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大学英语2》

2024-07-11

《新视野大学英语2》(共9篇)

《新视野大学英语2》 篇1

“政府2.0:创新2.0视野下的政府治理”研讨会定于2014年11月在清华大学举办, 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等众多高校从事电子政务研究和教学的同行网上发起、微信组织, 最后落地清华大学研讨交流并开展线上互动, 会期一天半, 这也是“电子政务系列学术研讨会———北京站”会议, 是对创新2.0时代学术研讨交流的新尝试, 欢迎电子政务研究和实践者携研究论文报告报名参会, 参加会议的朋友可在10月8日前提交摘要并确定日程。

据悉“政府2.0:创新2.0视野下的政府治理”研讨会会期安排为一天半, 第一天在清华大学进行政府2.0:创新2.0视野下的政府治理”学术研讨, 第二天上午实地参观北京的政府2.0实践案例。

本次研讨采取网上发起、微信组织、落地研讨、线上互动, 探索创新2.0时代学术研讨交流新形式。会议发起组织主要通过“创新2.0研究”及“电子政务专家学者群聊”两个微信群进行。报名参加的朋友请在以上任一微信群内“@”清华大学电子政务实验室副主任 @ 张楠 - 清华公管报名, 并请准备好会议论文报告。参加会议的朋友可于10月8日前提交摘要并确定日程。会议组织者将在两个群内就会议的进一步安排进行磋商确定清华大学线下研讨会的最终日程安排, 并设立专门微信群组织与会专家学者开展线上互动交流。

解读政府2.0:

创新2.0视野下的政府2.0是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管理创新模式, 其基本特征是开放 (开放的平台, 开放的数据) 、参与、协作。政府2.0是一个整体、开放的平台, 一个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沟通、互动、协同的平台。致力于以用户为中心, 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的协同与互动塑造公共价值。

《新视野大学英语2》 篇2

外国人对美国的第一印象很可能是:每个人都匆匆忙忙──常常处于压力之下。

城里人看上去总是在匆匆地赶往他们要去的地方,在商店里他们焦躁不安地指望店员能马上来为他们服务,或者为了赶快买完东西,用肘来推搡他人。白天吃饭时人们也都匆匆忙忙,这部分地反映出这个国家的生活节奏。人们认为工作时间是宝贵的。在公共用餐场所,人们都等着别人尽快吃完,以便他们也能及时用餐,你还会发现司机开车很鲁莽,人们推搡着在你身边过去。你会怀念微笑、简短的交谈以及与陌生人的随意闲聊。不要觉得这是针对你个人的,这是因为人们都非常珍惜时间,而且也不喜欢他人“浪费”时间到不恰当的地步。

UNIT 2第9,10,11段

不管他是不是懂得浪漫,尼克莱知道什么是爱。他以一贯的幽默、默默的感恩、敏锐的感觉和真诚的态度为爱设立了奥林匹克般的标准。即使在我结束了滑雪生涯之后,我仍一直努力去达到那个标准。但他又从不娇惯我。二月里的一天,我头很疼,感到十分疲倦。我在一片空地上遇见了他,在寒风中的雪地里滑了大概十五分钟后,我赶上了他,有点小题大做地说:“嘿,尼克莱,我感觉我要死了。” “如果活到一百岁,人人都会死的,”他对我的痛苦无动于衷,态度坚决地接着说:“但你现在必须滑、滑、再滑。”

UNIT 3第4段

许多夫妻因为错误的理由结了婚,结果在10年、20年或30年后才发觉他们原来是合不来的。他们在婚前几乎没有花时间去互相了解,他们忽视了严重的性格差异,指望婚姻会自然而然地解决各种问题。我们希望避免重蹈覆辙。事实更说明了这一点:已经结婚35年的盖尔的父母正经历着一场充满怨恨、令人痛苦的婚变,这件事给盖尔带来了很大打击,并一度给我们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

UNIT 5第5段

肺部的病痛把我父亲折磨得虚弱不堪,一个严冬,他死于被称为“穷人之友” 的疾病──肺炎。他咳嗽了这么多年,我想他的肺部已没有什么完好的地方了。去世前几年,他的呼吸已经很虚弱了,他总得倚靠着某个东西。我记得有一次全家聚会,当时我女儿才两岁,他抱了她一会儿,好让我有时间给他俩拍张照片。但是很明显,他是费了好大劲儿的。生命行将结束前,他才戒了烟,主要是因为他的肺功能已极度受损。戒烟后他的体重增加了几磅,但当时他太瘦了,所以没人注意到这一点。

UNIT 7第8,9段

对许多人来说,压力的根源是愤怒,而对付愤怒的诀窍是找出怒从何来。

《新视野大学英语2》 篇3

说起小组的成立, 小组成员A同学说, 相同的求职意向和相似的求职背景促使大家走到了一起。2010年底, 鉴于上一届毕业生朋辈互助的团队求职经验, 正是硕士二年级的几位同学决定早做准备, 向师兄师姐学习, 组成求职小组。随后, 他们先后以个人或者小组形式参加了南开大学首届研究生模拟招聘大赛、寻找“杜拉拉”职场精英挑战赛等求职相关比赛, 在比赛中吸取经验, 并取得不错的成绩。在这一过程中, 小组成员稳定下来并扩充至6人。

千里之行, 始于简历修改

小组成立之初, 大家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求职意向, 即定位于外向型企业管理与市场销售类职位。刚开始, 这6名同学从简历入手, 前前后后一共修改了20多遍, 在这过程中大家取长补短, 每个人都形成了能充分体现自身特色, 且匹配不同职位需求的简历模板, 而这一点事后证明在求职的第一关“简历甄选”中至关重要。“针对不同公司不同的职位, 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一份简历, 到最后每个人手里都有大约5-10份不同模板的简历。”小组B同学说, “比如我, 就有像针对外企、国企、民企的不同岗位共6个模板, 具体到不同的公司又会进行细节上的修改, 包括调换经历的顺序等, 目前来看我的简历通过率几乎在85%以上。”

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 俗称“群殴”, 指的是同时有5个-10个候选人共同展开讨论。他们要在大约40分钟至1个小时内讨论某个案例并且给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 会有面试官和用人部门的经理沉默地在一旁观察讨论的进展和每个人的表现。“这种面试类型现在几乎成了应届毕业生面试必过的一关, 而且, 越是大公司越重视小组讨论, 而它也因其不可控性强成为很多同学最头疼之处。尤其麻烦的是小组讨论是一种单独一个人不可准备的面试类型, 必须有多个人同时参加。”小组成员B同学介绍说。鉴于此, 小组成员们利用小组的有力优势, 进行了小组讨论模拟面试。过程中, 轮流由一位同学担任面试官的角色, 负责准备面试题目、面试过程的观察以及面试结束后提出对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期间小组成员还有幸请到了几个上一届的师兄师姐为大家担任面试官, 并给大家分享他们当年的面试经历和感受。这样的小组讨论使大家很快熟悉了面试过程和题目类型、掌握了面试技巧, 并总结出一整套扮演不同角色时的方式方法, 以应对可能遇到的不同的情况。面试伊利集团的C同学说, 在面试时, 她和小组成员正好在一起参加无领导小组面试, 由于互相熟悉, 合作默契, 并且抽到的题目正好是他们平时练习过的题目, 这些都增加了他们的信心, 最后, 两人均顺利通过了该轮面试。事实证明小组成员们进过这样的训练后, 几乎都能通过真正的小组讨论, 顺利晋级下一轮。

F2F (面对面) 模拟面试

“F2F面试是现在求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这过程中可能遇到多对一, 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等等千奇百怪的面试形式, 而遇到的问题也是种类繁多, 如何准备这样的面试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大难题。”小组C同学说, “经过团队的讨论, 我们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准备方式。”小组成员先以著名的“宝洁八大问”为模板 (这八个问题基本涵盖了现代公司面试所需了解面试者的基本情况) , 针对每个问题, 每位成员都准备2个以上的例子来说明, 且还要求都要有相应的英文版本。经过精心准备, 小组成员便开始了互相之间的模拟面试, 每次由3为同学扮演面试官, 分别以中文和英文的形式进行面试。“面试结束后, 扮演面试官的同学从面试官的角度指出参加面试同学的不足, 同时扮演面试官的同学也能深刻地体会到面试过程中面试官的感受, 这样一来一去, 便有了360度全方位, 立体式的面试体验。”小组D成员说。这样的准备为每位成员以后的实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依托“宝洁八大问”, 总结拓展自身经历, 理清回答思路, 真正做到了言简意赅, 逻辑清晰, 直击要点。

