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不足(精选10篇)
改善不足 篇1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关系着农民的健康,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目前农村饮水面临着污染严重、取水困难、用水量无保障、缺乏水质监测工作等问题。本文阐述了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 针对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旨在为改善农村饮水质量, 提高农民健康生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意见。
关键词:农村地区,饮水安全,水源质量
水是健康之源, 引用水质不达标的水容易引发霍乱、腹泻、肝炎等疾病, 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癌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安全生活饮水的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方面作出了要求, 若其中有一方面不能达到标准, 便视为不安全饮水。目前, 农村饮水因各种原因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农民的身体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有利于帮助农民养成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 帮助农民提高健康水平。
一、农村饮水现状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农民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否健康可持续。我国农村饮水水源主要是河流和地下水源, 且基本通过煮沸饮用或者直接饮用, 无任何净化措施。调查显示, 截至2004年底, 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着水质不安全问题, 全国有3.23亿农村人口的健康受不合格水质的威胁, 且农村饮水还存在取水不便, 水量有限的问题。
二、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不足
(一) 水源受到不同原因和不同程度的污染。
由于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干预, 农村水源受到农业、工业以及生活垃圾等因素的影响, 水质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污染情况。污染来源主要有:一是缺少科学积水的武装, 农民不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造成有毒有害物质在土壤和地表水中残留, 经过渗漏或地表径流进入地层和河流, 造成农村饮水的污染;二是工业建设的产物缺乏合理的处理, 有毒化学物质通过工业三废污染附近的大气、土壤和水, 直接或间接对水资源造成污染;三是某些地区本就存在重金属、氟超标和水质过硬等现象, 农民不经过检测对其直接饮用, 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二) 取水和水量无保障。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对水的需求量大, 而农民的节约用水意识普遍不足, 浪费现象严重, 对水资源缺少保护意识, 水源污染严重。农村取水工程建设因费用大, 维护困难, 所以覆盖面不足, 且缺少有效的管理, 大部分农民的取水途径为直接饮用地下水或河流水, 取水不方便。且农村饮水受自然因素限制较大, 饮水量缺少保障。
(三) 水质监测工作欠缺。
据统计, 我国有70%农村居民采用直接从河流地下水取水饮用, 无任何净化设备, 也没有对水质进行检测的设备。政府对农村饮水质量保障措施投入不足, 饮水工程建设标准低, 造成农民饮水细菌量、有害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等超标。到目前为止, 农村饮水水源质量检测还处于空白建设阶段, 检测工作严重不足。
三、农村饮水安全的改善措施
(一)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法律体系的建设。
为了提高农村饮水质量, 保障农民饮水安全, 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对于饮用水安全管理的措施。建立保障农村饮水质量的法律制度, 给农村饮水安全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制定法律的时候, 注意与现有的《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保持协调统一, 形成统一的农村饮水安全保护体系。同时, 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 满足农民的取水用水需求;建立农村饮水质量检测工作, 严格处理污染水资源的个人和团体, 保障农民饮水质量安全。
(二) 改善农村水源质量。
针对水资源的污染原因, 采取有效的措施, 严格控制农村水资源的污染情况, 改善水源。加强农业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和管理, 以避免农药等物质在环境中残留, 对饮水资源造成污染;对工业三废进行严格监督和处理, 防止废水、废气、废渣中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污染水资源;对生活垃圾进行有效的处理, 并对水源进行净化, 加强农民饮水安全性。
(三) 加强保护水源质量宣传教育工作。
各级领导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质量问题, 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增强农民以及中小学生对水资源污染情况和污染途径的了解, 充分认识到现有水资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帮助纠正平时生活中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的习惯, 增强其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加强水资源保障建设工作, 并组织开展各种环保活动, 调动广大人民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积极性, 形成一个保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
目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饮水工程建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农民饮水质量面临着诸多问题, 需要广大人民群众从环境卫生开始保护农村饮水资源, 防止饮水的污染, 节约水资源, 并共同治理已污染水源, 对农民饮水质量进行监测, 保障农民的安全用水。
参考文献
[1] .刘存辉.浅议农村饮水安全问题[J].河北水利, 2011
[2] .姚筱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J].河北水利, 2011
[3] .刘昆鹏.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J].水利发展研究, 2010
[4] .戴向前, 刘昌明, 李丽娟.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J].地理学报, 2007
[5] .马志雄.关于农村饮水安全的几点探讨及解决对策[J].中国水运 (理论版) , 2007
[6] .李明孝, 孙松林, 汪思蓓.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问题探讨[J].节水灌溉, 2009
改善不足 篇2
1未履行告知义务引发纠纷
对患者的治疗、护理措施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导致告知不全或达不到效果,发生意外时以患者不能理解或已告知来推卸责任,从而引发纠纷[5]。人力资源缺乏增加了潜在的护理风险由于经济利益驱动,目前精神科尚未落实标准床护比,造成人力资源紧张,特别是八小时以外及节假日,当班护士更少,只能忙于具体的操作而放松了对重点患者的看护,增加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条件的限制、经费的不足、设施不完善,不符合精神科建构要求,不能应付有强烈外逃患者的毁物行为,精神病院患者外逃现象一直存在;拥挤嘈杂的环境导致患者发生冲突而互伤;医疗设施陈旧,患者出现躯体病变或意外,就地抢救工作不能迅速展开;走廊地滑,容易摔倒等[6]。
2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2.1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专科护理技能
重点抓新护士上岗前及试用期的培训与考核,重视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丰富精神科专业知识,如患者的症状表现,病情的动态变化,重点患者的病情观察等。精神科护理工作强调预见性,要准确、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言行,判断有可能发生消极、冲动行为的信号,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对意外事件的预见及处理能力。
2.2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抓落实
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经常检查落实情况,确保各项工作制度落到实处,不可随意简化护理操作流程。查对制度、巡视制度、交接班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是维持正常工作秩序,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和防范纠纷的重要保障。对新护士、责任心不强、专业技术素质差的护士要反复强化遵章守法的意识。
2.3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培训,转变护理理念
强化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人文素质培训,增强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热爱,培养敬业、奉献精神,养成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护理精神病患者的过程中,尊重患者,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用生、冷、硬、顶、推对待患者。爱护患者的生命,关心患者的生活,尊重患者的愿望,树立全心全意为精神病患者服务的思想[7]。
2.4强化举证意识,从法律角度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与管理
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与要求,并通过讲座、书写竞赛、质量检查等多种形式,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与水平。定期进行文书检查,对出院、死亡、转院的护理记录进行终末评价,树立举证意识。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及时、准确、真实、客观、全面地做好护理记录,培养护士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是保证护理记录具有法律效力的关键。
2.5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在患者入院到出院或死亡的整个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告知,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医疗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以利于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告知制度的建立尊重了患者的权利,也是护士进行自我保护、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措施。
2.6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根据床护比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同时利用好现有人力资源。加强对高风险时段,如夜班、节假日等班次的管理。按护士资历、体力、性格不同进行排班,形成互补。护理任务重时,增加辅助班次,避免因人员少、任务重而增加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8]。
2.7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完善病房设施
改善不足 篇3
【关键词】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不足;改善方向
