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

2025-01-03

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精选12篇)

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 篇1

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拓展业态。丰富体育产业内容,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等融合,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等相关业态的发展。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1,2]。《意见》政策的出台,为创新产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有利的实施平台和保障,也是加快我省动漫产业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

1 河南省动漫产业与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动漫行业在政府部门的鼎力扶持下,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河南省动漫产业发展迅速,规划建设了集信息、技术、服务、交易、培训于一体的动漫产业园区和基地,涌现出一批涉及动漫图书、报刊、手机动漫、网络游戏和衍生产品开发等的动漫企业,创作生产了一批立意新颖、广受欢迎的原创动漫产品。但也要看到,河南省动漫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取得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高产低质的唏嘘声却不绝于耳。一个成熟的动漫产业链的形成需要多种元素,比如市场开发,广告、游戏、衍生品、品牌授权代言等多个环节组成。因此,要想让河南动漫走出窘境,除了在动画的产量上做文章,还需致力于动漫产业的多元化形式发展[3]。

1.2 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自2010 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以来,河南省在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质、加快发展体育事业的同时,对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产品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旅游业、体育彩票业、体育传媒业、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业等休闲体育产业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河南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观念落后;发展基础薄弱,供求不平衡;发展体系不完善,缺乏政策指导,与先进地区相比在规模、效益、档次和吸引力等方面还有差距,与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4]。

2 利用动漫产业技术创新河南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策略

目前河南省动漫产业与休闲体育产业有了一定的相互促进发展的趋势,但是在相互促进发展的方式和广度上还有待研究。例如,休闲体育产业不光要针对中青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更多的老年人和青少年对休闲体育的热爱程度也在逐渐提高;另外,动漫产业涉及的不只是动漫游戏,除此之外,还包含动漫电视、电影、音像出品、玩具等,因此我们可以扩大动漫与休闲体育产业融合的范围,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进行产业融合,最终使二者协同创新,相互促进相互带动,产生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目前河南省动漫产业和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已有的产业相互促进发展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体育动漫、游戏开发、健身软件开发、动漫主题公园、动漫传媒、休闲体育动漫文化节等多种途径对二者相互促进发展的方式进行创新。

1)利用动漫技术与虚拟仿真技术对休闲体育运动进行动漫作品和游戏的开发

我省是太极拳和少林功夫的发源地,我们根据这些文化题材,采用动漫技术创作相关的动画片,不但能够弘扬我省民族文化,而且可以扩大休闲体育运动的影响范围。另外,对于一些休闲体育爱好者来说,受到时间、经济能力等条件的限制,可能无法去参加或是观看一些体育比赛,针对这些情况,基于体感互动技术,通过动作感应器、动态捕捉、影像辨识、三维动作识别器、跟踪器等硬件设备,我们可以开发出一些休闲体育运动项目游戏,使休闲体育爱好者在家里就可以体验真实赛场的激情,并且能够身临其境,跟自己的偶像模拟一场球赛,体验一下滑雪的乐趣,感受一下蹦极的刺激等,能够让玩家“全身”投入到游戏当中,享受到休闲体育运动的新体验[5]。

2)休闲健身动漫课程和动漫软件的开发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老龄化日趋严重,雾霾的出现是环境恶化的征兆,在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逐渐增强的今天,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针对那些老年人和上班族,骑车、慢跑、游泳、瑜伽、减肥等休闲健身运动成为他们减压和保持健康的首选,但是由于没有专业健身教练的指导,人们往往在健身的过程中,对于健身的要领很难把握,从而达不到理想的健身效果。然而,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以手机和电脑为平台,开发一些休闲健身动漫课程和软件来解决。休闲健身动漫课程中使用3D动画模拟各种标准的健身动作,并配上说明,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可以通过电脑或是智能电视进行健身动漫课程的观看学习,动漫课程中演示的健身动作会更逼真,更到位,更易懂,从而帮助他们轻松掌握健身动作要领;对于那些热衷于手机的上班族来说,休闲健身软件是健身运动的好帮手,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上的休闲健身软件来学习健身运动,并实时监测运动数据,根据运动数据制定运动计划,不用雇佣贴身的健身教练,就可以实时享受休闲健身运动带来的快乐。

3)利用动漫衍生品扩大休闲体育产业市场

在国外,动漫衍生品的开发是主要获利渠道,动漫产品只是衍生品的“广告”。以前河南省动漫把路走反了,但是现在,多数动漫公司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并把重点放在衍生品的交易与开发上。目前,河南动漫产业的衍生品交易离“十二五”的奋斗目标:“年产值超30 亿元的动漫产业大省”是越来越近了。因此借助于河南省动漫衍生品行业的逐步繁荣,可以将休闲体育用品和动漫衍生品相结合,开发设计出新的衍生品,从而拓展衍生产品链,扩大休闲体育产业市场。例如,一根普通的跳绳对于青少年来讲可能毫无吸引力,更不会使他们产生跳绳运动的欲望,但是在融入了动漫元素后,会产生新的效果,手柄可以做成多种卡通角色的样式,绳子的颜色使用青少年喜爱的色彩,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产品的销量,而且也能激发他们对跳绳运动的欲望,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4)以动漫媒体为依托,带动休闲体育经济

国际上著名的动漫企业背后都有实力雄厚的传媒集团。在河南省,由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打造的“全球中文动漫第一报”——动漫报对河南动漫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但是河南省动漫媒体发展还不够强大,还有很多例子可以借鉴,例如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它是中国第一家动漫上市的公司,奥飞动漫以玩具为基础,以动漫影视为核心,构建起一条从内容创作、品牌授权、媒体传播到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的完整动漫产业链。2010年,该公司成功收购嘉佳卡通,成为唯一拥有动漫频道经营权的民营企业,自有媒体和营销渠道成为奥飞掌控业务发展的重要保证。

由此可以看出,动漫媒体的传播对产业经济的带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以动漫媒体为依托,带动休闲体育经济。例如,河南电视台经过40多年发展,目前拥有15个电视频道,我们可以在已有的频道中增加有关休闲体育动漫的节目,也可以模仿嘉佳卡通卫视,通过专业的频道来推广产业融合后的衍生品,从而达到带动休闲体育经济的目的[6]。

5)创办休闲体育动漫主题公园,扩大休闲体育影响范围

深圳华强集团创建的“方特欢乐世界”是其“文化+科技”双重产业相互整合的产物。自2012 年6 月郑州方特欢乐世界开园以来,不但带动发展了郑州及周边城市的旅游业,而且也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城市文化产业和科技产业提升了一个新水平。以此看来,融入地方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建设是动漫产业与休闲体育产业融合的新途径,同时也可以定期举办休闲体育动漫文化节,展示产业融合后的新生业,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带动产业经济的发展,也能扩大产业的影响范围。

3 结束语

利用动漫产业的多种途径创新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式,不但对河南省经济转型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此外,国务院有关《意见》的颁布,为河南省动漫产业和休闲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方式提供了方向和保障。但是,在产业创新发展时,要注重完整产业链的建立,争取通过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依托,打造出一条“创、研、产、销”一体化的休闲体育动漫产业链。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R].2014-10-02.

[2]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R].2011-08-10.

[3]李林,谈国新.试析国产动漫品牌的发展路径——以武汉动漫产业品牌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8):157-161.

[4]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R].2011-03-25.

[5]丛波.文化软实力视域下我国体育动漫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33(4):63-66.

[6]岳志刚,王进忠.体育动漫对我国体育产业促进作用的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1):25-27.

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 篇2

近日,教育部发布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意见,明确提出将体育纳入录取计分科目。新政策把体育提高到与语数外同样重要的位置。

“你的体育是数学老师教的么”

2017年的新学期,体育将被纳入中考录取计分科目。也就是说,体育的地位终于要和语数外一样,再也不能被班主任随意占课了!

那些年每逢大考体育老师就失踪常年不在学校的伤,终于要在下一代身上被抚平……

对于体育老师的一战翻身,想必莘莘学子都有所期待,期待有朝一日能大声喊出:“你的体育是数学老师教的吗?!”

爱上体育课的同学是有福了,但是苦了体育特长生。步入高考大幅减少体育艺术加分项的后尘,高中招生也将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如果你有体育艺术的特长,也只计入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录取时的参考。某某乐器八级的证书,从此只能用在小升初的加分了。

提前了解体育考试都考啥

先来看看统一的规则。在体育中考里,每个考生必考1项,选考2项,共计3项。其中,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为必考项目。

选考项目分两类:第一类为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50米跑;第二类为足球运球、篮球运球、排球垫球;以上两类选考项目,考生各选一项进行测试。

在公布《指导意见》之前,体育项目在一些地方的中招考试中也备受重视,除了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的必选项目,各地还适当的加入了选考项目,足球、篮球、排球项目等逐渐进入中考项目,并且分值在不断提高。以北京2016年中考为例,体育占中考总分的40分,并加入了足球选考项目。

(一)男生

1.1000米跑,必考项目。

2.引体向上或原地正面掷实心球,考生从两个项目中选择一个。

3.足球运球绕标志物、排球垫球、篮球运球绕标志物,考生从三个项目中选择一个。

(二)女生

1.800米跑,必考项目。

2.一分钟仰卧起坐或实心球,考生从两个项目中选择一个。

3.足球、排球、篮球,考生从三个项目中选择一个。

计分规则:

中考体育总成绩仍为40分,包含现场测试和过程性考核两部分。现场测试有3个项目,每项10分,合计30分。过程性考核成绩总分10分,初一上下学期、初二上下学期每学期2分,共计8分,初三上学期2分,以此合计为10分。

河南省2016年中考体育方案中,全省的体育测试成绩由原来的满分50分提高至满分70分,计入中考升学总分。以郑州市为例,2016年的中考体育考试项目,增加了足球选项。

1.必考项目:男生的1000米跑、女生的800米跑。

2.跳绳和50米跑选一项。

3.立定跳远和实心球选一项。

4.篮球运球和足球带球选一项。

中招体育考试总分70分。其中:体质与健康过程管理成绩8分、升学体育考试成绩62分(长跑20分、三项选项各占14分)。

2016年厦门市也调整了中考体育考试项目,足球成为中考的选考项目之一。

1.项目一:男生1000米跑、100米游泳;女生800米跑、100米游泳。分值12分,按性别从2项中自选1项考试。

2.项目二:立定跳远、100米跑、1分钟跳绳。分值6分,从3个选项中自选1项考试。

3.项目三:男生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前掷实心球;女生斜身引体、仰卧起坐、前掷实心球。分值6分,按性别从3个选项中自选1项考试。

4.项目四:足球(运球过障碍)、篮球(运球过障碍)、排球(连续垫球)。分值6分。从3个选项中自选1项考试。

会玩足球的孩子,你们赢在了起跑线上

2015年以前北京中考体育测试中就已经有篮球运球项目,到了今年又增加了足球运球和排球垫球两个项目,考生从中“三选一”。

足球测试为30米S形绕桩。漏绕或足球出规定区域则要返回犯规处继续,不停表。

中考足球

大家都知道三大球是需要勤练习的项目,平时学业任务重没有更多时间练习体育考试项目,成绩难以提高怎么办?

