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产业(共12篇)
高校体育产业 篇1
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质量提高是体育管理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也决定着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必然结果;如何强化科学管理,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这是广大体育管理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就抓好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建设,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重视科研、发展群体和党政服务教育工作对高校体育教学、体育管理与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有序开展等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1 深刻树立科学的体育工作观
(1) 高校体育工作作为先进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 体现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作为一种精神, 一个品牌,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 社会越进步, 经济越发展,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越提高, 人们对体育文化的需求就越来越高。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 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 可以说是实施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 它对终身体育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和长远效益。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四个突出的内容:一是突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二是高举了一面伟大的旗帜;三是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四是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历史必然性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行动指南。从体育工作宏观上讲, 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体育工作全局,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体育事业的各项工作当中, 推动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着力推动体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 把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作为体育事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要善于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卓有成效地领导和实现体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要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牢牢掌握领导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主动权。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讲, 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落到体育工作实处。
2 制定科学可行性的体育工作目标
制定科学可行性的体育工作的具体目标, 把2002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作为体育工作的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将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划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这两个不同的层次以及“运动参与、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运动技能和心理健康”这五个目标要求。教育理念的改变和教育思维的重新定位, 必然会在根本上引起教育教学的改革。体育课程的教学也将彻底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的观念和目标, 而将素质体育、终身教育、健康和个性的发展放在首要的地位。所以, 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估的方式也会被重新确立, 从而在不断的完善和改革中得到创新与发展。
3 健全体育院、部的师政管理班子与健全管理机制
3.1 健全体育院、系的管理班子
(1) 体育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 理论指导薄弱, 思想观念落后。 (2) 机构设置缺乏科学性。 (3) 师政管理工作没有纳入法制轨道。 (4) 从事师政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无法适应现实需要。 (5) 管理技术因素。 (2) 提升高校师政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是新环境下普通高校师政管理任务的迫切需求。 (2) 是充分发挥师政机关综合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 (3) 是实现师政管理信息化的必然结果。 (4) 师政管理效率的提高对高校改革发展具有激励作用。 (3) 提高高校师政效率的方法和途径高校行政效率的高低, (1) 牢固树立师政效率观念要提高行政效率。 (2) 改革和创新高校师政管理机制和工作规划。 (3) 深化人力资源的开发, 提升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和领导素质。 (4) 设置科学合理的管理人员的流动方案, 使师政管理的工作持续保持较高效率, 并且充满活力。 (5)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参与管理实现师政和管理现代化,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参与管理。 (6) 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激励效率提高师政效率测定。
3.2 制定科学可行性的体育工作管理机制对提升普通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是新环境下普通高校行政管理的任务的迫切需求。高校的行政机关是为教学以及科研直接服务的行政管理机构, 是高校对内和对外进行交流的平台和窗口, 在学校的管理系统中起着协调左右的纽带作用。随着近年来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的扩张、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和内部管理机制的不断改革深化, 师政机构的作用和地位更加明显突出, 而工作任务则日渐复杂和繁琐。不断改变的新条件、新形势对高校的具体行政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对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产生了直接影响, 此外, 更与高校的社会形象和信誉息息相关。所以, 行政机关应当抓好自身的工作质量建设, 提升工作效率, 从而保证高质高效的完成各项具体工作。
(2) 是充分发挥行政机关综合职能的重要保障。高校师政机关是普通高校管理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具有参谋、监督检查、沟通协调以及后勤服务等具体职能, 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充分积极的作用。随着普通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内部的管理方法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政机关相关的工作范围也相应不断的扩大, 管理对象的内容、复杂性、难度迅速增大, 只有不断的提高工作的效率, 才能积极发挥师政机关各项职能的作用。
(3) 是完全实现师政管理科学化信息化必然的结果。高速、顺畅、方便的互联网取代了传统的公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方式, 在信息量膨胀, 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 现代互联网技术带来了办公的科学化、信息化严重冲击着高校中的传统的管理思维以及管理模式, 使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得以诞生, 同时带来了行政机关的重大变革, 促使师政管理具体工作更具意义、更富挑战, 因此提高其工作效率是这一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4) 师政管理效率的提升激励着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师政管理所具有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对高校各部门和教职工的工作状况予以监督和检查。高校的师政管理机构通过构建严格的检查监督制度, 对不能按计划完成工作个人或机构提出督办意见以及改进的方案和要求, 从而督促其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提升师政管理的工作效率。这必然能从侧面激励高校各个部门和各教职工努力投入工作、提升工作的积极性, 促使高校的改革发展等各项具体工作目标的顺利进行。
4 建立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教师队伍
建立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培训, 尽快提高队伍素质对教师不仅要使用, 更重要的是培养。加强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 是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经之路。一方面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培训机制, 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在完成各项教学科研任务的基础上, 积极参加培训。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学历低的问题不仅对教学和科研质量的提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也阻碍了高校体育的发展, 同时也使国际间的体育交流无法顺利进行。因此, 应当有计划的引进和培养高学历的体育人才。打破传统的从本校的毕业生中选择体育教师这一近亲繁殖的教师选择模式, 拓宽师资来源的渠道。可利用相对发达的人力资源市场, 面向全球公开招聘优秀的人才纳入师资队伍, 与此同时严格人才引进的手续, 做到仔细认真考核, 择优予以选择, 做到宁缺勿滥。对于相当紧缺的高端人才, 要积极创造更好的条件坚决予以引进, 并为引进的教师确实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 真正做到既留人又留人心, 使高端人才有积极发挥才能的空间。此外, 还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培养方案和计划, 加强政策的导向以便鼓励在职教师积极进行学历深造, 进一步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
5 党政服务教育工作更迅速发展体育教育的有序性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多元化的系统工程, 它有赖于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只有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指针, 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 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更好发展, 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摘要: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育管理工作也向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是广大体育管理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阐明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和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紧密关系, 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与管理的任务决定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趋势, 并提出了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从抓好领导班子, 建设好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化体育教学改革、重视科研、发展群体和党政服务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以此推动高校体育教学与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高效化、规范化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良好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王薇薇.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教师的应对措施及教学策略[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3 (87) .
[2]陈岩, 张水莲.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几点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 (4) .
[3]王军, 郑大明.高校体育目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 .
[4]李闻馥.跨世纪体育名师工程的研究[C]//第5届大运会学术论文集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6.
[5]刘金林.学校体育中几个管理问题诌议[J].体育与科学, 1998 (3) .
[6]刘少英, 王童.对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0 (4) .
