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变化

2024-09-27

纵向变化(精选9篇)

纵向变化 篇1

摘要:基于Moran's I指数的空间自相关性测度可以作为经济活动空间关联性的统计分析方法。运用省级、地级的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省级市区经济增长指标的Moran's I指数表现了明显的变化阶段性。在加入WTO过渡期,中国地级市区经济增长指标的Moran's I指数既表现了一定的纵向变化,又表现了明显的横向差异。

关键词:经济增长,空间关联性,Moran’s I指数,纵向阶段性,横向差异性

一、经济活动空间关联性的统计分析方法:Moran’s I指数

经济活动空间关联性的统计分析逐步受到应有的关注[1~8]。空间统计探索检验方法包括空间直方图、盒子图、分位数图和系列空间自相关指标。最常用的空间自相关指标是Moran指数(Moran,1950)和G系数(Ord&Getis,1995),这里具体只介绍前者。用Moran’s I度量目标变量的空间相关性分为全局指标(global Moran’s I)和局部指标(local Moran’s I),前者用于验证整个研究区域某一要素的空间模式,后者用于分析整个大区域中,局部小区域单元上的某种现象或属性值与相邻局部小区域单元上同一现象或属性值的相关程度。Global Moran’s I的定义是:

Local Moran’s I的定义是:

其中,n是空间单元总数,xi,xj为目标变量x在地区i和j的观测值,x是变量x的平均值。wi j是二元相邻权重矩阵的元素,当地区i和j边界相连接时,wi j的值为1,否则即为0。由I和Ii的公式及二者的关系可知,Local Moran’s I所测量的内容与Global Moran’s I类似,都是变量x在地区i和j的空间相关性。I和Ii的取值在-1~1之间[5]。

Global Moran’s I的统计意义:若各地区间变量x对应的经济行为是空间正相关的,则I的数值应当较大;若负相关则较小。当目标区域数据在空间区位上相似的同时也有相似的属性值时,空间模式整体上就显示出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且有聚集现象;而当在空间上邻接的目标区域数据不同寻常地具有不相似的属性值时,就呈现为负的空间自相关性;零空间自相关性出现在当属性值的分布与区位数据的分布相互独立的情况。

Local Moran’s I的统计意义:当Ii=0时,表明地区i的属性值xi与所有相邻地区j的属性值xj不相关,地区i的目标变量x对应的经济行为不受相邻地区影响,不存在空间依赖性;当为Ii正值时,表明地区i的属性值xi与所有相邻地区j的属性值xj是正相关关系,有相似的属性;当Ii为负值时,表明地区i的属性值xi与所有相邻地区j的属性值xj是负相关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Local Moran’s I值的总和与Global Moran’s I有一个倍数(r)关系:I=r×Σni=1Ii。Global Moran’s I能描述经济变量整体的空间自相关模式,但不能反映具体各地区的空间依赖情况,或与整体模式不同的地区,而Local Moran’s I为分析各地区的情况提供了信息。另外,标准化的经济变量与空间滞后经济变量的Local Moran散点图(四个象限)还能够显示不同的局部空间关联性。一般地,在空间经济计量建模之前需要检验判断地区间的空间相关存在与否,主要的检验方法包括Moran’s I检验、最大似然LM-Error检验及最大似然LM-Lag检验等空间效应检验来进行(Anselin1988)[9~10]。

二、指标选择、数据来源与Moran’s I指数

为了用Moran’s I指数区域经济增长的自相关性,这里从省级市区和地级市区两个层面选择经济增长指标。省级市区经济增长的指标包括1978—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GDP3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P,地级市区经济增长的指标包括2000—200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P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自然对数Ln GDPP。数据来源于《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4》、《中国统计年鉴2006—2008》和《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1—2007》。Moran’s I指数用Geoda095i空间统计软件进行计算,空间权重矩阵选取一阶的空间邻近权重(Contiguity Weight)矩阵。

(一)1978—2007年省级市区经济增长的Moran’s I指数

1978—2007年省级市区GDP、GDP3和GDPP的Moran’s I指数分别用GDP_MI、GDP3_MI和GDPP_MI表示,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趋势变化如图1所示。表1中的Moran’s I指数如果在区间[0.10,0.20]、[0.20,0.40]和[0.40,0.50],统计显著性检验就分别达到0.10、0.05、0.01的水平。

(二)2000—2006年地级市区经济增长的Moran’s I指数

2000—2006年地级市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P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自然对数Ln GDPP的Moran’s I指数可进行全国整体与分地带的计算。其中,考虑到行政区划的变动,地级市区的样本数分别为:全国31省市区336个,东北3省36个,东部10省市87个,中部6省82个,西部12省区131个。Moran’s I指数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三、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分析

区域分工演进推动了经济活动的区域聚集和空间关联,对这一过程的深入理解可以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自相关性方面进行定量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省级市区经济增长的Moran’s I指数明显表现了变化的阶段性。Moran’s I指数GDP_MI、GDP3_MI和GDPP_MI都有长期增大和短期波动的现象,从图1可以直观地看到比较短的和比较长的波动周期,如果按照三个阶段划分,那么可以表现为1978—1991年、1991—2003年和2003—2007年这三个较长的波动周期。回顾几十年的历程,这与重大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的实施基本一致。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进社会主义市场化进程、深化城市改革,在新世纪初全面推进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进经济国际化。当然,其中也能够折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动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Moran’s I指数GDP_MI、GDP3_MI的变动基本上是同步的,而且1995—2003年间GDP3_MI大于GDP_MI。GDPP_MI的长期增大趋势最为明显,1986年首次赶上GDP3_MI,在1986—1995年间紧跟GDP3_MI,到了1996—2003年间有一个高位回落和上升的过程,最终在2004年明显超过GDP_MI、GDP3_MI两者。

在加入WTO过渡期,中国地级市区经济增长的Moran’s I指数既表现了一定的纵向变化,又表现了明显的横向差异。这里Moran’s I指数的纵向变化(普遍增大)是非常明显的,恕不赘述。下面就Moran’s I指数的横向差异予以简要分析。虽然Moran’s I指数的计算受到样本大小的影响,但是从地级市区样本大小相近的东部10省市(87个)和中部6省(82个)两大地带来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P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自然对数Ln GDPP的Moran’s I指数都是东部10省市远远大于中部6省。而且,尽管西部12省区有131个地级市区,对应经济增长指标的Moran’s I指数都比东部10省市的要小一些。另外,东北3省36个地级市区经济增长指标的Moran’s I指数除了Ln GDPP在2003—2005年大于中部6省以外,其余情况的Moran’s I指数横向来看都是最小的,这恰好显示了用Moran’s I指数测度经济活动空间关联性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总之,经济发达的地带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明显要强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带。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深入进行区域经济活动空间关联性的定量分析,既能够为时空特征整合的经济统计建模提供方法支持,又能够为全面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协同演进提供决策的数据支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振兴美国的数学——20世纪90年代的计划[M].叶其孝,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1993.

