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税负与服务业

2024-07-29

营改增税负与服务业(共12篇)

营改增税负与服务业 篇1

2012年至今,历经五次行业扩容、地区扩张,营业税已正式寿终正寝,其相关发票也将归于历史的故纸堆。如果说,伴随着税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业界、学界不顾宏观经济背景、微观个体差异,仅仅热衷于对个别企业或者行业利润表进行改革前后时点税负套算,以为改革相呼应的话,那么,2016年5月6日《人民日报》第六版以改革先驱上海春秋航空公司主要劳动资料——飞机总量由改革前的12架增至现在的66架、净利润由2012全年4亿多元增至仅2015前三季度就有12亿元的规模为例,说明“营改增”对于企业借道减税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报道并未提供该公司收入变化情况,我们难以测度外部市场需求对其净利润的贡献。据该公司财务总监陈可自述:“‘营改增’政策实施至今,已节约税负5.9亿元。”很明显,按照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作为收入扣除数的营业税金下降本身并不足以说明其净利润规模的全部变化。因此,从增值税核算、缴纳会计基础特殊性,“营改增”后资产负债表应交增值税项目会计要素归属特殊性,用于抵免销项税额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生成机理三大维度探寻“营改增”税收降负密码,对于澄清当下学界的“增值”概念误解,缓解对税率差的怨怼,以及帮助企业,尤其是服务性企业用足“营改增”政策红利前提下绕过“进项抵扣”陷阱,避免产能过剩悲剧,具有深刻且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增值税核算、缴纳会计基础特殊性

众所周知,较之营业税,增值税作为价外税不仅可以享受出口退税,而且与伴随商品销售、劳务提供收入确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等量齐观的采购环节进项税额允许抵免当期销项税额的制度设计,决定了应交增值税专用账户核算方式方法迥异于应交营业税,其借方除记录常规的已交税金外,还需核算进项税额发生及其转出情况,而其贷方记录销售税额之余,还需反映出口退税情况。因而,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是增值税会计核算既密不可分,又相对独立的两大基础性组成部分。当然,小规模纳税人因采用按销售额的3%税率纳税的简易征收方式,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1. 增值税销项税额核算会计基础。

就现行会计准则和《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具体内容规定而言,由于增值税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产生无不源于商品销售(采购)或劳务提供(接受),因而其会计确认实质上主要依附于相关商品销售收入或劳务收入与资产或费用的确认,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只用了一条来说明增值税纳税义务确认时点,第十九条规定: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为收讫销售款项或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以开发票的当天为准。应该说,相对于会计准则对商品销售收入确认设置的四大要件,《增值税暂行条例》考虑了劳务提供的特殊性,更多地从收款、开票两大购销业务必备环节及其事实的角度进行规制。

2. 增值税进项税额核算会计基础。

由于增值税会计专门准则的缺席,《增值税暂行条例》更多地强调对增值税进项税额会计核算的要求:一是对进项税额初始确认和计量进行了具体规定,如第八条明确了进项税额定义和计量依据。二是在强调增值税扣税凭证合法合规性基础上,对允许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范围进行了质的规定,如第十条明确四大类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及其运输费用不得用于进项税额抵扣。

应该说,由于税收的数量属性及数据的可靠性依赖,《增值税暂行条例》更注重对增值税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核算进行规定。如上述第八和第十条对进项税额的核算约定,以及第五条对销项税额核算的要求,即:“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本条例第二条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为销项税额。”至于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及其转出确认时间,《增值税暂行条例》只提及了作为义务方面的销项税额,作为权利方面的进项税额无疑成了“路人甲”。由于进项税额初始确认和后续的转出确认与相关资产转移、应税劳务发生的密不可分性,《增值税暂行条例》并未做出明确时点规约,也就是说,应当依循会计准则对相关业务或事项进行确认。毕竟对于查账征收企业而言,会计核算是公认的税款征缴基础,财务报表需要为纳税申报表背书。由于会计准则对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和费用确认采用的会计基础为权责发生制,因而作为收入、资产、费用确认“寄生物”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会计核算基础自然非权责发生制莫属;税法虽在修正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简化了增值税销项税额的确认原则,仍未背离权责发生制。

3. 应交增值税额计量方式。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除小规模纳税人采用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的简易办法外,一般纳税人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对于进项税额,《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八条明确定义其为纳税人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或负担的增值税税额,具体数额以从销售方取得的专用发票载明者金额为准。至于可用于抵扣的合格的专用发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规定〉的通知》(国税发[2006]156号)第十一条规定:“专用发票应按下列要求开具:一是项目齐全,与实际交易相符;二是字迹清楚,不得压线、错格;三是发票联和抵扣联加盖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四是按照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开具。”因而,按照税法字面意思理解,应交增值税纳税义务取决于根据企业当期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的销项税额和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载明的进项税额两者之差,只有销项税额大于进项税额部分,才成为企业当期的增值税纳税义务。

4. 进项税额抵扣相关规定。

正如国税发[2006]156号文件第二十五条的规定:“用于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专用发票应经税务机关认证相符。”纳税人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须交由主管税务机关认证,若其无法认证或认证不通过,该专用发票所载进项税额将不得成为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凭证。

若认证通过,对于专用发票所列明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抵扣,国家税务总局还进行了时限规制。早在1995年,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加强增值税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1995]015号)第二条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其进项税额申报抵扣的时间进行了专门规定:一是工业生产企业购进货物(包括外购货物所支付的运输费用),必须在购进的货物已经验收入库后,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对货物尚未到达企业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作为纳税人当期进项税额予以抵扣。二是商业企业购进货物(包括外购货物所支付的运输费用),必须在购进的货物付款后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尚未付款或尚未开出商业承兑汇票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作为纳税人当期进项税额予以抵扣。三是一般纳税人购进应税劳务,必须在劳务费用支付后,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接收应税劳务,但尚未支付款项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作为纳税人当期进项税额予以抵扣。令人警醒的是,在应交增值税核算及其申报实务中,由于商品验收入库不仅事实难以核定,商品验收入库单据因纯属企业内部自制凭证而导致统一的格式化范本缺失,企业有可能为满足进项抵扣要求而随意填制应付单据,入库规定事实上弃而未用。相应的,付款凭证因其出具方为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作为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客观存在使得付款凭证成为增值税征收管理舞台上的“宠儿”。

