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的艺术夸张

2024-11-08

现实生活的艺术夸张(精选7篇)

现实生活的艺术夸张 篇1

如果从唐朝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木刻版画插图算起,版画在中国的历史有1200年了。鲁迅说过“中国的木刻版画,从唐至明清,曾经有过体面的历史”。特别是明清时代,版画作为书籍插图和民间木版年画的兴盛,可以说,版画已经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

20世纪初,鲁迅提倡新兴版画,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反内战的斗争中,版画作为有力的、革命的性的武器,是一把刺向反动派的匕首。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版画工作者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用版画表现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新风貌,为新中国的革命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后,国外艺术引入中国,五花八门的艺术样式出现,加之中国画和油画在国内艺术市场占有主导地位,昔日辉煌的版画与老百姓似乎产生了距离,在一段时期跌入了低谷。当下,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版画家发挥正能量,创作出富有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的新版画,版画艺术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它仍然会充满生命的活力,曾经备受大众喜爱的版画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是大有用武之地。

一、举办不同层次的版画展览,让老百姓有直接欣赏版画原作的机会

举办版画展是很好的一种普及途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力的强盛,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同时,文化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各种美术展览(包括版画展览)和展览场地如雨后春笋,例如国营的博物馆、美术馆,综合性大学和美术学院的展览馆和图书馆,民办和私营的画廊以及社区的会所、酒吧、茶馆等,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些场所,举办各种类型的不同层次版画展览,比如公办的美术馆、博物馆可以展出主题性的大型版画展,大学的美术馆、图书馆可以展出国外或国内的探索性和实验性的展览,私人画廊及社区会所可以不定期举办雅俗共赏的抒情性版画小品展。当然,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把版画作品拿到矿山、基层部队和农村去展出。总之,通过举办不同层次的版画展览,让老百姓有近距离欣赏版画原作的机会,领略版画的独特魅力,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在成都市,短短的一个月里先后就举办了五个不同层次的版画展览,每次展览的时候,展厅里都是人头攒动,这说明老百姓是喜欢版画艺术的。通过这些展览,不但可以提高观众的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努力开拓版画市场,让版画进入老百姓家庭

版画在中国民间有深厚的基础,从唐代以来的插图、清代的民间木版年画,以及20世纪30年代以来作为反侵略战争“武器”的新兴版画,可以说老百姓对版画是家喻户晓。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及“文革”时期,由于种种原因,版画似乎与老百姓产生了一定距离。如今,人民对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绘画市场也日趋完善,不再是国画油画一统天下的局面,人们对艺术品的选择也呈多元化的格局,昔日备受大众喜爱的版画与其他艺术品一样,作为商品进入广大百姓家中。所以版画市场有着广阔的空间,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瞄准这个市场,让版画艺术扎根于民众之中。

笔者认为,版画进入百姓家庭的有利条件有三点:首先,版画的材料和装裱方法具有当代性,各种版画(包括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以及丝网版画等)印刷的纸张坚挺厚实 ,选择的种类多元,特别是进口卡纸质量高档华丽,视觉效果好且价格便宜。印刷精美的版画配上金属的画框更显富丽高雅。将有“力之美”的版画挂在现代居室,使整个居室蓬荜生辉,更显主人的文化品位;其次,版画是紧扣时代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画幅形式、构图形式以及制作技法都是具有时代感和当代性的一种艺术语言,与传统的油画国画表现手法和装裱手法相去甚远,今天的百姓特别是有文化的新一代“白领”,更容易接纳这种具有当代感的绘画艺术;再次,作为版画,可以“复印”是它的优势和特点,以较低的价位进入家庭也是一大优势,一幅国画油画少则几万几十万,高则数百万上千万,一幅版画几百元至几千元,所以,版画以低价位的消费带来高品位的艺术享受是非常受大众欢迎的。

文艺要面向人民大众,雅俗不是庸俗和低俗。所以,具有观赏性和抒情性的版画作品是受大众青睐的。“雅俗共赏”的居室版画是应该提倡的。版画从艺术殿堂里走出来进入老百姓的家庭,是历史进步的规律,也是时代的需要。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让版画走进老百姓家庭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加强儿童版画教育,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版画创作活动是儿童熟悉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复杂过程,也是儿童欣赏美、创造美的思维过程。版画的制作过程特别符合孩子边游戏、边作画的年龄特征,可以引起儿童的极大兴趣。

在版画创作中,首先,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要格外注意引导孩子们观察事物,一定要仔细、认真、一丝不苟。同时,要突出强调观察事物的基本特征,抓住了特征,往往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和属性。

其次,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只有不断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才会有更好的作品问世。儿童的版画作品往往富于夸张色彩,合乎情理的夸张是孩子们在创作中丰富想象力的生动表现,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鼓励孩子们合理夸张、合理想象,使他们作品不乏稚气、不乏夸张、不乏想象,而这也正是儿童版画作品耐人寻味的所在。

最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创造能力是儿童作品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美术作品不单是生活画面的简单重复,而是需要重新的艺术加工,从而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事物。虽然儿童阶段的作品不可能一下子达到某种高度,但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逐步提高。所以,在儿童版画的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四、版画作为书籍报刊的插图,仍然是一片广阔天地

