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收视(共10篇)
节目收视 篇1
随着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 观众的观赏水平也越来越高, 要想抓住观众的眼球, 留住观众, 大幅度提高节目收视率, 合理的节目编排策略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节目编排策略不仅要遵循传统的要求, 而且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符合现代大众的心理需求, 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一、电视节目编排的一般传统策略
电视节目编排的一般传统策略包括纵向节目编排组合策略和横向节目编排组合策略。
(一) 纵向节目编排策略
纵向节目编排策略是从节目或频道自身出发的, 以提高节目自身的质量和竞争力为目标, 以自身节目或频道的合理有效编排为着力点的编排策略。纵向节目的编排第一要明确的是节目定位,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采用具体的编排策略。一般的纵向节目编排策略有“吊床策略”、“搭帐篷策略”、“带状策略”、“棋盘策略”、“板块编排策略”等。
1. 吊床策略与搭帐篷策略
吊床策略和搭帐篷策略在原理上很相似, 它们都可以运用于收视率较低或收视率不确定节目的编排, 吊床策略是通过类似于吊床的形状的编排形式, 在一个收视率较低节目的两端分别安排两个收视率较高的节目, 这个收视率低的节目就会受到两端节目的影响从而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同时也会因两端高收视率节目的原因使观众停留在同一频道上。同样, 搭帐篷策略是在中间安排收视率较高的节目, 两端安排收视率较低的节目。两端收视率较低的节目会受到收视率较高节目的影响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收视率, 但是搭帐篷策略的效果没有吊床策略的效果好。
2. 带状策略与棋盘策略
带状策略与棋盘策略在原理上是相反的, 带状策略是利用观众的收视习惯, 把节目安排在同一时间播出, 例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每周六播出, 培养了观众的收视习惯。而棋盘策略是利用观众的新鲜感, 在同一时间播出不同的节目。二者相比较, 棋盘策略的效果没有带状策略的效果好。
3. 板块编排策略
板块编排策略是指同类型的节目被安排连续播出。例如晚七点到七点半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 在这个时间段前后各个播放《新闻联播》的电视台大多数都会播放新闻报道类的节目。其理论依据是观众会连续收看喜欢的类似节目。
(二) 横向节目编排策略
横向节目编排策略是在纵向节目编排的基础上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 做到知此知彼。一般的横向节目编排策略有“重拳出击策略”、“对抗式策略”、“无缝隙策略”等。
1. 重拳出击策略
重拳出击策略是在别的台没有类似节目或类似节目投入不大没有播出的情况下, 编排一个新颖的、重磅推出、精心安排的节目, 以达到先发制人, 强势出击, 夺人眼球的目的。例如一炮而红的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以及红遍大江南北的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节目等等。
2. 对抗式策略
对抗式策略就是旗鼓相当的两个节目或频道在同一时间或时间段编排同一类型的节目以抗衡。例如最近热播的湖南卫视《快乐男声》与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在播出时间上时有一致, 并同为选秀类节目, 因此两者使用的是对抗式策略。
3. 无缝隙策略
无缝隙策略顾名思义是在节目的编排时做到无缝隙, 在一个节目的间隙中播放下一个节目的高潮部分, 以吸引观众不转台。例如湖南卫视就在各个节目间隙播放下一档时间段主推电视剧的高潮部分来吊人胃口, 达到提高收视率的目的。
二、电视节目编排的特殊策略
(一) 根据现代观众的收视需求来编排电视节目
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是电视节目最根本的目的, 也是电视节目提高收视率最根本的途径。进入21世纪以后, 新环境新事物迅速发展, 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思想观念也得到了极大的转变, 这就要求我们对广大的观众群体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全新的把握, 有的放矢, 才能使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例如河北电视台的农民频道主要针对农民群体开设了《三农最前线》《非常帮助》等栏目来关注农民的切实生活, 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 节目的编排要有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节目的编排只有有了创新有了特色, 才能使收视率长虹。一些节目的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 是因为这些节目一直在创新。例如天津卫视《爱情保卫战》的全新内容, 湖南卫视《快乐男声》的全新赛制等等, 这些实例都说明了谁有了创新谁就站在了胜利的最高峰。
简而言之, 电视节目的编排是一门艺术, 更是一门学问, 如何对有限的电视节目资源进行最优配置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具体认真对待。科学合理有效的电视节目编排对收视率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说科学合理的节目编排是通往收视率长虹道路的通行证。电视产业也只有在节目编排上占有优势,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 新型媒体的发展突飞猛进, 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快也越来越透明化, 电视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电视台只有通过有效的节目编排, 提高收视率, 吸引住观众,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长盛不衰。
关键词:电视节目,收视率,编排策略
参考文献
[1]胡波视听率调查与节目编排策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 (3)
[2]咸凯利初日亮地方电视台节目编排策略声屏世界2010 (11)
[3]刘宁如何发挥电视节目编排在频道竞争中的作用管理学家2011 (4)
节目收视 篇2
摘要:江苏卫视益智攻擂节目《一站到底》自3月2日首播以来,收视屡创佳绩,6月21日节目更是一举创下历史收视新高,达到1%(CSM44城数据),持续高涨的收视表现绝对算得上上半年国内卫视新节目中的翘楚。
江苏卫视益智攻擂节目《一站到底》自3月2日首播以来,收视屡创佳绩,6月21日节目更是一举创下历史收视新高,达到1%(CSM44城数据),持续高涨的收视表现绝对算得上上半年国内卫视新节目中的翘楚。而节目中遍及历史、地理、体育、娱乐等基础常识型的题目也让关于益智节目不益智的.讨论不绝于耳。
不过细心的观众发现,自6月以来《一站到底》节目中所使用的题目难度不断增加,尤其是6月21日的题目难度堪称节目历史最高,一位来自天津的小伙子周唯达凭借扎实的知识积累一举打败10人并荣登“站神”之位。关于节目题目难度不断增加,《一站到底》制片人彭正圆表示:“一档新的节目免不了不断的摸索与调整,从初期平民化的常识题目到近期不断增加难度的深度题目,我们希望选手间的对决可以更加精彩,更加凸显选手的水平。随着一年一度的高考成绩公布,我们期待来一场国内顶尖学子间的较量状元专场,相信一定会十分好看。”据悉,《一站到底》节目组已经开始了状元专场的筹备工作。
电视节目收视考核实践与探索 篇3
电视节目收视考核须依据权威的收视数据。从2004年起,荆州电视台先后从索福瑞、尼尔森和中视广联媒介公司购买日记卡和测量仪数据。2007年,我们开始运用收视数据对节目进行考核。几年来,荆视节目在收视数据的海洋中不懈搏击,取得了不俗的收视业绩。荆视三频道网内排名连年以绝对优势取得前三名,2010年,全天时段三频道收视份额36.64 %,超出网内排名第二的央视14个组合频道收视总和的33.9%。黄金时段份额44.98%,超出央视组合频道收视总和近一倍。伴随收视数据攀高的是节目质量的变化,近年来,荆视一大批栏目在国内获奖,其中《垄上行》、《江汉风》及大型媒体活动等获得全国大奖。一系列成绩的背后,节目收视考核是强有力的助推器。
过去,城市台不知收视考核为何物。在电视节目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为求网内收视竞争一席之地,城市台纷纷采纳和运用节目收视考核杠杆,用最客观的观众收视数据来评判、衡量节目取向和质量。节目收视考核,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许多城市台、甚至是卫视台和省会台在执行时都遇到过一些困惑。这项工作既没有统一的模式,也没有现成的捷径。同行中,也无法找到一种可以完整照搬照的经验或做法,只能靠自身摸索和总结。台收视考核起步较早,但目前仍处在一条摸索、总结,再摸索、再总结的探索之路上。
对于城市台收视考核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多年来一直求解而未全解。在我们的实践与探索中,发现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困扰和影响收视考核比较突出的问题:
1、样本户少,考核数据容易产生偏差。目前,大多数城市台购买的是100户样本户,有的甚至购买的是日记卡数据。应该说,100个样本户太少,日记卡数据也不太靠谱。但是,买200户、300户又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大多数城市台难以承受。利用100个样本户的收视数据来进行节目收视考核,由于样本户基数小,数据采集有时可能会因个别收视异动和样本户收视设备的问题使考核数据产生较大的波动,特别是日记卡数据,人工记录的延时填卡所产生的马太效应,会使数据失真,造成波动加剧,这种波动不但给收视考核带来问题,而且给采编人员如何改进节目生产带来疑虑。
