投基金,支持优秀动漫产品的创作;二是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加大对动漫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三是积极引进外资和民间资本,鼓励其参与动漫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我国体育动漫业与国外相比,虽然存在许多问题,但我们应该努力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充分调动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充分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大胆创新,不断进取,努力开创能够体现我国独特形式的体育动漫文化。体育动漫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我们应当以这种艺术形式为媒介,将体育运动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真谛和科学合理的文化价值观念赋予其中,再通过体育动漫作品将这种文化内涵传递给广大受众,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陶冶其情操,锤炼其不畏挫折的坚毅品质,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最终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昆山市体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篇3

关键词:体育产业;发展路径;昆山

1 昆山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2015年体育产业统计所得数据可知,昆山市体育产业总产值在“十二五”期间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动态。“十一五”末的总产值是140亿元,而到“十二五”末达到了301.12亿元,增幅为53.50%。尤其是在201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后,其体育产业增幅达到30.76%。由此可以得出,在政策的支持下,昆山市体育产业展现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

体育服务业主要包括体育培训、体育设施租赁、体育广告、赛事票务等[1]。

体育培训。昆山市体育培训经历了从无到有、现在正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主要有3中形式:第一,政府主导的培训,如面向镇、村招聘社会指导员并进行相应的培训;第二,政府和学校相结合的培训,如以推进“市队校办”为抓手,进一步加大“体教融合”工作力度,即政府支持相关学校实行体育后备人才的培训工作。第三,社会上的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由个人或者社会组织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以俱乐部或培训班的形式而开办的各类培训,这类培训满足了大众的需求,进而有了多方位的发展趋势。

体育设施租赁。昆山市大型的或者较大型的体育场馆都设有相应的辅助设施,现有专门的拍租公司采用竞拍的形式进行运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市场,提高了场馆的利用率和影响力。

体育广告及赛事票务。昆山市每年都会引进一些国际、国内的大型体育赛事,城市影响力较大。加之,政府用体育彩票公益金补贴票务来让群众观看体育赛事,刺激了百姓对体育赛事方面的需求。

2 体育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2.2.1 主体产业不明确,体育市场管理欠规范。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和推进实施,尽管昆山市体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明显超过了其他小康地区县级市体育产业的增长水平,产业种类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但其发展并未凸显出明确的主体产业。其原因主要体现在:首先,由于体育产业相对起步较晚,政府部门早期认识程度度不够,从而忽略了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和市场规范管理。其次,由于昆山市体育产业多由民间组织发展而来,缺乏政策指导和发展思路。

2.2.2 龙头带动效应不明显,尚未形成特色发展优势

昆山市体育产业发展较早、发展的成效明显、影响力大,可以称为是以昆山市为代表的小康地区的“龙头”。但昆山市体育产业虽然发展较其他地区要早,其开展特色的辐射作用却较弱,没有带动其他城市共同发展的效应。而“尚未形成特色发展优势”是从整体上和广义上来说的,是指昆山市体育产业的发展缺乏共生发展、联动发展的需求和谋划。从查阅资料和访谈中获悉,昆山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但其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优势影响并没有辐射到其他的城市,未形成特色发展优势。

2.2.4 体育产业发展面临“人才黑洞”

在当今各市场主体间充斥着激烈的竞争—经济实力竞争、先进科技竞争、综合实力较量等,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直接影响到体育产业发展的专业性与创新性。但由于发展起步晚、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导致了我国体育产业的专门人才寥若星辰,昆山市也不例外。据访谈获知,目前昆山市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体育产业的专业人才,从而使体育产业结构调整、市场规划制定以及发展方向预测等重要工作受到来自人才的制约。

3 昆山体育产业的发展路径

3.1 以全面推进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46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批符合市场规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基地”[3]。刚刚颁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优化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树立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品牌,全面提升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品质及管理规范化水平”[4]。由此可见,抓住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的契机是昆山市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关键路径。一是以全面建设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为契机,牢牢把握体育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适时改变发展发方向并制定相应的计划措施。二是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外资,同时鼓励发展本土产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3 优化市场环境,瞄准市场需求,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的自然变动和主动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要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又离不开市场的环境与市场的需要。首先,坚持以政府基础性投入为基础,努力拓宽社会多元化投资渠道,不断完善市场化运行的环境。其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把握市场发展的主动脉和主需求,积极调整体育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创新发展。第三,积极加强交流合作,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路线,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的投入与开发。

3.4推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指的是在体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将与体育产业相关联的产业进行融合、形成新的产业[5]。在新的社会环境发展中,将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行融合,实现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相互推动,可以推动体育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发展结构的调整,提升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的效益。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加以引导,出台关于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的政策规划,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要进行科学的规划,牢牢紧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的实施主体是各类型体育及相关企业这个背景,实现知识和管理组织的融合。

参考文献:

[1]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Z].2014-10-20.

[3]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S].2016-05-05.

中美体育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篇4

一、美国体育产业长盛不衰的探究

1. 美国体育产业的界定

美国是世界头号体育强国, 也是世界头号体育产业大国, 无论是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 还是体育产业的运行机制, 都堪称一流, 位列美国十大支柱产业之内。因此, 体育产业已经是美国经济生活中一个当之无愧的“新贵”, 本文首先从其体育产业的界定出发, 目的是理清错综复杂的体育产业链, 找出它的主体盈利产业。然而, 由于缺乏统一的产业统计标准和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和的模糊性, 美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很难界定, 根据美国有关经济部门的统计, 体育产业的范畴包括体育的商务活动和体育相关的经营活动。所以, 从这层含义上看, 体育产业是一个由许多特点各异的子系统构成的集合体。从分类上界定, 美国体育产业包括:职业体育产业、健身产业、休闲体育产业、体育用品产业、特许纪念品销售、体育经纪人 (公司) 等。

2. 四大主体体育产业各领风骚

职业体育产业、体育健身产业、休闲体育产业, 以及体育用品产业是美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成了美国四大主体体育产业, 成为美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发动机。职业体育是美国体育产业的亮点, 也是美国体育产业中历史最悠久且至今仍富有巨大话力的一个领域, 传统上分为四大职业体育联盟, 管理实行联盟制, 即由参加联盟的各职业队的老板组成委员会, 负责整个联盟的经营、管理与决策, 具体经营工作由联盟选举联盟总裁负责, 联盟总裁也称为首席执行官, 他对联盟的经营事宜拥有决策权、惩处权及裁定权。体育健身产业是美国体育产业“创新效应”映射的焦距, 近年来, 随着新材料使运动器材出现“创造性的革命”, 以健身俱乐部为主流的美国健身体育产业日益火爆, 其特征体现在, 现代化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运动器械发生了质的变化, 以羽毛球为例, 一只钛合金球拍, 重量不到80克, 仅为一只羽毛球重量的17倍, 但可将球速击至每小时240公里 (试验数据) 良好的运动器械性能一方面提高了运动质量, 另一方面大大减少了运动损伤产生的概率, 由此引发了美国健身锻炼的热潮。休闲体育产业是美国体育长盛不衰的法宝, 这是由于休闲体育侧重刺激、追求极限和好玩等因素, 从而吸引了美国男女老少的眼球, 自然而然的成为美国体育的“摇钱树”。体育用品是美国体育产业的“权重股”, 它是美国体育产业中的一个大户, 占据目前美国体育总营业额的近三分之一, 体育用品包括体育器材、运动鞋和运动服三个大类别。

