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服务(通用12篇)
司法行政服务 篇1
一、行政服务和服务行政的概念
(一) 行政服务概念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行为, 与我国传统概念上的干涉行政方式不同, 行政服务是一种具有创新性质的行政方式。
行政服务着重强调行政主体特别是国家政府要充分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给行政相对人, 尤其是关系到与人大众息息相关的生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通常情况下国家施行行政服务时, 会处于和公民平等相等的地位。当然, 国家也可以高权身份来实施某些行政服务, 比如说九年义务教育就是典型例子, 是用公权力来强迫公民接受教育的。
(二) 行政服务的内容和特点
如果想把行政服务的事情做的很好, 设身处地的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 就必须在具体的运作方式上想想办法, 在我国, 我们的政府已经采取了很多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开设了很多行之有效行政服务机构 (1) 行政中心的建设。行政服务中心是我国政府在治理模式上的重要创新。它是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重大改革, 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和发展, 对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2)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服务型政府也是我国政府一个创举。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上, 实行的是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受理、一表式办公和一体化管理等创新型的行政服务的方法。
(三) 服务行政的内容和特点
1.现代服务行政的形成和发展
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在行政管理领域发起了一场新的改革运动, 其主要内容是把市场作为公共行政改革的主要标准, 并且以其为主导, 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将“以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型政府转化为“以满足人们需要为主要目的”服务型政府。这场运动直到现在依然持续着并且将继续影响着现代行政管理的发展。在服务行政理论的指导下, 政府的具体运作, 通常采用市场竞争模式。此种模式下, 政府不再是公权力的唯一的拥有者, 将市场可以自由调节的公共资源让渡给其他的社会公共组织, 赋予他们职权进行公共管理服务活动, 从而提高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 进而最大程度的避免服务行政中公权力异化的可能性。国家行政经历了从“管理行政”向“服务行政”的转变和服务行政自身的演变, 以及到最后确立现代服务行政理念过程。这种转变绝不是历史的偶然, 促成这种必然转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乏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因素, 但更是因为存在有深厚的理念基础。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种转变:从抽象方面来说, 当代宪政体制下, 国家行使公权力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彰显对人性的尊重, 行政权力就是其中最主要的, 也是最能体现人性尊严的一种, 就可以把服务行政当作是人性尊严在行政领域中的一种具体的表现;从具体方面来说, 就是要从行政本身的范畴出发, 最根本的原因是行政民主化的发展。
2.服务行政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如果想更加完善建设服务型政府, 我们必须先进行一些调整, 尤其是对于行政法基本理论的调整, 服务行政的理论提出了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显著成就, 为小康社会的建设打下了了扎实的基础, 当然不可避免的, 也暴露出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出来, 这是需要我们重视的。比如说, 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这些问题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都有明确指出的。正是基于此,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明确目标, 实现改革开放的成果为社会公众所享有, 发展要依靠人民, 发展要为人民, 不断促进民生的改善。服务行政要求的各种行政活动必须是以人民的权利保护为核心的, 所以我们要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二、行政服务与服务行政的区别
(一) 概念不同
服务行政对与我们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行为, 很大区别于干涉的行政方式, 和我国传统概念上的行政方式不同, 行政服务是一种具有创新性质的行政方式。服务行政是一种具有形成性质的行政行为, 行政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权利和利益。切身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福利。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国家行政机关都是用人民大众一样的身份地位以实施。行政服务和服务行政比起来, 它是以一种服务的形式表现出来, 具有具体性。这种公共的服务满足了人民大众对于自己主体地位的承认和关心。这种行政多元化的模式促进了市场的主体在我们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的发展和长大, 这种行政服务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最基本价值的实现。
(二) 内容不同
行政服务是一种通过的具体的行政机构来形式行政规则的方法, 它是一种服务。它的行为就为具体。服务行政是根据行政法所出现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种问题而产生的一种理论, 一种思维模式。
(三) 可诉性不同
行政服务因为有很多的具体行为和机构, 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具有可诉性。服务行政更多的是体现一种理论和理想, 比如说服务型政府等, 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 不具有可诉性。
(四) 调整的关系不同
行政服务调整的是具体的行政行为, 具有很高的实践性。直接面对人民大众, 调整的关系和内容较为琐碎。多为一些具体的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和行政法, 行政主体和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服务行政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 是一种行政理论, 没有像行政服务那的具体性, 相对来说更加抽象。调整的是行政法和行政法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 行政服务和服务行政在概念, 内容, 调整的关系等方面有很多的不同, 但是行政服务也需要服务行政理论的指导, 才在行政服务中发挥更好更优秀的作用。而法务行政理论也需要用行政服务来检验理论的可行性。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李东明, 姬建芳.注意解决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运行中的问题[J].中国监察, 2005 (6) .
[2]姜晓萍.政府流程再造的基础理论与现实意义[J].中国行政管理, 2006.
司法行政服务 篇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意义非同一般。湘西州司法行政机关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致力于全州新农村建设。
一、农村的社会变化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一是改革发展的力度加大,对法律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社会转型的深化,城乡差距逐步扩大,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较城市相比相对缓慢,社会各项事业和基础建设与城市相比相对薄弱。因此,党中央的一系列决议都把农村的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从中央的决策看,整个“十一五”期间,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投入不断扩大,这些投入将主要集中在村以下,农村各项建设将不断升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全面展开。因此,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工作如何面向基层发展,找准服务的位置,为基层建设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已成为司法行政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
二是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农村生产方式、农民从业方式的转变,农村的矛盾和问题与过去相比出现了较大差异。由原来的村民之间、村民与集体之间的矛盾扩展到村民与社会的矛盾,而且矛盾纠纷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调处疑难化等特点。2005年我州调解民间纠纷10507件,从纠纷构成情况看,婚姻家庭2346件、劳动纠纷1040件、土地承包纠纷1359件,房屋宅基地纠纷1139件。这些新的变化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如何把解决当前社会矛盾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从这一点出发,不断探索解决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办法和措施。
三是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对安置帮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开放,人员大流动这是当前社会的重大变化。由此而引发的违法犯罪因素不断增多,而且越是农村这种现象越突出,尤其是城乡结合部更显突出。2005年全州刑满释放人员497人,解除劳教人员35人,如何做好这些重点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安置工作,已成为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是农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对法制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现行的农村管理模式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农村行政管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村“两委”班子不和谐,“两委”争权,相互拆台;再加上少数村干部做事不民主,村里的事个人专断或少数人说了算,致使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对立,引起各种上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些问题必须逐步加以解决。因此,如何加大《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村民自治、民主管理、依法行政等有关法律知识宣传的力度,如何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建设是对我们司法行政工作和法制宣传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
