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生的体育

2025-01-22

如何上好小学生的体育(共12篇)

如何上好小学生的体育 篇1

1.体育课的环节要灵活

一般体育课由三个环节组成的, 由于各环节的教学任务不尽相同, 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灵活地组织教学。

1.1课前准备 要充分。课前准备就是要求教师从新颖 、实用的角度出发,精心布置好场地器材,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前后过渡方法及场地转换的行进路线等, 确保整个教学过程能顺利完成。

1.2准备部分要新 颖。教师要改变过去“整整队 ,报报数 ,慢跑几圈做做操”的传统教学方法,应采用趣味练习,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练习”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或采用“斗鸡”、“抓尾巴”、“大鱼网”等对抗性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3基本部分 要活泼。基本部分教学中应力求精讲多练 ,教师要善于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分解动作的重难点,多提供给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尝试、反复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新授知识。教学形式要活泼, 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教材内容、教学要求不断改变练习方法,通过举行比赛、组织游戏等形式,提高学习质量。

1.4结束部分 要轻松。 结束部分宜组织一些轻松的活动 ,如舞蹈、放松操等,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同时放松活动又要不失趣味性, 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让学生保持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为下一次教学的成功埋下伏笔。

2.利 用小游戏

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又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是体育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的好帮手,将游戏贯穿于体育课的始终,渗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开展愉快教育, 活跃课堂气氛, 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安排“快快集合”游戏,可以加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在课的基本部分,安排“迎面接力”、“鲤鱼跳龙门”、“支援前线” 等游戏 , 可以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将单调枯燥的练习动作变得生动活泼。同时发展学生奔跑、跳跃能力及团结合作、热爱集体的优良品质,学生在欢乐的笑声中完成大运动量的活动。在课的结束部分,则安排“快找伙伴”、“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等游戏,使学生的肌肉、关节得到放松,恢复体力,调节心理,让学生体会运动后的舒适感觉,以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结束一节课的学习。

3.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适宜的学习目标

适宜的学习目标是有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的。如果用一个目标衡量和要求全部学生是不行的。定得高了,成绩略差就更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因为那是永远都无法实现的。定得低了,对于体育尖子生来说,他们基本上不用费很大的劲就可以轻松达到目的,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要把学生的目标分成若干层次,帮助学生选好适宜的层次目标,是可行且必要的。

4.让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学生喜不喜欢体育课, 归根结底在于能否在体育课上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对于体育尖子生来说,我们要定好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标,并及时加强鼓励性的教学评价;而对于体育成绩略差的学生来说,我们不要求他们达到什么标准,或是赶上和超过什么人,而是要帮他们实现自我超越,只要他们有哪怕一丁点的进步,我们都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5.多采用小型竞赛

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学生甲在走廊上玩,学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见甲猛一转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两人都气喘吁吁地趴在地上为止。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 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 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 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会大大加强。

6.教师要运用精彩的语言,巧妙地进行新课教学

培养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新课学习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和信任情感, 我们利用他们的“童心”、“童趣”、“童语 ”对学生教育引导 , 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能主动、积极地进行锻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7.重视体育课的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的作用是使学生在从事某一体育项目时避免心理、生理上的准备不足而造成身心方面的损伤。不同的体育项目对身心方面的要求也不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点放在了关节、韧带、肌肉黏滞性等方面,因而表现出来的内容不外乎慢跑、徒手操、游戏等,而这种形式大多数是在教师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开放式的准备活动,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还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富于追求新意的空间。学生可以对从教师那里学来的知识加以改编运用,可以把电视、影像等上面的优秀内容搬到课堂;也可以是自己根据已有经验思维、加工、合成创造出新的内容。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组织能力, 更向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促使学生为之继续努力,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另外开放式的准备部分还为学生心理方面留有一定空间,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积极思维试图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在实际练习中检验,让学生正确理解理论与实践二者的相互关系,体会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三思而后行的良好习惯。此外,自我暗示调节情绪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在开放式的准备活动中,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以领会、掌握、运用。

8.重视体育课堂常规训练

体育课堂常规能培养学生的意志毅力,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自控能力,帮助学生自觉主动地排除各类干扰,进而积极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因此, 体育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训练,让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明确体育课的特点,把常规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营造学生积极练习、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

如何上好小学生的体育 篇2

“生命在于运动”唤起了人们对体育认识的提高“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目标。社会各阶层对体育的重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此基层体育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特别是中老年人对体育锻炼更是“情有独钟”然而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小学生却对体育的认识虽不算一片空白却也是知者甚少,一味地在数学的题海中挣扎;在语文的堡垒中喘息,却不知道体育锻炼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如何让学生改变观念,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理念,值得每位体育工作者深思。我认为应从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开始逐步实现“终身体育”的构想。那么怎样上好一堂体育课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一节好的体育课必须打破常规、树立新意

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体育教师自由地,随机地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授课内容,用简单,富有乐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注重简单的技巧练习,培养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

其次,教师要用和风细雨般、耐心地说教、优美及悦耳动听的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的了解体育锻炼的普遍性和“快乐体育”的内涵。例如:在做准备活动时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做一些简单地韵律操、热身操等,在欢快地旋律中翩翩起舞,这样既起到热身的目的又不使学生感到厌倦。

再次,打破原有体育课的常规。没有必要强调队伍如何整齐,只要能够听到教师的讲话,在教师的视野之内即可,把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伙伴,平等、和谐地一起参加锻炼。

