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化

2024-07-21

体育产业化(精选12篇)

体育产业化 篇1

“体育经纪人”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尚未被完全认可的行业, 随着体育产业在中国不断的壮大, 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圆满结束, 对体育经纪人的需求逐渐增多, 这个行业也面临着发展的契机。“体育经纪人”是指在取得合法资格后, 在各类体育活动中, 从事居间、行纪、代理等经纪业务并从中收取佣金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一般来说, 在中国的体育经纪人分三类, 即赛事经纪人、运动员经纪人和体育组织经纪人, 其中赛事经纪人占了绝大部分。体育经纪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 (1) 策划与推广体育赛事; (2) 协助体育组织从事市场开发以及处理日常事务; (3) 代理运动员转会; (4) 代理运动员表演或参赛; (5) 代理运动员无形资产的经营; (6) 代理运动员的日常事务; (7) 代理运动员投资; (8) 包装和代理运动队; (9) 代理体育行业之外的公司企业介入体育事务。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进步很快, 体育产业化的程度也日益提高, 体育经纪人在沟通体育产品和服务供与需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截止2005年9月, 我国各地取得各种资质证书、从事体育经纪活动的人员已达4500余人。体育经纪人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加速体育产品的流通, 提高交易效率和成功率; (2) 改进投资主体的决策, 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3) 繁荣社会文化, 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4) 促进体育服务产品质量的提高; (5) 促进体育市场的规范和发展; (6) 增进国际间体育的交流和发展; (7) 扩大就业与促进公平竞争。

一、我国体育经纪人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体育走向市场, 从事体育经纪人业务的中介公司和个人也应运而生。据考证, 中国最早从事这项业务的当属广东的陈剑荣, 他在1985年就代理了足球运动员古广明受伤后的治疗、训练等事项, 并把他推荐到德国的曼海姆俱乐部。古广明后来曾介绍曼海姆队的教练施拉普纳到中国国家足球队执教, 这就是一种经纪活动。而最早在中国明确提出经纪人的则与著名围棋运动员聂卫平有关, 20世纪80年代末曾有一家报纸发表消息说, 聂卫平聘请了一名经纪人。目前经纪人活动比较活跃的仍是在足球界, 其中引人注目的个体经纪人是吉林的秋显, 他手下有一批来自韩国、南美和非洲等地的球员, 而从事经纪业务的公司则有高德、长城、中体等。

然而, 与频繁火热的体育经纪活动相脱节的是, 中国体育经纪市场目前尚处在一个较为原始和无序的状态中。有人曾描绘了当前中国体育经纪人活动的一幅图画:一名前足球运动员, 退役后开了一家饭馆, 由于足协的人常来吃饭, 不仅关系越来越近, 而且信息灵通。在各俱乐部开始引进外援时, 他便从国外找了一些运动员的录像带到各俱乐部推荐, 结果一年便赚到十多万元美金。目前我国体育经纪人的发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简单地说, 我国目前体育经纪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球员转会的经纪, 一种是赛事推广。针对球员转会这种经纪来讲, 主要处于一种自发的、地下的、无序的状态, 这种经纪行为水平很低。听说有一些国外的经纪人, 当然还有一些身份不明的人, 瞄准了我国的球员转会市场, 通过各种方法与球员和俱乐部接触, 进行交易谈判。严格讲这都是非法的, 因为根据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法规, 任何人在中国境内从业, 首先要在中国境内履行登记手续。不管是国际足联的规定也罢, 其他组织的规定也罢, 在一国国内营业就该履行该国的法律程序。目前正好相反, 经纪人从国外拉来了球员, 隔着一个铁栏杆, 那边是球员奔跑、踢球, 这边是教练、老板在外面往里面看, 不让他们直接接触, 因为一旦直接接触他们就可能直接谈成生意了, 把经纪人甩到一边去了。看好了拉出来谈价、成交。在这种情况下, 实际上对俱乐部的利益是损害, 对球员利益也是损害, 对中国的法律更是损害, 国家的税收也流失了。

从赛事经纪来讲, 缺乏长远眼光, 杀鸡取卵, 一锤子买卖多。双方一次合作下来, 经常难以继续, 甚至撕破脸皮, 两败俱伤。从经营方式上看, 很多活动都是偏向于买断经营, 实际上真正的、积极的经纪运作是没有的, 包括国际管理集团或国际体育休闲公司, 进人中国市场是凭自己对市场的占有率, 凭自己的品牌、资金优势, 抢占中国市场。前些年可口可乐花两千万买断中国的甲A联赛, 飞利浦花四千万买断足协杯, 实际上中间商业运转的成分不足, 只是一个买断, 说白了只是一个品牌广告。所以说从赛事来讲, 以买断经营为主, 不是典型意义上的经纪活动。

目前我国体育管理体制还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关系还没有理顺, 体育产业化刚刚起步, 体育职业化程度不高, 经纪人的发展空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 体育协会甚至是政府占据了经纪人发展的空间。

二、如何培养和扶持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经纪人

当前, 我国正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 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为体育产业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我国拥有13多亿人口, 是潜在的庞大体育消费市场。客观来看, 当前我国体育经纪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 体育经纪人的素质良莠不齐。将体育经纪人的管理纳入规范化的轨道, 对于体育经纪人队伍的建设, 以及我国体育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注重专业知识培训, 提高经纪人的文化素养

体育经纪人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体育市场包括不同的组织形式, 主要包括体育竞赛市场、体育培训市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用品市场、体育人才市场、体育旅游市场、体育彩票市场等等。还包括相应的价格形式和价格运行机制, 建立市场竞争秩序、市场运行和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试想如果一位足球经纪人不了解足球的发展规律, 各支球队的技术特长、风格特点, 队员的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等一系列的问题, 就无法进行有效的中介活动。

2. 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条例, 保障体育产业化的稳定发展

首先,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要放权让利, 在各项优惠政策、税费征收等方面, 实行倾斜政策, 调动人们经营体育产业的积极性;其次, 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件, 如《体育彩票发行办法》、《体育经纪人任职资格》、《体育广告管理办法》等法规性文件。

3. 加强体育经纪人的职业道德教育

坦诚、忠实、实在是体育经纪人首先必须遵从的职业道德, 作为一名合格的经纪人, 绝对不能凭借坑瞒、欺骗、胡编乱造等手段, 获取不义之财。在进行经纪活动时, 双方应抱着坦诚、忠实的态度, 对双方所提出的问题和要求, 应详细了解和考察, 并如实交流沟通, 才能促使双方交易达成。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信用和成功, 同时还应实事求是, 实实在在, 在从事经纪活动中, 应设身处地为当事人双方考虑, 减少交易过程中的困难和麻烦, 从而达到共识, 尽快交易成功。

遵纪守法是经纪人应有的也是必须的职业道德。根据《民法通则》和有关商法以及经纪人法规的内容, 一个合格的经纪人必须熟悉有关商业活动的政策、制度和法规, 收费合理, 依章纳税, 树立法制观念, 公平、公正服务。

4. 对从业人员进行严格认证

现在有一种错误的理解, 似乎任何人只要有本事, 有关系都可以成为体育中介机构或者是体育经纪人。这是对中国加入W TO后, 对一些产业和行业不能任意设置进入门槛的曲解。在国际体育中, 中介机构和经纪人不少都要经过知识经验、道德信用和经济能力上的认证。而通过没有正式认证的经纪人介绍达成的“交易”, 产生纠纷的真是数不胜数。加强体育经纪人的认证首先要对其进行业务能力考核, 再则进行信誉情况调查 (包括公示) , 最后要求他们根据业务量缴纳保证金。而且每年“年审”一次, 凡是出现“过失”或者投诉过多的可以取消其资格, 退还其保证金。

5. 合理借鉴国外先进的“经纪人模式”

国外先进的“经纪人模式”, 应该说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但同时必须看到中国与外国的运动员培养体制有着根本的不同, 中国对运动员的培养绝大多数都是国家的投入, 因此在开发其商业价值时应该拥有其“产权”, 照搬国外的做法是绝对不行的, 那会是另一种“国有资产”的变相流失。而目前我们以项目管理中心、国家队进行管理的方式, 似乎又不专业和职业, 毕竟中心领导和国家队教练不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能不能引进经纪人管理模式到中心和国家队中来呢?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 比如中国跳水队的商业开发, 周继红是“董事长”, 把这方面的职业高手请来当“总经理”, 这样, 周继红与国家队的教练及队员就可以把精力完全放在训练与比赛上了, 而体育经纪人又能更好地开发跳水队的商业价值。

中国现有运动员3万多名, 体育经纪人却不过千余人。有专家预测, 未来10年, 中国体育界需要经纪人7000名左右。可见, 中国的体育经纪人还仅处于起步阶段。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并将对我国体育经纪人行业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

体育产业化 篇2

体育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随着奥运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体育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升温,体育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将被继续深化,体育文化消遣和娱乐功能将得到最大发挥。据内地专家匡算,从到八年间,北京奥运会所产生的总体经济影响将达到717.06亿美元。所以体育对全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都存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一、体育已成为一门新生的产业

环顾当今世界经济领域,体育作为一门新生产业早已迈入市场,它以独特的魅力和广阔的市场引起经济界的高度重视,在世界经济出现下滑的今天,国际性的环球体育发展集团却日新月异,经济增长呈直线上升势头,以体育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各种名牌产品涉及各产业,誉满全球,创造出惊人的经济效益。