二、司法行政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近20年尤其是“十五”时期的发展,我州司法行政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但是与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发展远远不相适应。
人民调解工作方面:面对矛盾纠纷增多、纠纷类型复杂、纠纷主体多元化、调处难度不断增大的新形势,人民调解工作明显有许多的不适应。一是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发展不平衡。我州企事业、行业性、区域性民调组织建设明显处于滞后,对涌现出来的新类型的矛盾纠纷缺乏相应的调解机制。二是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协调不紧密,未形成真正的“大调解”格局,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尚未建立,人民调解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人民调解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我州70的调解人员只有高中文化;同时调解方法简单,主要靠个人经验和威信,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化解矛盾纠纷的需要。四是州县尤其是基层缺乏经费保障,制约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
安置帮教工作方面:安置帮教工作机构现有人力、物力、手段和措施均不足,帮教质量很难保证;同时,安置帮教工作机构衔接手段相对落后,许多刑释解教人员释放后,直接流散于社会,造成脱管失控,直接威胁着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在我州,安置工作手段单一,加上刑释解教人员缺乏一技之长,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安置就业难度增大;部门之间缺乏联系、协调和配合,安置帮教工作整体优势未真正发挥,导致安置帮教工作开展不力。
基层基础建设方面:我州虽然国家投资建设了一批司法所,但基层司法所人员紧缺、经费不足,司法所办公、交通、通讯设施装备还十分落后,司法所干警队伍整体素质还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司法行政职能的发挥。基层司法所以现有的工作能力、资源、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有些工作无法开展。
依法行政 优质服务 篇3
一、成绩显著
该局领导对窗口服务工作十分重视,经常过问或现场办公指导,做到办事指南、办证程序在办证大厅电子触摸屏、办证窗口柜台和互联网市政府政务公开网、信息公开网上公开,窗口办事人员充实,去年该局窗口共办证3100个(不包括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政务服务中心人口计生窗口办证数),其中办理一孩《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和二孩生育证2461个,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300个,流动人口未婚证、婚育证339个,以上均全部实现办结完毕,且做到群众来办事或咨询都有着落,事事有结果。该局窗口依法行政、优质服务,深受群众欢迎和好评,多次被评为“红旗窗口”。
二、打造阳光政务服务窗口
该市政务服务中心办证大厅大门入口右侧设立有醒目的纪检组长轮值岗、效能监察岗、咨询台和投诉台,通过加强管理、构建网络、设点接访等措施,打造阳光政务服务窗口。此外,通过设立指纹考勤仪、电子视频监控器、电子音频监控器、窗口人员公示栏、群众意见箱、办事群众星级服务评价仪、公布市纪委、监察局监督电话等形式,加强对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促使办事窗口实行“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 的工作模式受理审批事项。该市还同时推进“市、镇(街道)、村(居)、中心户” 四级政务服务网络建设, 畅通群众办事渠道。在各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办证大厅安装了电子政务监控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 在各村(居)委会建立村(居)级便民服务站, 在村民小组建立中心户, 四级政务服务网络工作正常开展。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每天由督查室工作人员进行巡查并作好记录, 每月对窗口工作检查情况(包括工作服务、工作纪律、窗口办件情况)进行通报, 并公布政务服务中心各窗口绩效考评平衡计分卡管理系统(新加坡管理模式, 考评项共29小项)每月的考核结果, 评出红旗窗口和服务明星。
三、充分授权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能的通知》(桂政发[2009]15号)文件精神、以及市委、市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该局实际,为最大限度地体现“能进则进、一事一地、充分授权、既受又理”的原则达到切实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的目的,在该局行政审批股室成立行政审批办公室,增挂行政审批办公室牌子,牵头负责所有行政审批事项,成建制地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同时授予驻政务服务中心本局窗口如下审批权限:
(一)、授予窗口‘‘受理权、审核权、协调处置权、办理结果送达权、应诉代理权、审批权、制证权”的项目:
1. 审批(办理)《计划生育服务手册》
2. 审批(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3. 审批(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4. 审批(办理)《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审核》
5. 审批(办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设立许可》
6. 审批(办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校验》
7. 审批(办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执业证书核发》
8、审批(办理)社会抚养费征收
以上项目共8个,占本局行政审批事项88.89%(80%以上)。上述项目整个审批程序均在窗口完成,即项目的受理、审核、审批、发证、签章、发文、发件工作由窗口工作人员全权负责完成,窗口首席代表为签批人。
(二)、授予窗口“受理权、审核权、协调处置权、办理结果送达权、应诉代理权”的项目: 审核 《二孩生育证》。
以上项目共1个,占本局行政审批事项11.11%(20%以下)。上述项目在窗口受理后,窗口首席代表履行审查复核工作,并提出处理意见,直接呈报局领导批准(审批)。
(三)、成立行政审批办公室,发给政务服务中心本局窗口一枚“北流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审批专用章”,属本单位在窗口工作的专用章,与本单位行政章在办理许可(审批)业务上具有同等效力。
(四)、凡授权进入北流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窗口许可(审批)的项目,本单位不再在其他任何地方受理。
四、创造优质服务环境
该局窗口整理好内务卫生,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等设施设备摆放整齐,清洁办公桌面(特别是接待群众的大理石桌面),做到一尘不染,办公用具摆放整齐,所有台牌排放在大理石桌面同一直线上,所有资料台账存入档案柜,不乱堆乱放杂物,所有椅角、柜角等地方不挂蜘蛛网,以优雅整洁的环境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办事群众。
窗口每个岗位配备电脑、打印机,保持内外网络畅通。已授权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理的事项必须统一使用自治区政务服务通用业务软件办理,窗口工作人员必须熟练运用操作,实时录入办件信息,确保每一个事项必须要有办件数据信息录入,并接受电子监察,限时办结。
五、争创群众满意窗口
围绕诚信计生、阳光计生运行机制,不断推进“服务规范化、服务效能化、窗口形象化”,严格执行“首问负责、限時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服务窗口的规范管理。积极推广阳光服务、微笑服务、提前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模式,构建多层次、一体化服务体系,争创群众满意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
六、做好窗口服务工作
行政服务中心管理紧,要求高,标准严,为此,该局窗口坚决按照“勤政、高效、规范、廉洁”的要求,始终坚持“服务第一”,对来办事群众有一张笑脸,想办事者之所想,急办事者之所急,严格执行中心管理制度,规范窗口人员的行为举止,他们一方面克服因工作单调、枯燥而造成的心烦气躁的情绪,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始终以高昂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对待每一位群众,认真做到有问必答,有问必应的服务态度,努力维护人口计生局窗口的良好形象。对群众咨询问题,做到耐心详细地把所需材料以及办事程序一次性告知群众。
七、树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宗旨
司法行政服务 篇4
关键词:行政强制,权力,效能
一、行政强制权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 行政强制的“乱”, 根源是设定权乱
现行立法中行政强制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 名称千差万别。其中, 设定对财产的行政强制方式就有查封、扣押、封存、暂扣、收缴、强行拆除、强制拆迁等30种。在行政强制权力的设定上, 过去立法没有对行政强制权力的设定权予以明确规定, 导致许多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都可以设定, 诸如城管、工商、税务、环保等部门都有权设置所属部门的行政强制权。这就造成了“政出多门、多头执法”。
(二) 行政强制“滥”
主要体现在执法主体的不规范上, 依法行使行政强制权的机关应为行政机关, 或者是由行政机关明确授权的机关。《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 “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正式执法人员实施, 其他人员不得实施”。但是我国当前的状况是, 各地方、各部门自己成立了名目繁多的行政执法机构, 并且配备了“合适”的人员, 这些执法人员并非都有执法资格, 很多是“临时工”。会造成政府公权力被滥用, 影响法制的严肃性和政府形象。
(三) 行政强制“软”
就是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手段落后, 执法不力, 不能有效制止某些违法行为。
二、行政强制权力的应然性分析
(一) 行政强制权应当是作为一种手段而存在的权力
按照社会契约论的观点, 国家权力来源于其公民对自身享有的天赋权利之让渡, 国家权力的合法存在应以维护公民权利为前提和目的。所以, 作为行政强制权, 它只是作为一种手段而存在的, 而不是目的。在运用过程中, 其规则应当是限制行政强制权, 应当以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为目标。
(二) 行政强制权应当是以协商同意为基础的权力
行政强制权力的运用应当建立在协商同意的基础之上, 穷尽一切手段之后, 才能把它作为最后的手段。同时, 作为建立在协商同意基础上的行政强制权, 它在运用中要贯彻适当原则。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选择适当的行政强制方式, 以最小损害当事人的权益为限度。将行政强制权的运用建立在协商同意的基础上, 同时也是一种民主政治的要求。