3. 体育经纪人良好的“催化剂”作用

查阅美国体育的产业经济史, 体育经纪人可谓是功不可没。体育经纪人是以获取佣金为目的与体育相关人员及组织签订委托合同, 充当委托人与第三人间有关职业运动、体育竟赛的订阅媒介或为委托人提供通过体育获益机会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体育经纪人的划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从客户性质上分为运动员经纪人、体育比赛经纪人、体育组织经纪人等。 (2) 从经纪活动的内容上包括运动员经纪、体育赛事经纪、体育保险经纪、体育旅游经纪等。 (3) 从业务范畴上体育经纪人涉及体育比赛和表演的组织、策划和推广。美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发达体育市场, 而且也是体育经纪人发展最发达地方, 这主要归功于对体育经纪人的管理制度, 一个是非政府机构的管理包括NCAA的管理和运动员协会的管理。另一个是政府机构的管理有联邦政府的管理和州政府的管理。这两个系统的管理有效的保证了美国体育经纪人行业各利益方协调运作。

4. 政府体育政策保障机制的完善

众所周知, 美国是市场经济最发达、市场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典型代表, 美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得益于这种良好的市场经济外部环境。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 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 美国的市场经济逐渐发生了演化, 演化成为一种混和经济, 即市场竞争和政府管理共同作用的经济体。此种模式下, 没有哪一个产业的经济能游离政府作用之外, 政府总是根据需要对不同的行业进行宏观调控, 也就是说, 假如政府能在市场和宏观调控的博弈中游刃有余, 必将推动行业经济的发展。调研美国的体育产业, 不难发现美国政府积极推行的各种宏观体育产业政策可谓是恰到好处, 比如, 给予职业体育“反垄断豁免”、利用税收政策鼓励建设体育场馆、给予职业体育版权保护政策, 以及给予业余体育经济资助政策等等。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特点

1. 体育产业的比重偏低, 主体产业不突出

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相比,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凸现出严重滞后的困境。据调查, 2007年, 我国体育产业每年的总产值约为3000亿人民币, 占GDP的比重仅为0.7%左右, 而美国体育产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0亿美元, 占GDP的比重为7%以上。这充分说明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未能呈正相关关系, 脱离了经济发展的轨道。此外, 尽管我国的体育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却缺乏支柱产业, 没有形成支柱性优势, 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 当前乃至今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内, 考虑到我国举国体制的现实, 对体育产业利与弊的权衡, 本文认为应将体育产业的支柱性产业定位于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体育用品业和体育经纪业, 但目前四大产业无论是规模、市场运作, 还是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力都有待提高。

2. 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

根据2000年~2003年对北京、浙江以及云南等七个省市的调查, 目前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用品销售业构成了我国体育产业的骨干产业, 3个产业门类的增加值之和占各省 (市) 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例均超过80%以上, 其中体育制造业占的比重最高, 按照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体育健身娱乐业是体育产业的主体, 其所占体育产业的合理值为60%左右, 而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增加值占体育产业的总体偏低, 这与我国体育人口较少, 体育消费理念滞后有关, 因此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反过来又导致行业各利益方的重新资源配置, 使得产业结构布局愈加不合理。

3. 体育经营实体化程度较低

现代体育发展的最突出特点之一, 是体育与经济高度关联、相伴而行, 在经营上实行实体化经营, 在管理上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像美国的NBA, 英国的英超联赛近几年都采取全球化的经营战略和营销战略, 其成功的运行机制值得我国体育产业界借鉴, 尤其是我国的竞赛表演业, 然调研并剖析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 可以发现虽然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学术界和体育产经工作者们进行了孜孜不倦的努力,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仍然徘徊在低水平、无序化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上, 体育经营实体化程度较低。比如乒超联赛, 我们拥有一流的技术, 处于高速发展的经济外部环境, 可是在国内, 乒超联赛却是一个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市场, 这些现实应引起诸多反思, 并付诸相应的对策, 当务之急是大力调整抑或是改变现有的体育经营模式, 构建真正实体化的经营运行机制。

4. 缺乏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 正是由于这种转型经济, 使得我国的制度建设还不成熟, 有的制度刚刚建立, 有的还没有建立。政府在调控体育产业市场方面, 也存在较多问题, 比如出台的各种体育产业法规, 大多是综合性的管理办法, 对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运动项目的规定不细致, 缺乏可操作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表明, 目前我国政府对体育产业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 缺乏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三、结束语

探究美国体育产业长盛不衰的秘诀, 一是四大体育主体产业各领风骚, 二是体育经纪人市场发达, 三是政府体育政策保障机制的完善。相比较而言,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主要有:体育产业的比重偏低, 主体产业不突出;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体育经营实体化程度较低;缺乏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参考文献

[1]李诚志:美国体育产业怎么赚钱[J].中国体育

[2]火爆的美国体育产业[J].电子商务.2002 (6)

[3]马铁:体育经纪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

[4]王俊:浅谈我国体育经纪人的发展.科技广场, 2007 (10)

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发展战略研究 篇5

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发展战略研究

1985年国务院颁发了<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首次将体育事业列入第三产业的第三层次.既然是第三产业,就必须面向市场,走向市场.推进市场发展方向,是深化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体育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其运作、管理方式必须符合经济规律,按市场发展的运行机制运作.同时发展我国体育市场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的现状及世界先进国家体育产业市场化的发展状况加以分析、对比、研究,提出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的发展战略.

作 者:何蕊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刊 名:山东经济英文刊名:SHANDONG ECONOMY年,卷(期):“”(4)分类号:F062.9关键词:体育产业 体育市场化 市场经济 发展战略

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篇6

关键词:山西省;民俗体育;学校体育;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2)10-0092-04

A Study on the Associ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Folk Sports and School Sports

——A Case Study of Shanxi Province

ZHANG Hong1, MIAO Miao2

(1. P.E. Inst.,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 Baicheng 137000, Jilin China; 2. P.E. Inst.,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Shanxi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object is the associ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folk sports and school sports. The paper adopted the method of documentati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other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associated development of folk sports and school spor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folk sports heritage. It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re connotation, integrity,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complementation. According to the associate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between folk sports and school sport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promoting associated development aiming at providing theory basis for scientific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folk sports and school sports.