由于体育具有健身、娱乐、消闲、竞赛等特点,吸引着数以亿计的人们亲身从事体育运动和观赏体育比赛。体育用品、练习器戒、场地设施等生产得以极大的发展,通过组织竞赛出售电视传播权、广告权、发售门票、发行纪念币、体育彩票等直接获得较大收入。国际大型竞赛吸引众多的外籍观众,大大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曾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美国实业家尤伯罗斯运用经济规律进行组织,以其出色的经营管理使该届奥运会赢取1.5亿美元的直接效益,使举办奥运会“名利双收”,而成为各国倾力争办的重要活动,国际奥运会、国际足联、国际田联等均因经营方面成为国际组织中的财团大户,其势力范围内的号召作用甚至超过联合国。前几年,美国职业联赛、意大利职业足球联赛,其产值占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左右,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我国足球甲A职业联赛在起步近两年,便成为继股票热、房地产热之后。第三大投资热,各赞助商尝尽甜头,从中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二、体育是发展经济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我国正在深化经济改革,已由过去的计划经济迈入市场经济,聪明的企业主和商人盯上了一切有影响的体育活动,他们懂得在目前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抓住信息就抓住了效率,抓住效率就等于抓住了金钱。举世瞩目的`奥运会,被商人们称为巨大的“国际贸易市场”、空前的“商品展销地”,它是企业家和商人争夺的领地、推销商品的 “天赐良机”。企业家们在体育比赛中为其公关,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充分扩大企业的影响,树立企业的形象,给企业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加快体育产业化步伐,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20北京奥运会正在成为中国体育发展的加速器,在今后的五年时间里,中国将先后迎来多项重量级的体育赛事,中国体育产业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体育产业被企业界称为露天金矿,并预计每年2亿万人民币的巨大潜在市场,吸引着全世界越来越多的目光。但是,体育产业的市场化急需大批有体育经济运作经验,熟悉国际体育产业规划、流程、具备国际沟通能力又善于创意体育产业商机的优秀人才,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端体育产业人才,必将成为国内外体育产业巨头重要抢占的资源。

四、大力推进体育资源开发

体育产业化就是要把体育纳入生产领域,有意识的通过发展体育事业,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国民收入。怎样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加大体育有形无形资源开发,策划包装,搜集体育产业资源信息,大力提倡全民健身,积极引导体育消费,加快发展体育休闲市场,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改变经营思路,优化资源组合,强化目标管理,提升品牌形象,采取专项卡销售、策划包装、广告推介、合理经营等方法,积极开展健身、娱乐、体育竞赛、文艺表演、体育用品销售、开拓经营思路、开展多渠道的运作方式。比如:招募、合作、资金运作等。坚持体育在学校体育、老龄体育、培养高级优秀体育人才的事业性、公益性,充分认识体育的产业性和积极广泛地开拓和发展体育产业、体育旅游和体育用品工业。妥善调整体育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急需的发展体育产业的管理部门,增加发展体育产业的专门人才。

五、以体育产业振兴目标,全面繁荣体育市场

近年来,体育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但发展体育产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体育为人民服务,为国民经济服务,加强体育产业政策研究,兼备成立体育产业协会,举办体育场馆改革发展论坛,加快体育场馆的开发开放,提高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办赛水平,组织策划大型活动,充分发挥现有的体育场地资源和管理人才优势,积极申办、探索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赛事,加快培育体育竞赛市场,着力打造知名度高,影响力大,有一定上座率的传统赛事、品牌赛事,以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扩大趋势。继续开展体育产业培训,指导体育产业开发,促进体育有形无形资产增值,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积极培育体育消费市场,建立形式多样的体育俱乐部,整合、盘活各类体育资源,完善体育资源信息和资源发布制度,推进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用品市场的繁荣发展。

六、结束语

浅析体育产业与体育消费 篇3

关键词:体育产业 体育消费 影响

1 体育产业与体育消费的概念

体育产业是指生产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提供体育服务的各行业的总和。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的特性。其产品的重要功能还在于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发展社会生产、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消费的一部分,是指人们参与活动和观赏运动竞赛而产生的对消费资源的使用和消费。广义的体育消费不仅包括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与观赏运动竞赛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以及与体育直接有关的实物产品、精神产品的消费,还包括为参加体育活动或观赏比赛而需外出旅行所支付的各种费用等。

2 体育产业与体育消费的关系

2.1 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体育消费 在我国,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学校的体育设施比较齐全,如篮球馆、足球场、排球场、标准的塑胶田径场等等,这些场馆的建设都需要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学校在这方面的投资也比较多,场馆的建设带动了体育消费。

经济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一些体育健身保健器材已经悄悄的走进千家万户,如:跳舞机,跑步机,哑铃等等,这些器材把“家庭健身房”带入到新的时代,家庭用的健身器材也将会成为我国体育市场的一个增长点。

小区作为人们的居住场所,为社会所关注。现在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房产时,必须具有相关配套的体育设施场所,并且规模和档次上要与房产设计相适宜。这些法规、政策充分保证了现代小区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体育设施建设,为小区人们的体育活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保证了小区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当前,现在我国的体育健身服务行业已经逐步发展起来,在城市中的健身场所也越来越多,像健身房、旱冰场、网球场、高尔夫球场等等这些都为爱好休闲体育的人们提供了场所。体育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直接作用面对的是场馆设施的建设。这些对体育消费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国有的市县机构所拥有的体育场馆,以及一些职业的俱乐部所拥有的场馆,企业事业单位所配备的体育设施等等,这些也是我国体育设施建设的一个部分,也是体育消费的组成部分。

2.2 直接参与体育运动所必须的消费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比以前有很大的改观,到现场去观看比赛或者通过电视录像、网络去观看比赛已经成为一部分人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在韩日世界杯期间,中国就有三万多球迷到韩国为中国队加油、呐喊。98年中国的甲A观众就达500万,如今这个数字正在不断的增长。周末到一些体育场馆去,既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又能更好的体会休闲体育所带来的快乐。可以说体育场馆的气氛比较好,更让人能充分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这是人们体育消费的一个重要部分。

参与体育运动,自身所必备的简单的体育用品(如运动服装、鞋、球等)。在学校中你可以看到打篮球的学生几乎没有不穿运动服的,运动服装的设计就是为体育运动做准备,能更好的发挥个人的运动能力。随着参与体育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体育用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不光是服装鞋类这些,还有一些简单的体育器材球拍、球、护腕、护膝、运动包以及一些碟片等等这些都是体育用品的部分。它也是体育消费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与体育有关的杂志、报刊非常的多,购买杂志是关注体育的人获得体育信息的一种方式,现在市面出版的体育有关的杂志非常的多,其中与足球、篮球相关的杂志最为人们所关注。总之购买体育杂志也是体育消费的一种方式。

3 促进体育消费及产业发展的对策

3.1促进体育消费的措施 加快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广大消费者的经济收入水平并创造更多的闲暇时间。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闲暇时间则为体育消费提供了可能和重要保证。没有这两个前提的体育消费是不可能存在的。体育消费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闲暇消费。因此,只有国民经济发展了,同时生产力发达了,才能使国民收入增加,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减少,余暇时间才能增多,从而使得体育消费成为可能。

加强体育产业的开发和利用,活跃体育市场,引导人们参与体育消费。目前我国体育事业的经营发展,由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要发展体育产业,就必须具备完善的有关体育产业的政策与法规,较完善的产业市场,以及为此而不断扩大的体育消费人口,促进体育产业的兴旺发达。

加强体育消费观念的宣传力度。要把体育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销售和使用,人们在思想观念上也要有一个适应和转变的过程。这就要求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促使人们尽快地转变对体育的认识。

3.2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措施

3.2.1 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围绕体育消费主体的需求而进行生产和经营。这是因为体育消费是体育生产的目的、归宿和动力。因此,一切体育经营活动都必须以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最高目标,从而才能使“体育”作为商品在市场中得以被消费主体购买和使用。

3.2.2 社会中介机构的积极参与。体育作为产业,其经营主体就不只是体育机构或从事体育工作的人员,应是集体育、文化、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商务活动。这就必然会吸引社会中介机构的积极参与,并通过体育中介公司,一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项目的商业包装和行销推广,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的既定目标制定专门的体育传播行销方案,这种新形式的体育中介公司的形成将有利于形成市场良性运行。

3.2.3 企业的积极投入。企业是我国体育产业大市场的重要消费主体,企业参与体育商务活动,可以大大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3.2.4 新闻媒体的宣传和教育作用。新闻媒体对体育的密切关注和积极有力的宣传作用,对体育产业在广大消费主体中产生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在当今时代,体育与电视报纸广播等传播手段密不可分。事实证明,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化道路就是一条体育商品化的道路,体育能够为电视、报纸、广播带来更多的观众和效应以及利润可观的广告效益。

4 结束语

体育消费的增长,客观上反映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作为一个产业,它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需要是离不开的,体育消费作为一种时尚,是现代生活的一种标志,是人们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追求,体育消费的快速增加,加速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全民健身是我国80年代提出的口号,全民健身的实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它的实施将推动我国体育消费的增加,为体育时常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高海潮.世界体育产业运营模式面面观[J].河南科技.2005年03期. 46-47.

