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媒体属性

2024-05-29

微博的媒体属性(共9篇)

微博的媒体属性 篇1

一、微博的媒体特征及影响

从web2.0时代, 人们就开始谈论草根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美国网络新闻学创始人丹·吉尔默就曾在他的《我们即媒体》一书中宣称:“个人电脑的出现、bbs的发展, 大大改变了人们被动接受新闻的状态。而blog的兴起, 真正开启了新闻的‘开源’运动”[1]。微博的诞生, 则是web2.0技术的思想和应用的提升, 被称为web3.0时代的开端, 其带来的深刻影响更加值得关注。

(一) 微博的媒体特征

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数据预测,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到2010年底, 国内微博服务商的累积注册活账户数将突破6500万个;2011年底, 中国互联网实际不重复的微博独立用户数将达1亿, 远远超过web2.0时代博客用户的增长速度。平民化、随性化、圈群化、个性化、自发传播的特性, 使得微博的自媒体特征相较于博客更加凸显。

首先, 微博因其有着可以“随时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共同讨论热点话题”和能提供“最新资讯”信息的个性化服务, 满足了人们的媒体个性化的需求。特别是作为多种媒介功能融合的产物, 微博打通了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间的限制, 实现了电脑与手机的终端融合, 简短、快捷的属性, 大量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等方式来即时发布信息, 打破了以往媒体的更新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这种方便带来的是信息发布和传播的更加频繁和迅速。

其次, 微博的发布带有自发传播的性质。DCCI2010上半年中国互联网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的目的主要为记录自己心情、寻找兴趣相同的群体、讨论共同兴趣的话题等, 用户将微博作为一个即时信息的交流平台, 除了发布自身信息外, 近半用户表示会在微博上进行信息转发。在内容的选择上, 人们倾向于关注热门信息、即时信息、并对感兴趣的信息进行转发, 形成以人为中心的自媒体。

(二) 微博影响力增长迅速

作为社会性媒体, 微博具有其他媒体难以超越的及时性、广泛性、深入互动等特点, 其裂变式传播的特性又使其影响力剧增。唐骏学历门, 方舟子遇袭事件, 闽籍船长冲绳获释回国等近期的热门消息, 都是在微博首发并向外传播。2010年9月, 围绕江西宜黄强拆事件的一系列追踪报道, 就是对新浪微博媒体特征的最好展现。9月16日, 从新浪微博用户“@邓飞”第一时间发布钟家姐妹北京上访遭制拦截, 到钟家女儿钟如九注册微博跟进信息发布, 不过短短1天时间, 此时就在微博上炒热, 10天之内, 钟如九的微博粉丝就已经超过32000人。此例足以说明, 微博在事件向舆论扩散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对于微博主, 有这样一个流传广泛的比喻:当你的粉丝超过100, 你就像是本内刊;超过1000, 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0000, 你就好像是本杂志;超过10万, 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 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 你就是电视台……这对微博作为社会性媒体的影响力作了形象的诠释。

二、传统媒体在微博平台的份额占领

丹·吉尔默这样描述个人媒体时代的景象, “你的声音是重要的。如果你有值得说的, 人们会倾听。你可以做自己的新闻。我们都可以。”[2]无论当事人, 还是旁观者, 通过网络强大的超链、转发、评论功能, 每一个微博用户都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当人人都是记者, 人人都是观察员的时代来临, 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和传播功能开始受到削弱、甚至威胁。当twitter将信息框上的问题由原先的“你在做什么”, 改为“正在发生什么”之后, 带给传统媒体的新课题就是:如何在新媒体的市场大战中胜出?

(一) 传统媒体成为微博用户

根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2010上半年的网络调查, 目前的微博用户中, 有36.94%的用户希望通过微博了解最新信息, 38.13%的用户希望讨论感兴趣的共同话题, 13.56%的用户希望发布个人信息, 总的可以概括为分享情感和分享信息。[3]需求即市场, 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台、电视栏目、电台等众多传统媒体竞相出手:截止2010年9月, 新浪微博上共有110多家报纸、240多家杂志、30多家电视台、110多个电视栏目以及近70家电台注册账户, 纷纷介入微博平台, 开始份额占领, 希望借助微博提升自己在网络新生代中的号召力, 以削弱网络对自身品牌影响。毕竟, 对于自上而下的传统媒体而言, 共享媒体为他们敲响了警钟, 但也是机会:应对挑战的第一个措施应该是先成为微博。

(二) 传统媒体对微博的使用情况

以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的报道为例, 微博成为这次信息传递的新平台, 前方记者、救援武警、当地学生都成为第一手的信息发布者。凤凰卫视在这次地震报道中, 首次尝试了“手机+微博”的方式发布了地震消息:4月14日9点26分, “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 4月14日, 截至9时, 青海玉树县已连发5次地震, 其中最大震级7.1级, 已出现人员伤亡。 (配中国地震网截图) ”;当天下午14点46分发布了地震灾区首个灾情视频:“4月14日用手机拍摄的青海玉树州结古镇地震现场。”。此外, 他们不断梳理、转发其他微博用户中的地震消息和见闻。在这一场微博的媒体推广应用中, 凤凰卫视的自有新闻发布成为微博用户转载的源头, 为其母媒增强了复合传播力, 而微博“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信息扩散模式加速了整个新闻的影响力, 对于凤凰卫视而言, 也借助微博增强了其品牌号召力[4]。

纸媒对微博平台的参与度则更高, 在新浪微博上注册的媒体实体用户中, 报纸、杂志等传统纸媒的账户数占到了全部媒体微博用户的60%强, 《财经》、《新周刊》等杂志, 《华西都市报》、《扬子晚报》等报纸, 都已经在微博平台上集聚了较高的人气。他们每天发布大约20-30条微博, 参与微博的形式基本可以归结为:1.发布媒体本身的自采消息;2.转发其他媒体的重大消息和社会新闻;3.活动预告与读者互动。从《新周刊》的互动情况看, 他们的微调查较为成功地吸引了微博用户的关注, 因为话题设置贴近生活, 参与度比其他消息发布要高得多, 如:“如果计划生育政策放开, 你想要几个孩子?”收获了2186次转发、2732条评论;“说实话, 你考试做过弊吗?”共有2423次转发、2500条评论。而其他微博的评论和转发大多很难超过千位数。寻找参与度高的媒体推广和互动方式, 让@新周刊的粉丝数一年之内已经接近60万大关, 而回头试想, 一个杂志要做到60万的发行量, 那该需要多少年?!

同时, 一些媒体管理者也注册了自己的新浪微博, 如:封新城、刘春等, 利用自身的名人效应为自己所在的媒体预告、评论, 达到了收获受众加分的效果。还有不少媒体记者以自己名字或本名加上用其服务的媒体的方式注册微博, 在采访中不断通过手机短信、彩信发布前方所见所闻, 这些第一手资料也多数都能成为新浪微博上的转发热门。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 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正在微博上抢占份额, 虽然花费的精力并不很大, 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一个新兴的网络平台来说, 传统媒体并不是担心自己将会被微博替代, 只是希望借助微博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对网下市场的占有格局带来一定的变化, 特别是希望年轻的受众群体能够通过微博的互动来关注母媒本身。

三、传统媒体的微博发布仍待探讨

新媒体崛起, 多种文化与价值观融入, 多元利益产生, 推动公民社会成长。在微博上, 媒体的传播对象已不再是仅能倾听的受众, 受众不仅能够通过网络互动反过来影响甚至左右媒体的传播与舆论。传统媒体如何在微博上既能够扩大关注、吸引受众, 又能够做好的舆论引导, 也是业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 微博发布的内容特点

究竟怎样的资讯和传播方式更易于被大众接受?根据万端数据与新浪、网易、搜狐、和讯等10多家媒体合作的在线调查显示 (这一调查旨在了解网民对微博的认知程度、使用行为及偏好) , 网民开通微博最主要的用途是自己写, 其次才是分享和关注。这就意味着微博上的表达是个人化、个性化的, 最有效的传播方法就是写出你的感受, 供人分享。有人说, “如果你想发展粉丝, 请把你的语气改一改。”因此, 要想得到微博受众的认可, 传统媒体在微博发布时就必须注意书写方式的改变, 把中规中矩的理性口吻变得感性, 把置身事外的新闻报道方式变成“与我有关”。

其次, 对于微博内容的选择也要有所考究。根据调查, 除了个人心情之外, 微博受众感兴趣的内容分别为:发生在个人身边的新闻, 新奇趣事、新鲜产物次之, 社会性话题再次之。因此, 对于区域性媒体而言, 首要的发布内容应为本土化消息, 其次为新鲜有趣的事物, 最后才是全国性、社会性话题;而对于全国性媒体而言, 则需要更好地扮演信息梳理者的角色, 找出热点, 做到宏观话题微观化, 政策话题生活化。有学者调查发现, 有的传统媒体选择将新闻的第一首发地选择在母媒关联的微博平台上, 稍后才将深度与综合报道在其传统母媒上发布。这种发布流程的新变, 一方面是希望取得了媒体发布的“先机”, 树立母媒在突发事件中迅速反应的优质品牌形象, 另一方面, 在新媒体平台首发, 类似在新平台上的“节目预告”, 也可能间接提升其母媒内容的被关注度。[5]

(二) 传统媒体的微博发布仍待规范

对微博发言的规范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如上节所述, 不少媒体记者注册了微博账户, 在采访中不断通过手机短信、彩信在微博平台上发布前方所见所闻, 网络打破了记者作为自由人和作为专业人士之间的界限。这些采访进程中的发布是进行式、碎片式的, 且受到篇幅和时间仓促的限制, 既难以展现其所采访事件的全貌, 也没有经过所在媒体负责人等“第二人审核”, 违背了新闻三审制的工作原则。在网络上发布这样的碎片信息, 很容易造成公众误解, 造成失当的舆论引导。

此外, 目前的信息传播有了这样一种苗头:网络爆料传播, 传统媒体跟进, 网络再进行第二次传播。自媒体的出现确实为传统媒体增加了信息来源, 报料人数的增加并且可以迅速找到当事人, 但并不是说, 媒体只需要从这些线索里找到有趣的东西, 然后转告给受众就可以了。媒体之所以成为媒体, 就是因为它有专业的记者和编辑, 需要用专业的眼光审视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影响, 如果只是单纯跟风则容易失去媒体的公信力, 最终伤害其美誉度和影响力。[6]