有趣的英语口语练习

针对面试大公司过程中肯定会遭遇的英语口语环节, 小组成员们也有自己独特的一招。“我们采用的办法就是每次由六名成员分别写出6个英文单词, 然后从中随机抽出3个, 要求经过2分钟的准备, 说一段故事, 但这个故事必须包括这3个单词。”小组成员E同学说, “这样的练习我们每次聚会都会进行, 这种方式让大家感觉新鲜, 又好玩, 在说说笑笑中, 不仅锻炼了英语口语, 同时也锻炼了逻辑思考能力, 使每个人都受益匪浅。”经过这种训练, 小组成员们的英语口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以前张嘴说英语就额额嗯嗯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在以后经历的英语面试中, 大家几乎可以以英文的思维去直接回答, 而不是先想好中文, 再向英文翻译过来。”小组成员F说。

终极PK:模拟终面

很多大公司的终面通常是压力面试, 这种面试形式通常会针对面试者回答问题中的一些细节进行追问, 或者对面试者自以为很优秀的经历进行否定, 从而看面试者的经历是否含水分, 以及面试者应对压力的反应和处理能力。“只要过了这一关, 那基本就能拿到这家公司的offer, 因此如何应对终面是摆在大家面试至关重要的一环。”拿到宝洁公司offer的B同学说。在参加面试的前一天, 小组其他成员模拟面试官对其进行了压力面试, 故意制造紧张的气氛, 扣问每一个觉得可疑的细节, 这样的提问使他对第二天的面试有了充分的准备, 并最终顺利通过了宝洁公司的终面。

是选择竞争还是合作?

这样的求职小组成员之间是否也会有竞争, 在这过程中又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 他们之间又是怎么精诚合作的?

“在开始招聘信息较少的时候, 大家确实有竞争”, 小组的D同学说, “特别是刚开始, 大家的专业一样, 社会实践经历也类似, 求职意向也很相近, 很多职位全国只招1-2个人, 看到简历相近的同学获到了面试机会, 自己却没有, 心里也会有落差, 那个时候真是觉得大家似乎走到了一个死角。”“这个问题不解决好, 一定会影响到以后我们的合作, 而且很可能导致整个小组的解散。”小组成员A同学说, “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在一次聚会上专门展开了讨论。大家渐渐清楚地意识到, 我们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这与你合作还是不合作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如果我们选择了在竞争基础上的合作, 那么我们收获的将是1+1>2的效果, 这样我们就可以和组外, 院外, 校外, 甚至是海归等其他同学更好地去竞争, 并获得优势;相反, 如果我们选择的是不合作, 那我们将只剩下竞争, 这样的结果是我们将不能获得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带来的优势, 而这也大大降低了自身的优势。”

通过这次交流, 小组成员之间真正完全谈开了, 也深刻理解了合作的必要性和意义所在。此后, 小组成员们每周固定聚会2次, 每次聚会除了按照计划设定好的训练项目, 更多的还有求职经验分享。“有时候聊的是实习经历, 有时是各种形式的面试经验, 有时分享一段小组讨论的视频, 有时甚至是自己面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囧事……总之大家在这种相互分享中, 不仅增加了阅历, 倾诉了烦恼, 更加强了团队成员间的友谊, 让大家能坦诚相对, 精诚合作。”小组成员D说。

精诚合作, 金石为开

“换做两个月之前, 我们想都不敢想, 大家能拿到这么多五百强的offer。”小组成员E同学说, “在组建求职小组之初, 大家觉得能有一个五百强企业的offer就很不容易了, 现在大家在合作中拿到这么多offer, 大大超越了自己的预期, 确实感到很开心, 也更珍惜这种合作和友谊。”

“是这样的, ”小组成员F同学说, “在求职中难免也有不顺利的时候, 大家互相鼓励也就能给彼此更多信心。还记得自己参加彩虹面 (一家单位七轮面试) 的经历, 要不是大家的互相鼓励, 也许自己根本就走不到最后。”

据了解, 在求职之初, 小组成员就对小组以后的活动形式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明确分工, 如澄清求职目标, 确定活动形式、活动频率、活动地点等。在获取求职信息的环节, 大家做好分工, 每人负责1-2家大型求职网站的招聘信息, 定期统计在QQ群里, 共同学习面试相关的视频和文字资料, 交流谈心得体会等。这样的互助与合作, 不仅很快提高了组员的求职技能和综合素质, 更是让成员在互补有无中结下了深厚友谊。

小组成员回顾自己的求职经历, 觉得在合作中能更加了解自己的求职竞争力和需要提高的地方。这种锻炼, 有很多只能在年龄相近、彼此熟悉的同学之间实现。如C同学在某公司最后一轮面试前非常紧张, 自信心不够, 在小组成员的模拟面试时, 被问到说一件能证明你简历中踏实仔细的实例, 在她思考的过程中, 小组另一位成员 (同时也是C的室友) 突然想起C同学有刻章的兴趣爱好, 这个能很好地诠释她细心踏实的性格。这样的一个细节, 在C同学后来的面试中正好被问到, 为她顺利通过激烈的竞争埋下了伏笔。

团队求职经验

据辅导员介绍, 研究生求职择业中的互助小组在学院并非这一个。由于相似的专业背景, 在求职过程中, 特别是高峰时期, 信息分享和求职技能的学习十分重要。这个求职小组的同学均是研究生骨干, 其中有校研究生会副主席、院研究生会主席、党团支部书记、班长等, 他们一直活跃在学院的第二课堂, 在专业研究和社会实践方面都有优秀的表现。这样一种方式在学院研究生就业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也对学院研究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无独有偶, 在今年夏季毕业的2011届硕士生中, 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的4名硕士生也组成了求职小组, 他们通过组织英语口语练习, 修改简历, 试讲课程等方式主动锻炼, 先后签约了宝洁公司、百度公司、辽宁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单位。同时, 今年23名研究生就业助理还组成10个小组, 每个小组向十家单位发出来学院举办专场招聘的邀请, 促成了学院企业专场招聘活动月的举行。

朋辈互助的求职小组的同学由于年龄相近, 专业背景相似, 在合作中更容易沟通和交流, 互相学习的锻炼中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效果更为明显, 在他们的带动下, 学院2011届硕士生中组成了多个求职小组, 这些小组成为了促进研究生求职择业的典范。

小组成员心语:

“2011年6月底我参加了某500强公司举办的商业策划大赛, 结尾要求用全英文做方案展示, 虽然展示前的准备很紧张, 但效果很圆满, 这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英语口表达方面的潜能, 此后不再惧怕说英语。在之后的面试中我经历各种英语面试, 包括笔试、电面、全英文面试等, 都能够应付, 其中包括两场全英文面试, 长达2小时左右, 我也能够应付。”

“在择业的时候每个人的职业目标都要经过全面考虑, 研二的时候, 我也经过了深刻的自我剖析, 包括优势所在, 性格分析, 求职目标等等, 最终在求职的时候放弃了自己的专业领域, 尽管内心也曾经挣扎过, 但结合自己的分析总结, 还是选择了企业的管理岗位。”

“……我的初面机会来得很晚, 说没有压力与失望是不可能的。那么和求职小组的同学们讨论时, 发泄是必不可少的。有人陪着你, 有人听你诉说, 这对调整找工作的心态非常重要, 同时他们还会给你信心!”