(三) 行政强制权应当是一种注重程序的权力
行政强制权在运用中, 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规则。行政强制权力要从一种实体的权力变成一种程序的权力, 从权力的实体化到权力的程序化。为此, 在行政强制法中, 规定了公告、陈述、申辩、听证等行政强制权运用的规则, 行政强制权的运用应遵循这些规则, 否则, 就容易造成强制权力的专横武断。
(四) 行政强制权应当是一种有限的权力
长期以来, 在权力观上我们都强调国家是万能的。所以基于这种万能观, 国家又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管的, 但是如今我们的政府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 这也就意味这我们的政府必须是有限的政府, 所以行政强制权力必定是有限的权力。
(五) 行政强制权应设立权利的救济机制
“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 这是西方的一条法律谚语。权利的实现、救济也离不开权力。由于行政强制权得运用容易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必须有相应的法律途径予以救济。因此,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因行政强制而受到损害的, 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并可以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能恢复原状的, 应当恢复原状。这就对行政强制权运用的效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无形中就限制了行政强制权的运用。
三、规范行政强制权的几点建议
(一) 明确行政强制权的设定和实施
1. 行政强制权的设定
行政强制权是行政强制法律制度的核心, 它贯穿于行政强制立法的始终, 行政强制权的设定更是行政法律制度的重中之重, 是行政强制立法必须加以规范和明确的首要问题。《行政强制法》对行政强制权的设定给予了明确规定, 只有法律与行政法规才拥有行政强制的设定权。这对于规范行政强制权实施, 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 法律和行政法规设定行政强制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处理相对人合法权益关系的过程, 是平衡行政机关权力和相对人权利的结果。
2. 行政强制权的实施
目前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依照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为主, 行政机关自己执行为例外的原则。《行政强制法》继续维持了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为主, 以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为例外”的原则。其实, 把行政强制执行权大部分归于人民法院, 既不利于司法独立, 还造成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之间强制执行职能的混乱, 有可能形成行政机关有能力管的不管, 互相推诿的局面。我国应确立以“行政机关强制执行为主, 人民法院执行为辅”的原则。
(二) 规范法律救济途径
加强法律救济的力度可以更好地实现“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平衡。我国对行政强制执行的救济应该采用行政和司法救济并用的体制。因此, 必须完善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救济制度。
(三) 提高行政执法者的素质
行政执法者自身素质的高低是行政强制执行效果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 必须提高行政执法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 让执法者不但要知法、懂法, 而且要严格守法, 依法行政, 以减少因执法者滥用职权、错误执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害。
参考文献
[1]吕建高, 谢萍.行政强制的理论定位:冲突与选择[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8 (4) .
司法行政服务 篇5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交口建县40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全面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委政法委的争取领导下,在市司法局的关心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和全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动员全县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提高司法行政工作,为交口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作出了积极地贡献。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着力加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一)调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坚持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坚持开展矛盾纠纷常规排查调处和集中调处活动,坚持实行“一月一排查”、“一月一上报”制度,做到“排查一件调处一件”,从而将大量群众化、复杂化、易激化的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其中,为确保“两会”、元旦、春节、五
一、国庆等期间等重大活动的社会和谐,充分发挥广大人民调解员的优势,深入基层村委,扎实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发现各种矛盾纠纷,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截止目前,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53起,成功150起,调处成功
率达99%以上,其中,拆迁纠纷85起,医患纠纷6起,交通事故15起,其他纠纷47起,制止群体性械斗1起30人次,阻止集体性上访1件,防止民间纠纷引起的自杀事件3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2、人民调解员调解水平明显提升。今年,我局通过开展“争当人民调解能手”活动,积极加强对乡镇、村居调委会成员的培训,促进各级人民调解员开展互相学习,业务水平和依法调解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一些疑难复杂的案件,调解成功率明显提高。
3、大调解机制进一步完善。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的指导意见或实施意见,按照县委政法委的要求,构建大调解格局。一是调解工作机制继续巩固完善,以《人民调解法》颁布实施为契机,继续巩固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增强相关部门之间在化解矛盾纠纷上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二是调解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继续做好全县…个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行业性调委会建设。继续巩固完善了县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
(二)安置帮教工作落实到位。
我局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的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机构建设,组织网络建设,工作制度建设等。一是对我县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进一步提高多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做好服刑在教人员信息管理工作。利用现有的服刑在教人员网上信息管理平台系统,扎实做好服刑在教人员的摸排工作和预释放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工作。截止目前,共核实了….名服刑在教人员的基本信息。三是继续抓好各乡镇安帮办工作责任的落实,防止脱管、漏管。
(三)社区矫正工作逐步推进。
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调整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组,起草了《交口县社区矫正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并已报县委、县政府,准备行文下发。
根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对我县的矫正对象进行了调查摸底。经排查,截至目前,我县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人,其中被宣告缓刑…人,被裁定假释..人,被判处管制..人,暂予监外执行..人,目前已有..人解除矫正并被列入安置帮教人员册。在做好调查的基础上,局里召开社区矫正工作专题会,讨论研究了开展此项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着力推进依法治县工作进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总结“五五”普法,起草“六五”规划。今年是“五五”普法总结和“六五”普法启动年,根据省市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下发了《……2011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同时县普法办在认真总结分析我县“五五”普法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和普法重点单位的意见和建
议,为科学制定我县“六五”普法规划奠定了基础。县普法办目前正在积极筹备我县“五五”普法总结表彰暨“六五”普法动员部署会议。
(二)围绕启动“六五”普法,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充分依托赶集日、“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6.26”国际禁毒日、“12.4”法制宣传日等节日深入到农村、集镇、学校等地广泛开展一系列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活动。截止目前,我局共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活动12次,受教育达2万余人次,解答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散发各类宣传资料3万余份,为中小学生上法制课20余堂。
三、着力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积极主动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一)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全面提高公证服务水平。公证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赋予的职权,积极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服务。今年1至11月,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件,其中民事类公证…件,经济类…件。