[2]张尧庭.空间统计学简介[J].统计教育,1996,(1):35-40.

[3]何江.中国区域人均GDP增长速度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22):72-74.

[4]马骊.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7,(19):29-31.

[5]吴玉鸣.中国区域研发、知识溢出与创新的空间计量经济研究:第1版[J].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张晓旭,冯宗宪.中国人均GDP的空间相关与地区收敛:1978—2000[J].经济学:季刊,2008,(1):399-415.

[7]解垩.公共卫生投资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6):88-92.

[8]管驰明.50多年来中国空港布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J].经济地理,2008,(1):445-449.

[9]Anselin L.Spatial econometrics:methods and models[M].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88:1-13.

[10]Anselin L,Raymond J,G M Florax,Sergio J,Rey.Advances in spatial econometrics:methodology,tools and applications[M].Berlin:Springer-Verlag,2004:1-6.

纵向变化 篇2

星期五下午,因为身体不适,所以请了一节课的假,让妈妈带我去医院检查一下,从医院出来,已经将近12点了,我们便匆匆回家,在京客隆门口,我们看到一个阿姨和一个跟我年龄相仿的女孩在卖菜,妈妈走过去想买点菜,我便也跟了过去,妈妈在挑菜,我无聊的四周,目光无意重与那个女孩相撞,我看到她的眼睛直勾勾的望着我身上的校服和肩上的书包,一直盯着,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把校服脱了她就不会一直看着我了,我只觉得我很不习惯这样长时间的被别人“欣赏”。

妈妈在一旁叫她,让她帮忙称菜,我终于听到了她的声音:“4块1,收您4块吧!”天啊,那声音沙哑的仿佛饱经沧桑,如果用我的声音与她相比,简直堪称天籁!,现在轮到我欣赏她了,她应该被我看的很不好意思,便起身向一旁走去,我向我应该知趣的把视线从她身上移开了,可是我却努力寻找借口向把目光继续停留在她身上:“我要看看她的裤子好不好看。”……

我的眼睛就这样定格在她的腿上。

她是一个小儿麻痹患者……

妙龄少女,豆蔻年华,不在安静的教室里读书,却冒着正午的太阳帮母亲卖菜!我知道,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就伴随着她的人生的一万种可能,如今应该都消失的差不多了吧……

妈妈叫我快点回家了。

我和她的目光最后撞击一瞬,然后我就留给她一个完美而残忍的背影。

我开始庆幸,庆幸我是幸运的,我有家人疼我呵护我,我有朋友帮助我,我有老师教育我,我有同学鼓励我,我才醒悟,幸福就是这样,有好多人可以依偎……

我是幸福的,起码我不用在烈日下卖菜。

我是幸福的,起码我可以上学,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师里读书。

而对于她,我只能替她默默的惋惜,我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帮她改变命运……

纵向变化 篇3

无人机相对有人机的最大差别就是无人驾驶。现阶段,大部分无人机一般都是在飞控系统控制下全自主飞行,因此,其飞控系统的作用以及飞控系统控制律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而随着国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无人机飞行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无人机进行轨迹优化时往往期望无人机在达到某个特定高度时同时保证特定的速度,因此在纵向控制律设计方面需要同时控制速度和高度,无论是何湘智在文献[2],张琳在文献[3]还是秦玮在文献[4]中对无人机的纵向控制律设计时都只考虑了无人机纵向运动的舵机回路,而没有考虑无人机纵向运动的推力回路,因此只能在某个时刻对一个量进行控制。而王群伟在文献[6]对无人机进行轨迹优化只给出优化结果,并没有给出确定的无人机模型进行轨迹跟踪的仿真。本文进行纵向控制律设计时同时考虑两个回路,用舵机回路控制高度,推力回路控制速度,然后根据能量状态法优化出了一条纵向轨迹,进行跟踪仿真研究。

1无人机小扰动纵向运动线性模型

在研究无人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时,一般采用小扰动原理将无人机的数学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这样不仅可以使问题简化,而且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和比较满意的精确度,而在小扰动的情况下,固定翼飞机的纵向运动与横侧向运动的耦合交联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可以把得到的线性化方程组分解为相互独立的横侧向运动和纵向运动[1]。根据有关气动数据可以得到无人机机纵向运动的状态方程如下:

式(1)中:X=[Vαq]T,Y=[Vαq]T,U=[δpδz]T,系数矩阵分别为:

2纵向控制律设计

根据引言,需要根据无人机纵向小扰动运动方程设计控制律来分别实现对速度以及高度的跟踪控制,本文采用传统PID控制方法设计控制律,现分别设计如下。

对高度进行跟踪控制需要用到姿态控制回路,首先要设计俯仰角控制回路[1]。控制律为:

舵机的传递函数模型为经过搜参可得到:

K=3,Ki=2.4182,K6)=0.5。

以俯仰角控制回路作为内回路,再以高度信号反馈的PI控制作为外回路,构成了高度控制系统。以高度信号反馈的控制律为:

舵机的传递函数模型为。经过搜参可得到:

KH=0.001 5,KHi=0.000 007 5。

对速度的控制采用直接推力控制,将速度反馈引入油门输入回路,控制律选择如式:

油门伺服机构的传递函数模型为,发动机的传递函数模型为经过搜参可得到:

KV=0.3,KVi=0.000 09,KVd=0.2。

3能量状态法

能量状态法的基本原理是飞机在飞行中的质点总能量由动能和势能组成,总能量的改变能引起飞行速度或高度的变化,或是两者同时变化;当保持总能量恒定时,飞行速度和高度也能同时改变,即通过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飞机的总能量为:

V为空速,H为飞行高度。

为了进一步简化飞机模型,定义单位重量的总能量为:

则可得飞机质点运动的能量状态模型:

