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球技术

2024-11-07

击球技术(精选12篇)

击球技术 篇1

摘要:该文对网球正手击球技术动作中的重要环节和易犯的错误动作进行了分析,正手击球技术动作的重要环节是:盯球、控制击球时拍面角度、侧身引拍和挥拍轨迹。常见的易犯错误主要是:没有根据来球高度调整击球时重心高度、引拍时,转体不充分、击球点不固定和引拍幅度不当。并提出错误动作的纠正方法和正手底线击球时的注意事项。网球爱好者若能把握网球正手底线击球技术的重要环节和及时纠正错误的技术动作,均有利于网球运动爱好者快速掌握网球正手技术。

关键词:网球,正手底线击球技术,快速掌握,网球基本技术动作

随着网球运动的普及和流行,越来越多的运动爱好者加入到了网球运动的队伍之中。而网球运动对身体的运动能力要求较高,是一项较难学习的运动。很多运动爱好者就是因为网球太难玩而放弃了对这项运动的学习。这也是网球较难推广的原因之一。初学者首先学习的网球基本技术就是正手底线击球技术。如果初学者能够首先学习和掌握正手技术动作的重要环节,以及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将有利于正手技术的快速提高,从而能够在网球运动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1 正手击球技术动作的重要环节

1.1 盯球

任何的球类运动都需要盯球,网球运动尤其如此,而且在所有网球技术中,首先要做的就是盯球,正手技术也不例外。由于网球场地宽阔,且球速快,需要选手快速做出反应,所以盯球在网球运动中显得特别重要。对于正手击球技术而言,击球方向的调整、移动至最佳击球位置、最佳击球点的把握和精准的击球都建立在盯球的基础之上。有意识的盯球可以提高预判能力,这样就可以最早发现来球路线、飞行轨迹、旋转和力度、以及最终的落点。有了这些信息就能让我们尽快移动到最佳击球位置,确定最佳击球点,为正手击球做好充分准备。有意识的盯球还可以提高训练和比赛时的专注度,能使内心处于相对平和冷静的状态,有利于消除紧张情绪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水平。因此,在进行正手击球练习时,每一次击球都应集中精力去盯球。提高盯球能力的几个简单方法:(1)网前相互抛球练习:两人分别站在球网的两侧,每人手持一球。要求同时向对方抛球,并准确接到对方的抛球,之后逐渐加快抛球节奏。此方法主要练习手眼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2)盯快速球练习:一方在底线进行发球练习,盯球练习者站在另一边底线努力用眼睛记录对方发球的轨迹。(3)抛球击球练习:一方抛球,另一方在对方发出“打”的信号后,迅速扔球以击中对方的抛球。

1 . 2 控制击球时拍面的角度

击球瞬间拍面的角度直接影响了球的飞行高度,如果击球时拍面上仰,打出的球就会又高又软,稍微加力就会出界;如果击球时拍面向下倾斜,就很容易造成击球下网或者击球很浅。因此,要打出飞行轨迹平稳的回球,首先应做到在击球瞬间控制拍面角度接近垂直地面。在击球瞬间保证球拍与地面垂直,可以更多的将球拍的向前的能量转移传递给球,球获得更多的水平向前的能量就可以飞行的更远,也就能打出更深的击球。上旋球同样要求在击球瞬间保持拍面垂直,与平击球的区别只是要求在球和球拍碰撞球拍产生最大形变的瞬间迅速向上提拉球拍。也就是说打上旋球时,应将球完全“吃”住再提拉球拍,这样的回球又深又转,会造成对手接球困难,被迫回出软球。

1.3 侧身引拍

无论是开放式还是关闭式击球,若想要完全发挥自身的力量,首先就应保持在击球前充分的侧身,使髋部能够有效的将下肢产生的力量传递到上肢。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体协调链的作用。其次,侧身时应保持身体放松,尤其是持拍手,这是因为放松肌肉可提高挥拍速度。

1.4 挥拍轨迹

网球正手击球时,挥拍到触球阶段的球拍运动轨迹类似于秋千的运动轨迹,即球拍先向前下运动到低于球所在高度的位置后再向前上运动。所以可以将这种挥拍方式称之为“秋千式”挥拍。通过录像发现世界优秀选手引拍时会将球拍引至肩部高度,明显高于击球点,球拍下降产生的动能可以为向前挥拍提供初速度。球拍的下降易于控制,使手臂放松,有利于向前挥拍时获得最高的加速度。向前上挥拍不仅可以向球提供更多的向前能量,还可以自然的顺势向球提供向上的摩擦力,使击球产生上旋,能保证击球的稳定性。

2 常见易犯的错误及纠正方法

2 . 1 没有根据来球的高度调整身体重心高度

纠正方法:进行高低球练习,找同伴在原地喂球,喂球高度有低球(高度在膝盖处),普通球(高度在腰部)。刚开始以慢节奏进行低球、高球循环练习,在能保证重心随球高度变化而变化后,应加快喂球节奏。练习一段时间后,随机喂高低球,加强动作的熟练程度。最后,在对面场地喂高低球,模拟正常的击球环境,加强在正常环境下调整重心高度的能力。

2 . 2 引拍时转体不充分

纠正方法:在进行无球练习时着重体会转体引拍动作,保证转体角度在90°左右,球拍转180°,上体正对右方,拍柄正对球网。隔网练习时,强迫自己在球过网之前就进行引拍,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充分的转体。反复进行侧身定位球训练和隔网训练,强化侧身击球的意 识。

2.3 击球点不固定

纠正方法:确立正确的、固定的击球点,首先要保证击球点在身体前方,然后要做到击球时持拍手臂与上体有一定夹角。初学者的击球点的高度尽量固定在腰部高度,通过迅速判断来球的高度,并快速调整到最佳击球位置。若来球过高,应迅速后退,待球落到固定击球点时击球。若来球过低,应迅速上前,降低重心,同样在腰部高度击球。大多数初学者都存在击球过晚问题,把握准确的击球时机可采用口令练习法。如:在球落地时口令为“1”,在要击球时口令为“2”,刚开始以慢节奏进行隔网练习,每一次击球都要喊出口令“1”“2”,以提高对击球时机的把握能力和击球的节奏感,逐步加快喂球节奏,加强在不同击球节奏的情况下对击球时机的掌控能力。

2.4 引拍幅度不当

合适的引拍角度应能使拍柄与球网垂直。纠正方法:做到适当的引拍幅度可以运用挡板来纠正动作,挥拍练习时,以合适挥拍幅度时拍头到身体的距离在身后放置挡板,要求每次引拍必须触到挡板以及触到挡板后立即进行挥拍击球动作。这样既可以改正引拍幅度过小,也可以改正引拍幅度过大。进行定位球练习时同伴可以站在练习者身后,当练习者到达合适引拍幅度时,同伴立即用手或者其他物品接触球拍以提醒练习者不能在引拍了。这样也可以纠正引拍幅度过大的问题。

3 正手击球的注意事项

3 . 1 击球时要降低重心高度

网球运动以双脚开立,双膝与腰部微屈来改变重心高度。双脚开立可以有效增 大支撑面,支撑面越大,身体的平衡稳定 性就越好。另外双脚开立可以增大支撑腿与地面的角度,有利于腿脚的蹬伸,从而加速身体的转动。比如在开放式站位击球转体时,腿脚的积极蹬伸可以更快的完成上半身的转体动作。双膝与腰部微屈可以明显降低重心高度,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身体越具有抵抗来球的能力。

3.2 眼睛时刻盯球

很多初学者在击球前盯球,但在击球瞬间却没有盯球,导致不能准确的用球拍的甜区击球,结果就是打出的球不是失误就是质量低。眼睛时刻盯球有利于及时判断球的路线,有充足时间进行移动,选择最好的击球位置。在即将击球时,眼睛盯球能够锁定击球点,能更为准确的用球拍的甜区击球。

3 . 3 后摆引拍既充分又放松

持拍手的后摆程度应是能保证持拍手放松的最大程度,这是因为肌肉预先稍许拉长或拉至到最大限度时,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都不大,只有肌肉处于适宜(感到便于用力时)的初长度,肌肉收缩时才能产生最大的力量。在保证持拍手臂放松的情况下,后摆程度越大,可以延长手臂摆动加速的时间,可以提高挥拍的速度,使球拍拥有更大的动能。

3 . 4 重视非持拍手的作用

在转体的过程中非持拍手应协助持拍手进行引拍,非持拍手位于球拍重心部位,这比起握在球拍末端的持拍手来说有了非持拍手的帮助,使控制球拍更省力更快速。非持拍手的协助引拍不仅可以加速引拍过 程,而且可以减轻 持拍手负担,使持拍手更加放松,为下一步击球更好储存力量。非持拍手在协助持拍手引拍后会前摆至身体前胸部高度,持拍手后摆,双臂形成对称,有利于身体的平衡与稳定。挥拍击球时非持拍手的后摆可以增强击球的鞭打动作的效果,非持拍手的主动后摆可有效的带动身体的转动,加快身体的旋转,可迅速提高持拍手的摆动速度,从而增强击球动作的鞭打效果。

3 . 5 学会小碎步调整击球位置

面对回球,首先判断球的落点,迅速移动至击球位置,此后双脚不能站立不动,应继续用小碎步微调击球位置,这样就可以使击球点更加准确。

3 . 6 充分发挥人体协调链的作用

人体协调链是指:通过协调各部位力量使下肢蹬地产生的力量能有效的传递到上肢,它能使人体产生最大爆发力,能增强控球能力。训练中发现,力量不足的球员在充分利用人体协调链的作用后可以打出力量十足的击球。而有些看起来很强壮的球员单单依靠胳膊击出的球虽然也有力量,但稳定性极差。因此充分发挥人体协调链对提高击球力量和控球都很有帮助。