中国的版画史就是一部插图史,从《西厢记》《红旗谱》到《红岩》,从《阿诗玛》再到《革命烈士诗抄》,一代又一代的版画家为书籍做了大量精美的插图,起到了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使版画艺术无形中走向了大众,正如鲁迅所说:“木刻原是小富家儿艺术,然而一用在刊物的装饰、文学或科学书的插画上,也就成了大家的东西,是用不着多说的。”据笔者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共有各类出版物30000多种,如果每种出版物以2000份的数目发行,那将会产生数亿份的发行量,除报纸和“快餐”读物以外,小说、通俗读物、大中小学以及幼儿园的教材均是发挥版画插图的一个巨大的空间。今天,虽然已经进入了计数机时代,激光制版和印刷都很先进,书籍插图也有多种绘画形式的选择,但笔者认为,版画插图仍然有其独特优势,比如中国传统木刻版画,图像清晰明快,刀法干净有力,尤其是中国的水印木刻,那水墨淋漓的独特效果,备受国内外观众和读者喜爱。黄永玉先生所作的水印木刻插图《阿诗玛》,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今天的版画插图也不再是昔日单一的黑白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木版画、综合版画及电脑版画都可作为书籍的插图,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共同努力,创作出符合时代特色的优秀版画插图作品,我们就一定会迎来版画插图的复兴。

结语

在中国,版画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清代的民间木版年画已经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成为老幼喜爱的艺术形式。21世纪的今天,国门大开,国外的艺术引进中国,虽然艺术的门类已是五花八门,但是版画艺术仍然具有它自身独特的优势,只要版画家们心里装着人民,深入生活,多创作些具有民族特色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雅俗共赏的版画作品,版画在今天必然会成为真正的大众艺术。

浅谈录音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篇2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独立存在。同样,录音艺术与现实生活也是如此。作为一门应用型性学科,录音艺术在现实中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只有弄清楚录音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才能更好的让它服务于现实生活。

1.录音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们对录音艺术的定义就是把自然界中存在的和人们为了某种需要创造的音响记录下来。可见录音艺术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录音师通过自己对录音效果的理解运用现代化处理手段(如音效合成、音棚调度、录音剪辑等),将现实中的声音进行艺术化呈现。这种表现不仅最大程上保留了现实生活在录音艺术生的真实性,还运用了录音艺术自身特点使现实生活艺术化、风格化、立体化。录音艺术取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2.现实生活是录音艺术创作源泉

正如我们所感受到的:很多因素在影响着现实生活,而现实生活也在制约着许多事物的发展。同样,录音艺术作为生活的改造者也在受到生活的改造。现实生活为录音艺术创作一个莫大的舞台, 录音师可以根据对生活的观察、理解运用录音艺术将生活进行改造。现实生活存在着诸多对于录音艺术的渴求(如音乐、影视、广播等),而这正是录音艺术创作的源泉。

二、录音艺术能够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基础

如果说录音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是录音艺术发展的精神动力,那么录音艺术能够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基础就是录音艺术发展的物质保障。录音艺术已然成为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应用于现实生活有着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1.现代科技的发展

当今社会,录音艺术的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所决定的。无论是从单声道录音到双声道再到多声道立体环绕方式的转变;还是从机械方式到电磁方式再到光、磁、电的记录方式的转变;或是从模拟信号到数字音频方式的转变……这些无不体现技术革命、科技发展对于录音艺术发展的影响。尤其是现在互联网应用和电脑的普及将录音艺术推向了发展的巅峰, 电脑的高智能与高效率使录音艺术朝着更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情趣的方向发展。因此,录音艺术能够应用现实生活有着坚实的技术保障。

2.录音艺术自身的特性

录音艺术在今天得到大力推广的原因与其自身存在的特性不可分离。首先,录音艺术作为一门艺术有着独特的美感,它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将表象的事物具体化,使之富有形象美、意象美。其次,作为一种大众可以深刻感受的存在,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并理解。再者,录音艺术有着广泛的传播性,它能够凭借很多媒介加以传播(如手机、广播、电脑甚至是人们之间口头相告)。这给了录音艺术灵活、机动的特点,使其能够在人群中稳定的存在、生生不息。所以说录音艺术能够应用于现实生活有着独特的先天因素。

3.社会对录音艺术的需求

有需求才有供给。同样,录音艺术能够应用于现实生活并得到长足发展,与社会对其需求有着不可分割的因素。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仅对物质的需求,更多的人渴望精神的满足。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联动,商业电影的发展、音乐行业的繁荣、商业演出的蓬勃……这些无不增加了社会对录音艺术、 录音人才的需求。录音艺术的魅力满足了多数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他们时而渴望安宁、时而希望刺激、时而向往永恒等等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录音艺术去营造、渲染。可以说录音艺术能够应用于现实生活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三、录音艺术在现实生活的应用

与其说我们关注录音艺术的发展不如说是对录音艺术实际应用的重视。在现行的社会中,由于社会文明的高速发展,录音艺术也如沐春风。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的时代,录音艺术应用于生活很多方面。

1.影视、影音等媒体的应用

伴随着商业电影行业的繁荣,录音艺术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我们在享受着电影音效带来听觉刺激的同时,不免会感叹录音艺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无论是前期对有声语言的采集、收录,还是后期对音效处理、制作,都离不开录音艺术。它的使用使影片更加灵动、精彩、富于表现,极大的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有力的表达作品的主题内容,对影片的推广有着重要的作用。

2.电台、无线广播等传媒的应用

无线广播作为一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大众传媒,可以说录音艺术就是它的全部。你在收听无线广播带来的大量信息的时候,可以发现无线广播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录音艺术的支撑。录音艺术将艺术化的有声语言转换成数字信号,无线广播运用无线电技术将信号发射出去,用户利用接收装置进行转换成有声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录音艺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无线广播的质量,以及后续传播的广泛性。

3.公共场合语音提示的应用

在公共场合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许多发人深思的善意的文字提示,然而这些文字的力量通常是微弱的很难起到规范大众行为的作用。因此公共场所的语音提示就孕育而生。那些语音提示运用录音艺术的方法,通过对善意语言的重复、强调,使那些难以接受的教条、规范变得生动,极大的促进文明在人群中的流动。

