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复习实效

2024-08-15

单元复习实效(通用10篇)

单元复习实效 篇1

思想政治课一个单元的新课教学结束后, 教师通常要安排一两课时的单元复习教学。安排单元复习课,其意图是通过复习教学使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学生不仅要对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归类、对比,理解和掌握已有知识,还要进一步理清知识脉络,形成较完善的知识体系,从单元整体角度把握知识,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 目前大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单元复习课教学重视不够,大多数单元复习课是简单罗列知识,了无新意;或者是学生自习,放任自由;或者是发练习,应付了事,等等,这些单元复习课的收效甚微。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如何上好单元复习课, 使学生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思想政治课知识呢? 通过多年的单元复习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思想政治课单元复习教学要取得实效,必须强化课堂教学环节,灵活选用复习方法,突出学生的思维训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下结合我在《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复习中的四个环节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基础知识梳理归纳———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复习

基础知识复习环节很重要, 关系到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可为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和学科素养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因而学生基础知识的自主复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在课前要把基础知识复习导学提纲印发给学生, 并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复习。

示例:《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基础知识复习导学提纲: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1. 我 国 的 分 配 制 度 是 什 么 ? 其 根 本 原 因 和 直 接 原 因 是什么?

(1)分配制度(2)根本原因(3)直接原因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 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

(1)是什么(基本原则,基本内容要求,主体地位)

(2)为什么 (原因———可能性、现实性 、必要性 ;意义———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分配制度的进步)

3.生 产要素有哪些具体形式 ? 为什么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1)具体形式

(2)为什么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体现了……,有利于……)

4.收 入分配公平的基本内涵和原因是什么 ? 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是什么(2)为什么(3)怎么做(一保证两举措)

5.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怎样 ? 为什么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 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1)关系(区别、联系)(2)为什么(3)怎么做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国家收入的分配)(略)

上课时教师先检查全班学生自主复习情况, 再随机抽查提问几位学生并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解答。这样做,就像建房子打地基一样,有利于把基础知识的复习落实到位,进一步夯实基础。

二、主干知识网络构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结构

思想政治单元复习课, 要了解学生对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加以强化,同时要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上课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找出本单元的核心主干知识,引导学生建立纵横联系,串点成线。教师可请一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出知识结构图。

之后教师进行点评, 同时用课件展示单元主干知识结构填充图(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思维训练,教师在知识结构图中要设置若干个填充)。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由师生共同完成填充。

示例:《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主干知识结构图: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国家收入的分配)(略)

主干知识复习环节,注重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主干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可为学生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新思路。

三、易混知识辨析厘清———实例训练与理论阐释相结合

在单元复习中, 学生理解知识感到十分困惑的主要是易错易混知识。因而易错易混知识应是思想政治单元复习课的主要着力点。教师要特别注意易错易混知识的厘清,对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内容进行理论上的深入解读和习题上的有针对性训练。教师要设计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堂训练,然后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详细剖析,指出学生的失误所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仔细比较易混易错知识,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示例:《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易错易混知识辨析训练:

例题1: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是(),属于劳动收入的是():

1张某在一家私企工作,年薪6万元

2李某在农村承包经营土地获得收入

3王某在国有企业工作,凭管理和技术获得收入

4马某把自己承包的土地转租给他人获得1000元

5陈某在国有企业工作,除了工资外还有奖金和津贴

6林某在国有企业工作,除了年薪外还获得过春节福利

7私营企业主的收入、债权人的利息股息收入

8出租房屋的收入、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获得的收入

A.125B.34678C.25D.134678

问题1:如何判断一种分配形式是否属于按劳分配? 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吗?

(1)看范围 :公有制经济 (排除非公有制经济 )。看尺度 :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 (排除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看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排除福利)。

(2)劳动收入是指劳动者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 (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按劳分配仅指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按劳分配一定是劳动收入,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

例题2: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C.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问题2:如何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初次分配后,国民收入形成国家、企业、个人收入三部分。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 国民收入在全社会的再次分配。再分配主要是由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管理和收入调节,如国家的税收、社保、转移支付、支农补贴等。

例题3:为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有():

1减免企业税收2降低贷款利率3提供信用贷款4增加财政专项资金

A.12B.14C.23D.34

问题3:如何区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机构:财政部):有关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政策,如税收、国债、财政补贴等。货币政策(机构:中国人民银行):与银行有关的政策,如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上课时教师可先用课件展示例题和问题, 学生当堂进行针对性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判断正误, 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之后师生共同对易错易混知识进行讨论辨析,弥补学生学习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四、热点问题探究研讨———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热点问题

目前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单元复习课不感兴趣, 感觉枯燥乏味,不够鲜活,因此在上单元复习课时,教师要重视素材的选择和复习方法的选择。我们选取的素材,要力求新颖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知识背景,激发学生求知欲。复习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师要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如边练边评、学生自己出题自己拟答案等,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示例:《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热点问题探究学习:

以下是本班级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到的关于“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中的部分任务。

任务一: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要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

任务二: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做好就业工作,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扶贫工作事关全局。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的支持力度。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现请你参与其中,并与同学相互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阅读材料,依据所学“收入与分配”相关知识,设置1—2道问答题,并拟出答案要点。

上课时教师可先用课件展示材料和问题, 引导学生当堂相互讨论,依据材料和课文相关知识设置问答题,拟出答案要点,同时教师参与其中并巡回指导,及时给予提示和鼓励。这样不仅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分析热点问题, 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统一,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

总之,要真正上好思想政治单元复习课并上出实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 强化单元复习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坚持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灵活选用复习方法,尽力做到常讲常新,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巩固知识,发展能力,从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单元复习课的实效性。

摘要:思想政治单元复习课是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内化学习的重要课型。在单元复习课中,教师要强化课堂教学环节,灵活选用复习方法,选择典型的例题和练习,突出学生的思维训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掌握核心主干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厘清易错易混知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单元复习课成为学生整固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单元复习实效,教学环节

单元复习实效 篇2

【关键词】单元教学;操作流程;提高实效

单元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以来的重大突破,它克服了长期以来单篇课文教学耗时长,课堂效率低的弊病,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学生自主发展的高效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认为单篇教学的简单叠加就是单元教学,并且在具体操作中单元教学被机械式的步骤教学所取代。因此,根据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主体性、比较性、灵活性等特点,教师掌握通用的成熟的操作流程,可以避免走弯路,提高单元教学的实效性。