目前, 主管部门对媒体记者在微博发布信息的规范尚未出台, 国内也没有任何一家媒体针对媒体记者的微博发布做出规定。在这一点上, 路透社新近出台的《网络报道守则》倒不失为当前的一种借鉴。路透社这一守则强调了支持记者利用一切可能的新技术为用户提供细信息, 鼓励记者充分使用社会性媒体的原则, 但也提出了“三思而后‘贴’”、避免引发公众对记者公正性的质疑;工作账号与私人账号分开;如因工作需要使用Twitter, 必须事先征得主管同意;如因工作需要必须以记者的身份使用Twitter, 必须在名字前加上“路透”标签等一系列规定。[7]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化媒体上, 记者的职业行为和个人行为很难截然分开, 即便是使用隐私设置等方式, 在社会化媒体上张贴的内容仍然会被公众获知。因此, 尽快结合国内形势和宣传要求, 对媒体记者的微博发布做出规范, 将更加有利于信息的准确发布, 最大限度地减少虚假新闻、片面新闻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四、结语

传媒巨头默多克2008年在美国广播公司一年一度的系列广播演讲中说, 现在的人们“对信息比任何时候都饥渴”, 而报纸对于博客以及行业内其他新秀的优势在于, 它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可信的新闻。事实上, 就传统媒体而言, 在微博上的推广仍有广阔空间。尤其在网络传闻充斥、真假难辨的今天, 研究如何利用传统媒体在微博平台的影响力, 发挥传统媒体作为“信息梳理者”的优势, 让自己成为民众接受准确信息的首选媒体, 正是传统媒体削减网络冲击、进一步确立媒体公信力的大好机遇。

摘要:作为中国互联网的新生事物, 微博以其便捷的发布、广泛的互动传播性, 成为各大传统媒体争相抢占的另一信息发布平台。本文将选择新浪微博上的媒体用户为蓝本, 从微博的媒体特征、传统媒体的微博推广以及媒体在微博发布的规范等问题, 观察传统媒体在微博平台上的推广和影响。

关键词:新浪微博,web3.0,传统媒体,微博发布

参考文献

[1]苏克军, 赵彬.我们既媒体.读书[J].2006 (3) :140.[1]苏克军, 赵彬.我们既媒体.读书[J].2006 (3) :140.

[2]互动, 新媒体成功的金钥匙.解放日报[N]. (2006-5-13) [2010-09-25.][N/OL]http://old.jfdaily.com/gb/node2/node142/node153/userobject1ai1330118.html.[2]互动, 新媒体成功的金钥匙.解放日报[N]. (2006-5-13) [2010-09-25.][N/OL]http://old.jfdaily.com/gb/node2/node142/node153/userobject1ai1330118.html.

[3]DCCI:2010年上半年中国微博与社交网络数据研究报告.百度文库>专业文献/行业资料>计算机.[DB/OL][2010-09-025.]http://wenku.baidu.com/view/832a6a4c2e3f5727a5e96219.html.[3]DCCI:2010年上半年中国微博与社交网络数据研究报告.百度文库>专业文献/行业资料>计算机.[DB/OL][2010-09-025.]http://wenku.baidu.com/view/832a6a4c2e3f5727a5e96219.html.

[4][5]栾轶玫.微博媒体化与传统媒体发布流程之变[J].视听界, 2010 (3) .[4][5]栾轶玫.微博媒体化与传统媒体发布流程之变[J].视听界, 2010 (3) .

[6]闾丘露薇.媒体自媒体, 八卦或新闻.[EB/OL (]2010年09月11日) [2010-09-25.]http://blog.qq.com/qzone/622006568/1284175698.htm.[6]闾丘露薇.媒体自媒体, 八卦或新闻.[EB/OL (]2010年09月11日) [2010-09-25.]http://blog.qq.com/qzone/622006568/1284175698.htm.

[7]路透社网络报道守则.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EB/OL] (2010年07月16日) [2010-09-25.]http://b2b.toocle.com/detail--5274136.html.[7]路透社网络报道守则.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EB/OL] (2010年07月16日) [2010-09-25.]http://b2b.toocle.com/detail--5274136.html.

传统媒体对微博的利用现状考察 篇2

众声喧哗的微博是个人记录的工具,是公众分享信息的渠道,也是社会舆论的生发地。各种信息在这里聚集,成为现实社会在网络世界的一种符号再现。这里虚拟并不虚假,是新闻人观察社会变动、寻找新闻线索和获取报道素材的一个重要渠道。

(一)微博是新闻线索的重要来源

传统的新闻线索来源,主要靠记者、通讯员、新闻线人走访发现,当微博普及后,由于微博支持多平台的信息输入与输出,4A(Anvtime、Anvwh—ere、Anyone、Anything)的应用便捷性使其成为政府机关、学校、企业、个人等的信息发布平台,越来越多的信息会首先通过微博发布出来,微博由此成为媒体获取新闻线索的重要来源地。

在众多的微博用户中,关注名人微博更容易获得新闻线索,像李开复、韩寒、易中天等当红名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广泛关注,而微博是接近这些人的最佳渠道。名人为了不被媒体打扰,同时又为了保持一定的曝光度,也喜欢通过微博发布消息,关注这些用户自然能获得大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除名人微博外,转发多的信息、评论和草根名博也是获取线索的一大来源。

除了记者主动在微博信息中搜寻新闻线索外,微博还为公众的新闻报料提供了便捷的通道。每一个媒体工作者微博的粉丝群,其实就是媒体的社会耳目,他们在follow明星主持人、记者、策划人、编辑的过程中,会主动提供一些新闻线索。微博的私信功能,是媒体继电话、网络论坛、QQ之后的又一全新的报料平台。《华西都市报》副总编赵晓梦甚至认为,做博相比电话报料,其有效性和专业性更强,因为微博报料首先得是微博用户,网络对报料人的身份进行了筛选,因此提供的线索有效性更强。

(二)微博是新闻素材的获取地

只要手机捆绑了微博,每一个人只要觉得所见所闻值得报道,都可以成为一个“现场直播”的微博记者。微博记者数量大、分布广、身份杂,因此发现新闻的触角多。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中,微博记者能够即时报道、及时更新,其捕捉现场的能力要大于传统媒体。2010年8月,舟曲泥石流发生后,专业媒体记者无法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到舟曲走亲戚的大学生王凯手持便携式相机和手机,对特大泥石流灾害和救灾过程进行了微博“直播”,上传的照片、视频、文字成为许多媒体在灾情报道初期的素材。同年11月15日的上海大火第一条火情也来自微博。王凯以及上海大火中的博友们利用微博进行的现场传播及时、连续,图、文、评述齐全,成为媒体报道的重要素材。

微博是个新闻场,编辑、记者只要注视着这里就能获得大量的新闻,有时甚至可以将微博信息转化为报道的全部材料。比如郎郎升级当爸爸、郭德纲通过微博责备自己“太膨胀”并向北京电视台道歉的新闻,报道的材料全部来自其本人的微博。另外,微博中的讨论内容也可以成为完整的报道对象。2010年12月12日,复旦大学18名学生在黄山景区迷路,搜救民警张宁海坠崖身亡,但获救大学生并无感激内疚之情。事后,安徽媒体记者“淡淡esse香”很快在新浪微博中对学生的冷漠提出了谴责,并为张宁海的牺牲感到不值,这条微博转发达4800多次,并引发了如潮批评,成为众多时评的热门话题。很多媒体对微博话题也很关注,甚至为此开辟了专栏专版。

当然,微博更多扮演的是提供报道补充材料的角色。比如李开复对大雪导致航班延误的微博直播,提供了大量的现场细节和个人感受:“等了12个半小时,已经缺食物9小时,缺水3小时,说无法补充,空气很差。原来抱怨的员工都没力气了,”“终于上车回家了。明天直飞台北的航班已经满了要到香港转机。今天一共在机场17小时。”当事人提供的鲜活细节,成为媒体报道“雪误航班”的最好素材。很多的社会新闻和突发事件,新闻现场转瞬即逝,专业记者很难拍到第一现场,无处不在的微博博友往往能捕捉到现场情景,因此利用微博用户提供的图片和描述,能有效地弥补这一缺憾。

(三)主动设置话题,整合形成报道

除了以上两种被动地从微博获取新闻线索和素材外,媒体还可以主动出击,利用微博组织一些调查和讨论,作为调查报道和社会舆论探测的重要参考依据。

新闻媒体可以主动设置一个话题,并为话题提供一些话题由头和背景材料。通过与微博博友的互动,最大限度地集思广益,倾听民声,表达民意。通过微博平台汇集的众多评论,可以作为传统媒体内容深加工的原料。如2010年1月广东省两会召开后,《羊城晚报》社组织专门微博管理团队,在微博上设置话题,引导公众参与,并在报纸上开辟了“微博”版,把微博上的主要内容加以整合刊登,由此形成了“对象——微博——平媒”这一模式。此外,《创业家》《新周刊》等杂志也多次在微博中设置话题,引导微博用户参与,并把主要观点和调查结果等转化成刊物的报道,并多次进行选题征集,由此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内容。

二丰富采编手段

微博具备博客、论坛的信息聚合功能,又有电子邮件一样的工具功能,因此微博既是一种信息源,也是一种采编手段。

(一)作为一种采访手段

作为一种采访手段,微博缺点有容量限制,不太适宜大型采访。但如果是就个别细节求证,或是请采访对象就某个事件发表意见的小型采访,微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在采访方式中有电话采访、电子邮件采访和书面采访等中介采访方式。与书信采访相比,微博即时性强,访问对象可以第一时间收到信息,不会像书信采访一样影响新闻时效。与电子邮件采访相比,微博更便捷,电子邮件需要登录网站,微博则有多个信息输入输出平台,使用更方便、互动性也更强。与电话采访相比,微博的打扰程度低。电话采访需要采访对象停下手头工作,容易打断对方正在进行的工作,如开会、开车、上课等;在时间上也有限制,如时差、坐飞机出行途中等,微博采访和短信一样,采访对象可以延时回复。由此可见,微博必将发展为一种常规采访方式。

(二)作为一种编辑手段

美国社会性媒体记者,网络趋势研究专家谢尔·以色列(Shel Israel)在撰写专著《微博力》时,每撰写一章前都会在Twitter上留言宣布他计划和谈论的话题,并向推客征求相关建议。最终,《微博力》中有7成多的案例都是由推客提供的,推客成为作者的脑力延伸,弥补了个人知识获取面的不足。以色列的个案,彰显了微博在内容编辑中的价值。专业媒体在内容策划和编辑时,传统方式往往是关起门来开内部会议。这种小圈子讨论有种种缺陷,一是仅凭经验估测受众趣味,难免失准;二是趣味固定,策划编辑人员受个人习惯的羁绊,容易丧失对新

话题、新现象的敏感性;三是视角单一,尽管现在媒体深知“受众就是上帝”,但很多时候会固执己见。如果能够利用微博平台与粉丝们互动,可以测试选题,集思广益,拓宽内容渠道并突破个人思维的阈限。