4.消费场所的语音促销的应用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商店的语音叫卖,这些语音叫卖运用到的手段无一例外的采用了形式化的录音艺术。卖家在店铺周围通过扩音器发布商品信息以吸引顾客能够光临。这些录音虽晦涩难听,但总可以简明扼要的表现产品信息,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消费场所中的语音促销的应用对于促进消费、拉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独特的效果。

四、录音艺术在现实生活应用的前景

谈到录音艺术在现实生活的应用,自然要考虑其未来的发展即录音艺术在现实生活应用的前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录音艺术不仅是它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更希望它作为一门艺术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

1.从录音艺术自身专业优势来看

作为一门艺术类与工程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录音艺术的专业特性就决定了它能够稳定持续的发展。在学习录音艺术的时候其艺术性使得学习的过程是愉快的,而科学性决定了录音艺术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录音艺术浅显而深刻,它的表现形式是单一的,但是它的表现的内容、传达的情感却是多变的。这赋予了录音艺术独特的魅力。

2.从录音艺术的社会需求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文化的推动, 也离不开各种技术的支撑。录音艺术对社会的贡献既有文化因素也有技术因素。当今社会娱乐、影视等行业如日中天,录音艺术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社会对于录音艺术人才的渴求是极为迫切的,因为录音艺术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录音产品的成败。从录音艺术的社会需求看来录音艺术的应用前景是明朗的。

3.从录音艺术的就业角度

近几年来,电影、电视行业的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每年都有上千部的电影、 电视上映。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前期现场录音还是后期录音的音效制作,都离不开大量的录音艺术人才。录音艺术家利用自身对于录音艺术的感悟,以一个参与者的角度对录音艺术作出指导。从录音艺术的就业趋势来录音艺术未来是美好的。

五、结语

动画影片中夸张的艺术魅力 篇3

一、经典动画影片中的夸张

美国经典手绘动画《猫和老鼠》是以动作见长的优秀影片, 夸张是其经典表现手法。影片通过猫鼠的追逐互斗, 演绎一个个令人捧腹的故事。让观众印象最深刻的是可爱的小动物们夸张的动作及造型。体形壮硕的猫咪从高空坠下后, 摔在地上, 完全成了一张没有体积感的扁片, 与地面合为一体, 却能够在瞬间又恢复原样;有时候又被拉长, 仿佛身体是弹性十足的橡皮筋;一会被吊在半空中停滞不动、一会又被炸成千疮百孔;可爱的小动物有时像个小金刚, 不怕烈火焚烧, 放进水中会发出“滋啦啦”的声音, 冒出青烟。艺术的夸张使故事情节令人捧腹、难忘, 给观众的视觉和心理带来了新奇的体验, 趣味无穷, 让人百看不厌。再如动画片《功夫熊猫》中阿宝的功夫的表现, 一个胖胖的、完全没有功底的熊猫, 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出神入化的高强武功, 也是“夸张”使然。让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 以一种戏谑的意味让情节生动, 满足剧情的发展需要, 这种“夸张”对于动画作品是不可缺少的。

法国动画影片《美丽城三重奏》中的造型也是夸张的典型代表。所有的人物均被夸大了特征。标志性的大鼻子和夸张扭曲的人物性格, 营造了一种怪异、荒诞的美学特征。比如查宾的形象, 颧骨高耸, 下巴尖长, 鼻子又大又长, 几乎跟整个脸的长度差不多。脖子细长、上半身纤细干瘦, 向前弓着, 双腿却肌肉强健, 非常粗壮, 暗示了他所从事的职业及长期练习自行车的艰辛。如此夸张的造型, 谈不上有任何美感, 但却吸引着观众, 忽略了生活的规律, 体味影片带来的另类情感体验。在这部对比很少的影片里, 正是这种颠覆观众正常的审美认知的夸张造型, 让观众深刻体味动画片主题所营造的压抑、悲伤、怀旧又乐观的基调。增强了影片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二、夸张与动画影片创作

1. 剧情的夸张

动画片的剧情和一般故事片不同, 它可以充分运用想象力, 不受制作条件的限制, 虚构出精彩的情节。只要能想得到, 就能绘制、制作出来, 这也是动画影片的独特魅力之一。剧情的夸张是动画影片故事情节构思设计的不合常理, 通过丰富的想象力赋予角色以特别的能力, 设置悬念、在故事的结构、结局等方面取得出人意表的结果。剧情的夸张也是动画影片的特色。动画片《冰河世纪1》中, 喜怒无常的长毛象曼尼、说话很快、浑身没有光泽的巨爪地獭锡德、凶暴的刃齿虎竟然出乎意料地走到了一起, 因为他们希望将一名人类婴儿交还到他的父亲的身边。他们勇敢地面对沸腾的熔岩坑、凶险的冰穴及严寒的天气, 甚至还要面对邪恶的阴谋。种种磨难下, 三只本来格格不入的动物充当小宝宝的保姆、历尽冰河与冰山各种惊险, 成功护送小宝宝回到亲人身边。这些动物们有着超常的智慧和运气, 剧情的设计起伏跌宕, 充满视觉和心理上的刺激体验。可以说, 夸张的情节是动画影片最吸引人的因素, 也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再如, 动画短片《for the birds》中, 一只大鸟落在了蹲着一群小鸟的电线上, 于是, 由重量、体积相当的小鸟们保持的平衡被打破了, 位于中间的大鸟把电线压了下去, 离地面越来越近, 小鸟们显然不欢迎这个不速之客, 用嘴啄着倒挂在电线上的大鸟的爪子, 终于, 大鸟坚持不住, 掉落地面。电线被高高弹起, 只见羽毛漫天, 散落一地, 小鸟们随后一只只全身赤裸掉在了地上……整个情节构思巧妙、十分夸张, 效果极佳。