一、单元导学,整体感知

叶圣陶指出:“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在单元教学中的导学并非导学一篇课文,而是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导”中引领学生整体感知单元内容,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从而完成教师引入和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融合。

1.单元导学必须要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预习并非要求对整个单元的方方面面透彻了解,只求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经历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对预习的要求,各个年级段会不尽相同。低年级段预习只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以识字为主。中年级会要求能大致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理解词语含义。高年级在此基础上还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式搜集有关课文作者的背景资料,在预习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带着问题读书。

2.必须充分唤起学生对以往知识的经验。对学习目标的明确,对新知识的吸纳,都是建立在对旧知识的联想、回忆基础上的。例如学习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天来了”,教师可以出示谜语:三人日下去游玩。(打一字)猜出“春”后,请学生说说看到这个“春”字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充分利用自己以往的生活知识经验叙述。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动态画面。教师辅以感性的语言描述: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是五彩缤纷的季节,让我们做好准备,一起走进春的世界,去感受春天,寻找春天吧。这一教学环节由谜语激趣导入,运用媒体使学生身心入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下一环节整体感知单元内容最好准备。

3.整体感知。语文单元教学要求学生对单元要有一个整体的概括的了解。最好的方式自然就是诵读。但是整体感知的诵读,并不意味学生要把每一篇课文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因此课堂教学中,实质用整体感知的方式让学生“得他滋味”,并要依滋味是否可得来取舍。低年级采用创设情境,有机串联的方式整体感知。高年级可以采用填写“阅读实践表”,将整体感知的单元基本内容填入表格归纳整理。当然,整体感知单元内容还包括了解本单元学习的目标,学习方式,制定单元学习的计划。

二、确定目标,教读引领

单元教学的目标是单元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单元的灵魂。教师对单元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都起着主导作用。单元内的每一篇课文,可以设为教学点的内容很多,小到一个词语的理解,大到文章的谋篇布局。要确定好单元的教学目标,就要进行一番合理的删选,单元的教学便有据可循。在删选中既要注意单元内各篇课文的关系,也要注意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还要注意单元在年级段的目标定位。因此有必要梳理出小学各年级段知识能力的发展目标。通过对目标梳理,将目标定位到每个年级,对一到六年级的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线有清晰的了解,对于单元教学的目标制定就会是有的放矢。既不会让目标的设置出现过高过低的情况,也可以避免无效的、重复的目标设定。

确定目标之后,教师引领学生共同阅读分析,探究学习规律。课文篇篇都具有个性,在教学时要紧扣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抓住个性特点,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是精读课文的主要任务。单元精读的基本流程就是从“整体—一部分一一整体”。寓共性与个性之中,求同辨异,叫学生学会自学。在单元教读中,课文只是个载体,但是脱离了载体的单元教学目标将无法实现。首先,要求学生从文本整体入手,对整篇文章有个大致概括的了解,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接着,通过对文本重点段落的深入分析,体会语言的特色,表达效果,达到对文本内在本质的透彻理解。最后,升华总结,将文本局部与整篇结构,语言形式和思想意蕴,作者与作品,归于一体,让文本以立体丰满的完整形象再现于学生面前。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之中,眼耳口脑并用,听说读写并举,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果,产生整体效应,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发展。

单元教学的逻辑顺序是归纳还是演绎,是单一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还是多种并用,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任何模式只要固定不变,就会模式化,只有与教学实际相联系,和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在实行过程中进行调整和补充,才能使单元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

三、自读自悟,自主合作

自读自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将教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语文知识,良好的习惯,在实践中加以巩固运用、发展,以期实现“自能读书”的目标。在自读自悟中,学生可以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将语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加以运用;学生可以运用习得的阅读方法,掌握不同文体课文的阅读方式。学生通过对文本自主阅读、鉴赏、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转化为自身的语文素养,促进了语文能力的提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自读,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也需从旁加以指导。

首先,教师要善于启发点拨,引导学生将教读课中习得的内容,与自读篇目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注重知识的迁移,前后串联,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同种求异,异中求同,由此及彼,从而体现单元内在知识结构的联系性和整体性。其次,教师善于组织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阅读中的难点。阅读中出现个别性的问题,可通过学生自问自答来解决。如果是集体性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加以疏导了。教师的疏导并非就是教师个人的“一言堂”,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讨论来解决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学生发表见解,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最后,教师要善于组织总结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自读的方式,交流自读的经验,并适当补充课外阅读的篇目,引导学生继续自读类似的文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小组合作时的纪律,组内学生参与情况,小组展示交流的多样性,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等,设置一系列的激励奖项,如:“金话筒奖”“好伙伴奖”“互帮互助奖”等,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群体效应,强化合作技能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总结提升,有效拓展

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有必要将单元内的知识系统适当的归纳整理,使学生更深入掌握单元的学习重点。进行单元的总结并不是把本单元的课文再拿出来简单地重温一遍,也不是通过一系列的习题进行机械式的训练,而是紧扣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提升过程,从而为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做好准备。因此,单元总结梳理是迁移的桥梁,也是联系前后单元的纽带。教师可以根据文体特征进行总结梳理。记叙文可以从语言特色、人物形象、结构特征、叙述顺序等方面归纳;说明文可以从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对象、语言形式等方面归纳;诗歌可以从诗题、表达形式、象征意蕴等方面归纳。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的重点,再结合单篇课文的个性来归纳。为了使梳理更加深入,可以加上学生自己的体会和评价,也可以加入一些课外补充的片段、短文。这样就不会使归纳整理过于枯燥乏味,让学生能在迁移运用中获得提升。

總之,单元教学有一定规律,教师既要熟练掌握单元教学的流程序列,又能根据教学实际适时调整,使单元教学更具有灵活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

[2]林爱娟.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3,(6).

