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问题(通用12篇)
污染问题 篇1
摘要:农村污染越来越严重, 不仅影响了农民自身的生活与身体健康, 也给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很大影响, 如何解决农村污染问题, 是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关键词:农村污染,现状,思路与对策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很重要位置, 解决各类环境污染, 是关系到人们健康生活, 保证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农村污染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 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解决农村污染是解决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1 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污染地域广, 程度高, 雾霾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出现的频次和程度越来越严重, 这些地区每年出现霾的天数在100天以上, 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有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家畜家禽养殖污染、乡镇企业排泄污染、农资污染等, 这些污染恶化了农民生活环境, 造成了土壤质量变差, 造成地下水污染、有些甚至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给我国的大环境造成了影响。
1.1 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
1.1.1 残留塑胶薄膜污染。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后可以改善土壤和近地面的温度及水分状况, 起到提高土壤温度, 保持土壤水分, 改善土壤性状, 提高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和肥料利用率, 改善光照条件, 减轻杂草和病虫危害等作用。我国的地膜覆盖农业生产面积越来越多, 生产的种类越来越多, 据统计, 我国每年地膜需求量高达150多万t, 而且每年还以15%的速度不断增加。现在残膜回收主要依靠人工捡拾, 残膜在地里越积越多, 甘肃省每亩残留量最多达14kg。不少地方地膜被风化成指甲盖大小, 根本无法捡拾清除。残膜长期留存土壤中将直接造成耕地减产甚至绝收。相关农牧部门试验数据显示, 短期来看, 播在有残膜的土地上的种子烂种率、烂芽率等均较无残膜土地高5%左右, 这些残膜分解时产生的毒性会致作物生长缓慢或黄化死亡, 造成作物大面积减产。长期来看, 残膜在自然环境中往往需要上百年才能完全分解, 在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出一定的有毒物质, 不仅会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生长、降低土壤肥力, 还直接破坏土壤的理化结构。
1.1.2 秸秆焚烧污染。
过去农作物秸秆常用于烧水做饭, 现在由于农村能源改造, 大量的秸秆过剩到处堆放, 形成了火灾隐患, 也给老鼠、害虫提供了繁殖场所, 有些地方甚至在野外焚烧, 每年持续时间分别约一个星期, 规模之大, 范围之广, 搅得天昏地暗。
1.1.3农药、化肥等包装物污染。
农民将农药瓶、化肥袋等农资包装物在使用后随手乱丢, 有的甚至丢到水渠河沟中, 残留的农药、化肥直接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污染, 小孩子、安全意识不高的农民捡到后把玩、清洗后盛装生活用品, 造成了人身伤害。
1.2 生活垃圾污染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民生活中的垃圾数量越来越多, 种类也越来越杂, 塑料袋、废电池等生活垃圾随处乱倒, 随处可见, 大风一起塑料袋满天飞, 废电池造成了土地和水质污染。
1.3 家畜家禽养殖污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国家对养殖业也越来越重视, 推动了家畜家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但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很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一是畜禽粪便、污水和气味的污染, 畜禽养殖废水中CODCr、NH4+-N、SS含量都很高, 水量大且温度低, 废水中固液混杂, 氮和磷的化合物有机物含量较高, 畜禽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 使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 严重威胁水产业的发展;恶臭气体中含有大量硫化氢、氨、醇、甲烷等200多种有机恶臭物质, 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 这些气体刺激人畜呼吸道, 引起呼吸道疾病及导致畜禽生产力下降。二是病死畜禽乱扔乱丢造成的污染, 有些甚至丢在了河道、水渠中, 病菌四处传播, 也造成了水质污染。
1.4 乡镇企业排泄污染
随着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 “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三高企业从城市向农村转移, 这些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 (三废) 给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1.5 农资污染
农资污染重要是农药、化肥污染。
化肥的使用, 使得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 也使得广大农民粮食需求能够自给自足, 解决了我国的温饱问题, 但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 造成了土壤肥力的下降, 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土地板结。形成了化肥用量越来越大, 不使用化肥就不能保证农作物有收获的恶性循环, 同时也造成了地表及地下水污染加剧, 农作物质量下降, 不安全等问题。
由于气候变暖、耕作方式的改变, 各种病虫害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 危害越来越大, 农民不得不使用农药, 而且使用量越来越大, 有些农民在生产中为降低成本, 使用价格低廉、高毒、高残留农药;有些农民受种植习惯的影响, 在进行温室生产时, 施底肥往往要加拌3911、氧化乐果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以杀死地下病虫害, 这也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居高不下。有些地方因农药的过量使用, 一度曾让一些鸟类濒临灭绝, 农产品由于农药残留人们不敢食用。
2 解决农村污染的思路与对策
2.1 加强教育引导,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 长期的生活传统和生活习惯养成了“不干不净, 吃了没病”, 垃圾随手乱扔等不良习惯, 各级政府要加强教育引导, 组织各种教育活动, 给农民指出不注重环境卫生对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指导农民如何处理各种生活垃圾, 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2 制定严格的制度和政策, 建立健全农村监控体系
大部分地区在农村环境治理中采取了很多措施, 也制定了相关的制度, 有些地区在农村也设立了垃圾箱, 垃圾堆放场地, 但也存在着管理不到位, 监控措施不力, 垃圾箱成了摆设, 河畔、沟渠边、路肩、房前屋后甚至街道边都成了“天然垃圾场, 各地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环境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控体系, 确保农村环境得到改善。
2.3 完善农村环保设施
在农村, 特别是比较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 基本没有环保设施, 这就需要加强农村环保设施的建设力度, 每个村指定设立一个集中堆放垃圾的场地, 指导农民科学养殖, 建设科学养殖场, 推广沼气池的建设和使用, 使畜禽粪便、污水得到科学合理的处理, 有条件的地方可建设垃圾处理站、垃圾焚烧炉, 使垃圾得到科学合理的处理, 使动物死尸能够集中处理或集中焚烧, 确实减轻农村环境污染程度。
2.4 全民参与, 预防农村污染
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民共同参与, 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 需要地方管理部门的正确指导。各地要强化宣传, 广泛发动。让农民能实实在在体会到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 真正体会到农村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的好处, 每一个人都自觉地参与者到农村环境保护中去, 不随处扔垃圾, 不焚烧杂物秸秆, 不过量使用化肥、农药, 有效预防各种污染。
2.5 设计推广高效可靠的农机具, 因地制宜推行环保耕作
近年来农业机械发展比较快, 各地也在推广各种保护性耕作, 有些农业机械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如地膜捡拾机, 可以提高劳动效率, 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减轻由残膜引起的白色污染。免耕、少耕等保护性耕作的推广不仅保护了土壤, 而且大大降低了沙尘污染。但现阶段残膜捡拾机推广应用的还比较少, 工作效果还不是很好, 由于残膜脆弱易碎, 拾净率不高, 保护性耕作的机具类型少, 性能与质量还不能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 这就要加强残膜拜捡拾机、保护性耕作播种机的研究设计和推广应用, 为解决农村污染问题提供设备保证。
污染问题 篇2
摘要:我的家乡位于山东济南,黄河流经济南的北部,进而流向东营入海,在济南缺水严重的时期,济南市区水厂曾用黄河水作为生活水源。黄河是整个黄河流域的母亲河,是多个文化的发源地,然而多年来,黄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支流污染普遍严重,既影响了流域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制约了流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对黄河污染的研究与治理是迫切需要的。尤其近几年,黄河流域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黄河水资源危机不仅表现在量的亏缺,而且还表现为水质恶化、水体功能的降低与丧失。搞好黄河水资源保护工作,改善和提高黄河水环境的质量,是目前治黄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黄河流域的水污染现状
有关专家指出,水污染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水环境问题。黄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支流污染普遍严重。排污总量从1998年以来没有明显减少,而黄河的天然径流量却比以往减少了40%,同时,黄河水被超量开发利用,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互为因果,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按照有关规定,水量开发利用程度不能超过40%,但目前黄河的实际开发量已超过70%。总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不协调,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污染治理投入不足,治理技术落后,治理设施正常运转率低,是影响黄河水环境的重要因素。
1.黄河流域的废污水排放量及其分布
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废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期年排放废污水18.5亿t,80年代末为21.7亿t,90年代后期已达到32.6亿t,10年间增加50%以上。其中工业废水23.3亿t,生活污水9.3亿t,分别占流域废污水总量的71.5%和28.5%。进入新世纪后,废污水的排放量继续增加,据统计,2004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已达39.5亿t,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年排放量占到全国排放总量的13.3%。
黄河流域的废污水,主要来自流经大中城市的湟水、大黑河、汾河、渭河、洛河、大汶河等6条支流和干流刘家峡至花园口河段,约占流域废污水总量的80%以上,更集中于西宁、兰州、银川、包头、呼和浩特、太原、宝鸡、咸阳、西安、洛阳等10个大中城市河段,约占流域总量的40%。这一格局估计在较长时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