应该说,《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四条中给出的应交增值税定义及算式相对于进项税额的当期约定而言,存在窄化失误。“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抵扣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的约定说明,与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中的进项税额“当期”说明并不对应。应该说,与当期销项税额对应的进项税额中的“当期”强调本意,应当与会计准则协同并严格遵循权责发生制下的配比原则。但是,正如企业当期采购的原材料未必全为当期销售产品所用一样,对于当期购建的固定资产,会计准则要求计提的折旧也须从下期开始。事实上,正是税法不切实际地对用于抵扣当期销项税额的进项税额的“当期”性质的强调,却不无讽刺地暴露了进项税额抵扣秉持的收付实现制原则,或曰即认证即抵扣态度。这一特点,从国家税务总局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抵扣的时间性规定来看,显示得尤为明显。

2003年,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17号)中就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抵扣问题做了重新规定,具体内容为:一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证时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抵扣的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自该专用发票开具之日起90日内到税务机关认证,否则不予抵扣进项税额。二是进项税额的抵扣时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证通过的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在认证通过的当月按照增值税有关规定核算当期进项税额并申报抵扣,否则不予抵扣进项税额。

由于实务界对90天期限意见纷纭,国家税务总局在2009年对该期限进行了相应调整,下发《关于调整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期限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617号),在文件中明确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2010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和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以及实行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以下简称“缴款书”)“先比对后抵扣”管理办法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2010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海关缴款书,均应在开具之日起180日内到税务机关办理认证,并在认证通过的次月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抵扣进项税额。而未实行缴款书“先比对后抵扣”管理办法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2010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缴款书,应在开具之日起180日后的第一个纳税申报期结束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抵扣进项税额。未在规定期限内到税务机关办理论证、申报抵扣或者申请稽核比对的,不得作为合法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不得计算进项税额抵扣。

很明显,对于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时限要求,二十一世纪初的量化要求完全取代了二十世纪末的质性规定,规定清晰明了,客观实在,操作简便且免除了不必要的争议。

值得一提的是,国税发[2003]17号文件在引介进项税额抵扣期限量化方法的同时,也废止了原有的付款条件。当下的增值税纳税申报实务,税务机关均已不再要求企业提供专用发票等额付款凭证复印件。

总之,如果说企业增值税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确认和计量采用的是会计准则对相关交易事项确认原则,属于权责发生制原则,增值税应纳税额计量使用的会计基础,却类似与权责发生制相对的收付实现制。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以当期收到并认证通过的金额与前期积余之和为限,而不再附着于资产使用状况,受制于配比原则。

从这个意义上讲,正如春秋航空财务总监陈可所言,“减负得益于增值税的进项抵扣规定”。应该说,如果企业在年度内各月增值税进项税额能绝对或者相对大规模地抵免销项税额,其支付给税务机关的税款绝对值必然大幅下降,以及相对于营业收入的税负率必然能够下降,甚至下降幅度不会太小。

但是,倘若无视其沉淀和闲置在账面上的,已经向货物销售方或应税劳务提供方支付的进项税额,难免滑入就事论事、以偏概全的陷阱。若企业盲目通过货物采购、劳务消费方式规避应纳增值税,不仅会在无形中加剧经营风险,还会对资金占用、成本收回产生不良影响。对于服务性企业而言,物料消耗的有限性决定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必要性,作为固定成本的非流动资产投入对于经营风险的影响尤其明显。若缺乏相应的收入抵偿各项成本、支出,经营恐难以为继。

二、资产负债表应交增值税项目会计要素归类特殊性

众所周知,资产负债表所涉三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除所有者权益固定于会计年度终了因利润表年度利润分配转入而必须进行的总体及所属各项目调整,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与企业日常经营交易与事项关系不大外,资产与负债各项目均与经营、投资和融资交易及事项的记录与反映息息相关。经营无歇,资产、负债变化不止。对于企业纳税义务的发生与履行,资产负债表右侧在负债部分专设“应交税费”项目予以披露。

然而,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而言,正是由于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特性的客观存在,导致“应交税费”项目余额除正与零之外,还存在了负值可能。此时,负值则表示纳税人随同采购货物或接受劳务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在抵免当期销项税额之外尚有剩余,可留待下期抵免,甚至可以抵减下下期发生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因而,对于原营业税纳税人而言的纯粹负债项目——“应交税费”,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产负债表上,其要素属性或将发生颠覆性变化。作为可能的负值负债,应交税费项目一定程度上兼具了资产要素特性,毕竟增值税进项税额本身就源于相关资产计价,是其中剔除出来的一部分。一方面,它确实是由过去的交易所形成的并为企业所控制;另一方面,即使其不能带来未来现金流入,却能有效减少未来面向税务机关的现金流出。与此同时,当当期发生的进项税额连同期初余额仍不足抵减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时,“应交税费”项目披露的依然是企业当期应纳增值税义务。因而,增值税纳税人资产负债表上的“应交税费”项目可谓资产负债混合要素,或曰非资产非负债要素。由此其特殊性,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交税费”项目的资产、负债骑墙特性,当企业累计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客观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美化”资产负债表,具体表现为负债总水平的下降,以及以流动比率表征的短期偿债能力上升。考虑到2009年的增值税转型,当企业采用以非流动资产投资相关进项税额抵免销项税额策略时,速动比率也将得到大幅提升。相应的,由于向主管税务机关应交增值税税额的显著下降,直接带来当年作为收入扣除项的,包含附着于应交增值税之上的城市建设维护费、中央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目减少下的利润水平提升。

不容置疑的是,这种因为增值税进项税额跑赢销项税额带来的财务报表“美化”,对于既缺抵押物又难觅担保人,深陷融资难、融资贵困境的民营企业而言,其作用不啻于在金融市场中争取的短期融资。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营改增”后服务业降低增值税税负的关键密码便是固定资产投资。如此,春秋航空的主要运输工具——飞机,其数量在短短四年中猛增,以至于其2017年80架的目标设定,就不难理解了。

应该说,在“营改增”完成之后,仅饮食服务业允许根据农产品收购发票或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其余行业则必须严格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八条明确规定的,以纳税人从销货方或劳务提供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从海关取得的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载明的增值税额作为进项税额。这样规定,一方面是增值税“以票控税”宏旨的具体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只有从增值税纳税人,尤其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处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才能相对迅速、大额地取得相应的、可用于抵免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进项税额。毕竟小规模纳税人还需到主管税务机关请求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且开票前提是税款缴入。

由此,不难看出,服务业“营改增”,客观上存在着中央政府意在通过制造业增值税、所得税双重避税激励下的服务外包策略选择,实现外生的、需求拉动式的、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稳增长、调结构的发展意图。

