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失眠的饮食疗法

2024-10-11

改善失眠的饮食疗法(精选11篇)

改善失眠的饮食疗法 篇1

摘要:回顾以往文献中运动疗法对慢性失眠的影响,旨在讨论运动疗法在改善慢性失眠方面的潜在机制。检索1993—2013年的MEDLINE,中国知网的的相关文献。资料表明,运动疗法对交感—肾上腺轴系统(SAS)具有直接、积极的作用,体育锻炼可以作为现有睡眠问题治疗方案的替代或补充方法。其中对于有氧运动疗效的研究较广泛和深入。规范的运动处方是实现运动疗法效果的基本保证。目前,对于如何制定对治疗慢性失眠有更好效果的运动处方,尚缺乏深入研究。

关键词:慢性失眠,运动疗法

失眠是影响当代人类健康及亚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科学的体育锻炼对失眠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和改善失眠有重要作用。现从运动疗法对各种失眠的作用加以总结,以期对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帮助。

1慢性失眠

失眠是指在具备睡眠的条件和环境下,存在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障碍,表现为易醒、早醒和再次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睡眠质量下降而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慢性失眠通常指病程时间超过6个月的失眠[1]。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失眠症具有高度的慢性化倾向[2]。

伴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不良生活方式产生等发展现状,患失眠的人数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失眠症持续时间过长,不但人的正常睡眠需求没法满足,而且还会使人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容易发展出现焦虑、抑郁、 强迫和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3]。药物治疗失眠症为常用方法,但长期用药会给人带来白天嗜睡、头昏、共济失调等副作用影响正常工作。

慢性失眠的原因一般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失眠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可以明确地是失眠者大脑糖代谢功能无论在清醒状态下或是在睡眠状态下均比正常人是增强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分泌水平较高。继发性失眠是指由一定原因造成的失眠,继发性失眠的原因有多种,可参考成人失眠症的分类[4]。原发性失眠与继发性失眠的确诊具有相互关系,即具有一定原因导致的失眠症就是继发性失眠,原发性失眠的确诊需要进行继发性失眠的排除, 同时,原发性失眠病程过长,也会导致失眠症状加重,成为继发性失眠的发生原因。

药物治疗失眠症具有起效快的优点,但效果难以长久维持,而且长期服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有:精神运动障碍、记忆障碍、药物成瘾和撤药后反跳性失眠等[5]。非药物治疗方法虽然起效慢,但疗效持久。在使用药物的同时,还应选择合适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以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6]。目前,最新的资料都以提倡使用非药物治疗为治疗失眠症主要的推荐手段[7]。认知-行为疗法(CBT)在慢性失眠治疗中具有与药物相近的疗效,且持续时间更长[8], 以减少神经刺激传入为主要指导依据[9]。

2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以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以改善生理、躯体、精神和心理的功能障碍为主要目标, 通过力的作用,最终引起人体内部宏观和微观变化的一种疗法[10]。运动处方是“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状况以及心血管功能状态,结合年龄、性别和运动爱好等特点, 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即称之为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是运动疗法的具体表现,完整的运动处方包括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度、注意事项等内容[11]。

国际上运动疗法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我国运动疗法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为中强度的有氧运动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肥胖症、糖尿病、动脉硬化症等运动不足性疾病。无氧运动最初被认为有憋气动作,不利于老年人进行。但近十年发现无氧运动较有氧运动具有更好的调节植物神经的作用,并且较有氧运动对心肺功能要求低,又能够卧床或室内以坐位进行。更适合老年人,卧床的病人, 以及繁忙的上班族。运动疗法用于治疗失眠包括有氧运动及无氧运动。

运动疗法可以调节大脑皮层活动的强度,增强其对外界刺激的适应性,改善神经的兴奋——抑制功能,从而形成运动——减轻躯体症状——改善睡眠——增强信心的良性循环。

Passos GS等综述认为,运动训练是有效减少失眠的方法,有氧运动具有类似于催眠药物的使用后的效果。另外, 也有证据表明,锻炼对失眠症有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

2.1运动疗法与原发性失眠症

慢性失眠人群中约有10%-20%属于原发性失眠,目前的观点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交感系统功能亢进,导致大脑皮质过度唤醒是主要原因[2]。临床运用中,原发性失眠症治疗多采用于药物方法进行对症治疗,主要是因为原发性失眠的病因很难确定所致。通过运动训练,交感-肾上腺系统功能和结构会产生适应性变化。特别是有氧训练会降低心血管交感紧张性,提高迷走紧张性及循环系统调节能力[13,14]。也就是说,运动可以减少促肾上腺激素释放,降交感活性,降低生理或心理的唤醒水平会改善睡眠质量可对原发性失眠进行对症治疗[15]。Passos GS等报道了长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明显改善睡眠状况,改善慢性原发性失眠的个人生活质量和情绪。

2.2运动疗法与继发性失眠症

继发性失眠症较原发性失眠症更为常见[3],其中以心理精神因素和睡眠习惯不良为继发性失眠症的主要原因[17]。由于继发失眠症的原因明确或可循,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案进行对因和对症治疗,就会取得良好效果。在慢性失眠治疗中, Spielman的3-P模型(1987年)把易感性因素、诱发性因素和维持性因素作为导致持续性失眠的主要因素[18]。运动与降低交感神经敏感性密切相关[19]。通过运动,可以降低神经敏感性,减少引发失眠症易感性、诱发性因素的影响。通过运动可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人心理、生理承受能力增强[20],持续加强治疗后的睡眠效果。行为疗法作为运动疗法的方法之一,在非药物治疗失眠症应用中也表现了良好效果。钟洁静等报道了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症具有明确指导意义,主要机制是行为疗法使睡眠诱导作用增强了,觉醒诱导作用减弱[21]。有氧运动是运动疗法中使用最多的方法, Mansikkamäki K等报道了,6个月的有氧训练可以改善绝经后妇女的睡眠质量,减轻潮热症状[22]。

2.3运动疗法与心理健康

失眠症人群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人格不够成熟稳定[3]。苏娟在大学生失眠患者中发现,大部分对象伴随有精神紧张、忧郁症倾向的表现。通过运动和心理调理,可以增强患者自信心,缓解压抑、焦虑等情绪障碍[23]。可能的机制是: 不良情绪通常发生自大脑左半球的思维部位,而产生愉快情绪的区域在大脑的右半球上。运动时,大脑右半球神经活跃性增强,左脑半球的神经活性受到了抑制。另外,内源性的内啡肽分泌增加,也给人带来愉悦感觉[20]。Rethorst CD等研究发现,运动可以明显提高个人自我感觉的睡眠质量,并且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有增强作用,可以减少抑郁症复发的风险[24]。

