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作水平提高

2024-06-07

统计工作水平提高(精选12篇)

统计工作水平提高 篇1

0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对于统计工作的加强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加强统计工作的职能,是真正体现统计工作职能的主要手段,只有切实提高统计检测的水平,才能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许多企业领导不重视统计,认为统计只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把统计工作简单化。企业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会计核算、收支把关重要,是为“我”所用,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因此,统计员兼职的多,专职的少,且变动频繁,在企业改革、重组、调整中,统计人员精简、下岗的较多;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三是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以会计或其它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这些人员或学历较低,素质较差,或因事业心不足责任感不强,也没有多少自觉性挤出时间去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由于不懂统计,只是被动应付填几张报表而已。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很少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2 提高统计工作的水平,强化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2.1 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量成倍增加,这对统计工作及统计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统计工作不仅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手段,更应当利用计算机组织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这是当今统计工作必须达到的技术目标。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不仅能有效地剔除人情数据,减少不同部门、专业间的重复统计,减少企业的重复劳动,减轻统计工作强度,而且还有助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避免“人造数据”、行政干预统计等不良行为,为统计信息的“快、精、准”提供保障,为统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2.2 提高统计信息质量

统计信息是企业家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统计信息的质量对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准确性与及时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快、精、准”是新形势对统计工作提出的要求。因而,统计信息首先要讲求时效,只有及时才能抓住机遇,才能将信息变成效益。否则,很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其次,要讲求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准确性是一切统计工作的前提,离开了准确性,统计工作就无从谈起。

2.3 提升企业统计人员素质

统计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大批精通统计学、掌握现代资讯技术、熟悉经济管理的专门人才。而目前,企业统计人员较少,要同时担负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加工和统计分析等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因此,企业统计人员应刻苦学习,提高素质,既懂统计理论方法,又懂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既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市场信息,分析经济动态。但现有统计人员文化程度偏低,统计专业毕业的专业人才较少,复合型统计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加强统计学历教育,搞好培训教育,提高在职统计人员素质,乃是当务之急。

2.4 加强政府部门的咨询与监督

我国现行的统计体制主要是以政府统计部门为主导,行业统计部门为延伸的树状结构的行政体制。企业的多数统计工作仅限在本企业内部进行,这样既缺乏横向上的交流,也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而政府统计部门在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信息处理手段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统计条件,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环境发展等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统计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为了确保政府咨询职能能有效发挥,一方面应从全局出发,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对企业经济运行中各种数量表现关系和数量界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及时揭示那些带有突发性、苗头性、趋势性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策性意见;另一方面,按照《统计法》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杜绝弄虚作假、以权定数的现象,加强对企业统计工作的咨询和监督。除此之外,还要保障企业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

2.5 由报表型统计转变为管理型统计

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统计只是完成政府、管理部门部署的统计报表,按规定填报,及时上报即可,很少开发利用。新形势下,企业应由报表型统计向管理型统计转变。管理统计主要是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管理和最优化决策的信息,其活动围绕统计的服务与监督职能,针对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处理信息、收集资料、分析过去、控制现在、决策未来,帮助企业管理者制订经营决策和指挥控制企业活动的统计控制。管理统计构成企业管理的核心,利用各种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企业和各方面的活动进行决策、控制、评价,并帮助企业领导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套信息处理的系统工程。为此,企业统计人员应牢固树立市场和参与意识,利用已掌握的统计资料,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高效率的开发统计信息资源。及时捕捉市场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预测,提供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基础数据和分析资料,使统计管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统计工作由报表型向管理型转变是企业统计改革的方向,它既关系着统计能否运用其管理职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又关系到统计工作和统计人员在企业中的活动空间及生存空间,必须认真加以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统计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和对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计划的一个重要工具。本文将对提高社会统计检测水平的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统计工作,社会统计,统计水平,统计检测

参考文献

[1]王雷.提高企业统计工作运行质量的思路[J].统计与决策,2004(1).

[2]陈涌泠.企业统计未来发展之路[J].北京统计,2004(3).

[3]潘宇.提升企业统计水平六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1).

[4]王晓芹.提高企业统计管理水平的新思路[J].统计与决策,2004(3).

[5]任孝云.提高统计水平加强企业管理[J].山东纺织经济,2006(5).

[6]吴玉秀.加强企业统计工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甘肃农业,2006(10).

统计工作水平提高 篇2

中国公安机关的职责是: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防范、打击恐怖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管理交通、消防、危险物品;管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国籍、出入境事务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旅行的有关事务;维护国(边)境地区的治安秩序;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场所和设施;管理集会、游行和示威活动;监督管理公共信息网络的安全监察工作;指导和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

作为一名公安交通警察干警,在如何全面正确履行职责、促进执法公平公正,我提出一下几个方面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量化考核认识

量化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为何要强力推行?一是因为它是解决公安民警工作热情况不高的有效措施之一;二是因为推行量化考核有一定的难度,量化目标管理要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社会现象,它必将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也必将遭到这部分人的反对,反对越是激烈,越是说明这个措施落实的必要性,所以推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难度可想而知。要在交通管理部门顺利推行量化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首先要解决好基层民警的思想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把量化考核优点、好处向广大民警宣传到位,争取大多数人支持,让民警看到,目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状,不利公安工作、不利民警个人利益,量化考核改变公安机关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推动公安工作发展,有利于大多数人利益。要改变目前不合理现状,就要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以量化考核管理公安队伍,让工资待遇、职务晋升等个人利益方面的问题,与考核结果相挂钩。造就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优秀民警,彻底解决干事与不干事一样的不合理现象,激励优秀民警,惩罚不干事、干出事民警。

二、大队评单位,单位评民警考评模式

这种考评模式,就是基层交警大队根据量化考核结果,按照一定比例评出一等级、二等级、三等级、四级执法等级单位。一等级、二等级为先进单位,三等级属落后单位,四等级属不达标单位。单位根据自己被评的等级,按一定比例评出一、二、三、四级执法等级民警,单位评出本单位民警等级,有利于各单位总体把握工作目标,结合实际把考评指标进一步量化分解,落实责任,使民警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民警由单位考评,还有利于各单位根据本实际情况宏观调配工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工作主动性,便于找准自己问题症结,及时解决问题。对考评存在的问题,各单位也能够认真分析问题所在。针对问题单位找出问题出在哪些人身上,谁是工作最好的,就是本单位一级民警,哪个是工作最差的,就是四级民警。

