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政策

2024-06-26

鸦片政策(精选4篇)

鸦片政策 篇1

1840年英国首次对清朝发动了鸦片战争, 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 日本仿效英国的做法, 主要在中国东北地区实施了鸦片侵略政策。英日两国在对华采取鸦片侵略这一点上是共同的, 但由于时代的不同, 两国在实施鸦片侵略政策的过程中, 也有不同的特点, 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对这些不同之处加以比较分析, 以进一步说明日本在对华实施鸦片侵略的过程中较英国更加阴险、更加狠毒, 危害性更大。

一、在对华实施鸦片侵略政策的方式上, 日本较英国更为隐蔽

在中英早期的商业贸易中, 英国向中国输入的商品主要是羊毛、呢绒等, 这些商品在中国的市场上需求量很小, 不太畅销;而中国向英国输入的主要是茶叶、丝绸和瓷器等, 却深受英国百姓的欢迎, 销售十分顺畅。这样一来, 英国在对华贸易中便出现了逆差。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形势, 英国殖民主义者便想起了罪恶的鸦片贩毒生意。早在1715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便在广州建立了商馆, 曾对华输入过鸦片。19世纪初英国开始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 清朝上至官绅下至平民百姓, 吸食者众多。这不仅使中国人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而且大量白银外流, 竟出现了银荒。1839年, 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 抵达广州, 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二万余箱鸦片。清朝此举, 激怒了英国殖民主义者, 1840年6月派遣由七八千人组成的远征军, 乘坐48艘舰船, 封锁了广州珠江口。由于英军船坚炮利, 清军屡战屡败。1842年, 英舰溯长江口而上, 攻陷镇江, 直抵南京城下。清朝此时已无力再战, 于7月24日同英国殖民主义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根据这一条约, 中国将香港割让给英国;赔偿2100万西班牙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旋即英国又获得了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等。英国殖民主义者获得以上特权后, 更激起了贪欲, 1856年英法联军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结果清政府同样以失败告终。在俄国和美国的支持下, 英法联军攻陷北京, 火烧圆明园, 咸丰帝逃往承德避难。再次被迫与英、法、俄、美等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 门户进一步开放, 鸦片毒品贸易完全合理化, 成为各帝国主义列强倾销商品的市场。

日本自1905年日俄战争获胜后, 占领了旅大地区 (日本称“关东洲”) 和攫取了南满铁路沿线的种种特权。为在短时间能够获取暴利, 开始考虑仿照英国的做法, 对东北实行鸦片政策。然而20世纪初, 违反人道的鸦片侵略已为世人所不齿, 1912年国际社会在海牙召开了会议, 通过了第一个国际禁毒公约———《海牙禁止鸦片公约》, 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都是这次会议的签约国。有鉴于此, 日本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像英国那样公然对华倾销鸦片, 只能采取隐蔽的方式, 逐步推行其鸦片侵略政策。

日本开始是以允许个人买卖鸦片制品的特许方式, 从所收的特许费中间接获取利润。后来觉得这种来钱的办法不够快, 1915年乃以大连宏济善堂的名义进行鸦片贩毒活动。大连宏济善堂本由中国人经营, 是一家扶危济困的慈善机构。日本当局利用其特权在这家慈善机构内部设立了“宏济善堂戒烟部”, 即假借“戒烟”之名而行贩毒之实, 对此关东厅自己也承认:“其戒烟部实质上是本厅的鸦片经营所。”[1]7在华丽的外衣下, “戒烟部每年鸦片经销金额为1000多万元”[2]121。1924年, 日内瓦召开了第一次国际鸦片会议, 英国代表严厉斥责了日本在华“官民一体”贩卖鸦片、海洛因等毒品问题, 中国代表也指控大连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鸦片与海洛因等麻药毒品的走私港, 使日本代表十分被动, 竟退席以示抗议。然而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 日本当局不得不思考对其鸦片政策作出调整。1928年7月, 宣布撤销宏济善堂的戒烟部, 同时又决定成立鸦片专卖局。该局成立之后, 提出了减少各地烟馆, 并对烟馆实行凭证领烟的制度。这种做法表面上看似乎限制了鸦片的销售量, 实际上由于限制数量, 反而使鸦片的价格暴涨, 当局所获利润非但没有减少, 反而有所增加。据日本学者山田豪一在《满洲国的鸦片专卖》一书中统计, 自1915年至1930年, 日本殖民当局所获利润达33, 739, 109日元[3]11。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侵略者很快占领了整个东北, 并扶植了其傀儡政权——伪满洲国。1932年, 伪满政府公布了《鸦片法》与《鸦片法施行令》, 规定:“鸦片不得吸食”, 但“由政府认为治疗上有必要而许可者吸食政府所出售之鸦片烟膏时, 不在此限”。该法令从表面上看似乎是限制吸食鸦片和栽种鸦片, 但又规定经政府许可“不在此限”, 这样一来, 就使鸦片的吸食、栽种等不仅合法化, 而且垄断化, 从此鸦片经营权完全操纵在日本人手中。

