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2024-06-13

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精选12篇)

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篇1

“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体系”。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以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为总体目标,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和保障规划实施的措施。

该规划显示,虽然我国部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入迅速发展阶段,但是大多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建设发展需求旺盛但系统性不足、有关立法和规划制订相对滞后、现状利用基本情况不清、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挑战。

“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建立和完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制订工作。到2020年,不低于50%的城市完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补充完善城市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涉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内容。同时,将开展地下空间普查,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到2020年,不低于50%的城市初步建立包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规划建设管理、档案管理等的综合管理系统,有效提升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管理能力。

来源:《中国建设报》

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编制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的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城市规划区内地表以下的空间。

第三条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贯彻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依法管理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考虑防灾和人民防空等需要。

第四条 ____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

第五条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规划。实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有关建设单位应根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编制具体的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规划。

第六条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预测,地下空间开发战略,开发层次、内容、期限,规模与布局,地下空间开发实施步骤,以及地下工程的具体位置,出入口位置,不同地段的高程、各设施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地面建筑的关系,及其配套工程的综合布置方案、经济技术指标等。

第七条 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编制应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科学预测城市发展的需要,坚持因地制宜,远近兼顾,全面规划,分步实施,使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同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应实行竖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横向相关空间互相连通,地面建筑与地下工程协调配合。

第八条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应采用准确、可靠的城市勘察、测量、水文、地质等资料,具体编制工作应由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

第九条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依据《城市规划法》关于城市总体规划审批的规定进行审批。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查后,报城市人民政府批准。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需要变更的,须经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三章 城市地下空间的工程建设

第十条 城市地下空间的工程建设必须符合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进行地下工程建设,应持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各类批准文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通过的初步设计图纸等有关文件,依法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二条独立开发的地下交通、商业、仓储、能源、通讯、管线、人防工程等设施,应持有关批准文件、技术资料,依据《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城市新建民用建筑按照国家规定建设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该民用建筑方可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三条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其他有关批准文件后,方可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第十四条地下工程建设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和规范。

第十五条地下工程的勘察设计,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承担。

第十六条地下工程设计应满足地下空间对环境、安全和设施运行、维护等方面的使用要求,使用功能与出入口设计应与地面建设相协调。

第十七条在城市建设大型地下工程,其设计文件必须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设计审查。

第十八条地下工程的施工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九条地下工程必须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施工单位认为有必要改变设计方案的,应由原设计单位进行修改,建设单位应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条地下工程的施工,应尽量避免因施工干扰城市正常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不得破坏现有建筑物,对临时损坏的地表地貌应及时恢复。

第二十一条 地下工程施工应推行工程监理制度。

第二十二条 地下工程的专用设备、器材的定型、生产要执行国家统一标准。对一些特殊专用设备、器材的定型、生产应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三条 地下工程竣工后,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工程的竣工验收并签署意见,经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建设单位应在竣工验收六个月内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报送有关资料。

第四章 城市地下空间的工程管理

第二十四条 城市地下工程由开发利用的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进行管理,并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地下工程应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维护”的原则,允许建设单位对其投资开发建设的地下工程自营或依法进行转让、租赁。

第二十六条 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应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的使用管理,做好工程的维护管理和设施维修、更新。要建立健全维护管理制度和工程维修档案,确保工程、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在使用中要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制度,采取可行的措施,杜绝可能发生的火灾、水灾、爆炸及危害人身健康的各种污染。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在使用或装饰装修中不得擅自改变地下工程的结构设计,需改变原结构设计的应按规定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九条 平战结合的地下工程,平时由建设或使用单位进行管理,并应保证战时能迅速提供有关部门和单位使用。

第五章 罚则

第三十条进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违反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及法定实施管理程序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罚款的处罚。

(一)未领取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进行地下工程建设的;

(二)大型地下工程的设计文件未按规定进行设计审查的;

(三)擅自改变原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的;

(四)因施工不当或未对临时破坏的地表地貌及时恢复,对城市交通和生活秩序造成不利影响的;

(五)因开发建设地下工程导致原有建筑物、构筑物或地下管线等设施造成损失、人员伤亡或影响建筑物、构筑物正常使用的;

(六)因人为因素造成地下工程发生火灾、水灾、爆炸、污染和其它损失的;

(七)在使用或装饰装修中擅自改变地下工程的结构设计的。

第三十二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并报____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由____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利用探讨 篇3

【关键词】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利用;动因;原则;有利因素;不利因素

1、前言

作为空间资源的城市地下空间应该得到广泛地关注,并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作为当前城市建设工作的一项重点。城市地下空间商业价值巨大,特别在城市地上空间商业资源已经日益紧张的今天,很多有识之士已经将重点转移到城市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上。在实际的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利用中要考虑开发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做到对动因方向和强度的却低昂,形成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利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总结出今后做好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利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要点,真正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找到更为广阔的空间,实现对城市进步和提升的有力支撑。

2、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开发的动因

2.1城市地上商业空间开发已到极限

当前,城市地上商业空间已经遇到发展的“天花板”,再加大投入、再予以重视都不会形成商业空间的大规模开发,不能给城市提供新型的商业模式,而且会带来交通压力过大、城市商业圈生活质量下降、城市基础设施负担过重、环境和生态问题严重等实际问题,这会直接导致城市资源的枯竭和发展潜力的丧失,严重影响城市商业和城市整体的全面发展。为了确保城市的持续进步,必须开辟新型空间和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环境和条件。

2.2城市地下商业空间潜力巨大

城市发展在新时期已经告别传统追求面积、追究GDP的固定思维,当前城市发展力图实现空间的全方位利用和立体化城市的呈现,当前城市开发需要从空中、地面、地下多层次、多空间、多角度进行全面开发,并已经初步形成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热潮。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可以环节城市地面和空中商业空间匮乏的问题,并会利用传统城市商业圈形成的规模优势和服务优势,在短时间即可获得丰厚的收益,在进一步丰富城市商业和城市服务数量和种类的基础上,发展出体系更为合理、层次更为多样的城市商业空间,形成对城市发展的大力支持。

3、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利用的影响因素

3.1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利用的不力因素

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具有不可逆性,难于改建和扩建,一旦开发开始将很难停止;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存在自然资源上的制约,城市地下商业空间缺少阳光、空气、自然景观,并难于形成自然方式与自然沟通和交换;城市地下商业空间给人带来时间、空间上的错位感,同时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封闭性强,容易形成安全隐患和群体安全事故。

3.2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利用的有利因素

城市地下商业空间的自然条件优越,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具有恒温性、恒湿性、隔热性、遮光性、气密性、隐蔽性、空间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已经建成的交通网络和商业圈,有利于短时间形成优势,取得经济效益;城市地下商业空间有利于实现节省空间和节约资源的目标,便于实现城市的持久发展。

4、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开发的原则

4.1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应该以有限合理地开发地下空间资源为基础,把“以人为本”作为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开发的根本前提,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

4.2科学性原则

城市地下商业空间的利用和开发要有持续的利用思想和科学的开发原则,要用统一的眼光、协调的方式对城市地下商业空间进行利用,在坚持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开发科学性的基础上,达到对城市生态和功能的重新构建和改善。建议采用科学植树、科学划分空间、科学定义功能等方式,为城市地下商业空间更好地服务生活、服务社会服务。