从各支流(河段)的废污水量与天然径流量之比(简称“污径比”)看,污径比大于1∶20(即5%)的支流(河段)有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主要支流和干流龙门以下河段。其中渭河为10.4%,汾河高达21.3%。以各支流(河段)废污水量与其相应地区的实测径流量相比,上述支流与干流河段均超过5%,其中渭河、洛河均超过10%,汾河和大汶河分别高达32.5%和22.5%。全流域废污水量与利津断面实测径流量之比亦高达10%以上。
2.近30年来黄河流域水质变化
近30年来黄河流域水质变化情况如图1。从图1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黄河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水质优良的Ⅰ、Ⅱ类水数量大幅度减少,而水质很差的Ⅴ类水和基本失去水体功能的劣Ⅴ类水数量明显增多,并且基本能满足多功能水体的Ⅰ、Ⅱ、Ⅲ类水所占的比例在近年来也非常低,可见黄河流域水质趋于恶化。
二、黄河污染的成因
1.黄河污染的构成因素
工业污染黄河污染中工业废水污染占60%-70%,生活污水污染占30%左右,农业以及其他污染占10%以下。据监测数据显示:2005年黄河流域来自工作的废水排放量为32亿t,占污水总量的73.5%。工业是黄河的污染大户,在工业中化工、食品、酿造、石油加工、炼焦、造纸等5个行业又是污染的主要排放者。据统计,这5个行业COD排放量约占黄河工作废水排放量的90%。氨氮排放量约占黄河工业废水氨氮排放量的80%。从工业污染成分看,黄河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氨氮、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溶解氧、挥发酚和汞是主要成分,部分重金属也明显超标。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对黄河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农田径流、水土流失和分散养殖等方面。据资料显示,到2007年,黄河流域年面源污染入河量COD、氨氮、总氮、总磷已经分别超过39万t、1.5万t、13万t和2万t。
流域水资源短缺,流量减少。黄河本身是一条水资源比较困乏的河流,加之近年来气候变迁使流域降雨量趋于减少,黄河水量总体上呈不断减少之势。另一方面,黄河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黄河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使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不断提高,直接导致了流域生态环境流量不足,加剧了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恶化。一方面是来水量在减少,另一方面是入污量在增加,遂使黄河水污染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城市污水处理率低,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城市污水处理不达标,大量不符合标准甚至是未经过任何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黄河,是导致黄河污染的一个主要因素。据统计,在2007年前后黄河流域每天实际处理的污水量不,90万t,处理率仅为1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地方政府对环保重视不够,环保投入不足;流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污染监管治理体制不顺,环保执法不严等,也都是影响黄河水质量的重要因素。
黄河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命安全。1999年黄河龙门以下河段发生污染,下游一些城市引黄供水被迫停止一个月。2003年,黄河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污染,三门峡水库蓄水变成一库污水,已经运行的第七次引黄济津被迫中断。2004年,黄河干流内蒙古河段发生严重水污染事件,历时11天,黄河干流三湖河口-万家寨水库区长340km的河道内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治理黄河污染,保护良好的黄河水环境,是治黄者的职责和任务,也是保障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2.黄河典型流段污染状况
兰州是黄河途经的第一个大城市,也是调查组的第一站。黄河水资源保护局的调查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黄河水从青海流入甘肃时还是三类水,但是一进入兰州段,水质便明显地变成了四类水。兰州的南滨河路有兰州人引以为豪的“黄河四十里风情线”。这条风情线是兰州不惜巨资打造的全国最长的带状公园。然而就是这条“风情线”的周边,不断有阵阵恶臭便迎面扑来。在记者调查中发现一个直径足有半米的排污管口从河堤底部伸出,令人作呕的酱色污水“毫不隐讳”地吐向黄河。河堤边缘的水与黄河中间的水陡然分成黑黄两色。据了解,在这段仅40公里的沿黄通道沿线,隐密和暴露的排污管至少有30个以上。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在关中平原蜿蜒502公里,在西安境内先后接纳黑河、涝河、沣河、灞河、泾河和石川河后,最终在潼关县港口镇注入黄河。作为陕西的省会——西安,曾经面临过造纸企业数量众多,治理污染水平低下的问题。但是为了治理渭河的污染,西安彻底关停了50多家不达标造纸企业。这一做法也许值得许多面临同样境遇的地方借鉴。在2003年之前,西安的造纸企业有几百家,占西安市工业总产值不到2%,然而废水排放总量却占到全市工业的70%,减少向渭河排污成为当时西安非常急迫的一项任务。西安市环保局副局长翁正强回忆起当初:不达标的企业共有50多家,这些企业养活了大批职工,关停企业,他们的生活怎么办?但是出于长远的考虑,我们下定了决心。2004年3月,国家颁布造纸业新标准。2005年1月1日,西安市环保局对所有相关企业进行监测,监测结果不达标的,在办完法律程序后,环保局申请政府下达停产治理通知,在15天之内境内这些企业全部关停。
黄河流域有一些大量的重工业基地。由于原来的历史条件比较差,当时在建厂的时候并没有把环保作为建厂的一个重要指标。“白银公司”,便是其中一例。白银市,就是因为有了“白银公司”才正式建立行政区域的。在白银市,与白银公司相关的城市居民达15万人,他们过去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但是而今,这类企业每年往黄河中排放的重金属酸性水就高达1000多万吨。此外军工是又一大问题。比如陕西的军工企业,惠安“化工厂”,每年通过新河排往渭河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达500多万吨!户县环保局对其监测表明,其废水化学耗氧量COD在1900多毫克/升,PH值只有2点多,属于强酸。据了解,该厂至今已有50多年,废水一直就是这样排放,由于是军工企业,省环保局对他们毫无办法。
三、防治黄河流域水污染的措施
1、非工程性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即管理措施。主要是根据造成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实际情况及水体功能需要等方面的问题,加强法制建设,统筹规划,强化监督管理,尽量减少点、面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量及其入河量,以防止和减轻对地面和地下水体的污染。
(1)法制治河
结合流域自身情况,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水资源要使水利执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仅有《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国家法律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流域的实际情况,加强法制建设,建立更为详细、便于操作的法规体系,做到依法保护水资源。就黄河流域而言,多年来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会同有关省(区)的水利、环保部门,先后制定了一些水系的水污染防治条例(办法),有些省(区)还制定了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但有关流域全局的《黄河水污染防治条例》虽历经多年,数易其稿,至今仍未能颁布实施。应当看到,该条例毕竟符合对流域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的客观需要,是管理手段的进步,在国家高度重视黄河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有利条件下,应尽早实施。此外,还应根据近年来所开展的流域入河排污口调查及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尽快制定《取水许可水环境管理实施办法》和《水质监测归口管理办法》等。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运用行政、法律手段外,还应运用经济手段,加大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对不合理利用和浪费水资源的,经济上要给予处罚。必须征收“水污染补偿费”,以达到限制废污水排放、促使废污水治理和保护水环境质量的目的。
(2)做好宣传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水资源保护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只有流域内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因此,要加大对新《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以提高全民水资源保护意识,共同保护水资源。
2、工程性措施
在河流水污染范围较广、历时较长、程度较重的情况下,要控制或减轻污染仅靠非工程性措施是不够的,还必须采取针对性很强的工程性措施。工程性措施即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废污水处理装置(设施)、不同处理深度的污水处理厂和处理系统等。在《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中,一般按3个层次设计:重点污染源(工矿企业)的分散治理,根据其废水特性选取有针对性的处理装置或设施;城市生活污水采用不同处理深度的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基本是以污水土地生态处理系统为主,即实行污水资源化工程。在一些污染较重的大中城市河段,大多将这3个层次作为系统工程考虑,并对工程措施组合方案进行优化。
(1)大批兴建高效污水处理厂
黄河流域省区、重点城市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面、深度处理废污水是治理污染的根本措施。因此应该大批兴建高效污水处理厂,大力提高城市及工业废污水处理率、废污水处理达标率和废污水处理深度。目前首先要真正达到废污水达标排放,以后要进一步减少废污水及污染物排放。
2004年排入黄河流域的39.5亿t废污水中,经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废水不足排放总量的20%,大量未经处理,含有高浓度污染物的废污水直接排入黄河。据不完全统计,黄河流域综合超标的排污口有932个,71条一级支流断面,水质级别超Ⅴ类的水就达53.5%。流域年纳污量:化学需氧量(COD)达97.3万t,氨氮12.4万t。如此众多污染严重的废水、污水、河水,直接或间接地排向黄河,黄河岂有不污染之理?我们可以下令关闭一个、几个工厂,却无法下令让大多数工厂全部停产,无法不让汇集了许多废污水而且严重污染的支流汇入黄河。因此,国家、地方应加大投资,因地制宜兴建大批高效污水处理厂,对废污水进行严格处理,达标排放。
(2)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中,主要是农业用水,且大多是大引、大蓄、大水漫灌,灌溉方式落后,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浪费严重,并且导致土壤中的农药、化肥大量流失,加重了水体污染。目前流域内大部分自流灌区水价不足成本的40%,下游仅为成本的18%,如果采用价格杠杆、先进的控灌技术、农田工程、管理节水等措施,农业灌溉用水节水潜力巨大。鉴于黄河流域存在着巨大的节水潜力,应该大力推行黄河流域节水规划,重视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制定有关节水法律、法规,加强节水管理。节 水既是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保护黄河水资源、减轻黄河水污染的重要途径。
(3)加强生态工程建设
空气污染有关民生问题 篇3
我是亚洲开发银行的顾问,主要负责亚洲开发银行和中国环保总局合作的“亚洲城市清洁空气行动中国项目”,我主要做城市网络和项目开发方面的工作。
这个项目已经在2006年12月,随着空气质量大会的召开,这个项目决定要从亚洲开发银行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国际NGO组织。我们在中国也会逐渐考虑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工作。
现在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比较关键的事实。
第一点,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它俩不是两个完全相交的圆。从我们的参与来讲,在这个领域里面,你做的每一件事情,只要方向是正确的,既对空气质量改善起作用,同时也对气候变化起作用。