2、时段竞争对象变化,导致自身数据变化。具体节目处在具体的时段中,各个节目收视时段中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一样,且在不断变化中。大家知道,节目收视考核的主要指标,即收视率、收视份额和网内排名实时数据中,与栏目所在时段中的竞争对手的强弱有直接关系。虽然我们在设定节目收视考核值时,一定会考虑时段的环境竞争因素,但是,当我们充分研讨各类因素并最终设定年度考核值后,环境因素往往又发生较大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带来原定考核值脱离基线。如:某台的一档相亲栏目在某时段播出,收视数据正常,但某一天江苏台的《非诚勿扰》也排在与同天同时段播出,那前者的收视可能会一落千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以季度、半年或一年为单位的原定考核值是调还是不调呢?调了不严肃,不调不合理,管理者们势必会陷入两难境地。
3、播出时间欠准,使平均数据产生误差。城市台除少数时政、直播和大型栏目能保证准点播出外,其它部分节目是不能保证分秒不差准时播出的。受前后节目时间挪动以及每天变化的广告时长升缩挤压的影响,被考核节目的播出或提前或推后几十秒几分钟,这就给节目数据掺进了水份,使被考核节目的月均数据名不符实,从而影响考核成绩。另外,城市台节目临时调整的随意性较大。如临时性节目增减、直播节目时长变更等,都带来节目播出时间的大幅度变化,这些调整和变更也造成被考核节目播出时间的大幅变化,造成数据错位,给以月均数据为考核值的考核结果带来很大影响。
面对考核中的一些问题,这些年,我们曾走出去学习和取经,仔细研究过一些专业期刊上的经验介绍,与来我台走访的兄弟台共同探讨,其中不乏好的做法和可借鉴之处。但这些做法和经验中,没有一种是可以照搬照用的。于是我们沉下心来,根据自己的实际,摸索自己的路子。这些年,我们正是通过研究自身的节目特点,根据实际制定考核办法,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初步摸索出一套比较适合自己节目生产和编排特点的考核办法。
如何针对城市台的特点做好节目收视考核呢?我们认为,首先应把改善硬件条件放在第一位。前年,我们放弃日记卡转而使用了测量仪样本户,为使调查数据指向更加准确,我们分别购买了100户城市和100户农村测量仪样本户,用不同数据考核不同收视群的节目,使数据更加接近实际。最近我们正在考虑使用3000户双向到户样本和100户到人样本收视数据,使考核数据更精准,更安全。总之,荆视在硬件条件的改善上,下了最大的决心,投入了该投的资金。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即尽最大的努力保证和满足考核数据的真实和准确。
在收视考核的具体操作层面上,几年来,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第一,在制定考核值时把上年度数据作为重要参考值。大家都会认同,无论是收视率、份额还是时段网内排名数据,都要将相关节目或时段上年度每月的平均数据作为重要参考值,当然,这种参考并非完全照搬,而是有参考,有调整,有增值。对于新上的栏目,我们根据拟投播时段以往的数据和栏目的潜质与预期,再考核环境因素制定临时考核数据,试行三个月后再行适当调整并确定正式考核数据。在制定各节目年度考核数据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各节目一年中的收视淡、旺季因素、所处时段因素、收视面向因素和公益性因素,针对不同情况,分门别类地制定好每一个节目的考核数据。
第二,合理制定收视率和份额的考核区间。设定收视率和收视份额考核数据指标,是收视考核中很关键、很重要的环节。我们的做法,在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数据发生的走势起伏延长线上设定五个考核点,然后精确设定每个点的收视考核值,五点可分别用“优、良、可、差、很差”予以冠名,每个值下明确设定奖励或处罚金额。由于每月的节目实得收视数据不可能与所设数据完全相同,所以,五个考核点数据必须前后延伸设置一个考核区间,五点区间数据首尾相连不重迭。考核运用时,当某月某节目数据落入某一个考核区间时,这个栏目的考核成绩和奖罚金额即取对应值。以上办法,是运用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数据测试节目收视比较简洁和实用的办法。
第三,把网内节目排名设为重要考核数据。如果说收视率和份额数据是节目自身纵向比较的话,那么,时段节目排名则是网内节目的横向比较。横向比较可以排除黄金段、非黄金段因素和收视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使考核数据更有可比性。虽然网内排名较为抽象,且很难升降,但它却是收视率和份额考核数据之外另一项重要考核数据,必须予以纳入。利用收视率、收视份额与排名数据,一纵一横综合比较,就能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节目的实际收视状况。在制定时段排名指标时,同样需要参考上一年度或前三个月的排名数据以及时段中的环境因素,然后设定考核名次及各档奖罚金额。如某新闻评论节目与中央台《焦点访谈》在同一时段播出,且大部分月份处于时段第二名并确定这个节目的考核名次为第二名的话,如某月实得名次冲到第一名,则奖,某月降为第三名及以后,则罚。
第四,从宏观上对频道和集团收视进行整体考核。荆视有新闻、垄上和精彩三个频道,在收视上称为荆视集团。对频道和集团的整体收视考核十分重要,这种考核主要是对总编室节目编排水平和质量的考核,设收视份额和网内排名两个大的方面。总编室负责节目总体编排的是节目组,下设的三个小组分别负责三个频道的节目编排。频道考核主要是分别对三个小组的考核,同时与部门负责人挂钩。集团考核主要是对部门负责人的考核,同时与小组人员挂钩。频道与集团分为两轮考核,第一轮即每月的考核,第二轮即年度考核。两轮考核提出了分时段数据和年度总数据的要求,有效地掌控了荆视集团的整体收视考核。
第五,奖为主,罚为辅,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在制定全台年度考核数据时,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奖为主,罚为辅”。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一是从宏观上把握好奖罚比例,把年度总体奖、罚和不奖不罚的比例设在50%、20%、30%左右的总目标上。二是保证各种高攀奖励数据特别是大奖数据“跳起来能摘到桃子”。实践证明,一些节目部门经过辛勤努力也不断有部门、栏目和采编人员拿到过收视大奖。从年度整体考核结果看,罚的比例却低于20%。当然,这种奖罚比例的结果是建立在各栏目及频道收视数据整体抬升的基础上的——荆视集团网内收视数据长期保持第一,并遥遥领先。
电视节目的考核和评估是一个综合工程。我们说,收视率是衡量电视节目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收视考核是促进电视节目生产和编排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当然,我们强调收视考核的重要性,并非说这种手段是唯一的,纯收视考核并不能100%地衡量一切。为此,这些年我们在进行收视考核的同时,也在运用其它系列方式全面评估节目,如每月组织多种形式的节目综合和单项评比,参加全国、全省和本市的各类节目评比,以及对政论性、公益性和经济类节目制定特殊考核办法等,都是对节目收视考核的有力补充,正是由于在全面进行收视考核的同时辅以其它节目综合评估手段,极大地调动了采编人员的积极性,使一大批优秀节目脱颖而出,通过辛勤努力使节目取得好成绩的采编人员,从各个方面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精神上和物资上的鼓励。
作者单位: 荆州电视台
电视娱乐节目收视人群的心理研究 篇4
关键词:电视娱乐,收视人群,心理
电视娱乐节目, 是一类具有特殊目的的通过电视媒介来传播的节目, 能够吸收最广大的群众参与, 充分表现生活中的审美、娱乐、观赏以及必要的趣味性, 是当今电视媒体节目中的三大主流之一[1]。而娱乐作为人们生活、交际的必要情感流露与感情需要, 在社会发展历史中起到的作用十分远大, 自古就有劳动与休闲的对立统一, 旨在表明娱乐对于工作的重要性。因此, 对影响巨大的电视娱乐节目进行研究, 充分了解该类节目收视人群的具体情况, 明白其真正的心理行为, 不仅对于电视娱乐业, 对于人们的生活、工作都会起到很好的帮助。
一、电视娱乐节目发展阶段及收视人群构成
电视娱乐档节目真正呈现在荧屏之上, 要追溯到改革开放后期,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开放观念的注入, 人们对于娱乐等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时至今日, 电视娱乐节目经过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首先是八九十年代盛行的表演类综艺节目, 如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的集相声、小品、歌舞、杂技于一体的“综艺大观”[2];其次是益智游戏娱乐节目, 该节目的最大创新就是将现场与群众的互动充分利用起来, 通过一些现场游戏节目加强互动, 如中央电视台生活服务频道推出的“幸运52”节目, 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节目;最后是群众参与类娱乐节目, 该节目打破了传统电视制作与播放的界限, 通过真实群众参与其中来达到娱乐的目的, 如近些年十分火爆的真人秀节目。
不管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阶段怎么变化, 其最终的收视人群是保持相对稳定的, 而且分类较为明确。从我国电视的收视人群状况来看, 对于传统的娱乐节目关注较多的还是中老年人, 但这一人群在整个电视娱乐节目人群中的比重已经很小, 从现实来看, 该档节目的收视人群还主要集中在年轻人之中, 年龄区间位于16-29岁。
二、电视娱乐节目收视人群的心理特征分析
在把握电视娱乐节目收视人群的心理特征之前, 必须能够明确该群体的总体行为特征, 因为心理学表现行为的载体对行为的产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年轻人, 朝气蓬勃, 活泼好动, 喜爱潮流, 追逐时尚, 恰恰潮流、时尚又是当今电视娱乐节目的主要元素, 而且娱乐节目的主要承载对象年轻化、网络化、时代化特征也与年轻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和节奏无比相似, 诸多的原因集结在一起, 产生了年轻群体对于娱乐节目的喜好及热爱。因此, 只有通过分析年轻群体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心理喜好原因, 才能深入了解电视娱乐节目未来发展的前景及走向。
