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问题(共12篇)
质量问题 篇1
随着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工程质量优劣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质量好坏, 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严重的甚至使建筑物直接成为危房。下面就钢筋工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 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1 梁柱钢筋绑扎技术质量通病
1.1 墙柱钢筋偏位
所谓的墙植钢筋偏位, 就是纵筋外伸常发生偏位情况, 对结构受力及抗震性能构成严重影响。—般来说, 造成墙柱钢筋偏位的原因有制作箍筋内包尺寸与设计要求不符;钢筋骨架已经绑扎完毕后, 工作人员任意地踩踏、动摇;或因施工作业组对混凝土保护层的重视不够, 垫块被挤碎, 垫块设置不均匀及数量不足、厚度不一致等。
1.2 同一连接区段接头过多
在钢筋施工中, 由于同—连接区段的受力钢筋接头太多, 导致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数值, 对施工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有钢筋配料人员巯忽大意, 未合理搭配好材料的下料长度, 或者为了减少钢筋废料而不按规范开料, 对某些不允许采取绑扎接头的构件缺乏技术考虑等。
1.3 保护层不准
板钢筋的马蹬尺寸有误或变形, 致使上部保护层过大;保护层砂浆垫块数量不足, 或厚度不准;再者, 施工时采用塑料垫块的墙柱, 由于塑料垫块质量较差, 对保护层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1.4 箍筋长度不准
一般导致钢筋施工时箍筋长度不准的原因有:因工作人员操作大意, 导致两个箍筋或里或外串动在骨架;绑扎前没有按照规定定位箍筋宽度进行定位或定位不准确。
1.5 间距不均匀
由于主筋或者箍筋的间距不一致, 钢筋配料数目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 导致钢筋间距或小或大;绑扎人员操作不仔细, 没有依照图纸规定绑扎, 导致主筋或箍筋间距不均匀。
1.6 露筋
拆模后, 不时会发现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会有钢筋露出,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钢筋成型尺寸不准, 或由于绑扎不当, 导致骨架外形尺寸过大, 局部接触模板;保护层砂浆垫块垫得太稀或脱落等。
1.7 钢筋遗漏
施工管理不当, 未事先研究图纸及钢筋安装顺序, 施工质量技术交底不到位;钢筋配料数量不足;对施工图纸理解不深入, 不清楚设计总说明中的钢筋通用条款;或因设计单位—般对框架节点等问题没有做细部设计, 导致节点钢筋拥挤, 最终造成施工时钢筋的遗漏。
2 梁柱钢筋绑扎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2.1 原材科的控制
首先钢筋的进场必须根据工程进度有计划地运进施工现场, 由专业工长根据项目计划进度和实际情况, 将材制规格、数量上报项目部材料组, 由项目部材料组联系供货商将材料运进现场。钢筋的安装应采用现场加工、绑扎、焊接连接方式。钢筋的安装位置、间距、保护层等按施工详图及有关规范进行控制。在钢筋和模板之间, 用不低于设计图纸设计强度的砂浆垫块隔开, 并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垫块应设置合理, 匀散布置。绑扎钢筋前, 校对成品钢筋的规格、形状、直径、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料牌相符, 准备好控制保护层厚度的砂浆垫块, 在模板上画出柱墙的钢筋布置线, 形状和数量, 对绑扎形式复杂的结构部位, 应先确定钢筋穿插部位的顺序, 并与木工讨论支模与钢筋绑扎的顺序, 以免两道工序的影响造成返工。
2.2 严格规范钢筋锚固长度
梁柱节点区受力复杂应力集中, 是钢筋交错纵横部位, 是抗震优先保护区域。为此, 粱柱钢筋的连接要避免在这个区域进行, 钢筋的任何连接方式都是对整根钢筋的削弱。所以规范规定, 梁柱节点区域不允许存在钢筋接头。另—个粱钢筋弯折问题, 粱钢筋在柱子要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施工中应严格按设汁要求制作箍筋, 并保证其与柱纵筋绑扎牢固, 不得遗漏任何一个绑点;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焊、绑扎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三种方式进行连接洞身系统支护锚杆—律接长与过流面钢筋网焊接, 以增强整体性和锚固性。
2.3 保证保护层厚度
在钢筋混疑土结构钢筋绑扎施工中, 粱柱交接处, 当墙柱变截面时, 框架梁的上排主筋是穿柱立筋的外侧而过。因为从受力方向来说是由梁传力给柱, 所以粱筋如果在外, 这部分筋的应力将是由柱的保护层来受力, 这毫无疑问是不行的。从美观的角度上, 粱筋如果在外, 如果要保证保护层厚度, 会增加粱厚, 使梁宽度大于柱宽度, 这也毫无疑问是不允许的。所以梁外筋只能从柱外筋内过。如果是柱纵筋与梁主筋如果错开, 梁主筋在环绕柱纵筋那部分要弯折1/6的数值, 应该注意的是, 板筋绑扎完毕后, 应在已绑扎好的钢筋上部布设木板, 便于施工人员行走, 避免板筋因踩踏而导致变形;并根据有关规定放置足够数量的垫块, 并使用质量合格的塑料垫块, 垫块应相互错开, 匀散布置。在钢筋和模板之间, 用不低于结构物设计强度的砂浆垫块隔开, 并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钢筋的安装位置、间距、保护层等按施工详图及有关规范进行控制。
2.4 注意与其他部位节点钢筋工程的配合
在钢筋接头焊接前, 采用铁刷将施焊范围内的浮锈、漆污等清除干净。在钢筋架立安装后, 应避免发生错动和变形。钢筋绑扎前要认真对照设计图纸确定方向尺寸, 钢筋交叉部位, 严格按设计图纸钢筋绑扎网和绑扎骨架的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钢筋要严格按图纸要求绑扎, 注意钢筋间距、位置的准确, 绑扎点牢固。板和墙的钢筋网靠近外围的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扎牢, 中间部分的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 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
3 结语
随着我国近几十年国力的增强, 钢筋混凝土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当中, 其费用占工程总投资的比重十分巨大。但是受到我国国情影响, 在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着许多粗放型因素, 这也导致了工程中钢筋工程的施工管理力度不足, 致使钢筋绑扎施工技术质量通病时有发生。本文针对梁柱节点钢筋绑扎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采取加强质量控制、加大施工管理力度、提高现场施工质量等预防措施, 将其危害降至最低, 从而达到延长建设项目使月寿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栋栋.建筑钢筋工程施工案例150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李国安.钢筋工操作技能培训文本.天津科技出版社, 2008.
[3]董海洋.建筑施工管理技术大全.中国化工科技出版社, 2005.
质量问题 篇2
品种的本质是其具有某种农业栽培使用价值。确定品种具有某种栽培使用价值在投放市场前完成。品种的这种价值通过两种技术确定:一种是品种特异性、―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DUS测试由品种选育者完成,审定机构审查(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由审批机关进行实质审查);另一种是品种栽培使用价值(VCU)测试,对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农艺性状,由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进行鉴定。抗逆性鉴定、品质检测结果以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测试机构的结果为准。审定通过的品种,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不可克服的缺点或者种性严重退化,不宜在生产上继续使用的,由原专业委员会或者审定小组提出停止经营、推广建议,经主任委员会审核同意后,由品种审定委员会进行公示,由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停止生产、经营、推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品种审定(退出)公告或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实验验证的依据,是判定品种是否可以推广的依据。案例中的“L茄”,是经省农业主管部门确定可在适宜地区种植的合法品种。
4.2种子质量问题的判定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7.3.1规定了种子质量判定规则,对种子标签标注内容进行质量判定时,应同时符合该规则。《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7.3.2规定了种子质量验证方法,应采用该检验方法对种子质量指标检验。种子质量指标检验,由《种子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条件的种子质量检验机构所配备的符合《种子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条件的种子检验员实施。未经法定机构法定人员采取法定验证方法检验和依据法定判定规则判定,不能判定案例中“L茄”的种子存在质量问题。
5赔偿和追偿
种子使用者因种子质量问题遭受损失的,有权依据《种子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请求出售种子的经营者予以赔偿。出售种子的经营者赔偿后,属于种子生产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责任的,有权向其追偿。无论出售种子的经营者承担赔偿责任,还是种子生产者或者其他经营者承担追偿责任,必须同时满足因种子质量问题和遭受损失两个条件。没有种子质量问题,或者没有遭受损失,都不发生赔偿或追偿问题。
5.1案例中的赔偿
“L茄”和其他植物接合成嫁接苗的性状与“L茄”的种子标签上标注的性状不一致,种子使用者因嫁接苗所结果实不符合市场需求而遭受了损失,这是本案的客观事实。客观事实须由证据证明才能成为法律事实。庭审中,菜农提交的证据,证明了其是“L茄”种子的购买者,嫁接苗所结果实和“L茄”的种子标签上标注的性状不一致,嫁接苗所结果实不符合市场需求致其遭受损失的法律事实。种子经营者就应向法庭提交证据,证明种子使用者采用嫁接措施产生的嫁接苗与“L茄”不属于同一品种;造成嫁接苗与“L茄”的种子标签上标注的性状不一致,是不同品种之间的性状差异问题而不是“L茄”的种子质量问题;嫁接苗所结果实卖不出好价钱造成菜农损失,不等于“L茄”的果实不能让种子使用者丰产又丰收。对于这些农业技术类的证据,种子经营者很易提供;即使不能提供,申请法院对“L茄”的种子做种植鉴定,“L茄”的种子种植后生长发育的性状,就足以证明“L茄”种子的真实性和品种的稳定性以及嫁接苗与“L茄”的特异性。种子使用者因遭受损失起诉到法院,根据有损失就要有赔偿的原则,法院必须给原告一个说法。省种子管理机构组织的现场鉴定既已作出“种子经销商也未向菜农解释清楚”的结论,种子经营者又没有提供证据证明造成嫁接苗所结果实和“L茄”的种子标签上标注的特征特性不符的原因,法院判决种子经营者对种子使用者因此遭受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符合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的证明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嫁接”是否属于种子经营者应当向种子使用者说明的主要栽培措施的范围,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根据义务法定原则,法院不得以种子经营者未向种子使用者说明是否可以“嫁接”为由直接判其承担赔偿责任。
5.2案例中的追偿
《种子法》第二十九条规定,领取农作物种子许可证的`须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规定,生产的种子应标注生产商名称、生产商地址以及联系方式。《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规定,生产商名称、地址,按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注明的进行标注。在标签上标明自己是种子生产商的,就应当对因种子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而不论真正的种子生产者是谁。案例中,“L茄”的种子标签上标注的是某种子公司的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生产商名称和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注明的相同。若出售种子的经营者赔偿了种子使用者因种子质量问题遭受的损失后行使追偿权,依法应由某种子公司承担追偿责任。茄子不是《种子法》、《主要农作物范围规定》和该省确定的主要农作物,生产茄子种子,不须领取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生产许可证中不应包括茄子作物种类和“L茄”品种。庭审中,某种子公司提交其种子生产许可证用以证明其不生产“L茄”的种子;法院采纳该证据,认定“L茄”的种子不是其生产的,判决某种子公司不承担追偿责任。作者认为,法院就此问题的判决,混淆了主要农作物和非主要农作物以及种子生产者和种子生产商的概念。
6引种、推广和经营
品种选育者选育出的具有某种农业栽培使用价值的品种,通过审定或实验验证,其性状就已“确定”。种子经营者在引种、推广和经营过程中的义务,就是提供符合有关标准的种子,“维持”已经确定的品种性状,发挥品种的某种农业栽培使用价值。
6.1引种
《种子法》第十六条规定了“引种”的含义,引种是指需经审定并已通过审定的品种,在同一适宜生态区域的相邻省(区、市)推广种植,并经所在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引种时应当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规定在推广地区先进行试验,证明其具有适用性。案例中,“L茄”是经某省审定通过的登记品种,在该省内适宜生态区域推广种植,不属于引种。法院以菜农引种“L茄”时未遵循先试验成功原则为由,判决种子使用者承担损失30%的责任,属于适用法律不当。
相关农业技术规范未将“L茄”规定为可作接穗的品种。种子使用者未经试验成功即用“L茄”作接穗和其他植物体嫁接造成损失,应当依据《农业技术推广法》承担违反农业技术规范的法律责任。
6.2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法》第二条规定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含义。种子经营者在向种子使用者销售种子时进行品种的主要性状、主要栽培措施和使用条件的说明与有关咨询服务(这些都是无偿的),属于品种推广。案例中,法院若查明出售种子的经营者在向种子使用者销售种子时未履行主要栽培措施的说明与有关咨询服务,可判其承担因此给种子使用者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出售种子的经营者因自己未履行告知义务承担的赔偿责任,不享有向他人追偿的权利。
我国法律没有规定品种选育者应当对其选育的品种在推广过程中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也没有规定种子经营者经营推广某品种的种子造成的损失有权向某品种的选育者追偿。实践中,品种选育者在品种推广过程中没有权利和利益(获得奖励权除外),基于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不应由品种选育者承担因品种推广造成的损失。案例中,法院判决“L茄”的研制单位和选育者承担追偿责任,违反了合法、公平的法律原则。
6.3经营
就业质量问题研究 篇3
就业质量是1999年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体面劳动”概念后,国外部分学者和国际组织关注的一个新领域。在已有文献中,国际劳工组织的体面劳动概念,即“在自由、公正、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机会”,被作为就业质量的定义广泛引用。