单元复习实效 篇3

一、单元目标的整体设计

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在35分钟内完成课程标准所制订的全部培养目标。因此,英语教师需要依靠单元整体设计推进,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从小学阶段的总体目标到年段目标,再到学期目标,最后细化到每一个module和unit的目标。只有通过这样的整体考虑,才能制订出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目标。有了具体的单元和单课目标,对于每节课要达成什么教学目标,一个单元之后又要达成什么目标,用几个课时达成最终目标,教师自然心中有数。整体制订单元教学目标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循环复现

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就是不断积累、循环出现。以牛津英语3AM3U2 Shopping为例,单元教学目标中对于音标目标描述为:“学习掌握元音字母0在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律以及能正确诵读儿歌。”教师根据这一单元目标,制订了分课时目标:第一课时,学习音标,归纳在单词中的发音;第二课时,复习音标,知道在单词中的发音,并能朗读相关儿歌:第三课时,通过练习巩固音标,深入理解儿歌内容。教师将同一内容贯穿在一个单元的三个课时之中,让学生学习、掌握、巩固,通过不断复现,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机会。

2. 梯度推进

仍以上述一课为例,教师根据单元目标制订了分课时目标,一步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学生从“描述、复述”到“表达、对话”,再到“制订、书写”,由扶到放,循序渐进。通过学习,学生能在课堂模拟的情境中准确运用所学语言和技能完成交际活动,可见目标的整体制订有助于提高语言知识的复现率,呈现学习的过程性和思维性,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二、文本再构的整体设计

语言的“声、形、情”需要内容来体现,学生只有先理解文本内容,才会去关注文本语言,只有学习了文本语言才能体会语言所蕴涵的情感。以牛津英语2AM2U2 That's My Family为例,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篇文本在内容、语言与情感上是如何有效结合的,见下表。有了内容的依托,学生才能体会到主人公的情感起伏,进而体会到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的整体推进

优化创新提高复习实效 篇4

一.九年级语文复习创新教学法的特点

1、相对性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对于九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来说,采取的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劣势的地方,不存在绝对的好方法和绝对的坏方法。从本质上说,每种教学方法都具有两面性,即优点和缺点。所以,复习方法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相对性的特点。

2、针对性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对象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通常情况下,老师都是采用自己比较熟悉或者是运用熟练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复习教学对具体的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此,又具有针对性的特点。

3、综合性

教学方法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老师教,一个是学生学,当二者达到统一并且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的时候,这样的教学方法是最成功的。老师教的方法主要体现在:示范、辅导和训练、启发上,而学生学的方法主要体现在观察和模仿上。

二.如何运用创新复习法进行九年级语文复习教学

1、串讲复习法,为学生大脑进行原有知识的联结

串讲复习法,是语文教学中“讲”与“串”的传统教学方法的体现。所谓“讲”就是讲解的意思,而“串”则指串联,即将上下文的意思和主体串通起来,其实质则是“讲”,而“讲”的特征就是“串”,也就是将字词、句子、段落、语篇连贯、系统的讲解。

比如,教师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将初中语文7-9年级的语文书上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类,如语法常识、诗词记忆、文言文、讲读课文、积累与运用、作文等几类,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脉络清楚,头脑清晰,达到知识点整合复习的目的。还可以把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前后串讲进行有效衔接,唤醒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再认识和再理解,加深了学生大脑对新旧知识的组织性。这样一来,复习也会变得轻松。串讲重点在于教师对重点知识的有效连接,让重点知识犹如提纲或者网络,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联结,启发学生进行联想,使整个九年级的语文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复习。

2、笔记复习法,让学生提取重点进行复习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记笔记复习法,使普遍所选有的一种复习学习方法,让学生从初中几册语文书本中积累相关的知识重点,然后放开语文书,直接看笔记,达到突破重点的学习目的。

比如,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本上的语文知识点,还有语文积累性的名篇名句,学生平时积累下了的,教师在复习的时候打开笔记,便于记忆。再比如,九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赏析课,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记笔记,把全册书中的文言文所要求记忆的古汉语释义,比如“妻子”文言文中理解“妻子和儿子”;“可怜”是“可爱”的意思;“青春”是“春天的美好景色”等,进行做笔记,使知识点变得系统性、整体性,复习起来也一目了然,而不是急于去查阅很多本书而寻找答案。

3、联想复习法,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触类旁通

联想学习法是建立在对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复习方法。对九年级学生,已经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后一年的学习阶段,也是升入高中阶段的基础和衔接点。教师让学生通过联想,可以想到很多知识点,这样既连贯了知识,也使零散知识得到有机的联系。

比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上的《故乡》,由这一课的复习,学生可以联想到很多,比如联想到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狂人日记》;联想到小学六年级学过的《少年润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等;还可以联想到所在单元的《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等课文的学习,这样学生想忘记也很难。我们所学的知识不是独立体,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只要你善于联想,大胆去想,一定会把看似零零落落的知识,集合与一起,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九年级作为初中进入高中的重要衔接阶段,其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初中生系统掌握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作为九年级语文教师要对文本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总结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系统、整体掌握知识提供有力的保证。

单元复习实效 篇5

在篮球教学中, 我尝试采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 并对其效果进行了验证, 结果是可喜的, 有其现实意义。首先, 我了解学生的能力, 能使各层次学生, 各得其所, 各取所需, 各显其能。其次, 分层教学有利于面对全体学生, 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增强全体学生的学习信心, 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 符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是让所有学生都有成就感的一种有效手段。其三, 有利于让学生各取所需,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使学生掌握一种锻炼身体的手段与方法, 为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当然, 这需要教师为每个层次确定恰当的目标, 每个层次的目标一定要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 即我们常说的“园中摘桃, 跳一跳, 摘得到”。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我在09届大一年级选取了两个班做为篮球分层教学实验班, 选取另两个班作为对照班, 不采用分层教学, 用以往常规手段来进行教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篮球单元的学习。其中, 实验班进行分层教学, 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 均完成同样的教学目标。

三、实施过程

1. 确定单元目标, 根据大一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 我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能有一定质量地完成篮球几种常见传接球技术动作, 能和同伴在已掌握动作的基础之上进行配合练习, 并在教学比赛中运用这些传接球动作。在学练过程中, 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2. 确定重难点, 由于教学对象是大一学生, 他们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所以我将本单元的教学侧重点放在运动技能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重点:能领会传接球动作要领。难点:合理地在进行间运用技术动作。

3. 问卷调查, 进入本单元教学前, 我先对四个班进行了一次不记名问卷调查, 从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了解学生的状态。如:“你喜欢参与学校的体育活动吗?”“你业余时间常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常常和同伴合作参与活动吗?”“你喜欢上体育课吗?”“愿意提高篮球技术吗?”“你了解篮球运动吗?”

