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假行为

2024-09-12

作假行为(精选9篇)

作假行为 篇1

0 引言

曾经在香港举行的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上,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发表演讲时要求会计人员要“诚信为本、不做假帐”,并为北京、上海、厦门的三个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帐。可到今天,会计信息造假依然像一只隐形的手,成为扰乱会计工作秩序的主要问题,影响会计核算、监督的基本职能的发挥,违背了会计的真实客观性原则。会计作假,即所谓的假账,也就是指会计人员不按照《会计法》及相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国家不断治理会计作假,而会计作假的手法也在不断翻新,越来越隐蔽和复杂。假账目的大多就是要达到调整盈亏,最终使得会计报告不真实,以虚减利润逃税,或者虚增利润制造光环的目的。

1 会计作假的形式

1.1 会计凭证作假

会计凭证作假手段包括自制或取得虚假发票、记账凭证不如实记账等。虚假发票的猖獗会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损失。有些企业会将超标的业务招待费、或者超标的职工福利费等以虚假发票填制虚假会计凭证,来实现虚假业务,最终达到转为企业合理成本的目的。当很多原始凭证对应一张记账凭证时,如果不准确核对,可能会出现某些原始凭证与此记账凭证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情况出现。另外,记账凭证不如实登记也是会计造假的一种手段,以预收账款来隐匿收入,最终达到逃税的目的。还有些企业伪造篡改原始凭证,或者白条抵库,或者伪造凭证套取现金。还有些利用加大发票数额,双方以高的数额进行交易,然后再通过对方企业提现,最终实现公款私占的目的。目前对于私营企业的以收据替代发票也较为普遍,在面对普通消费者时只是开具收据,以此逃避税务机关检查。

1.2 会计账簿作假

会计账簿作假的手段包括涂改会计账簿,结账造假,账证不符,或违规挂账。例如,企业做了主营业务收入与应收账款的增加,却在会计凭证中找不到对应依据,而应收账款的明细也未作登记,企业的这种情况往往是等待下年年初给予销售退回,而使得本年年末利润虚增。还有些企业收入不按规定入账,尤其是一些罚没收入,上级拨款,出售废旧物资收入等,均采用账外方式核算,以伺机侵吞。还有的零售企业在销售时漏记收入,以达到隐匿收入的目的。某些企业在结账时,采用倒轧的手法,先涂改企业账簿,人为结平,再逐一回推修改凭证,以此实现会计作假的目的。

1.3 会计报表作假

会计报表很多数据都是根据会计账簿资料计算填列的,同时各种会计报表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可在审计中,经常能发现之间的对应关系存在问题。如表表不符,或虚报盈亏,有些单位报“穷账”骗补贴,有些单位报“富账”骗贷款。例如企业在账簿中并未存在较大规模的长短期投资,可在报表中却出现了数额可观的投资收益,最终使得利润虚增。

2 如何治理会计作假

2.1 加强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会

计制度在近些年来不断进行改革与补充,这要求会计人员要不断的提高从业素质,但同时,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不容忽视。一些会计人员监守自盗、谋取私利,或迫于领导意图与压力,进行会计作假,而这道防线是财务真实客观的第一道防线,此防线的垮塌将直接产生一系列影响。所以,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让诚信成为会计人员工作的第一准则。“无知者无畏”。有些会计工作者对于会计工作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抱着侥幸的态度与心理进行会计作假,以为其行为可以逃过审计,胆大妄为。就此必须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实际业务能力,让其了解会计的关联性、系统性、监督性与严密性。并进行财经法规的学习,让有此想法者了解其后果与责任,望而生畏,最终止步于作假行为之外。

2.2 加大惩处力度,同时追究企业领导连带责任

在很多会计违法违规的案例中,之所以违规者有恃无恐,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一旦案发,往往更多追究的是单位责任,而非个人责任。在处罚中,注重经济处罚,而对于行政处罚刑事责任往往轻轻带过。而这些处罚最终由单位或投资人买单,作假者个人毫发无损。这让会计作假变得低成本和低风险,对应的确实高收益。这是让很多人愿意铤而走险屡试不爽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必须要加大惩处力度,要经济处罚与刑事处罚并用,要让违法者付出与其行为对应的违法成本,这样才能让想以身试法者止步,让作假者引以为戒。另外在一些案件中,会计人员是违法的操作者,可真正的指使者是其上层领导。一些利润的虚报,业绩的夸大,收入的虚增等等,都与领导密不可分。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追究其背后的受益者,对于领导追究其连带责任,一同给予处罚。

2.3 进一步加强会计内部监督,强化内部审计与责任分工

会计工作本身要求内部分工协作。财务人员的出纳与会计合作,财务部门与仓储部门、业务部门的协作,这些既是相互协作,又是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同时,一个企业还应有内部的审计部门、纪检部门,建立严格的内部财务监管制度,要分工明确,责任明确。批准人与经手人分离,保管人与记账人相分离,执行人与审计人相分离,减少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的行为。企业要保障内部审计部门、纪检部门的独立性,不能让其受制于其他部门,不能让内部审计流于形式,要注重审计的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和全面性。

2.4 加强外部监督,完善外部法律法规,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会计工作本身就处在一个动态的大环境中,其中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对其影响最为显著。要减少会计作弊会计假账,必须加强外部监督作用,加大惩罚力度。要将《会计准则》进一步完善,明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制度,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中性。增加会计人员保护的体制,不能让其受制于领导,迫于压力作假。完善对会计违法的法律法规,要让司法部门介入会计作假案件,追究刑事责任。让会计作假行为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必严。惩处的对象要准确,标准要明确。这是一个长远的不断完善的法律工程。

摘要:国家不断治理会计作假,而会计作假的手法也在不断翻新,越来越隐蔽和复杂。会计作假严重影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妨碍预测及管理的正确性,严重的甚至会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本文就如何防范会计作假进行了浅析,措施包括加强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大惩处力度,同时追究企业领导连带责任、进一步加强会计内部监督,强化内部审计与责任分工、加强外部监督,完善外部法律法规,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关键词:会计作假,职业道德,内部监督,外部监督

参考文献

[1]魏建双,于春光.如何避免会计造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

[2]杨慧,邵帅.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4).