三、以激励人为主旨,以工作目标为主导

要完善绩效评价机制、挖掘民警工作激情。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要最大限度地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创造性,必需实行激励机制,强力推进目标实现,全面推行考核结果与单位、个人的评选评优,晋级晋职和经济利益相挂钩。基层交警管理部门应每月扣发每位民警一定数额的岗位津贴,作为执法等级考评奖惩基金,对考评一、二、三等级单位发放不同数额考评奖金,四等级单位没有考评资金。单位拿到考评资金决不能平均发给民警,搞平均制,要根据评出的一、二、三等级发放不同数额奖金,四级民警不得发放奖励基金。立功受奖、提拔使用的要也从一、二级单位一、二级民警中产生。每人都有懒惰的一面和勤奋一面,笔者认为:要全力激活民警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激活民警勤奋一面,要实行量化考核与塑造民警高尚情操相结合。量化考核是激励民警工作热情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树立民警高尚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是绝对不可缺少的,要在公安队伍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为公安事业献身精神。要树立工作目标,让民警干工作有个奔头,一个单位年初要有一个总体工作目标,使每一个民警都能有为之奋斗目标,要用警察文化塑造民警,在队伍形成“真诚奉献,刚正智勇”价值观,致力和谐警务,保障科学发展的共同愿景,提高民警政治运动。

四、量化科学,公开公正。

效绩考核,首先要有明确、科学的考核内容,笔者认为:基层交通管理部门要从业务、队伍建设、执法执纪三个方面进行考核。第一方面作为交通管理部门不同岗位,业务方面也有所不同,路面执勤岗位,考核业务要从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数和纳管数入手,通过量化任务指标,扭转了交警执勤不管事的现象,加大了道路管理力度,交通秩序明显好转,事故发案率明显下降。考评事故岗位民警业务工作量,要看接警数及办理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案卷数。目前事故警力严重不足,有的民警有懒惰思想,不想接警,有的民警接警不到现场用电话协调处理,能把事故糊弄过去就是目的,执法根本没有规范而言。为了规范事故执法,应组织人员对事故中队一个月接警情况,采用电话回访当事人的方法,对每起事故发生、案件情况、民警处理情况进行核实,对事故岗位民警考核上就附加一项,对办理办案件数明显少的民警不被评先进优。第二方面就是队伍管理,加强队伍日常管理是业务工作和执法执纪工作的保障,队伍日常管理是考核一个重要方面,队伍管理内容包含着装、请销假制度、学习制度等。第三方面是执法执纪方面,它含两个方面,执法质量和纪律作风,执法质量是公安机关的生命线,执纪方面主要是公路三乱方面,公路三乱是交通管理部门一个敏感话题,路面执勤民警还不同程度存在收款不给票、乱罚款等现象,各单位要加大内部督察力度,对执法单位进行明查暗访,只要发现有三乱行为,责任人被视为四级民警,并调离交警岗位,责任人所在单位要被视为四等级单位。

五、加大对考核不合格民警培训力度。

统计工作水平提高 篇3

关键词:统计工作;指标体系;企业管理;优化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9-0142-02

统计工作是为了使网络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统计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统计的这种作用,具体体现为统计的同时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种功能。

1 目前统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统计制度制定不完善

统计制度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和数据质量的保证,明确的工作职责和严密规范的统计制度是提高统计质效的前提。目前行政制定下发统计制度的内容仅限于对统计报表的要求,对统计分析、统计评价和统计预警没有具体要求,难免造成基层统计工作只是汇总统计报表的片面性认识。

1.2 服务主体错位

我国的企业统计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统计是官方统计的基层报表单位,以一套报表制度形成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层层上报的政府统计模式,尽管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统计也有过多次变革,但服务的对象始终是政府。进入市场经济,随着政企分开,企业逐渐成为独立的统计实体,经济行为已不再是听命于政府的指令,已经具备了独立性和主体利益追逐性,但是企业的统计工作从总体上看仍然没有突破“统计=报表”的传统模式。

1.3 指标体系不完整

与统计报表相适应,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一般只局限于企业的产值、产量、成本消耗等生产性指标,而与企业管理决策需求相适应的指标甚少,反映企业外部环境和竞争者的统计指标更少,从而造成企业统计的现有指标体系与管理、决策需求相脱节。

1.4 工作内容单调、手段落后

由于企业统计人员均是事后统计,较少进行事前分析和预测;较多简单的数据说明,少深入的系统分析。多数统计数据只是经过简单加工的初级信息产品,很少有技术含量高、信息含量大的深加工统计产品提供给企业管理者,以帮助其进行决策。所以,企业统计部门不被企业领导所重视,其人员、设备配置相对于其他部门较落后。

2 统计工作对企业管理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统计工作在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在服务科学决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方面中,作用越来越明显,统计工作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它是国民经济社会的监测手段和信息渠道,统计数据反映了整个国民经济和全社会的总体状况。准确、全面、及时、系统地提供统计数据是各级政府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制定宏观调控措施,做出科学合理、正确决策的必要依据。统计数据可以非常直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一个企业只有掌握大量的真实统计数据后,才能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总体把握,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此外统计数据可以真实地反映市场的变化情况,通过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市场的供需变化情况,为企业及时调整战略决策,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总的说来,统计数据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的内部运营,又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外部的市场的变化情况,是企业管理科学有效与否的重要保障。

统计除承载企业发展内外部信息之外还具有重要的监督、咨询作用,统计资料与数据是企业某种问题的真实反映,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反映出来,能够起到监督和督促作用。此外统计数据还是企业的决策重要参考依据,为企业提供重要的咨询数据,是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3 当前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当前形式下统计工作面临的思考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对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统计部门任务更加繁重,压力也越来越大。为取得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统计系统不断进行改革,并决定从2011年开始实行“企业一套表”报表制度,也就是说企业利用网络直接将基层数据报送国家统计局,这次统计改革,使源头数据质量得以明显提高,但对县级统计部门来说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单位个数不全、源头数据不实,是县级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当前县级统计工作存在问题

3.1.1 统计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单位个数和源头数据的收集难度加大。

3.1.2 部门统计与政府统计衔接协调不够,数据打架现象较为普遍。

3.1.3 统计部门人员、经费的欠缺,造成源头数据可信度降低。

3.1.4 现行统计方法制度不能满足县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2 加强和优化统计工作的思考

统计部门要强化统计执法队伍建设,加大统计法宣传力度,加强统计执法,加大案件直接查办力度,建立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统计违法案件通报制度。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对出现的统计违法行为,切实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树立政府统计权威,保障统计业务工作始终处于良好的社会氛围之中。

3.2.1 工业统计方面: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对于招商引资进来的所有工业企业,县招商局在该企业正式投入运营后,应将企业的相关资料移交给县经贸局、统计局以作备案,由经贸局根据其职能权限对企业进行监测,在工业企业达到规模(年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以后及时上报县统计局,并由县统计局报经省市统计局审批后纳入到规模企业统计范围,以做到不漏一户纳税企业。各乡镇政府每年要对本乡镇范围内的所有工业企业进行摸底排查和监测,对达到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及时上报县经贸局、统计局,并由县统计局上报审批,以纳入规模企业统计范畴。

