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观察(共11篇)
改善观察 篇1
本研究中是根据我中心开展的感觉统合训练,经过多年来观察分析的结果,对96例具有行为问题同时伴有感觉统合重度失调的儿童,在经过4个疗程的感觉统合训练后行为问题得到改善,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自廊坊市区幼儿园及小学自2004~2006年来我院儿保科就诊的儿童,经Rutter儿童行为评定量表测评符合儿童行为问题诊断,感觉统合发展评定量表测评均为重度失调的96例儿童,其中男孩74人,女孩22人,瑞文推理测定,智商正常均在25%之上,年龄在5~10岁。
1.2 方法
1.2.1 训练方法
选用美国临床心理学专家Ayres设计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训练时间为每次1.5~2小时,每周4~5次,20次为1疗程,训练时间为4个疗程。
1.2.2 评定依据
1.2.2. 1 量表评定:
在训练前后均采用Rutter儿童行为评定量表和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进行测评。
1.2.2. 2 评定标准:
Rutter儿童行为评定量表因子分下降≥5分为显著改善;评定量表因子分下降2~5分为改善;评定量表因子分下降≤2分为无变化。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至少有一项得分达到正常或提高10分以上为显著改善;感觉统合评分提高5~10分为改善;感觉统合评分提高在5分以下为无变化。
1.2.2. 3 临床疗效评定:
根据儿童训练时的表现,家中和学校的表现情况及各量表得分作出综合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Rutter儿童行为评定量表的疗效分析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情绪不稳得分明显下降,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神经症行为得分下降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违纪行为得分下降不明显。
2.2 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的疗效分析
前庭平衡、触觉防御、本体感觉在治疗前后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学习能力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
2.3 疗效分析
训练老师、家长和学校老师反馈儿童在完成训练任务、家庭作业、上课注意听讲、情绪稳定及多动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胆小退缩、人际交往和睡眠情况也有一定的改善。行为问题显著改善45人,改善37人,无变化14人,总有效率85.4%;感觉统合能力显著改善69人,改善22人,无变化5人,总有效率94.8%。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的行为问题起到了明显的改善作用。有报道行为问题儿童都伴有前庭功能协调障碍[2]。感觉统合治疗针对儿童存在的大脑对外界信息处理不良的问题进行矫治,增加感觉讯息的输入,尤其是前庭刺激的输入,打开通往神经系统部分的通路,从而达到改善脑功能的目的[1,2]。训练中大量的前庭刺激的输入,使前庭功能得以改善,行为问题相应减少。在训练过程中,取得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关心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任桂英.儿童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186~188
[2] Ottenbacher Kenneth,Short Margaret A.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 in children.A review of theory and treatment.Advance in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Pediatrics,1985;6:287-329
改善观察 篇2
我国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各种资源消耗加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而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期望值越来越高。我们国家和政府也有义务去满足居民这种期望,也有义务去改善这种发展环境、保护生态,所以我国政府基于这些提出了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和建立绿色家园。
一、发展环境、生态环境的现状
(1)发展环境的现状
思想观念跟不上发展意识不浓,招商引资政策机制不够完 善,项目储备少、推荐少,多为“守株待兔”式招商,选商不准,缺乏市场带动力强的企业。政府重管理轻服务,主动服务、前期服务少,后续管理跟不上,办事难、人情办事现象较为突出。企业规模小,缺乏相应的担保机构,银行为了规避风险,怕贷、惜贷现象严重,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出台的一些政策已不能跟上形势发展,甚至一些部门还在执行已经作废的文件规定,不注重客观实际和市场规律的调节。
行政服务乏力,政务公开的内容部全面,形势不规范。政府公众信息网信息发布量太少,有些部门政务公开中,无关紧要的内容多,企业需要了解的办事程序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内容公开不细。缺乏大局意识、开放意识、服务意识,机械地执行上级政策和技术标准,人为设置障碍,干扰企业生产,在对企业实施
监管的过程中,事前不管不问,事后以整改、处罚代替履职。法制观念淡漠,群众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不多,企业不重视对员工的安全等法规的教育培训,导致企业、群众为了自身利益而置法律于不顾,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企业违规生产等问题层出不穷。
(2)生态环境的现状
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民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这有悖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生活垃圾、农膜地膜、人畜粪便、乡镇企业等对农村水体、空气质量及生态环境已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呈逐年恶化趋势,资源开发也加剧了地方的生态破坏。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思想认识问题,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大局意识不强,没有深刻理解软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没有牢固树立 “今天的环境决定明天的发展”的观念,没有从思想认识上、工作作风上真正体现为项目服务、企业服务和发展服务,还存在官本位思想。选人用人机制不健全工作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对一些专项工作既耗时又费力,但无具体考核措施,基层认为费力不好看,导致有怨气;保障机制不配套,实行“管”字当头,“罚”字当先,甚至个别部门和人员养成了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恶习,甚至吃拿卡要报,加重企业负担。
由于农村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淡薄,没有认识到开荒种地的后果。生活方式落后,没有普及天然气导致乱砍乱伐现象严重。由于农村技术的原因生活垃圾、农膜地膜、人畜粪便、都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乡镇企业的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顾水体的污染和空气的污染。资源的开发没有达到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水平。
三、解决措施
(一)改善发展环境的措施
(1)、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是宗旨观念的问题。正如省委书记张庆黎所强调的“联系人民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在实际工作中,只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把老百姓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把投资者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去实干实做,才能从根本上打造出优良的发展环境。
(2)、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一个地区发展不起来就没有话语权,就会被投资者忽略轻视而缺乏竞争力,很多问题也就解决不了。一定要强化居安思危意识,激发时不我待的强烈发展意识。