一些国际组织和专家还探索构建了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了“体面劳动”指标,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工作质量”指标体系,欧洲基金会构建了“工作和就业质量”指标体系。2010年2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协调上述三个国际组织,编制了统一的“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包括就业安全与规范、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工作生活平衡度、工作稳定性及社保、协商与谈判机制、技能培训、员工关系与工作动机等7个维度,并据此测度和发布了加拿大、芬兰、法国、德国、以色列、意大利、墨西哥、摩尔多瓦、乌克兰等9个国家的就业质量国别报告。在我国,一些专家学者也对构建就业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探索。大多数文献都将就业率、供需比、工作的稳定性、收入、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和就业满意度等纳入指标体系。
笔者认为,就业质量应该是一个主客观相结合、宏微观相结合的概念。从微观层面上讲,就业质量是指就业者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就业者就业状况的客观表现。从宏观层面上讲,它体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情况和资源配置效率。在就业质量指标体系评价方面,可以在借鉴有关国际组织较为成熟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工作实际,充分考虑有关指标的可得、可用性,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具体来说,可以重点从五个维度进行评价:一是就业机会。可重点考察新增就业、就业人口总量、劳动参与率、失业率、就业结构等因素。二是就业状况。包括工作本身的具体特征和工作场所的具体特征,是否能够使劳动者通过就业改善家庭生活。可重点考察劳动者的工资薪酬和工资增长、社会保险覆盖及待遇、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就业安全、禁止童工等因素。三是劳动关系。主要看劳动者就业权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重点考察劳动合同覆盖率,是否有平等协商和社会对话机制等因素。四是就业能力。主要看劳动者是否得到有效的职业培训,从而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及参与企业管理的能力。五是就业环境。重点考察劳动力市场基础作用的发挥、就业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有利于劳动者就业创业的政策环境、劳动者的就业观念、就业公平等因素。
二、我国就业质量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根据上述确定的就业质量基本含义及指标体系,笔者对我国就业质量进行了初步考察,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就业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仍然需要不断提升,从而不断满足广大劳动者对就业质量的要求。
(一)我国劳动者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1.从就业机会看,就业规模持续扩大。2011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6420万人,比2002年增加3140万人,年均增加348.9万人,劳动力参与率保持在70%以上。2003年至2011年的9年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98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3%以下的较低水平,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维持在1000万人以下。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就业人员保持快速增长,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从2002年的34.3%上升到2011年的47.0%,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由2002年的50 ∶ 21.4 ∶ 28.6转变为2011年的34.8 ∶ 29.5 ∶ 35.7。
2.从就业状况看,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2002年至2011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从12422元增长到42452元,年均增长14.63%。初步建立了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和政策体系框架。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待遇水平不断提高。以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人特殊劳动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劳动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劳动法》明确:“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延长工时需按规定支付加班费。”劳动者工作环境不断改善,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由2002年的1.33下降到2011年的0.173,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死亡率由2002年的4.05下降至2011年的1.88,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2002年的4.94下降至2011年的0.564。
3.从劳动关系看,随着《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出台,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企业用工逐步规范,劳动合同制度不断完善。2011年末全国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已经达到86.4%。集体合同制度逐步确立,2011年末,经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备案的当期有效集体合同96.2万份,覆盖职工1.22亿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不断深化,企业工会组织不断完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对话机制不断确立。
4.从就业能力看,人力资源得到不断开发。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企业、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基本格局,不断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全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每年超过1200万人,每年有超过1.5亿人次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02年以来,共有9300多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劳动者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5.从就业环境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初步构建了覆盖中央、省、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五级管理、六级服务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网络,劳动者可以就地就近免费享受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发布、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机制得以建立,职业多样性、流动性增强。政府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的责任不断增强,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劳动者创业的政策措施。各类群体公平就业的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和有关部门文件对保障妇女、残疾人、乙肝病毒携带者等群体公平就业权利作出了明确规定,保障措施不断加强。
(二)当前我国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我国的就业质量还不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岗位依然不够充分,总量压力仍然很大。首先,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压力较大,长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第二,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仍然偏高,需要创造更多非农就业机会;第三,较大比重的城镇就业还集中在低生产率部门,高生产率部门就业机会不足;第四,城镇非正规就业比重较高,亟急需创造更多体面的就业机会。
2.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不足。虽然近年来职工工资得到明显提高,但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在国民收入中,劳动者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工资支付行为不规范,欠薪、随意克扣工资的现象没有杜绝。社会保险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拓展,保险金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用人单位劳动环境差,威胁劳动者职业健康。部分岗位对劳动者健康造成危害,职业病高发,职业寿命缩短。
3.劳动关系和谐程度不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纠纷调处机制和劳动监察执法机制还不完善,劳动合同覆盖率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覆盖率还不高,劳动关系领域进入矛盾多发期。
4.部分劳动者就业能力不足,实现稳定就业和提升就业质量的空间有限。相当数量劳动者的素质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特别是不能满足技能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低素质低技能劳动者实现就业会更加困难。一些高校毕业生由于技能不匹配,就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5.劳动力市场分割有待进一步打破,就业歧视仍在部分领域存在。从计划体制走向市场体制,从传统农业国家走向现代化工业国家,传统的体制分割尚未完全打破,而且还不断形成新的市场分割,造成了部分行业和企业仍存在对性别、身份、年龄、地域、健康等方面的就业歧视。
(三)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1.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影响就业质量的决定因素。总体来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就业质量的决定因素。在较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下,较低的劳动生产率不可能支撑较高的劳动报酬,也难以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者的弱势地位。
2.劳动力市场制度的不完善对就业质量有重要影响。主要是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城乡分割、身份分割、管理体制分割,致使就业质量在部门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3.劳动者素质制约就业质量的提高。我国目前的教育存在人才培养结构、培育方式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方面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适合的劳动力,制约了经济发展,不能为提高就业质量创造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也不能通过高素质的劳动力直接推动改善就业质量。
4.社会意识对就业质量也有重要影响。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和工作的文化价值观念不断增强、权利意识不断加强,全社会追求“就业质量”的宏观社会心理环境已经逐步形成,社会意识的增强使就业质量问题进一步凸显。
三、提高就业质量的相关建议
(一)提高就业质量的基本原则
提高就业质量应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坚持既重规模、又重质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工作的重心应该逐步从侧重于扩大就业规模向扩规模、提质量并重转变。二是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既需要政府让利于民,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劳动力市场,提供均等化、高质量、高效率的基本保障和服务,也需要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三是坚持政策支持、市场导向。进一步总结、充实、完善现有政策措施,同时尊重市场规律,通过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大技术创新、加强内部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就业质量。四是坚持立足国情、循序渐进。就业质量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超越经济发展阶段,也不能滞后于经济发展。
(二)提高我国就业质量的建议
1.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在扩大就业规模的同时注重质量提升。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税收、金融、社保、贸易等政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中扩大就业,在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扩大就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升就业质量。
2.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促进就业质量提高。当前我国就业质量提升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业。提高就业质量核心应该是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要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切实为中小微企业减负。通过减免税费、贷款支持、技术支持、市场服务、法律咨询等多种措施扶持企业发展壮大。要帮助中小微企业拓展经营领域和发展空间。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激发高校毕业生、科技人员、返乡农民工等人员的创业动力,提高创业成功率。