Key words:Shanxi province; folk sports; school sports; lifelong sports

“尧治平阳、舜治蒲坂、禹治安邑”三都均在晋南,即现在的山西境内。山西是黄河流域文化的中心,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山西的民俗体育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如蒲州形意拳、关公锣鼓、南阳走兽、永济背冰亮腰、尧造围棋、洪洞通背拳、垣曲高跷、清河舞狮、襄汾鼓车等等。

如果能够将这些具有民俗特色的体育活动移植于学校体育,给予它滋生、发展的土壤和空间,必将会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前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服务。所以本文以山西省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为切入点,对山西省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联动发展进行客观而理性地分析,从而为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奠定坚实的基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联动发展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查阅中国期刊网、中国教育网、中国学校体育网搜集并阅读了与本文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与著作。

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查阅和整理,进一步明确民俗体育和学校体育联动发展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探索两者联动发展的特征及文化内涵,为深入研究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联动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1.2.2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又称为实地调查法,分别对43名体育教师和25个教学班级的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对山西省民俗体育项目及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进行调查。

1.2.3专家访谈法对29名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者和专家学者,针对山西省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以及民俗体育项目的开展状况等问题进行了访谈。

2山西省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联动发展的现实意义

2.1学校体育促进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民俗体育的传承,学校体育是最好的载体,它体现了我国体育教学内容的特色,健身性与文化性的统一。民俗体育受客观因素影响所产生的继承、传播、发展的困难,可通过学校体育教育的计划性和可控性来弥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竞技比赛以及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形式,将民俗体育项目传授给学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民俗体育的传承方式,实现民俗体育项目的自觉传承和发展。山西省并州一中的大课间就融入了形意拳的学习,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还频频吸引日本、韩国的专家学者来校考察学习。所以民俗体育要发展,必须融入到学校体育之中。

2.2学校体育促使民俗体育走向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对体育目标的大众性、民族性以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中对体育课程内容有了民俗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要求。学校体育与民俗体育的融合达到了新时期体育目标的要求,并且也将民俗性和世界性的结合体现得淋漓尽致。学校是培养体育人才、普及体育知识、形成正确体育价值观的重要场所,民俗体育项目引入学校,能够促使民俗体育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并最终促使其走向世界。日本学校体育融入了日本民间舞、武道、软式网球、独轮车等民俗体育项目,韩国的跆拳道、朝鲜民族舞等也被纳入到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之中。可见,只有让民俗体育走进学校,才能保证民俗体育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最终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2.3民俗体育丰富学校体育课程资源胡小明(2008)认为,民俗体育是一笔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财富”,必须利用教育的渠道来敛聚。将民俗体育移植于学校体育可以丰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繁荣校园体育文化。这遵循了将目标与手段融于一体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也体现了我国体育教学内容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结合。我国地大人多,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的体育课程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有一个全体的教育规划来统筹兼顾的同时,又要有一个具体的真实的教育计划,从而达到学校体育的教学目的。

山西地近边塞、民族杂处,自然环境独特,拥有内容丰富的民俗体育形式(表1),这为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4民俗体育有利于“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深入贯彻与落实仇军(2003)认为,我国有68.8%的体育人口的体育运动习惯是在学校体育中形成的。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运动中起着举重轻重的作用。从1995年国家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到全民健身日的设立,我国的全民健身运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民俗体育运动简单、易于操作,对场地、器械、环境的要求不高,可以制约学生有“体”难“育”现象的发生,同时民俗体育可以培养团结协作、坚毅、沉着的精神,有利于 “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贯彻与落实。永济的背冰亮腰、忻州的挠羊等,能够培养果敢、坚毅的体育精神;清河的舞狮、天塔的狮舞、新绛的花庆鼓等,能够培养合作、文明的体育精神。

3山西省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联动发展的特征

3.1多涵性同一体育课程资源对于体育课程具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因而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联动发展具有多涵性。例如:忻州的挠羊赛,既可以成为学校体育的学习资源,也可以成为民俗体育活动传承的一种方式,还可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使民俗体育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学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正是这种多涵性,给学校体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使体育成为生活方式变为可能。

3.2整体性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联动发展,并不是简单的截取两者的交集,只有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价值,从而尽显民俗体育的文化价值所在。自然环境、社会人文以及精神信仰是任何一项民俗体育形式所必须依附的,他们三者互相关联,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因此,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联动发展要充分考虑这个文化综合体的整体性存在和它的整体性发展。

3.3人本性学校体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在课程的开发、选择方面要体现以人为本,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文化的传承都是依靠人来实现。不论是活动参与者,还是文化继承者、创造者,他们的生活需求都会影响民俗体育的发展。因此,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联动发展过程中,要从学生出发,遵循以人为本的精神,协调文化、经济、教育等各方面关系,着重引导、鼓励他们的参与程度。

3.4创新性创新是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联动发展的核心。体育教学过程中,在保持民族风格的基础上,通过对民俗体育活动形式的改善,使其向着现代人的文化娱乐观念、审美特征和价值取向转化。进而提高参与性、观赏性以及促进两者充分的结合。例如,我国的舞龙运动,就是通过挖掘整理和试办各种舞龙比赛,使传统的民间舞龙习俗,走上世界舞台。并在1995年2月正式成立“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出版《中国舞龙竞赛规则》,创编两套中国舞龙运动竞赛规定套路。

3.5互补性学校体育与民俗体育有较好的互补性。民俗体育所包含的健身、娱乐、艺术、民俗知识、品德修养等多种具有丰富教育价值的内容,是难得的素质教育素材,而学校教育的可控性,可以实现集中传授,有选择地改进提高,高效率大面积的普及推广,成为民俗体育运动发展的基础和输送后备人才的基地。

4促进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联动发展的模型构建与分析

本研究根据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联动发展的特征,从学生对民俗体育的认知程度水平;政府、社会、学校的支持程度;民俗体育资源的开发;教师的职业水平;大众传播媒介等几方面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促进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联动发展的模型(图1)。

图1促进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联动发展的模型

4.1提高学生的民俗体育认知水平对山西省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调查结果表明,有65.9%的学生对民俗体育概念模糊,不知道什么是民俗体育,以及民俗体育包括哪些内容,这是制约民俗体育在学校体育中发展、影响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时代的发展和未来的挑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每一所学校都必须注意在努力探索各学科科学教学模式的前提下,结合当地的实际,选择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切合学生特点,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素材编撰成教材,对学生进行生动鲜活教育的优质课程。

学校本是传承民俗体育的最佳途径,但是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在学校里所接触到的却几乎全是西方体育。在此次调研中发现,22所学校中仅有8所学校开展了民俗体育活动,但也仅仅是局限于完成“教学任务”后,所进行的游戏活动,没有将民俗体育项目教材化、列为正式的教学内容,对于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基本交给了社会。

4.2发挥传播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媒体宣传通过人的视觉或听觉的直接感受,起到文化传播、知识教育、产品推广等作用。新闻媒体应当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民族文化传播和知识普及的角度出发,对民俗体育的保护、继承与发展发挥应有的舆论导向作用。从山西电视台公共频道《中外体育新闻》的体育新闻报导统计分析中,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大部分都是有关竞技体育新闻的传播,很少涉及民俗体育活动的报到。为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和氛围,媒介必须充分利用地方资源、鼓励开展因地制宜,与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一起形成合力,推动民俗体育的文化传播与项目发展。

4.3增强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贾春峰(1995)认为,“市场经济需要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需要在市场经济中找到其存续和发展的新契机。”在发展思路上,民俗体育资源开发符合当代社会文化、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民俗体育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丰富的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而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也是学校健康体育全面实施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可是从山西省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来看,虽然山西省民俗体育项目形式多样,但许多项目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人们所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竞技体育项目。应该进一步贯彻国家体育总局出的大发展观、大项目观、大服务观思想,贯彻一城一地一品牌的体育发展战略思想,积极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之中。

4.4大力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几十年来,通过高校教育等各种渠道,我国培养了大批竞技体育人才,极大地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然而民俗体育几乎没有专门的人才培养机构和渠道,这是严重制约我国民俗体育,尤其是学校民俗体育发展的因素或瓶颈。

