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英语教学

2024-06-17

改善英语教学(通用12篇)

改善英语教学 篇1

这是六年级上学期《将一个分数拆分为几个不同的单位分数之和》的一节探究课,本人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课后与学生交谈和组内教师的探讨研究,发觉在开始编制的教案中,存在一定的缺陷,通过改进,对学生更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具有更大的意义。

一、教学片段实录

教学片段一:

师:问能否表示为两个单位分数之差呢?

教师板书:经分析研究将一个单位分数表示为两个单位分数之和。

根据上述推论可得知:

师:那可以表示为哪两个单.位分数的差呢?

师:当n表示大于2的整数时一般可表示为

师:我们将这种将一个单位分数拆分为两个单位分数和的方式称为公式法。

教学片段二:

师:将一个单位分数拆分为几个不同的单位分数之和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开始讨论,动笔尝试。

师:怎样将一个单位分数拆分为几个不同的单位分数之和呢?将一个单位分数分子与分母扩大一定倍数,使得分子可以化为几个正整数的和,且这些正整数为分母的因数即可。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为先扩后分法。

教学片段三:

由于在上述的教学中,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因此在下一个教学环节“将一个真分数化为几个不同的单位分数之和”,对学生来说就比较容易了。

教师归纳总结:一个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扩大一定倍数后,如能将它的分子拆成几个正整数的和且这些数为分母的因数,则可将这个真分数拆成几个不同的单位分数之和。

二、改进问题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在完成教学片段一时,为什么学生会出现理解困难呢?经过与组中其他教师的探讨和同学生交谈,我发现本节课的一些教学环节可以进行适当的改进。

改进一:将拆分为,对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困难,但对数学知识基础和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如果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急于推进,势必造成部分学生学习一知半解的状况。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转化为,再得到,最后推导出,很容易得到“将一个单位分数拆分为两个不同的单位分数之和”的方法,再总结规律得到一般式:n为大于2的整数,

改善英语教学 篇2

1.什么是舞蹈编导:舞蹈作品的编者和导演。

2.戏剧导演与舞蹈编导有哪些不同:戏剧导演是把文学剧本搬上舞台演出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工作。但这不是一般的工作,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即把文学剧本变成表演节目的再创造(也叫二度创造)。

在戏剧艺术中,剧作家只负责写出剧本就可以了。而进行舞台艺术的再创造(演出),则是导演的事。在舞蹈艺术中,舞蹈编导本身既是全部剧本和“台词”(舞蹈动作)的创作者,又是把它搬上舞台的导演。肩负着编和导的双重使命。对舞蹈作品来说,不参加“编”就无法“导”,导演也就是编者。

由于舞蹈的特殊性,一个舞蹈创作从一开始就不能不同时考虑,原本是属于“导演构思”中的很多部分,如:形体、表情、台词、场面调度,对作曲、美工和舞美的特殊要求。

作为一个舞蹈编导,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舞蹈表现技能和舞蹈创作知识以后,才可能开始创作工作。首先,必须透彻地理解舞蹈艺术特征,舞蹈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手法,舞蹈的类别等,才能掌握舞蹈创作的特殊规律进行编排舞蹈节目,否则将无法入手。

教育学生应该注意的三大方面

不同舞蹈之间的借鉴程度

舞蹈编导们在进行舞蹈创作时,为了创新和新颖,常常会把自己的舞蹈作品注入“新的血液”,并通过其新的加工和融合,使其作品在呈献给观众时,更加有新鲜感,试图用这种取长补短的方式,让舞蹈作品更加有创意,从而激起人们对作品的观赏欲望,冲破人们的眼球。从这一点来看,这种舞种与舞种之间的相互借鉴,对其舞蹈的传承和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凡事有一利就会有一弊。有些舞蹈在呈献给观众时,往往会因为注入了过多的“新鲜血液”,而忽略了继承的重要性。这样不仅没有给作品添彩,反而让观赏者在看的过程中一直徘徊在是与不是之间,让观赏者觉得舞蹈编导对于舞种界限的划分模糊不清,给作品大打折扣。

注意肢体语言对情节的把握

舞蹈是一门善于抒情而琢于叙事的艺术。虽然如此,可情节舞是舞蹈的种类之一,虽然它在小型的舞蹈作品中很少被舞蹈编导所采用,但是,在大型的舞蹈作品以及舞剧中的运用是较为广泛。情节舞的创作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舞蹈编导在创作情节舞的舞蹈作品时,很容易因为太过于注重故事情节的表达和情绪的渲染,在不知不觉中,过多的借鉴了哑剧的表现方式,忽略舞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肢体语言,从而使整个舞蹈作品变得戏剧化,让人觉得像是一部情景哑剧。所以,舞蹈编导在创作情节舞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运用肢体语言讲述故事,渲染情绪,用肢体魅力诠释舞蹈作品,这样才是佳作。

不要过度运用技巧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不排斥技巧,特别是在关键的时刻,在情节或情感发展到关键的时候或最紧要的关头,高超的、准确的技巧将对着一切的展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将情节或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沁人心脾或酣畅淋漓或震隆发匮。但优秀的舞蹈作品拒绝过多的炫技,在作品中,一种毫无理由、莫名其妙的技巧展示,会把一个好端端的作品推向死亡。因此,在舞蹈的创作工程中,舞蹈编导一定要谨记,舞蹈艺术不是杂技,技巧的运用要适当,否则会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

怎样引领学生提高舞蹈编导能力

学习舞蹈编导的理论知识和编舞技法编舞的技法多种多样,不是独立存在,它们是相互联系,可以灵活使用的。如动作元素编舞法(最基本的编舞法),造型贯彻法,动律与律动的连接法,动作、动势编舞法,动作部位限制法,交响编舞法,本体元素法,音乐编舞法,即兴编舞法,独舞编舞技法,双人舞编舞技法,三人舞编舞技法,群舞编舞技法等。我们不仅要在排练厅实践编舞技法,还要学习相关的舞蹈理论知识,唯有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助于编舞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找些相关的教材和书籍,结合大量观摩现场、观摩光盘,从模仿开始,并尝试编排一些节目,逐步摸索经验,使自己成为一名有个性的编导。

