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体育(精选12篇)
新疆高校体育 篇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人们生产生活、体现民族精神的一种特质文化, 它在历史变迁中不断改变和融合着人们对生活愿望及本民族重大事件。在各民族宗教活动、丰收庆祝、婚丧嫁娶以及各种节日中, 其对本民族文化表现的鲜活性和直观性是其它形式所不能比拟的。他们或以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为主题;或以悲壮的民族史诗为背景;或以迁徙为历史背景。而且, 大多数体育项目在举行的过程中都是与以反映少数民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的歌舞融为一体。新疆各少数民族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项目, 既蕴涵着对生命庄严的敬仰和对本民族情感的升华, 也是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和民族精神的体现。民族传统体育是新疆民族特色文化中最为鲜活和最具表现力的部分。作为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摇篮的高校, 民族传统体育更是高校体育文化必不可少的部分, 肩负着民族文化复兴与传承的重任。
1 对新疆民族传统体育和高校体育文化融合价值的思考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一直以来都存在于社会生活领域中, 而在学校体育教育领域之外游离, 在社会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 他的发展一直都面临窘境。目前我国高校不断深入体育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就需要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结合进行教学, 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高校体育教学新体系的必然, 同时也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 有效的培养大学生民族体育意识。
1.1 新疆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文化融合有利于地方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的过程中, 由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民族传统体育便成为了学校体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重要载体之一, 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大学生的体育生活中去, 让大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同时加强其对不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俗的认知和了解, 可以有效的使大学生养成关注民族体育的发展、关注民族体育技艺的传承的意识和理念, 同时培养大量热爱民族传统体育的专业人才, 最终促进新疆地方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1.2 新疆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文化的融合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体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活动旨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新疆是一个多民族人民群众聚居的省份, 将富有不同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体育文化中去, 可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使不同民族大学生之间既增进了认识和了解, 也在交流中增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这无疑对维护新疆的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发挥巨大的作用。
2 对新疆民族传统体育和高校体育文化融合途径的思考
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阵地, 健康体魄是高素质人才的生物载体, 学校体育教育也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一环。早在2002年8月,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性结合, 要注意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多样性, 并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民族性和中国特色。”《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也提出:“进一步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 开发民族体育资源, 做好民族传统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为了适应新疆高校体育教学的需要, 根据新疆特殊的地域环境与自然条件, 新疆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自2002年起, 各高校将反映新疆民间、民情、民俗, 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部分传统体育项目经改编后可加入大学体育教程, 使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方式和高校教育培养目标。
2.1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制度建设
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体育文化的建设也是一样。要以制度的形式完成对体育文化建设的保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入校园体育文化中提供平台。如有些民族体育活动不论是观赏性、内涵性及规则都是比较健全是可以引进到校园体育活动中的。但是由于没有相关制度指引而无法进入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
2.2 树立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识
随着世界文化大量涌入我国, 形成与民族传统文化的激烈冲突和激荡, 而高校是其主要场所。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于特定民族的生存空间,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传统文化鲜活的体现。通过宣传学习和开设课程使师生对在发展中的本地区民族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结构、审美情趣以及民族精神有关全面而真实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决定着其对待某种文化的观念和态度。因此增加师生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决定我们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态度。所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融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就必须要高校师生树立民族传统文化意识。
2.3 加快传统体育文化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资金的投入
经费不足和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制约新疆高校中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学校应增加投入, 加强对场地、器材的建设维护, 改善条件设施。在场地建设需要充分考虑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适应地域发展本地特色体育。同时要加强人才建设尽快培养具有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高校体育教师对于传统体育不熟悉, 缺乏亲身参与经验, 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对其师资培训的设置要进行改革, 进而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和教师的培养。
2.4 加快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科研和改革
高校有其科研优势, 有能力发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积极健康的素材, 对民族体育及体育文化进行整理和研究。同时, 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科研上, 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 使其应用于体育教学实践, 并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体育文化深层次的开发。
3 结语
不得不说, 多元化发展的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无疑在今天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的许多优秀体育项目在高校体育教育中也已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与潜力。伴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和民汉文化的不断融合, 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被引入高校体育课堂, 两者相互依存, 同时也相互促进, 和谐发展, 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摘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游离于学校体育教育领域之外。随着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结合进行教学, 并且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既有利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同时也符合改革和发展高校体育的要求, 是大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新疆民族传统体育和高校体育文化融合的价值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文化,融合
参考文献
[1]李鸿江.中国传统体育导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0.
[2]王岗, 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
[3]姚重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4]顾城.发展高校龙狮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1 (1) .
[5]武雪鹰, 张家林, 路鹏.高校龙舟运动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10, 23 (9) .
[6]马万凤.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7) .
[7]马海红.新疆民族体育的特点[J].体育文史, 2001 (4) .
[8]朱梅新, 张雄.新疆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的变迁对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0 (3) .
[9]杨成, 刘胜兵, 龙凤.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 (11) .
[10]阿不拉, 玉素普.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形成特征与现状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9, 28 (1) .
新疆高校体育 篇2
学校简介:
新疆大学位于巍峨的天山脚下,座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是目前新疆办学规模最大、办学历史最悠久、学科门类最齐全、科研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大学,是新疆唯一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211工程”百所大学之一,是教育部与自治区“区部共建”高校。
新疆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28年8月,改称为新疆省立俄文法政学校,1930年9月改为新疆俄文法政学院,1935年1月改建为新疆学院,1941年省建设厅农业学校并入新疆学院。1938年-1941年间,林基路、杜重远、茅盾、祁天民、张仲实、萨空了、史枚、高滔、江豪、涂冶、赵丹、郭春则等一批教育家、艺术家和进步人士,先后来学校担任领导、任教和讲学,学校名副其实地成为新疆传播革命真理的阵地和培养各族进步青年的摇篮。
1950年10月1日,新疆学院更名为新疆民族学院。1953年11月,西北民族学院畜牧系兽医班并入新疆民族学院。1954年复名为新疆学院。1960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新疆大学。1962年新疆大学与新疆师范学院合并,1962年7月新疆大学机械、电机、工电等3个工科专业划入新疆矿冶学院。
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新疆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1979年4月新疆大学由教师培训部、三平分校划出成立新疆师范大学,1997年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大学。
新疆工学院前身是1953年1月成立的中苏有色金属公司矿山技术学校,1955年1月更名为重工业部乌鲁木齐矿业学校,1956年9月易名为冶金工业部乌鲁木齐矿业学校,1958年7月改名为新疆矿冶学院,1962年7月新疆大学机械、电机、工电等3个工科专业并入新疆矿冶学院,1966年5月更名为新疆工学院。
2000年10月20日,教育部政发教字[2000]174号文件,批准了新疆大学和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2000年12月30日,新疆大学与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2004年,新疆大学被国家教育部正式纳入与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
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新疆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周恩来总理对办好新疆学院曾作过重要指示,朱德、董必武等领导曾亲临学校视察工作,王震同志在任新疆分局书记期间曾多次率领驻疆人民解放军为学校修建校舍,中央教育部杨秀峰部长亲自来疆为学校选定校址并拨巨款建校,新疆和自治区的主要领导包尔汗、赛福鼎同志曾先后任新疆学院院长和新疆大学校长。
1995年,江泽民、李鹏、李岚清等领导分别为新疆大学亲笔题词。1994年和2000年,李岚清同志先后两次视察学校,强调新疆要集中力量办好新疆大学。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同志曾担任新疆大学名誉校长,现任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同志亲自担任新疆大学名誉校长。
新疆大学现有21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筹),1个教学研究部,4个教学实践中心,8个研究所,1个干旱半干旱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70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法、经、管、史、哲等8个学科门类;12个博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项目博士后招生单位;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点2个;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有本专科学生19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856人,博士研究生109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53人。学校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
新疆大学属自治区高水平科研基地,“十五”以来,学校获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和经费数,分别占全自治区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获准项目数的40%、经费数的50%;学校获得的纵横向科研项目和经费数均占自治区的50%。
新疆大学分校本部、北校区、南校区三个校区,共占地3689亩,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学校已经拥有了现代化的数字化图书馆和体育馆、高水平的教学科研设施、较强的师资队伍和较好的学习和学术环境,成为自治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新疆大学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前后,把新疆大学建成特色鲜明、整体办学实力居于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较高水平、在中亚地区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到新疆大学建校100周年(2024年),力争把新疆大学建设成为国内先进、中亚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新疆大学地址:
新疆乌鲁木齐市胜利路14号
电话:0991-8585671,8582972,8586161(传真)
新疆师范大学
学校简介:
新疆师范大学创立于1978年12月,其前身是乌鲁木齐市第一师范学校和新疆教师培训部。在学校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新疆师范大学始终坚持政治家、教育家办教育,努力成为支撑新疆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力量;始终不渝地追求科学、文明、进步与真理,秉承“博学笃行,为人师表”的校训,形成了“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始终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己任,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开发建设新疆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分别位于乌鲁木齐市新医路102号、喀什东路16号和观园路温泉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3181亩,其中温泉校区为2519亩。温泉校区为我校新建校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00万㎡,总投资约18亿元,计划分三期用5—8年完成建设,温泉校区将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寓诗情于校园,寓画意于景观,新疆一流、中亚地标式建筑群。目前,一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学生25000余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15449人、研究生1852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6729人;留学生724人;学校现有19个学院,本科招生专业47个;1993年教育部授权我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授权招生专业硕士研究生,现有1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艺术硕士、体育硕士、翻译硕士等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点,硕士及本专科专业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9个学科门类。2010年我校新增博士学位单位项目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同意实施。2011年7月,学校顺利通过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中期检查。学校现已形成包括普通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中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在内的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学校有教职工2064人(含附中361人),大学部教职工1703名,其中专任教师971人,教授113人,副教授282人,兼职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382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占教师总数的64.8%。学校教师中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7人,自治区“四个一批”专家3人。
学校有1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7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5个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9个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时,还设有中亚研究基地、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西域文化研究所、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中亚美术研究所等36个研究机构。学校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立项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立项16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此外,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新疆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新疆双语教育研究中心、新疆汉语国际推广基地、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新疆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澳门-新疆英语研究中心附设于我校。学校使用汉语、维吾尔语两种语言分别出版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版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其中《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入选中文核心期刊(CSSCI)目录。