击球技术 篇2

运动生物力学论文

任课教师: 罗炯老师

名: 余海龙

级: 2010级体育教育

号: ***

网球击球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摘要 :击球是网球运动基本技术之一,因击球多数都是指向接球方软弱的地方。因此,改进击球技术,提高击球速度,已成为当前我国网球技术训练中的焦点问题。采用了分类、归纳的方法对网球击球的生物力学进行分析,其目的是提炼得出主要观点和结论,为推动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的支持,供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考。

关键词:网球运动、击球技术、分析

提高击球速度关键在于挥拍速度。而合理加大引拍幅度,选择好击球点,以球拍的有力部位击打球的中心部位等几项主要技术环节也是不容忽视的。击球时能合理加大挥拍的幅度,充分调动身体各部肌肉协调用力,提高击球的力量和速度,用平击球的方法以球拍的有力部位在恰当的击球点打球的中心部位,就能发挥球速快、力量大、打法凶狠的平击球特点。能使网球产生强烈的旋转的力是拍面与球撞击时拍线发生弯曲而下凹,部分球体被拍线兜住,如果这时向斜上方挥拍,位于球体下半部的弯曲拍线的弹性力就会大于上半部弯曲拍线的弹力,其结果是弹性力的合力就会向上偏离球心。弹性力偏离球心的距离虽然小于摩擦力偏离球心的距离(即球的半径,摩擦力沿球面的切线方向),但弹性力强度却远远大于摩擦力,它所产生的转动力距也就远比摩擦力的力距大。使球产生旋转的主要是这个力。还认为正拍技术本质上新的发展奥秘有:)握拍:现代正手多采用半西方或者西方式目的是开发更多的前臂以及手腕的力量,参与发力尤其是制造上旋。)引拍:从生物力学机制上分析,现在正手的最大优点在于角动量的充分开发,在引拍环节上,我们至下而上清楚的看到:膝关节、髋、躯干、肩都有明显的扭转。并且观察发现,至下而上的转动幅度是依次增大的。髋在膝关节转动的基础又转动了一个角度(髋与底线的角度通常接近90度),肩又在髋的基础上转动了20到30度。想象下,这么样依次扭转而储备的能量库,如果到时能象火箭发射时能量一级一级依次传递,那么由此产生的角动量当然是巨大的)挥拍:开始比目鱼肌、腓肠肌以及大腿股四头肌蹬伸做向心收缩向上传递能量。接着是臀大肌也做的向心收缩。向上再是腹内外斜肌,背部机群以及斜方肌做向心/离心收缩在积累起前面的能量继续向上肢,手臂传递。剩下依次是三角肌,胸大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以及手腕屈机群的向心收缩,最后全部力量传递到拍头而这其中手腕在击球瞬间将承担巨大的压力)随挥:肌肉的收缩形式恰好与挥拍加速阶段相反。

通过采用摄像和多媒体技术以及力学分析,认为击球的入射角一般在12°~30°之间,中等速度飞行的上旋球和平击球落地反弹后反弹角小于入射角,下旋球的反弹角大于入射角。网球的落地反弹形式有二种,一种是一般的反弹,球与地面没有滑动。另一种是球与地面有滑动的滑动反弹。滑动反弹的球,角度小、速度快更具攻击性。场地与球的摩擦系数越小越容易产生滑动反弹,入射角越小,入射速度越快,越容易产生滑动反弹。运动员应尽可能打入射角小入射速度快的球,以提高击球质量。下旋球最容易产生滑动反弹。在摩擦系数较小的场地可以多打下旋球。[8]通过分析两种不同网球底线击球技术的握拍法、步法和引拍挥拍的运动轨迹,比较它们的技术特点及其生物力学特征,认为现代鞭打式击球技术比传统长行程击球技术有明显优势,可以击出力量更大,速度更快,旋转更强,极具穿透力的上旋球,显著地提高了击球的攻击性和稳定性。两种不同类型底线击球各个技术环节的比较分析,不难看出它们各自技术环节互相之间存在必然的有机联系,构成一个特定的技术系统.它们各自表现出的技术特点和生物力学特征是由其技术结构所规定的,不会随人的愿望而任意改变.现代鞭打式底线击球所能发挥出的力量、速度和旋转是传统长行程击球技术难以达到的,前者的技术合理程度高于后者,代表了当今世界网球技术发展的主潮流.通过引拍挥拍击球全过程的肩膀变化和发球技术动作全过程的时间触球时拍切线速度及拍子与水平夹角的测试结果来看引拍动作与无引拍动作在触球时切线速度无明显差异,引拍动作击球时拍子与水平方向夹角小于无引拍动作拍子与水平的夹角。要打好上旋球,一必须加大击球的力量。球速是由击球的力量大小决定的,击球力量大小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球向前飞行的速度快慢。加大击球瞬间的向前挥拍速度,以及提高参与工作的肌肉质量,是增强力量的关键。二是必须加大向上提拉的力量,降低重心,后引拍拍头低于击球点,配合手腕加大挥拍摩擦球力量,用力方向适当远离球心,采用向内凹的弧线形挥拍。[11] 彭承基学者运用基本的力学远离对一些容易使人迷惑、误解的现象作了通俗简明的分析,认为击球方向与球的实际运行方向之间差异(既“偏差角”)得存在以及影响这一差异(偏差角)得诸要素,对打好变向球有一定得指导价值;就旋转球产生得机制提出了与摩擦力说不同得看法,对右上旋球与右下旋球与下旋球落地后偏离方向相反得说法也提出了不同得看法。对网球拍击球一瞬间的冲击过程,采用一种简化的力学模型建立起动力学方程,通过数学推演,详尽地分析了网球拍弦张力与击球速度分离时间、分离距离之间的关系,得出弦张力较小时易于得到较大的击球速度,且与此对应有较长的分离时间和较大的分离距离,反之亦然。同时认为弦张力较小K1较小对应较大的击球速度,并对应有较大的分离距离和分离时间。影响网球运动员上臂爆发力的因素实质是指关键技术完成的快慢。网球运动员活动能力的大小,动作技术质量的优劣及运动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完成动作过程中肌肉功率的大小,即爆发力的大小。网球运动的特点,想要提高上臂的爆发力水平,就必须重点加强参与上臂屈、伸、内收和外展动作的肌群的爆发力训练。没有必要对上臂的旋内和旋外肌群进行专门的练习。

4.结束语

我国网球运动的生物力学研究主要涉及到两领域:一是网球发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二是网球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的分析。由于我国网球运动尚在处于发展初期,对网球发球、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的研究还比较少和不够深入,随着网球运动今后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对用生物力学来研究和分析网球技术的必将推动我国网球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臧秋华,马南京.网球拍甜区形成的生物力学机制及其实践意义[J].四川体育科学.2003.1.[2] 提高网球上旋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宁波网球网.phttp:// www.nbtennis.net

击球技术 篇3

【关键词】羽毛球 反手 击球技术 效果

前言

羽毛球运动是我国非常重视的一项运动,并且羽毛球运动员也为我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羽毛球在大众中受欢迎的程度颇高,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羽毛球运动爱好者,这不仅是健康生活的一种表现,而且还是运动所带来的快乐。而要提高羽毛球技术的整体水平,就要通过加强反手击球技术的效果来得以实现,但是羽毛球反手击球技术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不能更好地实施。因此本文就来探讨如何提高羽毛球反手击球技术效果,以促进国家羽毛球技术水平。

一、羽毛球反手击球技术的动作分类

提高羽毛球反手击球技术效果,我们要先了解羽毛球反手击球技术的动作类型,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探讨以下的问题。羽毛球反手击球技术动作一般分为四类,即反手高远球、反手劈吊、反手杀球、反手抽平快球。首先,反手高远球所指的是对方的球过来时,防守方要看准球的位置,然后背对球网,在反手握拍的情况下尽量使球向自己背后的方向上从更高处击回;其次,反手劈吊的击球力度和高度都要低于反手高远球,但是它唯一的特点就是用球拍的侧面切球;反手杀球与反手劈吊有雷同之处,但是它的拍球力度却要高于反手高远球,攻击的强度非常大;最后,反手抽平快球主要是对球的拍打有抽打的动作,快又干脆,容易使对手耗费体力。

二、影响羽毛球反手击球技术效果的因素

羽毛球反手击球技术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还是运动者技术把握不当,因此要从细节之处分析这些因素,才能为提高羽毛球反手击球技术效果作铺垫。

1、反手握拍错误

反手握拍错误是羽毛球运动中比较常见的,特别是对新手而言,由于没有一定的经验,反手握拍的方式常常成了他们在羽毛球运动中的烦恼。首先,有的羽毛球运动者反手握拍的反手方向不当,这就使得运动者击球不方便,羽毛球被反击的力度不够;其次,有的羽毛球运动者手在握拍的时候,手心没有空隙,因此使得羽毛球的发力空间受到了阻碍,从而降低了其力度。

2、反手不会发力

反手发力需要羽毛球运动者做好全身准备,并借助右脚、腰部以及肩部的力量,来形成一系列的鞭打羽毛球的动作。但是羽毛球运动者反手不会发力也是影响羽毛球反击技术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运动者没有协调好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反手发力的姿势和力道,因此使得反手发力中,羽毛球的回击力量薄弱。

3、反手移动步伐不到位

身体的灵活度与眼睛的观察力都会使羽毛球回击的力度加强。由于防守者在发球的过程中,不能把握好攻击者发球的心理状态以及发球的力度,因此要结合反手移动步伐和眼睛来观察球的落点位置。但是反手移动步伐不到位会影响回击的速度,甚至会接不到羽毛球,即使眼睛观察到了羽毛球的落点位置。因此反手移动步伐的到位与否也是反手击球技术中关键的一步。

三、提高羽毛球反手击球技术效果的措施

羽毛球运动中存在的诸多因素都已经影响到了反手击球技术的效果,而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影响到羽毛球运动反手击球技术的正确性,因此提高羽毛球反手击球技术效果的措施,已迫在眉睫。