(3)、科学合理地确定审批事项。该下放的一定要放下去,该取消的一定要取消。减少收费。缩短审批时间。要像办自己事情一样办好单位的事、办好公家的事,关键是要把干部管理好、教育好,靠制度和机制去约束,靠自觉性去把握和坚守。对内尽职尽责做好份内工作,对外真心实意服务百姓,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和信任度。做到随报随批、急事急办。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采取拖、推的方式办理事情,要认真负责任、快捷高效。规范领导干部的批件流程,切实做到文不过夜、事不隔天,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加强监督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监督力度,严格查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在办事服务中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4)不断创新监督形式,完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推进依法行政。实行政务公开,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开设意见箱、开办举报栏、开通举报电话等方式,为全民监督提供便利的渠道;通过设立公告栏、发放便民手册等方式,改进服务方法,改善服务态度,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最大限度地方便办事群众;通过建立企业协会组织,评议政府及部门的行为,实行审监分离。涉及行政审批的部门及服务“窗口”,要建立和完善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监督和管理并重。
(二)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
(1)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全民充分认识生态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树立牢固的生态环境理念,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大家支持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和紧迫感,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
础。
(2)完善干部考核体系,重视生态承载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领导干部考核体系,把资源节约量、环境清洁度、地表绿化率等纳入考核指标,制定奖罚标准。通过制度约束,加强领导者的环保职责,使其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既重视经济指标,又重视人文指标、环境指标、资源指标,确保领导在作决策上项目时,能够把经济增长指标同生态环境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3)依靠现代科技,发展环保产业。重视开发和引进高效低耗、无废少废、节水节能的新工艺、新技术,提高防污治污及生态恢复工程的技术水平。积极扶持环保产业,把环保产业列入优先发展的领域,重点开发科技含量高、优质廉价的防治污染设备。建立环保产业有序的生产流通渠道和合理的产品结构,积极发展绿色产品生产,注意提高环保产品的质量,搞好防污治污示范工程建设。
(4)重视农村环保,保护生态环境。农村和农业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主要纽带,必须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把农业生产活动纳入生态循环链内,参与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轮流交换和物质循环。首先,要在农民中广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村概念,使生态观念牢牢根植于每个农民头脑中,实现山青水绿。其次,要加强农村环保法规和制度建设,抬高农村环保准入门槛,设置“绿色壁垒”和“环境壁垒”,阻止城市转嫁污染。第三,要着力
防治工农业生产污染,严格工矿企业环境准入和达标排放标准,强化节能减排,加强土壤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清洁田园。第四,要加快推广“果—牧—沼”、“草—牧—沼”立体式生态养殖,使养殖场粪便自行消化,降低有害物质排放量。
改善观察 篇3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参麦注射液改善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了参麦组(n=28)以及对照组(n=28)。对照组为接受常规化疗的患者,参麦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WBC、RBC和HB在化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化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WBC、RBC以及HB指标没有明显的差异。在化疗之后,参麦组的WBC和RBC、HB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的使用能明显改善化疗患者的骨髓抑制。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骨髓抑制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80-01
为了进一步了解参麦注射液对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改善作用,选取了我科56例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对参麦注射液的效果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在我科接受化疗的56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成参麦组(n=28)和对照组(n=28)。对照组的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9和9例,年龄为32-73岁,平均年龄为(57.2±8.3)岁。观察组的男女患者分别为18和10例,年龄为30-75岁,平均年龄为(56.1±8.0)岁。
入选标准:(1)患者自愿加入本项研究且充分知情同意;(2)患者无化疗禁忌(3)患者无严重的精神疾病;(4)患者对治疗过程中使用的任一药物成分无过敏;(5)病理学诊断论据充足,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6)排除肿瘤的骨髓浸润;(7)预计生存期限在6个月以上。排除标准:(1)妊娠以及哺乳期妇女;(2)卡氏评分小于60分;(3)有严重的精神疾病;(4)心脏、肝肾等有严重问题,有化疗禁忌。参麦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相关资料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相应恶性肿瘤诊疗规范和NCC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恶性肿瘤治疗指南中所推荐的方案予相应方案化疗。
参麦组:在化疗的同时,加用参麦注射液(生产厂家: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3020021)100毫升(2支)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进行静脉滴注,一天一次。
1.3观察指标
在化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对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进行检测,然后换算成方差和标准差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参麦组和对照组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血象检查结果用t检验法分析,以( )来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参麦组和对照组化疗前后WBC、HB以及RBC对比情况
化疗前两组的血象检查结果比较,差异较小。化疗后,两组的WBC明显下降,RBC、HB明显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生存在环境越来越恶劣,加上人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患恶性肿瘤的人越来越多,恶性肿瘤患者初诊时,大多已至中晚期,肿瘤的病因主要是在各种致瘤因素的影响下,人体局部细胞的基因水平丧失了对其生长的调控能力,引起细胞异常增生和分化形成的新生物【2-3】。一旦形成,发展将不受控制,对身体各个器官造成损害,直至死亡。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一般以化疗为主,化疗可以延缓肿瘤细胞的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命【4】。但是其毒副作用对损害患者健康,对人体免疫功能以及肾、心脏器官的损伤较大,甚至对血液系统也会造成伤害,对骨髓有抑制作用。参麦注射液则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的功能,可以缓解和改善化疗药物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保护血液系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它的主要成分有红参和麦冬,红参可以滋补气血,是人参经过多到工序加工制成的,是气血不足的调补佳品,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5】。麦冬属于草本类植物,可以润肺清火,有化痰和止吐的奇效,与红参搭配有补气的作用,能够清楚自由基,抬高细胞的免疫力。本次研究,化疗前两组WBC、HB以及RBC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化疗后,两组WBC、RBC和HB均有下降,但参麦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参麦注射液能保护化疗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缓解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雨晴,贾建伟.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1,23(8):557-558..
