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负增加原因

2024-10-04

税负增加原因(共4篇)

税负增加原因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税收体制的深入改革, 建筑业是我国“营改增”的重点对象。2016年5月1日开始, “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以改变传统的重复征收问题, 减轻税收负担。但是, 实践证明, 建筑企业“营改增”之后实际税负不仅没减, 反而增加了, 本文将重点阐述这一问题。

关键词:建筑企业,营改增,税负增加,原因,应对策略

对国民进行征税, 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再分配, 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现阶段, 我国税收体制改革正深入开展, 税收种类的变化对我国企业的税收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却增加了税负, 下面, 我们探讨税负增加的成因以及解决措施。

一、建筑企业“营改增”税负增加的成因分析

从“营改增”在建筑业运用的整体效果来看,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 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建筑业市场秩序, 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 有利于资产结构的调整升级。但是, 由于建筑企业依然沿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 导致无法获取一些合理的发票, 从而增加了税负, 导致建筑企业税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一) 建筑企业核算方面的缺陷导致税负增加

传统模式中, 企业财务人员只要控制“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费”这两项的税负核算即可, 但是“营改增”背景下, 财务人员必须单独计算、核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这一大项, 这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必须仔细核算建筑企业经营活动导致的增值项目, 并将此作为计税的依据。如果按照此种计算方法, 势必导致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法带来税负的增加。

(二) 建筑企业发票的取得带来的税负增加问题

“营改增”的计税方法要求, 一般纳税人需利用先进的设备来记录开发票的全过程, 这些发票是企业增值税计税的重要证据, 并且只有在开发票后的半年内, 队进项发票进行认证才能有效。这无疑对建筑企业的发票管理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 同时加大了发票管理的难度。建筑企业发票管理比较分散、数量大、金额小, 无疑会增加税负管理成本。

(三) 建筑企业抵扣方式的缺陷导致税负增加

第一, 建筑材料成本引发的税费无法抵扣问题。一些建筑材料是没有增值税要求的专用发票, 并且有一些零散的建筑材料是个体户、零售点提供的, 而这些零售点、个体户是提供不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 导致一些建筑材料由于没有增值税发票而无法抵扣, 无疑增加了税负。

第二, 建筑企业人工费的抵扣问题。建筑企业的经营特点来看, 建筑费用中, 劳务费所占比重较大。传统经营模式中, 企业只要根据营业税的3%计算劳资税即可, 劳资税对人力资源管理影响不大。但是, 现阶段, 企业需根据营业税的11%来计算老资费的增值额, 劳务费的开支不能作为进项抵扣, 导致企业税负增加。

第三, 施工设备抵扣费用带来的税负增加问题。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设备获取的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 建筑企业采购;第二, 租赁获取。增值税中明确规定, 建筑企业设备如果是在“营改增”实施前购买的, 那么将无法进行进项抵扣, “营改增”实施后采购的设备, 需要提供专用发票才能进行进项税额抵扣。从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来看, 很多规模大、管理规范的企业, 规范齐全的施工设备是核定企业行业资质的条件之一。因此, 很多正规企业在“营改增”之前都已购置了齐全的设备, 而这些设备、材料等都属于企业的动产, “营改增”政策实施后, 这些动产都需要纳税, 因此,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企业的税负。

二、建筑企业“营改增”税负增加的应对策略

(一)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完善企业经营流程

现阶段,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 对建筑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如果企业的财务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 并有较强的责任感, 在工作范围内积极做好增值税抵扣工作, 优化并加强发票的管理工作, 能有效减轻建筑企业的税负。就目前形势来看, 一些建筑企业财务人员知识结构陈旧、业务能力差, 并且工作时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等, 导致建筑企业税负增加。因此, 为避免和降低财务人员由于业务能力导致的税负增加问题, 建筑企业必须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业务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 定期组织相关的会议、培训、专题讲座, 加大对增值税的宣传推广力度, 让公司员工能正确把握“营改增”政策;其次, 加强企业组织项目管理人员、预算决策人员、采购人员、公关人员等有关增值税专业知识的培训, 让他们清楚理解掌握增值税概念;另外, 公司加强对员工增值税专业知识方面的考核, 督促他们全面掌握税率、基本原理、纳税时间、纳税环节等, 引导他们树立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意识。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的经营流程, 让不同环节的工作人员有效做好税负的控制, 避免或降低建筑企业因“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导致的税负的额外支出。