3.改革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的要求,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实现劳动者素质的提升,从而提高就业质量。要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还要加强劳动者职业观念、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建设。
4.加强和改善公共就业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全面推进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全面落实对劳动者的免费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和对特定群体的转向就业服务。要加快人力资源配置领域的改革进程,逐步消除人力资源市场城乡分割、地区分割和户籍身份分割,促进城乡各类劳动者平等就业。
5.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要加大劳动法律法规实施力度,加强立法和执法监督,强化执法检查力度。要制定并推行促进企业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生活质量、鼓励员工参与的项目、法规、政策。深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切实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还要抓好安全生产管理,降低劳动风险。
6.探索构建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充分借鉴有关国际组织较为成熟的指标体系,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工作实际,研究建立多层维度、符合我国国情的就业质量核心指标,特别是把体现就业结构、就业状况、工资收入、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就业满意度等核心内容纳入指标体系,真正反映我国就业质量的状况,同时也贴近劳动者的切身感受。
质量问题 篇4
1 质量问题分析
要提高建筑质量, 首先要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1.1 违背建设程序
如不经可行性论证, 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 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 不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现象, 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 房屋倒塌事故常有发生。
1.2 工程地质勘察原因
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 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 钻孔坚决太大, 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 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 软土层厚薄相差也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 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 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 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 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1.3 自然条件影响
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 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温度、湿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 施工中应特别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1.4 未加固处理好地基
对软弱土、冲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熔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 均是导致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性, 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 使其共同工作的原则, 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施、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1.5 建筑结构使用问题
建筑物使用不当, 也容易造成质量问题。如不经校核、验算, 就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加层;使用荷载超过原设计的容许荷载;任意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的截面等。
1.6 施工和管理问题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 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所造成。例如:不熟悉图纸, 盲目施工, 图纸未经会审, 仓促施工;不按图施工。把铰接作成钢接, 把简支梁作成连续梁等, 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设施工缝等;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缺乏基本结构知识, 施工蛮干, 如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倒放安装等。
1.7 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诸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 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 混凝土配合比不准, 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 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 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
2 提高建筑质量严把六关
2.1 工程图纸设计关
一项工程的建设首先是施工图纸设计, 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一定要选资质相应的设计单位, 同时还要把好设计经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竞争激烈, 当然也不能为减少一点设计经费聘请个体或个人设计, 以免造成设计中的质量问题, 还要注意有些设计单位为了多收设计费故意增加材料用量而提高造价。
2.2 施工队伍选择关
施工队伍的素质高低, 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一项工程建设立项批准后, 必须经过招投标来选择施工队伍, 具体方法:一是听, 即听取施工队介绍技术力量、设备状况、资金情况以及拟承担工程所采取的措施;二是看, 即看正在施工和已经竣工交付使用项目的施工质量和现场管理情况;三是查, 即考察施工单位的设备、技术力量、企业等级、资格证书;四是访, 即走访已交付使用工程的甲方, 征求使用单位工程队伍的评价, 以便了解其信誉。在此基础上, 按照标价合理、工期短、质量优、信誉高、素质好的原则, 综合比较, 选出一个满意的施工队伍。
2.3 施工合同签订关
施工队伍选定后, 建设单位即应与其签订施工合同, 把甲乙双方的关系用法律条文固定下来, 合同内容必须是严密过细, 条款详尽, 责任明确, 奖罚分明, 要求合理, 手续完备, 查核有据。合同签订前与上一级主管业务部门报告, 合同签订后, 经当地公证部门公证, 以便受法律监督。
2.4 工程质量监督关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 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 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 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建立行为监督于实物监督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 实现从单一实物监督向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
2.5 质量控制关
2.5.1
进度控制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 必须实行分段控制, 动态控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要依据变化后的情况, 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 对进度计划及时进行修正、调整。材料供应和支付工程进度款方面要及时, 已确保工程质量。
2.5.2 质量控制严把材料质量关。
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 (含环保标准) 和设计要求, 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 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 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 因此, 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
2.6 工程竣工验收关
竣工验收, 是基础上建设的最后一道程序, 是对工程设计、工程质量的最后检查总结。在验收时, 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工程验收规范标准, 逐项验收评定。工程质量验收具体可采取查看、实测的方法。查看, 重点查看各项资料和原始记录资料是否齐全, 是否符合验收标准;砂浆和混凝土试块、构件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室内外装修是否达到标准, 有无屋面漏水、厕所、厨房渗水、阳台倒泛水, 水管、卫生设施接头冒水, 楼地面、屋面开裂等质量通病。实测, 主要是现场实测, 对基础工程、主体工程、结构有影响的部位和技术上特殊要求的进行实测。
总之, 提高工程质量要从细部着手, 警钟长鸣。
摘要:针对建筑质量问题分析及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展开论述。
质量问题批评通报 篇5
按照工程质量治理部署,我市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全面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专项检查,现将xxx5年上半年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通报如下:
一、xx二期项目9#、10#、11#、12#楼:建设单位xx连城置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周谦;施工单位xx港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徐福占;监理单位xx新昌隆建设咨询有限公司,总监修长河。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中标项目经理及总监未到岗履职;二是未组织落实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的安全隐患;三是建设单位将外墙保温及涂饰工程肢解发包。
二、xxxx天城项目1.4期(I)29#楼:建设单位xxxx天城置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磊;施工单位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张安善;监理单位xx新昌隆建设咨询有限公司,总监于德海。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不严格按施工技术标准组织施工,混凝土构件变形严重,几何尺寸偏差普遍超规范要求;二是箍筋弯钩平直长度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剪力墙部分钢筋位移,暗柱钢筋绑扎搭接长度不符合设计要求;三是基坑支护未按方案施工,腰梁未连续设置,局部面层支护不到位。
三、xx项目D-5地块:建设单位xx源浩置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震;施工单位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孙安锋;监理单位xx泰山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监任雷刚。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不严格按施工技术标准组织施工,混凝土现浇板钢筋保护层控制措施不到位,偏差较大;二是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混凝土浇筑未按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支撑系统用钢管壁厚、间距不符合方案要求。
四、xxxx城三期万嘉隆地块开发项目幼托:建设单位xx中润置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马庆军;施工单位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王万永;监理单位xx新昌隆建设咨询有限公司,总监于辉。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不严格按施工技术标准组织施工,现浇板上下表面多处产生裂缝,现浇板钢筋保护层控制措施不到位,偏差较大;二是楼梯斜板施工缝个别留置位置不符合规范要求;三是配电箱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垃圾清理不及时,材料堆放杂乱。
五、xxxx区实验中学东侧B地块二期项目6#楼:建设单位绿地地产(xx)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欲晓;施工单位上海域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蔡宏云;监理单位xx众成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监张建军。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不严格按施工技术标准组织施工,剪力墙夹渣、烂根普遍,现浇板板底夹渣、露筋;构件变形,门窗洞口不方正;二是房间净高、净距偏差超规范允许要求;三是防扬尘措施不到位,垃圾清运不及时。
六、xxxx新城x-2#住宅楼项目:建设单位xx帝华房地产开发公司,项目负责人刘连江;施工单位江苏xx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俞国标;监理单位xx恒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总监陈传伟。
存在的主要问题:未办理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
七、xxxx新城7-19#沿街商业楼-期人防工程项目:建设单位xx帝华房地产开发公司,项目负责人刘连江;施工单位江苏南通三建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俞林荣;监理单位xx恒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总监陈传伟。
存在的主要问题:未办理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