2. 造型的夸张

造型的夸张主要包括角色和场景的夸张。动画影片中, 角色形象的生动与否直接关系到影片的质量。写实的造型固然适应观众正常的审美认知, 但适度的夸张能给角色造型增加幽默与趣味性。对于角色造型设计上的夸张主要表现在形态结构和身体比例上的夸张。要分析剧情, 根据角色的年龄、性格、身份等要素, 抓住其主要特征进行强化、夸大, 使胖的愈胖、瘦的更瘦、高的更高、矮的更矮。如《美丽城三重奏》中的造型, 建筑物高耸入云, 胖狗的腿细弱得仿佛支撑不住肥胖的身躯, 美丽城臃肿肥胖、躯干成梨形, 臀部异常丰满的女人和干瘦细长的男伴, 几乎每个人都长着足有半个脸长的大鼻子, 甚至连自由女神像在剧中的造型也被异化成了肥胖的女人。主角奶奶苏莎的造型, 身材矮小, 身高大概为两个半头身, 肥胖, 长短腿, 短的那条腿的脚上穿的是一双底非常厚的鞋, 整个造型非常夸张, 显得非常怪异、滑稽。而就是这样矮小又有残缺的身体里却蕴藏着极大的能量, 她在朋友的帮助下, 和黑手党斗智斗勇, 历尽艰难终于从黑手党的手中救出了孙子。影片中极度夸张变形的造型, 给观众造成了极其的视觉冲击力和新奇的视觉心理体验, 也让让观众体会到了一种讽刺、戏谑的意味。另外, 对于性格上的夸张塑造, 《美丽城三重奏》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例如老狗布鲁诺神经质般对火车咆哮的执着;患有自闭症的自行车手查宾如同一具木偶或机器人, 眼神空洞、麻木, 拼尽全力机械地蹬着自行车;美丽都三姐妹生活潦倒却依然痴迷于音乐艺术……夸张的执着让角色性格特征更清晰, 让剧情也增加了一种艺术感染力。

3. 动作的夸张

动画片的假定性为角色动作的夸张创造了可能。由于动画片中角色的动作完全是靠绘制、制作出来, 因此, 它不会受到由真人表演那样要考虑到动作如何完成, 是否要借助外物的支持等帮助。比如武打电影中, 表现武林高手腾空跃上高处, 要借助威亚, 一些高难度的动作要靠后期特效处理来表现。而在动画影片中, 完全没有这种担心。“只有想不到, 没有做不到的”。现实中不可能完成的动作通过动画片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这些假定的形象所制造的近乎逼真的视听觉感受也会给人带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无与伦比的表现能力与“夸张”的手法在动画中的普遍运用息息相关。动作的夸张, 主要是对动画角色的动作幅度进行夸大处理。主要包括对动画角色身体姿态、动作的幅度、力度、角色肢体以及角色姿态和姿态之间转化速度快慢等的夸张。夸张的动作可以传达出角色的力量、情绪, 渲染气氛, 使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引人入胜。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制作的《猫和老鼠》是动作夸张的典型代表。这部动画影片极富想象力和幽默感。围绕一个肥硕的大猫和机灵的老鼠设计了一个个令人捧腹的情节。尤其是一个个夸张的动作, 把猫咪的笨拙、愚蠢无知、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以及小老鼠的疾恶如仇、爱管闲事的性格塑造得活灵活现, 妙趣横生。弹性运动、惯性运动被巧妙地夸大, 动物的身躯犹如可以随意塑形的物质, 随着剧情一会被压缩, 一会又被拉长, 一个个滑稽夸张的动作, 超乎想象, 给了观众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新鲜感觉。从这部经典动画影片中, 可以看出美国动画把“夸张”和“弹性”结合得非常巧妙, 利用夸张的手法来营造一种幽默的效果。当然这不仅是迪斯尼动画惯用的方式, 也是世界各国动画影片的主要手法。

4. 表情的夸张

表情是情绪的一种传递, 面部变化能够告诉别人自己的内心感受。动画影片中夸张的表情能够更好地渲染角色喜、怒、哀、乐的情绪, 能够强化观众对角色心理、情绪得到更深的体会。夸张的表情往往引发五官、脸型的变形, 使形象更生动、更幽默。如动画影片《马达加斯加》《怪物电力公司》《怪物公司》《For the birds》等, 这些动画不仅角色造型设计夸张, 同时更注重角色表情动作上的夸张, 表情上的夸张从视觉向观众传达情绪, 营造气氛、制造趣味, 更胜过语言的表达。

三、结语

适当地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可以使动画影片更富有幽默性、艺术性。对于夸张的幅度大小要把握得当, 要首先对动画作品的剧情、主题、风格进行分析, 结合角色、行为等突出的特征, 加以强调和突出, 把最能够体现人物性格和状态的元素进行极致夸张, 把次要元素淡化处理, 注意细节的表现。当然, 还要注意从经典动画影片中吸取经验, 把握时代性、民族性, 把夸张的表现手法恰如其分地应用到动画影片的剧情设计、角色塑造及动作、表情设计各环节, 创作出生动而有个性的动画作品。

参考文献

[1]杨松楠主编.《世界动画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李白诗歌语言的数字夸张艺术 篇4

关键词:李白诗歌,数字夸张,浪漫主义

我们在李白的诗歌中会发现许多数字, 这些数字与诗人的诗歌相融合,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许多诗歌就是应用了数字, 才产生了奇特的艺术效果, 使读者感到诗人李白一份忧伤, 一份浪漫, 一份豪情, 对这些简单的数字而言, 既没有生动形象, 也不能表达诗人的感情, 但经过诗人妙笔一点, 却能创造出各种美妙的艺术感染力, 所以, 这些不起眼的数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诗人李白在很多作品中应用数字夸张这种手法, 下面就让我们仔细来欣赏李白诗歌的数字夸张。