4. 单元教学, 在单元教学的过程中, 我首先用一节课时间, 引领学生学习篮球常见的基本动作, 这是完成后期教学的基础。在所有学生学会篮球常见基本动作的基础上, 我连续多节课, 进行两种形式的教学。在实验班, 我采用的是分层教学, 每节课教师都会出示三块小展板, 上面有本节课各层次目标和学法建议, 并给出学生选择层次的方法, 让学生自主选择层次, 进行分层教学。教师将学习卡片交给体育骨干或小组长, 上面有学法建议, 由体育骨干带领大家进行自主学习和尝试。如何分层呢?我提供了下面的建议:

·根据教师提供的层次目标;

·根据自身能力或同伴互荐;

·根据各种练习的组织线路图。

表三:分层教学课堂采用的展板内容 (例)

·层次三、具备较高篮球水平的层次:这一部分同学有较好的专项素质, 在以往的篮球教学中, 已经显示出能够较好地完成动作。·层次二、具备一定篮球水平的层次:这部分同学人数最多, 教师重点放在这个层面的学生上。教师指导的时间也最多, 这部分同学主要以启发式教学方式为主, 教师主导多一些, 教师设疑多一些, 学生带疑练习多一些, 学生尝试多一些。教学内容可以细化, 完成层次目标。·层次一、专项能力较差的层次:教师要了解这部分学生因何而差, 是天生能力不行?是后天练习不够?做到知己知彼, 才能有的放矢。

四、结果对照

在完成单元学习后, 我进行了技评考核, 并再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一方面是想对比学习最终效果, 另一方面, 对一些选项, 我的措词有了一些改变, “你愿意和同伴合作参与活动吗?”“你喜欢上体育课吗?”“你掌握了常见的篮球技术吗?”“你愿意进一步学习篮球吗?”以此来了解学生对学习篮球的态度变化。可以得出采用分层教学的两个班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改变学习参与的态度上和对照班相比, 有良性的促进作用。

五、结论

完成这个单元后, 我觉得学生学有所得, 特别是对分层教学的价值, 我有了自己新的认识。

1. 分层教学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分层教学的方式, 能面向全体学生, 让所有学生都力所能及, 各显其能。学生在初学篮球时 (特别是女生) 会遇到许多困难, 如动作不协调, 动作无法到位, 体力跟不上等, 而分层教学正好可以很好地克服这样的弊病。通过不同层次的目标定位, 加上篮球独特的运动魅力, 吸引着学生克服困难, 咬紧牙关, 坚持下去, 无形中, 使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让所有学生每节课都能自主、合作地完成教学目标, 达到既有一定运动负荷, 又对学生的心肺功能和协调能力的提高有很好的作用, 这样好的教学方法, 我们何乐而不为?

2. 分层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合作, 学生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层练习, 由于整个层次内都是水平差距不大的同伴, 大家更容易有共同语言, 更容易沟通, 更容易合作学习。加上课中会经常出现以分层后的小组为单位的各种形式的展示, 这也促进了学生的组内合作, 把学生从单一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 大家一起学习、一起锻炼, 一起提高, 大家共同欢乐、互相鼓励, 其乐融融。因此, 分层教学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 更能使学生在锻炼中得到一种精神享受, 使学生“融”入到集体中。

3. 分层教学能让教学目标更好达成, 分层教学中的每个层次, 教师都应该给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这样的层次目标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让学生可望能及。在各种教材的单元教学中, 都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 逐步加大难度的过程。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是任何教材在教学中都面临的问题。在篮球单元教学中, 如果统一目标, 有可能会因为教材难度大, 让部分水平差的学生对篮球失去信心,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这对新课标的目标达成不利;教材难度小, 部分水平高的学生又会觉得没有挑战, 打不起精神。如何来界定这个“度”呢?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学习, 前人的研究告诉我们,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应以少量出汗、略有疲劳感、心率在130次/分左右为宜, 总的练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随着锻炼水平的提高, 体质的增强, 运动强度和运动总量都可以适当增加, 但心率最高不超过150次/分为宜。分层教学由于设置了不同的层次目标, 恰好把握了“度”的问题, 让所有学生都能完成目标。

六、思考

通过对篮球单元的分层教学尝试, 我收获教学教研的成果, 体验了研究的过程, 验证了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 也产生了如下的思考:分层教学的课堂中, 如何快速分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分层教学在其它教材中是否可行?分层教学层间的流动形式还有哪些?分层教学操作时, 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等等, 这些都是我将来需要进一步去深入研究的主题。

总之, 分层教学的教学形式以其所具有的独特的体育教育功能, 促进健康功能和社会适应功能在优化育人环境、实现《新课标》的各个领域目标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从而成为我们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特别是《新课标》的实施, 使我们的体育教学脱离了以前的为教会学生技术而教的禁锢, 为各种教材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不同层次的群体并区别对待, 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这样的分层教学在体育教学中, 是很有实用价值的。

摘要: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或兴趣爱好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 使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一线体育教师, 笔者对篮球单元进行了分层教学尝试, 体验了研究的过程, 验证了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和实效, 得出了分层教学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能让学生更好地合作、能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等结论, 以期与同行们共勉。

关键词:篮球单元,分层教学,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以人为本,目标达成

参考文献

[1].体育 (1-6年级) 体育与健康 (7-12年级) 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

[2].陈建嘉.体育、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指南.华师大出版社, 2003, (7) .