高校体育产业 篇2
1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两者之间的联系
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虽然名目不同,然而二者之间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都是体育学科的一种,都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从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分析来看,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有需要有一定的体育环境基础,高校体育需要有更多的体育项目、体育运动技术以及体育设备等等,需要全面、系统、科学的为社区体育服务,因此高校体育也是社区体育的一个重要部分,高校学生在校园学习期间,能够更好的利用学校体育教学的知识来提高自身的体育技巧,从而掌握好体育健身的方式方法,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也能有所提高,在未来进入到社会后,也可以更好的发展群众体育,这也是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社区体育的发展也离不开高校体育,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各项活动在未来都需要在社区体育环境下开展,高校体育作为社区体育的基础,也为社区体育提供了更多的更优质的体育项目,对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看出,为了更好的促进社区体育的完善发展,就需要通过高校体育的发展来带动社区体育的不断进步,这样有利于社会体育教育观念的形成,对社区、学校以及家庭等社会单位的体育活动开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在体育项目和体育竞技比赛中也有一定的共通性,高校体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会以科学的、合理的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身心健康,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保证学生们能够更好的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而社区体育的发展也需要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们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的培养也间接的带动了社区体育的发展。由于体育项目的共通性,学生们在高校时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在未来也会带到社区体育环境中,从而更好的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而由于高校体育也是社区体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将会带动更多的人们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从而也是高校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二者之间也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从长远来看,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融合也将成为一个必然的过程,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国民身体健康都将产生重要的意义。
2我国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之间发展脱节现状及问题
2.1学校体育师资力量雄厚,但参与社区体育工作少
学校内体育教师及离退休的体育教师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比率很低,在职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里参与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比率极低,其参与积极性低于离退休人员。
2.2学校体育资源丰富,有效利用率低
大多数学校采取封闭管理。为了便于学校管理,体育场地通常6点以后就关门,无形中造成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浪费,不能与社区形成优质体育资源互利共享的相应。
2.3社区体育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
受制于我国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的不同,体育发展呈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区体育设施、场地不均衡;二是社区体育活动经费不均衡;三是社区体育指导员和管理组织不均衡。
3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对策
3.1抓好全民健身的宣传工作
在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结合过程中,要特别抓好宣传工作。一方面要注意大学体育政策的对外宣传。另一方面要注意体育文化知识的宣传,以打造有影响的大型比赛,还可在每学期举办一个“体育文化宣传周”。同时,大学毕竟不同于社会,社区人员的大量进入对大学纪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所有进校人员的宣传管理,预防负面影响的产生,保证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结合后形成互动式良性发展。
3.2高校体育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当今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也需要对外开放,一个团体的发展需要对外开放,高校体育要树立社会大体育的意识,不但要搞好校内的体育工作,还应为社区体育出谋献策积极参与,为全体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尽一份力。高校体育的发展同样需要主动走出去,大胆请进来的策略,高校应对社区居民中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群提供不影响教学条件下的宽松政策,鼓励社区居民进校体育锻炼,对进行体育场馆锻炼者进行合理的收费,通过多种途径促使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在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中促使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3.3搭建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合作发展的组织管理机构
以社区居委会、社区内的学校体育负责人和居民代表三方构成社区体育委员会。在组织机构的管理人员上,除少数必要的专职人员外,多数可由业余或兼职人员担任。在经费来源上,除少量的政府投入外,多数应由活动创收等市场渠道及企业的赞助来解决,组织机构的活动地点选择为社区内较有影响力的体育场馆,以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进行会议交流,对开放中的有关事宜进行决策和管理,从而加强了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性,使其向经常化、规范化方面发展,从无序、松散向有序、有计划的趋势发展。
3.4政府及相关部门参与宏观调控
浅析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篇3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 现状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138-001
体育产业是新兴且极具发展前途的产业,它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而高校体育产业属于体育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将积极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因此只有深入了解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创新发展,从而对高校和社会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什么是高校体育产业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什么是体育产业,体育产业是指生产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提供体育服务的各行业的总和。而高校体育产业属于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高校所提供的各类体育服务及其有关体育产品活动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体育产业又称体育本体产业、体育派生产业和体育相关产业三个方面。高校体育产业作为社会体育产业的组成部分属于第三产业,它具有双重性:一是经营性,二是社会性。相对于发展公益性的体育事业运行方式来说,体育产业所具有的经营性是体育产业运作的基本特征。
二、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
高校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在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体育所具有的教育和激励功能,在振兴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产业将成为一种社会生产,是以精神产品为基础的产业,对自然资源、环境不构成威胁,具备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素把高校体育建设成为教学、科研、练习与生产相结合的基地增强高校体育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形成高校体育产业本身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其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下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但是,既然是新兴产业肯定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体制有待规范
高校体育产业的体制主要是管理体制和运营体制,通常情况下学校把体育设施和场馆都安排给体育部门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学校就相关管理体制和运营方案进行过细致的讨论,也形成了一定的书面文件和制度,并安排有专门的负责人进行管理和运营,但是这些只是在实践中发展体育产业经验的总结,理论上并没形成一套完整的体育产业制度来规范。
2.高校体育产业人才专业水平亟待提升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大力发展,高校体育经济学得到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体育经济人才,为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实践经营的应用还有待提高。
3.体育产业发展的市场不够开放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开发高校体育产业市场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体育产业也不断利用自己在体育资源、体育受众、体育人才的优势迅速地发展着。但是由于高校体育产业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也未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其發展的主要方面也仅在体育健身和培训、体育比赛、场馆的出租方面,其发展市场不够开放,使得高校体育产业经营范围偏小,相关配套服务跟不上,高校体育产业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不到更好的体现与发展。
三、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策略
1.规范和完善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体制
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良性运作,需要有良好有序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学校要逐步创新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便使经营管理更加高效、快速、透明、规范,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需求。成立专门的体育产业管理委员会,选拔高素质的体育产业负责人,制定完善的体育产业管理和运营制度,明确体育场地设施管理的责、权、利,建立层层负责的管理模式和层层评估的检查机制,保证管理、运营、监督三方面的协调配合,从而加强经营性资产的投资、增值保值和收益的经营和监督,对于市场化的运营要建立指导性规范建立双方合作组织,制定实施计划,通过规范来指导协调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的工作。
2.提升高校体育产业人才专业水平
目前高校体育经济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有待提高,其中体育经济与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当前制约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经营者的经营决策与管理,决定着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水平,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化市场需要有高水平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必须注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懂得体育功能及发展规律,而且还要具有市场运作规律的知识和强烈的体育市场的创新和竞争意识,从复杂的体育市场现象中洞察市场消费者潜在消费意识,能够适时地抓住机遇,积极开拓高校市场。
3.拓展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市场
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市场的开发和培育,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要发展,仅仅进行场馆设施开放是不够的,应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实现多元化发展与特色经营相结合,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经营。进一步的开发体育竞赛市场,这也是高校体育经济的主战场,带动高校体育服务市场和体育广告市场的发展,使得学校体育场馆在不影响学校正常体育教学工作条件下对外有偿的提供场地和人员服务,同时吸引企业参与广告投资,利用冠名方式吸引赞助商赞助。
高校体育产业机遇与发展 篇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体育由“教育型”向“生活方式型”转变, 人们对体育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社会公共体育资源还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体育消费需求, 让体育资源最集中、最充分的高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给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这是一个有着广阔潜力的市场, 也是时代寄予的机遇。
1、高校体育产业的机遇
1.1、完善的体育场馆设施
从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 各个高校也有了建设体育场馆的需要, 所以在几年内出现了高校建设体育场馆的一个高潮。当前, 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场馆占据了我国体育场馆总数的2/3左右, 而且规格齐全, 设施完善、档次较高的体育场馆设施也主要集中在各高等院校。这些场馆设施已经成为高校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物质前提, 成为高校体育产业的优势条件之一。
1.2、专业体育人才体系
高校拥有一批学历高、懂理论、熟悉训练竞赛业务的各专业师资队伍, 他们是体育方面有名的专家、教授等, 在社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教学、训练、科研、健身、裁判等方面的一流人才, 而在社会上, 由于社区体育设施条件的严重不足及体育事业辅导员的相缺乏, 也给高校体育带来了机遇。
1.3、庞大的体育消费市场
体育人口正处在高增长时期, 而高校体育人口约占全国体育人口的1/3, 大学生作为高校体育人口的主力, 虽然他们的消费能力有限, 但是人口基数庞大, 且具备良好的体育消费意识, 高校体育产业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2、高校体育产业的困境
2.1、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受整个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程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还未能实现真正意义的产业化经营。高校体育产业作为社会福利性事业不能与市场接轨, 高校体育资源主要用于课堂教学和日常训练, 使得体育产业资源功能单一, 资源大量闲置, 同时高校缺乏体育产业发展意识, 不能正确的看清体育场发展的潜力。
2.2、政策法规缺失
近年来, 国家出台了体育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 如俱乐部法人资格、经理人资格的确认, 教练员、运动员的职业化, 运动员转会制度的不断完善等。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还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持, 限制了体育教育业的繁荣与发展, 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管理不够规范, 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并存, 部门分割和地方保护问题较严重, 缺乏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