3.2.2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方面:一是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抄送制度。进一步加强投资项目和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管理和统计工作,按制度要求县发改局将所办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等以“随办随抄”方式,抄送统计部门。县城建局将办理的施工许可管理信息和建筑企业资质等级管理信息每月定期抄送同级统计部门并上报对口的上一级主管部门,否则上级统计部门不承认该单位数据。二是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协调,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县发改局与统计局要做好投资项目信息衔接工作,实现信息一致和共享。县城建局要及时将本地审批的全部企业名录、资质等级、施工许可信息抄送县统计局,做到企业名录库及相关信息一致和共享。县发改局和城建局要严格按照抄送制度的要求,指定专人将本部门信息抄送县统计局。县统计局要充分利用发改局和城建局的管理信息和行政记录,规范投资和建筑业统计基础,保证统计数据质量。

3.2.3 贸易统计方面:完善企业名录是搞好贸易统计的首要条件。在县级区域来说,商业局应与统计局全力配合,建立统计联审信息制度,及时收集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资料,确保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及时全面纳入限上企业上报名录。

3.3 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创新统计工作思路,增强统计服务意识

针对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业发展方向、园区建设等重大课题,深入基层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调查和分析研究,努力形成一批数据翔实、分析客观、建议可行的统计精品。同时,针对民生热点、社会焦点以及政府关注的重点,以重大国情国力普查、城乡居民收入调查以及其他专项调查和监测等为手段和渠道,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努力使统计调查成为县委、县政府倾听民声的桥梁、社会公众建言献策的平台,使统计数据成为各级党政领导科学决策的第一依据,使统计工作服务于县域经济的发展。

作者简介:幸俭(1970—),女,江西南康人,江西铜业集团(德兴)建设有限公司统计师。

提高房屋抵押登记工作水平 篇4

一是首推抵押登记业务多窗口平行受理新举措。我们在河北省率先实现包括房屋抵押登记在内的4大类38项业务可多个窗口同时无差别受理、“一窗式”立等办结的服务模式,打破了原来“分门别类”设置窗口的界限,使一般房屋抵押登记业务40分钟内即可完成。

二是率先实行金融机构信息核验新举措。我们将已核验身份信息的金融机构一次性全部录入业务系统中,在每一次办理房屋抵押登记业务时,系统可自动提取法人身份等信息,金融机构不必重复提交法人身份证明等材料,简化了登记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创新推出“委托他人办理他项权证可免费享受办结短信提醒”的服务举措。对当事人不能到现场而委托他人办理房屋抵押登记等各项业务的情况,在立等办结完毕后,业务系统会在第一时间使用短信服务平台,免费发送短信到当事人手机,通知申请人业务已办结,使购房群众能及时掌握开发企业或中介等委托代理人是否真正及时给他们办理了《他项权证》,避免了群众往返查询的麻烦。

统计工作水平提高 篇5

提高认识狠抓落实

努力提高提案办理工作水平

湖南省交通厅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2004年,我厅共承办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委员提案56件(宏观思路类的7件,项目资金类的41件,解释说明类的8件)。6月20日

前全部办理完毕。从办理结果看,A类18件、B类31件,占办理总数的87.5;C类6件、D类1件,为办理总数的12.5。已经立项的3件,进入规划、准备立项的10件,解决资金930万。从委员们反馈和我们联系的情况看,提案领衔委员均表示满意或者基本满意。今年的提案办理工作能得到委员们的肯定,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重点:一是重点抓认识的提高。不简单地把办理提案看成是对委员提出的一般建议和要求的回复,而是把办理提案作为自觉接受委员监督、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实现科学决策、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形式和内在要求,切实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二是重点抓办理工作的落实。不简单地把答复提案看成是你提我答、一复了之,而是把办理提案作为促进全省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纳入交通工作的议事日程,狠抓落实。三是重点抓办理工作的跟踪督查。不简单地满足于文件上的一次回复,或一时一事的初步落实,而是跟踪提案办理、落实、反馈、再办理、再落实这样一个过程。四是重点抓与委员的沟通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召开座谈会、分头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与委员们接触,求得委员们对我们工件的理解与支持。围绕上述四个重点,我厅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与时俱进,深化对办理工作的认识

我厅今年的提案办理工作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办理工作量大、任务重,是省政府系统提案办理数量较多的单位之一。二是提案中要求交通工程立项和资金投入的多,占提案总数的73。三是大部分提案所提的都是计划或规划外项目,解决问题的难度大。这给我们的办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些特点,为了搞好办理工作,我厅党组结合贯彻《政协章程》,对如何搞好今年的提案办理,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提案办理方案。上半年,我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安同志先后三次主持召开了厅党组会和厅长办公会,就深化办理工作认识、落实措施、改进方法、提高质量,作了专题研究、布置。厅机关和厅直有办理任务的单位,从上到下,对抓好今年的提案办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统一了思想。

一是办好提案,必须有较强的法制意识。我们以实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契机,把学习、宣传、贯彻《条例》和《规定》贯穿于办理工作的始终,通过贯彻《条例》和《规定》全面提高交通系统依法、依规办理提案的意识。同时,把办理提案过程作为省政协对我们交通工作的一次具体检验,以此来推动我们的工作,以实际行动回报政协领导和委员对交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二是办好提案,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政协委员提案是委员依法履行职责,依法对我们工作实施监督的重要形式。而办好提案是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的责任。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坚持和完善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提高民主科学决策水平的高度,强化和落实责任,抓好提案办理。我们把委员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我们办理工作的标准,并在落实办理责任上一丝不苟地抓好五个环节,即开好交办会、培训好办理队伍、健全完善好办理制度、抓好重点提案办理、搞好督查督办,确保完成好今年的提案办理任务。

三是办好提案,必须要有很强的开拓创新意识。历年来,我厅的提案办理工作在省政协提案委、省政府办公厅的重视与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不能停留在以往的成绩和做法上,不能满足于现状止步不前。我们认识到,提案办理工作,如果在认识上没有新的深化,在办理措施上没有新的加强,在办理方法上没有新的改进,在办理质量上没有新的提高,就意味着退步。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不断改进和提高我们的办理工作。因此,厅党组要求,有条件的要办好,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办好。要本着对委员负责,对事业负责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尽我们最大努力,解决委员提出的问题,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同时,要与委员多沟通,多向委员汇报,求得委员对我们工作的进一步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的办理工作才能取得新的进步。

二、分门别类,突出办好重点提案

统计工作水平提高 篇6

关键词:统计工作;煤矿管理;职业队伍建设

一、开展煤矿统计工作的意义以及当前煤矿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作为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的一种形式——统计工作,它的工作内容主要就是针对在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收集、研究和分析。在煤炭生产的安全工作方面,引入统计制度后,可以对往年的煤炭事故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得出宝贵的经验教训,并适时的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可以有效的保证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为安全生产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虽然在煤矿工作中引入统计工作对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当前中国这个大环境下,煤矿企业中的统计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麻烦。