(二)以服务和谐社会为宗旨,律师服务发展趋势良好。随着社会的进步,律师所结合自身实际,引进竞争机制,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参与涉法信访工作,为涉法涉诉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011年,办理各类案件…件,其中刑事..件、民事诉讼…件、代写法律文书…份,接待法律咨询…余人次,援助…件,担任法律顾问…家。
(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律援助工作显著。今年全县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件,其中办理民事法律援助…件;非诉讼民事法律援助…件,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办案…件。全县法律援助机构还接待群众来访解答法律咨询…人次,代写法律文书…份。
四、着力提升司法行政队伍整体素质,自身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一)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3月份以来,按照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市司法局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局在全体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和法律服务者中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 执法为民”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学习优良的革命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贯彻落实到司法行政工作中去,促进司法行政机关为民利民便民,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我局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细化了活动目标任务。
(二)抓好政风行风的专项治理。今年我局通过宣传发动、自查自纠、集中整改,按照一个问题看清、一套整改意见、一个班子专抓的思路,切实抓好我局政风行风治理。我们聘请政风行风评议监督员,并开了政风行风评议听证对话会,通过各界人士的评议,发现了问题,出台了整改报告。我局将继续在全系统中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切实解决政风行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依法高效履行职责。
五、存在的问题
(一)编制不足,人少事多的问题突出。目前,我县…个乡镇只配有…名专职司法助理员,市、县要求的…名调解员编制文件尚未下发,人员更未到位,加之基层业务量大,工作繁重,使司法业务开展受到了很大制约。
浅谈高校行政人员服务意识培养 篇6
关键词:高校行政人员;服务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5-125-2
1 高校行政人员工作现状
1.1 理论知识薄弱
任何岗位想提升业务能力都必须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行政人员岗位也是如此。然而,目前现状是很多高校的管理者们忽视了高校行政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普遍认为行政岗位只要具备基本的协调沟通能力、有理想、有热情、肯吃苦就可以胜任,所以在人员配置方面多以学历要求不高、专业知识不对口者居多,导致很多人在对岗位职责认知不清楚,专业知识储备不完善的情况下仓促上岗。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了解岗位办事流程及相关政策规定,出现处理事情缺乏判断力,沟通协调不流畅,总结概括能力薄弱,公文写作能力欠缺等问题,致使来办理事务人员与其沟通交流困难,办理事务繁琐拖沓,师生满意低,投诉率高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就有悖于“为师生服务”的基本职能。
1.2 服务意识淡薄
高校行政服务职能,主要是指高校行政人员为教学科研、师生职工日常各方面提供服务的意识和态度。目前,很多高校行政人员受老行政作风的影响,在日常工作中错误理解行政服务的意义,夸大行政权力在高校的地位,服务态度差,事难办,脸难看,唯上是从,使得服务职能大大削弱,阻碍了服务效率的提高,甚至出现吃、拿、要等不良风气,弱化了师生的主体地位,严重影响与阻碍了高校的创新与发展。其次,传统的管理观念把教师和学生看作管理的对象,在工作中表现为消极地执行高校的相关管理规定、制度,没能把教师和学生作为服务对象,不能主动地改进工作方法、制订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从而影响行政效率的提高。
1.3 提升空间有限
在一般高校都是大力提倡行政为教学和科研服务,造成行政人员职业地位低;高校是高学历人才聚集的地方,导致行政人员晋升机会小,职称评定困难;其次,行政人员日常事务琐碎繁忙,工作重复性高,可自由支配时间少,很多岗位由于工作特殊性常常加班,但与教师相比工资待遇偏低,这使行政人员感觉毫无成就感,难以做出成绩,职业发展空间小。
1.4 缺乏工作主动性
行政机构作为大家眼中的服务部门,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在多年的工作中形成了被动工作的状态,教学和科研部门提出需求或者遇到问题,行政部门才被动地去满足或者解决。这样的工作习惯导致行政人员缺乏工作的主动性。
1.5 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
当前高校的绩效考核中,教学部门可以按照课时和教学质量来评定绩效,科研部门可以按照科研时效和成果来评定绩效,然而行政人员的绩效考核存在着考核不明确不透明的现状,没有一个很好的绩效考核标准,没有一个合适绩效考核机制来评判行政人员的工作情况,从而导致行政人员的工作内容不充实,工作状态不稳定,工作态度不积极主动的现状。
综上所述,大部分高校行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仅仅是完成常规工作,很少有人主动考虑这个岗位的职责及办事人员的需求,服务意识也就无从谈起。
2 现代高校发展对行政人员的要求
随着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高校行政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行政工作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行政服务的要求也相应变高,能否做到全程跟踪、全方位服务、能否把服务手段科学化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他们去考虑。与此同时,“一岗多设”的臃肿行政机构设置将会进行精简,每一个行政人员要处理的事务也就随之增加,这又要求他们必须有全局观、能充分认识自己的岗位职能、熟知所在岗位事务办理的每一项流程、能够有效沟通、独立高效地完成每一项工作。现如今,各单位都在大力提倡“服务质量”,因此,广大师生在日常的事务办理中除了要求准确、快速、高效以外,肯定也会有相应的良好服务需求,他们希望在办理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贴心的服务,职业化的语言和舒心的办事体验,要适应这一系列的发展,行政人员还需要深入教学科研一线,去了解师生的需求,不断优化行政服务手段,提高行政服务质量。
3 提高高校行政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的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晋升机制
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避免经验之谈,使得一切行政服务都有规范程序,在服务过程中权责分明,对师生可以制作分发“行政工作手册”之类的小本,使得他们了解每一项行政工作的规范和流程,避免服务冲突。建立相应的行政人员培训和晋升通道,有了晋升也就是变相提高了工资待遇,有效地提高了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2 制定完善的行政人员绩效考核机制
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在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直观地反映行政人员的工作内容,又可以约束行政人员的工作权责,最重要的是可以对行政人员的工作成效有据可判,可以让行政人员在工作中更积极主动,多深思远虑,工作内容更饱和。具体绩效考核机制可采用相关被服务人员的对工作内容进行满意度打分,或者制定行政人员服务工作监管机制等方法,以让行政人员主动地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效果。
3.3 提升工作主动性
要通过有效的措施提升行政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工作的主动性源于员工的工作态度,态度积极主动了才能工作主动。首先要让行政人员要有所在高校的价值观,从而认同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认可自己的工作了才能对工作有热情,才能主动工作和服务;其次要让行政人员得到充分的尊重,作为一个服务性质部门的工作人员,可能在工作中常有不被理解不被认可的情况,很多行政人员会自认为自己的职位低微,从而消极怠工,所以要想提高行政人员的工作主动性,让其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是非常有必要的。
3.4 提高职业能力素养
职业能力素养包括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及理论知识素养。不断的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自身对思想政治方面的认识,了解高校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教育规律,增强自身道德修养,时刻以一个高校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紧跟高校改革发展的步伐并不断适应变化的工作需要。
3.5 增强服务理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
行政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服务于广大师生,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在日常工作中要树立自己的服务理念,很多行政工作人员受到老行政机关作风的影响,表现为思想消极、办事拖拉、推诿敷衍、效率低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作为等等,不顾及办事人员的感受。为此,在提高了办事能力的前提下还应重视服务理念的培养,让行政人员彻底摒弃“官本位”的思想,确立“工作即服务,管理即服务的意识。做到严格自律、热情服务、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将服务理念作为思想要求中的重要部分。在日常工作中 端正心态,主动了解师生需求,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前瞻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优化服务质量,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做到常规工作有计划,特殊工作主动沟通了解,以广大师生满意为目的,亲情服务、全员服务。
3.6 加强行政人员与师生的沟通
沟通是保持信息上传下达的有效方式,行政工作人员由于每天工作比较繁杂,常常仅限于处理事务,而缺少了与办事人员的沟通,这样就容易造成彼此的不理解,有的时候会因为工作人员和办事人员的沟通状况不良造成误会,进而影响到事务处理,所以应该鼓励行政工作人员多与师生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也可采取轮岗、换岗方式,使广大师生深入了解行政人员的日常工作。
总之,行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时刻谨记“行政即服务“的工作宗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好行政驱动的作用,更好地服务教学和科研。
参 考 文 献
[1] 单坚.摆脱职业倦怠提升自我价值感——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象的探讨[J].文教资料,2008(29).