在内容编辑中引入微博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新浪媒体做博中排名第一的《新周刊》。据《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介绍,他在微博上岫杂志、晒生活、岫观点,甚至于在这里征集杂志的封面专题用语,自己也被称为开了利用微博新技术办杂志的先河。封新城的同事这样形容他:“幸好有了微博,不然他要拉着同事吃饭、打游戏机、开会,现在好多了,他连会都在微博上开了。”封新城也在微博上坦言,以前就跟几个同事搞脑风暴,现在跟广大博友一起办公,数量巨大的微博博友已成为杂志的外大脑。

三丰富内容输出渠道

在Twitter声名鹊起之时,国外传统媒体洞察到了微博的力量,纷纷将微博作为推广平台。《纽约时报》在Twitter上的官方网站已经有90多万名关注者,《华尔街日报》也有5万名关注者,它们将新闻在Twitter上实时更新。在英国,134家一线杂志都开辟了Twitter账号。

国内的传统媒体也纷纷开始运用微博,如《南方周末》《新周刊》《华西都市报》《三联生活周刊》等有影响力的媒体都已开通了微博。考察目前的微博网站,媒体微博的内容输出,主要有这样一些方式。

(一)以微博为手段,导读媒体产品

这一类输出方式实质上是媒体产品的二次传播,是传统媒体产品传播的新媒体延伸。

在微博内容的信息结构上,主要有这样几种处理办法。

1.“标题+短信息+链接”式

新京报v:[两市双双收涨沪指报2865.45点]今天下午,沪深股市双双收涨,最终沪指报2865.45点,上涨0.94%;深成指报12146.15点,上涨1.92%。http:// sinaurl.en/h4k8eS

标题是报纸新闻的原标题,短信息多是传统媒体报道的导语,最后加上链接。微博信息基本上是对媒体报道的简单复制,这也是媒体微博最懒惰的一种信息组织方式。

2.“短信息+链接”式

新京报v:新疆阿克苏第五小学今日发生的踩踏事故,目前已知有40余名的学生受伤,其中7人伤势较重。据央视消息称,受伤学生均无生命危险。http://sinaurl.cn/hbylOX

大多数媒体的微博文本运用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和上一种方式一样,基本没有再创作,仅是对本媒体已有新闻产品的“复制+粘贴”。

3.“精彩片断+链接”式

这种方式在链接深度报道时运用较多,以精彩片断作为诱饵,刺激微博用户点击链接实现深阅读。杂志和周报的微博信息的内容结构多采用这种方式。

南方周末v:朝鲜的核武器能否用于实战鲜为人知,但朝鲜大炮带给韩国的威慑却要现实得多。比如美国海军陆战队指挥与参谋学院副教授贝奇托尔曾表示,如果朝鲜先发制人,光部署在38线附近的火炮在一天之内就能导致20万首尔人伤亡。http:∥sinaurl.cn/h4gOUe

这种信息发布方式直接抽取报道最震撼人心的新闻细节或评论,然后加上报道链接。

这种做法类似做新闻的“提要题”,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阅读和接受习惯。其好处是激发“粉丝”的兴趣,给接受者制造悬念,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收听者”点击链接,进一步阅读新闻报道全文。缺点是增加了媒体微博跟从者的阅读负担。

总体上看,这一大类信息传输方式没有尊重微博特点。有研究文章认为,这种微博内容和数字报没有本质区别,更像是专业媒体开在网络上的“广告窗”。“使用这种营销方式,不得不说是一种被时代潮流催促下的应付,并不关心和网民的互动。”

(二)以微博为媒体,首发新闻信息

微博除了用作传统媒体信息的再传播外,还可以专门针对微博平台独立发送信息,成为一些信息的首发平台。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微博的信息分享、传播功能,并专门针对微博传播量身定做的一些新信息,其既能扩大母媒体产品的内容,又能有效扩大媒体的报道视野。

1.直播新闻现场

在2010年的两会报道中,有57位经过人民网微博实名认证的人民日报社和人民网记者运用多种传播工具,把两会现场内外发生的新闻实时发布到微博上,构成“微博报两会”的看点。其中有不少信息具有鲜活的细节和现场感,丰富了传统媒体的报道,提高了传统媒体的亲和力。

清晨用餐,与赵启正一桌,旁边是胖胖的毛新宇。见毛盘中实在丰盛,赵笑道:医生说,不在锻炼,关键在吃。毛嗯了一声,未予理睬。赵又笑道,小老百姓,爱瞎操心。人渐多,日,团结在赵主任身边。赵说,错,紧密团结在毛委员周围。众皆大笑,毛亦乐。

这是记者詹国枢在2010年3月9日发布的一条微博消息,这样的微博内容丰富有趣,既提高了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也让主流媒体的报道多一条传播渠道。

2.专门制作新节目

《新京报》利用网络平台,制作视频节目在网络上播出,既有利于发挥媒体优势,丰富媒体的产品类型,也增强了母媒体的知名度。下面这条微博,就是《新京报》为自己视频节目所作的推介。

新京报v:《知道分子》开播啦!!!《知道分子>是新京报于2010年全力打造的一档知识类节目,从社会即时新闻以及一段时间内的社会热点入手,讲述背后的历史背景,趣闻轶事等等。第一期节目《金正恩私密档案大揭秘》正在播出,http:∥sinaurl.cn/hbhm6h请点击收看!

再如《新周刊》在报道铁道部新规时,并不是简单报道新规定,而是夹叙夹议,有事实有观点,形成了自己的个J生。

新周刊v:小心,今起“不和谐”,火车票作废!——铁道部最新修订的《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和《铁路旅客运输办理细则》今起执行:以前,乘客赶不上非“和谐号”动车(普列),最晚可在开车后2小时内改签,今起,车票直接作废!除非你手持医院患病证明,请站长开恩。以前,直达票中途下车可办中转签证,今起作废。

这种微博表达简洁,信息量大,基本上能满足受众的需要。微博不是对原有新闻作品的简单翻版,而是做了“精”加工,独立成篇,图文并茂,用140字将作品精华充分展示了出来。

3.发布节目预告

节目预告内容主要运用于广播电视微博,目的在于提醒潜在受众注意收听/视。

凤凰卫视V:《世纪大讲堂》愈演愈烈的贸易战、汇率战令全球经济呈经济象,世界经济正面临着2008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的又一次严峻挑战。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做客《世纪大讲堂》,以独特视角分析

《国际货币体系与中国经济》。

4.转发私信或其他信息

任何一个媒体的报道范围,都不可能涵盖所有有用、有趣的信息。因此,及时整理并转发其他媒体的信息,能丰富媒体微博的传播内容,增强微博平台的吸引力。一些微博利用比较好的媒体经常转发其他媒体信息、私信、传闻等,其容量甚至超过了自身媒体内容的推介。

媒体的这种微博利用方式,信息发布不拘泥于自有媒体的信息,凡是有趣、有用并且适合微博传播的信息,皆可纳入微博传播的范围。像《新周刊》分享的《涨声响起来》博文,形式新颖,亦庄亦谐,内容发人深省,能增强媒体微博的吸引力,培养受众对微博代表的母媒体的好感和忠诚度。

(三)提供分享链接,方便用户转发

在媒体工作人员主动利用媒体微博扩大媒体影响外,还应充分挖掘微博的信息分享功能,驱动受众主动分享新闻网站内容。为方便微博二次传播,很多报道后提供了微博转发的“分季”链接。

用户在浏览完新闻后,如果觉得有价值,就可以点击相关微博。一点之后,相关信息会按照私人电脑默认的微博账号自动转发,信息分享仅一键之劳。如果不是在个人电脑上,或同一台电脑的某个微博有多个使用账号,那么就会弹出页面,需要用户登录才能转发,分享信息同样比较便捷。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新闻网站报道后提供的微博链接服务工作,仅门户网站做得比较好,微博的信息分享功能还没有被充分挖掘。

四 增强与受众的互动

国内几乎所有的主要媒体都已在新浪网集体开通了微博,其中既有媒体官方微博、栏目微博这类集体微博,也有负责人微博、编辑微博和记者微博这类个人微博。这些吸附着大量粉丝的微博,成为宣传媒体的一个个卫星自媒体,也是受众向媒体反馈意见、双方互动的便捷通道。微博的强互动性,对媒体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一是更好地发扬了群众办报/台的优良传统。我国新闻事业有“群众办报/台”的优良传统,微博是受众反馈情况的最便捷方式,它的出现,实现了受众与媒体的零距离接触和无障碍沟通,加深了媒体和群众的联系。

二是提升了新闻质量。受众可以用微博的私信功能,也可以用公开方式向媒体反馈情况。前者可用于私密性强的信息,如举报内容虚假、记者采访作风不正、提供新闻线索等。后者用于公共性强的信息,如内容评价、情况咨询等。微博对信息反馈渠道的拓宽,提高了媒体对受众趣味变化把握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并有利于端正行业作风,提高内容质量。

三是增强了媒体亲和力和影响力。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媒体微博中,个人博客的粉丝往往最多,如凤凰卫视的系列微博中,粉丝数最多的是主持人沈星,粉丝数为766 176个,比凤凰卫视的官方微博219 343个粉丝多了54万多。媒体微博中的私人微博,如主持人微博、记者微博,在信息互动上具有人际交往的感性魅力,有着浓厚的人情味,满足了网民对真实性和贴近性的要求。传统媒体通过打造明星记者和明星主持人微博的方式,可以间接提高媒体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浅析传统媒体与微博的融合 篇3

微博, 即微型博客, 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博客的全新互联网产品。他允许用户通过登录网页、手机短信息、电子邮件和即时聊天软件等手段以个人博客的方式随时随地发布信息文本。其每一篇“博客”限定在140字左右。同时, 他也可以上传音视频、图片。用户与用户之间信息的传递首先通过“关注”和“被关注”来实现。微博客的代表性网站是Twitter, 这个词甚至已经成为了微博客的代名词。Twitter是2006年3月由blogger.com的创始人威廉姆斯 (Evan Williams) 推出的, 英文原意为小鸟的叽叽喳喳声。2007年推特从原来的公司独立出来并成立了独立运营的公司, 一炮而红, 并逐渐开始风靡全球。据统计截止至2010年5月底, Twitter注册用户1.05亿, 年增长率1500%;每日搜索量6亿。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之迅捷、传播密度之深密, 传播方式之便利, 远非以往的媒介所能比拟。由于其巨大影响, “微博”入选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 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微博类产品的问世, 预示着一个媒介新时代的即将来临。