一、诗人善于用夸张的数字来抒发人生愁苦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秋浦歌》这首诗中, 就“三千丈”来说, 人的头发哪有那么长, 这不是胡说八道吗?有“三尺长”已是长发, 而“三千丈”则更不可思议了。从日常生活看, 这个“三千丈”违背常理, 在现实生活中绝无可能, 但却很传神地烘托了“愁”字, 写出了诗人对明镜见白发的复杂心情, 人内心的愁苦是无法衡量的, 对人对事的愁苦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诗人用高度夸张的数字“三千丈”来形容愁, 突出诗人内心“愁”, 可见诗人在写诗时付诸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用不可能出现的事情形象地刻画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白发三千丈”既表现出李白“愁”的情绪, 又表现出“愁”的程度, 借助有形的长发, 而突出内心无穷的忧愁, 叫人回味无穷。“三千丈”直落眼前, 逼真形象, 让人不觉得夸张, 其原因在于写出了心理感受, 语句夸张, 感觉却非常逼真。

二、诗人善于用夸张的数字来描写自然风光.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诗中用“四万八千丈”离奇的数字进行夸张, 以此用五岳、赤诚、天台来烘托天姥之高。诗人没有丈量过天台山的高度, 不知道它具体有多高, 而是用“四万八千丈”来描述, 但这么高的山跟天姥山一比, 却又微不足道, 以此烘托天姥山的磅礴气势和参天高度。

每当人们欣赏高山瀑布之际, 不禁会想到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诗人丰富的想象和那巧妙的数字夸张, 真是想他人所不能想, 写他人不敢写呀!“飞流直下”是实写, 包含了瀑布的流速、流量和流向, 同时又极力向人们展示了瀑布的无穷动态, 一个“飞”字把高山瀑布跳跃的态势描绘得恰到好处。“直下”一词, 既显山势之高, 见瀑水之急, 高空直落, 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目前, 而“三千尺”就已经属于一种兴会神到的率意之笔了, “三千尺”是一个虚指, 用这样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 却体现了瀑布一泻千里的情景, 而这一切还没有完,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疑是银河落九天”, 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三千”和“九天”相对映, 更体现出了诗人用数字夸张所取的成效, 诗人不仅用简单的数字描绘出了一泻千里的壮观, 更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

诗人写蜀道之难, 蜀道之险, 使用的完全是随手拈来的数字“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四万八千”是一个实数, 准确具体的数字背后更是庞大的虚数, 以实数代言其年代之久远。“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在诗人笔下抽象的数字变成了形象的精灵。“一”表示少, “万”表示多, 这两个数字的极力夸张, 表现出剑门关栈道固若金汤, 易守难难攻的特征。

三、诗人善于用夸张的数字来歌唱友情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这首诗体现了李白与村民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 前两句说诗人即将乘舟启程, 却听到汪伦踏歌而来的声音, 这是一副多么别具特色的送别场面。后两句则说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情之深, 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用夸张的“深千尺”刻画了桃花潭水, 但“深千尺”之意并非是要说明桃花潭水之深, 而是另有用意。诗人之意是拿桃花潭水之深比汪伦待己之深情厚谊, 有一层递进的意义。全诗自然流畅达到情真, 景真, 情景交融的境界。

总之, 李白诗歌的飘逸和大气与他对数字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许多诗句因为有了数字的夸张而具有奇特、神秘、新奇的色彩。数字夸张既肯定了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又为诗歌增添了一个明显的特色, 他不拘泥于数字中, 而是以生活现实为基础, 通过丰富的想象, 抓住事物的特征, 将夸张的数字附于事物, 既反映了事物的本质, 又体现了诗人主观色彩, 两者相辅相成。在诗歌中对数字夸张的运用, 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 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无论在当时社会还是如今都很有很大的反响。

参考文献

现实生活的艺术夸张 篇5

关键词:京剧,写意,夸张,表演

京剧与写实的追求与生活细节真实的电视电影和话剧不同,它是一种高度概括,高度艺术化的民族艺术,京剧艺术继承了我国戏曲艺术以歌舞演故事的传统,在它长达二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中最大特点在于它不是简单的模拟生活,追求表面化的“形似”,不是像话剧、影视那样再现生活的细节真实,而是对生活高度提炼、加工,进行夸张、装饰和美化,追求“神似”。

首先,我们谈谈京剧的写意性。京剧的写意性首先表现为舞台时空的灵活性。传统京剧的舞台上十分简洁,或一桌两椅,或空空如也,根本没有多少布景道具。但通过演员一举手一投足的虚拟的表演,观众即随之被带入特定的戏剧环境,说它是大堂就是大堂,说是宫殿就是宫殿,说是闺房客舍就是闺房客舍,说它是战场就是千军万马厮杀鏖战的血腥战场。

在时间概念上,京剧也不同于话剧和影视以及生活中的自然状态,《文昭关》伍子胥演唱中几声更梆,一夜间攸忽而过 ;《窦娥冤》法场上临刑前大段挥洒的唱,尽情地演,全然不用考虑动刑时间的紧迫,时间在这一瞬似乎拉长,凝固。至于戏中人物的处理,需要时呼之即来,不需要时挥之即去,生活中真实的时空对人物没有多少限制。

京剧写意性的另一方面是表演上的虚拟性、程式化。观众坐在剧场欣赏京剧,《三岔口》舞台灯光如昼,但通过两人的格斗,人们感觉到的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 ;《秋江》舞台上既无水又无船,但艄公一支船桨伴着二人的舞蹈,使观众感觉到船儿飘摇江水滔滔 ;一支马鞭在手,就能感觉到纵马扬鞭千里驰骋 ;一串筋斗翻滚,就使人如同爬在崇山峻岭翻越壕堑城池。三五圈圆场,行程千里万里 ;七八个人列阵,如同百万雄兵。这一切很像是传统国画中的大写意,神龙见首不见尾,虽然画家在宣纸上只画出了龙头龙爪,龙身龙尾于云雾之中或露或隐,但欣赏者却能借助着想象,领悟到一只全须全尾的巨龙,或吞云吐雾,或凌云奔腾。京剧的表演也同这种大写意的国画有神通之处,京剧的写意化处理手法,是将来源于生活,更多的是历史生活中人类活动的各种生活和动作经过高度提炼、加工、加以美化和规范化,形式自己独特的舞台动作语汇,这也就是京剧象征生活各种情节和细节的程式,像《秋江》中的云步、碎步、圆场、划船等舞蹈身段与动作,都是京剧表演的一些特定程式的组合。这些程式来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但绝不是人类生活活动的简单再现。