浅谈服务行政管理 篇7
1 服 务
21世纪中国行政管理的职能设计管理在本质上就是服务, 服务理所当然成为政府职能的必然选择。中国政府必然也应树立“小政府、大服务”的行政理念, 进行职能的再设计。
1. 1 管理就是服务管理, 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本质上管理与服务是统一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使社会主体产生分化, 并逐步形成群众组织 ( 包括国家) , 各组织内部及各组织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 各组织成员为避免无谓的消耗, 以最少成本换取最大利益, 相互订立契约, 把自身的一部分权利让渡出来, 形成公共权力, 由全体成员选举的少数代表掌握。掌握权力的少数人根据其成员的要求, 管理公共事务, 维护组织及其成员的利益。同时, 各组织之间也基于同样原因签订盟约, 把部分权力交给凌驾于其他组织之上的组织 ( 国家政府) , 管理全体社会的公共事务, 维护社会秩序, 进而维护整个社会的利益。管理的实质, 就是利用组织及其成员赋予的权力为公众利益服务。因此, 从本质上讲, 管理就是服务。
1. 2 服务是政府职能的必然选择, 政府是公民间契约的产物
政府在本质上是一种为公民和社会共同利益服务的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 它日益脱离并凌驾于社会之上, 但这种服务性质不可能改变, 只不过是服务的对象不同而已。政府最根本的职能仍然是服务职能。政府作为众多社会组织中的一种, 也是为社会需要而存在, 为社会利益而存在。因而, 它必须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 为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服务, 而不是相反。政府行政在理论上不仅仅是单纯的管理制行政, 而应是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的行政。服务是政府的首要职能。现代西方各国政府的职能再设计也正是出于这种选择。
1. 3 转变观念: 小政府与大服务
服务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成为政府职能的必然取舍, 但我们的政府仍然习惯于全面干预, 强调行政管理。这首先是因为, 我们的各级领导行政人员及公民本身还没有意识到政府就是服务机关, 政府的职能就是为公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我们的政府仍然习惯于全能角色, 不该管的也要管, 结果什么都管不好。我们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也习惯于政府的全面干预和行政控制, 不仅不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 而且对政府过分依赖。公民更是“势单力薄”, 一味指望政府能“为民做主”。一方面权力主体没意识到自己的权力, 自然也不对政府提出什么要求; 另一方面, 政府最大限度地行使自己的权力, 忽视了权力主体的权力。现代政府职能的转变首先要求政府树立新的行政理念, 从制度和体制及运作机制上, 使行政管理为公共利益服务。其次, 还要求权力主体观念也要有所转变, 要认识自己的权力, 争取自己的权力, 限制政府的权力, 主动要求政府提供服务, 最终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理想格局。
2 政府该为谁服务
2. 1 为公民服务
从政治学角度理解: 契约理论认为, 政府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公民与政府、公民之间的政治契约的基础上的, 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公民之间的契约或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权能委托, 政府应保护全体公民的公共利益, 维护和平的社会秩序, 充当公民的忠实奴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否则, 公民有权收回委托之权能, 选举出新的政府。大家都知道, 政府机关本身并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 它们的运转和活动靠公民所交纳的税金支持, 公职人员靠纳税人来供养, 公民是公职人员的衣食父母。政府为公民服务, 反映公民的意愿, 为公民利益尽心工作, 完全是应有之义, 应有之举。经济学尤其是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 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理解模式。经济学理论认为, 政府管理过程就是基础设施、治安、政策、法律等公共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公民则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消费者, 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以高效率、高质量的公共产品的生产与服务争取消费者的支持。各种理论虽然理解的角度不同, 但它们都证明了这样一个观点: 政府必须为公民服务。
2. 2 为国家服务
行政管理是国家发展的产物, 它通过自身的管理活动来发挥、实现国家的职能, 执行国家的意志。它不可能脱离国家而独立存在。任何行政管理活动都服从于国家、服务于统治阶级。行政管理在本质上是为国家服务的, 政府代表并为国家的利益开展活动。
2. 3 为社会服务
政府职能除了为国家服务和具有强制性的一面之外, 还具有为社会服务的非强制性的一面, 这是由国家和社会关系决定的。现代民主社会才真正体现了社会决定国家, 国家按照社会的旨意运作的内在含义。国家与社会的这种关系具体化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权组织与社会、国家机构与社会民众的关系。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的关系, 所以国家要为社会服务。政府则代表国家执行这种服务职能, 这种服务具体表现为政府为市场服务: 培育市场体系、制定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进行宏观调控, 为企业服务: 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检查监督等, 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3 21世纪中国政府
掌舵而非划桨, 今天我们政府问题的主要之处, 不在目的而在手段。政府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以何种方式提供服务, 是我国各级政府必须思考的关键问题。
3. 1掌舵与划桨
现代国家的政府, 既具有决策与指挥的职责, 又具有执行和操作的职责, 如果把决策指挥比作掌舵的话, 那么具体的服务执行就是划桨, 掌舵是一种方向性、目标性的引导, 而划桨则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掌舵是政府方针政策等宏观方面的服务, 而划桨则是具体的服务。
3. 2掌舵而非划桨
彼得·德鲁克在《不连续的时代》一书中说: 我们面对的不是国家的逐渐消亡, 而是强大的和非常活跃的政府, 但是我们面临着选择, 选择一个庞大的但软弱无力的政府? 还是选择把自己局限于决策和指导从而把实干让给他人去做的强有力的政府? 我们需要一个能够以治理而实行治理的政府。
3. 3满足公众的需要
政府是决策机构, 如何掌舵即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并不能由政府自身说了算, 而要根据服务对象, 尤其是政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公众的要求而确定。政府使用纳税人的钱, 为公众服务, 应以顾客为中心, 按照公众的要求提供公共服务, 满足公众的需要, 就是说政府的服务要面向公众, 而不是面向权力; 政府对公众的利益、需要和要求应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 政府的一切活动要围绕着公众的切身利益, 树立公众至上意识, 一切以服务对象的满意为标准。把竞争机制注入提供服务工作中去。政府服务也是一种经济行为, 需要进行收益———成本分析, 只有其收益高于成本才是合理的。因此政府服务也存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要求。在政府服务中引入市场机制, 把竞争注入政府服务工作当中将有助于实现政府服务低成本、高收益的预期。同时, 这也是满足公众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打破政府垄断的有效途径。政府服务中引入竞争机制, 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内部的竞争, 在政府同类部门中政府雇员以及为政府服务的机构, 如印刷、会计、采办、通信数据处理、车队、修理等之间开展竞争, 可以解开官僚主义的死结。二是政府与私营部门的竞争。在一些由政府垄断的服务中, 如: 交通、电信、邮政、水电等引入竞争机制, 打破政府垄断, 对政府形成竞争压力, 迫使服务质量的提高。三是私营部门之间的竞争, 把一些政府可以撒手不管的服务, 诸如清除垃圾、城市环卫、医疗卫生、职业培训等通过招标方式出租或承包给私营部门, 实行有偿服务, 由市场来完成, 可减轻政府负担, 以便政府更好地掌舵, 竞争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但至少能使我们的政府服务质量有所改观。
4 效率与效益
政府服务的价值评判行政效率与效益是行政服务的核心问题, 贯穿于行政服务的各个环节, 是全部行政活动追求的目标, 也是检查政府工作质量的客观标准, 政府服务的好坏都要经过效率与效益这一对价值判断标准的检验。高效率基础上的高效益是良好行政服务追求的目标。
4. 1 效率与效益的可比性
广义的行政效率是质与量的统一, 包括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数量上的规定性, 是指行政服务总产出与总投入的比率, 即效率, 质的规定性, 是指行政服务的社会和政治价值, 看其是否达到了有益于社会, 能够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既定价值目标, 即效益, 这是对行政效率的社会性评价。效率与效益, 虽同为行政服务的价值评判标准, 但二者并非完全一致, 或者说, 二者之间具有某些可比性。长期以来, 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二者的一致, 却忽略了它们的区别, 效率等于效益, 效率越高, 效益越高, 这话包含了部分真理。在一般情况下, 人们从效率中获取相应的效益, 二者成正比, 但问题还有另一面, 如果行政服务活动远离了原定目标, 或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其效率越高, 结果就越糟。这表明, 效率越高, 效益也可能越低, 甚至成为负值, 在一定条件下, 两者成反比。只有当两者以最恰当的方式结合起来, 并产生最佳值, 效率与效益才可兼得。否则为片面追求效率, 而忽视行政目标的正确与否, 会给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带来重大损失。
4. 2 短期与长期的统一性
衡量行政工作的真正效率与效益往往 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才能作出恰当的评价。有些行政活动刚开始, 效率或者很差, 效益很不明显,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条件的日趋成熟, 效率会逐步提高, 效益也会日益明显, 并最终变得极为可观。因此, 对效率和效益的追求, 不能只看眼前, 仅在短期效率和效益上做文章, 还要顾及长远利益, 更不应为片面追求短期的效率和效益而损害长期的效率和效益。任何放弃长远效率和效益的行政行为, 都不可能真正实现行政服务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效率和效益的统一及二者长期性的统一, 都只是政府服务的价值评判原则问题。对于政府来说, 终极目的是要实现效率基础上的高效益, 究竟什么样的服务才是高效率基础上的高效益, 则有一套客观的判断标准和尺度: 就是看政府服务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并最终依据“人民是否满意”这个尺度来进行衡量。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的生产力水平很低, 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需要, 落后的生产力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这种现实也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通过生产力的发展, 来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 3 以三个有利于标准进行判断
我国的政府是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根本任务的, 其服务质量的优劣, 服务效益的高低, 最终也要看是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是否增强了综合国力, 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是一种实践标准, 政府的服务是否达到了这一标准, 最终要依据人民是否满意这个尺度来衡量, 政府服务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是否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好处主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这是对政府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益服务的最具权威性和决定性的价值评判。
摘要:政府的产生源于人民的公意达成和公意授权, 这就决定了行政管理的服务性质。21世纪, 服务将是行政管理职能的必然选择。为公民服务, 为国家服务, 为社会服务, 将是行政服务的主要对象;而效率与效益, 将是行政服务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判断行政服务的标准, 则看其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加国家的综合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最终依据将是用人民是否满意这个尺度来衡量。
关键词:行政管理,服务,衡量尺度标准
参考文献
[1]何小随.论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是行政体制改革需要处理的基本关系[J].地方政府管理, 2008 (10) .