改善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改善;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82-01

一、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就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在教学实际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

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

组织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做到:(1)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语言要纯正、流利,书法要规范。(2)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用学生能听懂或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或由学生进行2—3分钟的英语会话,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热身活动。(3)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用各种直观的手段不断激发学生。一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和发展,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

二、丰富教学手法,常教常新

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通过“演”、“唱”、“画”、“玩”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演”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句型和课文,增强运用已学词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的有效活动。

如教“The bird is flying in the sky.”,做飞翔状;教“The monkey is climbing up the tree.”,做爬树状;教“The elephant has a long nose.”, 做长鼻子状。教身体各部位名称时,可边说单词边指部位head, ear, eye, arm, hand, leg, foot 等。“唱”英语歌曲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还能加深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感情。

如果边唱边加入动作更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如大家熟悉的《拍手歌》:If you are happy, clap your hands. 可换成其它动作,如close your eyes, touch your ears, tap your shoulder, touch your nose, shake your head等,动静结合,而且全班学生都能参与。

“画”是最直观有效的手段,有着特有的信息沟通作用,能提示语言与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教学效果特好。“玩”,课堂上做游戏可帮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掌握一些较难记忆的语言项目。国内外语言游戏很多,一般可用“旧瓶装新酒”的方法根据情况进行改编。

三、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有必要花大力气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受到学有所成,避免恶性循环。

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取得成功的机会。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边学边用,使其在用中既体会到学英语是有用的,又尝到学有所得的快乐。其次,适时、适当、真切地鼓励学生的成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哪怕是取得很小的成功或微弱的进步,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尤其是对“差生”,更要激发其成功动机。比如一段好的对话,一次测验的好成绩,都可以成为促进英语学习及其它方面成功的契机和内驱力。

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运用鼓励性语言,有时甚至还可以借用掌声进行鼓励。“多次刺激”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产生兴趣,激励学习动机。同时,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出错,教师要恰如其分地以鼓励的方式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语言错误。再次,我国中学生因为不会学习而不喜欢英语者占相当的比例,所以教给学生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培养其良好的英语习惯是极为重要的。

四、以人为本,优化师生关系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的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老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

因此,教师要走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要以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等信息,让学生认为你既是老师更是朋友。如果学生对老师有好感,便会对其所教课程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力气、花大工夫学这门课。

如何改善钢琴教学 篇4

一、因材施教

教师在钢琴教学时面对的学生程度各有差异, 学生的个性也不尽相同, 所以在教学中就不能遵照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形式等进行教学。在钢琴教学中应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1. 尊重学生个性的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 尊重学生的个性, 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发现、挖掘, 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自己, 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教学、训练, 使学生既有兴趣又有能力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巧。

2. 教学内容的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 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 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学习方式、接受方式、思维方式等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 从而达到一种较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学方法的因材施教。

在钢琴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模仿法、视奏法、演示法、讲授法、比较法、练习法、发现法等。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次的教学, 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 确定教学的方法和目的。这样,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自己学习和解决、发现问题, 享受成功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爱好, 唤起他们对钢琴音乐的深刻而长远的兴趣。学生有了这种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和全神贯注地练琴。这种兴趣能提高大学生的练习能力, 使其精力高度集中, 听觉逐渐加强, 使音乐表现更加鲜明, 富于思想意蕴。甚至他们的内心都会变得更加丰富, 充满前所未有的聪明和才智。兴趣是通过钢琴弹奏来体现的, 这种弹琴不仅是愉快的、充满智慧的, 而且能传递出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专业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与兴趣, 必须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练琴本身的兴趣作为钢琴教学的主要任务来完成, 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取得钢琴教学的成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必须正确研究作品, 弹奏背诵作品。诸多著名大家一生, 给后人作出了酷爱和迷恋与生命同样重要的事业的典范。

教师首先应该表现出自己是非常热爱钢琴音乐的。有了这种意念, 再用自身的演奏热情去激发、启迪学生, 感染他们, 才能促使他们为之更加动容。其次, 专业教师要鼓励学生全身心地接触艺术和感受钢琴音乐, 逐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并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最后, 广泛听取优秀的钢琴音乐, 多听、多看钢琴音乐大碟, 大量阅读音乐家故事和传记, 参与师生的演奏会和钢琴音乐会, 拓展和扩大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各种眼界。这样, 可以对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起到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从而可以比较容易地进一步培养他们对钢琴学习的爱好。

三、巧设艺术情境, 激发学习情趣, 点燃情感火花

巧设钢琴教学情境, 用于钢琴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 可起到愉悦审美情绪, 唤起审美注意, 激发审美渴望的作用;而用于教学内容之中, 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 达到最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情趣化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深入了解, 由了解而实现相互密切配合, 教学相长, 共同切磋。另一方面则让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由实践到理论, 再从理论到创新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

钢琴教学的情感需要用一些方式来表达, 而且传递教学与情感的相互关联是客观存在的。寓理于情, 情自理出, 情理结合, 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形象比喻”或乐曲的背景知识或完整的示范性演奏来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四、培养学生的乐感

1. 注意音乐听觉的培养。

音乐是听觉艺术。钢琴音乐演奏效果的优劣首先取决于演奏者是否用听觉去感知乐曲的旋律特点、节奏变化、和声的浓淡、调性的色彩等。

2. 注意音乐的歌唱。

要让琴键歌唱, 就是要把内心的感受、感情通过柔韧的手指在琴键上“唱”出来, 而实际上是心在歌唱。声音只是传达感情的媒介, 嗓子、乐器都是发声的器官, 而学习者只有发自内心才能唱或弹出优美如歌的声音来。