2.3、管理人才匮乏
高校里虽然聚集了一大批专业体育科研人才, 但是体育产业管理人才极度匮乏, 这已经成为是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从目前来看, 体育专业人才的体育产业市场行为、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知识相对欠缺, 而经济类人才对体育相关知识理论又缺乏深入的了解, 往往不能适应体育产业的专业性特点。
3、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策
3.1、解放思想与市场经济并轨
要想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 必须处理好体育产业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将体育产业商品化、社会化, 建立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商业模式, 建立责、权、利明确的分工体系,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 按照市场规律发展, 了解市场消费需求, 建立体育产业营销管道, 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
3.2、整合市场人才、资本资源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到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 将引入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 在不改变高校体育资产属性的前提下, 通过建立高校体育产业运营公司, 实现高校体育资本经营目标的分离, 将高校体育资产面向市场开放经营权, 吸引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参与经营。
要快速发展高校体育产业, 还必须整合体育产业人力资源, 将热衷于高校体育产业的体育专业人才和懂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市场开发等经济专业的人才进行优化组合, 成立体育产业研究小组, 构建一个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团队, 致力于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3.3、多校联合走产业聚合道路
发展高校体育产业, 应该参照其他产业聚合的模式, 充分保障高校体育产业的专业高度, 优化和整合行业资源, 创造更多的产业链的合作机会, 产生聚合效应, 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而且可以使高校体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现在我国大学城的建设, 使很多高校聚集在一起, 有利于各校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多校联合开发, 既发挥各自优势, 又充分整合资源, 能够有效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效率和发展速度。
4、丰富高校体育产业产品体系
4.1、以体育场馆为中心
从国外发展情况看, 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体育场馆积促进了高校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开放, 在晚间、周末、假期等已满足高校教学外时间, 其使用量是学校平常使用的3倍。其中美国99%的公立学校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 学校所拥有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率达到80%以上, 成为满足大众体育运动需求的重要支柱。通过共享体育资源及多元化经营手段, 高等学校使大型体育场馆的不同元素得到全面开发, 最终获取了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 将有偿社会体育服务纳入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定位之中, 避免场馆公益服务的单一化模式, 其次, 通过现代服务外包经营, 通过分时使用手段实现场馆资源的充分利用;再次, 利用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实现场馆的预定与交换等, 引导其大胆自主经营。
4.2、以运动赛事为主线
承办大型体育赛事, 高校体育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完善的体育场馆设施, 专业的教练员、裁判员、赛事组织人员等, 同时数量庞大的大学生也为赛事提供了大量的关注人群, 能够进一步提升赛事的品质和规模, 大型赛事还能够促进高校体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促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 另一方面, 大型的高水平运动赛事本身就会获得社会及媒体的高度关注, 这将非常有利于推动高校体育产业的推广, 也会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品牌资产的形成。承办体育赛事有利于高校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 理应成为高校体育产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利用高校体育产业品牌资产获取赞助, 所以提高学校体育赛事组织能力、知名教练员裁判员水平、高运动队的竞技水平及体育科研成果等等。借承办各种大型体育赛事之机, 积极开发高校体育品牌资产。
4.3、以健身训练为基础
近几年来, 伴随城市生活压力日渐增大, 在越来越多中低收入人群开始走入健身会所参与健身运动的同时, 城市中高收入人群在健身运动的需求之外, 还产生了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这种健康生活方式除了保持科学的运动之外, 还包括日常的皮肤保养、健康的饮食、积极的心态和充实的社交生活等。全民健身服务市场是我国体育产业的最大市场, 而其中体育培训的需求增长迅速, 而且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 它应该成为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高校体育产业是否成长起来, 关键还得看它的产品能否成为消费热点。因此, 高校应积极开展健身、健美、休闲娱乐、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育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培养体育消费人群, 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长远发展。
5、结束语
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是市场规律的必然趋势, 实现从产品输出、运营推广、结果检查、完善更新这样的良性循环中, 促进高校体育产业规模化发展, 为中国的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高校体育产业作为我们体育产业中新概念,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 并且显示出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市场优势, 但是由于运营观念上滞后、政策法规的缺失, 专业管理人才的匮乏等因素严重制约了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市场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R].国发〔2014〕46号, 2014, 10.
高校体育产业 篇5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改;终身体育
随着身体素质与社会进步之间所具备的联系日渐紧密,学校体育的最后一个教学阶段高校体育开始受到广泛重视,而为了能够保证这一重视所展开的高校体育教改顺利实现,正是本文就高校体育教改对终身体育的影响进行具体研究的目的所在。
1终身体育概念
浅析高校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影响 篇6
【关键词】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影响
我们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育。做好对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育教学,是高校达到体育健康课程目标及价值的有效保障,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因此,高校体育要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能力之储备及心理素质之稳固基础。
一、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是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升而不断提升其地位的,其对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及适应能力之追求,促使人们对体育功能的认知更为深刻,人们重视体育,需要体育,这便构成了发展终身体育的内在动力。上世纪六十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指出终身教育理论。尔后,日本教育学者指出了“生涯体育”的理念,“终身体育”一词便应运而生。从全球角度来看,终身体育业已成为全球体育发展之潮流,世界各地都注重终身体育的发展,都拥有比较明确的相关终身体育的概念、意义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并且建构了本土终身体育的发展策略。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愈来愈关重终身体育建设。近二十年来世界性的大众体育与休闲体育热潮已经影响到高校体育,高校体育教学中出现了向终身体育与健康休闲活动服务发展的新趋势。1
二、高校体育对实施终身体育的作用
高校体育是现今社会对人体发展产生主导作用的活动,会影响到人之一生的体质及健康。所以,高校的一切活动皆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依据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精心建构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激活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于体育活动中的自我反馈意识的能力以及自主锻炼、自主控制与终身参与体育的能力,让高校体育在青少年身上所发生的影响长久地发挥作用,给终身体育奠下坚实的基础。一个人若想实现终生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则必须坚持长期的体育锻炼,可是影响终身体育的原因有许多,除了因自身体育观、社会责任感,自主锻炼能力等因素导致出现的影响之外,体育教育方面的因素对终身体育产生的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是高校体育教育,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体系中,处于连带家庭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中间部分,对履行终身体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
三、高校体育应当奠定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现代教育倡导“给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高校体育若是只注重阶段效应,而未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及健康奠下坚实基础,我们说此种高校体育教育是不能成功的。国家颁发的新《体育课程标准》中有很多方面体现了高校体育改革应当落实终身体育理念的措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对广大学生指明了终身体育的方向,即高校体育应当重点培育学生的体育观念和能力以及习惯,应当有意识地与终身体育接轨。从终身体育方面来看,高校体育处在中间环节,起承前启后的功能,既是终生体育之基础,也是发展我国体育战略的关键,高校体育采取体育课内外相结合的举措,为广大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具体应注重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指导高效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高校体育结合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有计划地实施体育教学及展开课外体育活动,有效提升学生身体健康的成长发育,构成正确姿势及熟悉立、走、跑、跳等体育基本活动技能,这不但是学生完结繁重的学习任务、将自己培育成全面素质发展人才应具备的身心条件,而且也是为了达到终身体育目标,而终身体育的目标就是让人终生保持身心健康,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借助终身体育的所有环节不断增强体质。
(二)体育知识是实施体育锻炼的向导
高校学生参与体育实践的实效性及长期性是建立在丰富的体育知识做引导的基础下促成的。因为目前高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处于终身体育的中间年岁段,紧跟而来的中老年时段所必须的身体锻炼手段与运动技能,需要在高校体育体系传达室授,并且经自发地多次实践而掌握,为成年后科学选择运动手段锻炼身体创造条件,用来准备终身享用。3
四、强化对高校学生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对策
终身体育教育业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终身体育教育工作的状况与问题,提出如下几方面的对策:
(一)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强化高校终身体育教育工作
高校应当发挥体育教育的主体作用,全面展开终身体育教育宣传和引导工作。高校教师应当把开展好终身体育教育当做责无旁贷的重担,改变过去就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建构和调整体育教育教学内容,进一步搞活体育课堂氛围,不断增强运动的乐趣,以及具有健身娱乐性质的内容成分。在对高校学生实行体育意识的培育过程中,应当先从体育教育引导方面切入,要逐渐激活学生对产生体育的兴致,逐渐激活学生对现今体育发展的需求。高校之所以要运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教学及教学辅助措施就是为了把学生之体育兴趣和爱好可以持久地保留下来,促使其最终实现锻炼的最佳功效,并构成稳定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
(二)强化对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高校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但依靠于对相关体育基本理论的学习,并且还需要依靠对体育实践活动的真情实感体验,屡次实践的过程是对真情实感的体验及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深化理解,当感性认识借助自身努力升至到理性认识时,体育价值观较好的构成时,则会出现质的飞跃。所以,高校体育活动对培育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具有其特殊的作用。高校经常向学生灌输相关运动理论和常识、营养方面知识与保健方面的知识、卫生方面的常识与健康方面的常识,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锻炼对其终身健康的优越性,促成自主锻炼的优良习惯,为终身体育奠下基础。
(三)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高校学生的体育技能
高校应当把培养学生自发锻炼能力融会在整个教学阶段中,不仅要向高校学生传授运动技能外,而且还应当积极培训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知能力,让高校学生明确参与体育锻炼的意义与作用。而且,高校在体育教学中还应当培训学生于独立锻炼环境下的自主性,以及对锻炼的次数自我控制能力、锻炼时间的自我控制能力、锻炼强度的自我控制能力、锻炼动作的自我控制能力等,实现主动锻炼意识的要求的目标,为终身体育奠下坚实基础。
(四)加大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
切实解决高校体育运动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增添体育项目,拓展体育活动范围,让学生对体育活动拥有更宽的选用余地,适应满足高校学生的各种不同需求,特别是在教学内容上不要再拘泥在原来的竞技类项目上,应当有意识地向休闲、娱乐类等体育运动内容方面倾斜。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是培育学生拥有终身体育习惯的主要模式之一,是培育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的重点环节。当前终身体育已成为世界各地高校体育改革的主要方向,高校体育培育人才不但需要着眼于目前,更需要放眼未来。因此,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应当充分利用好此历史机遇,把终身体育锻炼融入到的体育整体教学规划当中,促成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的良性的体育锻炼习惯。在提升高校学生的身心素质健康的同时,充分运用学生在高校学习的宝贵时间,有效培育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为终身体育奠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于晓东. 新中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体系研究:回顾、反思与建构[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01).