我想和大家分享另外一个事实。从我们的工作参与来讲,我们更着重怎么样看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这是有关民生问题的。去年我们的大会上,推动了第一次亚洲政府之间关于城市空气质量的对话。对话的内容是,我们希望十年、二十年以后,亚洲地区的空气质量是什么样的状况?大家愿意不愿意通过倒计时的压力去改善自己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最终形成了纲要。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对于健康的影响,从我们公众的角度来说,这可能是公众参与的比较重要的切入点。健康损失现在也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来。你想进行法律诉讼,就可以运用这样一些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自然之友”的成员分布在不同的岗位,可能你在你的岗位上就可以对相应的东西做出决策。比如说,2005年的空气投诉最高,超过了环境投诉的50%,但是光投诉是不够的,在我们的本职工作中也要尽可能地更对公众负责一点。
环境污染问题浅析 篇4
法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埃德加·莫兰 (Edga Morin) 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人的系谱和身份具有地球的性质。我们起源于地球, 以地球为生, 生活在地球上。我们属于地球, 地球属于我们。”但是, 他只是说对了一半, 地球不只属于人类, 是人类的家园, 地球更是所有生命的家园。
20世纪中叶, 我们从太空第一次看到了地球。从太空中, 我们看到了一个小而脆弱的圆球, 显眼的不是人类活动和高楼大厦, 而是一幅由云彩、海洋、绿色和土壤组成的图案。人类是从大自然中走出来的, 也可说是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正确认识自然, 尊重自然, 保护自然和万物生灵, 实现人类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这才是人类伦理理念的最高境界, 也是人类谋求自身幸福的不懈追求。但是, 人类却像一个自私的孩子, 只强调自己, 甚至为了满足人的一己私利而不惜以其他生命为代价, 肆意地掠夺、破坏和毁灭着大自然。看看我们的地球母亲吧, 她已经是千疮百孔, 满目疮痍:森林被砍伐, 河流、天空被污染, 土地被荒芜, 动物被掠杀……我们的母亲正在为自己的伤痛而落泪。青山碧水, 白云悠悠, 这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美的世界。但是,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这样的美景往往成了电脑合成的产品, 不知道这是人类科技发展的骄傲, 抑或是人类的悲哀!
一、环境问题的现状
人类在自己的活动过程中引起生态环境破坏的历史, 同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一样悠久。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来连续发生了多起造成许多人死亡和痛苦的重大环境公害事件即“马斯河谷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水俣病事件”、“米糠油事件”等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后, 人类才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从全球的角度看, 环境状况在继续恶化。如47%的拉美牧场由于过度放牧和盐碱化等原因而退化, 发展中国家中有110个国家面临土壤退化的问题。在发达国家, 土壤的酸化是个大问题。全球的森林以每年2%的速度消失。非洲的热带雨林只剩下原先的1/3, 亚洲的木材蓄积量只能维持不到40年。全球有1/3以上人口缺乏安全清洁的饮水, 每天有2.5万人因饮用不干净的水而死亡。
再来看看国内环境的状况:进入21世纪的中国, 第一天就遭遇了沙尘暴。2002年, 遭遇历史上强度最大的沙尘暴。而且, 一切还在恶化之中———中国的沙漠化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 相当于每年一个中等大的县被沙漠化, 年直接经济损失540亿元以上。目前, 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面积的27.2%。因水土流失, 每年冲走肥土50亿吨, 相当于全国的耕地每年平均削去1厘米厚的土层, 由此每年造成化肥流失4 000万吨, 接近全国的化肥产量。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1998年曾经断流200多天, 洪水期间, 黄河河水的含沙量达50%。现在, 长江也快成为第二条黄河了, 其含沙量是黄河的1/3, 等于世界三大河流———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年输沙量的总和。目前, 中国70%的河流、50%的地下水被污染, 淮河、辽河、海河、太湖、巢湖、洞庭湖、鄱阳湖、滇池等水域污水横流, 水量大为缩减, 洞庭湖、鄱阳湖的湖面损失了一大半, 其蓄水功能大大下降。
或许有人说简单的数字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那就让我们从2004年的印尼海啸说起。2004年结束前几天, 欢乐的圣诞节刚过, 亚洲却发生惊天动地、震撼世界的强烈地震及海啸事件;地震强度9.0级, 为四十年来前所未见, 而地壳板块撞击所引发的海啸, 掀起滔天巨浪, 冲击南亚及东南亚甚至非洲的十多个国家的海岸, 吞噬了可能多达10万的人命, 造成重大的财物损失, 到处哀鸿遍野, 多个国家出现有如人间炼狱的情景, 世人莫不感到哀痛欷歔。大自然以自己的方式对人类的恣意妄为作出了回应, 人类最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血和泪的代价。
短短数小时的海啸给人类造成了十多万的伤亡, 这样的杀伤力是任何一次恐怖活动都不能出现的。因此, 印度洋海啸给我们更大的警示在于, 人类目前最大的威胁或许不是来自于恐怖主义、也不是来自于地区冲突、局部战争, 而是源于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日益衰竭, 环境的安全已经成为人类最终的安全。人类在不断吞噬自然的躯体, 同时, 也在品尝自然所酿造的苦酒。今天, 人类比任何时候都能领略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如果人类再不行动, 对自然仅仅说一声遗憾或者抱歉, 那么, 一百年后, 巨大的热浪将会席卷地球每一个角落, 海洋中漂浮的冰山将会融化得无影无踪, 《后天》的场景未必就是杞人忧天。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环境问题的产生, 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 而造成现在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因素也很多。当然, 这里面当然与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有关,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 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 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 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例如燃煤技术在工业部门的广泛采用,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并使社会生活发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变化;同时它又是造成大气污染、导致人类生存环境和整个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 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忽视人对自然作用受动性的一面。人与自然, 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认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 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 改变自然界, 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 但将其视为“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是错误的。近两个世纪以来, 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由此体现的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胜利, 使人类陷入了恩格斯提醒人们警惕的那后一种片面性。体现人类的这种观念和态度最典型的行为, 莫过于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据世界观察研究所报告, 地球上的森林面积, 一万年以前还是62亿公顷, 到1863年尚存55亿公顷, 此后不过一百多年, 地球仅剩下28亿公顷。
严酷的事实, 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人类自身同自然界相处中存在的问题。人类必须服从于、受制于自然界的规律, 并始终依赖于自然界提供的适宜环境。
总之, 环境问题的产生或加剧, 包含有各色各样的、不同程度的社会因素的作用, 而这些因素往往与特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而环境问题的控制与解决途径, 就需要从这些因素中去寻找。
三、实现人与人及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才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所在
自然界中所有生命和非生命存在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它们互相依存, 互为发展演进的条件, 共同组成承载人类文明大厦基石的生态系统, 从而决定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长期稳定发展最深厚的基础。生命体和其存在的生态环境是息息相关, 唇齿相依的, 即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
面对生存危机, 人类开始觉醒, 对人类自己曾经引之为自豪的“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批判, 开始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重新审视、确定人在大自然面前的位置。在可持续发展思想中, 正是包含着这样一种崭新的价值观, 即人类是自然之子, 是自然界的一个部分, 人类自从诞生以来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 人类必须平等地对待自然, 善待自然。这意味着人类并非至高无上的, 人类不可以任意支配、统治、主宰自然以及其他一切生物, 意味着人类必须尊重其他物种的生存资格和权利, 即尊重生物权利。人类与天斗, 与地斗, 在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敌人后, 却发现最危险的敌人竟是我们自己———人类妄自尊大, 对自然无限的索取, 最终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环境问题的解决, 从根本上有赖于人类文明的转变, 即人类要从战胜大自然转变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从天人相分、天人对抗转变为天人合一、天人为友, 从农业时代的黄色文明 (一万年前开始) 、工业时代的黑色文明 (二百年前开始) 转变为后工业时代的绿色文明。也就是说, 人类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 一场绿色革命。我们的价值观应从“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征服自然” (笛卡尔、培根、牛顿的遗产) ———发展为“人仅仅是自然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人是自然之子”。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 不再把自然当做永无止境的盘剥的对象, 而应看做是人类存在的根基。
环境问题是一个跨国界的问题, 任何一个国家也解决不了, 同样, 任何一个国家出现环境恶化, 也将通过“蝴蝶效应”传递给其他国家以及全球。只要不解决污染的“更鸣”问题, 尽早都会出现污染转移、扩散现象。从古代的经典回到今天的现实, 人类的利益共同体特征更为突出。例如:臭氧层受损形成的机理已经十分清楚, 它是人类合成化学品排放的后果。不同国家对氟里昂和哈龙的总量和人均排放量是不同的, 但对全球的影响是相同的。人类终于开始认识到:我们都是同类, 我们有着共同的未来, 有着共同的利益。因此, 仅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不够的, 我们首先要做到人与人的和谐共存, 才能携起手来, 共同改造我们的生存环境。
人类只有一个家园, 这就是地球。人类可以拓展生存的空间, 但不能离开地球。因为, 如果我们对地球采取一种打家劫舍强盗似的理念和行为, 把地球的资源掏空了, 生态系统破坏了, 然后“卑鄙大逃亡”, 抛弃地球, 那么, 其他星球的文明能接纳人类吗?如果它们能接纳人类, 说明它们比我们更野蛮, 它们也已经将其生存的环境破坏殆尽了, 这又怎么可能成为人类迁移的理想家园呢?如果它们不能接纳我们, 人类往什么地方迁移呢?是一个二氧化碳占大气95%的火星吗?人类若可以有能力改造体积只有地球一半大的火星的恶劣环境, 为什么不首先治理我们目前这个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球家园?