八、xx县国立御景1#、2#、3#楼项目:建设单位xx通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周东谦;施工单位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李文龙;监理单位xx省xx和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监宋会军。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民工工资台账不规范,现场未提供供材发票;二是临边洞口防护不到位;三是主楼、车库西侧未及时回填;四是施工单位管理人员14人均未到场;五是监理单位现场配备监理人员数量不足。
九、xx华民钢球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公寓楼项目:建设单位xx华民钢球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朱庶兹;施工单位xx御座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德学;监理单位xx舜利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监张从文。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施工技术资料、监理资料缺失。二是地基基础未出具正式变更文件即进行施工并隐蔽;主体结构无正式的变更文件擅自拆除、接建;三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人员配备不齐全且不到岗履职;四是参建各方主体终身责任信息档案、两书一牌落实不到位。
对以上存在违反市场行为和工程质量安全等违规问题的相关责任单位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计入不良行为记录。其中县(市)、区监管工程由工程所在县(市)、区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相应单位存在的问题和落实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将整改情况和处理意见上报市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xx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如何追究货物质量问题 篇6
美国A公司接到美国C工厂的反馈及索赔要求后,将收取的美国C工厂支付的贷款退回给了美国C工厂,并将退还的钢管拍照后以低价贼卖。随后,美国A公司将几根钢管样品及照片寄给中国B公司,告知钢管在加工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翘皮现象及被美国C工厂索赔的事实。
随后,双方经过多次联系,但中国B公司最终并不认为产品质量问题是自己造成,认为可能是美国C工厂在加工过程出现了问题。双方对此争议无法达成一致。2007年11月,中国B公司在上海法院起诉美国A公司,要求支付剩余的货款约100万美元。
案件审理过程中,美国A公司提交了中国B公司在往来联系过程中曾间接承认存在部分质量问题的电邮函件及钢管照片等。然而,法院于2008年10月最终认定美国A公司无证据证明存在质量问题,拒付赁款的理由并不存在,因此美国A公司应当向中国B公司支付该批钢管剩余禾付的所有贷款。
案例分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有二,一是美国A公司所称的“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或质量”是否存在;二是“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或质量”是否存在可以作为拒付货款的理由。
为了证明存在质量问题,美国A公司在本案审理过程中曾提交了中国B公司在协商过程中回复的邮件,但中国B公司在庭审中坚持认为邮件中承认质量问题与道歉均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态度,没有涉及具体的质量问题,其在客观上并没有承认质量问题;而且中国B公司进一步认为美国A公司提交的邮件仅是电脑硬盘保存的邮件,易被修改,因而在不具备把电邮作为证据使用的法定形式要求,真实性不能被认可。
另外,美国A公司还提交了美国C公司的索赔函,但该索赔函没有美国C公司的签字或盖章,中国B公司质证时认为不能确认该索赔函的真实性,而且该索赔函即使真实也不能证明本案中国B公司提供的产品与合同约定不符。美国A公司还提交了加工后钢管出现内翘皮的样品照片,但中国B公司认为照片上的钢管已经加工过,已经无法识别是否为中国B公司交付的钢管,而且加工后有内翘皮并不等于加工前的钢管就不符合合同约定。
庭审中,中国B公司及法官都向美国A公司提过同样的问题,即:美国A公司为何不提供对钢管进行直接检测的报告。美国A公司很无奈地回答:“美国C公司退还的未加工的钢管已经被低价转售了。”不过美国A公司仍然坚持认为是由于中国B公司在电邮中承认了质量问题,且谈及了可能的赔偿金额,所以美国A公司才会低价转售钢管;而且在美国A公司要求在质量赔偿解决之前不支付剩余货款时,中国B公司并没有反对,因此双方已经对延后支付货款达成了一致。
然而,中国B公司律师的代理意见及后来的判决均说明,美国A公司的证据及辩解根本不能证明中国B公司交付的钢管不符合合同约定,更无法为其拒付货款找到合法的理由。
作为买方美国A公司有义务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检验。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38条规定:(1)买方必须在按情况实际可行的最短时间内检验货物或由他人检验货物;(2)如果合同涉及到货物的运输,检验可推迟到货物到达目的地后进行。第39条第(1)款规定:买方对货物不符合同,必须在发现或理应发现不符合情形后一段合理时间内通知卖方,说明不符合同情形的性质,否则就丧失声称货物不符合同的权利。本案中,美国A公司虽然向中国B公司反映了“质量问题”,但其实际从未检验过中国B公司交付的钢管。
其次,笼统、模糊的质量问题并不能证明货物不符合合同约定。本案货物不属于法定检验产品范围,因此应当根据合同约定的标准即美国AsTMA312标准进行检验,只有不符合该标准时,货物才是不符合合同约定。美国A公司所称的加工中出现了质量问题都是间接的证明,根本不能排除其他的原因,如加工本身就存在工艺流程是否合理、加工设备是否合格、加工人员是否具备资质且无过错、加工产品用途超出ASTMA312标准范围等情形,其中任何一种情形都足以导致出现质量问题。
本案中,美国A公司声称的质量问题,根本没有经检验证明,更没有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的检验报告能够证实。最后,法院依法驳回了美国A公司提出的减价、拒付等辩解,支持了中国B公司的支付货款的请求。
吸取教训
本案中,美国公司在此批钢管的交易中不仅没有赚到钱,而且还要赔偿而承担亏损。其实,这一切都根源于美国A公司在面对国际贸易货物质量纠纷时的种种不妥行为。如果应对得当,作为中间商的美国A公司完全不至于这样赔本输官司。品尝个中滋味,我们所有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都可以从中好好吸取教训。
国际贸易中的中间商不方便或没有机会直接对货物进行检验,这在实践中是常见的。中间商不能在没有对货物进行检验或聘请第三方进行检验的情况下就偏信下家客户抱怨的质量问题。下家客户反映的质量问题,也许是货物本身的问题,但也很有可能是下家客户加工的问题或其他问题。在这点上,中间商与下家客户的利益是不一致的。中间商的正当的做法是要对货物按照法定标准或合同约定的标准进行检验,并以检验结果作为依据及时通知上家供应商,进行协商处理。否则,实际上是放弃了自己的权利,无凭无据就承认自己违约,最终就会在证据上及法律上丧失向上家追索的权利。
中间商从下家客户接受了退货后,应当与上家协商确认后再处理货物。而且,中商间完全应当利用此机会对货物进行直接检测,如果发现质量不符,则需要进一步聘请第三方权威机构直接对货物进行独立检测。这样不仅能够证明下家客户的退货是否合理,也能够收集对上家供应商的索赔证据。就本案涉及的ASTMA312而言,该标准中也明确规定:“经检验发现钢管不符合同的,买方应当告知卖方,并由双方共同检验确认后共同商定处理办法。”这一规定应该是考虑了贸易通常做法而作出的规定。事实证明,如果像美国A公司那样的鲁莽做法,最终必然将自己推向败诉的境地。
质量问题 篇7
1 建筑工程质量中“质量”的界定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包括质与量两个方面, 在理解与鉴定的过程中, 需要从两方面入手, 质量主要表示的是建筑产品的优劣性, 是整体的概念。在建筑行业, 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多种表述方式, 其可以指建筑工程验收后对工程整体优劣性的评判, 也可以将建筑工程划分为多项工程, 单指某一工程的施工优劣性。其可以指建筑工程在不同施工阶段, 施工技术、设计方案以及工程合同的总体质量。在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进行界定时, 还需要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相关质量标准, 要保证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还要保证建筑功能的有效发挥, 保证建筑的耐久性。建筑工程质量还有对工程安全、实用、美观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所以, 在界定的过程中, 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指标。
2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责任与质量瑕疵责任的比较分析
2.1 承担责任的方式
一般情况下, 如果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 需要承担工程返修、赔偿工期延误损失的责任;而工程质量瑕疵, 需要承担维修与维护的责任。工程质量瑕疵在维修时比较简单, 耗时也比较短, 不会对建筑工程造成较大的损失;而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则涉及的问题比较多, 可能会影响施工的进度, 还会涉及索赔问题, 需要承担一定法律责任。
2.2 免责条件方面
根据我国建筑质量保障法的相关规定, 建筑工程在出现质量问题以及质量瑕疵后, 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一制度还提出了免责条件。当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后, 如果存在以下几种情形, 则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首先, 建筑工程在竣工后还未投入使用;其次, 建筑在使用的过程中, 不存在明显的缺陷, 没有造成任何安全事故;最后, 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是由不可抗力或者人为恶意破坏所导致的。建筑工程质量瑕疵的免责条件比较特殊, 其是由建筑工程承包商与建设单位协议签订的, 是根据合同的约定进行衡量的。
2.3 诉讼时效方面
根据我国建筑产品质量法相关规定要求, 建筑产品在出现质量问题后可以对施工单位提起诉讼, 而诉讼的时间在2年。在发现建筑工程存在质量瑕疵时, 也可以对施工方提起诉讼, 诉讼时效为1年。
2.4 竞合方面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与质量瑕疵承担的责任有着较大差异, 在界定的过程中, 有的行为可能同时符合质量问题与质量瑕疵界定标准, 这时就是出现责任的竞合, 我国《合同法》规定, 当两种责任出现竞合后, 诉讼方只能提起一种诉讼, 不能同时提起质量问题与质量瑕疵诉讼, 因为这涉及赔偿问题, 而且诉讼方只能获取一方面的赔偿金, 不同获得两种赔偿。
3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与质量瑕疵的归责原则对比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与质量瑕疵有着不同的归责原则, 这一原则可以确定行为人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与质量瑕疵是不同程度的质量缺陷问题, 其危害是不同的, 质量问题可能会影响业主的人身财产安全, 而质量瑕疵一般影响比较小, 维修起来步骤也比较简单, 下面笔者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与质量瑕疵的归责原则进行对比, 希望可以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区分这两种概念。
3.1 构成质量问题责任时的归责原则
建筑工程存在质量问题, 可能是裂缝或者地基塌陷等现象, 这会引起渗水现象, 会严重影响建筑的使用安全, 还会影响建筑的美观性以及耐久性, 建筑在出现严重的裂缝问题后, 可能会出现坍塌现象。在建筑出现质量问题后, 需要确定应实行哪种归责原则。有学者认为, 在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 并且对业主造成了较大的损失时, 需要实行过错责任原则, 该原则适用于侵权问题, 并且认为建筑质量问题已经对业主造成了侵权影响。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实行严格责任原则, 在归责的过程中, 需要对建筑承包商以及开发商所承担的责任进行划定, 一般建筑质量问题引起的事故比较严重, 会对业主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会影响建筑功能的发挥, 可能会给业主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采用责任原则, 可以更好的保障业主的权益。
3.2 构成质量瑕疵责任时的归责原则
建筑工程质量瑕疵所指的质量问题一般程度比较轻, 这种瑕疵可能是指使用性能方面, 也可能是外观的美观性方面, 其不会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 而且比较方便对其进行维修, 在确定归责原则时, 需要根据不同的主体而定, 如果是承包方的责任界定, 则可以采用过错推定原则, 如果是房地产开发商, 则可以选择严格责任制原则。质量瑕疵产生的危害比较小, 维修的难度也比较低, 在选择归责原则时, 要具有灵活性, 如果只是采用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 可能会出现误区。过错推定原则的出现, 主要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 由于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 很难确定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 为了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需要借助过错推定来认定行为人具有过错。根据不同的主体确定归责原则, 更容易分清事实, 落实责任。
结束语
本文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与质量瑕疵进行了对比分析, 首先对建筑工程质量中“质量”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 还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与质量瑕疵的责任以及归责原则进行了比较,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做好归责工作, 保证可以获赔的有效性, 尤其是在竞合过程中, 只有明确建筑工程出现质量缺陷的程度, 对质量问题划分等级, 才能了解质量问题带来的危害。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会带来财产或者人身伤害, 而建筑工程质量瑕疵也产生的影响比较小, 通过简单的维修, 可以解决质量瑕疵问题, 不会对建筑工程产生较大的经济影响。
摘要:建筑工程在当前社会比较常见, 人们对建筑物的需求量比较大, 而且对建筑施工质量要求比较高, 建筑施工单位需要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还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避免出现质量问题以及质量瑕疵。本文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与质量瑕疵进行了比较, 这可以防止在质检检测的过程中, 出现混淆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以及质量瑕疵概念的情况, 可以保证建筑行业稳定、长远的发展。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 做好质量监督工作, 可以减低建筑出现安全隐患的概率, 还可以保证建筑使用的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质量瑕疵,比较
参考文献
[1]巩丽霞.关于建设工程质量责任法律规范的厘清与探讨[J].建筑经济, 2006 (04) .