2.4运动疗法与老年性失眠

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对老年人失眠有良好的改善作用[25], 原因是运动增强了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使心脏的植物神经调节功能有所加强。郑毅等也报道了运动疗法对老年性失眠症具有明确疗效[26]。Richard Rosenberg对722名中老年人的运动与睡眠问卷分析结果显示,每天走路超过6个街区的老人有睡眠困扰的比率,大约只有那些少走路的人的1/3,而那些以快走的方式走街区的人,其睡眠困扰的机率减少一半[27]。Yang PY等报道了,参与运动训练计划对中年和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中等的积极影响。体育锻炼可以为中老年人解决睡眠问题的现有疗法的替代或互补的方法[28]。

3不确定的领域

一方面,目前对治疗慢性失眠的运动处方研究尚不深入,特别是在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的选择上,尚缺乏统一的参考指标和标准。失眠的原因复杂,且不同个体对运动的理解力不同,个体运动系统能力不同,由此执行运动疗法所获得的运动疗效差异巨大。另外,运动疗效能持续的时间, 以及失眠复发后如何再次执行运动处方的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运动强度的训练量过大,超出机体承受能力,同样会导致机体神经平衡打破,内环境紊乱,引发焦躁不安情绪,反而引起失眠。适宜运动量的确定是运动疗法主要不确定因素之一。

4应用与展望

失眠症有逐步年轻化的趋势,目前的资料对年轻人失眠症的研究不多。运动适合年轻人的生理特点,运动疗法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老年人在进行运动疗法时要注意科学性, 运动时间要严格控制,避免疲劳状态下继续运动,过度运动导致的疲劳会使失眠状况加重[29]。对老年失眠患者实施运动疗法,需加强医学监督,并随时调整运动处方内容。

运动习惯的形成需要不断克服生理惰性,形成固定的运动习惯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因此,在进行运动疗法时要强调坚持和鼓励。

综合失眠和运动处方国内外近十年来的治疗进展研究发现,运动对治疗失眠的作用已经被人们认识和应用。运动对慢性失眠标本兼治,对失眠的防治具有多重作用。但运动疗法治疗失眠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此,针对个体制定的个体化运动处方,并将运动疗法与药物、行为认知疗法、音乐疗法及物理疗法等治疗方法有机组合,可能是未来治疗失眠运动疗法的重要思路。

改善失眠的饮食疗法 篇2

1、睡前有条件的话可以泡一个温水澡,通过泡澡来使自己的身心舒缓并且释放自身的压力从而促进自己的睡眠效果。

2、睡前不要吃一些提神的物品,不抽烟、不饮浓茶、咖啡以及含有咖啡因子的可乐,以免这些东西提神醒脑,刺激大脑皮层而无法入睡。

3、治疗失眠最好的就是树立良好的信心,不要紧张,调整睡眠习惯,恢复正常的生物节律,睡眠时间各人不同,睡眠时间短些对人体并无多大影响。

失眠的心理疗法等 篇3

睡眠或觉醒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它不是人为能完全自主控制的活动,而是一个被动过程。失眠的人因此十分苦恼。其实早期的轻度失眠是可以调理的,具体归纳如下:

(1)身心松弛,有益睡眠。上床前洗个澡或热水泡脚,对顺利入眠有百利而无一害。诱导人体进入睡眠状态,有许多具体方法:

①闭目入静法。上床之后,先合上双眼,然后把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保持与外界有些接触,虽然精神活动仍在运作,然而,交感神经活动的张力已大大下降,诱导人体渐渐进入睡意朦胧状态。

②鸣天鼓法。上床后,仰卧闭目,左掌掩左耳,右掌掩右耳,用指头弹击后脑勺,使之听到呼呼的响声。弹击的次数到自觉微累为止。停止弹击后,头慢慢靠近睡枕,两手自然安放于身之两侧,便会很快入睡了。

(2)睡眠诱导。聆听平淡而有节律的音响,例如:火车运行声、蟋蟀叫、滴水声以及春雨淅淅沥沥声音的磁带或催眠音带,有助睡眠,还可以此建立诱导睡眠的条件反射。

(3)饮热牛奶法。睡前饮一杯加糖的热牛奶,据研究表明,能增加人体胰岛素的分泌,增加氨酸进入脑细胞,促使人脑分泌睡眠的血清素;同时牛奶中含有微量吗啡样式物质,具有镇定安神作用,从而促使人体安稳入睡。

(4)合适的睡姿。睡眠姿势当然以舒适为宜,且可因人而异。但睡眠以侧卧为佳,养生家曹慈山在《睡诀》中指出:“左侧卧屈左足,屈左臂,以手上承头,伸右足,以右手置于右股间。右侧卧位反是。”这种睡眠姿势有利于全身放松,睡得安稳。

(5)若疲劳而难以入睡者,不妨食用苹果、香蕉、橘、橙、梨等一类水果。因为,这类水果的芳香味,对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水果中的糖分,能使大脑皮质抑制而易进入睡眠状态。

此外,还需做到寝时不言谈,不思索;先睡心,再睡眠,即:睡前不过度用脑,上床后排除一切杂念,保持安静;另外,注意卧室环境清静,空气新鲜,床铺硬软适宜,则能提高睡眠质量。睡得好,起床后精力自然充沛。

穴位按摩法

1.用中指指端轻轻按揉两眉头连线中点处的印堂穴,约2分钟,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2.用食、中指两指指端轻轻按揉两眉头凹陷处的攒竹穴,约1分钟,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3.用双手中指指端轻轻按揉眉稍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的太阳穴,约1分钟,具有醒脑安静的作用。

4.用双手中指指端轻轻按揉耳垂后的凹陷与枕骨下的凹陷连线中点处的安眠穴,约2分钟,具有镇静助眠的作用。

5.用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在两眉头处,然后在眉之上方同时作左右来回抹动,约半分钟,具有安静催眠的作用。

6.用双手食、中、无名、小指指端分别放在两侧耳尖直上两横指处的率谷穴,前后来回推动,约半分钟,具有除烦镇静的作用。

7.用拇指端罗纹面轻轻按揉腕部横纹上两横指处的内关穴,约1分钟,双手交替,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8.穴位按摩法治疗失眠的方法包括用拇指指端轻轻按揉小指侧腕部横纹头凹陷处的神门穴,约1分钟,双手交替,具有助睡安眠的作用。