看到这里你就赚了。五一小编现在就教你一招怎样快速提高足球绕桩成绩的办法——练颠球。

懂的都懂。不懂的小编告诉你盘带失误多是因为球感不佳,而颠球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练习绕桩之余抽出一些时间练练颠球,成绩提升难以想象。

讲几句闲话

邓小平说过: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但那些想被抓的娃娃们学校的作业做不完啊,学校的做完了补习班的做不完啊,补习班的做完了兴趣班的做不完啊,兴趣班的做完了也该去学校上课了。踢个足球比抓娃娃都难。

巴西凭什么叫“足球王国”?就因为那将近3000万的足球人口啊!咱中考三大球的强势入驻,体育人口增加了多少我就不数了,就算稳定人口按照减半算,以中国这学生基数……是吧,哼哼。

不得不说,训练还得科学一点

体育考试中涉及的项目考察的重点——耐力、爆发力——是需要通过长期的科学训练来提升的,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急功近利,很容易使孩子的跟腱、大腿受到损伤,得不偿失。

因此即便是想在短期内提升运动成绩而请家教,平时的训练也要注意不可过度。一般爆发力的训练多为力量训练——深蹲,鸭子步,俯卧撑等等。进行这些高强度运动时,一堂训练课的总时长最好不要超过40分钟;耐力训练诸如长跑,也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距离。大腿拉伤,至少修养俩礼拜。

这些科学知识,也要先了解。

体育分值将逐年提高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曾表示"全国各省市中考都有体育考试,只不过分值不同,现在的政策导向是——体育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将逐年提升,直至与语数外等科目等值”。《指导意见》出炉后,体育与语数外的地位一样重要,在分值上也逐渐趋近。

伴随着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中考改革方案出炉,体育与语数外同等重要,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达到学校体育改革的目标:教会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和一到两项特别喜欢并能伴随其一生的运动项目。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请点击文末右下方“写留言”与我们聊聊。

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篇3

【关键词】体育产业;市场运营;管理机制;发展潜力

A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LIU Wei-hua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eatures of sports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from various aspects like health-keeping and leisure, sport competition, performance, training, operation of sports clubs, sports lottery, sports tourism, and building of venues. 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problems and insufficienc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Keywords】 sports industry, market operating, managing mechanism,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1前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河南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省的体育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结构不断优化,效益不断提高,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也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河南省体育产业概况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实施方案》,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河南省体育局、河南省统计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河南省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截至2008年底,全省有各种体育产业活动单位12974家(含体育彩票业3974家),从业人数为5.42万人,占当年全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97%;2007年全省体育产业总产出37.1亿元,同比2006年增长24.41%;实现增加值19.11亿元,同比2006年增长18.62%。从服务项目上看,河南省体育本体产业开展的服务项目,较集中于武术、健身场馆、游泳、保龄球、乒乓球、棋牌等项目。从规模看,2007年河南省体育用品制造、销售两个行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0.67亿元和1.07亿元,分别占3.5%和5.6%;经营总收入分别为2.01亿元和2.79亿元,分别占5.42%和7.52%。从经营产品上看,体育用品专营制造业主要以生产健身器材产品为主,体育用品专营批发和零售业主要销售球类产品、体育器材、运动服装和运动鞋帽。从增长速度比较看,体育用品销售业高于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用品销售业的增加值增长速度为5.6%,比体育用品制造业高2.1个百分点。在体育本体产业经营领域中,行政事业单位从事的体育管理和服务业占据半壁江山,营业收入占体育本体产业总收入的一半。在体育行政事业单位的事业性收入中,其他体育服务活动带来的收入所占比重最高,竞技比赛、广告及赞助、转播权等收入较低。从纵向发展看,股份制和私营企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他类型的企业。上述三类体育产业活动单位的特点是个体户数量多,股份制企业规模大,私营企业发展快,其共同特点是,活力比较强,机制比较活。

3新时期河南省体育产业的特点

3.1体育健身休闲业发展迅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体育健身休闲业在我省发展迅速,规模与产值不断扩大,服务项目和内容日趋多样化,经营主体多元化,价格趋向大众化。体育健身休闲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呈现出由城市向乡镇延伸的全面发展态势。

从规模上看,我省各地体育健身休闲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近几年发展速度更快,规模更大,布局更加合理;从结构上看,社会投资体育健身休闲业的积极性增强,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格局。目前,由社会投资兴办的健身休闲场所和公共体育设施互为补充,已成为健身休闲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从项目种类上看,健身、游泳、武术、篮球、乒乓球、跆拳道、体育舞蹈、体育旅游等项目普及程度较高,滑翔伞、攀岩、漂流、野外生存等极限项目正逐步兴起。

3.2体育竞赛、表演市场逐步形成

目前我省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尽管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经过近几年的培育,以职业联赛、商业比赛、各项目单项竞赛和综合性比赛组成的竞赛表演市场正在形成。竞赛表演业的发展不但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观赏高水平赛事的需求,增强了全民体育意识,同时也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比赛冠名、广告经营和门票销售等方面按照市场经济运作模式进行操作,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据统计,近几年来,全省有一定规模、一定影响的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每年近300余次,参加的运动员近20万人次,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带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如已举办过七届的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安阳林州国际滑翔伞比赛和去年举办的郑开国际马拉松比赛,都吸引了大批中外武术、滑翔伞爱好者和长跑运动员前来比赛、交流。由于影响越来越大,郑州少林武术节已升格为世界传统武术大会,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升格为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焦作市成功举办了7届U-17中国乒乓球挑战赛。漯河市体育局利用其场馆优势,自2003年以来共成功举办了国际级比赛10次,国家级比赛48次,省级比赛16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贯彻《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先进单位。通过体育中介组织牵线,济源、洛阳、漯河近年来先后邀请了美国大学生篮球队等高水平球队来河南进行了多场表演比赛。

3.3体育培训业初具规模

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的迅速发展和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带动了体育培训业的发展,各类以体育技能培训为主的培训学校和培训班蓬勃兴起,体育培训市场初步形成。从全省体育系统看,主要是利用自身场馆和教练力量,组织开展短期或常年的青少年体育技能有偿训练,虽然对象大多为中小学生,收费较低,利润也不高,但达到了培养、选拔苗子运动员的目的。此外,各级体育部门定期举办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育经纪人培训、体育裁判员培训及其他体育从业人员培训等,拓宽了体育服务业的领域,培养了大批社会体育骨干力量。尤其是郑州的登封和焦作的温县,充分利用少林拳和太极拳发祥地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开展武术培训活动,武术经济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目前,全省300人以上规模的武术馆校共有156所,在校学员10万多人。大批武术馆校的兴起,带动了当地交通、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地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体育培训业的兴起,既发挥了体育的经济功能,又减轻了体育部门培养各类体育人才的压力,对扩大体育人口,引导体育消费,推动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4体育俱乐部已显雏形

体育俱乐部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运动项目管理运作的最新模式。由于我省尚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俱乐部的建立、发展与先进省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适应全国职业化体育竞赛发展的要求,我们在体育俱乐部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我省共成立了6支职业体育俱乐部,分别是河南建业男子足球俱乐部、河南十三香女子足球俱乐部、河南济钢男子篮球俱乐部、济源豫光金铅女子篮球俱乐部、河南天冠男子排球俱乐部、郑州高新区女子排球俱乐部。以上这些俱乐部虽然只有建业男子足球俱乐部完全按照职业体育俱乐部模式进行运作,球队训练、比赛、管理均由俱乐部自主负责,另外5支俱乐部正朝着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方向发展。以体育健身俱乐部为主的其他社会体育俱乐部,多为个人投资兴办,规模有大有小。目前全省具备一定规模的健身俱乐部约110个,另有体彩公益金支持成立的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10余家。这些俱乐部正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创新发展,初步建立了良性运作机制。

3.5体育彩票工作稳步发展

我省体育彩票业稳步发展,市场运作水平不断提高。体彩公益金在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1994年国家批准发行体育彩票以来,各级体育部门都把其看作是体育产业的一项重要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省体育彩票终端机达到3974家,从最初的年销售额几千万元已发展到2009年销售近28亿元。共销售体育彩票106.91亿元,为国家筹集公益金35.57亿元。

3.6体育旅游业方兴未艾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体育健身休闲需求日益增长,而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健身休闲方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各地市利用本地旅游资源优势开发了不少体育旅游项目,如南阳的灌河漂流、平顶山的中国石人山技巧摩托车挑战赛、焦作的攀岩等,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观摩。各地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举办的滑雪、滑草、龙舟等项目和利用民间体育开展的高抬花轿、体育舞蹈表演、武术交流等活动,突出中原体育文化特色,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省内外、国内外的游客到河南参观、旅游,潜力巨大。

3.7体育场馆建设加快,运营手段不断丰富

近年来,我省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自1985年承办全国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以来,利用财政拨款、社会融资、体育彩票公益金等资金,兴建了一批体育场馆。从省体育局自身训练、竞赛设施情况看,兴建了省体育中心,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二期工程即将立项建设,去年省政府明确二期工程兴建游泳跳水馆;在直属训练单位中,新建了游泳馆、网球馆、体工大队综合训练馆、重竞技综合训练馆、体育中心综合训练馆等,进一步完善了射击中心和水上中心的训练设施。市一级体育设施更加完善,有的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如洛阳市体育中心、漯河市体育中心、南阳市体育中心以及济源篮球城等;有的正在落实和建设之中。县一级体育设施建设,以前几年争创体育先进县和正在开展的“雪炭工程”为契机,设施条件正在逐步改善。根据2005年体育场地普查统计结果,河南全省共建有标准体育场113个,体育馆41个,综合训练馆299个。