“前进路上难免波折坎坷, 也会常常质疑自己, 是不是我真的能力不够……自我怀疑是每个求职者都会经历的过程, 我很庆幸拥有他们, 在我陷入自我怀疑否定的怪圈时将我拉回来。彼此言语上的鼓励给了我们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而我们每一天用行动证明的进步才是彼此自信的最大源泉。”

“就业协议上签字盖章那一刻标志着求职道路告一段落, 心里竟是有些不舍。有幸在这一路有共同奋斗的朋友相伴, 在相互鼓励中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分享面试中的奇闻趣事;我们可以瞬间变身为严肃的面试官开始模拟面试, 变身互不相识的应聘者开始小组讨论;从不敢想象, 小小团队能有这么大的力量, 让身在其中的我摆脱失落, 自信满满。”

《新视野大学英语2》 篇4

对动物的一系列科学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对智力的发挥有积极作用。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的大脑科学家威廉·格里诺说,“很明显,运动使大脑受益。”

他对老鼠的研究已经表明运动具有两大功效:高强度体育运动给大脑提供更多的燃料,而技巧性运动则增强大脑神经的联结。依照某些科学家的见解,这种联结能使大脑更好地处理信息。

在一项实验中,实验鼠被分成三组:

第一组在自动轮中跑动,第二组通过一种复杂的越障训练来提高技能,第三组则不做任何运动。

“与跑动的和不运动的老鼠相比,经过越障训练的老鼠的脑神经联结数更多。”格里诺说,“相比之下,在自动轮中跑动的老鼠,较之其他两组的老鼠,其大脑的血管密度更大。”

他说,学习一种新的舞步和学习一种语言一样,都能促进大脑发展。

如果这种舞蹈还是一种良好的体育运动,则益处加倍。格里诺的另一组实验显示,年轻的大脑尤其能够通过运动来增强能力。这组实验表明,从小就锻炼的老鼠,其大脑的变化最为显著。

他说尽管动物不是人,但依此推断锻炼对老鼠带来的作用同样适用于人类也合乎逻辑。

对人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身上。其结果表明,经常锻炼能提高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伊利诺伊大学阿瑟·克雷默测量的结果表明,63至82岁不运动的人,在完成为期10周的水上运动课程之后,听音击键的反应加快了。

对照组没有经过锻炼,其反应速度没有提高。

接受运动训练之后,人的反应速度可能会加快,这是因为与衰老有关的机能衰退实际上源于体质下降。

一些科学家推测,除了药物作用和饮食不当等相关因素外,常常归咎于衰老的大脑功能下降实际上可能是不注意保持体育运动带来的一种后果。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运动学教授丹尼尔·M.兰德斯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对有关运动对大脑影响的科学文献进行了综述。他说:“对老年人来说,锻炼计划对维持大脑功能显得非常重要。”

许多研究表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孩子,在学业上比不活动的同学优秀。

但直到最近,人们还是认为因参加体育运动而获得的学业优势来自于增强的自信、更好的心态,以及运动后所带来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而现在,一些科学家修正了他们的看法,表示这可能与身体状况有关。

另一名专家皮尔斯·J.霍华德说,新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提高了大脑中某些激发神经细胞生长的化学物质的含量。

因此,那些进行锻炼的人的大脑可能更有能力应付各种智力挑战。

不活动对大脑和身体都可能有负面影响。

《新视野大学英语2》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案例1为本中心检验科送检献血者ABO正反不符标本;案例2为外院送检患者标本, 怀疑急性白血病, 无输血史, ABO正反不符。

1.2 试剂与仪器

单克隆抗-A、抗-B, 抗-A1、抗-AB, 抗-H, 抗-D、抗-C、抗-c、抗-E、抗-e, ABO试剂红细胞, 谱细胞均为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产品。人源抗-A、抗-B (效价均≥64) , 成人ABO细胞均为实验室自制试剂。所有试剂均经过批批检合格,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KA-2200离心机 (日本久保田) , 毛细管血液离心机TG12MX (湖南赛特湘仪) , 所有仪器均在校准有效期内使用。

1.3 血清学检测方法

均采用经典试管法进行检测[1]。

1.3.1 正反定型试验

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先将受检者红细胞洗涤3次, 配制成3%~5%红细胞悬液备用。正定型:取2支干净试管, 分别标为抗-A、抗-B, 分别滴加1滴抗血清试剂, 每管滴加1滴3%~5%受检者红细胞悬液;反定型:取4支干净试管, 分别标为Ac、Bc、Oc、自身, 每孔滴加2滴受检者血清, 再分别滴加1滴3%~5%试剂红细胞悬液和受检者红细胞悬液, 混匀, 3400 r/min离心15 s, 观察结果。

1.3.2 H抗原检测

1滴抗-H试剂加1滴3%~5%受检者红细胞悬液, 3400 r/min离心15 s, 观察结果。同时取新鲜成人B型红细胞和O型红细胞做强阳性和弱阳性对照, 根据各血型红细胞H抗原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O型>A2型>B型>A2B型>A1型>A1B型的特点, 判断被检者红细胞H抗原是否增强。

1.3.3 毛细管离心分离试验

使用毛细管取压积红细胞, 封住远心端一侧, 配平放入毛细管离心机, 10000 r/min离心5 min, 用砂轮截取毛细管近心端约1 cm的红细胞作为新鲜细胞, 取毛细管远心端约1 cm的红细胞作为陈旧细胞, 红细胞三洗后配制成3%~5%的红细胞悬液进行试验。

1.3.4 Rh分型检测

取5支试管分别标识为抗-D、抗-C、抗-c、抗-E、抗-e, 每管加入1滴相应的Rh分型试剂, 再各加1滴被检者3%~5%红细胞悬液, 3400 r/min离心15 s, 观察结果。

1.3.5 混合视野标准凝集比例建立试验

分别取3~5例检测结果为A型和B型的混合压积红细胞1 ml, 洗涤3次, 按照95%A细胞+5%B细胞, 90%A细胞+10%B细胞, 80%A细胞+20%B细胞…10%A细胞+90%B细胞, 5%A细胞+95%B细胞的比例配制成11份不同比例的3%红细胞悬液;取22支试管, 分别标为1-A、1-B…11-A、11-B, 加入相应抗-A或抗-B试剂50μl/孔, 再分别加入50μl红细胞悬液, 混匀, 3400 r/min离心15 s, 反复离心几次, 观察结果。将病例1和病例2的红细胞配制成3%红细胞悬液, 同样条件下检测, 与标准管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其凝集细胞的大致比例。

1.4 ABO基因测序

ABO基因测序由试剂公司完成。

2 结果

2.1 案例1试验结果

2.1.1 ABO正反定型检测结果

抗-A、抗-B结果为70%mf (表示混合视野) 、80%mf, 其他为阴性。

2.1.2人源试剂及抗-H测结果为

人源抗-A、抗-B结果为60%mf、70%mf;抗-H结果为2+。

2.1.3 Rh分型检测结果

抗-D、抗-c、抗-E结果为4+、3+、2+, 抗-C、抗-e结果为50%mf、40%mf。

2.1.4毛细管离心分离检测结果

近心端和远心端抗-A、抗-B结果均为60%mf、70%mf。

2.1.5基因分型及克隆检测结果

A102, B101, O01。

2.2 案例2试验结果

2.2.1 ABO正反定型检测结果

抗-A结果为40%mf, B细胞4+, 其他阴性。

2.2.2人源试剂及抗-H检测结果

人源抗-A结果为40%mf、人源抗-B结果为阴性;抗-H结果为4+。

2.2.3 毛细管离心分离检测结果

近心端和远心端抗-A结果分别为5%mf、50%mf;近心端和远心端抗-B结果均为阴性。

2.2.4基因分型及克隆检测结果

A101。

3 讨论

案例1的血清学试验结果符合A3B3的反应格局, 但从人群中A、B亚型的分布频率来看, 胡应明等[2]和许志远等[3]报道无偿献血者中A3亚型的比例约为1/100 000, B3亚型的比例约为2/100 000, 据此推算, 真正A3B3亚型的比例约为1/5 000 000 000, 极为罕见, 如果血清学检测结果出现A3B3的表现, 应该首先考虑排除其它原因造成的混合视野现象, 如嵌合现象、疾病影响 (案例1为无偿献血者标本, 通过健康征询已排除输血史、移植史等) 等。案例2患者无近期输血史, 排除了输错血造成的混合视野现象, 进行临床追溯得知其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可判断为白血病引起的抗原减弱。对于这两例标本, 可以考虑采用毛细管离心分离方法, 检测比较新鲜和陈旧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存在的差异来进行分析, 案例1的毛细管离心结果显示新鲜和陈旧红细胞表面抗原一致, 案例2毛细管离心结果显示新鲜红细胞表面抗原表达明显弱于陈旧红细胞;而生理原因形成的混合视野其新鲜和陈旧红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应该无差异, 疾病状态 (血液系统疾病) 造成的混合视野可见新鲜和陈旧红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案例2新鲜细胞抗原比陈旧细胞明显减弱, 这可能是由于白血病引起的A或B抗原表达缺失是由于A或B基因产物欠缺或者不足所致, 而不是由于酶的作用底物缺乏所致, 故其陈旧细胞的抗原性强于新鲜细胞[4]。