2、一节好的体育课必须配以生动形象的讲解

体育教学中如何用语言进行讲解,是技术问题,也是艺术问题。技术动作上的修养,技术动作的讲解可以编成几个步骤或者是几句顺口溜,让学生好学也好记,比如:我前几天讲的公开课“前滚翻”,在组织上就有些乱,听了很多老师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下来我反复思考,我觉得可以再讲动作要领的时候把它分解成5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掌握,这样有助于学生各个环节清晰、快速的掌握与学会,也可以把动作要领编成顺口溜让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熟记,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会。有了5步教学法就可以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一步步的练习,教师也能全面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动作概念后在进行分组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在语言艺术上的修养,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比如:开始的激情导课很重要,好的导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整节课充满期待,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充分利用语言的艺术,有句名言说得好:“一个好的老师,同时应当是一个语言大师,否则是很难懂得教育艺术和技巧的人”。语言是传播知识的主要媒介,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学语言要规范正确,又要生动鲜明,尤其在讲解动作要领时,语言必须清晰、准确、形象、简洁明僚,切忌拖泥带水。所以,有时我们老师将教学内容和要求编成口诀,教学中既节省时间,学生又容易掌握。因为教师既要通过语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通过语言调动学生的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对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没有一定的艺术手法是不行的。其次是教学语言要富于变化,这包含着词汇的变化、语调的变化、感情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要随教材的需要和课堂实际予以灵活处理。

3、一节好的体育课必须展现准确优美的示范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示范,比如:我在这次公开课上讲“前滚翻”只是自己做了几个漂亮的动作,而没有很好地运用上完整与分解结合,正确速度与慢速度结合的方法,所以学生对动作只是走马观花而没有深入掌握导致练习时错误的发生。也可以正确示范与有代表性的错误示范结合,也可以用直观教具来进行示范等。还可以适时改变示范面,因此,准确优美规范化的示范动作是体育教学的无声语言,对学生有强大的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结构等实际情况。把握好示范的时机、位置、角度、方向、速度等方面的艺术性,借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准确优美的示范,能使学生较快理解动作要领和建立清晰的运动表象,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因为教师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钦佩和赞美,学生由此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欣赏==羡慕==向往==跃跃一试,从而起到良好的激励效应。示范能力也是我们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4、一节好的`体育课必须体现重视安全教育

伴随体育运动的是不可避免的意外伤害,因此科学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体育课的本质任务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如果体育课教学忽视安全与安全教育,就很有可能发生伤害事故,影响学生学习、生活健康。因此,体育课教学必须重视安全教育,切实加强安全措施,首先应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其次是体育器材要检修,再有就是组织工作要周密,检查学生的服装、配饰等等,这都是预防伤害事故的重要保障。体育课以室外课为主,教学环境多变,学生流动性大,注意力易分散,课堂上有时会遇到预料不到的情况。因此。在活动中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以防事故发生,不能让孩子们在寻求健康中却损害了健康。要时刻谨记“教育无小事,安全问题重于天”。

5、一节好体育课必须体现采取多样话的教学手段

体育课教学方法的确定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必须要符合学生本身,教材本身的结构特点,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等。因此。一般说来,教学必须遵循由简到繁、由静到动、由慢到快、运动量由低到高再到低等循序渐进的原则,并紧密结合教学任务和教材要求。体育教学活动多变,动作复杂,练习时间有限,因而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此要仔细思考反复推敲,结合新颖多样的组织手段进行艺术烘托方能奏效。比如:前滚翻解决低头团身时可以在下颌和腿中间夹纸,在解决投掷出手高度低是可以拉彩带,解决跳远起跳高度时可以再踏板上空挂彩球等等,总之,不能抱住一种方法一成不变。如何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怎样组织教学,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而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并以学习为主线的学习过程。要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因素很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学习。

6、有始有终,注重“放松活动”

体育教师还应该注重授课结束后的放松活动,我认为它是一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放松活动做的充分,不但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而且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快乐体育”。体育教师在选择放松活动内容时,应将那些学生易学又有利于放松的游戏或韵律体操教给学生,再配以优美舒缓的音乐更会让学生的身心方面得到充分放松,让你的一堂课在快乐中开始在轻松中结束。

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篇3

一 、打破教学常规,提高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学生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以往常规式的程序教学不仅不会带给学生轻松、快乐的氛围,而且还会使学生厌倦上体育课,反感体育锻炼。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恶性循环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让学生从快乐中体味到上体育课的乐趣,树立积极锻炼的信念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体育教师要解决“计划”的束缚。小学生对新东西很感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在课程标准的要求范围内自由、随机地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授课内容,用简单、富有乐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注重简单的体育技巧练习,培养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教师要用耐心的说教、悦耳动听的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要在体育训练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体育锻炼的普遍性和“快乐体育”的内涵。例如:在做准备活动时打破以跑步为主的练习,师生一起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做一些简单的韵律操,既可以达到热身的目的,又能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

3.打破原有体育课的常规。改变以往枯燥的讲解,让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来激发体育学习兴趣。示范时,教师的动作应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再对学生进行个别动作的讲解、示范。这样,学生有了较明确的动作概念,便能有的放矢地去练习。另外,教师注意采用多样化、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的无意注意。例如跳绳教学时,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跳绳节奏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教学,不同组采用难度相当、形式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四小组,第一组教学生跳长绳,第二组教学生单人单脚跳短绳,先让同组同学共同学习,掌握方法后,相邻两组交换方法,互相学习、讨论交流,让学生在掌握更多的跳绳方法基础上,增强同学间的相互沟通和合作能力。

二、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所以,作为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质与能力的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学引导。对于体质能力强的学生,要激励学生敢于张扬自己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善于展现自己,让其在教学过程中示范演练,充分发挥其能力强的一面;对于体质能力弱的学生,要鼓励学生敢于用放大镜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只要他们有一点点的进步,教师就要加以赞赏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强项,体验成就感,这样,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有了进步,体育学习兴趣油然而生,练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

因材施教可采用以下策略:

1.按爱好分组。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进行不同项目的练习,体育教师针对个人的特长集中、系统、全面地训练,使学生内在的潜能得到发展,体育技能不断提高。

