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费投入不足

2024-07-05

经费投入不足(共3篇)

经费投入不足 篇1

深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 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努力完善教育投入机制, 加大教育投入, 优化教育投入结构, 用好管好教育经费, 制定和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强化政府责任, 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市委市政府2010年9月出台《关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 明确提出: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建立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做到“两个提高”和“三个增长”, 市、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拨款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个百分点。为落实《决定》, 2010年我市预算内财政教育经费达到160.72亿元, 比上年增加22%, 占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5.04%, 比上年的14.9%提高0.14个百分点。当年财政超收部分安排教育经费4亿元, 为建市以来安排超收最多的年份, 并自2011年开始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

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 我市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教育, 增加教育投入总量。主要措施包括民办学校在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依法享受公办学校相同政策;对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责任的民办学校, 拨付一定运行经费;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各项合理待遇;建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等。充分调动了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积极性, 2010年我市教育总投入达到225.5亿元, 比上年增加31.8%。

二、把握投入导向, 发挥教育经费最大使用效益

针对我市外来人口多、原特区外教育事业薄弱、市区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况, 我市把握投入导向, 合理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 以优质教育服务惠及民生, 积极促进教育公平, 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一是优化投入结构, 全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1年1月我市出台《关于优化深圳市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结构的意见》, 提出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推行生均拨款制度, 逐步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等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差异。

二是确立投入重点, 促进特区教育一体化。我市把原特区外普通高中建设、原村小改造列为市政府民生实事, 并开展“百校扶百校”等行动, 教育投入向原特区外倾斜。在“十一五”时期投入近20亿元在原特区外新建8所高中、投入近10亿元进行特区外原村小改造基础上, “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建的10所高中有9所位于原特区外, 预计投资近20亿元。

三是保障改善民生, 高标准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我市自2008年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政策, 仅2010年即惠及全市54.65万名学生, 其中非深户籍学生30.68万人。除国家规定的免缴杂费、课本费外, 我市增加免收练习本费项目;对公民办学校统一按最高收费标准给予补助。全市义务教育阶段70%以上的学位、公办学校55%以上的学位提供给了非深户籍学生。

三、加强管理监督, 确保经费使用落到实处

我市通过加强预算监督、核算监督、审计监督三项措施, 确保教育经费使用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预算监督。全市公办学校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学校的各项支出严格区分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 保证专款专用。严格执行政府采购,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全市公办中小学校全面推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建立健全资产购置、验收、保管等内部管理制度, 有效增强了部门预算约束力。

二是加强核算监督。将公办中小学教育经费分别纳入市、区政府或教育部门会计核算中心核算, 实行统一财务机构、统一资金管理、统一会计核算、统一银行账户、统一档案管理的“五统一”及预算管理体制不变、经费使用权不变、经费支出审批权不变、资产所有权不变、单位法人代表法律责任不变的“五不变”模式, 积极发挥了财务集中核算监督作用。

三是加强审计监督。对教育经费投入使用严格监督管理, 开展全过程审计。针对教育系统全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 我市创新审计模式, 建立健全会计稽核机构和制度, 开展内部稽核审计调查, 促使教育审计由传统的查错防弊型向内部管理和服务型转变, 以审计结果促进审计整改, 积极发挥了审计在教育经费使用中的经济卫士、护航战士、决策谋士作用, 教育审计经验获得省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

论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 篇2

(一) 关于R&D的概念界定

R&D是英文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或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的缩写, 在我国通常译为“研究与开发”、“研究与发展”, 或简称为“研发”。目前, 国际上对R&D的定义主要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对R&D的定义为主。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的定义。UNESCO从科技活动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的角度给出定义, 科技活动是指:“所有与各科学技术领域, 即自然科学 (Nature Science, 包括工程技术、医学、农业科学) , 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 中, 科技知识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系统的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科学和技术活动包括: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科技教育与培训 (STET) 和科技服务 (STS) 。这个定义是很宽泛的, 它几乎涵盖了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 囊括了主要的学术领域和知识或学科的门类。这个定义不仅表明科技活动所包含的诸多方面, 还强调指出科技活动是一个过程, 是一个“知识产生、发展 (现译为开发) 、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系统的活动。”这个定义界定了科技活动的内容和范围, 特别指出了R&D活动是科技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且R&D活动包括3大类研究活动:基础研究 (basic research) 、应用研究 (applied research) 和试验开发 (experiment development) 。

2、经合组织 (OECD) 的定义。OECD自成立以来就将R&D的定义与统计作为科学与技术政策研究的重点, 1963年, OECD各国的专家们同意为R&D支出给出一个国际定义并编写了《弗拉斯卡蒂手册》。根据标准化的程序一些国家进行了几年的定期调查以后, OECD建立了拥有可靠国际数据的数据库, 使得对R&D经费和其他一些指标进行国际比较成为可能。OECD对R&D活动的定义是:研究和实验开发是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为了增加知识总量 (其中包括有关人文和社会知识的总量) 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发明新的用途。

3、我国关于R&D的相关概念界定。根据国家统计局和科学技术部的概念界定, 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经费支出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包括实际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支出。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 (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 获得新发展、新学说) 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 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应用研究指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 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 (原理性) 或新途径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应用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 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 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 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二) 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为了研究科学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国内外许多学者利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如丹尼森等人利用“索罗余值”的测算方法, 得出技术进步在美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66%左右 (1948-1981年) 。我国学者沈坤荣通过对1978-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综合要素生产率 (TFP) 增长对产出的贡献份额不断上升, 并在1996-1997年达到了56.5%。