1、强化各种步法练习

羽毛球反手击球技术要想得到更好地效果,各种步法的联系与手臂力度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而强化步法的练习,是确定攻击球落点,回击攻击球关键的步骤。首先,要强化单一步法的练习,通过对各种不同步法的训练来巩固基础步法知识,比如说垫步、跨步等;其次,要强化整体连贯步法的练习,通过结合各种单一步法与其它练习的方式,来加强步法的连贯性,进一步提高羽毛球练习者的步法水平;最后,要强化多样化的步法练习,通过各种不同步法的聚集,从而加强步法的针对性,发挥出训练效果。

2、提高手腕发力水平

在做好步法的训练之后,就要借助手腕的发力水平使羽毛球的回击变得更加有力度和速度,所以说,手腕发力是羽毛球反手击球技术的核心,提高手腕的发力水平,有利于增强羽毛球反手击球技术的效果。首先,要加强羽毛球运动者手臂的力量,就要多进行羽毛球的比赛,以使运动者掌握每种攻击球的回击力度;其次,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通过观察来判断羽毛球运动者手腕发力的正确与否,以及时进行调整,并且通过一些方式来提高手腕的力度;最后,要加强运动者手腕传达肢体力量运用到羽毛球的反击力,这才是关键。

3、加强反手击球的技能

反手击球的技能是比较实用的,技能运用的好坏对羽毛球反手击球的技术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首先,要做到眼睛的观察力度与肢体动作一致,即当攻击球过网面时,要尽快找到落点并以适当的力度将其击回;其次,反手击球的姿势要正确,尽量使两脚分开且一前一后,身体半蹲;再者,要把握好握拍的技巧,使手留有一点空隙,以便更好提高反击的力度。

四、结语

羽毛球运动看似简单,其实比较复杂,而其中的反手击球技术更是大有学问。不管是对于一名普通的羽毛球运动爱好者还是国家羽毛球运动员而言,都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及时发现自身所存在的因素可能会对羽毛球反手击球技术效果所带来的影响,并且要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羽毛球反手击球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心. 对提高羽毛球反手击球技术效果的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14.

棒球击球技术中关键要素分析 篇4

关键词:棒球,击球,要素

击球技术是棒球技术中主要的进攻技术,也是棒球比赛中引爆全场的亮点之一,好的打击技术动作会被无数人追捧与模仿,在国内各专业队都有专门的打击教练,负责在训练中运动员的打击技术,打击技术一直被重视,但打击技术的关键要素未被重视导致打击能力一直上不去,忽略了手、眼、脚的相互配合。与打击技术动作不正确限制了击球时的发力,打击技术是一门艺术性强技术动作,必须精益求精,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打击动作细节,但只有手、眼、脚的完美配合才能击出一支漂亮的安打,在没有比赛的心理影响时挥棒技术会比较完整,而在比赛中,对方投手投出的球变化多端,产生比赛时的心理问题,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大,导致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也不稳定。大幅度降低了击球时的中球率。

1. 击球技术中眼的关键要素

棒球比赛中很多运动员都不把球盯到最后,出现挥棒不中球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视觉成像原因,物体在快速运动时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是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0.4秒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

眼睛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视觉惰性,即光象一旦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将会对这个光象的感觉维持一个有限的时间,这种生理现象叫做视觉暂留性。对于中等亮度的光刺激,视觉暂留时间约为0.05至0.2秒。所以很多棒球运动员在打击时不盯球到最后挥棒不中球的原因。

2. 握棒方法

以四川省蛟龙队主力队员冯飞(右打为例),准备击球时双手持棒放与胸前,成打伞式,将球棒握起至肩部,握棒时将球棒放至小指、无名指和中指的掌指间关节处,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双手拳握,拇指和食指放松拳握,双手成放松式,起固定球棒的作用即可,不可紧握球棒,而导致力量的消耗,使球棒不会下滑现象即可。

3. 击球技术中上肢技术

在棒球运动中上肢打击技术是击球动作的主要技术之一,往往一些运动员在打击时上肢会出现一些技术动作变形、扭曲、以及用力不平均的现象等等,通过研究对四川省蛟龙队主力队员冯飞(右打为例)的打击上肢技术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3.1 上肢发力的要点

上肢前手是上肢打击技术的主要前提,通过前手去引导球棒至来的球水平面;后手是上肢击球技术的主要发力要点;挥棒的轨迹是从肩开始到中球后随挥结束,不可过远,要短、小、快;手腕是击球时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手腕的发力以及延伸,以达到发力的完整性和击球的稳定性。

准备击球时双手握住球棒(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将球棒放在右侧肩关节处,在击球时下棒应注意,在前手引导球棒过程中,球棒与眼睛的距离不宜过远,能让眼睛的余光看见下棒轨迹,引导球棒至来球的水平面,在中球时前手伸直。后手在下棒过程中跟随前手,两肘关节向中间夹,以便形成弹簧式发力,在前手引导球棒至来球的水平面后,后手伸臂发力,在中球时后手伸直。在中球时双手不可曲臂,双手一正一反,以避免影响发力击球。在下棒时,球棒应沿着眼角斜下向前的轨迹,前手不可高于后手,以避免棒头低于后肩,而形成挥棒轨迹过大,发力距离过大,导致力量的流失,从而使球棒未能准确的击中来球。击中球之后,手腕向前发力,伸到最前段顺势翻腕,不可提前或刻意翻腕,使球棒击中球的中下部分形成内野高飞或界外球。

3.2 限制上肢发力的因素

棒球运动中在教练传授打击动作时很多运动员因身体协调性或者教练员自身水平不高原因,导致打击动作不正确,力量流失过大。其中限制上肢发力的原因就有前手上扬、后手没有向斜前夹、手腕提前翻腕、倒棒等。

打击时前手上扬会导致力量提前流失,使力量用在了下棒的途中而不是在击球的一瞬间,长期前手上扬打棒容易使前手手腕患腱鞘炎,这样打击球方式击出的球大部分都是高飞球,如果击出的球角度不够尖锐,就容易让守场员很轻易的接杀。

打击时很多运动员用快速转腰来获取力量,让很多运动员认为手的力量没有腰的力量重要,因为腰的力量更大、更足,使很多运动员都没有注重后手击球时的技术动作,但是实际击球时最后发力的是后手,下棒时后手不向斜前夹,使力量在下棒途中就流失一大部分,也形成不了弹簧式发力方式,大幅度的限制了后手发力,从而无法在球棒击球的一瞬间爆发出最大力量,击出的球速度也不会太快。

打击时很多运动员除手腕以外其他技术动作都对,提前翻腕让力量在中球的一瞬间快速的分散,使原有的力量没有在中球时爆发出来。正确的打击是手腕把球送出去再翻腕。提前翻腕就是球还没有送离球棒就开始翻碗,翻碗同时球棒也跟着手腕向下转动,使击球的击球点也跟着向下转动,形成击球点在球棒的下面,这样击出的球都是滚地球。

4. 击球技术中下肢技术

在棒球运动中下肢打击技术是打击技术组成的重要部分之一,因教练员技术不成熟或不重视,常常不被运动员重视,导致打击下肢技术动作出现变形、力量流失、重心不一等现象。通过研究对四川省蛟龙队主力队员冯飞的打击下肢技术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4.1 下肢的发力要点

下肢打击时力量从后脚前脚掌开始一直到大腿根结束下肢的发力,打击时前腿主要起支撑和保证力量的不流失的作用,挥棒力量来源于腿部,主要由股内侧肌和股直肌配以其它肌群完成,击球员自然站立,后腿充分内扣才能将转腿的力量上传至挥棒,前腿膝关节不能打开,脚尖以伸踏后为标准,不能打开,以避免力量的流失,此时膝关节与脚踝关节属于主从关系。但从目前多众击球员的挥棒动作中观察得到,后脚转脚不充分,甚至有些小队员根本不转,脚与膝关节是主从关系,这就最大限度的阻碍了股内侧肌的发力,从根本上看只是形式上的完成动作,并不能正真体会到动作的含义,至于有些队员大腿转体到位,但脚转的角度不充分,这违背了人体生理学,久而久之,会导致脚踝韧带松弛,致使脚踝更加容易受伤。

4.2 限制下肢发力的因素

在棒球运动中打击下肢技术一直是力量的发力重点,其中就有很多技术动作的不正确限制了下肢发力。比如前脚打开角度太大或太小、前脚膝盖弯曲过大、前腿膝盖外翻、后脚掌转体角度不正确、后腿转体不夹等现象,这都是限制下肢发力的因数。

前脚不能锁死,使力量爆发不出来,中球时没有爆发的力量可用。前脚膝盖弯曲过大导致后腿与前腿距离加大,后腿夹不紧前腿,中球时力量很容易就分散开,爆发不出下肢的最大力量。前腿膝盖外翻直接导致前脚也不能全脚掌着地,力量从脚掌开始就大大缩小,而且重心也跟着前脚掌向外移动,使击球时力量太过于分散,未集中在一起。后脚掌转体角度不够或者转过身体重心未在向右侧移动,未与来球路线形成直角,力量也为向前发,中球时力量的发力方向产生偏移。小于90度使大腿力量锁在后退,转体不够力量没有完全爆发出来,大部分后腿力量都留在了后腿。后腿是下肢的发力腿,后腿转体不夹等于只把下肢完全转向击球方向,未把后腿的力量使用上,中球时身体重心不稳,容易产生偏移,下肢没有任何爆发力,大幅度减少了下肢的发力。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击球员击球时一定要将来球盯死,视线始终停留在来球上,头部尽量保持静止不动,以确保眼睛的稳定性,更有利于击球;击球员握棒时要尽量放松,只有合理的下棒角度和发力,才能更好的将球击出,在挥棒动作过程中,注意发力顺序,放松--爆发--放松,发力的过程越短越好;下肢发力时注意前腿尽量封闭,不要打开过早,以避免力量的提早流失,伸踏脚落地时,尽量脚内侧落地,不要全脚掌落地。

5.2 建议

击球时眼睛尽量盯球到将球击出的状态,在练习中,将球击出后,眼睛不要随着击出的球转移视线,尽量将目光留在击球点上,击球前尽量先进行触击球练习,强化眼睛盯球;可以借助加重棒进行练习,增加击球中所涉及到的上肢小肌肉群的练习,可以进行单手挥棒等辅助练习;挥棒下肢技术练习时,多进行抛击等基础练习,起到巩固正确动作的作用,然后逐渐过渡到击球练习中。

参考文献

[1]杨至刚.棒球运动项目往往特征分析与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08).