1. 大千世界, 无奇不有
心理学对于人类好奇心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 形成了较为普及的理论依据和支撑。确实, 年轻一代, 本来就是经历社会生活阅历较少的一类人群, 他们还处于求知若渴的成长期, 总是希望对于未来的好奇的事情能够明白的更多了解的更透, 总是迫不及待的付出实践去开拓或尝试新的未知的事物。其实, 电视娱乐节目最初也是最能吸引年轻人关注的也就在于这一点, 新鲜的娱乐新闻, 往往能挑起他们好奇的求知欲。并且电视娱乐节目的特殊性, 也会使得节目内容、排版、形式、立意的别具一格,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3]。
2. 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
古往今来的心理学家都已证明, 人类具有追逐美好事物的天生倾向和自动本能。电视娱乐节目, 尤其关注对节目制作追求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流露上, 这使得国内电视娱乐节目都带有某种程度的美的表现力, 而人们尤其是年轻人, 对美的追求又是一生中最认真的阶段, 这使得为展现各式各样美而存在的电视娱乐节目, 从根本上迎合了年轻受众群体的本能反应。年轻人, 处于生命过程中最具有青春年华的阶段, 对于美的表面性追求更为直接, 对于电视娱乐节目美的表现更为敏感。一档自然渲染美的节目, 可以是风景美、人美、物美, 会很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3. 情感共鸣, 适时得当
任何一档电视节目, 都不是机动无意的, 都带有具体的指向性和趋向性。作为三大主流之一的娱乐节目, 更是因其涉及生活范围广、频率高, 与生活密切相关。而生活的主题永远离不开感情的流露, 年轻人对于情感的追求, 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表现更为突出, 当身边的家人、朋友不方便进行感情宣泄时, 娱乐节目所表现出的娱乐精神、真情实感都适时得当的出现[4]。年轻人, 往往处于社会角色的转换期, 对于情感的追求和宣泄, 需要有一种途径, 当在娱乐节目中接触到这种自身经历的情感, 便会很快产生共鸣, 适时的缓解自己的情感压力。
三、如何把握收视人群的心理推动娱乐节目转型
其实, 影响收视人群心理的因素有很多, 以上三个只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只要能够在这些心理特征基础上, 正确把握充分利用, 依旧可以推动电视娱乐节目进行转型升级。
具体来说, 必须增加娱乐节目的个性化特征, 个性化是节目组的核心, 是竞争之本, 每一档娱乐节目在遵循时代潮流影响和传统限制因素之下, 不妨从地域和节目属性角度进行大胆的创新[5]。此外, 娱乐节目还必须从明星自主模式开始转向明星群众互动模式, 娱乐节目最大的目的在于欢乐观众, 但只有明星或只有群众互动的模式不能很好的达到效果, 两者共同执行节目会增加娱乐节目的可观赏和可参与性。从受众群体心理特征的总体表现来看, 娱乐节目媒体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住受众群体千变万化的好奇心, 向观众展现更彻底的美, 并积极汇聚到他们的情感之中, 实现节目与观众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礼冰.娱乐手段与收视心理浅析[J].现代电视.2010:74.
[3]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研究所研究小组.流行娱乐节目收视心理研究—以超级女声的实证分析为证[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 (2) :63-64.
[4]康力舞.谈电视新闻受众的心理需求[J].编辑之友.2004.
节目收视 篇5
关键词:收视率;电视节目;编排策略
随着现代电视业的快速发展,观众可以选择的电视节目类型越来越丰富,数量比之以前也越来越多,然而,增多并没有伴随着观众收视时间的增多,甚至在互联网等媒体的影响下隐隐有些下降的趋势。因此观众对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观众对欣赏水平也不断提高,各电视媒体为了在竞争中提高节目的收视率,编排便显得犹为重要。
一、电视收视率的影响因素
收视率是电视评价和排行的主要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出观众对不同的电视节目喜爱程度以及哪类节目的观众关注度较高,同时电视媒体可以通过这些来更好地对编排策略进行优化和提高[1]。收视率影响因素较多,节目的内容类型、节目的编排策略、节目的自我宣传、品牌效应、节目的时长以及节目的播出时间段等,这些因素都能影响着节目收视率的走向。但是,在这众多的影响因素中,电视节目自身的内容、自我宣传和编排策略是最主要的因素,电视媒体可以从这三个方面下手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一)电视节目自身的内容
一件物品的价值取决于物品本身的质量,电视节目亦是如此。只要内容好,自然会有观众去观看,提高收视率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反之,如果一个电视节目低俗不堪,没有丝毫的观看价值,那么观众自然就会转而寻求其他内容更好的电视节目。
(二)自我宣传
现在的电视节目纷繁林立,其中不乏有一些内容相似的电视节目,所以一个电视频道如果想要在众多同质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自我宣传和包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此一来给电视节目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形象,进而把自己品牌威信竖立起来,自然更容易被观众们喜爱和接受。
(三)编排策略
编排十分重要,它可以让有限的电视节目资源发挥出最佳的播出效果,从而提高收视率。电视传播与报纸、杂志等媒体不同,观众不能自由选择自己偏爱的内容,只能按照编排进行收看,因此电视媒体可以根据观众的收视习惯来对节目进行科学合理地编排,从而可以获得更好地收视效果。
二、不同编排策略对收视率的影响
编排策略有很多选择,例如带状策略、导入策略、搭帐篷策略、棋盘策略、板块策略、吊床策略以及无缝隙策略等,而不同的编排策略对收视率的影响不同。根据电视传播规律和观众的收视习惯实行科学合理的编排策略,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反之,则难免会起到负面的作用。这里我们以较常见的导入策略和吊床策略为例比较说明一下。
(一)导入策略
在目前的各家电视频道中,导入策略最为常用,其原理是:上一个播出的节目或者正在播出的节目可以影响到下一个节目的收视率。假如上一个收视率较高,那么它对下一个节目的影响有很大好处,使下一个节目有一个较好的入点。反之,如果上一个节目的内容低俗,收视率较低,那么对下一个节目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给了下一个节目不好的入点。促使这种情况发生的作用,叫做收视惯性。收视惯性,即观众的收视习惯。观众在看完了一个电视节目后一般没有立即转台,而是继续留在上个节目所在的频道收看。
(二)吊床策略
在收视率较低的节目前后两个时间段编排收视率较高的节目,其情形类似吊床,中间低两边高,被称为吊床策略[2]。前半部分就像导入策略,中间的电视节目因为前一个节目获得较高的入点,而观众同时因为后一个节目的吸引力而选择留在同一频道。与导入策略相比,吊床策略则更像导入策略的进化体,其效果比之更好。
三、电视节目编排策略的考虑因素
电视节目是由一定的规律来安排的,不是毫无根据的。一般情况下,编排需要考虑媒介环境、观众资源和时间资源这些重要的因素。只有了解这些因素的影响,才能在电视节目编排中满足观众的要求,进而获得较高的收视率[3]。
(一)媒体环境
在节目编排中必须要了解竞争对手们的情况,即电视媒体环境的走向和变化。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法则在任何竞争中都能适用。例如了解竞争对手的电视节目播出的时间、频道以及节目内容等。
(二)观众资源
观众是电视节目收视率的直接影响者,也是电视传播的接受者。因此,在编排中,必须首先明确目标观众。在此基础上,再调查观众的类型、需求和生活方式等,有目的的编排电视节目,以获得最多的观众的收看。
(三)时间资源
不同的时间,收视率的差异也很大。例如夏季冬季由于天气原因不宜户外活动,收视率会较高一些,春秋季节则天气不冷不热,更适合进行户外活动,收视率有下降趋势。周一至周五大多数是工作学习的时间,收视率自然比不上周六周日。因此在电视节目编排中时间的因素也十分重要。
四、电视节目编排策略的优化
编排通过对不同收视率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优化编排策略和编排手段,以提高电视频道的收视率。首先,根据不同时段的收视率,有目的性的对电视节目进行编排。调查处某个时段的收视人群,针对不同的收视人群对电视节目进行有效合理的编排。其次,掌握收视率变化的原因,做出对应的电视节目编排,以满足观众的兴趣和需求。然后建立并完善电视节目和广告的播出策略,广告是电视台的主要收入,观众是受众,所以要维持二者平衡是最重要的。最后,要增强品牌的竞争力。电视节目就像火车的一个个车厢,在前进过程中,彼此之间的紧密衔接和互相推动十分重要。所以在电视节目编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每个节目的收视率进行合理规划,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获得更好的收视率。
在如今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层次不断提高,同时对需求也越来越苛刻,加之信息技术的发展,收视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应根据观众的需求和变化,对电视节目进行科协合理的编排,才能达到服务观众的目的,进而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彧.基于收视率预测的电视节目编排优化研究[J].理论界,2014(06):195-197.
