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结构

2024-09-29

纵向结构(精选11篇)

纵向结构 篇1

系留气球是一种利用气囊内的浮升气体 (氦气、氢气等) 获得浮力来克服其自身重量, 并依靠系留缆绳拴系固定实现在空中长时间定点滞空的飞行器[1,2,3]. 系留气球平台系统包括球体结构、系留缆绳组件、锚泊设施及地面综合保障设施等. 其具有连续滞空时间长、生存能力强、研制与使用成本低、使用维护方便、适于搭载各种载荷系统等特点, 可广泛应用于远距离监视、环境监测、通信中继及突发事件指挥等[4].

在整个系留气球结构系统中,球体结构是主体,其前端安装有头锥、锥鼻和系索等. 系留气球头锥结构的设计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将系留气球系于系留塔,其二是作为头部加固装置,以防较大风速下气囊头部出现较大的变形或破坏[5]. 锚泊载荷是指导系留气球结构设计的重要载荷,锚泊载荷是指系留气球在锚泊状态时,受大气风场作用,在锚泊系统上产生纵向或横向运动而受到系留装置给予系留气球球体结构的反作用载荷.

目前,对于系留气球结构的纵向刚度的文献与报道较少,也可能是保密的原因尚未公开. 国外TCOM公司的Hunt[5]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对系留气球锚泊状态下的载荷问题开展了二维动力学仿真. 国内2007年杨燕初[6]等利用ADMAS软件,对系留气球锚泊状态下的载荷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

文献 [5-6] 在进行分析计算时均未考虑系留气球球体结构的纵向刚度问题. 由于系留气球球体结构为柔性充气结构,且其刚度与内部超压紧密相关, 系留气球在锚泊状态下发生撞塔现象时,其动能主要被球体结构吸收;同时,在撞塔过程中,球体结构的纵向变形相对较大,对动力学仿真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计算锚泊撞塔载荷时,不能简单地将球体视为刚性体进行计算,而应该在考虑系留气球的纵向刚度的情况下开展动力学仿真,所以开展了本文所述的系留气球球体结构纵向刚度研究.

1 系留气球球体结构纵向刚度理论分析

系留气球球体结构是一种由柔性薄膜材料制备的典型的充气膜结构. 从受力特性分析,柔性膜结构只能承受面内拉力,与其他结构如柔性板不同, 膜的横向剪力为0,不能承受弯矩作用[7]. 在面外载荷作用下,薄膜结构的表面曲率会发生变化 (凹陷、 褶皱等),进而导致膜面拉力发生改变并最终与外载荷平衡.

1.1 纵向刚度基本公式

系留气球球体头部一般设计为旋转椭球面,其母线方程为

式中,r1为旋转椭球面长轴;r2为旋转椭球面短轴.

文献 [8] 表明,在头锥受压时,非刚性球体在头锥末端处可能被压皱. 压皱载荷为

式中,P为囊体内部超压, r为头锥加强环半径.

高于此压皱载荷时,前端结构只是进一步被压入囊体. 当载荷去掉时,前端结构将快速回到原来形状,而不会有明显的损坏. 在头锥受压时球体结构整体变形见图1(a)、球体结构纵剖面变形见图1(b).

在图1(a) 所示球体结构沿纵向取一宽度为d A的微小面积进行分析,见图1(b) 所示.

在外载荷d F作用下,球体头部发生了向内的凹陷变形. 对球体头部局部变形区域 (CBADE区域) 进行受力分析,平衡方程为

式中,d F为宽度为d A的微小面积的外载荷; FAB,x为头锥加强环区域AB沿X方向的载荷; FBC,x, FDE,x分别为BC, DE区域X方向的载荷; FBC,y, FDE,y, FBAD,y分别为BC, DE, BAD区域Y方向的载荷,且FDAB,y= 0.

对CB区域分析得,C点为球体发生变形之后的 “拐点”(见图2),其切线方向平行于Y轴,则该点靠曲线BC一侧的张力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 又由充气膜结构的力学特性可知,CB区域两端的内力为

其中,Tbx为B端X方向载荷,Tby为B端Y方向载荷;L为BC在Y方向投影长度,L′为BC在X方向投影长度.

将式 (4) 代入式 (3) 式得

因此,整个球体结构变形区域的平衡方程为

即外载荷F的大小等于球体内压乘以球体凹陷变形区域在X方向投影面S的面积. 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投影面S即为法向为X轴,且平行于所有 “拐点” 所在平面S . 在本文中称投影面S为等效压力面,在外载荷作用下,随着头锥的逐步位移,等效压力面的位移量d1与头锥位移d的比例系数为n. 则由式 (1), 式 (5) 得外力F与头锥位移d的关系式为

式 (7) 即为球体纵向刚度 (位移 - 载荷关系函数) 的基本公式.

1.2 比例系数 n

由前文分析可知,等效压力面的位移量d1与头锥位移d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且比例系数为

如图3所示,C′ E′为等效压力面所在位置,C, E为 “拐点”,C′ , E′为 “拐点” 在原球体上沿X轴的投影,C为原球体母线与变形之后球体母线的临界交点 (亦即球体母线变形起始点). 点H为CE与BB′交点,点H为C E与BB′交点,点H″位于BB′上,且C ″H″垂直于BB ′.

若球体母线曲率半径足够大或远大于头锥位移d,则 “拐点”C, C′与临界交点C″基本重合,点H, H′及H″重合;又由于球体材料受力过程中为小应变状态,因此可以认为在此情况下即三角形C ′B′ B为等腰三角形,则点H′即为B′ B中点,n等于0.5.

在实际情况下,“拐点”C与临界交点C′并不重合. 由前文分析可知,临界交点C″要比 “拐点”C以及C′靠后,亦即n 0.5. 对于系留气球锚泊载荷计算,一般设计情况下,球体母线曲率半径要大于或远大于头锥位移,因此,在进行工程计算时,可粗略取n等于0.5,在进行精确计算时,可通过相关试验或数值方法来修正n值.

1.3 球体内部超压 P

由于系留气球球体为封闭结构,且球体材料受力过程中为小应变状态. 则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在头锥受压下,球体内部超压P随着头锥位移d的增大而增大.

式中,P外为球体外当地大气压;V为受压之前球体体积;V为受压变形之后球体体积;P为受压变形之后球体内部超压.

头锥受压时球体结构局部变形见图4,图中阴影部分即为在外载荷F作用下球体向内凹陷变形导致的体积减小量 ∆V . 其中,C, B点为球体发生变形之后的 “ 拐点 ”. 由于变形后球体局部区域的母线BC, BD以及DE的曲线方程较难确定,从简化计算考虑,本文取直线BC , BD以及DE来替代前述曲线. C与E分别为直线CB, DE延长后与原球体母线的交点.

结合以上分析,球体向内凹陷变形导致的体积减小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f1(x) 为曲线A ′式′中,f1(x) 为曲线A C的函数表达式,亦为球体母线方程;f2(x) 为曲线C B的函数′表达式;d为头锥受压位移量A A.式中,f1(x) 为曲线A ′C的函数表达式,亦为球体母线方程;f2(x) 为曲线C B的函数表达式;d为头锥受压位移量A A.

将式 (10) 展开得

将1.2节所得的比例系数n值及式 (12) 计算所得的超压P值代入式 (7),即可计算出球体结构在纵向集中载荷作用下变形.

2 系留气球球体结构纵向刚度有限元分析

2.1 有限元验证

本节主要通过对系留气球球体结构进行静态分析以验证前文的理论分析模型,因系留气球球体结构为充气柔性结构,故有限元分析建模过程中均采用2D薄膜单元对结构进行网格划分,在球体结构头锥锥鼻端头施加一定的集中力,以分析球体结构在不同充气内压以及外载荷下结构刚度的变化情况. 为减小计算量,取系留气球头部至最大截面处的一段球体建模分析,在最大截面处施加铰支约束. 薄膜厚度为0.3 mm,弹性模量为10 GPa,泊松比为0.34. 有限元前处理使用MSC.Patran,求解器为MSC.Nastran. 计算结果见表1.

2.2 理论与有限元对比分析

在理论及有限元计算时,取某型号实际结构尺寸进行计算,其中,r = 2.6 m,r1= 8.8 m, r2= 8.3 m,初始超压值为600 Pa. 计算结果见表1,对比曲线见图5.

从表1可以看出,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之间的最大误差为7%,平均误差为3.2%.

通过分析图5所示理论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曲线得,两曲线的相关度为0.998. 通过进一步的误差分析,理论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偏差主要是由于有限元网格划分的质量引起的.

* 有限元分析时超压值以面压的形式施加,大小与理论 计算取值一致.