前言
在中职生中,无论是设计方向还是绘画方向,前期必须细致学习并扎实训练美术基础课程,逐渐地令他们养成绘画的再现、表现和创造能力,此类环节中一旦出现任何偏差,都将直接影响其专业水准和发展远景。由此看来,美术基础课程在中职教学之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支持服务功效,有关教学主体切勿对其产生任何忽视态度。
一、当前我国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透过客观层面审视,当前我国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存在诸多限制各专业教学质量的因素,许多教師在指导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和毕业设计时,都不免为该类群体的基本功头痛。这都和当前我国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着直接性关联,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有待创新。目前,在我国的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大多数都是照搬照抄本科院校或是高职绘画专业美术基础教学准则,由于中职生与本科生或是高职生对于美术基础的掌握是村在很大的差距的,以本科院校或是高职绘画专业的美术教学准则为标准的教学观念,难以在中职生中落实,以《基础素描》教学为例,中职学生很多都没有画过素描或是偶尔画过,而本科生或是高职生,基本上都有着最少两年以上的素描训练。以同样的教学观或教学要求,都会使中职美术基础教学难以实施。
2教学管理上偏重于专业而忽视基础。结合最近阶段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实况观察,中职生一进学校就选择好专业,从管理层到学生本人都不由自主的强化专业意识,从而忽视了基础美术,比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基础素描课程基本上都是在画结构素面,如果对于一个参加过素面培训的学生来说,这自然是让他更快速的理解结构和透视,但是在中职生中,很多学生对素面中光影还是很陌生,在二维的画面中表现立体的东西还是比较困难,而相对抽象化的结构素描,使他们难以理解。再者就是学校由于偏重于专业,从而忽视了基础教学的配套设施。如静物品类单一,画室场地空间范围极为狭窄等现象。
3学生基础素质过低,学习动机过于模糊。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中学,这部分学生年龄尚小,正确的价值观还没有被培养起来。并且这部分学生大部分是中考没考上高中的学生,学习成绩自然不好,到中职学校来,很多学生还是延续这以前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没有意识到专业对于走入社会的重要性。
二、日后中职美术基础教学弥补不足的相关路径
改善路径的核心思路,便是保证至此切实地为教学服务,真正和社会实际需求接轨,就是说结合中职学校相关美术专业课程实际规范诉求,进行美术基础课程训练内容、方式和时间等要素确认。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完善精确化的教学指标。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写生和再现物象技能。实际上,大多数中职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基础素描,而有一部分学生却有着很好的素描基础,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给不同基础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第二,集中锻炼学生凭借自身理解和记忆默写的技能。这是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核心规范诉求,重在令学生透过被动临摹朝向主动表现方向过渡扭转。第三,培养学生创造技能。在基础教学环节中,这是要求学生必须加以体会和赏识的,作为教师需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将自身想象和创造能力激发出来,至此过后,顺利搭建起物象一意象一物象的训练过程规范体系。
2维持高职美术基础教学训练的针对性。新时代的中职美术基础训练不能重复以往,使得不同专业利用统一技法绘画相同静物。需要结合特定专业需求开展富有针对性的训练,实际上就是要将不同专业效果图表现技法作为基础训练主体内容,确保基础和专业教学能够切实地贯彻无缝对接目标。
3彰显美术基础课程的必须和够用特性。想要切实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美术基础技能,最为重要的便是维持课程科目和课程数量的协调性。就是说一些必要的课程要予以独立设置,切勿放在其余课程里一带而过。如室内设计专业的透视课程内容,如若和其余课程融合讲解,不单单会令内容变得模糊,和专业要求背道而驰,同时将难以大幅度提升学生今后专业学习和设计应用实力。归根结底,美术基础技能培养,需要进行反复训练,属于一类量变过渡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在基础训练环节中消耗合理的时间和精力,持续到专业教学和设计流程时会发挥事半功倍的辅助效果。
三、结语
改善不足 篇4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 音乐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育,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课程的作用, 对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以获得较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是许多教师面临的问题。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学情况不尽如人意, 在教学观念、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足。这就需要音乐教学人员进行教学改革, 以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2.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2.1 对音乐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受到应试教育思维观念的影响, 不仅普通高中的教学侧重点在所谓应试科目上, 在职业中学也存在这种现象,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有的中等职业学校甚至没有开设音乐教育课程。一方面, 这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观念有关, 另一方面, 学校也不具备足够的师资人力进行音乐教学, 这也造成了学生的音乐素养的不足。
2.2 教学设施不足
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不够完备, 虽然部分较为发达的地区的学校教学设施较好, 但是更多地区的学校限于资金压力, 音乐器材准备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音乐教学设施的缺乏成为阻碍音乐教学成功的影响因素。
2.3 教学方法待改善
在许多中等专业学校, 由于很多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讲授上, 而对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没有投入太多精力, 对社会音乐活动的重视程度也不足。学生在课堂上所接触的仅仅是一些孤立的知识点, 而不是形成系统的完整的音乐知识, 这导致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大大降低。因此出现了许多学生喜欢音乐, 但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这种局面与教学方法的落后存在很大关系。
3. 应对策略
3.1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主性
3.1.1 激趣
要唤醒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从教学规律上看,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 他们花费在音乐学习上的时间是有限的,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他们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 就要求音乐老师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乐句与乐段,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一定要用专业术语进行教授, 也可以采用更平和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 设疑
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比如, 在进行名曲欣赏时, 可以先不告诉学生曲名与作曲者, 而是让学生闭目欣赏, 并思考三个问题:作者可能是哪个国家的?音乐的画面是什么?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曲名?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中, 带着这些疑问, 能够更好地进行想象, 也能够对音乐学习有更深一层次的领悟。
3.1.3 拓展
音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深层次交流, 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在音乐教学上, 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深入和挖掘, 并结合现实, 积极开发、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考虑通过音乐体验课程来打开学生的想象阀门。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与学习的能动性。
3.2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3.2.1 通过发声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很多学生对发声训练不太感兴趣, 这些训练过程相对音乐欣赏有些枯燥、单调。因此, 在进行练习时,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回顾, 要求学生反复记忆, 在开口唱之前, 要对声音的正确位置进行反复想象, 确定正确的发声方法。可以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点评, 使学生的长期发声训练成为一种创造性的过程。
3.2.2 通过模仿教师范唱寻求创新发展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 对老师的发声进行模仿, 是学习者获得声音概念、掌握演唱技巧的最直接也是最直观的手段。在教学中, 通过对教师的示范延长, 使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对歌唱音色的直观认识, 并根据自己的发声特点, 冷静分析教师的声音。这也是一个创新发展的过程。
3.2.3 通过节奏、曲调、歌词及歌唱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上, 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 从创编节奏、曲调、歌词及歌曲的创作入手进行创作教学,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3 渗透德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良好的音乐修养对于人的品格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个人的世界观的形成,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道德修养, 而音乐恰恰是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径。音乐这门艺术所具有的感染力, 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听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 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听施特劳斯的《维也纳圆舞曲》, 使学生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
4. 小结
音乐教师只有在实际教学中认真学习, 不断反思、不断进取, 建立自己独创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才能使得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阳.新课标下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欣赏课的思考, 2007.