人类应该积极探索、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存空间, 但人类应该树立这种观念, 地球不仅是人类的摇篮, 也是人类的家园, 即使有一天, 人类可以迁移其他星球, 地球也是人类的唯一家园, 是人类历史的终结。保护地球, 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摘要:主要阐述了环境问题的现状, 并对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作了一些探讨, 指出保护环境最根本的就是改变以人为本的观念,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关键词:环境问题,根源,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蔡拓.当代全球问题[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
[2]约翰.托夫勒.第四次浪潮[M].北京:华龄出版社, 1996.
[3]吴光宗, 戴桂康.现代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4.
环境污染问题(一) 篇5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姓名: 徐宇宇
学号:
班级:
专业:知识产权
摘要: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人类活动中向水、空气、土壤等自然环境排入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噪声、废热等污染物,当数量和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可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长和生态平衡的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关键词:水污染 大气污染 土壤污染 化学物质 放射性物质 病原体 噪声 废热
21世纪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我们必须找到环境污染的人为原因,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我国水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水环境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压力。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破坏促使洪涝灾害频发。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湖泊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猛酸盐指数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重金属。这些因素构成了水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征。我国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工业发展中,水消耗量大、利用率低。不仅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大,而且万元产值用水量各省区间差距悬殊。
淮河流域四省自80.年代初开始,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高耗水的化工、造纸、制革、火电、食品等小型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淮河的承载能力,使淮河流域水质急剧恶化;由于缺乏科学认证和科学管理,一些缺水地区盲目发展高耗水型工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不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加工业,产业结构雷同,形成严重的结构型污染。自然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环境问题的恶化,增加了水污染防治的难度。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引起全球温度、湿度、降水量的分布变化,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灾害频发。
二、我国大气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据资料显示,主要表现如下:A: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它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很不合理的。B: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的增加,对控制高硫煤的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低和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同时,由于洗煤厂建设资金的限制、洗煤价格的不合理以及受铁路运力和流向的制约,洗,煤的能力的增长落后于原煤生产量增长,原有洗选厂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目前,我国煤炭入洗率为22%,发达国家一般多在60%~80%。动力煤洗选厂的洗选设备利用率仅为69%。C:各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使用能耗高排污量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的现象相当普遍。全国工业锅炉50万台,平均热效率仅有60%左右;工业窑炉平均热效率约为40%;城镇居民生活燃煤热效率平均仅为22%左右。D: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惊人的。
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三、土壤污染的原因及其影响
土壤的污染,一般是通过大气与水污染的转化而产生,它们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相互重叠和交叉进行,属于点污染的一类。随着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农业化学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土壤遭受非点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等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地扩大。土壤污染物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无机物主要有汞、铬、铅、铜、锌等重金属和砷、硒等非金属;有机物主要有酚、有机农药、油类、苯并芘类和洗涤剂类等。
(一)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一般有增产效果。但污水中还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污水没有经过必要的处理而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污染土壤。
(二)大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
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工业中排出的有毒废气,它的污染面大,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工业废气的污染大致分为两类:气体污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气溶胶污染,如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雾气等液体粒子,它们通过沉降或降水进入土壤,造成污染。例如,有色金属冶炼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铬、铅、铜、镉等重金属,对附近的土壤造成污染;生产磷肥、氟化物的工厂会对附近的土壤造成粉尘污染和氟污染。
(三)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不合理的使用,也会引起土壤污染。长期大量使用氮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生物学性质恶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过量地使用硝态氮肥,会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的输送,使其患病,严重的导致死亡。
(四)农药对土壤的影响
农药能防治病、虫、草害,如果使用得当,可保证作物的增产,但它是一类危害性很大的土壤污染物,施用不当,会引起土壤污染。
(五)固体废物对土壤的污染
工业废物和城市垃圾是土壤的固体污染物。例如,各种农用塑料薄膜作为大棚、地膜覆盖物被广泛使用,如果管理、回收不善,大量残膜碎片散落田间,会造成农田“白色污染”。这样的固体污染物既不易蒸发、挥发,也不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是一种长期滞留土壤的污染物。
环保光喊口号是不行的,更要从我做起,树立坚定的环保意识,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每个人尤其是我们大学生都能够为环境保护做贡献。以下是鄙人根据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提出的一些拙见,希望可以帮助我们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建议一:废弃纸张反着用
时常整理你的旧物品,会发现许多物品可以循环再利用。例如不断循环利用空白纸张及旧书夹,将使用过一面的纸张反过来可以重新装订成便签本。
建议二:“精打细算”去购物
如果要去商店的话,要记得经常光顾网上二手店,不但可以节约资金,而且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要知道即使是时尚也开始步入循环路线。对于一些不太使用的物品,也不要随便丢弃,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在网上帮它寻找新主人。购物前不妨先列一份购物清单,不仅可以避免遗漏还可以抑制一时冲动造成的浪费。此外,在购买物品时要学会精打细算,尽量购买其质地可循环利用的物品。建议三:自备餐具来用餐
午餐时只购买食物这样的必须品就可以了,像一些餐具和使用品就可以完全自备,如饭盒尽量选择铁制品而非塑料制品,筷子尽量选择永久性的木制品而非一次性的筷子,自带手帕也可以代替餐巾纸,使用杯子时最好选择能够重复使用的饮料瓶代替一次性纸杯。
建议四:“呼朋引伴”齐出行
选择交通工具时,尽量使用自行车或公交车上学。如果确实需要开车的话,不妨约上家住周围的几个好朋友一起乘坐,恰巧家近都有车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轮班制,每天只需一人负责接其他人,这样不仅节省汽油,而且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为城市降低交通堵塞的几率。
建议五:精简包装再利用
据悉,每年仅包装纸的耗费就占据了社会总耗资的30%,因此在选择礼品时,不要选择过度包装的商品。在包装上还要注意节约彩纸,纸板以及装订所需的其他物件,以便寻找更多的方式来再度利用扔掉的包装。此外学生在选择包书皮时,利用那些废弃的报纸和购物纸袋也是不错的选择,用它们不但经济实用,而且可以避免纸张的浪费。
建议六:多用邮件少用纸
无论何时,只要可能的情况下,选择用邮件传送文件来代替打印可以降低用纸量。必须选择纸张打印的情况下,应先使用打印预览功能来检验布局和格式,而不要在没检查之前就忙着打印,这样无形中就降低了打印纸的使用量。
建议七:节日用品靠租借
当举办文艺活动或舞会需要衣服和装饰品时,可以先询问周围的好朋友是否有合适的,如果发现他们当中有比较合适的,可以先借用,如果没有,再选择去购买,但在购买的同时也要选择可以循环使用的。
建议八:温馨礼物动手做
每逢节日需要给亲朋好友送礼物时,不要随便浪费金钱赠送礼品,而是选择自己动手制作,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制装饰。比如用废弃的CD制作自己喜欢的几何图形来当装饰,还可以在上面绘制喜欢的图案,或是贴上你俩的照片,这样制作出来的礼品一定别具一格。
建议九:环保细节常展示