2.按性别分组。针对性别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授课内容,女生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选择跳绳、健美操、羽毛球等授课内容;男生则是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结合全面发展,选择篮球、足球等授课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唤醒他们自觉锻炼的意识,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信念。

3.关注班级中有病情的学生。根据他们的病情帮助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防止因盲目锻炼使病情加重或因缺乏锻炼而不利于疾病恢复的现象,力争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三 、科学锻炼,关心学生的人身安全

体育运动是不可避免出现意外伤害的一种活动,因此科学锻炼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在体育课的过程中,应该将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贯穿其中,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对自己有所了解,明确自己参与的体育锻炼对自己哪些部位有利,从而有目的地参加锻炼,减少不当的体育锻炼对身体造成的伤害,避免锻炼中出现危及学生身体及生命安全的状况,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每一位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生命在于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终身体育”的思想,不能因生活、工作的忙碌而淡忘体育。为了祖国的未来,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要重视每一堂体育课,上好每一堂体育课,为培养具有健康体魄的21世纪人才而不懈努力。

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篇4

一、精心进行课前准备

1. 做好教案的准备。

在设计教案时, 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审视自己的教案设计思想是否与新的课程理念相符合;制定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进行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把握教育教学规律, 发展学生个性。

2. 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

上课前, 教师应画好场地, 安放好体育器材, 做到场地器材布局合理, 安全卫生, 要有利于队形的变换。如, 课前遇到雨转晴天气, 应及时检查场地上是否有积水或危险物品, 固定器械有无损坏, 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避免学生出现意外伤害事故。

3. 做好学生配合教学方面的准备。

在每节体育课前, 教师可要求部分体育骨干将新授教学内容试做一遍, 在指导学生做的同时进行观察, 从而了解本节课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动作, 以便及时调整本节课的教学要求, 改进授课方法, 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

4. 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教师在课前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应结合时令季节的特点, 根据当天气候变化的实际情况, 做到未雨绸缪, 适当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

二、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1. 准备活动部分。

准备活动的作用是为了避免学生在进行某一体育运动项目时因心理、生理上的准备不足而造成身心方面的损害。传统准备活动中, 教师一般是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慢跑、徒手操、游戏等活动, 重点在于学生的关节、韧带、肌肉粘滞性等方面。这种准备活动规范性强, 通常对防止学生运动损伤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 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 教师应提倡开放式的准备活动,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其根据已有知识与经验, 加工、编创出新的活动内容。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 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同时促使学生为之继续努力, 进而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2. 基本部分。

(1) 推行快乐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内驱力来自于他们的好奇、好动的心理及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渴望。在教学中, 教师应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活动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通过发挥教材、场地、器材和课堂气氛的作用, 创设“动起来”的情景, 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形式上大胆创新, 使体育教学向着有趣、轻松、自由、娱乐身心的方向发展, 从而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 (2) 做好讲解示范。讲解与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手段, 教师讲解示范的水平与能力如何, 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果。讲解时应语言清晰、层次分明、用词确切、生动形象, 并突出重点、难点, 同时要熟练地运用体育专业术语;示范则应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示范什么, 怎样示范。为了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动作概念, 教师必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示范的部位、方向、步骤与技术动作的结构, 以及用力顺序等。

3. 注重“放松活动”。

放松活动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不应拘泥于传统的形式, 只要是有益于学生身心放松的活动形式都可以采用。教师应让学生找出适合于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放松活动形式, 并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 这有利于他们运动能力的提高, 能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及时进行课后总结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篇5

发布者:罗蕊菊 发布时间: 2011-12-29 13:05:26

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一个主要方面。小学生的身体正处于生长旺盛时期,他们的生长发育状况和体质的强弱,虽然有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因此,小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全面关心和保持学生的身体,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养护和积极锻炼的具体措施,把卫生保健、饮食营养和身体锻炼以及合理安排生活、学习制度密切结合起来,以促进小学生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完整的有机体。小学体育的对象是儿童少年,要想达到育人的目标,就要研究教育的对象。不仅要了解人体的构造、功能和对体育的兴趣、欲望等,还要深入地研究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各个身心发育的阶段特征,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否则,一切努力都可能是事倍功半,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他们活泼爱动,很喜欢体育课,乐意参加体育活动。小学体育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为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通过体育课,不仅可以锻炼人的体力,而且可以开发智力,提高文化素质,促进个性发展,培养优良品德,陶冶美的情操。体育活动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对小学生富有吸引力,能把广大学生引导到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去,从而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对儿童少年的侵蚀和影响。既然体育课这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上好呢?下面我就谈点上好小学体育课的浅薄建议。

1、小学生的心肌力量较弱,呼吸的频率浅而快,骨骼容易变型,肌纤维较细、无力,不能单调和长时间的做静力性练习,因此在体育锻炼中,要合理安排好负荷量。一般情况下运动量不宜过大,练习时间不定过长。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好练习的强度,次数和间隔时间。因此,在教材选择上,要注意上肢和下肢活动的搭配,跳跃游戏与投掷游戏的结合,在做非对称性练习后,要增加另一侧肢体的练习,如乒乓球、单脚跳等。

2、小学生大脑皮质神经兴奋和抑制不均衡,兴奋占优势,易扩散。因此,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年龄越小,抑制过程越不完善。分化抑制能力差,在教学中就必须根据儿童兴趣广泛和好动的特点,多样化地安排教材,对同类教材,它的练习方法和形式要多变,可采用游戏、竞赛、循环练习等经常变换方法,这样活动起来,学生的兴趣就会比第一次浓,比第一次更活跃,更有成效。

浅析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篇6

关键词 如何 上好 小学 体育课

一、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就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学校举行一个篮球比赛,就因为争一个球,就准备打架了,我马上跟他们两个人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然就请先离场休息。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二、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便如,在一场校际拔河比赛中,因我发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斥责,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我要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便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力。

三、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可知与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句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亲自出马,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体育课 篇7