式(7)中T和D是总的推力和阻力,Vw是风速,M是飞机的质量,α为飞机迎角,g是重力加速度。在这个模型里,能量状态E和飞行距离x是两个状态变量,且发动机推力T是控制变量。

在飞行性能优化中,要求按预先给定的水平距离优化整个垂直飞行剖面图。根据质点能量状态近似模型,性能指标为飞机的耗油量。能量状态法选取飞机的耗油量为优化性能指标,具体定义为:

式(8)中为燃油消耗率,tf为终端时间。

取空速V和发动机推力T为飞机运动的变量,则上述轨迹优化问题就转化为求状态方程式(7)、性能指标为式(8)的两点边值问题。

为进一步简化优化计算、减少状态变量的个数,再将式(7)代入性能指标式(8)中,将状态变量E转化为性能指标泛函中的独立变量,得:

式(10)中E0、Ef分别表示初始和最终能量状态。

飞机的纵向飞行剖面一般由3个飞行段组成:爬升、巡航和下降,且认为飞机的能量状态在爬升段单调增加(),下降段单调减少(),因而状态方程(9)和性能优化指标式(10)可分解为:

式(12)中xup、xdn为飞机爬升和下降的前向飞行距离,Vup、Vdn、Vwup、Vwdn分别为飞机爬升、下降速度、爬升时和下降时的风速,E0、Ec和Ef分别为飞机初始能量、巡航段能量和末端能量,λ为巡航段单位距离的耗油量,dc为巡航距离。

此时,轨迹优化问题即转化为寻求满足约束式(11),使式(12)达到最小的最优变量V和T。

定义哈密顿函数:

由最优控制理论的极值原理可得该最优问题解的伴随方程和横截条件:

df=dc+xup+xdn为总飞行距离。由式(14),式(15)可知,对于任意的能量状态,恒有:

即哈密顿函数式(13)中的协态变量φ(E)就是飞机巡航成本λ(E)c的负值。由于状态变量V和控制变量T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均有上、下限约束,因此由最优控制理论知最优控制V和T应使哈密顿函数H达到极小,即得:

式(17)中:

式(18),式(19)实际上分别表示了对爬升和下降段的优化过程,而λ(Ec)实际上就代表了对飞机巡航段的寻优。

在一定的巡航能量值Ec上,巡航成本λ应满足下列飞机的力平衡方程:

式(21)中λ即表征了巡航段的最优巡航效率,即为单位距离最小耗油量。

4优化纵向轨迹生成及跟踪仿真

根据上一节中提到的能量状态法,优化得到离散的纵向轨迹,然后根据最小二乘拟合原理,将离散的纵向轨迹连续化,在能量状态法下得到连续最优的纵向轨迹。

无人机纵向爬升轨迹跟踪仿真如图1和图2。

图1中可以看出,整个爬升过程中,实际响应速度与优化出来的速度之间的差值最大没有超过0.5 m/s。图2中可以看出,整个爬升过程中,实际响应高度与优化出来的高度之间的差值最大没有超过100 m。无人机在两个回路设计的控制律同时作用下,可以很好的跟踪预定爬升轨迹。

根据得到的纵向最优轨迹,爬升阶段用时910 s,耗油59.8 kg。如果采用最大爬升角爬升,则用时946 s,耗油60.9 kg。采用能量状态法优化出的轨迹共节省燃油1.84%,节油效果比较好。

5 结束语

本文中的控制律设计及轨迹跟踪仿真是在对飞机模型性化以后进行仿真的结果,实践证明仿真结果较满意。为了验证控制律的设计效果,控制参数设计完成后需要在其他所有的工作点仿真验证其适用性,并保证在无人机的非线性模型上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吴森堂,费玉华.飞行控制系统.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2]何湘智,王荣春,罗倩倩.固定翼无人机纵向控制律设计及仿真验证.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10(9):2134—2138

[3]张琳,周洲.无尾飞翼式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纵向控制律设计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6):4111—4116

[4]秦玮,闫建国,孙兴宏,等.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纵向控制律设计及仿真.弹箭与制导学报,2007;27(2):91—93

[5]马锐.飞行管理系统性能优化与控制研究.西北工业大学,2006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高二作文 篇4

“草色遥看近却无”,人说此美源于距离。我不以为然。

美,不是因为距离。

漫步在那微微润雨后的街上,突见远方有一片葱茏、青翠欲滴的绿丛,定会怦然心动。为之惊讶、为之欣慰,更为远望上去那朦胧的“碧妆”所震撼。多么的美、多么的动人。于是,我紧紧追随那方绿意,奔向其间,准备将最赤诚的悦意倾洒期间、将最朴素的怀抱投向那葱茏一绿。

可当我满怀憧憬与希望掠向那片草色,却散落一地热情与爱慕。此处何有方才的草色,分明不过杂草几根罢了。原来如此,原来我的.葱茏一绿只是几根杂草。

难道这不是所谓距离造成的吗?

不,不是距离。

是心境。

在百花竞放的春天,成天所见便是那一簇簇“花红柳绿”,又何来对其一株的“特别眷恋”?而在严寒冬日,漫天雪白之时,无意中发现“独秀一枝”,一株傲梅驻于墙角,不见芳姿,又怎不生对其的无限怜爱与赞赏?

此谓心境不同,万物因此而变。

这个不同在于“无心”与“有意”。有意看花,花开再盛也不过几何;无心插柳,柳若成荫定惊喜万分。草色遥看无心,近看有意,其间有无,全在于此。

不管如何,由远及近,心境由平转躁、由静转动、由广转狭,便失了那最原始、朴素的胸怀,又能拿什么去品味一番草色葱茏?

葱茏草色,漫漫人生。

常听人抱怨人生无趣,不如意事常八九,充满沧桑与浮沉。

是我们离那些乐趣、如意太远么?