由于日本继续在东北地区从事鸦片毒品的生产与贩卖活动, 又一次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迫于国际舆论的压力, 1937年10月12日, 伪满政府颁布了《断禁鸦片方策要纲》, 声称要在十年内禁绝鸦片。实际上情况恰恰相反, 日伪统治者生产和贩卖毒品的活动日益猖獗, 鸦片吸食者也越禁越多。

二、在对华实施鸦片侵略政策的目的上, 英国更侧重经济掠夺, 日本更侧重以毒养战

英国对华发动鸦片战争, 主要是为了进行经济掠夺。从英国对华发动鸦片战争的背景来看, 如上所述, 是在刚刚完成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之后。工业革命不仅使英国科技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同时也使英国资产阶级追求金钱的欲望大大增强。从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来看, 英国最初只是对华输入羊毛、呢绒等一般性商品, 当这些商品滞销, 出现严重逆差时, 为扭转不利局势, 英国方采取鸦片侵略政策, 最终因清朝未能接受而诉诸武力。从战后中英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来看, 除了提出割让香港之外, 主要是要求清朝政府开辟商埠和通商口岸以及大量赔款, 并没有大面积的领土要求。从中英两国的地理位置来看, 分属东西方, 距离遥远, 不便于占领与移民。因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英法作为战胜国, 并没有得到中国的领土, 相反与中国北部接壤的沙皇俄国却得到15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总之英国对华发动的鸦片战争, 其目的主要是经济掠夺, 而不是军事占领。

与英国对华发动的鸦片战争目的不同, 日本旨在军事占领中国。早在1927年日本召开的东方会议上, 首相田中义一便提出了臭名昭著的所谓《田中奏折》, 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在这一总体战略的指导下, 1931年, 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揭开了日本侵华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很快占领了整个东北, 1937年又发动了七七事变, 企图吞并整个中国。庞大的计划需要巨额的军费。为此日本在东北地区开始制定和实施鸦片侵略政策, 在奉天、哈尔滨和承德等地设立毒品加工厂, 制造和贩卖吗啡、海洛因等毒品, 一方面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以打消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另一方面谋取暴利, 以毒养战。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日本军费更加紧张, 日本把鸦片当成救命的稻草。1943年为获取制造武器的特殊原料———钨, 经关东军司令官与香港总督府多次洽商, 向香港输出了2吨鸦片以换取钨金属[4]242, 这是日本侵略者以毒养战的最典型事例。战后, 据伪满洲国国务厅次长谷次亨交待说:日本的鸦片政策具有双重作用, “一面毒害中国人民, 一面由此获取高额利润, 以供给日本侵略战争”[5]687。可以说一语道破了日本实施鸦片政策的本质。