优化创新提高复习实效 篇6

一.九年级语文复习创新教学法的特点

1、相对性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对于九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来说, 采取的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劣势的地方, 不存在绝对的好方法和绝对的坏方法。从本质上说, 每种教学方法都具有两面性, 即优点和缺点。所以, 复习方法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 具有相对性的特点。

2、针对性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对象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通常情况下, 老师都是采用自己比较熟悉或者是运用熟练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复习教学对具体的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 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要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因此, 又具有针对性的特点。

3、综合性

教学方法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老师教, 一个是学生学, 当二者达到统一并且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的时候, 这样的教学方法是最成功的。老师教的方法主要体现在:示范、辅导和训练、启发上, 而学生学的方法主要体现在观察和模仿上。

二.如何运用创新复习法进行九年级语文复习教学

1、串讲复习法, 为学生大脑进行原有知识的联结

串讲复习 法 , 是语文教 学中“讲”与“串”的传统教学方法的体现。所谓“讲”就是讲解的意思, 而“串”则指串联, 即将上下文的意思和主体串通起来, 其实质则是“讲”, 而“讲”的特征就是“串”, 也就是将字词、句子、段落、语篇连贯、系统的讲解。

比如, 教师运用这种方法, 可以将初中语文7-9年级的语文书上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类, 如语法常识、诗词记忆、文言文、讲读课文、积累与运用、作文等几类, 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 脉络清楚, 头脑清晰, 达到知识点整合复习的目的。还可以把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前后串讲进行有效衔接, 唤醒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再认识和再理解, 加深了学生大脑对新旧知识的组织性。这样一来, 复习也会变得轻松。串讲重点在于教师对重点知识的有效连接, 让重点知识犹如提纲或者网络, 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联结, 启发学生进行联想, 使整个九年级的语文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复习。

2、笔记复习法, 让学生提取重点进行复习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记笔记复习法, 使普遍所选有的一种复习学习方法, 让学生从初中几册语文书本中积累相关的知识重点, 然后放开语文书, 直接看笔记, 达到突破重点的学习目的。

比如,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本上的语文知识点, 还有语文积累性的名篇名句, 学生平时积累下了的, 教师在复习的时候打开笔记, 便于记忆。再比如, 九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赏析课,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记笔记, 把全册书中的文言文所要求记忆的古汉语释义, 比如“妻子”文言文中理解“妻子和儿子”;“可怜”是“可爱”的意思;“青春”是“春天的美好景色”等, 进行做笔记, 使知识点变得系统性、整体性, 复习起来也一目了然, 而不是急于去查阅很多本书而寻找答案。

3、联想复习法, 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触类旁通

联想学习法是建立在对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复习方法。对九年级学生, 已经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后一年的学习阶段, 也是升入高中阶段的基础和衔接点。教师让学生通过联想, 可以想到很多知识点, 这样既连贯了知识, 也使零散知识得到有机的联系。

比如,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上的《故乡》, 由这一课的复习, 学生可以联想到很多, 比如联想到鲁迅先生的 《朝花夕拾》、 《狂人日记》;联想到小学六年级学过的《少年润土》、 《我的伯父 鲁迅先生》、《有的人》 等;还可以联想到所在单元的《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等课文的学习, 这样学生想忘记也很难。我们所学的知识不是独立体, 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只要你善于联想, 大胆去想, 一定会把看似零零落落的知识, 集合与一起,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单元复习实效 篇7

从“2013年度苏州李政道奖学金”获奖名单中笔者获知, 我市梁丰高级中学学生高某 (高考407分, 物理A+, 化学B+) 荣获三等奖。高同学语数外三门总分理科全市第一, 超出一本分数线69分之多。但他的选修学科化学却只是B+, 按正常录取渠道, 根本进不了名牌大学。这绝不是个案, 在我市其他学校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甚至出现语数外三门远远超过一本分数线, 化学却是C的情况。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是高考化学试题过难吗?笔者认为这主要缘于在江苏新课程高考模式下, “二语一数”是学生的生命线, 我市几乎所有的高中都将化学学科的周课时数和作业时间进行了压缩和限制。课后不允许布置任何形式的作业或以其他形式挤占学生的时间。笔者粗略算了一下, 化学总共的上课时数不超过35课时。在这非常有限的时间里, 我们怎样来进行“二轮、三轮”复习呢?茫茫“知识点”, 我们该从哪里着手作为复习的切入点呢?不允许学生做课后作业, 完整构建知识体系谈何容易!为此, 笔者结合我校近期的课改提出了“微型”专题复习策略, 坚持以课堂练促方法, 以课堂练促巩固, 效果不错。现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二、“微型”专题的含义

“微”顾名思义就是“小”。由于时间紧迫, 只能就“考什么就复习什么, 怎么考就怎么复习”的思路采用“微型”专题的方式来进行有效应对。因此, “微型”专题是指就复现率很高的考点或就II卷中常考题型中的某些考点或就某一知识模块中的某些主干知识设置的小专题。其目的在于针对化学复习时间紧、内容多、地位低、无作业的特点, 使它们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微型”专题的设置

每个“微型”专题的设置在高考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可大意。复习阶段, 我们将设置哪些“微型”专题?其依据是什么?笔者认为:必须认真研究“三考”。这是设置“微型”专题的前提。由于上课时数明显减少, 这反而留给我们教师更多的思考空间。除必需的备课、上课外, 有更多的时间静下心来认真研究考试说明、高考考点、高考试题。

1.研读考试说明

每年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都会公布各学科的高考说明。它明确传达出“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组卷原则”“不同知识的能力要求”等重要信息。认真研读考试说明, 理解其精髓, 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命题趋势, 研制出针对性更强、更实用的专题。

2.研究高考试题

高考试题是高考题型的展示, 是最权威的试题。它具有新颖性、科学性、规范性、综合性。研究高考试题时, 我们重点思考: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怎么评分?答题的规范性是怎么要求的?等等。纵观近三年来的江苏高考化学试题, 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考题不编、不怪、不超纲, 命题风格及题型基本保持稳定, 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同时也不难看出, 第I卷选择题中复现率较高的知识点有:1化学与STSE;2化学用语;3限制条件下的离子共存;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5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6对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评价;7评判工业上有实际应用的物质转化关系;8NA;9生产、生活中有实际应用的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等等。

针对这些考试中复现率较高的知识点, 我们就一一设置相应的“微型”专题专门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并加以强化训练。