不,不是距离。

是心境。

有时候,我们过于看重钱财,于是我们为之忧愁;有时候,我们过于看重名声,于是我们为之烦恼;有时候,我们总觉世道不平、命途多舛,于是我们无法感受到世间欢愉与情趣……

我们在忙碌中生活,也许太在意这世上的种种,以致失得原本纯真的心境。我们常怀念儿时的欢乐,殊不知儿时只是因为心境纯朴罢了。儿时的无忧无虑,并不是因为涉世未深所致,而是因为根本会被这世间万物所迷惑。而当我们真正即将走向社会之时,我想还是不能失了那份纯真的心境。

淡泊处世,不是无意功名利禄与荣华富贵,而是在那些面前仍能拥有自己原本纯净的心境。这样的话,身边的趣味,便会如草色般“葱茏”起来。

我们涉世,不应太在意某些事物,否则会与人生中的乐事相错。

简单生活,快乐人生。

这是心境,一种感悟世事美好的心境。

不管怎样,我们与美好相隔的,不是距离,是心境。

既然如此,茫茫此路,不管山高水长,先缓一缓,收拾收拾心境,再淡然前行。然后一路发掘沿途的美好!

纵向垄断协议解析 篇5

“进行同一种贸易活动的人们甚至为了娱乐或消遣也很少聚集在一起, 但他们聚会的结果, 往往不是阴谋对付公众便是筹划抬高价格。”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上述经典描述正是属于反垄断法中的垄断协议的情形。垄断协议即卡特尔, 也称为联合限制竞争行为, 禁止联合限制竞争制度是各国反垄断法三大基本实体制度之一。由于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反竞争性质非常明显, 因此禁止联合限制竞争行为制度一般是反垄断法中最受关注、制裁也最严厉的部分。

垄断协议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 订立旨在妨碍、扭曲、限制竞争或贸易协议、安排、共谋、默契、协同行动等, 相互约束各自的经济活动, 形成联合力量, 对局外企业或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动加以约束, 从而限制生产和投资、固定价格、瓜分市场等。它从市场行为上导致消灭或减少竞争。大多数国家将垄断协议作为最严重的竞争违法行为。

所谓联合限制竞争行为, 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 采取协议或默契等形式, 共同对特定市场的竞争加以限制的行为。相对于垄断状态而言, 联合限制竞争属于垄断行为;相对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企业集中等结构性垄断行为而言, 联合限制竞争属于非结构性垄断行为;相对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在多数情况下由单个企业所实施, 联合限制竞争则总是由双方或多方所实施, 因此它又被称为共同行为或联合行为。

垄断协议的分类

垄断协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从参与联合限制竞争的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 它可以分为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从联合限制竞争的内容来看, 它可以分为价格型垄断协议和非价格型垄断协议。其中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是基本的分类。

横向垄断协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生产或销售同一类型产品或提供同一类服务而处于相互直接竞争中的企业, 通过共谋而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反垄断法》第13条规定的即为横向垄断协议。

纵向垄断协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同一产业中处于不同阶段而有买卖关系的企业, 通过共谋而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其主要类型有维持转售价格、搭售、独家经营、独占地区以及其他限制交易方营业自由的行为。纵向垄断协议规定在《反垄断法》第14条。与横向垄断协议不同, 纵向垄断协议不是发生在直接竞争者之间, 它一般是非竞争者之间达成的协议, 对于生产的社会化、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如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企业声誉以及消费者安全, 消除免费搭车现象, 促进售后服务, 增强不同品牌的同类商品间的竞争等, 它对竞争的危害相对于横向限制来说较小, 因而它在各国受到的管制程度也较小, 往往要区分不同的类型而分别对待。一般说来, 对大多数纵向垄断协议是采取合理性的具体分析方法的, 它们获得豁免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现实经济生活中, 横向垄断协议的违法性较为明显, 企业在经营中一般均会注意尽量予以避免。对于纵向垄断协议, 由于大多体现为上下游企业之间关于转售价格的约定, 而很多企业为了达成市场销售目标或维护统一的销售政策, 与分销商约定转售价格是常见的经营行为。根据我们对反垄断法的理解和处理实际争议问题的经验, 对纵向垄断协议进行以下解析, 希望能够对企业遵循反垄断法有所助益。

纵向垄断协议概述

在实践中, 纵向垄断协议主要是指经营者限定交易相对人转售价格的协议。《反垄断法》生效之前, 适用的法规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3年6月18日颁布、自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

《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第5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凭借市场支配地位, 在向经销商提供商品时强制限定其转售价格。”其中“限定其转售价格”包括固定转售价格、限定最低转售价格和限定最高转售价格三种情况。

《反垄断法》第14条规定:“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下列垄断协议:

(一) 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二) 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8月1日之前制定的反垄断法实施细则将会对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具体规定。

今年8月1日前, 有效法律规定是《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第5条。根据该条规定, 只有具备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实施的限定转售价格行为才构成违法, “限定其转售价格”包括固定转售价格、限定最低转售价格和限定最高转售价格三种情况。其构成要件包括:

(1) 经营者具备市场支配地位;

(2) 交易对象为经销商;

(3) 实施固定转售价格、限定最低转售价格和限定最高转售价格三种行为之一。

今年8月1日后, 有效法律规定是《反垄断法》第14条。根据该条规定, 实施限定转售价格行为不以经营者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为前提, 限定转售价格包括固定转售价格和限定最低转售价格两种, 限定最高转售价格不再构成违法行为。《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第5条因与《反垄断法》第14条规定不一致, 根据《立法法》有关法规效力等级的规定, 今年8月1日后以《反垄断法》第14条规定为准。根据《反垄断法》第14条及适用合理原则的反垄断法原理, 其构成要件包括:

(1) 交易对象为交易相对人 (包括经销商在内) ;

(2) 实施固定转售价格、限定最低转售价格两种行为之一;

(3) 客观上造成了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影响。

《反垄断法》第十四条解析

去年8月30日颁布、将于今年8月1日实施的《反垄断法》第十四条是关于纵向垄断协议的规定。

第十四条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下列垄断协议:

(一) 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二) 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三) 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纵向协议是指在生产或者销售过程中处于不同阶段的经营者之间 (如生产商与批发商之间、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等) 达成的协议。由于纵向协议的经营者之间多数为不具有竞争关系的上下游经营者, 《反垄断法》第十四条对纵向垄断协议界定为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之间达成的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

相互之间没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的纵向协议, 除少数涉及价格的协议外, 多数不会排除、限制竞争, 因而不属于反垄断法所规制的垄断协议。比如, 生产商与销售商签订的在一定区域内的独家销售协议, 其排除了在该区域其他销售商销售该生产商生产的该种商品的行为, 实际上排除了品牌内的竞争;但另一方面, 该协议并不能排除其他生产商与其他销售商签订独家销售协议, 因此, 独家销售协议虽然排除了品牌内的竞争, 但没有排除甚至加剧了品牌间的竞争, 并最终使消费者受益。考虑到多数纵向协议对竞争的危害不向横向协议那么直接或者明显, 实践中许多国家对其采取合理分析原则。但是, 对涉及价格内容的纵向协议, 多数情况下采取本身违法原则。涉及价格内容的纵向协议主要包括:

1.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固定转售商品价格协议, 与横向垄断协议中的固定价格协议一样, 是最为严重的反竞争行为。

2.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高价格或者最低价格。限制最高转售价格, 即限制了销售商的涨价幅度, 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同时, 也可以使销售商在最高限价和批发价或者出厂价之间竞争。因此, 许多国家对其采取合理分析原则, 通过分析该协议是否排除、限制竞争而判断是否属于垄断协议。而限制最低转售价格, 不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 因此, 许多国家对其采取本身违法原则, 将其作为反垄断法规制的对象。

《反垄断法》第十四条只对涉及价格的纵向垄断协议类型作了规定, 即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和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同时, 考虑到实践中情况非常复杂, 本条第 (三) 项规定了兜底条款, 即授权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对本条列举之外的纵向协议是否属于本法规定的垄断协议作出认定。对此, 将可能在未来有关反垄断法实施细则中予以确定。

纵向垄断协议的豁免

垄断协议的豁免, 是指经营者之间的协议、决议或者其他协同行为, 虽然有排除、限制竞争的影响, 但该类协议在其他方面所带来的好处要大于其对竞争的不利影响, 因此法律规定对其豁免, 即排除适用反垄断法的规定。豁免制度是利益衡量的结果, 即从经济效果和对限制竞争的影响进行利益对比, 在“利大于弊”时, 对该垄断协议排除适用反垄断法。

纵向限制竞争协议对于市场交易和经济发展还是具有其明显的积极意义的。首先, 这种协议更加有利于推动企业进入市场, 尤其是在推动企业进入外国市场方面。如果一个国家的商品或者服务要进入另一个国家的市场, 生产商一般需要花费比进入国内市场更大的投资, 包括支付克服一些国际贸易中存在之风险的花费, 等等。而生产商通过和销售商订立纵向限制竞争协议则可以为企业进入外国市场提供一定的保障, 减少进入市场的成本。其次, 这种协议可以减少生产商和销售商的成本。生产商在一定地域内给个别销售商独家销售产品的权利, 使该企业努力推销这种商品, 尽量减少商品的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 防止了其他销售商搭便车的行为, 这样对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各方都是有利的。再次, 能够实现转售价格的稳定, 客观上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纵向限制竞争协议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为供应商对销售商的转售价格进行限制, 这种纵向的价格限制协议有利于防止价格在销售过程中的过分抬高或暴涨, 对稳定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都是有力的。最后, 纵向限制竞争协议有助于提高商品的售前、售后服务和相关服务的质量。所以, 中国也规定了对纵向垄断协议的豁免制度。

《反垄断法》第十五条规定对以下垄断协议予以豁免:

1.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 可以提高生产率, 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消费者利益, 所以本项规定为上述目的达成的垄断协议可以豁免。

2.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 统一产品规格、标准或者实行专业化分工的。统一产品的规格、标准, 主要是指经营者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或者成品在性能、规格、质量、等级等方面规定统一要求, 使商品之间具有可替代性和兼容性;实行专业化分工, 是指经营者发挥各自专长, 分工协作, 使他们从生产多种商品的全能型企业转变为专门化企业, 由此实现经济合理化。

3.为提高中小经营者经营效率, 增强中小经营者竞争力的。相对于大企业, 中小企业处于弱势, 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4.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有利于社会的持续发展, 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利益。

5.因经济不景气, 为缓解销售量严重下降或者生产明显过剩的。这主要是针对特定经济时期作的规定。在经济不景气时, 市场会严重供大于求, 造成销售量大幅度下降, 出现生产大量过剩现象。在这种特定情况下, 对经营者达成的限制产量或者销量等垄断协议予以豁免, 有利于避免对社会资源造成巨大损害, 有有利于避免造成大量失业, 有利于经济的恢复。

6.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正当利益的。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主要是指商品的进出口和劳务输出等活动。

7.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对于其他情形, 有赖于在未来的反垄断法实施细则中予以明确。

对于纵向垄断协议, 大多体现为上下游企业之间关于转售价格的约定, 企业为了达成市场目标或维护统一的销售政策, 互相约定转售价格是常见的经营行业。

相关链接:

反垄断立法12年艰难历程

·1994年, 由商务部负责起草和调研工作, 被列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1998年, 再次被列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2003年1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将该法列入十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

·2004年, 国务院将该法列入立法计划。

·2005年2月, 《反垄断法》又一次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列入立法计划。

·2005年12月, 商务部称《反垄断法》修改审查已获较大进展。

·2006年6月7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草案) 》

·2007年8月30日,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垄断法》。

畜禽舍纵向通风技术 篇6

一、纵向通风的类型

纵向通风可分为正压通风和负压通风两种类型。采用此项技术首先需要合理选用设备。应根据畜禽养殖品种、舍内结构和面积以及养殖规模进行科学计算, 合理选择风机型号。畜禽舍纵向通风系统的阻力一般在15~30帕, 应采用相近压头的风量型风机, 以得到较高的运行效率。

二、设备安装与管理

设备安装位置的科学性、设备运转维护的规范性对该技术优越性的发挥起关键作用。该技术普遍适用于规模养殖场舍内及场区环境消毒。

1.安装。纵向通风技术将风机安装在畜禽舍的山墙上, 以便纵向通风, 将舍内高温空气用风机排出, 将舍外的凉爽新鲜空气引入室内。排风扇的安装根据畜禽舍的跨度和纵向深度确定。例如纵深80~100米的鸡舍, 排风扇长1.25~1.40米, 排风机的扇面应与墙面成10°角, 可增加10%的通风效率, 空气流速为2.0~2.2米/秒, 每台风机的间距以2.5~3.0米为宜。

管理中应根据舍内的温度、通风情况及畜禽的表现确定开启风机的数量。

连续梁桥纵向偏移量设置 篇7

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车陂南至黄阁段工程(不含大学城专线)区间五标段土建工程,该高架区间有全国轨道交通最大跨径(70+2×120+70) m沙湾连续刚构特大桥和(52.5+2×80+52.5) m市桥沥连续梁桥。其中市桥沥连续梁桥,主桥以(52.5+80×2+52.5) m变高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梁体为单箱单室斜腹板变截面,即箱梁纵向梁高由根部向跨中按二次抛物线变化。主梁采用C50混凝土,双向预应力体系。纵向预应力采用12-7ϕ5和19-7ϕ5的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采用ϕj32精轧螺纹钢筋,支点处加设横向预应力,采用5-7ϕ5的钢绞线。