一、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营造欢乐的上课气氛

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活化体育课堂, 在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弊端。 比如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缺乏一种兴奋剂,无法活跃课堂氛围。 所以课堂教学必须与小学生的特点相结合, 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对小学体育“ 快速跑”这一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从而有效地激活课堂气氛。比如,教师可以采用“ 抗洪抢险”这样一个游戏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而且要保证两组学生具有均衡的实力。 然后将空篮筐放在起点和折返点, 将其作为防洪大堤,将作为防洪沙包的实心球放置在折返点的篮筐位置。由跑到折返处的学生拿起防洪沙包然后往回跑, 而且在奔跑的过程中不能丢掉防洪沙包,最快完成任务的小组胜利。 采用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情境性非常强, 每位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英勇的抗洪战士,都在努力地奔跑。 学生在游戏中非常投入,而且玩得非常开心, 教师采用这种创设情境的方式使得体育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随后再采用互动的方法进入快速跑的学习中,并且产生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二、对学生的体育技能技巧和体能进行着重培养

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从而对学生各方面的体育技能进行培养。 小学体育课堂中较多地用到了示范和讲解的方法,教师要有效地结合这两种方法,通过形象的示范以及动人的讲解让学生参与课堂锻炼,使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比如,在对“ 跨越式跳高”这一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示范讲解的方式。首先学生从侧面的直线进行助跑,然后利用离杆远的一腿进行起跳,在腾空之后,将腿摆动先跨过横杆,随后内旋下压; 两臂要保持句后摆的姿势, 在横杆上迅速地移动臀部;在这个过程中上体前倾朝着横杆的位置扭转,随后高抬外旋起跳腿,将过杆动作完成。 身体在过杆之后要侧对横杆,使摆动的腿先着地。 而简单来说,跨越式跳高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助跑,其次是起跳,再次是腾空过杆,最后是落地。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图片和视频将跨越式跳高的整体动作完美地呈现出来, 随后再播放各部分的分解动作中,并且配上教师自己的语言讲解,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增强。然后在完成示范讲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组织,使其开展相应的练习。 在具体的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观察学生的动作, 一旦发现学生的动作中存在问题, 就必须对其进行及时纠正,同时,教师还要对跳杆的高度灵活地进行调整, 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跨越式跳高的信心。 除此之外, 在让学生学习体育技能技巧的同时, 还要加强体能科学练习,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

三、在学练中渗透对体育行为规范的提醒和教育

体育教学的本质任务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 使学生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健康,最终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然而如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忽视安全教育, 就会导致学生出现各种伤害事故,最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所以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对体育行为规范的提醒和教育, 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由于室外教学是体育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因此体育课的教学环境存在着多变的特点,学生也具有比较大的流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很容易被分散,因此很可能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 所以体育教师在具体的学练中必须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对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规范,从而有效地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防止小学生在追求身体健康的时候反而损害健康。

小学体育教师要 采用创设 情境的方 式 ,营造欢乐 的上课气 氛,对学生的体育技能、技巧和体能进行 着重培养 ,将教学的 节奏切实 把握好 ,充分地运 用各种灵 活的教学 方法 ,在具体的 学练中渗透对体育行为规范 的提醒和 教育 ,从而真正 地将一堂 体育课上好。

摘要:现在人们对体育锻炼越来越重视,而小学是学生刚开始接触体育的阶段,因此,如何将小学体育课上好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对学生日后融入体育的程度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必须认真地思考,真正立足于小学生的视角将体育课上好,从而使小学生真心热爱体育。

体育专业学生如何上好实习课 篇8

做好课前充分的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因素, 要上好一堂体育课, 体育实习生在上课前要进行备课写教案、试教、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准备, 只有各方面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才能从容地完成课堂教学工作。

1.1 心理准备

教师上课前的良好心理状态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对刚刚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实习生来说更是如此。实习生虽然多次试讲过, 对教案已相当熟悉, 但这毕竟是在熟悉少数学生 (实习生) 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旦正式上课, 面对着几十双陌生的眼睛, 情况很可能会发生变化, 有的人会词不达意、结结巴巴, 有的人会机械重复, 有的人甚至会把原来准备好的一切都忘了, 以上种种情况都是因紧张而造成的心理失态现象。因此, 教师应让实习生课前做好心理准备, 首先, 要教育实习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上课, 要树立自信心;其次, 要给实习生“打气”和鼓励;再次, 要让实习生在上课前多接触所教授的学生, 有意识地“亮相”, 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 从而消除陌生感。

1.2教材教法准备

心理准备固然需要, 但课前的业务准备则更为重要。因此, 实习生在课前要做好以下工作: (1) 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 以便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协助; (2) 反复熟悉教案, 抓住教学重点、难点; (3) 进一步钻研教法, 以便能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运用自如; (4) 有意识地加强自己薄弱环节的训练, 如语言表达、口令、示范等。

1.3物质准备

物质准备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条件。因此上课前, 应进一步查看实习学校的场地器材情况, 并按照教学内容, 把所需的场所布置好, 器材、教具准备好, 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2.技术课教学

技术课教学是教学实习工作的主要内容, 是传授知识、技术技能, 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途径, 其教学质量的好坏, 除了取决于课前是否进行充分准备外, 更取决于实习生在课中能否正确地遵循教学规律, 灵活运用教法, 合理贯彻教学原则。

2.1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知识的传授者, 对教学工作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教学毕竟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因此, 实习生不能唱“独角戏”, 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材施教。

2.2认真执行教案

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 是课前准备阶段设计的方案。它可反映实习生课前的准备情况及其工作态度。上课时, 认真地按照教案内容进行实施, 是临场不乱, 运用自如地上好课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 组织教与学的活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因此实习生在认真执行教案的同时, 必须根据课堂的实际, 如学生掌握教材的程度、运动负荷的大小、天气变化等情况, 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对教案上的内容和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2.3组织教学活动