4.3综合化原则

综合化的开发利用是当前城市地下商业空间规划和设计的基础思想,也是设计和开发工作的基本原则,应该将城市地下商业空间附近区域有潜力、有发展的区域统一进行规划,实现综合化地开发,以城市地下商业空间为主,构成发展的中心,带动附近区域共同地、综合地发展。

5、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利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5.1城市地下商业空间空气流通性问题

城市地下商业空间空气的流通性相对较差,不利于身体健康等其他方面。这也是造成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隐患,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使空气流通性得到改善。

5.2城市地下商业空间防火性

应该高度重视城市地下商业空间的防火问题,要预防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出现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真正实现消防安全。在城市地下商业空间的利用国产中要将防火和防水两项工作结合起来,做到火灾出现时对火災的及时扑灭,又做到渗漏出现是对渗水快速地处理。

5.3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安全性

地下空间较地面空间相比,在紧急出口、路径向导等方面有很大的弊端,这就需要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应该考虑如何去解决的问题。例如当火灾发生时,密封性很好的地下空间不利于人流疏散;没有灯光设置的路径指示牌,将使置于其中的人流失去导向行进的能力,这些都是应该考虑的方面。

6、结语

综上所述,大力开发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实现更大的商业、经济、社会价值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要看到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开发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从掌握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和利用的影响因素入手,在坚持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和利用原则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城市地下商业空间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从空间和资源上缓解城市发展的危机,创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方式。

参考文献

[1]欧孝夺,李结全,欧刚,饶平平.南宁市地下空间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03)

[2]王平.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析现代城市水景设计[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3]赵寅钧.浅析寒地城市地下商业空间设计——以哈尔滨红博广场地下商业为例[J].四川建筑,2011(01)

[4]刘雯,于乐.城市地下商业圈发展浅析及问题探讨——基于政府和房地产企业视角[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3)

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篇4

该规划显示, 虽然我国部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入迅速发展阶段, 但是大多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建设发展需求旺盛但系统性不足、有关立法和规划制定相对滞后、现状利用基本情况不清、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挑战。

“十三五”时期, 我国将建立和完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体系, 推进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制定工作。到2020年, 不低于50%的城市完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 补充完善城市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涉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内容。同时, 将开展地下空间普查, 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到2020年, 不低于50%的城市初步建立包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规划建设管理、档案管理等的综合管理系统, 有效提升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管理能力。

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篇5

2.2城市建设和人防工程建设相结合。在城市整体规划过程中,将地下空间平时使用与战时使用紧密结合,将城市人防工程建设与环境、交通及市政等建设有机结合,为人防工程建设奠定扎实基础。并且地下空间的开发尽可能和人防工程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防护体系;有计划、有意识的修建平战两用地下物资库、生产车间、车库及医疗设施,尽可能利用开放空间修建人防工程,将城市地下铁道、隧道和地下公路融入人防疏散系统中,组建地下交通网络,并按照地下建筑和人防需求编制战时使用方案与应急加固改造措施。例如长春市在规划地表土地利用过程中,兼顾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按照战时防护要求、平战结合及平战两用的需求,对城市中心、居住区中心、机场、码头和车站等交通枢纽与人群相对集中的地区进行开发建设,坚持地上、地下综合规划原则,加强规划,统一施工,充分考虑防空和防灾地下人员掩护空间,避免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另外,在地下水库、主干输水管道地下输配电站及地铁工程等生命线工程中,应确保具有较强的防灾抗震和防空抗毁的防护能力,以此提升综合抗御灾害能力。

2.3扩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以人防需求与地下商业开发需求的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已有的人防工程数量已经不能满足战时要求,因此必须扩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增加资金投入,按照“谁投资,谁使用,谁受益”原则,延伸地下工程建设投资的来源渠道,确保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序实施,从而提升建设标准的档次。例如某城市在设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时,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有效落实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开发多元化融资,以商业经营活动、文化娱乐、旅游、休闲和解决城市交通为主开发利用,实现城市防护体系和城市建设集约化发展。

3结束语

浅谈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与开发 篇6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化逐渐加剧,为了解决城市发展存在的交通运输、生活环境恶化及水资源不足等各种问题问题和顺应城市发展要求,应当大力鼓励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以适应当今城市发展的需求。本文将浅谈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开发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逐渐加剧,城市人口急剧剧增,使得城市人口过密,交通运输能力下降,生活环境恶化以及饮水资源不足等各种问题。为了解决城市发展存在的这些问题,要充分的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1.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对于现代城市规划的意义及作用

总体上看,城市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提高了城市土地的综利用价值,并很好的达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是今后城市发展规划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1)开发地下空间,不仅扩大了城市空间容量,还提高了土地价值。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带来的土地紧张和交通拥挤等一系列影响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增加了城市安全平稳发展的不稳定性,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不利因素和牵制。另外,开发地下空间,不仅充分扩展了城市空间资源,增加了城市的空间容量能力,通过修建地下交通系统如地铁和把商业文娱项目转入地下如地下商城等,而且还可以使地上方面增加绿化面积和能力,促使生态环境的维护向前更走快了一步。

(2)提高城市对灾害的应急能力。当灾害到来时,地上城市部分的功能陷于瘫痪和紊乱,但地下空间可以继续部分城市功能,比如,地下综合管廊便于管线的安装维护,遇有灾害时可以有效避免管线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大大提高了总体管道网的防灾几率和能力。这些对于地上的救灾行动是很有用处的。还有,与地上部分相比,地下空间具有较强的抗爆、抗震等防灾抗灾能力与特点,将基础设施转入地下,因为暴露的机会大大减少,所以城市对灾害的应急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优化城市交通,带动经济发展。发展地下空间,使得地下交通系统与地上部分可以协调发展,从而保证城市整体交通的运作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实现了城市交通及发展的可持续性。尤其能够避免沙尘暴、大雪和暴雨等恶劣天气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随着地下商业街的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必将成为很有潜力的经济开发模式。

(4)展示城市魅力,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位。城市空间是一个由地上和地下空间共同构成并一起运转的有机的空间组合体,地下空间达到一定规模时,可形成相对独立、较为完善的功能体系,包括大型的商业、娱乐、文化设施等,成为城市空间中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是城市环境的重要方面,适度开发地下空间,可以为城市空间环境的处理提供更多更大的自由度,对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的形成和保护有着积极影响。

(5)历史文化古城得到保护,并促進其更新改造。城市历史地段由于记过漫长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形式,导致了开发强度偏低和旧城需要保护等诸多影响现代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所以地上城市部分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翻新扩建,迫切需要开发地下空间来帮助分担这些需要,从而解决影响城市发展的这一系列问题。

2.城市地下空间布局的方法

(1)以城市形态为发展方向。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必须和城市相对应和协调。这种协调和对应首先表现在区位上,地下空间的开发通常选择城市密集的地方。然后城市交通轨道的发展带动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

(2)以点线面为主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各种形式的链接构成城市整体。

(3)以城市轨道的交通网络为骨架。地铁是目前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覆盖面最大,规模最大的工程,其按照城市人流方向形成网络。从某种程度上说,地铁反映了城市结构。以地铁为骨架的城市地下空间有效的提高了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效益。