改善不足 篇5
警力就是指警察的战斗力,是公安机关得以正常运转的决定性因素,它不仅关系公安机关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安居乐业。近年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然而社会治安形式日趋严峻,有效地整合当前的警力资源,不断挖掘现有的警力潜力,努力提高各级领导者的素质和领导班子的战斗力,是公安机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充分有效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必须途径,同时也是基层公安机关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联系自身实际,不断开拓创新,解决警力不足瓶颈的突破口。
一、我省警力不足的现状及其表现形式
警力不足并非完全是由公安机关自身造成的,也不是近年才出现的问题,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复杂的社会原因。就我们泰州市的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迅速转型,这一现象表现得日益突出。警力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已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警力配置结构与实际需要之间差距过大
1、机关警力所占比例数难以下降。以县区级局为例,经过几年的改革,治安、刑侦逐步脱离了机关化模式成为基层实战单位。而承担队伍管理任务的警力数却逐年上升,从事文字、后勤、审核等新兴部门不断建立,在总体警力增加不多的情况下,这些部门有时也叫“警力不足”,使警力在合理使用方面出现与改革初衷不相协调的现象。
2、基层单位承受巨大的治安压力。在现有的警务体制下,由于基层所队的警力不足,基层民警往往都扮演着“多面手”的角色,什么事情都得管,最终什么事情都管不好或管不全。尤其随着当前群体性事件、大型活动等非警务活动的增多,更是使得原本紧张的警力雪上加霜。在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泰州市海陵区,外来务工人员早已超过了常住人口,其带来的一系列治安问题使当地派出所应接不暇。许多年前就提出的警力向一线基层倾斜的举措,但终因各种原因基层警力配置与实际工作还有相当的距离。
3、基层民警休息难以保障。休息、休假本是一种法定的基本权益,由于警力不足,许多基层民警的休息、休假难以保障,除每月四分之一时间的正常值班外,每月随时要加班加点,工作时间远远多于其他国家机关公务人员。相当数目的基层民警由于长期忙于工作积劳成疾,留下终生遗憾。
(二)内部管理体制中存在警力内耗现象
1、管理规章中缺乏“人本意识”。近年来上级部门相继出台了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管理的许多规章制度,但许多规定缺乏“人本意识”,在执行过程中使基层民警产生了许多抵触情绪,许多规章制度都带有“惩处”字眼,字里行间不时透露出对基层民警的“不信任、不放心、不尊重”的内容。导致基层民警心理压力过大,继而出现多做不如少做,少做不如不做的不正常现象,实质上亦浪费了本已紧张的警力。
2、管理惩处多、教育引导少、且存在不公正现象。在现在管理模式中,公安机关过多使用“违者一律予以”或“未达到的予以扣分”之类的措词,而且大多将基层实战单位作为管理、考核对象,而对大部分坐机关的、或者是女性民警,往往是“管不着或考不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而且每月一次的自评、考核、成绩公布以及组织实施人员安排,也无形中牵制了大量的警力。
3、警察的自我荣誉感丧失。现在,许多基层民警都对自己的职业缺乏了信心,究其原因是“警察的权益不能自我维护、警察权益被随意剥夺,警察的社会地位在日益下降”。警察对自已的职业失去了认可度、归属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而我们的维权部门又因缺乏法律支撑而不能有效维护警察的正当权益和法律的尊严,在“对群众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极左教条影响下,在“„.有求必应„.”等缺乏法律依据的承诺面前.我们在对外实行“人性化”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对内却失去了“警心”,这是对现有警力最无形的浪费。
(三)综合效率低限制了基层单位的工作效能
1、基层警力不足影响了工作效率。在执法办案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过程中,现有警力配置制约了工作效率的提高。派出所民警从接警到调查,取证做笔录,写结案报告,直到最后的材料呈批和人员关押的一般性案件要一天时间,一天之内,一个民警一般只能处理一起一般性的治安行政案件,许多案件有时只能往后押或草草了事,从而造成了公安机关近年来打击震慑力逐年下降的局面。
2、基层警力不足影响了社会治安效果。由于警力不足,许多基层单位在抓住工作重点的前提下,对部分工作只能应付,如社区居民关心的辖区见警率的问题,基层单位只能以召开座谈会或治安情况通报会的形式来弥补不足,向群众通报辖区的治安形势,解释工作中面临的实际困难。由于警力不足,责任区民警很少能每周到达每一块社区、村一次,离群众的要求有较大距离,对此,群众意见很大,社会治安效果也不好。
3、专项行动过多干扰基层民警工作自主性。近年来,专项行动常年不断已是见怪不怪,基层单位的许多工作计划常常被“专项行动”或“集中统一行动”所打乱。而面对随时都可能到来的督查,基层单位明知无可为而为之,使原本紧张的警力更加捉襟见肘。而对解决辖区突出的治安问题需调用的警力,往往由于服从于上级的“统一行动”而被迫放弃。
(四)警力绝对数与社会公众安全感需求存在差距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论文网渴望平安的愿望也愈加强烈。在警力增长滞后和发案大幅上升的现实中,把所有的社会治安责任全部归结到公安更是一个认识的误区,另外,公安装备的科研投入和装备经费保障亦相对落后,许多犯罪嫌疑人利用高科技手段作案后,基层公安机关尚无对策,最终导致公众的安全感得不到保障。
(五)警察职责和警力配备缺乏严谨的法律保障
1、警察的定性与当前的职责、职权范围部分不符。警察是“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现在武装性质已经淡化,服务功能正在深化,而主业不明,职责不清导致基层工作进展进退两难。如“110”的部分承诺,公安机关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无法办到或不可能办好,最后反而自损形象,使基层民警处于“出力不讨好”的境地,更有个别群众一封投诉信就可能置民警于“死地”。由于警察的职责职权范围不清,许多非警务活动牵制了大量的基层警力,如一些商业行为的的大型文艺活动,理应由专业的保安公司承担,却大多由警察无偿提供保卫服务。
2、警力扩充缺乏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目前警力的增减,既无法律上的依据,又无制度上的保障,无论是要编制还是要财力,都得由基层局级领导多方面“奔跑”,每年地方政府给警察机关的财政预算,许多地方只能坚持9-10个月,甚至更少时间。由于警力不足,对许多突发性、群体性、恐怖性事件,现有警力应付困难,力量悬殊最终导致民警伤残。
二、初探改善当前警力不足现状的途径
造成当前警力不足的现状,既有警察机关自身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也有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对警察机关管理的体制和观念陈旧的原因,为从根本上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泰州各级党委
政府和警察的上层决策部门应从共创和谐社会出发,对内转变观念、更新机制、改善内部结构,对外从法律上和制度上保证有足够的警力充实到基层,从而使警察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有效地服务于社会,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社会治安环境。
改革警务制度,挖掘资源、合理配置警力的几点思考
(一)以人为本,政治建警。具有一定工作技能和高度政治责任心的民警,以及由此形成结构合理的民警队伍是决定警力的首要因素,在任何情况下,民警的素质都直接地影响着警力的变化。公安机关坚持政治建警既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新时期保持公安机关性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履行公安职责的根本保障和前提条件。政治建警,根本一条就是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民警头脑,用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指导公安实践。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要不断增强政治上的坚定性、敏感性和鉴别力,保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使公安机关始终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并自觉遵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规律开展工作,真正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政治建警最重要的一条是树立终身为警的观念,时时为警观念,就是无论何时、何地任何情况是警察就是要履行警察职责,无论是当班与否,职责范围内外与否,都要挺身而出,自觉履行职责,协助处理好各种事件与案件,处处树立警察的高大形象,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政治责任感赢得党和人民的信赖。