三、在对华实施鸦片侵略政策的危害上, 英国影响的范围虽广, 但日本毒害的程度更深

在英国发动的对华鸦片战争中, 其影响的范围可谓遍及全国。与此同时, 英国的船坚炮利也警醒了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治夷人”的改革口号, 后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又提出了“君主立宪”的政治改革纲领。这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虽然最终在以西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的镇压下失败了, 但却以血的代价唤醒了民众, 开启了中国的民主进程。日本虽然主要在东北地区推行其鸦片侵略政策, 但危害之大, 毒化程度之深, 却非前者所能比。日本曾通过伪满傀儡政权, 颁布了《鸦片法》, 并成立了鸦片专卖公署, 鸦片专卖公署之下又在奉天、吉林、间岛、龙江、承德、营口、安东、锦州等省市成立了鸦片专卖署, 鸦片专卖署之下又在各地县旗成立了专卖分署, 形成了一整套推行鸦片政策的组织机构。其危害之深, 可以说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部分。在这种严密的组织形式之下, 农民被迫划出良田, 种植罂粟, 并按照既定的数额上交给日伪政府。在当时的东北各大小城镇, 烟馆、吗啡馆遍布, 这些烟馆和吗啡馆大都配备女招待, 以诱惑人们吸毒。吸毒者的最终归宿是骨瘦如柴, 妻离子散, 家破人亡。据有关统计, 当时东北地区总人口约为3000万, 在日本实施鸦片毒化政策的12年半的时间内, 因吸毒致死者有17.9万人, 实际上远远超出这个数字。日本在东北推行的鸦片毒化政策, 实在是令人发指。

总之, 英国虽然首先发动了鸦片战争, 但日本在实施鸦片侵略政策的过程中, 方式更加隐蔽, 目的更加阴险, 危害更加巨大, 可谓后来者居上。今天我们要以史为鉴, 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摘要:笔者通过对英、日对华实施鸦片侵略政策的论述, 旨在揭露当年日本侵略者的丑恶人性和目前日本右翼势力的反动本质, 以警醒世人, 阻止日本军国主义的再次复活。

关键词:鸦片,英国,日本

参考文献

[1]关东厅警务局卫生科.密关东州鸦片及麻药事情[Z].大连图书馆藏档案, 1929.

[2]邓一民.日本鸦片侵华资料集 (1895-1925) [M].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2002.

[3]山田豪一.满洲国的鸦片专卖[M]汲古书院, 2002.

[4]腾利贵.伪满经济统制[M].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2.

[5]孙邦.经济掠夺[M].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3.

鸦片政策 篇2

一、鸦片毒化政策的制定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帝国主义很快占领了东北三省, 并建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建立殖民统治政权初期, “满洲国的财政现遇很大困难”[1], 为解决经费不足, 关东军参谋长小矶国昭、副参谋长冈村宁次、代理总长阪谷希一和财政部总务司长星野直树等人便谋划实施鸦片政策。1932年9月16日, 伪满政府公布《暂行鸦片收买法》, 建立了“鸦片专卖筹备委员会”。11月3日制定鸦片《专卖公署官制》, “规定伪财政部总长掌管有关专卖事务, 专卖公署设于新京 (长春) , 设署长1人 (姜恩之) 、副署长1人 (难波) 、属官47人, 事务官11人, 技士9人, 同时在各地设置专卖支署, 由专卖公署直接领导。”[2]11月30日伪满政府制定了《鸦片法》, 主要内容是:禁止吸食鸦片, 但对现有满25岁鸦片区和栽种土地面积必须得到政府批准;生产的鸦片由伪满政府或指定收购人收购;鸦片或供吸食鸦片之器具均不得私行输入或输出;鸦片销售以及制造鸦片烟膏与药用, 鸦片贮存都须经政府批准等。