在体育场馆建设步伐加快的同时,场馆经营结构也逐步完善,经营方式呈现出“以体为主、多种经营并存”的特点。国民体质监测、体育保健康复、餐饮等配套服务项目不断增加,场馆冠名权、广告、连锁经营等无形资产开发形式日趋多样化,形成了对体育场馆资源全面综合开发利用的新局面。如洛阳市依托新建的体育中心,注册成立了“洛阳市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招商引资、承包、合作经营等模式进行场馆开发,以体育中心大型广场和各场馆为基础,推行“牡丹健身卡”,实行一卡通服务,引导市民开展各项健身活动。2008年实现年创收300万元。洛阳市体育中心现已逐步发展成集全民健身、竞技训练、体育赛事、文艺演出、休闲娱乐、会展商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活动中心。济源市也成立了济源篮球城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以体育竞赛、文艺表演、全民健身、娱乐休闲、基地建设为经营项目,以服务体育、奉献篮球为宗旨。与此同时,我省各级体育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体育工作实际和体育产业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对推进体育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8体育产业理论探讨和政策研究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产业理论和政策研究,对如何认识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关系,如何发挥体育产业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基础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重视加强体育法规建设,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和《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制定了《河南省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明确了我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具体措施。依据省政府印发的《河南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规定》,省体育局与省工商局联合下发了《河南省体育经纪人管理办法》,同时还下发了《河南省体育经营单位审批办法》和《河南省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审批办法》等。洛阳市也出台了《洛阳市体育市场管理条例》,加强了对体育市场的管理。这些政策法规对我省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规范作用。南阳市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很具有代表性,成立政府市场管理办公室和体育市场科,主管体育产业和社会体育。使当地体育产业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市场主体行为不断规范,体育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促进了体育市场快速、健康的发展,对整个体育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4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省体育产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发达地区及省内同类产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对体育产业发展规律认识还不够深,体育产业政策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体育市场管理不规范,管理手段和规章滞后;体育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与利用不充分、不合理的现象并存;体育产业在省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还比较低,尚未发挥出新兴产业的潜力和优势;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较大;体育市场不成熟,体育健身休闲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媒介市场、体育经纪人市场、体育旅游市场等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培育。与发达省市相比,河南在认识上、措施上都有较大差距,国家体育总局已经批准了北京、成都、深圳、晋江四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晋江主要是体育用品生产业。我们河南体育用品经营业比较普及,但制造业基础薄弱,只有长葛的“嘉宝”飞镖还有些名气。体育制造业发展任务繁重,要跟上形势,加快发展。

5结论

河南省农村新型社区体育发展研究 篇4

1农村社区体育的意义分析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始终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农村一体化的进程,农村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社区,农村社区体育是在新时期形成的,我国农村是村民生活劳动的主要区域,是农民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单位, 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可以丰富村民的生活,提高村民的身体素质, 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我国农村体育人口的数量增长。同时, 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可以很好的贯彻落实国家体育工作的法规及各种方针政策,发展农村的体育事业,促进农民的身心健康,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培养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的新型农民; 社区体育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全民健身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促进农村社区体育设施的完善,改善群众健身的环境。

2农村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2 . 1农村社区体育人口数量少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制定了很多刺激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社区体育在农村的发展仍旧是以整个农村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才能去发展的一个领域。通过研究发现,当前河南省大部分农村居民仅仅局限于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一小部分居民还处于较低的生活水平,他们的实际条件不充许参加体育活动,即使参加了,也不规律,运动时间达不到要求,运动强度也不能得到保证,锻炼的持续性也不够。体育人口数量少,远远落后于城市体育人口的数量,这是农村社区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2 . 2体育工作开展不利

由于农村社区体育工作对象较多,涉及到的范围较广,导致了社区体育工作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由于河南省很多地方政府都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农村经济建设发展上面,强调新农村的建设,对农村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不足,虽然制定了一些发展农村体育的方针,但是实际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计划都没能较好的实施,这也对新农村居民的体育开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 . 3农村居民的健身意识弱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河南省农村居民的知识层次较低,受传统封建文化的影响,居民的健身意识不强,对体育锻炼的理解不足。许多居民认为体育锻炼是城里人的事,甚至错误的认为他们所从事的体力劳动完全可以代替体育锻炼,根本没有必要再进行体育活动,受这些错误观念的影响,严重的影响了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要想全面的开展农村社区体育,必须要加强对体育健身的宣传,转变农村居民的健身意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落实农村体育计划。

2 . 4体育经费不足

社区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支持,体育场地设施的缺失严重的制约了农村社区体育的开展,居民体育锻炼的基本保护就是充足的健身场所、现代化的健身器械,这样才能方便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的开展。当前新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改善了,但是社区体育发展还没有必要的扶持,体育经费的投入不足,缺少稳定的体育专项经费,虽然近年来国家利用“体育彩票”等形式加大了全民健身的投入,但是对农村社区体育方面的投入还是远远不足的,与城市的体育设施相比,差距较大,河南省农村乡镇的体育设施比较缺乏,很多社区根本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体育器材和场馆,绝大部分地区除了学校有一些最基本的篮球场场地之外,就没有别的公共体育设施了。

2 . 5缺乏体育工作人员

体育人才缺乏,也是影响农村社区体育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体育经费的不足,很多体育工作方面的人才都不愿意到乡镇社区从事基层的体育工作;另一方面体育专业的人才留不住,造成了基础体育人才缺乏,有的社区体育工作都是由基层领导担任的,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指导的效果也不理想。如何吸引体育人才投入到基础工作,是农村社区体育部门要解决的问题。

3完善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策略

3 . 1提高农村居民的体育意识

为了更好的促进新型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就必须要提高社区居民的体育意识,逐渐扩大社区体育的人口数量。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自己的健康关注度也逐渐提高,对体育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了,但是农民的主动体育锻炼意识还不高。河南省农村社区的体育发展仍旧需要政府的引导,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了解农民对体育的需求现状,加强对农民体育健身的引导,通过多种渠道贯彻国家的全民健身计划,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进而扩大农村的体育人口数量,促进社区体育的良性发展。

3 . 2加强政府的引导

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是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的,政府的支持是农村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有了政府的正确引导, 才能建立起现代化的农村社区整体布局,才能制订出长久的农村社区体育发展计划,制定出农村社区的体育政策,确立主导性农村社区体育发展方式,确立适合本地社区体育的发展模式,确保各项政策计划的有效实施,为社区体育的发展引导好方向。

3 . 3加强体育经费的投入

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体育经费投入,确保体育活动的有效进行。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资金投入,不断扩宽资金的来源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农村体育的发展,将体育事业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来进行,调动全社会来帮助农村体育的发展。逐步完善农村体育公共设施,改善农民的锻炼环境,调动农民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政府要加强对场地、设施的管理与维护,确保农村社区体育场地有效的进行利用。

3 . 4加大体育人才的培养

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专业人士的指导,针对当前体育人才缺乏的现状,立足于内部挖掘,走自主培养的道路,加强农材体育人才的培养,形成系统的体育人才培养制度,将本地的一些优秀人才,送出去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与技术水平。同时,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吸引优秀的体育毕业生到农村进行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优,壮大体育人才队伍,突出骨干的作用,带动社区体育的全面发展。

3 . 5建设发展社区的体育文化

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是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可以很好的带动体育活动的开展。结合本地的文化传统,开展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提升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增加居民的凝聚力,形成村民的社区意识和认同感。社区体育文化的开展,要有正确明确的方向,政府可以进行规范,使社区体育文化的开展向着科学化、现代化、普及化的方向上发展,烘托出一种全社区居民共同健身的热潮。

4结语

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 篇5

摘要:体育微学习是一种以体育学习者为中心的且更加人性化的新型学习模式.本研究体育微学习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微学习的内涵和特点,通过分析体育微学习资源的建设、环境的构建以及体育微学习的模式,来构建河南省体育微学习体系,试图提高体育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河南省;体育微学习;学习效率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型已渗透到全球的各个角落,其在教育、计算机技术、信息传播等视域的运用已日臻成熟,体育微学习让学习者结合自己的体育爱好专长主动利用碎片化时间借助智能手机、便携式电脑、学习机等最基本的移动终端设备开展学习及互动交流,其丰富的资源既提高了体育学习者的兴趣和热情,又实现了其强身健体的目的.当前,在河南省内体育微学习体系的建设还处于空白阶段.本研究试图以体育微学习为研究对象,从体育微学习资源建设,体育微学习环境构建,体育微学习模式研究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国内外体育微学习方面的实践经验及河南省实际情况,来构建河南省体育微学习体系,为省内体育学习者提供公共体育服务.

1.微学习的内涵

,奥地利学者林德纳(Lindner)首次提出微学习的概念,认为微学习是一种存在于新媒介生活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随后,微学习吸引了许多教育学者的关注,有学者提出“微型学习是处理比较小的学习单元并且聚焦于时间较短的学习活动”;有的学者则把微型学习解释为“把知识分解为小的、松散的但相互关联的学习单元,并且是在人们日常交流和工作中就可以进行学习的活动”.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微学习的核心在于“三微”:微内容,指“小片段、松散连接、一直处于动态重组中”的学习单元;微活动,指学习时间短,几十秒或几分钟,可以随时穿插在人们工作、生活的间隙之中;微媒体,指学习的平台和学习工具微型化,手机、MP4、平板电脑等微型终端成为学习的主要手段.

2.微学习的特点

2.1微型的学习内容

“微”是所有概念的共同特征,其意义指向为四点:

①学习内容持续时间短(5-15分钟为宜).学习者在学习运动技能过程中,遇到困惑时,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移动终端来学习和纠正,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取资源.

②将宏大内容解构为相对完整的特定微主题;

③学习便利,灵活自由.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进度,进行针对性地选择,进而实现个性化、自主性学习,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特点、爱好和习惯,订制适合自己的学习锻炼计划;

④提高学习效率,使其迅速掌握知识点,受到借鉴与启发.在运动技能的移动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利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向老师和其他学习者寻求指导和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2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在移动终端上呈现

体育微学习主要以简短的视频为形式呈现,并把相应的运动技能或战术视频发布至相应的学习的平台供学习者观看、下载.虽然简短的纯文字、图像或音乐都可以成为微内容,但由于体育学习的特殊性,在线视频学习已成为远程学习中最受欢迎的形式,运动技能和战术可以通过视频很直观的反应出来.未来的趋势是微课程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为体育学习者提供灵活自主的移动化网络学习体验.

2.3学习方式灵活多样

体育微学习可灵活运用于多种学习情境,如在线学习运动技能、面对面教学示范或混合学习;学习形态可以是正式学习,也可以是非正式学习;教育层次多样,满足社会体育学习者各种学习需求.