穴位按摩法治疗失眠的注意事项是本法每天操作一次,在临睡前进行;在头面部按摩时,手的力量不能太重,因为过强的刺激于助眠无益。

几则验方、食疗方

1.灵芝15克,西洋参3克,水煎代茶饮。

2.龙眼肉10克,莲子50克,大枣20枚,水煎后加糖少许食用。

3.龙眼肉10克,酸枣仁10克,五味子5克,大枣10枚,水煎代茶饮。

4.鹿茸片1克,生晒参或西洋参3克,五味子5克,水煎代茶饮。

5.五味子10克,灵芝10克,西洋参5克,大枣5枚,水煎代茶饮。

6.五味子10克,龙眼肉10克,酸枣仁5克,合欢皮5克,水煎代茶饮。

7.龙眼肉200克,核桃仁100克,西洋参薄片10克,大枣肉200克,蜂蜜50克,熬煮至烂熟后制膏,每日早中晚各服1-2汤匙。

8.百合30克,龙眼肉15克,生晒参5克,大枣10枚,水煎早晚服用。

9.莲子50克,百合10克,酸枣仁5克(打碎),水煎1小时,吃莲子喝汤。

10.莲子50克,龙眼肉30克,瘦肉200克,调料少许,炖煮1小时,吃肉喝汤。

睡前不能吃的5种食物

一、咖啡因。咖啡因食物会刺激神经系统,还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二、辛辣食物。辣椒、大蒜(大蒜食品)、洋葱等会造成胃中有灼烧感和消化不良。

三、油腻食物。会加重肠、胃、肝、胆和胰的工作负担,刺激神经中枢,让它们一直处于工作状态。

四、有饱腹作用的食物。这些食物在消化(消化食品)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气体,从而产生腹胀感,妨碍正常睡眠,如豆类、大白菜、洋葱、玉米、香蕉等。

五、酒类。最近的研究证明,睡前饮酒虽然可以让人很快入睡,但是却让睡眠状况一直停留在浅睡期,很难进入深睡期。所以,饮酒的人即使睡得时间很长,醒来后仍会有疲乏的感觉。

萝卜等熬汤

配料:白萝卜、胡萝卜、香菇、白萝卜叶和牛蒡,按比例搭配:

白萝卜 约400克

白萝卜叶 约200克

胡萝卜 约200克

鲜牛蒡根约200克或干牛蒡约25克

干香菇 1-3 枚

做法 :

将白萝卜等五种蔬菜连皮切成大块,同时在不锈钢锅或耐热的玻璃锅中加入约1000毫升的水,大火烧开后,将蔬菜放入锅中,将火关小煮一个半小时左右,停火就可以喝了。

林默予喝咖啡、按摩保安眠

“东方第一老太”是对今年已经85岁高龄的表演艺术家林默予女士的美称。按说人到老年,精力会减退,记忆力会下降,然而林默予女士却在耄耋之年,拥有着旺盛的精力和过人的记忆力,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她有一个良好的睡眠。

早晨喝咖啡,是林默予治失眠的窍门之一。因为林默予认为,喝咖啡会不会引起失眠,主要取决于喝咖啡的时间,关键是要打一个时间差。咖啡中的咖啡因一般会在人体中停留6到10个小时,所以早上起来喝咖啡,就等于提前让神经兴奋起来,处在一种兴奋的状态当中,到了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兴奋的神经就会疲惫,也就比较容易入睡了。

林默予还会经常按摩两个穴位来对付失眠,一个是位于耳部的神门穴,还有一个就是位于脚心的涌泉穴。这两个穴位都具有抑制中枢神经兴奋的作用,所以经常按摩这两个穴位对治疗失眠会有一定的帮助。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90例,均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1~67岁,平均44.2±0.5岁,病程1个月~28年,平均14.0±0.5年;夜间睡眠时间1~2小时25例,2~4小时20例:入睡困难26例,晨醒过早或睡中易醒19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2~68岁,平均44.0±0.5岁,病程2个月~28年,平均14.1±0.5年;夜间睡眠时间1~2小时24例,2~4小时21例;入睡困难27例,晨醒过早或睡中易醒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表现为典型的失眠症状,1周发作3次以上,连续1个月失眠;③自愿参与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2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岁或>70岁;③由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或药物因素等所致失眠者;④妊娠、哺乳期妇女;⑤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或肿瘤患者;⑥晕针及其他不能耐受针刺治疗者;⑦对安定类药物产生依赖者;⑧全身性疾病如咳嗽、发热、疼痛、手术等患者,由外界环境干扰因素所致失眠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于睡前30min给予服用舒乐安定片lmg,每日1次;观察组则采用中药、针刺及耳压等综合疗法治疗,具体如下。

1.3.1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中医体质予以辩证治疗,均给予中药内服,每日1剂,分别于上午和晚间睡前30min服用。辨证施治:①心胆气虚型。以安神定志、益气镇惊为主,采用安神定志丸联合酸枣仁汤治疗:川芎10g、炙甘草3g、茯神15g、知母10g、生龙齿30g、石菖蒲15g、酸枣仁25g、珍珠母30g、柏子仁15g。②阴虚火旺型。以滋阴降火、安神为主,采用二至丸加味治疗:肉桂3g、五味子10g、麦冬15g、百合15g、生地15g、女贞子15g、合欢皮15g、白芍10g、黄连6g、旱莲草15g。③肝郁化火型。以疏肝泄热为主,佐以安神,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柴胡10g、合欢皮10g、龙胆草6g、生地15g、车前子10g、珍珠母30g、栀子10g、夜交藤30g、香附10g。④心脾两虚型。以生气血为主,兼以补养心脾,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炙甘草3g、酸枣仁15g、党参15g、木香6g、白术10g、当归10g、茯神15g、炙黄芪15g、龙眼肉15g、远志10g。⑤痰热内扰型。以和中安神、化痰清热为主,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枳实10g、竹茹10g、黄连6g、栀子10g、夜交藤30g、陈皮10g、茯神15g、半夏10g、茯苓15g。若有胃气失和证候的患者,可给予保和丸以消导和中。