羽毛球击球手法练习要领总结 篇5

羽毛球是入门很容易的一种球类。根据动因体育的多年羽毛生球涯知,即使一个小孩也能很容易的入门羽毛球。虽说羽毛球的入门是容易的,但是羽毛球的进阶却是十分困难的。需要注意的细小细节很多,一不小心就会忽略,对细节忽略往往会造成赛场上打球的失利。以下是动因体育提供的总结的很好的八项要求。掌握了对羽毛球的生涯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活握死抠

非击球状态下,球拍不能握死,拍柄要能灵活转动以便不同的击球动作;击球状态下,手指抠紧球拍,尤其是食指和拇指,保证击球动作干脆、线路明确。

2、长挥短抖

击球时,尤其是长球和杀球时,肩膀和胳膊要完全放开,击球有力量保证并且大动作可以迷惑对方;在最后击球的瞬间,线路的变化以及落点控制全靠手腕的抖动。

3、高压低抬

打后场球手腕要有前压的感觉,不然球速慢落点近容易受攻击;防守时手臂上抬要充分速度要快,避免被动挨打。高压低抬是动因体育羽毛球生涯中见到过的很容易被忽略的动作要领之一。

4、远打近搓 后场球要先跑到位,胳膊带动手腕,幅度大用力猛;前场球小球,小臂伸出稳固,手腕和手指转动,幅度小用力巧。

5、对拐平举

中前场放斜线短球,手腕要反拐上挑的动作;中前场平抽快球,球拍不放下,用小臂发力手腕紧绷。

6、正侧反背

打正手球身体向后侧方转动,作为弥补,手腕控制拍面也要有相应角度的内侧转动;打反手球,身体完全展开背对敌手,手臂挥动距离长,手腕发力要及时到点。

7、强追缓挡

在进攻有利时,要不断加快进攻节奏,手臂手腕动作连贯而急促;在对方连续进攻时,主动通过轻挡放小改变对方连续进攻的节奏,手臂手腕发力舒缓。

8、柔舞脆击

羽毛球的所有动作都应该是很协调连惯的,甚至是轻柔的;但击球瞬间必须是干脆利落的,从腰部到手腕,击球发力应该有一个猛烈的停顿,接着又是协调连贯的身体动作。

用力击球的快乐 篇6

公元15世纪,在高尔夫的故乡苏格兰出现了第一支木杆。当时的木杆杆身坚实,杆头沉重,握把缠绕着小羊皮等真皮。早期制作的木杆常常用山毛榉木,也用苹果木、梨木和李树木。后来苏格兰人从北美引进柿树,柿木本质密实,不容易开裂,是制造球杆的良好材质。柿木坚硬而有韧性,木纹美观。木杆制作很费工,要经过干燥工序和细致的选料工序。尽管几百年后的今天,原本意义上的全木杆已很少见,但仍有专精此项手艺的木杆生产存在。

准确地说,柿木木杆的制造是19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高尔夫史家认为,高尔夫球杆的制作最早应是15和16世纪,因为人们找到了上述年代遗留下来的杆头碎块,地点是荷兰。

大约在18世纪之初,金属杆头球杆出现了,并在以后取代了长鼻木杆。这个原因在于木质杆头再坚硬也不如铁制杆头坚硬。有了铁制杆头,使用这种球杆比较好处理一些特殊困难球位的球。铁杆一般是经过工匠锻造打制而成的。到20世纪初叶,人们已经使用发球铁杆,劈起铁杆,沙坑铁杆和5号铁杆,连推杆也有铁杆。此外,早在1895年使用铝材的推杆已被应用。为了增加铝质杆头的重量,杆头背部还被加上铅弹。稍后,球杆制造者还在杆面上加上沟纹,以使推杆时产生加旋。

新材料与科研新成果不断推动球杆的改造与更新。20世纪初叶,铁杆正式上市。1912年,第一批无接缝铁杆在英格兰问世。到了本世纪20年代,类别与模式已很齐全的铁杆已在美国行销。尽管如此,直到1929年铁杆的合法性才获得圣安德鲁斯皇家古代高尔夫俱乐部承认。关于这一历史性事件还有一段故事:由于英国王室成员是高尔夫球场上的常客,他们无一不使用铁杆。威尔士亲王,即后来登基为英国国王的爱德华八世就喜欢使用铁杆打球。他使用钢杆在圣安德鲁斯球场上打球和参加比赛,这就将了被称为“规则教皇”的皇家古代高尔夫俱乐部一军:要么取消王者的比赛资格,要么正式认可未来国王使用的球杆合法。

钢材的材质优点无可置疑地在球杆制造业站稳脚跟,进而促使批量生产的高尔夫工业形成。除了不锈钢材质外,20世纪下半叶开发出了碳纤维及硼纤维这些新材质。不锈钢价格不算高,弹性小,但扭力较好;碳纤维和硼纤维的特性正好与不锈钢相反,但重量较轻,外观质感也好,进而价值感也很突出。由于后两者材质的球杆重量较轻,首先适合于女性高尔夫球手和中年以上的打球者使用。当然,越来越多的男球手也使用它们,因为可以将力道用在挥持时的杆头上,从而达到了增加击球距离的目的。

碳纤维球杆的出现说来也相当的传奇,50多年前高尔夫球杆是金属杆身一统天下,当时的日本人由于身高和力量等条件制约,在这项运动中并没有多大作为。上世纪60年代,日本古洛布莱公司(GIII品牌球杆的母公司,前身为DAIWA精工,世界最大的渔具生产厂商)的一位鱼竿设计师,在东京枥木县招待两位造访的美国朋友打高尔夫球,连续四天大败四场,原因是球打得没有美国人远,输在了力量不足。精明的日本人突发奇想,索性把高尔夫球杆的杆头插到了碳素钓鱼竿上。结果重量之轻、弹力之大、击球的距离之远,都超出想象。经过反复改进试验,古洛布莱终于生产出了第一支彻底改变高尔夫世界的碳素球杆,所产生的奇迹震惊了世界,轰动了全球。

另外,在高尔夫球坛也曾掀起过一股“钛合金热”,高尔夫爱好者争相购买和使用钛合金球杆。钦合金原来常见于飞航工业,生产“爱国者”导弹上钛金属的美国鲁格公司(Ruger)就提供这种材质。这种高级材质的稳定性十分重要。导弹要飞得远,飞行路线直,除了依赖其动力外,导弹表面质料作用很大。使用钛合金制成的木杆,其稳定性和弹性俱佳,令小白球被击得又直又远。铁合金杆的出现,使挥杆一族如获至宝,而高级职业选手也有了夺取比赛胜利的利器。

最近,就连处于科技最尖端纳米技术也被应用预高尔夫制造业中,最初人们采用纳米技术来制造高尔夫球,使球的飞行路现更直、更远,很快这种技术就被引入到球杆的制造中。Wilson公司的titleist AP2 irons 开球木就是采用了纳米技术,将碳纳米管加入到高尔夫球杆材料中,使杆具有低密度和高强度。

在球杆的演变过程中,杆头不仅有材质的变化,也有外形的变化。除了早期的长鼻杆头和短鼻杆头外,坚硬木质杆身的球杆还有杆趾为方形的笨重的大凹面杆头,也有圆形和椭圆形杆头。

在高尔夫球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高尔夫球杆与这项运动一同经历了无数次的变更,其中最让人应接不暇,为之赞叹的还莫过于球头应用材料的翻新与更替。如今,小小球头所承载的科技让人不得不惊讶设计者们的用心良苦。

球杆的小秘密

“木杆”非木

球杆从质地上来讲,分铁杆、木杆、铁木杆等几类。最早的木杆杆头由红柿木制成,因而得名。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现在多由碳纤维、钛金属制成,手感非常轻,击球距离也远,适合越来越长的球场,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面积越大的开球木杆杆头,容错率也越高,是首选。

杆身分级 买前试打

高尔夫球杆的杆身有钢杆身、碳杆身之区别,并分为R、L、S等硬度级别,自然击球感觉不一样。钢杆身比较硬,适合男士,尤其是职业男选手。碳杆身比较软也轻,较适合女性球员。

握把定期更换

握把有不同材质、不同形态,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选择。很多人会忽略握把的作用,其实这可是大错特错了。握把关系到整根球杆的性能发挥,因为你的双手可是一直在握把处控制着球杆的运动。在打球过程中,握把会受到腐蚀、变形、受损,所以建议每年更换一次。当然,一定要让技术娴熟的专家给予更换。

选择勿盲目

球杆的更新换代很快,基本都是在职业赛场先期推出,有些朋友们看到一些著名球员用了,就觉得自己也得用,换了一定也能跟职业球员打得一样出色。其实不然啊,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这也是近些年球杆量身订制火爆的原因。

不是越多越好

对网球正手击球步法的技术分析 篇7

一、开放式步法

随着对网球技术水平的更深更广阔的钻研, 人们发现不管在平时的运动训练中还是在比赛时, 打球时每节省一步, 技术动作需要的时间每节省一点都对出球效果都有很深远的影响。而开放式步法在节省步数上很有优势, 为下一个球的到来准备了充裕的时间, 因为开放式步法在拉动球拍之前可以先不用上步, 挥拍击球的范围更是远远超过闭合式步法击球, 也不用再击打完网球后快步跟上和调整回原来的位置。在现代世界网坛高手中, 运动员越来越高效的完成了自己的技术动作。所以高手一般都愿意使用方便节省时间的开放式步法。在正拍击球时, 开放式步法即为两脚平行站立, 以右脚掌为轴, 转胯转体形成击球步法。 因为能很好地发挥腰腿力量, 开放式步法的击球力量大且速度快。

