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司法行政学

2024-08-08

循证司法行政学(精选3篇)

循证司法行政学 篇1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司法行政事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绝佳机遇和政策支持,但实践发展并不能自发地带来理论繁荣。结合当前司法行政理论和实践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学科方法论和交叉学科研究的角度,以下拟围绕“循证司法行政学”这一新兴事物作大纲式的讨论。

一、循证司法行政学的循证色彩和司法行政学属性

国外循证学是循证司法行政学的一个来源。国外循证学产生于1980年的美国医学界,其创始人萨克特教授(David L.Sackett)等人将循证学界定为通过对最有效研究证据的整合,把研究理论与实践操作进行紧密联系从而推动研究与实践互相促进。①30余年来,循证学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向整个医疗服务领域渗透,覆盖循证内科、循证外科、循证护理、循证心理治疗等全医学学科的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而且其触角还延伸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②形成了循证管理学、循证教育学、循证经济学、循证计算机学、循证图书馆学等一系列交叉学科群。国内学者接触国外循证学后,由复旦大学教授王吉耀于1996年首次将其译为中文词汇“循证”,获得学界广泛认同并确定下来。到了2012年,司法行政决策者将循证学正式引入司法行政领域,首先将其理论及实践运用于矫正、戒毒等亟待变革的工作职能中去,自此形成了“循证+司法行政”二位一体的理论及实践新格局。

国内司法行政学是循证司法行政学的另一来源。司法行政学,顾名思义,就是关于司法行政的学问,即研究司法行政本质和现象的法学学科。司法行政本质,主要关乎司法行政的内涵,即是什么的问题;司法行政现象,主要关乎司法行政的外延,即有什么的问题。从研究目的和方式来看,凡是以司法行政本质和现象为对象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和工作对策研究,都是在从事司法行政学框架内的智力活动,应被囊括于司法行政学的学科体系之内。

二、循证司法行政学包含但不仅仅是循证矫正、循证戒毒的理论和实践

众所周知,循证矫正和循证戒毒,其中尤以循证矫正为重,是国外循证学传入国内后与司法行政理论及其实践相互关联的最初结合点和突破点,也正是由于司法行政决策者的反复重视和强调,循证矫正、循证戒毒才有幸受到司法行政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大量而集中的关注,形成一大批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的珍贵研究成果并取得巨大的工作成绩。然而,正如(监狱、社区)矫正和戒毒并不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全部,循证矫正、循证戒毒更适宜被理解为循证司法行政学的理论及其实践在我国发扬光大的切入点和突破口,③而非循证司法行政学这门学科的全部内容。不能用循证矫正或循证戒毒的存在来取代或否认循证司法行政学的存在,否则不仅会失之片面,而且极有可能在循证学本土化进程中形成一个较大的理论断裂带。

有鉴于此,司法行政理论界和实务界需要在此方面形成的正确认识是:循证矫正、循证戒毒是循证司法行政学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研究对象,但不能将研究对象和循证司法行政学这一学科本身相等同,既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关注循证矫正、循证戒毒,又要拓宽视野,将循证学基本理念和方法贯彻到司法行政学和司法行政工作的其他领域中去,避免形成理论空白点和实践断层。

三、循证司法行政学包含但不仅仅是一套研究方法或工作方法

循证司法行政学是一门与国内外循证医学、循证管理学、循证教育学、循证经济学、循证计算机学、循证图书馆学等理论和实践相并列的横断科学,包含了一整套本学科特有的概念、原则和范畴,既是目的又是工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在程度和范围上远远超出单纯的方法或方法论。

在司法行政理论界和实务界,不仅存在着将循证矫正、循证戒毒视为循证司法行政学全部内容的片面化倾向,还存在着将循证司法行政学仅仅理解为类似实证考察、个案分析、量表比对、技术分析之类方法集合或方法论的工具论倾向。唯有超越工具论、方法集合或方法论的理解方式,从理论上真正将循证司法行政学作为一门循证学和司法行政学之下的次级学科,重视但又不完全拘泥于循证理念及其实践所引入实证考察、个案分析、量表比对、技术分析,潜心钻研循证司法行政学学科特有的概念、原则和范畴,才能真正实现“由表及里”、“拨云见日”。