[2]刘晓燕,邹青峰,陈文晟等.参麦注射液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所致心脏毒性及骨髓反应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11):1578-1579.
[3]张丽丽,贾英杰,陈亮等.参麦注射液减轻化疗非小细胞肺癌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5):2951.
[4]李沛颖,宗志锋,董丽洁等.参麦注射液对于白血病骨髓抑制期的治疗作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6):1144-1147.
改善观察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10月我院干诊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86例, 符合Framingham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 男33例, 女11例, 年龄45~84岁, 平均 (66.4±9.6) 岁, 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标准) , 心功能Ⅱ级27例, 心功能Ⅲ级14例, 临床症状相对稳定的心功能Ⅳ级3例。治疗组42例, 男32例, 女10例, 年龄50~86岁, 平均 (68.6±10.9) 岁, 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标准) , 心功能Ⅱ级25例, 心功能Ⅲ级14例, 临床症状相对稳定的心功能Ⅳ级3例。两组间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按照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给以常规治疗, 消除诱因、休息、口服硝酸酯制剂、利尿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以联合能气朗 (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H10930021) , 10mg, 3/日, 服用1年, 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患者常规治疗药物。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免疫荧光定量分析法检测血浆BNP水平。随访并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 即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恶化、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
1.4 疗效标准
显效:心功能恢复到Ⅰ级;有效:心功能改善一级以上, 达到Ⅱ~Ⅲ级;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检测结果采用SPSS 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以表示, 方差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 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为差异, 非常显著。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经2个月治疗后, 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2%,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治疗前后BNP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BNP水平, 治疗后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 , 但治疗组血浆BNP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 (P<0.01) , 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P<0.01
2.3 死亡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随访期间, 3例心力衰竭恶化死亡;2例出现心源性猝死。对照组随访期间, 5例心力衰竭恶化死亡;2例出现急性心肌梗死;1例因房室传导阻滞出现阿斯综合症死亡, 1例出现心源性猝死。治疗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有所降低, 差异具有显著性 (表3)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备受关注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 其发病率高, 正在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随诊对慢性心力衰竭机制的深入研究, 心力衰竭治疗的的模式也逐渐发生转变。20世纪70年代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为改善血流动力学紊乱, 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到了20世纪90年代, 认识到神经内分泌调控的重要性, 给以β受体阻滞剂、血管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实验显示, 心肌细胞结构发生异常后, 生成相应的能量明显减少。因此Stefan Neubaue提出导致心功能不全的原因之一是心肌能量耗竭, 由此产生心肌能量饥饿耗竭学说, 由于心肌能量缺乏导致心功能不全, 引起代谢变化, 产生能量饥饿, 导致左室重构的恶性循环[2]。Co Q10是一种醌环类化合物, 是最重要的抗氧化剂之一, 可由体内各种细胞合成, 具有参与氧化磷酸化过程, 恢复心肌能量, 保护心肌细胞的功效。但研究表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 组织内的Co Q10生物合成率降低, 而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肌中Co Q10的含量也明显下降, 且与心功能不全症状呈正相关[3]。
本研究显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以Co Q10, 随访1年, 其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0.05) 。BNP是一种由32种氨基酸组成的内分泌激素, 主要在心室合成, 正常情况下仅有少量分泌, 具有提高肾小球率过滤、利尿、利钠、扩张血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的作用, 参与血压、血容量及水盐代谢的调节。但在心功能受损时, 心室容量增加和压力超负荷可引起心室壁张力增加, 可诊断为心力衰竭而导致BNP水平迅速升高。迄今多项研究显示, 故BNP水平不仅可以准确诊断心力衰竭, 症状越严重, BNP水平越高, 因此可以用来反应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4]。本研究显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经补充外源性Co Q10, 治疗后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显著性。
治疗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Co Q10, 经随访1年后, 死亡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提示Co Q10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研究表明Co Q10是电子传递链中的递氢体, 为线粒体合成ATP的必要成分, 通过参与心肌能量代谢, 具有改善心脏能量供应, 促进心肌ATP的产生, 拮抗醛固酮, 增加心肌收缩力, 提高心排血量, 从而改善心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
参考文献
[1]陈灏珠, 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366.
[2]Fragasso G, Perseghin G, De Cobeli F, et al.Effects of metabolic modulation by trimetazidine o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phosphocreatine/adenosine triphosphate ratio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6, 27:942-948.
[3]Crane F L, Biochemical functions of Coenzyme Q10[J].J Am CollNutr, 2001, 20 (6) :591-598.
[4]刘梅颜.2008BNP中西方专家共识高峰论坛会议纪要[J].中国医药导刊, 2008, 10 (6) :928-930.