五、提高练琴效率

钢琴老师不仅仅要完成教学任务, 教会学生弹好琴, 向学生传授钢琴演奏知识和技能, 还要引导他们学会练琴, 学会提高练琴的质量。以下所提供的练习要素, 也许会有启示:

1. 脑、眼、手、耳积极配合。

弹琴的过程是一个脑、眼、手、耳积极、合理配合的运动过程。脑是眼、手、耳的基础, 也是信息反馈后的分析、判断并发出指令的中心。脑最重要的任务是明确练琴目的, 在目的的趋使下, 让学生了解乐谱, 了解曲子的历史背景、作者、风格, 进而认真读谱, 了解作品的速度、力度、表情记号、指法规律等, 再进行练习。

2. 培养正确的弹奏方法, 养成良好的弹奏习惯。

弹奏的姿势、手型、弹奏习惯直接影响弹奏水平的提高。对学生在弹奏过程中出现的毛病, 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 让学生随时注意自己的手型应放松且端正, 手指自然弯曲, 用指端肉垫部分触及琴键等,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基本的弹奏方法, 养成良好的弹奏习惯。

3. 突出重点、难点、分句、分段、分声部、分手练。

对重点和难点小节、乐句、乐段可采取分句、分段、分声部的手段进行练习, 使学生对乐曲的结构、旋律变化及难点和重点认识得更加清楚, 使困难得到分解、简化, 然后集中精力, 单独练习, 突破难点。

总之, 钢琴教学是一种技能训练, 钢琴教师要不断转变观念, 不断探索如何用较短的时间, 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技巧, 尽快提高弹奏水平。教师既要教钢琴技巧, 又要教音乐、教做人, 这样学生的演奏能力和演奏水平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钢琴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心理素质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的同时, 应当有目的、有系统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钢琴教学,因材施教,兴趣,艺术情境

参考文献

[1]刘庆刚.钢琴演奏与教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2]葛德月.朱工一钢琴教学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关注改善民生—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第十二课 关注改善民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性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举措、我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举措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2)理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和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

(3)感悟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动力。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投身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实际出发,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关注改善民生问题,树立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观念。教学难点: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

教学重点:大力发展教育、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法—讲述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讨论:

1、什么是民生?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民生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如何理解“学有所教”?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学有所教”学有所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构想之一,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

“学有所教”即学必有师。就是要保障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社会和谐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在民生问题中教育是一个民族最基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为民生之基的教育。讲解新课:

第12课

关注改善民生

一、优先发展教育:学有所教

(一)共享人民满意教育的阳光

情境一:

2008秋季学期起,在全国范围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对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情境二:

从零开始的跨越:在西藏和平解放前,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5%,文盲率高达95%。目前,西藏自治区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情境三:

支教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从根本上解决东西部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支教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实施以来,成效显著,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有了较大改观。教师提问:

1、上述三个情境透视出国家采取了哪些优先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

2、说说自己享受了哪些教育优惠? 教师明确:

1、加大教育的财政投入。

2、公平配置教育资源。

职业教育实行国家助学制度;义务教育实行城乡免费制度。

(二)教育是兴邦之本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意义:

第一,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第二,教育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第三,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发展教育的举措: 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认真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面、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促进教育的公平等方面都有切实的举措,促进了人民更好地共享教育发展的成果。

(三)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1、以连线职场的图片和数据以及沿江城市的“技工荒“为例。说明中国目前急需大量的技术工人,中职教育培养一线工人,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2、举实例:中国工人杰出代表邓建军,优秀产业工人代表王洪军,全国技术能手贺刚,优秀产业工人代表王洪军,现代庖丁刘建波,盲人技师谭滔胜,让学生领悟中职生也有大好的前景,激励学生好好学习。

3、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中职生遇到了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好时期,更应该珍惜学习机会。

总之:从现代化建设对不同层次人才需求的结构、数量上看,从中职生的继续升学途径上看,从中职生的就业渠道上看,中职生大有前途。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主要途径,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上职业学校大有发展前途。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也是完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

二、医疗和社会保障:普惠百姓 学生讨论:我们的社会将来会是什么样的?

(一)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病有所医

1、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意义

(1)、医疗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共产品,人人不可或缺。(2)、医疗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3)、医疗保障权利的公平是社会成员在生存权、发展权上公平的重要体现。

(4)、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保障全民健康的“社会安全网”,是保证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2、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二)、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民之所安

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构成。

1、社会保险

含义: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

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一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入或损失的补偿,它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它的目标是保证物质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

范围: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等。企业要给职工购买“五险一金”。(五险一金:是指的是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2、社会救济

含义: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保证每个公民享有基本生活权利,而对贫困者提供物质帮助。范围: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救济、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城乡困难户救济等。国家和社会以多种形式对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残疾等原因而无力维持基本生活的灾民、贫民提供救助。包括提供必要的生活资助、福利设施,急需的生产资料、劳务、技术、信息服务等。

3、社会福利

含义:孤寡才经进养老院,就是享受社会福利,所以养老院又叫社会福利院。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各种政策和社会服务,旨在解决广大社会成员在各个方面的福利待遇问题。

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对生活能力较弱的儿童、老人、母子家庭、残疾人、慢性精神病人等的社会照顾和社会服务。

范围:社会福利所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生活、教育、医疗方面的福利待遇,而且包括交通、文娱、体育、欣赏等方面的待遇。社会福利是一种服务政策和服务措施,其目的在于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使之得到更多的享受。同时,社会福利也是一种职责,是在社会保障的基础上保护和延续有机体生命力的一种社会功能。

4、社会优抚

含义:社会优抚是针对军人及其家属所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各种优待、抚恤、养老、就业安置等待遇和服务的保障制度。