[2]温美仙.收视率分析与电视节目编排策略[J].新媒体研究,2015(12):76+84.
收视率与电视节目编排探析 篇6
关键词:收视率,电视节目,编排策略
现如今, 电视节目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老百姓只要打开电视机, 就能够有上百个电视频道可供选择, 相应的电视节目更是数不胜数。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 导致电视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所以, 为了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维护自身利益, 相关电视台应该对影响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因素进行研究, 改进及优化电视节目编排策略, 从而为广大观众提供更优质的电视节目。
1 影响电视节目收视率的主要因素
1.1 电视节目质量
一件商品除了质量要过关, 更重要的是能给消费者带来好处, 只有这样, 这件商品才会受到消费者欢迎, 电视节目更是如此。一档电视节目的内容越丰富、质量越高, 观众的认可度就会随之增加, 收视率自然就能得到提高。与之相反, 如果电视节目枯燥乏味、低俗且没有任何价值, 观众就会转而寻找观看其他更有价值的节目。另外, 电视节目的形式也会影响到收视率。纵观我国近年来推出的电视节目, 一些节目之所以能够取得较高收视率,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视节目形式上的创新。例如, 法制类节目《今日说法》《一线》等, 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中国新歌声》等, 都是很受观众认可和欢迎的节目。
1.2 名牌效应
这里的名牌效应不仅仅是指包含名牌节目及名牌频道, 还包括名牌主持人、名牌记者及名牌嘉宾等。在众多电视节目中, 名牌效应对收视率的影响很大, 如央视综合频道每晚定期播出的《焦点访谈》, 其收视率基本维持在30%左右。另外, 很多电视节目之所以备受欢迎,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有名牌主持人的支持。
1.3 电视节目的编排
相较于其他传播媒介, 电视传播呈线性规律, 不可逆转, 也就是说, 电视节目观众不可能随意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节目, 所以, 电视节目如何编排也会大大影响到该节目的收视率。其中, 节目编排中影响收视率的因素主要包括节目性质、播放时间、竞争频道的节目安排、节目关系及节假日等。以播放时间为例,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 一天中的19:00-22:00这一时段的收视率最高。同一个节目在这一时段播出比其他时段播出的收视率要高出好几倍。另外, 上下节目关系也能提高收视率。例如, 如果将收视率较低的节目穿插在收视率较高的节目中间, 那么前者的收视率也会有所升高。
2 优化电视节目编排的策略
2.1 知己知彼方能做好节目编排
作为电视节目编辑人员, 在节目编排时要对以下几点进行综合考虑。第一, 从电视台内部出发, 首先, 要明确了解电视台本身拥有的节目, 并对这些节目的内容特点、收视率等情况有一个清晰概念;其次, 对这些节目特别是大型栏目及重点节目的播放时段是否合适进行分析;再次, 要对电视台与其他兄弟台之间在竞争上的优势及劣势有一个准确把握;最后, 对电视节目的宣传是否到位等。第二, 从电视台外部来看, 首先, 要对兄弟台及其他台分别拥有哪些强档节目、且节目内容特色如何等进行明确了解;其次, 分析了解在同一时段内, 本台节目的收视率是高于其他台还是低于其他台, 以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再次, 兄弟台与本台竞争上存在的优势以及劣势;最后, 了解与兄弟台竞争时最激烈的是哪类节目以及哪个时段等。只有从真正意义上的做到知己知彼, 才能确保节目播出框架设计的可行性及合理性, 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节目的传播功能。
2.2 突出频道特色, 打造有风格的节目
目前, 由于缺乏创新意识, 再加上对电视节目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 导致我国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极为严重, 且节目扎堆现象也十分明显。例如, 最近几年, 很多卫视频道逐渐成为电视剧专场, 而近年来相继出现的选秀热、真人秀以及婚恋节目热等, 也让上述问题变得更为严峻。所以, 为了提高频道自身的竞争力, 就应该在电视节目编排上, 突出自己的频道特色, 追求与众不同的风格, 从而在众多电视频道中脱颖而出。在这方面湖南卫视就做得十分出色。近年来, 湖南卫视相继推出了多档电视节目, 如《超级女声》《快乐大本营》《我们约会吧》《天天向上》等, 这些娱乐性色彩浓郁的节目恰恰突出了湖南卫视以娱乐节目为主打的优势;而浙江卫视则以音乐选秀类电视节目为主, 如《中国好声音》《爱唱才会赢》等, 并从中挖掘了许多优秀的演艺人才。
2.3 迎合观众收视习惯, 合理安排电视节目
节目布局是一门艺术, 更是决定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关键。通常情况下, 各电视台在安排电视节目时会做如下安排:从08:00开始播放电视剧;在12:00-14:00播放本台自办节目, 如新闻、专题等;14:00-18:00播放电视剧;18:00以后播放本台自办节目;19:00点转播央视综合频道的《新闻联播》以及《天气预报》;从19:35开始播放本台新闻节目或者电视剧。上述节目编排方式既遵循了绝大多数观众的收视习惯, 也是观众习以为常的。然而很多观众由于掌握了电视台播放节目的规律, 会有选择地在他喜欢节目开始时再换回该频道。基于此, 各电视台应该结合当地观众的收视习惯以及本台特点, 在收视率较低的时段合理安排精彩的电视节目, 如娱乐节目及电视剧等, 从而在吸引观众眼球的同时, 提高电视收视率。
2.4 根据收视率的高低, 合理安排电视节目播放时段
第一, 黄金时间的电视节目安排。一般情况下, 18:00-22:00被认为是电视节目播放的黄金时间, 而这一时段各频道之间的竞争也最激烈。所以, 应该将本频道有竞争力的强档节目安排到黄金时间进行播放, 以维持收视高峰。目前,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 频道的收视高峰主要出现在18:00-19:00以及20:00-21:00, 在21:00之后, 收视率就会呈逐渐下滑的趋势。基于此, 各频道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 在这两个收视高峰时段安排信息量大的新闻类节目及电视剧, 从而保证电视收视率。
第二, 非黄金时间的电视节目安排。非黄金时间是相对于黄金时间而言的, 这并不是说没有人观看电视节目, 而是观看人数较少。为弥补这一点, 可以在非黄金时间安排一些强档电视剧及综艺节目等提高收视率。这种以强补弱的电视节目编排方式, 如果安排得当, 同样可以赢得观众的青睐, 提高收视率。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的不断普及, 人们对电视节目的期待及要求也产生了相应变化。所以, 为了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收视需求, 各电视台应该对影响收视率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采取一系列有效策略提高电视收视率, 从而在做好电视节目编排工作的前提下, 更好地为广大观众服务。
参考文献
[1]杨舒媛.视觉文化时代下的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创新模式[J].新媒体研究, 2016, 2 (18) .
[2]李万超.如何做好假日电视节目策划编排——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国庆节策划编排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22) .
[3]刘秦.电视节目编排比较分析——以济南市三家电视台为例[J].传媒国际评论, 2014 (00) .
[4]张四荣.城市电视台多个频道节目编排方法探讨及实践[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4 (4) .