学校拥有专业基础型、研究型实验室16个,实验室总建筑面积达17216平方米,各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12588万元。拥有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共计102间,图书馆面积1.17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36.4万册,专业期刊1160种,精选电子图书5.6万种,已开通多种网上数据库检索,数字资源总量超过4TB,各类资源已涵盖我校各学科门类。
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国内外的教育、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与华东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与日本千叶大学等高
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校还常年选派优秀教师进修学习、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同时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并常年聘请外国专家任教,招收外国留学生。学校先后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建立两所孔子学院和24个教学点,吉尔吉斯民族大学孔子学院连续两年被国家汉办评为优秀孔子学院。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强化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四大功能,推进实施科学发展、和谐校园、国际化三大方略,进一步团结全校各族师生员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以人为本,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发展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稳定为基础,以办学空间和办学层次的突破为契机,围绕一个目标(人才培养),突出两个关键(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强化三个重点(科学研究、对内对外开放、教师教育),推进四项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校区建设),力争五个突破(双语教育与基础教育研究、中亚研究与对外文化传播、新能源新材料研究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现代文化与丝路文化研究、网络信息安全与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六个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水平、学科建设水平、国际化水平、民生改善水平),为早日将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中亚一流,在若干领域全国领先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的高水平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地址:(新医路校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新医路102号(邮编:830054)(文光校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喀什东路16号(邮编:830013)
(温泉校区)乌鲁木齐市温泉东路(邮编:830017)
新疆科信学院
学校简介:
新疆科信学院是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批准的,新疆最大的自考本科助学院校和新疆最大的俄语专门人才培训基地。北接历史悠久的新疆大学,南临风景秀丽的水上乐园,环境优美,设施先进,位置优越。依托毗邻全国重点大学在师资、管理、设施上的总体优势,凭借自身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富有特色的教育改革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赢得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信赖。现有全日制专、本科自考生、大专研修生共计8000多人,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除港、澳、台以外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全国统考成绩和自考报考人数连续十年雄居全疆第一、名列全国前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助学示范组织”和“全国自律和诚信建设先进单位”,被中国青年报评为“全国高等职业就业工作示范学校”。实力成就规模,诚信缔造品牌,新疆科信学院业已成为新疆教学质量最高、专业设置最全、办学规模最大的自考品牌院校。
新疆科信学院实行半封闭的严格管理,全日制授课。授课教师除了自己培养的专职教师外,还聘请了以新疆大学为主体的包括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富有责任心、教学经验的讲师、教授任教。每班配有专职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学习和生活管理;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后勤、安全和纪律。荟萃全疆名师,引领学生跨越成功之门。近几年来我院学生毕业后考取研究生、律师、工程师、公务员或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日益成为新疆培养复合型、国际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胜利路2号新疆科信学院
邮编:830049 电话:0991-8522801 8522802
新疆教育学院 学校简介
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决条件,没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好的教育质量。1978年,“十年**”结束之后,受害严重的教师队伍亟须整顿和提高,于是国务院决定,各省市自治区都要设立教育学院,加快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在这种情势下,新疆教育学院在原乌鲁木齐第一师范的基础上,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正式成立了。
新疆教育学院成立三十年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现学校占地面积14.6万平方米,校舍面积17.7万平方米,藏书35万余册;现有教职工818人,其中专任教师329人,副高以上职称118人;设有教育科学、人文科学、中国语言、外国语言、理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艺术、职业教育、体育等9个分院(部)。办有64个成人本、专科专业和47个普通本、专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等5个学科门类。三十年来,共为自治区培养输送以教师为主的各类人才8万余人,培训教师17万多人次;取得科研成果3000余项,与区内外几十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现在的新疆教育学院已成为自治区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基地和中心,“自治区‘双语’教师培训基地”、“新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新疆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新疆中小学教师计算机技术考核办公室”、“全国科研型骨干教师(校长)国家级教育基地”均设在我院。同时,还办有享誉天山南北的实验小学。
新疆教育学院是一所专注教师教育的高等院校,她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宗旨,坚持以德育人,以人为本,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新疆教育学院除了努力培养培训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以外,还面向全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各类高素质实用技术人才。近几年,新疆教育学院为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势和教师教育体系的变化,加快了改革步伐,提出了“以教师教育为本,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面建设,规范管理,向综合性过渡”的办学思路,进行了系科调整,加强了教学研究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教育理论体系、课程体系和管理体系,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在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
过去的新疆教育学院在改革中诞生,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现在的新疆教育学院正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进取,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推动教育学院向优秀教师成长的摇篮,向自治区教育决策信息的生成源,向建成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的坚强阵地迈进。
学校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光明路333号 邮编:830043
新疆医科大学 学校简介
新疆医科大学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风景秀丽的鲤鱼山下,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高等医学院校,其前身新疆医学院始建于1954年,1956年建成招生。新疆医学院的兴建,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毛泽东主席亲自决策将新疆医学院的建设纳入“一五计划”156个重点项目。1998年6月新疆医学院与新疆中医学院合并成立了新疆医科大学,江泽民同志题写了校名。2011年11月4日,国家卫生部与自治区签署了共建我校的协议,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学校有4个校区,共占地130.3万平方米。有14个院系,2个教学部,各类在校生21818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15人,硕士研究生2335人,普通本科生7561人,普通专科生4273
人,留学生577人,成人教育学生6820人,独立学院学生3516人。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校教职工13848人,校本部教职工1646人。专任教师893名,临床教师1090人。全校正高职称572人,副高1235人,教授187人,副教授524人。7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获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5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获国家何梁何利基金奖,2009年、2010年连续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2人获得自治区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10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
目前,学校共开设23个本科专业,22个专科专业,其中包含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9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自治区级思政重点课程。
学校有1个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训基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疾病医学),有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新疆维吾尔族高发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有地方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包虫病基础研究实验室、新疆心血管病研究实验室、新疆名医名方与特色方剂学实验室、新疆医学动物模型研究实验室等5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有中维西医结合临床、中医骨伤科学等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麻醉学、病原生物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生药学、药理学、肿瘤学、中医方剂学(培育)等11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有15个自治区级研究所(中心)。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药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有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我校是全国第三批、新疆第一家博士授权单位(1986年),是新疆唯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MD)培养单位,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学、药学、中药学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
在教育教学上,新医大长期坚持“严进严出、严格管理、从严治教”的教学理念,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强化教学管理,努力构建起了各民族医学人才教育教学质量共同提高、协调发展的培养模式。同时,高度重视“以德育人”,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的育人思想和理念,逐步向着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格局发展。2011年,我校顺利完成了HSK向MHK考试转型工作,本、专科生MHK考试三级乙等通过率达95.56%,全疆排名第一。口腔医学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认证,哈萨克医学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并正式招生。在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得全国三等奖,是西北医学院校参赛队中唯一进入决赛的队伍。
在科学研究上,多年来新疆医科大学始终围绕新疆重大疾病、特高发疾病防治及区域特殊药物资源开发展开科学研究工作。在包虫病学、中维西医结合学、新疆少数民族特高发疾病学等特色学科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校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不断增加,1998年我校仅有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2011年期间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35项、44项、65项、6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998年仅有3项,2007-2011年期间分别获省部项目26项、69项、64项、113项、146项。获得的各类科研经费额由1998年的26.8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5766.92万元。
在医院建设和医疗服务上,学校临床教学及实习基地集中了全疆优质医疗资源,有6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5所为三级甲等医院。在医院建设和医疗工作中,学校紧紧围绕新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各族人民健康需求,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院的理念,推进医院的基础设施和内涵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6所附属医院的医疗条件和设施得到了较大改
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重大疾病不出疆即可得到满意治疗的目标,为各族群众提供了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一流的就医条件和先进的医疗技术吸引了大批周边国家的病人到附属医院求医就诊,附属医院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一附院在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中获得918.7分,位居西北第一,全国前十位,2010荣获“全国医院医保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城市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11荣获“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创新奖”、“卫生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先进单位”称号。附属中医医院是全国16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之一,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今年荣获“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附属肿瘤医院病床数居全国同类医院前列,今年,其乳腺、头颈外科获得“国家级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截止2011年12月底,各附属医院固定资产已达46.74亿元,总门诊人数416.03万人次,住院人数28.58万人次,手术例数10.63万例,实现业务收入46.86亿元。在为社会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各附属医院积极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责。
在大学文化建设上,学校形成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核心,遵循大学文化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紧紧围绕并服务于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创建高水平文明单位和构建学习型高校为载体,以努力形成新医大人的共同愿景与共同价值观、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大力弘扬爱国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医学职业精神和新医大精神,全面推进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学术文化、物质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努力形成促进和谐、激励创新、催人奋进的浓厚文化氛围,建成体现时代特征、地域特点和新医大特色的大学文化,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证”的大学文化建设总体要求。各族师生互相平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校园里展现出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为维护新疆的社会安全稳定与团结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校先后荣获全国医学教育系统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自治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和奖项。
在对外合作交流方面,新医大一直积极参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中南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吉林大学为我校全面对口支援大学,同时,我们同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等20余所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国外,与美、日、英、法、德、俄、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国际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学历被阿联酋、沙特、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认可,学历教育人数包括博士、硕士、本科层次达到600多人,学校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被教育部授予首批接受政府奖学金的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今年,我校被批准成为自治区首批来疆留学高校示范基地。
我们相信,举全校之力、集全校之智,在“团结奉献、自强不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新医大精神的指引下,新医大一定能实现同类院校中全国先进、西北一流、在周边国家具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创造新的辉煌!