案例1为嵌合体, 嵌合现象是同种抗体减弱或缺少的不常见原因。真正的嵌合现象很少发现, 大半见于同卵双胎的人体, 有两种种群的红细胞终生存在与在体内。这两种组群的红细胞彼此都认为身体是自己的, 所以这些人不会产生抗-A或抗-B抗体, 而在其血清内没有可检出的同种抗体。若嵌合现象见于非同卵双胎的人体, 则是双受精的情况所引起, 而称之为嵌合体[4]。

嵌合体通过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确认[5,6], 由于案例1献血者未联系到其家人, 未能进行家系调查。其Rh分型检测抗-C、抗-e出现了混合视野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嵌合型的怀疑。这例标本也为我们对于混合视野的理解开阔了思路。嵌合体在血清学检测不易与亚型的混合视野区分, 临床工作中可能漏检部分嵌合体, 需要对亚型表型的患者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便确认。

参考文献

[1]刘达庄.免疫血液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7:41-47.

[2]胡应明, 何子毅, 陈金凤, 等.东莞市无偿献血者ABO亚型和弱D型分布调查.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4, 27 (6) :475-477.

[3]许志远, 王涛.北京地区献血人群ABO亚型研究.北京医学, 2013, 35 (8) :712-714.

[4]杰夫·丹尼尔.人类血型.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57-58.

[5]陈爱蓉, 黄毅.罕见开米拉A3B3血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2, 30 (1) :15-18.

《新视野大学英语2》 篇6

1.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化”理念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发展,使得知识的及时共享成为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生产者为中心的创新模式正在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转变[1]。创新2.0即是这样一种适应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大众创新、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创新形态[2],不仅代表了创新模式从传统的由科研人员在实验室研发出成果后用户被动接受,到创新成果由最终用户通过共同的平台参与研发和推广的深刻变革,更强调公众的角色价值与用户的需求。

作为智慧城市的两大基因之一,创新2.0为“智慧化”理念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以用户为中心的多主体参与,意味着需要构建能够实现联系和沟通的共同创新平台,这就使得“智慧化”具有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等特征[3]。正是在当前的以创新2.0形态为契机的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包括城市灾害防控在内的各个领域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使防灾理念发生了由“数字化”向“智慧化”的演进。

2.从数字防灾到智慧防灾

2.1数字防灾及其应用

数字防灾是伴随着数字地球的提出而产生的,即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防灾方法进行提升,实现防灾减灾系统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数字防灾以计算机网络技术、3S技术等为基础,运用多维虚拟现实及数学和物理模型,实现灾害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模拟仿真等,既能为减灾行动提供最佳决策,又能直接用于研究灾害的形成及其防御[4]。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数字防灾的应用日渐成熟 , 在灾害信 息采集、 监测分析 、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诸多比传统防灾方法更具优势的特点。其涉及领域与应用成果见表1。

尽管数字防灾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取得了许多具有探索性的成果,但也不可否认地存在诸多瓶颈。例如对于防灾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整合,由于涉及部门众多,数据标准各异,加之缺乏共享平台,难以实现互通互联,造成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又如在数据获取方面,主要依靠以遥感技术为代表的大范围数据获取方法和传统的统计方法[5],虽然获取能力与数据精度不断提高,但仍难以实现实时处理,且无法与被观测者进行交互,为此,防灾信息化迫切需要技术与理念的新一次变革。

2.2智慧防灾的提出

伴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以及知识环境下创新2.0形态的逐步显现,“智慧化”一词逐渐取代“数字化”,智慧防灾理念应运而生。由于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还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和标准,笔者认为,智慧防灾是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为支撑,将传感器、RFID电子标签、摄像头等感知设备嵌入城市致灾源及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等各相关层面,实现对灾害数据的实时感知,并通过现代通信网络建立与海量数据分析中心的联系,不仅能够智慧化地对灾害发生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网络传输、智能分析、及时反馈,同时公众可以通过个人信息终端对灾情实时掌握,并得到智能规划的应急方案、逃生路线等,从而提升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智慧防灾在理念上秉承创新2.0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范式,在功能上注重灾害数据的实时采集、融合分析、以及服务的智能提供。从数字防灾到智慧防灾,不仅是技术的改变,更重要的是防灾理念的创新和效能提升,实现了由静态到动态、由单一到综合、由内部应用到社会服务、由正确科学到精准智能的跨越。(表2)

3.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智慧演进与构建

作为城市灾害防控信息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数字防灾与智慧防灾一脉相承,前者实现了灾害信息由物理形态向数字形态的转变,而后者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灾害及相关信息采集、存储、分析等过程的相互联系与反馈,进而取得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互存互动。如果数字防灾的建设在于各层面内部信息系统的优化完善,那么智慧防灾则是将这些独立的“点”联结,形成防灾信息网络;具体来说,首先通过数字防灾技术与智慧城市核心技术的有机结合,构建智慧化防灾体系层次框架,然后将其应用于灾害发生的各个阶段,在政策标准和信息安全保障下,最终实现基于公众需求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智慧优化与效能提升。(图1)

从技术支撑框架看,智慧防灾技术体系是在数字防灾技术集成基础上,融入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技术,其中数字防灾技术包括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涉及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展示等各环节的设施与手段,二者的融合不仅大大拓展了数据采集与利用效率,建立起各个过程的双向联系,也成为智慧防灾体系框架构建的基础。

在上述技术支撑下,智慧化的防灾体系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终端层四部分。感知层主要进行人口、建筑、交通等基础信息,以及地质、水文、气象等灾害数据的采集与简单处理,为平台层提供有效的数据基础;网络层是基于现代通信网络与互联网建立的信息通道,是各层次之间联系的桥梁;平台层由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共享中心、信息服务平台组成,担负着资源数据中心、数据共享交换、应用服务智能提供的功能;终端层包括政府、公众等用户的应用终端和系统,通过向平台层发出服务请求获取所需信息。

城市智慧防灾体系的功能实现最终需要将其应用于灾害发生的全过程,包括灾前准备、灾时应急和灾后恢复阶段。与传统防灾和数字防灾相比,该体系在灾害防控过程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灾害及相关时空信息采集的实时性与动态性,能够在不同灾害阶段根据需要获取有效数据;二是灾害反应、分析的智慧性,可以依据灾害状态智能实现应急反应的主动性和最优化;三是服务提供的针对性,不同用户可以通过终端向服务中心获取自身需要的灾害信息,这也正是创新2.0视野下以用户为中心的集中体现。

4.智慧防灾体系的实现途径与建设内容

从数字防灾到智慧防灾,不仅需要硬件设施与系统的整合优化,同时也离不开政策制度等软环境措施。基于此,智慧防灾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硬件基础设施升级完善、各部门层次间互通与集成共享、防灾决策软件系统研发、以及保障措施与软环境建设等内容,其中前三项侧重于体系本身的不同实现阶段,既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又相互反馈协调,而最后一项则涉及贯穿整个建设过程的大环境保障。(图2)

