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静剂量

2024-06-06

醒脑静剂量(精选7篇)

醒脑静剂量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交往应酬日趋频繁, 饮酒人数逐步增加, 急、慢性酒精中毒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多, 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急性酒精中毒是饮用过量的乙醇或酒类饮料, 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及抑制状态,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 有研究显示, 不同剂量纳洛酮对其疗效不同, 本文旨在比较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2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急诊医学》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诊断标准:临床症状表现为神志不清, 昏睡甚至昏迷, 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皮肤湿冷, 呼吸频率缓慢, 心动过速, 血压急速下降, 抽搐, 大小便失禁等;排除其它内科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等) 所导致的昏迷及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将患者随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1例, 观察组男26例, 女15例, 年龄36.72±5.26岁, 饮酒量425.78±26.32ml, 神志不清时间56.23±12.94min, 就诊时间3.25±0.48h, 饮酒种类:白酒、红酒、黄酒、啤酒或混饮;对照组男25例, 女16例, 年龄35.94±4.27岁, 饮酒量431.44±30.16ml, 神志不清时间58.46±11.57min, 就诊时间3.01±0.73h, 饮酒种类:白酒、红酒、黄酒、啤酒或混饮;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临床上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案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 主要包括:持续给氧、随时监测生命体征 (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 、预防呕吐物吸入、保暖、酌情洗胃、葡萄糖 ̄胰岛素促醒、利尿排毒、保护肝肾功能, 营养心肌及脑细胞、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对照组: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30ml加入到5%250ml葡萄糖注射液, 静脉注射0.8mg纳洛酮[2];观察组:醒脑静注射液30ml加入到5%250ml葡萄糖注射液, 静脉滴注, 静脉注射0.4mg纳洛酮, 0.8mg纳洛酮加入到5%250ml葡萄糖注射液, 静脉滴注[2]。

1.3 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治疗1h以内神志完全清醒, 呼吸恢复到平稳, 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稳定, 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治疗4h内神志逐渐清醒, 呼吸逐渐恢复到平稳, 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逐步稳定, 临床症状逐步消失;无效:治疗4h以上神志、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甚至恶化;以上主要通过患者回答问题和临床观察进行评价;观察指标: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清醒时间 (min) 、呼吸恢复平稳时间 (min)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min) 及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le2003与SA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n (%) 表示, 临床疗效多分类等级资料, 采用秩和检验, 其余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s表示, 组间比较行t检验, 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清醒时间、呼吸恢复平稳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呼吸恢复平稳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不良反应分析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经过生命体征监测、血常规、二便常规等检查及临床观察, 均无与脑醒静注射液和纳洛酮相关的不良反应, 提示脑醒静注射液和纳洛酮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安全、可靠。

3 讨论

急性酒精中毒时机体处于应急状态, 酒精刺激下丘脑使大量的β ̄内啡肽释放出来, 其与吗啡受体结合, 使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先兴奋后抑制状态。纳洛酮是一种特异性的阿片受体拮抗剂, 具有拮抗β ̄内啡肽的效应, 解除β ̄内啡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使病人尽快清醒, 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4]。另有相关研究显示, 纳洛酮能够通过抑制ATP酶活性, 从而减少Ca2+内流, 稳定细胞膜, 进一步降低内皮素水平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 最终起到保护中枢神经细胞功能的作用;醒脑静注射液是通过安宫牛黄丸提炼出来的, 主要成分包括麝香、桅子、冰片及郁金, 起到活血消肿、开窍醒脑及清热止痛的作用, 中医认为, 麝香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能够有效的催醒, 加快患者意识恢复, 冰片可增加大脑对于缺氧环境的耐受性, 激活肾上腺受体, 栀子中的熊果酸能有效镇静中枢, 郁金中的茨烯和姜黄烯具有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作用[5];临床上采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中毒的研究很多, 但是近年来, 有学者提出不同剂量的纳洛酮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疗效更显著, 且显著缩短意识恢复时间,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与黄钱焕[6]学者研究一致。笔者结合临床和药理认为纳洛酮静脉注射后1~3min发挥最大药理效应, 持续45min, 血浆半衰期30~78min, 故静脉注射后再予以纳洛酮静脉滴注, 血浆中持续较高的药物浓度, 从而发挥更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安全有效, 静脉注射0.4mg纳洛酮, 0.8mg纳洛酮加入到5%250ml葡萄糖注射液, 该剂量疗效更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2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清醒时间、呼吸恢复平稳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清醒时间、呼吸恢复平稳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安全有效, 静脉注射0.4mg纳洛酮, 0.8mg纳洛酮加入到5%250ml葡萄糖注射液, 该剂量疗效更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不同剂量纳洛酮,急性重度酒精中毒

参考文献

[1]王振杰, 石建华, 方先业.实用急诊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215-216.