3.河南省体育微学习研究背景

我国学者从开始对微学习进行探索,微学习历经十几年的发展,正逐渐成为学科研究领域的热点.李艺把微型学习的特征概括为时间短、内容片断化、学习个性化和多媒介;张振虹认为微学习是一种面向全民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全新学习方式,它充分利用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使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选择、获取、加工并利用各种微小的学习内容组块满足学习需求,同时学习者也能够与辅导者或其他学习者以多种方式互动和交流.目前,微学习研究呈现出“理论探讨先行、应用研究起步、研究体系逐步形成”的.态势.河南省体育微学习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论文研究集中在体育移动学习研究领域,本研究试图把微学习引入到河南省体育微学习体系构建中来.

4.河南省体育微学习体系的构建

4.1体育微学习资源的建设

可行的体育微学习资源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体育课件(含多媒体课件和CAI课件)、体育案例(包括典型课例、教学设计方案、各类试题等)、体育多媒体素材及文献资料,其中,课件类的学习资源需要体育专业人员去设计开发,大部分的体育微学习资源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技术下载获得,对下载的资源进行管理是微学习资源建设的中心.借鉴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管理经验,国内有些省份已将开始建立微学习资源库,这为我省体育微学习资源库的建立提供了一些思路.建立起一个集资源共享、联机备课、课件开发、信息发布、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河南省体育微学习资源库,采用分布式资源管理系统对省、市、区的微学习资源进行集中式管理和分布式存储.为充分发挥体育微学习资源的实用价值,实现体育微学习在高校内大众化、多元化、有序化发展,质量监控必不可少.应该建立体育微学习资源评审机制,并制定详细的评价体系指标,保证评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2体育微学习环境的构建

体育微学习环境的构建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体育微学习装备环境,包括网络接入和微学习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便携式电脑、学习机等;

②体育微学习支持环境,即体育微学习的平台,它包括微博、微信及自主设计的系统等,它是装载体育微学习资源并支持微学习活动的主要载体;

③体育微学习资源环境,包括体育类文本、声音、图片、视频等,该部分需要体育方向专家去设计开发,或是通过网络搜索技术对获得的体育资源进行审核、分类并整理.

要实现体育微学习支持环境的功能,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通过移动终端访问体育微学习资源.当前最常用、最方便的移动终端设备是智能手机,学习者需要通过手机登陆河南省体育微学习资源库,下载体育类相关学习资源,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中国电信产业已经进入到了4G时代,同时,许多家庭、场所都覆盖了WiFi网络,学习者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快速登录互联网,进行学习;二是实现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和指导者之间或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网络连接的畅通保证了互动交流过程的顺利实施,学习者之间可以相互留言,发表评论,也可通过群组建立相关主题进行讨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也可通过留言板进行互动.

4.3体育微学习模式研究

体育微学习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总结体育微学习的典型特征,并提出体育微学习的学习模式,体育微学习的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自主学习模式,另一种是交互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模式要求学习者根据自身需求(如需要提高排球的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水平),登陆河南省体育微学习资源库,搜索所需学习内容,找到后进行学习,并及时把学习的成果、体会或总结通过微学习的平台如微博、微信、个人空间、BBS等以视频、图片、声音、文字等方式进行展示分享;在交互学习模式下,有共同需求的多个学习者组成小组或团队,登录河南省高校体育微学习资源库,搜索相关内容展开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共同交流,相互分享学习的体会,并相互评价,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在微学习的平台上分享经过交流协作后的学习成果、体会或总结.指导者也可以通过微学习的平台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指导评价,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5.构建体育微学习体系的意义

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的健身意识越来越强,微学习已经成为获取体育健身知识最快捷的方式之一,河南省体育微学习体系的构建,就河南省而言,有利于相关行政职能部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的公共体育服务,有利于提高大众对体育的参与度,有利于加快体育强省建设,满足全省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推动全省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体育学习者个人而言,丰富的体育微学习资源,优良的微学习环境,让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自主化学习,拓宽了体育学习的渠道,对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金红,周来.微学习在高校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9).

[2]韩新英,李广存.微学习时代下的大学体育移动学习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4(9).

[3]吴军其,彭玉秋.基于手机终端移动微学习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10).

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 篇6

【关键词】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ResearchontheStatusquoandPoliciesoftheDevelopmentof

SportsIndustryinHenanProvince

CHENLin

(CollegeofPhysicalEducation,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Henan,450044)

【Abstract】ThisthesissummarizesandanalyzestheoverallconditionofsportsindustryinHenanProvinceandhopetooffersomehelpinrelevantdecision-making.Researchshowsthatsomeachievementshavebeenmadeinthedevelopmentofsportsindustry,butsomeproblemsremaintobesolved.Inviewofthese,thethesisputsforththefollowingstrategies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sportsindustry:completingthemacro-controlpolicysystemtoestablishanefficientmanagementsystem,furtherextendingsportsmarkettoenhancetheinnovativecapacityofsportsindustry,andconstructingsportsindustrialclustertopromotetheleap-forwarddevelopmentofsportsindustry.

【Keywords】HenanProvince;sportsindustry;developingstrategy

一、河南省体育产业资源整体概况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便于组织大型体育赛事,曾成功举办了全国武术少林拳大赛、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等诸多国家大型武术赛事,竞赛表演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竞技体育战绩辉煌:2007年,河南省体育健儿共在国内国际赛场上取得41金、28银和27铜的优异成绩。竞技体育总体实力的增强,相应地带动了群众体育工作的发展,提高了人们观赏体育比赛的兴趣,促进了观赏性体育消费。同时河南省一些知名企业积极投入体育市场,先后成立了建业足球俱乐部、天冠男排俱乐部、邦杰女乒俱乐部、三元围棋俱乐部、仁和男篮俱乐部等,体育本体产业已初步形成。与此同时,对体育产品具有消费欲望的潜在消费者在总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此可以看出,河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具有很大潜力的。河南省重要体育资源分布见图1。

图1河南省体育资源分布图

二、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一)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产业发展

体育健身休闲业包括健身康复、休闲娱乐、技能培训、信息咨询、体质测试和健康评估等〔1〕。在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体育项目中,河南省侧重发展群众喜爱的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保龄球、台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田径、游泳、棋牌、钓鱼、健美、健美操、武术、轮滑、卡丁车、健身气功等运动项目。根据2001年调查,河南省有包含以上各类项目的场馆2564个,从业人员近2万人,经营总额26943万元,利润总值达14000万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这类产业有继续增加的趋势。河南体育交谊舞场所发展快,规模大,占场馆总数的22.7%,从业人数占经营场馆人数的10.1%。河南各类体育经营场馆投资利润排序依次为:交谊舞46%;网球18.7%.篮球16.4%,足球16%,乒乓球15%,游泳12.9%,台球12.1%,健身健美10%,保龄球5.8%,武术馆校3.1%〔1〕。由此可见,大众化、普及型、经济型的运动场所是我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体育竞技表演产业发展

体育竞技表演产业是指各商业性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的经营活动。河南省的男排、女排处于国内甲级队中,其观众人数比前几年要多,主场上座率达90%以上,年观众达15万人次,门票收入有100多万元。男足随着建业队近两个赛季的卓越表现,航海路体育场球市火爆。一路呈现中国金牌球市。

(三)体育用品产业发展

河南省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仅121家,资产总值5230万元。体育用品种类繁多,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但是,河南省却没有一家全国知名的企业,在全国体育博览会上找不到河南的产品。

(四)体育彩票产业发展

回顾河南体彩8年来的销售历史,可以说是走了阶段性调整、螺旋式上升的道路,从2000年销售3280万元起步,一年一个台阶,稳扎稳打,特别是2005年,河南体彩抓住排列玩法上市的机遇,使其销售额创出历史新高17.19亿元。2008年,河南体彩借助北京奥运会举办的契机,大力推广“顶呱刮”奥运主题即开彩票、奥运竞猜型彩票,使其销量有了质的突破。截至9月底,已销售18.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91亿元,增长61.52%,总销量排名居全国第5位。省内彩票市场份额为57.26%,较年初提高14.83个百分点,年度销售总额将轻松突破20亿元大关。截至目前,体育彩票公益金已累计用于我省奥运争光计划3亿多元,用于我省社会体育、全民健身工程5.2亿元;在群众体育方面,截至2007年底,我省共创建健身路径工程364个、农村健身工程2075个、健身活动中心2个、“雪炭工程”13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04个、国家级社区体育俱乐部4个、“球类走廊”12个,“全民体质检测”达到40万人次。〔2〕

(五)体育旅游业发展

2001年国家旅游局成功推出了以“中国体育健身游”为主体的旅游活动,60项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大型体育健身活动、11大类80个专项体育健身旅游产品和线路的推出,激活了全国各地的民族体育营销和大开发,拉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2001-2005年,河南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族体育旅游,让国内外游客感受到了河南民族体育旅游产品的激情和魅力。2004年,河南旅游人次达到8057万,总收入573亿人民币,占河南GDP的7.2%〔3〕。和前几年相比,旅游总收入是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的70%相比,差距甚大。分析诸多不利因素的同时,河南民族体育旅游仍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和营销优势。

三、促进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政策调控体系和建立高效宏观管理体系

要运用积极的财税政策手段鼓励闲散资金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做大”体育产业市场,在体育产业的投融资结构和形式上鼓励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模式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以增强体育产业的基础力量。体育产业企业是一种跨所有制、跨地区、跨行业以产权关系和经营效益为纽带的新兴经济组织,它融合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国家经济等多种成分。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探索符合经济规律和体育产业经营客观要求的组织体制,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体系,规范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激励体制和制约机制。政府制定的主要扶持和优惠政策表现在:第一,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体育设施坚持设施用途多功能,以发展体育本体产业为核心,以多元化和市场化为导向,增强设施的自我发展能力。第二,允许体育行政部门在确保资金用途不变的前提下,运用市场手段灵活使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可以将此资金作为资本金,按照股份制方式进行运作,或以贴息入股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于体育产业和体育设施建设。第三,各级税务部门要在国家税法和有关政策规定的范围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扶持各类体育经营企业的发展。第四,企业和个人出资办运动队、体育俱乐部、体育运动学校可比照捐赠公益事业的有关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企业和个人赞助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的,出资部分可计入生产成本或在广告费中列支。第五,凡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出资兴办面向青少年的业余体育俱乐部和兴建校外体育活动场所的,按照国家和我省社会力量办学的优惠政策予以扶持。

(二)深度开拓体育市场和增强体育产业创新能力

第一,积极引导体育消费和培育体育市场。大力倡导健康的体育消费,引导群众树立“社会要小康,身体要健康”的新观念。完善体育服务结构,满足居民多种体育需求。鼓励和引导社会各行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体育市场开发,投资体育产业。有商业价值和市场需求的运动项目,积极探索职业化道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规范的职业化运作。加快推进适宜产业化的单项协会职业俱乐部法人实体化步伐,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内部组织机构,实行法人治理制度。