1.3.2 针刺治疗

取三阴交、太溪、印堂、神门、安眠、百会、内关为主穴,心胆气虚者配胆俞、心俞;阴虚火旺者配照海、列缺;肝郁化火者配太冲、合谷;心脾两虚者配足三里、公孙;痰热内扰配丰隆。皮肤常规消毒后取1~1.5寸毫针直刺或斜刺入穴,留针30min,每15min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均在下午进行。

1.3.3 耳压治疗

根据证型选取神门、胃、心、交感、肝、肾、脾、皮质下等穴,将消毒好的王不留行籽粘在医用胶布上,选择4~6个穴位并于其最敏感处将王不留行籽压上,并嘱患者每日按揉2~3次,每次1~2min,尤其睡前应闭目按揉,直至耳廓产生热感和胀痛。

1.4 观察指标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疗效标准。治愈:失眠症状消失,睡眠时间增加大于6个小时或睡眠恢复正常;好转:失眠症状有所改善,睡眠时间增加大于3个小时;无效:治疗后失眠症状无任何改善。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7.0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 预后情况

经过3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6.67%,但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复发11例,复发率为24.44%,且出现头晕2例,嗜睡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两组患者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讨论

失眠即内经中的“目不瞑”、“不得卧”,是基于卫气循行理论进行阐述,卫气夜行于阴、日行于阳,行于阳则阳气盛,行于阴则阴气盛,阳气盛则无法入于阴,阳盛阴虚,阳不交阴,则导致整夜烦扰而无法入眠。换言之,失眠其诱因为阴阳失调、阴虚阳盛、阴不纳阳或阳不入阴[2],故调整阴阳的偏胜、偏衰是其治疗的关键。

中药辨证施治充分体现了中医的基本思想,通过分证施治从根本上调理体质,从而使患者恢复阴阳平衡[3]。针刺治疗可疏通患者经络,使患者气血调理、脾健肝调、心肾交通,以达阴阳平衡。耳压治疗则通过刺激耳穴以达到大脑网状系统的正常有序化激活和抑制效果,从而使睡眠状态由病理性转化为生理性[4]。三者联合治疗可有效调整阴阳平衡、疏肝养神,促使患者恢复“阴平阳秘”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医综合疗法具有理想疗效,且安全可靠,与常明承、张静[5]等研究结论相似。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失眠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32.

[2]张金霞,顾锡镇.原发性慢性失眠的中医研究概况[J].吉林中医药,2010,30(12):1111-1112.

[3]李国成.中医辨证治疗焦虑性失眠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4):113-114.

[4]柴路.经络针刺结合耳针治疗失眠40例[J].光明中医,2010,25(5):821-822.

改善失眠简单方法 篇5

睡前应避免观赏紧张刺激的电视、电影、报纸,例如凶杀案、绑架案等,心理不安容易影响入睡,还要避免噪音、强光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

睡姿

睡姿不当也是会影响到睡眠质量的,左侧卧压迫心脏,引起噩梦连连,一定要需要选择合适的睡眠姿式:向右侧卧,右腿在下曲屈,左腿在上伸直,尽可能的选择舒适的睡姿。

运动

进行适当强度的运动锻炼,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失眠,特别是在下午或傍晚的时候,但要注意睡前三小时内不能剧烈运动。

时间

调整杂乱的睡眠作息时间,形成健康的生物钟,固定就寝时间,在此以前不要躺在床上休息,也不要在床上看书,固定睡眠时间,保证身体生物钟的稳定,防止失眠的情况出现。

饮食

失眠的心理影响和心理疗法 篇6

失眠的心理影响

害怕失眠心理

许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特性焦虑”,晚上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或是尽力去让自己快入睡,结果适得其反。

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白天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工作一天后,到了晚上就需要休整,进入抑制状态而睡眠,待休整—夜后,又自然转为清醒。

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相互协调,交替形成周而复始的睡眠节律。“怕失眠,想入睡”的思想本身是脑细胞的兴奋过程,因此,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脑细胞就越兴奋,故而就更不易睡着。

怕梦有害心理

不少自称失眠的人不能正确看待梦,认为梦是睡眠不佳的表现,对人体有害,甚至有人误认为多梦就是失眠。这些错误观念往往使人焦虑,担心入睡后会再做梦,这种“警戒”心理,往往影响睡眠质量。

其实,科学已证明,每个人都会做梦,做梦不仅是—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且是大脑的一种工作方式,在梦重演白天的经历,有助于记忆,并把无用的信息清理掉。梦本身对人体并无害处,有害的是认为“做梦有害”的心理使自己产生了心理负担。

内疚自责心理

有些人因為一次过失后,感到内疚自责,在脑子里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白天由于事情多,自责懊悔情绪稍轻,到夜晚则“徘徊”在自责、懊悔的幻想与兴奋中,久久难眠。

期待兴奋心理

是指人期待某人或做某事而担心睡过头误事,因而常出现早醒。比如一位“三班倒”的网站管理员,由于上大夜班(夜里12点上班),常于晚7时睡觉,因害怕迟到,睡得不踏实,常常只能睡上1~2小时,就被惊醒,久之便成了早醒患者。也有的人在晋升、职称评定、分房结果快要公布前,往往也处于期待兴奋状态,难以入睡。

再现创伤心理

有的人由于童年时受到丧失父母、恐吓、重罚等创伤而感到害怕,出现了怕黑夜不肯入睡的现象。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好转,但成年后,由于受到某种类似儿童时期的创伤性刺激,就会使被压抑在潜意识的童年创伤性心理反应再现,重演童年时期的失眠现象。

手足无措心理

有的人受到突发事件刺激后,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以至于晚上睡觉时也瞻前顾后,左思右想,但始终处于进退维谷、举棋不定的焦急兴奋状态。长时间的失眠对人们的生活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人们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防止失眠的持续发生。

失眠的防治方法

失眠的防治方法随着失眠持续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目前,心理学家把失眠分为三类:

暂时性失眠:—般只维持几天。可能由于情绪兴奋、暂时性精神紧张或时差所引起,如重大节日、会议、聚会、考试、跨时区旅行等等,大多数人可自发地调整过来,也可以把它看作一次新鲜有趣的体验。总之,在此时刻,不必惊慌,几天后失眠症状会不治而愈。

短期性失眠:持续数天到三周的时间,在人患有严重疾病或个人遭受巨大压力时常会发生。通常运用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或求助心理专家,会得到缓解和改善。

改善失眠的饮食疗法 篇7

中医治病讲究“三分治, 七分养”, 即以养为主, 以治为辅的观点。所以, 失眠症在祛除原发病的基础上尤其应以养生保健为主, 纠正不良的睡眠习惯, 树立战胜失眠的信心, 可取得一定疗效。以下着重谈谈睡眠的养生保健。