[2]邓德学.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8.
质量问题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质量问题
我国一直都将水利工程作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工程, 其质量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各地区通航运输、防旱灌溉以及减灾防洪等功能的正常发挥。尤其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大力开展, 水利工程的作用就又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之而来的对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所以, 为了水利工程能够顺利达成使用要求, 必须要对工程的质量管理进行严格的控制, 在此之前就需要把工程中出现过的质量问题进行一个汇总, 将问题及时解决。
1导致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出现问题的五大因素
1.1人员方面的因素
这里所说的人员就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者、指挥者以及组织者。工作人员的选择很大程度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所以, 要想工程质量能够得到一定的保证, 就必须首先加强各环节工作人员的各项能力, 其中包括:身体素质、业务素质、政治思想水平等。只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 才能制造出质量较高的产品。
1.2材料方面的因素
水利工程施工中需要大量的各式材料, 这也是工程的基础所在。所以在选择材料上一定要万分严格, 将材料的质量控制做好。首先, 就是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 对于没有相关合格报告的材料一律杜绝使用;然后就是在使用材料时, 要进行合理的利用, 减少浪费;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检验制度, 将质量关把好。
1.3机械方面的因素
工程中更少不了对机械的使用, 对于机械设备的选择也要十分慎重。既要讲究设备的实用性与价格的合理性, 还有选择先进性与可操作性[1]。
1.4方法方面的因素
施工中的方法包括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案两个部分。现在有很大一部分的水利工程施工忽视前期方法的重要性, 而在施工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造成工程进度减慢、质量不达标等等情况。所以, 在进行项目的施工之前, 一定要将经济、管理、组织、技术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一个整合,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这也有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
1.5环境方面的因素
环境对工程造成的影响是不定时的。所以在进行施工过程中, 必须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 与当地人们相处融洽。这样有利于出现意外状况时能得到帮助。
2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有一些中小型的水利工程因为投资比较小, 就会出现费用紧张的问题, 从而就会造成施工设备过于陈旧, 缺少相关专业性技术人才等情况, 这种情况下, 对于工程的检测就只能依靠个人的经验判断, 缺乏专业性[2]。不仅如此, 在进行前期的勘测过程中, 对于精度的把握也会降低。从而发生对地下水位预估不准确、地下岩石的断层掌握不全面的情况, 这些都是导致施工出现问题的关键因素, 不管是返工还是延长工期, 都是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中也会出现“隐性转包”与分包的现象, 工程有严格的禁止分包的规定, 转包就更是不被允许。可是实际施工中, 这种现象却经常发生, 而分包商也经常是没有经过审查的。这种情况势必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3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监控工程建设中, 质量控制就是一个重要成果, 工程能否符合相关的标准, 就要看质量控制的好坏。换句话说, 工程在实施过程中, 通过不断检查和评价相关活动和作业, 发现其中有无偏离合格的环节, 对于出现偏差的环节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恢复, 以到达后续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目的, 就是所谓的质量控制。
对于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一般将动态控制作为主要的方式, 加上前期的预防, 抓好工程前指导、施工中的检查以及事后验收这三个部分。将数据和书面资料作为控制的关键。
3.1关于组织措施
(1) 设立一个项目的监理机构, 并安排好相关人员, 监理人员尤其是总监理工程师要进行施工的驻地安排; (2)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企业制度, 对于控制体系必须达到一个十分健全的状态, 内部管理也要完成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 奖惩制度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另外, 对监理人员的培训也非常重要; (3) 监理机构要设置合理的监理人员权限以及责任分工。对于分工后的详细资料要通知承包人与发包人; (4) 组织在进行第一次的工地会议、监理专题会议、监理会议都要编写详细的会议记录; (5) 监督承包商尽快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6) 承包人所安排的各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有相关的专业性证明, 每个工作人员都需要持证上岗。对于那些违规或者不称职的工作人员要进行及时开除。
3.2关于技术措施
(1) 要将审批制度、技术文件审核制度继续健全。依照双方的施工合同, 对于工程中所用到的技术图纸和各种施工计划、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施工进度的相关文件都要通过监理机构的审核、审批以及核查; (2) 始终监督承包商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工程的施工; (3) 对于工程中的关键部分和重点施工, 承包企业要上交一份严谨的施工方案, 交给监理工程师, 审查通过后才能进行施工; (4) 施工的承包企业会上交给监理工程师一部分质量报表, 工程师要对报表进行核查。出现关键部位或是隐蔽工程的施工时, 要经过专业监理工程师的审核才能进行施工。
3.3合同措施与经济措施
水利工程的施工完成后, 要对工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与验收, 按照双方企业的合同中所签署的内容进行公平、严格、公正的奖惩。如果在验收中发现工程有不合格的部分, 可以拒绝付工程款[3]。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水利工程在进行施工时必须做好质量控制。而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工序相对复杂、环节也相对较多。如果在施工工序衔接、机械选择、材料的选择、作业管理上操作不当, 都可能导致施工质量大打折扣。所以, 在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要结合项目的实际特点、做好施工方案、把好材料的质量关, 让水利工程能够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 这样才能让各地的基础功能能够顺利实现, 也更能推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志勇.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4 (9) :146-148.
[2]吕云霞, 张超.浅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 2013 (13) :333-334.