为了补充《鸦片法》的不足, 12月20日, 伪满政府颁布了《鸦片缉私法》, 其中规定“专卖官员发现其认为违背鸦片法或其犯罪之鸦片及供吸食之器具时, 应即依本法逮捕或扣押之”。“专卖官员认为有违背鸦片法之嫌疑者得行搜索, 有必要时并得讯问嫌疑人或参考人”[3]。该法还规定凡警察、官吏、财政部管下的监务官员、税务官吏、海关官员均有权行使该法规定的权利。同日, 伪国务院、伪财政部、伪民政部共同公布《查获私土奖励规则》, 规定在专卖机构中设缉私员, 发现或检举违背鸦片法者, 可进行搜查、扣押等, 若有查获私土者, 则颁给奖励金, 以保证鸦片专卖政策顺利推行。12月24日伪满财政部又颁布了《批发鸦片人之贩卖区域兹规定》, 在东北划分为10个重点区域, 同时也是鸦片的种植区, 奉天省 (今辽宁省) 的批发区有:下属沈阳、新民等19个市县;辽阳区、下属辽阳、营口等7个市县;锦县区, 下属锦县、黑山等8个市县;安东区, 下属安东、庄河等12个市县;辽源区, 下属辽源、彰武等13个市县[3]。1933年1月11日正式宣布推行鸦片专卖制度, 由各级鸦片专卖署主管鸦片经营事务。3月, 伪满政府还设立了鸦片专卖特别会计, 以保证控制鸦片专卖收支。

伪满政府通过设立以上这一系列法令, 建立起了由政府垄断经营的鸦片专卖统制体制, 从而为在东北地区推行其鸦片政策奠定了组织上和法律上的基础。

二、日本在辽宁地区鸦片政策的广泛推行

辽宁是日本推行其鸦片政策的重点地区, 这主要反映在鸦片的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与走私等各个方面:在鸦片种植上, 为了解决鸦片原料的来源, 号召奉天省各地农民广泛种植罂粟, 特别是辽宁西部地区的朝阳、阜新、建昌、建平、凌源等地, 由于地理气候条件适宜, 历史上又有栽培罂粟生产的习惯和经验, 1933年日军占领热河的第三天, 伪满专卖公署就在这里迫不及待地公布了鸦片种植区域和规定面积。此外还展开舆论宣传工具, 伪满财政部税务司长源田松三和总务厅主计处的古海忠之带着传单来锦州, 用飞机在辽西地区上空散发, 号召农民大量栽培鸦片, 所获鸦片全部卖给国家, 违者处罚, 顺者奖励, 并制定种植罂粟奖励规定:“对种植五谷杂粮农民, 每亩贷款7角, 年息为7%, 但种鸦片者则每亩可代贷2元, 年息为2.3%。”[4]在伪满政府这种软硬兼施的政策下, 辽宁农村, 尤其是辽西地区, 农民不得不改种大烟, 一时辽宁农村田野里到处是罂花开放, 毒气冲天。据统计:1933年奉天省54个县都栽种了罂粟, 种植面积共192780亩。

在鸦片收购上, 伪满政府主要通过其鸦片管理职能部门——鸦片专卖总署。前已提及之鸦片专卖总署设立于新京, 在奉天、吉林、滨江、龙江、承德下设鸦片专卖支署, 支署下设专卖分署, 分署下设专卖局, 局以下有的地方还设专卖支局。基层鸦片专卖局或鸦片专卖支局直接向烟农收购罂粟, 最后交到总署。1933年, 专卖总署又在奉天设立了大满号和大东号两个大公司, 在各地建立了许多分号和集货所, 负责收购罂粟业务。各地收购的罂粟, 必须全部送交到这两个公司, 然后绝大部分都被运送到奉天 (沈阳) 、铁岭、绥化三个鸦片制造厂, 统一进行加工。在鸦片加工上, 1934—1935年, 伪满政府投资16.2万元, 选定了辽宁省的奉天市郊外的沈阳县第九区上木厂地方, 建立了鸦片烟毒制造工厂, 对外则称“奉天工厂”。该厂专门加工制造大烟、白面、吗啡, 机器设备都是进口的先进设备。1937年伪满政府对该厂进一步加以扩建, 投资达六十万元, 到1940年已成为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烟毒制造工厂。该厂虽然规模宏大, 设备先进, 堪称东亚地区最大的鸦片烟制造工厂, 但实行严格保密措施, 外界知之甚少。工厂周围戒备森严, 在高大的砖墙上, 还架设有高压电网。除了沈阳总厂之外, 在东北各地又下设了许多分厂。这些制造烟毒的大小工厂, 统归鸦片专卖总署统理。据1940年《重要政务大观》 (日) 辽宁省档案馆综合1243号记载:在东北所建各鸦片烟毒制造厂, 单鸦片膏一项, 每年便可制造880万两。按当时最低销售价格为35元计算, 总价值竟可达三亿一千零八十万元巨额。如把吗啡与海洛因等鸦片毒品的产值也计算在内, 利润就更大了。