(二)严把“入口”,畅通“出口”。长期以来,“入口”把关不严是造成民警的基本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偏低的一个主要因素。当然这有着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解决的办法是抓住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活跃的有力时机,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及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有关规定,采取公开考试、公开招收等措施强化“入口”的规范性和制约机制。同时,对队伍中一些不能胜任公安工作,屡屡违纪违规给公安事业造成严重后果的“害群之马”,要依照有关管理条例,清退出公安队伍,以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保证队伍的纯洁。
(三)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公安教育内容广泛,基层公安机关应从实际出发,抓住符合实战需求的教育重点,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强化民警知识“充电”,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县级公安机关,没有自己专门的教育培训组织机构,只能依靠上级公安部门一年有限的几次、有限的几个名额参加培训,工作一忙,还会受到冲击。这样长期不“充电”,知识得不到更新,专业技能得不到提高,民警的素质实际上就是在下降。应当结合实际,积极为民警的再教育创造条件,较为系统地定期组织民警轮训。同时,要加大交流轮岗力度,培养一专多能的公安干警,以适应新形势对公安干警提出的新要求。
(四)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抓好公安队伍领导班子建设,是充分发挥警力资源效应的关键。从严治长,首要的是发挥党委班子的核心领导作用。党委班子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发挥模范标杆作用,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激励民警。其次是要抓好中层领导班子建设。在从严治警的同时,还不应忘记从优待警。“从严治警一本书,从优待警一句话”已越来越成为队伍难于管理的突出问题。政治上,要关心重视民警的进步,提拔任用,评先评优,要重实绩,重公认,不主观臆断;工作上,要想方设法为民警提供宽松环境,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缓解工作压力;生活上,要提倡用家庭式的关爱温暖人,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民警解决后顾之忧;在方法上,要与民警平等相处,民警最欢迎的还是领导以平常的姿态与民警交心谈心,架起理解的桥梁
(五)资源重组,科学决策。精简专业部门,充实综合部门。尽快建立一个高效灵敏、指挥畅通、一呼百应的整体联动机制,改革现行的公安管理体制,实现资源重组,这既是警力资源开发的需要,更是从制度上保证优秀警察脱颖而出,实现一警多能,综合开发警力资源之所需。要防止民警充实基层后再次出现机关化倾向,变“坐堂接诊”为“外出巡诊”,提高街头的见警度。白天,社区民警结合社区巡逻开展走访、入户调查、安全检查、整改隐
患。夜间,进行入户调查走访发动群众,组织治安志愿者义务值勤,带领保安联防队员开展社区巡逻防范和盘查检查。
1、精简内设机构,规范警种职能。分工过细,职能交叉,层次不清是县级公安机关机构设置的突出问题。目前,县级公安机关内设的科室所队多达15个以上,几乎与省、市级一一对应。警种多,有的警种机构建制又高于其它部门,这种状况常造成指挥协调不力,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扯皮,也不利于将警力向一线倾斜。县级公安机关的机构设置应突出战斗实体的需求,改变分工过细、警种过多的现状。无需讲究上下对口,将职能重叠的部门合并,减少警种,彻底改变“小而全”的做法,将合并后的富余警力充实到基层一线,增强实战能力。其次是要规范各警种的职能。职责清晰可使警力资源合理操作。《人民警察法》明确了公安机关职责的14个方面,这是从法律上对人民警察职责的确认。必须依照警察法的规定,明确各种职责,相应地配置、开发警力资源。再次是建立相对集中的警务联动区,如在乡镇建立中心派出所等,合理配置警力,调剂警力资源。最后要建立以块为主的警务指挥机制,对所有警务资源实行以块为主,统一收编,统一使用,改革现有的隶属关系不合理的状况。
2、改革人事制度。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建立以绩效考评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机制,用一定的标准去评估民警个体的绩效,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民警提升、晋级、加薪、奖励换岗的依据,开展岗位竞争,可以促使每一个民警产生压力和动力,由此推动公安机关内部警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形成合理的结构组合,进一步激发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警力资源处于最佳状态。
3、落实责任制。进一步理顺实战指挥、整体联动机制,专门规范分级处警制度和工作职责,明确由“110”负责统一指挥调度点线面上的各股防控力量,有权指令开展全县或区域范围的警情处置和围堵追缉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将刑事、治安案件,交通、火灾事故等各类警情定级,明确规定根据警情大小和紧急程度,分别由对应级别的领导亲赴现场指挥处置。由局领导到场处置的警情,涉案地派出所、交巡警大队和局有关科队的领导要同时到场。其他一般警情由各警种的相关民警承担处警责任。建立以派出所为单位划分防控工作责任区,绘制派出所的防控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把派出所、交巡警、刑侦、治安等警种和机关挂钩部门警力、社会防范力量统一纳入责任区,根据属地管理与业务主管相结合的原则分别承担防控责任。各个警种和每个民警在责任区内既担共同责任,又负单独责任。
(六)综合治理,群防群治。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是公安建设的优良传统,也是弥补公安自身警力不足,开发警力资源的另一有效途径。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总的对策是: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指引下,以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历史经验为基础,遵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贯彻执行“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原则,论文网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技术的等多种手段,融打、防、教、管、建、改为一体,形成严密有序的预防犯罪体系,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控防犯罪和减少犯罪,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目的。走群众路线,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公安队伍形象。没有好的形象,是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爱戴的。其次是要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充分发挥准治安力量,如治保干部、联防队伍、企事业保安组织的作用,建立起群防群治的社会大治安防范格局。近年来,基层群防群治组织作用严重弱化,有的已名存实亡,这固然有经济利益的因素,但与公安机关放松了监督管理不无关系。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使各个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认清安全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群防群治组织的管理和指导,使之真正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的一支值得信赖的力量,从而最大范围地延伸警力空间。
(七)保障经费,科技强警。科技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还是公安机关第一战斗力。现代高科技的运用,可以大大解放警力,提高警务工作效率。在现代社会,开展各项工作都离不开科技的武装,开发警力资源更加离不开科技手段。从目前情况看,整个公安系统科技意识仍很
淡薄,对民警科普知识的教育基本处于空白或不自觉状态。用高科技的设备、装备武装民警,增大高科技的投入外,更主要的是要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抓好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要求,这也是今后开发警力资源增强警力的最大空间。结束语
改善不足 篇6
1 水利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特点
水利电子文档是指在水利工作中,通过电脑等办公设备创建并储存的相关资料,包括电子文档,电子表格,电子工程图等,电子文档管理有四大特点。
第一,水利电子文档并非通过传统的纸笔进行记录,必须通过计算机等办公设备才能进行存储、浏览、删改、使用。水利电子文档只有在满足基本条件的情况下(数据库录入等),工作人员才能够通过键入档案号,查询到对应的文档进行浏览。
第二,水利电子档案管理操作直接在电脑等办公设备上进行。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可以在电脑上进行相关电子档的归档操作,把不同的档案、信息归类到不同的目录下,并进行档案号标记,设置几级目录,二级目录在一级目录之下,档案号(工程代号)标记在目录之下方便工作人员进入数据库,查找调阅。