[2]张红兵.对我国都市体育产业与体育消费的发展现状试析[J].科技信息.2006年10期.187-188.

[3]王燕军,王冬梅.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发展互动的内在机理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 年8期.

体育产业化 篇4

1 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主要有九大领域,分别是: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中介活动,体育培训活动,体育彩票,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制造,体育用品、服装、鞋帽销售,体育场馆建筑。体育组织管理活动是指:专门为社会公众提供比赛、训练、辅导和管理的组织的活动,如群众性体育组织、专项性体育管理组织的活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观赏比赛和专业训练的体育场馆管理活动,如综合性比赛场馆,训练用场地的管理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可供参与和选择的各种健身休闲活动场所的管理活动。体育中介活动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的体育中介活动,如各种体育商务代理、经纪、咨询活动。体育培训活动是指:传授体育运动技能的非学历教育范畴的活动。体育彩票是指:从事体育彩票发行、销售及其管理的活动。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制造是指:提供体育服务所必须的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活动。体育用品、服装、鞋帽销售是指:提供体育服务所必须的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销售活动。体育场馆建筑是指:提供体育服务所必须的体育场馆建筑活动。[1]杨倩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数据,指出2006-2008年三年我国体育产业内部各细分产业部门产值占体育产业总产值的平均比例为:体育组织管理活动7.36%;体育场馆管理活动2%;体育健身休闲活动5.68%;体育中介活动0.24%;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制造65.4%体育用品、服装鞋帽销售13.05%;体育建筑3.37%;体育培训活动0.65%;体育彩票2.25%。同时指出美国体育产业中观赏性体育消费已经基本和体育用品持平,再加上健身休闲、体育旅游等则远远超过了体育用品的消费额。同时,指出美国体育产业的主体主要由竞赛表演与健身休闲构成,其主体部分的发展能够很好地辐射体育产业中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2]因此,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我国体育产业中的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培训活动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同时,也表明这些领域在我国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国应积极培养与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以及体育培训活动的体育人才,以适应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

2 我国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以我国7所体育院校为样本,7所体育院校分别为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和山东体育学院。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体育院校招生专业设置较为广泛,设置较为普遍的热门专业分别是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休闲体育,其次是体育经济与管理、舞蹈表演、新闻学、公共事业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而与体育经济关系密切的专业仅有体育社会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体育经济与管理。可见目前我国体育院校所开设的与体育经济有关的专业的比例很小,很有可能无法满足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那么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与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相吻合呢?通过表2,从各专业培养目标来看,每个专业培养的人才都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较为宽泛。

注:数据来源依据2015年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系统

从图1中,2015年7所体育院校热门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分别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数2664人,占比0.26%;运动训练专业人数2616人,占比0.26%;应用心理学专业134人,占比0.01%;体育社会指导与管理专业688人,占比0.07;运动人体科学专业380人,占比0.04%、休闲体育专业507人,占比0.05%;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538人,占比0.05%;舞蹈表演专业687人,占比0.07%;新闻学专业562人,占比0.05%;公共事业管理专业304人,占比0.03%;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601人,占比0.06%;表演专业129人,占比0.01%;运动康复专业432人,占比0.04%。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招生人数占热门专业招生总人数的52%,同时根据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说明培养体育教师、教练员依然是国内体育类高校培养人才的主体。而与体育经济有关的专业,如,体育社会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体育经济与管理三个专业招生人数与总招生人数的比例仅为0.16%。因此,从比例上看,我国体育院校与体育经济相关的专业招生人数较少。

3 我国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

目前,我国体育院校的体育人才培养的主体为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同时,开设的与体育产业相关的专业较少,招生人数少。体育营销、体育经纪、体育赛事管理、体育与互联网科技融合等专业并未很好地开设。而在体育产业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将迎来迅速发展。因此,各个体育院校应紧盯体育市场的需求,逐步开设、增加与体育产业有关的专业,并逐步增加招生人数。总之,我国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方向将由体育教师、教练员逐步向体育产业人才方向转变。

4 结论

(1)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中的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培训活动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同时,也表明这些领域在我国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我国体育院校所开设的与体育产业相关的专业的数量比例很小,很有可能无法满足将来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

(3)培养体育教师、教练员依然是国内体育类高校培养人才的主体。而与体育产业相关的专业,如体育社会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招生人数极少。

(4)在体育产业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将迎来较快的发展。因此,各个体育院校应紧盯体育市场的需求,逐步开设、增加与体育产业有关的专业,并逐步增加招生人数。总之,我国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方向将由体育教师、教练员逐步向体育产业人才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2006-2008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公报[D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67/n1513017/n1514290/1517921.html.

[2]马兆明.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发展历程回顾与定位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06:72-78.

体育产业化 篇5

一、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可行性

分析传统的妈祖民俗体育活动流传到了今天,很多已经被运用到了除庙会活动、节俗活动及民间艺术活动以外的地方,逐渐有了朝商业化发展的趋势。6月,莆田学院体育系妈祖女子车鼓队参加了上海世博会上福建馆的节目表演,还到福州三坊七巷等各地表演,充分地展示了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可行性。目前,全球妈祖信众有2亿多,群众基础雄厚,发展妈祖民俗体育作用,一是促进了妈祖文化的传播;二是增进民族与社会的认同感。通过举办民俗节庆活动对国人而言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世界华人而言增进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对外国人而言透过节庆活动增进对当地文化历史背景的认识与理解。当前,随着妈祖文化的世界性传播在全球尤其在台湾妈祖文化成为两岸民众精神交流的重要纽带,如今以妈祖冠名的体育赛事在两岸的各种节庆文化活动中比比皆是,体育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载体,而民俗节庆体育的地域文化性,加深了两岸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有利于海峡两岸的和谐与发展。

二、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SWOT分析

1.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优势

(1)资源优势。闽台妈祖民俗体育项目种类较多,每年“元宵闹妈祖”活动中的摆棕轿、耍刀轿、冲礼花等,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生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羽化升天”祭祀活动中的皂隶摆、妆阁、转凉伞、八佾舞等。还有一些未用在这些传统祭典上的民俗体育,如妈祖女子车鼓、舞龙舞狮等观赏性较强的体育项目,还有妈祖健身舞、妈祖健身操、妈祖健身功等以强身健体为主的体育项目。加上世界各种以妈祖信仰为活动的庙会活动数不胜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地的妈祖民俗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了。

(2)地域优势。莆田市地处福建黄金海岸中部,近年来,高铁的开通使得福州长乐机场和厦门国际机场到莆田的时间越来越短,莆田港口城市的发展已进一步促进了交通发展,建成了直达湄洲岛的莆秀高速等公路,对于全球妈祖信徒来说都可以算是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而且背靠福建东南经济区,面向台湾海峡,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为福建台湾交往的重要通道。莆田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是全球妈祖信徒前来朝圣的地方;莆田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传统妈祖民俗文化保留比较完整,莆田其他一些地方的妈祖民俗体育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2.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劣势

(1)研究开发少。因为,全国民俗体育产业化问题研究比较少,而目前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还处在理论状态,在妈祖信徒心目中没多少影响力,所以,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初期要经过比较漫长的路。关于闽台妈祖文化的研究已经很多了,在网络上搜索关于妈祖的研究文献已经超过万条,但是没有针对性,涉及妈祖民俗体育的论文也比较少,有关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研究目前还没有,所以不能构成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关于妈祖的研究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伊能嘉矩在19《东京帝国大学人类杂志》上发表的台湾汉人信仰之海神。就是关于妈祖的研究,这样算来研究妈祖文化的年限还是比较久远的,长久以来的研究都很少涉及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的话题,都是研究挖掘妈祖传统文化的。

(2)缺少专业人员。由于全国研究民俗体育产业化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人专门研究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政府或者企业也没有足够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缺少专门研究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这个方面的专业人才,这将导致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这个项目短时间内比较难发展,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积累经验。

3.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机会

(1)政策机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标志着海峡经济区建设由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4号]中四次提到要充分利用妈祖文化的优势,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国家给予了海西经济建设的大力支持,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妈祖民俗体育的发展,这样关于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课题也成为很多人和有关政府部门的研究对象,这样一来给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实践发展带来了机会。

(2)经济发展需求。据统计,共接待旅客6440多万人,旅游收入达56亿元,每年到湄洲岛朝拜妈祖、旅游观光的海内外游客达到100多万人次,其中台湾游客有10万人次。当游客认同这些妈祖民俗体育产业项目的时候,在每年来湄洲岛朝拜的时候就可以专门出资请具有闽台妈祖民俗体育特色的一些节目去表演,例如:舞龙舞狮、妈祖舞、妈祖车鼓等等,这样就能进一步的促进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20福建省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在莆田成功举办,打响了莆田的文化品牌,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在开幕式的晚会上,表演的很多节目都体现了浓厚的妈祖文化,向游客展现了妈祖民俗体育,这样既促进了妈祖民俗体育的宣传,又间接推动着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发展。