3 试验验证

3.1 试验验证

本节主要通过开展系留气球球体结构纵向刚度试验,以验证前文的理论分析模型. 将系留气球球体结构竖直吊装,在靠近球体最大截面处加装4根辅助索具,保持索具基本不受力或受力较小,以辅助保持囊体垂直. 将球体超压调整完毕后,通过在球体上加挂重量的配重块 (配重块沿环向均匀布置) 来模拟头锥压力. 在加载完成后,通过在球体上设置的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读取位移值d与球体结构受压变形之后的超压值P ,通过头锥处的力传感器读取外载荷F. 系留气球球体结构纵向刚度试验件及安装示意图见图6,试验结果见表2.

3.2 理论与试验对比分析

由于真实的球体结构十分巨大,从节约试验成本、简化试验流程以及缩短试验周期考虑,在系留气球球体结构纵向刚度验证试验中,制作了1:8的缩比球开展相关试验.其中缩比球r1= 1.1 m, r2= 1.04 m,初始超压值为1 500 Pa. 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汇总见表2,对比曲线见图7.

从表2可以看出,对于超压值,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之间的最大误差为4.5 %, 平均误差为3.1%;对于位移,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之间的最大误差为12.1%,平均误差为8%.

通过分析图7所示理论与试验结果对比曲线得,位移曲线的相关度为0.999,超压曲线的相关度为0.994. 误差分析表明,理论与试验结果有偏差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充压后球体理论外形会有一定的改变,与计算状态存在一定的误差;二是试验件制作材料质量较差,保压效果不好;三是试验件的垂直度主要靠人工控制,对最终的试验结果会有一定的影响.

4 小 结

本文通过对充气膜结构的受力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系留气球球体结构纵向刚度理论分析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和缩比模型试验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 验证结果表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以及试验结果之间的曲线相关度均达到了99% 以上,这表明本文所建立的系留气球球体结构纵向刚度理论分析模型是正确的,可应用于系留气球锚泊撞塔载荷计算. 另外,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结果还可以为浮空器球体结构的横向刚度以及撞击载荷计算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纵向结构 篇2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均有多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相应答案代码。每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 不得分。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甲公司是-家日化用品生产企业,但替代品的竞争给该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的风险,这种风险属于()。

A.市场风险

B.财务风险

C.产业风险

D.战略风险

参考答案: A

2、甲公司管理层发现企业所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决定编制预算时重新判断所有的费用。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该企业编制预算的方法属于()。

A.零基预算

B.增量预算

C.活动预算

D.责任预算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预算的类型。编制预算最常用的方法有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是指新的预算使用以前期间的预算或者实际业绩作为基础来编制,在此基础上增加相应的内容。零基预算是指在每-个新的期间必须重新判断所有的费用。

3、下列关于合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应当予以记录并妥善保存

B.国家或行业有合同示范文本的,必须采用合同示范文本

C.企业财会部门应当根据合同条款审核后办理结算业务

D.企业应当健全合同管理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企业内控应用指引中的合同管理。国家或行业有合同示范文本的,可以优先选用,但对外涉及权利义务关系的条款应当进行认真审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所以,选项B的说法错误。

4、下列属于共益债务的是()。

A.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

B.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

C.管理人执行职务的费用、报酬和聘用工作人员的费用

D.债务人财产受无因管理所产生的债务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共益债务。根据《企业破产法》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发生的下列债务,为共益债务:(1)因管理人或者债务人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所产生的债务;(2)债务人财产受无因管理所产生的债务;(3)因债务人不当得利所产生的债务;(4)为债务人继续营业而应支付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债务;(5)管理人或者相关人员执行职务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6)债务人财产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

5、在“战略钟”——竞争战略的选择中,高值战略是以相同或略高于竞争者的价格向顾客提供高于竞争对手的顾客认可价值。高值高价战略是以特别高的价格为顾客提供更高的认可价值。如-些高档购物中心、宾馆、饭店等,就是实施这种战略。高值战略和高值高价战略属于()。

A.成本领先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混合战略

D.失败的战略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基本竞争战略的综合分析——“战略钟”。差异化战略包括途径4和途径5。也可大

致分为两个层次:-是高值战略(途径4),二是高值高价战略(途径5)。途径4也是企业广泛使用的战略,即以相同或略高于竞争者的价格向顾客提供高于竞争对手的顾客认可价值。途径5则是以特别高的价格为顾客提供更高的认可价值。如-些高档购物中心、宾馆、饭店等,就是实施这种战略。这种战略在面对高收入消费者群体时很有效,因为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本身也是消费者经济实力的象征。途径5可以看成是-种集中差异化战略。

6、根据合同法有关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或者交易习惯向买受人交付提取标的物单证以外的有关单证和资料。这里的“提取标的物单证以外的有关单证和资料”,主要应当包括()。

A.保险单

B.保修单

C.普通发票

D.增值税专用发票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买卖合同的相关规定。“提取标的物单证以外的有关单证和资料”,主要应当包括保险单、保修单、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质量鉴定书、品质检验证书、产品进出口检疫书、原产地证明书、使用说明书、装箱单等。

7、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构成票据质押的有()。

A.出质人在汇票上记载了“质押”字样而未在汇票上签章的

B.出质人在汇票粘单上记载了“质押”字样并在汇票上签章的

C.出质人在汇票上记载了“质押”字样并在汇票上签章的,但是未记载背书日期的

D.出质人在汇票上记载了“为担保”字样并在汇票上签章的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票据质押背书。以汇票设定质押时,出质人在汇票上只记载了“质押”字样而未在票据上签章的,或者出质人未在汇票、粘单上记载“质押”字样而另行签订质押合同、质押条款的,不构成票据质押。

8、下列不属于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是()。

A.对外地商品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

B.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招标投标

C.通过颁布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方式限制外地企业与本地企业进行竞争

D.提高对市场上销售某类所有产品的检验标准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选项A属于地区封锁;选项B属于排斥或限制外地经营者参与本地招标投标;选项C属于抽象行政性垄断行为。

9、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上市公司出现下列情况的,需要交易所实施暂停上市的有()。

A.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报告或者中期报告,其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公司在两个月内仍未披露应披露的报告或者中期报告

B.因最近一个会计经审计的净资产为负值或者被追溯重述后为负值,其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公司披露的最近一个会计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继续为负值

C.因股权分布发生变化不具备上市条件,其股票被实施停牌后,未在停牌后1个月内向本所提交解决股权分布问题的方案

D.公司股本总额发生变化不具备上市条件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股票暂停上市的相关规定。

10、甲将行李寄存于火车站寄存处,提取时被告知该行李丢失。根据规定,甲要求寄存处承担赔偿责任的诉讼时效为()。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正确答案】A

引导孩子“纵向比” 篇3

看着女儿的异常表现,我和妻子都感到有些诧异:玲玲平时可是个有说有笑、性格开朗的孩子啊!这几天昨成了“闷葫芦”?我和妻子商量了—下,决定找孩子谈一谈。喊了四五声,玲玲才阴着小脸走出自己的房间。妻子看着女儿闷闷不乐的样子,着急地问:“玲玲。这几天怎么了?老师批评你了?男同学欺负你了?还是学习上遇到困难了?”玲玲摇了摇头。

“你倒是说话啊!到底是因为什么嘛!”妻子更急了。

我示意妻子先别“激动”。让孩子自己慢慢讲。过了好一会儿。玲玲才吞吞吐吐地说:“前几天。老师一直在班上表扬月考前十名的几个同学,夸他们进步快,说洋洋的作文是全班最好的。辰辰的数学是全班最优秀的,菲菲的英语基础扎实,可就是没有一次夸到我!”

哦!因为这事啊!我和妻子都长长地出了口气。看来孩子“郁闷”是因为“上进心”啊!好事,好事!我心头掠过一阵暗喜,轻轻地拽过女儿:“玲玲,咱先别和同学们比,你先和自己比一下,看看你在哪些方面有了进步和提高?”

玲玲歪着脑瓜想了一会儿。说:“嗯……我觉得我的字比以前写得工整了;三年级时我写字总跑方格外面去,歪歪扭扭的,难看死了,现在漂亮多了!”

“对呀,玲玲的宇越写越漂亮,这算是一项进步!想想看,还有什么?”我趁热打铁。

“歌也比以前唱得好听了。还有,答题速度也比以前提高了!还有……对了,我学会做家务了,能给妈妈当助手啦!”玲玲突然兴奋起来,脸上开始“阴转晴”了。

“对嘛!玲玲的进步不仅仅是这些呀,还有好多呢!像待人接物礼貌得体啦,学会生活自理啦,懂得孝敬老人啦……哎呀,一时还说不全呢!”我掰着手指头一项项数。

“爸爸,我真没发现我有这么多的进步呢!”女儿高兴地从沙发上跳起来,兴奋地在客厅里转了个圈!