[2]刘俊杰.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J].首都医药, 2011, 7 (14) :29-30.

[3]袁平, 袁学枝.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 2012, 18 (4) :478-480.

[4]张广生.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 5 (11) :34-35.

[5]周翔.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 (6) :807-808.

[6]黄钱焕.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27 (20) :2707-2709.

醒脑静剂量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9月至2012年10月共收治病毒性脑炎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有不同程度头痛、呕吐。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3~7岁,平均(5.6±0.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9±0.6)岁;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0.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退热、解痉、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大剂量丙种球蛋白500~1000mg/(kg·d), 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3m L/次,1次/d。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疗效标准

显效:1周内患者发热消退,意识恢复清醒,止吐;有效:1~2周患者发热消退,意识恢复清醒,无头痛、惊厥;无效:治疗2周后患者意识不清,头痛惊厥感存在无变化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2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比较

表2可见,两组止吐时间、意识好转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患病率逐年升高,患者临床容易出现发热、意识障碍,昏迷惊厥等;病情发展迅速,易致后遗症,一旦发生病毒性脑炎危险性极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根据文献报道,病毒性脑炎的发生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病毒造成脑神经组织破坏; (2) 引起脑组织供血不足的发生。笔者认为,病毒性脑炎救治的关键在于降温、抗惊厥,促进患者神志恢复及改善缺血脑组织的供血等。联合用药可减少单一用药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并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病毒性脑炎的有效方法。

丙种球蛋白具有抗病毒、抗细菌、减轻脑水肿、增加脑部氧供、清除炎性介质等药理作用,有利于增强患者免疫力,还可有效控制感染[3]。醒脑静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等[4,5]。现代药理药效学研究表明:醒脑静注射液可以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提高脑组织含氧量、减轻脑水肿、促进患者脑细胞的功能;并且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醒脑静注射液具有作用迅速持久、不易耐药等优势[6,7]。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止吐时间、意识好转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研究结果说明,高压氧联合醒脑静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肯定,显著缩短病程,不良反应小,可以作为病毒性脑炎的有效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醒脑静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病毒性脑炎患者6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 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评价两组患者止吐时间、意识好转时间、退热时间。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止吐时间、意识好转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醒脑静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确切, 止吐时间、意识好转时间、退热时间明显缩短, 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醒脑静,病毒性脑炎

参考文献

[1]宋金霞, 宁丽霞, 孙黎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64例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 18 (10) :12-13.

[2]李炎蓉, 杜春鲜, 郝光旭.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38例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 2010, 6 (10) :76-77.

[3]谢晓红, 毕秀杰.纳洛酮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应用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13) :138-139.

[4]吴前程.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干预作用[J].中国中医急症, 2009, 18 (11) :1809-1810.

[5]江小伟, 崔益钿, 万青, 等.高压氧联合醒脑静治疗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 11 (6) :849-850.

[6]朱春明, 杨丰忠, 孙慧芹.醒脑静联合高压氧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 2011, 30 (11) :62-63.

醒脑静剂量 篇3

1.1 一般资料

本组71例, 男性12例, 女性59例, 年龄19~63岁, 平均41岁, 其中地西米类中毒46例, 苯巴比妥类中毒15例, 奋乃静类中毒10例。分为治疗组38例, 对照组33例, 两组年龄、性别、药物类型比较差异性无显著性 (P>0.05) 。

1.2 临床表现

根据不同程度分为轻度 (嗜睡、推之可清醒, 反应迟钝, 判断力和定向力障碍) 、中轻度 (沉睡或进入昏迷状态, 强刺激能唤醒, 但并非全清醒, 随即又沉睡, 呼吸减慢) 、重度 (深度昏迷, 呼吸浅而慢, 有时呈陈氏呼吸, 动脉血氧可证实呼吸抑制) 。