4.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威胁

(1)莆仙文化的竞争。妈祖文化是莆田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是莆田文化的龙头老大,但同时也与莆田的其他文化竞争,例如莆田南少林文化产业、壶山玉皇文化、九鲤湖祈梦文化产业,其中九鲤湖祈梦文化产业已经整合开发建设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样一来妈祖文化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受到这些文化产业的冲击,这些文化产业或者其发展起来的旅游景区都将吸引很大一部分人的注意力,并且占用政府支持民俗文化发展的一大部分资源,都将会影响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如何在众多莆田文化产业的冲击下蓬勃发展,吸引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体育产业化 篇6

[关键词] 普通高校 体育场馆 产业化运作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是高校体育产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其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前景。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作为高校体育产业的新生力量、能否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深化改革,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进行实践,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目前实践来看,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是否可行?软、硬件环境如何?影响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产业化运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有哪些新的开发思路?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因此有必要对影响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产业化运作的诸因素进行分析,为更好地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一、高校体育场馆存在的问题

1.在利用方面

高校中的许多体育场馆是国家投资修建的,其目的就是给体育教学、运动队训练和比赛、课外体育活动等提供必要条件,是一项福利性设施,不能主次颠倒。学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一定要保证以上功能的顺利完成情况之下,利用场馆及教职工空闲时间才能进行。因此在接待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体育消费时,会因为时间上的冲突而造成一定的矛盾。

2.在资金方面

各高等学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体育场地设施缺口、器材陈旧、资金不足等现象。特别是由于扩招和一些新校区的建设,导致一些学校负债累累,导致在体育场馆建设投资上捉襟见肘。

3.在管理方面

高校体育场馆在产业化运作的组织管理上还比较薄弱。如体育场馆有偿服务活动与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的配套、衔接,以及体育部门与学校有关领导、部门间的协调关系需进一步加强,与学校体育工作诸多环节的配套工作还需理顺。

4.在产业化开发方面

从我国目前部分高校的实践经验来看,高校体育场馆走产业化道路开发是完全可行的,但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首先,政策上还有待完善,我国在学校体育场馆方面虽然制定了不少政策,但有关高校体育场馆的政策法规方面过多地重视了规划、建设,并未充分认识到对现有高校体育场馆进行产业化开发的重要性。其次,高校开展产业化经营和有偿服务的面不宽,还没有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网络,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及教师优势还远远没有得到发挥。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的结果,在我国现有的850080个体育场地中,在高等院校有2874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但大部分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多以教学、训练为主,基本上不对外开放。再次,高校体育场馆的服务对象多以运动比赛和运动训练为主,为群众体育服务基本上没有。

二、 影响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运作的因素

1.影响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运作的硬环境因素

(1)经济条件

①资金投入因素。调查表明,各校对学校体育建设投资经费差距非常大,最多的可达上百万元,而最少的仅有几千元,这种差距与隶属关系和学校规模有很大关系,学校规模越大,投资经费越多,规模达到万人以上的学校,其体育投资经费有明显优势。这种关系是符合学校需求的,规模大的院校,师生人数多,要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充分的投资是前提保障;同时规模大的学校多属于重点院校,国家在投资上有很大的侧重。通过对不同投资学校场馆利用情况比较分析发现,体育投资经费越高,有偿开放率就越高,反之亦然。

②场馆基建计划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各校在改善办学环境的同时也会考虑到体育场馆的建设问题,不少学校制定了新建场馆的计划,产业化经营比较好的学校,越能意识到场馆条件对效益的影响,新建或改建体育场馆计划也多,这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收益的循环规律使然。

(2)物质条件

①学校物质条件。不同学校的隶属关系、类型、规模和地理位置千差万别,学校规模大小对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有很大影响,规模越大,开放率越高,产业化运作程度越高。

②场馆自身条件。一个学校的室、内外场馆数量决定了产业化运作程度的大小。尤其是室内场馆,因为室内体育馆从投资、档次和服务水准都要高于室外场地,所以产业化经营带来的效益也非常显著。体育场馆资源自身条件的好坏、数量多少是影响其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当然,体育设施种类配置得越是合理,越能有效地提高体育设施的多功能作用及其使用率。

2.影响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运作的软环境因素

高校体育场馆发展的软环境是指物质设施以外的非物质环境,包括思想观念意识、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管理制度等。

(1)思想意识因素

高校领导的思想意识对体育场馆的产业化运作有很大影响,“保证校园环境、秩序”和“让体育场馆服务于社会”是目前两种不同的观念,其间的关系并不是无法解决,解决好的学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程度较好,而没有解决的学校,存在着体育场馆资源封闭式的管理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需要高校领导尽快转变观念,合理安排,方能推动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活动。当然,体育部门领导和职工的意识对体育场馆的产业化运作来说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2)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因素

高水平运动队是需要良好场馆条件作基础的,具备高水平运动队的院校,场馆条件要优于一般院校,因此也就具有相对较好产业化运作条件。同时,高水平运动队的不同项目对体育场馆的有偿经营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具有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体育项目的学校,场馆条件要好于其他项目的学校,能开展这些项目的学校体育场馆有利于产业化运作。

(3)体育场馆管理规章建设因素

在科学管理日益重要的今天,各高校场馆主管部门对体育场馆资源的管理方式就成为软环境中一个主要因素。要管理好体育场馆,规章制度建设是基础。但目前各校场馆规章建设还很不完善,调查表明,完善的场馆资源管理制度是场馆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

三、影响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运作效益的因素

1.学校位置与规模对产业化运作效益的影响

学校体育场馆产业化运作效果的好坏与学校规模,以及地理位置有显著性的关系。学校规模越小,效益越差,学校规模越大,效益越好;地理位置位于市中心的学校效益最好,远郊区县的运作效益最差。规模大的院校场馆条件、资金投入水平有较大优势,所以其场馆资源条件更为优越,为场馆开发利用创造了良好的硬件基础,自然效益就好。

2.场馆自身条件和种类对产业化运作效益的影响

体育设施是发展体育运动的重要物质技术条件,没有一定数量的体育设施,就不可能开展丰富的群众体育活动,也就不可能有较好产业化经营效益。对于消费者而言,在其消费意识中,花钱游泳、打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很正常,也很有价值,而花钱打篮球、排球似乎就不值了,这是与场馆资源的稀缺程度密切相关的,在稀缺的场馆中消费,消费者才认为值得。因此,在人们花钱游泳、健身、打网球等活动成为一种时尚的同时,这些项目场馆产业化经营效益就好。

3.经营思想对产业化运作效益的影响

以前对体育设施单纯的行政管理手段,是导致我国体育设施使用率低、严重亏损的重要原因。因此为正确处理体育设施服务中的各种物质利益关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在采用行政管理手段的同时,必须采用一定的经济手段。

(1)价格战略制定

高校场馆开放的价格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校内校外统一价格;二是校内外两种价格,校内有优惠;三是校内外三种价格,校内学生享受更优惠的的待遇。调查表明,采用三种价格的效益较好。

(2)经营手段运用

要经营好体育场馆,应采用适当的宣传方式,以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体育消费者,营销方式已是目前商界普遍适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市场营销观念的表现,最主要的是以顾客为中心,创造、产出和递送顾客所需要和认为有价值的产品,并且这些产品的条件和价格比竞争对手更具有吸引力”。调查发现,营销手段能带来很好的效益,采用营销手段的学校比无营销手段的学校产业化经营效益显著。

四、结束语

影响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运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硬环境方面的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方面的原因,也有软环境方面的思想意识、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原因。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开发效益高低受场馆条件和经营思想两方面的影响。高校体育场馆在保证教学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运作是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高校体育场馆进行产业化运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协调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尽可能获得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使有偿开放上升为关系学校效益的大事;其次,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师生的利益,使他们能以较低的价格进行体育消费;再有,要赢得本校职工的理解,在适当时间、地点为教职工开辟免费消费场所,并且收费要尽量优惠。

2.加强科学管理,包括完善体育场馆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场馆开放程序,合理安排场馆使用时间,使整个场馆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道路。

3.经营方向坚持以体育经营为主,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和手段,如专职场馆开发人员的配备、营销和宣传手段的运用等。

4.有偿开放所获得的资金要合理使用,其中应有一定比例资金用作维修和保养,为场馆有偿开放的长远发展打基础。

5.要多建設群众喜爱并且盈利较好的体育场馆,如游泳池、网球场、健身房、羽毛球或乒乓球室等,适应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经营项目。

参考文献:

[1]杨莉:对山西高校体育资源合理配置的研讨[J].体育学刊,2000(2)

[2]许闽峰:北京、天津、上海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情况调查研究[J].体育学刊,1999,19(4)

[3]翁惠根:关于我国沿海省市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开展有偿服务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1995(5)

体育产业化 篇7

在体育项目多元化发展模式下,我国体育界因新兴体育项目的注入焕然一新。目前新兴体育项目分为三部分,第一是从国外引进的,具有科学性、时尚性的运动项目,如电子竞技、野外生存等。第二是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休闲时间增多而热衷的体育项目,如网球、游泳等。第三是在传统项目基础上改编创新的,如气排等项目。我国新兴体育项目具有较大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受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影响,大众对新兴体育项目的认知度不高,企业对新兴体育项目的发展不够、政府对新兴体育项目的政策推动、资金投入、专业化建设等方面不足。新兴体育项目具有创新性且市场潜力巨大,利用体育产业发展新兴体育项目正响应了十八大提出的,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推动新业态、新产业的蓬勃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体育项目的推广,新兴体育项目依靠体育产业发展不仅能实现其自身的经济价值,也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可靠的发展路径。