(4)以大型地下空间为发展资源。城市地下空间的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地铁经过的地方;一种是地铁不经过的地区。在地下空间规划的时候,对于那些地铁经过的地区,要充分考虑到地铁的重要性,可以在其四周建设大型公共设施,商业写字楼等,形成商业娱乐、文化一条龙。对于那些没有地铁经过的地方,可以以地下商业街或是大型的广场作为结点,利用地下商业街将其链接成一个整体。地下城市规划是一项长期的项目,需要逐渐的形成,并随着城市的变化和发展而调整。

3.地下空间发展的重点

地下城市的空间在这个资源短缺的社会中是城市的重要资源,其在很多方面得到应用,例如办公楼、地下停车场以及商业街等。这些地下设施和城市地面设施共同组成了城市的空间网络资源。

3.1地下商业街

地下商业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形式和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刚开始的单纯的商业性质逐渐演变成融商业、交通以及其他公共设施为一体的综合地下建筑。其的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1)广场型。这一类型通常是修建在火车站前面或者附近的广场的下面,连接着交通枢纽。这种地下商业街每天客流量是很大的,其停车的面积也大。(2)街道型。通常修建在城市中心区比较宽敞的主干道下面其大多数是和地面街道或商城。(3)复合型。是上面两者的复合体。目前大多数是这一类型。

3.2地下停车场

随着城市化人口的增多,城市汽车的数量也是与日俱增,这使得城市停车场的数量也在逐渐的增加。在目前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在地下建设停车场是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重要途径。

3.3地下铁道

目前,地下铁道是大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手段。在一些大城市,如纽约、巴黎、东京等地的地铁里程都达到100km以上,年运量达到数亿人。

地下铁道的优势:地下铁道的运营量很大,是普通公共汽车的六到八倍,健全完善的地铁系统承载着城市公共运输量的一半之多。地铁的运行往往不会受到车辆路线的影响,运行速度快,能达到公共汽车运行速度的2到4倍。除此之外,地铁的运输成本较低,且具有安全、舒适、可靠的优势。地下铁道的修建在地下,在修建过程中不会损害城市的景观,合理的利用了城市地下的空间资源。

在经济方面,地下铁路可以同时连接几个商业街,建成大型的地下商业区,给市民的购物带去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地下空间的规划除了建设上面的设施以外,还可以建成地下办公写字楼,游泳馆、保龄球馆等地下体育场所或娱乐设施,地下医疗卫生设施,以及展览馆、博物馆等地下文化设施等。

4.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

根据我国目前城市发展的趋势来看,今后30~50年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鼎盛时期,由于地铁的快速发展,将带动地铁沿线地区的地产、房产和地下空间的充分开发利用。另外“十一五”期间以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将综合考虑地铁、人防、城市环境绿化以及城市小汽车的增多和共同沟的建设要求,将推动城市地下空间的整体、高效、合理、经济、综合开发利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的匮乏。

总之,地下空间的开发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但是,目前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本国的国情来合理的开发城

市地下空间,高效的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这一不可再生的资源。 [科]

【参考文献】

[1]朱大明.略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度[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5):793.

[2]陈阳.哈尔滨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探析[J].规划师,2011(7):48.

[3]蔡庚洋姚建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若干思考[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6):1071.

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篇7

1 地下公共空间的空间形象

广义上的城市地下公共空间是位于地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包括地铁车站、地下商场、娱乐、餐饮等供公众使用或活动的地下空间。由于地下空间是通过“挖”的方式组成相应空间,其内部空间可分为实体空间和心理空间两类。实体空间的特点是空间范围较明确,各空间之间有比较明确的界限,私密性较强。心理空间的特征是空间范围不太明确,私密性较小,处于实体空间内,因此又叫“空间里的空间”。

地下空间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在地下空间利用中,心理方面的问题是最主要的障碍。人们在地下活动时,由于与户外隔绝,地下空间与地面环境只能由有限的洞口联系,造成空气不流通,湿空气难以排除等,人们对地下空间常有一种恐惧心理,当他们进入后,难免会产生压抑感。地下建筑不同于地面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1)地下建筑被封闭在地下,没有阳光和水、没有外部景观和自然景色,而且由于难以利用自然光线,人们无法形成时间观念,这是引起人们不安的原因之一。(2)封闭的地下空间中,缺乏人们在地面环境所熟悉的环境声、光线及自然景观,没有鸟语花香,无自然的风感,会使人们产生身处一完全陌生的环境时会有的恐惧和反感,并有枯燥乏味、与世隔绝等不良的心理反应;又会使人们将地下空间与一系列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诸如:死亡与埋葬、坍塌与骚乱、潮湿与不舒适以及穴居、贫困等。(3)人们身处特别的环境,加上个人体验、宗教传统等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对地下空间“无意识”的消极作用,不少人可能会产生幽闭恐怖,联想到阴曹地府、闭塞的坟墓、阴暗潮湿、空气浑浊、令人窒息等,这是引起人们心理障碍的又一原因。(4)人们身在地下,担心水灾、火灾、断电、窒息、骚乱等灾难降临,时时有种恐惧心理。(5)由于人们心理上的偏见,一想到无窗的地下生活,显然存在一种否定的印象,总要联想到穴居社会与原始的文化,人们总容易把地下居住与贫困、地位低下以及临时避难所相联系。(6)地下空间是封闭的,因此,其扩建和改造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综上所述,由于人们的心理影响,地下公共空间并不被所有的人接受,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1)习惯与非习惯空间的设计差异。

人们习惯的外部空间实际上是人与自然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而如果在地下不能创造这种“外部空间”,人们感觉不到已经习惯的“外部空间”的刺激,而根据人类经验证明,人们只有在“外部空间”这种环境下,才能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达到最佳刺激效益,感到舒适,从而使人处在最适于机体生理需要的环境内,情绪唤醒水平最佳。而在地下空间环境中,只能引起消极心理作用。

(2)“无意识”的作用。

人们即使在内部条件和地面传统建筑一样的条件下生活工作,还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恐惧心理,这主要是由于人们脑子里己经有了地下环境的“心理地图”的“无意识”。这个“心理地图”是一幅黑暗的恐惧地。人的这种“无意识”的来源是很复杂的,它也许来源于人的体验,以及传说、宗教等文化背景。因此,用充满生动景观的地下空间来打消人们的固有的抵制地下空间的观念已是迫在眉睫,直接关系到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的发展。

为了消除地下公共空间环境给人们带来的不良心理影响,因此,特别需要创造一种具有魅力的内部环境。通过巧妙的设计与处理,人们进入地下后会有一种新奇、舒适感,并与大自然浑如一体,忘掉自己身置地下,从而有效地减轻了人们的地下心理压力(如图1)。

2 通道系统设计

地下步行道路由于缺乏周围的自然空间容易给人造成压抑和闭塞感。如果仅仅将长长的走道作为地下建筑水平的联系空间,容易给人一种压力,这种感觉无法让人停留。因此,设计上更应该从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在通道设计中需注意以下问题:

(l)由于地下通道环境较单一,行人在通道内作水平运动时,一般人的视线会集中于仰视为30度范围内,在超过30度的仰视部分,虽在视野之内,但已退居为背景地位,所以步行道的景观应以靠近地面的视线为主。(2)从生理因素方面考虑,步行街的长度以500 m以内较为适宜,人在步行街长度距离超过1000 m时更愿意借助交通工具,在环境适宜、优雅的人工气候调节控制的室内步行街中一般可达1500 m。通过铺地材料、色彩、图案,商店性质等差异处理,构成不同的步行空间,使人不断交换印象,减弱长距离感。(3)地下商业街人流主通道宽度要根据人流预测计算出适宜宽度,一般至少6 m宽,通道要简洁、明快、方向感强,不要曲折拐弯,不要有袋形走道和死胡同,并确保有两个方向的疏散通道。(4)构建地下走道与地面道路的整体形象,地下通道应尽可能是外部街道的延续,其入口易于识别和进入。尽可能避免过多的转折,减少零散的通道,使建筑中的所有空间都能直接从室内大街或是室内大街相连的中庭空间进入。

3 边界设计

人在城市空间中获得的直接信息,来自空间的视觉界面、界线和空间中的形体。这些限定空间的界面和界线本身不是空间,但离开他的空间就不能成立。活动往往从边界开始继而向中心展开。边界容纳双倍的信息量,两相邻界域在边界处相互融和渗透,处于临界的混同。界面由于围合物质的可塑性不同可分为硬质界面和软质界面。硬质界面是指由砖、石、混凝土等物质构成的界面,软质界面是指由木材、绿化、水体、镜面等物质界面所构成的界面。由硬质界面所构成的,显示永恒、生硬与端庄感的空间为硬质空间,由软质界面所构成的空间是软质空间,具有自然的、活泼的、安全的、温暖的、消遣的感觉。地下空间只有内部空间,因此界面的设计尤显重要,边界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l)地下空间的各个出入口是地下建筑外部意象的重要部分,应在设计上提供更多的外部视觉信息,使出入口易于识别和进入,并根据作用的不同,提供不同的界面处理,从而有效地抵消向下进入地下建筑物的负面影响。(2)清晰统一的整体意象。有时一系列连续的标志物存在,每个细节都会让人联想到下一个,关键的细部又激起使用者特别的感动,这可以成为人们在地下公共空间中穿行的标准方式。附加的细节经常能有助于让人们感觉到正在接近终点或是某个中间目标,为了获得情绪上的安全感和功能上的有效性,这种序列必须充分连续,虽然节点处的细节会比较密集,但整体上没有长的间隔。(3)界面设计应具有导向性,将人员引入地下空间的不同功能区域,并具有可识别性,易于找到下沉式广场或出口。(4)由于地下建筑在火灾时人员疏散、灭火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对装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时必须满足消防要求。并根据地下建筑的特性,选择符合美观、实用、防腐、防潮等功能的材料。

4 节点空间设计

节点是在空间中使用者能够由此进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点,是人们往来行程的集中焦点。它们首先是连接点,交通线路中的休息站,通道的交叉或汇聚点,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的转换处,也可能只是简单的聚集点,由于是某些功能或物质特征的浓缩而显得十分重要。节点是组成城市印象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城市道路、街道、广场、码头、车站、建筑物等的出入口、交叉点、标志物或是控制整体空间环境的视觉中心。由于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形态的复杂多样性,且其不同功能空间之间往往没有严格的间隔,而且相互渗透、流动和引申,因而它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有组织的、明确的交通系统和空间结构,有突出的视觉中心,并且有其自身的特色。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是:

(l)节点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连接性节点和主题性节点。连接性节点是指在城市中对人们具有强制性的作用的连接点或交通的站点,因为人们到了这些地方必须做出选择。(2)主题性节点应具有特色,由于人们在地下的方向感很差,应强调其使用上和视觉上的联系。创造有序列的空间,入口一般是鲜明的标志性节点空间,通过入口进入街道,行进至中庭、下沉式广场,体现其连续感。在一点上日本的地下街处理很妙。大阪虹之盯地下街长800 m,在该街内设计了5个休息广场,并以主题进行构思广场内的艺术效果:如:“水之广场、绿的广场、光的广场、晶的广场、爱之广场”,作为地下街可识别性的节点。(3)下沉式广场的大小会因为广场位置和环境各有不同。凯文·林奇建议40英尺(约12 m)是亲切的尺度,围合广场不超过450英尺(约135 m)为宜,下沉式广场面向人行道的边界处理,应使越多的人觉得广场是道路红线范围的拖延,通过绿化、小品的设计的延展,暗示对人们的欢迎。

5 区域系统设计

区域是地下公共空间内中等以上的分区,是二维平面,使用者从心理上有“进入”其中的感觉,因为具有某些共同的能够被识别的特征。这些特征通常从内部可以确认,从外部也能看到并可以用来作为参照物。在一定程度上,大多数人都是使用区域来组织自己的空间意象,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是把通道还是把区域放在主导地位,这一点似乎因人而异,而且与特定的地下公共空间有关。在区域系统设计中需注意以下问题:

(1)不同场所的独特性。有时候地下公共空间会存在一些主题的混淆,同样是商场的购物空间,各部分之间会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些相似性都容易模糊地下公共空间的意象,这就需要用独特的景观来强化主题单元的意象。所以设计中应增加各地下场所的差异性和特色,极力避免活动之间的鸿沟,人们有从一个区域去往另一个区域的可能和欲望,各种活动应当像网络一样分布在整个区域内。(2)呈现不同地文化特色。地下空间同地上建筑一样,应当反映出城市文脉与文化特色。一个没有特定文脉的地下公共空间无法给人一个整体的意象。因此,可以通过一些雕塑、壁画等艺术作品来加强其文化氛围,突出个性。还可将地域性的文化特色融于区域的设计中使之更为个性化。(3)区域内边界的特征具有相似性,边界地无序设计,容易使地下公共空间呈现无组织状态,阻碍区域之间的过渡,给人更增添混乱的印象。可通过相似的装饰设计、不同的人工照明设计,增加可识别性。

6 标志物设计

标志物是使用者的外部使用参考点,有可能是在尺度上变化多端的简单物质元素。似乎存在一种趋势,越是熟悉地下公共空间的人越要依赖于标志物系统作为向导,在先前使用连续性的地方,人们开始欣赏其独特性和特殊性。由于标志物是从一大堆可能元素中挑选出来的,因此,其关键的物质特征具有单一性,在某些方面具有惟一性,或是在整个环境中令人难忘。因此,在标志物设计中需注意以下问题:

(l)独特性。标志物应有清晰的形式,通过与邻近元素退让或高度等变化,建立起局部的对比,更容易被识别,被当作是重要事物。图底对比似乎是最主要的因素,衬托一个元素的背景并不局限于其邻近的周围环境。在另一方面,被访者挑选标志物还可能会因为它在环境中显得非常独特,或是在地下公共空间中显得十分新潮。(2)位置显眼。占据突出的空间位置,在很远处都能够清楚地看到。(3)在标志物附近添加可让人歇坐或倚靠的台阶、凸台或栏杆。感觉体验(可触摸的雕塑所具有的质感、喷泉所具有的声响和感觉)可能带给人一种短暂却愉悦的感觉。

7 标识系统设计

人们在地面空间环境中时,都有一定的方向感和时间感,这也是人们适应大自然而形成的一种生物钟和生物罗盘功能。但在地下空间环境中,这种本能受到较大的削弱,人们这时更要依赖各种符号、文字、图案和地图来辨识自己的方位,但调查表明,目前地下空间各种标识远未能满足需求,因此,需加强引导和控制地下空间标识,其设计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