学校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393号新疆医科大学 电
话:(0991)4362444
新疆财经大学 学校简介
新疆财经大学是新疆唯一一所财经类高等学府,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建设的五所高校之一,担负着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学校坐落在乌鲁木齐市风景秀丽的北京路上,南、北两个校区总面积近62万平方米。
新疆财经大学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新疆省人民政府干部培训班,1959年升格为新疆财经学院;1962年由于国家宏观形势变化和政策调整,新疆财经学院转制为新疆财贸学校;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新疆财经学院建制;2000年12月,新疆财经学院、新疆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新疆财政税务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新疆财经学院;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新疆财经大学。
学校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形成了包括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在内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各类在校生1.8万人,其中研究生1451(含MBA和EMBA)人,普通本科生10017余人,留学生100余人。
学校现有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等六大学科门类,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含MBA和EMBA),32个本科专业,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9个校级重点学科,设有16个学院和2个专业教学研究部,附设继续教育学院和商务学院(独立学院)。国家汉语水平考试(HSK)和英国雅思考试(IELTS)新疆考点均设在我校。
学校共有教职工1449人,专任教师828人,占教职工总数57.1%,其中教授、副教授35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3.9%;硕士学位教师403人,博士学位教师88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9.7%。学校共有硕士生导师130人,其中7名教师被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学校教学设施良好,拥有74间多媒体教室、14个(42间)实验室、60个校外实习基地,有现代化的运动场以及在新疆高校居领先地位的校园网络;图书馆拥有各类藏书110万多册。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科研特色与优势日益显著。近三年共承担了200多项国家和自治区等各级别科研课题,获得自治区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五十余项。
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学校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并与美国协和大学、日本亚细亚大学、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人文大学等10余所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与国内外学术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为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的宗旨,遵循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提高,在服务中求支持,坚持走特色化办学之路,努力创建高水平财经大学。
新疆高校体育 篇3
【摘 要】高校是体育文化进行传播的摇篮,更是体育由原始向规范化、普及化以及科学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在高校中将民族体育文化引入其中,不但是发展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需求,同时还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深化,以及培养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理念的需要。同时,新疆由于其独特的地域和民族风情,使得传统的体育不但具有教育、健身、休闲娱乐等本质作用,还具有其所衍生出的其它非本質上的功能,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身心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素质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新疆各高校将休闲体育课程资源引入高校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多元民族文化;新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区域,它特有的一体多元、多样性文化的特征更是别的地方都少有的。由于新疆各民族人们都比较喜爱体育,推崇体育精神;同时由于体育超越了意识形态、风俗习惯以及文化语言,因此体育的规则都是相同的,运动项目的比赛方式也都相同;并且其在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提升认同感和自信心等方面的情感上也是相同的。体育已经成为了各民族文化之间进行沟通、联系、交流以及凝聚的桥梁。而伴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高校的体育教育也不再是单单让学生在校园内锻炼,更为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们可以在出了校门、步入社会后依旧能够自觉的参加到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中来。而休闲体育正是凭借其独特的自由、时尚的特征引起了大学的兴趣,因此,新疆高校中充分利用多民族文化来构建休闲体育文化不但有助于愉悦大学生的身心,还有利于唤起他们对体育的兴趣,自觉养成锻炼的习惯,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一、构建多元民族文化高校休闲体育文化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和素养
体育的“体”,是“人”和“本”的结合,这也强烈地表达出体育事业是最以人为本的事业。体育是塑造人、教育人最有效、最有趣的方式。生命在于运动,体育在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和发展中作用重大。热爱体育的人,大都热爱生活。阳光开朗、胸怀宽阔、意志坚韧、心理素质好。特别是生命力旺盛,精神积极向上,对事业、对生活充满激情。
(二)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增进学生民族情感和身心健康
以多元民族文化作为基础,来发展新疆高校休闲体育文化,不仅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的文化的相互交融,促使从各民族来的的同学能够彼此的了解和学习,还有利于凭借民族高校的优势资源发展平台,融入民族传统体育的很多内容,从而构成风格体系独特、个性化较强,且实现多元化需求的体育课程体系,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以及民族传统意识的培养,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的强化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大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体育文化享受
体育文化独特新颖、博大精深,大学生在进行比赛、练习基本功的过程中都会体验到拼搏的意义和博弈的快,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的魅力,让他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心神愉悦与精神爽朗。尤其是在比赛双方势均力敌,僵持不下的时候,内在的潜能和勇气更是被凸显出来,这些体育运动的项目文化使得大学生从最初的跑跑步、走走路,开始向更多的休闲体育项目转移,进而去追求更高层次的体育运动文化的熏陶和享受。
二、基于多元民族文化谈新疆高校休闲体育文化构建的策略
(一)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休闲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
要突破传统学校体育教学观念,结合民族传统的传统体育项目来对体育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尽管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2010年)等等一系列政策的内容中,都指出要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但在引进高校的实际执行层面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观念束缚。所以,当我们在多元民族文化背景下进行休闲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时,要完全突破传统思想,彻底摆脱现代西方体育文化的约束,深刻地意识到民族文化背景下开发的休闲体育课程资源的民族性、传承性、教育性、娱乐性、时代性。只有彻底的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才能突破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思想禁锢,筛选出具有民族特色以及休闲娱乐的文化价值高的休闲体育课程资源,进而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二)对各民族体育文化背景下进行休闲体育课程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和实践
为了促进民族文化体育的发展,促使民族传统体育现代休闲化进程的加快。挖掘和整理我国新疆地区多元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非常的重要。首先,要深入的研究新疆地区当前普遍存在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它们发展的历史和渊源进行分析,对文化价值以及硬件需求等了解,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最为原始的文字记载和图片资料等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达成全面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从历史渊源、文化背景、民族特色、教育价值、传承方式和背景变化等方面,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了解,并大致的构建成一个具有科学性、完整性饿比较完善的价值体系。其次,要重视学科的横向发展,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学、运动休闲学、生理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的联系,进行横向发展研究。
(三)要提升新疆高校教师休闲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
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休闲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非常的重要。而要提升教师在休闲体育课程资源方面的开发意识,第一要使得教师头脑中一直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竞技体育思想发生转变,对于新疆地区存在的多元民族文化给予充分的认识,并认识到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娱乐性、民族性和适用性,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引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把新疆地区多元的民族体育项目进行调整、改造,将其与休闲体育相融合,促使在校园体育体系中,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总之,在新疆独特的多元化民族文化环境下,要结合学校实际,突破思想观念,积极借鉴其他民族高校发展休闲体育文化的经验,充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使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休闲体育相融合,才能建设有特色的具有多元民族文化的新疆高校校园休闲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杨冠强.浅析多元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新疆高校休闲体育文化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2中).
新疆高校体育 篇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新疆六所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体育院系民、汉毕业生330名。
(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文献资料检索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期刊书目, 并查阅与高校体育相关著作、书籍;在期刊网上收集和资料室查阅有关国内外体育毕业就业的相关文献资料, 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
(2) 问卷调查法: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设计问卷调查。通过实地发放学生问卷, 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
(3) 逻辑分析法: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 运用了比较、归纳、推理、分析、综合等逻辑方法, 对新疆高校体育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现状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4) 数理统计法:使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整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毕业生基本情况
(1) 毕业生计算机水平。21世纪是一个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 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通过调查研究, 在被调查的330名学生中, 计算机一级的学生占69%, 有3%的学生通过了计算机二级, 但是有28的学生没有通过考试。这就说明, 目前体育院校的体育专业毕业生在计算机知识方面的匮乏。这应引起学校和学生个人的重视。
(2) 学生的外语水平。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通过表1可以看出:汉族学生通过英语预备级的学生占总数的62%, 没有过级的为28%, 达到国家四、六级的学生占总数的11%, 说明目前新疆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开始重视学习外语, 并通过不断努力通过外语等级考试;民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多数处于4~6级水平, 通过汉语言水平八级的只有9%, 说明体育专业的学生汉语言水平总体不高, 学校应加强对民族体育专业学生的汉语言的培训, 学生个人应加强学习。
2.2 毕业生就业意向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工作稳定, 条件好的单位是比较受毕业生的青睐, 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还是希望能过专业对口, 因此选择当中小学和高校教师的排在了第一位和第三位, 而选择在公安、军队系统和体育局等国家机关工作的分别占到第二位和第四位, 并且随着考研的趋势, 每年考研的人数都在大幅度增长, 已经排在了第五位。数据还显示出体育院系的女生把公安、军队系统作为选择职业的第一位, 就工作需要来说, 男生比女生更有优势。说明女生在选择时不切合实际, 学校和学生应注意工作选择的定位。
2.3 毕业生考虑因素
表3结果显示:学生在对毕业后的就业选择时, 把专业是否对口排在第一位, 主要是由于体育专业的专业性强, 学生对其他专业知识的了解不多, 学生自身知识的结构局限的原因。其中女生比男生、少数民族学生比汉族学生更重视这一点。其次, 新疆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学生希望去城市或者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工作, 因此, 大部分学生把单位所在地排在了第二位。部分学生有着正确的价值观, 选择时考虑到能够到体现自我价值的学校去工作。
3 结语与建议
(1) 新疆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应加强相关学科的知识的学习和实践。
(2) 毕业生就业态度较为乐观, 但部分学生择业定位不准确, 对自我认识不完善择业时比较盲目, 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3) 毕业生应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好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4) 转变就业观念, 根据社会需要选择就业。
摘要:新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形势严峻, 高校体育教育应培养社会所需的体育人才, 如何能够根据熟悉万变的市场需求, 解决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出路。笔者通过对新疆六所体育专业院校进行了调查研究, 寻求解决的方法与对策, 为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疆,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
参考文献
[1]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5.
[2]张建华.大学生就业五点对策[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4, 4.