对山西省22所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调查发现,有89.56%的教师在大学学习阶段不曾有过民俗体育项目的学习与训练的经历。由此可以看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在民俗体育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民俗体育能否成功进入学校,教师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为教师对民俗体育项目的了解、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民俗体育的认知水平、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教学的质量。

4.5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市场经济有着与生俱来的缺陷——市场失灵。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说:“市场既无心脏,也无头脑,它没有良心,也不会思考,没有什么顾忌。所以要通过政府制定政策,纠正某些由市场带来的经济缺陷。”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的历史时期,所以在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联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发挥政府职能,加大组织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促使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朝着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5小结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只有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联动发展,才能更好地打造学校体育品牌,提升民俗体育知名度,最终实现两者各自的科学化、可持续化发展。但是,面对着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联动发展的各种困境与挑战,要实现两者的发展,就要从政府、学校和公众三个层面共同着手,充分提高社会各界的关注程度,使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从而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得到进一步贯彻与落实,同时也能够促进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留、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 薛麦喜.黄河文化丛书·民俗卷[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2] 刘旻航,郄捍烈超循环视角下的民俗体育教育“认知-建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 34(4):78-81.

[3] 刘旻航,付玉坤. 民俗体育认知研究 [J] .体育学刊,2010,17(1):84-87.

[4] 胡小明. 论民族体育的审美价值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0):1-4.

[5] 吴灵萍,方利山,等.徽州民俗体育项目“叶村叠罗汉”的特征与价值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2):41-44.

[6] 龙明莲,黄平波. 侗族摔跤习俗的田野考察——以贵州黎平县寨村侗族摔跤为例[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 34(1):45-47.

[7] 涂传飞对民俗体育文化意义的解释—来自克利福德.格尔茨阐释人类学流派的启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4(11):8-11.

[8] 白晋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文化编目的价值与方法[J] .体育学刊,2008,(9): 97-100.

[9] 诸大建,周向红. 政策分析新模式[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65.

[10] 陈红新,刘小平.也谈民间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J] .体育学刊,2008,4(14):8-11.

[11] 袁瑛.西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及其传承方式研究[J] .民族与人类学,2008,(1): 156-160.

[12] 黄荔娟,黄亚玲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路径探索[J] .体育文化导刊,2008(9):37-38

[13] 田菁.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研究[D] .上海体育学院博士毕业论文,2007.

陕北体育产业发展的研究 篇7

陕北位于陕西的北部,包括陕西的榆林市和延安市,其南部是黄土高原,北部是毛乌素沙漠,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

陕北体育产业的内涵是指陕北区域能进入市场实现商业化经营的体育活动范畴,包括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育健身与休闲、体育辅导与培训、体育场馆等进入市场化和商业化运作。

2 发展陕北体育产业的有力条件

2.1 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010年,陕西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陕政办发[2010]116号),对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做出重要战略部署。从陕西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分析探讨我省体育产业发展态势、战略目标和实施步骤,深入研究体育产业发展新思路、新方向和新途径,为建设体育强省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智力支持。

2.2 陕北的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陕北地区自古称雍州,秦汉设上郡,历来属边陲重镇,军事要地,并由重兵把守。秦长城蜿蜒塞上为御敌屏障,榆林至今留存的“镇北台”遗址,仍显示当年的雄威风姿。从关中通往塞上的秦直道,是秦始皇修筑的一条延绵千余里的交通要道,迄今大道路迹清晰可辩。陕北地区东邻黄河与山西仅一河之隔,北接内蒙毛乌素大沙漠,西与甘肃陇东、宁夏接壤,成为古都长安的北方屏障与门户。1935年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旗镇,建立起陕甘宁边区。革命圣地延安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总后方和革命中心。广大陕北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积极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据清《榆林府志》载:陕北“地亦穷险”、“民气安静勤农务崇节俭习骑善射尚忠勇士”;“民风土习尚朴”、“崇尚力气”、“民风均皆有北方刚勇之气”。陕北丰富的自然资源、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充足的迎宾设施和良好的经济支撑;另外,延安红色户外运动产业和榆林自然生态户外运动产业达到互相弥补推动户外运动产业协调发展,为陕北内户外运动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要条件。

3 发展陕北体育产业的制约因素

3.1 服务体系相对滞后,经营运作亟待规范

陕北体育产业发展资源品位高,发展体育产业大环境已经形成,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比较完善好。但是陕北体育产业没有打造出龙头景区、拳头产品,投资不足,缺乏包装是重要原因。(1)很多从业者、管理者都是由户外运动的爱好者转行而来,很少接受正规的专业培训,专业素质相对较低。(2)缺乏职业化水平较高的指导员或教练员。(3)缺乏合理的培育市场和保护市场健康发展的机制和规则,总体规模弱小,市场潜力开发程度不够,以俱乐部形式的组织方式不够精干和集中,“单打独斗”的状况还有待改善。(4)组织管理体系不够规范,器材和装备的质量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应对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风险和预判意识薄弱。

3.2 周边城市对发展陕北体育产业构成威胁

陕北周边城市的旅游已具规模,西边的宁夏已沙漠、沙湖等为主要旅游资源与陕北的情况基本接近,东边的山西以黄土文化和大院文化等为主要旅游资源抢先陕北黄土文化旅游的先机,西安七朝古都无与伦比的资源,使陕北本不错的红色旅游难成气候。

4 发展陕北体育产业的建议

4.1 教育与宣传相结合

陕北群众参与运动意识比较淡薄,所以应该从教育与宣传入手,增强大众参与意识。从教育来看,应将体育运动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发挥家庭的桥梁作用,学校的基础作用,社区的阵地作用,以及成人教育的辅助作用。从宣传来看,通过主流媒体的大力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及作用,在陕北营造运动的舆论氛围,培养群众理性参与的习惯,推动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培养体育文化,给体育运动注入持久的活力。

4.2 制订完善政策和法规,确保行业健康发展

陕北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一套包括财政投入、税收、信贷在内的完整、系统的政策体系,为体育运动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

4.3 以教育机构为依托,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陕北要通过高等院校学科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来培养高素质的户外运动专业人才。首先,教育部门可以考虑在陕北地方大学的旅游管理、社会体育等相关专业中开设户外运动课程,例如户外运动概论、户外医学、自救求救等,并尽快在有条件的院校开设户外运动专业。其次,教育部门应组织专家对户外运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进行统一论证,组织编写适合陕北的户外运动专业教材。

4.4 积极争取国内国际有影响力的户外体育赛事落户陕北

力争打造以户外运动等方面的品牌赛事,提高陕北户外运动赛事的价值观。同时,加强户外运动或比赛的有序性、统筹性、趣味性。树立陕北户外运动的品牌赛事,提高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争取赛事或户外运动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雄刚.西部旅游产业开发[M].广州:广州经济出版社,2003:12-14.

[2]延安市交通局.延安市交通[EB/OL].http://www.yanan.gov.cn/n16/index.html,2008-07-8.

[3]榆林市人民政府.各旅游景点介绍[EB/OL].中国榆林旅游,http://www.ylgov.cn,2009-3-25.

[4]韩鲁安等.体育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2).

[5]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6]张少伟等.余暇体育与几个相关问题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3).