在鸦片销售上, 根据《鸦片法》规定:“均由政府专行之”。由伪满政府指定各地批发区, 专卖署指定各地区的总销售人, 然后再将鸦片批发给本地区的鸦片零售人。而这些零售人必须是由政府指定和批准有许可证的, 绝不许未经许可私售。根据东北划分的10个重点贩卖区域, 奉天区域, 下属沈阳、抚顺、清源、新宾、新民等共为18个县, 由奉天专卖署将鸦片分配到各区总销售人, 总销售人于所属各地分设若干鸦片零卖人从事零卖业务。东北三省初定鸦片零卖者为600多家, 不久增至2000佘家。由于批发人随着增长, 奉天各地鸦片业迅速发展, 烟馆也都非常兴盛。

1937年七七事变后, 日本将侵略战争扩大到中国关内。为了筹措军费, 伪满政府对鸦片的生产与贩卖比1937年前更严重。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日本军费更加紧张, 伪满政府加大了鸦片的种植与销售规模。据有关资料显示:1940—1944年5年间, (鸦片) 共收入5.3亿元。

三、鸦片毒化政策对辽宁地区的危害

1.烟馆林立, 导致烟瘾群体庞大。据有关史料记载, 九一八事变后, 沈阳约有烟馆750多家。沈阳城的大西关、小西关、南市与北市等处, 都是烟馆的集中区, 而以位于和平区的“会贤楼”最为著名, 平均每天来这里的瘾者有300人之多。沈阳烟馆约有50%为朝鲜人所开, 40%为日人所开, 10%为华人所开。其毒品除鸦片外, 还有海洛因、吗啡等种类。华人烟馆须雇用日人或朝人担任保安, 并悬挂日本旗, 否则就会遭到骚扰。这些烟馆为讨好顾客, 大都雇用女招待, 实际是妓女, 如此一来, 营业额更高出几倍之多。当时丹东市区共有20家烟馆, 日本租用区内则有500多家。到1933年春, 丹东中国街头区内登记的烟窑增至245家, 日租界地增至684处。1933年, 抚顺有8家烟馆。到1938年春, 抚顺烟馆增至23家。兴京原有烟馆3家, 到1938年增至10家。1935—1936年, 铁岭城内较大的烟馆有8家。

2.造成农业结构严重破坏, 粮食生产遭受极大的冲击。在日伪当局的欺骗宣传和强迫下, 辽宁地区的广大农民弃种粮食作物而种植罂粟, 大片粮田变成了烟田, 使辽宁地区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日伪当局为提高鸦片产量, 要求将最好的上等土地种植鸦片, 而把粮食作物种植在此地上, 农业生产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必然使粮食生产遭到极大的影响和冲击, 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3.损害辽宁人民的身心健康, 加剧社会的动荡不安。伪满洲国推行的鸦片毒害政策, 最大的危害莫过于使中国人中毒, 损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丧其民族意志而不能自拔。一旦吸食上鸦片, 便很容易成瘾, 吸食者不久就会骨肉如柴, 面黄肌瘦, 精神萎靡, 弱不禁风, 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由于伪满实施鸦片毒化政策, 辽宁人民吸毒者逐年增加, 许多人因此而破产, 成为丧失了劳动能力和道德良知的废人, 形成了一个流氓无产者群。这些人不务正业, 靠乞讨、偷摸、坑蒙拐骗混日子。据史料记载, 当时铁岭城内大批罪犯中, 尤以吸毒破产者为最。这些鸦片鬼蓬头垢面, 骨瘦如柴, 披着麻袋蜷缩一团, 将国恨家仇抛到九霄云外, 哪里还会有反抗精神, 而且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由此可知, 在日伪当局从鸦片当中掠夺大量钱财之时, 里面包含着多少被大烟残害的中国人民, 多少被毁灭的中国人民家庭。古海忠之说过:“以鸦片杀人可以节约钢铁, 既可以毒害中国人民, 使之亡国灭种, 又可增加财政收入, 这是一石两鸟的政策。”[11]也就是说, 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 尤其是辽宁推行的鸦片毒化政策, 其实质就是用鸦片这种特殊的武器来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削弱抗战力量和抗战意志, 起到军事进攻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并能够从中牟取暴利, 以弥补侵华战争军费上的不足, 最终达到进行侵略战争的罪恶目的。

参考文献

[1]邓一民.日本鸦片侵华资料集1895—1925[M].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2002.