改善观察 篇5
【关键词】整体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94-01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中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的行为、思维、情感分裂,缺乏自制力,精神活动往往与外界环境不相协调,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伤害。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理论为指导,将护理程序作为护理核心,使护理临床过程与护理管理的各环节相结合,以科学、系统的护理方法为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护理[1]。我院选取了60例精神分裂患者实行护理研究,探究整体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患者,所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在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无其他身体疾病和智能缺陷,经济状况中等。将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35.32±9.32)岁;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37.46±8.4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精神科护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健康教育和药物指导,为患者合理安排饮食及作息时间。
1.2.2 给予观察组患者整体护理: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实施整体护理,设立责任组长,实行8小时工作制,全天负责制,护理人员一对一服务患者,及时报告、记录患者的病情;护理人员要规范服务,做到心理护理、精神护理、健康护理、安全护理、生活护理等;护理人员对待患者要态度和蔼,耐心周到,关心、尊重患者,为其营造一个温馨、人性化的治疗环境,针对不同的患者实行相应的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对患者实行健康教育,根据病人的病情适时的向其解释发病诱因和发病机制,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帮助患者实行个人卫生清洁,使患者在生活的细节中体会到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爱心[2];在患者出现发病前兆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意外事件发生;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多鼓励患者发展更多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1.3 观察指标
采用HAMD、SQLS进行评分,其中SQLS分为社会心理、症状和不良反应、动力与精力三个维度,实行百分制,分数越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数据用( ±S)表示,组間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于护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一:
表一 比较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 ±S)
组别HAMD评分
护理前护理后
观察组22.24±2.2111.24±3.21
对照组20.64±2.7517.45±3.61
t值2.529.74
P值>0.05<0.05
2.2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治疗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差异性,详见表二:
表二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 ±S)
组别社会心理症状和不良反应动力与精力
观察组(n=30)22.56±4.2519.34±3.5133.75±5.02
对照组(n=30)27.94±6.7121.64±3.2241.26±7.47
t值3.524.244.68
P值<0.05<0.05<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模式也逐渐得以完善,整体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科学的护理模式成为了现代临床护理的新模式。整体护理模式以患者为护理中心,涵盖了患者身体、心理、社会、家庭、文化、精神等多个护理系统,真正解决了患者的实际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也对患者的健康恢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治疗与护理,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都得到了降低,其中观察组的改善尤为显著,由此可见,整体护理更注重对患者心理的干预,改善患者的抑郁心理状态,促进其心理康复。除此,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治疗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患者经过整体护理,其社会生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增强。由此可见,整体护理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庆君,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4,33(4):909-910.
[2]王爱文,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3(3):577-579.
改善观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笔者共对肛门手术118例进行观察,其中混合痔二期20例、三期13例、低位肛瘘18例、肛裂26例、血栓外痔41例,男54例,女64例,年龄14~62岁,平均35岁。混合痔手术采取外剥内扎术,手术切口为1~4个;肛瘘行一次切开根治术,手术切口1~2个;肛裂行部分括约肌切断术及肛裂修剪术,手术切口1~2个。所有病例创口均为放射性梭形切口,长约1~5 cm。将病例随机分成两组,亚甲蓝组59例及常规处理组59例。
1.2 方法
两组病例均采用0.5%利多卡因15~30 ml局部麻醉,取右侧卧位,混合痔及肛裂患者于肛缘3、6、9点作深及肛门括约肌深部的浸润注射,12点作皮下注射,肛瘘患者则除括约肌深部的浸润注射外,于瘘管周围作浸润注射。亚甲蓝组于手术结束时,于创面下、创缘皮下、结扎基底部注射亚甲蓝混合液10~25 ml,即由2%亚甲蓝2 ml、0.5%布比卡因5 ml、2%利多卡因5 ml、注射用水16 ml所组成的1:14的亚甲蓝混合液,注射后均匀按揉注射部位,使药液均匀浸润到创口周围,使创面均呈蓝色为宜。常规处理组手术结束时不注射该药液。
2 结果
2.1 术后疼痛观察
疼痛反应观察标准参照1992年全国第七次肛肠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Ⅰ度疼痛不处理,Ⅱ度疼痛一般止痛药即可缓解,Ⅲ度疼痛较重,需要用吗啡、度冷丁方能缓解,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比较见表1。
n(%)
注:两组对比用χ2检验P<0.05,差异显著
2.2 术后水肿、尿潴留观察