4.1硬件基础设施升级完善

智慧防灾体系作为防灾信息化的深化与发展,其基础设施建设核心并非推倒重建,而应充分利用数字防灾成果,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将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融入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并对其进行扩容与改造升级,构建能够适应智慧化防灾系统应用与功能发挥的硬件设施平台。

1| 以数字防灾为基础的城市智慧防灾技术与体系框架 来源:作者自绘

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与信息加工利用过程相对应,包括信息采集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存储分析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应用基础设施。信息采集基础设施一方面需要对现有采集设备改造,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将各门类数据整合在同一时空体系内,为今后数据接入与分析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应用物联网技术将传感设备嵌入各个灾害相关物体,建立全面、实时的数据来源。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是指建立宽带、融合、泛在的网络连接纽带。信息存储分析基础设施包括分布式存储与并行分析的云计算平台,为大数据的分析处理提供硬件支持。信息应用基础设施指便捷的用户终端设备广泛普及,确保智慧防灾系统的服务能够及时准确提供。

4.2各部门层次间互通与集成共享

在信息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上,智慧防灾体系只有实现各要素的互通互联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作用。这里所说的“互通互联”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首先,应建立信息采集、存储、分析、应用等各层次的互联关系。创新2.0形态的特征决定了智慧防灾体系以用户为核心、以服务为导向的属性,这就要求信息利用的各个环节之间具有联系的双向性和反馈关系,不仅能够按照预定模式将信息正向提供给用户,更重要的是公众可以在灾害发生时根据自身需要向中心平台发出请求,平台层在经过分析后将所需数据传递给感知层进行信息采集。

另一方面,由于智慧防灾与智慧市政、智慧交通等其他智慧技术的应用领域不同,具有小概率和紧急性特征,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协作,因此,建立相关部门的互通互联与资源互补共享尤为重要。通过便捷的网络联系,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不仅可以发挥不同部门在信息采集、加工方面各有侧重的优势,同时还能在灾时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与紧急联动,从而提高城市的御灾能力。

4.3防灾决策软件系统研发

灾害发生时的自动反应控制与辅助决策功能是智慧防灾体系最大的优势之一,也是其灵魂所在,因此这一阶段的系统软件研发对防灾效能发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首先应当在平台层建立应对不同灾害情况的智能反应映射,形成专家库系统,并不断自我学习完善,使其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根据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信息;通过模型识别与分析自主提出最优化应对方案,同时启动应急设施,形成快速反应机制,并将决策信息发送到相关用户的应用终端,为应急行动提供决策支持。

与此同时,应注重终端层的用户应用系统研发,包括政府应用系统与公众应用系统两部分内容。根据不同灾害阶段的需求与职能,政府应用系统主要包括灾害相关信息查询管理系统、应急预案制定与资源储备管理系统、应急指挥与辅助决策系统、应急通信与紧急调度系统等;公众应用系统主要是灾情信息的获取以及灾时求救、自救、互救指导系统等。

2| 智慧化灾害防控体系的建设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来源:作者自绘

4.4保障措施与软环境建设

智慧防灾的保障措施与软环境建设主要包括政策制度及法规保障、技术标准与实施规范、评价体系与指标考量、投融资与专项资金保障、组织管理机制以及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等内容。其中政策制度与法规应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涉及管理规定、资金政策、人才保障等各个方面,确保系统有序建设运行;技术标准与实施规范不仅应涵盖感知层、平台层、应用层等各层面的建设标准,还应对数据标准、安全标准、网络标准加以规范;而评价指标体系则对建设过程中整体把握、发现问题、指导实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这些措施贯穿于智慧防灾的整个构建实施过程,从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为其提供良好的支撑与保障。

5.结语

城市防灾减灾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城市规划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伴随着创新2.0理念的提出与智慧技术应用,防灾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为城市防灾效能提升带来了崭新的机遇。从数字防灾到智慧防灾,无论从技术体系、层级框架还是应用模式上,对于城市防灾领域而言都是极大的演进与变革,其建设内容不仅涉及到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决策系统等硬件的完善,还包括政策标准、资金人才等软环境保障,而对于其中的关键科学技术、实施示范工程、综合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要更加深入细致地探讨。

摘要:本文从创新2.0视野下智慧化理念的阐释入手,通过总结数字防灾应用十余年来的涉及领域与成果,提出了智慧防灾的内涵及其与数字防灾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数字防灾为基础的智慧防灾技术与应用体系框架,进而探讨了当前智慧化防灾体系的实现途径与建设内容。

《新视野大学英语2》 篇7

一、新视野大学英语和体验大学英语两套教材的共同点

教材分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比较分析发现, 新视野大学英语和体验大学英语两套教材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别, 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从教材编写依据看

两套教材都将2007年7月高教厅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作为主要依据, 在设计、编写和制作上贯彻《课程要求》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性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评估、教学管理等方面所做的界定和描述。同时结合了外语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需要, 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二) 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来看

两套教材都有所创新。从教学模式上看, 两套教材都形成了课本、光盘、网络课程之间的相互支持与补充的有机体系, 打破了教学时空界限, 拓宽了教学内容, 为学生实现个性化、自主式学习提供了方便。从教学内容来看, 第二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和体验英语都进一步完善, 更具有时代感、趣味性和实用性, 实现了内容方面的系统性和延展性。两套教材的语言知识较为丰富, 在选材上不仅考虑学习材料与外部世界的真实联系, 而且注重思想性, 选取了大量与学生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资源, 使学习者在获取足够语言输入的同时, 也获得了与社会活动的某种联系, 通过丰富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新视野大学英语和体验大学英语的差异

(一) 两部教材的差异体现在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上

新视野大学英语在编写指导思想上突破了学术理性的范畴, 在整套教材中“任务型教学法”表现突出。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充分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目标, 加强对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体现接受技能和产出技能的衔接和互补, 注重核心词汇的掌握和运用, 重视教学评价, 提供多种测试手段。体验大学英语在编写的过程中突出体现学习者中心理念和文化多元主义思想, 强调“体验”学习模式, 以交际教学为指导, 采用了模块设计的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建立了表现人本主义原则的师生互动。这套教材注重培养表达能力, 强调交际内容的实用性, 将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注重文化教学, 培养跨文化意识, 图文并茂、版式新颖、彩色图片是一大亮点。

(二) 两套教材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比较之下, 新视野大学英语比较注重阅读性, 而体验大学英语比较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性。新视野大学英语关注学习者自身和学习的过程, 强调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建立, 把拓展阅读能力作为整套教材编写的主线。而体验大学英语更加突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注重语言学习的实用性、应用性和时代性, 整套教材贯穿了对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 两套教材的听说教程难易程度有所不同

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的听说教程从整体上讲, 比体验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中的听说教程要简单一些。新视野听说教程把简单的对话、对于文章的理解作为主要语言材料, 音质较好。而体验听说教程听说内容难度较大, 并且过于注重语言的真实性, 使得听力材料的音质不是太理想。不过, 两套教材都推出了视听说教程, 比原来的听说教程内容更丰富、视听说相融合, 真实有趣。

三、小结

《新视野大学英语2》 篇8

问题1地震谣言盛传不可只怪公众没理性

2010年4月, 冰岛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困扰世界航空业的事实及可能招致的强酸雨的恐慌刚消散, 有关中国不少城市会发生强震的谣言又盛起。辟谣固然重要, 但是面对公众恐慌及某些地区社会状态的混乱, 作为政府的各级管理者与防灾减灾应急科技工作者绝不该一笑了之, 更不该简单责怪公众缺少理性, 而必须认真反思:谣言何以能盛传?不断富强起来的国人为什么容易人云易云, 盲目信服?是否对待地震等重大灾情的错误公众反应都要在第一时间及时戳穿呢?各级政府若不能及时地在普及防灾减灾预防安全文化上下功夫, 而仅仅是将注意力盯在市民信谣、传谣上, 最终是不会有真正好效果的。