(1)统计工作由于是近几年才刚刚起步,它的发展基础非常薄弱。表现在领导层对统计工作的不重视,不重视的直接结果就是统计工作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不能够落实到位。基础工作都不能保证,当然就不能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在安排工作的流程中,统计人员的安排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2)与上面的情况恰恰相反的是,除了上级领导的放任自流,过分干预管理也不能够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表现为,由领导事先确定好要统计出的数字,再交由统计工作者进行细化处理,核对各项数据,添砖补瓦拼凑出领导要的结果。(3)现代计算机技术引入较少。在统计工作中,现代技术的引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成本。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更是统计工作中统计人员的首选工具。但是,在部分煤矿企业中,领导层为了抓工作效益,避免员工上班开小差,未能给员工陪计算机,或者配发计算机后不联网,这样的举措在最终不单单是不能够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工作效率,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成为企业发展停滞最主要的原因。

二、煤矿经营的日常管理

煤矿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作为最基层的工作,作业现场的安全保障是煤矿经营管理的基本。对作业现场流程要进一步的了解,并进行有效的管理。首先要为各种设备设置安全保护装置,在安全距离以内要对作业的设备树立警示的牌照,避免因为机械造成的事故。在工业监控的调度下对卡车的前进后退做出配合。在对现场设备监控和调动能有效的保证现场施工作业的安全,利于建设一个和谐安全的作业秩序。除此之外,还注意员工的日常休整,工作时也要鼓励员工打起精神、鼓足干劲,否则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降低,还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再者是健全安全管理的责任追究体系。体系建立的前提是要让煤矿工作人员有安全生产的观念,在生产的过程中不做违章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本质上杜绝危险情况的发生。除了在意识上绷紧“保险丝”外,在规章制服方面,首先一定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条例制定,其次要健全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岗中抽查和岗后反思,要真的做到把安全考核加入到绩效考核中去。,认真抓好各级各类人员特别是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真正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企业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

三、统计工作是提高煤矿管理最可行之法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只有注重煤矿人员的队伍建设和提升人员素养才是切实提高煤矿管理的可行之法。通过建设有经验有思想的队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扩大人员的知识层面,为统计工作做到教育贡献。经过上述的方法,希望能够培养出一批富有时代感、责任感的统计人才,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向上精神的统计队伍。为煤矿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其次,要注意加强统计的监督职能,保证统计工作能在日常的监督过程中起到恰当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为信息采集和咨询方面提供便利。可见,在统计工作中监督、咨询采集、咨询等多方面试一体化的。所以,只有充分发挥整体效应, 才能充分体现和发挥统计工作在现代企 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为了切实提高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分量,还要监督相关的企业高管人员,要树立廉洁的作风,从源头上堵塞漏洞, 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顺利健康发展。统 计人员 主观上的勤奋, 再加上客观条件的改善, 将来统计受重视的程度将越来越高, 同时企业的管理水平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结语:在经济社会的背景条件下,煤矿业应当认识到统计工作在提高企业生存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并要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准确恰当的把统计工作的优点结合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去,利用统计的方法来查找和解决管理方面的问题,从而保证企业稳步、积极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秀平. 煤矿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J]. 中国外资,2012.

统计工作水平提高 篇7

1 目前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1.1 会计核算中的不规范

目前, 会计核算中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做法, 主要表现在:会计业务处理不够规范, 会计凭证的填写与编制随意性较大、不能正确使用会计科目、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设计得不尽合理。许多企业违规开设账户、登记账簿、结账和对账, 以致账表不符、账实不符、账账不符, 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1.2 会计监督中的不规范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之一, 旨在保证会计行为的准确合理。为了确保会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 各单位会计机构应当设置会计稽核岗位, 并严格依照财经法规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 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实施监督。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 并报告单位领导, 请求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对记载不准、手续不完备的原始凭证, 予以退回, 要求经办人员补充、更正等, 但是现实情境下, 会计人员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下, 会计监督常常无法执行到位。比如, 有些单位会计人员违背会计法律法规, 不遵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 坐支使用现金和超越现金使用范围使用现金;有的会计人员在履行对会计凭证审核和监督职责的过程中, 不能尽职尽责。有的原始凭证在没有办理相关人员的签字手续的情况下, 就被会计人员接受了;有些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缺乏, 有的虽然建立了岗位责任制, 但疏于执行, 对于没有尽到责任的行为缺少问责;财务分析指标设置不科学, 无法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

1.3 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任用方面的不规范

按照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 各单位应当根据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设置会计工作岗位、配备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不得从事会计工作。但是, 现实当中许多小单位不设置会计机构, 而是从社会上招用兼职会计, 定期来处理会计业务, 导致会计工作失去了有效的监管。也有单位会计和出纳一肩挑, 缺乏基本的内部牵制, 严重背离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

1.4 会计工作交接中的不规范

会计工作交接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对会计工作交接的认识、交接内容及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交接等方面。由于对会计工作交接的认识不到位, 导致应当移交的会计资料在没有很好整理的情况下草率移交。在会计工作交接的内容上, 有的单位缺少必要的制度、细则和规范的交接流程, 有的应当办理移交的人员, 甚至只是口头告知一声, 没有做出书面的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交接时出现账实不符也时有发生。随着社会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领域逐渐扩大, 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交接, 必须在实际操作状态下实现。

1.5 会计档案管理中的不规范

会计档案管理中的不规范表现多样, 有的是没有按照规定对会计凭证进行整理装订, 有的是没有及时交会计档案, 有的是没有对会计档案进行很好的管理, 有的是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认识不足, 有的是会计档案管理的制度缺位, 有的是监管不力等。

2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成因

2.1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会计法律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会计法律制度虽然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 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却普遍存在。会计相关法律制度没有很好的落实, 主要源于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视不够、法律意识淡薄、违规后的处罚力度较轻, 进而导致了很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的不规范现象屡禁不绝, 会计基础工作局面堪忧。

2.2 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单位忽视会计基础工作, 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就是一个收付的问题, 抓好抓赖无所谓, 不会影响单位业务的正常开展。一切工作都是各单位的领导说了算, 上级部门无需过多干预。这样的观念就造成了这些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长期处于无人监管、检查的状态。单位会计人员没有得及时的进修学习, 知识陈旧, 跟不上国家会计基础工作更新调整的节奏。

2.3 会计人员的会计素质不高, 制约会计工作能力的提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虽然近年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在稳步推进, 会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 但有的单位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 没有受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的正规训练, 最多是岗前培训, 平时的业务处理全靠老会计传帮带或者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不注重会计职业的继续教育, 理不清开不明账证表之间的关系;有些会计人员虽说具有了一定的会计素质, 但平常不重视知识的更新和新的会计法规的学习, 以原来的会计规章制度和会计准则进行业务处理, 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能规范有序的进行。

2.4 弄虚作假、虚意伪造变造致使会计基础工作的混乱无序

有的单位为了一已之私, 在会计数据上大做手脚, 以致账实不符、账表不符, 人为操纵单位盈亏, 以达到偷漏国家税款、粉饰单位业绩和非法转移国家财产等不良企图。有的单位内部管理淆乱不堪, 单位负责人任人唯亲, 使用自家的亲属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等, 这些都必然带来会计基础工作的淆乱。