(二) 建筑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营改增”税收体系, 降低营业风险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 最大的问题便是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动决策对企业的税负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 建筑企业改善企业经营活动现状与税负计算的对接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如果建筑企业的财务人员仍然沿用传统的方法控制税负, 那么财务人员很难做好税负的计算工作。要想提高财务人员税负计算质量, 企业就必须将“营改增”税负管理事项从原先的税务管理工作中独立出来, 站在税务的角度做好财务的控制。如, 企业的财务人员运用税务管理知识来做采购原材料、采购和租赁施工设备、做好发票控制工作, 那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好建筑企业的税负, 较大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做好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工作对于解决建筑企业税负增加怎么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 企业供应商开出的发票都是能作为企业抵扣的凭证。建立完善的“营改增”财务管理体系后, 财务人员使用发票管理工具、采用分类管理方法, 管理好增值税发票。如, 财务人员努力提高增值税发票的审核、管理、验证水平等。让增值税发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有利于降低建筑企业的税负, 降低税负方面的额外支出。

(三)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规划, 提高建筑企业合同管理水平

2016年5月1日开始实施“营改增”政策以来, 建筑企业合同的签订与税负的承担密不可分。如, 建筑企业采用承包制, 将工程分包给承包人, 承包人通常都是些规模较小的纳税人, 他们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 或者无法提供税率低于11%的发票, 从而导致建筑企业税负增加。为避免企业税负增加, 必须控制好建筑合同的签订, 将税负问题合理转嫁, 避免建筑企业应税负增加导致经营成本增加, 企业可采用优选承包方的方法来合理控制税负。

(四) 积极调整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 优化合作供应商

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前, 供应商的选择一直是建筑企业工作的重点之一, 在选择供应商时, 最关键的因素便是供应商提供的价格以及供应商自身的信誉。“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后, 供应商的类别也被纳入建筑企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如果合作的供应商是一般的纳税人, 那么该供应商可能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 他们给出的发票无法作为抵扣的凭证。为减少建筑企业承担的税负, 企业应加强供应商的选择与控制工作。如, 企业可优选考虑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或者在合作过程中, 建筑材料与设备由建筑企业提供;或者建筑企业制定购买的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商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建筑企业是我国国名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企业的经营活动涉及范围广, 对多种行业影响力大。如, 对房地产行业、机械制造业、建材业、设备租赁等行业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 甚至影响农民工就业, 因为大部门农民工从事的多是建筑施工。因此, 对于“营改增”政策实施以来, 导致的建筑税负增加问题, 企业必须积极迎接挑战, 积极转变经营理念、调整管理模式、优化升级组织结构等, 解决这一问题, 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与行业竞争力, 实现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 (财税[2011]110号) .

[2]邓海燕.“营改增”对建筑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10) .

[3]魏燕燕.“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02) .

[4]张璠.建筑业“营改增”试点的应对措施[J].财会月刊, 2013 (01) .

税负增加原因 篇2

予以重视

物流产业是黄骅传统支柱产业,是各产业发展壮大的“推进剂”和“粘合剂”,目前,全市现代物流产业已初具规模,培育发展出环海、京海等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对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营改增”的目的是减轻物流企业的税负负担,促进物流企业更快更好发展。但“营改增”后,物流企业税负“不降反升”,给企业带来很重的负担,需要引起重视。

“营改增”后税率增加的原因:

1、税率设计过高。“营改增”之前,物流企业营业税税率是3%,变为增值税税率11%,只有抵扣率要达到8%才能保持税负不变。以环海物流为例,“营改增”后,环海物流的抵扣率只有3%左右,有5%的税率增长得不到抵扣。

2、税率上调幅度较大,没有足够的增值税发票来抵扣。物流企业在进项税抵扣方面,主要是燃油和修理费,由于大部分从事跨地区运输,如途径的加油站很多都不具备一般纳税人的资格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环海物流大约80%的途中加油费、90%的途中修理费得不到抵扣。