在工作学习中,可以用有颜色的纸标签贴于电脑上,并注明如“节约用电请随手关灯”等便条字样。时常将自己的环保作品、环保方式运用到生活中来,就会在不经意间影响到周围的同事和同学,让他们加入到环保的队伍中来,使大家的潜能从你的环保作品中得到激发。
建议十:环保志愿多参加
利用业余生活和假期让亲朋好友和你一起学会精打细算,并参加环保志愿者俱乐部,这会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学校方面,可以和我们的老师、同学一起运用更好的途径来鼓励大家在其日常生活中注重节约,你也可以采取一些独特的方式来体现环保,比如利用一次艺术课的时间给大家讲解如何再度利用通常被丢弃的物品。
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保护环境就在我们举手投足之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
参考文献:
城市水污染问题探讨 篇6
关键词:城市水环境;问题;对策
多年来城市水环境污染控制的实践表明,解决城市水污染控制问题不仅要在水污染控制和治理的工程技术领域不断有所发展和突破,同时更要结合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加强对城市水环境系统的科学管理,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好城市水环境问题。
一、城市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水环境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指导和约束。
一是在规划原则上难以适应可续发展观的要求。在水污染控制的决策过程中,不能恰当地协调水环境~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能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或者对于水环境的功能、效益的认识不足,导致了水环境受到损害。二是在规划技术上缺乏系统的规划指标。现有的水环境系统规划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理论,规划方法和规划指标体系没有体现城市水环境的系统性特点,缺乏可行的技术规范。三是在规划实施上缺乏规划实施监管技术支持。由于对水环境系统的整体价值缺乏科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规划实施保障制度建设落后,各级政府对城市水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规划缺乏强有力的实施监管手段,导致各项水污染控制和治理措施得不到切实落实。
(二)缺乏对城市水污染治理的综合考核与有效评价。
国家对城市水环境治理的规划、投资、运营以及处理效果的考核和管理一直处于摸索阶段,虽然近年来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没有完整的评估体系和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并缺乏必要的监管手段和措施,导致目前许多污水处理厂仍存在盲目建设,规模过大,投资成本过高等现象,造成大量浪费。同时,忽略对城市水环境治理实际效果的考核,对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效果的考核指标过于单一,仍片面的追求高处理率,而没有真正从减排的角度对污水处理厂进行能效考核,没有形成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系统性评价体系,这不仅造成投资的浪费,最终也导致设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排水系统混乱。
排水系统污染物收集输送效率低下,控制洪涝能力不足,实际污水收集率明显低于管网覆盖率,污水厂的效能难以发挥,城市面源污染严重,排水系统的运行管理缺乏科学可行的理论指导与法规约束, 实际操作中存在只顾眼前、缺乏大局意识、忽视后果的错误做法。养护管理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整个排水系统功能的发挥、管道风险事故不能得到预防控制。
(四)标准体系不合理的制定,制约了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改善。
尽管我国在城市水污染控制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一些相关标准相继出台,但目前已发布的技术标准,无论在种类上和数量上与实际需求相比都明显偏少,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工程建设、产品生产、科技进步的要求;缺乏引领行业、有关共性及指导性的标准体系以及基础标准的指导,标准的系统性和协调性较差,内容交叉重复,技术术语不规范,技术要求和表达不统一;新标准的制订与其他相关标准协调不够,造成某些内容相互矛盾,为标准的执行带来困难;标准研究滞后,适应性、针对性较差,标准质量亟须提高。
二、城市水环境治理对策。
(1)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
水资源的规划要科学合理, 在城市中给水和排水系统协调发展。针对城市水环境系统相关规划互相脱节的问题,通过城市水系统的研究方法,研究城市水环境系统的功能定位、与城市规划的关联、水体空间保护、涉水设施布局优化和协调,建立城市水环境系统规划体系、规划方法和规划指标,促进城市水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强化对重要水体的保护,保障涉水设施的合理建设和高效运行。
(2)建立强大完善的水环境监测体系。水环境监测体系应独立于地方政府机构, 尽可能不受来自于政府和经济方面的压力, 使监测结果具有独立的第三方公正性, 这样才能使我们对水环境的变化水污染的发生有及时准确判断能力; 建立完善的水环境污染事件处理机制, 确保在水污染事件发生后人民的生产生活不受到严重危害, 使我们对水环境的变化水污染的发生有及时准确判断能力; 建立完善的水环境污染事件处理机制, 确保在水污染事件发生后人民的生产生活不受到严重危害, 使水污染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转变观念,实现污水处理市场化。
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现在人们觉得用水掏钱是理所当然,对排污也要掏钱则觉得难以接受。也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城市排水设施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都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为主。这种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既不利于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也是造成我国水体普遍受到污染的重要原因。,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要转变观念,走市场化的路子,即谁污染谁治理,在收取水费的同时收取水污染治理费,污水处理厂实行企业化运营。
(4)改进防治水污染的技术手段。
一是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与输送系统。污水处理应包括污水收集和输送。只建污水处理厂,没有相应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就不是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如有的地方厂子建好了,却由于污水管网不完善,只能半负荷运行,不仅造成了一定的浪费,也使一些未经处理的污水仍任意排放,继续造成受纳水体的污染。所以,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与输送系统是污水处理的关键。二是确定合理的污水处理规模。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要有长远的考虑和统筹的安排,要充分考虑现在和将来的污水处理量。
(5)制定科学合理的排水模式。
研究在不同自然地理与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各种排水模式的适用性,确定排水系统设计运行效果的评价标准,研究城市面源污染负荷的累积、传输规律,确定不同场合下面源污染控制的主要途径,据此提出排水模式选择与现有系统改造的技术措施与管理方法,建立具有控源减污效果的新型排水系统。
参考文献:
污染问题 篇7
水体和土壤是生态环境中的要素, 实际上它们是一个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统一循环体。对比土壤污染和水污染的污染类型, 笔者认为水流域污染和土壤污染在污染物种类、污染方式等很多地方是十分相象的。土壤处于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界与生物界的中心, 不仅在本系统内进行着能量与物质的循环, 而且与水域, 大气与生物之间也不断进行物质交换, 一旦发生污染, 三者之间就会有污染物质的相互传递。土壤作为不动物, 但污染物可以随着水流域的延伸, 将有害物质带到其他未被污染的地方。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与积累的污染物常通过食物链传递而影响人体健康.这也使得“污染”这个隐形的杀手不仅从水体向人类入侵, 更从土壤这个不被人们重视的阴暗出迈进!因此正确分析水流域污染和土壤污染的相互关系可以让我们对其有更准确的把握, 为立法保护提供更为理性的支持。
二、我国土壤污染和水流域污染的法律制度的缺陷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虽没有一部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 但涉及土壤污染保护的法律法规散见于《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刑法》、《民法通则》、《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基本农田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及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之中。笔者认为在这些法律规范中只能找到关于保护土壤的比较委婉的措辞, 但对于真正的法律实施却没有保障或可能性不大。例如, 大气、水、固体废物在许可范围内的排放所可能导致的土壤污染没有在其“源头”得到真正的扼制, 适用于大气与水污染的“超标罚款”“排污收费”等法律制度在土壤保护中很难有效实施, 加上土壤污染的隐蔽性和滞后性等特点, 使得土壤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得到有效预防治理[1]。
在水流域污染防治方面我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 即《水污染防治法》, 其自1984年通过、1996年修改施行以来, 对于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形势的巨大变化, 现行《水污染防治法》暴露出许多不足和缺陷。一是超标违法的原则尚未确立, 致使超标排污行为大量“非法”存在, 处于既不合法又不违法的真空地带;二是排污许可证制度仅限定在总量控制区的主要污染物, 致使排污者因位于总量控制区内与外之间的地区差异而导致其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对排污者有失公平;同时缺乏实施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必要的监测手段和科学公平的指标分配体系, 使行政管理依托于监管部门的自由裁量和管理经验的行为缺乏公信力, 甚至导致“权力寻租”问题;三是跨界水污染纠纷与事故频繁发生, 损害赔偿和生态补偿机制还未建立;四是环保部门缺乏限期治理、停产整顿等必要的行政强制手段, 客观上造成了“企业无赖, 环保无奈”的现象;五是行政法律责任力度不够, 民事法律责任不尽完善, 环境法治存在“违法成本低, 执法成本高、守法成本高, 取证难、举证难和执行难”的突出问题。