2治疗方法

两组均立即洗胃, 常规吸氧3ml/分,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治脑水肿, 应用碱性药物, 酌情应用呼吸兴奋剂, 预防感染, 预防应激溃疡等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70ml (无锡山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 每日1次, 连续2~3天。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用药后6小时内清醒, 呼吸、心跳平稳;有效:24小时内清醒或昏迷程度减轻, 呼吸或心跳略趋于平稳;无效36小时内病情无改善或加重。

3.2 结果

见表1。

[n (%) ]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3.3 两组清醒时间比较

治疗组清醒时间为 (12.7±8.5) 小时, 对照组清醒时间为 (19.7±4.2) 小时,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4讨论

过量或超量服用安眠药引起脑内神经元活性普遍抑制, 能抑制丙酮酸氧化酶系统, 使整个大脑皮层发生弥慢性抑制, 引起中枢抑制, 呼吸抑制, 脑组织缺氧、水肿形成。醒脑静由郁金、冰片、栀子、麝香组成, 且有开窍醒脑、清热解毒、镇惊止痛、行气活血之功[1];易通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双相调节作用;可改善缺氧组织血液循环, 减轻脑水肿, 改善脑缺氧[2], 保护脑神经[3], 拮抗呼吸中枢的抑制促进脑功能恢复[4,5], 明显提高昏迷患者的清醒率和缩短清醒时间[6]。醒脑静注射液为主治疗急性安眠药中毒, 疗效显著, 副作用小, 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祝红明.醒脑静注射液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8, 15 (4) :268.

[2]陈波.中西医结合救治急性苯胺中毒.中国中医急症, 2002, 8 (4) :323.

[3]陈坚, 张素平, 徐武华, 等,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细胞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4, 11 (4) :224.

[4]杨继维, 杨娥.醒脑静注射液在急诊昏迷患者中的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3, 7 (1) :40.

[5]施春媚.醒脑静对中风患者血浆过氧脂质的影响.中国中医急症, 1998, 7 (4) :181.

醒脑静剂量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36例患者全部为我院急诊科住院病例,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 经收集详细病史资料、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以及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 (MRI) 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入选标准:首次发病或以往有发病但未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者;急性发病在72 h之内;根据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 属重型脑梗死, 评分均≥31分。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6例, 男38例, 女28例;年龄57岁~87岁, 平均75.79岁。治疗组70例, 男41例, 女29例;年龄55岁~88岁, 平均75.93岁。两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及病情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如给予吸氧、吸痰、控制血压颅压、抗凝、活血化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生素防治感染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 (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 每日1次, 连续用14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 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 并定期测定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血糖、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及心电图等指标。严密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呼吸困难、血压波动、抽搐、烦躁、发热、寒颤、皮疹、呕吐等症状。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评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7%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见表2)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明显改善 (P<0.01) , 并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明显呼吸困难、血压波动、抽搐、烦躁、发热、寒颤、皮疹、呕吐等症状, 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肝功能、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 论

中医理论认为脑梗死急性期多以风、痰、瘀、热等实证表现为主, 可出现意识障碍、神经功能损害。醒脑静注射液是在古方安宫牛黄丸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水溶性注射液, 由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等组成。其中麝香善于走窜, 具有开窍醒脑作用;冰片辅助麝香通诸窍, 并有清热解毒之功;郁金化痰开窍, 通窍醒神, 与上述二药有协同作用;栀子清热解毒, 清理三焦, 以解由痰瘀邪热所化诸毒。上述药物相配, 有开窍醒脑、化痰通瘀、清解毒邪之功效。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脑梗死是脑的主要供血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 引起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缺血或坏死, 在无灌注的中心脑细胞短时间内死亡无法挽救, 而在坏死区和正常组织间的移行区是缺血半暗带区, 为可逆区域, 其在血流再灌注后发生一系列有害病理过程, 如兴奋性细胞毒性、自由基损伤、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细胞凋亡使该区域迅速发展成梗死灶[4]。实施神经保护治疗是挽救缺血半暗带区的根本措施, 中药作为神经保护剂具有作用广泛及机制的多样性, 作用温和, 具有独特的优势[5]。醒脑静注射液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其作用机制就在于通过阻断缺血所致的各类有害病理过程发生, 减轻缺血对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发挥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与保护作用,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6,7,8]。

通过观察, 醒脑静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9%和63.6%,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明显改善 (P<0.01) , 但醒脑静治疗组疗效更佳 (P<0.05) 。说明醒脑静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急性重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 降低致残、致死率,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吴兆苏, 姚崇华, 赵冬.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24 (3) :236-239.