[5]吴红梅.浅析提升电视收视率的节目编排方式——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为例[J].数字传媒研究, 2016 (2) .
综艺类创新节目的收视观察与思考 篇7
一、中心城市新节目概览
(一) 综艺类节目占据常态新节目的三分之一
常态综艺类节目不同于重点表现短暂的庆典、晚会等非常态节目, 更多体现在固定频道、时段, 规律性的线性编排和持续播出, 放在相对较长的观察期中, 能够更好、更准确地反映其在收视市场中的发展、变化, 甚至从产生到衰亡的整个脉络。因此, 本文重点讨论常态综艺类节目的收视表现。
根据CSM媒介研究基于35城市的节目播出统计, 2013年新节目总量近3500档, 春节期间历来是新节目扎堆播出的时期, 所以2月份的新节目占据了全年四分之一的比重。从全年来看, 非常态新节目占据比例高达74.65%, 常态新节目为25.35%。超过一半的非常态新节目与庆典、晚会、颁奖等相关, 综艺类的节目形态更适合表现这类事件, 因此, 在非常态新节目中, 综艺类节目占据超过一半的份额。在常态新节目中, 综艺类新节目占据37.24%的份额, 专题和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份额也都超过20%。 (见表1)
(二) 卫星频道是综艺类新节目的传播主渠道
数据显示, 常态的综艺类新节目是各级频道中比例最大的节目类型 (除电视剧外) , 超过30%。综艺类节目的创意或引进、生产制作需要大量的人、财、物力, 实力雄厚的卫星频道在综艺类新节目的投入上不遗余力, 大手笔、大动作频频出现。这类节目在省级卫视中的比例高达54%, 在中央级媒体中近38%。地面频道与之相比, 就显得底气不足了, 省、市级地面频道水平接近, 31%左右。 (见表2)
(三) 多数综艺类创新节目收视效果并不理想
卫星频道由于覆盖面广, 影响力大, 那些投入巨大、制作优质的综艺节目多半会在卫星频道上播出, 角逐全国收视市场。据不完全统计, 71大中城市收视市场中, 2013年全国卫星频道播出的综艺类新节目共计133档, 其中只有5档节目的收视率超过1%, 占总量的3.75%, 收视率超过0.5%的有27档, 占总量的20.30%, 剩下80%的综艺节目的收视率都在0.5%以下。其中, 收视率在0.1%—0.5%之间的节目占52.6%, 余下的27%的综艺节目的收视率在0.1%以下。尽管如此, 综艺类节目的收视也远高于其他类新节目的收视表现, 这也是综艺类节目一直以来成为有效拉动收视、创新节目不断涌现的原因。
(四) 收视好、影响大的综艺新节目原型多为舶来品
梳理2013年耳熟能详的综艺类节目, 究其背景, 节目原型多引进自电视发达国家。根据CSM 71城市组数据, 2013年收视效果最好的节目, 也是唯一收视率超过2%的综艺类节目《爸爸去哪儿》, 引进自韩国MBC的《爸爸!我们去哪儿?》。其他收视抢眼的节目, 如《舞出我人生》引进自美国《Dancing with the Stars》, 《舞林争霸》来自美国知名舞蹈节目《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 《开门大吉》的国外样片为爱尔兰的《Super Star Ding Dong》, 只有《闪亮星跳跃》具有本土原创的影子, 但脱胎于《中国星跳跃》, 该节目引进自荷兰的一档跳水节目, 还是具有引进节目的基因。
进一步统计收视率超过0.5%的综艺类节目, 能够确定为引进的节目为18档, 占67%。在收视市场有较大影响力的综艺类节目大部分原型都是引进节目。其他尚未确定的可能为本土原创节目, 包括原型引进后的衍生节目。这些新节目基本都集中在几家卫视和央视的频道播出。其中, 浙江卫视有6档, 央视3套有4档, 最多的是播出3档的卫视, 包括湖南、湖北、安徽, 上海东方、央视1套。江苏卫视有2档, 深圳卫视有1档。 (见下页表3)
二、透视本土原创节目匮乏的原因
无论是引进节目, 还是本土原创节目, 在收视市场上都有成败, 持续播出和昙花一现的现象比比皆是。近几年, 荧屏上收视效果较好的综艺类节目多半是引进的, 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 前期市场调研不足与节目自主研发的匮乏
海外节目为什么容易成功?以英国为例, 英国是全球最大的电视节目原型创作、生产和输出国。英国的电视频道相当于我们的1/150, 但在伦敦就有超过800家电视节目制作机构。英国强大的原创能力背后, 是一整套完善的节目创新机制。英国节目成功的第一核心要素是——受众为大。做节目的关键不是制作人想看什么, 而是观众想看什么, 永远从观众的角度出发, 尊重观众的想法。对观众的调查研究早已成为BBC、ITV等大型电视台的核心业务。BBC旗下有专门的娱乐节目研发中心。一般情况下, 他们的节目创新步骤分为:任务说明 (包括节目长度、播出时段、预测收视/听率、受众群体等) 、受众了解 (主要通过观察、与专家沟通及调研) 、头脑风暴 (基于团队合作的脑力激荡过程) 、开发创意 (完善创意, 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和评估改进 (主要通过对受众的焦点小组调查实现) 。[1]这样一个繁琐的过程, 虽然增大了制作成本和时间成本, 但能够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反观我们的电视媒体, 对受众市场调研和新节目的研发投入十分有限。国内电视媒体在受众调研方面的投入相当于电视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虽然很多电视台成立了节目研发部门, 但进行创新节目开发培养的创新创意人才极少。国内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内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 存在大量盗版盗播、超越法律和道德界限的行为。大量的历史收视数据显示, 抄袭、克隆的娱乐节目的生命周期是短暂的。
(二) 电视台难以摆脱官本位行政管理特色
中国的电视台难以摆脱官本位行政管理特色, 管理者在任期内要业绩, 抓收视, 要广告效益, 要短期见效。而节目创新、人才培养是个长期的、投入较大的、风险较大的系统工程。领导重视, 这方面的工作会有起色;领导不重视, 就成为每天撞钟的摆设。有些电视台宁可花巨资引进国外成功的节目模式, 希望马上见效。2012年夏天, 《中国好声音》火了, 浙江卫视的品牌价值得到极大提升, 让各家卫视意识到了海外优质节目模式的厉害, 也见识了什么是专业化大制作, 寻找、引进洋节目模式成为一时风潮。这让本来就十分贫瘠的本土原创土壤更加雪上加霜。现在, 屏幕上综艺类节目中引领收视的多半是引进的洋模式节目。一家花钱引进来, 多家跟风抄袭、山寨, 短时间内造成市场的极度混乱, 多数节目寿命短暂, 对于持权引进方也是重大的损失。
(三) “拿来主义”泛滥, 拷贝、克隆层出不穷
上世纪末, 央视和湖南卫视开始引进综艺类节目模式。借鉴了台湾《非常男女》的模式创办的《玫瑰之约》收视火爆, 引领了国内卫视的大跟风, 一时间, 周末黄金档满屏皆是相亲娱乐节目。十几年过去了, 原创娱乐节目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未能掀起收视波澜, 而“拿来主义”倒是更加泛滥, 拷贝、克隆层出不穷。《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把这股引进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卫视引进的娱乐节目扎堆。这就像一把双刃剑, 中国电视得以与国外最前沿、最热门的节目模式、技术及流程接轨, 对我们的综艺节目专业化制作水平具有显性促进作用, 但是, 这种短、灵、快的行为严重阻碍了自身的节目创新功能, 在节目产业链中只能居于尾端, 沦为国外节目的倾销地和试验场。
三、多屏时代原创节目的生存思考
(一) 媒介融合时代, 受众研究是节目创新的重要基础