1 改善睡眠的条件

睡得舒适安稳, 原则上要具备6个条件: (1) 光线。就寝时最好看不到任何光线, 应选择柔色或暗色窗帘。 (2) 温度和湿度。室内温度保持在22℃最理想。冬天以19℃为适宜。湿度为50%~60%为宜。 (3) 空气。室内空气应保持清新, 经常通风换气。 (4) 饮食。讲究饮食卫生, 不暴饮暴食或食之过饱。尤其睡前不要吃过多的食物。 (5) 环境。卧室内应保持安静。 (6) 睡眠寝具。合适的枕头应高度、硬度和弹性均适宜, 让人在

躺下时颈椎曲线呈S形, 脸部的倾斜度约5, 以仰卧时枕高15~20cm, 侧睡时枕高约20cm为宜。少年儿童的枕高一拳, 侧睡时枕高一拳半。枕头过高或过低都对人体健康不利。枕芯软硬适度;床垫不能太软, 否则身体会往下沉, 对腰椎造成负担;被子以轻盈松软、柔韧顺滑、保暖度强、透气导湿好、不变形结块、经久耐用为佳;睡床以硬制木板为宜。

2 睡前十忌

(1) 忌睡前进食。这样会增加肠胃的负担, 造成消化不良。

(2) 忌睡前用脑。不要带着问题上床, 否则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即使躺在床上也难以入睡, 易形成失眠症。

(3) 忌睡前激动。人的喜怒哀乐都易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和紊乱, 睡前应避免情绪激动和忧愁焦虑, 特别是不宜大动肝火。

(4) 忌睡前说话。俗话说:“食不言, 觉不语。”卧躺时过多说话易伤肺气, 使人精神兴奋, 影响睡眠。

(5) 忌掩面而睡。睡时用被子掩住面部会引起呼吸困难, 甚至缺氧, 影响身体健康。

(6) 忌张口而睡。睡觉闭口包养元气的最好方法。睡时张口呼吸, 吸入的冷空气和灰尘没经鼻腔过滤, 有口腔直接被吸入肺部, 易引起口腔及肺部炎症。胃也可能因此而着凉。

(7) 忌当风而睡。人体在睡眠状态下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降低, 易受风的侵袭, 引起中风或伤寒, 故在睡眠时注意保暖, 切不可让风直接吹。

(8) 忌对炉而睡。对炉而睡会使人体过热, 易引起疮疖等病症。夜间起来时还会着凉感冒。

(9) 忌睡前饮茶、饮酒、咖啡。因茶含有咖啡碱、咖啡含有咖啡因都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 易引起兴奋, 不易入睡。而酒多饮也可使精神兴奋, 且易成瘾, 损伤肝肾。

(10) 忌睡前过度娱乐。睡前过度娱乐会使人的神经持续兴奋, 影响睡眠。

3 睡前八要

3.1 要起居有常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定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一般为每天7~8h。

3.2 要睡前散步

晚饭后进行0.5~1h的散步或其他活动 (如做气功等, 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 既可促进消化又可促进睡眠。

3.3 要睡前喝杯热牛奶或吃个水果

牛奶和水果中含有色氨酸, 能使人产生疲倦感, 有利于睡眠。酸奶效果更佳。但忌太甜的东西, 因为甜品易使人紧张。

3.4 要睡前泡脚或洗澡

每晚坚持用热水泡脚10~20min或洗个热水澡, 不仅去垢除臭, 更能促进血液循环, 消除全身的疲劳, 促进睡眠。

3.5 要放松心情

古人云“先卧心, 后卧眼。”善于自我调节心理平衡, 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七情刺激。

3.6 要睡时听轻音乐

睡时听音乐, 既可以有催眠效果, 又可避免产生闲思杂念而转移到听音乐上来, 产生疲劳感后易于入睡。

3.7 要睡前催眠

学会简单的自我催眠法。 (1) 诱导催眠法:默念数字, 或听单调的滴水声, 钟表滴答声; (2) 自我按摩法:按摩:双侧涌泉穴、足三里各36次。

3.8 要睡觉时给身体“松绑”

充分放松身体的肌肉和神经, 以促进新陈代谢, 调节机体功能和血液循环: (1) 避免穿着紧身内衣入睡; (2) 睡前摘掉手表、假牙; (3) 睡前脱掉袜子; (4) 睡前务必卸妆。

睡眠是健康之本, 只有睡眠好, 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养生之道在于“防病于未然。”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 改善睡眠, 战胜失眠, 呵护健康!当然, 失眠对人体危害很大。失眠如果超过2周, 经自我调整失败, 可配合中医药治疗。

摘要:随着现代化的发展, 生活节奏的加快, 工作压力的加大, 以及人们心理生理的变化, 精神因素及疾病的折磨等因素, 都容易引起失眠。本文就失眠症谈谈其养生保健, 通过改善睡眠的条件、做到睡前十忌和睡前八要等方法, 从而改善睡眠、防治失眠, 呵护健康。

关键词:睡眠,失眠症,养生保健

参考文献

[1]王国斌.睡眠红宝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5.

[2]李敬忠.睡眠是金[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

改善失眠的饮食疗法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失眠症患者10例, 男4例, 女6例, 年龄30~45岁, 平均年龄 (38.4±3.2) 岁。

1.2 方法

对所有失眠症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量表、抑郁量表、常规脑电图和多导睡眠图 (PSG, min) 检查 (采用英国产多导睡眠动态脑电图仪, 对所有参与研究者行8 h的睡眠全程记录) 睡眠脑电图的对比检查, 且病例周期均为一年.。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除采用基础治疗外加行经颅磁刺激治疗, 采用丹麦产Mag Pro r30磁刺激器;脉冲时限100μs, 采用1.0 T刺激强度对患者的左侧前额叶进行刺激, 以0.5 Hz的刺激强度, 间歇5 s的时间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刺激5次, 每次约25~30 min, 1次/天;10 d为1个疗程[6], 比较失眠症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参数。