[2]威廉·冯·洪堡.论国家的作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科达服务山东省司法厅 篇8
近日, 山东省司法厅联手科达部署了一套省市县的三级网高清视频会议系统, 提高了办公效能。为了能够满足山东省司法厅的省、市两级MCU数字级联及1080p 60fps高清分辨率的要求, 此次, 科达部署的山东省司法厅省、市、县三级网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以省司法厅视频会议室为中心会场, 共连接有全省17市司法局, 17市司法局又分别与所辖县 (市、区) 司法局连接, 能够召开省、市、县的三级高清视频会议。多样化的会议模式, 便携的会议操作, 不仅强化了山东全省司法系统内部的信息化建设, 还促进了行政工作、日常办案能够更加快速、高效的进行。
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探讨 篇9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意见》一系列文件的出台, 为服务业的发展、为服务业标准体系在更广大的范围内推广进行了有力的指导。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实施标准, 只有通过标准实施, 才能体现标准的价值, 发挥出标准应有的作用, 进而能够更好地促进标准化工作。
行政服务标准化作为标准化工作的新领域, 对于提高行政服务质量、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国内外行政服务标准化概况
国际上发达国家开展行政服务标准方面的研究较早:美国于1997年由全国绩效评估委员会汇集联邦各机构制定“服务标准”, 出版了有史以来第一本政府服务标准手册———《顾客至上:服务美国民众的标准》;英国公共服务实行承诺制, 在1997年确定了公共服务的9条原则。英国各地的公共服务机构还针对各自的情况编制了相应的承诺服务标准, 使得英国的承诺制形成了一种政府推动、竞争促进和社会监督约束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法国于2004年公布公共服务质量标准, 要求政府各部门简化行政手续, 提高服务质量, 为国民提供及时、高效、令人愉快的公共服务。该标准涵盖了在法国生活需要办理的所有行政手续, 对有关政府部门的服务提出了量化标准和监督措施。
国际标准组织和国际质量组织也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质量标准、服务标准, 但没有专门针对行政服务的特定标准。
2007年,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商务部、体育总局等单位下发了《关于推进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意见》, 决定在全国较大领域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并确定了山东聊城等行政服务中心作为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试点单位。
2009年4月,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了2009年度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计划共131项, 其中行政服务类标准化试点项目7项 (分别为:福建龙岩市行政服务中心、河南漯河市行政服务中心、河南信阳市行政服务中心、湖南常德市行政服务中心、安徽合肥市行政服务中心、安徽巢湖市行政服务中心、青海西宁市行政服务中心) , 2010年又增补3项 (安徽广德行政服务中心、江苏大丰行政服务中心、四川成都武侯区行政服务中心) 。
行政服务中心概况
行政服务原名行政审批服务, 是集信息与咨询、审批与收费、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于一体的综合性行政服务体系。
行政服务中心, 又名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是集信息与咨询、审批与收费、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于一体的综合性行政服务机构, 是地方政府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的主要载体, 以行政审批为核心, 以“便民、高效、廉洁、规范”为宗旨, 将分散在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审批收费项目集中在一起, 按照“一门受理, 并联审批, 统一收费, 限时办结”的运行模式, 实行“一站式”办公。
在我国, 综合行政服务机构大都产生于本世纪初, 尤其是《行政许可法》颁布前后。浙江金华市于1999年设立了我国第一家行政服务机构, 到目前为止, 行政服务机构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县市。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 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作为政府各部门集中开展审批服务的窗口单位, 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示范窗口。
行政服务中心是地方政府“撕破公共权力铁衣”的有效尝试, 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 对整合行政资源、优化行政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概况
行政服务标准化作为标准化工作的新领域, 对提高行政服务质量、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但从行政服务业的角度来说, 目前没有完整的标准体系框架, 有针对性的尤其是反映先进技术内涵和管理理念的服务标准仍然缺乏, 使得各级各地区的行政服务规范及其服务质量要求仍然不统一, 从数量上来讲, 国家标准非常少, 除了服务业国家标准之外, 基本没有体现行政服务共性和特性的国家标准。目前各地对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日益重视, 部分省也相继出台了行政服务类地方标准, 截止到现在山东省发布了6项行政服务类标准, 填补了全国行政服务领域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规范的空白, 安徽省出台了26项行政服务类地方标准, 各省份出台标准情况见下表。
随着标准化意识的增强特别是自身的需求, 一些行政服务工作做得比较好的行政服务中心, 特别是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单位如福建龙岩、山东新泰、安徽广德等地行政服务中心均建立了适合自身的行政服务标准体系。
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典型范例
本文以行政服务走在全国前列的山东新泰公共行政服务中心为例, 介绍其标准体系建设情况。山东新泰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将国际上对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先进理念率先引入到行政服务领域, 积极实施标准化服务, 推行科学规范的行政服务标准体系, 其服务标准体系分3个层次、4个子体系, 共计551项服务标准。
第1层是服务基础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标准化管理基本规定、方针目标管理办法、标准体系编制原则, 以及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服务术语标准等19项服务基础标准。
第2层是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和服务管理标准体系。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主要为服务行为提供技术上的依据和规范, 服务管理标准体系对服务过程中涉及的关键环节和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 保证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的顺利运行。
第3层是服务工作标准体系。它是针对所有岗位职责而制定的岗位作业要求, 也就是服务质量标准和服务管理标准的具体落实和体现。
这4个子体系中, 服务基础标准体系是基础;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服务管理标准体系和服务工作标准体系等3大体系, 是服务标准化建设的中心内容, 其中, 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是核心, 服务管理标准体系和服务工作标准体系为实现质量标准提供支持和保障, 3个体系互相制约, 互为补充, 协调配套。
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宣传推广模式
由于目前服务业标准化意识普遍较低, 实施标准化的积极性不高, 需要广泛宣传, 提高社会各界对标准化的认识, 推动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实施和推广应用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 如图1所示:
标准化主管部门通过政策的发布和业务指导, 从宏观上对行政服务业标准化宣传与推广创造氛围。各级服务技术委员会、行政服务分技术委员会通过对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开展教育培训及宣传与推广, 促进标准体系的广泛采用。各行政服务中心在政策的指引下, 大力推行行政服务标准的具体应用, 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实施标准。广大的公民、企业法人等享受行政服务标准化带来的方便与舒适的服务, 并将感受进行反馈, 通过与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技术委员会和标准化主管部门的互动, 促进行政服务标准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使之得到更好的应用。
行政服务标准体系效果
部分标准化工作走在全国前面的行政服务中心 (如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单位山东新泰和安徽广德等地行政服务中心, 建立了包括1 000多项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 , 均已建立了完善的标准体系, 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泰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标准化从企业和群众的需求出发, 科学设计工作流程, 合理压缩审批时限, 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运行机制, 更好地发挥中心限时办理、一门办结的作用。目前, 进驻服务中心各类事项的就地办结率达58%, 69.4%的审批事项在一个工作日内即可办结, 85%的审批事项承诺办理时间压缩在3个工作日以内, 提前办结率达96.5%, 群众评价满意率达99.99%。来新泰投资的客商把服务中心的办事效率称作“新泰速度”。2009年9月, 国家行政学院和复旦大学到新泰考察调研, 复旦大学行政管理学院将新泰创建的行政服务标准化作为典型案例纳入课堂教学;2009年11月10日~14日, 新泰作为中国代表团7个成员单位中唯一的县级政府, 应邀参加了在哥伦比亚波哥大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交流会, 向世界各国介绍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经验。
标准提升政府行政服务效能 篇10
今年10月14日,全世界标准化工作者共同围绕“减损耗,增收益——标准提高效率”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显而易见,效率就是以最少的损耗、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投入,生产或提供最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在当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且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提高效率的意义非常重大,是帮助各类机构取得成功、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重要砝码。