二、关闭式步法

关闭式步法的步骤:引拍动作是当球飞来要落在身体左边时, 左脚退一步并且转动身体90度, 左脚为重心落脚点。接着为击球动作, 右脚放在地面后左脚向前方45度迈步, 挥动球拍击打网球, 后两脚保持同一水平线为下一轮打球做好准备。因为当后摆的动作更加到位击球的力量才能更大, 所以这种步法的优点就在于能够更加简单方便的完成后侧动作。

为了出球时有一定的冲击力和杀伤力, 关闭式步法在击球时借助重心的向前方转移, 通过惯性和自身重力击出球, 时间极短速度极快, 容易让对手猝不及防。这种打法对于上网发球以及主动上网接球的选手非常实用。

三、开放式与关闭式步法的对比

利用开放式步法时, 由于在运动员击球之前, 其身体从腿部到肩膀都做出了较大幅度的转动积累了很多能量, 上体约转动180度, 因此出球力量很大, 能量瞬间得以放出, 这样对击球速度的提高也有益。这样的转动角度是关闭式步法的两倍, 腰部和大腿的肌肉群也能充分发挥作用。开放式步法则可以很轻易的在击球过程中给球施加上旋, 而且其跑动范围也要大大的小于闭合式。同时, 它节省步伐和体力可以利用身体的旋转, 带动腿, 腰和手臂依次发力, 从而击出更有威力的回球。正手开放式步法挥动球拍是人体的平移动作不多, 而随腿部的转动成分较大, 球拍的转动半径远大于身体的转动半径, 于是拍头的速度和力量远远大于关闭式步法, 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开放式步法的大角度挥动球拍的路线优势。闭合式步法要求运动员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因为击球动作需要的时间很少, 而闭合式步法对虽然力量不小且威胁较大, 但是不容易打出带上旋的球, 所以就要做好击球点比球高的准备。这种步法让学员对球的控制能力降低, 回击低球很不容易, 对于高速落地球也很难处理。关闭式步法主要适用于在接球防守时击出已经离身体侧面很近的球。

四、步法动作技术的运用

为了表现出色的网球效果, 运动员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与机会移动到正确的位置并找到确切的击球点, 把球击打出去。 所以重心的移动就成为重中之重。一个脚站稳了方向对了, 然后跨出另外一只脚, 就能击出正手球, 且要保持双脚分开站立, 这样比双脚并拢姿势更方便击球。这样看来, 保证重心平稳就变得很值得注意, 因此, 一个手挥动球拍另一只手就要随时保持身体平衡。常用的步法中, 当球来时, 脚步保持小碎步, 眼睛盯着球看, 当球慢慢逼近时, 改为大跨步跨向落球点, 当球落下时, 又变为小碎步, 最后击球成功。打网球时, 即便很多人知道脚法很重要, 但是很少有人能够熟练地理解、运用合适的步法。对于业余选手不规范的的脚步, 比如退步击球或边打边跑, 有的甚至把打羽毛球的方法错误地运用于网球运动中。如果要救大角度的底线调动球, 应该选择开放式步法, 能够最大的增加增加的击球空置面积, 及时赶到并且迅速的击球, 若能打出上旋球还能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回位准备接下一球。对于离身体较近, 不适于转体而适用于身体出力的中场求, 最好用关闭式步法。所以, 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情况, 选择判断不同的步法。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 正手击球的两种不同步法各有各的优势, 运动员必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快速的在各种步法中做出选择。当然, 这与平日刻苦的锻炼是分不开的。正因为网球的的多变性和不可预见性, 才吸引的越来越多的网球爱好者。经过研究不难看出, 当今正手开放式步法的高速、高力量、出球效果和上旋球等等优势是关闭式步法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是现在世界领先潮流之所以优先选择开放式步法的原因。建议学员多注重潜意识性的培养。从启蒙教学开始, 教练员就应该注意, 启发, 比较, 渗透等方式, 上万次重复训练各种技巧和动作, 使运动员对所用技巧和动作烂熟于心, 这样在赛场上反应时间很短的情况下就能利用潜意识对突发情况及时作出合理反应。要想练成高超的网球技巧, 运动员能“满场飞”, 又能凌空跳跃击球, 斜飞鱼跃救球等等是必不可少的。我国网球运动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依旧有相当大的差距, 技术动作中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所以跟上世界的领先脚步, 吸收各种先进技术方法, 力求有更多的运动员跻身于世界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1]郭谦.关于使用开放式和关闭式步法打正拍的话题[J].网球天地, 1996, (02) .

[2]高源, 鲁成旭.网球脚步动作教学与训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1997. (2) .

击球技术 篇8

从生物力学角度看影响正手击球技术动作效果的因素很多,但抓住其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就显得更有实际意义。

1 正手击球动作的基本特点

人体协调链是指“体节的作用就像由一个环或身体的一部分产生的力量转换成一环套一环的链条系统”(格罗佩尔,1984)。正手击球形式 (如正手平击、正手上旋、正手下旋等) [1]但其特点则大同小异,都是根据人体协调链来充分利用自身髋关节、躯干的转动为基础,击球时按肩、肘、腕等关节的顺序完成击球动作。

正手击球可不受身体妨碍,发挥全身之力,打出定乾坤的重板,同时它能适应不同的来球,故其威胁力大大超过其他形式的击球。但正手击球以发力凶猛为主,球速快著称,为底线击球的首选技术。因此,对运动员的步伐和协调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正手击球的效果,应注意全身整体的协调配合,严格按照肌肉发力顺序来完成击球动作(表1)。

在肢体运动中,肩、肘、腕三关节不宜过度紧张,避免肌肉的松弛现象出现。当球拍接近球的一瞬间集转髋、扭腰、送肩、甩腕之力于拍头快捷有力地把球击出。

2 参与工作的肌群特点

网球运动中的正手击球动作是全身性的运动,从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角度上讲,正手击球涉及到人体上肢、躯干和下肢等关节的运动及肌肉的工作。下面以运动员最基本的右手击球技术动作为例,按动作的先后顺序,对参与正手击球动作关节的运动及肌肉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

2.1 参与下肢蹬伸的肌群及特点

做正手击球动作时,人体右腿髋关节在蹬伸的同时伴随着内旋动作。参与工作的肌群见表2。

2.2 参与躯干转动的肌群及特点

在做右手击球动作时,人体躯干向左转动,左侧腹内斜肌击和右侧腹外斜肌在下固定时做向心工作[2]。

2.3 参与上肢摆动的肌群及特点

正手击球时,上肢带的肩胛骨做前伸运动,主要是由前锯肌和胸小肌在近固定时做向心工作完成的;其它参与工作的肌群见表3。

而腕关节周围的肌肉在击球瞬间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使全身的力量更好地传递到球拍上。

3 击球动作的力学分析

3.1 击球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在完成击球动作的过程中,挥拍肢体绕关节的摆动效果,一般可用摆动的幅度和速度来评价。

3.1.1 挥拍肢体摆动的幅度

肢体摆动幅度的大小决定了摆动效果的好坏。如摆动幅度过大,造成的主要影响有:(1)使得躯干相对垂直轴的逆时针转击动幅度加大,同时使挥拍肢体相对肩关节垂直轴的转动幅度也加大,从而不利于连续击球。(2)由于整个挥拍幅度加大,容易暴露意图。(3)还原速度减慢,自我防守能力下降,给对方进攻机会。如果幅度太小,使得参与工作的肌群未能达到最佳发力状态,其摆动的速度和力度不够,同样也收不到好效果。这就表明,挥拍肢体动作幅度的大小与最终的打击效果是直接相关的。

从人体肢体运动链的运动规律并结合正手击球动作的结构可知,正确的摆动幅度应以组成肢体运动链各环节自身的运动特点而定。在整个击球过程中,根据动作的结构特点可分两个动作阶段。第一为后摆引拍阶段;第二为挥拍击球阶段。在动作的第一阶段,右上肢实际上完成一个复合运动。即上肢在完成后伸约60°动作的同时伴随外展(35°-40°)动作。在此阶段,前臂由上臂后伸而完成自然跟随动作,肘关节角度约为120°。在动作的第二阶段,在右脚蹬地、转膝、转髋、转腰的基础上,上臂在胸大肌、胸小肌等肌肉的工作下完成摆动挥拍动作。而前臂是在上臂摆动的带动下加上屈肘肌群主动收缩完成的,其摆动幅度在60°左右[3]。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环节的摆动幅度数是相对躯干而言,如果加上躯干、下肢等环节的运动,其摆动幅度数必然相应增加。

3.1.2 挥拍肢体摆动的速度

肢体摆动的速度实际上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因为人体运动中相对不同的参考系其运动的结果是不同的。如在完成摆动动作中躯干转动必然带动上肢转动,在此前提下,上肢本身还要主动摆动。因此就涉及到静坐标系与动作标系的问题。把球拍视为研究对象,那么肢体摆动中球拍相对静坐标系的速度为绝对速度。球拍相对动态中的躯干的速度为相对速度。而躯干相对静坐标系的速度为牵连速度。所以球拍速度实际上为上肢摆动速度与躯干转动速度的矢量之和。因此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主动加强大关节(如髋关节、膝关节)的作用,使身体从静态变为动态,在下肢用力的基础上紧接着躯干部位的肌肉积极参加工作,加快身体的运动速度,然后在上肢肌肉的配合下完成动作,才能提高挥拍动作的绝对速度从而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3.2 正手击球动作的动力学分析

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与正手击球动作相关的因素,主要是击球过程中球拍对球的冲量、肢体的瞬时动量。