技术课的教学不同于理论课教学, 它是学生在课堂外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 其特点是学生活动的空间大、人数多, 难以管理。为了使技术课的教学正常进行, 实习生要有高度的计划性和严密的组织性。上课时, 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 组织严密紧凑, 各个环节或步骤做到有机衔接, 充分利用上课的每一分钟, 把组织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

2.4合理安排授课的密度和运动量

合理安排授课的密度和运动量, 对实习生来说尤为重要。安排得当, 可以达到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的效果;安排不妥, 则会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 甚至影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因此, 实习生应在教学中细心观察, 灵活掌握, 使运动量有节奏地逐步上升。

2.5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安全保护工作对实习生开展正常的课堂教学, 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 实习生在教学中要重视这一环节, 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预防伤害事故发生。

3.理论课教学

作为体育教育实习, 除了进行技术课教学外, 在整个实习期间还要进行1—2节理论课的教学。理论的课教学效果, 不仅取决于实习生的能力、知识面, 以及对教材的熟练程度, 还取决于实习生教学的基本功。

3.1精心设计和正确运用开讲导言

开讲导言是组织教学进入正式教学的连接键, 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把钥匙, 是教师满足学生期望信息传递的起动点, 因此开讲导言设计得好, 运用恰当, 对完成教学内容大有好处。导言开讲的方法主要有开门见山、创设疑境、诱导启发、承上启下等四大类。实习生在选择运用开讲导言时应根据授课的内容和要求进行, 导言不宜过长或过短, 以免影响上课的效果。

3.2组织教学

通常体育专业的实习学生都有重技术课轻理论课的现象, 忽视理论课的组织教学。要上出一堂成功的理论课, 实习生除应根据教案安排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 有机地掌握讲、问的时间和顺序外, 还应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和规律, 充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原理,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又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要充分重视板书的作用

板书在课堂教学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它既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语言教学的辅助, 还是一种无声教学手段。因此在授课中要充分运用板书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4上课中的应变能力

在理论课的教学中, 实习生感到最棘手的恐怕是课中的偶发事件。对于课中出现的偶发事件的处理, 是衡量实习生应变能力的主要方面, 也是实习生难以掌握的一个重要问题。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 对实习生来说, 主要有: (1) 一堂课的讲稿很快就讲完了, 感到无话可说; (2) 一堂课快结束了, 可事先安排好的教学内容还末讲完; (3) 走上讲台面对陌生的面孔不知从何开讲; (4) 讲到中间突然停止等等。碰到这些偶发事件, 应保持冷静果断地采取合适的措施加以补救, 巧妙地解除自己和学生的紧张情绪, 重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4.课后小结

一堂课结束前, 实习生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 把教案的实施情况、组织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有重点的回顾。其主要形式有全面小结和专题小结, 主要内容是对教案本身进行检查和对教案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4.1对教案进行检查

对教案进行检查就是实习生对自己的教案进行自我鉴定。它主要包括: (1) 课的内容和任务安排是否科学合理; (2) 教材搭配是否合理, 教学步骤是否符合实际, 重、难点是否突出; (3) 组织结构是否严谨, 教法选择是否得当, 课的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等。以便从中借鉴, 加以改进, 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服务。

4.2对教案执行情况的回顾和总结

实习生应对在执行教案中, 能否根据教学对象和课中的具体情况灵活应变, 执行教案是否运用自如;运用教法是否手段多样, 富有启发性;贯彻教学原则是否做到精讲多练, 注意区别对待;组织教学课的结构和时间安排是否合理;调动队伍的方法是否紧凑;练习衔接是否严谨;是否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对教学是否满意;学习效果以及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如何等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分析总结, 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

摘要:本文就如何指导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教育教学实习中上好每一节课的问题, 阐述了课前准备、技术课教学、理论课教学和课后小结等方面的方法。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篇9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 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 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

体育运动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 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 通过体育运动, 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 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二、调动学生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 落实心理健康目标

1. 利用学生的直接兴趣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活动的心理原因, 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是积极性的核心。在体育活动中,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的, 但归纳起来, 可分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两种, 直接动机是与体育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动机, 它是以自己直接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学习的动力。例如:他们看到, 在老师的带领下, 同学们正在作各种活泼的游戏, 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学习要求, 即直接的学习动机。但是, 这种动机是不会持久的, 一旦在满足了暂时的需要之后, 就会消失。而间接动机是由自己的意志和社会的需要产生的, 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作为其学习动机的。

2. 学生兴趣与注意力的培养和运用

注意力是认识事物的起点, 在体育活动中, 如果心不在焉或注意力不集中, 便不能掌握好所学的内容, 就会出现错误或伤害事故。

注意分被动与主动两种, 被动注意是属于本能的, 没有自觉的目的, 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 它由条件刺激或个人爱好所产生。例如:上体育课时, 新奇的道具, 醒目的标志, 洪亮的口令, 都能引起学生们的被动注意。而主动注意则由意志去指挥, 带有强制的意思, 往往学生对某些事物并不感兴趣, 只是由于某种需要才去注意。

三、了解学生心理, 采用恰当的体育教学方法,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要保持学生健康的心理, 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 再施以不同的体育教学特点及教材处理方法, 更好地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做准备。教师在教材的选择处理上, 要进一步适合各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转变观念, 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特征为基础, 发展综合育人为目标, 使学生能健康全面地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中出现一些心理障碍现象。正确地处理学生的心理障碍, 对学生掌握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同时对学生今后的人生之路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常遇见的心理障碍大致有以下几类:

1. 骄傲自满心理

在“前滚翻”一课的教学中, 有部分学生在没听清楚教师讲解的动作要领的情况下, 急于前滚翻, 因此往往动作不准确, 要点不掌握, 甚至有时会出现扭伤颈部、动作不连贯等情况, 同时, 教师今后对其进行纠正也有一定的难度。此类学生一般为性格外向, 好表现自己, 过分自信, 急于求成, 虽然他们对体育的兴趣较浓, 但自控能力差。