作假行为 篇2

社科〔2015〕研生位字6号

(2015年4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学位论文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严肃处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办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学风、文风、作风建设的若干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学术规范检测暂行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我院攻读学位的各类研究生。对申请我院学位的非学历教育人员,其学位论文及相关申请材料涉嫌违反本办法规定的,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审查范围与机构

第三条 学位申请人应当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循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等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出现下列作假情形者,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处理:

(一)购买、出售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买卖的(包括与学位相关的申请材料);(二)由他人代写、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代写的;

(三)抄袭或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的;

本办法所称抄袭是指将他人的科研成果或论文全部或部分原样照抄、翻译、转引而不说明其来源;剽窃是指将他人的学术观点作为自己学位论文的核心观点或主要观点、将他人的学术成果作为自己学位论文的主要部分或实质部分、将与他人合作的成果作为个人独创成果等行为。

下列情况不属于抄袭或剽窃:有注释的规范的引用;表现形式相同或相似,但确为两个独立的创作活动取得的;翻译、评论、介绍、综述他人作品且已注明,一般不会被误认为自己原创的;借鉴采用他人的理论、方法和模型得出不同结论的;将他人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专题研究的;其它经导师认定或学界公认不属于抄袭或剽窃的。

(四)伪造数据的。如伪造注释或参考文献,捏造、篡改数据和结果,提供虚假获奖证书、论文发表证明及其他学术能力证明等;

(五)有其他严重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如规避学术规范检测,后记或致谢中有大段抄袭,伪造导师或专家签名等。

第四条 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为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审查的受理机构,统筹负责全院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的组织与管理,在处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方面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和解释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的相关规定;(二)受理对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举报,并负责相关组织工作;

(三)受理当事人的异议申诉,协调相关单位对异议申诉进行调查处理;

(四)公布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结果。第五条 各教学系、教育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为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调查机构,负责本系或本中心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调查,在处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方面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做好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宣传,对研究生及其指导教师进行学位论文过程管理;

(二)审核学位论文的真实性、原创性,通过审核的学位论文方可提交研究生院;

(三)发现有关人员存在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行为,可能造成学位论文作假的,应及时采取适当措施;

(四)对涉嫌作假的学位论文组织调查,提出处理建议,报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并接受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质询。

第六条 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为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认定与处理机构;当事人若为在校生,由院长办公会议决定给予相应处分。

第三章 审查程序与处理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启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的调查程序:

(一)在评阅阶段,专家怀疑存在作假行为的;

(二)在答辩阶段,答辩委员会怀疑存在作假行为的;

(三)在学术规范检测中,发现全文复制率严重超标或怀疑存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

(四)授予学位后的各级论文抽查中,发现存在作假行为的;

(五)他人举报存在作假行为并提供详实证据材料的;

(六)通过其他方式发现学位论文存在作假行为的。第八条 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接到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举报后,在2个工作日内核实举报材料,上报研究生院领导,确定下一步工作安排。

第九条 相关教学系、教育中心在接到研究生院的调查通知后,应于5个工作日内启动本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调查鉴定,也可以聘请专家组成专门机构或者委托第三方对学位论文作假行为进行调查鉴定。必要时,研究生院将另行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不少于5人的鉴定小组进行独立调查。

第十条 调查机构应本着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学位论文作假行为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通知当事人前来接受调查。当事人不接受调查的,调查机构可以根据相关材料直接鉴定。

第十一条 相关教学系、教育中心应在60天内完成调查工作,若调查认为确实存在作假行为,由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形成初步处理意见,向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报送书面鉴定报告并提交全部证据材料。鉴定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过程、主要事实与证据和初步处理意见。

第十二条 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对作假行为核查情况做出处理决定前,学位办公室将相关情况告知当事人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第十三条 学位申请人员的学位论文出现购买、由他人代写、剽窃或者伪造数据等作假情形的,研究生院将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并可给予开除学籍处分;若为有工作单位的学位申请人,除给予上述处分外,还将通报其所在工作单位。

已通过答辩还未获得学位的,答辩无效,不授予学位;已经获得学位的,研究生院将依法撤销其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

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或者撤销学位的处理决定将向社会公布。从做出处理决定之日起至少3年内,各学位授予单位不得再接受其学位申请。

第十四条 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出售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买卖、代写的人员,属于在读学生的,研究生院将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属于研究生院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可给予开除处分或者解除聘任合同。

第十五条 根据教育部等部委的明确规定,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指导教师应当对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研究和撰写过程予以指导,对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认真审阅,对学位论文是否由其独立完成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论文,不得推荐参加论文评阅和答辩。

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位论文被认定有作假行为的,其在校生的学位论文全部实行匿名评阅,相关经费由导师负责;所指导的学位论文累计两次被认定有作假行为的,暂停招生资格一年;累计次数达两次以上者,取消其各类招生资格。

第十六条 研究生院将学位论文审查情况纳入对教学系、教育中心等研究生培养部门的考核内容。多次出现学位论文作假或者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影响恶劣的,研究生院将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减少或者暂停其相应学科、专业的招生计划;经整改仍无法达到要求者,视为不能保证所授学位的学术水平,将撤销学位授权。

第十七条 处理决定书将送交当事人本人,由当事人本人签收。当事人拒绝签收或因特殊情况不能签收的,由送达工作人员(至少2人)记录在案,视同送达。与此同时,已获得学位的当事人应缴回学位证书,若拒绝缴回或因特殊情况不能缴回,研究生院将通报注销。

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理决定后的10天内提供书面意见和证据向研究生院提出申诉,逾期不予受理。受理后,研究生院对申诉材料进行审核,如证据不足,维持原处理决定;如证据确凿,应组织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进行复查,通过论证给出复查结论;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复查结论作出维持或撤销原处理的决定。

当事人对复查后的决定仍有异议的,可根据《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在接到复查决定后的60天内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但不停止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或加重处理:

(一)伪造、销毁、藏匿证据的;

(二)阻止他人举报或提供证据的;

(三)干扰、妨碍调查核实的;

(四)打击、报复举报人的;

(五)有其他恶劣影响行为的。

第十九条 在受理举报和调查过程中,将采取适当措施,保护举报人、证人、指导教师和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 在调查鉴定时,被调查学生的导师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应予回避。举报人和被举报人有权申请有关人员回避。

第二十一条 在研究生院做出处理决定前,一切程序和资料均需保密,所有涉及人员不得泄露调查和处理情况。

第二十二条 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结束后的30天内,将通过“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备案信息平台”报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备案。