[2] 付海涛. 浅析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影响[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05)
高校体育产业 篇7
关键词:高校体育资源,地方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1 前言
发展体育产业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推进体育改革、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深化体育改革、转换机制;拓展体育事业发展的经费渠道;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对于增强体育事业发展活力、保证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和实现,有着重要意义。地方体育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领域中的一个新概念,也是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中研究的热点问题,发展地方体育产业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的需要,专门从事体育服务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人也越来越多。如何规范、协调、快速、持续发展地方体育产业已成为新的形式下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地方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以及高校体育资源进行分析,充分挖掘、整合、开发高校体育资源,合理利用,推动地方体育产业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2 地方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面临的机遇
体育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近年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体育产业快速发展。2010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它重点阐述了发展体育产业的基本方针,明确了体育产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重点就体育健身市场、竞赛和表演市场、中介市场、体育用品业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要求,还提出了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税费政策、无形资产的开发保护、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等七个方面的具体政策和措施。2010年4月召开了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首次明确了体育的产业地位,要求各级政府要把体育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组织实施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国家体育总局向社会通报了体育产业统计工作有关情况,并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的数据结果:2006年,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256.3万人,实现增加值982.89亿元,占当年GDP的0.46%;2007年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283.74万人,实现增加值1265.23亿元,占当年GDP的0.49%,按可比价比2006年增长22.83%;2008年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为317.09万人,实现增加值1554.97亿元,占当年GDP的0.52%,按可比价比2007年增长16.05%。由此可见,全国体育产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地方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
2.2 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体育产业尚处于发展阶段,各个环节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全球体育产业年增加值超过8000亿美元,中国仅占2%左右。美国体育产业增加值2000年就达到2125.3亿美元,占该国GDP的2.4%,而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约占当年GDP的0.52%。[3]在体育产业发达的北美、西欧和日本,体育产业早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从整体上看,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总量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因此,如何加强对地方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实现转变政府职能、从“办体育”向“管体育”、从管理政府体育单位向管理整个体育行业转变,是地方体育发展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3 地方体育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
3.1 观念滞后,意识淡薄
大多数体育管理人员和体育管理部门缺乏体育产业开发意识,如全局调控意识、投融资意识、专业管理人才培养意识、资源优化整合意识、“市场”意识、资本积累意识等,观念滞后,严重影响地方体育产业的发展。如在场馆建设投入方面,地方政府投入少,市场取向动机不强烈,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再加上体育市场无序发展,大大降低了体育产业投资回报率从而导致体育资本积累不足,结构性供求矛盾突出,阻碍了地方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3.2 地方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不健全,特别是缺少优惠扶持政策
体育产业的快速、稳定、持续发展必须制定长期目标与发展规划,同时必须依托稳定的政策,特别是鼓励社会和个体兴办体育产业的投资政策。目前,我国地方体育产业政策的配套建设非常滞后,缺乏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相应的扶持优惠政策,没有根据地方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划,缺乏对体育产业进行有力、有效、有序的调控和监管。大都以小规模的个体场馆租赁运营为主,缺少总体规划。
3.3 缺乏完整的地方体育产业市场运作体系
有经营就有管理,长期以来,地方体育市场谁来管理,怎么管理的问题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从而出现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导致资产流失,严重影响着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另外,我国的体育活动大都由政府投资兴办,缺乏市场经营管理经验,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市场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大多数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只是纯粹的活动与竞赛,与活动与竞赛相关的市场没有得到更好的利用与开发,缺乏系统的运作体系。
3.4 缺乏既懂体育管理又懂体育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由于我国体育教育模式严重滞后,使得体育人才的积累不够。地方体育队伍中缺乏专门从事体育管理经营类人才。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既了解体育产业特点又有经济管理经验的人才,由于严重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体育人才,直接导致地方体育产业决策或经营管理不力,使得地方体育产业难以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
3.5 经营项目开发不够,经营模式简单,体育资源闲置
体育产业包括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体育中介、体育培训、体育媒体、体育服装、体育鞋帽、体育器材、体育保健康复、体育场馆运营、体育食品、体育饮料、体育旅游、体育博彩、体育房地产等。目前,地方体育产业总体来说经营内容、项目不够丰富。大都局限于体育场馆的租赁、承办和组织各类体育健身培训,体育竞赛、以及体育用品、设备、器材的销售与经营,而且比较分散,不够集中,缺乏一定的规模性,从而导致体育资源闲置。
4 高校体育资源优势
4.1 参与体育运动以及体育消费的人群优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与快速发展,高校在校学生的人数也不断增加,地方高校总的在校人数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人不等,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庞大的具有潜在发展力的体育消费群体。另外,高校有一大批喜欢体育运动,并具有一定运动水平和运动能力的相对固定群体,参与本校、各高校间以及地方政府组织的各类体育竞赛和群体活动,成为地方体育发展的巨大支持力量。
4.2 良好的体育人文环境和体育文化优势
高校具有深厚的体育文化基础,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以及高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高校各类体育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有声有色。高校体育文化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灌注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另外,高校这一特殊群体,都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品德修养以及文化素养的老师和学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超前的消费观念、思维方式和体育意识、法制观念和消费水平。
4.3 体育专业人才及人力资源优势
高校有从事体育教学与管理、运动训练、体育研究、科技创新与开发、人才培养等专门人才,有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在高校各类群体活动中,有一部分热衷体育爱好运动的特殊人群,他们既是高校体育活的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也是各体育群体和体育协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同时也是推动地方体育产业发展原动力和后备军。
4.4 场地设施设备优势
高校体育场地以及设备设施相对齐全,而且相对集中。一般的高校都有标准运动场或者综合性体育馆,以及游泳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篮球馆、排球馆、网球场等,对于群体活动和运动竞赛的开展与组织比较方便,而且经验丰富。有的高校有专门的运动训练用器械、体质健康测试仪器、运动康复与检测等仪器设备。为运动训练、健康检测提供优质服务与健康保障。
5 挖掘高校体育资源推动地方体育产业的发展的建议
5.1 转变观念,准确定位,把拓展体育健身市场作为首要任务,建立以高校为核心的全民健身网络
充分发挥高校参与体育运动以及体育消费的人群优势和良好的体育人文环境和体育文化优势。将体育群体活动的开展以高校为核心辐射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辐射,特别是地方特色项目、传统项目和民族特色的项目的开展,它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所喜爱,可以加快全民健身的进程,推动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
充分发挥高校场地设施设备优势,合理配置资源,缓解社会体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将高校体育场馆、设备设施全方位地向社会开放,在确保教学、运动训练的基础上,建立以高校为核心,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社区一体化的全民健身网络,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培训、健康检测、运动康复、竞赛、表演活动与全民健身形成和谐发展的局面,形成良好的体育健身氛围,推动地方体育产业的发展。
5.2 健全地方体育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特别是优惠扶持政策