四、循证司法行政学要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国外循证学的兴起与发展是以西方流行的实证主义(Positivism)、实用主义(Pragmatism)等理论和学说为基础的。其中,实证主义更多是“为循证理念和实践的兴起与发展提供方法论的支撑,而实用主义则在西方的人文价值观念基础上为它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一整套的价值观、世界观、甚至是操作的具体方法”。④一言以蔽之,国外循证学可以说是通过实证方法寻找最实用证据的学问。

循证司法行政学与国外循证学既是一脉相承的,又具有中国化的特色,在将国外循证理念与实践“拿来”为我所用的过程中,循证司法行政学从理论基础层面上进行了重构。在我国,和其他法学学科乃至任何自然科学或人文科学学科相同,循证司法行政学的理论和学说基础不可能采取西方盛行的主观主义色彩较重的实证主义或实用主义,而是应当且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观点和方法作为理论基础。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司法行政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阵地,⑤是司法行政理论研究必须坚持的原则和底线。对于循证司法行政学而言,虽然循证司法行政学同样注重遵循证据、重视证据的有用性,也会用到各种实证研究和实践的方法,但是重视证据的有用性不等于实用主义,运用各种实证方法也不等于实证主义。相反,循证司法行政的理论和实践要求尽可能地使主观符合客观,按照“实践-认识-实践-……”的基本路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除循证司法行政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原则和范畴等总论内容外,分论部分通常会像其上位学科司法行政学那样按照司法行政职能或制度种类来划分研究对象。除以往的法律保障、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的传统三分法外,还有法治意识培养、社会矛盾化解、法主体业务管理、个人行为矫治和法治救助的五分法;⑥司法保障、法律服务、执法普法的新三分法;⑦执行矫治、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司法行政保障的四分法;⑧以及笔者曾提出的裁判执行、法律服务、替代司法和司法管理的四分法,⑨凡此种种。

这些不同的分类方式,尽管各有侧重,但都是对国内司法行政职能或制度所作的类型概括,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司法行政职能或制度所具有的本土化特征和本国特色,也较为鲜明地体现在循证司法行政学的这些研究对象上,以笔者提出的四分法为例,循证司法行政学的分论部分内容由循证裁判执行(循证矫正归于此类)、循证法律服务、循证替代司法(循证戒毒归于此类)和循证司法管理所组成,且均颇具中国特色。

五、中国特色循证司法行政学的内容构成初探

循证司法行政学的总论部分,除了前面扼要介绍过的交叉、横断学科属性、中国特色及核心理念外,还包括对循证司法行政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关联性、循证司法行政的概念、方法、思维、文化、价值等范畴的系统介绍,夯实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需要强调的是,正如关于总论部分的研究历来是司法行政学的薄弱环节,研究循证司法行政学的总论部分以及基础理论部分,极易被一些深受西方实证主义、实用主义思想感染的理论家和实务家们误认为意义不大甚至毫无意义。从长远来看,这种情绪不仅会动摇循证司法行政学的学科合理性,也会有损于循证实践向纵深发展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只有真正选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来研究这门循证学与司法行政学的交叉学科,并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中促进学科发展、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才能减弱和消除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在循证司法行政理论和实践领域的负面影响,返璞归真、去伪存真,筑牢循证司法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为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持。