安然财务作假致命 篇3

安然通过复杂的财务结构,肆无忌惮地虚构巨额利润,隐匿债务。而这个复杂的财务结构就是安然财务做假的关键。安然利用层层控股的方式,发展了3000多个子公司和合伙公司,用最少的资金达到数量巨大的融资目的。如示意图所示,A公司作为安然的上市公司,它以51%控股B公司,B公司同样以51%控股C公司,如此往复。表面上A对C、D、E……等公司只有26%、13.3%……的控股,甚至到后来只有几个百分点,但实际上,A公司是完全控制C、D、E……公司的。

根据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的规定,对于股权不超过50%的子公司,无须合并其会计报表。这也正给安然钻了空子,意思就是,这些子公司的利润都会集中出现在A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上,而债务则不会在其负债表中体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无疑这造就了安然的辉煌和繁荣,但同时也为安然崩塌埋下了致命的隐患。

另外,安然财务上的致命环节还体现在其财务监管方面。安然聘请的安达信公司,曾经是世界上五大会计事务所之一。安然与安达信,一个想节约成本,一个想攥住利益丰厚的会计合同,最后形成了安达信既给安然作账,又进行审计,还作咨询,这种集会计与审计为一体的制度为安然做假提供了条件。这种作法对安然来说无异于掩耳盗铃、饮鸠止渴。除此之外,安然还制造概念,自刨所谓的SPE(特殊目的实体)体系,增加不记入资产负债表的业务,从而降低资产负债率。安然在会计处理上,还率先采用一些伎俩,使公司能够将未来收益但尚未产生收入的长期合同的盈利写入财务报表中,如:market to market“盯市”会计制度。

安然的这些财务做假行为,对于作为审计的安达信公司来说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怪乎安然崩塌后,首当其冲的就是安达信公司,俗话说“唇亡齿寒、兔死狐悲”。

安然的财务管理失控还表现在,安然自身的财务制度弹性过大,几乎是放任自流,缺少严格的内控制度。由于安然大部分股东不参与经营和管理,导致管理权和所有权完全分离,而董事会也就无法有效地监督安然高管们的行为,任其对错误的会计处理听之任之。在公司破产前,安然总裁肯尼里·莱且匆忙敛财2600万美元,还给属下发了5500万美元的红包。

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管理之一,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命脉,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安然财务管理上的造假与失控,是导致安然崩塌的最直接原因。

作假行为 篇4

关键词: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原因及对策

本科学位论文是对学生本科学习阶段综合能力训练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是对教育教学成果的一种综合检测, 也是高校人才培育目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但近年来, 本科学位论文质量却备受质疑, 其中作假行为尤其被关注。为规范学位论文管理, 促进良好学风建设, 遏制学术不端行为, 规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部于2012年11月出台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4号) , 该文件对“购买、出售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买卖的;由他人代写、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代写的;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的;伪造数据的;有其他严重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等五条界定为学位论文作假情形, 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意见。

本科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将会引发一系列的严重危害, 如不利于高校学术诚信、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 损害学位制度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容易在校园甚至社会上滋生蔓延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等不良习性, 影响高校的人才培育质量、科学研究与管理水平等等。基于此, 本文从主观与客观、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深入分析本科学位论文作假的成因, 并积极思考, 努力寻求解决对策。

一、本科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 观念认识方面

观念认识是行动的先导, 由于对本科学位论文及其作假行为没有正确的思想认识, 将直接影响着本科学位论文指导及撰写。

1.学校对学位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位论文的重要性, 在教学计划安排上, 只是把它作为了一个短期的、孤立的教学过程, 通常会在选题之前召开毕业论文动员会, 安排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 强调学位论文重要性及完成环节等, 但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学位论文的重要性及其写作要领很难把握, 这将影响后期的写作进度和论文质量。

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教育不够

学位论文是本科教学阶段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指导教师要遵循一般教学规律, 对学生的论文写作开展指导和教育工作。但现实中, 有的指导教师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 或责任心不强, 对学生学位论文的指导敷衍塞责;或指导能力不足, 对学生选题领域及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不尚了解;或重视写作格式、技术要求等方面的指导, 轻视学术道德及学生自律教育。指导教师工作的缺位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位论文的写作质量。

(二) 环境影响方面

1.社会上不诚信现象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诚信一直保持着非常重要的社会伦理地位。但是,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中国社会全面转型的推进,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衍生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社会诚信面临多元冲击就是其中之一, 诚信已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当代话题, 医药卫生、广告营销、房地产、食品轻工业、电信服务业和金融保险等行业的不诚信现象屡屡被披露。诸多的社会不诚信现象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 导致他们无视或轻视论文作假的严重后果。

2.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行为影响

学术研究本是一种文化创造, 撰写学术论文和其他形式的学术研究成果, 主要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但是不否认, 由于目前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及学校考核制度影响, 以及功利心趋势, 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学术研究认识扭曲, 或为了完成任务, 或为了晋升职称等去发文章、做项目、跑课题, 致使学术失范、学术不端, 甚至是学术腐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致使学术界弥漫着浮躁的气息。师者尚且如此, 学生效仿者也不乏其人。

3.学生就业、考研、实习等客观因素影响

本科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大四进行, 与学生找工作、复习考研及毕业实习等多有冲突, 迫于就业或考研压力, 如果学生不能较好地统筹分配时间, 不能把足够的精力放在学位论文上, 那么论文的进度与质量都不能得到保证。

(三) 学校管理方面

1.各环节质量标准不明确

本科学位论文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它跨时较长, 综合性高, 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学校管理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基于此, 要有一个明确的质量标准, 具体来说要在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基本环节、时间安排、命题 (选题) 、答辩与最终成绩评定、工作总结与资料归档等各环节各阶段都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并对管理体制、工作条件与经费保障、教学纪律等方面也要有相应的严格规定。但部分学校对各环节的质量标准没有明确要求, 教师指导与过程管理没有相应的标准依据, 影响论文质量并导致日常管理工作不规范。

2.学位论文标准与生源层次不相适应

学位论文撰写过程是一种专业性和综合性的训练过程, 这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和初步的学术研究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学校需结合学生实际对学位论文提出标准和要求, 特别是一些“三本”院校, 部分学生的底子薄、基础较差, 如果对学位论文的要求过高, 难免导致学生复制、粘贴、抄袭等作假行为。