京剧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夸张。夸张是京剧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段,夸张化的处理夸张是在写意性的基础上进行的。

京剧艺术的夸张,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剧本、表演、音乐、化妆、服饰还是舞台设计,都离不开夸张化的处理。

首先,在舞台时空的处理上,它基本不受生活真实的限制,有戏则长,无戏则短。比如表现夜间,真实的一夜是七八个小时,而在看戏时,观众常常可以见到这种情景,一段唱,几句道白,三两声更梆,一夜攸忽而过 ;如果剧情需要渲染,时间又可以拖长,战场上大敌当前,刑场上砍刀举起,时间又往往如凝固了一般,大段的表演,大段的唱,大段的叙说。这是京剧在时间上高度夸张的扩大和节缩处理。

在空间上,京剧也是十分灵活的,从甲地到乙地,相隔千百里,演员几圈圆场,一串跟头,千百里路程的目的地就到了 ;不管人物在哪儿,一句“宣某某上殿……”,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舞台上一桌两椅,或空空如也,根本没有多少布景道具。但通过演员一举手一投足的虚拟的表演,忽尔是大堂,忽尔是宫殿,忽尔是千军万马厮杀鏖战的血腥战场。

从表演方面来看,京剧更是进行了夸张化处理。京剧表演分为唱、念、做、打,讲究“四功五法”,它的唱、念绝不同于生活中的自然形态,也不同于话剧和影视。京剧道白中大量使用的是韵白,唱腔讲究“字头、字腹、字尾”这都是一种高度提炼的夸张化语言,唱念时,语气、语调、声音的高低、字音的长短、字与字之间的间歇、节奏的快慢以及整个句子的抑扬顿挫同生活中的自然状态都不一样。它是要根据剧情的需要,人物的性格、心理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艺术化的夸张处理,从而体现出人物或愤怒,或喜悦,或悲伤,或哀愁的特定情绪,没有这些处理,即表达不出人物在规定情景下的个性,也体现不出京剧艺术的特色。京剧的做打,更是离不开夸张,京剧的所有形体动作,包括身段、手势、步法、甚至眼神,都是非常夸张化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根据生活进行了高度提炼加工,形成了自己舞台上特定的艺术化的表现手法,而不是简单的自然化的处理。

至于京剧艺术的化妆,更是离不开夸张。海内外的观众都非常喜欢京剧的脸谱,就是进行了夸张化的艺术处理。生活中人的肤色有的红一点儿,有的白一点儿,有的黑一点,京剧将其赋予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形成了独特的化妆艺术,大花脸中以红象征忠勇,以黑象征鲁莽,以白色象征狡诈,根据这种夸张的原则,又创造出黄、绿、灰、蓝等丰富多彩色彩斑斓脸谱形象。

现实生活的艺术夸张 篇6

动画创作者在表现角色动作之前必须仔细捕捉现实生活中真实人物的运动形态, 在此基础上他们便采用夸张、滑稽、讽刺、幽默的方式来塑造角色。但动画创作不仅仅拘泥于真实人物的运动形态, 角色的情绪、感受, 甚至连内心深处的恐惧都需要运用夸张与变形手法才能够准确地体现出来, 通过夸张与变形不仅能创造出活灵活现的银幕形象, 还能使角色具有个性与思想, 从而使动画艺术家们的幻想变成现实。总之, 动画艺术的夸张表现能够让观众真实感受到卡通角色的情感, 让所有人叹为观止。

一、夸张与变形的艺术价值

(一) 夸张与变形的定义

夸张与变形是通过现实事物和现象做出的超实际的扩大、缩小或形状的改变, 同时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角色的某个方面加以夸大、简略或形变后作艺术上的渲染。

夸张与变形是本质有别而又相近的两个概念。在造型艺术中, 夸张是对现实事物的夸大和强调, 而变形则是对主观意志的形态变化;在创意上, 夸张是一种内在个性的表述, 而变形却是外在形态的体现。

(二) 夸张与变形的艺术价值

在动画艺术的建构中, 夸张和变形是一种对自然事物再创造的表现和升华。由于大自然不规则的环境变化, 造成了各种事物物理运动的固态变化, 表面形成了先天夸张变形的基础, 给创作者带来了无以伦比的灵感与启示。因此创作时如何巧妙运用现实事物的原态, 在其基础上进行艺术夸张, 展现作品的内蕴, 便是我们探讨动画艺术夸张变形的根本目的。从创作上看, 夸张变形是既以现实事物为依据, 又以作者的创作理念为主导, 使动画艺术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

夸张与变形在动画创作中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其主要功能在于制造幽默、强化效果的气氛。将夸张与变形合理地运用到动画艺术创作中, 能够使观众进入现实和幻想的交织中, 勾画出奇特幽默、生动有趣的视觉效果。从夸张与变形在造型风格、动作设计、角色表演以及镜头使用中的表现上看, 夸张变形在动画艺术创作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二、夸张与变形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在动画创作中为了更好描绘每一个画面使其获得更好的动画效果, 动画设计师们在不懈探究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 也总结了一些如今我们所广泛运用的经典动画原理。在动画艺术中, 当一些新的原理出现时, 设计师们便将其不断地进行试验, 使之成为动画设计师的创作准则。