二、微博信息传播特点

第一, 新闻发布会。2009年9月4日11点17分, 谷歌中国负责人李开复通过新浪微博和新浪博客同时发布了离职声明。随后一个小时内, 他多次利用新浪微博澄清外界传言;他的微博被博友大量转发和评论, 同时成为各类媒体报道的主要来源。另外, 美国总统奥巴马、NBA球星奥尼尔等在Twitter上都有开设帐号。国内的新浪微博更是将名人开博这一传统继承发展了下来, 姚晨、韩寒等名人纷纷在新浪微博安家。正因如此, 微博应该成为新闻媒体监控和跟踪突发消息的重要平台。新浪博客副总编孟波说, 微博在某种意义上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因此, 在网络实名制尚未建立健全的网络大环境下, 相较于网络媒体和网络论坛发布的匿名信息而言, 微博在新闻信息的来源上更为可靠。第二, 新闻发生地。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2009年12月19日台湾花莲外海发生6.8级地震, 台湾台中的萧姗姗通过微博发布了一条消息:地震@@!好强>。“微博云南”开设后, 引起社会高度关注。2011年1月25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教授, 在新浪网上开设了一个名为“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 在短短两周时间内, 这条微博引起了全国各界人士及十余万网友的广泛关注。微博上信息传播速度快、扩张范围广, 令所有人都为之惊讶。所以, 微博的用户只要在事件的现场, 就能够随时对现场情况进行“直播”, 与传统的媒体相比, 不仅在一般的新鲜事、有趣事的报道上, 尤其是在对待突发事件的报道上, 微博客有着巨大优势。第三, 容易形成舆论环境, 制造新闻热点。微博已经渐渐被媒体化, 每个微博在信息发布、接受、转发等行为中实际上已经参与了传播内容的建设和传播。由于传播的快速和便捷, 微博的影响力从美国总统选举、伊朗绿色革命、丹佛飞机脱离跑道事件、印度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事件、到迈克尔·杰克逊逝世都有不俗的体现。微博客对涉及公众利益事件尤其是重大的突发事件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报道突发事件的生态环境。

三、微博对传统媒体的意义

微博的媒体属性 篇4

关键词:新媒体;微博;传统媒体;新闻传播机制

一、微博的兴起与现状

微博,微型博客的简称。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化媒体工具和网络交流形式,它允许任何人阅读或者只能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随着发展,这些消息可以被很多方式传送,包括短信、即时消息软件、电子邮件、MP3或网页。一些微博客也可以发布多媒体,如图片或影音剪辑和出版。”微博最早出现于美国,目前己遍及全球各国,国外较知名的微博服务提供商有twitter,jaiku以及pownce等。国内先后出现饭否、叽歪、嘀咕、新浪微博等。在国外以twitter最为著名,它拥有最庞大的用户群体,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Twitter已有2亿用户,每天发送1.3亿条Twitter消息。在国内,据易观智库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微博注册用户已达1.45亿,其中新浪微博的社会影响力最大。实际上,微博数量并不是在最近才开始爆发增长,早在2006年,博客技术先驱埃文·威廉姆斯就建立了Obvious公司,除了强调精炼文字书写与沟通的袖珍型博客外,即时性交互成分成为与以往书写平台的最大区别。2010年被称为是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这一新兴的网络互动平台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势不可挡,不愧成为互联网中的一大热门事件,国内的各大网站也都争相开放微博,都想在这场较量中挣得半壁江山,唯恐落于这股世界潮流之外。

二、微博兴盛的原因及其传播特点

1、传播主体的变化。“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这些媒介组织包括报社、出版社、广播台、电视台以及以大量发行为目的的各种音乐、影像制作公司。在西方国家,媒介组织以公共法人和企业法人形态为主;在我国,则以采取企业经营方式的公有制事业机构形态为主。这个特点说明,大众传播是有组织的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的组织目标和方针指导下的传播活动”。然而,在微博这一传播媒介中,传播者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传统媒体变成了普通大众,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发布者,因此,在微博中传播主体已经发生了变化。

2、传播方式的变化。由单向传播向双向传播的转换。单向传播是指缺乏反馈或互动机制的传播,即信源发出的信息,经过传播渠道而抵达信宿的单向过程。在单项传播中,传播者与受传者只是单方面的给予和接受关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纯粹的单向传播是少见的。一般来说,人类的传播活动都具有双向性和互动性,但这种双向性和互动性有强弱之分,大众传播由于缺乏反馈的及时性和灵活性,属于一种单项性较强的传播活动。然而,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微博借助于转发与评论的功能实现了便捷及时的互动,通过这一平台任何人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发送者,微博已将每日新闻变成了每秒新闻,信息传播速度之快、信息源数量之丰富、传播力度之惊人都是微博消息的传播特点。用户参与话题和事件的实时报道,强化了消息的可靠程度,同时信息的扩张还可促进社会组织和社会运动的形成,新浪微博发起的“微博打拐”行动就引起了社会的广大关注。

3、传播信息的碎片化。微博的一大特点就是传播信息的碎片化,传播的信息就是个人话语的集合,140字的自由表达,低门槛的自由准入也正符合了现代人快捷的生活节奏和快餐式的文化消费习惯。与博客相比,微博是一种更加快速的交流模式。用户花上很少的时间和思考用简短的语言产生传播的内容。更新的频率也与博客不同,一个多产的博客主人一般一天更新一次博客,而微博可以在一天之內更新几次。由于与手机终端的配合使用,微博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常常是处于快速的浏览,习惯性的转载和情绪化的思考与表达。网络段子和文字游戏式语句的出现,才能够吸引追随者的眼球。因此微博的这种碎片化信息的写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写作习惯和表述方式。

三、微博信息传播机制的分析

1、从传播学角度看。微博事实上是将传统的SNS与即时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个变种。与依靠信息架构的传统门户网站不同,微博是WEB2.0时代典型的网络应用,它主要是通过大量的用户产生大量的信息,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和体验。用户的规模和用户体验是相辅相成的。微博是一种裂变传播,是一种扩散的分众传播模式,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是社会的进步,这也是媒体功能发展的必然趋势。

2、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运用。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受众接触媒介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这些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和个人心理起源。因此能否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心理满足,直接影响着受众对媒介的期待,受众主动选择微博这一媒介,并形成一种潮流,使用者必然是能从微博中体现出使用与满足理论。

3、把关人理论的运用。“把关人”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提出,他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指出群体传播中存在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微博中的把关体现在普通用户的把关,名人、明星等意见领袖的自身把关以及运营商的把关这三个方面。

自媒体环境下微博的发展之路 篇5

新浪微博带来的言论表达的自主、自由和便利, 一下子让维持了多年的既有传播生态被打破。政府部门发现, 行政不作为的情况越来越难以掩盖;娱乐名人们发现, 越来越多的生活隐私被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中;各大基金、慈善团体发现, 想要账目清白, 公开也只是分分钟的事儿。传播学界的学者们也热衷于研究由这个内容生产平台所引发的各种传播现象。微博问政、微博打拐、微博捐赠, 这些事件无一不和微博产生牵连。

一、微博开创的新现象

(一) 舆论的井喷发展

言论的即时表达带来的第一个显著效应就是社会舆论的井喷式发展。靠传统媒体被动提供信息的受众似乎一夜之间就被这种求证、挖掘、参与式的体验所吸引, 无论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 都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得到曝光和放大, 再经由热情高涨的网民们转发和评论, 任何新闻要素都会在这种独特的“口口相传”的传播模式中得到酝酿和二次发酵。

这种模式一方面让舆论更多元、扩散传播得更快, 覆盖的社会群体更全面, 也让社会监督更有效;另一方面, 则让舆论引导的困难程度加大。面对数量庞大的不定个体, 信息的流动呈放射状, 从信源到信宿的速度越来越快, 受众得到反馈的时间越来越短, 得到反馈的数量则越来越多, 这和以往的线性传播模式大为不同。线性传播模式中, 言论的控制者和管理者可以在信源生产、信息传播的任何一个环节进行控制管理, 也可以在反馈产生后加以把关。但在微博形成的这种放射式传播过程中, 信息的发布、传播、反馈、二次扩散都是匿名的, 这就进一步加大了信息管理的难度。

在这种自由表达的氛围中, 流言、虚假信息的表达也同样自由。大众是一个极其庞大又复杂的群体, 个体间的文化背景、媒介素养千差万别, “三人成虎”的现象层出不穷, 也难怪在新浪微博的言论管理历史上曾出现过禁言、禁评论、禁转发、强制删除等一系列强制管理的手段。

(二) 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到来

在新浪微博的时代正式来临前, 还没有哪一种媒介能让人如此耗费心神地浏览各类信息后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空虚感。这种消息式的阅读方式, 往往难以深入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大部分用户习惯了在微博上的快速刷屏, 由于微博内容更新速度非常快, 只有不断地快速刷屏, 才能掌握这一秒发生在地球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 这也往往构成大部分年轻群体交友、聚会的谈资。大部分受众对信息的接受仅停留在表面而不求甚解。

这种现象的出现, 是内容生产和传播这两个过程共同造成的。在注意力经济时代, 时间远比黄金更贵重, 没人会花大量时间在一些长篇大论上, 除非是名家名作, 所以短小精悍的内容更容易被受众注意。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 这些内容并不完全都具有阅读价值。久而久之, 复制、跟风的内容越来越多, 那些具有阅读价值的信息就同石沉大海一样被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中。长期被各种冗余信息霸占屏幕, 这是一部分用户转而放弃微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 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

目前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即时通信软件是腾讯QQ, 但微博推出的即时私信功能可以让大部分受众在浏览信息的同时做到和好友即时沟通与分享, 其便捷性不亚于QQ带给我们的通讯体验。加之@这一符号对人们的吸引力, 微博也一跃而上成为分割腾讯用户的重要力量。除了QQ, 曾经红极一时的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站也在微博发展最为辉煌的几年里颓势尽显。尤其是人人网曾号称要海外上市, 但就目前的用户使用情况来看, 不少用户活跃度下降, 甚至闲置或注销了账号。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的呢?