一种是空间导向系统的设计,在建筑设计上创造一种简洁而稍有变化的空间,对增强地下的方位感就显得十分重要;另一种是方向诱导标识系统的设计,即通过对各种视觉导向标识的设置,帮助人们在地下空间定位定向。它包含符号、图形、文字、地图等等内容,其主要设计原则如下:

(l)标识系统设置位置适当。要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使设计出来的设施能够合人所用,宜人所感。标识系统应设置在能够看到、预测到的位置以及出现岔路的地方,如出入口、交叉口、楼梯等人流必经之处,通道对面的墙壁上和容易迷路的地方,路标设置高度与人平行。(2)信息表达的清晰性。除了设置位置、数量外,其所要表达的信息还必须要做到清晰、准确、全面,让人一目了然,容易判断。在人流密集的交叉口,仅仅依靠二维的地图不能让行人判断去向,立体化的信息指引,便可以令游客较为容易找到他们的去处;标志应醒目亮眼,对人的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效果,利用独特的图案和颜色标志,突出标识强烈的视觉效果,以有效、快速地吸引人们注意力;同时,也要注意标识文字、符号的大小要与人们阅读距离相协调,不仅仅起到标识的作用,而且要求美观,以免造成视觉污染。(3)规范性和国际化。设计时要考虑到人们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以及有外国人使用的可能性,因此所用的标识文字、语言、符号等等,必须采用国家的统一规范、标准及国际惯用的符号。(4)区别性。方向诱导标识必须同其它类型的标识,比如广告、告示、宣传品、商业标志和标识符号区分开来,以免影响到人们方位方向的确定。

参考文献

[1]郭彦国,仝振兴,任文君.城市道路地下空间研究[J].安阳大学学报,2004(1):45-46.

[2]赵俊玉,陈志龙,姜韦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立法和管理体制探讨[J].地下空间,2000(2):62-66,81.

[3]杨延军,姜韦,郭东军,等.城市人防工程总体规划理论初探[J].地下空间,2002(1):80-83,97.

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篇8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人防工程规划,平战结合

1 引言

当今开发地下空间, 不仅仅是战时城市防空这一驱动力的结果, 更多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缓解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 提高土地利用率, 扩大城市生存发展空间, 实现城市的集约化和持续有序化发展。

向地下要土地、要空间、要能源, 是全世界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并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际上已多次召开以“地下城市及开发城市地下空间”为主题的学术会议。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资源委员会已把“地下空间”列入人类资源。国际隧道协会已为联合国准备了“开发地下空间, 实施城市可持续化”的文件。城市地下空间的范围是指城市规划区以内、地表以下的空间, 开发利用形式主要有地铁、人行通道、地下商业街、城市共同沟、各种地下库房和人防设施等。

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规划, 相互整合, 可以达到最有效、最合理利用地下空间, 更好地发挥“三个效益”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战备效益) 。

2 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状况

从1863年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至今, 地下空间的开发已经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地下的世界早已不仅仅是排水管、下水道、地铁系统或防空洞, 公共图书馆、大型实验室、会展中心、博物馆、音乐厅、体育馆等也都纷纷向下发展, 空间环境的质量、文化氛围的培育、商业需求的延伸和与地上城市的互动互补成了地下空间开发新的焦点。地下空间的利用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

1) 建设地下综合管线廊道 (即“共同沟”) , 改善市政基础设施。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共同沟建设最先进的国家, 日本计划到21世纪初, 在80多个县级中心城市的干线道路下建成长约1100千米的共同沟。2) 发展城市地下交通, 建立地上地下相结合的现代交通体系。20世纪的高架路和立交桥加大了城市地上空间密度, 加剧了城市交通在战争及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表现。故而, 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基本上已停建高架路和地面大型立交桥, 转而大力发展城市地下交通。美国波士顿中央大道, 在30年代曾经兴建高架道路解决城市交通, 但由于景观、噪声和震动原因, 在90年代又予以拆除, 改建为地下道路。3) 大力扶持地下商业, 建立和完善地下多功能综合体。引导和规范地下商业街和地下商城建设。地下商业街已从单纯的商业性质演变为包括交通、商业及其他设施共同组成的相互依存的多功能综合体。加拿大蒙特利尔市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著名的地下城之一。蒙特利尔目前拥有面积达360万平方米。蒙特利尔每年有较长的冬季, 气温会下降到零下30多度, 一年的积雪量多达2.5米。夏季又会带来令人窒息的闷热, 湿度达100%, 使得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有了潜在的动力。为了避免恶劣天气, 每天有约50万人进入到地下城。无论清晨还是夜晚, 人们都能在地下找到一条快捷直接的位于办公室和地铁或者短途火车车站之间的线路, 成为受益者。4) 生产性设施。位于城市市区的工业、仓储可以通过利用地下空间而转移。堪萨斯市是全球第一个将大型工业往地下发展的城市。堪萨斯市市区的正下方, 有两个巨大的石灰石矿层, 20世纪50年代, 这些地下空间逐步发展成工业和商业用途。5) 防灾性设施。这在我国的地下空间利用发展中, 表现犹为明显。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始于防空需要而修建的人防工程。目前, 除北京、上海等部分城市建设了地下交通和少量共同沟之外, 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 地下项目主体依然是人防工程。许多城市建设的地下商城和地下商业街, 也大都是平战结合人防工程项目。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我国城市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与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建设也实现了一个跨越跃式发展。平战结合人防工程与多种平时用途的地下空间相结合。

例如, 人防工程结合城市广场公园建设修建。目前, 北京比较流行的方式是结合绿地公园修建平战结合人防工程, 契合环境和资源保护的主题。河南省信阳、驻马店、漯河等中小城市引资建设的平战结合人防项目, 都是位于城市广场地下。

另外, 结合城区道路修改人防工程。例如长沙市黄兴北路地下商业街, 就是抓住了黄兴北路打通的机会而修建的。

还有大量结合大型场馆建设修建的人防工程。

这种以点建设人防工程的情况已经逐渐发展为以地下交通联结的沿线建设, 直到将来要发展为地下城的面建设。

上海目前已形成人民广场、徐家汇、五角场、铁路上海站、上海南站五大人防平战结合工程项目区域。

上海政府正致力于把地下“城市地图”构想变成现实———将已有1600多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打通, 从而形成一个“地下上海”。

3 人防工程规划对于地下空间利用的意义

人防和城建共用地下空间, 可避免矛盾 (如道路和管线互相截堵) , 互利互补。地下竖向设计尤其应统一规划, 各类管道的埋深要服从统一安排。如城市下水道应低于民防工程排水道, 在总体上经济效益明显。

民防工程要平战结合, 它的服务类型和项目必须符合城市生活的城要 (如商场、仓库、影院、会堂、旅馆等) 。为此, 必须与城市建设相协调, 地上、地下相配合, 否则难于发挥社会效益, 甚至连地面出入口都找不到。