当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通过纳税筹划,实现增值税零税负甚至负税负后的财务报表改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发展资金约束。

四、建议

1. 全面评析与监控税负,避免掉入“进项抵扣”陷阱。

由于“营改增”后除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维持3%的低税率外,其他行业一般纳税人无不面临着流转税税率的提高。其中,以交通运输业为最。从原营业税谷底3%,一跃而升至仅次于动产租赁业的服务业亚峰——11%。考虑到服务业的劳动密集型特征,加之服务业即时提供即时消费、产业链较短等性质,透支固定资产投资有可能成为服务业补充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唯一途径。

令人警醒的是,为获得1元增值税进项税额,在商品采购17%税率下需支出高达6.88元的采购资金。因此,服务业企业切不可被美化了的财务报表迷惑,盲目举债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避免高经营杠杆下叠加高财务杠杆的人为风险膨胀。对于企业来讲,所有资产投资,无论是流动资产还是非流动资产,终将转化为成本费用。正如马克思所言,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于实现从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惊险一跃”。固定资产投资,产能的扩张必须以市场需求为最高标准。投资扩张若沦为“营改增”税负下降的主要原因,不仅与“营改增”初衷悖反,而且可能将使国强民富的中国梦永远在路上。唯有将其作为“营改增”税负下降结果的转型升级,方能不负众望。

众所周知,尽管我国已持续多年戴上国际商品贸易总量全球第一的“桂冠”,服务贸易却始终是令人尴尬的赤字。放眼全球,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利用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优势,搭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顺风车,积极开展国际服务贸易,不失为服务业降低税负、增收增利的上策。

2. 理性接受行业税率差异,切实落实配套政策。

除有形动产租赁业税率为17%外,服务业增值税税率形制结构与制造业基本相同,形成了11%、6%和3%三大梯次。多重(档)税率并存,对于增值税“中性”初衷自有不妥,同时作为流转环节税收应秉持的便利与确实原则也受到扭曲。

对此有学者提出异议,认为税率不齐将造成税负不公,应变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抵扣方式。提出在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根据购买人适用税率再行拆分价税,确认所谓的“应抵扣进项税额”,要求部门按受票企业税率核定其可抵扣进项税额,企业则采用类似计划成本法,对购销双方税率差异导致的进项税额差额进行核算,且在不摊销的情况下直接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计入当期损益(周冶芳等,2015)。且不论其核算方法本身是否具备科学性,可行性同样值得商榷,在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同时标注按购销双方不同税率分割价税,不仅从根本上违逆了增值税环环紧扣、层层相应的本质属性,更将在实质上导致现行管理层专用发票认证系统,甚至开票系统的瘫痪,国家税务总局多年“金税工程”建设成果付之东流。随之而来的税务机关管理成本和企业核算成本巨大,效率损失不可估量。

3. 明确锁定终极目标,持续推进改革深化。

全面“营改增”作为新一轮税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和战略安排,意味着我国税收体系与税收制度开启了新的“版本”,必将在我国税制历史上成为里程碑。正如财政部长楼继伟所言,服务业“营改增”远未结束,只是进入了一个“全面试点”阶段,当前政策中过渡性措施仍有不少,各行业税率设计也考虑了企业进项税额获得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力图保证行业公平性基础上的改革受益性。改革的长远目标锁定在单一税率,这是未来的行动方向。学界、业务界须理性应对全面“营改增”的重大变革,深入实际展开不懈探索,以期谋求改革长远收效。

摘要:通过系统梳理增值税核算和征缴的会计基础的特殊性、“营改增”后资产负债表应交税金会计要素归属的颠覆性变化后发现:一方面,“营改增”服务业税负下降的关键在于透支固定资产投资;另一方面,一般纳税人进项抵扣政策带来的“美化”后的财务报表有助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营改增”为服务业创造了一个制造业增值税、所得税双重规避动机激励下的需求拉动增长机遇,出口退税政策则打开了世界市场窗口,因而服务业需抓住市场机遇,以市场需求主导固定资产投资,避免掉入“抵扣陷阱”。而学界亦应理性看待当下行业税率不齐事实,立足长远,正视“营改增”进程。

关键词:营改增,会计基础,会计要素,透支固定资产投资,单一税率

参考文献

孙光国等.会计制度设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盖地.财务会计与纳税筹划[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李凤鸣.会计制度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何卫红等.财务会计新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周冶芳,候辉.解决增值税多档税率并存引发税负转嫁问题的新思路[J].财会月刊,2015(24).

营改增税负与服务业 篇2

税负降低情况说明

我公司成立于年月日,单位地址位于,注册资本:万元,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等。

集团公司现有职工300余人,拥有年生产10万吨铝合金棒加工能力,工业型材年生产能力5000 吨。合金棒采用进口设备,利用国际先进技术,自动化程度高,引进世界一流的立式半连续成型设备及先进的气滑式工艺,选用可倾式熔炼炉、保温炉,同时引进电磁搅拌器、在线除气、连续式均热炉、锯切机等先进的辅助设备,整条生产线具有很高的制动控制水平,性能稳定。技术装备在同行业具有优越性,处领先地位。铝锭的价格直接影响合金棒的价格。

铝型材加工生产线共有四台挤压机及辅机,分别由台湾馨杰公司和建新公司生产。年产能5000吨,可生产各类型材上千种。

集团公司投资参股上市公司:持有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万股,占其总股本%,(股票于2009年9月上市流通)是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三大股东。

集团公司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其70%股权。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李克强总理指出,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今年将采取三项举措。

第一项就是全面实施营改增。从2016年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营业税将退出历史舞台,增值税制度将更加规范。这是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税体制的又一次深刻变革。

2016年,已纳入“营改增”的行业减税规模估计有2000亿元,金融业、房地产和建筑业、生活服务业等行业减税规模或接近4000亿元,2016年“营改增”减税总规模接近6000亿元。

多年来公司始终严格遵守税法、按章纳税、及时缴纳税款,2013年-2015年近三年累计已缴纳相关税款2233.17万元,为山阳区的税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此次营改增涉及到我集团公司的项目主要是建筑业和生活服务业两大类。

集团公司不动产租赁年收入约423.5万元,原营业税制下每年应纳营业税21.18万元,营改增后应纳20.17万元,较营业税制下应纳税额减少1.01万元。

集团公司4月份承接济源高新区幕墙工程造价327.7万元,原营业税制下每年应纳营业税9.83万元,营改增后应纳9.54万元,较营业税制下应纳税额减少0.29万元。

除此之外,原营业税制下集团公司取得的保安服务费、劳务派遣费、住宿费、电费、水费、劳保用品、办公用品、会议费、外购机器设备等在营改增后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进行抵扣,取得的过路过桥费在过渡期内也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抵扣,这些优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集团公司的资金压力,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使企业获得了很大的受益。