“玲玲啊,妈妈跟你说,学习同学的长处是应该的,但也要经常拿自己和自己比一比,回头瞧一瞧,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成绩要发扬,不足要弥补,这才能不断地提高,进步得更快啊!”

听了妻子的一番话,女儿频频点头:“爸爸妈妈,我懂了!今后,我一定学习同学的优点,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不乱攀比啦!”玲玲换上一脸笑容,转身进了自己的房间。

两周后的一天,玲玲放学回家,进门就嚷嚷:“老师今天夸我啦!夸我学习成绩提高快。经常帮助同学。还夸我的字越写越好!下周三,我要代表班级参加全校钢笔书法大赛呢!”

二维结构纵向梁单元损伤识别 篇4

结构发生损伤时,其损伤单元的刚度会发生改变,由于高阶模态对结构刚度矩阵影响的权重较大,而在实际测试中高阶模态却难以获取,因此人们提出用刚度矩阵的逆矩阵,即柔度矩阵作为损伤识别的参数。柔度矩阵比单纯的频率和振型对于结构损伤更为敏感,而且只需要低阶模态参数就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柔度矩阵,从而用于结构损伤辨别[1]。于是基于柔度矩阵的结构损伤辨别成为近阶段的热门课题,很多学者提出了有意义的识别方法和识别参数。

1 二维结构纵向梁单元柔度对角曲率

在结构动力学中,一直通过Cawley和Pandey假设[2]来简化模型,即假设结构损伤前后质量不变,不计前后阻尼的变化。在此前提下,只需要结构振动的各阶频率和质量归一后的振型就可以计算出结构的柔度矩阵。柔度矩阵Γ中元素fij表示在j点施加单位集中力导致i点产生的位移,而当结构在i点发生损伤时,在损伤单元施加单位集中力导致损伤单元的变形变化往往远大于其他位置,所以对于二维结构纵向梁单元拟采用柔度矩阵对角元素fii作为损伤识别的基本数据。由于二阶曲率对于损伤更为敏感,所以对fii做一次映射,用fii的二阶偏导数作为二维结构纵向梁单元的损伤指标,二维结构纵向梁单元测点i的柔度矩阵对角元素二阶偏导数为:

DFCi=(di+1-2di+di-1)/(li-1li)2。

其中,li为同一纵梁相应的相邻两测点之间的距离,i的取值范围为对应纵梁的测点编号集(去除所在纵梁的第一个测点和最后一个测点),即假设纵梁Z的测点纵向编号依次为(n,n+1,Λ,n+k),则i的取值范围为(n+1,n+2,Λ,n+k-1)。将同一根纵梁的各个测点的DFC值全部计算出来,依照测点位置顺序排列,作为纵梁损伤识别的参数。

2 二维结构纵向梁单元损伤识别的有限元模型

利用ANSYS分析软件,对一简支梁桥进行数值模拟,通过简支梁桥各纵梁损伤单元的弹性模量折减来模拟其纵梁发生损伤的状态,用模拟所得的简支梁桥的各测点的振型和频率计算对应测点的DFC值,作为损伤识别的指标,为了更好的模拟实际情况,检验指标的有效性,建立了一个较为复杂的ANSYS简支梁桥模型。对某简支梁桥的一跨进行建模,跨度20 m,宽9.5 m,纵向主梁为7根等截面空心板梁,横向连接浇筑成整体,再铺装沥青混凝土面层。纵向主梁采用Beam44梁单元建模,横向连接采用无质量的Beam44梁单元模拟,面层采用Shell93壳单元,面层与梁单元耦合成为整体。

单元参数设置为:

梁单元弹性模量取为EX1=3.3×1010 Pa,密度设为dens1=2 600 kg/m3,泊松比设为σ1=0.2。壳单元弹性模量采用EX2=3.3×1010 Pa,密度设为dens2=2 500 kg/m3,泊松比设为σ2=0.2。

其中梁单元编号如图1所示,测点编号如图2所示[3]。

3 二维结构纵向梁单元的损伤识别

桥梁发生损伤时,以纵向主梁发生结构性损伤最为危险,因此主要研究纵向主梁损伤识别,纵向主梁的损伤通过纵向梁单元的弹性模量来模拟即将损伤单元的弹性模量取值为EX×(1-d),其中,d为单元的损伤程度[4]。对于边梁模拟了编号50的梁单元发生损伤时的情况,对于次边梁模拟了编号51的梁单元发生损伤时的情况,对于中梁模拟了编号53的梁单元发生损伤时的情况,对于次中梁模拟了编号52的梁单元发生损伤时的情况,梁单元所在位置如图1所示。

损伤情况均为损伤10%,30%,50%,70%,90%五种状况。边梁的测点编号为(1,2,3,Λ,16),次边梁的测点编号为(101,102,103,Λ,116),中梁的测点编号为(301,302,303,Λ,316),次中梁的测点编号为(201,202,203,Λ,216),测点位置如图2所示。

由于高阶模态对于柔度矩阵贡献较小,故对于各损伤状态取其一阶频率和振型用来计算出柔度矩阵,然后计算出各测点所在纵梁的柔度矩阵对角元素二阶偏导数,其中边梁50单元发生损伤时的柔度对角曲率值如表1所示。

次边梁51单元发生损伤,次中梁52单元发生损伤,中梁53单元发生损伤柔度对角曲率值不再缀列。将边梁50单元发生损伤,次边梁51单元发生损伤,次中梁52单元发生损伤,中梁53单元发生损伤柔度对角曲率值绘成曲线图如图3~图6所示。

从图3~图6中可以看出,当纵向主梁单元发生损伤时,不论是边梁还是中梁,其损伤单元附近测点的柔度对角曲率值的连续性将严重破坏,损伤位置十分容易辨别出来,而且可以看出随着损伤程度的加大,柔度对角曲率值的跳跃幅度也越大,损伤程度也是比较容易估计的。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边梁发生损伤时柔度对角曲率值的跳跃幅度最大,中梁最小,但即使是中梁,发生损伤时,其柔度对角曲率值的跳跃也是十分明显的。

4 结语

经分析可得以下结论:

1)对于二维结构纵向梁单元,柔度对角曲率指标具有很好的敏感性,能够准确反映损伤位置和程度;

2)二维结构纵向梁单元损伤识别时,柔度对角曲率指标对于数据的要求不高,只需要一阶模态数据就可以准确判断损伤位置以及对损伤程度进行初步估计,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摘要:通过将柔度对角曲率指标扩展成二维结构梁单元的柔度对角值的二阶偏导数,从而将柔度对角曲率指标推广到了二维结构梁单元的损伤识别。通过一个简支梁桥的数值算例,验证了将柔度对角曲率指标用于二维结构梁单元损伤识别的可行性,计算出来的指标值能够准确识别出结构损伤位置,并且能够初步估计出损伤程度。

关键词:二维结构,柔度曲率,损伤识别

参考文献

[1]冉志红.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动力指纹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2]Cawley P,ADAMS RD.The location of defects in structures frommeasurements of natural frequencies[J].Journal of Strain Anal-ysis,1979,14(2):49,57.

[3]胡国良,任继文.ANSYS11.0有限元分析入门与提高[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高一纵向优秀作文 篇5

时光匆匆,如今的我已经坐在高二年级的教室里和其他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聊天。然而这都源于曾经的改变,是改变让我找到了方向,让我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也让我找到了友谊的纯真。

曾经的我,并非像现在一样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那时的我,除了玩还是玩。当别人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的时候,我趴在桌子上,做着我晚上未完待续的梦;当别人在刻苦地解题时,我拿着手机,在拼命地玩升级游戏。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我于是迷茫了很久。临近中考的时候,我依旧是那样浑浑噩噩地过着。在别人的眼里我是多么的霸气,多么的洒脱。当然,我自己也因此有点小自豪。然而,在一次模拟考后,我突然觉得,玩,并不是我想要的。当我看到那些努力学习的同学望着自己试卷上的分数露出喜悦的笑容时,我的心里忽然被刺了一下。再转过头来看着自己试卷上那可怜巴巴的分数,不由得让人觉得那是赤裸裸的讽刺。

于是,我便开始了改变。我不甘心做一个差生,更不甘心让那可怜巴巴的分数再次出现在我的面前。然而,改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面对那些坏习惯的时候,我曾想要放弃,想要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上。但是,我仍旧坚持了下来。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而是坚持让自己和学霸们一起,每天都埋头在书海里与题目斗争着。