[2]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

[3]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81-383.

[4]崔海月, 王庆国.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的新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5 (2) :291-292.

[5]闻红斌, 章军建.中药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12 (10) :1114-1116.

[6]李惠萍, 陈寿权, 黄唯佳, 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醒脑静的治疗干预[J].中国急救医学, 2005, 25 (11) :855-856.

[7]傅强, 崔华雷, 孙中吉, 等.醒脑静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脑神经细胞凋亡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0, 7 (3) :144-146.

醒脑静剂量 篇5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醒脑静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麝香、栀子、郁金、冰片, 是在安宫牛黄丸的基础上研制成的中成药,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开窍醒脑等功效。用于治疗气血逆乱、脑脉瘀阻所致中风昏迷, 偏瘫口渴;外伤头痛, 神志昏迷;酒毒攻心, 头痛呕恶, 昏迷抽搐。脑梗死、脑出血急性期、颅脑外伤, 急性酒精中毒者见上述证候[1]。据文献报道, 近年来用于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小儿中毒性菌痢、不稳定性心绞痛、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肝昏迷等。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 不良反应 (ADR) 的报道日趋增多, 部分较为严重。为研究其ADR的规律和特点, 笔者通过检索文献, 对其ADR进行了调查分析。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1994―2013年的资料, 以“醒脑静”“致”“引起”“不良反应”“副作用”等为检索词进行检索, 剔除综述性文献和重复病例报告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等交代不明的病例报告, 获得有分析价值的文献18篇22例[1,2,3,4,5,6,7]。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 按世界卫生组织 (WHO) ADR监测中心规定的方法进行分类, 统计分析其年龄、性别、过敏史、原患疾病、用法用量、ADR出现时间及ADR临床表现。

2 结果

2.1 年龄与性别分布

22例不良反应中, 男10例 (占45.5%) , 女12例 (占54.5%) , 年龄最小者6岁, 最大者82岁, 见表1。

2.2 过敏史

22例中无药物或食物过敏史者14例, 未提及药物和食物过敏史者6例, 有青霉素过敏史者2例。

(n)

2.3 原患疾病

脑出血4例, 脑外伤3例, 小儿高热惊厥2例, 眩晕症2例, 颅内病变2例, 安眠药中毒、鼠药中毒、高血压病、脑梗死、颅底骨折伴昏迷、喘息性支气管炎并高血压病、急性病毒性脑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震颤麻痹各1例。

2.4 给药途径与给药剂量

22例患者均通过静脉滴注给药, 其中以5%葡萄糖注射液为稀释溶媒者13例 (59.1%) , 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稀释溶媒者5例 (22.7%) , 以4∶1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为稀释溶媒者1例。3例不详。给药剂量:每次用量为10mL者1例, 20mL者15例, 30mL者4例, 儿童0.2~0.6mL/kg者2例。

2.5 ADR发生时间

22例的ADR有14例发生在用药当日 (63.6%) 。连续用药2天以上出现者8例 (36.4%) 。其中1例ADR出现时间不确定, 其余21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 最快为用药后2min, 最慢为连续用药15d后;用药30min内出现ADR者13例, 占总数的59.1%, 5例为连续用药3天后才发生不良反应, 占总数的22.7%, 见表2。

2.6 ADR的临床表现

醒脑静注射液所致ADR的类型与临床表现较为单一, 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 共19例, 占86.4%。详见表3。

3 讨论

3.1 ADR与患者性别、年龄的关系

醒脑静注射液所致22例不良反应病例中男性患者占10例, 女性患者12例, 说明醒脑静注射液所致ADR可能与性别无明显关系。从年龄分布来看, 醒脑静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50岁以上者居多, 有11例, 可能与该年龄段用药频次高有关。同时中老年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减退, 组织器官处理药物的能力不足, 药物容易在体内积蓄, 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2]。

3.2 ADR与患者原发病、既往过敏史的关系

统计显示22例不良反应原发病多样, 但均为脑部受损伴有头昏、神智不清或其他可能导致脑部受损的疾病, 这与醒脑静注射液适应证相符。其中2例有青霉素过敏史或对花粉、粉尘过敏, 16例否认有药物或食物过敏史, 未提及过敏史者6例 (但并不表示无过敏史) 。药物过敏患者往往兼有多种药物过敏史, 故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 包括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过敏性疾病等, 这对防止过敏反应发生十分重要。