用药组术后水肿仅1例,对照组术后水肿22例,用药组术后无尿潴留,对照组术后尿潴留12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肛门部的手术疼痛较甚,这是由于肛门周围神经末梢较丰富,对疼痛刺激较敏感,如因肛管括约肌受到手术创伤及排便刺激,极易痉挛,因此术后的疼痛往往持续时间较长,一般的局部麻醉药和镇痛药的镇痛时间很难达到此时限[1]。亚甲蓝是一种碱性染色剂,对神经组织有较强的亲和力。局部注射后,对切口及切口周围皮下末梢髓质产生可逆性损害,导致神经传导阻滞,局部疼痛减轻或消失,这种可逆性神经损害一般15 d左右消失,恰可以满足创口生长的要求[2]。但其起效较慢,缓起缓降,约为4~6 h后才能起效,且注射后2~4 h可有灼热痛,所以稀释亚甲蓝时加用布比卡因,以延长局部麻醉时间,消除亚甲蓝注射后的局部灼热痛,不留麻醉间隙,使患者达到术后无疼痛。同时由于使用此药后切口不疼痛或疼痛轻微,减轻了因术后肛门疼痛而引起的反射性排尿困难及反射性括约肌痉挛,使术后尿潴留及创面水肿减少,以减轻患者痛苦。注射亚甲蓝不会影响创口愈合,这是由于长效止痛剂减轻或消除了疼痛,消除括约肌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创口的愈合,另外亚甲蓝还能有助于创面止血,减少分泌物。笔者所在科使用亚甲蓝两年来,术后未见全身不良反应,局部无水肿、坏死,对局部肉芽组织生长和创口愈合无影响,创面修复后,肛门功能无异常,排便通畅,经随诊未见不良反应,疗效可靠。但亚甲蓝也会有副作用,因其止痛效果较好,有时甚至掩盖创口感染的疼痛。且当用量不当或用法不当时,会出现肛门感觉末梢神经损害,感觉减退,肛门麻木,直肠侧壁机械感受器迟钝,便意降低,甚至影响肛门括约肌功能,引起稀便失控溢出肛门(15 d后可恢复),为了避免亚甲蓝的这些副作用,应正确掌握其浓度、用量、用法,其浓度以低浓度为宜,注射时不宜过深,不宜集中,力求点状、均匀。不要向非手术区注射,以免造成局部感觉异常。另外,肛瘘术后应在仔细探查瘘管并将其打开后再注射亚甲蓝,以免着色后视野不清掩盖瘘管。临床上亚甲蓝的应用,使肛门术后无痛或少痛成为现实,消除了患者对肛门术后疼痛的恐惧,使患者易于接受治疗,以解除病痛。
参考文献
[1]安阿玥.肛肠病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改善观察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4年4月-2015年7月收治脑卒中患者130例,根据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男45例,女20例,年龄48~79岁,平均(63.1±10.3)岁。观察组男47例,女18例,年龄47~79岁,平均(62.9±10.5)岁。患者均经过MRI或CT检查确诊为脑卒中,且意识清晰、病情稳定。排除精神病患者;排除言语功能障碍患者;排除恶性肿瘤患者;排除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表示愿意配合。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训练,包括体位摆放、平衡训练、转移训练、作业治疗、步态训练等。观察组加强认知康复训练:(1)注意力训练。通过猜字游戏、视觉跟踪游戏、电脑游戏、删除游戏等方式锻炼患者的注意力。(2)计算力训练。通过模拟市场买菜、超市买东西、饭店点菜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场景,锻炼患者的计算能力。(3)记忆力训练。通过倒背数字、短文复述、图片记忆法、图像再生法、词语配对法等方式锻炼患者的记忆力,指导患者学习使用编故事法、联想法、分段法、方位法等方法提高记忆的效果。训练患者使用记事本、中文秘书台、卡片等日常的辅助记忆设备,帮助完成日常事务。(4)失用症的训练。针对这类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跨越中线等练习,并站在患侧与患者对话,使患者患侧受到各种感觉刺激。帮助患者反复进行辨别事物、颜色、形状等练习,并充分锻炼患者的听觉和触觉,利用各种感觉刺激进行训练。护理人员应将日常生活中做事的动作进行分解,患者练习熟练后再指导其进行连续动作的训练。
评价指标:统计对照组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并与观察组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简易智能量表评分满分30分,27~30分表示患者认知功能正常,低于27分表示患者存在认知障碍,其中21分及以上表示患者轻度痴呆,10~20分表示患者中度痴呆,9分及以下表示患者重度痴呆。生活能力评分通过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其内容包括了进食、穿衣、洗澡、大小便控制、平地行走等10项内容,每项评分0~10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强。
统计学分析: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将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用t值以及χ2进行数据检验,之后使用P值进行组间差异判定,当P<0.05时,提示研究所得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相关的调查研究报道称,大部分的脑卒中患者都会伴随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恢复造成阻碍[5]。而认知指的是认识和知晓事物的全过程,这当中包含着感觉、注意、知觉、记忆、智力、理解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恢复需要进行不断地重复练习和反复的学习,恢复效果与患者的学习方式、耐力、兴趣、学习能力等多个因素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6]。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的脑卒中患者采用了认知康复训练,经对比分析研究可知,观察组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23.5±4.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6.3)分(t=7.241,P=0.000);观察组的生活能力评分(63.2±9.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6±8.9)分(t=12.902,P=0.000)。常规的康复训练重视患者的主观参与,但是出现认知障碍的患者在理解力、注意力以及记忆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伤和障碍,因此无法长时间地将注意力维持在一个康复训练上,而且每次无法接受太多的信息量,从而对其学习效率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有意识地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的训练,提高了患者对自身存在问题的客观认识,并能够充分理解认知康复训练对其自身的重要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认知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和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和执行肢体功能训练的要点,因此能够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得到显著的恢复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坤彬,姚先丽,孙平鸽,等.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7(10):2698-2700.
[2]张阳,唐巍,宋小鸽,等.针灸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效果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5,26(10):1013-1020.
[3]陈峤鹦,朱美红,徐学青,等.早期头皮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1):97-98.
[4]许金霞,闫松霞,朱其秀,等.多奈哌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5):460-463.
[5]罗凤萍,许梦雅,刘合玉,等.针刺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984-4985.