终于,一个月过去了,我们迎来了中考。当我从考场里走出来,呼吸着外面的新鲜空气的时候,忽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久,分数下来了。当我看到分数时,我惊呆了。虽然只是四百多分,但这已经算是超常发挥了。毕竟这对于一个颓废的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纵向分离与横向整合 篇6

解析中国茶企的经营模式,发现大家都在声称“集茶叶种植、加工、储藏、销售、科研于一体”,都试图对茶叶产业链实现全程掌控,这正是制约中国茶企发展的思路枷锁j要实现对产业链的全程掌控,至少对企业在资金和掌控能力两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因为这种模式横跨了种植、加工和服务三大产业,中国茶企都是从茶农、茶贩、茶商发展而来,无论在资金实力上还是在掌控能力上,中国茶企现在绝对玩不动、也玩不了这样的游戏。

中国茶企如果自不量力而走以全求大、以大求强的路子,不仅肯定走不通,也是一条危险的道路。

一、纵向分离

对茶产业链进行切分,纵向分离,把种植、加工、品牌、渠道等环节分离开来。各个企业在其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专心做自己最擅长的事,进一步而言,各个环节内部再细分,各个企业做更精准的定位。比如:种植型企业专种高山茶或机采茶等:加工型企业专做手工茶或机制茶等;品牌型企业专做名优茶品牌或大众茶品牌等;渠道型企业专做专卖店渠道或专业茶产品卖场等。这样,企业反倒可以在茶产业链中的某个环节的某个定位上做到最大,这样的大就是强,这样的强才可能更大!而各个环节中的企业建立一种链条式的合作关系,甚至是一种长期的同盟关系或战略合作,形成一种利益共同体。

可喜的是,茶行业的这种产业链的分离已经开始出现了。业内引人注目的“大益”、“八马”和“竹叶青”等茶叶品牌,将重金投在品牌建设和品牌传播上,只在自己的核心市场将产业链向下延伸,密集建设自己掌控的销售渠道,而在核心市场以外,甘心扮演品牌产品供应商的角色。

二、横向整合

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诉求,定位自己的企业属性,在茶叶产业链中专注于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内、在这个定位上练内功长实力,再通过在同一环节内整合相同属性的企业谋求发展,这种横向整合可以跨地区、跨茶类,但不要轻易跨环节。这种整合可以发挥企业的技术、人才、管理、模式的优势,实现自有资源的效率最大化的同时发展自己、强大自己。

例如,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或“茶叶生产合作社”’的方式“整合”种植环节在茶叶的生产加工环节,通过在茶叶主产区建立加工厂“整合”加工水平和加工能力;在茶叶产品的品牌化环节,通过收购和兼并的方式“整合”品牌企业,在一个茶叶品类里,全力打造1~2个领袖型的大品牌,整合传播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品牌集中度;在市场开拓环节,整合和建立不同类型的销售通路和渠道,导入各个茶叶品类的大品牌产品,迅速形成局部市场的霸主地位。

上述整合过程重在企业硬资源和软资源的“聚焦”,只有专心致志、集中资源,才能高位整合,快速复制,雄霸一方(一个环节)。

现在已经看到中国茶行业的这种整合暗流,虽然这种整合还是低位的、小规模的、慢节奏的。值得关注的是已有外力推动这种整合的进程,由于茶产业是涉农产业,中国各级政府都有扶持政策,中国茶产业应该是一支有政策背景的“潜力股”,中国茶企存在着被外部资本利用和炒作的风险。

三、战略整合

产业链分离是解放,环节内整合是发展。当企业足够强大以后,为实现产业链的安全和产业链利润的最大化,企业便可以通过资本的手段,向环节的上游或下游延伸,在战略高度完成整个产业链的纵向整合。

纵向力对货车车体结构的影响分析 篇7

1 有限元模型及边界条件的建立

由于C80B型车体结构完全对称, 因此可以建立1/4几何模型。车体底架、侧墙、端墙等结构均使用薄壳单元来模拟, 因此在建立车体几何模型时, 抽取车体各板的中面, 然后划分有限元网格, 由于载荷并不对称因此仍需要整车的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整车共划分了75915个单元, 82284个节点。

由于要考察在静态纵向力和动态纵向力作用下车体的应力分布情况, 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 因此对于静态计算工况仅选取了两个静态值:根据对大秦线重载列车的纵向力的规定, 纵向拉伸为2 250 kN, 压缩为2 500 kN。考虑到分析车体的动态响应, 在进行静力分析时约束与动态分析保持一致, 即在心盘面上施加垂向和横向弹簧约束, 弹簧刚度参考与其匹配的转向架弹簧刚度;拉伸 (起动) 时在前从板座处施加纵向弹簧约束, 压缩 (制动) 时在后从板座处施加纵向弹簧约束, 弹簧刚度参考缓冲器的弹簧刚度;在进行纵向响应动力学分析时, 其边界条件中的连接自由度集如下:激活纵向位移自由度, 钝化其他所有位移和旋转自由度。

2 静态车钩力与动态车钩力的计算结果

2.1 静态纵向力的计算结果

根据《强度规范》 (参见运装货车[2003]63号文) 中对货车纵向力的表述, 对车体施加纵向拉伸力2 250 kN, 作用在前从板座;纵向压缩力2 500 kN, 作用在后从板座。通过计算, 得出两种工况下车体的应力云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计算结果表明, 当车体受静态纵向拉伸和压缩力作用时, 其最大应力区域均集中在中梁上, 静态车钩力的影响范围为底架的整个地板及中梁。

2.2 动态车钩力对车体的影响

在大秦线西段, 曾进行过万吨级重载列车线路运行试验, 得出了起动过程和紧急制动过程车钩力的变化曲线。图3分别为起动过程和在车速为32.7 km/h紧急制动过程中最大车钩力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由图3 (a) 可见, 起动开始后最大车钩力逐渐增大, 87.5 s后车钩拉伸力最大, 为800kN;由图3 (b) 可见, 紧急制动4.4s后发生最大车钩压缩力, 为1 285 kN。

应用I-DEAS软件中的响应分析求解器来求解车体在这两种激励下的动应力响应, 选择激励类型为瞬态激励, 起动过程加载的纵向瞬态激励如图3 (a) 所示, 其时间步长为12.5 s;紧急制动过程加载的纵向瞬态激励如图3 (b) , 其时间步长为0.1s。将其加载到有限元模型中, 其中起动过程的激励和动力自由度定义在前从板座上, 制动过程的激励和动力自由度定义在后从板座上。

通过计算, 可以得到车体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的动应力响应以及整车的应力分布。图4所示为底架一节点在起动和紧急制动时的动应力响应。由图4可以看出, 起动时间为87.5 s和制动时间为4.4 s时, 车体的动应力达到最大。由于缓冲器的作用, 起动激励停止后应力逐渐减小, 约12 s后应力为0;制动激励停止后约1.2 s应力为0, 说明激励停止后车体由于其自身阻尼的作用存在振动。通过观察发现, 侧墙和端墙的动应力响应趋势与底架相同, 只是数值有差别, 这说明, 某一节点的动应力响应趋势可以代表车体各部位的动应力响应。

图5和图6所示分别为起动时间为87.5 s和制动时间为4.4 s时的车体应力分布图, 在这两个时刻, 车体产生最大应力, 观察其他时刻车体的应力分布, 最大应力部位和动态纵向力影响部位与这两个时刻相同。

比较图5和图6可知, 起动过程中, 最大应力为264 MPa, 发生在枕梁腹板端部;车体局部侧板应力也较大, 为112 MPa;紧急制动情况下最大应力为124 MPa, 发生在枕梁腹板端部;局部侧板也有影响, 为90 MPa。在动态纵向力的作用下, 车体底架的端部至枕内第1根大横梁这段区域影响较大, 而对于底架中间的部位影响很小。与此同时, 动态纵向力对大横梁上方的侧板也有较大影响, 通过观察发现, 侧板在动态拉伸和压缩用下, 横向位移均较大, 说明动态纵向力的作用使其产生了失稳现象, 图7为车体起动过程中发生最大位移时刻的位移云图, 紧急制动时该侧板部位位移也是车体最大位移处。

3 结论

(1) 对于C80B型货车车体, 在静态的拉伸力和压缩力作用下, 车体底架的中梁处应力最大, 影响部位为车体的底架, 对于其上方的结构影响较小。

(2) 车体在起动和紧急制动过程中, 车体各部位的动应力变化趋势与激励力变化趋势相同;枕梁腹板处应力最大, 动态激励对底架的一部分结构产生影响, 即车体底架的端部至枕内的第1根大横梁。