3.2.1 正手击球时的击球冲量

对球的打击冲量是评价击球效果的重要参量,击球时增加对球的打击冲量是运动员追求的主要目的。从冲量自身的定议来看,它与打击的力量和此力作用的时间长短有关,打击力量与打击时间之积越大,则打击冲量越大。那么,为什么击球冲量越大击球效果越好呢?由动量定理可知,合外力对物体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即Ft=mv2-(-mv1)=mv2+mv1为来球的速度,v2为回球的速度,m为球的质量,因为来球的动量在击球前瞬间为一定值(而实际上来球的动量在击球前由对手决定),则有Ft-mv1=mv①[3]。所以由①式可知冲量越大,回球的速度就越大,击球的效果就越好。那么如何提高球拍对球的冲量呢?我们必须引入肢体转动过程中的瞬时动量,虽然肢体的摆动属于曲线运动,但研究其瞬间的特性用线量来予以解释仍然是有实际意义的。

3.2.2 肢体摆动时的瞬时动量

众所周知作为击球用的球拍是上肢的延伸,因此可看做是上肢的一部分,同时位于上肢的最远端。通过力学中对动量的定义可知,动量是描述运动体冲量大小、运动强弱的物理量。其数学表达式为K=MV单从数学表达式可知,影响肢体运动中某瞬时的动量只与其质量的大小和速度的快慢有关。[3]但从宏观角度讨论人体的运动,无论是整体还是肢体环节,其运动量的质量均可视为恒量。因此真正影响肢体摆动某瞬间的动量因素只有速度这一因子。然而这一因子正是我们所讲的绝对速度。正是因为肢体摆动速度是肢体动量的决定性因素,假设肢体的动量全部转化为击球的冲量,由动量定理可Mv=Ft②可知肢体(或球拍)的速度越大,击球时对球的冲量越大[3]。虽然在实际上肢体的动量并没有完全转化为对球的冲量,但我们易知:肢体摆动速度越大,击球的瞬间动量从肢体(或球拍)向球传递的效果越好,则球获得的冲量越大。又因为动量是矢量,因此肢体在摆动时不仅要注意其摆速也要注意其摆动方向。攻球时即便肢体的动量很大,但肢体运动的路线与方向如把握不当,击球效果仍然欠佳。这是由于动量分解后,真正起有效作用的只是一部分有效的分量。同时,从①式我们还可以看出,要增大击球冲量不仅要增大击球力量,还要增大击球时间。在充分发挥肌肉力量的同时,正是增大肢体的摆速实现了增大击球的时间。因为球从接触球拍到离开球拍的过程,对于球是一个先减速后加速的过程。肢体的摆速越大,球从减速到加速然后到超过肢体的摆动速度到与球脱离所需的时间越长,从而达到了增大肢体末端的球拍对球的冲量的目的。为了提高肢体的摆动速度,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加强上、下肢和腰部等全身各有关部位肌肉的力量训练,其中特别是专项速度力量的训练。同时在挥拍过程中,全身各有关部位的肌肉用力和运动方向要协调一致,并尽可能地主动参与运动,以适合加速度较大。提高击球速度和力量。

3.3 正手击球动作的转动力学分析

3.3.1 正手击球时摆动肢体的转动惯量

由转动惯量定义可知,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有:第一,与转动体的质量大小有关;第二,与转动体的质量分布有关;第三,与转动体所绕的转轴有关[3]。根据正手攻球动作的特点,分析摆动肢体的转动效果就不难得出其基本规律。摆动肢体在启动时为了减轻参与工作肌群的负荷,必然要求肢体保持正确的动作姿势,即整个持拍摆动肢体的伸展度应适当。如过分伸展必会造成摆动肢体相对肩关节(垂直轴)的转动惯量增大,这样必然影响肢体摆动的初速度。而正确的摆动是,在蹬腿、转膝、转髋、转腰的基础上以肩关节的转动为先导,上臂带动前臂。在摆动的启动阶段肢体不应过分伸展,肘关节角度保持在120°左右为宜。随着肢体摆动的速度加快,肘关节角度逐渐减小到60°左右,并主要以肘关节角大小的改变来调整上肢相对肩关节轴的转动半径,以达到改变摆动肢体相对肩关节轴的转动惯量,最终获得较好的击球效果。

3.3.2 挥拍肢体的转动惯量与摆动速度的关系

物体的转动惯量(I)与转动的速度(w)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如一转动物体的质量和形状不变时,就可用动量矩定理:∑M·t=Iw2-Iw1来描述。当物体的质量不变但形状变化时,则用动量矩定理∑M·t=I2w2-I1w1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3]根据挥拍肢体摆动中的特点显然满足后者,即肢体摆动所受到的冲量矩等于肢体摆动时动量矩的变化量。这就是说挥拍肢体转动效果的好坏与所受到的肌力矩作用时所产生的冲量矩有关。当冲量矩为一恒量时,挥拍肢体的转动惯量与摆动速度则成反比。在完成攻球动作的过程中,肌肉收缩的速度并非恒定,因此,肌力矩显然为一变量,施给挥拍肢体的冲量矩当然为一变量。但这并不影响讨论挥拍肢体摆动的某一瞬间的特征。当挥拍肢体在摆动的某一时刻,必然对应一定的动作状态,此时,挥拍肢体相对肩关节具有一定的转动惯量和转动速度,即具有一定的动量矩。如经过△t时间,要使挥拍肢体的摆动速度提高,一般有两个途径:第一,进一步加强肌肉收缩的强度以此来增大冲量矩;第二,适当减小肢体的转动半径以减小转动惯量。以能量经济学和生物体运动的内在规律来评价都应采取后者。这一观点与本文在论挥拍肢体摆动幅度中所提到的看法是完全吻合的。

3.3.3 挥拍肢体的转动惯量与摆动加速度的关系

在挥拍肢体摆动的瞬间,其转动惯量(I)与角速度(β)的关系是符合转动定律的,即∑M=Iβ。要增大挥拍肢体在△t时间的摆动加速度最理想的途径就是适当减小挥拍肢体相对肩关节的转动惯量。[3]因此肢体摆动过程中肩关节、肘关节所对应的夹角是很关键的。如夹角过大,就增大了肢体的转动惯量,对于提高肢体的速度、加速度不利;如果角度过小,又不利于肌肉收缩,同样收不到理想的动作效果。因此强调肌肉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并非口号,必须从技术动作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入手,抓住本质,进行严格科学的训练才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4 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正手攻球击球效果的因素众多,涉及面较广。但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对其分析可知,挥拍肢体的摆动速度,挥拍肢体的摆动幅度,肌肉对骨杠杆的动力矩,挥拍肢体相对肩关节轴的转动惯量,以及人体整体的协调配合等方面是较为重要的因素。在训练中抓住这些关键环节,结合运动员的特点加以指导,必将获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摘要: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网球正手击球的动作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通过对正手击球动作的上肢引拍、躯干转动、下肢蹬伸肌群工作特点的分析,认为网球正手击球效果与动作速度、动作方向、动作时间、动作幅度有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网球,正手击球,生物力学,评价

参考文献

[1]编写组.网球运动教程(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编写组.人体解剖学(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击球技术 篇9

1 青少年网球击球步法研究现状

国外在网球击球步伐研究上有着很大的贡献, 尤其是波利泰里尼和它的团队就提出了十种网球运动员使用的步法, 并对每一种步伐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叙述了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和具体做法, 这一研究成果是网球技术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内容。同时, 菲斯克与克洛佩尔等也对网球运动中的准备姿势、击球时的站位、复位以及向来球的移动等环节进行详细的解释。

国内在网球击球步法研究中与国外一些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这是由于我国的网球还处于起步的阶段。但是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关于网球击球步法技术的研究, 对网球技术中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阐释, 也为我国网球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行动指导和参考资料[1]。

虽然在网球击球步法的训练中有很多的研究理论成果, 并且也对网球训练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是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 不应该完全的根据相关的理论执行, 而是应该根据不同人的身体素质和能力水平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优秀的相关理论[2]。

2 击球步法训练的对比分析

2.1 案例简介

想要研究网球击球技术中的步法训练, 就应该根据不同的训练者制定不同的技术方案。所以本文就对两组不同身体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选手进行分析, 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训练方法。

两组训练者分别为男选手和女选手, 这两组选手的身体素质有很大程度的差异, 男选手的身体素质要优于女选手的身体素质。在固定的时间内测试两组选手击球的数量, 女选手的击球数量要低于男选手的击球数量。与此同时, 还对两组选手进行了身体形态的测试, 分别对他们的身高和体重进行了测量, 发现男选手与女选手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男选手的身体形态要比女选手的身体形态更健硕。

2.2 训练方法

2.2.1 对身体素质的训练

在进行专业击球训练之前, 应该对选手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身体素质训练主要包括的是手势练习、扔沙包练习、跳绳练习等等, 还要进行动作速度、反应速度、移动速度的练习。这些训练内容主要是要让运动员能够在练习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 从而才能更好的投入到训练过程当中。同时, 在这一训练中, 女选手的训练强度应该略低于男选手的训练强度, 这样才能让她们充分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3]。

2.2.2 侧向移动步法的训练

在这一训练中首先进行无球的训练, 在球场中的底线中点处开始, 使用碎步、跳跃步、滑步、交叉步和跑步等等方式在底线上进行移动。其次在进行侧向有球训练的时候, 运动员在送球的时候首先是要完成两左一右或者一左一右的方式来进行侧向的击球动作, 但是只能左右移动, 不能上下移动。在侧向移动步法的训练当中, 应该按照因人而异的原则来对两组人员进行训练方案的制定, 首先男选手的训练次数要比女选手的训练次数多。与此同时, 在训练的时候还应该及时的对训练者的身体素质和能力进行了解, 循序渐进的加大强度, 从而才能让训练方法更加适合两组不同的人。

2.2.3 向前移动步法的训练

在进行向前移动训练的时候, 运动员应该用向前奔跑的形式来进行训练。具体训练的过程中, 运动员首先应该在场地中底线的位置准备好, 在底线的位置上向前上方将球抛出, 等到球下落之后, 运动员应该通过快速向前奔跑的形式来接住网球。训练的次数和时间也要充分的重视男运动员和女运动员之间的差异来设置。例如男选手在训练这项技术的时候, 就可以指定为5组的训练量, 每一组训练中间的间隔为2分钟。在女选手训练方案的制定上, 就可以进行3组的训练量, 每一组中间的间隔为3分钟, 这样就能让男女选手的训练方式更加合理[4]。