3.3 ADR与出现时间的关系

由于醒脑静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大部分发生在用药当日 (63.6%) , 而且用药30min以内出现者为59.1%。出现在连续用药2天以上者也高达36.7%。提示醒脑静注射液所致ADR兼有速发型和缓发型的特点。因此对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的患者, 整个用药过程 (静脉滴注期间和疗程期间) 都要全程密切监测, 以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1]。

3.4 ADR与给药方式的关系

在用法用量方面, 22例患者中有4例 (30mL) 超出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ADR的发生在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多见, 有1例为5%葡萄糖与0.9%氯化钠注射液合并使用。不遵守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 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故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使用。首次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的患者开始滴注时速度宜慢, 观察半个小时, 若无不适, 可调至正常滴速。同时建议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醒脑静注射液一般单独给药, 谨慎联合用药, 如必须联用, 考虑两药间隔期间冲管, 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8]。

3.5 ADR临床表现及相关原因分析

醒脑静注射液ADR类型以过敏反应最多见, 其中又以皮肤过敏、呼吸系统和心血管表现为主。这可能与醒脑静注射液是纯中药注射剂, 其化学成分复杂和含有杂质有关。大分子蛋白质、脂肪酸等物质可作为抗原进入体内刺激免疫系统, 使毛细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 出现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另外, 药物大分子与血浆蛋白结合, 引起异性蛋白反应而产生药物热。目前醒脑静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水平仍较低, 所以厂家需改进生产工艺, 提高产品质量。质量控制应与时俱进, 全面考虑其中所含成分, 尽量保留有效成分, 去除无效成分和杂质, 以期将导致过敏反应的制剂因素降至最低。加强醒脑静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是减少ADR发生的根本措施[2]。

4 结语

目前醒脑静注射液主要临床应用: (1) 急性中毒:急性海洛因中毒、急性乙醇中毒、镇静催眠药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2) 病毒性脑炎; (3) 脑卒中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风病而致神昏具有较好疗效) ; (4) 颅脑损伤; (5) 重症中暑; (6) 心绞痛; (7) 小儿外感高热。在以上疾病中, 醒脑静都具较好的促醒作用[8]。

醒脑静注射液具有开窍醒脑、凉血行气、清热解毒等功效, 对外感发热、寒闭神昏忌用;对慢性乙醇中毒, 颅脑外伤中、后期慎用[9]。此外, 醒脑静注射液多含芳香类药物, 故孕妇忌用。据文献报道, 本品不良反应以速发型居多, 发生时间多在首次用药的前30min, 故应重点关注首次使用本品后的前30min内患者反应。但也有1例为连续用药15d后才出现不良反应, 提示医护人员不仅要重点密切观察首次用药的前30min患者临床反应, 也应注意连续多次多天用药后患者的反应。统计还显示, 醒脑静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 而具有过敏体质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概率高, 提示临床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对有药物过敏史患者应慎用本品[10]。此22例ADR的治疗及预后良好, 未见死亡病例报道。若在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 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进行对症治疗。一般以抗过敏药治疗, 若有呼吸困难、憋气等症给予吸氧;对药热反应, 可以给予相应物理或药物降温;若有风团等皮肤类变态反应, 可涂擦复方炉甘石洗剂, 减轻皮肤反应。

参考文献

[1]戴逢伟, 李敏, 雷光远, 等.16例醒脑静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分析[J].海峡药学, 2009, 21 (8) :191.

[2]谢俊大.醒脑静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15例文献分析[J].中国药师, 2007, 10 (9) :902.

[3]王霞.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1例[J].四川医学, 2010, 31 (1) :129.

[4]刘敏, 余国庆, 陈慧群.静滴醒脑静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药师, 2011, 14 (7) :1035.

[5]苗彩云, 朱黎平.醒脑静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2例[J].中国药业, 2011, 20 (1) :80.

[6]姜爱武, 张敏丽, 张兰芳.醒脑静注射液致严重过敏反应一例[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1, 33 (3) :262.

[7]王海春.醒脑静注射液致神经精神症状1例[J].医药导报, 2012, 31 (1) :113.