第二,努力开发体育无形资产。体育无形资产开发是指对体育竞赛、体育组织、高水平运动队、知名运动员、知名教练员等潜在商业价值的开发〔4〕。要加强体育宣传和广告包装,推出能代表河南形象的体育无形资产。通过公开评估、招标、拍卖、承租、联营、体育赞助、代理体育广告、出售转播权、转让商标、生产徽章标志、纪念品、吉祥物和球迷用品等,把体育无形资产推向市场,变为现实资源。

第三,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培养体育复合型人才。体育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最根本的一条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切实做好体育产业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我们要根据国内外经验和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途径:一是充分利用体育院系,有目的地在相关专业中开设工商管理类、旅游类课程;二是有目的地在经济院系开设体育管理类课程;通过以上两种途径培养体育经营、体育管理、体育旅游业等复合型人才,为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足够的后备力量;三是开办培训班,对现有体育经营管理、体育旅游经营人才进行经济、管理体育旅游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也可吸纳一批经济类管理人才进入体育产业,充分利用省内现有的人才资源。

第四,充分挖掘体育媒介市场的潜力。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体育因为能够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人生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具有一定的社会传导功能。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体育的职业化、商业化,将体育造就成了连接商业和媒体的中介桥梁。与媒体结合后的体育,因其能够携带、传播商业信息而成为现代商品经济社会的市场“新媒介”——“体育媒介”。这种“新媒介”由于具有广泛的传播面、高度的社会关注度、极大的社会亲和力等特点而成为比单纯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更具优势的广告传媒。这种传播优势使体育媒介表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河南省及国内的体育媒介市场开发还是以冠名权开发为主。

由于体育媒体缺乏专业的营销包装、市场运作和广告服务,许多体育媒体特许权资产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目前“体育媒介”有很大的市场机会,只有搞好市场细分,选准目标市场,搞好市场定位,做好营销组合,科学设计进入市场和进入时间等策略的战略规划,体育组织才能真正把握好市场机会,获得效益。传播媒体与体育媒介是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市场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媒体的逐步开放和竞争格局的形成以及相关市场(广告、金融、法律咨询、保险等)的日益成熟和不断拓展,我国的体育媒介市场一定会蓬勃发展,因此,体育局、各体育单项协会应从全局的高度制定长期发展战略。

第五,增强体育产业创新能力。体育产业具有关联性高、产值和影响力大以及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等特征。体育产业创新能力是指体育产业的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开发新产品、引入新工艺、变革体育劳务或服务的提供方式或内容、并为创新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推动体育产业整体发展的能力。体育产业创新能力由以下三个层次构成:体育产业创新的技术能力、体育产业创新的转化能力和体育产业创新的经济支撑力〔5〕。体育产业创新能力中的技术能力是核心,它决定着行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水平。而转化能力则是多方面能力整合的系统,不但包括企业现有的技术能力、企业对知识和技术的吸收能力,也包括企业对转化过程的管理能力和商业化能力,它是行业能否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经济支撑力主要是给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是体育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保障条件。

第六,传统资源的新开发和新思路助推体育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河南省的传统体育优势和资源,使少林寺引发的体育旅游和少林武术引发的体育培训更好地结合发展,并针对我省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市场开发,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抓好少林武术和太极拳的培训和竞赛工作,以登封少林寺和焦作陈家沟为依托,创造体育旅游品牌效应,同时定期开展大型表演竞赛活动,继续办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安阳林州国际滑翔伞比赛、信阳龙舟赛、济源篮球赛等具有河南特色、具备一定影响力的群众体育活动,建成群众体育活动的“精品工程”。加大体育旅游的宣传,尽快塑造一个充满活力、安全可信的河南体育休闲、娱乐旅游新形象,让更多的人走进河南,以体育旅游产业为突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全省体育产业总体发展上水平。

(三)组建河南体育产业群,推进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

国外体育产业企业很多都是通过上市实现超常规发展。借鉴国内外的做法,以省直属产业实体为核心组建体育产业集团,并以产权关系为纽带对现有资产进行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在此基础上组建“豫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争取股票公开上市发行,促使河南体育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通过资源共享(包括信息、技术、生产要素和运作模式)和专业集中化合作的方式由整体向每一部分辐射,形成同心圆效应。同时,还可探索利用场外市场筹资和其他投融资的办法,如通过产权交易所等积极筹备开展股权托管、企业并购、产权(股权)交易等,通过资本市场开展体育产业资本运营,以此带动拓宽其它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把发展体育产业作为发展河南经济的重要内容,使之为河南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晓强,李明.对河南体育产业的现状评估、培育及开发的研究〔J〕.体育科研.2002,23(3):5-7.

〔2〕李淑芳.河南省与其他典型省市体育产业发展比较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1).

〔3〕刑金善.河南民族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与营销战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5)35-37.

〔4〕金红亮,王书芳,王辉,冯春明.论体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J〕.衡水学院学报.2006,8(3):85-86.

〔5〕舒成利,智勇.我国体育产业创新能力与发展策略研究〔M〕.体育文化导刊.2007,5.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现状 篇7

关键词: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使命,农村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主体,是开发农村人才资源,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致富的治本之策,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86%的中小学在农村,78%的中小学生在农村就读,普及和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将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1],把农村中学体育工作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关注农村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教学现状,对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具有现实意义,该文就河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议,为解决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提供可行性的解决途径。

1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参阅大量关于农村体育开展情况的文献资料,了解当前河南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为选题的确立奠定坚实基础。

2 农村中小学体育开展的现状

2.1 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与器材设施现状

体育场地与器材是开展体育课的物质保障和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基本条件。在河南省的农村中小学里体育场地很少有达到河南省教育厅规定的要求,有的学校就没有体育场地,只是在学校的空地里开展体育教学。农村中小学的器材很少,很多器材都没有。这样的现状在农村中小学是普遍存在的。

2.2 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老师的付出的和得到的不成正比,很多学校的体育老师比其它课门的寄校工资低,像早操和课间操,训练带队都不算课时,说一年有衣服补助也兑现不了,评优评先进还紧其他老师先来,大家可以看到几乎没有体育老师走到学校一线的工作岗位的。像每个地方市的待遇和补助都还不明确,这可以下发文件把待遇和工资透明化。现在学校体育老师评职称还必须有体育社团的证书。

虽然说态度决定一切,但是作为老师责任心和学校的重视程度是最重要的。

其实每个大学生到新的岗位上都会努力负责的,但是一年可以两年可以,加入新老师事事努力、认真、负责但是得到的回报却大打折扣,慢慢的这些热情和激情都会被磨灭的。

2.3 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现状

该次调查结果显示,有56%的中小学能够坚持每周两次约1小时的课外活动.但83%的学为无组织、无特色、无安排的自由活动形式.95%的住校高中和初中生均有早操,大部分的中小学都能坚持开展课间操活动,内容多为广播体操或跑步,其它锻炼形式很少,学生参加的积极性不高,调查中发现,广大的中小学生喜欢形式灵活多样的课间锻炼项目。

2.4 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制约因素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关键实施者,然而很多学校的编内的体育教师并不满足体育课的配备,因此,聘请了一些编外人员,然而这些教师其自身体育专业素养水平较低,这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实施,无法满足教学和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这三个制约因素已成为制约体育教学的主要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对于体育教育认识不充分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体育地位的边缘化从而导致在实践当中,面临着诸多的主要问题。而其中较为深刻的根源在于各级领导对于体育工作的开展缺乏相关的认识,意识落后,从而导致在体育教学开展过程当中缺乏相关的支撑,长期发展下去将体育教育的地位逐步忽略。

3.1.2 教师人才流失严重

在体育教学当中,教师人才流失严重是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在当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当中,由于农村教师资源欠缺,教学资源的不公平,导致中小学体育教师流失严重。同时,兼职体育教师过多是当下存在的主要原因。而且教师福利差,教学负荷量大从而导致教师的流动性较大,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这些原因导致当下我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3.1.3 相关投入经费低

在我省的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当中,由于经费的缺失导致没有经济基础的支撑,从而导致各项活动开展过程当中,缺乏很多必要的基础设施。尤其是相关的器材和配置不能够达标,从而导致在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堂开展当中,课堂缺乏相关的丰富性,从而导致长时间发展下去师生对于中小学体育课堂缺乏相应的积极性和科学性认识。

3.1.4 体育课堂地位边缘化

在当下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开展过程的那个中,由于教学体制的要求,当下我国的大多数教学都受到招考体制的约束,因此,在体育课堂开展过程当中,上课率较少,而且体育课堂的边缘化地位也导致在体育课堂实际开展当中,实质性的教学目标不能够落到实处。

3.2 优化措施

3.2.1 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在体育教学开展过程当中,要想保证体育课堂能够在农村中小学当中正确开展,就必须要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通过认识中小学体育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来帮助各级领导教师注重体育课堂的价值。

3.2.2 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队伍的建设

在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过程当中,由于体育教师流动性较大,要想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就需要加强体育队伍的建设。具体的办法可以通过从完善教师福利制度和薪资制度,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办公环境,引入相应的竞争机制和管理机制来强化农村中小学体育队伍的建设,通过提升教师业务素养来不断的强化教师的队伍建设,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农村中小学体育的教学效率。

3.2.3 增加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的投入

在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发展当中,增加体育经费投入是从根本上加速我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的关键。具体的办法可以通过增加相应的经费来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来保障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堂在开展过程当中,拥有基本的物质保障。比如:通过场地、基础设施的构建,以及相关的体育器材的购置。都是保证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堂能够正常开展的关键,也是丰富农村匮乏体育资源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祥林.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安徽体育科技,2002(3):90-91.

[2]冀晓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与思考[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3):88-89.

[3]曲宗湖.2000年中国学校体育和卫生发展战略目标及对策研究[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4]樊临虎.山西省农村中学体育经费、场地设施现状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3(3):47-49.

[5]王健.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师资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8(34):59-60.