新疆籍高校毕业生培训总结 篇5
情况报告
省教育厅援疆办:
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新疆籍普通高校毕业生来江苏培养工作的统一部署和有关要求,去年9月,来自新疆伊犁州霍城县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等4个民族的26名学员来我院参加为期一年的培训,现已完成第一学期的培训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精心准备,创造良好培训条件
开班前,为了给学员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先后组织召开党委会、院长办公会、工作协调会十余次。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也放弃暑假休息时间,周密安排,精心准备,为了能让学员们吃上可口的饭菜,随时随地洗上热水澡,后勤部门加班加点,对学员的住宿和就餐环境进行改善,认真细致地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使广大学员住得安心,吃得舒心。
二、内容丰富,量身制定培养方案
做好新疆籍普通高校毕业生培养工作,关键是要提高培养的质量。为此,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 精心挑选学院最优秀的师资力量,安排最优良的教学资源,为学员量身定制最适合的培养方案;二是遵循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要求,本着缺啥补啥、干啥学啥的原则,开设了中级汉语、经济学基础、法律综合、公共关系与社交礼仪、信息技术、政治理论综合等六门与学员实际工作紧密相关的课程,培训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三、严格要求,班级管理成效显著
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做到三个方面的到位:一是管理队伍到位。学院专门选派三名干部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由招生就业处处长担任班主任,并配备一名学习班主任助理和一名行政班主任助理,各司其职,与领队、辅导员共同管理班级。二是管理制度到位。学院研究并制定了《学员管理办法》、《班级管理制度》、《临时党支部职责》、《请销假制度》等管理制度,从严管理,严肃培训纪律,认真抓好学员请假、考勤、课堂纪律等日常管理工作。三是自主管理到位。班级专门组建了班委会和学习小组,班委会成员充分发挥作用,认真负责,积极工作,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各位学员认真执行规定,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展现了青年干部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良好精神风貌。
四、特色鲜明,民汉活动丰富多彩
针对新疆籍普通高校毕业生特点,我们着重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活动:一是每日开展课后“三个半小时”活动,即半小时体育锻炼、半小时观看新闻联播和半小时民汉互帮互学交流,不断提高学员的身体素质,增进友谊。特别是通过讲故事、朗读文章、模拟采访、成语解读、收看新闻、一周要闻播报、知识竞赛等形式大大提高学员的双语水平,同时增强了学员们学习的兴趣。二是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精心组织学员参加学校运动会、古尔邦节联欢会、学员生日party等活动,在丰富学员课余生活的同时,更让学员感受到学校给予他们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三是开展校外考察活动,经过周密的安排,一学期内学员先后考察参观了无锡市博物馆、太湖鼋头渚风景区、苏州平江特色经济文化区、苏州观前街、江阴华西村和江苏红豆集团等地,通过学习考察,学员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纷纷表示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建设家乡、建设祖国。
通过一学期的工作,新疆籍普通高校毕业生培养工作进展顺利,势头良好,学员们都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并把它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本领的一个难得机遇,自觉做到目标明确,态度端正,珍惜时间,善于钻研,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成果:一是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觉悟。通过各方面的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学习,学员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有了较大的提高,在26名学员中,除了4名中共党员,先后有14名学员提出入党申 请。二是进一步提升了学习能力。通过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开展,进一步让学员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见识,拓展了思路,提高了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科学办事、民主办事、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进一步增强了合作意识。虽然26位学员来自不同的民族,但通过一个学期的培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团结。并通过自主管理,提升了学员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意识。
新的一学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新疆籍普通高校毕业生培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做好新疆籍高校毕业生在我校培养的各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学员的教学培训工作,为学员安排学院最优的教学资源。教育引导学员在学习培训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习培训收获体现到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的实践上,体现到做好本职工作上,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努力做到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专题学习和课题调研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
二是继续做好新疆班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各项班级管理制度,按照“严要求、重管理、求实效”的要求,充分发挥新疆籍普通高校毕业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和新疆籍领队、辅导员及班主任一起,共同管理好班级。
三是继续做好学员的生活保障工作,努力确保学员的人身安全。尊重民族学生的生活风俗习惯,做好其生活保障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政策、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把做好民族学生生活保障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臵,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教育管理,完善后勤保障措施,提高服务质量,为民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
四是进一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继续开展“课后三个半小时”活动,增进民汉互帮互学交流。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外出考察活动,通过考察进一步开阔学员视野、更新学员思想观念和增强学员责任。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思考 篇6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新疆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充分利用公共体育资源发展学生体育运动等对策。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新疆中小学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得出的结论为:新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低于我国其它省区,努力采取相关措施拓宽新疆中小学体育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新疆 中小学 体育 现状 思考
梁启超先生1900年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体育能强身健体,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
2010年,新疆教育局、新疆体育局联合对新疆现有的高中和小学共6419所学校的专职体育教师学历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据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够,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情况令人担忧,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新疆中小学教育面临着新的任务,特别是基础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体育师资力量不足,体育教师学历偏低、男女体育教师比例不符等。
因此,新疆必须进一步加快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进程,促进各类城市、县镇、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平衡发展。当前新疆包括完全中学、高级中学、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等中学数1830所,在校学生数1572502人。其中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学校851所。体育教师数5768人,教师和学生比例为1:273,体育教师偏缺,体育教师所担任的体育教学工作量大,很难胜任体育教学工作。因此,体育教师基本没有时间去很好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这也是新疆各类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不太理想或学生参加全国性比赛排名上始终处于较低位置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前新疆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这是多数学校的普遍问题,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2.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他用,或是用于补语、数、英主科课程,或是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有的学校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3.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尝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损。4.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近几年来,青年教师逐年增加,但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缺乏强度和力度,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一些青年体育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对待学校的工作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体育课处于一种“放羊”式的状态。当前新疆各类小学,包括教学点一共有4589所,在校学生2058884人。其中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小学数1105所。现职的体育教师数6671人,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比例为1:308,教师数严重欠缺。
在小学的体育教师中,研究生仅为0.01%,本科为10.7%,专科为52.8%,另有36.3%为学历未达标者。由此可知,小学体育教师学历远远未能满足培养新一代祖国未来人才的要求。由于青少年的可塑性极强,因此,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来正确引导青少年进行健身锻炼和掌握锻炼技能,那么要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的习惯可谓是难上加难。由此可见,新疆小学体育教师的进修培训更是迫在眉睫。因此,有关部门在近几年里采取有效的职后教育等师资培训措施来加强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的同时,应尽快提高他们的学历水平。
如何改善当前新疆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落后状况,我建议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根本上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开满体育课,上足体锻课,充分应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二、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三、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力度。首先,在思想上积极引导,举办科学理论讲座,请模范体育教师做报告,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深入领会体育教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重教敬业。其次,在业务上悉心培养,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举行教学观摩,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等,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的带头人。
新疆高校体育 篇7
1 体育文化
目前, 对于体育文化的界定不同专家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例如:王岗:体育文化是人类所创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它是一种广义文化概念的应用,即应包括体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组成部分[1]。任莲香在《体育文化论纲》一文中认为:体育文化实际上有两个上位概念,一个是“体育”,一个是“文化”。体育文化是以身体的活动为基本形式、以身体的竞争为特殊手段、以身体的完善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过程中关于人的精神生活的那些方面。它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方式,是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和文明社会的显著标志[2]。冯胜刚则认为“所谓体育文化,就是人类在所有的体育现象及促进体育发展的活动中,在价值观念、精神状态、情感倾向等层面,在理论知识、方法手段、技能技术等层面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与在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总和”[3]。笔者倾向于卢元镇先生对体育文化的描述: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物质条件等[4]。
2 校园体育文化及内涵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大学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以培养大学生体育精神和体育技能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和体育素质为主要目标;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课内外的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体育文化对于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改变校园生存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以及习惯的养成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5]。它涵盖了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表层即体育物质文化,其主要包括校园面积、体育场地器材的配置、数量及质量,体育服装、用品等;其次中层,体育制度文化,它是以人的行为活动或行为化的方式表现的,主要是学校的运动技术、体制状况、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奖惩条例以及学生参与健身活动的效果和对体育运动的欣赏水平;第三,深层即体育精神文化,它是以人的意识形态表现的,是蕴藏在人们头脑中的各种体育观念及信仰,它主要表现为学校的体育思想、教育方针和全体师生体育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园风气。这中间含有体育意识的传播、交流、碰撞、内化与创新,它决定了校园体育文化的目标,代表着学校体育文化的本质与核心。根据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跨世纪高素质人才,它是以大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和整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需要学生必须具备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它是每个学校所特有的、内生的,是一种师生意志客观精神的体现。
3 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它能使学生在一个充满体育文化环境的气氛中,领略体育的魅力,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感染和激发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并逐渐内化为对体育的深刻理解,达到对体育认识上的提高,从而行动上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行为。同时,它对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启发了他们的智力和潜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养成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努力进取、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特殊的价值。
3.1 教育功能
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它以其特有的魅力对学生健康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功能是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来实现的。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承受一定强度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要克服许多困难,发挥自己的最大能力,在运动中获得乐趣。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高校中蓬勃开展的业余体育锻炼,各类体育竞赛,不仅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日常文化生活,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创造能力和协调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同学间的友谊,这对大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增强竞争性有重要作用。
3.2 健身心功能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的一种文化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体育特有的健身功能是其它文化活动所不能代替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体育锻炼来促进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提高自身的基本活动能力,增强体质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体育活动不仅讲究个人技术,更注重团队配合和合作。在活动过程中,公平竞争的规则和制度等,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大局观,提高组织纪律性,培养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如:集体项目比赛,没有团队精神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当代大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越来越多,而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从学习压力、心理伤痛、情绪失衡等方面解脱乃至超越出来,从而以更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充沛的精力迎接新的挑战,从而战胜自我。体育文化是人们获得身心健康的最容易、最廉价、最有效、最受欢迎和最乐意接受的方法和手段[6] 。
3.3 娱乐功能
娱乐性是体育的本质特征,体育起源于游戏,游戏的目的就是娱乐,体育传承了这样的功能,体育文化同样具有娱乐功能。它通过生动的内容与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参与者和欣赏者从中得到快乐。在各种类型的体育竞赛中,他们可以实现释放能量、展现才华、展示自我的愿望,获得身心愉悦,依据这种满足,最后达到心理平衡和健康,并通过这种活动,从中受到教益。体育竞赛表面看似大学生之间体育水平的竞争,实际上这是大学生的节日,在比赛的过程中发泄情感,增进感情,娱乐性占了主导地位。过了一段时间,还有多少人能记得运动会的成绩,但这个过程却是实实在在的享受过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3.4 美育等多元功能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实际上是将体育、音乐、艺术等各种元素综合起来的多元化的文化类型。现代高校体育运动是一个大型的集文化、艺术、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如:有综合性的校运会,也有形式各异的单项运动竞赛。在高校的各类文艺汇演、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等各项活动中,体育也作为一个节目频繁亮相,进一步延伸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它能健全品格、文明精神、丰富知识、开拓视野、优化素养,更新观念,培育能力,陶冶学生的身心,娱乐受教育者的生活,启迪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4 新疆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现状
新疆现有高校25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已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综合分析认为:
4.1 新疆高校已形成的体育文化内容
4.1.1 体育课教学工作
全区学校均开设有体育课。有些高校还开出了特色校本课程,如新疆大学开设了很受学生喜爱的轮滑、刀郎麦西热甫等课程;民族式摔跤是我院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就很受学生的欢迎,也符合时代潮流。
4.1.2 体育文化节
每个学校都举办体育文化节,内容包括田径运动会,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比赛。无论是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广泛性,还是主办方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都是一届比一届要办得好,这对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增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
4.1.3 体育社团
目前,新疆高校体育社团有:球类(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保健类(武术、瑜伽、太极拳等)、格斗类(散打、自由搏击、跆拳道等)、艺术类(体育舞蹈、健美操、艺术体操等)、时尚类(街舞、定向越野、轮滑等)。
4.1.4 体育竞赛训练工作
新疆高校已有的体育竞赛训练队有: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田径队、健美操队、街舞队、跆拳道队、轮滑队等。众所周知,体育竞赛不但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学生的荣誉感,而且能极大地促进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因此,我们还需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4.2 新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
4.2.1 高校领导要重视体育工作
领导们的以身作则不但为学院的教职工和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模范形象,同时也增进了领导与普通教师间的感情,增强了民族团结和凝聚力,还极大地增强了学院的体育文化氛围。
4.2.2 体育教师要态度端正、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民族、汉族教师之间还形成了互帮互学的良好风气。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技术水平。
4.2.3 体育活动的开展应具有计划性和时效性
体育活动逐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能切合各学院实际,计划好具体时间段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并落实到责任人,确定完成时间。并且活动完成后都会进行交流和总结。
4.3 新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1. 新疆高校大学生基本来自边远贫困的农牧团场,民族众多,身体素质普遍不高,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不强,参与意识弱。
2. 体育设施不能满足需求。现有体育设施条件与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要求有很大差距,学校体育场馆、器材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阻碍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整体发展。
3. 校园体育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学生的健康意识、健身意识急需加强,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体育、认识到健康的意义,才能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5 对新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守望
1.领导重视并带头参加体育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领导重视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领导带头参加,能带动学院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2.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业务能力。
建设体育文化的关键在于体育教师,体育教师不但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而且本身就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人格修养、专业素养对学生正确体育观的形成和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一方面,体育教师应自觉加强个人修养,努力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不断根据形势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策划、组织和筹备,努力提高比赛成绩;另一方面,学校也应为体育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培训力度,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提高运动技术和个人综合能力。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文化氛围。
运用标语、图展、广播、录像等媒体,进行体育文化的渗透,使师生员工都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培养他们对体育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参与程度,从文化角度营造体育氛围。
4.组织体育竞赛,完善竞赛体制,巩固已形成的体育文化平台。
结合新疆高校实情,组织体育竞赛,完善竞赛体制。同时,丰富体育运动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如:在比赛形式上,可以要求教师跟学生成一定比例一起参加,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增强了体育氛围。
5.加强运动队建设,提升比赛成绩。
运动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体育传统的运动队是学校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对全校师生员工有很强的凝聚力,在建设学校体育文化过程中,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
6.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体育设施、场地承载着师生们体育锻炼实践,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和条件,尽可能改变现有的有限的体育设施局面,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体育教学及广大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
7.加强课余体育锻炼的指导和引导,重视课余体育锻炼。课余体育锻炼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体育社团、俱乐部,对活跃气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有重要作用。加强指导、积极主动地组织、带动一些有群众基础的项目,有意识地扩大锻炼人群,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更重要的是加强课外锻炼的指导与引导,能发挥学生课外锻炼的独特效果,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成为终身体育运动的实践者。
6 结语
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育功能、健身、心功能、娱乐功能、美育功能、能力培养功能等特点,对激励大学生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努力搞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各民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45.