由于水、土壤属于环境要素, 在自然界循环交替,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沱江水污染事件”、“淮河污染”“太湖蓝藻事件”等一系列的重大水体污染事件不但造成了水流域的污染, 而且也给水流域地区的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也有不少因为土壤污染而造成水体污染的大量实例。为更好的协调水污染防治部门和土壤污染防治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 就水流域和土壤污染相互的综合防治, 根据我国目前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势和水污染形势, 要求我们就有关我国土壤污染和水流域污染的法律协调问题研究, 以期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效率, 将污染的程度降到最低限度, 实现我国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 我国在土壤污染和水流域污染由于水污染的防治与土壤污染的防治具有关联性, 使得水污染严重的我国环境资源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 “各部门都管一点, 又都不太管”。这种状况, 会出现多家管理主体互相推诿、扯皮或者争相管理的现象。其实, 统管部门的确定不是问题的关键, 最重要的是如何协调分管部门之间的关系, 如何通过立法明确它们的职权范围, 其中国土资源部门和水利部门之间的职权划分有为重要。根据2002年国务院批准中编委批复的流域机构“三定”方案已首次明确流域机构是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统一管理流域的水资源, 但各级政府仍然是现行行政区域管理的主体。因此, 借鉴国际上的水管理模式, 必须结合中国国情、水情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体制。新水法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是符合中国目前实际的, 这样的规定是非常合理的。但是, 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对水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水流域保护职能的分工和协调作明确的规定。
三、土壤污染和水流域污染的法律协调对策
㈠立法原则方面
第一, 协调发展原则。该原则包容了很重要的内容“限制”。那么限制意味着有关主体必须履行各种各样的义务, 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即当地的水资源量能够发展多少工业, 发展什么样的农业, 耗水量是多少, 规模有多大, 生态用水留多少, 工农业的结构、城市的布局及人口发展的规模, 需要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 客观、冷静地分析。
第二, 预防为主、保防结合的原则。破坏环境非常容易, 但是对破坏了的环境进行修复, 代价是非常高的, 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 预防为主、保防结合的原则从经济角度和社会角度考虑更为可行。
第三, 可持续管理原则。该原则强调树立流域可持续发展观, 从流域环境与发展统一的角度考虑基于流域生态系统、流域经济系统和流域社会系统的流域复合系统管理。只有把握流域具有系统性的特征, 把局部与整体统一起来, 才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区域利益而牺牲流域利益的悲剧。
第四, 流域责任原则。该原则强化了责任意识, 充分地体现了流域保护所必须遵循的市场经济法则。这项原则衡平了权、责、利, 有效地避免责任推委, 也会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第五, 公共参与原则。这是一项可以拓宽环境立法的渠道, 降低立法成本还会大大降低环境执法的成本的有利制度。
㈡法律制度方面
第一, 在流域中的开发项目严格依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环境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 即将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应对该项制度作出合理的规定, 以协调土壤污染防治与水流域污染防治的关系。为了有效协调土壤污染防治与水流域污染防治的关系, 即将制定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应就这两类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作出如下合理的规定。首先, 各种综合规划的编制机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中必须有土壤污染防治和水流域污染防治专节;综合规划的审批机关在审批该综合规划草案时, 应就土壤污染防治和水流域污染防治专节征求土壤防治行政管理部门和水流域污染防治行政监督管理部门的意见。其次, 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有土壤污染防治和水流域污染防治的内容。有关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在规划草案报批前应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划编制机关在报批规划草案时, 必须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审批机关审查;审批机关在审批规划草案, 作出决策前, 应指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召集国土资源、水利、农业、卫生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代表和环境保护专家组成专家小组, 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 提出书面审查意见。最后, 土壤污染防治规划作为专项规划之一也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在报批前也应组织环境影响评价,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就该规划对其他环境因子的可能影响进行评估, 并提出预防措施;水利部门提出的有关水流域污染防治的意见应为书面审查意见的必要组成部分, 是审批机关作出决策的必要依据[2]。
第二, 在流域中的开发项目实施严格的许可证制度。流域许可证制度是指在流域内凡是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假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 其建设或经营者, 需要事先提出申请, 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颁发许可证, 办法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
第三, 征收排污费制度。征收排污费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 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 治理污染和改善环境。按照污染物的种类和危害程序, 分为一般污染物、有毒污染物和剧毒污染物, 收费标准逐项提高;其次, 根据污染物排放标准, 具体计算某一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浓度和数量, 按照超标倍数累进收费, 超标越高, 收费越多;最后, 同一排污口含有两中以上物质时, 按收费高的一种计算, 也有的省规定, 同一排污口的各种污染物要相加累计计算。
㈢监督管理方面
第一, 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在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 负责组织指导全国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水利、农业、林业、建设、交通、卫生、铁道等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负责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它们应服从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以及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和指导[3]。
第二, 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部门对水流域的保护职责。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建设、交通、卫生、铁道等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其土壤污染防治职责时, 应同时履行水流域污染的监督防止职责;各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水流域污染的监督防止职责时, 应接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以及水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和指导。
第三, 土壤污染调查监测成果的共享。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组织和指导下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全国的土壤污染调查监测工作, 土壤污染调查监测成果应及时向水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第四, 土壤污染防治行政主管部门对流域水资源调查监测职责以及该调查监测成果的法律效力。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水资源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组织和指导下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全国的水流域调查评价和动态监测预报工作;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水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进行的水流域调查评价和动态监测成果, 应成为水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全国水流域通报、全国水环境状况通报和国家水资源公报的依据[4]。
㈣部门协调机制方面
第一,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全国的土壤污染调查监测工作。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组织和指导下,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全国的土壤污染调查监测工作, 土壤污染调查监测成果应及时向水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第二,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全国的流域水环境调查评价和动态监测预报工作。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水资源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组织和指导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全国的流域水环境调查评价和动态监测预报工作;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水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进行的流域水环境调查评价和动态监测成果, 应成为水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全国流域水环境通报和国家水资源公报的依据。
摘要:土壤污染和水流域污染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如何有效协调土壤污染防治与水流域污染防治是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当前, 我国正在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立法研究, 本文从土壤污染和水流域污染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入手对法律原则、法律制度、监督管理部门协调机制方面等提出了法律对策。
关键词:土壤污染,水流域污染,法律协调
参考文献
[1]金瑞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崔华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修改与完善[J].法学杂志, 2006, ⑴.
[3]秦天宝, 周琛.《水污染防治法》的发展方向:强化政府责任.绿叶, 2007, ⑸.