邀请高校政策法规研究、经济管理、市场管理、体育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共同商榷、制定符合地方实情的体育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发展目标与规划;建立健全的体育产业市场管理机构,出台相应的扶持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力量兴办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设置地方体育产业财政投融资机构,加强投融资的监督与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体育产业财政投融资体系。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5.3 建立完整的地方体育产业市场运作体系
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组织和社团的作用,以高校为中心,促进群众性体育组织发展,改革和创新体育社会团体管理模式,加强业务指导和依法监管的,完善体育社团法人治理机制。
积极引导发展体育消费,逐步形成以体育教育、体育竞赛、群体活动、健身娱乐、体育器材和体育用品市场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完整的体育市场运作体系。
5.4 依托高校的教学科研力量联合培养既懂体育管理又懂体育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人才是推动和发展地方体育产业的关键,必须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必须依托高校的教学科研力量联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业的人才培训来提高经营水平,利用高校人才资源优势,培养既懂体育管理又懂体育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在市场经济中善于运用各种体育资源、又熟悉体育运动,既了解市场经营之道,又要深谙体育市场的经营和管理诀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地方体育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2010.1.19
[2]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2010.5.5
[3]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0.5.17
[4]王广荣,刘欣然,谭鲲鹏.对大学生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考.内蒙古体育科技[J].2007.3
[5]谢亚辉.高校体育产业开发及经营策略探讨.新课程学习[J].2010.1
[6]李冰.浅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内蒙古体育科技[J].2009.4
[7]梁强,赵伟.体育产业人才胜任力特征及其培养模式构建.首都体育学院学报[J].2009.1
高校体育社团的体育价值功能 篇8
一、高校体育社团在体育中的价值功能
1. 满足校园人的体育需求
高校体育社团随着外部环境的发展而迅速壮大起来, 如今已经成为高校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社团在高校中以单项协会的形成存在, 数量大, 覆盖体育的各个项目和领域。高校体育社团门类齐全、层次分明, 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为校园人搭建了一个参与体育运动的平台, 满足了校园人多元化的体育需求。体育社团为校园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校园人结合自己的兴趣加入不同的体育社团, 广泛地参与体育运动, 因此体育社团得到了广大校园人的拥护和支持。在体育社团中校园人可以充分发挥主体选择性, 同时, 多元化需求也得到满足。
2. 促进学生体育消费
当前, 学校体育观念的转变加快, 体育消费和体育需求增强, 追求体育健身与娱乐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时尚, 体育课及课外活动等组织形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因而, 大学校园体育社团应运而生。它一般是由学校团委、学生处、学生会牵头, 学生自愿参加、自由活动、自己管理的一种群众性团体。能够满足学生体育需求, 充分地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体育活动, 使得身心全面发展。“花钱买健康”“玩体育”“追求健身健美”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所追求的时尚。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体育协会会员在经济许可条件下都拥有自己的锻炼器械并乐于自费参加体育活动。当前学生主要体育消费形式:一是运动服装类、体育社团会费;二是运动场地费 (如篮球馆、网球场、健身房门票) 、器械租用费;三是小型体育器材器械 (如球、球拍、哑铃、拉力器等) 。四是参加社团内外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所交报名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育观念的更新学生的体育意识不断加强, 体育课以及课、早操, 小组、班级、年级等课外活动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主体需要, 校园体育社团---一种更加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重要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
3. 体育社团是系际、校际交流的纽带
体育社团已经成为加强各个学校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一个学校的体育社团会员本身来自于不同的系, 体育社团给本来联系机会不多的不同专业的同学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交流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体育领域, 这有助于同学们开拓自己的视野。过去学校参加的各类运动项目、不同规模的校内外体育竞赛都是由专门体育职能机构来组织的, 能够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不外乎是校代表队队员, 学校的一般学生很难有机会参加比赛并获得其中的一切体验。而校园体育社团却能为一般学生创造机会, 通过不同学校社团之间交往, 促进相互了解与认识, 增进不同学校社团会员之间的友谊, 同时在交流中互递信息, 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不同高校体育协会工作经验的交流, 通过协会组织校际之间的友谊比赛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随着社团组织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将加快并扩大各高校单项体育协会之间的相互交流, 发挥社团的中介和桥梁作用。
4. 体育社团是体育文化传播的媒介
大多数体育社团把开展体育竞赛工作只是当作年度工作计划的一部分, 在他们的工作计划中还包括了以下工作:开展体育知识竞赛以及各种形式的辩论赛, 请体育名人来校园进行讲座或座谈, 组织社团成员观摩高水平的体育竞赛等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同学们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加深对社会的了解, 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开拓了一个接触社会和社会进行交流的窗口, 这无疑对在校园读书的年轻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对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有很多同学通过协会的工作使自己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以前的怕接触人到喜欢和人打交道, 很多的协会会员都提到了在协会里自己的心理压力得到了有效的释放, 人变得开朗起来了, 有了归属感, 这都有利于更加完满地实现学校教育所要达到的育人目标。与之并存的问题是大学生在体育这个大平台上的互动本身是否能够为体育文化留下一些高质量的东西, 使体育文化的内涵不断深厚起来。高校体育社团也是校园人增进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的文化阵地, 是运用体育知识去创造文化、传播文化的实践平台, 对校园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高校文化活动节等文化活动中, 体育社团紧扣主题并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宣传和弘扬体育文化, 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作用。
5. 发展学生运动才能, 为高校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
体育课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因此学生自发建立体育社团来弥补高校体育的空白, 并已逐渐发展为施展学生运动才能的重要组织。学校运动代表队有一部分队员就是在体育社团中发现并挑选出来的, 而且这部分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都能够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为高校开展的各项竞赛中立下汗马功劳。可见, 体育社团能激发学生体育运动才能, 为学校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6. 形成终身的健身意识
在大学期间, 一个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是形成终身健身意识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社团成员大多是基于对某一项体育运动的兴趣而加入该社团的, 它所覆盖的学生数量远大于其他社团。通过体育社团的日常体育活动, 逐渐提高运动能力, 认识体育运动的价值, 使参与体育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进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高校体育课的教学只开展两个学年, 本科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是没有体育课的, 这就导致了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差。体育社团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它能够把体育渗透到每个校园人, 促进他们形成终身的健身意识。
二、建议
虽然体育社团已经成为了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较高的教育意义与作用。但是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于改进并完善。
1. 加强、完善学校对大学校园体育社团管理、组织制度建设。
2. 加强专业对口管理, 高学生体协专业水平 (使体育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到体育社团) 。
3. 加大社团体育经费投入力度, 改善大学校园体育社团活动环境。
4. 注重加强体育职能部门的指导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校园社团吸引力。
5. 加强开发多元化的经费来源渠道, 增进社团学生体育骨干力量培养。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等方法对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体育社团进行综合研究, 进一步认识与明确了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作用。体育社团是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 满足了校园人的多元化体育需求。体育社团是体育文化传播的媒介, 促进系与系之间的交流, 推进学生素质教育, 加快学校体育的发展。加强开展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建设, 不但可以营造校园良好的体育氛围, 为学院选拔出体育人才, 更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为终身健身打下基础。
关键词:体育社团,高校体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梁俊雄.《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新探》.体育与科学.2007, (1) .
[2]王超英, 沈建华.《对我国课外体育活动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
[3]赵越华.《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现状分析与探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8, (6) .