1.3 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内进行睡眠参数的评定, 随访一段时间, 并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状态进行观察比较。观察指标有: (1) 睡眠结构参数:睡眠阶段S1、S2、S3、S4占整个睡眠时间的百分比, 即S1%、S2%、S3+S4% (S3和S4属于深睡眠, 合为一个统计单位) 、REM时间/总睡眠时间百分比 (REM, %) 、REM潜伏期 (RL, min) 、睡眠潜伏期 (SL, min) 。 (2) 睡眠进程参数:总睡眠时间 (TST, min) 、睡眠效率 (SE, %) 、睡眠潜伏期 (SL) 、觉醒时间/总睡眠时间百分比 (WASO, %) 。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l5.0软件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 (±s) 表示, 二组间的比较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 若P>0.05, 则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若P<0.05, 则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若P<0.01, 则此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5]。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 观察组的治疗后的HAMD评分 (3.34) 较治疗前 (18.47) 显著下降 (P<0.01) , 见表1。

2.2 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量表评分比较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 观察组的治疗后的匹兹堡睡眠量表评分 (7.57) 较治疗前 (17.83) 显著下降 (P<0.01) ;见表2。

2.3 治疗前后常规脑电图和睡眠脑电图的比较

治疗前患者中脑电图异常率 (30.00%) , 与治疗后 (10.0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说明失眠患者脑电图有明显改变, 以θ波增加比例最大, 其次β波增加, 代表其受到代谢障碍的睡眠参数因子得到明显的改善, 明显见表3。

2.4 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的比较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 睡眠阶段的S1、S2、S3、S4 (深睡眠) 、REM时间/总睡眠时间百分比 (REM, %) 、REM潜伏期 (RL, min) 、睡眠潜伏期 (SL, min) 和总睡眠时间 (TST, min) 、睡眠效率 (SE, %) 、睡眠潜伏期 (SL, min) 、觉醒时间/总睡眠时间百分比 (WASO, %) 较治疗前的参数水平均得到明显的改善, 见表4。

3 讨论

失眠症的患者多由于环境因素所诱发的大脑功能失调所造成的。睡眠不但是体力和脑力的恢复过程, 同时对精神活动的正常进行起着积极作用, 尤其REM睡眠对思维、情绪、行为和记忆起着重要作用, 长期睡眠不足或人为剥夺睡眠者, 可导致精神活动障碍, 给患者带来躯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 还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2]。据相关文献报道, 国内失眠症的发生率为42.8%~59.7%, 国外报道为24%~57%。专业人士推测造成失眠症的可能原因有:一方面为患者机体本身的原发性内源性机制;另一方面则为外在的反应性机制, 即家庭、社会、生理、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导致病后出现心理平衡失调[3]。重复经颅磁制激 (TMS) 对失眠症患者的治疗是凭借其时变磁场作用于大脑皮质产生感应电流来改变皮质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原理, 从而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的一项生物刺激技术[4], 由于其应用脉冲磁场作用于脑组织, 诱发一定强度的感生电流, 使神经细胞去极化并产生诱发电位, 从而改善脑内各种睡眠因子的睡眠参数的代谢和神经电活动的生物刺激技术。故其对改善睡眠甚至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量表评分、常规脑电图和多导睡眠图的参数水平均有重要意义。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后, 其匹兹堡睡眠量表、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而经治疗后的异常脑电图异常率和多导睡眠图的各种睡眠参数得到明显改善。此外由于r TMS技术很大程度上是针对电刺激的缺陷而发展起来的, 相比于传统电刺激.更容易实现颅脑深部刺激, 改善各种睡眠因子的参数水平, 且人体不适感和伤害很小, 凭借其改善的睡眠阶段的睡眠结构参数 (S1、S2、S3、S4、REM、RL、SL) 和睡眠进程参数 (TST、SE、SL、WASO) 产生的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使得其对生活工作学习充满信心和乐观感。所以, 综合可得, 失眠症患者对机体基本生理功能的影响较大, 若不给与合适的药物治疗, 人类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将会受到影响。实验可得经颅磁刺激加用常规疗法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疗效明显, 无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失眠症是现代都市发生率相当高的抑郁症并发症, 临床上常常表现为悲观失望、睡眠障碍、自我评价低和注意力不集中等[4]。由于睡眠反应的发生常在夜间非常隐蔽, 不易被察觉。若早期发现并给予积极的干预治疗对患者躯体功能恢复、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有重要意义[5]。从长远来看, 失眠症治疗的研究任务还非常艰巨, 但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对其的研究将会有较长远的良好前景, 此类疾病很有可能将不会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活动。

参考文献

[1]张莉, 徐勇, 孙燕, 等.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睡眠障碍数量性状的相关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 37 (4) :234-237.

[2]王天芳, 刘雁峰, 张倩, 等.复合应激因素致大鼠疲劳模型海马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及中药的调节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5 (23) :24-26.

[3]陈运平, 孙圣刚, 梅元武, 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模型大鼠游泳及海马内氨基酸递质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 35 (28) :507-509.

[4]王晓明, 谢建平.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2012, 32 (24) :43-46.

改善失眠的饮食疗法 篇9

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慢性脑供血不足,失眠,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疗效

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因脑动脉硬化引起大脑慢性、长期、广泛的血液供应减少所致,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中老年人多发,主要表现为头晕(昏)、头痛、失眠、心烦、耳鸣、急躁易怒、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症;若不加以重视,逐渐发展极易导致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生[1,2]。本研究旨在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失眠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5月至2009年2月在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的患者共136例入选,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8例;对照组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46~78岁,平均(61.8±4.6)岁;治疗组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48~84岁,平均(62.7±4.8)。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分别经χ2检验(α=0.05)、方差分析,具有可比均衡性(P>0.05)。136例病例均行头部CT或MRI、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其中123例行TCD检查。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0年日本脑卒中会议确定的慢性脑供血不足诊断标准[3]:(1)年龄≥45岁;(2)有头晕、头痛、头昏(沉)三者之一,可伴睡眠障碍(均有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易惊醒表现,每周失眠3次以上,持续失眠病程超过4周)、记忆力减退等自觉症状;(3)神经系统检查未见脑的局灶性神经定位体征;(4)支持动脉硬化所见:眼底动脉硬化改变(动静脉直径之比达到1∶3)或可闻及颈部血管杂音;(5)头部CT或MRI检查未见异常或有腔隙性梗死灶;(6)颈部血管超声颈动脉IMT≥0.10cm,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管腔狭窄表现;TCD检查提示脑灌流动脉有闭塞或狭窄。(7)排除其他疾病导致上述症状者。符合(1)、(2)、(3)、(5)、(7)、(4)或(6)者入选。