3.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对学位论文管理的过程监控不到位, 存在监控漏洞, 对学位论文写作过程放任自流;二是对学位论文造假行为的惩处力度小, 造假成本过低, 其收益大于成本, 学生不惜铤而走险;三是针对指导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欠缺, 没有制度约束, 仅靠自律意识, 这必然会影响指导教师的工作成效。

二、本科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对策思考

(一) 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学位论文的重要性

学校对指导教师、学生及广大教职工开展全员宣传教育活动, 让大家充分认识到本科生学位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学位论文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最后一次较长时间的专业性、综合性的训练, 这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研究方法、研究能力, 锻炼他们求实、合作与求真精神, 并能强化大学生的社会意识, 提升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等。同时, 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是一个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的过程, 是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实践动手能力等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与平台。

(二) 质量第一, 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

学校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 建立健全学位论文质量标准体系, 要对学位论文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基本环节、时间安排、命题 (选题) 、答辩与最终成绩评定、工作总结与资料归档等各环节各阶段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并对管理体制、工作条件与经费保障、教学纪律等方面有相应的严格规定。这为学位论文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质量标准和制度保障。在实践探索和制度建设的基础上, 学校还应注重加强学位论文的理论研究, 总结、归纳及梳理管理经验, 找寻毕业论文质量标准建设及制度管理等方面的普遍规律, 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的基本原则, 立行立改, 不断完善学位论文的质量标准体系。

(三) 注重过程, 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控

学校要通过严把选题关、指导关、过程关和答辩关来加强监控。一是选题环节, 严格按照相关质量标准要求, 以学位论文大纲为依据, 根据各专业的特点, 认真指导学生选题, 选题要坚持结合生产、科研和社会实际, 并注意选题类型、选题内容、课题难度及更新率, 更要强调面向生产与实际的真实课题。二是开题环节, 以院系为单位, 以教研室为主体, 对开题进行检查, 组织开题报告, 对于不通过者, 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限期整改, 并进行二次开题报告, 直至符合开题标准要求, 方可进入论文的撰写阶段。三是中期检查。为掌握学位论文进展情况, 学校要定期开展学位论文检查工作, 检查内容包括院系对学位论文的组织管理、指导教师配备、选题开题、工作进展、答辩部署与准备等方面。四是答辩环节, 学校尤其要重视答辩前的资格审查, 特别对论文进度、内容、格式、质量等进行重点审查。通过答辩资格审查的学生要全员答辩, 各学院答辩委员会严格答辩过程和对结果的评判。答辩委员中至少要有一名校外专家参与, 且作为答辩专家的指导教师不能在本人指导的学生组;对于论文内容和结构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 需要缓答辩;答辩不合格的学生, 要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 并申请二次答辩, 所有具备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的本科学生必须参加并通过答辩方能获得成绩。

(四) 立德树人, 强化指导教师的选聘培养与管理

一支责任心强、专业理论扎实、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指导教师队伍对学位论文质量起着关键作用。一是选聘有责任心和专业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 并逐渐加大相关行业科技人员的选聘比例, 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更好地结合地方产业发展。二是加强对指导教师培训与教育, 从思想意识上, 让指导教师充分认识到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意义, 并对学位论文指导工作高度重视;从师德师风上, 应坚持以《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关于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依据, 结合学校实际,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让指导教师强化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从操作实施上, 让指导教师明确毕业论文各阶段各环节的质量标准, 能依据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指导。三是规范指导教师管理, 通过查阅指导记录、检查学生论文进度及完成质量等方式, 有效掌握教师对论文的指导情况。四是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 不断加强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及学术诚信建设, 并把它纳入教师年终绩效考核指标, 对于教师学术作假和其他不端行为, 以及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位论文中有违背学术规范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 一经查实, 学校将给予严肃处理。

(五) 搭建平台, 提供服务支持与技术保障

积极为本科学生开展初步科学研究搭建教学服务平台, 最大限度地开放各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室, 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教学资源及设备来辅助完成学位论文撰写任务;开放图书馆数据信息资源, 便于学生查阅各类参考文献,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源平台保障;并就文献查阅等内容开展专题培训, 提高学生对各类信息的使用效果。此外, 学校还需充分利用万分、知网等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 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已经通过答辩的毕业论文进行系统查重检测, 对于非规范撰写和制作者, 进行约束和惩处。

参考文献

[1]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4号) .

[2]黄萍.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J], 2004 (4) :96.

[3]郭立场.“严惩”并非破除论文作假的万全之策.广西质量监督报[N], 2012 (10) :12.

[4]于军.影响本科学位论文质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2009 (3) .

[5]闫昕、梁兰菊等.本科学位论文质量保证体系的教学改革与探讨.赤峰学院学报, 2012 (12) .

作假行为 篇5

2015-12-18 央广网(74)

央广网北京12月1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古人的社会地位,士农工商,高高在上的那是士大夫阶层。什么叫士大夫,就是那些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隋唐以后想当官吏,你先得是知识分子才行,读书才能考功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然了要把当官当成读书的唯一目的您这书趁早也别读了,浪费纸,古代是浪费竹子。

在先秦的时候,百家争鸣,知识分子人家的追求是变革社会、创造文化,当然有门派的个人的利益在里面,但是总的来说这个层次还是很高的。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庄子,就是庄周梦蝶的那位,他就到过这么一个据说以读书为荣的地方。

《庄子·田子方》记载,庄子在鲁国面见国君鲁哀公。哀公说,“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说我们鲁国,信奉儒家思想的儒士特别多。但是咱们知道庄子那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说我们鲁国儒士多,推崇您这思想的可不多。庄子一撇嘴,你们鲁国这修行道术的是没几个,但是你也别美,儒士也没几个。

那鲁哀公能爱听吗,“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我们鲁国全国都是穿儒服的,怎么就没儒士了?庄子一鞠躬:我听说,凡是儒士,戴圆顶帽子的表示上通天文,穿方形鞋子的表示下晓地理,天圆地方嘛。身上佩带用五彩丝线系的玉块的,表示遇事懂得果断。这儒服是这规矩。但是“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真有这本事的人家不一定都拿这衣服当回事;真这么穿的,未必有这本事。你哀公要不服,你就给全国发一道命令,“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谁没这本事还敢穿这儒服的,直接毙了。哀公一看,嘿,小子你将我是不是,这有什么不敢的,下令就下令。没想到,“五日,鲁国无人敢儒服者”。