第三,水利电子档案管理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可以实现共享。水利电子文档具有共享的特性,若档案管理人员拥有一级管理权限,只需知道文件名称,并进行共享,那么同凡是在同一网段的电脑都可以进行该文件的查询,并对查找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一些文件,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相应也随之减少。
第四,水利电子文档管理在理论上不需要很大的操作空间,只要能够放置下必须的办公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的办公空间就可以,但对环境的其他方面要求比较高,温度、防磁等有一定规范。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备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例如,温度应该尽量不低于17℃,不高于20℃,而湿度则最好不要低于35℃,也不要高于40℃,另外,还要有比较好的防尘和防火措施,以保障水利电子文档能得到妥善保管不被遗失。
2 水利电子档案管理在归档方面的现状与分析
笔者就现在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调查,发现水利电子档案管理上有以下一些缺陷和不足之处。
2.1 硬件与软件设施的不足
由于电子档案受到硬件设备的影响,并且可随时进行更改,所以,必须做好电子文档的备份。想要做好电子文档备份必须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每份文件在建立时就做好备份,一式多份,保存在不同的硬件设备中;二是电脑、硬盘这些存储设备容 易损坏。电 子文档和 传统通过 纸笔记录 的档案相比 查阅受到 硬件设备 的限制,不能够直 接进行浏 览,必须借助电 脑等办公 设备,否则不能 进行浏览、阅 读、查找、整理。
2.2 电子文档管理人才的不足
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不仅要在档案管理上有一定的素养,对信息足够敏锐,还要对电脑操作足够熟悉。就笔者调查了解的情况而言,水利电子档案管理人员中,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还是不够多,很多管理人员只具备其中的一项能力。一些档案管理部门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已经增添了电脑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但管理人员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办公设备操作的学习,使这些资源浪费了。
2.3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由于电子档案的信息资源是利用网络进行共享和传输的,而网络的受众面非常广,任何人都可能通过网络手段窃取信息甚至篡改,网络本身也存在不稳定因素。而电子文档在传输、归档时,也可能遭到病毒或黑客的攻击,导致电子文档中的重要内容保密性、稳定性受到质疑。这些是目前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安全问题。
2.4 出现虚假信息
在水利档案管理部门信息化过程中,需要将过去的纸质文档转变为电子文档,在进行电脑操作输入时,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容易出现信息的错漏,档案的信息就在不经意间被篡改,而且由于电子文档在修改归档时不会留下操作痕迹,有时会出现错误修改,而又找不到原版文件的情况,电子档案的真实性方面就得不到保障。电子文档原始性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传统纸笔记录的文档原始性可以从字迹、图、印章等方面去体现,某种内容往往对应一种体现形式,例如,某项申请,可以通过字迹上判断出是这份申请是申请人自己撰写的还是其他人代写的,而电子文档形式和内容却没有关联,档案检测部门很难在进行检测时判断其原始情况。另外,电子文档往往会在不同部门不同工作人员之间进行传阅,修改,在这期间很容易发生信息丢失或删改,而电子文档保存的形式种类也很多,在使用不同硬件设备,以不同格式进行存储时也会发生信息的缺损,所以,电子文档的完整性也难以保证。
3 提高单位电子文件档案瞥理水平的对策
电子文档的归档整理保存是水利电子档案信息化的基础,每个档案管理人员应养成这样的习惯。加强单位电子文档管理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3.1 加强对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档案管理者的业务素质
笔者调查发现,档案管理人员中具备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比较少,尤其是同时具备档案管理知识又懂得电脑等硬件设备操作的人才非常少,很多档案管理工作者对自动化办公设备操作不熟练,这方面的提高迫在眉睫。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工作人员这方面的培训,可以安排档案管理人员到其他先进单位学习交流,增加工作经验,提高技能水平,掌握现代化档案管理手段。
3.2 加大对电子文件软件、硬件设施管理与完善
水利电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必须加强硬件、软件建设,并做好信息收集等方面的工作。
其一,在硬件方面加大投入,从最重要的部门和环节开始,增添自动化办公设备,实现硬件设备的统一管理,包括电脑、硬盘、扫描仪、打印机、照相摄像设备等,硬件设备是水利电子档案建设的基础,加强硬件设施能促进水利部门档案信息化建设。
其二,在软件方面加大投入,重点在于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方面,保障同网段的电脑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使档案管理部门、人员能便捷的进行档案的浏览、查询、整理。我国水资源丰富,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多(南水北调等),在项目计划、实施、结束、整改过程中都会有大量水利方面的信息资料需要保存、进入档案库中,这些信息资料非常重要,数据量也十分庞大,进行相关电子文档建设、保存,方便以后浏览查询使用。
3.3 必须确保档案管理部门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严肃、严谨的进行,必须有一套健全的完整的管理制度,并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细致划分,并要求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并透明化水利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加强社会监管力度,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水平;对工作中加强电子档案传阅、查询过程中的监管,把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电子档案管理严谨、严肃执行。
3.4 加强安全方面的法律保障
在实践工作中,电子档案要保障其安全保管和应有的法律效力。第一是要将相关的法律条文制定完备,尤其是要与时俱进,紧跟电子档案发展趋势和现实状况及时补充所需法律;第二就是要严格执法,强有力地打击电子档案为主体的犯罪行为,对出现问题的部门责任人实施强力处罚。
3.5 确保真实性与原始性
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原始性是后期管理的基础,所以说电子档案的两种验证手续,其中之一就是经由身份验证,先由用户根据自己的信息进行加密,输入个人信息,并且使用电子档案的调阅口令来限定其他人对用户信息的访问权。要保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和完整性时,要严防相关人员弄虚作假和以权谋私,归档时要有负责人签字和在载体背面盖章等。
4 结语
电子档案是随着电子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档案应用形式,由于我国档案管理电子信息化时间并不长,相应的管理方式尚待完善,给日常电子档案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也同时为我国电子档案提供了创新和发展的机会,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研究,并且提出改善合理手段,最终实现现代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化和升级。
摘要:国家水利部门在不断发展完善中,信息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电子档案管理在基础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水利部门基层档案的整理监管主要采用纸质版,而现在则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收集,管理模式发生了改变。相比传统模式,通过计算机操作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具有很多优势,包括整理工作方便快捷、查找简单、工作效率高,容易达成信息共享等。笔者就水利部门电子信息化中电子档案的应用现状与问题以及进一步改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利部门,电子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蔡国庆.浅谈电子档案管理[J].黑河学刊,2014(3).