如何将城市建设项目与人防工程建设相结合, 不仅仅是探索在单项工程上如何完成平战转换的技术条件, 更要在前期的人防工程规划的编制中过程中结合城市规划, 市政规划同步进行, 才能更好的保障系统的利用地下空间。地下空间开发的不可逆性, 决定了前瞻性的规划意义重大。而我国目前, 大多数城市, 没有系统的人防工程规划, 少量城市的人防工程规划还在编制当中。

4 结语

居住小区地下空间的利用 篇9

随着社会的发展, 城市用地日趋紧张, 同时, 由于我国正在步入“汽车时代”, 交通用地及停车用地也显得比较紧张, 尤其是地面停车更为突出。在有限的土地使用范围内, 建筑地面以上的高度及层数是不能无限扩大的。因此, 许多建筑的功能空间开始转入地下, 比如地下车库, 大型超市等。

地下空间的利用也满足了城市扩张后对土地的使用要求, 但由于大面积的地下建筑物覆土深度不够, 或者是覆土深度达到了种植的要求, 但阻断了土壤深层的透水性和适用性, 而使环境变差, 使得土壤沙化, 这也是我们在利用地下空间时要考虑的问题。

居住小区的地下空间利用, 在大城市已经很成熟了, 基本模式是:1) 高层住宅单体建筑地下为两层 (或三层) , 地下一层为设备层, 同时兼做自行车车库。地下二层为人防工程, 战时多为人员掩蔽所, 平时多为人员活动 (实际上平时使用, 归人防办管理, 因此要考虑, 它应独立使用, 它的安全出入口要与住宅部分独立分开, 互不干扰) 。2) 多层住宅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兼做自行车库, 或无地下室。3) 多层配套公建。如:会所、商业等, 地下多为两层, 地下一层为设备房, 兼做超市、商业等。地下二层多为汽车库或市政站点:锅炉房、变电室、消防水池水泵等。4) 独立的地下车库, 除地面出口外, 无地上建筑物, 地下车库根据停车数量的多少及用地规模为地下两层或地下一层, 也可以为复式停车 (即机械式停车等) 。同时, 根据园林绿化部门的审定意见, 车库上面覆土高度为三种:1) 无车库部分为深土绿地。2) 覆土1.5 mm以上者, 可种植乔木。3) 覆土深度小于1.2 m为浅覆土, 可种植草皮、灌木。同时覆土高度还需根据外线埋置深浅而确定。

2 地下空间利用的要点

1) 根据规划部门、交通管理部门、人防部门、园林绿化部门审批的“六图二书”, 落实多个单体的使用性质和规模, 例如:地下车库的面积和停车数量。特别是要核实地下车库出入口坡道开口的大小, 是否与审批的总平面图有矛盾, 以及有矛盾后解决的办法。

2) 确定各个单体之间的联接方式, 研究人员活动的特点, 根据我国的国情, 居住小区内人口密度比较大, 要区别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 做好安全防护设计。例如:住户在地下停车库停好车后, 就近转入地下二层的单元入口, 这里设有门禁系统, 住户用钥匙或磁卡打开门禁后可直接进入电梯厅, 非住户则不能进入, 只能从其他公共安全出入口出入。考虑到我国人防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方式, 在人防工程设计中 (特别是位于住宅地下二层的人员掩蔽所) 一定要注意, 要单独设立独立于住宅部分的出入口, 出入口通道还要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人防室外出入口, 还可以与地下车库共同使用, 但要注意应能同时满足各个单体在防火疏散方面的要求, 并做好正常的防火分区分隔。

3) 各个单体之间不同埋置深度的处理, 一般情况下, 地下车库如果做一层, 再加上覆土1.8 m, 埋深约在5.4 m, 而高层住宅地下一般为两层, 埋深约为3.6+3.6-1.5=5.7 m, 相差并不多, 考虑不同的埋深应适当让开一段距离, 为两者高差的2倍。如果因条件所限, 两者距离不能满足时, 则埋深大者 (多为地下车库) 就要做防侧压力的结构设计, 代价可能较大。各个单体埋置深度不同, 其剖面层高必有差异, 而两者还要在使用功能上连通, 因此有三种方式未解决:a.当高差较小时, 可利用通道起坡, 连接两处。b.当高差在450 mm以上时, 可在通道内加台阶。c.当高差在1.5 m左右时, 应使通道在楼梯不同标高的平台处连接。

4) 出地面建筑物——竖井的处理。竖井主要为地下车库进、排风竖井和人防工程进、排风竖井, 两者一般不共用, 同时进风、排风也应有一定距离, 避免“短路”。人防竖井应紧贴主体建筑, 在适当位置出地面, 出地面高度在1.5 m左右。地下车库进、排风竖井一般根据车库规模, 每个防火分区 (4 000 m2以内) 一进一排, 各个防火分区的进、排风竖井可成组集中布置, 以避免地面上露出太多竖井, 不好处理。

地下车库竖井出地面后, 排风口底距地为2.5 m, 加上风口高度及顶部构造, 约3.6 m。如果进竖井在绿地内且人员不易到达的地方, 风口高度可考虑适当降低, 地下车库竖井如果在配套公建内, 应靠近公建处墙处出地面。独立地下车库的竖井应远离住宅楼, 以避免噪声干扰。地下车库出地面的竖井还应与景观设计相结合, 使其成为美化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

住宅小区地下空间的利用, 管理已经比较成熟了, 但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扩展, 也带来了相应的管理, 维护和安全的问题, 特别是地下空间人、车导流和紧急疏散导向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谈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 篇10

21世纪初, 中国经济将持续稳定增长,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特别是当前中国政府提倡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因此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将越来越得到重视。到2020年中国不仅将成为世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大国, 也将成为世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强国。对我国而言,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对节省城市用地, 节约能源, 改善城市交通, 减轻城市污染, 扩大城市空间容量, 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等, 都有重要作用。虽然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 一些城市先后开建了地铁, 建设了地下商场、地下旅馆、地下发电厂、地下娱乐设施等, 但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 比如日本, 还有一定差距。

2 地下空间开发的结构设计方法

地下结构可分为五大类:拱形结构、圆形和矩形管状结构、框架结构、薄壳结构、异形结构。目前我国在地下工程结构计算中, 采用较多的仍是以散体压力理论为基础的荷载结构法。原因是, 一方面该理论发展时间长, 在应用中有较多经验, 另一方面该计算理论形式简单, 比较容易为工程设计人员所掌握。地下结构的设计方法主要有:结构力学方法、岩石力学方法、经验类比方法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人们已经对地下结构主体的承载体——围岩有了更高的认识。各种围岩都是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支撑能力的介质, 其承载能力必须充分的加以利用。与地面结构的设计不同, 设计地下结构不能完全依赖结构计算, 这是因为岩土介质在漫长的年代中经历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 有很多因素都影响其物理力学状态, 并且至今未完全认清。目前, 在设计地下结构体系时, 主要采用两类计算模型。一类是将围岩视为承载主体, 支护结构则约束围岩变形的模型。而另一类则相反, 是以支护结构作为承载主体, 围岩作为载荷同时考虑其对支护机构的变形约束作用模型。