对此, 发达国家的做法是, 发布国家级灾害分析报告及国家声明。如日本、美国等国都制订了针对本国一旦发生“灭顶巨灾”的科学对策及国民警世录。相较而言, 我国至今尚未有任何的权威机构去系统解释并澄清各类灾变谣言的问题, 从而对提高公众辨别力极为不利。笔者以为, 提倡安全文化教育是希望在社会上形成一个对灾害认知的社会氛围。

问题2公众要有国际化视野下的灾害风险认知

放眼世界, 2010年1月以来, 全球范围内强震频发:1月4日, 所罗门群岛发生7.2级地震;1月12日, 海地7.3级地震已造成至少22万人死亡;2月24日海地再发7级地震;2月27日, 日本冲绳本岛发生6.9级地震;2月27日, 智利发生8.8级地震;3月4日, 台湾高雄县、屏东县交界发生6.7级地震;而中国大陆共发生4次5级地震, 影响最大的是2月25日云南禄丰5.1级地震、2月18日中俄边界发生的6.4级地震、4月14日, 青海玉树7.1级地震。

据此, 至于盛传的当前全球地震活动的“百年周期”推测, 还是地震活动已呈密集状态的说法尚待深化研究。但是,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 2010年1月12日海地里氏7.3级地震已使整个国家陷入极度困境, 而2月27日智利8.8级巨震死亡者不足800人。海地与智利两国在灾害面前的不同状态, 更多地表现为国民完全不一样的安全文化态度及应急观念, 这恰恰又为我们开展安全文化教育提供了可以对比的教材。

问题3中国“防灾减灾日”合乎国际化视野下“预防为先”的要点

笔者提倡将“减灾”的视野投向全球。在过去10年中, 全球共发生了3 852起自然灾害, 导致80万人死亡, 20多亿人受灾。2010年1月28日, 联合国减灾风险特别代表瓦尔斯特伦在日内瓦说, “过去10年中, 地震导致死亡人数居全球自然灾害之首, 比率超过60%。世界10大人口最多的城市有8个地处于地震断层上, 减少灾害风险是每一个地震多发城市以及每个社区不可或缺的‘投资’。”

我们从不少国家的实际做法中可见一斑: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至9月5日定为“防灾周”、每年1月17日 (阪神大地震日) 为全国“防灾和志愿者日”, 前后3天为“防灾周”。从2006年起, 日本政府出资创立了“建造安全、放心学校补助金”制度;韩国自1994年起, 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防灾日”;印度洋海啸后, 泰国和马来西亚将每年的12月26日定为“国家防灾日”;2005年10月8日, 巴基斯坦发生7.6级地震后, 政府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地震纪念日”等。

问题4国际化视野的国民安全文化建设并不理想

社会的文化氛围是影响社会群体生活和社会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现代灾害的社会易损性研究表明, 面对灾害这样的突发事件, “防灾减灾”的行为是解决自然与社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是灾害救助与管理的协调能力等诸多要素的管理行为, 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缺失都将造成社会重大的损失, 所以在拟制各种灾种的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时, 也应加强对安全制度和文化的建设。

2010年4月12日, 举办的“建筑安防与安全文化”建筑师会议上, 笔者就曾指出:在安全文化形成的20多年来, 国际社会已将建设安全文化视为社区经过若干次灾害后形成的独有应对手段。安全文化具体来说是指, 在发生灾难环境下, 以灾害观念为核心和灵魂, 以救灾物资为依托, 灾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事实上, 现代安全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 渗透到了社会各类灾种之中, 它包括人们对灾害的认知, 防御能力, 受灾时心理、行为的反映, 国家与社会建立的应对策略及救灾能力, 灾后恢复与重建规划及传播等内容。

1999年7月,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第2次“世界减灾大会”上强调:“人类必须从反应文化转变为预防文化”。也就是说, 灾害的反应文化与预防文化同属社会危机文化范畴, 反应文化有被动色彩, 而预防文化更强调主动精神与综合能力建设, 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反应文化重在国家的官防、专防、技防, 是政府层面的组织化部分;而预防文化则更多的表现为民防和公众的自防, 它主要衡量公众个体、社区、医院、学校群体的防灾共识及素质能力建设水平。一个社会的安全文化离不开预防文化与反应文化的共同构建。与反应文化不同的是, 我国公众民防、自防的预防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要尽快走出“无知、无为、无能”的落后局面。

问题5国际化视野下的媒体应对文化

媒体作为一个传播的载体, 应肩负起社会的责任, 在深刻理解城市危机本质、特点的基础上, 做出媒体应对危机传播的科学模式, 做到理性传播且控制谣言的蔓延。媒体发挥的作用应是如何化害为利、转危为机。如信息传播的渠道不通或信息本质不实、沟通缺乏针对性等都会给应急管理带来麻烦。

传播工具的多样化, 也是媒体面对的一个挑战。互联网的广泛使用, 逐渐成为媒体和应急机构传递应急信息的必要通道。“9·11”事件中, 69%的美国人依靠互联网获取信息, 33%的美国人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5·12汶川大地震中, 96.7%的网民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 40.1%的网民初次获得四川地震相关信息来源于网络。于是面对如此便利的传输通道, 媒体也须合理使用和发布。

值得一提的是, 理性的国民危机意识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基础。国民危机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政府危机管理的效果。许多国家不仅注重强化公共管理者的危机管理意识, 同时, 加强国民危机的意识教育。如日本, 在政府出资的出版物中, 涉及防灾减灾内容的就有《建筑白皮书》《环境白皮书》《消防白皮书》《防灾白皮书》《防灾广报》等10余种刊物;刚上幼儿园的孩子, 就会被带到地震模拟车上体会大自然狰狞的一面;家家户户的门窗附近, 都备有矿泉水、压缩饼干、手电筒以及急救包;就连新潮的电脑游戏, 也专门开发出考验人们在强震下应急对策的软件等。通过这些举措, 日本国民不但提高了危机意识, 而且掌握了急救知识、逃生的要领以及自救互救的本领。日本视媒体为“政府应对危机的最好朋友”, 早在1961年制定的《灾害对策基本法》中就明确规定本土的NHK电视台属于国家指定的防灾公共机构, 从法律上确立了公共电视台在国家防灾体制中的地位。

所以, 现代媒体的防灾减灾宣传要有科学理性及必要深度, 这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传媒应有的形象。媒体要学会主动探寻各类危机预警报道, 使灾害议题的设置不仅是事件发生后才开始报道, 要抓住某些灾种潜在的隐患和危机状态, 予以提前的预警报道。这种新的报道形式, 已成为安全文化国际化视野下的新报道机制。

通过对上述5个问题的解读, 笔者希望能对构建国民安全文化教育模式有所启迪, 更希望公众能从中感受到国家每年一次的“防灾减灾日”的特殊教育及文化意义。面对危机时代的到来, 面对人们完全生活在随时可能面临巨大风险和灾难的不确定性状态下, 笔者认为要突出重点, 克服认识上的“误区”, 即误以为事故灾难发生的概率低, 不一定就在这里发生的侥幸心理;无备必有大患, 有备未必无患, 误以为做了预防就不用应急的想法。所以, 某些政府部门对安全文化教育未予重视, 重事后应对, 轻事前预防, 被动地应对各种危机;各级学校的危机教育不同程度缺失, 仅仅重理论灌输, 而轻逃生、自救互救的演练, 更缺少完备的社会事件遏制机制;社会教育及舆论传播迄今也跳不出倾向于“报喜不报忧”的局面, 反思灾难教训, “坏事变好事”类的自慰多。据此, 我们不仅要唤起公众参与安全文化学习的自觉性, 更需要较为系统地建构起我国极需的安全文化教育内容及模式。

呼吁编制国家级的“国民安全文化危机教育十二五规划”