标准是利益相关方充分协商一致的产物,是最佳实践经验的体现。将这些最佳实践经验,通过标准的形式向各方开放,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分享这些经验,同时使相关组织和人员避免重复性工作,充分利用人力和物力资源,从而显著提高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的效率,实现以更低的损耗快速地为更多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标准是提高效率、增进效益的重要手段。
2 标准化在政府效能建设中的作用
政府效能作为行政管理和现代政府能力的核心,对政府全面有效地履行职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结构以及政府职能的变迁,效能建设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地方政府的重视。如何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效能建设,成为了各级政府和理论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标准化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技术支撑,能够为政府效能建设提供创新优化的解决方案,为政府实现规范化管理、全方位提升效能的整体水平提供新思路。
2.1 标准化建设是规范政府运作流程,提升行政效率的重要方式
通过梳理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确立标准化的岗位职责、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和评价机制,建立全方位的政府标准化管理和操作机制,能够大大提升行政效率。一方面,标准化能够对工作人员的公共服务行为进行规范,从而避免其按照主观意志,过多自由裁量地履行政府职能,还能够改变通过命令和权力强力推行行政的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服务标准化来固化科学的运作模式,能使最佳实践在整个政府服务体系内更容易复制推广、更容易达到相对一致的水平,从而有效降低政府运作成本、提升服务效率。
2.2 标准化建设是完善评价机制,加强行政权力监督的有力保障
政府推进标准化建设,建立全程可控制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标准化程序,对每个环节与细节建立明确具体的工作质量评价标准,能够对行政管理整个流程进行有效监控。并且,通过标准化建设,能够对行政权力的链条进行合理分解,形成权力合理分配、相互连接又相互监督的管理体系,建立透明、公开、量化的公共服务规范,有助于实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的科学化、标准化的行政权力监督机制,实现社会、公民和企业对公共权力部门的有效监督。
2.3 标准化是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提升公众满意度的有效手段
近几年,我国社会公共需求呈现全面快速增
李涵,杨朔:标准提升政府行政服务效能
长态势,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差距在拉大,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仍较低。标准化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对政府公共服务的目标、流程、提供方式等进行规范,建立一整套质量控制体系,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同时,标准作为利益相关方协调一致的结果,通过广泛吸纳公众参与标准制定过程,有利于满足不同群体享有公共服务的基本需要、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目标与公众期望保持一致,提高服务质量。
3 标准化推动政府效能建设的典型案例
3.1 探索行政服务绩效评价标准化,推动行政服务研究纵深发展
2012年5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现代服务标准化发展研究中心启动了《行政服务机构绩效评价技术与标准预研》项目,力求对标准化支撑行政服务中心绩效评价的相关技术及机制进行研究。
课题组分赴东、中、西部多家行政服务中心调研,对国内行政服务机构的运行现状和存在问题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析,力求从中深挖出行政服务机构绩效评价的现实需求。在此基础之上,课题组分析提炼出行政服务机构绩效评价的关键技术,提出了行政服务机构绩效评估的方法,切实开展了行政服务机构绩效评价相关标准的预研工作,为形成科学可行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奠定了扎实的研究基础。
该项目将研制出行政服务机构绩效评价的标准化、规范化方法,从而实现对行政服务机构绩效水平的量化考核,为未来行政服务中心绩效评价工具开发和信息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撑。该项研究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政府政务公开和透明化监督,从而巩固和提升政府的管理、服务能力,满足公众对政府行政服务水平提升的期望。
3.2 研制网上行政服务重要标准,助推“镇江模式”
李涵,杨朔:标准提升政府行政服务效能
再升级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行政服务中心面临着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平台这些新型服务窗口的建设问题。如何用标准化的手段解决现有问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现代服务标准化发展研究中心认真研究讨论、锁定重点,以网上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为切入点,联合镇江市行政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2012年5月,项目组分赴北京、上海、镇江、泉州、宁波、深圳、成都七地的行政服务中心展开实地调研,基于调研数据和反馈信息起草了《行政服务中心网上行政服务规范》国家标准草案,并经多轮研讨现已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包括国家信息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编办以及10多个省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专家代表对标准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该标准对网上行政服务概念的界定、网上行政服务事项种类、服务内容及质量、服务评价、服务评价指标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规范,成功地搭建了标准化的网上行政服务架构。以标准为依据,镇江行政服务中心目前正在同步打造集地理导航、实景实时交互、无障碍技术等功能于一体的行政服务中心数字大厅,力争在实践中应用标准,用标准指导实践。相信在标准化的带动下,曾经一度因“镇江模式”而享誉全国的镇江市行政服务中心,必将再次成为行政服务改革中的焦点,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行政服务能力、实现“镇江模式”再升级。
3.3 建设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小县城走上国际大舞台
近年来,山东新泰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把标准化引入到行政服务领域成果显著。2010年8月,新泰市被国标委列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
新泰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建立了一整套程序严密、全面覆盖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体系下设三大支柱体系,由551项标准构成。其中,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打造了高效的行政服务流程,解决了服务过程中因人而异的问题;服务管理标准体系对服务过程中涉及的关键环节和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从人、财、物等方面为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的实施提供了全方位保障;服务工作标准体系明确了中心各个工作岗位的具体职责和作业要求。三大体系的建立实施,使政府行政行为有了明确的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和全程可控制的行政服务程序,引领了政府管理创新。
新泰市在行政服务标准化方面的成功实践引起了广泛关注,北京、浙江、广州等多个地方的行政服务中心、纪检、监察、质监、工商、税务等部门先后来新泰考察学习。新泰市还应邀参加了第三届、第四届国际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交流会议,并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和核心对话,在国内外行政服务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
4 结语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特性探讨 篇11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 服务特性 高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11-02
近些年来,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有更高的需求,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管理工作也需要进行不断改革,而服务型高校的建设成为了高校改革的硬性指标。在这个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逐渐体现其服务性的特征,以此实现高校的稳定发展。
一、高校行政管理服务特性的内涵
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特性,指的是高校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要将教师和学生视为统一的利益整体,在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同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服务。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高校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行政管理人员,必须要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并且明确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将高校行政管理与其他工作进行有效融合,形成完整的高校管理体系,保证教学活动的健康开展。
二、高校行政管理服务特性的意义
服务型高校是新时期高校建设与管理的主要方向,以人为本是服务型高校建设的核心思想,所以在高校的各项管理活动中,必须要将人放在首位,才能充分体现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特性,推动高校的持续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也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尤其在扩招政策的实施下,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造成社会人才的饱和,很多大学毕业生无法顺利就业,又涉及到人才的安置与处理。因此,高校要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出发,充分体现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特性,为高校师生提供必需的服务,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就业率,实现高校的稳定发展。
三、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对象