2.2.4 后退移动步法的训练

在该击球步法的训练中, 首先应该在网球场地中的底线处设定几个网球, 要求训练者能够使用侧跨步向后的方式来将地面上的球和手上的球进行交换, 到中点处换球的时候使用调整步的方法, 最终回到最初开始的位置。这一步骤在完成的时候, 由于两组训练者之间的差异, 男选手所实践的次数要比女选手多一些, 持续的时间也要比女选手更多, 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效果。

2.2.5 前后移动步法的训练

这种步法训练主要是要让教练作为运动员的陪练, 在底线处和网前进行前后移动的击球训练, 从而提升运动员的击球水平。

2.3 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之后, 两组选手的成绩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分别对二组选手在训练完成之后的步法训练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调查, 发现在训练之后的参数都要比训练之前训练的参数要高。男选手和女选手之间的差距也有所减小, 女选手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男选手的网球击球技能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 在实际的比赛过程中, 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进步。所以由此可见, 应该针对青少年网球选手的身体素质进行合理的训练[5]。

3 青少年网球击球技术步法训练提升建议

(1) 由于步法训练的专业性较强, 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也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在训练的时候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另外, 网球中的步法训练具有很大程度的枯燥性, 所以在训练的时候应该采用趣味性、创新性、多样性的训练方法, 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2) 步法训练的过程应该与其他的技术配合训练, 还要将步法训练与其他联系的比重进行协调, 才能让青少年在实际的比赛中更好的应用, 得到更好的成绩。

(3) 是要对青少年的学习进程进行全面的了解, 针对不同运动员的学习进程来对训练内容进行一定的侧重, 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发挥教练的作用, 让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达到更高的层次。

(4) 是要注重男女之间的差异性, 对男选手和女选手的训练方式应该有一定的差异, 最大程度的贴近选手的身体素质和网球水平, 遵循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训练原则。

4 结语

总之, 对青少年进行网球步法训练有利于我国的青少年运动选手更加全面的掌握网球技术, 从而才能为未来的训练奠定更好的基础, 也能让青少年的网球技术在实际的比赛中得到更加优异的成绩, 从而充分的促进我国网球事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世界网球格局的不断改变, 中国女子网球的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并在世界网坛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对网球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 能够让我国的网球水平得到有效的保证。所以本文就对青少年网球击球技术中的步法训练进行全面的分析, 并提出一些训练中的建议, 从而能让我国青少年在网球比赛中得到优异的成绩。

关键词:青少年,网球击球技术,步法训练

参考文献

[1]杨楠.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大力发球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09.

[2]郭文鸿.“结构—定向”理论在青少儿网球双手反拍抽球技术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0.

[3]郜平泉.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手段方法移植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13.

[4]江黎.亲子同练法应用于六岁儿童初学网球正反手抽击球的实验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 2013.

击球技术 篇10

现代棒球运动已广泛地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起来了。中国棒球联赛已有七年经历, 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和喜爱。棒球比赛的胜负也成了引人注目的体育焦点。而在棒球比赛中, 击球能力往往决定了两队的胜负。通过观察, 我发现心理素质好的击球员, 他们常常给对手带来致命的一击。这就说明了心理素质的好坏在棒球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影响棒球运动员比赛中击球技术发挥的心理因素”为研究论题, 就是想把击球员的心理因素作为要点做一个较为详尽的分析, 从而能为棒球爱好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 研究内容

在比赛中影响击球员击球技术发挥的因素很多, 心理因素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 当击球员进入击球区准备击球时, 心理素质的好坏决定了其能否正常发挥水平, 许多技术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发挥往往不如技术水平低的运动员, 就是心理因素制约击球员技术发挥的主要表现。击球员在击球过程中常见的心理是紧张心理和焦虑心理, 这两种心理是造成击球员技术发挥失常的主要心理因素。

(二)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总结出常见的较好的心理训练方法。通过对参加全国棒球锦标赛的河南队的击球员的交谈和技术统计, 了解他们在比赛时击球的一些心理的变化。

三、结果与讨论

(一) 比赛中击球员的紧张心理

几乎所有的棒球运动员, 不管它的技术水平高还是低, 在击球过程中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 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心跳加速, 肌肉发僵、发硬, 思维变缓慢, 注意力分散等症状。这些紧张反应对于击球技术动作及击球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对于克服运动员击球时紧张心理的调整方法, 根据紧张形式有不同的方法。当出现躯体行为反应时, 如肌肉变硬和发僵, 那么仅通过用深部肌肉放松技术法就可以缓解。可以做一些深呼吸, 全身放松的活动, 在正是击球前, 可以可持棒做一些伸展的动作, 甚至可以假装系一下鞋带, 调整好自己的呼吸频率及速度, 缓解肌肉紧张造成挥击动作的不协调。

当出现认知紧张反应时, 击球员首先要明确认知紧张既是本身紧张源的反应, 又可当作一种紧张源来触发其他的紧张反应, 并非所有认知紧张控制技术对每个运动员都有效。这一技术的效果依赖于该技术是否与运动员的正常标记类型相符合。

许多运动员由于认知性紧张反应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消极反应, 如“这个投手的球很快, 我肯定打不到球”。自我谈话法指用自我指示的方法来暗示自己, 替代那些消极的思维, 如以上的话可用“这个投手的球很快, 如我能打好将会是多么棒的事情!”通过自我谈话法, 及时调整击球员出现的消极反应情绪, 就可以及时克服击球员认知紧张心理反应, 使击球员调整好状态, 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去。

(二) 比赛中击球员的焦虑心理

1、焦虑问题的分类及特点

关于击球员击球过程中的焦虑心理, 我们可以把比赛焦虑分为特质型焦虑和状态型焦虑。特质型焦虑指,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焦虑方式和特点, 是个性的组成部分;状态较律是指一个人在特定时间表现出来的焦虑方式及特点。状态焦虑与临场技术水平发挥有关。高焦虑队员临场表现为情绪紧张, 技术动作协调能力丧失, 自我控制能力降低;低焦虑队员临场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 肌肉差别感受性降低, 观察能力减弱, 思维迟钝, 反映缓慢。高焦虑和低焦虑都不利于临场技术水平的发挥, 只有中等水平的焦虑才会对临场技术水平的发挥有利。状态焦虑与特制焦虑有关。状态焦虑受特质焦虑水平的制约;特质焦虑水平高的运动员在关键场次状态焦虑水平也高;特质焦虑水平低的运动员在一般性场次状态焦虑水平会下降。

2、状态焦虑类型及影响状态焦虑的因素

击球员的状态焦虑水平可分为突增、突降、均衡、递增四种, 经过研究发现, 突增和突降不利于临场战术水平的发挥。在比赛期间运动员若表现出与平常大为不同的状态焦虑表现, 如过度兴奋或消沉, 教练员应及时查找原因, 作出果断处理, 做好运动员情绪调控工作。如状态焦虑水平突降型运动员可能由于前一轮击没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实力, 击球效果不理想, 从而导致情绪沮丧, 状态低迷, 如果不及时发现并进行调整, 下一次轮击时, 他一定会被失败的阴影所笼罩, 从而产生恶性循环, 其应有的实力更加难以发挥。所以, 要及时地对运动员出现的状态焦虑因素进行调整, 首先要明确影响状态焦虑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击球员状态焦虑水平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的特质焦虑水平, 性格特点, 原有技术水平, 近期发挥情况; (2) 对教练员战术意图的理解程度和对周围环境的认知水平, 如能正确理解教练员战术意图, 明确本次击球的目的, 沉着冷静充满自信的去击球, 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 领导的重视程度, 教练员的关心鼓励及集体的凝聚力。没有一个击球员在被教练狠狠训斥一番后还能精神饱满的进入击球区, 所以在比赛中教练员要对运动员多进行鼓励, 以防止其被状态焦虑所困扰。

(三) 棒球运动员比赛中击球心理的训练

运动项目不同, 对运动员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的要求也不同, 所以在进行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时, 所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由于棒球比赛讲究的是快速、准确、力量、机智、灵活, 而在击球时必须在具备良好技术动作的同时, 拥有冷静、沉稳的心理状态, 只有这样, 才能成为优秀的棒球击球员。结合棒球运动的特点, 可将棒球运动员心理训练分为一般心理训练、赛前心理训练和赛后心理调整。

1、一般心理训练

一般心理训练要贯穿于击球员平时训练中, 是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基础, 一般心理训练包括自我暗示训练法、放松训练法、集中注意力训练法。自我暗示训练法是指运动员用自己的思维、词语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以调节情绪、意志力和注意力等心理活动以求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训练方法, 如在击球训练中可模拟比赛中的击球过程, 通过语言暗示自己, 使自己找到比赛中的感觉。放松训练法是运动员通过自我暗示来实现的, 暗示是通过语言作为心理调节的手段, 它能使疲劳的肌体得到恢复, 使情绪得到迅速的调整。集中注意力训练法是指运动员的身心倾向于某个目标, 排除内外界干扰因素的注意力调解法。棒球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要时刻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只有在平时运动训练中始终注意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才能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发挥出最高的水平。

2、赛前心理训练

即临战时的心理训练, 是基于一般心理训练基础上的强化训练, 对于运动员比赛中心理素质的发挥有很好的作用, 赛前心理训练要加强击球员自信心和顽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提高运动员对赛场氛围的适应性。使击球员做好心理准备迎接比赛的到来, 同时应着重提高运动员对场地、气候、器材的适应性, 摆正位置, 认识比赛的意义, 解除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 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去, 是运动员能否发挥其应有水平的关键因素。