要在全民中倡导安全观及综合减灾意识;普及“灾情”也是国情、市情的危机与忧患意识;借鉴国外重大灾例国家的报告模式, 有章可循地确定我国应对重大“灾事”的事后报告制度, 重在反思和总结, 梳理教训, 发现“灾情”背后的潜在事态。如2010年3月底, 山西王家岭矿难救赎的启示不仅仅有安全升井的“奇迹”, 更有尊重生命的启示与反思。如何才能靠制度文化使尊重个体生命当成国家常态?从本质上看, 其实《国际搜索与救援指南和方法》中的9类设备都投入了救援中, 但是由于我国标准缺失、技术有限, 特别是安全自护文化的欠缺, 先进设备投入率往往滞后, 经常看到的救援场景是, 人力使用电动锯、铁锤、千斤顶、救援担架等较为落后设备进行救援。所以, 只有制定国家级“十二五”安全文化教育规划, 才能在全民性及全社会性层面上使公众危机意识及应急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使每个公民变被动为主动, 学会应急技能及自护方法, 使每年一届的“防灾减灾日”真正有实效。

呼吁有重点、有步骤、有目标地推进全民安全文化教育

如每年的“中小学安全日”、国家“防灾减灾日”、联合国“国际减灾日”等节日要有计划、有设计地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活动, 同时要有目标地推进安全文化的建设, 如倡导多年的“灾害保险”, 几乎凡遇大灾就暴露出一系列漏洞及过失, 不仅有政府需主动的方面, 更有国民保险防灾意识需提升的空间。2010年, 美国“全国保险监督官协会” (NAIC) 开展了一项关于消费者保险意识的调查活动, 约45%的消费者对自己的保险购买决策存有信心, 但仍有60%的消费者在保险知识的测试中“不及格”。据保险机构的统计, 汶川、玉树地震中真正投保的公众不及1%, 也从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国民防灾保险意识差。

从法律缺陷上看, 我国的《保险法》及《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均没有对巨灾保险的规定。现在中国对巨灾保险基本上由政府承担, 可政府真正转移巨灾风险的能力有限, 它势必动摇国家财力的平衡。发达国家通过高税收方式把巨灾对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散给每个纳税人, 但对于发展中国家, 高税收无疑会超越公众的支付能力, 这都需要通过国家综合减灾对策及国民教育来逐步完善, 绝不可再在灾害保险上处于停滞状态。

呼吁弱势群体如中小学生及托幼儿童的安全自护教育

保障校园安全是办好学校的基础和前提, 越来越复杂的安全问题就像悬在学校头上的一把利剑下无法逃避。校园安全不仅有自然灾害侵袭, 如地震毁坏了校园, 洪水淹没了教室, 雷击和火灾吞噬了孩童的生命, 更有越来越引起关注的社会事件。

2010年4月29日, 江苏泰州某镇中心幼儿园发生一起成人持刀砍杀29名4岁儿童的事件。这是自3月23日福建南平校园惨案后, 国内发生的第4起校园砍杀事件。近期发生的校园危机事件虽形式、内容不同, 但共同点都属危机事件, 都是针对无反抗能力的弱势群体。现阶段, 不少校园索性采取“一刀切”的完全隔离法。借鉴国外在处理此类事件上的经验, 笔者认为学校应对危机时, 可制订必要的安全规则, 以化解校园的各种危险行为, 其中应强调家长和社区要参与校园共同改进安全文化教育。与此同时, 值得一提的是, 不少国家在校园安全中将安全文化教育渗透到校园活动甚至游戏之中, 格外关注学生灾情后的生理与心理需要的情感安全。所以, 我国防灾减灾的传播平台必须社会化。不仅广播、报刊要为公众安全文化教育辟出栏目及版面定时宣传, 同时也要鼓励各种文艺形式的灾难解读。2年前, 汶川大地震后, 与之相关的诗词、散文、日记、报告文学等文章铺天盖地涌来, 使全民的痛楚与悲情充分宣泄, 赞扬了坚强、勇敢、乐观精神, 也鞭挞了自私、贪婪、怯懦等灾害脆弱观。而这些内容不仅应属于校园, 更应该属于全社会的安全文化。

《新视野大学英语2》 篇9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主题,以内容为依托,教材难易度,问题设置,练习题,任务型教学

学生的外语能力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 而课堂教学是围绕着教材而展开。因此,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是教师授课的基本依据和材料, 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研究发现98%的知识指导来自教材而并非教师, 90%的学习者课后作业在教材指导下完成 (赵勇, 2006) 。教材在教学中对于取得积极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 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研究, 从而更好地编写和改进教材。

《新视野大学英语》按时间划分属于我国第四代大学英语教材 (董亚芬, 2003) , 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 目前有三版, 出版年份分别是第一版2001年、第二版2008年、第三版2015年。第三版由于近期才出版, 高校普遍使用的仍是第二版, 因此本文仍以第二版作为研究对象 (下文将不作标明) 。与前三代大学英语教材相比第四代教材有了显著的变化和进步:编写理念较为先进, 能综合体现各种教学理论;教材立体化, 不仅有纸质课本, 还有音视频光盘和网络版教材。然而, 第四代教材仍存在不少问题, 近年来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诟病。隋晓冰在《外语教材的研发与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基于我国高校主要外语教材的分析与探讨》中指出, 第四代教材“已经完成从纸质平面教材到多媒体立体式教材的过渡, 有进步, 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未被打破。教材仍然非常注重词汇、语法、句型的操练以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其本质仍以语言技能培养为主, 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不能满足既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 (2012) 。”

《先锋英语》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 其原版教材 (Language Leader) 由培生教育出版集团 (Pearson Education) 出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引进后组织国内知名高校专家和骨干教师完成了本土化改编, 目前使用面较小, 多用于个别实验班。《先锋英语》的编写理念、内容和形式等与第四代大学英语教材有较大不同。它是否能够对第四代教有所突破, 是否符合最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要求, 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去探讨。目前从学术期刊网 (cnki) 上搜索只能找到一篇与《先锋英语》相关的文章, 对它的评估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把《先锋英语》和第四代大学英语教材的代表之作《新视野大学英语》两套教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更能凸显各自的特点, 以期对大学英语教材的选用和编写有所裨益。

1 主题和内容

《先锋英语》综合教程四册共48个单元,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和听说教程八册共40个单元, 两套教材各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但在主题的选择上有很大不同。《先锋英语》各单元主题明确、覆盖面广, 48个主题中有35个属于社会科学类、13个属于自然科学类 (见表1) , 每单元的大主题又划分成三个更具体的小主题, 每个小主题中包含训练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内容。《先锋英语》的内容知识性强、信息量大, 阅读材料体裁均为说明文、议论文或应用文。《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没有明确给出各单元主题, 本文作者根据单元内容进行了归纳 (见表2) , 40个主题中35个与社会科学相关, 5个与自然科学相关。主题的覆盖面比较窄, 大多与爱情、教育、道德、成功、校园等相关, 体裁多为人文社会性的, 或文学性作品, 即使是科技相关的主题, 也多是从社会人文的视角切入, 知识性不强、信息量不够大。

以内容为依托 (CBI) 一直以来是学界认可的教学理论, 其核心是如果语言教学能基于某个学科知识来进行, 将外语学习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效率往往会大大提高。Stryker&Leaver (1997) 认为“当语言教学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时, 当语言作为学习学科知识的媒介时, 便产生了最理想的外语或二语学习条件。这是因为, 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内容上, 把目标语作为工具来探索知识, 这时的学习状态最接近于母语学习, 因此效率也就越高。第一, 关注内容可以把形式学习的焦虑感降到了最低程度;第二, 内容学习大大增加了可理解的输入量;第三, 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就学科内容或是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真实且广泛的交流最能促进二语习得;第四, 高层次的学术认知活动有利于语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蔡基刚, 2011) 另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在“高等教育”一节里对大学生专门提出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要求。根据我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 2010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指数只有3.27%, 而美国公民在2000年就达到17%。蔡基刚指出, “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如此之低和我国英语教学以及教材片面选取反映人文精神内涵的题材有一定关系” (蔡基刚, 2011) 。《先锋英语》的主题均为社科和自然科学类, 帮助学生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常识, 符合以内容为依托的理念, 内容知识性和趣味性较强, 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

2 难易度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和按Flesh易读公式测定阅读材料的易读度 (readability) 两种方法, 主要比较了《新视野大学英语》和《先锋英语》的听力和阅读部分的难易度。调查问卷显示学生认为《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阅读和听力部分难度适中, 《先锋英语》阅读和听力部分较难。