[2]任莲香.体育文化论纲[J].体育文化导刊,2003,(3):30.
[3]冯胜刚.对“文化”和“体育文化”定义的求索[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6):70.
[4]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188.
[5]王爱华.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9):60.
新疆高校体育 篇8
关键词:微课,新疆高校体育,双语教学,应用
微课作为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应用面广、交互性好的特点[2]。目前,部分新疆高校体育教师已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辅助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但尚无微课在新疆高校体育双语教学的应用研究。2004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 新党发〔2004〕2 号)文件,并指出:要大力推进民汉合校,鼓励民汉学生混合班[3]。为贯彻执行文件精神,寻求一种有利于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的问题亟待解决。笔者认为,将微课作为崭新的教学信息资源应用到该模式中,将为学习者提供更具针对性、互动性的服务,创建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促进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变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微课在新疆高校体育双语教学中的实用价值
体育教学是人体感受器官及时获得信息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的实验结果证明人们在学习时知识的获取分别来自80% 视觉和11% 听觉渠道。这表明视觉和听觉的有机结合将凸显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大学体育课程以实操课程为主,其中运动技能的学习,大多是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经过个人的反复练习最终掌握,但囿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并不能保证学生完全掌握。微课和大学体育双语教学的结合,既可以把抽象的动作变成具体的动作展示,又可以把微小精细的动作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出来,最大程度地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进行学习,让体育授课手段更加先进、直接,授课内容更加丰富、有趣,提高体育双语教学的质量。微课在高校体育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更新教师教学观念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作为体育课堂的设计者,课前需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和教学顺序及学生的练习方式。而微课则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基础决定要学习的知识和符合自己的练习方式。微课和体育双语课程的结合促进了教学内容展示形式、学生吸收知识形式、教师授课形式和师生沟通形式的发展。
(二)完善体育双语教学设施
体育学科的微课是将音视频等整合在一起,有助于教学内容脱离时间和空间的桎梏,显然优于其他教学方式的是可以加强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动力和兴趣[4]。运用该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抽象、不容易理解的体育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轻松愉悦、形象生动的学习。
(三)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微课以短小精悍著称,克服了课堂学习时间有限的问题,应用于体育双语教学中,为学生学习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可课下进行反复学习训练,形成动作技能,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四)强化运动技术分析和诊断精准性
微课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了体育双语教学体系当中,帮助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运动技术掌握情况和过程,使在运动技术分析和诊断的精准性上,更加客观真实,避免受教师实际经验的片面影响。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新疆教育学院2012 级大学生中随机抽取科学教育学院100 名少数民族学生和外语学院100 名少数民族学生。
(二)实验方法
科学教育学院100 名少数民族学生为实验组,使用微课辅助教学, 外语学院100名少数民族学生为对照组,使用传统模式教学,两组教学内容一致。分别对两组学生入校时的立定跳远、铅球( 男5kg, 女4kg)、50m跑以及800m跑( 女生)1000m跑( 男生) 等4 项素质进行了测试与统计, 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 实验组与对照组同一水平, 样本有效。如表1 所示。
在为期2 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为了检验教学效果,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 每年6 月), 分别对两组学生身体素质、体育素养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三、新疆高校体育微课双语教学的使用模式、注意事项和案例
(一)微课在体育双语教学中的使用模式
1.加强周密严谨的课前准备
大学体育双语教学中根据男女性别和身心特征,选择不同项目的教学内容进行授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体育课程一般是实操课,因此,选择合适的授课场所和装置较为重要。另外,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教育方式,即要弄清楚这些项目运用哪种教育方式效果最好,还要弄清楚何时用,时长多少,并且还要思考这个教学手段的可行性。如,在足球场上使用电视媒体就不太相符。因此,要在教学授课之前对各个方面进行研究,选择出最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加强教学的效果。
2.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是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目标作为根本,考虑教学的主观条件,融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将选择的教学活动方案、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方式和教学影音等进行综合研究。大学体育课程通常是在户外进行上课的,教学内容和场地装置等是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方案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能够运用电视、幻灯、DVD、Mp4、投影等将动作放慢,并将动作的路线和方向等直观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电视和录像等都是体育课程授课的重要媒介,其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让学生兴奋起来。在微课双语体育教学中,按照实际的教学情况、教学内容、学生特征和场所装置等,另外,加强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得教学更优化。
3. 运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虚拟实践,通过实践让学生检验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然后要充分利用微课可以播放这一特征,将这个优势充分展示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程度,将抽象和具体充分进行整合,达到最完美的教学形式。微课在体育双语教学中,一般应用在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中。
(二)应用注意事项
在微课的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微课的录制技巧和使用的方法。
1. 注意录制角度,要有利于学生观看,图像画面大小合适、清晰。
2. 录制过程中,固定好机器设备,避免图像抖动,切换时注意连接的合理。
3. 录制过程可分几个部分进行,然后合成视频即可,避免错一点、改全局的现象。
4. 录制场所要与所学的内容相协调,如录制排球项目要在排球场、录制加速跑要在田径场地等,让学生有置身其中的感觉。
5. 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载体,使用时要与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场地等相协调。
(三)微课在新疆高校体育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以新疆教育学院科学教育学院100 名少数民族学生为实验组,该班授课教师为维族老师,该班体育课前,将所教知识点以录制微课的形式呈现,采用民汉双文注解,并用汉语讲解。课中,将课程再次以课件形式展现给学生,课后,将微课发到所在班微信群内以便学生复习使用。另外,上课过程中,学生随身携带手机将任课教师将所教知识点录制下来,以备课后复习。
四、新疆高校体育微课双语教学效果分析
(一)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方面的评价
通过两组的实践教学, 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 通过x2检验比较分析两组学生回答“有效果”的百分比差。调查结果显示: 两组有明显差异为5 项, 无明显差异为两项,如表2 所示。从表2 可知:1. 在培植学生兴趣爱好方面, 实验组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明显, 说明微课教学促进学生的体育参与。2. 在形成运动技能方面, 实验组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 这表明通过微课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形成能力。3. 在掌握体育知识方面, 实验组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明通过微课教学,学生有效地掌握纷繁复杂的体育知识。4.在培养意志品质方面,对照组百分比明显高于实验组, 这表明在微课教学中促进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5. 在提高学习能力方面,实验组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明显, 表明微课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造和探索精神。6. 在增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 两组学生无明显差异, 认识上也具有相同性。
(二)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比
通过两组的实践教学, 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他们充分肯定了微课教学辅助教学模式的兴趣性、可行性等方面(如表3)。学生课余愿意投入充足的时间观看微课并实践,由此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 增强对微课教学的信心, 营造了教学相长的浓厚氛围。
五、结论
(一)将先进的微课融入到新疆高校体育双语教学当中,既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提高教学设施环境的改善,又能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强化运动技术分析和诊断精准性。
(二)微课教学对促进学生的体育参与、形成运动技能、掌握体育知识、培养意志品质和提高学习能力等方面效果明显。
(三)新疆高校师生对微课教学辅助教学模式表现较高的兴趣,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四)微课在体育双语教学中的使用,需加强课前周密准备,教案合理制定和方法灵活运用等。
新疆高校体育 篇9
1 研究对象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昌吉学院、喀什师范学院、伊犁师范学院共9所本科院校。
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就新疆高校校运会的现状,对新疆9所本科院校进行调查,本调查主要发放给各个普通高校体育院(部、系)负责人,通过电子邮件、电话采访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现状
3.1.1 举办情况
从目前被调查的9所新疆本科院校来看,8所本科院校每年都会定期举办校运会,只有喀什师范学院由于修建田径场,导致校运会未如期开展。由此可以看到学校领导对于举办校运会的重视程度。
3.1.2 举办时间和持续时间
高校校运会的举办时间是校运会开展的最为基本的保障之一[2]。按照每年召开一次校运会的原则,学校可确定召开校运会的大体时间,根据新疆的气候条件,调查的9所本科院校举办的时间都在在每年的春季4-5月份举行,采用2-3天时间集中召开(见表1)。