对象:主要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投军人和武警官兵;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等。

(二)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

1、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2、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3、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作业布置:

1、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意义?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改善枯燥课堂,提高英语教学实效 篇6

【关键词】素质 和谐 兴趣 主体 反思

英语教学目标涉及到口语、听力、阅读理解、写作等。在众多项目的驱动下,多数老师用汉语思维方式教授英语,但学生的学习大打折扣。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传统教法与新内容格格不入,老师上课不能得心应手,学生听课昏昏欲睡。因此,我们要改善枯燥课堂,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本文就此目标进行阐述。

第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教师的品德和威信直接决定学生是否学,是否喜欢某一学科。这种感情迁移现象要求我们重视自身综合素质,努力适应新大纲新教材的要求,不断丰富教学理论,更新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发展新动向。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英语,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

第二、创建和谐师生关系,造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领导者、组织者。教师应热爱并尊重学生,公平、民主地对待每个学生,给予其充分的关注,使其参与到课堂中来,产生上进的动力。微笑和表扬是课堂最好的调味剂。此外,教师要善于捕捉最佳“评价点”,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客观真诚且具发展性的评价,这样有助于树立他们的信心,培养乐观健康的情感,为提高教学实效做准备。

第三、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英语学习的特点是实践性和技能性远强于理论性和知识性。故“兴趣”是完成英语学习的强大推动力,它使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最大限度地、持久地发挥作用,并鼓励学生顽强拼搏,不断前进。关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优化板书

板书可图文并茂,格局也可丰富多彩。巧用彩色粉笔能令板书增色不少,一些简单的符号也可发挥神奇作用。

2.巧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从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学生,为学生创设更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使英语课堂活起来。另外,多媒体教学可增大容量节约时间,提高英语教学实效。

3.利用实物和图画,激发兴趣

如教水果名称时,老师可带苹果、香蕉、梨等进教室。对于不易带进课堂的,可兼用图片,如bus、plan、train或go to park等。如无图片就用简笔画,如教hot、cold、cool、warm时,或者是比较short/long,tall/short,fat/thin 等,寥寥几笔,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且记牢,激发兴趣。

4.新旧联系,激发兴趣

把新词与旧词比较,如在教invent时,可引出inventor、invention,还可连成句子,“发明家发明了许多发明”。学生不但轻易掌握了新词,也复习巩固了已学过的词。

第四、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其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内因是决定事物性质的主要矛盾,外因是次要矛盾。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例如在八年级上册Uin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一课中可结合七年级下册Uint 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的内容,让同学们办一期以“vacation”为主题的英语板报。同学间分工合作:调查、撰稿、排版、绘画、书写等,各展所长。这些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参与意识。

第五、乐反思,重调整,促提高。

教师个人的成长不在速成而在养成,教师个人的水平不在记性而在悟性。每堂课下来,总会有不尽人意之处,课后及时反思,并写好教学随笔,这对自身成长及教学水平很重要。荀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教师要不断的对自己的教法进行反思。但仅仅反思是不够的,反思的最终落脚点须放到实施切实可行的调整甚至是改革上来,及时、有效的教学调整是教学能够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已无法跟上时代步伐,教师须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兴趣,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我相信,只要老师不断努力,就一定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改善枯燥课堂,提高英语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初中英语教学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英语》,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 薛中梁,《英语课堂教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4.吴道存,《怎样教好英语》,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怎样改善传统习作教学 篇7

一、“两步爬坡”巧解习作主题

从低年级开始的写话到高年级的习作,我们不难发现,学习语文的语言艺术,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于每个单元的习作学习也应该是一种慢慢渗透的过程。打破传统习作搞“突袭”的模式。写作的过程就像是在爬坡,让学生一下子爬到坡顶自然是吃力的,如果可以边走边停,设置几个“停靠站”,让学生没有压力,不知不觉中走到目的地,应该就可以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接受写作,乐于写作。

1.明确目标,初晓习作主题。这个阶段主要是要求学生根据每个单元开始之前的单元提示,对于教材进行全面认知,在课堂教学之前浏览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初步知晓单元教材的主题,了解这个单元写话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理清习作练习的要求,适当准备习作材料,明确单元习作方向。不要能到整个单元的教学结束,进行习作训练时再仓皇落笔。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下笔有神。

2.促思多导,渐入习作主题。教育家程颐说过:“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自主发展的根本在于思--爱思、会思、思之有得、思之有道。因此,“促思”是习作指导最重要的环节,应贯穿于整个过程的自始至终,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学生在把握住生活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会汇集多方信息。可以在正式习作之前开展一些为习作服务的“口语活动”。师生一起来聊一聊习作中的素材,生活中观察到得事情,扩大角度、挖掘深度,一点点的走近向单元作文的要求,等到一个单元学完要进行习作练习的时候,孩子们就不会觉得无从下笔,因为之前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做好了本次习作的铺垫工作。

二、“三多训练”稳扎习作基础

1.习作立题角度多。就是引导学生对同意题材从不同角度切入,形成引人入胜的好文章。例如:在指导学生根据“汽车越来越多”这一现象写作时,引导学生多角度立意。学生有反映社会发展快;有反映“十八大”后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快的;也有反映交通拥堵,事故增多,环境污染等由于立意不同,作文百家齐放,很有创意。

2.习作题材样式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同一题材,写出不同中心思想的作文。如:以“梅花”为题材的作文可以写成说明文,介绍梅花的种类、特点、生长过程;可以写成普通的记叙文,描写梅花的颜色、形状、香味,赞美梅花的美;还可以写成观察日记,记录梅花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更加可以写成游记,记下欣赏梅花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而挖掘深刻的同学也可以写成以物喻人的散文,赞美像梅花那样有顽强品格的人们。这样的文章千姿百态,读来颇有新意。