测定阅读材料的难易度有多种方法, 利用音节数和平均句长测定阅读材料的易读度 (readability) 是一种广泛采用的阅读难易度量化标准。这是因为, 英语最常用的单词中单音节和双音节的词最多, 而句子的长短表明句子结构的复杂程度, 一个主句附属的成分越多, 句子结构越长, 阅读难度也就越大 (邓昭春, 2002) 。测定方法如下。

(1) 从每篇课文开头、中间和结尾分别取三个100词的段落 (专有名词计算在内, 但不包括缩略语和阿拉伯数字) , 数出每段的句子总数, 计算平均100词的句子数和句子平均词数。句子的计算以T单位为标准, 即一个主句加上其从属成分为一句。最后一句若不完整, 则按词数与该句总词数的比例算出小数后面的尾数。

(2) 数出每段的音节总数, 计算平均100词的音节数。

(3) 按Flesh易读公式计算每篇课文的难度指数。该公式是:RE=206.84-0.85wl-1.02sl, 其中wl为每100词的音节数, sl为每句平均词数。

(4) 对照Flesh阅读能力量表, 查出课文的难度等

笔者选取了《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 Unit1, Text A和读写教程3, Unit1, Text A;《先锋英语》1, Unit1, 1.2的课文和《先锋英语》3, Unit1, 1.3的课文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Flesh易读公式计算得出的结果如下。

从以上抽样结果可以看出《新视野大学英语》的两篇课文难度不大, 各册之间差异不明显。罗建平在《英语教材难度的语料库分析——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一文中通过对语料词汇难度的统计分析, 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罗建平, 2012) 。《先锋英语》的两篇课文难度也不大, 但第三册的文章比第一册难。

3 问题设置和习题

《新视野大学英语》较为注重语言的本体内容和技能操练, 语言操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较少, 缺乏思维培养的任务型练习, 忽略了从语言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读写教程的阅读理解问题分为八道课文理解题和三道讨论题, 课文理解题都能够根据原文直接得到答案, 无需分析和判断。讨论题需要一定的分析和判断, 但某些问题设置不合理, 学生不感兴趣或是很难展开讨论。阅读理解题均为问答题, 形式单一。练习题形式以词汇和句型练习居多, 包括vocabulary, collocation, word building, sentence structure, translation和cloze。如vocabulary练习, 学生根据句子的整体意义, 在所供词汇的范围内进行选择。这种练习较为机械, 只要知道每个词的意义就能填写正确, 不需要可供分析判断的上下文篇章内容。又如sentence structure这种句型和语法练习属于较为基本的句子结构的操练, 学生只要跟着句型范例进行机械的模仿改写就行, 谈不上是一项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 无需进行分析和判断, 不具有挑战性。

《先锋英语》教材的问题设置和练习呈现内容多元化、题型多样化的特点, 注重语言操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每一篇阅读文章和听力都有主旨大意题和细节理解题确保内容的理解, 题型有简答、选择、排序、配对、判断对错等, 再来词汇和语法的归纳和练习, 达到了语言教学和操练的目的。但教材并不止步于此, 每一单元都有许多需要分析、判断、评估甚至推理的问题。如第三册第八单元“全球化”中的一道阅读+听力题, 内容为时事节目Viewpoint中的来自八个国家的八个人分别说出自己对“全球化”的看法, 在一系列有关内容和语言的题目确保学生理解课本内容之后, 教材进一步设置了一个口语练习。

1.Which of the opinions in the messages do you agree with?Which do you disagree with?Why?

2.Discuss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up to now on the following:

1) your own life2) China3) the world

3.Do you see globalization as a force for good or bad?Are you optimistic or pessimistic about the future?Why?

一个写作练习:Write your opinion on globalization for the Viewpoint message board.要完成这些练习, 学生不能只停留在语言的层面, 必须进行分析、评估和判断, 分析全球化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评估全球化对自身、对我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判断全球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 达到了锻炼思维能力, 特别是提高批判性思维的效果。

但也有部分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反应《先锋英语》缺乏词组和句型的讲解, 而有关语法的内容过多, 大部分学生已在中学阶段系统学习过语法。

4 是否支持任务型教学

作为交际教学法的最新实现形式, 任务型教学被广泛认为比传统教学优越, 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已经确立了一种正统地位:2001年出版的新《英语课程标准》大力推行任务型教学;《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任务型教学被推崇为“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为适应时代的发展, 除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外, 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要把这些要素要融合于教材, 也必须以任务型练习为主。“所谓基于任务的学习内容是把教与学置于有意义的任务情景之中, 通过让学生 (通常是小组合作的形式) 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的 (authentic) 问题来完成任务, 来学习隐含于任务中的语言要点、文化背景、语言技能等, 发展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隋晓冰, 2012) 。”

任务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单从创设情景和提出任务来说, “教师要根据实时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提出引导性问题, 逐步形成具体的学习任务。任务 (1) 要有相应的任务情景描述, 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导向要明确, 学习重点要清楚, 实施过程要清晰; (3) 难度要相宜, 以综合原有的知识为前提, 探究新知识为主要目标 (池丽霞, 2012) 。”一般教师欠缺任务型教学法的训练, 自身能力和精力有限, 光是设计和提出好的任务就已经困难重重, 更不要说还有监控任务实施、调整任务难度、评价任务成果等工作。教师往往会因为难度过大而放弃任务型教学, 恢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式教学。如果课本能够提供现成的任务, 也许能够解决教师难以开展任务型教学的现状。课本由专家学者集体编写, 能够更为系统、科学地设计任务, 指导教师进行任务型教学。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材没有设置任务, 配套的教学课件里有一些任务, 但过于简略, 实施步骤不清晰, 缺乏支撑材料, 可操作性不强。相比之下, 《先锋英语》教材很多练习都是任务式的, 如:阅读部分合作学习几篇短文, 交换信息并进行讨论;口语部分扮演不同角色解决问题;对某一争议性话题进行分组辩论等等。每单元第四小节是一个大任务, 设计成一个真实的情景, 在情境中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操作步骤详细具体, 并有听力和阅读等支撑材料辅助完成任务。任务形式多样, 有小组讨论、会议、辩论、讲介、谈判等。如第三册第一单元主题是Communication, 第四小节的情景是合租公寓。四个合租者性格和生活习惯各异, 产生种种矛盾, 任务是以学校咨询中心顾问的身份解决他们之间的沟通问题。教材提供的支撑材料有四个合租者的背景信息、四个咨询顾问所得到的信息、有关列举问题、提供解决办法的句型等。学生四人为一组扮演四个咨询顾问交换信息, 讨论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这个任务, 学生能够学习隐含于任务中的语言要点、文化背景、语言技能等, 并发展主动构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型教学通常是小组合作的形式, 能够有效地促进合作学习, 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发展合作精神。

5 结论和启示

综上所述, 在主题选取上《新视野大学英语》偏重反映人文精神和德育的素材, 《先锋英语》偏重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 以知识性强和信息量大为特点。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 弘扬人文精神和增长知识, 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同等重要, 因此笔者认为教材编写者在选取主题时, 应考虑到两方面因素, 不能忽略任何一方, 并拿捏好各自的比例,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 应增加社科和自然科学的内容。另外, 教材编写者应遵循以内容为依托的原则, 课本不应仅是枯燥的语言学习材料, 而应选取兼具趣味性、多样性和实用性的素材, 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难度方面, 教材编写者应保证教材难度适中, 并在内部呈现难度梯度。在问题和练习设置上, 应注意语言操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 两者都不能缺失。语言学习是从显性的到隐性的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起步阶段, 语言学习是更加显性的, 在学习“内容”的时候要重视词汇、语法、句型、修辞、篇章结构等语言技能的训练。渐渐地, 对语言本身的关注越来越潜藏到内容里面去, 直到完全可以把英语拿来作为工具学习专业课程, 从而实现知识的显性学习和语言的隐性学习。最后, 应设计一些高质量的任务, 支持任务型教学。

上一篇:业务影响分析下一篇:机器人编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