李克强总理说,全面实施营改增,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重头戏”。营改增不只是简单的税制转换,它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工业转型、服务业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的确,改革带来的不仅是受益,更是商机。集团公司成立近20年,作为“老牌”国有企业,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步入21世纪后,面临很大的生存危机,不过我们始终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税务机关以及相关部门的通力协调下,在集团公司员工的一致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走出困境,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为税收作出更大的贡献。

营改增对中小机场税负影响浅析 篇3

关键词:营改增 机场 税负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文件精神,自2012年1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将陆续改征收营业税为增值税。最先在上海市试点,目前试点已逐步扩大至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等省市,并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根据此次税制改革精神,民用机场也在此次“营改增”范围内,参照《国务院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111号)及相关附件精神,民用机场从营业税的交通运输业变更为增值税的现代服务业中的物流辅助业。机场主营业务收入的税率也从营业税的3%变更为增值税的6%。税率上升较多,税改对中小机场税负影响有多大,本文简要分析如下:

一、税负情况预测

1、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出中小机场税负水平

增值税和营业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税种,单从税率来看,税改后增值税税率远高于营业税税率,但增值税仅对增值部分征税,税改以后对中小机场而言,税负是增加还是减少主要取决于增值部分,而不是传统营业税计税依据的营业收入。同时维持机场运作的一次性投资金额较多,产生的进项税额比较集中,不能以某个特定年度的纳税情况来判断税负水平。

现举例进行分析:某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为50万人次,持续经营20年(假设吞吐量保持不变),期初投资5亿元,其中生产性设备1亿元(空管设备、特种车辆等,跑道、候机楼及附着设备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约1450万元(主要税率17%)。机场投入营运后,年各项收入预计5000万元,年销项税额280万元(主要税率6%)。每年平均设备改造费用600万元(不进行重大设备改造),日常耗用(可取得增值税票)400万元,两项合计进项税额145万元(税率17%)。正常经营10年左右,设备进入更新改造期,预计重大设备采购5000万元,进项税额约725万元(税率17%)

(1)增值税范畴下可能的税负情况

假設该机场建设初期即纳入增值税范畴,正常经营10年销项税合计2800万元,可以抵扣的进项税合计2900万元(1450+145*10),此10年基本不需要纳税,下一个10年进入更新改造期,正常经营10年销项税合计2800万元,可以抵扣的进项税合计2175万元(725+145*10),需要纳税625万元。持续经营20年需纳税约600万元。

因目前营改增改革,大部分机场已持续经营较久,期初建设投资不能抵扣,在这种状况下,该机场持续经营20年需要纳税约1975万元(280*20—145*20—725)。即一个年吞吐量在50万元人次的机场持续经营20年,所需缴纳增值税在600万元至2000万元之间。

(2)营业税范畴内税负情况

而在营业税纳税范畴下,年收入5000万元(80%为主营收入,税率3%;其他收入占20%,税率5%),应纳营业税为170万元,20年则需纳税3400万元。

(3)营业税和增值税税负情况比较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增值税下比营业税下最少减税1400万元,可见减税明显。

中小机场吞吐量虽有大小,但保障航班安全运营所必须的空管设备、特种车辆等投资规模相差不大,且每年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维系机场运作的日常耗用也基本相当(每天保障航班数量1个和10个甚至更多,所必须的基础设施设备基本相同),即可用于抵扣的基础设施设备采购进项税额相当,所以就建设规模相当的中小机场而言,吞吐量高的比吞吐量低的税负水平要稍高。从总体和长远而言,改征增值税后税负水平一定会有所降低,符合“营改增”试点方案中“改革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的基本原则:。

二、“营改增”需要注意的问题

民用机场是高投入、高风险、低产出的行业,目前除少量大型机场盈利外,中小机场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主要依靠国家和地方财政资金支持,经营现金流较紧张。应当在合理规避税务风险的前提下,控制税负,减少资金流压力。因此目前已经或即将进行“营改增”的中小机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进项税额的确定存在不利因素且收入确认的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1、机场是纯服务行业,成本费用构成中外购原材料占比较少,成本费用构成主要以劳动力、摊销(折旧等)成本和利息支出为主,导致成本费用所产生的可抵扣进项税额非常有限。

2、机场投资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税改时机场均已处于营运状态,期初存量动产所包含的进项税额已不能抵扣。

3、机场账面资产中生产性不动产占比较大,机器设备相对较少,如候机楼、停机坪及跑道在固定资产中占较大比例,但该部分资产几乎不能为企业带来可抵扣进项税额。

4、部分中小机场的建设项目(包括设施设备采购)由地方政府投资,并由政府委托的部门实施,形成资产后再移交机场使用,该部分资产形成的进项税额几乎不能抵扣。

5、机场不同于制造型生产企业,收入的确认一般以月度为一个区间,月度终了,最后一个航班结束,才能确认某条航线该月的起降服务等收入,目前大部分机场收费通过民航清算中心结算,往往上月收入次月25日前后才能开具发票。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和发票开具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从而容易造成销项税额计算存在误差。

三、积极参与营改增改革的措施

1、搞好培训,提高全员素质。只有得到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财务工作才能有序开展,发挥应有的成效,因此机场内部要高度重视、广泛参与,密切配合,全面掌握增值税相关法律文件、业务流程,保障“营改增”工作的顺利过渡。

2、将税收筹划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在重大交易和经济事项的可行性研究、合同谈判、合同签订的前,要建立税务评估机制,研究税务方案,分析税务风险。

3、合理确定服务和设备供应商,合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加强核算管理,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确定,财务核算符合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要求。

营改增税负与服务业 篇4

关键词:广播影视服务业,营改增,税负

随着“营改增”政策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行业牵涉其中。2013年6月26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决定从2013年8月1日起,将广播影视服务纳入“部分现代服务业”范畴。本文针对广播影视服务业自身行业特点,结合“营改增”相关政策,对广播影视服务业“营改增”前后的税负进行分析,并针对税负增减变动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一、“营改增”对广播影视服务业税负的影响

根据广播影视服务业“营改增”政策,年应纳税所得额小于500万元的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万元的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对小规模纳税人