击球员在击球前会出现两种情绪状态, 一是“增力情绪”, 二是“减力情绪”。运动员渴望击球, 渴望能击出安打球, 就会出现“增力情绪”, 其产生的条件是击球员对击球目标的重要性。在棒球比赛中, 击球员前一次轮击发挥的好, 不但能提高挥击情绪, 还会给下一次轮击增加信心, 以最佳状态继续参赛, 所以说增力情绪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动力, 是赛前情绪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减力情绪”表现在运动员怕比赛、怯场、不安、自卑、特别是长期的赛前状态往往会使运动员的神经系统处于长时间的兴奋状态心理能量消耗过大, 这会使运动员身心处于疲劳状态, 常常是“增力情绪”逐渐转变为“减力情绪”致使最佳状态逐渐消失, 因此运动员必须及早进行心理调整, 减轻心理负担。

3、赛后心理调整训练

比赛结束后运动员的身心都比较疲劳, 此时的心理调整尤为重要。因为运动员还要面临下一场次的比赛, 不能使运动员将本场比赛的任何不良心理因素带入下一场比赛当中去。首先, 应使运动员在赛后获得一个完全放松的心理状态, 使他尽可能忘记本场比赛出现的失误或失败, 而将精力全部投入到下一场比赛当中去;其次教练员不要给运动员太大的压力, 赛后总结是必要的, 对运动员暴露出的缺点指出来也是很正常的, 但要注意要以鼓励而又充满信任的语言作为结束语, 不能给队员施加更大的压力, 这会使他们更加难以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最后, 对于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运动员, 要给予者正确的、良好的心理指引, 使其尽量放松自己, 调整好状态, 投入到下次比赛当中去。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击球技术是棒球技术中一个重要环节, 而心理因素又常常成为击球技术发挥的拦路虎。运动员在击球时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是很普遍的问题, 几乎每一位运动员在击球时都遇到过, 因此, 要提高我省棒球运动员击球技术, 一定要加强击球员心理素质训练, 使其在比赛中不受心理状态的影响, 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二) 建议

必胜的信心, 能使运动员积极起来并富有创造性, 从而激励自己。因此, 教练员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树立信心, 以便在关键时刻发挥出较高的技术水平。运动员在各种竞赛中, 经常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去夺取胜利, 因此, 充分发挥运动员坚强的意志, 更显得特别重要。必须经常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教育, 使运动员平时的训练, 从难、从严要求, 培养适应实战环境的能力。同时, 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的勇猛顽强的精神表扬和鼓励, 对缺点和不足加以正面诱导, 这对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 发挥运动员顽强的斗志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显明.中国棒球运动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1-84.

[2]比尔·阿斯著.棒球[J].中国棒球协会出版.1981

[3]过家兴等著.棒球训练学[J].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6.

[4]王永.刍议网球发展的学校之路[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 (4) .

[5]乔培基.垒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6]和平, 李宗浩.奥林匹克棒垒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36-38..

等待最佳击球方格 篇11

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在进行投资时,我向来认为,当你看到某样你真正喜欢的东西时,你必须依照纪律去行动。这就像看泰德·威廉姆斯打棒球一样,我觉得特别受启发,虽然我本人根本不算棒球专家。”

泰德·威廉姆斯是美国棒球史上最伟大的击球手之一,是过去70年来唯一一个单个季赛打出400次安打的棒球运动员。在《击球的科学》一书中,威廉姆斯阐述了他的击球技巧:将击球区划分成77块小格子,每块格子只有棒球那么大。只有当球落在最佳方格里时,他才会挥棒击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击出安打;而当球落在最差方格里时(即击球区的外部低位角落),挥棒击球的成绩就会很糟糕。

巴菲特一直对威廉姆斯敬佩有加,他经常把投资比喻成击球:要想取得高于平均水平的业绩,必须等待,直到企业进入“最佳击球方格”里才挥棒。如果投资者经常对“坏球”挥棒,那么他们的业绩就会因此受到影响;很多时候,并非人们认识不到“好球”的来临,而是他们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而频繁“挥棒”。

原来,纪律、耐心和等待,就是巴菲特投资成功的重要法宝。正如巴菲特的助手查理·芒格所说的那样:“有性格的人才能拿着现金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做。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的确,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等待的过程。要想成功,就必须有一份耐心和淡然的心境;也只有那些懂得严格遵守纪律、学会耐心等待的人,才能最终收获到人生成功的果实。

击球技术 篇12

随着我国网球事业的发展壮大,近几年普通高校网球教学非常火热,但网球运动是一项相对较难掌握的体育运动,它对学习者的诸多基本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正手击球是网球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有效地纠正常见错误是学习者尽快掌握复杂的技术动作是关键。学习网球技术时如果采用合适的动作方式击球时会感到轻松自然、协调连贯、流畅省力。高校网球教学中,学生出现错误动作时在所难免的,教师应对这些错误给予高度的重视。学生出现正手击球技术错误,提出相应的纠正方法,目的在提高网球教学质量,让学生快速掌握正手击球技术动作。

二、正手击球中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1、击出的球偏高,容易出界

(1)改正握拍方法,调整击球时拍面与地面的角度。击球时正确的拍面位置应垂直地面,练习时发现有误差,可用左手旋拍干作调整,右手握拍动作不变,调整后再作练习。

(2)改正挥拍动作,使击球时拍头不要下垂。练习时注意手腕稍上翘,使拍头至少与手腕等高。抽球动作要求做完整,要有很好的随挥动作。另外,击球时挥拍手臂与身体紧贴是导致拍头下垂的重要原因。练习者可以用自己的左手拿一个网球放置于右手的腋窝下,然后做挥拍练习,这可以使挥拍时挥拍手臂与身体保持合适的距离。

(3)改正抽球动作。可采用左手接拍式收拍练习,促使挥拍和随挥动作的完整完成。练习者在右手挥拍动作时,左手手掌放置于左肩上方等待随挥动作完成时在左肩上方将拍颈接住,使抽球的结束动作保持在左肩上方。

2、击出的球偏低,容易落网

(1)改正握拍方法,调整击球时拍面与地面的角度。击球时拍面不合理,往往是握拍方法有问题,只要对握拍的深浅进行调整,拍面问题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2)改正挥拍动作和引拍路线。可采用低起点挥拍练习,挥拍练习由拍头置后侧方着地开始,挥拍过程由下而向前上方挥动,最后在左肩上方收拍。练习时膝关节弯屈,重心下降以配合低起点挥拍动作、避免拍头下垂。

3、击出的球总是偏向左方

(1)改正击球时的站位。采用的步法不恰当,击球时双脚平行站立,由于挥拍动作的带动使身体自然向左转动,球的落点就会偏向左方。击球时采用平行站立的开放式步法,不适用于初学者和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两脚前后分立的关闭式步法是网球正手抽球的基础步法,只有在掌握好关闭步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开放式步法才是上乘之选。所以,在正手抽球后引拍时,一定要向右前方迈出左脚并转体,使击球时身体侧向来球方向。

(2)改正击球时小臂的错误动作。可采用左手接拍式收拍练习,使击球后球拍沿着球飞行的方向继续向前上方挥动,克服击球后马上收小臂的错误动作。

4、击球不稳定

(1)改正击球时手腕的多余动作,使击球时的手腕固定。可采用自我监视挥拍练习垂直地面的状态,练习时手腕紧锁球拍,做慢速挥动,挥动过程基本保持拍面不变,并用自己的眼光作监视。此外,正手抽球动作的用力是在挥拍开始时,而不是在击球一刹那,初学者最好让挥拍过程是相对匀速的。

(2)对来球的准确判断,击球点要稳定。可采用向后引拍时左手低位指向来球的练习,以增强对来球位置和距离的判断,提高击球的准确性,这样还有利于身体的平衡。

5、击球时用不上力

(1)改进引拍过程。向后引拍和挥拍的过程要充分,向后引拍要及时,并指向身后挡网,同时,拍子要有足够的速度将球快速地击出,击球点稍靠前。

(2)要求学生击球瞬间停住球拍,向前推送发力,然后随球挥拍至结束。

(3)要求学生每次击球时,检查拍面是否基本垂直地面。

6、击球时侧身转体不够

(1)学生反复进行徒手挥拍练习,主要体会转体引拍动作,要求躯干转90°,侧对右方,球拍转180°,指向正后方。

(2)反复进行侧身引拍打定位球和移动球的练习,强化侧身击球的意识。

(3)击球时,养成左肩对着球网,或左手一直扶拍颈的习惯,迫使转肩、转体,侧对球网。

7、击球点靠后

(1)教师要多做击球动作示范,并反复强调正确的击球位置。

(2)学生可原地站立,在正确的击球位置自抛球或由同伴抛球反复练习击球动作练习。

(3)教师可以采用“123”口令提示学生正确的击球节奏,“1”教师喂球,“2”学生及时引拍,“3”学生挥拍击球。

三、建议

在网球正手击球技术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通过不断的刻苦练习才能最终掌握正确规范的正手击球动作。

建议练习者在练习正手击球时使用正手上旋球技术,正手上旋球安全系数较高。因为击球方向是前上方挥拍,所以便于加大控制和掌握。

一定要强调初学者避免一开始就发力打球,这样很容易造成动作变形。一旦错误动作定型,改起来就非常困难。在开始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正确概念练习动作进行练习,千万不能盲目地学习一些自己认为好的动作。

要认真对待正手击球技术动作要领,在学习、掌握、运用正手击球技术的同时,要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练习,要达到技术和身体素质共同进步的目的。

摘要:网球正手击球是网球基本技术中最常用的击球方法,是比赛中最有力的得分手段,也是初学者最先学习的技术。拥有良好的正手击球技术可以使之成为强大的进攻性武器,亦可为其它的技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探讨高校网球教学中正手击球技术常见错误及其纠正方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高校,网球教学,正手击球

参考文献

[1]冯加付、万涛.浅谈网球墙在网球练习过程中的运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57-61

[2]聂锐新.网球正手击球教学顺序的实验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3):53-55

上一篇:劳动者合法权益下一篇:配电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