借助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媒体, 日复一日地分流传统媒体的受众, 受众碎片化程度加剧, 分享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 分割广告市场的蛋糕。迈入多屏时代, 电视节目的消费不仅仅依靠传统线性播出的电视屏幕, 参与竞争的还有互联网电视屏幕、移动终端屏幕。观众收看传统电视的习惯会逐渐改变, 会转型成使用多种介质的用户。如何使用户对消费的节目满意, 成为媒体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节目的内容会经历残酷的市场考验, 就像摆在超市货架上的产品, 任人挑选。消费的频次意味着该档节目受欢迎的程度。用户不但可以自主挑选节目, 还可以自制节目, 上传分享, 自娱自乐。收视的决定权完全把握在用户的手中。届时, 传统电视市场中的规律规则、领导意志都将部分甚至完全失效。要想生存和发展, 优质的节目内容和模式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核心要素。创新性、满意度、收视率以及收看频次将成为未来节目的衡量标准。“洞察观众是节目创新的最高机密”[2]将变成“洞察用户是创新的最高机密”了。对多屏用户收视行为的持续性深度调查研究是创新节目的基础工作。最近网络收视火爆的美剧《纸牌屋》就是基于大数据的分析, 该剧不仅是Netflix网站上有史以来观看量最高的剧集, 也在美国及四十多个国家大热。观众行为及态度的数据分析对该剧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度的分析和数据发掘可以知道观众想看什么, 由谁来演, 甚至细化到场景及桥段的设计。
未来对多屏用户的研究是节目创新的必经之路, 建立健全针对全媒体用户的研究体系和机构是时代的市场的要求。国内的电视人在传统电视领域中, 这方面已经落后于电视发达国家几个阶梯, 在媒介新时代里, 没有理由再落后了。
(二) 制造“收视事件”
历史证明, 在传媒领域, 重大的历史性突发事件往往会成就一个媒体。像“海湾战争”中的CNN, “9·11事件”中的凤凰卫视。但是娱乐性节目几乎不存在这样的可能性。
优秀的电视节目是策划出来的。《中国好声音》不但引爆了2012年夏天的收视热潮, 还引起广泛、热烈的线下话题, 引发了业内诸多的思考和讨论。本文更为关注的是该节目的成功不仅仅是一项洋模式的引进, 也不是本土化嫁接的成功, 而是“收视事件”制造的成功。
当今媒介生态环境中, 观众的碎片化程度、从电视机前流失的程度越来越严重。把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再次拉回到电视机前变得异常艰难。但是这次的“收视事件”却做到了。《中国好声音》从开始就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掌控市场节奏, 不断增加线下话题, 增强线上的收视欲望和收视饥饿感, 阻断网络同步转播, 把频道约会式播出做到极致, 最后在大结局中把收视推向顶峰, 在收获收视的同时也获得广告的高额回报。在占领收视主阵地外, 与网络视频合作, 借助网络平台继续发酵、发热。网络平台不仅实现该节目的多次消费, 把节目做深, 更能收获由网络传播带来的增值回报。当然这样的“收视事件”是冒着引进模式和巨大投入失败的风险的, 同时期的几档综艺类节目就没有它这么好的命运了。
这档超高人气的节目在2013年的夏天继续演绎着收视神话, 力压其他卫视频道的歌唱类节目。第二季在延续首季模式的基础上, 增加了一些原创因子, 如:导师抢学员的新环节, 导师之间的战火以及学员间对抗的激烈强度。
通过这档节目, 浙江卫视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为该节目的衍生产品, 后续节目的引进、研发、商业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 土壤改造是提高节目创新能力的根基
有人把移动互联网称为第四次革命, 必将改变人类的历史。三网融合也好,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视频也好, 新技术催生下的新媒体正在改变媒介生态和媒介格局, 媒介消费者的日常行为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媒介新形态的消费和个性化的收视需求将成为未来视频收视市场的主流。“收视事件”般的大规模收视浪潮, 将变得更加不确定和难以把握。网络无边界, 突破地域的局限性, 拉近人们的时空距离。创新含量低的简单的节目复制难以持久。要树立起互联网思维、创新思维, 赶上世界先进国家的节目创新节奏。传统的电视行业如果不摒弃坚持了一二十年的复制、抄袭、克隆习惯和“拿来主义”的思维, 必将受到市场的严酷惩罚和无情淘汰。网络的无边界传播和用户的遥控器、鼠标的投票会对节目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电视要生存、发展, 就要改变急功近利的短视心态、机制体制的缺陷。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相信市场的力量, 以新思维应对新环境, 少一些行政干预和管控。增加全媒体受众的研究, 掌握第一手资料, 了解用户的需求, 激发节目创新的动力, 培养节目创新的能力, 给节目创新和表现以足够的空间和机会, 培育出适合节目生长的土壤。
注释
1[1]靳雷.从英国的节目创新实践看广播节目的机制创新.中国广播, 2011 (05) :24.
节目收视 篇8
《花儿与少年》 (以下简称花少) 是一个展示由七位不同年龄的年代偶像组成的无经纪人和助理、每天生活费有限的“欧洲自助游”的节目, 播出后, “花少”以1.14%的收视率和6.61‰的收视份额, 成为周五同时段收视冠军。与此同时, 相关话题也长时间登顶微博热门话题榜。“花少”的收视率大大高于同时段其他节目的收视率, 是否就意味着该节目没有可修改之处呢?好看的节目与有意义的节目是否又能够并存?
二、节目分析
(一) 从结构层面看
1.目标定位
一般来说, 当代中国电视观众的基本收视心理主要包括
(1) 猎奇心理:人们对未知的新鲜事物所持有的好奇心理。出于猎奇的天性, 观众对信息的追求常常体现出求快的特点, 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最新的事件。
(2) 参与心理:在互联网发展的大环境下, 观众已不再满足传统的你播出我接收的观看模式, 更多的是想参与到节目当中, 与节目产生互动。
(3) 移情心理:研究者发现, 人们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常常带有移情心理, 对生活中很多无法实现的行为、对自己能力无法实现的欲望, 受众往往选择通过对信息内容的角度置换, 达到心理的满足, 这种心理还表现为利用媒介感受与自身所处现实不一致的境遇。
通过观众收视目的及心理我们分析, “花少”这档节目, 在内容上除去明星自身的吸引力之外, 最吸引人眼球的应为两点:1明星团队穷游时发生的故事 (花少团队将其记叙为陌生团队磨合至融洽过程的故事) 这也是节目主要要表达的内容。2异国的风景, 这是在1的前提下节目可以顺势做到的。而该节目给人带来的感觉应该为轻松、娱乐。
从这一角度来说, 在大的结构上, 明星团队从磨合至融洽有十分明显的改变, 但是对于异国风景的展现, 相较于与之类似的韩国综艺节目《花样姐姐》, “花少”除最后几期稍多外, 对风景的展现偏少, 这样的节目呈现首先浪费了国外可餐的秀色, 又对于不是抱着看明星心态的人降低了吸引力。
2.小结构设计
在小结构框架里, “花少”是一条单线多层的时间线逻辑, 虽然每个有意思的点几乎都被记录下来, 但给观众一些流水账且琐碎的感觉, 吸引力降低, 这与每一环节的结构安排有关。节目组在预告片的悬念制作中花了很大力气, 但节目主体中做得不够, 这使得悬念只成为了一个点, 而没有很好地融入到整个节目的叙事当中。悬念可以通过叙事结构变动来展现, 打破传统的由原因到结果的叙事方式, 不仅可以调动观众的好奇心, 还可以使整个节目的制作体现一定的艺术效果。其次, 合理使用问题来设置悬念, 将叙事中最异乎寻常的点挑出来, 最先叙述, 然后随着节目的推进一步步找出答案。最后, 反复情节点的剪辑可以使悬念更好地融入到剧情当中。如花少团差点赶不上飞机的那一期, 在节目的开始先提出问题:神秘的机场怎样使花少团屡屡崩溃?花少团又能否顺利登机?在接近机场时, 通过音乐、字幕、特效等营造氛围, 再次提出悬念:花少团正在接近机场, 他们还未察觉到这将是一个几乎令所有人崩溃的夜晚。到达机场后, 无论是怎样都会超重的箱子, 亦或是女强人刘涛防丢证件还是差点登不上机, 都算作崩溃的一二三事件, 使整个节目完整且有吸引力。