2. 焦虑紧张心理

在教学“支撑跳跃 (跳山羊) ”以及“过平梯”这些比较危险同时又较刺激的内容时, 男生大部分跃跃欲试, 争先恐后, 而一部分女生则提心吊胆, 怕完不成动作, 被同学嘲笑而紧张不安。由于害怕跳, 故练习时, 身体因动作放不开而变形。越害怕就越紧张, 越紧张则越跳不过, 引起恶性循环。

3. 懒散自负心理

在体育课上, 一部分学生对上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上课学习不专心, 随随便便, 注意力不集中, 贪玩好动。

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得过且过, 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 游荡于学习之外。另外, 教师教法呆板、教学内容枯燥、组织能力不强、场地器材缺乏等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针对上面例举的各种障碍心理,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改进教材、教法, 沟通与学生的关系, 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 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观念, 养成终身的心理健康行为。

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 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教学中培养学生乐于接受他人批评和建议的良好心理素质,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常分析、检查自己, 了解自身的优点, 从而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要求。

1. 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采用目标教学法。先给学生制订目标, 使学生确立一个正确的心态, 在有干扰的情况下要求学生集中精力, 调整心理, 完成目标。

2. 妥善处理教材, 精选教学内容

为适应小学生身心特点, 满足学生体育兴趣, 使教学不再局限于跑、跳、掷之中, 需增加选学教材, 把握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中长跑时, 可把它设计为解放军战士急行军, 越野行军, 创设一个解放军打仗的情境, 变“无趣”教材为“有趣”教材。

3. 设置心理健康内容

结合保健课教学内容, 给学生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的作用, 掌握心理保健方法。在一个学期中可开设1~2节心理咨询课, 从而预防和排除学生心理障碍。

4. 改变教师的工作作风,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上课应态度和蔼可亲, 讲解生动, 示范形象逼真, 久而久之, 会给学生带来勇气和积极性, 使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热爱学生, 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 做到以诚相待, 以理服人。多采取激励性评价,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严禁粗暴或带有侮辱性的评价。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篇10

一、要有一定的教学常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 大千世界如此, 我们的体育课上更是如此。我们在体育课上要把常规教育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去, 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的常规教育, 让每一个学生知道体育课的特点和体育课上存在的危险因素, 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上好体育课。持之以恒, 形成学习积极、纪律严明的课堂氛围。

二、体育上各个环节紧密联系, 相辅相成

体育课主要是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的, 它们分别是:准备 (开始) 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体育教师要根据自己制定的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设计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 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灵活组织教学。有句名言说得好:“一个好的老师, 同时应当是一个语言大师, 否则是很难懂得教育艺术和技巧的人。”语言是我们体育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主要手段, 是教师和学生沟通感情的桥梁。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是一样的, 都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掌握体育技能、技术的一种主要手段方法。因此, 要求我们广大体育教师的教学用语一定要正确一定要规范, 而且要生动且具有感染力。特别是在体育课上, 我们讲解动作要领的时候, 要求我们教师的语言要清晰准确、简洁, 切忌拖泥带水。所以, 有时我们要将教学内容和要求编成口诀, 这样在教学中既节省时间, 又使学生容易掌握。这样, 教师既要通过语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还要通过语言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由于大多数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 所以在体育课上我们的教学手段一定要灵活多变。我们要勇于打破一些比较落后的教学组织形式, 并且教学方法要创新以增强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例如, 体育课上经常遇到的队伍调动, 以前的方法过于机械, 教师现在可以把调动过程编成游戏, 或者调动队伍时配以节奏感强的摇滚乐等, 既会使学生感到新奇, 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 提高教学效率。

课前准备要充分, 教师一定要从学校操场实际情况出发, 在准备好活动器材的同时布置好场地, 确保整个教学过程能顺利完成。教师应充分发挥准备部分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如可采用趣味练习“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练习”等方法来集中学生注意力, 努力改变以前我们课上整整队, 报报数, 慢跑几圈做热身操等教学方法。基本部分中, 我们教师要多运用直观形象的教授方法, 教授重点语音一定要精简, 多让学生练习实践, 多给他们自由练习的时间, 让他们在自己反复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可采用举行比赛、组织游戏等形式, 提高学习质量。在结束部分中放一些比较轻松的音乐帮助学生调节情绪, 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让学生保持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以学生为本

据调查发现, 现在的小学生有很大一部分都比较具有向师性, 他们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上往往都非常积极地展示自己, 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我们广大体育教师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我们一定要经常鼓励自己的学生。在《篮球》教学时, 我给学生评选出“扣篮王”“神投手”“最佳合作奖”等, 使学生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因此, 在体育课堂上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要多运用一些表扬鼓励的手段。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眼神或者通过语音等对学生进行一些的特定教学手段, 再结合我们的日常教学语言, 给表现成功的学生以肯定, 给失败的学生多一些鼓励, 以此来激发每个学生的自信心, 强大他们的心灵, 这样我们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肯定就会提高一大截。“教师不要太像教师, 学生不要太像学生”, 在我们体育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 让每一个学生都充满自信, 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讲出来, 给学生一片自由自在的课堂天空。

体育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一定要多进行交流、沟通和互动, 让体育课堂上充满掌声、笑声, 要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例如, 体育课上讲授弯道跑技术的第一课时, 通常我们一般都采用先讲解、示范, 然后学生再模仿练习这种教学模式。教师肯定会主要讲解大多数学生在练习中容易犯现错误的地方, 教师纠正讲解完之后学生再练习。学生往返重复几次之后, 肯定就没了兴趣。所以我们可以先安排学生进行一个十字接力游戏, 让学生通过游戏先发现问题, 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做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在学生急切地想知道一些更好的解决办法的时候, 教师再及时精讲点拨, 学习效果会更好。