1 我国新兴体育项目的发展态势

1.1 国家政策对新兴体育项目的发展具有引领性特征

21世纪以来,我国的新兴体育项目在国外发展的带动下开始发展。现今,针对新兴体育项目,我国尚未出台一系列规划和政策。但在颁布相关文件时,会带动新兴体育项目的发展。首先,从学校方面来看,2003年颁发的《纲要》中指出学生要积极运动,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要秉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设各类体育活动,增加体育项目的趣味性,因材施教发展各类学生的特点。同时,学校应当不断完善本校的体育设施,满足学生的需要[2]。为了贯彻《纲要》的思想,我国开始将新兴体育项目融入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扩展体育课程的空间。目前,我国高校已将游泳,网球等项目设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轮滑、毽球等现代性项目以社团的方式开展,并且学校为扩展体育课程维度,也对体育设施加大了投资力度,不断满足学生的课外活动的需求,使新兴体育项目的得以迅速推广。其次,从社会方面来看,1995年,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3]指出要全面发展大众的健康体质,推动体育健身计划的实施。为了更有效的吸引大众参与体育锻炼,更有效的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目标。我国在发展体育事业的同时,应用新兴体育项目的娱乐性和健身性等特点,融入全民健身体育项目。更大范围的推动了新兴体育项目的发展。

1.2 大众认知度具有年龄阶段性特征

“新兴体育项目指目前比较流行的,青少年较为推崇的,在我国开展不久的时尚项目[5]”在本概念中,体现出新兴体育项目的两个特点:1、新2、深受青少年喜爱。再次反映出我国新兴体育项目的认知度多驻足于青少年(15-40岁),相对于中年人(41-64岁),新兴体育项目属于“边缘性”项目。对此我将其归纳为两方面。一、青少年正处于生理机能较强阶段,学习机能也较强,而中年人生理机能正处于下降趋势,综合学习能力不如青少年。二、中年人承担的生活责任较多,有较少的时间参与体育运动,而青年人相反。但新兴体育项目在我国的发展依然势不可挡。国家统计局调查2014年,成年人15-64岁人口占中国人口的73.5%[6],在我国老龄化的今天可知,中年人在成年人口中占相当比例,如图1.1[7]。虽然中年人受我国传统文化熏陶较深,但在快速发展的新兴时代,思想必将跟随时代的潮流。同时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项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注入新的生命,青少年比重的增多将会对新兴体育项目开辟更广阔的空间,运用体育产业发展新兴体育项目将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1.3 企业发展新兴体育项目的结构具有单一性特征

充足的资金是发展新兴体育项目的坚实后盾。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同时也是新兴体育项目实现自我发展的载体。21世纪初新兴体育项目以零基础开始在我国发展。同时与企业合作开辟发展路径。但目前我国产业化发展还不成熟,企业发展新兴体育项目具有结构单一性。如北京泛华新兴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尔夫球场规划设计、施工及球场经营管理等体育场馆建筑业。我国体育产业分为产品业和服务业[8],在我国多元化经济体制下,服务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而以上两个企业的发展结构较单一均以体育产品业发展为主导,对服务业发展较弱。与我国发挥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号召不一致。据统计,2007年我国体育产业的增加值构成为:体育用品制造业占70.98%,体育健身休闲业占4.65%[9]。在以上统计中可以看出,我国体育产品业远远领先于体育服务业,我国支持在比例均衡的条件下发展优势项目,但目前我国企业发展新兴体育项目的结构已处于失衡的状态,具有单一性。

2 产业化发展新兴体育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2.1 产业化是发展新兴体育项目的必经之路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提出,并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决策的形势下。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成为决策的首要任务。同时新兴体育项目是一项健身性、娱乐性的新型健身项目,能强有力的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因此发展新兴体育项目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我国体育项目发展模式分别为封闭型、半封闭型、开放型[10]。在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半封闭型体育项目为增加生存空间,也不断向社会化、产业化迈进。但由于具有政府支持条件,半封闭型体育项目缺乏内部调适功能,无法在竞争激烈的产业化社会更好的生存。而新兴体育项目属于开放型项目,在举国体制背景下,新兴体育项目仍能涅槃重生,其自我进化动力和调节机制可见一般。产业化这条激烈竞争的道路与新兴体育项目的发展节奏相统一。当然通过国家政策,基金的扶持、专业队伍的建设也是发展新兴体育项目的路径之一。但是若要从根本上增强新兴体育项目实力,政府必须简政放权,转变新兴体育项目的发展模式,实现体育与资金的对接,发展新兴体育项目的融资能力。因此要增强新兴体育项目自身的发展实力,必须依靠产业化这条发展路径来提高自我补偿和发展的能力。因此,以产业化为支点发展新兴体育项目是其最好的选择。

2.2 产业化的自身优势

优势是制胜的前提,之所以应用体育产业发展新兴体育项目,是因为产业化具有两大优势:政策优势+自身优势。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46号文件提出了发展体育产业的若干目标:至201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5万亿,人均体育场馆面积达2平方米,经常进行身体锻炼人数达5亿[11]。46号文件的出台将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拓宽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为发展新兴体育项目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后盾。在政策优势为体育产业发展引路指航的同时,自身优势则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力量。体育产业属于我国第三产业,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占比接近60%,而欧州国家占比70%[12]。追寻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轨迹。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调节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体育产业,不仅仅是发展全民健身战略的一项朝阳产业,更是拓展我国市场结构的新兴行业,体育产业这股新鲜血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新兴体育项目可以利用体育产业的地位优势,搭体育产业发展的顺风车,为新兴体育项目的普及找到一条可持续之路。

2.3 产业化发展新兴体育项目的优势

在快速发展的物质社会中,经济价值是衡量新兴体育项目发展的标准之一,也是新兴体育项目发展的最终归宿。而体育产业正是实现新兴体育项目经济价值的载体。杭州富阳自从成立网球、羽毛球等各类新兴体育项目俱乐部后,体育俱乐部数量倍增,俱乐部中会员卡的销售价格连年翻番,目前,体育年产值超过1亿元,体育人口已接近45%[13]。杭州富阳对新兴体育项目产业化的开发,提高了新兴体育项目的经济价值,为新兴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体育俱乐部的建立也带动了大众对各类体育项目的认知,增强了新兴体育项目的普及。体育产业不仅具有价值性,更具有影响性。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样会带动大众体育运动的热情,增强大众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实现新兴体育项目的普及目标,2005年,青海的“环湖赛”被升格为亚洲顶级赛事,“环湖赛”的成功举办,激发了大众对自行车项目的认识,也使很多自行车运动队伴随着这项亚洲顶级赛事而成熟[13]。青海通过举办体育赛事进一步带动了大众对自行车运动的热爱,推动了自行车项目的普及。

3 产业化发展新兴体育项目的措施

3.1 政府积极引导,推动新兴体育项目的产业化发展

国家政策具有强大的引导作用,在推进体育事业发展中更是举足轻重,合理有效的政策引导对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前,我国针对新兴体育项目尚未出台相关性的文件。这也成为妨碍新兴体育项目发展滞后的关键性因素。本文中,强调运用体育产业发展新兴体育项目。那在国家政策方面,应对体育产业发展体育项目上进行一定的引导。使体育产业与新兴体育项目相互合作,共利共赢。国家在颁布相应政策时应把握抑制、发展两原则。在推动产业化发展同时,要抑制体育产业的不良发展,体育产业在市场化发展中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商家为了追求最大化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会违背相关原则。例如在足球联赛中的假球黑哨行为,就违背了体育公平竞争原则。因此在国家政策中应出台相关文件抑制体育产业的不良发展。同时,国家政策更具有发展功能。当前新兴体育项目被大众认知程度低,消费者稀缺,在体育产业化中,很少企业会发展冷门项目。此时,政策的扶持是发展新兴体育项目的必要动力。对发展新兴体育项目的企业实施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对新兴体育项目的体育比赛收入、加强政策对新兴体育项目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健全体制。在政策推动下,使体育产业更高质量的发展新兴体育项目。

3.2 发展体育主体产业,提高大众对新兴体育项目认知

20世纪以来,体育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发展我国经济的朝阳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与体育项目是相互依存的。运用体育产业这一经济载体发展新兴体育项目,重点发挥体育产业的引领作用。目前我国体育主体产业分为体育竞赛业、体育用品业、体育健身业[15]。充分运用体育竞赛业的注意力资源、体育用品业的乘数效应来发展新兴体育项目,使新兴体育项目更切实融入大众生活,提高大众对新兴体育项目的认识。运用体育产业来发展新兴体育项目,首先发展体育竞赛的“注意力资源”。”在生活资料日渐丰富的时代,新兴体育项目若想在诸类体育项目中脱颖而出,更快的向大众体育发展,则必须运用注意力资源引起大众对新兴体育项目的兴趣。利用体育竞赛发展起来的最典型的项目是电子竞技,2005年,电子竞技业开始实行职业俱乐部制,吸引了广大群众的注意力。2010年我国正式建立国家电子竞技职业联赛,为电子竞技的持续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从电子竞技的发展可知,运用体育竞赛这一注意力资源能最大化的普及新兴体育项目,增强大众对新兴体育项目的认知。第二,发展体育用品产业的“乘数效应”,“乘数效应”顾名思义是高效产生特定反应的意思。当前在我国体育产业中,体育用品业占70%以上,是发展体育产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体育用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体育用品业为社会提供了多种就业机会。在“乘数效应”下新兴体育项目的员工会更快速影响其家庭成员对新兴体育项目的认识。同时随着城市社区化和农村城市化这一现象。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占70%,这为体育用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体育用品公司可以建立在城乡结合部,不仅为公司拓展了经济开发空间,也带动了农村人对新兴体育的认知,同时城市人的体育新观念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农村人的体育思想,使新兴体育项目更快速的向各人群普及。