纵向结构 篇8

对于供应链纵向与纵向的竞争最初研究来源于营销领域,其中McGuire等[1]在确定性线性需求函数下,研究了产品可替代性在Nash均衡纵向结构中的影响,分析得出了当产品可替代度低时,一体化结构比较占优;当产品可替代度很高时,分布式结构占优,而混合式结构永远都不是占优结构。Coughlan[2]进一步讨论了具有双寡头垄断市场上渠道结构选择的问题,研究发现一体化营销方式将会导致价格竞争的加剧,并将这一结果在半导体电子行业中得到应用。Moorthy[3]研究了一个制造商渠道结构下战略内部策略作用的相互影响,当无战略作用影响时,制造商更倾向于集中式为Nash均衡渠道;当有战略作用影响时,制造商将会选择分布式渠道。Choi S.C[4]研究了2个制造商和一共同零售商的渠道销售情况,并在确定性线性需求和非线性需求函数下分别讨论了Bertrand价格竞争,得出了一个合适的需求函数对于一个决策者如何选择渠道的重要作用。以上的研究是供应链纵向竞争研究的雏形。之后的国内外学者大多数都是基于这些文献的基础上对供应链竞争做了进一步的拓展研究。其主要方法是通过在链内或者链际加入相应的契约协调和非价格因素(服务、质量、库存等等)使得供应链在纵向控制上更加合理化和更具有竞争力。这类文献主要有:Tsay等[5]分析了一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基于价格和服务的竞争,并探讨了批发价格契约协调这类供应链结构的条件和机制。Krishnan等[6]研究了一个风险中立的制造商和一个风险中立的零售商的分布式供应链的契约协调和零售商的促销作用。Bernstein等[7]构建了一个双寡头垄断行业基于价格和服务的一般均衡模型,分别讨论了价格竞争,价格和服务同时竞争,两阶段竞争3种情景下的Nash均衡。Atkins等[8]通过对Mc Guire和Cachon[9]两篇文章的对比研究,分别从供应商和零售商的角度,总结得出产品竞争强度和产品规模经济(不经济)对均衡渠道结构的影响。

本文是在综合以上文献的基础上在Stackelberg博弈下构建了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多条供应链价格竞争模型,与其他人研究的不同在于,我们的需求函数与以往有所不同,即将需求函数划分转移需求和边际需求,然后在此需求函数下分别讨论了3种情景(集中式、分布式、混合式情景)下供应链纵向控制的均衡解,通过分析均衡解的情况得出一般性结论,目的在于分析供应链价格竞争下纵向结构的选择与产品竞争强度的关系,通过研究阐述了供应链结构会随着产品竞争强度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变迁影响。

1 供应链竞争模型

本文考虑了一个含有2条供应链的竞争模型,每个供应链包含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他们面对同一个市场,供应链的纵向结构分为3类:①分布式结构(DD),此时制造商制定批发价,而零售商选择零售价;②集中式结构(II),即制造商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面对市场并决定零售价格;③混合式结构(ID/DI)。链与链竞争的博弈顺序为:第一阶段,制造商选择供应链控制结构;第二阶段,制造商制定批发价格;第三阶段,基于给定的批发价格,零售商制定零售价格。基于经济学原理,假设基本需求模型如下

其中:α表示总的潜在的市场份额(即所有价格为0),ki表示产品i的潜在的市场份额,且k1+k2=1,因此αki表示当所有价格都为零时产品i的需求,pi表示产品i的零售价格,pj表示竞争产品j的零售价格,δi表示顾客对自身产品价格的敏感度,γ表示顾客对竞争产品价格的敏感度,也表示产品的竞争强度。由于需求非负,假设αki-δipi+γ(pj-pi)。

由于需求模型是关于自身价格的减函数,关于对方价格的增函数,所以当一条供应链降低自身产品的价格时需求就会增加,即当减少一单位价格时会使得需求增加δi+γ单位。把由于价格减少而增加的δi+γ需求分别表示为两部分的客源“边际型客户”和“摇摆型客户”。经济意义表示为:“边际型客户”表示消费群体中有部分消费者对于某些产品具有品牌认可度,只有当这些产品低于一定的价格时才会购买;“摇摆型客户”表示在消费群体中有部分消费者对产品价格很敏感,会对不同产品的价格比较后做出选择,这一现象很符合现实中客户的购买心理。

本文的模型适用于成熟的产业,即总的潜在消费份额是常数,并且假设每个制造商的成本都是c,考虑价格竞争的影响,同时假设pi>wi>c>0,当价格为c(盈利条件下的最小值)时,认为所有产品的需求都是正的,即αki-δic,求和后有α>c(δ1+δ2)。

2 供应链竞争的均衡解

2.1 集中式(II)情景下的均衡解

由需求函数(1)知,对于集中式结构的供应链,制造商以单位成本c生产产品,以零售价p卖出,此时制造商i的利润函数为

命题1集中结构下的供应链,制造商同时决定零售价来最大化自己的利润,由此解得零售价,需求,制造商的利润的最优解分别如下

供应链总的利润为πII=π1I=π2I。

2.2 分布式(DD)情境下的均衡解

对于分布式供应链,产品的单位成本为c,制造商先确定产品的批发价格w,批发给其专有的零售商,然后零售商通过批发价格确定产品的零售价格以最大化自身的利润,此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函数为

命题2分布式结构下的供应链,制造商处于主导地位,考虑到零售商的反映决定批发价wi最大化自身的利润,而对于给定的批发价,零售商选择零售价格使得自身利润最大,由此解得零售价,批发价,需求,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的最优解分别如下

供应链总的利润为:πDD=πiD+πjD。

2.3 混合式(ID/DI)情境下供应链的均衡解

对于混合式(一条是集中式,一条是分布式)结构的供应链,由于结构是对称的,当第一条供应链是集中式,第二条供应链是分布式时,此时供应链的利润函数为

命题3混合式结构下的供应链,集中式的那条供应链制造商制定零售价来最大化自己的利润,而令一条分布式供应链制造商先确定批发价以最大化自身的利润,零售商根据给定的批发价确定零售价以最大化自身的利润。解得各自零售价,需求,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的最优解分别如下

3 供应链均衡分析

上一节分析在Stackelberg博弈下供应链价格竞争的均衡解,其中分别考虑了3种情景:集中式情景、混合式情景、分布式情景。由于解析式的变量太多,这一节将通过数值来分析供应链价格竞争对供应链成员、顾客和整个行业的影响。将选择以下参考数值来论证供应链利润的均衡解对竞争强度γ的敏感性。其中:α=250,k1=k2=0.5,δ1=δ2=1,c=10。

根据以上数值可以得到不同情境下供应链的利润和行业利润关于竞争强度γ的函数,这样画出在不同情境下单条链的利润关于竞争强度γ的图像,如图1所示。

在图表1中横坐标表示竞争强度γ,纵坐标表示不同情境下每条链的利润,根据图像可以得到一下引理:

引理1)当0<γ<0.7616时,供应链的纵向控制结构的演变均衡为dd→id→ii;最终集中式控制结构为Nash均衡,并实现利润的Pareto改进。

2)当0.7676<γ<3.3575时,供应链的纵向控制结构的演变均衡为dd→id→ii;最终集中式控制结构为Nash均衡,但是由于此时π*dd>π*ii,此时集中式结构为囚徒困境均衡。

3)当3.3575<γ<25时,供应链的纵向控制结构的演变均衡为di→ii;id→dd;最终均衡结构表现为两条链均为集中式控制结构或者两条链均为分布式控制结构,并且两条链的分布式结构实现利润的Pareto改进,而集中式控制结构为囚徒困境均衡。

根据引理,可以对供应链的结构均衡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从图1和表1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当市场的竞争强度低时,处于集中式结构的供应链会保持不变,而他的竞争对手分布式供应链会及时向集中式结构调整,这时对于两条供应链的决策者都会选择集中式结构为他的占优决策,但随着竞争强度的增加集中式结构会出现了囚徒困境的现象;当市场竞争强度很激烈时,处于分布式结构的供应链会保持不变,同理此时两条供应链的决策者都会选择分布式结构为他的占优决策;而对于混合式结构(ID/DI)的供应链来说,无论竞争强度激烈如否他都有动力根据竞争对手的结构去改变自己的结构,所以混合式结构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占优的均衡结构。