迄今为止, 在诸多动画原理中, 夸张与变形原理在动画艺术创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如, 无生命的面粉口袋掉在地上, 它与地面碰撞时的形状是被压扁的, 由于地面的反作用力使它向上弹起, 那么它的形状就会被瞬间拉长。我们运用夸张与变形的表现方法, 将其自身的运动特点进行夸张与变形处理, 使动作更加灵活, 更具表现力。还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将无生命设计成不同的动态, 如昂首挺胸、兴高采烈、沮丧无趣等不同情绪。但这种夸张的方法一定要适度, 如果我们表现的过分夸张, 就会使故事情节表现得有偏差, 使观众产生误解。夸张与变形的表现方式被动画师们广泛运用到动作设计中, 在那些原本僵硬的画面中运用这种技法会使整个画面变得活灵活现, 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情感表达, 并融合其他动作共同创造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在迪斯尼所创作的众多卡通角色中, 如米奇的身体和面颊、布鲁托的前腿、嘴巴和鼻子的动作设计, 都直观地体现了夸张与变形手法对动作表现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夸张与变形在动画创作中的表现与应用

夸张与变形技法在动画艺术创作中占有重要的比例, 动画夸张与变形更注重趣味性和幽默感。根据不同的创作主题来设计作品的整体结构, 同时为突出创作作品的某些特征或某些个性元素而进行局部的变形和夸张, 但夸张变形并不是漫无目的地随意扩大缩小, 拉长或压扁, 而是根据角色在情节中的个性要求来进行夸张处理。动画角色的变形夸张还应注重幻想性和趣味性, 应尽量在有趣味的范围内, 具备幽默感。为了表现夸张变形的视觉张力, 动画艺术吸收了戏曲、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夸张元素, 并加以融会贯通, 因此, 夸张变形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如在造型设计、动作设计及角色表演等方面都运用了夸张与变形技法。

(一)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中夸张与变形的体现

动画是电影艺术与造型艺术相结合所产生的一门独特艺术, 它既是造型艺术又同为电影艺术。角色造型设计在动画创作中是关键的环节也是动画艺术创作的基础。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夸张主要体现在人物造型比例、性格、肢体语言与表情表现等方面, 夸张与变形技法对角色造型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将使本来无生命的角色更加鲜活, 更具表现力。在儿童故事、连环画和动画片中充斥着各种典型的人物形象, 设计师在创作人物形象时都充满了夸张的想象力。其中最优秀的、最令人难忘的是那些不落俗套、具有独一无二的形象和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

1. 在动画片中出现的美女形象的设计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但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画美女。他们可能是时髦、天真或热情;运动丰满型或腼腆苗条型的。例如美国动画片中的很多女人形象在表现性感或时髦的美女时, 不仅要在性格上进行夸张, 而且在相貌或体型方面也运用夸张与变形, 如在眼睛、嘴唇、胸、腰、臀等部位进行夸张的描绘。使影片中出现的女性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

2. 在动画片中所出现的英雄人物也运用夸张手法, 表现了英雄们的许多共同特征, 动画设计师们通常为了夸张表现英雄人物的特征与个性, 将其整洁的外表、宽阔的肩膀、硬朗的五官轮廓与深邃的目光进行夸张处理, 使动画中的英雄人物成为世人心中的偶像。

3. 动物在动画片中常常被进行夸张处理, 如在很多动画片中出现鸟的拟人化比较难以描绘, 在艺术家们对日常生活中的鸟类进行观察后将人类的特征融入到动物的造型设计中去。并将鸟的各个部位进行夸张与变形处理后赋予鸟以人的个性特征, 有的鸟类甚至能够直立行走, 张开翅膀翩翩起舞。

(二) 动画角色肢体动作设计中夸张与变形的运用

在很多动画片中角色是没有对白的, 人物必须通过肢体语言来自我表达, 他们利用身体语言表达情感或用手势表达情绪。为了能够清晰地表达肢体语言, 必须在人物的动作与动态上进行夸张与变形, 这样才能使观众了解角色的思想和他们所要表达的情感。

物体动作 (人、动物、植物等) 在做夸张与变形处理时, 要注意动作整体协调性与规律性。还要注意的是角色的结构、透视、动态线等一系列运动规律。动画是一个夸张的艺术, 但对于整体动作的夸张与变形, 主要体现在动作幅度的夸大, 包括对角色身体躯干和四肢动作的夸张表现。

除了利用夸张与变形来强调动作幅度外, 有时也会直接夸大动作的目的, 这种夸张既是强调角色的动态对比, 又将关键动作的目的进行直接夸张, 把角色内心情感变化的表面激烈程度夸大化, 让其在某一关键动态上有所体现。比如, 要表现角色吃惊时的动作, 就要紧紧围绕一个“惊”字, 惊吓的姿态被强烈的夸张与变形后进行一系列的挤压与拉伸, 弹性表现十分明显。这类挤压与伸展的夸张有时是非理性的, 使画面夸张得与众不同, 变得风趣精彩、魅力无限。

(三) 动画角色表情的夸张与变形的应用

面部表情是角色的心理活动与内在情感在脸部的流露和反映。我们在刻画角色面部表情时, 必须从人物性格出发, 抓住特定情景下人物的典型表情。人类最基本也是最夸张的五种面部表情便是:快乐、悲伤、恐惧、愤怒和厌恶。日常生活中, 我们应当注意观察人们在不同情绪下的表情变化。实际工作中, 我们可以利用透台上的镜子模拟角色的神态表情作为参考, 然后再加以概括和夸张。

四、结论

在动画创作中, 夸张与变形不等于失去真实或不要真实, 而是通过夸张与变形把事物的本质更好地体现出来。如何发挥动画片的特性、运用夸张与变形的技巧加强表现情绪上的变化和意念中的想象所产生的效果, 而这种效果会使动画作品更加生动有趣、特点鲜明, 只要我们把握好尺度, 就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现实生活的艺术夸张 篇7