比较微博和人人网, 二者最根本的区别还是表现在内容服务层面。人人网的前身叫校内网, 是依托用户所在校园、班级而建立起来的社交平台, 对在校生的吸引力较大。但随着用户年龄的增长和交际圈的不断扩大, 以同学身份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交友圈子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寻求和扩大交际范围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心理。相较而言, 微博则更像是一个网络社会, 在这个平台上有朋友、明星、商贾, 只要你想了解和关注, 只需点击关注按钮, 就可以轻松获得有关他的所有信息。而人人网在这方面则设置了一定门槛, 想要浏览对方的更多信息, 唯一的做法就是申请添加对方为好友, 这一过程无疑阻碍了用户的热情, 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的使用自由。

微博除了在关注好友方面没有阻碍之外, 更重要的是它的无痕浏览模式满足了当下大部分人想要窥视别人隐私但又不想暴露自己的心态。如果微博也像QQ空间那样, 明确标明几点几分谁看过我、我看过谁, 相信大部分用户会停下他们刷屏的大拇指, 仔细思考一番当前内容是否应该点击阅读。

这种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还体现在“线下”互动的“线上”表现。所谓的“线下”互动实际就是人们在实现生活中的日常交往, 比如聊天、聚会、邀约等, 通常在线下模式中, 我们会用短信、电话等通讯方式完成邀约或聊天环节。但自从@这个符号出现后, 就连人们聚会用餐后的感慨, 也一定要绕过当面表达转而在微博上留下一点痕迹。可以说现代青年群体们的行为方式最典型的表征就是网络化。

二、微博发展遭遇的瓶颈

微博在带给生活无限惊喜与可能的背后, 也在消解和重构着广大受众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但就目前看来, 其影响力似乎正在衰减。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一项最新报告显示, 2013年中国内地即时通信用户增至5.32亿, 同比增长6440万, 而微博、社交网站、论坛等互联网的使用率下降, 其中, 微博用户比上年减少2783万, 降幅达9%。

更有数据显示, 微博五亿用户中, 大约有80%是从来不登录的, 日活跃用户从2013年年中的6000万跌落到现在的2500万, 用户活跃程度在明显下降。有人说这是腾讯推出的微信在和微博争夺用户, 但究其根本, 微博的式微有其自身的原因。

(一) 产品复杂化, 降低用户体验的便捷性

国外的同类产品Twitter、Facebook也面临着用户活跃程度下降的现状, 实际上类似的社交网站在内容生产方面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即20%的用户生产内容, 剩余80%的用户仅在浏览。但Twitter、Facebook这类网站虽然同样面临外部激烈竞争、内部管理层动荡的现实, 依然做到了高效增长, 究其原因是Twitter始终如一保持了产品的简洁性。如果Twitter也像微博那样, 开发衍生出一大堆功能和产品, 估计也不能笑傲群雄至今。

微博产品一度很简洁, 没有广告推广, 没有热点推送, 没有微博推荐, 它就像是一个纯粹的可供用户娱乐、发布信息的平台。但就目前来看, 微博的确越来越走向繁复。最新版本4.2.0的微博除了在个人主页装饰、主体应用方面下了些工夫, 更是将支付功能引入了微博。除此以外, 个人主页上的配合农历新年出现的“我要发红包”选项对大多数用户来说就是“鸡肋”的摆设。首页上的广告滚动、微博推广, 更让大部分用户觉得新浪后台侵占了他们的私人领地, 更别提微博搭载的游戏功能、应用下载功能, 恍惚间会让人产生不务正业的错觉。

除此之外, 还有一度饱受用户排斥的各类抽奖信息、无法删除的新闻推送、莫名其妙的未关注人私信, 都成为微博驱赶用户的利器。在引入阿里巴巴的投资之后, 新浪微博更是义无反顾地把自己变成了淘宝的流量来源, 变成了大一号的“蘑菇街”和“美丽说”。现在微博又成了“来往”的流量工具和新用户入口, 殊不知这样做的下场就是自寻死路。

(二) 用户增值服务不到位

和QQ一样, 所有的社交平台都喜欢用VIp来区分用户。VIp就是所谓的付费用户、会员用户, 成为付费用户后可以随意更换微博推出的各种主题皮肤, 在关注用户数量上也有所增加。但除此之外, VIp所受的广告推送骚扰并未减少, VIp和普通用户的区分度、功能体验并不明显。

(三) 与微信的“鹬蚌之争”

微博的式微有很多种说法, 最甚嚣尘上的莫过于来自微信的打击。若仔细推敲, 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类似产品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核心价值和发展方向。

微博是典型的弱关系产品, 也就是说它可以让你找到很多你之前都不认识的人。除了熟悉的账号之外, 微博基本上就是一个公共的游乐场, 如果你愿意耐心挖掘, 可以衍生出很多层关系。而微信则不然, 它是一个典型的熟人产品, 也就是强关系产品, 出现在微信中的用户几乎都是在现实社会关系中有一定关联的人, 从某种层面上来讲, 它更像是手机通讯录和QQ好友联系人在另一个平台上的变形产品。能够加入微信的基本都是熟人, 除非朋友介绍, 否则你是不可能轻易进入他人朋友圈的, 仅就这点而言, 微博与微信是完全不同的。

微信由于用户既定社会关系的短板, 为了进一步扩充其内容生产, 弥补自身在内容供应方面的不足, 推出了公众账号。虽然公众账号的活跃度也在下降, 但微博模仿微信的公众账号功能目前看来则是失败的。对微信来说, 公众账号是通信功能上内容的补充;而对微博而言, 公众账号就是内容上的重复与叠加, 没有实际意义。

现在看来, 任何一种社交媒介的发展, 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发端时体现的特色, 就像微博和微信, 做内容就做内容, 做通讯就做通讯, 任何给用户体验造成障碍、增加体验时间成本的行为都将成为其日后发展的绊脚石。

参考文献

[1]威尔伯·施拉姆, 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 (第二版) [M].何道宽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2]保罗·莱文森.新新媒介[M].何道宽 (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微博的媒体属性 篇6

一、传统媒体的微博客应用现状

传统媒体在新浪所设的“媒体微博”中被分成报纸、杂志、电视频道、电视栏目以及电台, 在这四个主要媒体之下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细分。如报纸开通微博截止目前共有592家, 同时对其进行细分为机关报81家、都市报352家, 专业报157家, 校报2家。这样一来便于对媒体微博的查找和关注。目前看来, 传统媒体对微博一般都采取比较积极的态度, 纷纷开通微博, 进行相关信息传达。

本文选取不同类别的传统媒体微博对其进行内容分析, 发现传统媒体对微博的积极应用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传统媒体相关信息展示

1. 报纸内容的“微博化”处理

《南方都市报》、《今日咸阳》等纸媒开通的微博页面基本上都是对于当天新闻内容的简要概括再加上报纸电子版的相关链接来进行新闻的二次呈现的。而《国际先驱论坛报微博》也是标题加链接的形式来进行信息传递的, 这些新闻内容与传统版面无任何区别。

2. 本报和其他媒体信息的转发相结合

在此类中《华商报微博》就是很典型的, 在本报自采新闻进行微博化处理之外, 会转发华商网、三秦都市报、《今日咸阳》、《西安晚报》、人民网等其他相关媒体的报道, 无形中加大了信息收录的渠道, 报道内容相较该纸媒而言略显丰富。

3. 对传统媒体的节目或者相关信息进行预告

这在电视开设微博页面中体现的较为明显, 如《浙江卫视直通车微博》就是所有播报的新闻标题加上相关视频链接来对节目加以呈现的。《湖南卫视零点交锋微博》也是对于当天所要播出的节目的提前预告。

4. 传统媒体内容呈现+转发+评论+其他类信息

如《扬子晚报微博》在本报相关新闻加链接之外, 会对热点事件加以点评。在此之外会提供一些服务类信息如天气预报等。

(二) 媒体形象建构

1. 媒体内部相关活动展示

媒体内部举办的各种活动, 媒介从业人员之间的交流或者是与受众之间的具体互动过程会在微博上展示出来。如《京华时报微博》就将读者俱乐部活动的照片不断上传到微博上。《中国中学生报微博》内部对新加的粉丝会进行随机抽奖送书活动;《南风窗微博》在南风窗调研中国江南大学团队校园报告会开始后, 不断发图以及相关人员讲话到微博上, 也许调研结果会公开展示到杂志上, 但整个调查的过程却以动态的形式在微博上得以凸显。

2. 发起社会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的举办对于媒体形象的建构而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而利用微博这一平台对活动进行宣传推广, 可谓一举两得。既有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 也有利于品牌的推广。如m us ic radio几乎每年都会有相关的公益活动, 在今年2010Mus ic Radio音乐之声Kappa1200助学行动则是借助于微博平台很好的对其进行推广, 信息发布过程中不断有人对其进行转发和评论。这样一来, 由于微博的嵌套式传播机制使得此信息在不同的圈子内进行传播, 极大提升了此次活动的知晓度。此外, 不断更新信息, 告知受众资助具体进展以及相关艺人和活动的情况并附有照片, 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以及媒体自身的公信力。

(三) 互动平台

1. 与受众的互动

与受众的互动在微博上主要体现为见面会, 读者调查等活动, 如读者俱乐部的相关活动展示等。类似于《扬子晚报微博》上进行的:“调查一下:你愿意生活在一个没有报亭报摊也没有的城市里么?”诸如此类的调查会引发微博博主或者该报的读者等积极主动参与到调查和讨论的过程中来。

2. 征集话题, 寻找线索

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媒体以往我播 (刊登) 什么随你爱看什么的现状, 开始积极利用微博客在网上征集话题来寻找节目的选题。这种应用现状在电视栏目微博客页面上体现的较为明显, 如《锵锵三人行》的微博客页面经常会发布求本周话题的信息。此外在节目播出之前会征求大家的意见, 如:“冯小刚即将来锵锵聊天了, 想问他什么?”, 之后不断有人进行转发和评论。这样就跟节目就更好的交融在了一起。

二、传统媒体微博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综合传统媒体对微博的应用现状, 不难看出, 很多传统媒体将微博页面作为发布和推广自身报道的一个渠道。除此之外, 微博为传统媒体的互动也提供了一个平台, 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媒体在互动性方面的不足。而且由媒体自身开展并在微博上加以推广的大型公益活动对于该媒体形象的提升和品牌的树立也会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传统媒体在微博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 信息来源渠道单一, 大都是本媒体的内容展示

有些传统媒体微博的内容与媒体本身重合度比较高, 比如有些报纸微博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直接就是对于原内容的复制和改造。这样一来, 受众从微博版面得到的信息与传统媒体就是同一的, 即使是转发会扩充该媒体的信息容量, 但从总体上来看, 这些转发的信息从其他传统媒体的版面上依然可以看得到, 而且会更为详尽。从这一点上来说, 信息的个性化体现的不是很明显。

(二) 信息滞后性较为明显, 未能充分发挥微博客的传播优势

很多新闻由于都是把传统媒体的内容, 以适合于微博客发布的形式进行处理, 而且时间一般都是在该报纸出版以后, 所以时间上相较于纸媒而言还要落后。在科技发展的今天, 时效性是网络媒体包括微博客在内的一大竞争优势, 如果只是复制和转发, 而且时间还比传统媒体滞后, 那么这无疑是致命的。

(三) 存在信息来源不明问题, 削弱信息的权威性

传统媒体微博版面的自采信息量是极少的, 但有的媒体在这一方面做的还是比较好, 如《华西都市报》除了开通自身微博版面外, 还开通了《华西都市报微新闻》微博版。微博平台上发布的很多信息都是传统媒体上未加显示的内容。但其中的问题在于这些自采的较为个性化的内容的消息来源或者作者是谁等都没有注明。这样一来, 导致的后果就是一则信息的发布往往不知道是从何来, 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传统媒体信息的权威性。而且在网络的汪洋大海中, 增加了信息的真实性的考证难度。