[8]刘伟.醒脑静注射液的合理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21) :194.

[9]曾聪彦, 梅全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应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99-102.

醒脑静剂量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48例患者均为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 其中男26例, 女22例;年龄18~70岁, 平均 (31.5±12.7) 岁;病程3~42个月, 平均 (18.7±10.2) 个月。对照组48例患者为我院同期收治的同类患者, 其中, 男28例, 女20例;年龄18~70岁, 平均 (32.9±12.4) 岁;病程3~45个月, 平均 (19.0±10.7) 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确诊后两组均给予常规急救治疗:加强生命体征监护,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持续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两组均给予地西泮注射液10mg缓慢静脉推注, 注射完毕以后给予地西泮静脉滴注治疗:30mg加入250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持续静脉滴注。症状控制后停用地西泮, 给予丙戊酸钠片0.2g, 3次/d口服。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ml, 加入250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 1次/d静脉滴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24h内患者发作症状完全控制, 患者意识清楚;有效:24~72h内患者发作症状完全控制, 意识清楚;无效:超过72h患者发作症状仍未有效控制, 且意识不清。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处理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3例发生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6.25%。对照组8例, 发生率为16.67%,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1.417, P<0.05) 。

3 讨论

任何类型癫痫均可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最常见致病原因为不适当地停用AEDs, 或急性脑病、脑炎、外伤肿瘤和药物中毒等。临床研究显示感染、精神因素、过度疲劳、孕产和饮酒等因素也可诱发癫痫持续状态。由于癫痫持续状态对患者的伤害严重, 治疗不及时可造成严重后遗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传统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我们联合应用醒脑静注射液对癫痫持续患者进行治疗。醒脑静注射液是由天然麝香、冰片、栀子和郁金经科学方法提取精制而成, 对各种病因引起的意识障碍以及高热等具有显著疗效[3]。

本研究数据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醒脑静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卫梅.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15) :3137-3138.

[2]吴海燕.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救治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11, 32 (23) :107-108.

醒脑静剂量 篇7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脑梗死,治疗结果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其症状包括:发病较为突然, 失语、偏瘫、眩晕等, 病情严重的患者会陷入昏迷。这种疾病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严重时会危及于人们的生命。因此, 加强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 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2月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其中男35例, 女25例;年龄40~8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病发后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合并症, 如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合并脑出血等。

1.2 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患者静脉滴注40ml的复方丹参注射液与250ml的0.9%氯化钠溶液稀释过后的注射液, 注射1次/d。观察组在与对照组治疗方法一致的前提下, 静脉滴注40ml的醒脑静注射液与250ml的0.9%氯化钠溶液的稀释注射液, 1次/d。两组患者都坚持治疗两个星期。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有效25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有效18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没有出现不良的反应。运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前后, 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尿常规以及血电解质、心电图没有出现异常的变化。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比较常见并多发的心血管疾病, 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这种疾病的病发率很高, 不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 严重者可致残甚至危及生命。急性脑梗死的症状包括:半身不遂、头痛、耳鸣、说话不清楚、恶心、眩晕、呕吐。这种疾病发病比较突然, 常是患者正处于休息或者睡眠的时候就会发病。

而醒脑静注射液是一种在安宫牛黄丸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医学手段进行改造最后形成水溶性的静脉注射液。这种注射液主要由栀子、冰片、麝香以及郁金等成分组成, 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直接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起到作用, 具有清热解毒、醒脑开窍以及镇静止痉的效果[1,2,3]。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 不仅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 而且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 对照组只是单纯地利用常规西医治疗的方式为患者进行治疗, 而观察组则在进行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静脉滴注40ml的醒脑静注射液。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 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好于对照组。

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患者及患者家属要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 以积极地心态去进行治疗。同时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要根究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 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并坚持循序渐进的治疗方式, 从认知、语言、职业、心理以及社会等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治疗与康复训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逐渐增加, 所承受的身心压力逐步增加, 这给急性脑梗死的病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 人们要学会劳逸结合, 并注意日常的饮食, 不吃过于辛辣、过咸的食物。平时要注意自身身体的锻炼, 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 从中摄取丰富的营养。

参考文献

[1]陈皆能.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7) :76-79.

[2]臧泽林, 王尚君, 曹海泉.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昏迷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11) :324-325.

上一篇:道家自然主义论文下一篇:体育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