3.习作表达方式多。就是让学生对同一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表达方法,给人以焕然一新之感。如在写作时可采用顺叙、倒叙、补叙、插叙、总分、分总、总分总等多种形式。在语言表达上运用多种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写出自己的语言。

三、“自主评改”有效开展

很多孩子面对老师的批改,评语总是不感兴趣,不愿意阅读。如果能让孩子学会自主的评改作文,效果会更好!在自主评改的过程中,首先,我会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告诉他们在批改文章是要对文章负责到底,不能随心所欲的改,要思考成熟后才能下手!其次,为孩子们梳理出一些具体的评改内容,制作成表格的形式,发给每个学生。引导孩子进行有目的性的自主评改,客观的评判文章的好差,有理有据,自主评改就不会难以展开。学生改完以后,再将表格和作文收回,由教师进行最终评定,有收有放,既调动孩子对习作的兴趣,同时在评改的过程中,也是对鉴赏文章的学习,对自己写作技巧的提高,一举多得。

改善英语教学 篇8

一、联系实际, 动作导入

生活体验和感受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多得的财富, 我们的英语教学就要契合学生的生活, 从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既增强他们对知识的认同, 更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初中英语8A Unit 6 NaturalDisasters的内容时, 时间恰逢是初冬, 天气逐渐转冷, 我走进教室, 看一眼打开着的门窗, 故作颤抖状, 然后解释说:“I’m shaking. You know if you shake, somethingis wrong with you. Sometimes there maybe somethingwrong with the earth. We call it earthquake—a natu-ral disaster. So today we will learn a passage calledThe Taiwan Earthquake.”通过这样的引入, 尤其是近年来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地震, 学生对地震的危害早已有了深刻的认识, 教师结合学生平常生活中的“身体发抖”, 引导学生认识地球有时也会发抖, 也就产生了地震, 从而使得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直观呈现, 引发兴趣

直观导入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新课导入方法, 它是指借助具体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在新课教学之初展示给学生, 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锁定学生注意力的方法。直观导入让学生接触具体真实的事物, 学生感觉真实生动, 更容易激起他们对新内容的好奇感。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教学资源, 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 使他们积极主动、轻松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去开展学习活动。如教学8A Unit 4Wild Animals中的Reading部分, 我课前专门找来了学生小时候最爱玩的大熊猫玩具, 借助和学生讨论有关大熊猫的一些话题, 在直观实物的牵引下, 伴随着教师的循循诱导, 让学生怀着激情和浓厚的求知欲去探究新知, 自主开展阅读, 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温故知新, 循循善诱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初中英语知识本身就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整体, 学生新知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新课导入环节, 通过复习旧知, 不仅- 68-能够巩固已学知识, 而且还能为教学的进一步延伸找准切入点, 为新课教学提供铺垫。如7A Unit 3的Vocabu-lary部分, 要求学生识记并描述公共节日, 了解不同节日里的各项活动。在教学中, 我首先给学生展示一本挂历, 并对学生说:“Yesterday we learnt a lot about Hal-loween. Can you find it out on this calendar?”学生在日历上找出Halloween。接着向学生提出任务“Do youknow anything about this festival? Who can tell mesomething about it?”从而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 等学生完成任务后, 我对学生说:“Halloweenis a very important festival in October. There is anoth-er festival in this month.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allthe Chinese people. Do you know it?”学生自然联想到我国的国庆节 (National Day) , 也在不知觉中引入了新课。这样, 通过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引导学生开启了思维, 让学生开动脑筋, 将新旧知识巧妙地联系起来, 为教学新知识奠定了基础。

四、问题引领, 水到渠成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问题是开启思维大门的敲门砖。在导入新课时,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设置引发学生思维悬疑的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产生扫除障碍的冲动, 自然进入新课的学习。如我在教学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阅读内容时, 给学生设计了如下问题:“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have some problems?”学生的思维立刻被激活, 他们认真思考, 积极讨论,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过渡到新内容的学习自然也就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了。

五、背景导入, 拓宽思路

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 要想深入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现行初中英语教材取材广泛, 很多内容都涉及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 教师在上课前可以通过让学生查找相关材料, 让他们了解背景知识, 既可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如牛津英语8A Unit 3 A Day Out的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 涉及许多世界风景名胜, 如白宫、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 课堂上可由学生进行选择介绍, 不仅让英语课堂成为学生了解世界的舞台, 更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气氛中自然将学生引入到新课教学中。

改善英语教学 篇9

在旅游的大背景助推下, 烹饪专业因其广泛的延伸性, 如中餐、西餐、面点、营养配餐、产品加工等等, 在职业教育中无可厚非的成为了重点专业。烹饪专业英语是该专业必修课之一, 随着中西烹饪技术日益融合和中国烹饪在世界饮食界越来越占重要地位, 烹饪专业学生拥有一定专业英语成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机会必需能力之一。但是实践工作中需要哪些英语;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怎样在岗位上把它们变成一种能力等等问题都是专业教师们不可回避, 不得不研究的关键。同样也促使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革, 不断探索。在这里, 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讨论和研究, 以便更有效的开展教学。

1 改变观念与树立信心是首要

在日常的教学之余, 和烹饪专业的很多学生交流后发现, 他们头脑中常常存在一些有失偏颇的观念, 如“只要拿好菜刀就行”“厨房里碰不到老外”“基础英语都差, 专业英语就更别提了”等等。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 这些想法的根源来自以下几点:首先, 对岗位不熟悉, 凭空想象后认为从事这个行业用不到英语技能;其次, 对课程不了解, 盲目的认为只要是学习英语学科, 所有的方式方法都一样;最后, 对自我人生规划目光短浅, 与时代发展脱节。因此, 从以上三个方向着手, 改变错误的观念, 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烹饪专业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第一步, 熟悉岗位, 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直接带领学生有选择的实地踏看, 如高星级酒店的厨房、食品加工车间、超市的生鲜柜台, 与岗位人员交流, 记录所见所闻中的专业英语词汇, 学生直观的体会到“专业英语”无处不在。间接地观看视频资料、往届毕业生或实习生现身说法、教师个人所见案例等等, 让学生的观念发生“质”的改变, 树立起正确学习烹饪专业英语观念, 意识到这是每一个烹饪专业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职场人必备的技能之一。