通过本课的学习, 认识了解表现人物面部特征的方法。在手捏成型和泥板成型技法的基础上, 用泥条、泥点和泥片来堆塑, 并学习夸张的表现手法, 创作奇特夸张的脸, 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人物头像特征, 使人物的脸形象有趣和会给人物头像适当的装饰是教学重点;而把握人物五官的整体, 创造出活泼生动的夸张的脸是教学难点。

三、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陶艺基础知识牢固, 好奇心强, 且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根据老师的关键性启发, 能做出有个性的、有观赏价值的陶艺作品。但是他们的创新思维还不够活跃, 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才能使他们更加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与策略

1. 游戏导入

看一看北京开幕式的笑脸图片

师:大家还记得北京开幕式中的笑脸吗? (播放幻灯片)

2. 看视频, 引发学习兴趣

师:接下来看一看视频当中人物脸上的五官有哪些部位在变化, 一会儿也要请你们来表演哦! (播放视频小短片)

3. 请学生表演表情丰富的脸。

师:有趣吧!那么我们今天就用陶泥来做一做《夸张的脸》———人物 (板书)

评析:该多媒体视频课件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欲望, 同时也渲染的课堂气氛。请学生上台表演, 让他们能够很快的进入角色, 感受快乐。

小组讨论:人物的脸部包括哪几部分组成? (板书:五官、脸型和发型)

小组汇报, 教师板书:

评析:从语言上的思考, 渐渐转化为行为上的探索。这一讨论是为以下环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示范

示范脸型

师:首先拿到一团陶泥后先把它捏成一个蛋形 (在泥片内填充报纸, 边说边做) , 人们有哪些脸型呢?

生:有瓜子脸、圆脸……

师:我们可以先打好一块泥板, 再刻出一个人的脸型。其他脸型就以此类推。

(出示泥板贴在黑板上)

(2) 示范发型

师:人们有哪些发型呢?

生:有带刘海的长发;有板寸的头发……

(再次出示陶泥板贴)

(3) 看画说夸张的五官, 并出示五官板贴。板书:

评析:板书主要是以在黑板上“贴泥”为主, 文字为辅, 留给学生较深的学习印象。这样直接、简洁的板书再现了以学生为主,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课改精神。

找“五官”游戏, 研讨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师:下面老师让大家来做一个小游戏, 来找一找有哪些方法可以来表现夸张呢?我这里有一个长脸头像 (在实物投影上出示一个人物) , 在旁边还有许多供你选择的各种夸张五官。老师想让大家今天创造出一个夸张的人物。谁想上来试一试?

学生活动 (请2名学生)

评析:让学生通过对人物头像结构的基本认识和观察人物五官特征, 思考并研究面部结构可以怎样进行夸张。

师:告诉大家你夸张了人物的哪些部位?

生:我夸张了人物的眉毛和嘴巴, 让他看起来比较有幽默感。 (生大笑)

评析:创设情境, 通过生生、师生交流, 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本课的学习重难点,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再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作业素材打下伏笔。

师:大家仔细观察并思考, 这两种成型方法做出来的人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一个是可以立起来的, 另一个是平面的。

师:对, 这个叫做圆雕, 这种呢就叫做浮雕。圆雕作品可以从几面观赏啊?它极富立体感, 生动、逼真、传神。浮雕, 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 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

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 你还知道其他方法吗?

(出示板贴:手捏成型 泥板成型 综合法)

评析:通过有趣的游戏来让学生学到专业的雕塑知识, 这在高年级的陶艺课上要常常为学生准备。

4. 欣赏图片, 并进行比较, 找特征

师:很好, 你说的很详细, 我们在做人物头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抓住人物的特征。 (出示幻灯片)

《非洲尼日利亚雕塑》: (学生说:) 眼睛很大, 脸鼓得异常饱满, 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巴, 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族的形态。

中国商代《青铜人头像》:嘴巴扁平且非常长, 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 耳朵有比现代人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 且有很大的耳洞, 眼睛呈三角形。

《阿福》:如脸胖更胖, 嘴小更小, 眼细更细, 鼻短更短, 使阿福胖胖可爱的形象更突出。

评析:前面看老师讲了夸张的手法, 现在该学生自己说一说, 提高观察能力。

5. 总结五官造型设计

师:脸部的夸张, 只要突出表现脸上某部分的特征, 如眼睛、鼻子、嘴巴或是额头、颧骨、下巴等, 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请你用手去摸一摸刚刚所说的几个地方吧, 感觉一下它们是什么形状?

评析:用手去触摸, 使身边的艺术更真实, 更完美, 做出来的作品更自然。

师:做之前我们再欣赏一组夸张的脸图片。记住我们要抓住人物的某一特征来进行夸张才有趣。绝不可以恶意夸张, 我们要争做文明人。

6. 作业要求

基础作业:作品中有明显的夸张部位;

提高作业:大胆尝试在作品中添加饰物, 使人物更生动有趣。

评析:在作业要求里要有分层教学的内容, 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这节课中都有所收获, 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练习

分手捏成型、泥板成型和综合法三大组完成作业。

评析:让学生分组单项合作学习不仅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研究能力, 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水平, 还能让学生找到自身的闪光点, 增强自信心。

辅导学生创作, 教师巡视各个大组进行辅导。

展评: (做好放在展台上, 老师将较优秀的作品贴上蝴蝶结或领结并请作者来台前说一说。)

自评:请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来说一说创作由来。

互评:说一说同学的“表情”哪里最有趣。

师评:表扬比较夸张的作品,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人物表情。

五、课后小结

上一篇:新事业单位制度下一篇:D-InSAR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