改善不足 篇7
1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1 公路桥梁建设进度较为缓慢
作为一项具有先进性特征的工程施工技术,从公路桥梁自身建设角度上而言,工程进度是一项重要指标,其作用在于对工程整体进行考察,施工耗时如果被延长,往往就会带来更多额外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消耗。从当下我国公路桥梁施工建设的实际情况而言,缓慢的工程推进速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公路建造过程中较为显著的问题[1]。其主要原因在于公路桥梁结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进行设计施工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诸多方面,所增加的设计环节,在加上日渐提升的施工难度,也就促使公路桥梁施工进度逐渐降低。此外,施工技术缺乏先进性也是促使我国公路桥梁进度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下我国公路桥梁施工技术依旧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方面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因此也就对整体建设进度造成了很大影响。工期的延长不但会对经济建设脚步造成阻碍,而且也会形成较大的消耗,因此,只有让工程施工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才能让高质量公路桥梁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
1.2 公路桥梁后期保养困难
公路桥梁施工完结后的保养、维护技术也一直是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单位较为头痛的主要问题之一。从公路桥梁的结构角度上来看,我国公路桥梁的桥墩设计会和坚固的技术依旧还不是很完善,在工程完工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出现诸多质量问题,例如:金属老化、混凝土剥落以及桥墩渗水等,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对公路桥梁质量造成威胁[2]。此外,相对于一般公路设施保养作用而言,公路桥梁的后期维护成本以及操作难度都相对困难,需要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维护人员。但就目前而言,相关部门在专业维护人员培养上依旧还存在很大不足,从而也就严重阻碍了公路桥梁的施工效果的提升。
1.3 公路桥梁使用年限不长
从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实际影响角度上来看,使用年限较短一直以来都是公路桥梁完工后无法避免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的投资力度和其实际使用价值始终无法到达预期的比例[3]。使用年限较短的问题不仅对公路桥梁建设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公路桥梁后期养护成本增加很多。而造成使用年限较短的主要原因则在于其自身施工技术的局限性。由于我国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还不是很完善,针对于工程质量而言,还不是很重视,在加上具有差异性的工程原料、施工技术以及桥梁完工后所可能受到的自然环境、气候的影响,也就在很大程度行缩短了其使用寿命。
2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有效改进对策
2.1 科学、合理的选择和使用原材料
从我国公路桥梁施工自身的角度上来看,其前期对原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对于其工期的施工进程而言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其也是确保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由于具有较高的复杂性、较大的难度系数以及较为繁杂的技术运用,因此合理、科学的对原材料进行选择和使用对于公路桥梁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选用原材料的过程中,必须对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严格遵守,以此为基础来进行项目招标,严格杜绝一些不良的工作作风,同时还应该结合多方面因素来严格选择和使用原材料,从而才能确保公路桥梁施工的整体效果和质量[4]。同时,相关施工企业还应该对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力度进行加强,构建出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借此来严格管理施工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后还应该对施工材料、设备的放置管理工作进行不断加强,促使施工现象能够始终保持整洁有序。此外,相关技术人员还应该对相关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投入使用后能够具有稳定性,进而让施工材料和设备对公路桥梁工程质量所带来的影响得到最大程度减少。
2.2 对桥梁超载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超载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公路建设中常常发生的主要问题,因此在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应该对其做到充分考虑。从我国桥梁超载问题上来看,其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因为我国公路交通量逐渐增大,在上下班等高峰期,桥梁上都会有大量的汽车行驶,因此也就极易带来设计值超标现象。第二,由于桥梁使用时间较长,又没有得到有效维护和保养,促使其一直处于超龄负载运行状态中[5]。第三,一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没有考虑到车辆的超载行为,在行驶过程中始终处于超载状态,从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公路桥梁的结构性能。因此,在公路桥梁完工之后,其运行过程中往往都会出现超载问题。而桥梁超载也就会让桥梁所受应力增加,促使桥梁损伤程度扩大,甚至是会对其整体结构在成破坏,从而对桥梁的正常运营造成很大影响,使其耐久性和安全性降低。所以相关施工单位在进行桥梁设计时,就应该对我承载力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2.3 探讨先进的公路桥梁施工技术
随着当下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生产中诸多行业都开始广泛运用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但在现代化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能够运用到高科技信息技术的概率较低,而当下信息化时代下,我国公路桥梁工程只有对高科技信息技术做到有效运用,才能让自身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在公路桥梁实际施工过程中,让其整体质量得到保障是施工的核心所在,借助于高科技信息技术,例如:仿真技术、优化和建模技术等,就能够模拟计算出其现场数据,从而也就能够得知其是否符合标准[6]。仿真技术对于现代建筑施工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被广泛的运用于工程的优化和建模技术中,优化技术能够有效规范实际工程的多个阶段,如成本、资源投入以及管理成本等,这样能够让施工企业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实现技术、时间以及经济的集约化管理。
3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脚步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公路桥梁建设在现代化公路建设中所占比例也越发重要,其不但能够承载繁重的运输负担,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人口、土地以及空间的紧张局势,对我国城市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对其施工技术的不足之处进行详细分析,并找出有效改进对策,从而才能让公路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得到保障,促使其施工技术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摘要:本文就公路桥梁施工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公路建设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技术,不足和改善对策
参考文献
[1]黄玲.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不足与改进方案研究[J].山西建筑,2015(17):167-168.