在我国, 梁莱歆等 (2005)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以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从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对R&D经费投入与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 在R&D经费投入与产出滞后一定时期的条件下, 我国高科技企业的R&D经费投入与其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相关关系较显著, 但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资产的贡献偏小。

许晓雯等 (2004) 针对R&D活动绩效评价中大多没有将R&D经费投入作为成本看待的做法, 引入经济效率概念, 指出在R&D经费投入绩效评价中应贯彻产出/投入分析的思想。并尝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 (DEA) 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的投入绩效进行测度与评价, 着重分析了东、中、西部3大地区投入绩效的差异。

柳卸林 (1995) 对我国投资品工业、消费品工业R&D支出及人员投入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 对外开放政策和技术引进对我国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07) , 国家统计局, 科学技术部

由此可见,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而技术进步又与R&D支出密不可分。因此, 促进公司R&D经费投入就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R&D经费投入现状分析

从R&D经费投入规模的角度来看, 表1的统计结果显示, 10年来, 我国R&D经费的投入总额逐年增长, 并且增长幅度不断加大, 这与我国整体经济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活动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R&D经费投入强度看, 我国R&D经费投入在GDP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长, 并于2002年首次突破1%。近年来更是快速增长, 2007年达到了1.49% (见图1) 。基于我国目前经济高速发展态势和R&D经费投入不断增加, R&D经费投入占GDP比例有望于2010年突破2%。

因此, 无论从R&D经费投入总量的绝对额还是从其强度相对数来看, 我国的R&D经费投入规模都呈逐年迅速增长的趋势, 这一方面体现全社会研发与创新意识的逐步加强, 另一方面也与国家近年来鼓励科技与创新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与大部分发达国家相比, 还是具有明显偏低特点。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主要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以高生产资料投入的粗放型方式为主,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仍然有待加强。

三、结论与建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的数据研究显示, 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的阶段密切相关:在工业化初级阶段, R&D经费投入强度一般不超过1.5%;工业化中级阶段, R&D经费投入强度约为1.5-2.5%;工业化高级阶段, R&D经费投入强度一般大于2.0%。我国2007年R&D经费投入强度为1.49%, 表明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尾声, 即将进入工业化的中级阶段。所以, 要进一步增强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在此其中, 首先要在保持R&D经费投入总量增长的前提下, 逐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份额。其次国家对于基础科学研究的直接财政支持应当明显高于其他领域, 并且采取更为优惠的政策才能有效地将各种社会资源引导向具有明显公共产品特点的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此外, 还应把地方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支持纳入国家创新评价体系, 实行特别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增加基础研究投入。

摘要:R&D经费投入是评价国家科技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首选指标, 长期以来已为世界各国和重要国际组织所普遍采用。近年来随着全社会研发与创新意识的逐步加强, 我国R&D经费的投入总额逐年增长, 但与大部分发达国家相比, 还是明显偏低。因此, 研究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进一步增强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研究与开发,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科技部发展计划司, 中国科学技术指标研究会.弗拉斯卡蒂丛书-科技调查手册[M].新华出版社, 2000.

[2]、凯文·布赖恩特.科技指标的发展:从R&D到知识经济, 科技指标及其在政策中的应用[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7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Z].

[4]、丹尼森.美国生产力增长的终断[J].经济学家杂志, 1983 (3) .

[5]、沈坤荣.1978-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 1997 (10) .

[6]、梁莱歆, 张焕凤.高科技上市公司R&D投入绩效的实证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 2005 (2) .

[7]、许晓雯, 蔡虹.我国区域R&D投入绩效评价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4 (5) .

德育经费投入统计情况 篇3

市五中德育经费投入统计情况

一、德育设施、设备及活动场所的建设

1.各班的国旗、地图、中小学学生守则、行为规范

2.各教学楼、教室的名为名言、警示句

3.各宣传橱窗

4.校园内板报所用的各种水粉色

约合人民币12138元

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德育活动所需经费

1.«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2.«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资料汇编

3.德育报、新疆日报、晚报、巴州日报

4.辅导员书(7本)

5.订购少年先锋队队报

6.少年报、中国少年报、中国儿童报

7.小学各班辅导员杂志

8.电电教片

约合人民币9600元

三、德育方面的培训、提交及考察、交流所需经费

1.班主任工作经验研讨会,地点:金沙滩

2.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地点:铁门关

3.教师板报评比

4.教师节

5.手抄报奖励

6.“三八”妇女节表彰

7.队知识竞赛

8.喜迎“十六大”主题班会

约合人民币20460元

四、用于投入德育方面表彰奖励经费

1.初中部板报评比

2.庆“教师节”板报评比

3.«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手抄报评比

4.«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板报竞赛

5.“三好学生”奖励

6.初中部年级前六分之一的奖励

7.迎“十六大”板报奖励

8.慰问交警购买慰问品

9.“公民道德”演讲比赛

10.“六一”表彰优秀队干部

11.“乌什塔拉”手拉手活动

上一篇:游泳实验下一篇:专业外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