[2]专卖公署官制.载伪满专卖公署编印.鸦片法及附属法令集[Z].1933年, 大连图书馆馆藏档案.

[3]满洲国政府公报[M].沈阳:辽沈书社, 1933.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篇3

“读史必须读人, 读人必须读心”是近年来史学界探究历史学科的主旋律。因此, 在本课教学中, 教师重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再现鸦片战争的场景, 联系鸦片战争发生的国内外背景, 运用心理学分析战争“主角”活动,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

《鸦片战争》在北师大初中历史 (八年级上册) 中居于首章首课, 是中国近代史学习内容的切入点, 在整个中国的近代史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学习, 了解我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发展、脉络, 对正确认识现实生活及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 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能力运用:通过本课学习, 培养学生应用史实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奋发图强、爱我中华的激情, 强化爱国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锁定教学重难点

重点:虎门销烟的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正反两方面) 。

五、教学方法及准备

教学方法:解读+创设情景+质疑探究+课堂辩 (讨) 论+选择性作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历史影片、图片资料等。

六、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前, 学生对中国近代史 (特别是爱国主义) 的了解仅限于影视, 有一定的感知, 但他们好奇心、接受知识能力强, 教师要相信他们。

七、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播放:精选《鸦片战争》影视片段, 通过影片反映的史实提问。

请1-2个学生归纳清朝时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教师可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等方面补充) 。

学生思考:“为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一幅浮雕选择虎门销烟?”

设计意图:创设形象情景, 引领学生走进历史, 旨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好奇心, 由质疑走向探究, 让课堂向深处舒展。

(二) 讲授新课

让学生通读教材并分析以下两个问题:

1.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

2.鸦片走私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性。

教师归纳总结:

直接原因:英国保护鸦片走私;英国要把中国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间接原因:中国政府禁锢、销烟运动, 给英国侵略者以借口。

课件显示:吸食鸦片图和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图, 分析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危害。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直观鸦片的巨大危害, 调动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并进行“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3.虎门销烟

阅读课文后让学生总结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教师归纳:收缴并禁止鸦片走私;配制戒烟措施;允许中英正当贸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4.虎门销烟的经过、意义

先让学生阅读文本、观察课本插图“销烟池遗址”。针对本文及图片让学生展开讨论其经过和意义, 教师最后指出“虎门销烟”是英国对华发动战争的借口。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探究思维、交流合作的能力, 在感受历史中, 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创设情景, 实现情感目标, 加强对本课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5.中英《南京条约》

通过阅读文本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通过讨论让学生对“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丧失独立自主地位”“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给予记忆和理解。

设计意图:明白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

6.讨论辩论

现有西方个别人说“鸦片战争”是一场维护商业的战争, 请你用史实驳斥 (学生先分组讨论、归结并由小组发言人回答) 。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事实胜于雄辩”, 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促进, 共同发展。

(三) 课堂小结

首先让各组同学讨论今天学到了什么, 然后教师总结:学习了虎门销烟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以及林则徐本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国家和个人都要学会适应社会变化, 与时俱进, 明白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

八、作业设计

《鸦片战争》说课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它是中国和西方两条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必然交汇。战争的发生有其必然性, 就英国来说, 凭着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 依仗着资本主义发展200多年积累的经济、军事力量, 到十九世纪上半期, 必然要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就中国来说, 背负着2000多年的封建包袱, 已是腐败不堪, 挨打是其历史宿命。战争对中国影响是全方位的、深远的。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起点。战争使得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