循证司法行政学的分论部分,贵在对学科内容完整性的全面把握。仍姑且按笔者提出的司法行政现象四分法的脉络来梳理的话,如前所述,循证司法行政学的分论应当由循证裁判执行、循证法律服务、循证替代司法和循证司法管理所构成。循证裁判执行当前主要是循证矫正,包括循证监狱矫正和循证社区矫正两块,时至今日已开展过超密集研究和试点。循证法律服务需要按照不同的循证参与者,如基层法律服务、律师法律服务、公证法律服务所针对的对象,法治宣传教育受众等找准并分析好相关“证”,然后科学地“循”求更好地完善相关工作、提升服务效果的对策。值得指出的是,其中的法治宣传视野内的法治创建活动,或多或少地与循证理念相契合,前者在分析法治创建参与者如何影响到法治创建成绩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的思路,与后者分析个案因果关系后从库中找寻最接近案例以实现个案最佳解决的思路非常近似。循证替代司法与循证裁判执行较为接近,除循证戒毒的理论与实践外,无非是循证参与者被替换成人民调解对象、安置帮教对象之类人群而已,基本构成差别不大。循证司法管理探讨如何借助循证理念和实践更好地完成与司法有关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如国家司法考试、国际司法协助与司法外事、人民陪审员协管和人民监督员选任等方面,可以参考当前国内外有关循证管理学的有益经验,结合司法行政领域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展开和细化。

摘要:循证司法行政学不仅仅是循证矫正和循证戒毒,也不仅仅是方法的集合或方法论,而是一门超越了实证考察、个案分析、量表比对、技术分析之类的方法集合或方法论,在范围上远远大于循证矫正和循证戒毒的新兴学科,有其特有深刻的核心理念和系统化的内容构成。

关键词:司法行政学,循证学,循证司法行政学,中国特色

注释

1宋行、朱洪祥主编:《循证矫正理论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第9页。

2杨文登:《循证心理治疗》,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8页。

3在课程而非学科意义上,正如与循证医学这一学科相对,循证内科、循证外科、循证护理等亦称循证内科学、循证外科学、循证护理学等课程一样,与循证司法行政学这一学科相对,循证矫正、循证戒毒等也可被称作循证矫正学、循证戒毒学等课程。

4宋行、朱洪祥主编:《循证矫正理论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第14页。

5吴爱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做好司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载《中国司法》2015年第1期。

6关保英主编:《司法行政法新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71-150页。

7任永安、卢显洋:《中国特色司法行政制度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前言第5页。

8吴爱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做好司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载《中国司法》2015年第1期。

9王舸:《司法行政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8-9页。

循证司法行政学 篇2

关键词:循证放射学,医学文献,阅读

医学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动态领域。美国医学教育成果评审委员会的报告认为客观分析能力属于“医学知识”,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改进的能力均含于循证医学之中 [1]。另外,美国放射学会也强调客观分析思维能力是住院医师的研究能力的体现[2]。

期刊论文阅读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形式以普及学习循证医学及客观评价[3]。论文阅读训练的困难之一是如何挑选合适的文章及掌握正确的阅读分析方法。此外,有学者指出[4],如果不熟悉病理生理和影像学表现,分析医学影像学文献亦有困难。期刊论文阅读训练的目的是从中学习,学会客观思考分析文献的能力。本文为文献阅读和客观评价提供基本的思路。

1 通篇阅读文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阅读文章可能有无数的方法。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通篇阅读文章是必要的。最初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记住以下几个问题:①作者试图解决什么?②关于研究的问题或假设的普遍观点是什么?③作者对主题的特独特的问题是什么;关于这个主题,什么是已知的?④主题是否新颖?

2 如何系统的,客观的分析文献

摘要:

摘要是对整个研究提供一个简洁的概述。对于原创的研究论文,摘要普遍包含目的、材料与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也可能因期刊不同摘要的结构有所不同。但是,所有的摘要应包含文章的重要信息。在目的部分,作者应简单介绍一下这项研究的主要目标。在材料和方法部分,作者应解释研究是如何进行的。在结果部分描述主要结果。在结论中,作者应说明是否达到主要的研究目标,并对研究意义进行陈述。阅读摘要时要注意的问题有:在不阅读整篇文章的情况下,摘要是否能充分概括、清楚反应文章的内容,摘要地内容和论文主体是否存在较大的差异(有学者[5]报道此现象发生率在18-68%),摘要的结论是否对应作者的特别研究目的等。

引言:

文章的引言部分提供了研究的理论基础、解释研究的具体目标。阅读此部分时,需注意的具体问题包括:作者试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是否引言提供了研究问题的基本框架,围绕作者问题的一般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对已知主题提出自己问题,作者的假设是否建立在符合逻辑的背景上,作者的假设和研究的目的虽然不一定在引言的最后一段出现,但应该是很容易识别。如果作者的问题不是清晰可见,研究有效性会被质疑。其他的问题有:作者的要研究问题是否已有其他答案,如果有,是否已在背景知识中介绍,文献是否包含重要主题,有的研究虽然研究设计及完成都不错,但从研究中得不到可用于临床的信息。

材料和方法:

材料和方法部分包含的信息有研究对象、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以及数据分析方法。正如学者所说[6],材料和方法部分在本质上是一个蓝图,其他学者应该通过它重现研究。材料和方法部分,在许多方面,是文章中最重要的部分。写的好的材料和方法部分能清楚的解释作者的研究方法。正常情况下,研究方法应包括研究对象的来源、纳入和排除标准、对象的分组、采取的干预或测试(包括技术参数的描述)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当阅读材料和方法部分时,带着问题去读非常重要。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作者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否合理, 在实验设计中常出现的缺陷是研究方法不能充分验证假设。研究的内在有效性也就是研究的质量,其主要指标是研究是否采用了合适的研究方法。一个设计良好的研究尽可能的减少和消除偏移和混杂因素。偏移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反映结果偏离事实真相的程度,偏移不同于随机误差。混杂因素来源于病人的特一性和其他的因素。因此,一个设计良好的研究应该是各对象组尽可能地匹配。除有目的的干预外,要确保各组无差异。阅读材料和方法部分的关注点包括:对象是如何选择的,是否随机选择,连续入列还是抽样选择,纳入和排除标准,所选对象是否代表目标群体,实验组的可比性,实验组之间是否唯一区别只是干预不同,随访时间是否足够,对没完成整个研究过程的对象是否进行意向处理分析,评估研究内在效度时,应注意的是否评估了诊断测试或干预。在放射学文献中,分析检测的性能或治疗干预的有效性是较典型的研究。就研究方法而言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诊断实验或干预评估的选择对象是否合适,例如,被评价的检查方法或干预是否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使用,诊断实验或干预是否有一个独立的参考标准相比,如果是这样,是否在双盲的条件下进行的比较,测试或干预在其他独立的实验组是否有效。实验分组和分组调整很重要,以确保各组的可比性。同样重要的是确保测量公正,以避免测量偏差。研究可能是单、双或三盲。在双盲研究中,受试者和研究者均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对于诊断实验,放射科医生不仅要求对标准诊断结果处于盲态,对病人病史和以前的影像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处于盲态。还要注意观察者和观察者之间的差异,如果同一观察者对多个实验对象进行测量,对象间测量的差异是否报道;同样,如果有多个观察者来测量,观察者之间的差异是否报道;其它要考虑的问题包括:成像方法是否详细描述,对成像测试或手术评估是否用相同的参考标准,在研究设计中是否充分考虑同一技术里存在不同版本,是否考虑到辐射暴露,图像是怎样回顾分析的,图像评价是在PACS上还是硬盘拷贝的。

结果部分:

结果部分介绍从研究中发现的结果。一个写得好的结果应该是符合逻辑、描述清楚。通常情况下,数据以表格、图形和图表呈现。图中的数据应该同文中的数据一致。此外,结果部分不应该包含多余的数据。分析结果时,应考虑的问题有:列出的数据有哪些,数据是否符合研究方法,这些数据来源是否清楚,得到数据的手段是否清楚,是否列出所有的数据。研究的结果可能还包括其他评估,包括敏感性和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绝对风险降低和相对风险降低等。

讨论:

在讨论中,文章的作者应说明是否验证了他们的假设。此外,作者应该回顾评价与之相关的其他研究,是否与其他研究发现有区别,如果有应予以解释。通常情况下,作者在研究讨论中会解释方法的局限性。此外,经常在的讨论中强调研究的结论。阅读讨论时应该关注:作者从数据中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读者是否会得出相同的结论,作者的结论是否基于方法和数据的支持得出,从数据中得出的结论是否与作者的结论一致,如果不一致,返回结果看发生差异的解释可能会有帮助。结果和结论是否适用于临床实践,作者是否意识到研究局限性,是否有额外局限性没有阐明,作者是否充分考虑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上述问题为客观分析文献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当然,由于研究方法随假设的不同而不同,这些问题只代表普遍问题,而不是全部内容。