数据作假是统计领域最大腐败 篇6

马建堂表示,统计人员参与数据造假或干预企业独立真实上报数据的,都要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严肃处理。加大统计违法違纪案件的查办力度,继续曝光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打击统计上弄虚作假行为。

据记者统计,这是今年以来马建堂第四次公开强调预防和严惩统计数据造假行为。今年2月14日,马建堂发表公开信,要求企业对任何暗示、授意甚至强令企业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应坚决予以抵制,并积极进行举报。

为保证数据真实准确,从今年2月18日起,全国70万家“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国家数据中心或国家认定的省级数据中心报送统计数据。马建堂在接受访谈时曾表示,不用层层汇总,将避免数据可能存在的造假干扰。

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3月份设立曝光台,首次曝光重庆永川区和山西河津市干预企业独立上报数据、涉嫌违反统计法的行为。其中,重庆永川区人民政府印发文件,要求企业直报数据前,先将数据报给地方部门,经审核评估后,方可上网报送。

在众多的措施下,各地上报数据造假依然频繁发生。日前,有媒体调查发现,目前全国仍有不少市、县、区通过成立“统计改革小组”或印发文件的方式对企业直报数据采取行政干预。甚至有地方政府正在运作与直报数据并行的另一套汇总数据,实施数据双轨制。

对此,马建堂称,绝大多数地方支持企业独立上报真实数据。但是仍有个别基层政府机构置统计法和国家统计制度于不顾,以各种或明或暗的方式,干预企业独立真实上报。

被曝光事件

2月21日,重庆永川区政府被曝印发文件要求企业直报数据须经相关部门审批方可上网报送。

3月20日,山西河津市统计局被曝个别工作人员向企业发送数据资料,要求企业按此数据报送。

4月6日,甘肃玉门市政府被曝发文要求企业联网直报报表须送审后再上报。

4月6日,福建建瓯市被曝发文要求企业送审报表数据通过后,才能网上直报。

国家统计局4次表态

今年2月14日,马建堂发表公开信要求企业对任何暗示、授意甚至强令企业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应坚决予以抵制,并积极进行举报。

2月18日起,全国70万家“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直接报送统计数据。马建堂表示,将避免数据可能存在的造假干扰。

4月6日,有媒体报道《经济数据造假?地方政府设置事前审核》,马建堂对此作出批示,再次强调各地不得干预企业数据上报,确保企业真实、独立上报统计数据。

马建堂近期在局务会议上称,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坚决惩治和积极预防在统计上弄虚作假是首要任务。

分析

数据造假影响经济决策

“这种现象太普遍了,调研时就能看到。”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员袁钢明表示,各地数据造假的情况较多。他认为,特别是在经济状况不好的地区,达不到经济目标,为了政绩就会发生数据造假,做出一份漂亮的数据单。

“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时这种现象很普遍,今年这种情况又开始多了起来。”袁钢明表示,数据造假的危害很大,数据会影响决策部门的结论,如果数据不准确就会影响经济决策。

“地方统计局是小兵一个,没有自主权。”袁钢明指出,国家统计局严厉表态对数据造假情况的影响不大,很多权力部门都在统计局之上,从体制上来看,各级统计局归相应的政府管,要跟政府保持一致,所以数据造假情况难以避免。此前马建堂也表示,不排除个别地方,可能由于政绩观不太正确,对数据有些干扰。

(文章来源:新京报)

作假行为 篇7

《办法》明确了篡改监测数据的14种情形, 主要包括:未经批准部门同意, 擅自停运、变更、增减环境监测点位或者故意改变环境监测点位属性的;采取人工遮挡、堵塞和喷淋等方式, 干扰采样口或周围局部环境的;人为操纵、干预或者破坏排污单位生产工况、污染源净化设施, 使生产或污染状况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等。

同时, 《办法》明确了伪造监测数据的8种情形, 主要包括:纸质原始记录与电子存储记录不一致, 或者谱图与分析结果不对应, 或者用其他样品的分析结果和图谱替代的;监测报告与原始记录信息不一致, 或者没有相应原始数据的;监测报告的副本与正本不一致的等。

根据《办法》, 涉嫌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有5种, 主要包括以下情形:强令、授意有关人员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将考核达标或者评比排名情况列为下属监测机构、监测人员的工作考核要求, 意图干预监测数据的等。

现金作假与反作假的技术方法探讨 篇8

一、现金作假手段

研究这一问题, 首先要识破在现金上是如何作假的?也就是要了解现金的作假手段。现金作假手段比较普遍的有以下一些:⑴虚假凭证, 虚构内容, 套取现金。通过改动凭证或直接虚列支出, 套取现金。如:开票企业目无法纪, 为了获利, 开票金额大头小尾, 发票联金额小于记账联金额;企业擅自找各种能报销做账的单据, 报销下账, 实际现金并未减少;为企业偷逃个人所得税或套取现金, 在工资单中多加名字和金额。⑵收入延期入账, 挪用现金。现行财务制度规定, 企业收入的现金应及时入账, 并及时存入银行, 否则财务人员便有机可乘。⑶少列现金收入总额。企业出纳或收款员利用企业内部控制混乱, 故意将开具的非正式内部收据隐藏或撕毁, 将所收现金据为己有。⑷白条抵库, 挪用现金。财务制度规定, 企业不允许不符合财务制度的白条顶替库存现金。但部分企业人员会利用职务之便, 打白条长期借支现金挪做私用。⑸记录错误出现长款。在实际会计工作中, 由于数字繁多加之会计人员的粗心大意, 当记账发生错误, 导致账账不符, 若出纳人员素质不高, 会将长款据为己有。⑹多报车票, 冒领公款。有的单位报销制度不健全, 财务人员对报销把关不严, 个别人便利用这一机会, 将平时非公务积累的一些车票, 住宿费等单据混在正常票据中一起报销, 冒领公款。⑺公款私存, 贪污利息。财务人员利用自己掌握现金和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的机会, 将公款擅自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 侵吞存款利息。挪用公款储蓄, 贪污利息有多种方式, 如多留库存现金, 从库存现金中拿一部分出来搞个人储蓄, 或截留现金收入不入账, 直接存入银行个人储蓄户。⑻要空白发票, 多计费用。有的单位上至领导下至一般员工, 利用职务之便, 要空白发票, 将发票的上下面分别垫一张复写纸, 按发票的格式正规填写了发票的名称, 用途, 大小写金额, 以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 套取现金。⑼虚报坏账, 贪污货款。对尚能收回的货款作为坏账转销, 然后向对方要回全部或部分货款, 将其据为己有。⑽非法侵占出售国家和其它单位资产的收入, 如:对出售次品, 边角废料, 废旧物资的现金收入直接存入小金库。⑾截留企业的各项罚没款收入。截留企业的各项罚没款收入, 用于发放职工的各种奖金, 支付回扣和其它活动资金, 逃避国家税收, 侵蚀国有资产或者化国有为私有。⑿用现金支付回扣或好处费。企业在销售物品过程中, 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支付给购货方或购货方采购人员的好处费。会计作假: (1) 、好处费走“经营费用”科目; (2) 、以红字冲销作退货处理; (3) 、用“小金库”支付回扣和好处费, 以使销货方和购货方少数人员获利。此外, 还有可能作假的手法有:私自或有意将投资, 联营的所得转移, 存放于外单位或境外;隐匿回扣, 佣金和好处费;在销售过程中以短斤少两, 抬高价格等手段进行贪污。