四、充分“吃透”教材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里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把一些学习内容编成故事, 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 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对低年级学生, 教师也可以把一些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 通过情景教学模式进行讲授。对于涉及同一教材内容的重复学习, 我们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方式进行处理。例如, 进行持轻物投准练习, 我们可以多换一些游戏:这节课是“打靶”练习, 下节课就改成“射飞机”练习。只有不断更换游戏名称、不断更换练习器材、不断更换学习情境, 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大纲精心备教材、备教法学法, 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并且要多采用竞技化、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教师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一定要多样, 科学合理地控制体育课的密度和节奏, 尽量避免课堂上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为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换, 例如, 分组练习可按男女性别分组, 按不同兴趣爱好分组,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友情分组再或者是随机分组等。教师的教学也应更多地采用引导式、启发式、协商式等形式。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篇11

【关键词】激发潜能;童心育人;赏识育人;活动育人;精心备课;面向全体;提升素质

体育课是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体魄,培养学生拼搏进取克服艰难险阻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生理心理的一门学科。如今的体育课虽然已经引起国家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得到广泛的开展,但部分地区对体育仍存有偏见,认为体育无足轻重,只要学好文化课就可以了,至于体育无非是走走、跑跑、跳跳、投投。只要身体健康、身体素质好不锻炼也可以。殊不知就是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的滞后,病发率的提升,学生诸多不良心理现象的产生。只注重他们掌握知识的多少,分数的高与低,缺乏对其健康心理的引导,缺乏对其意志品质的磨练。体育课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拼搏进取的精神方面比其他学科更具有其优势,使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得以锻炼与提高。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何上好体育课,開展丰富的体育锻炼活动,非常重要,在教学中上好体育课,不仅需要教师的认真付出,还需要恰当有效地教学方法和理念,去指导教学实践。

1激发潜能,童心育人

1.1增强兴趣培养,从儿童的视角去发现

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决定了学生对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学习的投入程度。因此,教师应重视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如: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其次,教师在做教学计划时,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进去,开发出一系列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法如游戏、情境、小组合作等。对小学生较有吸引力的新型教学方法,多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发现问题,发掘兴趣点,和学生做朋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2调节课堂气氛,用儿童的思维去交流

课堂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对知识的吸收和接受程度。良好的课堂氛围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轻松、积极、但不失秩序。因我国学校体育长期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难一下度过过渡期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大多数学校还延续着之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即使有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被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但由于对其缺乏深入的研究,往往掌握不到它的精髓,最终只流于形式。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勇于实践,将更多新型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中来,不断将其进行总结、完善,使其更好的应用于课堂气氛的调节。多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去换位思考,语气抑扬顿挫,忽轻忽重,整个课堂像是模拟军事演习、游园会、故事会、动物王国聚餐等等,有的放矢的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及时采用多问易答的形式来体察他们的心理生理状况,形成良好的交流。

1.3激发主观能动,以儿童的发展为追求

如何激发出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就成了高效课堂推行后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主动的维护课堂秩序,让他们用自己不太精炼的语言逐步规范管理,以儿童未来的健康发展为教学最终追求。教师可多将游戏法运动到体育教学中来,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而游戏一般是以集体形式展开的,且一部分游戏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组织邀请赛,友谊赛等,游戏结束后到老师这里领取奖励和惩罚。如,惩罚表演节目,奖励观赏节目等。课堂中只需把活动内容和小干部职责安排下去,孩子们就能安全有序的完成课堂锻炼的要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小干部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竞争意识等。教师应注意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材内容,拿小学生来说,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如果一味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训练,不仅学生的身体无法承受,也极易造成学生对于体育的错误认知,导致他们无法从中得到乐趣,而认为体育只是单调和无休止的训练,不利于今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教师日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不泯童心,赏识育人

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赏识是孩子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

2.1小成功,树自信

体育课中多发现学生的“小成功”,及时进行鼓励,会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在未来前进的道路上才能不畏艰险。如,低年级学生的50cm助跑跨跳学习中,教师可在课前事先用彩色粉笔画好宽度不同的“小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熊过河的游戏”,给予孩子们“菜单式”的练习目标,让同学们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小河宽度,及时给予赞扬、肯定、鼓励,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选择越来越宽的小河进行挑战,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可多组织类似的活动,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潜力,使其对体育学习以及自己的能力都充满自信。

2.2多鼓励,免自卑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都有比较强的自尊心,荣誉感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所以在教育过程应以表扬、鼓励为主”。一位著名的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小学生对教师或家长意见的接受能力较强,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学生会渐渐形成自我的价值观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物别注重自己的言行,不对学生进行严厉呵斥与批评,避免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注意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以,多用鼓励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使其树立起人生最初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这一小小改变,往往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3改观念,励创新

作为教师,要坚决摒弃“恨铁不成钢”的传统思想,要积极实践“赏识教育”,让我们用赏识教育这一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灵。要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就中体验快乐,要让学生从做对一个动作,完成好一次练习,取得一次次进步中获得满足感。我们要善于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地肯定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各种学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实现更高的目标。

4重视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技能

通过日常体活动,培养学生拥有自主锻炼的能力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因此,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逐渐从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向对学生能力以及锻炼习惯的培养过渡,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其固定的形成模式和特点。

4.1精心备课,爱的渗透

备课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要打造精品课堂,教师应多花点心思备课、说课、听课、评课、交流。一线体育教师往往都是学校的“体力活”先遣队,平时事务性的工作较多,课时较满,辛苦程度不言而喻,但我们必须将孩子的未来健康发展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用爱心浇灌。平时多费心,多费精力,多收集心理辅导内容、身体生理常识、新鲜事物、新闻信息,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