质量问题 篇9
1.1 施工监管制度以及质量检测问题
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中, 一直都缺乏有效合理的监管制度。并且在工程施工时, 工程的管理层以及项目的领导部门并不重视施工的监管工作, 不但缺乏技术监督, 也缺乏正规有力的管理制度, 这种情况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施工质量不合格, 带来隐患。这种情况在分包以及转包的水利工程中尤为常见, 很多承包施工的中小型企业由于本身实力的限制, 比如经费紧张、技术人员匮乏、监测设备不足等, 并不具备监测施工质量的能力。即使这些中小型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有意进行质量监测, 却受限于本身条件, 无法得到可信的监测结果。
1.2 技术资质的问题
水利工程是国家的一项基础设施工程,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同时水利工程本身也是一个庞大而繁杂的项目, 需要很大的工程量, 又对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要求施工单位有着足够的资金、设备和技术条件。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项目开展之前并未对工程做出有效而准确的评估, 对工程的计划和预算与实际的情况相差甚远, 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工程的工期和资金投入。一旦工程的工期受到影响, 施工方出于对工程进度的考虑, 会将一部分项目分包或者转包给另外的施工企业。而承包施工的各企业的实力参差不齐, 各企业之间在技术资质方面有着很大的差距。同时承包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偷工减料、粗糙施工等行为, 这些行为会给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带来很严重的影响。
1.3 图纸的盲目套用问题
在水利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会有一些很实际的问题, 比如管理者以及技术员的分工带来的实际操作难题。就管理者而言, 由于身处管理岗位, 工作过于繁杂琐碎, 再加上管理人员本身的技术业务水平就不高, 导致其对技术人员的工作分配出现问题。而就技术人员而言, 由于工程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太大, 无法与管理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虽然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已经足够, 但管理者对技术人员的不合理分工会导致其技术能力无法施展。
同时, 技术人员随着施工队伍去留, 他们之间无法形成合作互助的关系, 这样就使得整个工程的施工水平大受影响, 工程中需要有较高技术水平的队伍才能进行的施工部分, 就很难开展施工作业。同时, 管理和领导层受技术水平的限制, 在施工中无法深入理解图纸, 从而盲目地套用图纸, 并不结合项目考虑实际的可行性, 无法发挥出图纸的真正作用。这对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 水利工程施工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
水利工程项目的工程量十分巨大, 过程繁琐, 施工复杂, 这些特点决定了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以及干扰。影响和干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有施工人员因素、施工材料因素、施工设备因素、施工技术因素以及环境因素。
2.1 施工人员因素
水利工程的施工工作的主要力量是施工人员, 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和作用也是最大的。任何一环的施工人员都要对整个项目负起责任, 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 一旦施工人员的行为出现错误, 就会给施工质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拥有高素质施工人员的施工团队, 才能创造高质量的施工成果, 所以提高整个施工团队的整体素质, 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2.2 施工材料因素
水利工程的主体是项目本身, 使用好的施工材料才能得到好的水利设施。施工材料首先要慎重选用, 一定要选择质量可靠、三证齐全的材料。在选择好材料后也不能放松警惕, 还要对购入的材料进行质量检测, 对有问题的材料予以果断的处理, 不能让其质量问题成为整个工程的安全隐患。对质量可靠的材料要合理地使用, 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和作用, 拒绝浪费, 减少施工损失。
2.3 施工设备因素
一个好的施工团队除了人为因素, 同样需要一批合格的施工设备。施工设备是一个施工团队立足的根本, 因此在设备的选购上不能有丝毫疏忽, 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选购合格的设备。同时, 施工设备是可重复使用的资源,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施工设备的保养和维护, 在对其进行合理使用的同时, 确保其健康和使用寿命。
2.4 施工技术因素
施工技术包括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工艺。水利工程的施工项目需要有合理的可行性分析, 以此来确定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工艺。施工方案若设计不合理, 就会造成工期拖延、追加资金投入等后果;如果施工工艺落后, 则会造成施工进度推迟、施工质量严重不合格等后果。所以在制定施工方案时, 一定要注意综合考虑管理、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因素, 制定出合理并可行的施工方案。
2.5 施工环境因素
水利工程不同于其他的项目, 水利工程的特点就是地形复杂多变, 施工环境困难。水利工程的施工环境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 因此环境因素对施工质量也有极大的影响。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详细合理的评估, 对施工的风险进行预测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根据项目的特点以及施工的条件, 制定出一个科学的预防措施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实际情况对施工进行调整,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
3 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对策
3.1 制定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
水利工程开展施工工作之前,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要对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的几大因素进行合理的评估以及规划, 综合评定各因素的实际情况, 对薄弱的因素进行修整和补救。如今, 水利工程施工单位为了缩减开支和时间成本, 会对施工工作进行一定程度的省略和缩减, 这对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严重影响。有效的方案应该是对施工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达到既避免质量隐患, 又保证资金和时间的投入最小化的目标。
3.2 在技术层面的质控措施
施工团队的整体技术水平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很大, 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 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个体技术能力;健全管理制度技术审批制度, 可以提升施工团队的整体技术水平。一个有实力的施工团队, 必须要有过硬的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以及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升不单单要靠培训, 也要靠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来增强施工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施工人员意识到施工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性。
3.3 在管理层面的质控措施
管理层的工作也是控制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以及施工质量监管体制决定了其质量高度。控制施工质量并不是某一个方面的工作, 而是贯穿在整个工程中的系统性工作, 需要参与工程的每一个部门协同合作。为了确保施工质量, 必须要有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和质量监管体系作为后盾, 加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配合, 增强工作上的契合度, 对承包项目的施工单位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 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4 结语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 一定要注意建立合理的质量监管体系, 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标准和要求强化质量控制措施。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的方案和工艺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 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建设利国利民的优势, 为我国现代化的建设做出贡献。
摘要:水利设施的建设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工程,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单单是给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保障, 同时对常见的水灾水祸也有着预防和治理作用。在如今的水利工程施工中, 存在着一些很常见而且亟需解决的施工质量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施工问题做一些探讨, 并针对这些质量问题提出一些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梁儒兴, 李传秋, 李恩瑶.剖析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 (04) .
[2]曾涛.论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价值工程.2011 (09) .
[3]张文.综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 (32) .
[4]金庆深.谈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分析与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 (05) .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 篇10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充分、不及时、不规范。其中,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体现在虚假、违法和误导。并指出,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就没有停止过,且在升级,企业管理当局蓄意歪曲或不愿披露详细、真实的信息,低估损失、高估收益,使得财务信息不真实,还运用不恰当的会计处理办法,提供带有明显误导性的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披露不对称,具体内容不充分。会计信息不对称是指投资活动的参与人对投资市场提供的会计信息的拥有程度不对等,包括拥有的数量不等、拥有的质量不等、拥有的时间不等,披露信息具体内容不充分主要表现为对资金、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和利润的信息披露不充分,企业偿债能力披露不充分,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情况披露不充分,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不充分,政府有关政策变化对公司影响的信息披露不充分等等;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及时性,国家有关信息披露要求对于披露事项所作的严格的时间规定,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公司满足这一要求;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具体体现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违规、随意,部分公司信息披露缺乏严肃性,随意调整利润分配,中期报告过于简略,无法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部分公司的财务报告中不提供上年同期相关的重要数据,与公司相关的市场竞争、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营销策略、宏观产业政策揭示的不完全,或根本就不披露。
潘煌双(2004)也认为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信息披露存在严重的有法不依、披露不规范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都是公司管理当局的故意作为,其目的是为了夸大公司的经营业绩,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用;
(2)相关法规制度的局限性,使披露时缺乏指导性和规范性,这些局限性又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信息披露的质量;
(3)利益的驱动使不可避免地进行大量的盈余管理。管理当局为了完成受托责任和获得高额报酬,必然以良好的业绩取信于投资者,因此通过财务报告提高股票市场价格的动因就由此产生,公司实施欺诈行为便有了可能;
(4)披露成本的存在使过于坚持“适度性披露”的原则。对于公司来说,会计信息披露的越多,企业的成本就越高,但效益的增加并不与之成正比例增加;大量隐瞒关联方交易与或有事项,是成本效益原则对信息披露经济约束最好的例证。
杨冬云、张秋慧(2003)认为会计信息失去可信性的具体表现为:
(1)会计核算资料失真,会计业务处理失真,会计报表失真;
(2)成本核算失真;
(3)财产不实、账目不清;
(4)经营成果失真。并认为:信息的不对称乃至歪曲是导致经营者行为异化的温床,经营者行为异化又必然加剧信息状况的恶化,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不真实的信息又会影响人们的投资决策,引起资本市场的混乱。许云、陈琼、唐予华等(2002)通过相关调查数据发现,会计信息质量应当优先考虑可靠性,当前我国会计信息的可信度是不高的,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内部控制不完善。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教授指出:“可靠性应当最受报表编制者和准则制定机构的关注”。内部控制的不完善则被视为可能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信号”,所以从内部会计控制入手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有道理的。在失真原因方面,“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完善”更是排名第一;除此之外,“会计规范本身的不完善”与“违规处罚力度不够”也是被选择的主要原因。
贾卫国、洪丹(2003)认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具体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的四个方面已在上段中有所简述,第五个方面作者提到: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忽视助长了会计信息造假。从投资者方面来说,他们对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并不十分关心,对他们来说,股票收益的结果才是重要的,只要有炒作的机会,只要能给他们带来收益就行,对虚假的会计信息也采取了姑息放任的态度;作为企业主要债权人的国有银行,他们的行为对会计信息失真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般来说,在贷款发放之前,银行对中请贷款的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较为关注,但在贷款发放后,债权人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要求显然就不如发放贷款之前那么关注;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各级政府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求不同,并对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也从各个侧面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士。王华、庄学敏(2005)则通过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统计分析,发现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仅仅是会计人员本身的问题,更是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一些制度安排的不合理、税法和证券市场游戏规则的不完善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他们认为,
(1)弥补上司公司的产权缺陷,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是根治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基础;
(2)改进证券市场游戏规则,从外部环境上减少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动机;
(3)加强法制建设是近一段时期内会计诚信建设的重点;并提出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只是会计人员的责任,也不只是会计职业界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责任。王乔、章卫东(2002)认为,为达到企业管理当局的经济和政治目的,利用会计准则和制度、监管政策的缺陷等合法手段或其他会计舞弊等不合法的手段,操纵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失真,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分析了会计信息操纵行为的手法等问题,如利用过度剥离、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会计政策选择与变更等。蒋尧明(2004)提出,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现实标准只能是法律真实,即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报告只能符合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的真实标准,追求会计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标准,也就是说,会计准则是衡量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直接依据。客观真实虽然是会计准则的直接参照系,也是会计信息生产和报告努力追求的理想目标,但一般不能直接作为衡量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断标准。只有当会计准则缺失、滞后或者严重脱离现实时,才允许直接引用客观事实标准。
2 原因层次
李新、张雪梅、孙武志等学者(2003)认为,随着股份制的建立,委托代理机制应运而生,由于这一机制自身的不完善,给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出现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并指出委托代理机制角度存在如下问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委托代理机制引起的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经营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会利用自己占有的信息优势输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使其获利,通常他们采取“隐瞒财务信息”、“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等方式进行作弊;