[2]赵明凯.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不足及改进对策分析[J].民营科技,2015(07):172.
[3]雷青松.探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不足及改进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04):157.
[4]刘旭刚.浅析公路桥梁施工技术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策略[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07):126.
[5]朱前文.初探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不足及改进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14(14).
改善不足 篇8
1 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
1.1 准入制度存在不足
目前, 我国在建筑业的市场准入制度的监管不够用严格, 有些不具有职业道德的企业就抓住了这个小尾巴, 钻法律的空子。建筑业施工项目的招标情况存在许多不良现象, 例如贪污受贿行为, 即在招标前被施工单位与施工单位事先私自联系, 选定中标人。施工单位还会出现无证或借证施工, 其合法性严重存在质疑, 施工项目的安全极度受到威胁;有些施工单位甚至会做出超过标书规定范围外的活动, 利用被施工单位资源进行自我建设。上面的这些不良现象的曝光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产生巨大的担忧, 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 建筑物市场准入制度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
1.2 质量监管力度急需加大
虽然标书上严格划分了被施工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相关责任, 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因责任划分不明确而产生的纠纷。我国建筑业市场上往往忽略了施工现场监督的作用, 这就造成不法施工单位不按法定程序办理甚至不办理施工许可证, 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合格与否存在很大的质疑。有些施工单位为节约建设成本, 会购置一些廉价不合格的建筑物料和建筑设备, 这无疑是为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建筑项目完工后, 很多施工单位不按要求执行验收程序, 这使建筑物质量得不到保证。
1.3 建筑材料不合格
在一个建筑工程中, 建筑物料是整个建设的基础, 它的质量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合格性。在材料采购过程中, 首先要制定一个合格具体的采购计划;其次要努力寻找合格、声誉较好的供应商;最后, 要对原材料的质量要进行严格检测, 保证其质量合格。目前我国建筑业的采购制度不合理, 采购信息传播渠道少, 致使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另一方面, 我国建筑业材料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这大大加大了施工企业的负担, 有些企业为缩减成本, 就会购入廉价物料或者是在施工时偷工减料。建筑物料一般体积较大, 数量也较多, 其储存条件相对较高, 一般施工企业都会随意放在仓库里, 对其不闻不问, 不进行常规的管理和维护, 这都会对物料的质量大大折扣。
1.4 施工质量存在隐患
(1) 混凝土在建筑过程避免不了大量的使用, 而混凝土的使用条件也极为严格。首先, 制作混凝土的原材料, 即砂粒, 水泥和水选用很严格, 水泥质量一定要合格, 砂粒不能太粗糙, 最好是细小的砂粒, 水的比例最为关键, 过多过少都不可以。混凝土的搅拌力度和时间一定要把握好, 这很大程度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
(2) 我们都知道混凝土很容易出现裂缝, 这严重威胁到建筑物的质量问题。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混凝土在建设中, 由于天气炎热或经阳光暴晒, 混凝土表面水分很快被消耗, 就会出现皲裂现象;混凝土浇筑后, 在凝固后由于内外部产生的压力不同导致开裂;另外, 钢筋保护层也是造成混凝土开裂的原因, 一般都是保护层过多造成, 也有小部分是由于保护层过少导致。下图即为混凝土爆裂的图片:
(3) 在我国多震区, 尤其是处于地震带边缘的地区, 其建筑物的抗震性极为重要, 这你不仅关系到经济损失, 还和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建设中, 有些施工人员为尽快完工, 忽略对抗震柱底部杂物的清理, 使抗震柱底部结构不稳;振捣过度或是跑浆现象严重, 造成节点不当, 这都是造成抗震柱损坏的直接原因。
(4) 我们都知道物质在潮湿的环境下会霉变, 空气中的湿度大小是决定霉变速度的关键因素。在建设中, 有些施工人员为加快完工进度, 在墙体内的潮气没有完全散开的情况下就强行进行涂料刷涂, 这就会使涂料发生霉变。另外, 在阴雨连绵的时节, 管理人员的管理不当也会造成霉变。
(5) 施工人员的专业性也是施工工程质量的重点, 有些施工企业为节约建设成本, 以低价雇佣非专业性的农民工来完成基础建设。他们认为这些简单的施工活动农民工可以完全驾驭, 殊不知他们缺乏专业的建筑知识, 在基层建设中施工不精准会给整座建筑物埋下巨大的隐患。建筑物的建设不是小事, 我们要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建设, 以造就整个建筑物的完美。
2 根据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建议
2.1 完善施工管理制度
建筑物的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施工管理制度不成熟造成的, 要想杜绝安全隐患问题就要完善我国建筑物的施工管理制度。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验收程序, 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绝不进行验收, 对合格的产品进行验收后要明确其双方的具体责任, 以免以后为产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材料采购时要严格执行材料采购机制, 对原材料的质量问题进行严格把关。
2.2 加大对施工质量的安全监督
(1) 监测施工企业各部门是否正常运作, 对异常现象进行全面监管, 使其符合规定, 杜绝挪用公款, 偷工减料等行为发生;
(2) 对购进的建筑物料进行安全监控, 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不能用于施工建设;选用合适类别的材料, 保证施工质量;
(3) 对于施工工程中不合理的现象及时修改, 在不能修改的情况下进行及时修补, 另外认真落实监督工程师的建议, 以免对整体工程造成不利影响;
(4) 严格执行法定的验收程序, 完善验收制度。
2.3 对建筑物料进行严格监管
建设施工过程主要是围绕建筑物料进行的, 原材料的质量好坏是建设工程的基础, 为了不在建设施工起点上出现问题, 就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监控。在材料采购前要事先制定好采购计划, 列示需要采购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在采购师要选择信赖的供应商, 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在原材料入库时, 要选择条件较好的储存空间, 确保原材料不会变质。在原材料使用时, 事先进行测试, 保证其合理性, 领用时要按标准领用, 避免出现原材料混合的现象。
2.4 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施工人员作为施工的主体, 他们必须掌握专业的建筑技术知识和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为施工质量提高保证。施工单位要雇佣合格的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活动, 决不能为节约成本而少雇佣施工人员或雇佣农民工来代替合格施工人员, 显然, 这会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产生重要的不利影响。另外, 保证施工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坚持把质量问题放在首位, 在施工时密切关注质量问题, 一旦发现不合格建设, 要及时报告于主管。
3 结束语
近几年来, 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也来越高, 然而建筑物质量问题已成为广大人民关注的重点, 因为这与他们的生命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减少广大人民的担忧, 有关部门必须完善相关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使人民放心。
参考文献
[1]刘全霞.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监理过程常见的问题及措施[J].河南建材, 2013.