改善观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42例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的患者为观察对象, 纳入标准: (1) 临床症状、CT、MRI等检查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3]; (2) 符合吞咽困难标准: (1) 饮水时出现咳嗽或噎呛, (2) 吞咽后声音嘶哑, (3) 伴不同程度进食咳嗽、吞咽反射异常等, 3项中出现任何1项可确诊为吞咽困难。排除标准:近期服用影响吞咽功能药物、肝肾功能异常、认知功能障碍及局部咽喉疾病患者。其中男75例, 女67例;年龄43~72岁, 平均 (56.8±4.6) 岁;缺血性脑卒中69例 (48.6%) , 出血性脑卒中73例 (51.4%) ;病程4~78天, 平均 (42.4±16.8) 天。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 两组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和病程等资料比较大体一致。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 包括降血糖、控制血压、调节血脂等;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改善膳食结构、良好生活习惯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等。观察组采取综合康复护理: (1) 心理护理, 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多同患者沟通交流, 了解其需求并疏导, 讲述脑卒中相关知识和成功康复病例, 增强治疗康复信心。 (2) 基础训练, 包括发音运动训练, 颊、喉部内收肌运动训练, 舌肌、咀嚼肌运动训练, 寒冷刺激、呼吸道训练, 反复轮换吞咽等。 (3) 摄食训练, 营造良好进食环境, 加强口腔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的进食体位, 少食多餐, 调整控制进食的量和速度。 (4) 针灸疗法, 取穴廉泉、风府、风池、人迎、天突, 针刺得气后留针20分钟, 1次/d。 (5) 定期评估, 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定期评估吞咽功能。
1.3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1个月后对两组吞咽功能进行评价。 (1) 采用Burk吞咽障碍筛查量表, 该量表根据5个症状计分, 包括脑干卒中、双侧大脑半球卒中、饮水或进食出现咳嗽或噎呛、进食时间延长、进食量大大降低。上述症状各计1分, ≥1分提示吞咽功能障碍, 分数越高吞咽功能障碍越严重。 (2) 电视透视吞咽检查 (VFFS) :患者吞咽稀流质、浓流质、糊状、固体4种钡餐, X线检查评价, 由放射科医生对口腔内的食物运送、咽喉部食物残留、误咽情况评分, 口腔期0~3分, 咽期0~3分, 误咽0~4分, 总分10分, 分数越高提示吞咽功能越好。
1.4 疗效评价标准
吞咽功能改善疗效评价以洼田饮水试验为标准, 基本痊愈:吞咽困难消失, 洼田饮水试验5分;显效:吞咽功能改善明显, 洼田饮水试验提高3分及以上;好转:吞咽功能有所改善, 洼田饮水试验提高1~2分;无效:吞咽功能未改善, 洼田饮水试验无提高。总有效率= (基本痊愈+显效+好转)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吞咽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Burk评分、VFF 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 两组B u r k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VFF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护理1个月后Burk评分低于对照组、VFFS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1、2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自护理前后组内比较, 3、4分别为护理前和护理后组间比较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基本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9, 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9.2% (42/71)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4% (28/7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52, P<0.05) 。见表2。
3 讨论
报道[4]指出, 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措施对吞咽功能障碍的重视程度不足, 可能增加脑卒中致残率和致死率。综合康复护理指的是在吞咽功能障碍早期采取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来改善神经兴奋性, 以期在最佳时机形成传导通路, 从而达到恢复吞咽功能的治疗目的[5]。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护理后Burk评分、VFF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 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表明其吞咽功能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和已有报道[6]基本相符。Burk评分、VFFS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均是临床评价吞咽功能改善的标准, 在已有的报道中多是单独应用, 本文应用3项标准同时进行评价, 3项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说明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多数脑卒中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悲观的心理, 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上述负面情绪, 调节神经肌肉, 从而提高患者接受训练的依从性, 对康复训练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全面性是综合康复护理的主要特点, 基础训练、摄食训练主要是用于协调口腔肌肉运动, 进而刺激中枢神经系统, 加速脑血流量, 目的是发挥脑细胞可塑性。针刺廉泉、风府、风池、人迎、天突等穴, 旨在改善或恢复被刺激肌肉、肌群功能。
综上所述, 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云华.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9) :147.
[2]夏文广, 郑婵娟, 朱遂强, 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综合康复治疗的评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9 (5) :614.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 (2) :146.
[4]枚慧, 武琪琳.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J].光明中医, 2013, 28 (10) :2179.
[5]骆莉, 王淑秀.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酸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J].现代医学, 2014, 42 (8) :895.
改善观察 篇9
关键词:优质护理,护患关系,临床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 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与自身健康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水平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1]。与此同时, 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家庭结构以“421”为主, 孩子的健康成为每个家庭关注的重中之重, 家属对孩子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因此优质的儿科护理服务是患儿家属和医院护理人员共同的追求[2]。
为了进一步探讨有效改善儿科护患关系的措施和方法, 为儿科护理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依据,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在儿科护理实践探索过程中, 对儿科护理干预的方案进行了多种尝试, 提出了优质护理干预的措施和方法。通过临床病例的验证,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研究选取该院收治的儿科患儿为研究对象, 对其护理干预实际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特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所涉及的病例均为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儿科患儿, 共计88例。整体临床基线资料如下:男性患儿56例, 女性患儿32例;年龄为3~6岁, 平均年龄为 (4.34±1.34) 岁;住院时间为5~15 d, 平均为 (9.34±1.23) d。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 每组各44例。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即实行优质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3,4]。