4.2严抓常规,以技促能

拥有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是学生掌握基本体育技能的保障。课堂组织或锻炼方式的不当,极易导致学生在锻炼过程中身体受到伤害或是因不得其道而渐渐丧失教师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因此,平时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能保证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有利于他们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5面向全体,提升素质

有选择性的组织安排一些体育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提升体育类综合素质,且借助这样一个愉悦的平台保证全体学生每天一定的运动量。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教师还需仔细观察,发掘出更多有潜力的学生进行专项培养,争取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匡伯辉,孙有平.师专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2]体育与健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如何上好90后大学生体育课 篇12

要找到因材施教的方法, 我们首先要了解90后大学生性格特点、行为方式、以及目前教师教育教学的现状,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特点, 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 甚至需要适时地变更相应地教学内容, 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90后大学生特点

(一) 家庭环境

90后学生家庭环境相对于70后、80后来讲经济条件较好。温饱问题不再是他们的主要问题。这部分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 整个家庭“四、二、一”结构, 对子女在教育和成长上的期望值都较高, 同时注重孩子全面发展, 但与真正的素质教育还有区别。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和要求常常超出孩子所能承受的能力范围。

(二) 社会环境

90后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和竞争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大。由于社会竞争压力, 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都看到毕业的学长学姐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毕业即失业的现状。加之社会提供的符合大学生期望的薪酬岗位有限, 很大程度上反作用于在校的这部分学生。

(三) 性格特点

由于优越的家庭物质环境, 这部分学生身上缺少了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加上独生子女关系, 很多学生都是精神上独立自我, 现实生活上依赖性较强, 学生独立生活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较差。比如衣服自己不洗, 被子不会叠被等。同时这部分学生由于接受信息的渠道比较多, 在知识储备和自我眼界上相对于以往的学生都要来的多和宽。因此, 在变化不大的教育环境中往往滋生出一种张扬和浮躁的个性。自我意识特别强烈, 对学校甚至教师的一些举动会做出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学生之间的感情和关系都变成赤裸裸的利益关系。学校学术氛围明显变淡。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 经常会出现高校学生因为失恋或者学习压力导致轻生的事例。

(四) 行为处事

学生素有我行我素之称, 学生间关系相对比较淡漠。学生在日常行为上经常表现出不愿意合作, 在思想上自我表现毫不掩饰, 有自信和激情的一面, 但更多地体现出唯我独尊的个性特点。他们渴望有集体生活, 但在处理集体问题时表现出自我的个性, 不愿通融, 不愿轻易放弃自己的主张, 也不愿主动和同伴或师长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 他们在情感上渴望学校或老师的关怀, 同时又害怕和远离和他们之间的深入接触。

二、目前高校教育现状

目前高校教育现状主要从高校教师队伍结构、教学环境和课程设置三方面去分析。

(一) 教师队伍

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中, 中、高级职称教师年龄基本都属于60后和70后。这部分教师因其自身所受教育环境和从教的历史经验, 让他们带有那个年代人特有的保守和严谨的思想作风, 对90后学生张扬的个性, 与众不同的言行举止在思想上有排斥心理。保守和开放往往在课堂上都能产生情感冲突。

(二) 课堂中情感培养较少

高校体育课中情感培养仍然没有受到重视, 体育作为一门集体性较强的课程, 兼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在开放的体育课堂上, 学生之间, 师生之间能够产生更好的情感交流和情感教育。体育课堂中的绝大部分内容是需要集体配合完成, 可以提高90后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 养成集体主义精神。作为课堂的指导者还没有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指导作用。

(三) 教学内容不符合需要

大学体育在制定的教学内容上应该有别于中小阶段。大学体育作为学生生涯中最后一个阶段体育课, 除了让学生进行必要的身体素质锻炼外, 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常见的体育运动方法和技能。根据不同专业学生, 提供更多的与将来专业技能相关的运动项目, 以利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 能更好更方便的进行锻炼。但是, 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 依旧是重复着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

三、针对90后大学生特点所采用的教育对策

1) 体育教师要适当改变思想与时俱进, 也应该有关爱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90后大学生。虽然他们身上有很多我们以往没接触到的个性特点, 甚至是放大了的缺点, 但我们更应该看到他们身上那种阳光, 积极, 自信的优点。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宽的人文关怀, 以包容的姿态去认同他们身上的优缺点, 帮助他们在大学生涯中历练自己, 引导他们发扬优点, 淡化和摒弃自身不良习惯和思想, 使其将来成为新社会各行各业的有力军和中坚力量。2) 在课堂教学中, 对情感教育进行重视。体育课堂不同于其他专业课, 在开放的课堂中, 学生更易于接受情感熏陶和教育。尤其体育课中需要体力的付出, 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包括耐挫能力的锻炼都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同时, 体育课中的很多活动内容多需要集体配合, 正好能够对90后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与其唯我独尊的个性进行调和。3) 在教学内容上, 需要进行调整。大学体育, 作为学生阶段最后一次体育锻炼, 其需要的不只是基本的身体素质锻炼, 也不是为了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技能。很多项目, 在中小学就已经进行过充分的学习和掌握。在大学阶段, 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 进行不同体育项目的设置和练习, 以利于将来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更强健的体魄服务于本职工作。同时, 也能使得学生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 便于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

四、结论

针对90后大学生自我、孤立、脆弱又自信等个性特点, 加之社会竞争压力加剧。作为教育工作者和校方有义务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教学内容, 努力营造一个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 同时又能符合市场需求的学校教学环境, 让学生乐于学, 有所学并且有所用。根据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进行必要的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

摘要:目前各大高校学生主体是90年代出生的, 面对90后学生特有的个性特点, 高校无论从教育工作者还是教学环境上都应该进行适时地改变, 以更好地为90后教育提供条件。

关键词:90后,大学,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晓雪.浅谈"80后"、"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版) , 2009.

[2]王芹."80后"、"90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科教文汇, 2009.

上一篇:财务外包风险控制研究下一篇:项目管理方法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