另一例, 在录制第一天机场集合段, 为使简单的见面寒暄充满悬疑, 可以把很多以后发生的画面交叉剪辑进去, 进而达到了预告和使观众期待的目的, 而剧情发展到海外部分的时候, 又把机场那段回忆放进去。两个场景的简单交叉, 未来变成现实, 现实包涵回忆, 使得节目更具有吸引力。
(二) 从内容方面看
1.人物设置
花少人物的选择与定位整体来说做得很到位, 七人各有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后期剪辑也强化了观众对这些嘉宾的性格认知, 而年龄上的差异也使得彼此间的代沟自然而然就能够带来故事, 增加可看度, 但是, 这样的人物设计仍有不到位的地方。
增加的“会计”华晨宇和李菲儿两角, 均定位不明确, 角色存在感低。就整期节目来说, 华晨宇的表现对于节目组给他的定位是不合格的, 在财务事情上, 华晨宇均未参与, 导游张翰全权处理。对节目组来说, 华晨宇的设置应源于网络上强大的粉丝支持, 不少网友高声呼喊“花花 (华晨宇) 上 (节目) 就支持, 不上就没意思”, 因此节目组想借华晨宇目前强大的粉丝号召力进一步提高收视率, 然而, 华晨宇专注卖萌可以, 但角色方面需要重新定位, 否则, 以目前第一季来看, 华晨宇的角色可有可无。而李菲儿则除了有些糊涂之外存在感几近为零。如果要将李菲儿一角加入节目中又不使其成为路人甲, 亦或芒果台想借此捧红李菲儿, 那么就应该为她的公众形象定位并宣传。
其次, 人员选择的问题还有七个主人公均缺乏综艺节目经验, 大姐二姐年龄原因自身不具备太多综艺属性, 三姐许晴在此之前一直很少接触综艺, 刘涛菲儿两人均属于日常比较低调的人, 也没有太多综艺经历, 张翰为电视剧出身, 唯一综艺选秀节目出身的华晨宇又是一个综艺怪咖, 不具备太多综艺节目的属性, 因此, 对于七个综艺经验较少的人来说, 尤其在节目初期, 容易出现冷场尴尬气氛, 因此, 节目组在选人时, 应至少选一到两名深谙综艺之道的人, 可以活跃气氛, 使节目更好看。
2.人物关系搭建
(1) 花少团内部的沟通
纵观整期和单期节目, 也许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现从最开始的陌生到最后亲密的变化, 节目组在剪辑时很少展现姐姐们之间的沟通, 这使得节目会给人以人员之间的疏离感。
(2) 节目组与嘉宾之间的零交流
根据播出来看, 节目组对7位旅行者们实施的是最为严苛的要求, 全程毫无交流显得既严肃又无趣, 相反, 韩国的《花样姐姐》在保证“不提供帮助”的大前提下, 节目组与旅行者们的沟通是非常流畅不做作的, 节目组与嘉宾之间的交流可以使剧情更流畅且温情。
3.真人秀的真实度
记录形态真人秀必须带有一定的真实度, 与韩国的《花样姐姐》相比, 两个节目在拍摄时一个不同就是《花样姐姐》使用了比较多的无人摄像机, 例如未出发前李胜基在自己家为姐姐们订旅馆时的画面就是用无人摄像机拍摄记录的, 这样才会出现李胜基在镜头面前调光调角度寻找最佳上镜方向的画面。与摄影师在场相比, 无人摄像机能够给参与的嘉宾更大的空间与自由感, 真实感也将更强烈。
结语
收视率分析与电视节目编排策略 篇9
1电视台收视率的价值
时代在进步, 科技在发展, 收视率数据的收集也更为精准, 因而更能反映出观众的收视情况。举个例子, 如果某个节目在多个电视台热播, 便说明此节目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相反如果某个节目播出后无人问津, 那么节目制作人就需要认真反思了[1]。因此, 要仔细分析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总结出观众的收视规律, 从而根据观众的收视习惯编排出优秀的电视节目内容。当节目符合观众的口味, 他们自然而然地会成为此套节目的忠实粉丝。简言之, 重视收视率的分析, 并据此调整电视节目编排策略, 最终将会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
2电视收视率发展现状
近年来, 许多电视台花巨资引进国外的原创节目, 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编创新, 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节目。如《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节目受到观众的喜爱, 关注度极高, 收视率自然会节节高升。当然本土的一些节目收视率也是较好且很稳定的, 如娱乐节目有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 《天天向上》;相亲节目有江苏卫视的 《非诚勿扰》等, 许多观众都成为了这些节目的铁杆粉丝。另外, 新闻节目类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收视率也较为可观。 当然也有些节目形式呆板、内容枯燥, 收视效果自然很差。但通过分析收视率, 电视节目制作人便会想方设法地做出更好的编排策略。
3提高收视率的编排策略
3.1打造特色品牌节目
收视率竞争一直非常激烈, 电视台要想让本台有一套独树一帜的节目, 以此来形成自己的口碑和品牌, 必须要花功夫创造一档有特色的电视节目。这种电视节目需要根据不同年龄人的心理需要, 将此类节目放到该年龄段观众常规收视时段。例如, 一些关于时事焦点访谈类的节目, 通常这类节目最佳播出时间应该在18:00- 20:00。因为此时孩子放学回家了, 父母也下班了, 一家人有时间一起边吃饭边看电视。而社会上的真人真事自然会吸引观众, 并且它的生活性、实用性也很强。在这个时段播出, 一家人可以共同讨论关于当下的社会热点话题。另外, 要注意的是节目要多元化, 以免导致观众视觉疲劳。 如果电视台节目类型单一, 便会导致观众不断减少, 收视率不断降低。所以应该让观众体会到电视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而电视台应该在维持一个风格的基础上, 对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在播放的时间段上进行调整。如果某个电视台想树立一个关注社会时事、贴近社会现实的形象, 可以在20:00时事焦点类的节目播出结束以后调整为播放娱乐综艺节目。这使观众看完现实类的节目以后, 再以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角度看社会、体验人生, 便有效避免了电视台节目风格单一的问题[2]。
3.2利用节目间隙节进行宣传
在电视台的播放时间段里, 一个节目结束后, 便可以利用节目间隙宣传下一个节目。例如, 进行节目预告、精彩广告等。以这样的方式安排节目, 能够激发人的好奇心, 吊起观众的胃口, 更容易把观众留在电视机前。这自然地会使观众逐渐成为该电视台的忠实粉丝, 他们以后便会习惯性地将遥控器调到此台, 收看本台的节目。
3.3引进人才和机制创新
在电视行业中, 人才的发展极其重要。一个优秀的电视人才, 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灵感, 便可以为电视台的节目提出更多新颖的建议, 从而有利于节目的变化更新。另外, 在节目上实行择优播放的体制。只有精彩的电视节目才值得播出, 差的电视节目直接被淘汰, 这样就利于节目组的创新, 从而提高节目的质量, 增强节目的竞争力, 吸引更多的观众, 最终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每个电视台结合自身的理念, 创办出新型的节目, 提高观众的兴趣。针对不同群体, 结合他们的学历水平、性格爱好等特点, 编排出比较新颖的节目, 创造收视新高[3]。例如, 湖南卫视主打青春偶像剧、娱乐综艺节目等节目的制作, 青春活泼的风格吸引了许多忠实的观众。
4结语
根据观众的作息时间规律、学历水平、性格爱好等情况, 对收视率进行细致分析, 便能够较为准确地满足不同观众的精神需要, 从而科学、合理地编排节目;同时, 电视媒体亦要肩负传递正能量的责任, 最终让电视台的收视率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刘轶男.收视率分析与电视节目编排策略[J].科技传播, 2013 (10) .
[2]卢峥.收视分析与节目编排策略[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5 (3) .