2、教材内容。

本课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共三目, 第一目介绍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 揭示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第二目叙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说明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第三目叙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3、重点难点。 (1) 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2) 评价林则徐。

确定的理由: (1) 学生学习的心理学依据: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大为提高, 学习历史喜欢深层思考和理性探求。 (2) 历史知识结构的因果性特点。在历史知识多种不同的构成中, 因果关系是其中最重要的特点。 (3) 恩格斯说:“历史是人的启示。”学习历史是为了鉴前事而内省, 见前贤而思齐。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层次 (1) 知识点要求牢固掌握。 (2) 历史概念的内涵要正确把握, 外延要明确界定。 (3) 特别要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

(2) 德育层次 (1) 认识资本主义开放性、扩张性的特点和侵略性、掠夺性的本质。 (2) 明白“封闭必然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 认识改革开放对富国强国的伟大意义, 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3) 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

(3) 能力层次 (1) 通过多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辩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通过评价林则徐, 学会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正确地评价历史。

三、教法学法

由于学生生活在现代, 对百年前的使中国遭受奇耻大辱的那场战争没有什么清晰的印象, 所以在教法上主要采取讲授法, 但不是一味的讲述, 设计一系列的问题, 通过层层启发,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1、导课。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问题: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这一观点正确吗?鸦片战争能否避免?为什么?由此引发学生思维。

2、讲授新课。通过层层剥离导课设计的问题, 引导启发学生思维, 教师总结归纳完成本堂课的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引导学生判断“禁烟运动引发鸦片战争”这一观点哪儿?教师在引导时注意引进哲学理论, 一方面提升了学生思维的层次, 另一方面也方便引入了评价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

第二步:引导学生判断分析“鸦片战争能否避免?不能, 爆发的真实原因又是什么?”也就是在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中国的禁烟与鸦片战争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 大概用20多分钟时间。采取不断设问, 层层剥离的方式, 引导学生思维。

首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提示学生要把中国问题放在世界历史这个大背景下考察, 看看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国和世界的形势。与学生一起归纳19世纪上半期中国和英国的特点:

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完成工业革命

东经军方济事::殖世海民界上体工霸系厂主已建立}侵略扩张的必然性再进一步比较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诸如法国, 工业革命也在

进行, 但国内工业资产阶级和金融贵族矛盾严重;美国:致力于领土扩张, 国内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正在加剧;德、俄、日尚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由此可见, 英国率先发动侵略战争不是偶然的, 是由当时它处于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地位决定的。

中国:封建社会已处于末世, 危机四伏

军闭备关废锁弛国政经治济腐落败后}落后挨打的必然性

由此, 使学生明白,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 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已经腐朽衰败, 挨打的命运不可避免。

此外, 对“闭关锁国”要作深分析

这样就突破了教材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其次解决: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又是什么关系?

回答这一问题, 只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得出它是引发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解决这一问题时, 注意英国的鸦片走私, 对中国带来的影响的全面分析。

教师小结: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建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它适应并极大地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从而成为头号世界强国;因为资本主义开放扩张的本性, 因而它发动侵略战争是必然的。由于请王朝封建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造成中国落后, 必然成为被侵略的对象。故鸦片战争不可避免。中国的禁烟运动损害了英美的经济利益, 他们以此为借口把这场战争打起来。

最后:我们该如何评价林则徐及其中国的禁烟运动?

要肯定禁烟运动是人民反侵略的正义行为。对林则徐的评价要落实两点 (1) 林则徐是中华民族英雄。 (2) 肯定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第三步:整理鸦片战争的经过

主要是通过学生阅读教材自行解决, 教师只通过板书提示。这样使课堂张驰有度、动静得宜。

鸦片战争的经过: (两个阶段)

(1) 第一阶段 (1840年) 封锁珠江口——天津

(2) 第二阶段 (1841-1842年) 侵占香港岛——南京

(3) 中国军民得抵抗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清朝爱国官兵的抵抗斗争

第四步:归纳总结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具体原因;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新生的资本主义。由此升华知识:封闭必然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

上一篇:小型作业机论文下一篇:盾构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