3.1.3 项目设置
从表2可看出,新疆高校本科院校校运动会项目设置主要是以田径项目为主,大部分高校都在校运会开闭式上进行具有本校和本地区特色的的表演项目。新疆师范大学表演项目有麦西来甫健身操、街舞、太极以及体育学院高水平表演。新疆财经大学表演项目有富有民族特色新疆健身操、刀郎舞,还有手鼓舞、街舞和恰恰舞。新疆农业大学进行健美操和武术表演。伊犁师范学院表演项目有极富浓郁民族特色的舞蹈和集体太极拳表演。新疆大学表演项目有武术、轮滑以及体育舞蹈表演。石河子大学举行了大型团体操《走向辉煌》和《舞动校园》的表演。调查显示有33.3%和44.4%的高校在校运会上设置了趣味游戏和大众健身项目,只有石河子大学1所高校,单独举办体育学院传统体育趣味运动会。从以上数据反映出新疆本科院校校运会上为学生开展健身类和趣味游戏项目的学校不多。在调查中发现个别新疆高校根据学校所处的优势地理环境和民族特点,在举行校运会时会将具有本地区特色的项目加入参赛项目中。如,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在趣味游戏项目中设置了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押加项目。
3.1.4 运动会名称
从调查中了解到,有7所学校以田径运动会名称命名,只有新疆财经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2所学校以全民健身运动会命名。另外在校运会名称表述上有7所学校校运会以召开届数命名,新疆农业大学和新疆医科大学这两所学校以年份命名校运会名称。
3.1.5 运动会的参与对象
学校运动会是以整个学校的在校学生和教工为对象,但主体参与者为学生。从各个高校运动会开展的情况来看,新疆本科院校运动会还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参与较少。新疆农业大学校运会只有大学生参加,教职工单独组织召开趣味运动会,伊犁师范学院校运会大学生参加田径竞赛项目,教职工参加趣味运动。新疆医科大学只有大学生参加比赛。从各年级学生参加的情况来说,刚进入大学生活的大一新生最多,其次是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四年级的汉族学生和五年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最少,主要是由于他们即将面临毕业和毕业后的就业压力。
3.2 存在问题
3.2.1 领导重视程度和重心存在偏离
学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学校运动会开展的效果[3]。目前学校领导重视学校运动会的开闭模式,而忽视运动会的比赛过程是新疆本科院校运动会普遍存在的弊端。这也是造成高校开闭幕式场面宏大、赛场场面相对冷清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学校领导带头,充分重视运动会的过程,把重心转移到比赛当中去,才能带动更多的人参加运动会当中去。
3.2.2 项目设置不够完善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新疆绝大多数本科院校运动会的项目设置开始多样化,这是我区高校校运会改革可喜的一面。但通过调查也反映出新疆本科院校学校运动会的项目设置手段相对较单调,项目设置不够完善。而且项目一经设定,就几年不变,很难适应学生的要求。在竞技项目上,大部分学校以田径项目为主,集体项目开展较少,多数项目缺乏集体合作性。在趣味类项目中,跳绳和同心协力是开展比较多的项目。那些新兴的体育项目在运动会上很少体现,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项目开展也很少。即使部分院校设置了大众项目和趣味游戏项目,但对这些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要想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运动当中去,完善运动会的项目设置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3.2.3 竞赛办法限制了学生的参与
多数本科院校校运会的参赛办法中都规定了参赛单位、总人数和个人限报的项目及每项限报的人数。如每个运动项目限报3-4人,每人限报2-3项等。有些田径项目如,跨栏、铁饼、标枪、长距离跑项目对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要求高以及有的学生怕累、怕苦,对这些项目望而却步。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就只能充当观众,违背了重在参与的精神,致使举办校运会期间几乎等同于放假。除了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和各院系的服务人员,看台上的观众是寥寥无几,难以达到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共同竞争、共同提高的目的。
3.2.4 经费来源渠道单一
经费是保证校运会能够举行的物质基础[3]。经费用于校运会的开闭模式筹备、设备购置、竞赛的组织、裁判费用等方方面面。通过访谈了解到,目前新疆各个高校举办运动会的经费均来自于学校拨款,拨款数目毕竟是有限的,只靠学校的拨款是不够的。调查中发现只有个别学校,如新疆财经大学与企业合作赞助,并与合作单位共同命名校运会名称来举办校运会。
3.2.5 对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建设和宣传力度不足
校园体育文化起着传播体育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旨在通过创造一种适宜的外在环境,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自我体育能力的培养[4]。加强学校运动会的宣传力度,有利于增强学校运动会的影响力,增加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大学和谐校园的建设。但是通过调查了解到,绝大多数新疆本科院校没有在校运会期间安排部门进行体育文化文字形式的宣传,新疆本科院校现行的运动会缺少体育文化的宣传,体育文化传播相对乏力,是当前新疆高校学校运动会的存在的一大弊端。
3.3 阳光体育对高校运动会的要求
3.3.1 注重校运会理念的转变
为了使高校运动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必须更新观念,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适应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需要,我们需要改变以田径为主、少数学生参加的局面,使运动会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学校实际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模式,将过去单一的田径运动会变革成体育文化节。以体育文化节为桥梁,带动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的良性开展,为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服务。
3.3.2 项目设置多样化
重视大众体育,突出竞技体育,将竞技与群众体育有机融合,这是高校举办运动会的基本方向。运动项目的设置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运会的比赛中来。作为校运会,竞技类项目当然必不可少,校运会如果脱离了竞技项目,缺少竞争,那么比赛将变得苍白无力,学生也失去竞争的动力。但是作为学校运动会除了竞技运动项目以外还应该有更大众化的娱乐性项目、趣味性项目、新型类项目、集体性项目和表演类项目等。新疆作为多民族地区,还应在校运会上增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突出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3.3.3 进行体育文化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和传播
注重平时营造阳光体育的舆论氛围,通过广播、校园网、板报、宣传标语、橱窗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让教职员工及学生都了解体育、关注体育、热爱体育、投入体育,从而使阳光体育精神得到广泛认同。在运动会期间,更加重视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宣传和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播,传授广大师生体育健身知识等,培养师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在运动会召开时,我们可以举行体育知识竞赛,加大运动会的文化气息和对阳光体育运动的了解和认识。
3.3.4 建立良好的校运会运行机制
学校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并制定相应的制度进行科学化管理,形成校园阳光体育和校运会长效管理机制,是校运会能够成功举办的重要因素。各部门应各尽其责,在校运会举办前期、举办期间和结束都要做好相关的工作。这就要求学校的相关人员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阳光体育背景下开展校运会的认识,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搭建平台。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狠抓落实,建立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和校运会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这些是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和校运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4 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运动会的发展模式
3.4.1 构建具有浓郁文化元素的特色大学体育节
将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改为体育节,使其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拥有的节日,以全体学生为主体,融竞技体育与健身体育、娱乐体育为一体[5]。拓宽时间、内容和形式,使每个人都有参与的能力和机会,使体育节成为集健身、娱乐、竞争、文化于一体的体育文化节。作为文化底蕴最深厚的高等学府,新疆普通高校应积极探索适合于自己学校特点的文化节活动方式,打造班与班、系与系、学院与学院共同参与、共同竞技的良好局面,大大增加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数量,把各种文化与体育有效结合,创建体育与文化相结合的特色文化体育节。
3.4.2 具体设计
3.4.2. 1 体育节的时间
新疆各本科院校可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学校具体情况安排在每年气候较暖和的季节较佳,每次时间安排可根据具体项目设置确定举办时间。
3.4.2. 2 体育节的内容
体育节的特色是以体育为主体,文化与体育相融合,具有较高层次文化内涵的体育盛会,其内容的安排与设计是整个体育节的核心和关键[6]。当前新疆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节的内容至少应包括竞技性运动项目;体育的文化宣传;表演项目;游戏健身项目;大众项目、集体项目,以及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总之,整个体育节应以大众健身、健康为主导,以趣味性、娱乐性、广泛性、普遍性、文化性为主线,合理、和谐地安排各种节目。
3.4.2. 3 体育节的组织
组织是体育节顺利举行的关键,它是整个赛会进行的经脉。组织者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比赛的顺利进行[4]。体育节的策划和举行过程可以以学生会、团委、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为主体,校领导牵头,校体育委员会为指导,体育教师协助,在有体育院系的综合性大学要充分利用体育院系的学生资源,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工作能力和主体意识,也可以提倡各院系竞标,争办学校体育节,在体育教学部或体育学院的辅助下办出具有本院特色的体育节。这样举办的体育节不仅能够使各个学院进行不同专业的文化交流,也能使竞标成功的院系发现自己院系的特色,更能动员学生平时锻炼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梁旭鹏,王樱桃.高校运动会发展方向与模式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8):81-82.
[2]李高飞.山西省本科院校校运会开展现状的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2010.
[3]王二伟.上海市部分高校运动会开展现状与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4]李海燕.福建省离校校运动会改革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5]高岩松.走出学校运动会的误区构建体育节[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1):40-42.
[6]曾晓进.关于构建大学文化体育节的研究——以贵州师范大学校运会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113-116.
[7]徐念峰,王合霞.在阳光体育背景下普通高校运动会发展模式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9(12):92-93.
[8]王恩斌.高校运动会的改革与体育文化节的构建[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2-133.