3.研究高考考点

考点是命题的导向。因此在研究考题的基础上, 认真分析第II卷试题中涉及的考点对高考复习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如II卷中的第16题属化工生产流程图题, 是江苏化学高考试题的新亮点和主流题型, 学生普遍感到棘手, 失分也最严重, 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但如果我们将这种题型进行拆分, 就不难发现, 这种题型涉及的考点无外乎:1新情境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2化工原料的预处理措施 (如粉碎、酸浸、碱浸等) 及原因解释;3化工流程中的分离与提纯 (如除杂等) ;4化工流程中涉及的实验操作 (如趁热过滤的原因、如何洗涤沉淀、洗涤沉淀的目的、如何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等) ;5专用的化工术语及原因解释 (如提高浸出率的措施等) ;等等。

II卷中的第17题是一道有机综合题, 常涉及的考点为:1含氧官能团的名称和反应类型的判断;2某有机化合物X的分子式或结构简式的推断;3限定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4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流程图;等等。

我们先将这些拆分的考点一一设置成“微型”专题来进行突破, 然后再整合起来进行综合训练, 效果较好。

四、“微型”专题的实施

1.实施流程

结合我校近期实施的“活动前置式教学”模式的几个教学环节, 将“微型”专题实施的步骤定为:1考纲要求;2当堂检测;3互动释疑;4归纳总结;5当堂补练。

2.具体步骤

笔者以“微型”专题《新情境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为案例来进行细细阐释。

(1) 考纲要求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目的是让学生知道高考考什么。

(2) 当堂练习: (2012年江苏高考·选编) 硫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 (xNa2SO4·yH2O2·zH2O) 是一种优质的固体双氧水, 在纺织、造纸、洗涤行业都有广泛的用途, 其中H2O2 的含量可用下列方法测定:称取1.7700g样品, 配制成100.00mL溶液, 取其中25.00mL溶液, 加适量稀硫酸酸化后, 用0.02000mol·L-1KMnO4 溶液滴定至终点。

1请写出H2O2 与KMn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上述滴定若不加稀硫酸酸化, MnO4被还原为MnO2, 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一上课就让学生进行当堂练习, 时间大约控制在10分钟左右。由于学生课后没有做化学作业的时间, 所以课前这10分钟的当堂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选题是关键。笔者选题的原则是:第一, 先做题再选题, 习题做到精选再精选。第二, 课堂用的习题主要以近三年江苏高考题为基础进行选编或改编, 并注重各地资料的整合, 决不做拿来主义, 做到宁可浪费资料, 也不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第三, 做到“五个不选”, 即没有做过的题目不选;不符合考试说明的题目不选;太难、太怪的题目不选;表达不规范、不严密的题目不选;没有针对性、代表性的题目不选。除选题外, 当堂练习中的问题设计也至关重要, 应尽量把要复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渗透到组编的习题中去。设计的问题最好能环环相扣, 有思维梯度, 对同一知识, 尽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不同层次设计成问题链、问题串。

(3) 互动释疑

学生在完成当堂练习后, 安排学生以小组 (前后排4人) 为单位, 进行相互交流、讨论。为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思路, 课堂上应尽量让学生说, 以充分暴露他们的思维缺陷。如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怎样考虑的?你为什么这样考虑?还可以怎样考虑?等等。学生出现错误时, 放手让他们自己寻找错误的根源, 剖析错误的成因。通过活动或“教”别人是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解决, 教师不要代办。这样才能让学生彻底明白自己的疏漏之处、不足之处、缺陷之处。通过这样的释疑方式, 笔者发现在实施“微型”专题《在新情境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结合当堂练习题进行分析) :1H2O2 和KMnO4都是常见的氧化剂。在配制成100.00mL的溶液中, 加适量用稀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后, H2O2 是作氧化剂还是还原剂?若H2O2 作还原剂, 其氧化产物是什么?2如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3根据溶液酸、碱性介质的性质, 如何调配电荷守恒?4滴定若不加稀硫酸酸化, 怎样调配电荷守恒?等等。

(4) 归纳总结

根据互动释疑环节中学生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 其根源在于: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 学生不会利用或很少利用题设情境, 即不会根据题设情境来考虑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引导学生在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要围绕题目中的情境来进行分析和思考, 根据题设信息来判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分别是什么, 氧化剂、还原剂又是什么, 等等。决不能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当然地认为, 否则就很容易掉进题设的陷阱中去。就像当堂练习题中的H2O2 一样, 通常情况下H2O2 是常见的氧化剂, 但当它遇到KMnO4这样的强氧化剂时, H2O2 一般只能作还原剂了。它被KMnO4氧化后得到的氧化产物通常是O2。不能定势地认为此题中的H2O2仍作氧化剂, 如果这样, 就会全盘皆错。最后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下, 将新情境下如何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思路归纳总结如下:

第一, 明确“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什么, 即氧化剂+还原剂+介质→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其他产物;

第二,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进行配平, 以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第三, 根据电荷守恒原则结合介质的性质, 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 考虑是利用H+来满足电荷守恒, 还是用OH-来满足电荷守恒;

第四, 检查原子个数守恒, 若H、O原子个数不相等, 用H2O来凑足。

(5) 当堂补练

当堂补练是实施课堂的第二次过关。互动释疑和归纳总结环节主要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而学生是不是理解和掌握, 当堂必须要有反馈。过去这个环节是放在课后, 现在绝不可能了, 只能当堂问题当堂解决。 (由于篇幅的原因, 补练习题在这里就不再展出了。)

五、感悟

有的放矢:让习作复习走向实效 篇8

虽然习作水平的提升非一日之功,复习也不可能让学生习作突飞猛进。但准确地吃透学情,科学地进行复习,合理地安排训练,是能够让习作复习走向实在,走向高效的。

一、前期检测:把握学生习作的学情

学生的习作水平,教者心中有数。但总复习前,有必要通过一定形式的检测,对学生习作作出客观的评价,对习作问题有个全面的了解。这对学生而言,可正视不足,严肃态度;对教师而言,可采取对策,加以补救。

检测前要告知学生,使其正常发挥水平。如一位教师复习前,以下面两道习题进行检测:

1.题目:感谢你,××

提示:生活里,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人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感谢的人。请从中选一位你认为值得感谢的人,以《感谢你,××》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 要通过事情的具体叙述,写清楚为什么要感谢他(她),可写一件事,也可写两到三件事;(3)内容要真实,要表达真情实感;(4)字数在500字左右。