2.5 有关部门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管不力

有的上级主管部门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没有尽到监管责任。因此, 这些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实际上处于一种管理上的可怕真空状态。有的上级主管部门虽然进行一些检查, 但也多是流于形式, 随意地敷衍, 缺乏对下属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真正必须的监管。

3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手段

(1) 加强会计法律制度建设。

加强会计法律制度建设, 是加强社会经济管理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也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并使之有序发展的关键。当前, 应当着重加大对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 打击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的违法行为, 使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有法可以依, 违法必须究。

(2) 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管理制度。

标准规范、科学有效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管理制度是会计基础工作进入规范化轨道的可靠保证。首先,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会计岗位责任制, 划分清楚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其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自我管理, 自我监控,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最后, 单位应建立健全完善的检查监督制度,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及时发现会计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偏、纠错, 做实会计基础工作。另外, 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录用情况的监督, 守好会计人员上岗的关口, 切实履行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管职能。

(3)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培养会计人才。

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实施产生极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 应当要通过会计领域的改革, 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人才任用、培养、评价机制, 充分调动会计人员提高身素质的积极性。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会计职业技能和会计职业道德培训, 吸引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会计职业教育, 加快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素质, 培养现代会计人才。

(4) 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的激励机制。

管理当局应当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管, 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激励机制, 采用愿景激励、企业文化激励、工薪激励、情感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 激发会计人员的投入会计工作的激情, 在会计工作过程中营造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良性氛围, 整体提升会计工作的效能。同时, 管理当局还应该为会计人员深造和培训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使他们尽情施展自已的会计才华, 并最终规范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 全面提高单位的会计工作水平。

摘要: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也是经济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作为企业管理、财务监督的重要内容, 会计基础工作同时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窗口, 能够充分体现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既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保障, 又可以减少或杜绝各种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发生。然而, 目前我国的会计基础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 为此, 就如何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从而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S].财会字[1996]19号.

[2]郭小峰.浅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现状及对策[J].会计之友, 2012, (11) .

[3]张金虎.浅谈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7) .

[4]刘水英.刘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现状与建议[J].会计师, 2012, (4) .

统计工作水平提高 篇8

1.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会计核算系统的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不足也不断的显现出来, 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 这些弊端的危害越来越大, 比如其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不规范, 其会计凭证填写系统的不健全, 都不能实现对会计科目的应用应用, 导致其会计业务处理环节的不协调运行。有些企业在内部经营管理中, 出现了一系列的肆意登记账簿、开设账户等的环节, 不能保证其账表环节的有效匹配, 不能确保其企业的内部经营业务的稳定发展, 不利于会计核算系统的真实性、完整性的提升。

有些企业在会计管理过程中, 缺乏对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应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有些单位缺乏对会计稽查岗位的设置, 不能满足国家会计规范法规的需要, 不能确保其会计制度相关行为的有效落实。在企业的内部管理过程中, 由于相关领导管理者的监督思想的缺乏, 导致其经济活动业务的不稳定运行。导致了一系列的虚假的会计凭证的出现。不能实现对会计核算系统的健全, 不能保证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 也不能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对原始凭证的有效控制, 其会计监督工作制度法规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按照国家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 单位的内部经营管理需要进行会计机构的设置, 有些企业内部会计结构缺乏, 其对会计人员的自身操作行为也不能进行良好的规范, 其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缺乏, 在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中, 不能实现对会计人员的资格证的有效缺乏, 在工作过程中, 大量应用一系列的兼职会计, 不能实现对会计业务的有效处理, 导致会计工作的监管系统的缺乏, 其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缺乏, 不利于会计基础工作的稳定发展。

在会计工作交接过程中, 受到内外因素的限制, 也不能实现该环节的稳定运行。特别近年来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对其会计工作交接环节产生了一系列麻烦。有些会计管理人员对于会计工作交接意识的缺乏, 导致其会计移交资料的不完整性、不规范性, 导致了其会计工作的不协调运行。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会计交接制度, 导致其内部会计移交工作的不协调运行。其会计工作的交接手续系统是比较缺乏的, 不能实现对其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出现了一系列的麻烦。

二、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

在实际会计工作中, 影响会计基础工作稳定运行的因素是很多的, 比如其相关会计制度的不完善, 不利于其会计工作的稳定运行, 相关的法律规范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有些会计管理人员缺乏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的认识, 其法律意识比较缺乏, 企业的惩罚制度不够完善, 这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会计基础工作的不规范的现象。很多单位忽视会计基础工作, 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就是一个收付的问题, 抓好抓赖无所谓, 不会影响单位业务的正常开展。一切工作都是各单位的领导说了算, 上级部门无需过多干预。这样的观念就造成了这些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长期处于无人监管、检查的状态。

其会计人员的自身的业务素质极其政治素质比较低下, 不能确保其会计技能继续教育环节的持续发展。其会计人员结构的整体素质比较低, 有些会计人员自身的学历是比较低的, 不能实现对其系统的会计理论的有效应用, 导致了一系列的会计基础工作的不协调运行。不注重会计职业的继续教育, 理不清开不明账证表之间的关系;有些会计人员虽说具有了一定的会计素质, 但平常不重视知识的更新和新的会计法规的学习, 以原来的会计规章制度和会计准则进行业务处理, 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能规范有序的进行。

三、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方案

为了满足经济的发展需要, 我们要进行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 实现其会计法律制度建设的加强, 确保其会计基础工作系统的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要加大对会计法律制度的宣传力度, 通过一系列的会计方法, 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稳定运行。保证其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系统的健全。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管理制度。标准规范、科学有效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管理制度是会计基础工作进入规范化轨道的可靠保证。首先,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会计岗位责任制, 划分清楚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其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自我管理, 自我监控,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我们也要进行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 也要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度的健全, 满足会计工作的需要, 确保其会计工作环节的稳定发展, 进行一系列的会计人才的有效应用, 以确保会计人员的自身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实现对会计人员的自身继续教育的实现, 确保其会计职业技能的有效应用, 保证其会计职业道德培训工作的稳定运行, 确保其会计人员激励制度的健全。管理当局应当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管, 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激励机制, 采用愿景激励、企业文化激励、工薪激励、情感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 激发会计人员的投入会计工作的激情, 在会计工作过程中营造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良性氛围, 整体提升会计工作的效能。管理当局还应该为会计人员深造和培训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使他们尽情施展自已的会计才华。

四、结语

会计基础工作系统的健全, 离不开相关人员的重视, 通过相关措施的应用, 保证其内部运作环节的协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S].财会字[1996]19号.[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S].财会字[1996]19号.