采用简易征收的办法,按3%税率计证增值税,对一般纳税人按6%的税率计征增值税。

1. 广播影视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税负分析。

在“营改增”之前,广播影视“制作、发行”服务按照“服务业”缴纳5%的营业税,“放映”属于“文化体育业”范畴,缴纳3%的营业税。“营改增”后,广播影视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统一按照3%的税率征收增值税。

由于营业税是“价内税”,价税不分离,按含税营业收入全额征税,“营改增”前应交营业税=含税收入×营业税税率,该营业税率就是实际税率;而增值税是“价外税”,价税分离,计税基础是不含税的收入,“营改增”后应交增值税=含税收入÷(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此处的增值税税率并不是实际税率,实际税率=1÷(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营改增”前后,小规模纳税人税率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实行“营改增”之后,广播影视制作、发行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由“营改增”之前的5%下调为3%,实际税率由5%降低为2.91%,实际税率降低了2.09%;广播影视播映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虽然没有变动,但实际税率由3%降低为2.91%,实际税率降低了0.09%。由于小规模纳税人的进项税金不能抵扣,所以“营改增”后,影响广播影视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税负的主要是税率。综上可以看出“营改增”以后,广播影视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实际税率都下降了,其税负也下降。

注:(3)“营改增”后实际税率=1÷(1+3%)×3%≈2.91%,(4)“营改增”前后税率变化=(3)-(1)。

2. 广播影视服务业一般纳税人税负分析。

与广播影视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一样,在“营改增”之前,广播影视“制作、发行”服务按照“服务业”缴纳5%的营业税,“放映”属于“文化体育业”的范畴,缴纳3%的营业税,不同的是,“营改增”后,广播影视服务业一般纳税人统一按照6%的税率征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营改增”前后税率计算原理与小规模纳税人相同,参照可以得出一般纳税人“营改增”前后税率变化情况,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营改增”后,广播影视“制作、发行”服务的实际税率由5%提高到了5.66%,实际税负提高了0.66%;广播影视“播映”服务的实际税率由3%提高到了5.66%,实际税负提高了2.66%,可见广播影视服务业一般纳税人的实际税率都提高了。但是与广播影视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不同,一般纳税人进项税可以抵扣从而使企业实际税负下降,所以不能简单地说税率提高税负就会增加,而需要根据广播影视服务业成本中能够抵扣的进项税金的情况具体分析。

注:(3)“营改增”后实际税率=1÷(1+6%)×6%≈5.66%,(4)“营改增”前后税率变化=(3)-(1)。

二、举例分析

1.假设某广播影视服务业为一般纳税人,年营业收入为a万元,企业可以抵扣金额与年营业收入保持线性正相关关系,即可抵扣金额=年营业收入×b,其中b是相关系数,并假设所有进项成本统一按照17%的税率进行抵扣。

2.建立相关模型,设流转税税负为因变量,用Y表示,其中Y1表示“营改增”前应缴纳的流转税税负,Y2表示“营改增”后应缴纳的流转税税负;企业年营业收入和可抵扣金额占年营业收入的比率为自变量,年营业收入用a表示,可抵扣金额占年营业收入的比率用b表示,据此可以得到以下计算模型:

“营改增”前应缴纳的流转税税负计算模型Y1=a×5%(或3%)

“营改增”后应缴纳的流转税税负计算模型Y2=a×6%-a×b×17%

税负率=应缴纳的流转税税负÷营业收入

3.分析思路与方法。根据建立的模型,首先计算出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也就是使广播影视服务业“营改增”前后税负一致时可抵扣金额占年营业收入的比率;其次,围绕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设置几档不同的可抵扣金额占年营业收入的比率,使之分别大于和小于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并据此分析不同抵扣率情况下企业税负增减变动情况。

假设该广播影视服务业年营业收入为5 000万元。

(1)计算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根据公式(1)、(2)及上述已知条件可得:5 000×5%=5 000×6%-5 000×b×17%,解之得:b=5.88%;5 000×3%=5 000×6%-5 000×b×17%,,解之得:b=17.65%。

根据以上的计算结果我们可知:广播影视制作、发行企业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为5.88%;广播影视播映企业的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为17.65%。

(2)分析“营改增”前后企业税负增减变动情况。根据计算出的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对广播影视制作、发行企业选取可抵扣金额占营业收入2%、4%、5.88%、10%、20%五档比率,分别分析比较“营改增”前后企业税负率差异及其对税额的影响;对广播影视播映企业选取可抵扣金额占营业收入的5%、10%、17.65%、20%、25%五档比率,分别分析比较“营改增”前后税负率差异及其对税额的影响。具体情况见表3(金额单位:万元)。

注:①“营改增”后税负金额=5 000×6%-5 000×2%×17%=300-17=283;②“营改增”前税负金额=5 000×5%=250;③“营改增”后税负率=283÷5000=5.66%;④“营改增”前税负率=250÷5 000=5%。

从表3可以看出:对于广播影视制作、发行一般纳税人,当可抵扣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率(2%、4%)小于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5.88%)时,实行“营改增”后企业税负增加,分别给企业当年增加税收支出33万元(2%)和16万(4%),且可抵扣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越小,“营改增”后税负上升越明显;当可抵扣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率等于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5.88%)时,实行“营改增”前后企业税负不变;当可抵扣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率(10%,20%)大于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5.88%)时,企业税负呈下降趋势,企业当年分别减税35万元(10%)和120万元(25%),且可抵扣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越大,“营改增”后税负下降越明显。对于广播影视播映一般纳税人情况也是类似。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广播影视服务业实行“营改增”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下降;一般纳税人由于税率上升,需要结合可抵扣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率来具体分析。当可抵扣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率小于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时,营改增后税负是上升的,并且可抵扣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率越小,增税效果越明显;反之,当可抵扣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率大于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时,营改增后税负是下降的,并且可抵扣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率越大,减税效果越明显。

三、政策建议

广播影视服务业实行“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税收结构性减负的重要举措,但是部分企业的税负不可避免会增加。为了能在这场改革中趋利避害,笔者提以下几点建议:

1.扩大增值税进项抵扣范围,使广播影视服务业增值税抵扣链条更加完整。比如电影拍摄经常要去外景地,如农村或者国外,很多费用是不能抵扣的;电视剧、电影制作环节很大一部分费用来自演员片酬,这部分也不能抵扣;在房价高企的背景下,房租、场地租赁费节节攀升,这部分费用也不能抵扣。如果这些进项税能获得抵扣,则企业税负将大为减轻。