1.3 排除标准

(1)各种急慢性炎症;(2)肿瘤;(3)低血压;(4)伴有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如各种失语、失认等;(5)精神病患者;(6)合并有明显的肝、肾、心、肺功能障碍、内分泌系统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7)排除疼痛性疾病、药物或乙醇成瘾、其他疾病影响睡眠(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心绞痛、脑卒中、痛性关节病、抑郁和焦虑等)、近2周服用催眠药物及保健品者;(8)凡不符合入选标准、未按规定用药、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观察者。

1.4 用药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的常规药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分别用降压药、降糖药。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丹参片每次4片,3次/d,共2个月;治疗组:养血清脑颗粒(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4g(1袋),3次/d,温水冲服,首次加倍,共2个月。

1.5 观测指标

(1)治疗期间观察两组起效时间、入睡时间、夜间觉醒次数、日间困倦、睡眠持续时间;(2)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进行认知功能的临床评价[4];临床症状评价:根据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健忘、反应迟钝、表情呆板、语言不利等,主动表述症状记4分,被动问出较重记3分,中度记2分,轻度记1分,无症状记0分。(3)安全性评估:定期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测量血压、心率,检查心电图及药物不良反应。

1.6 疗效评定

(1)失眠疗效判定: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定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以AIS减分率为疗效评定标准:AIS减分率≥75%为痊愈,AIS减分率≥50%为显效,AIS减分率≥25%为好转,AIS减分率<25%为无效。痊愈+显效+好转为有效。(2)依据《中药新药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基本控制:症状消失,生活自理,能进行正常社会活动;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恢复,反应可,生活可以自理;有效:症状减轻,生活基本自理,但反应迟钝,智力部分障碍;无效:症状无改变或病情加重。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法,测定值均采用表示,组间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有效率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检验法。统计方法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失眠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治疗组用药2个月后症状AIS评分较用药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见表2。

注: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比较,(1)P<0.0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1

2.2 认知功能障碍疗效比较

治疗组用药2个月后MMSE和HDS评分均较用药前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1),见表3。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初期1例患者出现胸部散在皮疹及轻度瘙痒,停药后消失,退出观察;1例患者面部出现少许皮疹,无其他不适,能坚持服药完成疗程。未发现其他的毒副作用。

3 讨论

改善失眠的饮食疗法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中老年难治性失眠症患者80例, 男性47例, 女性33例, 年龄45~79岁, 平均年龄56.3岁。所有患者的纳入标准【1】均包括: (1) 病程2年以上; (2) 曾接受过3种以上的不同化学结构镇静催眠药的足疗程治疗, 但未达到显效标准; (3) 所有患者均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2】量表测量, 总分≥14分。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妊娠或 (和) 哺乳期妇女等。80例患者的病程病程2~8年不等, 平均病程3.7年, 且所有患者均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失眠症的分型标准分为心脾亏虚型28例, 心胆气虚型22例, 心肾不交型17例, 脾胃不和型13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 对照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疗法辅助治疗,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中医分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 两组患者均首先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西医治疗包括黛力新 (国药准字H20020474) 和劳拉西泮片 (国药准字H20031065) 的应用, 其中黛力新剂量为10.0 mg/d, 分早晨和中午各1次口服;劳拉西泮片剂量为2.0 mg/d, 嘱患者睡前口服。中医治疗给予中药方剂安神汤服用, 基本药方包括浮小麦50 g、珍珠母30 g、柴胡15 g、夜交藤15 g、茯苓10 g、当归10 g、白芍10 g、熟地10 g。用水煎服, 1剂/d, 取汁400 m L, 嘱患者分早晚两次服用, 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给予心理疏导、心理支持等心理干预。

(2)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辅助治疗。选取百会、神门、三阴交、四神聪、安眠穴为主穴。心脾亏虚型选取心俞、脾俞、内关为配穴;心胆气虚型选取心俞、胆俞、内关为配穴;心肾不交型选取肾俞、心俞、内关、大陵为配穴;脾胃不和型选取血海、脾俞、胃俞为配穴。操作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 对选穴部位的皮肤常规消毒, 采用毫针刺法针刺各穴, 并辨证施行补泻手法, 留针30 min/次。治疗4~5次/周。两组患者各治疗8周后对疗效进行判定。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进行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 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以对治疗的安全性进行判断。并应用PSQI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的前后的睡眠指标进行评分, 共0~21分, 得分越高, 说明睡眠治疗越差。

1.4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PSQI减分率≥75%;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PSQI减分率50%~74%;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PSQI减分率25%~49%;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或甚至加重, 且PSQI减分率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1.5统计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 并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应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8周后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7.5%, 两组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不良反应的观察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轻微的嗜睡、头晕、恶心、口干等反应均可耐受, 且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因针刺治疗但来的不适, 并经心、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未见异常。

3讨论

临床上通常将经过联合用药的规范化治疗后, 疗效依然较差的失眠症患者称为难治性失眠症, 且难治性失眠症已经成为类危害中老年健康的重要疾患[3]。西医的药物治疗长期以来疗效并不满意, 且长期服用抗失眠类药物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不良反应。

失眠症在中医理论中属于“不寐”的范畴, 且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在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致神失所养[4]。针刺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 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治疗失眠的机制主要在于调和阴阳, 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 以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 恢复正常生理功能[5]。百会是督脉经穴, 有平衡阴阳、镇静安神之功效;四神聪为奇穴, 可调动太阳、督脉之经气;神门穴可补心气、养心安神;安眠穴为经外奇穴, 具有镇静安神之功效[6,7]。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难治性失眠症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往往病程较长, 且到处求医, 甚至具有一定的药物依赖性, 且因常常过度的关注睡眠结果而产生明显的焦虑清除, 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单一治疗难以奏效[8], 包括单一的针刺诊疗也不能及时的缓解症状, 因此对于该类患者该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发现较为可取, 既可迅速的缓解患者症状, 又能固本培元, 同时还有效避免了对西药的过度依赖[9]。在该组的资料中, 对应用中西医结合的对照组和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辅助治疗的观察组比较, 治疗8周后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 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并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提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针刺辅助疗法治疗中老年难治性失眠症患者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各种措施可取长补短, 相互促进, 通过不同的机制系统发挥作用, 共同提高治疗效果, 且安全性高。

综上, 对于中老年难治性失眠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 并同时给予针刺辅助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状况, 且疗效确切,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的基础上还应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 以更好的辅助治疗, 提高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疗法辅助治疗中老年难治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中老年难治性失眠症患者80例,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 观察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疗法辅助治疗, 两组患者均观察治疗8周后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 (92.5%) 明显大于对照组 (77.5%) , 且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辅助治疗中老年难治性失眠症患者疗效确切, 且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刺疗法,难治性失眠症,疗效,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中国行为医学科学编辑委员会.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5:292-294, 213-214.