2. 题目:_____的开心事

提示:题目可以补“我”“爸爸”“妈妈”或其他人,也可补“我家”“外婆家”或其他人家,还可补“我们组”“我们班”“我们校”等;如果你喜欢写童话,可以补“小白兔”“小猴”或其他动物,也可补某个动物的家。

要求:要抓住“开心”这个重点,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如果写童话,不仅要注意想象丰富,还要注意想象合理。

上述习作题,既有一般命题的特点,给学生一定的依附;又有一般命题所没有的优点,给了学生材料选择的广阔空间和情感表达的自由天地。这样的习题,能较好地检测学生对生活的梳理、材料的选择、篇章的布局、情感的表达等诸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检测后,教者通过对习作情况的剖析,得出学生习作存在下述问题:

一是选材面太窄。第一题,感谢对象本可选择很多,亲人、朋友、老师、同学和伙伴,熟悉的和不熟悉的,而学生习作多限定在爸爸、妈妈和老师等角色上。第二题,大多数学生也是在“我”和“我家”上做文章。再从内容看,第一题,学生多从“学习”“生活”两个方面交代感谢原因。第二题也多围绕“我”或者学习进步,或者考试得奖等内容。当然,上述内容并非不能写,但从选材的面看,视角过于狭窄,难以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千姿百态,内容的丰富多彩。

二是内容可信度差。翻阅学生习作,典型的问题还在于所选材料俗套、雷同。第一题大多是身体病了,父母悉心照顾;学习掉队了,老师细心辅导。第二题大多是考出了好成绩,开心;竞赛得了奖,开心。

三是关照点不明。习作有无明确目标,是衡量习作质量的重要方面。从习作看,多数学生审题能力欠缺,语言表述目标性不强。第一题,不少学生仅仅写下事情,并没有时时关照“感谢”二字,内容叙述与文题缺乏紧密的联系;第二题,不少学生也仅仅对事情作了叙述,而没有与中心词“开心”照应。

二、诊断分析:明确习作复习的重点

为保证复习有的放矢,把握了习作的不足后,还须通过诊断性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追根溯源探原因,整体把握寻对策。这样,问题明确了,根源清楚了,对策明朗了,安排训练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上述案例,通过对学生习作问题的分析透视,教者觉得,学生习作存在不足,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日常训练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忽视思路拓展。学生习作之所以思路狭窄,重要原因在于教师对这方面的指导不够,教学时,放胆变成放任,自主变成自由。题目一出,任由学生“自主选材”,忽视了目标的引领和思路的拓展。

二是材料透视缺失。习作是认识和表述的心智活动,缺乏情感和思维参与,就难以写出富有活力的作文。由于教师对中心的淡化,忽视审题、立意的指导,一味让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甚至进行阅读教学时对主题也关注不够,导致学生难从现象中感受本质,从浅显中透视深刻,一旦自己写作,必然信马由缰。人物写下了,为什么写自己也莫名其妙。

三是材料验证不够。学生习作有无真情实感,首先取决于选材的真实与否,其次才是表达的真实与否。日常指导,虽强调写真实的事,但并未把“写真事、说真话、表真情”落到实处,明知材料不实却不引导更换,明知情感虚假却不引导修改。

三、矫正训练:落实问题解决的策略

对习作的问题了如指掌,对问题的成因胸中有数,复习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就一清二楚了。

1.让思路广起来。为了开阔选材思路,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从中得到启发:这组课文都是写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在选材空间上:《爱如茉莉》借“医院里”的事表达父母之爱,《月光启蒙》借“院子里”的事表达母子之爱,《我和祖父的园子》借“园子里”的事表达祖孙之爱,《谈礼貌》借“社会上”的事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爱。经过点拨,学生则能明白,选材思路可以从时间、空间、人物、事情等方面进行拓展,如“我家的开心事”可这样思考:1什么时候的开心事?(节日、假期、平时等) 2谁的开心事?(爸爸的、妈妈的、“我”的、一家人的)3什么开心事?(生日、买车、购房等)

2.让材料真起来。习作复习中,要始终把“写诚实文,做诚实人”作为指导的根本。选材引导,要求选择的材料要有据可查,表达的情感能令人相信。为确保选材真实,可把选材范围由近处逐步向远处引,先写班内、校内的事,再写班外、校外的事,使事情限定于一定的视听范围内。当学生知道了写真事的重要,享受了写真事的甜头,形成了写真事的习惯后,就舍弃了这方面的限制。选择真实材料,还要引导表达真情,对事情自己怎么看、怎么想就怎么写,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真切的情感。

把握“四字”要诀,提优复习实效 篇9

对于复习课,每位老师都不陌生。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老师,也往往对复习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然而,在提升课堂效益的今天,广大教师却对复习课少有研究。即便有所研究,也往往停留在一节课中。至于是否能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点为基点的体系性的东西,我们似乎都未能关注到。对于复习课的评价,我们应该关注什么,我想,首先要解决下列问题:

复习什么:我的学习存在什么问题?

怎样复习:复习中如何引领学生关注知识、技能,如何引领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价值,如何有层次的推进复习进程,又如何让孩子自主梳理、操作、练习?

如何反馈——关键问题是,如何在反馈中引导学生导悟提升,提升质疑能力,建构是否突出以生成为要旨?