(2)委托代理机制引起的双方利益的不一致性。由于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出发点不同,代理人往往通过少披露、不披露、虚假披露会计信息诱导所有者做出错误的决策,达到自己的目的;
(3)委托代理机制引起的双方签订契约的不完备性。委托人和代理人制定、签订并执行的契约也往往只是一种关系契约,即只对委托代理关系的双方做个框定,只对总体的目标、偶然事件出现时的决策程序和准则以及解决争议的机制等达成协议,而不对委托代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详细计划,不追求完备,这就使得代理人在进行会信息披露时有很大的变通余地;
(4)委托人对代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双重弱化。因此,没有恰当的和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制约经营者的违规行为,势必造成虚假会计信息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士。
樊行健、夏云峰(2003)认为: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与其生产模式运行中的问题息息相关。其中,关于会计信息生产模式运行中存在如下问题:
(1)会计最基本的反映经济活动职能不能全面体现。会计人员的地位和利益实质上受制于大股东,其会计政策的选择与会计方法的采用必然有利于大股东,为投资者提供信息蜕变成了为大股东提供有利会计信息;
(2)注册会计师审计不可能实现真正审计独立、客观和公正性。由于会计报表审计业务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激烈竞争可想而知,这样就使得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关系不可能平等,会计师事务所处于劣势地位,其独立、客观、公正便得不到保证;
(3)现有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注册会计师出于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公众的压力,把对于会计报表的审计变成了对会计信息的重新再确认和加工,会计师事务所由检验员变成了生产者,因此,该种模式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许云、陈琼、唐予华等(2002)指出,财务负责人不仅看重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也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要依托公司治理结构才能发挥它应有作用,所以也不能仅就内部会计控制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应从内部会计控制入手来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并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此外他们还从调查中发现,虽然我国对内部控制报告的具体披露方式尚无明确的规范,但更多的财务负责人支持简要披露。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突破口,通过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将有利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李明辉(2004)则认为,监事会对于公司的财务进行监督是它的一项重要职能,但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我国的监事会的财务监督职能存在严重的弱化现象,它们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形同虚设,不能对会计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从而为管理当局提供虚假财务报告欺骗投资者提供了便利。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2004)对2002年中国治理状况研究后发现,仅有5家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曾发现并纠正公司财务报告不实之处,占总体样本的0.54%。其监督不力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监事地位低下,缺乏独立性;
(2)监事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知识;
(3)现有法律对监事的责任缺乏明确规定,监事缺乏必要的约束;
(4)有关法规对监事的财务监察权规定过于原则,缺乏操作性;
(5}监事会具体议事规则缺乏规定;
(6)监事会没有自己的常设办事机构和经费。乔旭东(2003)认为,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与运行过程中,会计信息披露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与此同时,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有助于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改进,从而为优化治理结构和会计信息披露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对于外部治理结构与外部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学者乔旭东从外部市场治理结构与外部会计信息披露、外部政府治理结构与外部会计信息披露、外部社会治理结构与外部会计信息披露等二方面进行了详细叙述,使我们意识到,以会计信息披露为切入点,我们为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探索了一条新的思路;同时,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为导向,我们为改进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3 对策层次
学者潘煌双(2004)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方面提出了如下建议:第一,建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信用评估制度;第二,完善披露管理方法,加强违规处罚刚性;第二,确立职业道德与审计水平并重的教育目标;第四,探索新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李新、张雪梅、孙武志等学者(2003)提出的,从委托代理机制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第一,建立经理人才市场,实现对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的市场化;第二,完善委托代理契约设计,建立与市场化相适应的企业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第二,加大惩罚力度,尽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和刑事处罚制度;第四,进一步完善会计委派制,从制度上消除虚假信息;第五,树立监事会的权威性,并有效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曹阳(2003)通过对十美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丑闻的分析得出如下启示:第一,必须把握好会计准则制定的度;第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刻不容缓;第三,独立董事必须名副其实;第四,利益动因直接影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价值取向;第五,必须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第六,应构建一个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自我纠错机制;第七,会计信息披露中的制假和治假间的博弈是证券市场中永恒的主题,关键在于如何建立和完善规范,严格监管,董事会、证券市场参与者、媒体、行政监督和司法诉讼都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员。
4 结语
本文从问题,原因,对策等几个层次对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提出了在适应市场经济化的背景下,运用市场手段和必要的制度保障约束企业的会计信息供给行为,提高其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宝山.管理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3-5.
[2]葛家彭.会计信息丛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5-6.
[3]潘爆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监管[J].当代财经, 2004, (1) :126-128.
[4]蒋义宏.会计信息真实之程序理性观与结果理性观[J].财经研究, 2003, 29 (6) :77-80.
[5]许云, 陈琼, 唐子华.从内部会计控制入手[J].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上海会计, 2002, (8) :5-8.
[6]熊建益.关于我国上市公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1:69-74.
[7]贾卫国, 洪丹.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J].当代财经, 2003, (4) :120-128.
[8]王华, 庄学敏.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问卷调查分析[J].当代财经, 2005, (1) :119-122.
[9]王乔, 章卫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操纵行为探析[J].会计研究, 2002, (12) :42-44.
[10]蒋尧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虚假陈述研究[J].会计研究, 2004, (1) :39-43.
档案工作质量评估问题研究 篇11
关键词:档案管理;质量评估;问题;提高
中图分类号:G27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9-0060-02
质量是组织和个人关注的焦点,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随着我国人事档案工作的不断发展,档案工作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档案工作质量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审核,审核其是否到达预期的工作目标。关注档案质量,对档案工作质量进行评估既是档案工作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1.1 促进企业的发展
当今社会,国际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竞争。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在国际竞争、国内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显得尤为重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企业人事档案工作,可以极大的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事档案工作管理的好,档案能够反映人才的客观情况,有助于企业根据每个人才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工作,有助于企业开发人才资源,极大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贡献自己的力量,促进企业的发展。如果人事档案残缺不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混乱不堪,不能使各类人才得到充分的使用,影响甚至阻碍企业的发展。
1.2 促进企业人才的选拔
由于人事档案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员工的个人经历、业绩等情况,所以对企业录用新的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提供系统、全面的人事档案信息,促进了企业人才的选拔。同时,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利于对员工的情况全面了解,利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培养计划,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
1.3 利于对人才进行人性化管理
企业根据员工的档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员工提供帮助,解决员工困难;可以分析员工的发展潜力,以人为本,帮助员工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可以使员工在工作合理的工作岗位上,最大发挥自身的潜力,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可以根据员工不同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激励方式,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供员工的忠诚度,减少离职率。
1.4 保障个人利益
由于人事档案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历史性,随着个人的成长,不断加入新的内容,是人生的一面镜子,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所以人事档案具有不可代替的凭证作用。当个人工作调动、入党政审、职称评审等必须经过档案的审核。如果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做好,档案遗失或档案材料残缺不全,就可能不能进行有关的活动,损害其合法权益,影响个人利益。
2 档案工作质量评估原则
2.1 客观性
档案管理工作本身是一件客观性的工作,对此进行的质量评价也应该客观的,档案管理工作评估的指标和评价内容也应该具有客观性,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通过档案工作质量评估来客观反映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和内容,符合档案管理管理工作的实际和需求。
2.2 实用性
档案的质量影响档案价值的实现。档案质量高,档案的开发价值也就高。档案工作质量之所以可以得到越来好的发展,其中档案工作质量评估功不可没,档案工作质量评估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切实的对档案工作质量进行评估,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当然档案管理工作还可以在实用性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使评估标准和内容更易于被工作人员接受,使用更方便,进一步督促档案工作的发展。
2.3 导向性
档案工作质量评估应该遵循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具体的评估指标来体现国家对于档案工作的具体要求;档案质量评估工作为各档案管理部门制定各自档案工作计划的依据,体现日常档案工作中的主要工作环节和工作重点,指出各级档案部门和各类档案机构的工作重点。
2.4 科学性
档案质量评估工作能够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反映档案工作中的各项规律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这就要求对档案工作质量有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及程序,带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2.5 程序性
档案管理工作评估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评估工作基本分为自评摸底、核实公示、实地测评、结果反馈、总结评议五个步骤。自评摸底按照文件精神及评估标准进行自查、整改、自评,形成自评报告。核实公示是对自评材料准备情况进行核实,并在国家档案局网站上予以公示。实地测评是将评估委员会组成若干评估小组,分别到各地进行实地测评。结果反馈是评估小组向被评估单位及当地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反馈评估情况。总结评议是对评估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形成书面综合评估报告报国家档案局。
3 档案工作质量评估存在的问题
3.1 目标不明确
首先,档案工作质量评估机构目的不明确,单纯为了评估而评估,对于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便利方面则不注重。有时评估只是象征性的工作,没有真正去做好评估工作,不能及时发现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档案管理部门应付评估,一切工作都是为评估做准备,没有真正从为企业提供人才、为人才服务出发,甚至有的档案管理工作部门只是在评估期间做档案管理工作,临时抱佛脚,只追求数量,不要求质量,评估工作一旦结束,档案管理工作也随之结束,评估工作也没有在这方面进行评估。
3.2 准备过程不规范
准备过程不规范主要体现下面两个方面:其一,过分追求形式统一。做好档案质量评估工作,进行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是必要的,但是要有个度,过分追求形式统一,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负担,也会档案本身造成损害。其二,评估准备工作没有分清主次。很多企业在档案质量评估投入很大较大的资金用于先进设备的购买,完善硬件条件,硬件条件建设很好,但是却忽视了档案本身的质量更为重要,材料用笔不规范书写不规范,字迹不耐久等。
3.3 评估整改工作没有做好
档案工作质量评估目的是发现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指出后进行整好,使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但是如果指出问题后,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去改正,评估工作也就没有意义。很多档案管理部门对于评估给出的意见没有及时整改,等到下次评估工作时才进行突击更改,甚至有些企业根本不进行整改,这样使档案质量评估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4 提高档案工作质量评估的对策建议
4.1 转变观念,加强教育
加强评估人员及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使改善评估工作,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让评估人员及档案管理人员参见培训、交流学习、学术讲座,进行继续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4.2 加强日常评估,注重整改
讲评估工作量化的日常的工作中去,从档案日常管理工作入手,完善细节。在评估工作中注重档案质量,以提高质量为主,追求质量与形式共同提高。在评估工作提出的意见,要督促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整改,真正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4.3 加强监督
为完善评估工作,加强档案工作质量,需加强档案质量评估工作的监督。
①主管部门进行定期考核。主管部门进行定期对评估工作、评估整改工作进行考核。
②中介机构测评。引入中介机构进行测评不仅能激励评估部门做好评估工作、档案管理部门高质高效的管理人事档案,同时使档案评估、管理更加全民化、透明化,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
③个人监督。员工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进行对档案评估工作、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5 结 语
进行档案工作质量的评估可以提高档案质量,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使档案科学规范的同时,更好的为企业和个人服务。为此,要加强对档案评估工作的研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真正达到评估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整改、提高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冯惠玲,张缉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黄明初.开展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工作的效应[J].中国档案,2008,(3).