[2]郭小峰.浅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现状及对策[J].会计之友, 2012 (11) [2]郭小峰.浅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现状及对策[J].会计之友, 2012 (11)

[3]张金虎.浅谈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7) [3]张金虎.浅谈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7)

[4]刘水英.刘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现状与建议[J].会计师, 2012 (4) [4]刘水英.刘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现状与建议[J].会计师, 2012 (4)

统计工作水平提高 篇9

一、医院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医院统计作为卫生服务统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医院科学管理为主要宗旨,对医院服务质量与效益做出评价,进一步指出医院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只有高质量的统计工作,才能使医院制定出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计划指标,同时统计医院中各项管理的质量与各项工作的达标情况,并以报表形式反馈给相关部门与科室,对医院管理、执行工作计划以及调整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医院的医疗质量直接反映出医院的总体医疗水平,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通过医院统计工作提供的可靠信息,可明确各科室的短期指标与任务,并根据各科室完成指标的情况提供具体的业务达标方向与未完成指标的原因所在,因此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二、目前医院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统计工作的手段落后

部分医院对于统计工具的更新速度较慢,而且缺乏网络办公的条件,未使用专门的统计工作软件或是使用过于陈旧的软件,根本满足不了医院的统计处理量,甚至有的医院中统计工作者只能进行手工计算与统计,工作效率非常低,导致统计信息效率低且缺乏全面性,若是统计信息中主观性较强,就会存在着数据失真的现象,提供给管理者的参考价值不高,很容易引起管理者决策上的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对医院统计工作的重视不足

多数医院的领导缺乏对统计知识的深入了解,无法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只是简单的看看收入与支出,而不知道一些数据需要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后才能反映出某些真实情况,所以统计部门提供的分析报告很难引起管理阶层的重视,长期下来,医院的统计工作将与医院的改革发展脱轨。

(三)医院统计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医院中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中,有很多是未经过正规统计专业培训的,有的或许经过一些短期的专业培训,但是大多缺乏相关统计学知识,根本无法掌握一些统计算法与统计公式的运用,甚至不能很好的理解常用报表中的一些统计指标,而且大部分统计人员缺乏一定的敬业精神,在工作中缺乏实事求是的做事原则,自身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统计部门不受领导重视,对自身工作失去信心,缺乏工作热情,安于现状,每日只完成固定的日常统计报表工作,而不能更深入的分析工作数据,这都将给医院的统计工作与管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强化医院统计工作的措施

(一)改进医院统计工作的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医院统计工作的自动化,随时都能调用医疗信息数据,以保证多层次、多方位的信息咨询服务。提高统计工作的硬件设施,将医院的历史统计信息输入、整理,并按照相关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的统计管理网络系统,促使医院各部门之间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全面提高医院统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进一步推动医院的科学化管理。

(二)深化拓展医院统计工作

深化拓展医院统计工作,要从传统中单一的日常统计报表等常规工作转向多元化、专题化方向,拓展统计范围,充分利用统计方法来及时为医院进行科学管理反馈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强化统计信息预测的功能,多提供一些有预见性的数据,为医院各项计划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三)强化医院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从事医院统计工作的人员应具备更高的业务素质,医院统计工作是卫生服务统计中的重要工作,因此,统计工作者必须强化自身素质,全面提高业务层次,科学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不但要强化自身有关统计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注重对统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全面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方针,保证自己统计行为的合法性。另外,作为卫生统计信息人员,除了掌握统计相关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医护知识与财会知识,掌握现代计算机应用技术,更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在实际工作中逐渐积累经验,努力成为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四)提高医院管理层对统计工作的重视

医院统计信息直接服务于医院的管理,是进行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医院管理层应充分重视起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利用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信息进行决策,将统计功能渗透到医院的管理工作中来,根据医院各项工作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定期的医疗质量讲评,全面掌握各科室的工作质量与进度,制订合理的工作计划,落实医疗计划指标,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咨询与监督职能。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统计工作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强化统计工作的内在质量与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充分重视统计工作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统计数据来进行决策,并发挥统计工作的监督职能,进而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医院管理已更加依赖于对信息化技术的使用,精准的数据信息显得尤为重要,统计信息服务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统计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本文作者阐述了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医院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强化医院统计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医院统计,统计信息,医院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圆.新时期统计工作如何更好地为医院管理服务[J].中国医院统计,2004

[2]毛爱萍,李作佳.医院统计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3

统计工作水平提高 篇10

近年来, 在调查研究和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中发现, 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一是企业统计部门一直被视为政府统计部门的附属机构, 是政府统计的基础, 或者是政府统计在企业中的延伸, 于是, 企业统计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政府统计部门提供报表服务, 而对本企业的经营管理则很少问津和参与。导致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 认为统计工作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 填几张报表完事, 把统计工作简单化。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 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 统计数据“失真”直接影响到此为依据作出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三是企业统计队伍中高文化素质的统计人才严重短缺, 统计人员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的岗前培训与后续教育, 因而存在着知识老化的现象, 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统计队伍不稳定, 不利于企业统计事业的发展;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 有的只懂会计知识而不懂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 只是被动应付填几张报表而已。实际工作中, 往往由于缺乏专业的统计知识而造成统计数据失真, 不能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 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 提供统计咨询, 实行统计监督。

由于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所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 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

2 企业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对企业来说,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二是综合性。利用统计信息, 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 既可横向对比, 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

3 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思考

3.1 加强统计法制建设, 逐步实现统计法制化

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 提高人们的法制意识, 营造统计执法的良好氛围。把统计工作真正纳入法制化轨道, 形成依法治统、依法办统、依法兴统的良好环境;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 强化统计数据质量意识, 保证统计数据质量, 牢固树立数据质量的核心地位。组织专门的统计执法力量不定期对各单位进行检查, 对“以权定数”、“以数谋私”、虚报、瞒报、漏报、拒报等现象要严肃处理, 使《统计法》真正落到实处, 使统计数据真正反映经济的发展成果;树立起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观念, 统计人员在完成日常统计报表任务的基础上, 要跳出报表圈子, 抽时间参与市场调查, 把着眼点放到研究市场上来, 充分发挥统计的数字优势, 对原始信息和统计分析资料进行分类加工, 满足各级领导经济管理的需要。

3.2 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 强化统计信息的自动化和网络化

企业统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 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 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 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 实行企业联网直报, 使统计信息既可及时地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 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统计需要, 又可立足本企业, 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 及时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这就要求企业统计信息系统必须做到规范、统一。总之, 企业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管理水平和计算机技术, 广泛收集信息, 加快信息处理、传递和反馈速度, 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加快统计信息的传递与应用, 强化企业统计信息决策功能。

目前, 政府统计部门的信息网络和企业的信息网络建设都很快, 但现在还是两条互不交叉的平行线, 即使有交叉, 也只停留在报表的单向交流上, 政府统计网站为宏观决策考虑的多, 为企业服务的少, 如何利用政府统计网站为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信息发布、信息查询是统计部门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如果企业与政府之间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网络, 企业所需的大量信息, 能从统计渠道取得, 政府统计服务于社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企业统计的功能也会增强, 地位也会提高。