刍议工业废气污染治理问题 篇8
1 工业废气污染的种类及成因
社会上的工业生产种类繁多, 对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是石油及与之相似的工业品种, 这些工业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有害气体, 这些气体的有害物质在空气中无法分解, 对空气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而其中污染物主要包括两种:第一、固体颗粒污染物;第二、气体污染物。
1.1 固体颗粒粉尘污染物
固体污染物是空气污染物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除了被称为固体颗粒污染物外, 它还有另外一种名称叫溶胶性污染物。顾名思义, 颗粒污染物一般指的是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状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化工厂、水泥厂及锅炉厂等这些地方所产生的废气污染。大部分是因为在这些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 都需要烧煤等矿物质来完成生产, 而在燃烧过程中, 在很多时候燃烧物燃烧的并不彻底, 随后被排放到空气中, 其中所存有的不溶于大气的颗粒物就对空气造成了非常大的污染。
1.2 气体污染物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工业企业的不断发展, 在现今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 所排出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污染物:
(1) 含氮有机气体污染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和汽车相类似的一些机械产品燃料的燃烧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好, 汽车作为一种新型、便利的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 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现今, 绝大多数的汽车仍需要燃料的燃烧, 才能进行工作。但在汽车燃料的燃烧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含氮有机气体污染物, 对这些气体在燃料燃烧过程中被排放进大气中, 使得空气中的含氮有机污染物不断增多, 不利于空气的循环, 对空气的正常循环结构造成了严重破坏。
(2) 含硫气体污染物。含硫污染物是大气污染物中并不经常见得一种。它主要是由工业企业冶炼金属所产生的, 是由有金属气体在冶炼的高温环境下产生的。这种污染物还能与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 发生反应后所产生的物质就是我们所说的酸雨。酸雨除了对物体具有腐蚀作用外, 同时也对人的身体健康有所危害, 使人在酸雨的环境下产生呼吸系统的疾病。
(3) 碳氢有机气体污染物。碳氢化合物统称烃类, 是指由碳和氢两种原子组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主要来自天然源。其中主要包括四种污染:烷烃、烯烃、芳香烃、含氧烃。日常生活中, 虽然人们还没有感受到它对人们生活的不良影响, 但是它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对人们造成了危害, 这一气体的排放, 对空气中的臭氧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使太阳所发出的紫外线强度大大增加。不仅对社会环境造成了破坏, 同时也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增加了皮肤癌的患病几率。之前有研究表明, 氟物质的使用过量对环境造成了很多的不良影响, 因此, 我们应该减少氟物质的使用量, 对自己负责, 对环境负责。
2 促进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策略
2.1 突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
应该加大对空气污染的治理问题, 这要从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工业行业抓起。对于工业污染问题的治理, 只靠个人是不够的, 政府必须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管理力度, 制定有效、合理的整治措施, 对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非法型企业, 政府应该予以取缔, 空气污染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所以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把治理好空气污染问题当成重中之重。对于空气污染治理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对于如何治理的策略性建议, 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参与进来, 出谋划策, 为空气污染的有效治理出一份力, 同时结合政府的有效政策, 使人民对保护环境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层面。团结统一, 使空气的治理问题能够高效完成。
2.2 不断革新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
对于工业废气的治理, 为了减少排放气体的污染物质, 相关部门已经推出了多种污染气体排放之前所能进行的有效处理方法, 其中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法、催化燃烧法、催化氧化法、酸碱中和法、等离子法等多种处理方法。除以上方法之外, 废气处理塔采用多重废气吸附过滤净化系统, 工业废气处理设计周密、层层净化过滤废气, 效果较好。但是相关的治理技术在在治理空气的过程中, 还存在比较大的缺陷, 这就要求我们在空气的治理的过新程中, 不断实践、不断改良, 不断推动着治理技术的革新, 是全社会人民团结起来, 钻研治理空气污染的新技术, 从而使空气污染的治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2.3 注重政策的引导和环保宣传力度
对于空气的污染, 很多都是传统的工业企业造成的, 对于空气污染的治理, 需要耗费大量的生产资金, 有很多小企业因为资金不足, 为了节约成本, 对于空气造成污染的问题企业给予了置之不理得态度。在这问题上, 政府应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宣传, 使群众的环保意识得以有效提高, 在今后环境的保护的实践中增加人民的自主意识。由于一些企业资金不足, 无法完成本企业对所排放的污染气体的治理, 这就要求政府对这样的企业给予一些资金上的支持, 有了充足的资金, 企业的污染治理才能有效进行。同时, 政府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运用法律的手段强制企业进行气体污染物的处理。对于对空气治理问题置之不理的企业, 政府应该进行通报批评, 且根据企业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 同时要求企业必须按照要求完成, 否则就会得到更加严厉的惩处。
3 结束语
文章主要论述了工业废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并通过详细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 在文章的论述中, 我们不难发现, 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就是工业企业, 所以工业企业在治理废气污染的问题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企业必须要履行对于保护环境应尽的义务。另外, 个人在也要加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监督好自己的同时也能对别人实行监督, 团结一致, 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 共同构建和谐、健康、美好的社会环境。
摘要:虽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但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众所周知, 工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废弃污染, 且废弃污染所能出现的形式也越来越多, 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所以如何解决这一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重中之重。文章主要针对现今工业废气污染的种类和原因进行了研究, 并论述了与其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希望对工业废气污染问题的解决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工业废气,粉尘污染物,气态污染物
参考文献
[1]贺建军.工业废气废水的治理方法研究[J].江西建材, 2016 (8) .
浅谈环境污染问题 篇9
环境污染与保护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并已经国际化, 各国政府及专家都在用尽心思研究化解之道。人类社会经几千年发展, 到19世纪, 随着工业化的加进, 物质文明得到了跨跃式的发展, 科技飞速进步, 资源过渡攫取。人类用环境的代价换来了社会的进步。今天我们享受物质文明的时候, 被污染的环境就是我们付出的代价。环境遭到的破环已经达到了亟待解决的程度。
1.1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增加1倍, 全球的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5~4.5℃。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增强, 将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两极冰雪会部分融化, 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 使沿海的一些国家和城市被海水淹没。另外, 随着气温升高, 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也会发生变化, 气候变化还会引起一些疾病蔓延, 危害人体健康等。
1.2 臭氧层遭破坏
臭氧层遭破坏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是人类活动使大气严重污染的结果。臭氧层遭破坏, 使照射到地面上的太阳紫外线增多, 严重损害地面上动植物的基本结构, 并危害到海洋生物的生存。此外, 还会使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异, 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使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增多。据科学家研究, 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 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就会增加2%。
1.3 酸雨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工厂、汽车、飞机等燃烧和石油、天然气, 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硫和氮的百分比物造成的。酸雨的危害很大。酸雨降落河湖, 会使河湖水酸化, 影响鱼类生长和繁殖乃至大量死亡;酸雨降落土壤, 会使土壤酸化, 危害农作物或森林生长并进而危害人体健康;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桥梁、铁轨等。就连保存了多少个世纪的文物古迹、碑刻石雕等也会被酸雨腐蚀得斑驳脱落、满目疮痍。酸雨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巨大危害, 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
1.4 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的堆放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主要有: (1) 占用土地, 损伤地表。越来越多的城市垃圾、矿业尾矿、煤矸石、工业废渣等侵占了大量土地, 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 妨碍了城市环境卫生, 并且埋掉了绿色植物, 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 污染土壤、水体、大气。堆放在地面的固体废物以及渗出物会改变土壤的成分和结构, 有毒的废物还会杀伤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物, 降低土壤肥力。 (3) 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物中所含的有毒物质和病原体, 除了以大气、水体、土壤为媒介进行传播外, 还会通过多种有害生物为媒介传播疾病, 如传播鼠疫等。
2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状况
当今中国也正面临着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二氧化碳第二大排放国, 二氧花硫的排放是世界第一;土地沙漠化, 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侵蚀土地, 而我国每天都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水资源危机, 作为世界21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 全国600多座城市中, 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 每年至少有50亿吨沃土付之东流;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是全世界三大酸雨区, 而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资源的30%;森林面积减少, 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 而我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且按近十年的平均采伐和毁坏森林的速度, 若不采取补救措施, 若干年后, 我们将失去全部森林;与日俱增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围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气污染已使我国600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据调查确认, 城市中大气环境指数达到国家标准的只有40%左右, 国土面积的30%以上有酸雨现象。造成酸雨的氮氧化物和硫磺氧化物等物质借风向流动, 已经给日本及朝鲜半岛上空带来了不良影响。另外, 还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骤增占世界14%、严重的水质污染、水源不足、沙漠化的扩展、沙尘暴及黄沙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等诸多问题, 可以说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经陷入危机状态。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问题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 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 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 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 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 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 尤其是重工业化时代, 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 随着产业结构优化, 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 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 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环境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严峻的, 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化发展进程。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 形式严峻而任重道远, 我们需要依法办事, 加大对环境保护的管理力度, 依法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 延缓环境恶化发展的速度。