第二步, 熟悉课程, 内容与方法相结合;在课程之初, 不要急于教授知识与开展练习。相反的, 我通常会花上四五个课时, 向学生们交代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的不同与联系、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与实践性、课程过程中开展的主题活动、课程的考核办法、课程结束时希望达到的能力标准。也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如何解决克服等等。在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的基础上, 也消除了学习的盲目性的, 学生便自然而然的更有信心和兴趣学习好专业英语。好比是告诉了整个行程的旅游, 比起毫无目的地、盲从出发的旅途来更引人入胜、更有安全感、即使体力不支时也更能坚持下去。

第三步, 整个专业的配合, 作为一种专业技能、一项专业工具的学习, 烹饪专业英语的学习也离不开其他课程的配合。比如我校烹旅系就提出了“做好人才能烧好菜”的理念, 在学生中广为流传, 潜意识里就在教育学生重视每一个课程的学习, 重视每个技能的掌握。又如广州市旅游学校也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学习烹饪专业英语, 将专业英语与就业、岗位很好的联系起来, 树立了学习烹饪专业英语的大氛围。

2 整合教学内容与改革教学方法是关键

2.1 以岗位需求整合教学内容

新形式下的职业教育要求教师们再也不能故步自封, 完全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来进行教书育人。烹饪专业的英语老师必须走出课堂, 走进行业, 结识行业名人, 了解涉外餐饮行业对员工英语能力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了解烹饪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英语的使用范围和内容, 我走访了本校烹饪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和相关企业, 利用问卷调查、口头访谈等形式对烹饪从业人员进行有关烹饪英语学习内容调查。这些单位分别是:杭州开元大酒店、杭州两岸咖啡、绍兴咸亨大酒店、绍兴国际大酒店、绍兴海港大酒店、绍兴银泰大酒店、宁波南苑酒店管理集团、宁波大酒店、宁波欧尚超市、星巴克等。近10家企业单位中, 共46名被访者中大厨有4名, 主厨有15名, 助理厨师有22名, 工作人员5。经过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统计整理, 对专业员工的英语能力要求比重依次为:原料英语翻译 (包括西餐酱料等) 占36%, 菜式菜单翻译占25%, 简单日常用语占20%, 厨具餐具词汇占12%, 外语人名7%。特别指出,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认为, 目前掌握了一定烹饪专业英语的技能型人才是比较缺乏的。

所以, 通过结合市场调查, 以岗位需求的目标定位可以采取实际的行动来整合我们的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原材料的学习, 尤其是西餐特有的、常用的材料与酱料;增加简单口语话的制作过程表达语句学习;增加酒店常用菜式中英互译;简化厨具词汇, 熟练掌握餐具, 中式词汇可适当增加;简单的掌握外语常用人名的称呼。

2.2 以人为本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针对学生的层次和特点, 做到“因材施教”。同时,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帮手, 采用形式多样, 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在烹饪专业英语的教学中, 我本人也比较提倡“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 淡化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更多关注的是知识之间的链接, 在综合运用中学习知识, 使得学生不仅了解了知识本身, 又培养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首先, 大胆开发教学计划;确定培养的目标后, 进行职业能力分析, 一般烹饪岗位的专业英语需要专业词汇能力、简单语言沟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 与人合作能力等等。

其次, 创新设计教学过程;以“专项能力”为单元, 编出学生应学的教学内容、应进行的活动指导、有关的资料和补充等等。必要情况下打破章节的限制, 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环境, 比如考虑使用西餐摆台室学习专业英语的餐具章节。

再次, 及时转换教师角色;一般而言, 英语教师都是来自师范学校英语专业, 从学校到学校, 缺乏任教专业知识和经验。在教学过程中, 容易偏向从语言到语言教学, 缺乏行业英语背景知识和语言语境再现。而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是直接走向职业, 在职业岗位中学生是依托相应工作技能和工作实境运用英语完成技术操作。由此而见, 英语教师拥有相关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在烹饪专业的英语教学中,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当是“双师型”的教师, 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 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比如学习用英语来简单描述水果拼盘的教学, 我将教学班级分五个组, 角色扮演各个酒店厨房, 小组成员分担任务, 从采购原材料、开出采购单到设计、制作、装盘、推荐出售等各个环节, 整个过程中学生参与, 教师指导, 既学习了词汇、句型又模拟了实际工作流程, 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锻炼了操作能力、团结协作精神。课程结束后学生也反映, 第一次对相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子有如此深刻的体会与记忆。

最后, 合理制定评价体系;烹饪专业的学生基础英语的能力普遍较弱, 如果仍然沿用单纯的笔试、使用词汇、语法、阅读等题型是显然不切实际的, 或者可以说是贪图方便, 忽视学生努力付出的行为。不妨可以将课堂实践、口语表达与书面相结合, 多方面的综合考评, 将过程性评价提到更高的位置。当然, 对于核心能力、职业能力的效果考核, 是目前仍在研究的课题。

3 职业教育改革是新动力

烹饪英语教学的创新语发展是离不开整个专业教育的改革的。“工学交替”“定单班”“实训基地”等等词汇的不断涌现, 都是职业教育的新探索。比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尝试的工学结合, 运用到我们的课程学习上, 也可以大胆尝试, 学生完成了某个烹饪岗位的定期实训, 一部分知识与能力得到了锻炼, 可以作为专业英语的课程考核时的依据。在结合更人性化, 更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动下, 职业学校的烹饪英语专业教学也必将更有成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张燕.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03, 5.