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 篇8

关键词:农村学校,学校体育,基层体育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及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是否拥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判断个人“健康”的重要指标。体育课程作为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来,体育教学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四大课程理念逐步被人们接受,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评价标准趋于多元化、合理化等等。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城乡教育发展差异较大,使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河南省是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村人口的素质是我国人口素质的主体。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对于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缩小城乡差距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和谐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资料室相关的著作以及体育文件,并利用电子检索方式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对相关资料进行检索,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二)调查法。

从2008年来对河南省农村学校进行调查,对农村体育课的开展情况、体育教师的分配、体育资源设施的配备等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三)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的知识与方法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比较、归纳分析,总结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四)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2003对统计的数据进行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研究依据。

三、结果与分析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校体育管理是指“在遵循学校教育规律和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时间的作用,采用最佳的手段和方法,对学校体育工作过程及其内外部各种因素与环境条件所进行的计划、实施、检查等一系列综合活动。”本文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自1999年以来,以农村、学校体育为关键词的文章有九百余篇,而对于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研究的文章仅有一百余篇。这些文章对农村学校体育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学校课程的设置、农村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构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以及场地器材的管理等方面。对具体省份的学校体育开展情况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展望的文章数量甚少,不足以为农村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刘旻航,孙庆祝认为:“农村体育长期以来发展滞后,成为我国体育发展“拦路虎”。如何解决农村体育问题,成为几代体育人的“心头之患”。[1]杜伟,曹卫民认为:“农村学校体育课的开展与教育部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应试教育对体育课开展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2]王海鹏,潘雪阳认为: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为“农村学校基础条件较差;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待遇较差;政府政策及财政的偏斜;农村学校教育定位的不准确”。黄北翔,杨锋认为:“湖南农村体育设施资源严重不足,缺乏完善的组织规章制度,农村体育经费缺口很大;城乡体育资源的配置不均、管理体制不健全。”张源源,邬志辉认为:“学校布局调整应考虑当地的实际条件;学校布局调整应考虑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学校布局调整的推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利益、补偿机制;要加强与学校布局调整相关的辅助性研究。”

综上所述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开展实施情况与教育部规定相差较大,教师待遇较差,学校条件较差等。

(二)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豫东、豫南、豫西、豫北、豫中不同经济水平的50所农村学校进行走访调查发现,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课程的计划不能实现。

通过调查发现,在学校教务处所查到的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每周平均次数为2次,上午有一次课间操,可是实际上达到标准的只有13所学校,所占百分比为26%。大部分学校会占用体育课时间,原因是“补习”或是考试,在有些地区,学生一周上一节体育课几乎是一种奢望。

2.体育课程实施不成体系。

一是表现在体育课程目标不明确,虽说有一定的模式,但是大多数的时候还是采用“放羊式”的管理。一节课下来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毫不知晓,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上这节课。二是教师教学内容随意性太强,没有一定的计划标准,教师与学生交流太少。三是教师观念比较落后,习惯用自己陈旧的方法,不愿意尝试新的理念和教学方法。

3.体育课程学习评价随意性太强。

考核标准随意性太强,没有特定的目标和层次,只是一味地要求“结果”,忽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4.课程开发和利用率太低。

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农村,场地和器材还够用,在绝大多数学校场地和器材受限制,在课程开发和利用上,学校应因地制宜,自己动手创造条件,提高学生上课兴趣。

(三)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空间。

1.学校体育管理合理化。

建立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处,建立健全省市、县、乡一条龙的管理机构,尤其是各县教育局的体卫科,应以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为重点,并设专人负责农村中小学体育,要加强指导,定期检查。

2.区分农村学校类别,做到分类管理,因地制宜。

重视一类学校,保证其体育课程实施的合理化,发展二类学校,注重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开展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三类地区要经济上多扶持,对学校工作人员多鼓励。

3.建立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主管学校体育的行政部门应多组织教师学习,建立培训班以及师资资格考核,可聘请高校专业的体育教师、专家对农村体育教师进行课程培训以及传授技能,尤其是新课程的理念以及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建立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4.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及“终身体育”的意识。

(1)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自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和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蔡元培、恽代英、杨贤江以及毛泽东、周恩来等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都发表了许多文章,阐述了他们对学校体育的观点。蔡元培认为“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恽代英对提倡、改进学校体育也十分重视。1950年6月19日,毛泽东给当时的教育部长马叙伦写了一封信,针对当时学生健康水平低下、营养不足、学习负担过重等问题,做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同年,周恩来指示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决定中指出“增进学生健康,乃是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培养出有强健体魄的现代青年的重大任务之一”。新世纪以来每一次课改都要强调体育教学要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体育文化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运动技术技能以及锻炼的方法,还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体育,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学习、了解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文化,从而真正的对体育产生兴趣,明白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可以带动身边的人参加体育运动,可以终身坚持体育运动,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3)终身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四、结语

加强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建立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在教学中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的活动项目,更好地指引学生,才能够切切实实地“促进学生正常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使他们成为祖国合格的接班人;才能够真正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旻航,孙庆祝.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农村体育的必由之路[J].体育文化导刊,2004,8:53~55

[2].杜伟,曹卫民.体育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J].农村学校体育,2006,10:57~59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之研究 篇9

1 农村中小学体育开展的现状

1.1 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与器材设施现状

体育场地与器材是开展体育课的的物质保障和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基本条件。在河南省的农村中小学里体育场地很少有达到河南省教育厅规定的要求, 有的学校就没有体育场地, 只是在学校的空地里开展体育教学。农村中小学的器材很少, 很多器材都没有。这样的现状在农村中小学是普遍存在的。

1.2 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良好的体育师资队伍, 能够更好的在学校中开展学校体育, 他们是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的主力军, 是农村体育发展的推动者和组织者。在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中体育老师的人数严重不足, 其中还有代课老师, 不具备进行体育教学的资格, 他们不熟悉体育教材, 不懂的该怎样给学生上一节规范体育课, 大部分体育老师都是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很随意, 成了专职的体育器材收发员, 是一种“放羊式”的体育教学, 学生体会不到上体育课的乐趣, 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1.3 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开展项目的现状

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开展的项目比较单一, 主要是以对学生比较安全的体育项目为主, 例如:跳绳、丢沙包、乒乓球、羽毛球等, 像单双杠、铅球、标枪、铁饼、很少有学校开这门课, 篮球、足球运动, 学校的器材很少, 有的学校就几个, 有些学校有器材, 但是没有场地, 很多学校没有器材也没有场地, 这就给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4 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管理模式的现状

由图1可以看出现行中小学体育教学管理模式不合理, 学校的教学任务是由学校的领导下达教学任务, 学校的体育教师实施, 学生被动的学这样一种模式。这种硬性的教学模式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理念, 老师被动教+学生被动的学=?没有达到1+1>2的教学效果。这中教学模式阻碍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的步伐, 阻碍了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 没有提高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 制约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河南省18个省辖市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豫东和豫南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 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豫西和豫北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以工业为主, 经济发展较快, 人民生活水平较豫东和豫南地区较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地区经济基础, 也就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 只有当人民的物质文明得到提高之后, 他们才会重视精神文明的提高, 才会重视农村体育的发展, 而农村中小学体育是农村体育发展的主力军。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以及地域文化的差异, 导致了人们对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认识上的不足, 政府划拨的农村体育教育经费较少, 严重阻碍了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2.2 学校、家长、体育教师、学生对体育重视程度底

2.2.1 学校因素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学校体育是我国由“体育大国”, 迈上“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 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 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 高中每周2课时。然而, 学校的领导片面追求学校的升学率, 把学校升学率视为自己政绩的主要表现, 任意减少体育课时, 挪用体育经费, 对体育课的开展和体育活动漠不关心, 无视学生的健康。

2.2.2 家长因素

河南省各辖市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在全国来说还是比较低的, 人均消费主要以最基本的生活消费 (食品) 为主和一些其它医疗、交通通讯和一些其它消费, 居民的消费水平比较低, 他们很少有人为孩子买体育用品, 都是买一些文化课书籍。在河南很多农村孩子的家长都“望子成龙, 望女成风”, 他们认为上学是孩子的唯一出路, 是脱贫致富的手段, 由于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 他们只看重孩子的文化课成绩, 很少有家长重视体育课的开展情况和对孩子进行体育投资。

2.2.3 体育教师因素

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很多都是有其他的教师代课, 他们的理论和运动技术远远达不到体育教学的需要。体育教师的劳动成果、地位得不到重视, 待遇得不到提高, 使他们的教学热情得不到提高, 很多的老师上体育课都是应付, 纯属“放羊式”教学, 无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2.2.4 体育经费投入不足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学校教育经费的1%用作体育经费, 学校体育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然而, 河南省中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经费远远没有达到学校教育经费的1%, 任何一项运动的开展和普及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为基础, 经费不足导致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体育教师的待遇远远达不到教育部的规定, 在一些农村中小学就那么一点可怜的体育经费还被学校的领导挪用。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就算有专业的体育教师, 他们足够敬业, 但是学校没有场地、器材, 或者说上篮球课就一个球, 每个班的学生都是60人左右, 每名学生估计最多能碰一下篮球就该下课了, 这样的体育课学生的兴趣能提高吗?更谈不上教学质量了。体育经费投入不足, 严重阻碍了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发展进程。

3 针对以上现状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的措施

3.1 加大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的投入

政府和社会要增加对农村中小学体育建设的经费投入, 将每年的农村中小学体育计划列入财政计划, 确保体育经费落到实处。本村的村集体要对该村的中小学体育事业进行一定的经费支持, 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对农村中小学体育事业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体育经费的使用情况应该透明化, 向社会公布。

3.2 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河南省应继续实行大学生去农村支教, 扩大特岗教师的招生规模。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大量的体育教师, 同时还有注意体育教师的质量, 县教育局要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 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提高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 保障他们的生活, 点燃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热情, 以便更好的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

3.3 体育教学要做到因地制宜, 体育教师要“因材施教”, “因时施教”

根据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修旧利废, 就地取材, 自修自建场地, 以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

综上所述,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存在着体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观念落后、体育课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师学历层次低、场地、器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发展, 当然, 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循序渐进的, 它的发展与改善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等各个行业和领域的支持。让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样在蓝天下绿野中充分享受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OL].http://news1xinhuanet1com/politics/2007-05-24/content_6148322.htm.

[2]郭占久, 华立君.农村中小学体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09 (8) .