2.对于改制前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无论纳入试点与否,在同等条件下,应尽量考虑从试点地区购买营业税应税劳务,索取合法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及时到税务机关认证,争取在实行“营改增”后获得抵扣从而降低税负。

3.广播影视服务业实行“营改增”之后,购进设备、固定资产、货物或者劳务作为进项税能够获得抵扣。因此对于被纳入试点的企业,在改制前为小规模纳税人的,在可以的情况下,尽量考虑推迟购买货物或劳务。待改革开始后,申请成为一般纳税人资格,再行进行采购,可以获得进项抵扣减少税收支出。此外,对于在“营改增”过程中税负增加的企业,国家和许多地方相继出台了财政补贴、优惠政策,企业应积极关注,满足条件的企业要积极申请相关财政补贴,从而减轻企业税负。

参考文献

[1] .朱虹.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发展广播影视产业.有线电视技术,2009;1

[2] .庞井君.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思考.传媒观察,2013;1

[3] .耿贵珍,李善星,陈灏杰等.再议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财会月刊,2012;3

“营改增”对于建筑业税负的影响 篇5

【摘要】从2012年的第一天开始,上海首先开展营改增试点,现已推广到北京、天津、广东、深圳等12个省市。从税制改革的趋势来看,建筑业也将成为“营改增”的试点行业。通过这个税制的改革,建筑业的发展和税收负担将会有所改变。如果实施这个新的税制改革后,企业内部而不进行合理的纳税计划,那么它的实际税收有可能不降反增。所以要实施这个税制改革,就要做好先前的准备工作和筹划工作。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业;税负

实施将营业税改增值税,是国家目前推行结构性减租的一个重要方案,它能够减轻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交税负担。自2012年的8月开始到过年为止,已经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服务业营改增试点范围从上海市扩大到10个省市。其中,广东就包括在内,而且它在实行“营改增”试点之后,试点内容和第一个试点区域上海适用同样的方案、行业以及政策安排。实施“营改增”试点对广东的影响非常大。通过实施“营改增”之后,原本受到抑制的行业转型升级,服务性价比得到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得到提高,通过消费市场潜力支持经济的持续增长,避免了依赖外界来发展经济;而且还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商,促进了广东经济的增长。

虽然这次并没有指出要在建筑业实施“营改增”,但在不久的将来,建筑业就会慢慢地按照计划成为“营改增”试点。这次《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中就写到建筑业适用的增值利率是11%,从原则上讲,建筑业选择“营改增”是有好处的。本篇文章根据实施“营改增”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剖析建筑业在这方面实际税收或增或减的原因。

一、建筑业采用“营改增”的好处

1.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内部改革

建筑业已成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在企业资产中,它的固定资产在单位价值上或者是整体价值上都是很高的。当前,因为建筑业在营业税征税范围内,一般它的购买设备、原料等都是从普通纳税人中买进的。而它已经缴纳的增值税不能与之相抵消,所以这就明显的影响了企业技术的改造和更换设备的速度,主观上就打乱了增值税抵扣的链。2009年实施的《增值税暂行条例》中指出纳税人可以利用销项税额抵扣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从这个条例中可以看出营改增不仅对企业内部更新有好处,让建筑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而且还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提高环境的质量,使我国的建筑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可以防止重复交税

建筑业不仅要对产品进行生产,还要对它进行安装,所以说建筑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我们所知,营业税的征收是要看收入额的多少来计算交税的金额,所以就会发生征税的重复。特别是当前面环节的营业额又被加入到后面的环节时,这种重复征税就显得更为明显。

二、建筑业实施“营改增”的影响

1.建筑劳务费可能增加税负

在正常情况下,对于工程总造价来讲,建筑行业的人工劳务费就要占到20%~30%,这些工人大部分是出自于建筑劳务公司或者是来自农村的劳动力。建筑劳务公司是建筑行业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向施工单位提供劳动力,并且得到劳务收入,此时需要按照11%的比例缴纳税务,但是没有可以与它进行抵消的税收。作为小企业的劳务公司,如果担负不起这样的沉重负担,就可能会公司倒闭或者是将税负扔给施工单位。

2.税负增加也有可能是财税核算现状产生的传统的生产制造公司和施工企业在客户类型和业务模式上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在全国各地都有可能存在施工场地,而且能够采购材料的地方及其供应商也不集中,施工场地的留守者比较少,交通堵塞等诸多原因,导致每花一笔钱都要依照现行增值税发票管理模式开发票,这就造成发票多,难以集中进行整理,审核,即使整理好也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浪费时间。根据现行税制,发票所得款项必须要在180天以内得到认证,否则就判为无效,这个工作是相当困难的。可能会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发票不能被正确的利用而导致企业进项税减少,税负增加的发生。

3.各种材料会造成企业税负增加

在正常情况下,施工企业会从大企业购进所需的材料,比如钢材、水泥、石材、沙料等,因为在大企业购买材料时,是可以得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而可以用于抵扣;但是在税款抵扣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商品混凝土或者是其他的施工材料。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很多施工企业不能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或者是不具备那个条件,这就导致了不得不购买已经做好的混凝土成品。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号)中提到,纳税人要是将自己生产的以下材料进行买卖,可以按照6%的利率进行交税:商品混凝土(仅是以水泥为原料生产出来的水泥混凝土)、在进行建筑时或者是生产建筑材料所用的砂、土、石头;以自己挖掘的砂、土、石头或其它矿物连续生产的砖、瓦、生石灰(不带有黏土实心砖、瓦);过滤之后的水。这些材料都是在进行工程项目时必须用到的,所花的费用在造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4.新近购置固定资产少的企业税负也可能增加

建筑业在实施“营改增”之后,如果企业在这之前购买的固定资产比较多,或者是因为这之后要改革而购买的固定资产比较少,那么在销项税款一定的前提下,就会使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款少,从而导致要缴纳税款变多。如果企业感觉自身的设备比较少,需要租用其他机械设备时,要是用一般纳税人企业的动产租赁公司租赁设备,就可以得到增值税率为17%的专用发票进行抵扣。但要是用小规模的动产租赁公司租赁设备,此时所得到的发票是不可以用于抵扣的。新的税制改革将会影响着施工设备租赁业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仝铁汉.减税效果将在扩围后得以凸显.城市经济导报,2013(20)

营改增税负与服务业 篇6

关键词:营改增;交通运输业;税收负担

一、引言

从2012年8月1日营改增试点以来,交通运输业的税收负担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总体而言,对于大部分运输公司而言,其税收负担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交通运输业中进行营改增的目的是旨在以消除重复征税的现象,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企业发展。