二、防止现金作假的对策

现金作假, 尽管采用的手段名目繁多、花样百出, 但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经验和技巧, 完全可以识破, 揭示出假账后面不可告人的东西。防止现金作假有多种对策, 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一) 现金内部控制制度上的反假对策

防止现金作假, 首先要了解现金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 是否规范, 鉴别时应特别注意:⑴现金出纳和会计记录工作是否适当分离, 出纳工作是否由专人负责。⑵现金日记账是否根据经审核合法的收付凭证登记入账。⑶现金日记账是否序时逐笔登记。⑷库存现金是否每日清点, 账实是否相符。⑸收入的现金超过限额部分是否当日送存银行。⑹库存现金是否遵守银行规定的限额。⑺现金支出是否经过批准。⑻现金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⑼是否存在以白条抵冲现金现象。⑽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现象。⑾现金存放之处是否安全。⑿出纳办理收付款后是否在收付款凭证上加盖“收讫”, “付讫”戳记。⒀出纳人员收取现金后是否开出收款收据。⒁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所需的日常零星开支是否建立备用金制度。

(二) 现金收支的反假对策

1、现金收入方面

⑴审查“现金日记账账”收方记录金额, 将收款业务与据以登账的会计凭证进行核对, 根据收款业务的具体内容判断是否违反了有关规定。⑵、调查询问与现金有关的业务人员及其它有关人员, 发现问题的线索, 然后, 结合该线索所涉及到的经济活动和会计反映, 进行追踪查证。⑶、将会计部门的现金收据存根或记账联, 与交款人手中的收据或收据单位所做原始凭证入账的收据进行核对, 由此发现问题并进一步查证。若交款人未保留此收据, 可将收据存根或记账联与有关的会计资料进行核对来发现和查证问题。⑷、出纳员销毁现金收据或交款单进行贪污的, 甄别时可发现被查单位收款次数和额度有异常反映。核对现金收据存根或交款单的编号, 可发现不连续现象。以此为线索, 调查询问出纳员, 交款员及其它有关人员, 查清问题。⑸、将现金日记账中收入方记录日期与收款凭证上的制证日期进行核对, 并把交款凭证上的制证日期与所附的原始凭证的制证日期进行核对, 来查证出纳员是否收取现金后未及时编制收款凭证并登记入账, 从而挪用公款。⑹、甄别被查单位的成本, 费用支出情况的明细账及有关会计凭证中有无以领代耗的记录, 如有, 则进一步调查分析领, 借后的有关物资或现金是否合理使用, 如未合理使用, 则是否存入“小金库”。⑺、审核“固定资产”, “低值易耗品”等明细账户中所反映的有关残值收入是否及时记录, 结合调查分析, 通过追踪, 查证被查单位的经办人或知情人员。⑻、甄别有关会计资料和财产物资的记录或实际情况, 分析被查单位在采购过程中是否存在舍近求远, 所购物资价高或不适销对路的情况。如问题存在, 则进一步调查采购人员, 供货单位及有关人员有无索要, 收取采购回扣或好处费, 并存入“小金库”。⑼、甄别对外投资, 联营的有关经济活动资料和会计资料, 是否根据合同协议, 及时, 足额收取投资, 联营利润, 若发现疑点, 可向接受投资方或联营方进行调查, 进一步查证有无将投资收益存入“小金库”。⑽、调查了解企业有无将罚, 没款收入作为收入而未开具收据的情况;有无经营或代办其它业务, 其经营或代办业务是否有收入;是否有收入而未入账。如问题存在, 则应跟踪追查相关单位, 查证其收入是否存入“小金库”。

2、现金支出方面

⑴、审阅“现金日记账”付方金额记录。如将超过库存限额的付款业务与据以登账的会计凭证进行核对, 根据付款业务的具体内容判断其是否违反了现金结算范围。如金额较大, 且摘要中业务内容说明模糊不清, 则需进一步查证。⑵、分析审阅有关会计凭证。付款凭证上是否多汇总, 数字是否颠倒, 着重分析判断是否故意多汇总。虽然账账相符, 但证证不符, 也有可能贪污了差额款。如会计凭证中的内容模糊不清, 或有其它异常现象, 则需进一步调查分析有关情况。⑶、调查询问开具发票, 收据等原始凭证或编制付款凭证的单位或人员, 必要时, 对会计凭证中的有关记录进行技术鉴定, 以查清问题。

(三) 现金库存的反假对策

库存现金包括由企业的出纳员保管作为零星开支用的现款以及已收到尚未存入银行的现款。为了证实资产负债表上所列现金余额是否确实存在, 必须对库存现金进行查证:⑴在查证前不能通知出纳员作查证准备, 以防出纳员在查证之前采取措施掩盖贪污挪用的事实或转移账外资金。查证时间宜安排在营业起讫时间, 尽量避免现金收支高峰期。⑵在查证之前, 应事先问明库存现金的存放地点, 并要求出纳员提供所经管全部现金及尚未入账的收付款凭证。必要时还应查证存放现在的保险柜或抽屉内是否有遗留的现金或凭证单据。⑶在查证之前, 所有的现金和可流通的票据, 有价证券应置于假账甄别人员的控制之下, 直至库存现金查证完毕。⑷在查证过程中, 应要求出纳员和企业的主管会计人员在场, 以防现金短缺时分不清责任。在查证过程中, 发现借条, 借据应加以分析, 区别对待。对于经过批准且手续完备的临时借条, 借据, 可视同现金, 纳入现金实有额。对于不符合手续, 未经批准的非正式借条, 借据, 应向借款人询问, 查证借款的真实性。其中由于临时业务所需而借款的, 应允许补办手续后视同库存现金处理;属私人挪用现金的白条等不得充抵库存现金, 应由企业的主管人员限令出纳员限期追回。⑸查证结束, 应根据查证结果编制库存现金清点表, 反映库存现金查证数, 实存数, 账面结存数以及账实差额。如果查证现金日是在结账日之后, 应根据结账日至查证日之间的现金收支数, 调整至结账日的现金实存数并与结账日的现金账面结存数比较, 以确定溢缺金额。