当竞争强度增加时供应链在不同情境下整理利润的趋势,如图2所示,随着产品竞争强度的增加,供应链的总体利润最后都是减少的。集中式情景下供应链的总体利润随着产品竞争强度的增加是严格递减的;混合式情景和分布式情景下供应链的总利润随着产品竞争强度的增加先递增后递减,这表明混合式和分布式情景下的供应链的总利润的最大值并不是在无水平竞争时取得的,而是随着竞争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当产品的竞争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总利润开始减小。通过对集中式、混合式、分布式供应链总利润的比较发现当竞争很激烈时,分布式供应链最优,这与Mc Guire的结论一致。

4 结语

本文构建了线性需求函数下两层供应链价格竞争模型,博弈结构为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遵从制造商为领导者,零售商为跟随者的Stackelberg博弈结构,在3种不同情境(集中式情景、混合式情景、分布式情景)下讨论了产品竞争强度对供应链利润的影响,从而对供应链的决策者对供应链结构的选择做出判断。与国内研究的文献不同是给出了“摇摆客户”和“边际客户”的解释,并且通过赋值求解了此模型的Nash均衡结构。未来的研究会考虑多个制造商和多个零售商基于价格、非价格等因素的竞争,即探讨多条链下的纵向结构问题。

摘要:构建线性需求函数下两层供应链价格竞争模型。分析在Stackelberg博弈下3种情景中供应链竞争的均衡解:集中式情景、混合式情景、分布式情景。通过分析发现当竞争水平强度低时,集中式情景是供应链结构选择的Nash均衡;当竞争水平强度高时,分布式情景是供应链结构选择的Nash均衡,并指出在Nash均衡情况下囚徒困境的现象。

关键词:供应链竞争,Stackelberg博弈,Nash均衡,囚徒困境

参考文献

[1]MCGUIRE W,STAELIN R.An industry equilibrium analysis ofdownstream vertical integration[J].Marketing Science,1983,2(2):161-191.

[2]COUGHLAN A T.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in marketingchannel choice:Theory and application[J].Marketing Science,1985,4(4):110-129.

[3]MOORTHY K S.Decentralization in channels[J].MarketingScience,1988,7(7):335-355.

[4]CHAN C S.Price competition in a channel structure with acommon retaile[r J].MarketingScience,1991,10(4):271-296.

[5]TSAY A,AGGRAWAL N.Channel Dynamics under Price and Service Competition[J].Manufacturing&Service OperationsManagement,2000,2(4),372-391.

[6]KRISHNSN H,KAPUSCINSKI R,BUTZ D A.Coordinationcontracts for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s with retailer promotionaleffor[t J].Management Science,2004,50(1):48-63.

[7]FERNANDO B,FEDERGRUEN A.Coordination mechanisms forsupplychains under price and service competitio[J].Manufacturing&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7,9(3):242-263.

[8]CHEN F R,FEDERGRURN A,ZHENG Y S.Coordinationmechanisms for a distribution systemwith one supplier and multipleretailers[J].Management Science,2001,47(5):693-708.

纵向结构 篇9

按照此标准的方法进行测试,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由常理推断,勾心的纵向刚度取决于勾心的金属材质和横截面,而不是长度,而在试验过程中能够观察到,力臂的长短对勾心纵向刚度的实测结果确实存在明显的影响,但在该测试方法标准中,并未对测试力臂的长短做出明确规定; 第二,标准中规定“前端夹具夹紧勾心的前端部”,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勾心的端部往往是弧形的,同时勾心前端表面也常常是弯曲的曲面,因此每个操作者对于“前端部”的位置的把握各有不同,由此导致力臂的长短把握也不统一,导致在测试同一种勾心样品的纵向刚度值时,不同检测机构,甚至不同操作者,所测得的数据之间差异较大,难以达到统一的标准; 第三,通过实际的检测实践以及检测机构间的经验交流也发现,即使在勾心纵向刚度能力验证中对力臂长度进行统一规定的情况下,使用不同仪器测得的结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是不同型号和不同厂家生产的仪器( 结构不同) ,其测试结果之间的差异尤为明显。

因此,为了探讨前端夹持位置( 夹持长度) 和仪器结构对勾心纵向刚度试验结果的影响,并寻求对上述问题的合理解释,在日常检测中,对大量的勾心进行了试验和比较。本文仅列举4 根尺寸各不相同的常规I型勾心和由不同厂家生产的2 台不同结构的测试仪器,对研究情况进行说明。

1 试验条件

1. 1 试验方法

依据QB /T 1813 - 2000《皮鞋勾心纵向刚度试验方法》开展。

1. 2 环境条件

温度( 23 ± 2) ℃ 。

1. 3 试验样品

钢勾心4 根,分别记为1#、2#、3#和4#。其中,1#和2#的后端夹持段上无双加强筋,3#和4#的后端夹持段上有双加强筋,见图1。

1. 4 试验仪器

XG - 1 型皮鞋勾心纵向刚度试验仪,北京智能达技术开发公司,包含百分表( 精度0. 01mm) 及4 块砝码( 200± 0. 010 ) g,以下简称智能达试验仪,见图2a; GT - 7050 型皮鞋勾心纵向刚度试验仪,高铁检测仪器有限公司,包含百分表( 精度0. 01mm) 及4 块砝码( 200 ± 0. 010) g,以下简称高铁试验仪,见图2b; 游标卡尺,精度0. 02mm。

2 试验步骤

2. 1 前端夹持位置的影响

( 1) 对勾心1#,选择无筋1 后夹具[1],将前夹具在勾心前端部夹持,进行纵向刚度的测试。为减小加载过程中的误差,同一夹持位置下,加载砝码及测量挠度的操作,按前述步骤重复1 次,分别计算2 轮加载的纵向刚度,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夹持位置下的纵向刚度( 下述纵向刚度均指其平均值) 。

( 2) 保持后夹具夹持状态不变,将前夹具夹持位置向勾心后端移动约5mm,其余按步骤( 1) 进行试验。

( 3) 此后,每次将前夹具夹持位置向勾心后端移动约5mm,直到有足够的试验数据或接近可加载砝码的最小夹持长度,其余按步骤( 1) 进行试验。

( 4) 对勾心2# - 4#分别进行步骤( 1) - 步骤( 3) 的操作。

2. 2 仪器结构的影响

( 1) 对勾心1#,在智能达试验仪上,选择无筋1 后夹具,将前夹具在勾心前端部夹持( 记为前夹持点位置1,简称为位置1) ,进行纵向刚度的测试。为减小加载过程中的误差,同一夹持位置下,加载砝码及测量挠度的操作,按前述步骤重复1 次,分别计算2 轮加载的纵向刚度,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夹持位置下的纵向刚度( 下述纵向刚度均指其平均值) 。

( 2) 保持前、后夹具夹持状态不变,将前、后夹具及勾心一起转移至高铁试验仪进行夹持,调整后夹具角度,其余按步骤( 1) 进行试验。

( 3) 为了体现试验结果的非偶然性,按步骤( 1) 对勾心1#进行第2 夹持位置的试验,前夹具在距位置1 足够远的可测试位置( 记为前夹持点位置2,简称位置2) 进行夹持,其余按步骤( 1) 进行试验。

( 4) 按步骤( 2) 在位置2 对勾心1#进行试验。

( 5) 对勾心2# - 4#分别进行步骤( 1) - 步骤( 4) 的操作。

3 数据及分析

3. 1 夹持点位置对勾心纵向刚度测试结果的影响分析

夹持点位置( 臂长) 对勾心纵向刚度测试结果的影响,见表1 和图3。

从表1 和图3 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前端夹持位置( 臂长) 对试验结果有明显的影响。勾心纵向刚度的测试结果,随着测试力臂的增大而增大。

由于勾心样品前端部形状的不规则和表面的不平整,在实际的操作中,不同操作者对“前端部”的理解和把握难以完全统一,即前端夹持位置( 臂长) 难以实现完全的一致,使得勾心纵向刚度测试结果的复现性比较差,实验室之间难以得到理想的比对结果。因此,若要得到较满意的复现性,则必须对前端夹具的夹持位置—“前端部”,做出更为明确的规定,比如规定具体的测试力臂长度,如同近几年勾心纵向刚度能力验证中所规定的力臂长度统一取值为66mm。

理论上,勾心的实际纵向刚度只与其材质、横截面( 宽度、厚度) 、筋高及跷度等因素有关[2],而与其长度无关[3]。而上述试验的结果显示,纵向刚度的测试结果与前端夹持位置( 力臂长度) 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此测试方法的实际结果,尚不能与理论情况相符合。

因此,对现有的检测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改进,探寻更科学、合理的测试方法,是下一阶段标准修订的主要任务。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在此项课题上,经过细致的研究,已取得相关专利[4],有效解决了采用当前标准时测试结果与理论情况不相符的矛盾。