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 篇10

1 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

1.1 社团项目

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涉及的项目较多, 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大球、武术、小球、操舞、棋牌及时尚类等方面。其中篮球、排球、足球社团是各高校中成立最多的社团, 其次是武术和小球类社团。这与河南省高校所能提供的场地设施条件有明显关系, 也与相关体育项目在河南高校的普及程度有关。特别是武术、太极等社团在河南各高校普遍存在, 与中原的文化特色不无关系。网球社团由于受到相关场地条件的制约, 只有部分学校拥有此类社团。此外, 轮滑、跆拳道、登山、长跑和远足等社团在不少高校也有成立。

1.2 社团成员

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成员以低年级学生为主。刚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对社团等陌生事物充满好奇, 有着扩大社会交往的强烈欲望, 加上学习压力的突然减轻和自由支配时间的充裕, 对社团活动表现出了明显的参与意图。所以, 大一新生在各类体育社团中所占的比例都比较高。随着年级增高, 由于学习压力加大、好奇心减退等原因, 部分学生开始撤离体育社团。大三之后, 由于学习、就业、考研等方面压力进一步加大, 课余时间减少, 没有足够时间、心思和精力参与社团活动, 导致学生参与体育社团人数的急剧减少。据李丹对河南省10所普通高校的调查显示, 学生体育社团的成员中, 一、二年级占64.28%, 三、四年级占35.72%。[1]另一份调查发现, 大学一年级学生占被调查社团总人数的41.7%, 二年级占38.2%, 大三和大四年级分别占16.1%和4%。研究生参加体育社团的更是微乎其微。[2]两份调查中, 体育社团会员的人数都随年级增长呈递减趋势。

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的会员还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占社团总人数的68.2%, 参与度明显比女生高。从参加体育社团的动机来看, 男生依次为:提高自身运动能力、满足体育需求、体验成败感等方面。女生的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丰富生活、缓解压力。男生主要是出于娱乐性目的, 女生则主要是目的性动机。[2]

此外, 河南高校体育社团会员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 就是成员的稳定性差, 核心成员不足, 成员流失严重。据对开封市高校体育社团的调研显示, 32%的体育社团经常参加社团活动的人数在20%~40%之间, 还有18%的社团经常参加活动的人数在20%以下。[4]有部分同学是出于好奇才加入体育社团的, 加入之后并不积极参加活动。当然不同年级、学院和专业的课余时间不完全一致, 以及学习任务重、社团活动与其他安排相冲突等也是影响社团成员参与社团活动的重要因素。此外, 体育社团的活动缺乏吸引力、组织水平不高等也是影响社团成员参与社团活动的重要原因。导致的结果就是社团一方面在不断地补充新成员, 另一方面已有成员的活跃度不高, 并不断有会员流失。

1.3 社团经费

河南高校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渠道狭窄, 主要有3个途径:一是学校拨款;二是会员交纳的会费;三是有关方面提供的赞助和支持。不过, 各高校对体育社团的经费支持非常有限, 也并非所有体育社团都能得到。一般是体育社团在承担学校的相应任务时, 学校才会给一些经费。此外, 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非常有限, 且各高校对于学生社团的会费标准一般都有严格限定, 成员会费的总额也比较少。至于社会赞助, 由于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主要局限于校内, 层次和水平都不高, 影响较小, 对企业的宣传作用有限, 很难吸引到企业赞助, 即便有也是象征性的资金或少量实物。这就导致了体育社团经费的极其短缺, 使社团在开展活动、购置设备、聘请教练、开展宣传等方面受到了很大影响。会费使用方向主要是购买体育器材设施、活动奖品与文具、聘请教练等。

1.4 社团活动

河南高校体育社团积极组织会员开展共同锻炼、培训辅导、比赛交流等活动, 为发展学生体育兴趣, 培养锻炼习惯, 增强体质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在宋爽进行的调查中, 近八成受访者认为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对自身的身体健康有很大或一定的提高。[2]

当然, 河南高校体育社团在活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活动方式较为单一枯燥, 缺乏新意, 仅有相约锻炼、培训辅导、比赛交流等少数形式, 并且这些交流主要在体育社团内部进行, 社团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 与外校社团和社会有关方面的交流更少。二是体育社团的活动频次不高, 大多数体育社团每学期开展2~3次集体活动。极个别体育社团甚至只有招新活动, 招新之后就再无安排, 很容易让成员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三是社团活动策划不周, 组织水平不高等。这些问题, 严重挫伤了会员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 影响社团的凝聚力。

1.5 社团场地设施

体育社团对场地器材的依赖程度明显要高于其他类型的社团。河南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场所使用主要有4种情况, 使用学校的免费场地、租用校内场地、使用校外免费场地、租用校外场地。其中, 使用学校的免费场地是最为常见的情况。如篮、排、足等普及程度高、场地相对充裕的项目, 一般都是使用学校的免费场地。羽毛球、轮滑、舞蹈、武术等项目的开展也主要集中在学校田径场或篮排球场等空旷场地上。由于河南各高校室内场地设施普遍匮乏, 一般都在课余时间进行商业开发。由于学生体育社团经费紧张, 往往只有极少数体育社团有偿使用室内场地设施。羽毛球、乒乓球协会也只是在举办比较正规的比赛或天气异常时才考虑有偿使用室内场地设施。场地设施的不足和使用的门槛较高, 影响了相关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

1.6 指导教师

河南高校体育社团普遍存在指导不足的问题。体育社团的指导老师一般由体育教师、辅导员、团委书记等学生工作者、相关学生出任。指导老师对社团的指导多是顾问形式。有些学校规定指导老师必须是学校在岗职工, 但由于老师们工作繁忙, 且指导学生社团纯属义务, 无任何报酬, 所以挂名指导现象较为普遍, 很多社团只是寻求一个名义上的指导教师, 实际上并未进行相应的指导或指导工作流于形式。辅导员和团委书记往往并不具备相应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无法对社团活动进行科学指导。所以, 不少社团都是由学生实际承担着指导老师的职能。有体育专业或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还好些, 这些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能对社团进行指导。而在没有体育专业或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 往往由那些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承担指导任务, 这就容易出现技术动作指导错误、指导方法不科学等问题, 从而影响会员的技术提高和兴趣发展, 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2 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1 对学生体育社团要在思想上更加重视

体育社团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不能把体育社团仅仅作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 也应把体育社团发展作为学校推进立德树人, 实施素质教育,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培育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内容来看待。只有在思想上重视了, 态度上才能表现出重视, 行动上才能真正支持。

2.2 要切实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的业务指导和思想引领

学生体育社团虽然以学生为主体, 但并不意味着学校和老师就能完全放手。学生体育社团要发展壮大, 发挥作用, 学校和老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各高校要加强体育社团指导老师的遴选和管理, 引导符合条件、责任心强、工作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 承认指导老师在社团工作中的付出, 并给予相应报酬。指导教师要切实发挥业务指导和思想上引领的作用, 保障社团健康发展, 坚决杜绝仅挂名不指导的现象。对表现优秀的指导老师, 还应进行相应表彰和奖励, 对未起到应有作用的要及时更换。通过加强教师的指导与引领, 使学生既得到身体上的科学锻炼, 也得到思想认识和能力水平上的提升, 进而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更好地服务于学校体育和教育事业发展。

2.3 对学生体育社团发展要给予行动上的支持

学生体育社团开展的多是简便易行的体育活动, 一般不需投入太多资金, 高校应设立专项经费, 针对各社团的项目特点和活动情况予以相应支持。学校的体育场馆、器材设施也应向学生体育社团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此外, 学校也应为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空间、发展机会与平台, 为体育社团的组建和开展活动发展减少不必要的限制和环节。通过切实的支持, 为学生体育社团营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 为繁荣高校体育, 推进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

摘要:从高校体育社团的项目分布、社团成员的年级、性别、动机等方面的差异、社团经费来源、社团活动开展、社团指导教师、社团场地设施等方面分析了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 认为河南省高校需要对学生体育社团在思想上更加重视, 切实加强对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业务指导和思想引领, 并在实际行动上给予资金、场地、器材设施、发展政策与平台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才能促进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 为进一步繁荣高校体育, 推进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李丹.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2014 (10) :165.

[2]宋爽.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现状调查[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 (6) :43-48.

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 篇11

【关键词】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影响因素1 前言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社区体育指以基层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它是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是中国特色体育事业和谐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体育的健康、康复、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强,人们为了保持健康,开始积极投身运动中来。社区体育对于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题通过对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促进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对推动全民健身的深入开展,建立和谐社区发挥重要的作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为研究对象,从郑州、新乡、洛阳、平顶山、南阳、商丘六个城市随机选取的社区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进行研究。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因素分析

3.1.1 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的管理是政府及体育管理部门通过计划的方式直接参与和以行政的手段控制体育的规划与发展的,再加上我国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一开始就是一种政府行为,并在政府的主导下,形成了区、街、居三级框架的社区服务网络管理体系。目前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建设,主要以行政手段为推动,政府部门成了社区体育的决策主体、组织主体甚至参与主体,而居民只是被动地参加由“官方”组织地“大型”体育活动,充当了“官办”社区体育活动的陪衬。因此,单纯的“单位体制”下的行政管理方式运用到城市社区体育建设上,达不到社区体育“共同建设、共同组织、共同享受”的理想效果。

3.1.2 城市社区体育指导员人才

体育人才即体育指导员的缺乏也是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影响了群众的参与性与组织性。调查表明有大部分人认为没有体育专业人员专职来负责社区体育。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工作只能依靠各社区推荐的体育积极分子负责。

3.1.3 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

通过调查发现,河南省社区体育设施的种类主要有器械健身设施、儿童游戏设施、体育舞蹈以及台球、棋牌、乒乓球等室内活动设施。与《2005年指标》界定的19类社区体育项目相对照,羽毛球、排球、足球和门球等设施缺乏,体育设施比较集中于少数较为大众化的项目之中,种类还不够广泛。体育设施用地的不足、体育场地设施布局不合理、功能和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比较突出。

3.1.4 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类型和服务内容

调查显示,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组织较少采用社团管理方式,社区和成员之间没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但有不少社区有自己的体育组织和体育协会,社区体育领导小组也能根据本社区的具体情况,不同的人群或居民对不同体育项目的兴趣和爱好建立体育活动点,开展体育活动,发动辖区内的单位积极参加社区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类型主要是太极拳、健身操、快步走、舞蹈、球类和趣味活动等。

3.1.5 城市社区体育经费来源

1996年底的首届全国社区体育工作会议,将社区体育作为社会发展和体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标、体制、组织、设施、经费等各方面加以规定,全面推动了我国社区体育研究的发展。群众健身的物质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目前,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和日常维护经费来源主要由上级拨款和行政出资组成,社区体育活动经费来源渠道主要由行政出资。但用于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的经费数量相对较少。

3.1.6 城市社区体育宣传活动

社区体育建设作为一项新事物在中国经济改革的浪潮中出现,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推广,人民的健康意识与活动意识迅速提高,社区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阵营。调查显示:河南省大多数城市社区每年举行1至2次体育宣传和培训活动,多数社区的体育宣传和培训活动有着自己的特点,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明显的区域特征,更加贴近居民的日常生活空间,有利于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体育。