3、沧州地区危化运输车辆上牌政策影响。由于我市石化产业比较发达,许多物流企业均承揽危化品运输业务,但由于过来个别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加之个别危化运输车辆发生恶性交通事故,给我市危化物流运输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沧州市政府实施对黄骅危化运输车辆牌照发放业务的禁令。由于此政策,环海物流无法购置新的交通运输设备,即使购买新的交通运输设备也会选择去天津等地区挂靠,无法成为抵扣项目。

4、物流企业成本结构原因。环海物流成本结构:人力成本约30%,油费约30%,路桥费约20%,修理费约20%,另外还有房屋出租、保险费及资产购置等大额成本,其中人力成本、保险费等并不属于增值税可抵扣范围,可以抵扣的费用占总成本的比重较低,还经常因为途中燃油、修理费得不到增值税发票得不到抵扣。

因此,建议政府和物流企业共同采取措施,共同应对“营改增”税负增加难题。

1、适当降低税率。对物流企业一般纳税人来说,交通运输服务按照11%的税率,相对之前税率来讲过高,这是造成企业税负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采取调整降低税率,提高一般纳税人标准。另外,由于核算极其困难,希望政府加大定率征收范围。同时,也可以考虑将“货物运输服务”纳入“无力辅助服务”,采用6%的税率。

2、加大物流企业进项税抵扣项目。一方面可以适当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将保险费、租赁费等纳入进项税抵扣范围;二是对企业现有运输工具和设备,按年折旧额核定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三是加快审核加油站、修车站的一般纳税人资格,让物流企业从事跨地区运输过程中能够顺利取得增值税发票。对于一些相对固定而实物中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支出,可按照行业平均水平测算抵减比例。

3、申请“营改增”财政过渡性专项补助,扶持物流企业,避免税负增加给企业正常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

4、物流企业要充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关注运用“营改增”试点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合理安排筹资、投资、经营等财务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实现税务成本控制。

(羊三木回族乡

“营改增”税负增加解决之道 篇3

(一) 产业结构的差异

经济决定税收, 区域税负不平衡的首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产业结构差异造成地区税负差异。如深圳作为“营改增”试点之一, 与上海的产业结构有所不同。从产业结构上讲, 上海以金融业、房地产业及交通运输业占比较大。而深圳却是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较大, 其中, 营利性服务、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酒店餐饮业及金融业占比较大, 这是两个城市在产业结构上的不同。

(二) 成本结构的不同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可谓是“双刃剑”, 对高成本低利润的企业来说比较划算, 而低成本高利润额的企业税负将有增有减, 具体影响还得看不同行业的具体企业。随着征管方式、计税依据和税率变化, 相关行业和企业税负会有增有减, 所谓“整体降低税负”只是预测, 还有待实践验证。

(三) 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变, 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相应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对劳动力投入的需求相对减少, 企业生产资料 (不变资本) 在企业资本投入中所占的比例加大。增值税改革的核心在于抵扣制, 随着“营改增”改革的进行, 试点企业由营业税纳税人转变为增值税纳税人, 对于资本有机构成比较高的企业而言, 企业生产资料投入比重加大意味着企业可抵扣的项目增加, 企业增值税税负减轻。相反, 资本有机构成比较低的企业, 增值税税负可能会增加。

(四) 行业税负的变化

上海全市共有13.9万户企业纳入试点改革范围, 北京13.8万户企业纳入试点。广东全省有13.8万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根据深圳营业税改增值税样板企业数据测算, 改革后, 受“营改增”影响, 深圳 (1+6) 行业税负变化出现三种情形:一是交通运输业和有形动产租赁服务业的税负略为上升;二是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文化创意服务业和鉴证咨询服务的平均税负稍有下降;三是小规模纳税人在改征增值税后直接采用3%征收率, 税负普遍大幅下降。