[2]亢育红.浅谈房屋质量工程管理[J].山西建筑, 2014.
改善不足 篇9
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氟桂利嗪,慢性脑供血不足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的供应不能满足正常需求, 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供血不足, 从而引发的以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以头痛、失眠为主要表现, 是脑梗死及老年痴呆症发生前兆[1]。为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旨在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治疗中改善头痛和失眠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月—2009年2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120例, 年龄45岁~55岁。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和颈椎片检查, 排除了急性脑梗死和颈椎病可能性, 同时排除低血压和抗凝禁忌症患者。12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养血清脑颗粒组 (观察组) 60例, 男51例, 女9例, 年龄 (52.1±1.4) 岁;氟桂利嗪组 (对照组) 60例, 男49例, 女11例, 年龄 (51.4±1.2) 岁。两组间性别、年龄等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口服养血清脑颗粒 (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2.5 g, 3次/日。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5 mg, 2次/日。两组观察疗程均为半年。
1.3 观察指标
随访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患者头痛和失眠缓解症状以患者自己主观感受明显缓解, 且持续2个月为缓解标准, 注意患者头痛和失眠的症状和缓解的时间, 记录症状变化资料。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半年内头痛缓解率比较
(见表1)
注:两组缓解率比较, χ2=4.82, P<0.05。
2.2 两组半年内失眠缓解率比较
(见表2)
注:两组缓解率比较, χ2=20.84, P<0.05。
3 讨 论
养血清脑颗粒主要由四物汤加味而成, 其中当归、川芎能补血活血、行气祛风;白芍柔肝止痛, 平抑肝阳;珍珠母和决明子清热滋阴、安神补脑;熟地黄养血滋阴;细辛芳香开窍止痛, 合用有补血养阴、平肝潜阳、活血通络、止痛安神等作用, 改善脑组织微循环, 缓解脑血管痉挛, 达到止痛和改善失眠的作用[2,3,4,5,6]。氟桂利嗪是一种钙通道阻断剂。主要通过减轻细胞内钙超载造成的细胞损害, 缓解血管痉挛, 对血管收缩物质引起的持续性血管痉挛有持久抑制作用, 尤其对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明显, 另有前庭抑制作用, 能增加耳蜗小动脉血流量, 改善前庭器官循环, 从而发挥作用[7]。养血清脑颗粒改善患者症状短期作用较氟桂利嗪理想, 但长期作用尚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罗盛, 王新德, 匡培根, 等.养血清脑颗粒预防和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34 (5) :291-294.
[2]张子诚, 苏东升, 张向农, 等.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 (CCCI) 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 2007, 28 (6) :521-522.
[3]蔡定芳, 顾喜喜, 陈依萍, 等.养血清脑颗料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实验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5, 24 (3) :223-224.
[4]黄各宁, 陈积优.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妇女更年期失眠及其对内分泌激素影响的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7, 19 (1) :42-43.
[5]毕淑珍, 陈锦华.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 5 (11) :1126-1127.
[6]汤月玲, 朱彩花.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31) :4858.
改善不足 篇10
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慢性脑供血不足,失眠,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疗效
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因脑动脉硬化引起大脑慢性、长期、广泛的血液供应减少所致,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中老年人多发,主要表现为头晕(昏)、头痛、失眠、心烦、耳鸣、急躁易怒、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症;若不加以重视,逐渐发展极易导致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生[1,2]。本研究旨在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失眠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5月至2009年2月在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的患者共136例入选,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8例;对照组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46~78岁,平均(61.8±4.6)岁;治疗组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48~84岁,平均(62.7±4.8)。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分别经χ2检验(α=0.05)、方差分析,具有可比均衡性(P>0.05)。136例病例均行头部CT或MRI、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其中123例行TCD检查。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0年日本脑卒中会议确定的慢性脑供血不足诊断标准[3]:(1)年龄≥45岁;(2)有头晕、头痛、头昏(沉)三者之一,可伴睡眠障碍(均有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易惊醒表现,每周失眠3次以上,持续失眠病程超过4周)、记忆力减退等自觉症状;(3)神经系统检查未见脑的局灶性神经定位体征;(4)支持动脉硬化所见:眼底动脉硬化改变(动静脉直径之比达到1∶3)或可闻及颈部血管杂音;(5)头部CT或MRI检查未见异常或有腔隙性梗死灶;(6)颈部血管超声颈动脉IMT≥0.10cm,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管腔狭窄表现;TCD检查提示脑灌流动脉有闭塞或狭窄。(7)排除其他疾病导致上述症状者。符合(1)、(2)、(3)、(5)、(7)、(4)或(6)者入选。
1.3 排除标准
(1)各种急慢性炎症;(2)肿瘤;(3)低血压;(4)伴有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如各种失语、失认等;(5)精神病患者;(6)合并有明显的肝、肾、心、肺功能障碍、内分泌系统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7)排除疼痛性疾病、药物或乙醇成瘾、其他疾病影响睡眠(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心绞痛、脑卒中、痛性关节病、抑郁和焦虑等)、近2周服用催眠药物及保健品者;(8)凡不符合入选标准、未按规定用药、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观察者。
1.4 用药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的常规药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分别用降压药、降糖药。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丹参片每次4片,3次/d,共2个月;治疗组:养血清脑颗粒(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4g(1袋),3次/d,温水冲服,首次加倍,共2个月。
1.5 观测指标
(1)治疗期间观察两组起效时间、入睡时间、夜间觉醒次数、日间困倦、睡眠持续时间;(2)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进行认知功能的临床评价[4];临床症状评价:根据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健忘、反应迟钝、表情呆板、语言不利等,主动表述症状记4分,被动问出较重记3分,中度记2分,轻度记1分,无症状记0分。(3)安全性评估:定期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测量血压、心率,检查心电图及药物不良反应。
1.6 疗效评定
(1)失眠疗效判定: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定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以AIS减分率为疗效评定标准:AIS减分率≥75%为痊愈,AIS减分率≥50%为显效,AIS减分率≥25%为好转,AIS减分率<25%为无效。痊愈+显效+好转为有效。(2)依据《中药新药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基本控制:症状消失,生活自理,能进行正常社会活动;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恢复,反应可,生活可以自理;有效:症状减轻,生活基本自理,但反应迟钝,智力部分障碍;无效:症状无改变或病情加重。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法,测定值均采用表示,组间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有效率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检验法。统计方法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失眠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治疗组用药2个月后症状AIS评分较用药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见表2。
注: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比较,(1)P<0.0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1
2.2 认知功能障碍疗效比较
治疗组用药2个月后MMSE和HDS评分均较用药前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1),见表3。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初期1例患者出现胸部散在皮疹及轻度瘙痒,停药后消失,退出观察;1例患者面部出现少许皮疹,无其他不适,能坚持服药完成疗程。未发现其他的毒副作用。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