高校体育产业 篇9
1高校体育节的特点与内容
1.1高校体育节的特点
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 高校体育节的设计是非常的合理, 更多的更具目前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以及未来的生活习性以及生活节奏所制定的, 其目的就是为了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做到终身受益。
全体性:指以“重在参与”为基本原则, 课程正对于我们每一名师生, 这种权利体现的人人平等, 对于我们提出的要求做到尽力满足, 使得每个人收益。
全面性:指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和文化传递功能, 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更加的注重于全面性, 我们可以采用多样式的方向, 从各个角度开展, 这样对于参与的人员来说也是从身体以及心理方面进行整体的提升。
基础性:指强化普及意识, 淡化选拔意识;强化健身与娱乐, 淡化竞技;为实现全民健身战略目标和终身体育习惯打好基础。
1.2高校体育节的内容
健身类体育活动:包括以锻炼身体、发展素质、提高运动技术和开发身体潜能为目的的各种简易可行、可测的身体练习, 如体育单项技术 (投篮、射门等) 竞赛、达标竞赛、校园体育吉尼斯等, 以及广播操、有氧健身操、集体舞、体育舞蹈、新型“拓展体育”运动等。
竞技类体育活动:包括普及型的田径比赛、各种形式的球类比赛、游泳比赛、棋牌类比赛等。各项目设置要尽可能简化规则, 降低技术难度。
娱乐类体育活动:包括各类型体育游戏、趣味游戏, 如接力类、追逐类、较力类、攻防类、竞速类等集体游戏, 以及民间、民俗体育活动, 等等。
创造类体育活动:包括自编操、自编游戏、拉拉队操比赛或表演, 体育制作、绘画、摄影, 体育征文展览或比赛等。
2高校体育文化的特征
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教学环境下,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的高校文化形态之一, 包括体育活动能力、体育观念、体育精神。
特大群体性:高校校内的一种思潮、一种价值观、一种时尚, 往往是成千上万人心理碰撞反应最后相交融合的结果。
鲜明时代性:时代的体育精神特点感染着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反映着时代的体育风貌。构成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内容、层次、形式组织的多元性方面。
身体表征性:体育文化是一种用运动者的身体动作来表征和传承独特的非语言文字文化。
先进纯洁性:大学师生是“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 始终体现一种对崇高理想、优良作风、美好情感执着追求的精神。
3高校体育节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1有利于高校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
高校体育节中具有校园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和时尚体育项目会吸引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这样对于我们提升教学的质量是非常的关键的, 人人参与为我们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一些的比赛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生们的凝聚力, 所以要多组织参加一些体育赛事, 像是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等, 促进体育事业的进一步的发展。
3.2有利于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形成
高校体育节以全体师生为对象, 我们所选择的项目也要从整体进行考虑, 针对于不同的年龄段, 不同的喜好进行设计, 人们的需求就会得到满足, 这也是我们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体育文化是群众性的与此同时也是个性化的, 只有两方面都得到满足了, 人们才会说我的工作做到了, 高校的这方面在今后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3.3有利于发扬高校体育文化中的体育精神
高校体育节具有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和基础性的特点, 我们每天都会听到体育精神、奥运精神、竞技精神, 是的, 这些方面一直激励着我们, 能够使我们更加具有凝聚力, 在工作的过程中责任心会更强, 高校已经深深的注意到了这一点, 在不断地进行研究如何的激励人们成长, 使得人们更加的理解体育精神, 这也是开设这门功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4有利于促进高校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
高校体育节开展的物质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 体育运动在很多的时候都需要相应的设施, 像是篮球馆, 足球场等等, 这些方面的如果得不到保障我们很多方面的运动得不到质量的保证, 不利于进一步地开展。我们的相关的部门在这一方面一定要加深重视程度, 加大投资力度, 不断地完善学校的体育设施, 也是为体育事业做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4结束语
经济不断地发展, 使得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在各个方向上寻求改革创新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业也是这样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的方面都需要进行改进, 这样才会受到良好的效果。教育行业目前也面临着市场竞争, 在高校学院竞争这领域非常的激烈, 怎样才能吸收更多的人才是我们很多学校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学生们对于学校的要求以及标准变得越来越苛刻, 更多的注重于整体的实力, 体育教育就是关注的一个重点方向, 本文的介绍我们应该很清楚地认识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这一领域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摘要:体育传承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对于我们来说能够很好的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 对于自身的精神也是很好的洗礼。近几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大家对于体育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增加, 在这方面的教育重视的程度也在加强。在高校体育方面的发展是我们的重点, 在我国大学生运动会已经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赛事, 充分的体现了对于大学体育的检验。大学是我们人生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迈入成年的第一步, 高校体育伴随我们成长, 体育课的设计与制定针对于我们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 课程的特点与内容是非常的合理。本文针对这些方面展开了讨论希望能够带给大家帮助。
关键词:高校体育,特点与内容,特征
参考文献
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现状与研究 篇10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现状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西安市15所高等院校。依次为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体育学院、西安文理学院、西安医学院、西安财经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京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外事学院。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二、讨论与分析
1. 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的特征
(1) 独特的优势
西安市高校发展体育产业有其特有的优势。高校体育的消费对象相对稳定, 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西安市高校的办校规模一般少则几千人, 多则几万人, 客观上形成一个庞大的、潜在的体育消费群体, 而且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观念的改进, 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上的投入也逐渐增多, 这些都为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发展创造了条件。二是西安市高校的场馆设施虽比不上发达省份与地市的高校的水平, 但是各种场馆设施基本上具备, 这就为开发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打下硬件基础。
(2) 福利体育是主体
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是学校的责任, 针对学生的体育经营必须是有助于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的行为, 因而, 对学生不能乱收费, 而应采用合理收费的形式。所以, 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中针对学生部分应是福利体育, 而不是商业体育。福利体育往往被误认为就是免费体育, 实际上免费体育仅是福利体育的一种形式, 他的另一种形式是低于产品成本收费的优惠体育。几十年来, 我国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兴办福利体育。但是, 长期以来仅仅将其作为一种单纯的消费事业, 认为福利体育就是免费体育,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此否定了体育的商品性, 把福利体育搞成免费体育, 造成了只投人无产出的局面。这样的结果, 加重了国家财政经济负担, 对高校体育的发展也起到了阻碍和制约的作用。正是基于这一点的认识。西安市各高校都或多或少地开展了各种不同形式的优惠体育, 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现阶段, 福利体育仍然是高校体育产业的主体。
(3) 商业体育是辅助形式
目前、西安市有些高校已不满足于仅仅开展福利体育, 他们开办体育公司或门市部, 在体育商业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商业体育的特点是按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体育商品的经营, 盈利是其目的所在。其经营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能大大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 能有效地促进体育商品化、市场化, 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 商业体育在西安市的部分高校中进行了一点浅浅的尝试, 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 现阶段只能作为高校体育产业的一种辅助形式。
2. 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的结构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都为经费短缺的问题困扰, 都在走教学、科研和产业三者并重的路子。而各校的体育部门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都在努力地发展产业、搞好科研, 并以此为突破口, 推动教学, 形成良性循环。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笔者对西安市15所大学进行了调查, 并查阅了有关资料, 发现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是由多种经营形式组成的, 它本身就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较为完整的经济结构。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可从福利体育和商业体育两方面划分, 这样就会较清楚地认清他的结构, 见表1。
3. 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
(1) 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西安市高校的经费都很紧张, 像以前以“等、靠、要”为主的资金来源已不能满足高校体育工作的需要, 因此, 以多种形式在福利和商业体育上开发筹集资金, 满足高校体育工作的需要已是必走之路。从教师奖励资金的主要来源看, 学校奖金和课时费各占55%, 这反映出有一半以上的学校在体育产业上开发不够, 诸如体育科研服务、体育广告设计、体育竞赛表演服务、体育信息与运动保健咨询, 体育活动策划等。部分场馆设施则由于功能单一而得不到合理和有效的利用 (表2) 。这些都造成了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资源的严重浪费。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2) 浅层次的福利体育开展较好