[3] 李丽燕.我国综合性档案馆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4] 刘菁.档案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实证和定量方法的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9.
[5] 石敦良.浅谈高校档案评估工作的作用和原则[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6] 王小山,王运彬.档案信息质量评价之指标体系构建[J].档案管理,2008,(4).
[7] 严桂夫,程潜龙,邱旻.加入 WTO 与档案事业发展对策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3,(1).
[8] 陈迎霞.高校档案质量评估方法与指标设计[J].兰台世界,2008,(1).
[9] 房春安,李文朴.怎样搞好档案考评定级工作[J].机电兵船档案,1997,(2).
[10] 梁建梅.关于完善机关档案工作质量评估标准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
[11] 吕梅.机关档案管理升级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湖北档案,1998,(4).
项目质量控制问题探析 篇12
工序衔接不紧工程在施工中会出现上一个工序完成, 下一工序还无法开始, 往往需要等很长时间才开始下一工序, 这就造成工序之间的脱节, 很不流畅, 从而影响到工期。项目部将做好详细的计划, 把问题考虑充分, 使每一步都能按计划完成, 让每一道工序紧密搭接。成品交叉破坏返工工序颠倒工程施工中还会出现工序颠倒的情况, 项目将选派施工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 针对工程施工具体情况, 制定严格的施工顺序, 确保不出现工序不清颠倒的情况。成品保护意识差工程施工到一定程度, 成品会越来越多, 如果成品保护意识不强, 施工完的成品不注意保护, 前面施工完, 后面就跟着修补返工, 产生交叉破坏, 势必会影响到工期。项目将随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成品保护教育, 并制定严格的成品保护制度, 同时安排专人看守。交叉施工协调不力现场施工往往会出现几个工序会同时进行交叉施工的情况, 如果相互之间不能协调好, 就会打乱仗, 就会相互产生影响。项目在施工中出现这种情况后, 将理清工序, 分清先后顺序,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协调施工队伍之间的施工配合。
因扰民问题须停工施工过程中干扰施工现场以外人员的工作和生活, 造成工程停工, 也是影响工期的因素。本工程施工现场为中关村南大街, 属闹市区, 我司将加强施工工人的管理教育部影响周边社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另外, 我司将加强现场垃圾的管理, 避免因垃圾产生的扬尘, 而影响周边的安全造成不必要的停工。停电、停水现场施工也时常会出现停水停电情况, 如果出现的频率太高;时间太长, 将会影响正常的施工。我司将密切与现场业主联系, 出现停水停电情况将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 同时, 对于施工用水将准备工具储备一定量的水;对于施工用电配备几台发电机以做应急之用。结构偏位大现场结构也会与实际施工情况有些不符, 我司在工程开工前对现场进行细致勘探, 在查出结构问题后, 及时与业主联系协调, 在我司施工前将结构问题处理完。施工垃圾外运难施工现场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如果不及时清理, 将会越积越多, 向外运输就会更困难, 会给现场施工造成极大的不便, 项目部将在进场的同时就联系外运专用垃圾清运车, 在业主来不及统一清运时, 我司将自行单独清运每日的生产垃圾。
2 机具
安装机具落后目前机械化施工的程度越来越高, 如果选用的机具陈旧落后必将对现场施工带来影响, 我司将定期在市场上选购一批工作效率高先进的机具设备, 从而始终保持机具的领先, 提高现场工作效率。
垂直运输紧张损失工时本工程贵宾楼共九个层楼, 迎宾楼共三个楼层施工, 楼层虽不高, 但施工量大, 垂直运输已经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我司将安排大量人力来运输材料, 保证不因任何原因影响整体工期。从而满足材料和人员的上下需求。机具配备不足现在的施工现场机械化施工比较多, 如果机具配备不足, 必将影响现场施工效率, 我司将集中调配足够的施工机具到施工现场, 并且, 我司还将选购一批新机具, 以补充现场机具的需求。
机具无专人维修现场施工的机具多, 施工人员对机具的使用不爱惜或有问题不及时进行维修, 造成大量的闲置, 这样现场的机具使用率会非常低, 也将影响施工进度。我司在本工程施工现场将安排二名专修人员负责施工机具的日查功能保养和维修工作。
3 材料
订货不及时工程施工在进行过程中, 往往因为材料的不及时到现场而造成停工, 有一部份又是因为材料计划的不及时而造成订货的不及时。项目将及早及时地准确地拿出材料采购计划, 以免延误订货时间。材料不合设计要求材料不符合设计要求, 到现场后不能使用, 影响工程进展。项目部将安排技术人员到材料供应商厂家现场蹲点, 保证到现场的施工材料为合格品满足设计要求。现场保管不善而损坏对于到现场的材料, 一部分用于施工部位;一部分材料要堆放一段时间, 在现场堆放过程中, 由于施工或其它原因造成材料的损坏, 影响工期。项目部将到场的材料安排到较封闭的场地存放, 并且, 安排专人二十四小时看守。供货商选择不当工程施工中会有许多材料供应厂家, 如果选择的供应商不当, 会影响进度。我司将与那些有多次合作的和规模较大的材料供应商合作。运输受阻材料的运输也会成为一项影响工期的因素, 如果在材料运输的过程中出现交通事故或其它突发事故, 那么在计划的时间内到场的材料就不能到场, 这也就成为影响工期的一项因素。项目在材料运输期间, 随时与运输人员取得联系, 随时掌握运输过程中的情况, 便于项目在一定的情况下, 对现场施工做出调整。
4 工人
缺少有经验经培训的班组长, 劳动力素质低项目施工在具备了高档材料;先进机具设备后, 要想做出装饰精品, 那么施工队伍, 劳动力素质极为重要。如果施工班组缺少经验, 素质低。施工就会不熟练, 甚至还会不断出错, 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同时还会影响工期。我司在劳务队的选择上极为重视, 队伍都是来自具有“建筑之乡”美称的地域, 而且从中挑选具有多年施工经验的工人。
劳动力未按计划调配如果劳动力不能按计划进行调配, 也将会影响工期。工程开工前项目会制定详细的劳动力计划, 如果不能及时的安计划调配, 短期目标就很难实现, 那么就会影响总体工期目标。我司将储备充足的劳动力队伍, 这样一旦按预定计划到位的施工队伍不能到位, 那么立即采取替换, 保证现场施工不受影响。
5 工艺
施工工艺繁琐陈旧现场施工工艺繁琐陈旧就会影响施工效率, 现在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出现, 而且装饰的施工工艺日渐简单, 易施工。我司将随时掌握这方面的信息用于工程施工中。装配化程度低现场施工中, 有许多分项工程可以在场外加工场内安装,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现场的施工速度。项目部在分析每道施工工序时, 理出可在场外加工, 运到现场安装成活的施工内容, 提高现场的装配化程度。
6 管理
样板未通过批准工程开工前, 要作施工样板, 如果施工样板不能及时通过, 那么大面积就不能展开施工。就会影响工程进展。因此, 项目在做样板时, 从材料;劳动力;质量;工期等各个环节严格控制, 把所有工作做到最好。无工艺标准而返工项目在施工中将严格执行行业标准, 无施工工艺标准就不施工, 施工完也要返工, 这就会影响工期。有了工艺标准在施工, 使每一项工序都有标准。质量不合格返工工程不合格质量造成的返工是影响工期的重要因素, 项目将制定详细的质量保证措施, 确保质量验收一次合格, 不出现返工现象。计划有缺口项目施工中会制定许多计划, 这些计划的制定有利于指导现场施工的进度, 那么施工计划完不完善和不合理, 项目将对制定的计划严格把关。进度考核不力项目进度如果不能按阶段完成, 就会影响总工期, 项目将每个进度节点控制好, 加大力度完成每个进度节点的内容。劳动纪律松懈项目还需要加强劳动纪律的管理, 没有严格的纪律, 整个项目就会松懈, 一盘散沙, 这样就不会有好的劳动氛围, 因此, 影响到现场施工等各项工作。
摘要:项目的质量, 我们可以理解为项目的管理者通过对项目的管理, 通过一定的努力后而达到一定的预期要求, 对项目质量的理解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项目运行过程中的质量, 另一方面是项目结果中的质量, 这两个方面必须同时满足, 才能保证项目的质量。
关键词:工程项目,质量通病,防治
参考文献
[1]刘国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实施的实证研究[J].科技纵横, 2010, (1)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