(五) 能否取得财政补贴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在北京等8省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 并未对财政补贴这一项进行规定。而这一政策在第二批试点地区能否给予, 还需各省市财政部门出台相关文件, 企业税负增加能否取得财政补贴存变数。营改增毕竟是一项减税措施, 对地方财政是一种考验。如江苏和安徽, 其南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 未来可能还需要平衡地区间不同的效益。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 地方财力已经吃紧, 部分财政承受能力不是太强的试点地区则面临挑战, 对相关税负增加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可能力不从心。

(六) 税率高低的因素

有些行业的抵扣比较合适, 比如咨询业等, 过去税率是5%, 现在是6%, 只要稍有抵扣, 税负就是降低的。但有些行业就会出现税负增加的现象, 比如交通运输业, 此前税率是3%, 现在变为11%, 要保持税负不变, 抵扣水平要达到8%, 如果不能做到8%的抵扣, 那么税负就会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营改增”试点的税率结构设计欠合理, 部分行业原营业税差额征收的优惠幅度更大, 改征增值税后, 税率因此不降反升。由于行业税率划分还不够细致, 抵扣链条还不够完善, 因此才需要在更大范围推广“营改增”试点, 完善抵扣链条。

(七) 进项税抵扣额的多少

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 “营改增”后, 企业税负是否加重, 还取决于进项税额。“营改增”前, 缴纳营业税的纳税人进项税额不能抵扣, 而“营改增”后, 进项税额可以得到抵扣。只要进项税额达到一定数量, “营改增”纳税人的税负就不会上升。现实中, 受多种因素影响, 特别是企业生产经营周期的影响, 如果“营改增”纳税人在某一段时期内进项税额较少, 那么该时期企业税负可能加重。

(八) 纳税人计税方法的选择

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 意味着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能够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簿和核算;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彰显规模优势, 加大与客户合作的机会;通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增加客户的进项税抵扣利益。

小规模纳税人, 最主要的优势就是降低流转环节的税负。从原来按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 改为按3%缴纳增值税。如果属于小规模纳税人, 则可以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适用3%的征收率, 企业税负下降幅度明显。

二、“营改增”税负增加解决之道

(一) 提高一般纳税人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标准

现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一般纳税人标准, 是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试点纳税人, 应向国税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手续。试点实施前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未超过500万元的试点纳税人, 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调整特定行业一般纳税人标准, 诸如建筑安装业、交通运输业, 考虑部分行业的特殊性及其经济通胀因素, 建议通过提高一般纳税人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标准, 扩大小规模纳税人范围, 从而降低纳税人税负。

(二) 调整或降低税率

税率制度设计出现的缺陷, 伴随着因现实无票抵扣, 以及抵扣链条的断裂, 进而导致税负增加。如建筑安装行业“营改增”税负预测普遍增加, 实践中恐难实施。这些难点都需要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的制度设计, 合理细分行业及税率, 才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三) 企业分立加大进项税抵扣

分立或分散经营, 就是对小而全、大而全企业的不同生产环节, 以及不同产品进行分散经营;对混合销售行业的企业按行业合理拆分经营;对兼营行为的企业, 按兼营项目分别独立核算。通过将原企业分立或分散经营拆分为若干独立核算子公司、分公司或其他组织形式, 从而改变企业原有的纳税人身份, 使各企业最大限度地使用税法的现行规定, 延伸上下游抵扣链条, 加大企业的进项税抵扣。

(四) 调整定价体系

对企业而言, 通过定价策略转嫁税负, 来应对税改带来的影响, 如将增值税税负部分转嫁给下游企业。同时, 如果下游企业也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由于购买试点服务产生的进项增值税可以抵扣, 实际采购成本也会下降, 因此双方都可以从中获益。上下游相反的变动趋势给予了企业“重新定价”的空间, 上游企业提高价格, 将增加的税负转嫁到下游企业, 但下游企业因为抵扣增加并不会增加成本, 通过市场上这样两者之间的博弈可以形成新的平衡。“营改增”结构性减税整体降低企业税负, 且比预期效果还明显, 但更重要的是其调整税制结构的作用。“营改增”之后, 企业就必须考虑原有的定价体系是否合理的问题。