从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涉及到的工作内容方面来看,主要是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而提供的基础性保障和服务工作,主要包括人员的绩效管理、高校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社会化服务等,高校行政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是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的整体,只有保证每个部门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基于此,对高校行政管理服务对象的认知,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从宏观方面来看,高校行政管理以社会和经济为服务对象,通过相关服务工作的开展,可以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进而促进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其次,从微观层面来看,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对象就是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不同的服务,将以往强制性的管理方式转变为服务型的管理,从而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渗透。
四、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方式
1.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管理理念的影响,高校行政管理长期存在官僚主义作风,教师和学生被视为管理的对象进行管理和控制,而管理的方式也常常是强制性的方式为主,人本精神十分匮乏。在新时期,建设服务型高校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也由强制性转变为服务性,以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为主,在坚持高校性质管理原则的基础上,提供相应的服务,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更加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心理体验,力求为师生创造一个温馨、美好的校园环境。
2.明确行政管理服务的内容
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特性强调的是管理的规范化,但是随着高校教学活动的不断改革,行政管理服务的内容也将不断发生变化,这时需要对行政管理的范围进行必要的明确。通常情况下,高校行政管理的合理范围,应当包括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进行的相关工作的管理,教学资源的配备,高校与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后勤保障等等,事实上,一切由有利于高校教学活动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工作内容,都可以纳入到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范围内。
3.学习型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高校也应当积极推进学习型管理队伍的建设,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才能促进行政管理服务特性的充分发挥。作为行政管理人员,要掌握关于行政管理、经济学、法律以及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在时间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行政管理的服务性,才能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特性也不断发生变化,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高校行政管理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明确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促进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郑焱.试论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特性[J].智富时代,2015(09)
司法行政服务 篇12
一、加强行政执法指导
采取提醒、示范、催告、建议、劝导等方式, 指导办事群众和服务对象依法办事, 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为办事群众和服务对象提供法律、政策、 技术、 信息等方面的帮助和服务, 在推进行政指导工作的基础上, 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 把行政指导纳入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过程, 通过非强制性的方式, 引导办事群众和服务对象主动配合、自觉遵法守法, 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全力打造服务品牌
1.打造人才项目对接品牌。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人才发展战略, 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横向协作, 建立全县重要人才项目的对接服务机制, 为上级当好参谋, 积极贯彻落实县委、 县政府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 设立人才服务专用窗口, 开通引进人才“绿色通道”, 对该县各类人才采取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等方式, 主动落实各项人才优惠政策, 每年年初和年中集中开展全县人才资源情况摸底工作, 为党和政府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有效参考。 近年来为该县引进了206 名硕士研究生。
2.打造人才招聘品牌。 将每月18 日定为 “招聘日”, 当天举办人才现场招聘会, 为用人单位和各类求职人员提供沟通的桥梁, 在现场提供政策宣传咨询、求职登记、人才引进等一系列人事人才服务, 现已成为服务该县企业招聘和人才求职的重要载体。 每年年初组织该县多家用人单位, 参加一年一度的“河南省春季大型综合人才招聘暨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会”, 将岗位送到高校毕业生身边, 实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近距离对接。每年定期开展“产业集聚区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岗位对接洽谈活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活动周”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 其间组织专场招聘会, 为供需双方搭建面对面、零距离的对接平台。
3.打造人事代理品牌。 把人事代理与服务民营企业结合起来, 深入企业, 面对面进行人事代理宣传, 通过政策引导, 将其纳入代理对象, 帮助企业理顺劳务关系, 减轻企业的管理负担, 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为代理单位和代理人员提供代办社会保险、申报职称、接转身份关系、档案保管等全方位的后续服务。 目前为各类人才办理人事代理6000 余人, 免费保管人才档案10000 多份。 每年年底向高校毕业生发放 《致高校毕业生的一封信》、 告知大中专毕业生到中心办理人事代理、 档案移交、后期的转正定级、 计算工龄等有关业务办理流程及注意事项, 免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择业的后顾之忧。
4.打造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品牌。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以毕业生登记报到、电视、报纸、现场招聘会等为载体, 大力开展国家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宣传, 帮助高校毕业生建立起“先就业、再择业”的良好就业心态。设立专门服务窗口, 每年9 月开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进行集中宣传, 为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求职指导、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等服务, 积极落实国家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 引导毕业生到非国有单位、 基层地区施展才干、建功立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 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技能、尽快实现就业。目前已建立了22 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 近三年安排见习毕业生487 名。
5. 开通产业集聚区 “ 服务直通车”。 经常开展“访企业、送人才”活动, 每年年初、年中对该县2 个产业集聚区企业人才需求特别是高层次、 高技能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全面调研, 带着企业按照“走出去、引进来” 的揽才策略, 帮助企业引进人才, 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人才瓶颈。定期为产业集聚区企业和各类人才搭建供需交流平台, 2014 年5 月—9月开展了“固始县2014 年‘建功产业集聚区, 人才服务再提升’专项活动”。 活动期间, 登门走访产业集聚区企业累计110 余家, 与25 家企业签订了人才服务协议书, 累计发布80 余家企业招聘信息, 组织了5 场产业集聚区人才专场招聘会, 达成就业意向300 余人。设立“产业集聚区一站式服务平台”, 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人才招聘、人才培养、员工培训、对外人才交流、项目申报认定等全方位、保姆式服务, 不断探索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科学化、 常态化、机制化和精细化的服务模式。
三、锤炼执法队伍素质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结合 “优质服务窗口”、“示范窗口”等主题实践活动, 让工作人员充分认识“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的深刻内涵, 认识到自己的职业职责和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要认真履责, 勇于负责, 做奉献社会的表率, 做服务社会发展的“排头兵”。
2.聚焦业务素质建设。 经常开展业务学习, 随时掌握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最新趋势和发展变化, 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讨论等措施, 不断提升干部职工运用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法规、政策和业务知识的水平, 切实增强业务能力。
3.坚持向先进典型看齐。 各地涌现出的服务型行政执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是践行服务型行政执法的生动范例, 通过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经验和做法, 将推进自身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与追随先进典型结合起来, 在把握上级要求中确定目标, 严格标准, 真正吃透服务型行政执法的精髓, 切实增强践行服务型行政执法的自觉性。
【司法行政服务】推荐阅读:
司法局长司法行政工作讲话10-21
行政司法07-24
司法与行政07-30
行政文化司法01-07
上海司法行政12-14
司法行政学09-13
司法行政动态05-28
瓜州司法所2010年司法行政05-31
行政与司法合一08-10
司法行政复议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