3 地下空间开发工程及施工技术

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的需求及科学技术的进步, 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习惯上有矿山法、掘进机法、沉管法、顶进法、明挖法等等。近年来, 掘进机施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隧道掘进机, 简称TBM, 是一种利用回转刀具开挖隧道的机械装置。TBM法的施工可靠性高, 它具有开挖快、优质、安全、经济、有利于环境保护和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国外应用掘进机曾达到月掘进2000m以上, 日掘进70m的记录。我国在制造和应用掘进机方面也取得了一定得成绩, 在引滦工程南线使用了SJ-58A型掘进机, 达到了最高月进尺201.53m。高速掘进是TBM的最大优点, 在国内最大月成洞超过1000m的例子很多。

4 地下空间利用中的环境保护

地下空间利用的关键技术是内部环境技术和周围环境技术。保护外部环境需要预测地下空间开发对外部环境产生影响的时间、范围和规模,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防止对外部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基本方法是调查外部环境所受影响是否超出容许范围,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环境在一定限度内, 具有自我恢复功能, 例如施工降水会导致周围地下水位下降, 停降后地下水位会恢复上升。要研究地层变形、地下水位变化这两个代表性指标, 分析其相应的变化机理, 制定相应的预测技术与对策措施。

5 地下空间的防灾与安全技术

在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时, 防灾、安全是极其重要的, 因为在地下狭小空间里, 人员和设备高度密集, 一旦发生灾害, 疏散和抢救十分困难。地下工程和隧道包围在围岩介质中, 发生地震时地下构筑物将随围岩一起运动, 地下结构存在地震破坏的可能性。例如1995年阪神地震时, 致使神户市共5个地铁车站发生严重破坏。因此要进行抗震计算设计和抗震概念设计。

由于地下工程大都处于地面标高以下, 会受到地面洪涝灾害和积水回灌危害, 也会受到岩石介质中地下水渗透浸泡危害。防水材料诸如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嵌缝密封材料等都可以应用到地下工程的防水过程中。例如水泥基防水材料——“确保时”防水涂料, 近年来在广州、北京、成都等地的地下工程防渗、堵漏施工中, 收到了良好效果。

6 结语

2 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世纪, “地下空间”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世界上许多国家, 包括我国在内, 都在对它进行有序、合理、经济、高效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我国,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国际地位提高, 在城市进程加速的同时, 大城市现代化建设、更新与改造将会加快, 必将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地推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在不久的将来, 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必将迎来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张庆贺.地下工程[M].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2.

[2]高谦, 乔兰, 吴顺川, 等.地下工程系统分析与设计[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5, 2.

[3]关宝树, 杨其新.地下工程概论[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 6.

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篇11

摘要:吉林市土地利用空间生态规划融合了传统空间规划中的生态影响因素,开展其生态规划指标体系的研究,对吉林市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吉林市;土地利用;生态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8.078

自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水、气和土壤)的保护和防治。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这一自然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它的实施目标不仅要求实现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还要求生态要素得以保护和充分发挥,从而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空间生态规划指标体系,对评价土地利用空间功能分区,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为实现吉林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 研究区概况

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地理位置处于吉林省偏东部,介于东经125°40′~127°56′,北纬42°31′~44°40′ 之间,东部连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接长春市、四平市,北与榆树市、黑龙江省相连,南与浑江市、通化市接壤。直到2006年为止,吉林市的所辖市域土地总面积已达27659.79 平方公里,吉林市人民政府公布其四个市辖区(船营区、丰满区、昌邑区、龙潭区)、下辖4个城市(舒兰市、蛟河市、磐石市、桦甸市)和1县(永吉县),覆盖了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1个省级开发区。

2吉林市土地利用空间生态规划指标体系

2.1 研究方法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T. L. Saaty教授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它很好的将定性与定量分析兼容在一起,通过层次权重来解决实际产生问题的决策方法。

2.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新一轮土地利用空间规划草案,即《(2006-2020年)吉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2014年吉林市经济统计年鉴。

2.3 吉林市土地空间生态规划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土地利用空间生态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由生态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组合而成,一般来说,评价指标来源于三种类型: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直接给出的指标体系,如土地规划中直接给出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园地面积、林地面积、牧草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等指标体系;二是一般来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直接给出的土地规划指标经常可以计算转化得到各种指标体系,如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林率、耕地转化率等,这些指标通常能反映土地规划布局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直接影响;三是定性指标,需要土地利用调查或社会公众参与得到的指标体系,如群众对规划的支持程度、群众态度等。

2.3.1 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 一般来说,构造判断矩阵的方法是:首先向土地学类专家反复询问评价土地空间生态规划的指标体系层次,然后设每层有n个因素,因素表示为X={X1,X2,X3……Xn},通过比较它们对上一层某一准则的影响程度,确定在该层中相对于某一准则所占比重,用aij表示第i个因素相对于第j个因素的比较结果。

A即表示成对比较矩阵,比较尺度含义采用Saaty(见表2)。

表2 对称矩阵的元素aij的1-9标度含义

2.3.2 比较下层各因素对上层因素的影响 土地的影响程度用权重表示,以确定下层各因素对上层因素的影响过程,其实施的步骤相对复杂:首先只有当aik×akj=aij对A矩阵所有元素都成立,即可称为一致性矩阵,之后进一步进行一致性检验,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一致性指标C.I.(consistency index)

注:n为矩阵A的对角线所有元素数目之和,λmax为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或最大归一化特征向量值。

第二步,根据矩阵A的不同阶数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确定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数值。最后通过C.I.和C.R. 的比率计算一致性比率C.R.(consistency ratio):

当一致性比率C.R.<0.1时,即认为矩阵A的不一致性程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直接可用归一化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计算得到权重的数值,否则需要重新构建矩阵A。当然也会出现矩阵A不属于一致性矩阵,因此,Saaty等人建议采用最大特征值的向量作为权向量,计算权重,从而确定影响程度。

2.3.3 结果分析 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吉林市土地利用空间生态规划评价指标体系所在的准则层各因素的两两比较后,计算得到吉林市市域各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对目标层的影响程度,吉林市所辖地区土地利用空间生态规划的现实土地利用状况的影响程度,即:船营区、丰满区、昌邑区、龙潭区为的生态环境状况较差,可见吉林市四区的早期土地规划主要为城镇发展区和建设用地区进行规划的,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条件得不到重视,只注重了经济社会发展。而舒兰市、蛟河市、磐石市、桦甸市,永吉县的经济发展缓慢,更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这一地区可能被划分为基本农田集中区和一般农业发展区。另外,吉林土地规划中将吉林市所有水库、自然遗迹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湿地,水域等生态保护系统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和其他用地区。

3 结语

吉林市作为吉林省第二大城市,由吉林市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导致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将生态环境要素融入到吉林市土地利用规划布局中已成为促进吉林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因此,新一轮的吉林市区域土地利用空间生态规划应综合考虑吉林市域内的生态适宜性、历史遗产保护等多方面生态社会因素,进一步合理安排空间上的用地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用地管制之间的协调关系,保障吉林市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光宇,杨培峰.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理论框架试析[J].规划师,2002,18(04):5-9.

[2]苏珍贞.生态学理念在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1.

[3]喻良,伊武军.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四川环境,2002,21(04):8-40.