3.3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统计人员的素质是影响统计数据和统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原因。要进一步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 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 要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学习新《统计法》的有关知识, 提高统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 增强法制观念, 恪守职业道德。其次, 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统计岗前、在岗教育培训工作, 对不同岗位的业务人员进行定期轮岗, 扩大统计人员的业务面, 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 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地位的根本保证。通过政治思想学习和业务知识的培训, 努力把统计队伍造就成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群体。

与此同时, 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 也应鼓励统计人员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 引导他们积极提供统计资料, 主动参与企业管理, 对工作积极并有较大贡献或较快进步者, 应该及时给予表彰。在主观上能奖励勤奋者, 加上客观条件的改善, 统计受重视, 将水到渠成, 必将使企业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4 强化统计监督职能, 保证企业经营健康发展

监督功能是在信息、咨询功能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 是通过信息反馈来评判、检验决策方案是否科学、可行, 并及时对决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提出矫正意见。监督功能的强化, 又必然要对信息与咨询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可见, 统计工作的信息、咨询、监督功能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充分发挥整体效应, 才能充分体现和发挥统计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出现的虚报统计数据的现象, 浮夸之风有所蔓延, 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是一个主要原因。为了提高管理水平, 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必须强化统计监督职能, 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采取有利措施, 从源头上堵塞漏洞, 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顺利健康发展。

摘要: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通过参与科学调查、决策计划、经济监督和管理, 将分析结果以政策性、范围、主题、过程、目标五个方面体现英明的决策, 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实在的解决办法, 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 要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 健全统计法制, 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 真正体现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民族工作水平与质量的提高 篇11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移民;民族工作

一、生态移民概念界定

1993年,“生态移民”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任耀武、袁宝国、季风瑚撰写的《试论三峡库区生态移民》一文中。关于生态移民概念的界定,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理解和定义。在原因层面,宁夏大学教授李宁、龚世俊在《论宁夏地区生态移民》一文中指出,生态移民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自然资源的枯竭,导致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激化,人类为了生存而主动调整其自身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保持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相对平衡所进行的人口迁移。在目的层面,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刘学敏、陈静在《生态移民、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对西北地区城镇化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指出生态移民就是通过移民的方式在生态脆弱地区达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综合层面,内蒙古大学副教授李笑春、陈智、叶立国等在《对生态移民的理性思考——以浑善达克沙地为例》指出,生态移民概念至少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即致因层面与目的层面。致因层面指移民的动因是自然环境恶化,人口数量超过生态环境的承载容量;目的层面指移民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牧民整体的生产生活水平。

二、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移民工程启动于20世纪90年代末,涉及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民族。在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后,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反映了我国民族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传统文化面临冲击

内蒙古自治区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后,许多少数民族离开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被安置在新建的移民村中从事舍饲圈养或半舍饲圈养,或直接迁移到城镇安置,从事非牧产业,游牧游猎变成了定居,剥离了少数民族牧民、猎民与草原、森林的关系,其文化因为失去载体而受到巨大的冲击。同时由于搬迁后距离城镇较近,受到更多现代文化的影响,使得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难上加难。

(二)少数民族生活水平提高有限

虽然生态移民后少数民族享受了各种优惠政策和社会保障,如政府为移民提供耕地,建设住房、蔬菜大棚和牲畜圈等生产生活设施,但生产生活成本也大幅提高,如购买种子、化肥、饲料等,使得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有限。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和少数民族自身素质的限制,使得移民后的少数民族难以掌握新技术和新技能,增加了他们失业的风险,使得生活水平提高有限。

(三)可能造成新的环境破坏

从生态移民的项目设计上来看,禁牧及其后的草籽生产或经济林建设是违背草原生态系统自身发展演化规律的。首先,禁牧是违反草原生态系统规律的。草原上的人、畜、草经过长期演变已经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三者之间早已形成合理的比例,将全部的畜强行从该生物链中驱走,牧草就失去了牲畜这一最好的生长帮助因素,这将会再次打破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其次,在草原上进行经济林建设是不可取的。草原多为荒漠、半荒漠草场,干旱少雨,并不适合大规模经济林的建设。同时,单一经济林的种植会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另外,生态移民后开展种植业也可能对土地造成破坏。

(四)法律缺失

生态移民涉及很多社会和法律问题,如宪法、民法通则、民族区域自治法、草原法、土地承包法、村民组织法等,各级领导和规划实施部门对此没有充分的认识。以行政命令取代了法律、法规,甚至出现了某些行政措施超出法律规定或与法抵触的现象。

(五)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的投入是生态移民能否成功的重要保障。移民搬迁、迁入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资源开发等,都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目前,内蒙古地区生态移民的资金投入以政府为主,自筹为辅。资金投入渠道的狭窄,使得生态移民投资的规模偏小、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生态移民的效果,造成移民生活安置资金不足、移民生产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国家对封禁过程投入不足等问题。

三、提高民族工作水平与质量的建议

(一)加強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各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都是我国的瑰宝。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的消失,都将对中国的文化多样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保护文化的多元化。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移民工程而言,在规划时就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诸方面的因素,在建造住房时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和生活习惯;建造宗教活动场所,保障人们的宗教信仰自由;及时调整行政管理体制,注意学校、文化、医疗机构及人员的合理配备,这些机构或单位应该保有适当比例的少数民族移民或公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民族博物馆、民俗村等。

(二)提高民族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首先,应对迁出地与迁入地的环境保护进行科学规划。对迁入地而言,政府应考虑开展种植业是否合适等。对迁出地而言,禁牧要有时间限定,轮牧要有数量限制,并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草原植被退化。其次,应对生态移民对象移民后的生活进行科学规划。一方面,政府应多方位、多层次地对少数民族移民进行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一些文化基础知识和生产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对于少数民族移民的子女,也应重视对其的教育,让适龄儿童全部享受义务教育,提高素质。只有提高少数民族移民自身的素质,才能为其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内在的动力,而不是仅仅依靠政府的帮扶。

(三)提高民族工作的法制化水平

首先,要制定一些专门针对民族工作且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将法律法规的范围拓展到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和科技等各领域,完善现有法律法规的结构。其次,要加强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并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坚持下来。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移民工程而言,要坚持依法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并制定具体的法律法规,为生态移民提供法律依据。

(四)提高民族工作的社会化水平

民族工作社会化,就是要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民族工作,参与民族工作,使民族工作从以“部门推进”为主,转变为以“社会推进”为主,使民族工作方式从传统单一的部门化,向系统的社会化转变。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移民工程而言,可通过提高社会化水平拓宽资金的筹集途径。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团体和民众的资金,或者结合民族旅游等有较好投资回报的开发项目,争取国内外民间投资对生态移民的支持。同时,应建立健全对生态移民资金使用的监管机制,确保资金全部用于生态移民工程的建设中来,提高其利用率。