[7]李雄刚.西部旅游产业开发[M].广州:广州经济出版社,2003:12-14.

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篇8

一、信息时代体育产业发展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

高校体育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的沉淀, 体育文化的传承需要创新、需要与时俱进, 信息时代的传播手段加快了校园文化的发展, 同时也加快了体育文化的发展。信息时代, 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遍性, 关注、学习体育的相关知识、新闻、赛事直播等内容获得较为便捷, 体育产业的元素在高校校园内随处可见。国内高校体育文化在信息时代受西方发达国家, 如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体育文化所影响, 但同时也在被传统的体育文化所影响, 国内外一些知名的体育赛事、运动用品及服装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可见, 信息时代体育产业发展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 打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有利于学校体育产业多样化发展。

二、体育产业发展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关系

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人力资源需求方面, 需要具有体育专业类高校培养综合型的“体育人”, 同时具备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及懂得运用经济相关知识的综合型人才服务于体育产业的发展, 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领跑者;需要普通高等院校对非体育专业学生培养具有良好体育素养的个人, 以承载体育文化的延续及体育产业良性循环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为体育工作者及消费者提供实践与服务平台, 体育产业在不断更新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对高校体育教学, 无论是体育专业或非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让人们通过实践摸索更科学合理支配物力和财力, 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因此, 两者是相互服务, 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信息时代体育产业化发展与高校体育教学有效结合

各种信息平台的发展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更多渠道, 无孔不入地渗透着人们的生活, 高校是一个人口较为密集, 信息传播速度超强超快的社区, 受国内外的“健身热”的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网络信息手段获取科学健身信息, 因此信息时代的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较为可观, 体育教学的改革也应根据校园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可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情况, 试图让部分专业有效地与体育教学结合, 如与经济类专业结合, 以学校体育产业为学生的实习实践项目, 形成“联教”模式, 既可以提高学生个人的专业水平, 同时促进学生对体育专业更深度的了解, 使专业与体育教育发展共进, 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 提高体育综合教学质量,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使其教育动能发挥极致, 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从而优化体育教育“产业链条”, 打造规模化, 集聚化的教育基地, 发挥不同学科的教育合力, 提高区域整体的体育教育实力。

四、信息时代体育产业发展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 优化师资资源

优化体育院校的“准体育教师”资源。国务院2010年22号文件与2014年46号文件均对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提出相关院校需加强对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并针对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体育产业发展进程。可见, 改革需从根源出发, 体育专业高等院校在培养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的方式方法及知识结构需与社会体育发展相一致, 以能达到培养“三懂”人才——懂体育、懂经济、懂科技为目标, 利用国内外的信息平台, 为培养更优秀的体育人提供优越的学习实践环境。

优化普通院校在职教师资源。国务院2012年53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与2016年27号文件均提出需加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普通院校在职体育教师的年龄层次参差不齐, 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教师的受教育年代与观念存在差异, 必须统一通过不断地培训学习, 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均衡发展。信息时代使得各高校之间的交流更便捷, 因此,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在职体育教师的水平, 一是形成全国高校教育大联网, 提高高校教师的学习新知的密度, 使其知识库得到及时更新;二是校方为体育教师予以充足的财力、物力等资源支持, 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与体育相关的俱乐部、社会团体等体育产业项目, 积累经验结合学校体育教学, 促进学校体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有效地对体育教学改革对症下药, 逐步形成特色校园体育文化;三是校内体育专业教师与非体育专业教师通过交流学习, 相互促进提高各自的综合教学水平, 为学生创造更优越的学习环境, 使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最大化。

(二)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特色体育教育信息平台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创新体育教学资源, 结合本校基础文化特色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信息综合平台, 引领校园体育产业发展。此信息平台需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面对三种人群开放的信息平台, 包括学生、教师以及社会人员, 具有服务性质, 尤其突出表现在对学生的服务;二是平台信息多样化, 与体育教育及体育产业相交叉学科的知识服务, 如经济、医学等;三是根据本校特色文化与体育文化相结合, 建设具有本校特色、创新、有个性, 功能齐全的信息平台。

(三) 充分合理利用、开发学校场地设施, 完善场地管理制度

高校运动场地设施条件较优厚, 但有些学校并不重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 基本能满足日常教学使用, 却不足以承接大型体育赛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也限制了校园体育产业的发展, 这一系列的限制, 最终限制的是本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每一项目的比赛不同的队伍都带着自身的文化展现在赛场上, 一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精彩比赛, 对学生的精神刺激远远超越一节体育课, 因此, 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改善学生的上课条件, 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健身场所、学习实践场所, 体育精神文化得到升华。

无论对内或对外, 需完善场地设施管理制度, 参与使用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对内, 无偿为在校师生提供服务, 并在此基础上创建各种体育类协会、俱乐部或兴趣班, 丰富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对外, 高校是离社会最近的学校, 可吸引大量社会人士、企事业单位到校内有偿使用校内体育场地设施, 提高场地设施的使用价值, 提升校园体育运动氛围, 充分开发社会资源, 与学校场地设施资源整合、利用, 使校内的场地设施资源利用最大化。场地设施的充分利用, 活跃校园体育气氛, 有利于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以及体育教学的改革, 真正达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四) 注重高校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与传承

体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学生强身健体, 培养学生运动技能, 更重要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如体育赛事看台文化针对中国观众的评论一度成为热点, 种种不文明的行为表明中国观众的看台“国际礼仪”教育的缺乏。观众作为体育运动参与者中的一员, 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为赛场营造良好的氛围, 当这种氛围形成一种文化, 将潜移默化地感染每一位接近它的观众。因此, 注重高校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与传承, 从体育教学改革开始。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体育文化的传播路径, 由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创办开展盈利模式或非盈利模式的具有自身特色文化的体育组织, 如俱乐部、协会、兴趣班等, 每个组织设置严格的制度, 对参与人员的成分要求上敢于创新, 如一个运动俱乐部中体育类专业人才、经济类专业人才等根据本校专业设置特色, 运用到校园体育产业当中, 使其专业在较为简单的组织中充分发挥所学知识,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该组织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体育文化。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现实教育教学结合, 让体育无处不在地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 加速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 重视创造氛围, 让学生无形中将特色体育文化传承下去。

五、结语

信息时代体育产业的飞速发展, 对高校体育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高校必须从上到下首要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 认识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为前提, 为学生提供优良的体育教师团队、场地实施及相关政策, 通过体育教学改革逐步改变学生“运动是负担”的心理包袱。使学生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体育运动而已”, 它还是一种文化,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让学生体验到体育与科技、与经济、与医学等不同学科结合后的强大功能带来的创造性结果, 为学生创造过多的实践平台, 以达到促进学校体育产业化与体育文化的发展, 同时更进一步的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分析了信息时代体育产业对高校体育文化形成及发展的影响, 阐述了体育产业发展与高校体育教育相互服务、相互促进的关系, 提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旨在通过充分认识信息时代的体育产业发展与高校体育教学方式有效结合, 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

关键词:信息时代,体育产业,高校体育文化,体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莹, 梁徐静.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3, 33 (02) :121-124.

[2]郑向千, 吴应广.体育产业背景下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审视[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2, 19 (04) :115-119.

[3]耿亮.高校体育产业化初探[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3 (01) :108-110.