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复习方法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复习的科学性。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应时时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并渗透科学的复习方法和数学思想。那么评价复习课的标准是什么呢?我想,应该落实下列“四字诀”:

一、目标要“明”——心中有人

教师是否对教学内容以及学情了然于胸——知识体系还存在怎样的问题,学生学习中存在怎样的问题,是否能够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状况确定练习内容,复习目标是否很明确的交代,这是一节优秀的复习课的大前提。复习课中各类知识庞杂,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要提升复习效率,不允许教师“且思且行”,必须要做到“预则立”,并围绕目标进行教学。复习时,由于时间有限,如果任务量过大,会导致学生既“吃不好”,又“吃不饱”。比如,有的教师在复习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一节课就安排了复习、练习等多项内容,学生没有独立的作业时间,严重影响了复习的效果。这就是心中目标不明所致。

二、梳理要“净”——脉络分明

不论是单元复习,还是总复习,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自我排查——我掌握了哪些本领,我的学习还存在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要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类,分类识别,组块理解和记忆。重点关注是否使知识形成体系,形成脉络,让学生有干净清爽之感。系统论中的整体性原则告诉我们,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具体的说就是如果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把学生所学知识梳理、归类、形成系统,知识就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相互关联的整体。这样就比散装的知识复习更有效。特别是总复习,内容丰富,时间紧迫,特别是有一些节点问题,在书中并没有反应,需要教者对教材进行仔细分析,再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理、消化、吸收。

三、练习有“悟”——价值体现

小学数学学习是重复的螺旋上升的过程,需要学生在练习中引领学生巩固拓展,升华认识。其终极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知识的价值,并能根据实际应用知识。因此,复习课的练习要关注以下几点:(1)是否围绕核心知识设计练习,是否绝大多数学生在参与,使学生对知识的价值有所感悟;(2)练习设计是否以递进为层次,是否重视基础性练习,是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发展。因此练习要体现基础性和主体性,突出基础题的训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一味的拔高。要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达到概念化、条理化和自动化的程度;同时,关注核心知识隐含的知识点,要深入挖掘每一道练习题的价值,对相关习题进行变式、丰富、拓展,或设置相应的具体情境,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的深刻性。(3)在训练过程中,练习形式是否多样化,感悟方法是否呈现出多元化。练习过程不能只是单一、机械、枯燥的训练——做题,做题,再做题,应该是教师引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感悟其应用价值,再通过交流分析、合作操作等方式完成信息的转化,降低问题的抽象程度,从而迈向成功解决问题的彼岸。(4)自主建构是否以生成为要旨。许多数学上的发现、发明是从生成中获得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待课堂的生成的一些意外,巧妙地加以转化和有效运用,使其成为心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既然是学生自主建构,教者是否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是否顺应了学生的思考方式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对于教学中出现意外事件和错误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进行反馈、分析,可以设置“个性错题互助”、“一题多解,解法优化”等环节,帮助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引导学生在反思中解决问题,在感悟中迁移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想。

四、作业能“清”——成功体验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堂是哪个结束阶段,要设置适当的监测性练习题让学生独立练习,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课堂评价,从而对自我在本课的表现、练习情况等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体验快乐与成功,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于“当堂清”环节的评价,我们要关注以下几点:(1)是否在围绕重点知识设计习题,习题是否有针对性和延展性;(2)作业是否能够让70%以上的学生全部完成;(3)作业正确率是否够高,作业反馈是否实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是否关注了反馈之反馈的重要作用也应该作为评价要点。

总之,复习课的教学应以让每一个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体验为宗旨,而复习课的评价标准与要领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也应该随着具体班级情境而动态发展。

单元复习实效 篇10

一、研究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中考的纲领性文件, 是中考命题的依据, 它对中考物理的考点、考试难度、考查的方式都做了具体的解读。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三总复习时, 要认真研读、吃透考试大纲, 了解命题的方向, 以及每个考点的难度。同时每年中考之前都有中考说明会, 每一位初三物理教师都要领会会议精神, 注意中考的细节变化, 注重核心知识的难度把握, 注重和以往相比的教材变化, 这样在复习时更有针对性, 更有时效性, 避免加重学生的复习负担。

二、研究中考学生

1.激发学习信心

一模考试过后, 部分后进生屡考屡败, 失去信心;部分学生认为大局已定, 努力已经来不及了, 于是过一天是一天;部分学生认为模拟就代表中考成绩, 模拟考好了, 思想就放松了, 没有紧迫感。老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加以不同的引导。

同时, 要帮助学生分析试卷上出现的错误的原因:是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扎实、还是分析问题的方法有问题、或者是不会分析题意、或是一到考试就心理紧张等方面的。这些问题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 正确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让学生尝到问题解决后的甜头, 从而更加努力, 自主学习。

2.调整心理状态

初三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 不能很好约束自己。面对中考, 他们会存在一点迷茫和焦虑。老师在这个时候更多的是要给他们疏导而不是阻止这样做或那样做, 让学生能平和地度过人生第一关。

学生会有一定的考试压力, 很多学生到了一模考试过后才明白, 自己离目标有多远, 离父母的期望有多远, 有的学生甚至不敢面对现实。教师应该抓住教学中的机会, 适当引导, 确定新的目标。

三、研究中考试题

1.注重课本知识的挖掘

中考物理的复习应以书本为本, 中考物理评价侧重于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过程与方法, 考查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进行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的能力。

教师在对试题认真分析的基础上, 要对试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找出试题出自初中物理书本知识的原形, 同时可以在学生对该试题理解透彻的前提下, 对学生失误的题目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思考, 甚至可以增加适当的实验再现物理现象, 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注意知识的拓展深化, 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知识、熟练技能、弥补缺陷、纠正错误、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2.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

近几年, 利用数学思想和函数图像解决物理问题成为中考物理中的热点问题, 这些中考题大部分来源于课本或者学生实验中的数据, 灵活性大, 难度较高, 对学生的物理知识储备要求较高, 要求学生能熟练应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物理问题。因此, 解题教学及习题训练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通过解题的训练, 尤其是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 更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与深化, 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把习题通过条件变换、因果变换等, 使之变为更多的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 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 从而获得“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不断解决而得到不断提高, 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 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3.注重层次分明的讲解

对试题的分析应该详略适当, 有些试题要详细分析, 如涉及主干知识或者具有典型性的解题方法的试题, 而有些试题则可以进行一些简略说明即可。详略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试题本身的因素, 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 在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前提下, 还要注意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 使答对的同学和未答对的同学通过讲评都能够有所收获。

例如, 一般作图题, 大部分同学失分较少, 但要让学生知道作图中特别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如作力的分解图时要注意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做完后一定要标上力的符号, 有大小的还要标大小;作电学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标上分支点等等, 这些都是学生不太注意的扣分点。再如:对于计算题, 讲评试卷的过程中, 一般请学生分析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而不要把完整的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一般在分析完一个试题后, 教师在课堂上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消化和订正, 教师巡视过程中再适当地指导个别存在问题的学生。

4.注重讲练结合的实效

上一篇:页岩气钻井新工艺下一篇:外资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