以游泳池收人和场馆开放或出租的收人为主的学校各占70%和55%, 可以看出, 大部分学校在利用现有场馆进行体育产业开发是成功的。而体育服装、体育健美、健身等体育项目培训班所占比重较小, 说明在利用自身专业优势, 组织教师创收还做得不够。
(3) 商业体育基本上没有开发
在笔者调查的西安市15所普通高校中, 通过开办体育公司和门市部进行创收的学校有4所, 占26.7%, 而利用场馆、游泳池开放创收的学校所占比例是相当大的 (各占70%和55%) , 从这组数据就可以看出, 目前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的结构主要以福利体育为主, 而商业体育开发甚少。体育科学本身就是一门边缘科学, 它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往往带来极大的商业利润, 象德国科学家研制的分辨促血红细胞生成素的仪器, 售价是上千万美元。我们国内王保成教授研制的电子肌肉力量训练仪也价值不菲, 这些都说明在商业体育方面, 高校体育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追求就会有收获。
(4) 场馆设施有待加强
场馆设施是目前西安市高校开发福利体育的基本条件和保障, 尤其是体育馆。各校场馆等基础设施基本都有, 然而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同。比如, 还有近20%的学校没有体育馆, 许多福利体育的项目就无法开展, 直接影响到这些学校体育产业发展。目前许多学校按照教体厅[2002]14号文件, 正在争取修建新的场馆, 这对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和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只有更好地利用场馆, 发挥其综合效益, 才能更好地作用于教学。
(5) 发展模式较封闭, 形不成规模效益
目前, 西安高校体育的组织形式多数仅限于本校的师生员工, 缺乏与社会交流合作, 其功能远没得到充分发挥。高校体育产业开发模式单一、路子窄、办法少。经费筹措主要依附于上级有限的财政拨款, 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 没有把自身体育产业的发展放到应有的地位去考虑, 挫伤了体育教师发展体育产业的积极性。
(6) 高校体育的职能使其全面市场化受到一定的限制
体育要有市场, 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投入, 二是效益。这也是西安市高校产业市场化与竞技体育市场化不能相提并论的主要原因。西安市高校体育只是高校教育的一部分, 它是以“发展大学生的身体, 增强体质, 培养跨世纪的综合性人才”为核心职能, 以教育、培养和发展身体为总目标。其实施的过程也是在各个高校这一狭小的领域而不是全社会, 对外联系几乎为零。这些因素也就决定了高校体育的市场窄、效益低, 外界投资少等特点, 这就限制了高校体育全面走向市场。
三、结论与建议
1. 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结构是有福利体育和商业体育构成的, 其中福利体育包括免费体育和低收费的优惠体育。
2. 高校体育产业在福利体育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在商业体育方面, 只有部分学校做了一点尝试, 适合于西安市本地环境的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模式还不成熟,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3. 有些学校场馆的设施条件较差, 直接影响到了体育产业的开发。各校在按有关文件争取兴建新场馆时、应充分考虑它的经济效益。
4. 发挥体育信息与科研能力优势, 加强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大力发展应用性研究, 促进高科技体育成果向产品与应用的转换。
5. 积极拓展市场空间, 在发展原有经营项目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 立足学校, 面向社会, 把握时间, 扩大经营创收, 实现综合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翠然: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6, 148~158
[2]辛利等:中国经济体育产业化经营理论与战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 (X) 0, 17 (2)
[3]张铁明教育产业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111~116
[4]张岩:体育经济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8, 125
体育新闻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 篇11
【关键词】体育新闻 体育精神 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16-01
现在的校园内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体育新闻,有的新闻成为学生们在茶余饭后谈论的热门话题,再者校园的广播每天也在闲时播放各种体育新闻,社团们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宣传着体育精神,课余时间一群人围坐在宿舍的电脑前观看着各类的体育的体育赛事,不时地发出各种呐喊助威的呼声。体育新闻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体育的关注,对体育的热爱,同时认识到体育精神的重要性。所以体育新闻对高校的体育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一、体育新闻促进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一)大学生获取体育新闻的方式
现在的校园内都有有线电视网络,校园网CMCC-EDU等各种形式的网络,这对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其中通过电视观看体育新闻的人数占了大多数,因为电视并没有网络延迟,尤其是在看直播的时候,不会出现正在播放时出现缓冲的问题,观看起来更加的直观。同时手机,电脑连接校园网收看体育赛事,观看体育新闻的人占到了大多数,这样可以不受地域,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使信息获取具有自由性和选择性。还有的通过在图书馆观看出版社出版的各种各样的体育杂志来获取最新的体育体育新闻,这种形式比较受环境的制约,且获取不到最新的新闻资讯,所以占得比重比较少[1]。
(二)体育新闻对促进大学生体育认识影响
大学生获取体育新闻,多多少少都是因为喜欢某项运动或者是喜欢,崇拜某个体育明星,比如当年姚明还在火箭队打球的时候,那时候中国人对于篮球的关注度是空前的,大学生更是如此 ,由于喜欢某个体育明星而刻意的去关注他的新闻和有关于他的体育赛事,从而在体育活动中去模仿他。大学生接触体育新闻可以提升他们对于体育的热情,加强对于体育的认识,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他们在获取体育的同时也是在接受了那些体育的价值观,比如在观看一场篮球比赛的时候,不只是注重两个队之间的比分,更重要的是注重哪个队的团队合作能力比较强,配合的比较好。所以体育新闻对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一种促进作用,明确其上体育课的意义,也对全民健身以及终身体育的观念形成具有引导作用[2]。
二、体育新闻对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
新闻媒体对于一个时代的文化具有导向作用,体育新闻作为媒体新闻的一种,同样具有这种作用,对于规范大学生的体育行为,遵守体育精神的内涵具有深远影响。首先体育新闻的多样性促进了大学生对于体育多样性的认识,多种多样的体育新闻报道,也反映了多种体育运动,这样对于高校体育的引导具有重要作用,使学生们认识了多样的体育运动,使其闲暇之余也有了多种体育活动的选择。同时通过体育文化的渗透,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得校园文化更加的丰富,也可以引导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抵制一些歪风邪气,不良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使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体育新闻是一种体育精神的传递,通过对体育新闻的熏陶,也可以健全他们的人格,通过对于体坛人物的崇拜来不断的完善自己,所以体育新闻对于校园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具有促进作用[3]。
三、体育新闻对于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
(一)激发其参加体育的热情
有的学生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是因为对此缺乏兴趣,这些人普遍的特性是不关心体育新闻。任何一个热血青年在观看体育新闻的时候都会被其中的各种刺激的内容影响的热血沸腾,比如漂亮的投球,潇洒的盖帽,这些动作普遍的被热爱体育的学生们模仿与运用,从心理角度分析,这些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内心普遍具有对体育活动的恐惧心理,总是害怕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害怕自己做不好,对于自己缺乏信心,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对体育活动的排斥,没兴趣,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而体育新闻通过渗透,能够排解他们心中的顾虑,通过体育新闻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心,这样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加快全民体育的步伐[4]。
(二)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体育教育的价值是追求健康,娱乐和幸福的体现,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有利于人们更好的参加体育锻炼,达到身体健康和娱乐的目的。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对于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人格也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体育新闻接触最多的群体就是大学生了,这也是他们除了课堂的体育教育之外接受到的其他方面的体育教育,体育新闻在为他们提供娱乐消遣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其他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如在打篮球的时候,注重的是团队合作精神,不可能一个人带着球从防守,进攻再到投篮这样单打独斗的进行,而需要将球传递给其他的队友,一步步的接近篮板,完成投球这个动作。还有踢足球的时候也需要将球来回的传递给队友,如果团队协作能力不好的话,要想这些动作完成是不可能的,更别说踢进球门了,那就是空谈。所以他们在观看这些体育新闻时,里面传递的竞技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就会深入脑海中,有利于他们形成团队意识,具有集体荣誉感,这对他们在社交方面也提供了帮助,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所以体育新闻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对促进高校的体育教育也有一定的作用。
(三)对于其对体育选修课具有积极作用
体育新闻作为一种媒体所传达的意志,其内容不仅向人民展示了丰富的体育赛事,更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大学作为一个正值培养兴趣爱好的时间段,他们在接受体育新闻时会欣赏到里面丰富的体育项目,并会对于它们产生兴趣,这样在体育选修课的时候,就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不至于显得盲目,无所适从,心理研究表明。人在不断接受某一事物的信息时,会对其产生一定的探索精神。而在调查中发现,有多半的学生是由于频繁接受体育新闻内的某一项运动而对其逐渐产生兴趣,进而在其体育任选课中选择这一项,所以体育新闻对于体育任选课的选择会有一定的帮助。
体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开放的多元性的学科,体育新闻对于高校的体育事业具有促进作用,高校的体育教学理念也要与时俱进,要积极的将体育新闻融入到其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理念,让他们更加认识到体育精神的精髓,体会到更高,更快,更强的内涵,这样对于高校的体育教学具有深远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对其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产生影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体育热情。所以体育新闻有利于体育文化在我国高校的普及与渗透,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更有利于全民体育理念的形成,对我国的体育事业具有不可比拟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涛.体育新闻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分析[J].编辑之友,2012,(3):63-64.