3 结语

医学是一个知识内容不断变化的领域,同时也是知识不断壮大完善的体系。理想的情况是,在临床实践中应体现“系统的应用最新研究的来评估临床可选项和决策”[7]。因此,作为医生,不仅仅只是科学和医学研究成果的应用者,更是研究者。研究的有效性和可信性依赖于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在一个理想的研究中,应修正所有的偏移,消除所有的混杂变量。但在临床研究中,消除所有的偏移和混杂变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有的研究均有其局限性。因此,分析研究时,很容易变得过于挑剔。

客观的分析目的是确定有局限性的研究的结论是否有效和有用。最后,确定到底应该相信结果吗,是否在病人和临床实践中运用这些研究结果。只有通过仔细阅读和深入的分析,才能得到合理的回答。

参考文献

[1]Collins J,de Christenson MR,Gray L,et al.General com-petencies in radiology residency training:definitions,skills,education and assessment[J].Acad Radiol,2002,9:721-726.

[2]Gunderman RB, Nyce JM, Steele J. Radiologic research: the residents’ perspective[J]. Radiology,002,223:308-310.

[3]Kelly AM, Cronin P. Evidence-based practice journal club: how we do it[J]. Semin Roentgenol,2009,44:209-213.

[4]Heilbrun ME.Should radiology residents be taught evi-dence-based radiology?An experiment with“the EBR Jour-nal Club”[J].Acad Radiol,2009,16:1549-1554.

[5]Pitkin RM,Branagan MA,Burmeister LF.Accuracy of da-ta in abstracts of published research articles[J].JAMA,1999,281:1110-1111.

[6]Provenzale JM,Stanley RJ.A systematic guide to revie-wing a manuscript[J].AJR,2005,185:848-854.

循证司法行政学 篇3

直至2010年,过敏反应学已度过了10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诸多过敏反应学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其已成为国际医学界中倍受关注且发展活跃的一个重要医学分支[1]。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过敏反应科建于1979年,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是目前华南地区众多综合性大型医院中,唯一的一个独立设科,获得广州市市教委重点扶持的实验室,专门从事各种过敏性疾病病因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过敏原检测、免疫治疗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时代后,过敏反应学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循证过敏反应学(Evidence-based allergy)的科学内涵,在临床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也为过敏反应科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提供了新的模式。

1 循证医学在过敏反应科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过敏反应疾病不仅是一种常见病,而且是一种多发病。世界过敏反应组织(WAO)的调查数据表明:在世界30个国家共12亿人中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5亿人(占22%)罹患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因此过敏反应学越来越为临床工作者所重视,与呼吸科、耳鼻喉科、儿科、皮肤科等临床学科疾病有着密切联系。

过敏反应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应用经验医学的同时强调循证医学方法的应用,在仔细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要求临床研究生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运用评价临床文献的正规方法,发现最相关和正确的信息,最有效地应用文献即证据,根据证据解决临床问题,制定疾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3]。因此需要临床研究生接受循证医学的系统学习和训练,采用科学的临床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在临床工作中自觉地运用循证医学来指导过敏反应科临床实践。

2 运用循证过敏反应学指导科研工作

为了使循证过敏反应学在临床诊治中尽早占领主导地位,普及循证医学教育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临床医学研究生应首当其冲地成为推动循证医学普及发展的先锋力量。临床医学研究生必须掌握循证医学,作为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必须做到:①在临床工作中能自觉地运用循证医学来指导临床实践;②具有评价文献科学性和可靠程度的能力;③在临床医学研究中能正确地应用科学方法(如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预后终点指标的确定、多中心大样本长期结果的追踪观察等等),从而使自己的研究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3,4,5]。这就要求临床医学研究生必须掌握循证医学及与之相关的临床科研设计、生物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等知识。研究生不但基础知识扎实,而且外语水平较高,生物信息学知识丰富,思维灵敏,精力充沛,这些都是实践循证医学的有利条件。例如过敏反应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很多研究者非常感兴趣,如Chen等[6]就“过敏”和“胶质瘤发生风险”进行Meta分析,共采用10个病例对照研究和2个队列研究,对总共61,090例参加者,其中6,408例胶质瘤患者的过敏症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过敏症状可能会减少胶质瘤的发生机率。