三、传统媒体微博应用合理化建议

(一) 充分利用微博的资源优势, 开阔其信息采集渠道

微博客上, 任何一个人所发布的信息都有可能成为一则消息的线索或者由头, 而目前的传统媒体在微博客上主要将视线局限在自身媒体信息采集的发布以及同行信息的转发, 而忽略了从其他渠道获得相关信息。这从微博客上粉丝和关注人群的数量上就可以看出来, 例如微博起步较早并办的比较好的《新周刊微博》版截止2011年7月12日为止, 粉丝达到了2449230, 而关注人数则只有314, 互动率不到0.13%, 而且这314关注中还包括新周刊内部的采编人员以及其他媒体微博版的关注。这个比例是相当小的, 也就是说该媒体向大量的人播发信息, 但在获取信息上, 无论是渠道或者数量上还是十分有限的。而除了在微博上寻求报道线索之外, 大量的信息流通渠道如校内网、各大社会论坛等信息集散地也是可以作为传统媒体的信息来源渠道的。

(二) 及时在微博上披露一手信息, 然后再集中进行挖掘

这是对于编采人员提出的要求, 记者在获得新闻线索或者是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对报道的进程以在微博上发布信息来加以呈现, 有效的提高信息的时效性, 不要等到稿子成型了或者是已经付诸印刷了再来播发。这样一来传统媒体的新闻在时效性上会有大的改观。如在宜黄自焚案中, 钟家姐妹利用微博来进行自我救赎, 凤凰周刊的记者邓飞通过转发相关网友的微博内容对事件进行全程跟踪, 就很好的利用和体现了微博上的资源, 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性。而且大量网民的参与评论使得事件得到高度的关注, 而传统媒体在此之后再对事件进行深度挖掘, 会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 建立有效的信息证实机制

“微博服务在中国获得爆炸性增长, 其所实现的信息密度、传播的频度以及网民的联接度都远远超过此前任何一种网络应用。”[2]但是在浩瀚的信息海洋里, 真假难辨, 如何分辨信息的真实性、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来在自己的传播平台上进行展现这便是传统媒体在微博上进行信息传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在核实信息有效性方面, “归根结底, 核心的问题就是, 作为一个网民, 你自己的信息渠道是不是足够多元?你需要既从Web 1.0媒体和Web 2.0媒体中, 也从自己的资料库里获得多种信息, 再加上自己的人脉网络和以往累计的经验等, 用所有这一切来决定, 面对芜杂的信息时让自己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判断。”[3]在这一点上, 建立有效的信息核实机制则是非常关键的。

(四) 融合社会性媒体, 尝试公民新闻报道

“社会性媒体是一个虚拟社区。在这个社区里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形象和空间。来自不同地区甚至国家的人, 在此结成好友, 形成交友圈, 通过自己的空间分享文字, 音乐, 视频等等。大多社会性媒体有自己的评分机制, 会大力推荐好的作品, 好的内容, 和受欢迎的用户。前段日子被EBay收购的Stumble Upon (共享网页书签) 和被Google收购的Fe e d Burne r (共享Fe e d) 都是典型的社会性媒体。”[4]而这些社会性媒体具有强大的交互性, 其中很多都是蕴含着有价值的信息。“微博客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化媒体, 比传统媒体更迅速地提供信息, 同时他促进了公民新闻写作的蓬勃发展。利用微博客进行现场报道, 让人们感觉到自己越来越接近媒介、接近新闻领域, 这培养了公民参与新闻传播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微博客成为了全民新闻活动的一个实践实训基地。”[5]在这一点上, 传统媒体除了要积极运用微博这一社会性资源以外, 还应注意整合其他社会性媒体的资源, 这对传统媒体扩大自身信息采集的渠道, 丰富媒体或媒体微博版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小结

传统媒体在当下与微博相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微博因其自身传播优势笼络了一大批人将其作为信息发布和意见表达的集散地, 而积极开采和利用微博客进行传播便是今后传统媒体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方向。在这里事实或者意见以秒的速度传递并呈裂变式的扩散, 任何一个事件为更多人所关注的同时也会变为热点。无论是从传播速度还是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的角度而言, 微博的优势无人能及。如在去年8月份高考成绩优异的河南省考生李萌萌因档案被有关部门疏忽搁置而出现没有学校录取的情况。这一事件被博友梁树新发布在了新浪微博上, 短时间内就被转发了9万多次, 不到24小时使得事情得以圆满解决。其中微博客的传播力量不可小觑, 而之后央视的法制频道最终将此事件做成一期节目叫《迟到的通知书》, 就是传统媒体对微博客信息的二次利用, 也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所以未来传统媒体与微博的融合之势应该是将微博作为一个良好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品牌形象的宣传推广之地。而一则新闻它的产生也许最先是发端于微博落脚于传统媒体, 而整个过程则会在微博的互动中来加以体现。

参考文献

[1]喻国明, 欧亚, 张佰明, 等.微博:从嵌套式机制到盈利模式——兼谈twitter最受欢迎的十大应用[J].青年记者, 2010 (7) 下.

[2]胡泳.微博兴起正逢其时[J].商周刊, 2010 (17) .

[3]胡泳.有意的假信息[J].商务周刊, 2010 (3) .

[4]网络营销手册.当搜索引擎优化遇见社会性媒体[EB/OL].[2008-03-05].http://q.sohu.com/forum/16.

微博的媒体属性 篇7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微博和微信成为了新媒体时代下最具特色的产物,深受广大受众的青睐,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交友平台,具有传播和社区两种属性,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手机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参与个人社区,实现即时交流。[1]而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二者的发展也引发了学术界对于微表达的关注。从学科研究领域来看,也能看出两者的功能认同上的差异:微博趋向于新闻门户的信息获取,而微信更趋向于强调社交的过程与受众交互。

二、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与微信

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大众传播的“5W”模式,他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释不清楚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这也促使大众传播学五大研究领域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这一思路的形成。[2]

下面,将从“5W”入手,具体分析微博与微信功能分化的过程。

(一)who——控制分析

从微博的参与性而言,微博主体呈现多元性的特征,网民、媒体、政府、非政府组织机构都广泛参与,并通过线上线下产生一系列联动反应,各方力量协同形成集体行动力,推动了社会管理创新。从微博的主体等级而言,微博的分级设置使微博的信息传播呈现阶梯状或是辐射状,“网络大V”的存在让“意见领袖”的效果更加明显,通过关注“网络大V”的微博,可以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媒体动态以及突发新闻等等,满足了受众的信息获取,更趋向于信息的门户搜罗。微信由于与QQ、通讯录的绑定使微信主体的确定性增加,其信息分享和心情发表都围绕在“朋友圈”的范围之内,信息的传受双方大部分是存在某种现实关联的,借助智能手机的微信由于网页版应用少,且主要承载的是类似QQ的社交功能,告别打字的不便,采用语音这样的传声筒功能,实现了在虚拟空间的不同关系群体的交谈。

(二)say what——内容分析

微博由于具有匿名性的特点,受“沉默螺旋”影响下的现实人物因为虚拟世界的存在而不再惧怕多数人的“打压”,其“沉默的螺旋”理论所提出的“由于害怕被孤立的恐惧感而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情形逐渐削弱。但是这种削弱并不代表绝对存在,“网络大V”的兴起将使微博在进行传播的时候受其“意见领袖”的影响,小部分人的话语权仍然没有被完全释放,只是作为“意见领袖”的追随者(常表现为“粉丝”)出现。微信由于“熟人”圈子的存在,其话语体系大致还是停留在现实世界中,通过语音这样的交谈方式模拟了虚拟世界中的人际交往(面对面),借助网络这个平台缩短了空间上的距离,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了社交平台的即时性与专业性。

(三)in which channel——媒介分析

微博在打通了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网络的界限后,其媒介的便利性使得微博在发挥其交互功能和社交功能的同时,更被无数网民看成是信息获取的门户,微博门户网的性质略见端倪,但是由于这种媒介的多样,又将微博的内容置于真假斗争之中。微信经过几十个不同版本的升级,功能在不断增加,用户也在不断增加,其中,微信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微信网页版、Mac版微信、视频聊天等功能,微信的语音对讲对应的是麦克风和扬声器,二维码和图片分享对应的是手机高清摄像头,手写输入对应的是多点触屏,摇一摇对应的是重力感应器,查看附近的人对应的是GPS定位[3]。这些功能的不断强化正说明了微信试图做一个强大的社交平台网络,通过不同的渠道来满足用户对于社交的不同需求。

(四)to whom——受众分析

微博的出现无疑是赋予了其强大的网络权利,将原先分散的公众权利在网络上集中在一起,让微博担负起更多的社会功能,在利益维护的行列中,其主要“领袖”仍是以“网络大V”为首的一部分名人、专业人士等等,由于他们的公众影响力会赢得“粉丝”拥护,“网络大V”利用微博这样的平台发挥着自身的监督权利,从而,引发了所谓的网络舆论蝴蝶效应(党生翠在《网络舆论蝴蝶效应研究:从“微内容”到舆论风暴》一书中进行了详细阐述)。正如微信官网上所说:“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微信具有“朋友圈”“查看附近的人”“二维码”“LBS定位”“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在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中,用户可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不仅仅局限在朋友的“圈子”中,在微信的应用上,其受众分层较微博而言更加全面和明显,用户只需选择不同的层面进行社交即可。

(五)with what effect——效果分析

微博短小的篇幅更适宜用户进行暂时性的情感宣泄或是冲动性的情感表达。从微博上的“粉丝”功能来看“使用与满足”理论,用户通过管理的自己的微博而获得“粉丝”,在使用微博这一过程中,由于微博满足了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使得作为衡量虚拟价值的“粉丝”变成用户追逐的对象,而如今,大量“水军”“僵尸粉”等虚假元素的出现,降低用户信任的同时也让用户的满足度下降,“粉丝”对于用户的黏度减少,因而,微博更趋向于成为用户浏览信息的门户,而不再是强效果的互动模式。微信可以说是介于手机QQ和微博之间的第三种社交关系,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社交生活方式[4]。由于微信是基于熟悉而建立的虚拟“圈子”,其本身就带有人际传播的特点,用户黏度处在高处,精细化的传播模式让用户认识自身需要的同时,建立适合自己的社交小“圈子”,实现传播效果的针对性,这样一个集视听为一体的社交平台让原先活跃在微博上的“网络大V”转移到了微信上继续其“意见领袖”的作用(微信公众号)。