3. 2 测试仪器对勾心纵向刚度测试结果的影响分析

测试仪器对勾心纵向刚度测试结果的的影响,见表2 和图4。

从表2 和图4 中可以看出,在同样试验条件下,不同测试仪器测得4根勾心的纵向刚度,均有相似的结果,即高铁试验仪测得的纵向刚度总是大于智能达试验仪,并且在改变前夹具夹持位置后,仍呈现出相同的趋势。由此可见,测试仪器对勾心纵向刚度试验结果存在较明显影响。

通过对上述2 台试验仪的结构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不同仪器上,百分表固定装置的固定方式和加工精度等存在差异,影响了测试过程中百分表的稳定性和灵敏度,从而影响了勾心纵向刚度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由于上述2 种试验仪在百分表的固定方式上存在差异,高铁试验仪采用4 组螺栓组合固定百分表位置,而智能达试验仪仅有1 组螺栓固定百分表位置。因此,与智能达试验仪相比,高铁试验仪百分表位置的固定方式更稳定,勾心刚度测试结果数值更大且更准确。

4 结束语

由于测试仪器结构的不同,对试样和百分表的夹持和固定效果有较大差异,从而影响到勾心纵向刚度的测试结果。因此,建议在测试报告中,注明所使用仪器的信息( 如型号、厂商等) 。

此外,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对试验仪之间的差异进行合理评估,并据此对检测结果加以修正,也有利于改善检测结果的复现性。如测试前,先使用具有确定纵向刚度值的“标准钢勾心”,对仪器进行校验,确定相应的修正系数或相关系数,再用经校验的仪器对样品进行测试,并用相应的系数对测试结果进行修正,将修正后的数值作为最终的测试结果。

相关专利也是基于上述方式,采用“标准钢勾心”对试验仪进行校验,确定试验仪的稳定性系数,再用经校验的试验仪对样品进行测试。

经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小不同结构试验仪之间测试结果的差异,而且解决了前端夹持位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问题,有效改善测试结果的复现性,使纵向刚度值的测试结果更加真实地反映勾心的抗弯性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勾心纵向刚度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家宏.后夹具对勾心抗弯刚度测试的影响探讨[J].中国皮革,2011,40(16):73-75.

[2]雷大鹏,刘强,毛小慧,等.影响勾心纵向刚度的因素及其机制[J].中国皮革,2014,43(22):117-121,131.

[3]GB/T 3903.34-2008鞋类勾心试验方法纵向刚度[S].

纵向结构 篇10

焊接变形主要分纵向收缩变形、横向收缩变形、扭曲变形、弯曲变形、波浪变形和角变形六类, 但是, 所有的变形都是由横向收缩变形和纵向收缩变形叠加而成。因此, 研究横向和纵向收缩变形对于控制焊接变形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是从理论上对横向变形与纵向变形的量进行了分析, 结合一些经验值对对变形量进行了估算。对于实践过程中预防焊接变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焊接变形的原因

在焊接过程中, 由于受热不均匀使得焊缝及其周围附近的温度较高 (中心点温度可达2500℃, 在宽度为8mm~30mm的热影响内其温度从高到底约在1500℃~500℃之间) , 而远处的金属受热很小或不受热。这样, 焊缝区金属的膨胀或收缩受到了远处冷金属的阻碍;因此, 冷却后焊缝就产生了 (纵向和横向) 收缩和内应力, 最终由不同方向的收缩变形综合叠加产生了各种变形。

2 纵向收缩变形量的理论分析

细长构件如梁、柱等纵向焊缝所引起的纵向收缩∆L, 一方面取决于焊缝及两侧的单位收缩量;另一方面, 取决于构件截面积S和长度L。前者与焊接线能量和焊接工艺有关。在同样焊接参量下, 预热会增加单位收缩量, 使∆L增大, 只有在很高温度的整体预热下才能使∆L减小。

单道焊缝的纵向收缩可由下式粗略估算:

式中:qv-焊接线能量 (J/cm) ;

∆L-焊缝纵向收缩量 (cm) ;

L-焊缝总长度 (cm) 。

式中:η-电弧热效率 (焊条电弧取0.7~0.8, 埋弧焊取0.8~0.9, CO2焊取0.7) ;

I-焊接电流 (A) ;

U-电弧电压 (V) ;

v-焊接速度 (cm/s) ;

一般在钢材上∆L/L约为1/1000 (经验值) 。

多道焊缝时每道焊缝的塑性变形相互重叠, ∆L应该乘以系数k1。

k1=1+85εsn

式中:εs-材料的屈服应变Esσ/;

n-焊道数。

对于两面各有一条焊脚相同的角焊缝的T形接头构件的纵向收缩, ∆L应乘以系数1.3-1.45。

奥氏体钢结构件的变形值比低碳钢构件大, ∆L应乘以系数1.44。

对于长度为a, 中心距为l的断续焊缝, 其∆L应乘以a/l。

3 横向收缩变形量的计算

单道对接焊缝中的横向收缩变形主要是因高温区金属的热膨胀受到阻碍, 产生了横向压缩塑性应变, 熔池凝固后, 焊缝附近金属因降温而收缩从而造成横向收缩, 而焊缝本身的收缩仅占横向收缩纵梁的10%左右。

在钢结构上, 单道对接焊缝的横向收缩量∆B值, 比纵向收缩量要大的多, 可以用下式进行估算:

式中∆B-焊缝横向收缩量;

A-经验系数, 电弧焊1.0-1.2, 电渣焊1.6, CO2焊1.0;

q-焊接线能量;

α-材料线膨胀系数;

c-材料比热容;

γ-材料密度;

δ-钢板厚度。

在角焊缝和堆焊焊缝上, ∆B值比在对接焊时效。大厚度板开坡口多道焊时, ∆B值逐层递减;V型坡口的∆B值比X行和双U型坡口时都大。坡口角度和间隙越大, ∆B值也越大。在同样材料上, 气焊时∆B值最大, 电弧焊次之, 电子束和激光焊时最小。在电弧焊中, 焊条电弧焊的∆B值比埋弧焊的大, 用气体保护焊时的∆B值相对来说要小。

多层焊时, 每层焊缝所产生的横向收缩量以第一层为最大, 随后则逐层递减。例如在厚度为180mm的20Mn Si钢对接双U型坡口焊接时, 第一层焊缝的横向收缩量可达到1mm, 而前三层的横向收缩量则达总收缩量的70%。两面交替焊条电弧焊虽可减小角变形, 但焊缝横向收缩总量则达4.5mm, 且前10层的收缩量是总变形量的90%。可见控制多层焊缝横向收缩的关键在控制最初几层。

T型接头和搭接接头的横向收缩量∆B随K的增大而增大, 随t的增加而降低, 如图2所示。

4 结论

综上所述, 通过对结构件焊接的横向与纵向变形的分析, 详细阐述焊接过程中各个变量与变形量之间的关系, 并结合实践经验做出变形量的理论计算。参考该理论计算可以选取合适的焊接参数进行焊接, 为焊接变形的控制提供更本质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焊接手册.第三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编, 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10 (1) .

[2]葛玉华, 霍立兴, 张玉凤.焊接专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J].焊接技术, 2000, 9 (2) :41-42.

纵向结构 篇11

(一) 国外文献

国内外就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的问题展开热烈的探讨, 但至今没有一致的结论。Titman和Wessels (1988) 最早以1972年至1982年469家美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 全面研究了资本结构与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获利能力与负债率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Jordan, Lowe和Taylor (1998) 以1989年至1993年275家英国私人或独立的中小型企业为有效样本进行研究后发现, 企业营业额及销售增长率与负债比并无直接关系;企业获利率与负债比呈正相关关系。Allen N.Berger以1990年至1995年美国7320家银行为研究对象, 提出了基于代理成本假说, 并指出高财务杠杆或低权益资本结构比率与高利润效率相联系, 而且财务杠杆每增加1%或权益比率减少1%, 就会使利润效率增加6%或使实际利润增加10%。Thomsen and Pedersen (2000) 以欧洲12国最大的435家公司为样本, 在控制了国家效应、行业以及资本结构因素之后发现, 公司业绩 (用资产报酬率或权益市值与权益账面价值之比来替代) 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呈现开口向下的二次方抛物线形态, 最高点为66%左右;而销售收入增长率与股票集中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二) 国内文献