节目收视 篇10
1.1 受众定位
发展心理学根据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水平的不同, 把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童年、青少年、成年和老年4个时期, 每一个时期又包括若干个发展阶段。
本次研究对象为6~12岁的儿童, 即小学阶段的学生。包括:童年中期 (小学低年级段6/7~8/9岁) 、童年晚期 (小学高年级段9/10~11/12岁) [1]。
这一年龄段受众对象的确立与少儿电视节目的实际收视群体也恰好吻合。据媒介研究中心报告显示, 4~14岁儿童平均每天接触电视2.22小时, 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12年间, 儿童接触电视的时间长达1万多小时, 远远超过他们学习任何一门课程的时间。2002年的电视收视率调查显示, 在晚上黄金时段, 中央电视台一套在4~14岁的孩子中的平均收视率为35%, 也就是说, 仅这一频道在这一时段就拥有约833万未成年观众。
本研究各章节中, 用到的儿童或少年儿童、青少年等词语均指本研究所划定年龄段内的儿童。
1.2 节目定位
在传播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对儿童电视的研究中, 多采用了“儿童电视”一词, 而很少采用“少儿电视”一词。这或许和上面所分析的年龄划分标准有关, 也或许是传播学对儿童与电视研究较早的缘故。施拉姆对儿童与电视的研究可称作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之一, 其研究传统一直沿用至今, 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形成了研究定式。
本研究采用少儿电视节目作为研究对象, 确定的少儿电视节目类型有新闻节目、体育节目、知识教育类节目、文艺娱乐节目、电视剧、电影、动画片、广告、生活、社会类等节目。节目性质有少儿节目和非少儿节目之分。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儿童受众的调查问卷进行资料搜集, 期间结合使用深度访谈法和焦点小组访谈法。
2.1 被试对象的选择
随机在兰州地区抽取308名6~12岁的儿童。其中, 男生157人, 女生151人;城市小学155人 (男68人, 女87人) , 乡镇153人 (男89人, 女64人) ;其中, 6~7岁102人, 8~9岁119人, 10~11岁87人。
2.2 实验材料与程序
利用自制的《儿童收视行为观测表》对儿童收视行为进行观测, 如实地记录儿童主动选择电视节目的类型及收看节目的时间。
2.3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小组讨论的方法对儿童收视时间、收视兴趣进行分析。
3 研究结论
对电视节目收看比例的分析是基于调查问卷的数据, 同时结合访谈的情况进行的。
3.1 对西部儿童电视节目收视状况的描述
3.1.1 西部城市儿童收看电视节目的情况 (见图1)
3.1.2 西部乡镇儿童收看电视节目的情况 (见图2)
3.1.3 西部城乡儿童电视节目收视状况对比 (见图3)
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城乡儿童电视节目的收视特点为:第一, 收看动画片比重大是城乡儿童受众的收视共性, 其中城市为38.4%, 乡镇为25.7%。第二, 城市儿童受众收看新闻类节目的比重为21.9%, 是第二高收视节目, 排名第三的是电视剧、电影类节目 (16.0%) ;在乡镇儿童受众收视状况中比重最大的是电视剧、电影类节目 (41.5%) , 其次是动画片 (25.7%) , 排名第三的是生活、社会类节目 (14.5%) 。第三, 乡镇儿童收看知识、教育类节目的比重比城市儿童大6.5%, 而收看体育节目的城乡儿童受众比重都很小, 城市5.9%, 乡镇1.2%。
笔者还以非正式的形式对一些家长及儿童进行了访谈, 在谈话中发现, 家长对于电视节目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儿童受众对电视节目的选择, 目前每个家庭大多只有一台电视, 在有些家庭中家长的选择决定了儿童收看的内容。少儿娱乐节目的城市化现象也是阻碍乡镇儿童收看娱乐节目的原因之一。目前, 少儿娱乐类节目中很少播出反映农村儿童生活、学习状况的节目, 正是因为这种心理差异, 乡镇儿童收看娱乐类节目的比重较小。部分家长反映, 现在的少儿节目数量太少, 选择性小, 而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选择成人节目, 从而对其产生不良影响。
3.2 对西部城乡儿童节目收视现状的思考
根据调研的情况, 我国西部儿童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将对西部儿童节目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3.2.1 数量不足
目前我国已有三千余家无线、有线电视台, 这些电视台办了几千套节目, 每周播出几万小时, 而少儿节目在整个节目播出中仅占3%。在全国六十多个省及省会城市的电视台里, 每天播放少儿节目的只有二十几个电视台。电视剧年产6 000部以上, 儿童剧却屈指可数。
3.2.2 质量不高
虽然少儿节目的播出数量正在攀升, 类型日趋多样化, 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 真正受儿童欢迎的少儿节目却少之又少。节目质量平平, 缺乏精品节目、品牌栏目是共同的不足。例如, 甘肃少儿频道从早7:30到晚11:55播出节目, 节目播出时间长但收视效果欠佳。另外, 随着儿童理解能力的提高, 对节目模式化的编排越发敏感, 通常国产动画片是儿童喜爱的电视节目, 但在调查中发现众多儿童认为国产动画片模式较刻板, 缺少新意, 故事模式化, 与外国动画片一集一个故事的特点相比差距很大。所以, 儿童把目光更多地放在了成人电视剧、电影节目上。
3.2.3 创作理念“成人化”
由成年人来主持的儿童电视节目占大多数, 栏目从成人的眼光来看儿童, 重教育、轻娱乐, 缺少“童趣、童味”, 节目隐藏的是成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缺乏儿童想看的新鲜事物、新鲜知识、趣味故事, 即使是有关少年儿童的报道、剧作、画面, 往往也缺乏贴近性和针对性, 常常顾此失彼。受众定位的含混导致节目内容定位不清, 甚至出现一些少儿不宜的成人节目、成人电视剧和成人广告, 这与电视台追求商业利益不无关联。儿童时期是个体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 生理、心理尚未成熟, 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 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如果长期接触不健康的、暴力的节目内容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3.2.4 本土意识淡薄
如今, 我国各大电视台都充斥着日本、美国的动画片。就本研究所调研的西部地区, 几乎没有孩子在看本省自办的少儿节目。
3.2.5 城乡差异明显
我国有3亿多少年儿童, 其中80%以上生活在农村, 但少儿节目却很少播出反映农村少年儿童生活、学习状况的节目。严重的城市化倾向, 使农村未成年人在少儿节目中普遍“失语”。从根本上说, 少儿节目这种明显失衡的受众定位不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
3.3 少儿精神产品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目光短浅, 标准较低
有些主管部门一味追求经济利益, 忽视了社会效益, 认为少儿电视节目工作难度大、经济利益相对差, 这也导致了少年儿童精神产品的贫乏。除此之外, 创作者的创作标准低下, 不深入实际, 对少年儿童的生活学习、兴趣爱好缺乏切身体会, 敷衍了事[2], 也是少儿节目品质不高的原因。
3.3.2管理机制滞后
少儿电视节目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它的策划制作、播出、衍生产品的开发销售都要遵循经济规律, 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然而, 国内少儿节目很少从节目策划开始就进行符合市场规律的设计, 从而丧失了市场开发的基础。目前, 省级电视台主要由广电行政部门主管主办, 电视台的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往往与行政管理部门对口或对应, 因此, 受行政管理部门和市场经济双重制约的影响因素较大, 这也使得少儿节目很难实现数量、质量和效益的“三丰收”[3]。
4 对儿童电视节目更好发展的思考
4.1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节目制作者的职业能力
做好少儿电视节目的关键在于人才, 而其中编导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编导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 “童心未泯”是创作儿童电视节目成功的首要条件, 只有有一颗热心于儿童事业的心, 才能真正向儿童学习, 蹲下身子与儿童平等相处, 发现“现在的孩子最需要什么”。 (2) 掌握“深入浅出”的表现方式, 使用儿童的语言和思维方式, 切不可将成人的思想强加给他们;在内容的选择和信息传播的形式方面, 注重可视性、易受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在主持人的选择、编排方式、画面设计、音响和有声语言等方面, 要强化个性风格和视听效果, 使儿童节目能与成人节目区别开来。除了以上2点, 少儿电视节目的编导最重要的是对儿童认知进行引导, 从心理学角度谈就是创新。儿童最反感的就是节目内容的枯燥、模式化, 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亟需创作者给予崭新的、健康向上的、各种样式的节目。
4.2 改善管理机制, 延伸产业链, 注意拓展价值产业链
大力开发与节目相关的衍生产品, 走文化事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孟娜认为应从3方面进行: (1) 尽快明确少儿电视节目在市场上的主体地位, 突破事业单位的管理局限, 进一步完善电视栏目的制片人制度, 优化专业人员的岗位机构, 建立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特别是着重培养能在市场领域开拓进取的儿童电视人才。 (2) 建立市场开发体系并形成有机产业链。对观众的需求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 把儿童的心理需求和选择变成制作电视节目产品的内在动力, 并在节目播出、产品销售、信息反馈、再研究、再制作的循环中反复校正。注重开发与儿童电视节目相关的衍生产品。 (3) 打破少儿节目制作的现有格局, 完善少儿节目的制作基地, 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少儿节目交流交易平台, 构建少儿节目市场体系, 发挥市场机制对节目资源配置的作用, 推动少儿电视节目的资源共享和市场交换, 积极鼓励优秀的少儿节目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4]。
摘要:电视影响着我国3亿多儿童, 它对儿童的成长、心灵的塑造以及知识的获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以前的少儿节目受众调查大多集中在城市, 现以兰州地区城乡儿童收视状况为例进行少儿受众调查研究, 并通过城乡对比进行分析。同时, 为制作出较高收视率并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电视节目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西部,城乡儿童,节目收视状况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谭玲.城市化倾向:少儿电视节目不容忽视的问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5 (6) :19~21.
[3]陈勇.少儿电视节目的错位与定位[J].新闻记者, 2006 (8) :77~78.
【节目收视】推荐阅读:
收视特点06-16
收视调查07-10
收视心理10-31
受众收视变迁10-31
收视率07-16
电视剧收视效果05-08
中国家庭收视市场入户调查报告06-14
电视节目创新典型节目07-25
节目榜样5节目内容是什么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