三、结语

微博的媒体属性 篇8

关键词:自媒体,自媒体定位,权威重塑

1 自媒体是新媒体发展的新阶段

“新媒体”这个词汇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几乎无人不知 , 但是对于其内涵意义上的深入挖掘 , 能够做到的恐怕也是少之又少。按照社会角度进行分析 , 新媒体是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 代表着科技服务于人类的重要载体。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第三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的进展时代 , 美国的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在1967年率先发表了一份计划 , 计划中充斥着大量关于开发EVR商品的技术结晶与营销战略 , 并在这一份计划书中首次提到了“新媒体”这一字眼及其相关概念[1]。到了九十年代的末期 , 联合国中的教科文组织在新闻委员会的年会上正式颁布并提出了有关“第四代媒体”的概念 , 并于不久之后延伸至国内的科学研究领域。这种所谓的第四媒体存在着广义和狭义上的区别。其中狭义上的就是指互联网 , 而广义上的第四媒体的概念指的则是因特网以及互联网技术体系能够实现的技术服务和信息支持。由于具备着信息平台服务功能的多元化与全能性 , 因特网取代了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的媒体载体 , 在当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社会功能。在新闻以及知识信息的传播途径上 , 互联网较之传统的媒介具有着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和使用优势。按照这种情势的发展 , 科学研究者们还会预料“第五媒体”还会继续出现并得到广度层面的开发和运用。在我国的研究领域中 , 著名新闻传播学者喻国明称其为“全民化的DIY”, 因为DIY的宗旨就是自己动手制作 , 不需要任何客观因素的桎梏与约束 , 完全凭借自身的意志和心愿 , 便可在技术服务的引导下利用DIY做出一份表达自我的“产品”来[2]。自媒体自产生以来获得迅速发展 , 中外典型代表有facetime, twitter, 微博 , 豆瓣 , 人人等社交网站与实时信息网络。随着博客时代的衰落与微博时代的到来 , 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更加快捷简单的方式及时分享自己的新闻动态。

2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

“微博”, 正是最能代表“自媒体时代”的典型形式。它赋予普通大众话语权并提供展示平台 , 信息的传播不在仅局限于单项式传播 , 新闻发布的权利不再属于少数人。本文将以twitter与微博作为中外自媒体的典型案例进行比较 , 分析在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带来的权威重塑与话语权问题 , 着重分析身份认同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

3 微博与推特的不同定位与身份认证

Twitter与微博的另一个区别在于身份认证 , 即对于twitter来说 , 用户的身份不需要经过验证 , 但微博却有一套严谨的认证方式 , 即加“V”。

新浪微博的认证也是其主要特点之一。

娱乐、时尚、生活、体育等13个领域的个人用户 , 以及政府部门、媒体、学校等7类机构用户可以申请加V认证。个人用户申请加V的要求是 :“微博账号需有头像、绑定手机、粉丝数100、关注数50”。如果是机构用户 , 还需要填写相应的公函。如果证实某个用户确实是假冒的 , 会根据具体的情节作进一步的处理 , 最严重的就是删掉这个账号。被新浪微博加V, 意味着新浪验证了“该账号的真实性”。

通过这种方式 , 微博在短期内依靠名人效应迅速获得大量关注 , 名人效应成为社交媒体吸引用户的重要原因 , 然而 , 这样的方式也带来了传播效果的不对等 , 即名人仍旧拥有优先话语权 , 在微博中 , 普通人并未因为新平台的出现而获得话语权 , 一般用户很难在这样的条件下使得自己发出的声音受到关注。

对比来说 , twitter中所有信息是平等的 , 没有一些信息会比另外一些更加平等。虽然观察twitter人气TOP10榜单 , 名人仍旧是自媒体时代追逐的热点 , 但这样的设置给了普通人更平等的机会。和菜头 (某网络意见领袖) [3]在他的博客《遵霍炬之嘱而作》中说道 , 平等造就平台。Twitter的每一条信息之间 , 每一个用户之间都是平等的 , 这一点极端重要。

然而 , 随着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 , 由于无法辨别身份的真实性 , twitter在传播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 当下热议的假女王twitter事件便是其中之一。

Twitter上一个自称伊丽莎白女王的账号曾一度引起网络轰动 , 并且造成不小的舆论效应 , 然而后来有人打假称此账号并非女王账号 , 是网络恶搞的产物。身份的模糊界定带来了传播上的种种问题。

基于twitter与微博的比较分析 , 我们发现 , 不同的自媒体定位带来了不同的身份认证特点 , 微博的身份认证带来了活跃度的增加 , 即若用户发了一条微博收到很多评论与认同 , 那必定也会增加他的发微博的动力 , 这种方式更适合名人推广自己及共同推广热度话题带来更多的反馈评论 , 从而获得话语权上的满足赶。名人效应的实质其实是实名制 , 所以新浪微博所推出的加“V”认证 , 实际上符合其自身定位与吸引用户的方式。相比较而言 , twitter追求的是信息的平等与广度 , 评论时会让用户多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推文 , 在同一时间内里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并引起新的讨论 , 这样信息的广度也会更大 , 呈裂变式的传播。

4 自媒体定位与权威重塑带来的启示

综上比较twitter与微博的定位与身份认同分析 , 我们发现 , 不同自媒体的目标不同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 twitter的发展始终遵循即时分享为前提 , 没有过多冗杂的功能与应用 , 使得用户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自媒体本身 , 用户群体未被分流 , 信息传递始终遵循平等原则 , 身份不再成为话语权的主要标志 , 由于身份带来的信息价值的不平等相对减弱 , twitter更倾向为实时信息网络 (Real-time information network) , 依靠大量及时更新的内容维持网站流量 , 这也是它的定位决定了它的信息架构, 但根据其后面的改革我们也发现, 这种架构并非一成不变 , 后期twitter引入图片功能也说明了这一点。而也由于twitter中信息传递这一特点, 身份的概念被弱化 , 虽然如前文举例所说 , twitter的很多账号身份值得推敲 , 但这一举措仍旧有利于促进信息平等。所以 , 对待推特的身份认证缺失 , 应该从两方面看待此事。

微博则是社交媒体的代表, 即微博从一开始的目标, 就是做一个社交平台 , 媒体只是实现方式 , 微博的前期推广大量依赖于名人效应 , 这也是他推出身份认证的主要原因 , 身份认证成为吸引粉丝的主要原因 , 实际上这种规则的确立导致了话语权从一开始就具有不平等性 , 信息的产生也从一开始就具有不平等性 , 即人们仍旧利用自己固有的号召力在自媒体中进行权威重塑 , 普通人的微博难以得到关注。但值得庆幸的是 , 这种社交网络平台仍旧给草根账号留下了一席之地 , 权威重塑成为可能。

分析比较两者可以发现 , 在自媒体发展中自身定位至关重要 , 这直接决定了自媒体的功能设置 , 结构与运作模式。另一方面 , 自媒体提供了相对平等的平台使得权威在这里被重新定义 , 权威重塑成为可能。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信息与用户良莠不齐 , 权威重塑仍旧是一个不断更新的重大问题 , 由于时间有限 , 未来自媒体的权威重塑是否有一定规律可循 , 仍旧要进行长期跟踪研究。

参考文献

[1]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特点.

[2]喻国民.全民DIY:第三代网络盈利模式.

微博的媒体属性 篇9

面对微博等互联网新媒体的强烈冲击, 很大一部分传统媒体机构均进入网络新平台, 并陆续开通自身的官方微博。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重要代表, 它们利用微博的优势及特征来开展信息生产、信息传播, 俨然成为现如今传统媒体发展、强化信息传播效果的必然趋势。[1]由此可见, 就电视媒体官方微博的互动性对电视新闻生产影响展开研究, 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电视新闻节目官方微博互动现状

(一) 围绕栏目自身定位发布内容

大多数电视新闻栏目都比较重视借助微博平台发布实时性信息, 从而有效弥补传统电视新闻报道在时间层面滞后和时长层面有限等的不足。电视媒体官方微博一方面关注本地新闻;一方面还关注其他城市及地区的重要民生新闻。

(二) 强调利用微博平台进行节目推广

大部分电视媒体注重在自身官方微博上推出节目预告、节目时间表、留言板、公告栏等内容, 目的在于拉近电视新闻报道的时间差距, 提升电视媒体节目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三) 互动方式不够丰富, 互动频率不高

单个新闻事件获取的评论数量较少, 无法得到大量的转发, 同时对网友粉丝的评论未能及时回复, 或者回复量不多, 大多为粉丝相互间的互动评论, 电视媒体官方微博维护人员与网友粉丝鲜有互动交流。

(四) 没有很好地凸显电视新闻节目的特色

大多数电视媒体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新闻信息时, 多选取文字图片结合、文字图片链接结合等形式, 未能很好地凸显电视微博的特色, 与报纸媒体官方微博、杂志媒体官方微博相比较, 没有体现出差别性。微博平台不仅仅是用于发布信息, 还能够通过主体确立、语言选取, 构筑出一个全新的微博平台形象。

三、电视媒体官方微博的互动方式

(一) 电视媒体官方微博的人机互动方式

在电视媒体官方微博人机互动方式上, 可划分为受众与电视媒体官方微博的互动、传播者与电视媒体官方微博的互动。其中, 受众与电视媒体官方微博的互动涵盖了微博评论、微博转发、微博点赞、微博搜索、微博@ 等相关内容, 受众通过对微博功能的有效应用, 从主观角度出发对信息符号赋予一定的话语意义, 或者对已经存在的信息展开另一种含义的理解, 从而与微博平台达成有效的互动。传播者与电视媒体官方微博的互动则主要包括:

1. 微博发布主题。传播者在自身媒体官方微博上发布信息的对应主题会转变成互动内容, 微博主题可以是新闻信息、思想感悟、生活服务等。

2. 微博发布种类。传播者在自身媒体官方微博上发布各式各样的信息,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微博用户的关注度, 微博用户会选取自身更为关注和感兴趣的信息种类, 从而进一步产生互动。微博发布种类分别有国际新闻、经济新闻、政策分析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等等。

3. 微博发布数量。传播者在自身媒体官方微博上发布信息数量的多少, 呈现的是其在微博上的互动频率高低。

(二) 电视媒体官方微博的人际互动方式

电视媒体官方微博的人际互动方式是指互动主体间形成切实的对话关系, 凸显了它们互动水平的深入, 分别有传播组织者之间的互动、传播组织者与用户的互动、用户之间的互动等互动形式。相关专家学者认为, 人际互动属于最高的互动层次, 而人机互动则属于相对低的层次。人机互动多以变换网络媒体环境的形式、内容互动为主, 即一类反应式互动行为, 而人际互动多强调针对现实生活交流情境的再现, 结合网络虚拟空间, 打破空间、时间的束缚, 对互动双方交流、沟通的需求予以满足, 也就是说就互动层次而言为互动式沟通。