3.3 发展体育服务业,完善企业产业化结构

发展新兴体育项目,体育服务业和用品业必须协调发展。企业作为发展的载体,其结构的合理性是决定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中,企业发展体育用品业较多,占体育产业的70%左右。而体育产业中处于较为核心的服务业却处于边缘地位。相比于发展体系成熟的欧洲国家,我国还需调节体育产业发展结构,使体育产业发展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因此,完善我国企业结构,需要结合实际。在保持体育用品业发展比重稳定的状态下,不断向体育服务产业靠拢,形成产品—服务相关联的产业结构。运用体育用品业带动体育休闲,体育健身,体育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形成一套完善的体育产业结构。如在手机行业中,苹果手机能独树一帜,除了科技优势外,其售后服务的完备政策为苹果手机高销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理,在体育用品企业中。公司在销售体育用品后提供一系列的培训、锻炼服务。积极完善体育用品的售后服务结构。使服务业能更大的挖掘体育用品的经济价值。这样公司在帮助顾客了解了体育用品使用价值的同时,也为体育用品做了一次全面的宣传。刺激了顾客对体育产品需求,增强了大众对体育项目的认识。因此,完善企业的发展结构,以产品为主导,发展体育产品的延伸价值,增加产业用品的附加值。以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方式使体育企业的总体发展保持平衡化、协调化,吸引大众体育消费,并充分利用体育用品来满足个人需求。

4 结束语

四川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发展研究 篇8

关键词:体育场馆,产业化发展,四川高校

近些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体育产业的重视与关注,体育产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但是,与我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不符的是,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多年以来却始终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很多高校体育场馆仍然是单纯地依赖上级的财政拨款来维持日常的运转和经营活动,以至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于四川高校体育产业而言亦是如此。然而,综观目前四川高校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四川省无论是高校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已今非昔比,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更是有了质的提升和飞跃,高校学生也已经毋庸置疑的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消费群体,四川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潜力可谓是巨大的。在此背景下,如果依然无视四川高校体育场馆的产业化发展,无疑是对资源的浪费,是对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忽视。鉴于此,该文对四川高校体育场馆的产业化发展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立足四川省高校的实际和四川省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探索适合四川省高校体育产业健康、良性发展的策略,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四川省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状况及产业化发展现状

根据2016年我国教育部公布的正规高校名单可知,目前四川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09所,在对四川省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状况和产业化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时,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在四川省109所高校中抽取了50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开展了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针对抽取的50所高校的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共发放了调查问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100%,符合该研究的开展需求。在问卷调查完成之后对调查中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1.1 四川省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配置状况

由表1和表2中的统计数据可知,在调查的50所四川省高校中共有室外体育场地1 066个,室内体育场馆131个,数量还是相当可观的。这说明,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部地区,虽然经济发展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较为落后,但是在当前的大环境下,近几年四川省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已经逐步追上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是较为理想的,已经具备了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1.2 四川省高校体育场馆的服务对象

由图1可以看到,在所调查的50所高校中,高校的体育场馆除了均面向本校学生和本校教职工提供服务以外,只有74%的学校有部分体育场地向社会个人提供服务,仅有52%的高校有体育场地向社会团体提供服务。这说明,现阶段四川高校体育场馆的服务对象仍然是以本校学生和教职工为主的,面向社会开放的程度并不高,在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1.3 四川省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程度

通过表3中的统计数据可知,现阶段四川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情况并不理想,在调查的50所高校中,有45所高校的体育场馆是处于部分开放的状态,这部分高校占到了调查高校总数的90%,除此之外,还有5所高校的体育场馆是处于不开放的状态,从整体上看来开放程度并不高。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据分析,一方面是因为高校需要承担体育教学训练和学生体育锻炼的任务,所以部分体育场馆资源较为紧张,并没有多余的体育场馆资源对外开放;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高校担心对外开放会影响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对于体育场馆的开放仍然处于观望的态度。

1.4 四川省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方式

在调查中发现,现阶段四川省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由学校体育院系负责管理、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管理以及由租用方负责管理三种类型,通过表4中的统计数据可知,在调查的50所高校中,绝大部分高校采用的都是学校体育院系负责管理的方式,采用这种管理方式的高校占到了调查高校总数的86%,除此之外,在调查中还有14%的高校采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管理的方式。由此可知,现阶段四川省高校在经营管理方式的选择上仍然较为单一。

1.5 四川省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队伍

由表5中的统计数据可知,在调查的50所四川省高校中,其中有41所高校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员为校内职工,有9所高校的体育广告经营管理人员为体育教师,也就是说,现阶段四川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人员仍然是以校内工作人员为主的,而且这部分人员多数都是以兼职的形式参与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工作,并没有高校专门配备专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这说明,现阶段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仍然较低,这对于高校体育场馆的产业化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2 影响四川省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发展的因素

2.1 发展定位不够科学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现阶段四川省高校体育场馆的定位仍然是以对内服务为主的,对外服务社会的意识仍然比较淡薄,高校体育场馆应主要为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以及学生的课余锻炼活动服务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种定位虽然符合高校体育场馆的特点,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却是不利于高校体育场馆的产业化发展的。

2.2 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是目前四川省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据分析主要是由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四川省高校在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普遍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和合理的安排,存在过于随意的问题,以至于影响了经营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二是经营模式过于单一。多数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采用的都是学校体育院系负责管理的方式,较为单一、低效;三是缺乏高水平的、专业的经营管理队伍。根据上文的分析可知,目前四川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校内人员以兼职的形式来开展的,不但专业水平不高,而且还常常会与其所承担的本职工作之间产生矛盾,从而影响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开展。所以说,缺乏高水平的、专业的经营管理队伍也是导致四川省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四川省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促进四川省高校体育场馆的产业化发展,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特提出了如下几点发展对策与建议。

第一,针对四川省高校体育场馆发展定位不够科学的问题,应积极转变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和发展理念,在以服务于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学生运动锻炼为主的基础上,兼顾对外服务社会的需要,逐步地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力度,形成对内服务学校与对外服务社会之间的良性循环。

第二,针对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1)注意建立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对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工作做出合理的布局和细致的安排;(2)要注意逐步采取多元化的经营管理方式,以此来提高经营管理效率;(3)要注意为高校体育场馆配备专职、专业的经营管理人员,采用专人负责制、积极引进高层次的管理人员等方式来逐步提高四川省高校体育场馆人员队伍的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钟锡威.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研究探讨[J].运动,2013(19):143-144.

对田径体育场地产业化经营的探讨 篇9

一、田径体育场地产业化运营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经济发展迅速, 人们物质生活日渐提高, 对体质和健康的要求有了很大提高, 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对健康的积极作用。体育活动不仅仅增强人们体质, 而且还具有丰富人们生活、放松身心、提高社交能力、娱乐等多种功能。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 生活条件的改善, 花钱买健康、花钱买娱乐已是许多人正常的消费方式, 而且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也为田径体育场地产业化经营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田径体育场地的经营现状

1. 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截止到2003年

12月31日, 在我国体育场地达85万多个, 体育场地面积达13.2亿平方米, 仅从数量上看, 已具有一定规模, 但是相对于我国13亿人口而言, 每万人仅拥有6.58个体育场地,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1平方米多一点。与国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体育设施不仅数量少, 而且规模也比较小, 平均每万人拥有开放的体育设施仅有259个, 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文化活动的需要。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率却仅为30%左右。全民健身是全社会的任务, 田径场地应该为完成这个任务承担起社会时代赋予的责任。

2. 很多田径场地体育设施、人才处于闲置状态, 造成极大的

资源浪费。除了运动会、训练等时间使用, 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闲置状态。市场对运动场地的需求不断提高, 而田径体育场地却闲置不用, 这无疑是资源的严重浪费。

3. 体育场馆管理者文化素质难以适应社会管理需求。体育场

馆管理人员除少部分场馆的经营者之外, 基本是的场地工人, 一般没有大学或大中专学历, 实际上他们是从工人转型到场地管理人员, 对于场地工作实施, 管理水平较低, 在管理的规范性、效率、服务意识方面比较差与现代化田径体育场地的经营管理有很大差距, 田径体育场地经营迫切需要高层次的场地管理人员。

三、高校场馆产业化运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经营管理者主要在两个方面存在认识上的不足。第一是对

体育场地功能的认识不足。只是想着场地就是为比赛而备, 对场地的管理呆板, 这表现出管理者对场地的运用能力认识不高。第二, 管理者没有看到田径场地的经济性质, 习惯于将体育仅仅当作一项社会公益活动, 为国家、为社会无偿或低偿提供体育服务, 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而对体育潜在的巨大的经济效益没有发觉、注意。