[3]朱艳华.合作学习策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1.

反思型教学模式改善教学质量 篇10

英语教学作为学校上档次和培养新的复合型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一直受到各类高等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学生的青睐。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 关系着和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声誉和培养学生质量;关系着能否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要求的高级技术应用型现代人才。因此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及社会的需求, 我们就需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提倡反思性教学模式, 因为反思性教学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而且也能促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反思性教学对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意义

反思性教学是培养反思型教师的需要, 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 必须是反思型的教师, 必须具备教师所需的综合素质, 也要有自觉的反思意识和较强的反思能力。在英语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中, 应对学生的反思意识、反思能力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的自身主体道德意识、情感和思想等, 对自己的事业、业务能力、对学生的态度等都将细雨一般润入学生的心田, 逐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检验, 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在英语教学的实践中, 深深体会到反思教学的重要性, 从中尝到了甜头, 受益匪浅。这类教学方法不失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英语人才的好帮手、好方法、好搭档。

三、反思性教学与教师成长

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两方面:一是关于理论的知识, 即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二是关于实践的知识。教师职业成长的途径和方式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 即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和提高;二是内在因素的影响, 即教师的自我完善。就教师成长过程中知识结构的改善而言, 关于理论的一般性知识, 可以在传统教师教学计划中所开设的各种课程中得以掌握。但对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来说, 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 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和改善, 只能靠教师对自我实践的反思, 靠他人的传授或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可以说,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者的专家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教师只有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studying motivation, and so on.English classroom instruction's goal not only lies in raising student's language knowledge, but also in how to train them to use the language appropriately in the linguistic environment.During instruction knowledge, teacher personally sets an example to use the languages

So appropriate politeness classroom words not only may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create a democratic and equality classroom atmosphere, but may also lead the student to use育理念为基础, 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 不仅从教学观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方面进行反思, 而且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教学技术上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 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而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只有在反思性教学中才能得到改善和发展。

四、反思性教学运用于英语教学中的策略

1. 反思教学目的

高校英语的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在贯彻国家“以应用为目的, 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 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 也应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社会对高校学生的就业要求从注重知识转向了注重技能, 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从注重教师的教而转向注重学生的学,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一味地灌输, 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学。

2. 反思教学对象

学生的多元性使教师的反思行为成为因材施教的前提。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由于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差、底子薄弱, 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学生在学习动机, 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 老师在授课时应该合理安排教材, 并要注意课堂模式要以学生为主, 应该鼓励其积极参与, 经常找些学生访谈, 了解他们情况, 便于及时反思, 发现问题, 明确原因。教师应针对学生身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是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关键之一。

3. 反思教师

目前, 在普通高校中, 普遍存在一个英语教师既担任英语专业的各门英语课程、非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和各种跨学科的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 任务十分繁重。所以反思性教学在实践中遇到的阻力, 客观上来自于繁重的课程负担, 而主观上来自部分英语教师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没有把反思变成他们日常教学中的自觉行为, 自己没有系统地收集信息, 分析问题, 积累经验的习惯。还有一部分教师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及特殊性认识不足, 难以适应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笔者认为以下常用的方法对外语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的培养、发展、提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反思日记法, 个案研究法, 课堂观察法。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2]甘正东.反思教学: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界.2000. (4) .

改善学习方式,促进有效教学 篇11

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他认为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不是给予的,学生必须亲自发现它,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布鲁纳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要求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史学,亲自去发现结论和规律,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

我们学校(原升溪中学)原先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学习法”教学。“教师指导”是指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全过程中,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学习情感,并适时给予示范、启发、点拨等一系列有效的帮助,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收益。“尝试学习”指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凭借自我的知识积累和学习经验,依靠自己的努力,采用尝试、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不断培养和发展自我学习能力的学习。“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发挥自能作用,挖掘自身潜能,自主开展学习,通过不断尝试,不断习得知识、建构知识,形成自学能力,获得自身发展。

与宜兴市实验中学合并之后,我们开始尝试“两类结构法”教学,即“结构—建构”教学。“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指知识内容结构和方法程序结构。知识内容结构是由学科基本概念为核心组成的有组织的整体知识,它揭示了学科基本概念内在的逻辑联系。要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还必须掌握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即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程序结构。只有以知识内容结构为核心,以方法程序结构为策略,才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式方法。“建构”是指学习者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以学习模块为基础,创设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情景,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主动获得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积累基本经验和体验情感的统一过程。

而我觉得,两者可以融合。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为例。课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预习任务:1.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导火线、经过、结果、性质、影响;2.观看电影《林则徐》《鸦片战争》;3.了解虎门销烟的具体方法。

课上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学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有疑问,再向教师提出,由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后共同解决。最后师生通过画知识树来建构学习“战争”及“条约”的知识体系。

这样,这一单元后面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可以运用这两棵“知识树”来完成学习。教师减轻了课堂繁琐讲授的负担,而又让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和智慧火花,这不就是有效教学吗?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

课堂的生命力取决于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才能真正实行有效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钟启泉教授说,什么是“有效教学”?“归根到底离不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为前提的。”(钟启泉语)本文即从改变教学方法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角度来谈一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探寻。

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他认为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不是给予的,学生必须亲自发现它,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布鲁纳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要求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史学,亲自去发现结论和规律,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

我们学校(原升溪中学)原先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学习法”教学。“教师指导”是指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全过程中,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学习情感,并适时给予示范、启发、点拨等一系列有效的帮助,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收益。“尝试学习”指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凭借自我的知识积累和学习经验,依靠自己的努力,采用尝试、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不断培养和发展自我学习能力的学习。“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发挥自能作用,挖掘自身潜能,自主开展学习,通过不断尝试,不断习得知识、建构知识,形成自学能力,获得自身发展。