1.2.1提升护理人员业务水平, 加强优质护理服务。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 “421”家庭模式更是使孩子成为了家庭的中心, 这种背景下, 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对孩子的健康格外关注。而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项业务培训, 聘请护士长或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护理人员作为培训讲师, 现场演示护理技术和经验, 这样不但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还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会大幅度提高。
1.2.2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 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儿科护士是医院护理人员中比较特殊的群体, 这是由于其面对的患者具有特殊性———儿童。因此, 护理人员必须提高服务意识, 认识到治疗过程中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交流的极端重要性, 不但要善于倾听患儿家属的倾诉, 还要及时将患儿的治疗方案告知患儿家属, 并耐心解答患儿家属的各种问题。患儿家属一般在焦急、紧张的状态下, 情绪是不稳定的, 迁怒、抱怨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此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换位思考, 理解患儿家属的心情, 谅解、宽容, 杜绝正面冲突, 并进行安慰, 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 减少不必要的纠纷[5]。
1.2.3 改善医疗环境, 重视人性化护理。
病痛和医疗环境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儿的情绪, 而温馨、活泼的环境可以有效缓解患儿和家属的心理压力, 有助于患儿配合治疗, 促进其早日恢复。
1.2.4 注重基础护理, 调整护理人员薪酬分配机制。
观察患儿的病情、及时掌握患儿病情发展情况, 是基础护理的要求。通过每天早晚对患儿护理的时间, 时刻关注患儿病情变化, 努力得到患儿的充分信任和生理、心理两个层次的依赖。调整护理人员的薪酬分配机制, 将护理责任落实到个人, 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成绩进行有效激励, 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加强责任感[6]。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观察指标如下: (1) 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 采用护理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 (2) 家属对于护理工作质量评分, 采用护理工作质量问卷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汇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3.1 for Windows软件包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χ2检验, 以P<0.05时,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后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儿给予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如下:优质护理组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为, 非常满意32例, 基本满意11例, 不满意1例, 总满意43例, 总满意度为97.73%;常规护理组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为, 非常满意25例, 基本满意9例, 不满意10例, 总满意34例, 总满意度为77.27%。组间比较, 优质护理组患儿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8.41, P=0.00, 表2) 。
2.2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结果比较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结果比较如下:优质护理组患儿家属对相关护理工作人员护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 组间比较,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t=23.32, P=0.00) 。
3 讨论
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健康生活的理念逐步为人们所重视, 无论是患者还是患者家属对于在患病期间接受的护理质量要求都越来越高。儿科在医院所有治疗科系中最为特殊, 一方面由于患者都是不能表达或者不能清楚表达自身状况的儿童, 另一方面由于受“421”模式影响, 每个家庭对于孩子的健康都格外关注, 因此要求儿科的医生和护理人员具备非常高的素质。儿科护理人员不但要具有高超熟练的业务水平, 还要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由被动服务转换为主动服务, 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认真执行医嘱、主动完成护理操作的同时, 积极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治疗进展, 保证患儿及家属的权益, 改善医患关系, 减少纠纷[7,8]。
在儿科临床工作中, 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时要注意沟通技巧, 通过与患儿及家属的有效沟通, 促进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属的关系, 在开展护理工作过程中, 一切要以患儿为中心, 针对患儿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并做好解释工作, 消除患儿及家属的恐惧、消极等心理负担, 使患儿及家属信任护理人员, 保证良好的医患关系。
由此可见, 优质儿科护理是以患儿的需求为出发点, 为患儿提供高品质护理服务, 可有效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护理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也能保持心情舒畅, 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9,10]。
综合以上分析, 本研究表明:在临床针对儿科患者实施护理实践的过程中, 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显著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改善临床护理满意度, 是针对儿科患者实施护理实践的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金晓艳, 刘晓玲, 岳丽.护理伦理观念下以人为本的护患关系的建立[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 25 (3) :323-325.
[2]王素玉, 贾利平, 李玉, 等.持续护理风险管理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作用[J].护理研究, 2011, 25 (22) :2040-2041.
[3]单凤婵, 陈娟, 罗晓丽.个性化护理在产妇护理中对改善护患关系及提高护理质量的意义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 (2) :307-309.
[4]朱慧君.浅谈护理员如何处理好护患关系[J].中国医师杂志, 2014 (z1) :105.
[5]任建林.增进护患关系和谐的护理沟通应对措施[J].山西医药杂志 (下半月版) , 2013, 42 (16) :899-900.
[6]雷璐.在老年病人护理中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8) :1872-1873.
[7]石艳.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有效构建和谐护患关系[J].医药前沿, 2012, 2 (7) :289.
[8]周雪琼.人性化护理在产妇护理过程中对改善护患关系及提高护理质量的意义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28) :322-323.
[9]梁凤庄.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提供优质护理[J].当代医学, 2012, 18 (2) :128-129.
改善观察 篇10
【关键词】更年期;焦虑状态;黛力新;戊酸雌二醇
The observation of improvement of Deanxit with estradiol valerate treating menopausal anxiety
Li Lin Feng
【Abstract】 Observation: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eanxit treating menopausal anxiety. Methods: Choose 38 patients with 18 scores of HAMA to divide into two groups. Study group with 20 patients was treated with Deanxit 1 tablet/bid, while controlled group with estradiol valerate 1 mg/d.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symptoms improve HAMA score change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fter 4 weeks. Results: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study group was 92.5% while controlled group was 30%. Plant nerve symptoms of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relieved better. Conclusion: Deanxit could improve menopausal anxiety with less adverse effect to use in clinical.