3 对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污染行业对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不强
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化工等行业, 他们属对环境破坏大的产业, 且由于他们单纯追求自身的经济利润而不顾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而随意排放这些污染物进入自然环境, 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3.2 发达国家的低级产业输出, 转嫁本国环境危机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公害与污染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 他们转嫁本国的环境危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直接投资进行转移;二是通过垃圾废物的出口。我国相对宽松的环境管制导致国外污染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 从而加重了我国环境污染的程度。
我国进口废物用作原料加工利用已有十几年历史, 进口废物数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目前我国进口废物加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非常突出, 非法进口垃圾的事件时有发生, 大量危险废弃物通过夹带或走私等途径进入到国内, 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4 探讨发展经济和加大保护环境的对策
4.1 完善产权制度
我国产权制度还很不完善, 通过改进产权制度以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 其实质是将外部性内部化, 将环境等公共物品改变为有偿使用物品或批准使用。实际上,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重要区别, 即可否排他地占有或消费, 可以转换为是否可以单个地向消费者收费。
4.2 通过税收调节
建立健全环境税征收机制。依据“谁污染, 谁缴税”的原则, 我国应加大税收调节力度, 把涉及大气、水资源、生活环境、城市环境等诸多方面纳入征税范围, 其课征范围推而广之, 并把环境税收取得的收入全部专项用于环境保护, 使环境税在环保工作中发挥作用。
4.3 调整产业结构
应对我国现有产业结构进行必要的产业指导, 限制严重污染项目, 对能源、原材料工业等, 通过产业政策进行干预。
4.4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进口废物管理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的规划, 逐步完善进口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加强环境监管的同时, 要积极寻求解决思路, 建设加工园区, 实施圈区管理, 在提高环境“门槛”的同时要给与企业发展的空间, 引导进口废物加工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并对进口废物征收一定比例的环境治理费。
摘要:宇宙只有一个地球, 人类只有一个家园, 由于人类欲望的膨胀和现代工业的发展, 加上人类无节制的生产和索取, 如今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恶果——酸雨肆虐、气候变暖、物种灭绝、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本文针对我国环境现状进行分析, 阐述了我国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 发展的方向, 并根据国际上先进的方法提出治理的意见。
关键词:环境,污染,外部经济,FDI,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生物燃料也有污染问题 篇10
绿色和清洁能源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化石类能源, 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角。但与化石类能源遇到的问题一样, 使用清洁能源也存在排放问题, 只是排放物及危害不同而已。其原因是由于在使用生物燃料时排放到大气中的乙醇容易变为乙醛, 而乙醛又非常容易起化学反应, 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有害。
研究清洁能源的排放问题, 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其排放的主要物质和危害。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 在使用生物燃料的过程中, 未燃烧完的乙醇是主要排放物, 而这种乙醇与一般乙醇的性质不一样。由于生物燃料中的乙醇携带玉米和甘蔗等传递的独特化学特征, 这一特征与这些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营养的方式有关, 因此这种乙醇稳定性较差, 容易转化成有害物质乙醛。研究小组分别在人类活动较频繁地区 (迈阿密) 和不频繁地区 (大沼泽地国家公园) 的大气中采集了空气样本, 并运用气相色谱法分离和燃烧每一种分离出来的成分, 又使用质谱仪对得到的每一种碳同位素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发现, 前者大气中75%的乙醇来自燃烧后的生物燃料, 而后者空气中的乙醇基本上来自公园里的植物。研究人员表示, 根据对全球排放量的估计, 目前活体植物释放出的乙醇是人工来源的3倍, 但如果我们燃料中使用的乙醇量继续增加, 通过机动车排放出的乙醇将最终会超过自然界的排放量, 成为人类又一棘手问题。HK
环境污染问题的博弈研究 篇11
关键词:环境污染问题;博弈研究;污染治理
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
根据外部性理论,如果个体或者企业行为给自身带来的成本与社会成本不相等,给自身带来的效益也与社会效益不相等,那么就会出外部性。如果社会成本小于自身成本,社会效益大于自身效益,那么就会出现正外部性;而如果社会成本大于自身成本,社会效益小于自身效益,那么就会出现负外部性。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理性的经济人不会主动的去缓解负外部性,那么就会给社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根据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企业环境污染反映出了“市场失灵”的问题。“社会环境”被所有企业共享,因此“环境”是典型的公共物品,而公共物品的特性主要是非竞争性以及非排他性。例如:如果某一城市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减少了城市的大气污染,使空气干净清新,那么某一个人呼吸了这样空气,并不能阻止其他的人也呼吸该城市同样的空气。由此可见,“环境”作为公共物品难以在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实现等价交换,如果环境供应和其他物品的供应一样,是通过市场资源配置来完成的,那么就一定会出现“市场失灵”问题。这就是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环境污染问题的博弈研究
在博弈论中,“囚徒困境”是最著名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体现了理性人是如何为了追求最佳利益而将自己陷入困境之中的,因此,“囚徒困境”中的行为也称作“理性的无知”。而在研究企业的污染问题时,“经济人”相当于“囚徒”,而“污染”则相当于“坦白”。如果企业向外排放污染物,而政府对该行为没有制止,那么企业在最佳利益的诱惑下,就会放弃环境保护,不会主动进行污染治理设备投入。该状况可以描述为博弈模型:A、B企业均为经济市场中的经营企业,A、B企业的经营策略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排放污染物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另一种是进行环境保护来增加社会效益。如果A、B企业都选择排放污染物来降低企业成本这一经营策略,那么两个企业的收益则均为C元,如果A、B企业其中一个选择进行环境保护这一经营策略,那么该企业的经营成本就会提高0.5个单位,因此,该企业会选择提高价格来维持企业运营,而高价格的产品会导致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下降,那么另一个选择排放污染物经营策略的企业在无形中提高了0.5个单位的收益。该状态下的纳什均衡是(1,1),在纳什均衡下,A、B企业都选择排放污染物这一策略来保证企业经营效益。这就是完全竞争机制下市场失灵的表现。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来,企业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负外部性难以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因此,政府介入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假如企业的收益是π,企业在环境保护中的投入成本是a,政府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罚金额是b,政府进行污染处罚的成本是d,企业经营产生的社会效益是v,排放污染物产生的社会成本是L,并且政府进行污染处罚的成本d小于政府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罚金额b。通过收益矩阵我们能够发现,这项博弈中没有完全由经营策略决定的纳什均衡,而我们需要求出企业在多种经营策略混合使用下的纳什均衡。假设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概率是p,因此,企业不排放污染物的概率是1-p,政府监督的概率是q,因此,政府不采取监督的概率是1-q。由此可以计算出企业期望盈利Up=p*{q(π-a-b)+(1-q)π}+(1-p){q(π-a)+(1-q)(π-a)},对该式求导,从而求出企业最大期望盈利:q=a/(a+b).而政府最大的期望盈利为:p=d/b。
对上述公式进行研究,可以了解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概率和政府的监督成本正相关,因此政府的监督成本越大,企业则更愿意排放污染物。而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概率和政府对企业的处罚力度负相关,因此,政府如果对企业的处罚程度较小,那么企业则更愿意排放污染物。
然而目前我国对企业污染排放工作的治理力度较小,排放污染物的处罚费用偏低,很多法律法规都缺乏对污染排放企业的治理标准。调查研究表明,排污企业在排放污染物方面支付的费用仅占污染治理费用的十分之一,从上述博弈研究能够看出,这样低标准的处罚费用导致很多企业无视社会利益,公然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企业宁可支付排污处罚也不愿意购置防污设备,这样的情况使社会处于畸形的发展状态,难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我国对于环境污染排放的指标较低,因而,国外很多高污染企业选择在我国建立污染密集型产业,从而避免接受本国的排污处罚,这就导致我国的环境负荷急剧增加。近几年来,污染密集型企业已经占外资企业总额的近四成,而在这些污染密集型企业中,严重污染密集型企业接近一半,这些高污染的企业使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破坏程度进一步加剧。为了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应当采取两方面的措施:首先,政府需要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建立健全污染物治理法规,从而保证企业严格遵守排污标准;其次,政府需要加大对排污企业的惩处力度,使企业能够积极购置污染处理设备,从而为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通过环境污染问题的博弈研究,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污染处理效率。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只有通过多企业合作才能够消除环境污染的外部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环境污染问题的博弈研究使环境治理更加科学化,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吴伟, 陈功玉, 王浣尘,等.环境污染问题的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 21(10):115-119.
[2]郑涛,陶应发.环境污染和保护问题的博弈分析[C].2008年全国资源环境经济管理论坛, 2008.
汽车尾气与环境污染问题 篇12
新闻报道称“升级油品标准的提炼技术并没被国外垄断, 对于全国油品升级速度缓慢, 中石油和中石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国内的大型炼油厂大多具备生产国四排放标准车用汽油的能力。最根本的原因是, 增加脱硫流程, 会导致企业成本大幅度提升, 同时产量会减少。若要解决汽车尾气污染, 油品问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然而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3不开车爱护地球, 开车损害地球
在刚刚结束的多根哈哥会议, 各国都在争吵着谁谁谁应该减碳排。只要我等少开车, 马路上的废气就少排些, 我们的地球也舒服些。那么如何爱护我们的地球呢?其实, 自行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骑自行车可以锻炼身体, 试想, 一座城市被汽车独霸天下, 是福吗?现实已经证明, 肯定不是。发达国家的汽车灾难是前车之鉴, 应该说我们正在步人后尘。如北京三环路内汽车高峰时段每小时平均时速10公里, 远不及骑自行车快。再如白城市近两年, 上班高峰时段许多路口汽车如流, 一次信号灯已经过不去, 轿车的等级不知何时成了风向标, 越高档越豪华越有身份, 汽车文化风靡社会, 大有越刮越猛之势,
近几年, 国民身体素质不断下降, 不少白领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 骑自行车不但放方便快捷环保, 还能够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 试想一下, 如果短途出行大家都选择自行车的话道路拥堵问题是否就得到缓解, 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是否会减少,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空气质量会得到极大地改善, 对全国人民的健康都是有利的, 不开车也就意味着不燃油, 也就是减少对是有等矿产的开采, 对地球, 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来说, 也都是一件大好事, 这一举多得的好建议我们为什么不行动起来呢?低开发新能源也可以缓解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现在我们研制出了乙醇汽油[3], 并且已经投入使用那以后我们是不是可以直接用乙醇来代替汽油, 或者融太阳能、核能、风能等等一系列环保性能源, 汽车尾气排放到大气中是一种污染, 假如我们能在将其收集起来二次利用, 对环境以及资源也是很有益处的。
在我们的新能源还没有正式问世之前, 我们应该为我们的环境多做一些贡献, 每周少开一天车, 多坐公交车, 或者选择自行车、步行出门, 以上几种做法只要大家一起做, 坚持下去都可以是我们的环境得到改善, 现在低碳出行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 所以请保护环境, 做环境时尚大达人。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报》.一张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环境保护专业报纸, 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张国家级的环境保护报纸.
[2]国三.国家第三阶段的排放标准的简称.
【污染问题】推荐阅读:
面源污染问题05-23
环境污染问题06-02
空气污染有关民生问题08-26
水污染防治法律问题07-22
读后感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08-31
油区环境污染问题的调查(科技小论文)09-24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10-07
污染背后的污染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