市桥沥大桥,有三个主墩(36号,37号,38号墩)和两个边墩(35号,39号墩),36号和38号墩各使用两个JHPZ15000-ZX型盆式纵向活动支座,37号墩使用两个JHPZ15000-GD型盆式固定支座,35号,39号墩各使用两个JHPZ3000-ZX型盆式纵向活动支座。

2 偏移量计算

按设计要求总偏移量为:Δ=Δ1+Δ2。

其中,Δ1为箱梁的弹性变形、收缩徐变、预应力等引起的各支点处的偏移量,每个墩的取值不同,在35号,36号墩引起的偏移量分别为4.3 cm和2.7 cm;Δ2为各支点由温度引起的偏移量。

以35号,36号墩为例,计算偏移量,根据当地温度情况,最高温度为38 ℃,最低温度为5 ℃,方向以收缩为正,膨胀为负。即:

t1=t2=5 ℃时,Δ35=Δ35-1+Δ35-2=4.3+1.5=5.8 cm;Δ36=Δ36-1+Δ36-2=2.7+0.8=3.5 cm。

t1=t2=38 ℃时,Δ35=Δ35-1+Δ35-2=4.3-3.0=1.3 cm;Δ36=Δ36-1+Δ36-2=2.7-1.8=0.9 cm。

为了满足在最低和最高温度下,支座都能够安全可靠使用,即应设置的偏移量为:

Δ35=(5.8+1.3)÷2=3.6 cm;Δ36=(3.5+0.9)÷2=2.2 cm。

3 偏移量设置

1)边墩偏移量设置。

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35号墩边墩偏移量的设置,安装支座时将支座上摆横向中心线向34号墩偏3.6-2.2=1.4 cm;39号墩边墩偏移量的设置,安装支座时将支座上摆横向中心线向40号墩偏3.6-2.2=1.4 cm。安装时先解除工厂临时连接,将偏量设好的支座上摆,固定在底模板上,以免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变动。

2)主墩偏移量设置。

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在35号,36号,38号,39号墩支座恢复为活动支座(37号墩支座和临时支墩保持原状),35号~36号墩和38号~39号墩梁段落梁后,在合拢口锁定前,35号~36号墩梁段需要向小里程方向偏移2.2 cm;38号~39号墩梁段需要向大里程方向偏移2.2 cm。

根据支座厂家说明书,支座的抗滑最小承载力为支座承载力的3%,梁段的自重大约为2 015.5 t,所以支座的抗滑最小承载力为:P=2 015.5×3%=60.5 t。

在36号,38号墩两边各利用两个400 t千斤顶,作用在箱梁腹板的形心处,顶推力30.3 t~54 t,垫一块15 cm×15 cm的钢垫板,同时顶推。混凝土(C50混凝土,强度达到85%)局部应力计算如下:

混凝土局部受力面积:A=150×150=22 500 mm2,应力为σ=50 MPa。

混凝土局部承载力:

N=0.85=956.3 kN>540 kN。

满足要求。

顶推前,划出支座的上下摆的中心线,在顶推过程中,记录好支座上下摆的偏移量,以偏移量控制为主,以顶推力为辅。在顶推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梁体顶过头现象(特别是在35号~36号墩下坡梁段),采取梁体限位措施。主要措施是在9号节段预埋ϕj32精轧螺纹钢,位置在放千斤顶附近,一边预埋两根,一边预埋一根,预埋深度为1 m,中间利用2[10槽钢作为连接器,通过螺帽调节所需长度。每根限位精轧螺纹钢承受的荷载为1 080/2=540 kN,其自身承载力为:

ϕj32精轧螺纹钢的面积为:Ar2=803.8 mm2。

应力为:σ=930 MPa。

N==747.5 kN>540 kN。

满足要求。

顶推过程可能出现如下结果:

a.支座、梁体顶推顺利,如愿完成,达到最佳效果。

b.支座顶不动,将梁体合拢段顶开2.2 cm,将临时刚性支承钢管锁定,完成临时连接,成桥后,其活动调整可能要在通车后才完成。

c.支座、梁体顶不动时,干脆不顶,就现状合拢,支座还在正常使用规范内(35号和39号墩支座偏移量为:5.8 cm,1.3 cm,但已在安装支座时,上下摆设偏了1.4 cm,补充了边墩的偏移量:5.8-1.4=4.4 cm,1.3-1.4=-0.1 cm,在支座的正常使用范围为±6 cm;36号和38号墩支座偏移量:3.5 cm,0.9 cm,即箱梁的弹性变形、收缩徐变、预应力、温度引起在36号和38号墩的偏移量剩下:3.5 cm,0.9 cm,在支座的正常使用范围为±6 cm)。

3)支承钢管安装。

在支座偏移量设置完毕,需在合拢段处安装支承钢管,防止千斤顶拆除后,支座往相反方向回缩。每一合拢段支承钢管共有4套,顶板2套,底板2套。钢管规格:1套共有2条钢管和1条套管,钢管直径φ=133 mm,长度L=990 mm,管壁厚16 mm;套管直径φ=159 mm,长度L=320 mm,管壁厚16 mm。支承钢管强度及稳定性计算如下:

所以,钢管的承载力为:N=φAσ=1 131 kN>700 kN,满足要求。

支承钢板规格为200 mm×180 mm×20 mm,支承钢板与两条φ12锚筋焊接,锚筋呈U字型,预埋长度为12 cm,支承垫板预埋于合拢段两侧节段混凝土端面上。混凝土(C50混凝土,强度达到85%)局部应力计算如下:

混凝土局部受力面积:A=36 000 mm2,应力σ=50 MPa。

混凝土局部承载力:N=0.85 Aσ=1 530 kN>700 kN,满足要求。

合拢段支承钢管一端与梁内预埋支承垫板焊接,另一端在夜间最低温度时,扭紧并施焊固定。必要时,在支承垫板周围浇水降温,以免烧伤混凝土。

4)穿临时钢束及张拉。

安装完支承钢管后,穿临时钢束,利用4个400 t千斤顶张拉临时钢束2B1,后张拉临时钢束2T12,张拉力为70 t。

张拉时钢管被压,发生收缩现象,对支座和偏移量产生影响。每个钢管承受的力为70 t,钢材的弹性模量E=206×103 MPa,钢管长度为2 m,钢管面积A=5 878 mm2。钢管的收缩量为:

所以,张拉时对支座和偏移量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4结语

梁体在合拢后受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温度的影响,跨度较大的连续梁、连续刚构、斜拉桥合拢前需设置纵向偏移量,以弥补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梁体温度降低引起的收缩量。市桥沥连续梁偏移量计算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全部完成、最高最低温度等最不利情况下,支座能够安全可靠使用。

参考文献

山岭隧道纵向抗震数值分析 篇8

关键词:隧道,强度理论,结构抗震,数值分析

0 引言

随着地下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利用,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抗震设计问题已经成为地下工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隧道等地下结构抗震问题的研究主要有地震破坏现象的原位观测,动力离心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简化实用解析方法。原位观测能得到比较接近于实际的情况,但需要进行现场试验,费时费力;离心试验需要采用昂贵的离心试验机,且采用的比例模型各参数需要严格的理论计算;简化的解析方法能较容易的进行计算,但计算结果常有偏差,因此借助于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能最大限度的考虑实际各种因素,方便快速地得到结构抗震的反应规律。以往的地下结构横向分析可求得地下结构在横断面内的应力与变形,然而,由于地下结构是一种埋设在地层介质中的空间延伸结构,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纵向变形和内力以及沿其长度的地震响应也是不容忽视的。文章针对某一具体山岭隧道地质情况,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数值分析,得出地震波作用下隧道结构纵向抗震的动力反应特性,为理论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

1 算例介绍

某山岭隧道,埋深82 m,地层比较单一,该隧道属于深埋情况,隧道最大跨度为10.54 m,隧道高度为8.86 m,计算断面位于Ⅴ类围岩中。围岩参数:容重γ=22 kN/m3,内摩擦角φ=31.4°,粘聚力C=0.179 MPa,围岩泊松比μ=0.25,围岩弹性模量E=500 MPa,顶板土柱两侧摩擦角θ=12.5°。

场地参数:上覆地层的特征周期T=0.665 s,水平地震加速度0.20g,竖直地震加速度0.10g,弹性地基系数Ka=Kw=3 G,地层在单位地震系数下的速度Sv=0.16 m/s,水平地震系数KH=0.20,地层剪切波速为180 m/s,基岩地震波输入角度为30°;地震系数的速度反应谱如图1所示。

支护参数:不计喷射混凝土的影响,二衬为模筑钢筋混凝土,Ec=28 GPa,μc=0.167;建立有限元模型(见图2)。

2 衬砌厚度分别取0.4 m,0.5 m,0.6 m时对衬砌应力的影响

当地震波的入射方向为30°时,对于不同厚度的二衬,计算结果如表1,表2所示。从表1,表2中可知,衬砌厚度的改变对其内力影响很小,但对于衬砌横截面的应力影响较大,其中衬砌厚度从0.4 m增大到0.5 m时,正应力减小36.4%,剪应力减小20.79%;同时也看到,衬砌厚度从0.5 m增大到0.6 m时,应力减小的比重在降低。由此可得,通过增大衬砌的厚度来增强衬砌横截面抗震性能是不明智的。

衬砌的纵向应力随衬砌厚度增大而减小,但减小的幅度明显小于横截面情况。说明,对于抗震隧道的设计,增大衬砌的厚度对横截面抗震性能的改善较好,对纵向抗震性能几乎没有改变,这一点更加印证了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一个原则即20世纪60年代设计旧金山海湾地区快速运输系统(BART)时凯西尔提出的一个著名的观点:地震对地下结构的作用,是强加一个任意变形,这种变形用加强结构的办法是不能改变的,所以设计的标准是提供足够的延性去吸收强加的变形,并且不丧失承受静载的能力,而不是为了抵御惯性荷载去规定一个单位应力。

所以,对于山岭隧道的抗震设计而言,同样也应当遵循这一原则,尽可能使衬砌有一定的柔性来吸收地震波的能量,当然其前提是保证非地震力作用下的安全性。

3 地层剪切波速分别取140 m/s,180 m/s,220 m/s对衬砌应力的影响

衬砌横截面的最大弯矩发生在与衬砌竖轴夹角为0°和180°附近的位置,衬砌横截面的最大轴力发生在与衬砌竖轴夹角为90°和270°附近的位置,衬砌横截面的最大剪力发生在45°和135°附近的位置;隧道的纵向地震反应与基岩地震波的输入方向有关,其中隧道的最大纵向应力发生在地震波与基岩面法线夹角为45°时,最大弯曲荷载发生在地震波与基岩面法线夹角为0°时,最大轴向荷载发生在地震波与基岩面法线夹角为60°时。

不同剪切波速下的隧道地震反应问题见表3。由表3可知,剪切波速对横截面地震反应的影响很小,对纵向地震反应的影响很大,并且可以看到,当剪切波速较小时,隧道以弯曲变形为主,当剪切波速较大时,隧道以轴向变形为主,这一现象与隧道埋深无关。

4 基岩剪切波输入方向从0°渐变到90°时对衬砌应力的影响

由表4可知当剪切波入射方向发生变化时,隧道的纵向响应(应力和应变)发生显著的变化,具体来讲,当剪切波入射方向与基岩面法线的夹角为0°时(即垂直入射),轴向应力值最小,以弯曲变形为主;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大,轴向应力也逐渐增大,并且变形逐渐改变为以轴向变形为主,当入射角度为90°时(水平入射),此时剪切波沿着基岩面水平传播,对隧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通过分析,也可以发现入射角小于30°时,隧道以弯曲变形为主;当入射角大于30°时,隧道以轴向拉压变形为主。

5 结语

通过以上数值分析,得出隧道衬砌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动力反应的几点结论:

1)对于抗震隧道的设计,增大衬砌的厚度对横截面抗震性能的改善较好,对纵向抗震性能几乎没有改变;

2)剪切波速对横截面地震反应的影响很小,对纵向地震反应的影响很大,当剪切波速较小时,隧道以弯曲变形为主,当剪切波速较大时,隧道以轴向变形为主;

3)隧道的纵向地震反应与基岩地震波的输入方向有关,其中隧道的最大纵向应力发生在地震波与基岩面法线夹角为45°时,最大弯曲荷载发生在地震波与基岩面法线夹角为0°时,最大轴向荷载发生在地震波与基岩面法线夹角为60°时。

参考文献

[1]林皋.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综述(上,下)[J].世界地震工程,1998(2,3):1-10.