(四) 现金日记账的反假对策

抽取一定时期的现金日记账进行查证, 在查证中要注意;

1、根据日期和凭证号数栏记载, 查明是否以记账凭证为依据逐笔序时登记收支业务并逐笔结出余额, 有无前后日期和凭证编号前后顺序颠倒的情况。

2、根据摘要栏, 金额栏和对方科目栏的记载, 判断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会计科目的使用是否适当。同时, 还要进一步查证零星的现金收入是否及时如数送存银行, 有无违反规定以收抵支, 坐支现金。库存现金收付的内容和金额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范围和限额。

3、根据结存记载, 查证是否有异常的红字余额。如出现红字余额, 可能是漏记收入, 多记支出所致, 假账甄别人员应查明原因。同时, 还要查证现金日记账的每日账面余额是否遵守银行核定的余额, 超过限额的现金是否及时送存银行。如经常超过, 应向出纳人员了解是否有白条抵库, 挪用现金的情况。

(五) 现金收付款凭证的反假对策

现金的收付款凭证是现金日记账的记账依据, 是现金日记账正确与否的前提, 在查证时应着重注意;⑴凭证的内容是否完整。查证时要注意凭证在签发单位名称, 地址, 接受单位名称, 签发日期, 内容摘要等方面的内容是否齐备, 若有疑点应进一步查证。⑵凭证的计算是否正确。查证时要注意凭证的数量, 单价, 金额, 合计等方面有无漏洞, 大小写是否相符。⑶凭证本身是否合法合规。查证时要注意企业的正式发票是否套印有税务局发票监制章, 如不符合有关规定, 须指出并酌情处理。⑷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查证时应注意有无弄虚作假, 营私舞弊等情况。⑸凭证编制是否正确。这主要指根据原始凭证编制的记账凭证在科目运用, 对应关系, 金额计算等方面是否正确。⑹审查有关费用, 支出凭证, 判断其是否合理合法。

(六) 现金支票的反假对策

在银行的多种结算方式中, 只有现金支票能够提取现金。可以选择一至两个月已使用的支票进行查证, 了解企业是否按顺序签发支票, 已签发的支票存根号码是否连续, 有无缺号, 断号现象, 作废支票是否与存根联一并保存在支票本上并有作废戳记。然后将本支票上已签发的支票号码和金额与相同月份的银行对账账单上支票号码金额逐一核对, 确认已付讫的支票。对于月末尚未付讫的支票, 要编列清单, 列明未兑现支票的号码和金额, 并查证由企业职员编制的相同月份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查证这些未兑现的支票是否列作“企业已付银行未付”项目。然后, 将期末未兑现支票与下一月份的银行对账单核对, 核实月末未兑现支票在下月初是否已全部兑现。

对于超过正常期限未付讫的支票, 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作必要的调整。对于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上漏记或少记的月末未兑现支票应予以进一步查证是否有现金的短缺或挪用。

三、结束语

会计人员或其它有关当事人采用各种歪门邪道在现金方面作假, 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面对经济生活中日益严重的这一现实, 我们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经验和技巧, 对现金及有关会计账目进行深入细致的查账与认真分析, 完全可以识破所有作假手段, 还现金业务的本来面目, 揭示出假账方面的秘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这就是本文的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1]、傅磊, 《财务会计学》,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5年11月第一版。

[2]、刘平生, 文实, 《会计信息失真查处300例》,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0年6月第一版。

力避数据作假 三部门联合亮剑 篇9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制定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以下简称《处分规定》)已于2009年 5月1日起正式施行。怎样理解《处分规定》的现实意义,它有哪些特点?北京在贯彻执行《处分规定》上将推出哪些措施?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市统计局分管统计法制建设工作的副局长顾兖州。

■ 三大背景

出台《处分规定》意义重大

曾几何时,社会上一些人戏称统计法为“豆腐法”,这一方面反映了统计法在一些地方执行不力,同时也折射出统计法规的缺陷。毕竟,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统计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那么,在这个时候出台《处分规定》有何特殊背景,它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哪里?

面对记者的提问,顾兖州结合《处分规定》的内容,引证相关数据和案例,清晰地描述了《处分规定》出台的三大背景。

顾兖州介绍,1983年《统计法》就对统计违法行为规定了行政处分的惩戒措施;1996年修改后的《统计法》重大突破是对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统计违法行为设定了罚款的处罚。但上述规定对于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难度大、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没有解决。统计执法中的“对民不对官、对外不对内、对下不对上”的问题始终困扰着统计执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严格执行统计法,坚决遏制统计上的弄虚作假⋯⋯完善统计法规是新形势下推进统计科学发展的历史必然!

《处分规定》是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大背景下产生的。顾兖州介绍,近几年,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在实践中形成了“依法立统、人才兴统、科技强统、文化塑统”的治统方略。把依法立统放在首要位置,就是强调用统计法规来治理统计、管理统计、发展统计,这是个根本。政府统计部门是执法部门,统计数据是法定数据,这一点在全市各级领导中达成了共识。市委市政府专门印发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京发[2006]9号)。对统计的法定地位和职责做出明确规范。统计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这是依法立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结果。目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进入第二阶段,《处分规定》的出台恰逢其时。

《处分规定》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背景下产生的。顾兖州指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包括北京市政府的力度是很大的,北京市政府制定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66条措施,这里面有帮扶企业的29条,政府拿出资金50个亿;有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31条;有保民生、保就业等社会保障的6条,拿出资金将近100个亿。在应对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应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统计数据。要求统计数据必须是真实可信的,不掺水分的,不受干扰的数据。这样才能反映经济运行、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才能反映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的真正实效。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出台《处分规定》对于防止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提高统计的公信力是很及时、很有力的。