[2]盛蕾.大众传媒对大学体育教育的影响分析[J].学术探索,2012,(11):186-188.
[3]张德胜,黄启龙.我国休闲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体育科研,2007,28(6):81-84.
新时期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篇12
关键词:大学,体育产业,WTO,市场,信息化,中国
1 研究目的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名成员国,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加上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将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发展前景。体育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新形式,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阳光产业”,高校体育产业是我国高校体育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在深入分析、研究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理论内涵、运行模式、表现形式等理论要素以及高校体育产业面临的问题的前提下,在探讨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发展战略路径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建立和完善高校体育产业的理论研究体系,使高校体育产业与高校体育现代化接轨。
2 高校体育产业现状
2.1 高校体育产业的概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我国的高校体育产业在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极大地增加了高校体育的活力,丰富了其社会功能。高校体育产业应把与高校体育运动有直接联系的一切生产经营的总和都可视为高校体育产业。高校体育产业应该是以体育产业市场为导向,将高校统一服务产品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的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体育产业市场系统,实现一体化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的过程。
2.2 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来看,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可归纳为4点:1)以本体市场为主体的高校体育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趋清晰(包括:体育场(馆)租赁市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教育培训市场、体育文化娱乐市场、体育用品市场和体育竞赛表演市场);2)体育产业开发领域不断拓宽(包括有形资产的经营和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体育产业的质量和产业效益逐步提高,许多体育资产和资源显示出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潜在的市场优势;3)社会投资办高校体育产业的形式发展很快,涌现出一批符合现代体育制度的体育企业;4)确立和形成了保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机制。
2.3 高校体育产业面临的问题
2.3.1 体育市场法规不健全,经营管理无序
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健全的市场法规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保证。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理论研究比较滞后,政府对高校体育产业行使宏观管理的机构不明晰,由谁管、管什么、如何管,都不甚清楚。高校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均有学校完成,其经营主体却是体育部门,二者关系混淆不清,产权界限模糊。体育产业政策法规不健全,造成了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完善,这已成为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障碍。
2.3.2 经济条件薄弱,体育消费观念淡薄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世界第一,农村人口较多,居民的文化素质较低,消费观念落后,相当人口只重视吃、穿、住、用等基本生活消费上的投入,而忽视在体育健身等消费的投资,体育有偿服务的认识淡薄。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受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不够开放,只重视体育教学和训练,不重视体育市场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受整个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2000年三大产业的百分比分别为:15.9%,50.9%,33.2%,而据1998年5月欧盟(欧元区11国)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分别为:第一产业1.8%,第二产业30.2%,第三产业67.9%,我国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仍然偏小,相应的体育产业产值也小到不足以估算的地步,严重限制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2.3.3 体育产业投资渠道不畅,资金缺乏
政府对体育产业投入量偏小,投入渠道单一,体育教育投资严重短缺,直接影响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而在美国根据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NCAA)的统计数字,1998至1999年高校拨款平均600-800万美元。而在中国对高校体育产业软体投入几乎为零。
2.3.4 缺乏市场条件下的运作环境和手段
美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据报道,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仅美国斯坦福大学就有16名学生获得金牌。而我国近十几年来一直没有把体育纳入产业化的运行轨道,基本上还是依靠学校的单一投入来维持运转,极少借助市场经济的运作和调控,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目前市场经营管理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经营管理水平低,经营组织内耗大,资源严重浪费,效益不高;2)对市场调研不够,体育产业盲目化;3)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不能有效开拓市场,适应市场。
3 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
3.1 提供了更好的高校体育产业环境和市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大大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提供良好的外部空间。国际经济权威人士做过估算:“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使GDP增加两个百分点,而根据国际经验表明,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带来约500万人的就业机会。”这意味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民经济将快速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将会获得更多的经济来源,体育消费也将会很大程度的扩大。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将开发更多的体育市场,同时,国外相关行业也将大量涌入我国,极大地促进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3.2 高校体育产业市场更开放,更加多元化
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精神,凡在该协议上签了字的国家,均愿意通过谈判与协商消除彼此分歧,并逐步取消限制性的法律与法规,开放贸易市场,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自由开放的市场。随着体育产业市场的自由开放,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将与国际高校接轨,形成政府、学校、社会和国际力量为一体的多元市场。
3.3 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缩短发展过程
加入WTO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将会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使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发展能更好地向国际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靠拢,从而为我国体育产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期提供难得的机遇。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结构混乱,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各自为政现象严重,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严重障碍。而国际体育产业结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市场检验,形成一套完整的结构体系,对市场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同时具有先进的理论基础。
4 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对策和措施
4.1 建立、健全高校体育法律法规,形成完整体系
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健全的市场法律法规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保障。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开发时间较短,体育产业政策法规不健全,造成了市场运行和调控的不完善,这已成为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障碍。各级政府和体育行政管理机构要从市场出发,来研究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法律法规问题,把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纳入法制轨道。
4.2 转换经营观念,引入市场机制
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者,要建立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社会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体育产业。在体育产业化进程加快、体育经营范围和项目迅速扩大和增加的状况下,体育经营者的经营观念转换成为众所关注的大问题。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将向更广、更深层次发展。
4.3 扩大高校体育产业的对外合作,开拓体育市场
国外体育产业的主要市场有体育用品业、健身娱乐业、体育广告业、体育博彩业等,我国确定用15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培养和发展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竞技表演市场、体育人才市场、技术信息市场和体育用品市场等”。要根据《体育产业发展纲要》要求,充分发挥体育自身固有的潜力和优势,重点发展体现体育自身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主体产业;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其他各类产业经营活动。高校体育产业要充分发挥高校拥有的资源优势,提高体育产业的专业化和特色化水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体育产业立体化的大背景下,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要勇于打破区域性和行业性界限,打破所有制和行业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同时,力求扩大对外交往,以多种形式和灵活方式吸引外资,努力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度,不断推动高校体育产业的新发展。
4.4 加大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力度,形成信息化体育产业
到1994年,由中央电视台出资1000万元购买全国足球甲A联赛转播权,标志着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已经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全新领域,第29届奥运会使我国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在观念上有了一个大的飞跃。高校体育产业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可以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形成体育产业的信息化。
5 结论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政策法律法规还处于完善发展阶段,实践中缺乏法律体系和政策的支持,当务之急是要根据国情,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体育产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政府要加强高校体育产业的投资,对人力资源、体育市场提供支持和服务,切实为高校体育产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对高校体育产业的投资,促进各方面与体育产业的合作,形成多元化高校体育产业。积极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科技化、信息化,利用高校有利条件发展体育科技,采用信息技术体验体育产业,利用信息技术传播体育产业,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和开发体育产业。同时,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体育市场经营、管理人员,进一步开拓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满足体育消费者的需求。随着加入国际世贸组织的深入,体育产业自由开放程度的扩大,高校体育产业必然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鞠成军,等.美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3,10(2):140-142.
[2]钱宗梅.高校体育市场的开发与利用[J].辽宁体育科技.2003,25(2):70-72.
[3]张庆武,张斌.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9(1):32-33.
[4]李文辉,陶于.影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变动因素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3,24(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