作者简介

如何提高企业党建工作水平 篇12

党建工作一直是我国企业运转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 其通过组织优势、思想政治优势等多项优势的发挥, 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由于新形势下, 众企业管理人员会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以及多元思想的侵蚀, 容易造成组织失误、思想错误的情况。这种情况下, 加强党建工作可以确保企业坚持正确方向, 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 新形势下, 提高企业党建工作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提高党建工作水平的必要性

党建工作对于整个国家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企业而言, 其作用也较为突出。在新时期企业加强党建工作, 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更是必不可少。

(1) 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是促进企业坚定科学发展理念、明确科学发展思路的需要。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企业在改革发展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是一个转变发展理念的过程, 是在涉及企业发展根本性、方向性和长远性的重大战略问题上提高认识、明确思路的过程。怎样把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的目标上, 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 在安全生产、经济效益一致,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建, 施工生产与环境保护共赢上形成共识, 需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思想、组织资源优势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不断提高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2) 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是促进企业坚持正确方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 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 法人治理结构日益完善, 在社会思潮多样化、职工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 企业经营管理面临诸多复杂的问题与矛盾。怎样通过有效的制度和活动载体将党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融入到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管理中, 形成合力, 促进发展, 把握方向, 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 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来维护稳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3) 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是促进企业不断深化改革、提升竞争实力的需要。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提升竞争力是企业科学发展的集中体现。党组织的组织动员能力、纪律保障能力和沟通协调渠道, 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党员队伍的生产创新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 是企业改革发展创新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党组织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 对企业员工价值理念的塑造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是把党的优势转化成企业优势, 促进企业发展创新、提升竞争实力的必然要求。

2 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企业党建工作对企业的正常运作与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综观目前国内企业的党建工作水平, 还处于较为低下的状态, 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阻碍企业发展。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组织建设不科学

当前, 我国很多企业在党建工作方面往往具有较多的计划任务, 而往往又难以有效地落到实处。党建工作较生产经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党建组织建设方面, 过分地注重物质文明建设, 而极大地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建设, 往往将生产经营作为中心, 将行政管理作为核心, 将物质文明作为中心, 将经济效益作为定论, 往往是“以干代教”的党建, 极大地影响了党建工作在企业开展的有效性。

2.2 思想认识有缺陷

在当前企业党建工作中, 思想认识的不足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主要表现为过度重视企业经济效益, 而忽视党建工作的开展。往往错误的认为只要企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即可, 而对于党建工作往往报功不报过, 尤其是此企业的党员干部的缺乏党建意识, 党性觉悟低, 工作中往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在利益面前将党性原则、道德规范抛至九霄云外, 而在错误面前往往是“关门不照镜”, 尤其是在日常工作中拿团结当“挡箭牌”, 做事没有原则, 党风廉政建设水平低下, 究其根源, 主要是思想认识不足, 必须着力改变这现状, 才能确保党始终永葆青春和活力无限。

2.3 无法发挥党建作用

党建工作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是党建工作的一大弱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一些企业的民主作风差, 没有团队意识, 尤其是往往以各种借口, 通常是领导意见替代整个组织的意见, 对整体班组成员的团结功能难以发挥出来; (2) 往往将坚持原则错误地认为是对行政决策的干预, 错误的认为能人效应就是整体效应, 使得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往往是前怕狼后怕虎, 难以将各项职责落到实处, 导致党建工作的成效难以有效发挥; (3) 一些企业在党建工作方面还存在应付了事的局面, 往往强调经济工作的重要性, 例如, 企业的有些成员是来源农村的广大农民工兄弟, 企业往往考虑经济效益而忽视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导致企业的党建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开展。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 而且还会影响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3 提高企业党建工作水平的措施

鉴于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企业党建人员必须要认真分析、着力改进、努力创新, 从而提高企业的党建工作水平, 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也为整个国家党建工作做贡献。

3.1 吸收党的经验, 灵活应用于企业党建工作

为了更好地在企业开展党建工作, 应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从传统的单一化的政治功能转向经济价值的综合化功能, 在日常党建工作中, 必须准确把握党建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 努力传承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 将企业的改革、稳定和发展作为对企业党建工作成效检验的重要指标, 但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解决问题, 以理性的角度去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 以着力提高全员的素质水平, 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努力创新, 创造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创新是一切动力的源泉, 是确保我党永葆青春的重要法宝。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企业, 必须不断进取, 开拓创新, 切实做好党建思政工作的创新, 摒除传统的腐朽思想, 具体来说, 就是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必须立足于企业的实际, 借助企业现有的规模, 利用传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明工地、劳动竞赛等为载体, 对其赋予崭新的内涵, 并对活动载体进行不断地创新, 从而更好地将思政工作渗透到生产领域。 (2) 借助企业文化建设平台, 致力于企业新形象的塑造, 确立与时俱进的经营理念, 确实将企业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并利用一切文化载体, 智力学习型企业和组织的创建, 对思政工作内容进行不断地创新, 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加快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3) 应借助现代传媒对传统载体进行不断创新, 并着力提高企业政工团队的专业素质水平, 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加强对政工人员的培养, 以更好建立适应当代发展需要的新型复合型的企业政工团队, 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着力培养党员干部, 提升党建水平

企业党建工作应不断从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入手, 充分发挥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员组织生活和职工政治学习的效能, 切实加强其理论修养、道德修养、能力修养、纪律修养和作风修养, 方能切实增强其保持自身先进性的主动性;不断培育“复合型”党建人才, 认真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执行力强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 选拔务实干部,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方能切实巩固发展其地位作用, 进而卓有成效地塑造党建工作的良好形象, 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3.4 做好党建日常管理工作, 增强组织凝聚力

是不断推进企业党建工作“级抓级、上下互动”的目标责任制度。把企业党建工作纳入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格局中, 建立起基层企业党支部书记党建领导责任制, 坚持党委负总责, 基层企业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负直接领导责任, 形成“级抓级, 级带级, 级促级, 层层抓落实”。 (1) 实行“两位体”工作制度。要把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常规管理、业绩目标同定, 任务同下, 工作同步, 考核同行, 统纳入管理, 实现党务、业务的有机结合, 从根本上解决“两张皮”的问题。 (2) 采取“三个点”的办法, 丰富企业党组织生活。所谓“三个点”即上级党组织支部出点、党员自筹点, 筹措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 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 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来看, 党组织缺少活动经费, 党支部活动内容单等因素成为党支部吸引力不强、凝聚力不够的主要原因。

4 结束语

总之, 我国的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要重视党建工作的开展。各企业党建工作人员要认清目前党建存在的问题, 积极吸取经验、开拓创新, 努力提高企业党建工作水平, 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最终确保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志.党的建设是民企发展的助动器——浅谈民营企业党建工作[J].经济师, 2010 (07) .

[2]李汉荣.浅谈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创新[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7 (01) .

上一篇:武钢股份下一篇:变频软启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