(五) 分解收入降低税基

单就流转环节税负而言, 由于通过新办企业或关联企业的运作, 分解收入, 税基随之降低, 没有达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的500万元, 从而可以达到节税的目的。如深圳亚东是集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财税咨询有限公司于一体的集团公司构架。其中:会计师事务所试点前年应税服务收入为420万元, 预测试点后年应税服务收入为600万元, 新成立的税务师事务所, 应税服务收入为80万元, 预测试点后年应税服务收入为120万元。经过税收筹划, 采取将会计师事务所预期的税务咨询服务业务的150万元, 从业务承接、定价谈判、咨询服务等, 全部转入税务师事务所。两所的应税服务年销售额均未超过500万元, 均可享受3%简易计税方法计税。

(六) 扩大简易计税方法计税范围

简易计税方法的应纳税额, 是指按照销售额和增值税征收率计算的增值税额。销售额为不含税销售额, 征收率为3%。采取简易计税方法计算应纳税额时, 不得抵扣进项税额。比如北京市规定21种情形可以选择适用3%低税率简易计税方法计税。

(七) 充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

1. 延续享用原来的营业税优惠政策。

比如, 不能通过增值税抵扣消除重复征税的原差额缴纳营业税的以下业务:服务运输分包、无船承运、包机业务、勘察设计、报关代理、广告代理、货运代理等, 可以享受差额纳税的优惠。

2. 关注运用“营改增”试点新的税收优惠政策。

(1) 应纳税额减征额可全额抵减; (2) 试点地区税负增加企业据实申请税收返还; (3) 北京应税货物及劳务、应税服务53个项目免税; (4) 上海4项服务税负超过3%的部分可以享受即征即退; (5) 广东明确应税服务6类免征增值税适用范围; (6) 增值税减免项目; (7) 即征即退增值税项目。

(八) “营改增”财政专项补助需“足补”

第二批“营改增”地区财政扶持政策差异大。如上海企业税负每季度累计超过3万元, 广东月平均税负增加1万元以上的, 深圳实际税负月增加额在5 000元以上的, 才可申请财政扶持资金, 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是不公平的。那就意味着税负累计低于3万元的企业, 或是月平均税负增加低于1万元以上的, 或是实际税负月增加额低于在5 000元以上的纳税人, 也就失去了享受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的机会, 结构性减税的改革成本让广大中小企业买单也是不够公允的。对于“营改增”税负增加的中小企业而言, 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补贴或许更为重要, 甚至可以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

(九) 充分抵扣进项税额

1.尽可能的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2.从高选用抵扣率;

3. 完善产业间抵扣链条;

4. 增值税扣税凭证要符合法律法规;

5. 纳税人资料要齐全。

(十) 企业自主选择是否营改增

“营改增”的原因与税负影响 篇4

“营改增”新增增值税税率有: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 税率为17%;提供交通运输业服务, 税率为11%;提供现代服务业服务 (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除外) , 税率为6%;服务贸易进口在国内环节征收增值税, 出口实行零税率或免税制度;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

以往我国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划分行业, 分别适用不同税制的做法, 已日渐显现出其内在的不合理性和缺陷, 对经济运行造成扭曲, 不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从以下几方面说明了“营改增”的改革背景。

首先, 从税制完善性的角度看, 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 破坏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 影响了增值税作用的发挥。增值税具有“中性”的优点, 但是要充分发挥这种中性效应, 前提之一就是增值税的税基应尽可能宽广, 最好包含所有的商品和服务。现行税制中增值税征税范围较狭窄, 导致经济运行中增值税的抵扣链条被打断, 使中性效应大打折扣。

其次, 从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 将大部分第三产业排除在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之外, 对服务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营业税是对营业额全额征税, 且无法抵扣, 企业为避免重复征税, 进而扭曲企业竞争中的生产和投资决策。比如, 由于企业外购服务所含营业税无法得到抵扣, 企业更愿意自行提供所需服务而非外购服务, 导致服务生产内部化, 不利于服务业的专业化细分和服务外包的发展。同时出口适用零税率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但由于我国服务业适用营业税, 在出口时无法退税, 导致服务含税出口, 我国的服务出口因此易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第三, 从税收征管的角度看, 两套税制并行造成了税收征管实践中的一些困境。比如,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商品和服务捆绑销售的行为越来越多, 形式越来越复杂, 要准确划分商品和服务各自的比例也越来越难, 这给两税的划分标准提出了挑战。再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某些传统商品已经服务化了, 商品和服务的区别愈益模糊, 二者难以清晰界定, 是适用增值税还是营业税的难题也就随之产生。