新疆高校体育 篇10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对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财经大学和新疆大学的非体育专业大一、大二共计200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涉及公共体育课艺术类课程的开课及教学现状, 并与部分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 最后运用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所有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对体育艺术类课程的了解情况
体育艺术类课程包含很多内容:健美操、体育舞蹈、街舞, 瑜伽、 啦啦操、 爵士、 形体舞蹈、 艺术体操等。 表1 显示, 健美操 (32.9%) 和体育舞蹈 (28.1% ) 是占比重较高的两项, 瑜伽 (15.1% ) 、形体舞蹈 (12.4%) 、艺术体操 (11.3%) 紧随其后, 啦啦操、爵士和普拉提在三所高校都还没有开设。
2.2、体育艺术类课程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通过学习体育艺术类课程, 学生认为对他们的人际关系49.2%、气质的培养45.4%、社会交往能力41.1%、自信心40.5%影响较大 (见表2) 。这说明学习体育艺术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个人能力, 开放身心, 性格开朗。
2.3、学生参与体育艺术类课程动机
体育动机是指在运动需要的推动下促使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从表3 可以看出学生的主要动机是简单易学占 (72%) 、锻炼身体 (70.3%) 、兴趣爱好 (68.3%) 、塑造形体 (51%) 。这也是体育艺术类课程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原因。
2.4、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艺术类课程的原因
体育艺术类课程不仅在学校课堂上可以学到, 在课外也可以。但是在课外学习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会阻碍到学习效果,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费 (45.9%) 、氛围 (37.3%) 时间 (8.6%) 、场地设施 (7%) 等 (见表4) 。这说明有许多学生都是因为经费和缺少氛围问题影响到对体育艺术类课程的课外学习。
2.5、教师在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
在新疆, 体育艺术类课程还是个新的课程, 发展不是很快, 所以在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表5 显示, 学生普遍反映的音乐选择 (50.1%) 、课堂气氛不好 (43.2%) 、教学示范动作不优美 (36.8%) 、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35.7%) 、教学模式单一 (34.6%) 等问题, 是教授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师应该重点改善和提高的。
2.6、学生在学习体育艺术类课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虽然体育艺术类项目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艺术类项目, 或者说是因为遇到了困难而放弃了体育艺术类课程的学习。 通过调查, 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身体素质达不到 (17.2%) 、音乐节奏感不准 (17%) 、兴趣爱好 (35.7% ) 、 性格因素 (23.8% ) 、 动作难掌握 (7% ) 等 ( 见表6) 。 其中学生的个人喜好和性格因素是主要因素, 这说明体育艺术类课程的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首先喜欢体育艺术类课程, 才能让他们继续上好体育艺术类课程。
3、结论与分析
3.1、结论
(1) 大学生对体育艺术类课程认知度较低。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 新疆高校的大学生对体育艺术类课程的认知度并不高, 只对健美操、体育舞蹈、形体舞蹈等项目有所了解, 而对其他瑜伽、艺术体操、啦啦操等项目认知不够。这也是导致该项目在新疆高校的发展不够迅速, 不够完善, 开展力度比不上国内其他高校的原因。
(2)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不足。
由于体育艺术类课程在新疆开设时间并不长, 所以教师的专业水平还不够高。在教学中尚不能灵活改变课堂内容, 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够, 课程音乐没有选择好, 备课不够充分。此外, 自身对课堂氛围的把握不到位, 就不能带学生融进课堂, 导致课程质量下降。
(3) 体育艺术类课程在新疆高校存在的问题。
新疆高校体育艺术类课程的开展情况良好, 但体育艺术类课程开展集中在健美操、体育舞蹈、街舞等, 缺乏多样性, 学生选择受阻。学生对体育艺术类课程的认知度不够高。教师教学水平欠缺。教学安排不够合理, 缺少“体育艺术”气息。
3.2、建议
(1) 对大学生认知体育艺术类课程的建议。
新疆高校开展体育艺术类课程时间较晚, 所以新疆高校的学生对该课程了解欠缺, 不仅阻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而且阻碍了体育艺术类课程在新疆高校的发展。 为使新疆高校能顺利的开展该课程, 学校不能光从开展课程上努力, 还应该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艺术类课程知识的学习, 增加对体育艺术类项目的了解。
(2) 对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建议。
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体育艺术课堂气氛, 建设科学合理化的体育艺术类课程体系, 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还应该创新教学、以人为本, 强调学生对体育的需求、爱好和兴趣、体现个性化教育。此外, 高校还可以通过与内地其他高校的联系, 聘请专业性知识较强的老师来新疆高校授课、交流, 对相应的教师进行培训, 建立教学资源平台。
(3) 对新疆高校开展体育艺术类课程的建议。
高校应该完善体育艺术类课程软件、 硬件的教学设施。 一方面, 学校应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锻炼, 充分展示他们的潜能, 提高学生对体育艺术类项目的兴趣。另一方面, 加强教师的培训, 组织相关专家对教师进行定期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训和考核, 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飞燕, 田雨普.艺术·体育·艺术体育[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06.
[2]邱建钢.普通高校体育艺术类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D].西南交通大学, 2009.
[3]梁青, 冯晓辉, 张新吾.我国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2.
[4]杨珏.我国体院艺术类专业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8.
新疆地区农牧民体育健身认知研究 篇11
摘 要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新疆农牧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就新疆地区农牧民体育健身认知情况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结论:新疆地区农牧民体育健身认知情况良好,持认可态度;锻炼的目的和体育锻炼的价值观很明确;大多数农牧民希望参加体育健身,前提是体育法规制度的完善以及满足体育健身所需的场地、器材等,最终激发农牧民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关键词 新疆地区 农牧民 体育健身 认知 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不断走向深入,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改善农牧民生活的“三农”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问题。而农村体育事业和农牧民体质与健康水平的提高问题便成了现今我国体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故农牧民体育健身情况的开展和管理也需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抽样调查新疆地区的南疆、北疆、东疆县级以下的乡、村约2000余户的农牧民家庭。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新疆年鉴、新疆各地区地方志、中国体育科技、体育科学、体育文化导刊等。
2.访问法:访问新疆体育局相关领导了解新疆地区农牧民体育健身认知及开展情况。前往新疆的喀什、和田、吐鲁番、昌吉等地的乡村,与当地的乡镇干部、体育专干、农牧民进行访谈,了解当地农牧区体育健身开展情况与农牧民们的体育健身参与情况。
3.访问调查法:发放农户问卷2300份(一户一份),回收问卷1995份,回收率86.7%,有效问卷1995份,有效率100%。
4.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统计。
5.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找出研究对象内在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一)新疆地区农牧民体育健身和体育健康的认知研究
1.新疆地区农牧民对体育健身的认知分析
在对新疆农牧民对体育健身的认知情况的调查可见(见表1、2、3),有52.5%的农牧民认为“农民是有必要进行体育锻炼”的,有75.2%的农牧民认为“劳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有61.3%农牧民非常肯定的认为“农民是需要健康的身体”。总体看大多数农牧民对体育健身是认可的,对体育的健身功能有一定的认识。其结果表明,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学校教育的普及,国家两基验收成果颇丰,农村文盲率锐减,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农民整体文明程度与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有了基本的文化素养,对目前社会流行的基本的文化元素如:体育健身与减肥、流行服饰与音乐、电脑与网络等等有了一定的理解与认可,尤其是我国目前的新农村建设更是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从物质文明向着物质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道理上迈进。现代体育文化正在学校体育的备受重视,全民健身纲要的逐步实现中深入人心,开花结果。
在新疆农牧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家庭,家庭人口较多,家庭成员在4人以上的家庭占到72%(本次调研结果),因而,家庭负担相对较重,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需要努力劳作来承担父母善养、子女教育以及家庭基本生活来源。尤其是农村女性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很难有时间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再加上,新疆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以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居多,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女性尤其是农村女性,更多的是宗教观念限制了他们参加体育锻炼,“女性大庭广众下蹦蹦跳跳有伤大雅”等旧观念,束缚了女性参加体育健身的意识与行为。从而使得农牧民整体体育素养偏低,对体育及体育的健身功能产生质疑与误区。
表1 对新疆农牧民“农民是否有必要进行体育锻炼”问题的调查统计
类别 选择人数 百分比(%)
有必要 1047 52.5
没有必要 948 47.9
合计 1995 100
表2 对新疆农牧民“劳动能否代替体育锻炼”问题的调查统计
类别 选择人数 百分比(%)
不能代替 1500 75.2
可以代替 495 24.8
合计 1995 100
表3 对新疆农牧民“农民是否需要健康的身体”问题的调查统计
类别 选择人数 百分比(%)
需要 1223 61.3
也许需要 682 34.2
不需要 90 4.5
合计 1995 100
2.新疆地区农牧民对体育锻炼目的的认知分析
新疆地区农牧民对体育锻炼目的的认知见表4。据调查统计,新疆农牧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两条:一是促进身体健康;二是减肥或者健美体形。可见农牧民对体育的健身功能认知程度较高,也希望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来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提高体能反过来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生产劳动中,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有了健康就可以去拼命的工作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反过来再将金钱投入到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去,追求和享受美好生活,以实现“辛辛苦苦过舒舒服服的日子”。
表4 新疆农牧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统计
内容位次选择人数(个)平均选择系数百分比(%)
促进身体健康
减肥或者健美体形
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结交朋友
消遣娱乐
其它1
2
3
4
5
61216
522
403
271
190
1592.64
1.13
0.88
0.59
0.41
0.3544.04
18.91
14.60
9.82
6.88
5.76
注:项目:6 选择总人数:2761 单项选择系数:460.2
3.新疆地区农牧民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知分析
新疆农牧民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知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见表5):第一,能强身健体增进健康;第二,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第三,能改善人的精神情绪调节心理。可见新疆农民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基本到位,对体育锻炼的健身和健心价值完全认可。
表5 新疆农牧民认同体育锻炼价值的调查统计表
内 容位次选择人数(个)平均选择系数百分比(%)
能强身健体、增进健康
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
能改善人的精神情绪、调节心理
能提高生产劳动能力
是一种比较好的消遣娱乐方式
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1
2
3
4
5
6 1381
606
565
404
317
1892.46
1.08
1.02
0.78
0.57
0.1140.96
17.98
16.76
11.98
9.40
1.84
注:项目:6 选择总人数:3371 单项选择系数:561.8
(二)新疆地区农牧民对体育健身的意愿与态度
1.新疆地区农牧民对体育健身的态度分析
新疆农民对今后生活中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见表6):16.87%农牧民认为在今后的生活中非常想参与体育锻炼;66.31%农牧民认为在今后的生活只要具备一定条件还是想参与体育锻炼;仅有16.82%的农牧民今后不想参加体育锻炼或对体育锻炼抱无所谓的态度。结果表明,新疆大多数农牧民对体育锻炼的健身价值认识清晰,态度积极。目前参与体育锻炼的不积极行为只是迫于生计或者体育健身受到体育场地、器材以及时间、经济条件的限制,若一旦有条件定会投入到体育健身的行列中。
表6 新疆地区农牧民在以后生活中参与体育锻炼的调查
内容 人数 百分比(%)
具备一定条件还是想参与
非常想参与
无所谓
不想参与 1246
317
189
127 66.31
16.87
10.06
6.76
2.新疆地区农牧民对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愿分析
新疆地区农牧民对今后新疆农牧区如何更好地实施与落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其意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见表7):一是,建立和健全各种农村体育法规和政策,保证农民享有的体育权力;二是,建立与乡村相配套的体育活动场所、设施和器材;三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开放体育活动场所。
表7 新疆地区农牧民对今后农牧区体育工作开展得想法与意愿
类别 选择人数(人) 位次 平均选择系数 百分比(%)
建立和健全各种农村体育法规和政策,
保证农民享有的体育权力 635 1 1.71 28.4
建立与乡村相配套的体育活动场所、设施和器材 632 2 1.70 28.3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开放体育活动场所 612 3 1.64 27.4
应加大对体育运动知识、锻炼方法的宣传和推广 179 4 0.48 8.0
应有专人指导和组织开展农村体育活动 148 5 0.40 6.6
其它 28 6 0.08 1.2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新疆多数农牧民认为“劳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农牧民是需要健康的身体”、“农牧民是有必要进行体育锻炼”,总体看新疆农牧民对体育健身是认可的,对体育的健身功能有一定的认识。
2.新疆地区农牧民体育锻炼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促进身体健康;二是,减肥或者健美体形。
3.体育锻炼价值的追求在三个方面:第一,能强身健体增进健康;第二,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第三,能改善人的精神情绪调节心理。
4.新疆农牧民希望用法律法规保护他们体育锻炼的时间、场地、器材以及用法规政策条款来保证按时、定点的召开各级各类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与体育比赛,在法规政策引导下让公共体育场所、部分有偿服务的体育场馆,能定时、定点的对他们进行免费开放或优惠开放。
5.新疆地区大多数农牧民认为在今后的生活只要具备一定条件都想参与体育健身、锻炼。
6.新疆地区农牧民对今后新疆农牧区体育工作的意愿是:建立和健全各种农村体育法规和政策,保证农牧民享有的体育权力;建立与乡村相配套的体育活动场所、设施和器材;尽可能多的开放体育活动场所。