[4]郭广.美国高校体育传播教育的历史沿革[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 33 (03) :117-119.

[5]王承信, 任保国, 张桂青, 钟霖.关于我国学校体育产业化的战略性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 2002 (05) :65-66.

[6]侯向前.北京高校体育场馆开发经营的理论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6 (04) :36-38.

[7]王永安, 沈时明.简论信息化对高校竞技体育的影响[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6 (01) :24-26.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研究 篇9

1.1、有利于构建和谐社区

社区文化的主旨在干沟通社区成员思想感情,协调社区人际关系,在社区内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观,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将社区塑造成互帮互助、温暖和谐的精神家园。而高校可以通过合理发挥自身的智力资源、人力资源、物质和教育资源优势,可以在创建学习型社区、完善社区终身大教育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整合高校内部教育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积极推进高校与社会资源共享,这些对于建设学习型社区、营造社区终身教育环境及和谐社区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1.2、可以弥补社区体育资源不足的矛盾

高校体育能为社区体育提供良好地人力资源。社区体育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学校有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人力资源优势,广大教师和学生可以成为社区体育建设的强大力量,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不仅能为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还能带动家庭成员广泛参与体育锻炼,促进社区体育文化和全民健身事业的健康发展。

1.3、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体育价值观是人们和社会对体育这一社会现象需要程度的观念,它决定一个人对体育的态度,决定其参与行为的性质和状态,也决定人们对体育行为的取舍。”社区体育模式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的作用,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潜移默化过程。参与更多的社区体育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提供一个连续、健康进行体育锻炼实践的物质基础,有一个健康的体育消费理念,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使学生成为一名真正的终身体育锻炼者和传播者。

2、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2.1、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交流较少

在我们以往研究社区体育与高校的相互作用时,很少从全局性和系统性的角度考虑。并且,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在自身体系出现问题和发展困难时,通常是从自身内部出发进行解决。在“社区体育教育化”和“高校体育社会化”的过程中,社区体育未能充分发挥其指向作用,高校体育也未能很好地体现其社会性。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在现实生活中联系不紧密,自成体系,独自发展,没有很好地将两者的功能进行整合,其合力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2.2、社区体育发展较缓慢

我国目前社区体育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首先,社区体育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效能低下,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需要不协调,导致社区体育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社区体育自身也没有意识到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3、缺少资金支持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以及开放过程中需要很大一笔资金。由于高校参与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中缺少资金支持的连带问题便是高校要用开放体育场地设施来增加学校的收入,以弥补自身资金的不足。因此便引出了高校场地设施开放收费过高以及学校只开放能盈利的那部分场馆,开放的时间段在考虑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之后也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居民到学校也只能进行有限的活动。

3、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策略

3.1、加强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教学互动发展的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不是一种空泛的“文字游戏”,而是指引实践的参考原则和前提。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看,事物的发展需要理论的研究做强有力地支撑。从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互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来看,理论研究未能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比较突出的。就目前而言,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结合的理论研究比较滞后,只有不断地从问题中总结经验,形成理论说明和指导,才能使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教学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融合,不会出现与目的相偏离的现象。

3.2、加强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之间的互动交流

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是体育体系和教育体系下的两个子系统,由于目前两者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各自为阵,不相往来,没有实现优势上互补的现象,所以加强两者的互动交流尤为重要。同时,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互动发展体现的“社区体育教育化”和“高校体育社会化”是两个互动的过程,是相辅相成的,统一在实现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过程中。在增强“社区体育教育化”的过程中,必定会对“高校体育社会化”有作用。

3.3、提高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程度

社区体育设施缺乏的问题不仅在我国存在,在其他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由于高校体育设施与社区体育设施相比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的优势,增加高校体育设施的开放度是各国解决社区体育场地匮乏的有效办法。我国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中,也可以借鉴这一做法,以盘活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存量,做到资源共享,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将高校的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同时社区体育的设施也向高校开放,真正体现“依托于大众,服务于大众”的概念。

参考文献

[1]王维德.再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1990,(1).

[2]朱俊玲.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双向参与[J].浙江体育科学,2002,(5).

新时期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篇10

关键词:大学,体育产业,WTO,市场,信息化,中国

1 研究目的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名成员国,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加上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将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发展前景。体育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新形式,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阳光产业”,高校体育产业是我国高校体育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在深入分析、研究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理论内涵、运行模式、表现形式等理论要素以及高校体育产业面临的问题的前提下,在探讨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发展战略路径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建立和完善高校体育产业的理论研究体系,使高校体育产业与高校体育现代化接轨。

2 高校体育产业现状

2.1 高校体育产业的概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我国的高校体育产业在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极大地增加了高校体育的活力,丰富了其社会功能。高校体育产业应把与高校体育运动有直接联系的一切生产经营的总和都可视为高校体育产业。高校体育产业应该是以体育产业市场为导向,将高校统一服务产品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的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体育产业市场系统,实现一体化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的过程。

2.2 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来看,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可归纳为4点:1)以本体市场为主体的高校体育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趋清晰(包括:体育场(馆)租赁市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教育培训市场、体育文化娱乐市场、体育用品市场和体育竞赛表演市场);2)体育产业开发领域不断拓宽(包括有形资产的经营和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体育产业的质量和产业效益逐步提高,许多体育资产和资源显示出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潜在的市场优势;3)社会投资办高校体育产业的形式发展很快,涌现出一批符合现代体育制度的体育企业;4)确立和形成了保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机制。

2.3 高校体育产业面临的问题

2.3.1 体育市场法规不健全,经营管理无序

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健全的市场法规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保证。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理论研究比较滞后,政府对高校体育产业行使宏观管理的机构不明晰,由谁管、管什么、如何管,都不甚清楚。高校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均有学校完成,其经营主体却是体育部门,二者关系混淆不清,产权界限模糊。体育产业政策法规不健全,造成了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完善,这已成为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障碍。

2.3.2 经济条件薄弱,体育消费观念淡薄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世界第一,农村人口较多,居民的文化素质较低,消费观念落后,相当人口只重视吃、穿、住、用等基本生活消费上的投入,而忽视在体育健身等消费的投资,体育有偿服务的认识淡薄。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受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不够开放,只重视体育教学和训练,不重视体育市场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受整个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2000年三大产业的百分比分别为:15.9%,50.9%,33.2%,而据1998年5月欧盟(欧元区11国)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分别为:第一产业1.8%,第二产业30.2%,第三产业67.9%,我国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仍然偏小,相应的体育产业产值也小到不足以估算的地步,严重限制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2.3.3 体育产业投资渠道不畅,资金缺乏

政府对体育产业投入量偏小,投入渠道单一,体育教育投资严重短缺,直接影响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而在美国根据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NCAA)的统计数字,1998至1999年高校拨款平均600-800万美元。而在中国对高校体育产业软体投入几乎为零。

2.3.4 缺乏市场条件下的运作环境和手段

美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据报道,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仅美国斯坦福大学就有16名学生获得金牌。而我国近十几年来一直没有把体育纳入产业化的运行轨道,基本上还是依靠学校的单一投入来维持运转,极少借助市场经济的运作和调控,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目前市场经营管理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经营管理水平低,经营组织内耗大,资源严重浪费,效益不高;2)对市场调研不够,体育产业盲目化;3)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不能有效开拓市场,适应市场。