2. 在体育场地的开展经营活动之前, 经营者没有对目标消费

群体、单位的规模、频数、爱好、消费能力与消费愿望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要根据田径场地设施建设的现状, 承担运动会、娱乐性游戏活动、大众健身性活动。如, 各省, 市、单位大型运动会, 基层单位的娱乐活动, 自发的健身、娱乐活动等。

3. 田径场地是健身娱乐的场所, 田径场地产业化经营的目的

是服务大众盘活高校体育事业, 所以田径体育场地无论采取何种方式经营都不能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背离社会的、大众的、人民的健身娱乐的宗旨。

4. 田径场地是以学校的学生、居民生活区的居民以及大众运

动健身为中心, 所以田径场地的设施不应该是在一个相对的封闭的区域, 场地的护卫和管理, 运动安全等方面要投入较多的财力和物力, 并且要适当调整规章制度, 从而使田径体育场地设施更好的为广大市民服务。

四、结论

1. 中国加入WTO之后, 2008年北京奥运会来临之际, 中国整

个社会经济政治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体育产业及运行机制必然要发生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革命。对田径体育场地的产业化进行探讨, 可以有效的解决新形式下我国大众健身、群众体育所面临的资金、管理等诸多问题, 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人民物质生活日益提高,

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愈加深刻。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不仅有利于自己, 而且有利于家人, 有利于国家, 有利于社会。

3. 对田径体育场地进行产业化经营, 可以有效地解决广大群

众对健身迫切需求, 和“社会体育健身场地紧缺, 田径体育场地大量闲置”这一社会问题。

摘要:本文对田径体育场地的经营现状, 产业化经营的可行性, 产业化运营模式内容, 以及经营过程中所出现的, 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旨在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增进人民群众健康, 繁荣我国体育事业。

关键词:产业化,田径体育场地,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张超慧:论体育经营风险与风险管理[J].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学报, 2001, (2)

[2]第五次全国场地普查数据公报.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 2005.1, 中国大众体育网

[3]詹建国:我国田径运动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4) :445~448

体育产业化 篇10

一、我国的体育产业化存在的问题探讨

我国的体育产业化进程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初露端倪, 但真正开始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发展速度不快等许多问题:

首先, 规模小但潜力大。我国体育产业化规模相对较小。在美国, 体育产业20世纪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 占其GNP的1.3%, 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 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体育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 增长率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现在美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为2100亿美元, 是汽车制造业总收入的两倍, 占GDP的2%;意大利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 其产值在20世纪80年代末达到182.5亿美元, 人均320美元, 跻身于国内十大经济部门, 现在已超过500亿美元。目前全球有65%的体育用品是中国制造, 中国的体育用品加工企业超过3000家。我国体育彩票市场空间也较大, 全国每年销售量在200亿元左右。此外, 在体育传媒和广告市场、大型赛事、俱乐部投资等方面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 将给中国体育产业的全面兴起带来前所未有的良机。据权威部门预测, 到201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将以3倍的速度持续增长。我们以13亿人口为基数, 每扩大一个百分点, 健身消费将给体育产业带来的产值和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

其次, 体育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品牌意识薄弱。虽然目前我国己成为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输出国, 占据着世界体育用品市场65%的份额, 但我国制造的体育用品, 科技含量低、标准化程度低己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 我国大多数体育用品企业主要是来料加工, 或承担国际生产任务, 赚到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加工费, 少数企业甚至靠模仿或假冒国际品牌获利。

再次, 相关产业的潜能没有充分发挥, 体育经济的规模没有形成。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过多地注重了本体行业, 而对相关产业的重视开发不够;尤其对无形资产资源开发不够和对体育产业的商用经济价值挖掘不足。

最后, 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短缺。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人才队伍的建设, 但在我国虽然不乏优秀的运动员、教练员但体育经纪人、体育管理人才却十分稀缺。国内针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绝大部分体育院校并没有开设体育经济管理专业, 重训练、轻管理, 体育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化的瓶颈。

二、我国体育产业化改革的主要着力点

笔者认为, 我国体育产业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应当是实现体育事业的产业化、企业化发展, 其改革着力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体育事业单位由事业向企业转变, 实现体制转型。

这是体育产业化转型的前提或者说是体育产业化转型最直接、最具体、最实际的表现。体育事业要深化改革, 要推进体育产业化转型, 自然也必须从体制开始。要毫不留恋地改变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僵化的体育管理体制, 使体育产业经营单位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体育企业。

2. 推进资产重组, 实现体育产业的集约化经营。

我国目前体育产业存在着规模均衡化和经营粗放化的问题。通过资产重组, 组建若干大型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体育产业经营单位或俱乐部集团, 调整我国体育产业结构, 使我国体育产业形成大中小并存的俱乐部格局, 并营造出一个充分的竞争环境, 促使体育产业经营单位通过加强经营管理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积极探索体育产业产权组织形式, 引入现代企业制度。

其目标是建立一个由多种经济成分的投资主体投资的体育经营单位, 实现企业各方参与者之间的权力制衡, 做到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分明、科学管理。

4. 以市场竞争为导向, 实现体育产业经营单位的专业化、特色化。

体育产业经营单位是全民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的前沿。而创新是体育产业经营单位的灵魂。体育产业经营单位要有所作为、有所发展, 必然要实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 这最终都要体现在经营特色创新上。经营特色创新是国内外每个体育产业经营单位都孜孜以求的。但是, 就单个体育产业经营单位而言, 每个体育产业经营单位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这里就需要体育产业经营单位扬长避短、精耕细作, 就需要为自己定位, 明确“我是谁”, 从而找到自己的发展思路和选题特色, 找到自己的“魂”。体育产业经营单位只有为自己定好位, 明确自己长于什么, 拙于什么, 拓展什么, 克制什么, 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 才能深化经营特色, 精耕细作, 多出体育竞技人才。否则, 如果体育产业经营单位思路不定, 经营特色不突出, 就往往浮于表面, 难以深入, 如同自然经济中的小农, 不能发展壮大。因此, 体育产业经营单位只有集中精力在某一个或几个领域不断开拓, 深入下去, 才能有所创新, 有所发展。

5. 以人为本, 建立体育产业职业经理人制度。

我国体育产业落后, 对国民经济的产业支持与身体素质支持程度不高, 一个重要原因是, 长期以来, 我们不把体育视为产业, 不承认体育产业管理是一种智力与知识要求很高、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在过去生存压力不大、垄断程度很高、市场竞争不是很激烈的情况下, 没有什么问题。但是, 在体育产业经营单位面向市场、要参与国内特别是国际间的竞争的情况下, 在体育产业经营单位管理越来越法制化、规范化的情况下, 这种状况就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与一般企业经理职业化不同的是, 体育产业经营单位管理者职业化不仅要求业者要有深厚的体育产业专业素养和较高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而且更要有较高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 并且懂得体育管理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要具各这种条件, 往往要经过多年的专业培训和职业磨练。因此, 我们必须尽快建立体育产业经营单位管理者职业化制度。

6. 建立健全体育法律法规。

推进体育产业法制建设体育产业化发展, 离不开健全的法律保障。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 只有建立健全法制, 才能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 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尽快建立健全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目前, 体育产业统计体系的研究是我国体育产业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空白点。我国体育部门和统计部门过去采用了一系列统计指标, 如等级运动员和等级裁判员发展人数、新建体育场馆数、世界冠军和创世界记录情况等对我国的体育事业进行统计, 但由于这些统计指标及相应的统计方法都是建立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 没有考虑体育所具有的产业性, 己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当前体育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

总之, 中国体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从宏观上讲, 就是要一部分体育产业经营单位成为新型的现代企业。以企业的方式运作体育产业经营单位, 遵循市场规律, 更多地创造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社会效益的“双效”产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式下, 开拓出生存和发展之路。体育事业产业化改革, 正是要沿着一条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路子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龙国强:关于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3 (2) , 12~14

[2]吴晓阳:我国体育产业改革的对策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7  (3) , 5~6

[3]平 杰 谷昭卿: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6  (3) , 19~21

体育产业化 篇11

【关键词】NBA;体育经济;产业化

一、前言

打开NBA的荧幕,映入眼帘的是精彩纷呈、丰富多彩的体育盛会,是体育经济产业化的缩影。NBA是全球篮球的开源地,目前NBA存在了热火、猛龙、活塞、湖人、火箭、魔术、老鹰、奇才、马刺、雷霆、勇士等篮球俱乐部。NBA完美的呈现了体育经济产业化的特点,纵观NBA发展史,经历了诞生、起步、发展再到现今的繁荣,所谓跌宕起伏,当随着NBA打造乔丹开始,NBA的就已为NBA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NBA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球员管理到门票到赛事的管理都有一套完善完整的管理体系。我们对其不断的学习借鉴,有利于开发我国体育经济产业化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迅猛的发展。