城市地下空间商业开发与利用 篇12

上个世纪末之前,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是以中国在国际政治环境大背景的影响下以国防、人防工程建设等军事目的为出发点开发建设。改革开放后, 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城市化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土地资源紧张、城市人口暴涨、交通堵塞等问题,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部分随着土地价值的攀升开发的大趋势成为必然;地下商业的开发为地方经济的提升添加新的动力, 以商业用途的开发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主流, 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课题。

2 国内外地下商业空间发展现状

地下空间开发是城市空间系统中地平面以下部分的空间, 它以地下建筑的形式出现, 常常起到补充城市地上空间的作用[1]。因其空间位置具有特有的一些属性, 如建筑的节能性、生态性[2]、不可逆转性等。人类从地下空间最初的居住功能、储存功能、避难功能逐步扩展到交通功能、综合服务功能等混合复杂开发利用。国外城市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比较成熟, 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中都具有详细的标准和长远的规划, 城市建设注重立体开发, 能够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建设了多功能四通八达的地下城市, 商业空间作为组成部分无论从设施还是功能都非常完善。

目前中国是地下工程建设最多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国家, 但对于地下商业空间还没有出台具体标准和要求, 仍处于学习模仿的发展过程, 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利用上对其前瞻性考虑不足, 由于没有长远规划, 不仅造成了空间的浪费更对地下环境造成了损害[3]。目前中国地下商业空间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将已建成的人防工程开发利用于商业;二是按照国家规定和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单独修建的战时用于防空, 平时兼用于商业的人防工程;三是随着房地产开发有意识的附着于地面商业建筑的进行地下商业开发[4];四是建设地下交通体系是扩展出的用于商业部分的地下建筑。

3 地下商业空间开发业态的选择

3.1 地下商业业态的主要类型

城市地下商业空间按照开发和聚集程度可分为三种类型:地下综合体, 地下商业街和地下商场[1]。地下综合体集地下商场、超市、餐饮、休闲娱乐、文体及办公、银行等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大体量建筑。地下综合体一般位于原地上商业发达、消费人群聚集度高的地区, 不仅有效缓解商业核心区域服务的承载压力, 还能进一步提升该区域的商业竞争能力。地下商业街一般依托于地下通道建设, 常规形式在通道两侧布置一些门店, 形式有下沉式露天型和地下封闭型, 由于地下商业街业态主要针对中低收入的消费群体, 因此在不同经济实力的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运营差异很大。地下商场一般是地面商场向地下延伸出部分, 其主要以百货、超市、餐饮为主, 是对地上商场服务功能的完善和补充, 其运营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该商场的综合运营能力的强弱。

3.2 影响地下商业业态选择的几个因素

3.2.1 区域消费能力

地下商业空间商业业态的选择主要由区域消费能力所决定, 区域消费能力决定着商业规模的大小与形态, 要按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人流量、商业环境及类型定位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复合分析, 科学、合理选择业态。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地下商业定位的客户群千差万别, 消费能力大相径庭, 处于城市核心商业区要比处于其它非核心商业区的地下商业业态选择面宽;但要注意即使在同一地段相邻的地下空间选择同一业态其经营收益也是有差距的。

3.2.2 商家及消费者心理

地下建筑空间环境不同于一般建筑空间环境, 天然光线不足、自然通风较困难、空气质量较差、湿度大等缺点, 其环境条件对人的生理舒适度有较大的影响。地下商业空间内部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地下商业空间的主观评价, 最终影响到地下商业建筑的使用价值和综合效益的高低[5]。长期以来人们都将地下商业作为主流商业空间的配角来看待, 作为一线品牌的商家除非在非常成熟的核心商圈选择地下开店, 一般不会轻易入驻地下;作为大的百货企业也尽量选择家电、超市、餐饮和低端品牌百货放在地下。消费者也认为地下商业就是低值商品区域, 所以到地下的消费者具有很强的消费目的, 地下商业越向下延伸人流越少, 与地上商业越往上人流越少一致。商家要结合自身的条件选址适合的业态需要很好的掌握消费者心理。北京新东安百货的地下商业可以说非常成功进行商业业态的组合, 将百货、超市、步行街、餐饮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使消费者不仅能购物还可以体验到老北京文化, 将购物、休闲有机的融为一体。

3.2.3 地下空间的布局

在前文提到地下商业空间的四种类型, 其空间布局先天决定了商业业态的选择。中国城市原有大量的防空洞受其结构所限并不适合作为商业空间, 北京天外天批发市场 (原) 就是在防空洞基础上做为商业空间使用, 目前由于安全原因已停止使用。由地上商业延伸下来的地下空间由于柱网结构按上部布局, 地下空间分割灵活多变, 选择业态方式可以多样化, 加之客流随地上商业运营情况容易分析定位, 选择较为容易。而对于交通体系扩展出的用于商业的空间比较适宜选择商业街方式以及小商品批发市场等日常百货类。对于一些处于特定区域的地下空间可选择针性的商业模式, 如北京会议中心地铁站其面对外来旅游消费人群较多的特点, 量身定制的一些纪念品店铺和手工装饰摊点经营比较成功。

4 地下商业空间衔接

地下商业空间的人流动线需考虑周全, 尤其是与其它部位衔接部分。由于地下空间具有自然光线不足, 与室外环境隔绝[6], 可达性成为地下商业经营成败的关键点之一。对于地下商业, 能够到达的便捷性越好带来的商业客流量也就越大。

4.1 地上地下衔接

对于地上本身就是商场的地下空间, 为吸引客流, 采取开放空间的设计方式, 扩大地上对地下可视视野, 牺牲部分一层面积使用中庭的设计将地上和地下空间浑然一体, 交通组织除直梯外设立错层自动扶梯, 增强顾客的可达性, 可有效的提高地下人流量。对于只有地面出入口的地下商业, 其出入口的面宽必须留出足够的尺寸, 在提高开敞性的基础上加强空间导视, 有效地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以达到增加客流量的目的。

4.2 与地下交通线的衔接

在这里主要探讨与地铁站点的连接问题, 地下商业与地铁站点采取地下通道连接方式, 距离长的有几十米, 结点位置要有明显标识, 着重突出商业气息, 将乘坐地铁的人群吸引过来。如有可能在本身地下空间设置直达地面的设施, 虽然这样做会增加日常维护成本, 但会带来的更多的商业利益。要考虑乘坐地铁人群的特点, 在业态上如对于上班族提供快餐服务, 空间导视的设计上要重点做到吸引外来流动人群。

4.3 地下不同空间衔接

由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难度要大于地上, 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地下空间多为指导性规定, 规划等政府部门没有对区域地质条件提前勘探, 对于每个独立的开发商仅按单体项目提出规划要点, 没有对同一区域的地下空间开发做出详细的分析数据并制订长远的规划, 造成不同时期开发的地下空间衔接出现标高差距过大、公共共享空间不足、无法连通等问题。地下各空间的衔接的连贯与否关系到人流量的多少, 直接影响到商业运营的扩展。

由于地下空间开发的不可逆性, 在不对地质层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开发, 由深及浅逐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开发, 保证空间的充分利用, 从相关规划法规的制订到实施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吸取国外已有的经验少走弯路, 使中国的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龙, 刘宏.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

[2]吴然然.关于地下商业_娱乐建筑的设计初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2008

[3]张双.浅析我国城市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利用模式[J].现代交际, 2012 (4)

[4]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cd438a010097u9.html

[5]阎娥.城市综合体地下商业空间设计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上一篇:建筑施工进度控制下一篇:责任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