3 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

3.1 提供了更好的高校体育产业环境和市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大大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提供良好的外部空间。国际经济权威人士做过估算:“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使GDP增加两个百分点,而根据国际经验表明,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带来约500万人的就业机会。”这意味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民经济将快速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将会获得更多的经济来源,体育消费也将会很大程度的扩大。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将开发更多的体育市场,同时,国外相关行业也将大量涌入我国,极大地促进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3.2 高校体育产业市场更开放,更加多元化

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精神,凡在该协议上签了字的国家,均愿意通过谈判与协商消除彼此分歧,并逐步取消限制性的法律与法规,开放贸易市场,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自由开放的市场。随着体育产业市场的自由开放,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将与国际高校接轨,形成政府、学校、社会和国际力量为一体的多元市场。

3.3 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缩短发展过程

加入WTO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将会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使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发展能更好地向国际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靠拢,从而为我国体育产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期提供难得的机遇。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结构混乱,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各自为政现象严重,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严重障碍。而国际体育产业结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市场检验,形成一套完整的结构体系,对市场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同时具有先进的理论基础。

4 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对策和措施

4.1 建立、健全高校体育法律法规,形成完整体系

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健全的市场法律法规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保障。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开发时间较短,体育产业政策法规不健全,造成了市场运行和调控的不完善,这已成为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障碍。各级政府和体育行政管理机构要从市场出发,来研究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法律法规问题,把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纳入法制轨道。

4.2 转换经营观念,引入市场机制

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者,要建立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社会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体育产业。在体育产业化进程加快、体育经营范围和项目迅速扩大和增加的状况下,体育经营者的经营观念转换成为众所关注的大问题。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将向更广、更深层次发展。

4.3 扩大高校体育产业的对外合作,开拓体育市场

国外体育产业的主要市场有体育用品业、健身娱乐业、体育广告业、体育博彩业等,我国确定用15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培养和发展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竞技表演市场、体育人才市场、技术信息市场和体育用品市场等”。要根据《体育产业发展纲要》要求,充分发挥体育自身固有的潜力和优势,重点发展体现体育自身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主体产业;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其他各类产业经营活动。高校体育产业要充分发挥高校拥有的资源优势,提高体育产业的专业化和特色化水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体育产业立体化的大背景下,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要勇于打破区域性和行业性界限,打破所有制和行业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同时,力求扩大对外交往,以多种形式和灵活方式吸引外资,努力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度,不断推动高校体育产业的新发展。

4.4 加大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力度,形成信息化体育产业

到1994年,由中央电视台出资1000万元购买全国足球甲A联赛转播权,标志着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已经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全新领域,第29届奥运会使我国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在观念上有了一个大的飞跃。高校体育产业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可以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形成体育产业的信息化。

5 结论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政策法律法规还处于完善发展阶段,实践中缺乏法律体系和政策的支持,当务之急是要根据国情,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体育产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政府要加强高校体育产业的投资,对人力资源、体育市场提供支持和服务,切实为高校体育产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对高校体育产业的投资,促进各方面与体育产业的合作,形成多元化高校体育产业。积极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科技化、信息化,利用高校有利条件发展体育科技,采用信息技术体验体育产业,利用信息技术传播体育产业,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和开发体育产业。同时,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体育市场经营、管理人员,进一步开拓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满足体育消费者的需求。随着加入国际世贸组织的深入,体育产业自由开放程度的扩大,高校体育产业必然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鞠成军,等.美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3,10(2):140-142.

[2]钱宗梅.高校体育市场的开发与利用[J].辽宁体育科技.2003,25(2):70-72.

[3]张庆武,张斌.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9(1):32-33.

[4]李文辉,陶于.影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变动因素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3,24(6):34-36.

学校体育发展研究述评 篇11

【关键词】学校体育;发展

1前言

教育部和国家体委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中指出,学生每天要做早操、课间操,每周参加2~3次课外体育活动,每天平均应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包括体育课),并且还要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范围内按期组织运动队和校队的训练,开展各种运动竞赛。但从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发展状况来看,都还存在一定体育课开课率、体育课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和课余训练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范围遍及城市、农村的一些特殊学校,尤其以农村的一些特殊较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情况进行总体的分析与探讨,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学校体育的发展,及时调整学校体育发展的策略。

2学校体育概念

我国体育法中明确地将体育划分为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三个部分,作为三大内容之一的学校体育不仅隶属于体育运动,而且还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明确学校体育的概念和属性,对于学校体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外对于“学校体育”的概念并未达成一致,这主要源于各国地域、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我国诸多学者也对“学校体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中,薛怡敏(2003)〔1〕认为,学校体育就是按照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以体育运动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体方面施加一定的影响,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的一种教育过程。该定义指明了我国开展学校体育的方针、途径和目的,较好地阐述了学校体育的本质属性,但并未对其开展范围进行限制。欧洲所讲的学校体育通常是指在学校教育系统中通过身体运动(以前称为身体练习physicalexcises)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体育运动文化的制度安排〔2〕。该定义较为简单,只对开展学校体育的手段和目的进行了确定,而对具体的内涵并未做出详细的说明。基于此,本文认为,学校体育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属于教育范畴,无论在哪种社会条件下,都受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并通过培养人才为之服务。它拥有教育、健身、娱乐等多种功能,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3学校体育研究现状分析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现代学校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其中的“体”即为体育,是通过学校体育的培养而获得一项基本素质,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体育在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发展教育,振兴体育,使学校体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充分发挥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全方位、多功能塑造高素质人才的作用,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应是教育界和体育界不断探索的课题〔3〕。长久以来,我国有无数学者对学校体育的发展问题进行了钻研,内容涉及学校体育教学师资、经费、器材和设施、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学校体育改革等多方面内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下我们将逐一进行述评。

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篇12

一、我国体育彩票的现状

1. 体育彩票的发展历史

我国体育彩票的早期尝试1984年11月发行的“福建体育中心建设纪念券”,它是依靠社会力量筹建大型体育场馆的良好开端。而后许多城市纷纷效仿发行体育彩票筹集资金兴建体育场馆和举办体育比赛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累了体育彩票发行的经验。

1994年成立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并起草了《1994年~1995年体育彩票管理办法》,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于1994年7月予以公布实施。1998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我国对体育彩票管理的最高规范性文件:《体育彩票发行与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明确规定体育彩票的公益金“主要用于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开支,包括资助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弥补大型体育比赛经费的不足的问题;修整和增建体育场馆;体育扶贫工程专项支出”四个方面。其中还规定“体育彩票的销售总额为体育彩票资金,由返还奖金、发行成本费和公益金三部分组成。返还奖金不得低于50%;发行成本费不得高于20%;公益金不得低于30%”。自此,中国体育彩票业开始走上了统一发行、统一印制、统一分配和集中管理的规范化道路,真正的“中国体育彩票”诞生了。

2. 我国体育彩票的合法性

在我国,体育彩票属于合法彩票的范畴。我国体育彩票的发行是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进行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彩票市场管理的通知》(国发[1991]68号)第二条、第七条明确规定:发行彩票的批准权在国务院。1994年国家体育总局成立了体育彩票管理中心,使中国体育彩票业纳入了正规的管理机制和法制化的轨道。