二、NBA经济产业化模式

1.网络

NBA会逐渐渗透到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在你上网的时候当然也是一样的。NBA会通过电视、电脑、手机想你传递赛事信息,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向你传播或者直播精彩的赛事。NBA建立了独立的视频网站,建立了独立的主页及邮箱,球迷们可以通过这些与自己喜爱的球员互动。同时,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NBA还建立了网上销售功能,在网上球迷们可以购买自己喜爱球员的相同的鞋子、衣服等等,还通过抽奖领取喜爱球员签名球服球鞋的方式增加与球迷的互动。呈现除了精彩的赛事外,别样的互动也更加吸引人。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达到宣传NBA的目的。

2.收入

NBA球员低收入都是很高的,NBA里球员最低收入每年是25万美元,这是最低的收入,而乔丹每年的收入是3300多万美元,同时NBA里各个俱乐部每年的收入平均都是很高的。如此高的收入,吸引了大批的人才,不仅增价了赛事的精彩,更是让更多的人争先恐后的进入NBA。NBA吸引人的是从精彩的赛事开始,精彩的赛事吸引球迷,门票是其收入来源之一,更多的是广告投资商的签约。进入NBA的球员,每个都需要身怀绝技,篮球技能了得,如果不具备这些,球员将会被淘汰。

3.资金

现在NBA取得的辉煌是其产业化的结果,市场才是决定NBA的今天。NBA在2013年总收入达到了50亿美元,2014年总收入达到了55亿美元,2015年总收入达到了63亿美元,今年总收入相信不会低于70亿美元(官方尚未公布)。收入来源有多种方式,广告效应、赞助商、观众门票等等,这都在使得NBA的收入源源,并且在不断的增加。现今全世界有213个国家转播NBA赛事,将其翻译成多种语言,各国的转播费给NBA带来了巨额收入。NBA垄断了全球篮球尖端人才和市场。全球兴起了篮球运动,NBA不仅利用产业化创造了财富,更是传递了一种篮球文化。

4.产权

NBA具有知识产业,在使用NBA的商标、传播NBA、涉及到NBA产权的活动都需要和NBA签约,同时在签约时也必须付费,否则将会被起诉。NBA通过此手段不仅让别的商家帮自己宣传,更是从别的商家处赚取利益,真是一石二鸟。这使得NBA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代表。

三、体育经济发展国内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迅猛,成就巨大。然而这其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因素,造成了我国体育事业与国外相比相对落后,从而限制了我国体育经济产业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管理人才、市场发育不全、大球方面尖端人才缺乏等。其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在我国体育事业产业化中,缺乏特色,单一的发展结构,体育事业是竞技表演,未能走向市场;其二缺乏管理人才,现今,国内缺乏即懂得体育又懂得经济的人才,诸多的体育院校未设立经济学和管理学,国内尚未有专业的培养这类人才;其三市场发育不全,国内出现的体育竞赛俱乐部不多,且尚未形成有效的市场效益,市场规则不完善;其四大球方面缺乏尖端人才,造成竞技表演不够精彩,缺乏可观赏性,更没能形成产业市场化。这都是限制我国体育经济化发展的因素。

四、体育经济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首先应结合NBA的经济产业化模式,制定出符合我国体育事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可以学习NBA的网络、收入、资金和产权方面,并研发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产业化模式。通过打造运动员的名气开始,通过其进行宣传,提高其知名度,从而退出符合自身发展的品牌等;其次制定完善规范的体育经济产业化制度,不断的完善改革体育经济产业化制度;其三,大力培养管理人才,体育高校,体育培养机构应设立专门的经济学和管理学,不断的为国家培养即懂得体育又懂得管理和经济学的尖端人才;其四完善产业化结构体系,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其完善的结构,例如NBA也是具有了完善的产业结构,才能够迅猛的发展,我国体育经济产业化发展也离不开产业的结构,我们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产业化结构,并结合自身发展制定出完善的产业发展结构;其五,大力培养和引进体育尖端人才,例如篮球引入外援,足球引入外援,大力提高赛事的精彩程度,提高赛事的观赏性。按以上措施,我相信我国体育经济产业化的发展必然能够突飞猛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为体育经济产业化开发的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帮助,从而提高我国体育经济产业化的发展,进而提高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瑞林,张新英.NBA联盟价值管理对我国职业体育发展的启示——基于治理、管理、经营和盈利模式的视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12(06):461-466.

[2]陈颇.大型体育赛事对我国体育产业上市公司股价指数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网络搜索数据的新视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10(01):29-35.

体育产业化 篇12

1调查研究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该文以山东的10所高校 (山东大学、聊城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商学院、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济南大学、 潍坊学院、山东科技大学) 作为研究对象, 并进行问卷调查。其中, 对24名副高职称以上教师进行专访。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该次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3 500分, 收回3 028份, 回收率86.5%。 其中, 有效问卷2 918份, 有效率96.4%。

1.2.2专家访谈法

对10所大学的副高职称以上教师进行访问调查, 并通过专家对调查问卷进行效度评价。其中, 评价为“较好设计”以上89.2%。

2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现状

2.1体育经费存在较大不足, 产业化发展受阻

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高校体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 是新时期高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 体育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于充足的体育经费保障。从实际来看, 高校体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单一, 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高校体育在性质上属于公益性事业, 资金来源在理论上应该不仅有国家财政拨款, 还可以来源于社会团体、社会赞助等途径。但是, 在统筹谋划的过程中, 国家财政一家独办的情形十分明显。在调查的10所高校中, 体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较低, 具体如表1所示。体育经费的不足, 成为高校体育产业化困境的重要因素, 产业化发展受阻。

2.2体育场馆开发程度不足, 可利用空间很大

在调查研究中, 10所高校的体育场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场馆开发不足的问题。其中, 有39.2%的高校体育场馆提供有偿服务, 有60.8%在有偿服务领域尚未开展。在开展有偿服务的高校中, 以每周5天工作日的时间来算, 体育馆平均每日利用时间2.5 h。而在双休及节假日阶段, 场馆平均每日利用时间5.3 h。因此, 在体育场馆的开发及利用方面, 高校存在开发程度不足, 利用不到位等问题。

2.3体育产业消费及有偿服务情况

对于大学生体育消费而言, 主要的消费项目为运动服装、器材及饮料等, 平均每位大学生在校花费250元。而大学教师的体育消费主要在于投资领域, 如体育健身投资, 平均每位大学教师年均消费450元。此外, 在有偿服务中, 开展权经营性体育有偿服务的高校占比20%, 大部分高校面向校内外所有的体育爱好者。并且, 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方式多样化, 有72%为场地租赁;46%为承办运动比赛;53%为体育用品销售和借租。因此, 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模式发展多样化, 在助力产业化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3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当前, 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取得了诸多成效, 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无论是体制问题, 还是经营管理问题, 都强调体育产业化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创新, 在于突破体制的禁锢, 转变思想观念, 为体育产业化发展谋划好路径, 创设好内外环境, 支撑高校体育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3.1强化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指导, 突破发展体制的困境局面

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 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应强化产业政策法规的导向作用。当前, 中国应进一步强化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法规政策制定, 在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之下, 突破发展体制的困境局面, 助力高校体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发展。首先, 体制困境是当前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阻碍, 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 形成良性的产业发展模式, 实现真正的“自我经营”、市场化运作, 都是新时期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次, 逐步建立完善的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确保体制与当前市场经济的适应性, 提高运行机制的保障力, 为体育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3.2转变思想观念, 产业化发展意识下的理念创新

在调查中发现, 不少高校的体育场馆存在“业余经营”的特点, 并且有偿经营尚处于初级阶段, 在很大程度上为学校的创收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方面, 高校在经营理念方面, 缺乏先进的理念支撑, 且营销手段缺乏, 很难以在市场化运作的背景之下, 吸引体育消费者;另一方面, 产业化发展意识淡薄, 传统思想观念桎梏。因此, 首先, 高校应拓展产业经营项目, 并且在市场占有率等方面, 进一步提高。在整合网球馆、羽毛球馆、健身房等创收经营项目的同时, 进一步强化经营策略的构建, 扩大各大场馆的市场占有率;其次, 转变管理理念, 创新管理模式;转变传统管理松散的现状, 转而以科学的激励机制, 提高场馆的管理效率, 降低场馆资源闲置和浪费等情况的发生, 盘活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

3.3强化横向联合与经营协作,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

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深入开展, 应强化横向联合与经营协作, 充分发挥社会的参与。一方面, 实现优势互补, 强化高校与社会之间、高校之间的互动联合, 依托市场化的运作发展, 为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夯实基础;另一方面, 高校要积极推进人才培养, 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的同时, 强化对综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 强化高校在体育产业化发展经营中的管理能力。与此同时, 高校也要优化与创新经营管理模式, 强化体育产业与经营网络的建立, 提高体育产业的知名度, 有助于壮大市场占有率。

4结语

综上所述, 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是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有着显著地现实意义。虽然,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取得了诸多成效, 但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 仍要强化制度建设、思想转变、经营理念创新, 为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条件。

摘要:在高校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 推进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 是新时期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实现高校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文通过对山东10所高校的调查, 分析了现阶段中国高校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并在此基础之上, 从强化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指导、转变思想观念、推进人才培养三个方面, 阐述了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策略。该文旨在强化对现阶段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认识, 就推进其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化,现状,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孟猛.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2]蓝荣, 周德书, 闫万军.中国傲笑体育产业化现状与趋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3 (5) :17-19.

上一篇:校园景观命名艺术下一篇:岩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