与宜兴市实验中学合并之后,我们开始尝试“两类结构法”教学,即“结构—建构”教学。“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指知识内容结构和方法程序结构。知识内容结构是由学科基本概念为核心组成的有组织的整体知识,它揭示了学科基本概念内在的逻辑联系。要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还必须掌握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即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程序结构。只有以知识内容结构为核心,以方法程序结构为策略,才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式方法。“建构”是指学习者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以学习模块为基础,创设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情景,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主动获得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积累基本经验和体验情感的统一过程。

而我觉得,两者可以融合。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为例。课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预习任务:1.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导火线、经过、结果、性质、影响;2.观看电影《林则徐》《鸦片战争》;3.了解虎门销烟的具体方法。

课上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学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有疑问,再向教师提出,由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后共同解决。最后师生通过画知识树来建构学习“战争”及“条约”的知识体系。

这样,这一单元后面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可以运用这两棵“知识树”来完成学习。教师减轻了课堂繁琐讲授的负担,而又让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和智慧火花,这不就是有效教学吗?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

课堂的生命力取决于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才能真正实行有效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钟启泉教授说,什么是“有效教学”?“归根到底离不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为前提的。”(钟启泉语)本文即从改变教学方法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角度来谈一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探寻。

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他认为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不是给予的,学生必须亲自发现它,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布鲁纳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要求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史学,亲自去发现结论和规律,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

我们学校(原升溪中学)原先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学习法”教学。“教师指导”是指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全过程中,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学习情感,并适时给予示范、启发、点拨等一系列有效的帮助,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收益。“尝试学习”指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凭借自我的知识积累和学习经验,依靠自己的努力,采用尝试、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不断培养和发展自我学习能力的学习。“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发挥自能作用,挖掘自身潜能,自主开展学习,通过不断尝试,不断习得知识、建构知识,形成自学能力,获得自身发展。

与宜兴市实验中学合并之后,我们开始尝试“两类结构法”教学,即“结构—建构”教学。“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指知识内容结构和方法程序结构。知识内容结构是由学科基本概念为核心组成的有组织的整体知识,它揭示了学科基本概念内在的逻辑联系。要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还必须掌握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即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程序结构。只有以知识内容结构为核心,以方法程序结构为策略,才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式方法。“建构”是指学习者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以学习模块为基础,创设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情景,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主动获得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积累基本经验和体验情感的统一过程。

而我觉得,两者可以融合。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为例。课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预习任务:1.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导火线、经过、结果、性质、影响;2.观看电影《林则徐》《鸦片战争》;3.了解虎门销烟的具体方法。

课上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学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有疑问,再向教师提出,由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后共同解决。最后师生通过画知识树来建构学习“战争”及“条约”的知识体系。

这样,这一单元后面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可以运用这两棵“知识树”来完成学习。教师减轻了课堂繁琐讲授的负担,而又让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和智慧火花,这不就是有效教学吗?

改善英语教学 篇12

众所周知, 中职校的学生素质不太高, 学习兴趣不太浓, 普遍存在怕学、厌学情绪。这使教师日常教学的难度加大, 课堂效益较低, 教学效果不甚明显, 甚至有极少数的老师连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都难以维持, 更不要说高效课堂了。

而在新课程和信息化背景下, 高效课堂的理论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普通中小学课程的教学领域, 且研究者形成的理论还不够成熟、未成体系。而在中职语文的课程教学领域, 特别是涉及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高效课堂”的研究更为少见。因此, 亟须加强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和研究。

二、调研方式

(一) 调查对象

课题前期调查, 将本校中职一年级4个班级共140名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二)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座谈会相结合的方法, 共发出问卷调查表140份。回收140份, 回收率100%, 有效调查表140张, 有效率100%。座谈会人数为20人。

三、调研过程分析

我们对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改进研究做了这样的工作:首先, 对学生喜欢 (感兴趣) 的语文学习内容及方式进行调查, 通过对140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 有52.86%的学生对语文课堂兴趣一般, 有34.29%的学生对师生讨论教学法感兴趣, 对教师“一言堂”教学方式认可的学生仅占12.86%,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将师生讨论、多媒体辅助、讲练结合等教学方式有效结合。随访中, 我们了解到语文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学中应将语文知识的理解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这样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查结果还显示,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开设语文实践课无疑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 对教师上课的态度及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影响进行调查, 通过对140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 教师个人魅力、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激情的上课状态、鼓励赞扬的教学态度均能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很重要的作用。因此, 教师要从自身修养出发,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研究教法, 使学生爱学、乐学,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良好学习动机, 达到优异的教学效果。

四、激趣策略

(一) 针对专业特点灵活使用职高教材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石

对语文教材进行灵活处理, 在主体内容保持不变, 不影响语文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 根据不同专业作必要的顺序调整或作内容增补, 编写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 使调整的语文内容能与专业课很好地衔接。

(二) 营造自由、和谐、平等、互相信任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 自由、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使其主动学习的基础, 也是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充分信任学生, 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 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 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三) 合理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保证

语文是一门以语言交流为基础的学科,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知识特点, 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大胆地表达与交流, 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四) 渗透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 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升温”

在教学中力争把每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有趣的史实、故事渗透其中, 有助于学生领会语文思想的精髓, 从古代文哲先贤身上学到精神和品质,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

(五) 创设操作型情境, 加强合作交流, 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当中, 我们应尽可能地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 这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 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满足了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 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努力成为一个思考者, 研究者。

五、调研结论和认识

建立学生评教制度实有必要, 把学生评价的权重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中。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和毕业生信息反馈小组, 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的管理, 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巨大推动力量。

实施多样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改革现行的教学评价, 是达成公共基础课高效课堂的保证。

公共基础课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尚未形成科学的体系, 我们在学生评价中不能追求面面俱到, 应重点关注学生语文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发展, 关注学生自信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上一篇:LMDI方法下一篇:初中作文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