二、营改增的税负理论分析

对于交通运输企业而言,营改增以前企业缴纳的是营业税,适用税率为3%,营改增后改为缴纳增值税。为了研究交通运输业的税负变化情况,将分别针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进行税负测量分析。首先对一般纳税人进行分析,假设一般纳税人企业的营业收入为A,可抵扣的进项成本为B,不可抵扣进项的成本为C,营改增以前应纳税额为3%*A,营改增后应纳税额为A/(1+11%)*11%-B/(1+17%)*17%,营业税和增值税相等的临界点为B/A=0476,当b/a<0476时,税负上升,反之下降。根据理论分析得出,企业的税收负担变化与其营业成本密切相关,营业成本大的企业税负在一定程度上下降,但是对企业的短期经营而言,税负在一定程度增加,因为企业在短期来看,发生的营业成本相对较少,可抵扣税额较少,从而导致企业的应纳税额有所上升,但是,针对于企业长期经营而言,由于企业在长期经营中所发生的钩织成本和其他成本较大,从而导致企业可以扣进项税额较大,所交的应纳税额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加快更新设备,从而提高效率,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其次,简单营改增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影响,营改增后小规模纳税人由原先征收3%的营业税改为按3%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表面上税率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由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计税基础不同,因此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其税负也是发生变化的。由于营业税为价内税,而增值税为价外税,导致应交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计算方法产生不同,由此计算出营改增前应交营业税为3%*A,营改增后企业应交增值税变为A/(1+3%)*3%,其税负率也由改革前的3%下降到29%,可见营改增后,小规模纳税人的综合税负是普偏下降的。

三、关于部分交通运输企业的统计分析

关于交通运输业的营改增已经进行三年多了,为了分析营改增前后企业的税负变化,通过部分地区交通运输企业的数据分析交通运输企业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分析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税负的影响。

通过该表我们可以看出,16 家上市公司中只有 1 家公司由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后其企业税负有所增加,而大多数企业从长期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在应营改增的过程中,所缴纳的流转税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了下降趋势,大多数企业的税负下降比例达到60%以上从而使得企业可以从长期改革过程中获益,大大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所以可以看出营改增是实现大多数交通运输企业实现减少应纳的流转税,但此情况是针对于企业可抵扣进项税比较大的情况,所以要求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总而言之,此次营改增使得企业发展的成本能通过抵扣税额在一定程度上较少,有利企业持续经营,扩大投资,提高运营规模,促进行业发展。但是应当考虑的是企业流转税负下降,则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等额提高;如企业流转税负上升,则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等额下降,从而得出会使得企业的税负呈现一定形式的相互转化,要通过增加成本,使得所缴纳的营业税下降,而且成本增加会导致企业的利润减少,从而使得应纳税所得额下降,从而使得呈现双下降趋势。

四、充分发挥营改增作用的配套措施

首先,随着营改增进一步深入,截止于2016年5月31日,营改增改改革全面完成,也标志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而就我国当前增值税,法律层次较低,容易造成执法工作中的随意性,所以要推进增值税的立法工作,更大程度发挥“营改增”的作用,推进我国交通运输业行业的发展。其次,要深化税制改革,很明显,各税种之间存在相关联动性,就“营改增”而言,一方面会使得流转税下降,另一方面而言,会使得企业所得税税负增加,,所以要针对于企业所得的联动效应,优化企业所得税制,从而减轻税负,促进企业的发展。(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赵永升.法国“营改增”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2013(9).

[2] 吴晨光.交通运输业“营改增”的税负变化及对策[J].财会月2013(1).

营改增税负与服务业 篇7

一“营改增”税制改革的理论分析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 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 二者分立并行。其中,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覆盖了大部分第二产业行业, 第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则课征营业税。这种划分行业分别适用不同税制的做法, 日渐显现出其内在的不合理性。

1. 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 破坏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

增值税实行进项税额抵扣的办法, 不仅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而且不过多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 具有“中性”的优点。但是要充分发挥增值税的独有特性, 前提之一就是增值税的税基应尽可能扩宽, 尽可能包含所有的商品交易及服务活动。现行税制中增值税征税范围还远远不够广泛, 因而常常造成经济运行中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中断, 中性效应未能充分释放。

2. 将我国大部分第三产业排除在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之外, 对服务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由于营业税是对营业额全额征税, 且无法抵扣, 不可避免地会使企业为避免重复征税而倾向于“小而全”、“大而全”模式, 进而影响生产投资决策, 分散了企业的产业优势。比如, 由于企业外购服务所含营业税无法得到抵扣, 企业更愿意自行提供所需服务而非外购服务, 导致服务生产内部化, 不利于服务业的专业化细分和服务外包的发展。同时, 出口适用零税率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但由于我国服务业适用营业税, 在出口时无法退税, 导致服务含税出口。与其他对服务业课征增值税的国家相比, 我国的服务出口由此易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3. 两套税制并行造成一些税收征管困境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商品和服务捆绑销售的行为越来越多, 形式越来越复杂, 要准确划分商品和服务各自的比例也越来越难, 这给两税的划分标准提出了挑战。再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某些传统商品和服务的区别越来越难以清晰界定, 是适用增值税还是营业税的难题也就随之产生。

二试点方案的政策变化要点

1. 征税范围

鉴证咨询服务被列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应税服务之一, 包括认证服务、鉴证服务和咨询服务。认证服务, 是指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利用检测、检验、计量等技术, 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业务活动。鉴证服务, 是指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 为委托方的经济活动及有关资料进行鉴证, 发表具有证明力的意见的业务活动, 包括会计、税务、资产评估、律师、房地产土地评估、工程造价的鉴证。咨询服务, 是指提供和策划财务、税收、法律、内部管理、业务运作和流程管理等信息或者建议的业务活动。目前还未将“代理记账”财税类服务纳入试点范畴, 因此代理记账收入还是按照现行营业税政策缴税。

2. 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标准

《试点实施办法》第三条新增了小规模纳税人标准暂定为应税服务年销售额500万元 (含本数) 以下。原有的增值税条例实施细则中对小规模纳税人的规定是, 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 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 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 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 (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 在50万元以下 (含本数) 的;除上述规定以外的纳税人, 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超过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标准的企业可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3. 计税依据

营业税是价内税, 其计税依据为计税营业额, 含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并包含了营业税。部分现代服务业改征增值税后, 其计税依据为不含增值税的营业额。