3.2 河南省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情况

3.2.1 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动机

不同的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不同,对体育的需要也不同。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呈多样性,“强身健体”、“休闲娱乐”成为他们的主要锻炼目的。选择“强身健体”和“休闲娱乐”的的人数分别占总样本人数的63.3%和46.9%;另外,选择“人际交往”,占23.2%;选择兴趣爱好的占32.8%。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河南省城市社区居民具有一定的锻炼动机意识。

3.2.2 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项目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发现:河南省城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主要是散步、慢跑、韵律、操舞蹈等,以中老年为主,且女性居多。这些项目对场地的要求都不高,且占用地较少,具有简便易行、便于开展的特点。不难看出小区居民对这类锻炼方式的偏好,此外,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的选择人数也较多,主要以青壮年人群为主,男性较多,由此看出青壮年健身居民更加青睐身体素质和个人技术要求较高、对抗性较强的体育项目。

nlc202309022321

3.2.3 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场所

调查发现,大多数居民倾向于在社区内从事各种体育活动,其中,多数是在小区内的公园与广场,由于社区内体育设施较少,选择“社区内体育设施”和“城市街道路边”的居民分比较多,城市社区体育锻炼的特点是以家居地为中心,就近进行体育活动为基本选择的原则。另外,也有一少部分去城市收费体育场(馆)和去城市免费公园或广场,这也反映出体育场地的缺乏带来的影响。

3.2.4 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形式

调查发现,社区居民选择锻炼组织形式主要表现为:与自己情趣相同的人自行组织进行、自己单独进行、和家人一起进行、和同事一起进行、在社区体育辅导站组织下进行。这说明了社区体育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充分利用非正式群众和亲情的作用,为提高社区有组织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服务。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影响河南省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包括体育场地拥挤,得不到保证,公益性体育设施损坏,得不到及时修复;体育经费匮乏;社会体育指导员少;缺乏组织保证和社区居民体育意识淡薄等。社区居民对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主要以普及程度较高的娱乐性项目为主。“强身健体”、“休闲娱乐”成为他们的主要锻炼目的。体育锻炼场所以家居地为中心,就近求便进行体育活动为基本原则;在锻炼类型的选择上主要集中在散步与跑步、球类和休闲类等。

4.2 建议

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构建新型的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建设应以公益性为主体,培育、扶持城市社区公益性体育组织,建议多元化筹资经费,保证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的健康持续的发展。加强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专项规划,使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得到真正落实。充分发挥社区内学校、单位的体育干事、教练员、体育教师以及热心体育和有体育专长的离退休人员的作用,吸收他们参与社区各类体育组织的领导与管理工作以及活动的组织、技术指导等,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加强社区体育宣传,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 颜斌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索分析〔J〕力.体育与科学,2004.

〔2〕杨丹.对中国城市居民社区体育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

〔3〕谢彬等.江西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2.

〔4〕张蔚明,龚德贵等.湖南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6.7.

〔5〕傅兰英,姬成茂等.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4.4.

(责任编辑:李宏斌)

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 篇12

1. 课外活动的内涵

1.1 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所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既包括学生在校内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的体育活动,又包括学生自发参与的一切校内外体育活动。它对于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1]。

1.2 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增强体质,发展个性,培养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是学校体育的最终目标,这是新时期学校体育教育的最终努力方向。然而,就最终目标的本质而言,它只是在抽象的基础上概念化了的一种理论归纳,必须加以具体化后才能有实际操作价值。增强体质、发展个性、促进身心健康是一个长期的个性塑造过程,它需要持久地努力和不间断地锻炼才能够保持和提高。课外体育活动为学生形成这种持续性和不间断性提供了可能。学校体育教学由于受到学时、运动项目、运动方式等的限制,很难满足学生兴趣和个性化的需求,而课外体育活动则弥补了体育课的不足。这似乎证明了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自然延伸和体育教学的第二课堂。但是,课外体育活动相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它又能自成体系,显示出相对的独立性。所以,课外体育活动并不是体育课教学的简单延续,也并非纯粹是体育教学的第二课堂,而是对体育课内涵的补充和外延的升华。它不在乎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运动技能的高低,而是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获得对体育运动深刻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自身良好的体育意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可见,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具有广泛的延续性和终身性[2]。同时,课外体育活动又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1.2.1 课外体育活动能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人的生长发展虽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但与青少年时期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也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可以使身体的结构和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展,从而防止甚至矫正身体的畸形发展。更加重要的是: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还能够增强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总之,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但能够提高运动分析器的工作能力,从而使机体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且能够全面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健康水平。

1.2.2 课外体育活动能促进青少年优良个性的形成

课外体育活动是一种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付出相当多的体力、精力和时间的艰苦活动,有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没有不怕困难和无所畏惧等优良的个性品质,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学生经常参加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对于培养他们具有坚忍顽强的意志,勇敢果断的精神,灵敏机智的品质,以及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的品德,等等,都具有直接的效能。许多研究指出,课外体育活动可以使人的个性在短时间内得到表现和发展。如在严密组织的集体性对抗项目中,学生能培养勇敢进取、互相合作的道德品质;在完成艰难甚至惊险的肌肉技术动作时,学生能锻炼吃苦耐劳、顽强果断等心理品质;在种种激烈、紧张的训练和比赛中,学生能学会调动自身潜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意志,克服消极心理现象的方法。所有这些,对于学生优良个性的形成,都具有积极意义。

1.2.3 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状况,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健康较为关注,继而产生了终身体育的思想。为适应终身体育思想,全面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我国正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使每个人都有终身体育思想,并终身参与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活动可以说大有作为。其一,学生时代,是个体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重要时期,通过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个体方面可以获得基本的健身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这些都有利于激发个体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为个体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二,课外体育活动中充满竞争和乐趣,通过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个体不仅身体得到发展,而且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心情舒畅,促进身体健康。其三,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个体掌握某项或多项体育技能,为日后终身开展锻炼提供活动方式和手段[3]。

2. 河南省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现状

2.1 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实效不强。

一些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校中小学生健康及体质状况令人担忧,说明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方面存在着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实效不强的状况。其中最典型的是,我国城乡学生的耐力水平呈普遍下降趋势。“耐力素质水平的提高或下降往往意味着人体健康水平和体质状况提高或下降”。各项研究在研究学生耐力水平下降的原因时都明确指出: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有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按要求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中小学只占总数的68%。其中,既能坚持开展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又能开展课外体育锻炼和班级体育活动,并对课外体育锻炼和班级体育活动有明确要求的学校仅占约50%[4]。这种现状说明,学校体育工作中,只重体育课,而轻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锻炼中,只重早操、课间操,而轻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锻炼和班级体育活动。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不够是措施不力、实效不强的主要原因,由于措施不力、实效不强,因此学生缺乏体育锻炼。

2.2 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与设置,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城市中小学比农村中小学好,高等院校比普通中小学好。但是普遍存在内容陈旧化、形式单一化的问题。有的学校办了几十年,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总是整齐划一、场面看似宏大的早操、课间操和参与人数十分有限的篮球运动,而且早操、课间操中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参与,他们在学校的规定和考核的压力下不得已而为之。何淑娟等人通过对全国68所普通高校16768名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太少,每校平均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仅占学生总数的15.4%[5]。这提醒我们,在学生课外活动内容的筛选和组织形式的创新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果我们无视学生主体需求,故步自封,墨守成规,不思改革和创新,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2.3 缺乏引导,疏于管理。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与规范有效的管理是分不开的。目前,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主要由体育组具体部署实施,局限于那些规定了的和有计划的课外体育活动,如早操、课间操和运动会等。很多学校在这些常规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中表现出太大的随意性,甚至流于形式,使得这些活动的教育实效大打折扣,而那些不在学校规划之列,占据绝大部分时间,并且参与面广,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意识的课外体育活动几乎没有管理、引导可言,老师不插手,管理不沾边,学生的自主活动处于一种极度的盲目开发状态。不少学生由于受运动技能水平的限制,认为技不如人,或受场地器材所限,干脆放弃了这些自主性很强而且是他们十分喜爱的课外体育活动,而能坚持这种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由于缺乏基本的管理和科学的指导,其活动也始终处于一种无序、低效状态。

2.4 多重因素,限制发展。

尽管我国的教育方针把体育摆在重要的地位,但是体育的重要性始终未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中的“读书做官”等社会等级观念、价值观念、伦理观念是形成“重智轻体”现象的直接原因,它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是造成学校教育中偏重智育、忽视体育现象的社会根源[6]。另外,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最直接组织者和指导者,一般来说,体育教师的组织工作能力较强,他们工作热情高,学校领导支持,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但是目前大多数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是很高。一方面,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体育教师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同工不同酬等因素对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体育教师的工作责任性不强,缺乏一定的奉献精神,工作不主动,不愿花较多的精力和时间组织课外体育活动,造成体育活动的组织缺乏活力。

3. 河南省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对策

3.1 明确目的性。

有人认为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的自由活动,由学生自己完成,学校只要提供场地和器材就足够了。其实,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它必须贯彻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特点。组织每一项活动都应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要求和计划,避免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防止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随意性,避免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放手”行为。

3.2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让他们把活动作为自己的事,做活动的主人。如果活动的进行完全由老师发号施令,就会使学生陷入被动,妨碍学生独立自主性的发挥。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参加讨论,决定活动计划和步骤,研究解决活动中的各种问题,注意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3.3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课外体育活动感兴趣,他们才会高高兴兴地参与到活动中。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应该丰富多彩。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所喜欢的体育项目多组织一些竞赛,激发学生们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们能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找到一项自己所喜欢的体育项目,能够喜欢体育活动,能够自觉地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养成热爱体育锻炼的习惯。

3.4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开展课外活动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各校的有利条件,开展有特色的活动。例如:城市学校可以利用学校周边的体育场馆、广场等场所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农村学校则可以利用自然环境,如乡间公路、高山、河流、坪地等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有些设备条件比较好,师资力量比较强的学校可以开展各种专项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排球、武术、游泳、健美操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形成各自的特色。

3.5 加强组织领导。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手段[7]。因此,学校领导要切实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领导,把课外体育活动列入学校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由校长或教导主任分管,教务处具体组织和指导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庆永, 张丽君.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 2003, 26, (3) :233-234.

[2]龙亚军.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其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4, 26, (3) :125-126.

[3]冯炳.浅谈课外体育活动[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2004, 21, (3) :102-105.

[4]曲宗湖, 扬方轩.课外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45-48.

[5]何淑娟.大学体育现状与需要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1997, 14, (1) :23-25.

[6]倪东业.中国学校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1999:15-35.

上一篇:试卷资源下一篇:日本电视节目制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