【Key words】 menopausal, anxiety, Deanxit, estradiol valerate
【中圖分类号】R749.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50-01
更年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垂体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促性腺激素,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程度不同的症状,如月经变化、面色潮红、心悸、失眠、乏力、抑郁、多虑、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注意力难于集中等。妇女进入更年期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都可加重其身体和精神负担而引起更年期焦虑状态。我科选取门诊中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分值18分以上的患者38例,观察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用戊酸雌二醇对患者焦虑状态改善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我科就诊的更年期的妇女,年龄46~56岁,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量表分值18分以上者既往无脑器质性疾病和精神疾病,无严重的心、肝、肾病变的病例为入选者。其中高中以上文化10例,高中以下16例,文盲12例。两组年龄及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
1. 2 治疗方法 将入选的3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0例,对照组18例。两组都服用戊酸雌二醇1mg/d,连服21天。研究组口服黛力新1片/bid,连服4周,观察治疗前后HAMD分值的变化。疗效判定:显效为症状完全或基本缓解;有效为症状大部分缓解;好转为部分症状缓解或减轻;无效为症状不缓解或加重。
2 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值有显著变化,详见下表1。治疗组显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详见下表2。
3 讨论
更年期是中年向老年过渡的转折时期,由于内分泌的改变或失调,抵抗疾病的免疫功能下降将出现许多心理,生理变化,这一时期的妇女同时还承受着来自工作、学习、家庭、婚姻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刺激加重内分泌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就会使肌肉、精神处于一种临介状态,从而发生心理障碍、紧张、焦虑、唠叨、多语、无端烦恼和恐惧。更年焦虑状态是一种发生在更年期的常见精神障碍,表现为焦虑、不安、恐惧、头昏、乏力、心悸、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多疑、感知觉过敏等,约75%的更年期妇女出现神经精神症状[2]。而这些患者往往转辗于门诊各个临床科室要求确诊,要求做各种特殊检查及检验,由于有些医生对这类疾病认识不足,尤其对各种躯体化症状缺乏识别能力,易造成误诊,以为是内科疾病而服用了其他许多药物,致使这些人的躯体化症状长期得不到改善,而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由于症状长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又加重了心理负担,进入一个恶性循环。黛力新是一种新型治疗抗焦虑、抗抑郁等非常有效的药物,由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组成。氟哌噻吨主要作用子突触前膜多巴胺(DA),自身调节受体(D2受体),促进DA的合成与释放,使突触间隙中的DA含量增加。美利曲辛可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的再摄取,使突触间隙中的NE及5-HT含量增加。两种成份相互协同发挥抗焦虑、抗抑郁作用及改善躯体化症状,该药疗效快,一周后显效,服用方便,1次/d,通过本组试验表明该药疗效优于戊酸雌二醇,对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小。综上,我们认为黛力新对更年期焦虑状态症状改善有不错的疗效,因本组试验样本较小,观察时间较短,对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1993,221~224
[2] 朱杰,王世阁,卞度宏主编妇产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42~344
[3] 张惜阴主编妇产科诊疗常规[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62~63
[4] 严和骏,肖世赛综合医院就诊者的心理障碍[J]上海精神医学,1996,8(2):65~66
改善观察 篇11
关键词:健康行为干预,亚健康状态,改善效果
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 又称第三状态, 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存在, 已成为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1]。我国在校大学生中亚健康状态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如能在早期进行有效健康行为干预, 可阻止或延缓亚健康向疾病发展, 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现将健康行为干预对亚健康大学生症状改善的实验经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的本校200名大学生中符合亚健康状态的138名学生, 随机分成实验组69名, 其中男性10名, 女性59名, 平均年龄 (19.87±2.31) 岁;对照组69名, 其中男性11名, 女性58名, 年龄18~22岁, 平均年龄 (20.61±2.08) 岁。
1.2 方法
1.2.1 亚健康状态的评定
采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设计的"亚健康筛选表" (北京市科技资助项目) [2], 共38条症状调查项目, 每一条均以"是、否"分级, "是"为2分, "否"为0分, 积分达到22分 (及以上) 并且症状持续6个月 (及以上) 者可评判为亚健康状态。
1.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1) 亚健康症状:干预前后测试"亚健康筛选表"。 (2) 干预前后测试"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 共有5个条目, 赋以0~5六个不同的分值, 总分25分, 分值越高, 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3) 亚健康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有效:治疗后症状积分下降≥1/3;无效:治疗后症状积分下<1/3。
1.2.3 干预措施
对实验组的69名学生进行健康咨询, 实施健康行为干预措施, 对照组69名学生不做任何健康干预, 半年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回访, 了解亚健康状态改善情况。
1.2.4 统计分析
临床指征症状以分级积分表示, 计量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χ2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 同组前后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检出情况
在200名大学生中, 检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有138人, 占69%。其中男生59名, 有29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占49.15%;女生141名, 有109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占77.30%, 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 。
2.2 症状疗效评定
实验组69名亚健康状态学生中有效 (症状积分下降≥1/3) 48例, 占69.57%;对照组69名亚健康状态学生中有效13例, 占18.84%,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
2.3 WHO-5心理健康指数积分改善情况
经健康生活行为干预, 69名实验组亚健康状态学生的WHO-5心理健康指数平均积分较干预前有所上升, 前后自身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 见表2。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干预前相比:△P>0.05
3 讨论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 引起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主要有:就业压力大;学习、考研压力大, 为取得好成绩, 经常熬夜, 睡眠不足;生活习惯不良, 经常不吃早餐、暴饮暴食、偏食;缺少锻炼;经济困难, 生活压力大等。女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明显高于男大学生, 其原因, 一是由于生理上的差别, 二是尽管男女大学生都面临就业的压力, 但女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比男大学生更大[1]。
由于至今还没有治疗亚健康的"对症药"面世, 目前广为推荐的方法还是健康的生活习惯, 科学饮食, 劳逸结合, 经常锻炼身体, 并注重身心调节。
本研究显示, 健康行为干预措施对缓解或消除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具有积极意义和显著效果, 及早发现, 及早干预, 将有利于阻止或延缓亚健康向疾病的转化。
参考文献
[1]高玉萍, 赵乐东.健康干预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改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 2007, 8:69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