[2]林皋.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J].土木工程学报,1996,29(1):15-24.

[3]潘昌实.隧道力学数值方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4]严松宏.地下结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及其动力可靠度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355-356.

[5]杨小礼,李亮,刘宝深.强震作用下交通隧道的拟静态反应[J].中国公路学报,2001,14(4):55-58.

品牌内纵向限制与合理规则 篇9

合理规则, 英文原文为“The Rule of Reason”, 在大多数文章或著作中, 均被译作“合理原则”。但极易引起歧义, 部分学者亦会误解为法哲学中的合理性原则。如李钟斌著作中“从反垄断法制度来说, 合理原则是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 合理原则与《谢尔曼法》和《克莱顿法》等一起构成美国反托拉斯法律制度基础。”。但“Rule of Reason”在上述成文法中未见有明文规定其存在, 反而是法官在适用反托拉斯法的实践中发展出该规则。实际上, 在英文直译中“Rule”也应对应“规则”。作为原则的合理性会导致研究过分宏观, 作为规则的合理性才能用来有力的解释反托拉斯判例发展过程中其使用规律, 故本文选择将“Rule of Reason”译为“合理规则”。

作为判断行为是否应被否定的标准之一, 适用合理规则的方法基本遵循相似路径:首先, 若明显违法则直接适用本身违法规则判决其违法反竞争即可结束分析。若被诉行为没有明显限制竞争的目的, 或者未导致严重后果, 则采取合理规则考虑。从合理规则角度出发判断该被诉行为是否属于附属性的、影响是否有限, 是否以促进竞争为目的, 或者是否存在可替代的方法。若有利于消费者、或有限度的影响并促进了竞争, 则该行为是合理的, 非反竞争。

二、品牌内纵向限制的合理性

纵向限制是上游企业对下游企业的限制, 本文主要关注纵向限制案中品牌内限制的情形。品牌内限制 (Intrebrand) , 也就是在同一品牌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的协议。生产商常常对销售的最低价格、方式、客户群或销售商的选址做出要求, 这样的做法合理性有:

首先, 避免销售商间搭便车现象。针对临近两个销售商的观察, 会很容易发现他们彼此会借用对方的销售广告或者活动轻松的完成自己的销售。比如, 第一家超市大张旗鼓的宣传新产品, 则临近的第二家无须付出过多即可获得更多的顾客消费新产品。这对于第一家零售商是巨大的伤害。

第二, 维持销售网点的分散性和覆盖面。以此为目的, 生产商会希望不同的销售商在不同的区域内全面覆盖, 因此会出现协议安排地区范围的现象。生产商可以通过这样的安排来增强市场渗透力, 吸引优秀经商上来提高竞争性。

另外, 如果纵向协议中限制了价格, 则可以促进经销商之间在非价格方面的竞争, 这对消费者甚至是有利的。生产商通过约定销售价格, 经销商之间的竞争只能在服务、售后等方面开展, 消费者就会因此受益。

早期英美法系中如同我国反垄断实践中, 对限制行为往往做违法推定。后期合理规则的出现改变了法官判断的倾向, 经济活动的规律使得法官不得不首先关注商家间协议限制的合理性。当然, 以上的合理性及合理规则的适用建立在品牌内限制的前提下, 也就是同一品牌内的价格或非价格限制安排。若不同品牌间存在限制则通常被认为是非法的。

三、品牌内纵向限制中合理规则的确立

早期合理规则并不被重视, 但是在1967年的“施文”品牌限制判例中这种做法备受批评。1967年, United States v.Arnold, Schewinn&Co.案, 法院选择适用本身违法作为标准判断纵向协议。施文是著名的自行车品牌, 法院审查了该公司与经销商的销售协议。该公司主要通过“Schwinn计划”与销售商约定先销售再生产。先向批发商支付佣金, 由批发商下单, 再直接销售给特许零售商。此外, 经销商只能将自行车卖给指定零售商, 且零售商之间不能销售。法院认为:施文公司实施了不合理的限制, 商品一经转售, 所有权即属于经销商或零售商, 不应受到限制, 因此制违反了《谢尔曼法》。但是由于违反实际经济规律, 法院的决定却受到了批评。

而真正适用合理规则的判例为Continental TV, Inc.v.GTE Sylvania Inc. (1977) 案。本案中, 电视机生产商希尔瓦尼亚公司从1962年采取特许零售销售的方式。它因此可以限制地域的经销商数量, 还可以指定销售地点。这种方式取得了成功, 其在三年内的市场份额增加。但是希尔瓦尼亚公司在一次销售商地域安排调整中, 影响到本案原告的选择自由。在案件审理过程中, 巡回法庭推翻了施文案确立的规则, 提出了新的思路——品牌内纵向限制的合理性分析, 结论正如前文所述, 此类限制有合理性, 可以鼓励销售商提供售前和售后服务和信息。“人们认为, 品牌内的竞争, 可能会导致错误信息交流或扭曲消费者需求, 这最终会导致真正品牌之间的竞争减少。”。法院的结论中还提到过去合理原则由于形式主义被忽视, 本案使得合理规则在纵向限制案例中得以确立

本案通过Sylvania的销量增加证明了品牌内限制促进效率的效果, 减少内耗的同时增加了品牌间的竞争。在之后的限制行为案中, 由于有可能巨大的促进竞争效果, 最高法院倾向适用合理原则分析。从1974年到2003年, 司法部对发起了超过1000起针对横向固定价格的刑事调查。而仅对一起纯粹的纵向固定价格行为发起过刑事调查。品牌内纵向限制具有合理性, 多数法院认为如果能提出合理的商业理由, 品牌内限制就可以在合理原则基础上站稳。

综上, 依靠反托拉斯法的管制有其必要性。但在具体过程中, 合理规则适用思路已经突破了简单的违法标准两分法的时代, 更加适应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兵.19世纪下半叶美国州反托拉斯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 2009

[2]李钟斌.反垄断法的合理原则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频数统计分析下一篇:媒体点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