循证医学的设计原则中随机、对照、三盲等与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的要求都是一致的,在研究生课题进行的过程中同样要严格遵守。在循证医学指导下,有利于锻炼他们检索文献,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诊疗水平,学会如何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实用性及可行性,同时充分运用好专业英语水平,进一步提高生物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知识。

3 运用循证过敏反应学指导临床决策

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育模式是,先由主管病人的研究生报告疑难病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已经查寻的最新研究证据,然后大家一起进行病例讨论,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适用性,最后结合该病例制定诊断、治疗决策。在这一模式下,导师的作用在于指导研究生采用正确和详细的检索策略全面查寻研究证据,正确评价文献的真实性和临床价值,以及如何将文献的结果与具体病人的病情相结合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可见循证医学教育模式不仅能保证研究生获取最新最可靠的知识,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独立寻找治疗依据,并综合分析后在导师指导下果断进行临床决策的能力。

在过敏反应科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患者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对研究生而言,每个问题都是他们在过敏反应科实践循证医学的绝佳机会。比如问题①:卡介苗接种是否可以保护人们不产生过敏症状?Arnoldusse等[7]的一篇系统评价文章较有价值,采用主题词“BCG vaccination”和“Meta Analysis”进行Medline检索,结果提示接种卡介苗并不影响接种者的过敏症状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但是发现接种卡介苗在哮喘发展过程中起着保护作用。问题②:婴幼儿时期摄入维生素D是否会促进特发性过敏反应的进程。人们提出维生素D可能增加过敏性疾病发生机会的疑问。Bäck等[8]采用队列研究观察123名6岁儿童关于维生素D摄入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和哮喘的发生机率。结果发现在婴幼儿时期大量摄入维生素D引起这些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机率明显增加。

总之,随着循证医学与过敏反应学科的蓬勃发展,需要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实验和系统评价,需要进一步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寻找研究证据,再应用于临床,并且注意按照循证过敏反应学的要求,推动各项治疗方法应用于过敏反应科研究。循证过敏反应学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应用于临床过敏反应学研究生培养,将为我国的过敏反应学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摘要:循证过敏反应学是一门将循证医学应用于过敏反应学的新兴交叉学科。从循证医学的概念与特点着手,从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临床决策以及实施效果与问题等方面,阐述将循证过敏反应学应用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过敏反应学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了解过敏反应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思维能力以及临床实践能力。

关键词:循证医学,过敏反应学,研究生教育

参考文献

[1]Martino D.J.,Prescott S.L.Silent mysteries:epigeneticparadigms could hold the key to conquering the epidemic of al-lergy and immune disease[J].Allergy,2010,65(1):7-15.

[2]Portnoy JM,Amado M.Evidence-based allergy diagnostic tests[J].Curr Allergy Asthma Rep,2006,6(6):455-461.

[3]马彬,杨克虎,田金徽,等.改革培养模式造就创新人才研究生循证医学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4):481-483.

[4]崔志刚,尹智华,周宝森.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新模式-循证医学[J].理论界,2007(10):143-144.

[5]Kljakovic M.Practising GPs teaching medical students evi-dence based medicine-a questionnaire survey[J].AustFam Physician,2006,35(12):999-1002.

[6]Chen C,Xu T,Chen J,et al.Allergy and risk of glioma:ameta-analysis[J].Eur J Neurol,2011,18(3):387-395.

[7]Arnoldussen DL,Linehan M,Sheikh A.BCG vaccination andallerg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AllergyClin Immunol,2011,127(1):246-253.

上一篇:工业遗产档案下一篇:规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