[2]刘贤臣, 唐茂芹, 胡蕾, 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6, 29 (2) :103-107.

[3]英健民.失眠症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9, 16 (11) :123-124.

[4]罗建武, 曾德志, 王兵华, 等.针刺疗法辅助治疗难治性失眠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1, 17 (2) :223-225.

[5]张鹏, 鼓建伟.失眠症的研究进展[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 9 (11) :l28-13O.

[6]曹伟群, 孙相钊.针灸治疗失眠症患者焦虑抑郁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 2010, 13 (8) :937.

[7]徐子莉, 张晓燕.背部推拿辅以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医药导报, 2009, 17 (12) :100-101.

[8]李永贵.顽固性老年失眠症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 2011, 17 (12) :102-103.

改善失眠的饮食疗法 篇11

关键词:针刺疗法,中老年难治性失眠症,SAS,PSQI

失眠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常见病症, 患者伴随早醒、入睡困难、易惊等症状, 长期失眠可导致患者出现反应迟缓、不安、头痛、记忆力差等症状, 患者承受较大精神压力, 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中老年人难治性失眠症是临床研究的难题, 部分患者在治疗中缺乏反应, 因此联合治疗效果亦不令人满意。报道显示针刺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失眠症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笔者对我院收治的90例中老年难治性失眠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0例中老年难治性失眠症患者, 男38例, 女52例, 年龄43~75岁, 平均年龄 (53.45±6.08) 岁, 病程1~7年, 平均病程 (3.62±0.71) 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失眠症标准, 其中中度43例, 重度47例。心肾不交型23例, 脾胃不和型20例, 心脾亏虚型32例, 肝阳上扰型7例, 心胆气虚型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为45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无显著差异, P>0.05, 无统计学意义, 可进行比较。

1.2 纳入标准

最少接受过3种足量足疗程 (≥2个月) 不同化学结构镇静催眠药治疗, SAS总评分≥50分, PSQI指数量表≥14分, 未接受其他类似本次研究方案或综合干预患者, 知情并愿意参与研究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中西医治疗, 西药治疗:美利曲辛10 mg、氟哌噻吨0.5 mg, 早晚各1次, 重度失眠者中午加1次, 劳拉西泮片2 mg/d, 睡前服用。中药采用我院自行研制药方:浮小麦50 g, 百合、远志、柏子仁、夜交藤、柴胡各15 g, 熟地、当归、白芍、茯苓、甘草各10 g, 酸枣仁12 g, 珍珠母30 g, 每天1剂, 早晚2次服用。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助针刺治疗。主穴:百会、三阴交、神门、四神聪、安眠, 心肾不交者选内关、肾俞、心俞、太溪、大陵、郄门;心脾亏虚型选脾俞、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脾胃不和者选脾俞、血海、胃俞、肝俞;肝阳上扰者选侠溪、太冲、风池、足窍阴, 患者取仰卧位或端坐位, 全身处于放松状态, 75%乙醇棉球对针刺皮肤及毫针进行消毒, 对所选各穴进行常规穿刺, 得起后平补平泻, 均匀缓慢提插捻针, 每次留针30 min, 其间行针1~2次, 治疗前4周每天1次, 每周连续治疗5 d后停2 d, 治疗4周后隔日针刺, 共进行32次。

1.4 疗效判定[2]

参考《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失眠症治疗标准, 同时辅助合PSQI减分率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是夜间睡眠时间≥6 h, 睡眠深沉, 醒后状态充沛,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PSQI减分至少75%。显效:睡眠时间明显延长, 夜间睡眠时间≥3 h, 睡眠深度加深, 兼症基本消失, PSQI减分50%~74%。有效:睡眠时间增加, 然而夜间睡眠时间<3 h, 存在部分兼症, PSQI减分25%~49%。无效:失眠无改善甚至加重, PSQI减分小于25%。治疗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 ,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2.2%, 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1。

2.2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S及PSQI评分分别为 (41.35±4.36) 分、 (4.33±2.15) 分, 相较治疗前 (62.91±6.93) 分、 (173.39±1.67) 分有显著差异, 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SAS及PSQI评分分别为 (49.65±5.17) 分、 (5.83±3.54) 分, 相较治疗前 (63.25±7.16) 分、 (18.23±1.35) 分有显著差异,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SAS及PSQI评分存在显著差异,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失眠症属祖国医学“不寐”范畴, 神志抑郁、思虑劳倦、惊恐、房劳过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等均会导致失眠症的发生, 其中思虑劳倦最为常见[3]。失眠症发生机制主要为养生阴虚、阴阳气血失调、阴阳不交、阳不入阴导致,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镇静安神、调和阴阳为主。针灸治疗失眠主要为偏盛偏衰、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 促使机体处于“阴平阳秘”, 从而导致其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4]。本次所选君穴中, 四神聪为经外奇穴、百会为督脉经穴, 两穴位同时针灸能够醒脑益智、镇静安神, 内关、神门可养心安神、补心气, 使心有所主;安眠穴作为经外奇穴, 可有效镇静安神;三阴交可益肝肾、补心脾、养血安神, 同时针对不同分型, 选择不同配血组合, 保证针刺疗法协调阴阳最大效果的发挥, 促进患者康复。

老年难治性失眠症患者睡眠数量减少, 睡眠质量降低, 然而患者对于睡眠存在较大渴望, 关注睡眠结果, 因此多出现焦躁、恐惧等情绪, 睡眠质量更差, 患者多渴望特效药物快速解决烦恼, 因此对治疗期望值过高, 而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意愿及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经中西医联合治疗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固本培元, 缩减药物治疗时间, 同时辅助针灸治疗, 改善睡眠质量, 促进患者康复。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 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SAS及PSQ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知, 常规中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睡眠质量, 改善失眠状况,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何俊, 顾桂英, 罗建武, 等.针刺疗法辅助治疗中老年难治性失眠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医系结合杂志, 2013, 22 (9) :957-959.

[2]魏毅.头部穴位埋线配合足底按摩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 2010, 30 (2) :117.

[3]伟群, 孙相钊.针灸治疗失眠症患者焦虑抑郁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 2009, 13 (8) :937.

上一篇:阿瓦提县下一篇:瓦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