(二)建议
1.新疆地区各级体育职能部门应坚持长期组织和开展以“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健身指导员和体育科普知识”为主题的“体育三下乡”活动,面向农村,效劳农牧民,增强农牧民的健身意识,改善农牧区的健身条件,培养农牧民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用科学、文明的活动占领农村体育文化阵地。
2.农牧区各乡、村要利用广播、宣传栏、板报以及各类体育活动广泛的宣传体育法规、体育健身方法、体育运动知识。充分发挥农牧区村民委员会、基层文化体育组识的带动作用,全面倡导“健康盛于发财”、“花钱买健康”的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理念,不断转变“福利型”的体育健身观念。不断转变农牧民的体育健身意识,更新观念中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健身方式,激发农牧民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以此扩大新疆农牧区体育人口,促进农村体育健身的发展。
3.新疆地区体育健身职能部门要加强县、乡、村群众体育组织的网络建设,重视乡镇体协和农村民间体育项目协会的建设,逐步形成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大力建设示范性全民健身活动阵地,普及科学、健康、文明的体育健身方式。开展全民健身示范乡、村,晨晚练示范点、体育先进乡、村。积极支持乡、村开展各种传统体育活动与比赛,让科学与文明占领基层文化体育阵地,增强村与村、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要逐步建立农牧区“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应有计划的将体育福利彩票返还的资金购置体育健身路径,更多的送往乡、村,加快农牧区体育健身器材的建设。
4.新疆体育局要集中人力物力,把全面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落到实处。其一,对国家建设体育健身场地、器材的质量和数量给与严格把关,并对已经建成的乡村体育场地与体育器材给与定时的检查、验收与维修,以确保体育场地与体育器材的使用寿命和农牧民安全使用。其二,积极争取全国19省市支援新疆建设中能够有计划的援助县级以下的乡、村进行体育文化的基础建设。
5.按照国家有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规定,“十二五”期间,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保证 城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城乡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国家有关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标准,设计建设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基层政府要监督落实。充分利用广场、公园、绿地、居住区等公共场所和山野等自然条件,建设室外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和户外运动设施。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文化部,农业部.关于印发《关于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功能,进一步加强农村体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体群字[2010]128号)[Z].
[2] 高峰.新疆将于“十一五”期间实施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EB/OD].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06.01.24.
[3] 魏烨.新疆维吾尔族农村体育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5(5).
[4] 张旭光.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进一步加强农村体育工作[N].中国体育报.2010.7.6.
[5] 曹彧.全面了解新疆体育事业,为新形势下发展做好服务慰问[N].中国体育报.2010.7.23.
新疆高校体育 篇12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新疆9所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18名。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形式对新疆9所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进行有关运动处方教学等方面的问题调查。
1.2.2访谈法
咨询有关专家、教授,探讨与运动处方教学有关的问题。
1.2.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内容进行统计,并进行数据分析。
2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新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状况调查与分析
2.1新疆高校体育教师对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态度调查
据表1调查结果显示,支持学校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体育教师比例为83.3%,说明运动处方教学无论从其科学性、计划性,还是教学效果等都得到体育教师的普遍认可。 不支持和无所谓态度的体育教师占16.7%,主要是因为部分体育教师不了解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优势。其次,教师固有的知识结构长时间没有得到拓展和提高,主观上不愿去尝试和接受新的教学模式。
2.2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新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状况调查
据表2调查结果显示,新疆9所普通高校中,没有任何一所高校实施过运动处方教学或开设了运动处方选修课,这说明新疆高校对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认识或实施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据了解,新疆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仍采用的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这与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教学理念有关外,还与高校体育教师对自身工作态度要求较低有关。
2.3影响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新疆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因素分析
2.3.1制度化体育课程体系模式
制度化的体育课程体系是指授课教师固定、教学大纲和教材固定、学生固定、上课时间和场地固定、教学方法陈旧单一,这种原有的制度化体育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但现阶段新疆各高校依然存在这种体育课程体系。虽然部分新疆高校进行了体育教学改革,开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却不能替代运动处方课程。在实施手段上,运动处方课程和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着联系,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本质区别,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传授学生基本技术和健康知识为主,而运动处方教学课程则是明确地以体育运动的方式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目标。所以,新疆各高校须对原有的制度化体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加大力度进行改革,以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2.3.2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水平
运动处方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需要,按照其健康状况、身体机能和技术水平,运用科学原理,以处方的形式所指定的量化运动方案。由于运动处方内容的复杂性,要求教授运动处方课程的体育教师具备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经过多年的发展, 运动处方理论已逐渐成熟。但许多院校没有开设运动处方课程,培养出的体育教师对运动处方的相关知识比较陌生。因此,这些体育教师在工作中缺乏传授和合理制定运动处方的能力,在教学中无法运用运动处方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锻炼指导。其次,新疆高校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或交流培训的机会较少,加上教师自身缺乏学习和创新精神。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新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2.3.3体育教师教学理念
现阶段,“健康第一”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课由教师主导向以学生为主体转换; 由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质为主向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方向转移;由单层次的教学目标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人际关系、合作精神、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等综合素质方向发展。据了解, 新疆高校的体育教学偏重于基本技术的传授,忽视了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无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部分教师根深蒂固传统的教学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个体差异和真实需求,造成许多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消极的态度。这些状况不仅影响了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运动处方教学在学校的实践。因此,新疆高校教师应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变固有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积极要求进步,以便于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进而真正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实现新课标的课程目标。
2.3.4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等设施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以科学的测量为判定依据,对学生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运动处方教学对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具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学生体质测试仪器、医学测试仪器、体育器材等都是影响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新疆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的重要因素。另外,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和体育教学经费的投入情况也影响着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新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2.4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新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2.4.1运动处方教学模式适用范围广,锻炼周期短
由于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科学性,且在体育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可广泛适用于不同体质健康水平的民族学生。另外,运动处方教学一般持续6—8周的锻炼即可收到明显效果,最多不超过16周。
2.4.2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学生的实际体质水平,为学生制定详细的运动锻炼计划,其中包括锻炼内容的安排、 锻炼方法的选择以及锻炼周期等。另外,运用科学的手段监控学生锻炼的负荷量以及评价运动效果能及时的调整运动处方,而且还能有效的避免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
2.4.3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锻炼效果显著
首先,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学生的体质健身状况区别对待,合理的安排每位学生在运动锻炼中身体的负荷强度、锻炼时长、锻炼频率,以及锻炼过程中学生的自我监督等,从而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其次,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民族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2.5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新疆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指导教师在设计运动处方时,应充分考虑本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体育需求。在实施运动处方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学生对运动处方教学产生兴趣,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户外拓展教学等教学方法,同时加强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使运动处方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2.5.1按照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制定运动处方的能力以及自我健康监控和自主体育锻炼的能力。
2.5.2按照合理运动负荷的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思想要以健康教育为主导,在实施运动处方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身体和心理的整体发展,以及学生运动参与兴趣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特别是新疆高校中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一些民族女生严重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指导民族学生锻炼过程中应偏重运动的娱乐性、多样性以及负荷的渐进性。
2.5.3按照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在实施运动处方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的目标。
2.5.4按照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主动将运动处方涵盖到学校体育课、运动训练以及课外体育锻炼等各个环节中。同时,引导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并及时的将个人生理机能变化信息反馈给指导教师,以便运动处方的修正,从而保证运动处方实施的效果。
3结语
目前,新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进程。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相对传统教学模式具备多方面的教学优势,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广阔的推广空间和价值。因此,新疆普通高校应改革固定的体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加强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实践以及体育教师运动处方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现代体育发展的新动向和健康、健身的新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推动新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摘要:高校的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与当今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运动处方教学具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科学性,目的是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质,丰富学生的体育健康知识。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新疆高校中的实施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实施的因素,以期促进新疆高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新疆高校体育】推荐阅读:
新疆南疆高校09-11
新疆高校图书馆06-16
新疆地方性高校11-02
绿篱在新疆高校的应用07-03
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07-2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06-02
高校体育课程10-18
高校体育教改06-21
高校体育考核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