我国关于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比较晚, 而且主要局限于介绍国外理论, 提出一些具体计算方法, 定性文章较多, 定量文章较少, 而在定量文章中, 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两方面:资本结构的经济效果和影响因素研究。冯根福等 (1999) 以1996年至1999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 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再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 公司盈利能力与其资产负债率和短期负债率与资产比值是极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刘志彪等 (2004) 选取1997年至2002年所有上市公司 (5730家) 为样本, 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 负债的增加将降低公司绩效, 绩效的提高可以降低资产负债率, 即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成负相关关系。吴佳琦 (2005) 对2004年我国上交所上市制造行业中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皮毛等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 资产负债率对公司绩效影响有限;国有股比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不影响公司绩效;法人股比率、流通股比率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二、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01~2006年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同时借鉴已有研究的一般做法和专家意见, 对样本进行了条件筛选。在产业数据的选择方面: (1) 以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4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标准, 进行行业选择与划分。 (2) 为了研究行业资本结构差异, 本文首先听取了5位财务管理专业教授的意见, 选取了纺织行业、房地产行业和信息技术行业分别代表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展开分析。在公司数据的选择方面: (1) 选择2001年以前上市的公司, 以保证公司运营相对成熟; (2) 剔除ST类和PT类公司, 以免影响研究结论的有效性; (3) 选取只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 以保证样本数据的可比性。按照以上标准, 本文从2001年12月31日以前上市至2006年12月31日的我国沪深市所有A股公司中的总样本中选出符合要求的93个样本, 采用2001和2006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二) 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SPSS 1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 差异性分析。首先对样本中三个产业的资本结构差异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再采用多组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方法检验样本公司的负债率是否具有显著的行业间差异;若拒绝原假设, 就进入第三步, 即采用LSD检验方法进行行业间两两比较, 以考察是否由于个别行业的异常值而导致了检验结果的显著性。 (2) 相关性分析。首先应用Pearson相关矩阵对所有变量的相关性进行描述性统计, 其次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 对多组样本数据展开回归分析, 检验资产结构的变化与中期业绩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三) 研究模型和变量定义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资本结构偏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模型建立如下:

模型Ⅰ:MORAj=β10+β11AGE+β12LNSIZE+β13IND+β14MTAR+β15LMTAR+β16SMTAR+ε1

模型Ⅱ:MROEj=β20+β21AGE+β22LNSIZE+β23IND+β24MTAR+β25LMTAR+β26SMTAR+ε2

为探求资本结构对企业中期绩效的影响, 模型中设计的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定义如下: (1) 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公司5年的业绩变动, 用两种方法度量:一是用2006的总资产收益率与2001年的总资产收益率之比来度量, 用M R O A来表示, 即M R O A= (2006资产收益率-2001资产收益率) ÷2001资产收益率;二是用2006的净资产收益率与2001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之差与2001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之比来度量, 用M R O E来表示, 即M R O E= (2006净资产收益率-2001净资产收益率) ÷2001净资产收益率。 (2) 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为公司5年的资产负债率变动, 用2006的资产负债率与2001年的资产负债率之差与2001年资产负债率之比来度量, 用M TA R来表示, 即M TA R= (2006资产负债率-2001资产负债率) ÷2001资产负债率。同时将资产负债率进一步分解为长期负债率LM TA R和短期负债率SM TA R, 分别考察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3) 控制变量。公司规模为控制变量, 取2006年与2001年企业总资产平均数的自然对数来度量, 用LN SIZE表示, 即LN SIZE=㏑[ (2006平均总资产+2001平均总资产) ÷2]。此外, A G E (企业年龄) , LN SIZE (企业规模) 也表示控制变量。 (4) 其他变量定义。IN D (所属产业) 为虚拟变量, 即当劳动密集型产业取值为1时, 其他产业取值为0, 当技术密集型产业取值1时, 其他产业取值为0;β10、β20为常数项, β11、β12、β13……, β21、β22、β23……为对应于各个控制变量和自变量的回归系数;ε表示残差;j表示上市公司样本数。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 不同产业特征的资本结构差异分析

以往的研究对产业资本差异进行了分析 (Belkaoui, 1975;Errunza, 1979;A ggarwal, 1990) , 但较少研究针对不同产业展开分析, 进而分析这些产业特征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本文首先对2001年和2006年劳动力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三个产业的资本结构进行描述性分析, 见 (表1) 。可以发现, 在三个产业在资产结构中, 从2001年到2006年, 三大产业的总资产负债率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从低于50%, 提高到50%以上。其中资金密集型企业的增幅最为明显, 从2001年的48.87%增至2006年的56.47%, 增幅为15.55%。从长期负债率来看, 三大产业的变动出现明显差异,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长期负债率一直保持较低水平, 而且有所减少;而资金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长期负债率则大幅增加, 分别达90%和174%, 这体现出这两类企业对长期持续资金的要求比劳动密集型产业更为强烈。从短期负债率来看, 三大产业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分别为5%、2.3%和19.7%, 显然, 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短期负债的需求有提升的趋势。

(二) 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共变关系的描述性分析

所有变量的均值、方差和相关关系矩阵见 (表2) 。可以看出: (1) 5年资产负债率变动与企业年龄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表明年龄越小的企业越倾向于债权融资, 其中短期负债率变动的表现最为明显。 (2) 5年资产负债率变动与短期资产负债率变动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而5年资产负债率变动与长期资产负债率变动则没有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结合 (表1) , 可以看出, 三大产业的短期资产负债率与资产负债率在变动方向和幅度上较为一致, 而长期资产负债率则不然, 其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长期资产负债率递减, 而资金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长期资产负债率大幅递增。 (3) 5年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变动的相关程度为0.981, 表明两者在衡量企业绩效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三) 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共变关系的多元回归分析

经检验, 本文建立的回归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序列相关和异方差等问题。在此基础上, 通过多元回归进一步分析对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依赖关系。模型Ⅰ和模型Ⅱ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 (表3) 所示, 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 控制变量年龄和企业规模对5年资产收益和净资产收益变动均不存在影响。在模型Ⅰ的自变量中, 产业类别与资产收益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5年资产负债率, 5年长期资产负债率, 5年短期资产负债率均没有呈现显著关系。同时, 从回归方程的△R2来看, 产业类别的增加效度较小, 对模型Ⅰ的R 2贡献有限, 因此F (△R2) 还没有达到显著。在回归方程模型Ⅱ中, 所有自变量对5年净资产收益率都没有呈现显著性关系。

说明:*P<0.05;**P<0.01 (双尾检验)

上述研究表明, 在5年期的资产结构增量与企业绩效增量的关系分析中, 产业差异对企业绩效增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而资产结构增量与企业绩效增量之间不存在正向显著性关系。这一结论丰富了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理论, 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Jordan, Lowe和Taylor (1998) 的研究结论, 同时对一些基于截面数据的研究结论进行了补充和修正。由此可见, 从中期 (5年) 的资产结构和企业绩效的共同变动情况来看, 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而在同一时刻上, 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呈现显著性关系 (如吴佳琦, 2005) 可能是由于产业差异等原因所导致的。

四、结论

本文从动态分析的视角, 选取上市公司2001与2006年的纵向数据, 探讨了不同产业的资本结构差异、中期 (5年) 变动与企业绩效增量的关系。 (1) 三类产业在资本结构特征的差异。研究表明, 2001~2006年三类产业的总资产负债率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其中资金密集型企业的增幅最为明显;同时, 三类产业的长期负债率来变动出现明显差异,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长期负债率一直保持较低水平, 而资金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长期负债率则大幅增加;三类产业的短期负债率需求均有增加的趋势。 (2) 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 5年资产负债率变动与短期资产负债率变动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而5年资产负债率变动与长期资产负债率变动没有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 但存在明显的产业差异。 (3) 产业资本结构差异、总资产负债率、长期资产负债率、短期资产负债率的变动与企业绩效增量的关系。研究表明产业差异对企业绩效增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而资产结构增量与企业绩效增量之间不存在正向显著性关系。研究结论支持了一些学者的观点 (如Jordan等, 1998) , 同时对以往一些基于截面数据的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反看法。这些研究结论表明, 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并未对其业绩产生显著性影响。而基于截面数据分析所显示的在同一时刻上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呈现显著性关系, 可能是由于产业差异等原因所导致的。从5年的资产结构和企业绩效的共同变动情况来看, 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因此,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需要从资本结构以外方面去寻找更重要的影响公司中期绩效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刘志彪等:《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业绩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陈胜全:《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实证分析——房地产行业实例》, 《财会通讯》 (学术) 2007年第11期。

[3]张兆国, 张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的实证分析》, 《管理世界》2006年第3期。

[4]Titman, S.and Wessels, R..The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Structure Choice.Journal of Finance, 1988.

[5]Jordan, J.Lowe and P.Taylor, "Strategy and Financial Policy in UK Small Firms",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1998.

上一篇:民歌创作下一篇:计算机仿真技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