《处分规定》也是在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确保普查数据质量的背景下产生的。顾兖州强调,经济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更是今年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强调“依法统计,应统尽统,实事求是”,我们千方百计确保普查数据质量,比如采取一些部门联动、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审核评估、签订数据质量责任书、加强考核监督、检查等一系列措施。但也很难说就能避免个别单位有数据不真实、不准确的情况。所以,《处分规定》的出台对保障普查数据质量也是很及时、很重要的。

■ 五大亮点

贯彻《处分规定》重在落实

《处分规定》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它和《统计法》又是什么关系?一些同志对《统计法》还觉得在实践上力度不够,感到执行不便,操作困难。对《处分规定》能产生多大作用心中打个问号。带着这些谜题,记者向顾兖州副局长求解。

联系《处分规定》的基本内容,顾兖州诠释了这部重要法律文件的新亮点、新突破。顾兖州介绍,《处分规定》共15条,可分为4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基本要素。包括立法目的、立法根据、解释机关等。第二个方面是适用范围。第二条从人员所属单位的性质上分成4类,包括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员,统计工作的组织实施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统计调查对象。第三方面是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量纪标准(第三至第十条)。第四个方面是执法执纪的有关规定(第十一至第十三条)。

谈到《处分规定》的作用与操作性,顾兖州回答道,正因为《统计法》的有些条款太原则,有些又不够完善,所以存在着“执行难”的问题。而《处分规定》则弥补了这个缺憾。顾兖州指出,《处分规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方面的部门规章,它整合并进一步细化了《统计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关于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方面的规定,补充规定了一些新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表现形式及其量纪标准。《处分规定》实际上就是《统计法》的具体化,是落实《统计法》的具体举措。

顾兖州指出,《处分规定》有五大亮点或者叫突破,集中到一点就是可操作性强了。第一是立法依据充分。《处分规定》的第一条直截了当地说明四部上位法等是其立法的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处分规定》是国务院的部门规章,它的上位法是人大通过的几个大法,这就决定了法规的权威性。

第二是管理相对人明确。《处分规定》的第二条规定了它的管理相对人主要是四种人:一是行政机关的公务员;二是法律法规授权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三是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管理人员;四是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如国有企业的董事长、经理、各层的领导,这都是由行政机关任命的。管理相对人就是这四种人,法的指向明确。

第三是法律责任清晰。《处分规定》明确了量纪标准,对各种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将根据不同的违法性质、情节的严重程度,分别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从《处分规定》的第三条一直到第十条谈的都是法律责任,什么样的违法行为,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理讲得很清楚。

记者了解到,过去在统计行政执法上有两个障碍性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执法实践。一是对领导者的责任追究问题,出了数据上的重大差错打统计部门的板子,很难和领导挂起钩来。二是对统计违法行为统计部门一家难以处理的问题,尤其是党内和行政上的处理更是难以操作。所以,统计执法在一些地方显得疲软、无力。话到此处,顾兖州讲起了《处分规定》的两大突破,即五大亮点的后两点。

第一个突破是建立了遏制领导干部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统计行政问责制度。顾兖州谈道,《处分规定》第四条指出:地方、部门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领导人员,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严重失实的统计数据,应当发现而未发现,或者发现后不予纠正,造成一定后果的,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的处分。即使找不到授意、强令的证据,当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数据严重失实,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个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应当发现却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以后没有采取得力措施加以纠正,都应当承担纪律责任。

《处分规定》明确规定领导干部要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统计数据严重失实的结果负责。这一点在过去的统计法规上是没有的,这意味着如果统计上出现了弄虚作假现象,数据质量发生重大差错,也会像重大安全事故问责一样,对领导者同样要处理,甚至要摘乌纱帽的。这个规定有利于促进领导重视统计、支持统计。

第二个突破是建立查办弄虚作假违法违纪案件协作配合机制。《处分规定》建立了任免机关、监察机关、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三方的统计违法违纪案件的移送制度。第一个移送制度是在三个部门之间。第二个移送制度是建立行政部门与党的机关的移送制度。这就是说,出现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党员干部不但要受到行政处理,还要受到党纪处理。

■ 三项力举

兑现《处分规定》将出重拳

一部好的法规关键在兑现落实,而工作落实的前提是正确估计形势。记者问到,怎样评价或者估计北京依法统计形势?按照《处分规定》的要求对照反思,在统计违法违纪行为上哪些方面突出一些?

“当前影响北京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问题是基层基础工作薄弱,而不是领导环节”。顾兖州说,“这是因为我们在上报各种数据时,从来不需要先向领导汇报,根据领导的想法再调整数据。现在各级领导可以说从区县到市这两级领导,对统计数据基本不加干扰,我们独立行使统计的调查权和报告权是能够得到保障的。如果说有干扰那只是个别地区。比如说乡镇,个别乡镇为了完善考核任务,按计划报数,这是前两年查处案件中发现的,但这仅仅是个别现象,并不普遍。”

谈到基层基础薄弱,顾兖州举例说,有些填报单位经常更换填报人员,填报者业务水平不高,又缺乏培训,理解不了统计指标,这就容易造成填报差错。还有,部分领导对统计重视不够,拿统计当负担,工作随意让兼职人员来干,这也是造成数据差错的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了解到,在落实《处分规定》上北京局队首先有一个好的基础。北京市年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46000多家,从2005年开始,北京市统计局执法检查大队每年按照15%的比例即对近7000家单位进行执法检查。五年来,通过强力推进执法检查,已经和正在实现着集中执法检查的初衷和目标:强化统计执法职能,促进企业依法统计,提高源头数据质量,扩大统计的社会影响。五年来,执法检查总计达31000多家,累计立案5300余起,对有违法行为单位给予警告并罚款的2200家。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四五’普法先进单位”和“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单位”。

谈起今后的打算,顾兖州着重强调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学习宣传,要按照管理相对人的四个方面,把学习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二是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包括移送制度、沟通机制等,在责任部门之间建立起一套相互联系、沟通顺畅、工作高效的工作机制;三是联合执法,加大统计违法违纪行为查处力度。改变以往统计部门单打独斗的方式,与监察部门、人事部门一起联合执法,通过多措并举,从根本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的公信力。

采访接近尾声,记者询问道,一项重大法律法规的出台,除了正面宣传以外,往往要抓一些典型,一些案件,形成社会影响,北京在这方面有何考虑?

上一篇:华东电网下一篇:骨干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