上述分析说明了“营改增”这一改革的必要性。国际经验也表明, 绝大多数实行增值税的国家, 都是对商品和服务共同征收增值税。在新形势下, 逐步将增值税征税范围扩大至全部的商品和服务, 以增值税取代营业税, 符合国际惯例, 是深化我国税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有利于提振消费和改善民生增进百姓实惠, 并助益于扩大内需、推进产业升级换代, 加快转变生产方式。

“营改增”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 期间对企业税负产生的影响是可以明显看到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分析看到其带来的正负面影响。

第一、“营改增”利于消除重复征税。“营改增”既能完善税制也能减税, 消除重复征税, 增强服务业的竞争能力促进社会专业化分工, 推动三次产业融合;降低小额纳税人税负, 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带动扩大就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科技创新。

试点行业新设一般纳税人11%和6%的两档税率, 小规模纳税人3%的税率,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改征的目的不是要增加企业的税负, 而是减税。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2012年营改增试点地区共为企业直接减税426.30亿元, 整体减税面超过90%。其中, 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小规模纳税人减税幅度达到40%。

通过以下两表我们来对比一下“营改增”前后企业的税负 (元) : (见表1、表2)

不论是净利润还是净现金流量, 小规模、取得进项的一般纳税人企业都能在这次改革中获利。但不排除部分企业, 特别是没能取得进项的纳税人税负就略有上升。但统计显示, 试点地区较前增税的企业所占比例最高不到10%, 一般在5%左右, 并呈下降趋势。

第二、“营改增”是结构性减税。结构性减税不是着眼于试点行业, 其本质是针对下游企业, 减少重复纳税的目的。减轻税负的不仅仅是原先缴纳营业税的企业, 通过对下游环节减税, 受惠方还包括原先购买试点企业服务的增值税纳税企业, 反过来会扩大经营业务, 从而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

例:交通运输企业A为生产企业B提供运输劳务, 取得收入1000万元, 其中耗用油品470.60万元。B公司当年销项税额500万元, 进项税额300万元 (不包括运费进项) 。

“营改增”前:

1、A公司按3%的税率缴纳30万元营业税。

2、B公司按7%的进项抵扣运费70万元。

3、B公司应缴增值税=500-300-70=130万元

“营改增”后:

1、A公司应缴增值税=1000×11%-470.6×17%=30万元,

即A公司税负不变。

2、B公司按11%的进项抵扣运费110万元。

3、B公司应缴增值税=500-300-110万=90万元

两方案比较, A公司税负持平, 而B公司减税40万元, 整个社会减税40万元, 达到了结构性减税的目的。

当然总体减税, 并不代表所有企业在各个时期税负都会下降。由于各个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可供抵扣的进项税额也会有差异。因此无法排除个别企业税负可能略有上升的情况, 但下游环节支付的税款可以得到抵扣, 也会大大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第三、“营改增”的负面影响。“营改增”可以规避重复缴税, 提高税收制度的公平性。但是, 该税改在理论上的合理性却难以通过实践彰显出来, 甚至反向增加了部分企业缴税负担。

从制度层面讲, 由于试点仅在部分地区的部分行业开展试点企业外购的货物和劳务中还有部分不能进行抵扣, 可能会因抵扣不完全而造成企业税收负担短期内有所增加。从企业层面讲, 因为企业成本结构不同、发展时期不同、经营策略不同等原因, 个别企业税收负担也可能会有一定增加。所以说“营改增”先行先试的效率有了, 但更要兼顾改革的公平性。公平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地区之间的公平, 不要形成税负洼地, 靠成本优势打垮周边地区的企业;二是行业间的公平, 尽量避免一些行业税负减轻的同时, 另一些行业税负反而增加, 违背了“营改增”的真正目的是为企业创造公平合理的税收环境。

上一篇:山东省东营市下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