四、不同电视媒体官方微博互动形式对电视新闻产生的影响

(一) 受众与电视媒体官方微博的互动对电视新闻产生的影响

受众与电视媒体官方微博的互动涵盖了微博@、微博评论、微博转发、微博点赞、微博搜索等相关内容, 受众通过对微博功能的有效应用, 从主观角度出发对信息符号赋予一定的话语意义, 或者对已经存在的信息展开又一种含义的理解, 从而与微博平台达成有效的互动。[2]

就微博@ 而言, 微博等相关自媒体的不断发展, 为民意诉求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微博信息传播交互、迅速的特征, 使人们可通过微博平台发布自己的想法, 而微博用户所发布的各式各样的信息, 很大程度上形成了电视媒体现实新闻生产期间原始、丰富的新闻“符码”。电视媒体话语编码过程中, 信息“符码”编写由传播者与受众的共同参与取代了过去传播者的独立完成。人们把亲身经历或目睹的新闻事件经由微博平台发布出去, 同时有意识地利用微博@ 功能, 借助媒体力量使信息得以传播、扩散。受众通过微博@ 功能, 与传播者形成了有效的串联, 进而为传播者与受众形成实际互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就微博评论、微博转发、微博点赞等内容而言, 它们是受众对电视媒体官方微博信息发布关注程度的充分表现, 评论数量、转发数量及点赞数量的多少凸显了信息传播覆盖面积、影响程度及受众对相关观点的态度。通过受众对微博的评论、转发, 能够使微博生成的新闻信息成品又一次转至意义编码阶段, 借助广大微博用户的力量, 使信息得到进一步传播、扩散。此外, 对新闻信息的深层次内容展开进一步挖掘, 使更多受众加入信息编码的行列中, 获取新的信息意义。

受众与电视媒体官方微博互动过程属于一个从“心理认知”发展到“价值判断”再到“实际行为”的转变过程。在此期间, 受众一步步生产了相应的行为习惯、价值理念, 此种理念即便无法对电视媒体的原本价值观念、节目定位发挥作用, 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影响着电视媒体的行为方式及对自身价值的判断。

(二) 传播者与电视媒体官方微博的互动对电视新闻产生的影响

电视媒体官方微博的诞生, 很好地拓宽了电视媒体传播渠道, 还促进了电视媒体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迅速、更加丰富。相较于传统电视媒介, 官方微博平台有着明显不同的互动特性, 如何与微博平台形成很好的互动, 为现存平台信息传播带来正面影响, 要求电视媒体传播者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传播者与自身官方微博的互动行为可全面凸显微博平台信息传播的特点, 传播者在平台上的互动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微博议题表现特征影响。

就微博发布内容与种类而言, 微博庞大的信息量使得可供用户选择的信息主题各式各样, 可有效解决原本电视节目内容不足的问题, 从而与电视节目形成内容上的互补。基于此, 借助微博的传播特性, 发布可获得用户关注的信息主题, 用户凭自身感兴趣的主题很快被聚集在一起, 并生成一个相同的互动空间, 就大家感兴趣的同一主题, 对信息意义进行全新诠释、生产。[3]由此说明, 在微博平台中, 人们转至实际具体互动、对话是以微博互动内容为重要前提的。就发布数量而言, 传播者在自身官方微博上发布信息数量的多少, 关乎微博平台的互动频率, 关乎传播者对自身官方微博的运用程度, 是进一步转变成电视新闻信息传播的一条延伸途径。所以, 微博平台影响力、受关注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微博发布数量影响。

(三) 传播组织者之间的互动对电视新闻产生的影响

微博的问世得到各个行业和相关媒介人员的关注, 一定程度上把不同媒介组织生产者集聚了起来, 一并开展信息传播活动, 通过微博平台, 传播组织者相互的互动能够有效地分享、补足各自的信息资源。此外, 传播组织者在与其他组织进行互动期间, 可就对应的电视新闻成品展开进一步分析, 经由借鉴式的研究, 促进自身电视新闻产品的优化、调整, 进一步强化电视媒体节目新闻话语的编码操作。

(四) 传播组织者与用户的互动对电视新闻产生的影响

传播组织者与用户的互动多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方面, 在电视媒体电视新闻话语编码过程中, 传播组织者从用户身上可获取具有丰富意义的信息资源, 用户通过微博发布、微博评论等相关行为, 把自身感兴趣的话题传输给传播组织者, 传播组织者对各方面信息进行判定、筛查, 再确定是否对它们展开进一步剖析, 最终与用户展开互动交流, 一并进行新闻话语意义的编码。另一方面, 在电视媒体电视新闻话语解码过程中, 用户从微博平台出发, 对新闻话语展开又一次新的解读、界定, 表达自身对信息的理解, 抒发内心情感, 产生又一新的新闻话题, 传播组织者通过对此类细小的话题进行系统归纳, 对已生成的新闻报道展开进一步剖析, 进而推出全方位的专题报道或者深入报道。[4]

电视媒体电视新闻是为了满足受众的信息获取需求, 是为受众服务的, 其以新闻内容作为一项重要衡量标准。传播组织者与用户进行很好的互动, 能够对受众关注点及内心需求有深入的了解, 进一步提升新闻内容质量, 达到电视新闻最令人满意的信息传播效果。

(五) 用户之间的互动对电视新闻产生的影响

就网络传播环境而言, 相关学者指出了“借鉴解码”这一新型的受众解码方式, 是指受众在感知到相关信息内容之后, 经由他人对该类信息进行检索、调查, 以此作为自身对信息评定的指标, 同时会选取自身相对认可的看法对信息展开剖析, 抑或通过此部分评价对自身产生一定的引导, 进一步产生信息解码结果。[5]

由此可见, 用户之间互动的重要先决条件, 是用户对某一新闻信息有同样的兴趣, 同时有对信息展开解码的意愿, 通过互动形成各式各样、零零散散的意义, 一旦类似涵义的新闻话题集聚在一起, 便会产生引导网络主流的舆论, 左右此类舆情的发展转变, 亦会对电视新闻议程编排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传统传播环境下, 传统电视媒体凭借专业的新闻生产方式, 向受众传输外部世界的信息, 但是在如今微博自媒体环境下, 信息的发布与使用已由不同社会主体的深入互动取代了过去大众媒介的统一控制, 这样使得微博平台涌现出庞大的信息量, 各式各样的诉求、观点的信息环境, 使传播组织者产生了对不同价值取向的评价、不同维度的思考, 为电视媒体独家报道提出独到见解提供了极大便利。[6]

五、电视新闻节目官方微博互动的相关建议

面对微博等互联网新媒体的强烈冲击, 很大一部分传统媒体机构均进入网络新平台, 并陆续开通自身的官方微博, 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重要代表, 它们利用微博的优势及特征来开展信息生产、信息传播, 俨然转变成现如今传统媒体发展、强化信息传播效果的必然趋势。电视媒体在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下, 要与时俱进, 大力改革创新, 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促进自身发展。进一步强化电视新闻节目官方微博互动, 可以从以下相关建议着手:

(一) 以微博内容为基础, 创设电视新闻栏目形象

为创设成功的电视新闻栏目形象, 电视媒体首先要做好自身官方微博定位工作。如果把官方微博定位成相关节目预告的平台, 则仅仅是一系列新闻报道的提要发布, 仍旧是过去单向的点对面的传播。如果把官方微博定位成某一全新的同时具备互动与呈现的综合功能平台, 则应当通过专业的操作方法, 把重新选取、编辑及整合的新闻报道, 在微博平台上发布, 达到新闻内容的又一次传播。同时, 还应当通过评论等主观性新闻内容得到受众的认可、尊重。再者, 要形成稳定的微博发布节奏, 从而提升受众的关注度、忠诚度。

(二) 以平台优势为基础, 构建新闻报道新形式

电视媒体新闻栏目经由官方微博发布信息期间, 一方面可选取文字图片结合、文字图片链接结合等形式;一方面可引入微访谈、微直播等形式。也就是说, 电视媒体应当充分利用官方微博平台, 来扩展自身的新闻报道容量及形式。就好比引入新浪微博的微互动、微直播等手段, 某些内容还能够与新闻频道其他节目进行有效嫁接, 从而有效提升电视媒体节目影响力和关注度。

(三) 以互动行为为基础, 提升品牌影响力

电视媒体官方微博可对媒体同行、同城微博及相关用户等进行关注, 同时与它们展开评论、转发、点赞等互动, 在微博平台构建自身的信息传输网络, 利用网络环境的辐射优势, 扩宽新闻报道覆盖面积, 进一步提升电视媒体品牌影响力。电视媒体平台影响力, 一方面受受众关注影响;一方面受媒体同行、相关客户等影响。值得一提的是, 后一方面可为电视媒体带来更多的业务合作机会, 可为电视媒体赢得良好口碑带来正面影响, 这是由于电视媒体经营不仅涵盖内容层面, 还涉及广告及节目推广等内容。[7]

六、结束语

微博是一个信息发布媒介, 我们应当更加关注其作为平台的独特属性。在这个吸引着数以亿计用户的平台上, 能够衍生出各式各样的内容、应用, 尤其是基于信息时代的一系列信息接收终端碎片化的传播属性, 为未来 (电视媒体新闻报道的即时性、互动性、共享性等提供了极佳的载体。相关电视媒体务必要不断钻研、总结经验, 全面分析电视新闻节目官方微博互动现状、电视媒体官方微博的互动方式, 清楚认识到不同电视媒体官方微博互动形式对电视新闻产生的影响, 以微博内容为基础, 创设电视新闻栏目形象;以平台优势为基础, 构建新闻报道新形式;以互动行为为基础, 提升品牌影响力, 等等, 积极促进电视媒体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喻国明, 欧亚, 张佰明, 等.微博:从嵌套性机) 制到盈利模式——兼谈Twitter最受欢迎的十大应用[J].青年记者, 2010 (21) :19-21.

[2]夏雨禾.微博互动的结构与机制——基于对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0 (04) :60-69.

[3]W.R.Hartmann.Modeling Social Interactions:Identification, Empirical Methods and Policy Implication[J].Marketing Letters, 2008 (04) :28-30.

[4]白红义, 张志安.平衡速度与深度的“钻石模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生产策略[J].新闻实践, 2010 (06) :29-31.

[5]Gupta, A.“Credibility ranking of tweets during high impact events”[J].Indraprastha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2 (01) :23-29.

[6]童清艳, 凌洁.新闻在微博中的再传机制研究——以电视新闻节目《东方直播室》在新浪微博中的传播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3 (07) :46-65.

上一篇:区域战略性工业结构下一篇:词语教学的三个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