3. 我国体育彩票市场初具规模:

自1994年后,体育彩票事业持续迅猛发展,体育彩票在市场上发行数目逐年递增(表1)。体育彩票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市场占有率也突飞猛进。2008年彩票的发行量是1994年彩票的发行量的238倍。

数据来源:《中国体育彩票发展现状及部分热点问题的研究》

4. 我国体育彩票的管理模式

我国目前属于政府直营模式。由于民政部、体育总局是最早引用彩票筹集资金的两大部门[7],从打破彩票“禁区”到理论摸索,再到各自形成成熟的经营管理体制和举国由上而下的庞大的销售系统。现在我国各省市已分别成立隶属于当地民政局和体育局的彩票管理中心。

5. 民众对体育彩票的认识

从对有关专家、学者访谈中得知,有一部分彩民认为彩票业对社会分散资金能很好的聚集与分配,因此对社会发展有一定作用;但多数人却认为这一事物的出现对社会发展并无多大作用,只是用来得奖的途径。由此可见,由于彩民对彩票基本知识的匮乏,一定程度影响了彩民对彩票业开办意义的透彻理解。

本文随机对周边群众购买彩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了解,结果如下(表2):

有14%的人选择经常购买,从调查结果看,选择经常购买的大多集中在工薪阶层,他们中绝大多数中过不小的奖,尝到了买彩票的甜头,因此经常购买,希望中上更大的奖。几乎所有的体育彩票购买者都是为了中奖而投入资金的,只有少数人是为了慈善事业。很大一部分彩票购买者并不了解体育彩票公益金的用途,甚至不清楚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的区别。

二、我国体育彩票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产业是一个多义词,一般可泛指行业、部门、不动产业、动产业等。从经济学角度看,产业是同一属性的企业集合。其目的就是在某种市场中,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实行价值的最大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习惯对围绕体育运动开展的经营活动称为“体育产业”。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对体育产业的界定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这主要以日本学者佐聪夫的观点为代表:“体育产业是以体育运动自身生产财富和提供服务为形式,以生产、提供和运动直接相关的财富和服务为工作内容的产业”。

彩票业已经成为社会保障基金多元化的重要来源之一。体育彩票作为体育产业的一支新生力量,越发显示出强大的社会集资功能。这种符合人类天性、创造幸运机会又能增加社会经济活力的博彩游戏,已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部分。

1. 支持我国全民健身的发展

从1994年至今,体育彩票的发行已有十五年的历史。它为奥运会等大型运动会及“全民健身计划”筹集了大量资金,对我国体育事业走上由国家和社会共同办体育的良性循环的道路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提高全民素质和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上海,体育场地的建设使用了大量的体育彩票公益金,为广大群众建设了大量全民健身点、健身苑、社区公共运动场;在深圳,多次成功举办“体育彩票杯”深圳市全民健身活动,越来越多的市民真正体会到体育彩票“诚信、快乐、健康、希望”的新形象。体育彩票公益金,为我国13亿人民尽快走上全民健身之路提供了资金的保证。“支持体育彩票,支持公益事业”这句口号如今已经深入人心,在全国体育彩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广大彩民的积极支持下,体育彩票累计销售已超1000个亿。在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不断支持下,老百姓身边出现越来越多的全民健身运动设施,人们的业余生活也更加多姿多彩。

2. 为社会提供了就业机会

在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失业者较多,体育彩票能提供包括管理、联络、销售等一大批对个体素质要求各异的工作岗位,为社会提供了各个层次的就业机会。在国外,以英国赛马为例,日趋完善的博彩业对社会就业方面的贡献非常大。英国主要赛马产业共提供了22,000个全职和兼职的就业机会,核心产业提供了近18,800个全职就业,竞马业相关产业提供了另外的25,200个工作,另外在2005年与竞马相关的建筑活动提供了大约2,300个职位。可见,随着我国体育彩票业的不断发展,销售渠道日趋完善,还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育经济的增长

到2010年,我国彩票销售规模将达到846亿元,届时我国平均每人每年将会有61元花在购买彩票上。

发行体育彩票,吸收社会游资,是国家特许体育行业拥有的一项优惠产业政策。彩票可以持续、反复地重新分配社会闲散资金,是国家调整分配的金融手段之一。它是弥补财力不足,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经济手段。

4. 提高人们对体育的认知,进一步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发行体育彩票是国家对体育重视程度提高的结果。在购买体育彩票的过程当中,能使人们的体育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提高人们对体育的认知程度。以足球彩票为例,关注和购买足球彩票能促进足球比赛的上座率、收视率的增长,从而进一步提高人们对足球比赛的了解程度。

三、体育彩票应做出调整和改善以适应我国体育产业的飞速发展

1. 规范彩票市场,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体育彩票投注点的法律监督,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体育行政部门是体育彩票法规实施的执法监督部门,必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障体育彩票法规的顺利实施。要鼓励、提倡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新闻舆论的监督,保证各项执法活动符合社会主义法制的要求,促进体育彩票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应坚决打击各种形式的非法彩票。

2. 改革体育彩票发行及运作体制

多部门发行彩票也不利于彩票业的发展。根据国际彩票发行惯例,一般国家只设立一种国家彩票。而我国目前这种两种不同彩票独立运行的彩票发行体制不利于彩票业的发展,必须尽快在现有发行体制的基础上将社会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整合成一种国家彩票,成立专门的国有公司发行。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彩票收益的分配和使用制度,从而建立起彩票发行与彩票收益和使用分离的彩票发行管理体制,这是我国彩票业走向成熟和规范的必由之路。

3. 注重体育经营人才的培养

体育产业化发展必定需要高素质的新型人才,而体育彩票业也是人员缺乏大户。从事体育彩票业的人员多为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群,无法对彩票业做出正确的定位和服务。怎样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对体育彩票业进行整合和提高,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人才的缺口必定需要配套的培训机制,专营性人才的培养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已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

体育彩票的从业人员一方面要求有专业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要有宣传体育的意识。体育彩票归根到底是福利事业的一部分,不能完全等同于普通的博彩。我们在运营体育彩票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做好对体育事业的宣传。

四、结论

在我国,体育彩票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在经济层面上,它是全民健身计划的部分资金来源,基本上解决了我国近几年来举办大型体育比赛的资金缺口问题,在全国的发行与销售中取得了巨大经济效应;在人文层面上,它促进了人们对体育的认知,加强了人们对体育产业的重视程度。然而,我国的体育彩票尚且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怎样规范彩票市场、完善人员配置和增加彩票种类等各个方面上都有待提高。随着博彩业的日益发展,体育彩票还将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蘑娟:《体育彩票概论》[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孔文清:《关于体育彩票的理论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4(1):101~103

[3]陈勇余志健:《我国体育彩票及其发展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年12月(中旬刊)总第488期

[4]张象朱杰民:《中国体育彩票发展现状及部分热点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月第29卷第1期

[5]赣怡芳:《从欧盟各国彩票业立法看我国彩票法律制度的完善》[J].北方经济,2006年第10期

[6]闵健卢锋许传宝:《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沦》[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2):6~10

[7]冯蕴中宋琰张志刚:《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4年1月第25卷第1期(总第146期)

上一篇:图书馆的自我推销下一篇:数学课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