4. 税率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 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 税率为17%;提供交通运输业服务, 税率为11%;提供现代服务业服务 (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除外) , 税率为6%。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的征收率为3%。

三营改增对鉴证咨询服务类企业的税负影响

1. 代理记账未纳入试点范畴的影响

“代理记账”属于涉税服务的常规项目, 很多会计师 (税务师) 事务所会向客户提供代理记账服务。因此, “代理记账”未被纳入咨询服务范畴, 一方面人为地增加了会计师 (税务师) 事务所使用发票的难度, 鉴证咨询业务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 事务所需要向客户开具增值税发票, 而“代理记账”服务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 事务所又需要向客户开具营业税发票;另一方面, 不利于税务师事务所的财务核算, 因为这种安排导致事务所存在兼营问题, 它要求事务所在内部核算上必须分清相应的应税收入, 才能进行正确的税务处理。如果税务师事务所属于小规模纳税人, 则需要将不同税种的收入分别核算, 各自确定其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因为事务所如果不分别核算收入的话, 税务机关可能会要求从高适用现行营业税5%的税率。

2. 计税依据变化的影响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计税依据的确定将随着价内税向价外税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以从事审计业务为主的联合会计师事务所为例, 假设除营业税金以外的各项成本费用无变化。

第一, 假设该所已申请为一般纳税人, 实施“营改增”前后, 主要财务指标对比表1所示。实施“营改增”后, 计税依据减少了34万元, 使利润总额降低4万元, 按照25%企业所得税率计算, 约减少所得税支出4×25%=1万元。

单位:万元

第二, 假设该所已申请为小规模纳税人, 实施“营改增”前后, 主要财务指标对比如下:

上表可见, 实施“营改增”后, 计税依据减少了18万元, 使利润总额降低为5万元, 按照25%企业所得税率计算, 约减少所得税支出5万元×25%=1.25万元。

单位:万元

3. 税率变化的影响

部分现代服务业税改前适用“服务业”营业税税目, 税率5%。税改后, 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低档税率6%, 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税率3%。表面上看, 一般纳税人税率增长1%, 实际上有两种因素将会导致税改后税负降低。

第一, 价内税转变为价外税。仍以联合会计师事务所2012年和2013年数据对比分析, 2012年应缴营业税30万元, 2013年应缴增值税566万元×6%=34万元, 若考虑到可抵扣进项税额, 税负将降低。若事务所为小规模纳税人, 2012年应缴增值税为582万元×3%=17万元, 税负更是显著下降。

第二, 存在可抵扣进项税额。尽管鉴证服务类企业以智力和知识为其主要的生产要素, 但其接受的各种服务一样可以作为其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抵扣。

假如联合会计师事务所600万元营业收入所对应的服务成本15%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按照6%~17%税率平均概算也可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至少6万元, 那么2013年应缴增值税有望减少至34-6=28万元, 税负将有所降低, 加上所得税收入降低而减少的所得税支出, 所以利用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 还是能为试点扩围范围内部分现代服务业适当降低税负, 带来利好。

另外, 假设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年应税服务销售额低于500万元, 则不能成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简易计税方法计征增值税, 征收率为3%, 也远低于营业税5%的税率。

4. 鉴证服务协作项目面临重复征税窘境

目前, 咨询总分包服务还未实行营业税“差额纳税”的特殊政策, 这造成了咨询服务类企业协作项目可能重复纳税。即总承包人需按与客户签订的合同金额纳税, 而协作单位也要依据分包协议金额申报纳税。但是, 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 联手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情形越来越常见, 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营业税体制,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和制约行业的发展。

《上海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本市营业税差额征税管理办法》规定, 对七类具有鉴证职能事务所之间开展协作项目实行营业税差额征税, 即对上海市有鉴证职能的会计、税务、资产评估、律师、房地产土地估价、工程造价、专利代理等七类具有鉴证职能事务所 (公司) 之间开展协作项目, 视同代理业务, 可按取得的全部收入扣除支付给协作方相关费用后的余额为计税营业额。因此, 上海试点“营改增”后, 按照相关政策规定, 上海的鉴证咨询类企业如果存在总分包服务, 可按取得的全部收入扣除支付给协作方相关费用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

除上海市外, 其他地区包括即将参与第二批“营改增”试点的地区都还没有类似上海市的相关政策。因此, 其他地区此类总分包服务在“营改增”后该如何计算缴纳增值税, 值得进一步研究。

四结语

对于原适用5%营业税税率的咨询鉴证服务企业, 试点后适用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6%或者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率3%。按照试点方案, 事务所若申请为一般纳税人, 鉴证类和咨询类业务的应税收入按照6%的税率计征增值税。从理论上讲, 实行增值税后, 由于事务所在采购环节负担的增值税可以抵扣, 事务所总体税负应该有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 实际上事务所由于可抵扣进项很少, 若筹划不到位可能导致一定程度上的税负提高。事务所为“人合组织”, 主要成本构成中固定资产成本和人工费用成本较高, 如工资、薪金、房屋租金、业务信息费、交通食宿等。而这些成本很多情况下是不能获得增值税发票的, 因而不能产生进项税额, 导致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很少, 事务所最终税负可能比以前更高。所以, “营改增”新政能否使企业受益, 企业需要在仔细研究政策的基础上, 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申请一般纳税人或是小规模纳税人。

摘要:2012年7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 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 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浙江等8个省 (直辖市) , 自2012年12月1日起, 浙江要完成新旧税制转换。本文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例, 阐述税改带来的新变化, 并分析各种变化对鉴证咨询服务类企业的税负影响, 为试点范围内的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现代服务业

参考文献

[1]李彬.“营改增”试点扩围遭遇现实难题[N].北京人民政协报, 2012.3.27

[2]贾康.为何我国营业税要改征增值税[N].中国财经报, 2011.11.29

[3]韩春梅、卫建明.论“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企业的影响[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6)

营改增税负与服务业 篇8

一、“营改增”对生活服务业影响的重要性

1. 税收征管机构由地方转为国家。

2016年5月1日以前, 营业税分别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 并作为当地财政收入的一部分。5月1日以后, 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 改为由国税局统一征收。例如, 据太原市迎泽区国税局介绍, 相关纳税人须在4月30日前到当地国税机关办理登记和发票等各项涉税事宜。相关纳税人需要开具增值税发票。地税机关不再向这些纳税人发放发票。这样税收征管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 对当地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具有深远影响;从国家财政收入角度来看, 税收来源变广, 财政收支弹性变大, 有利于统一安排财政活动, 避免地方政府腐败现象等好处。但是, 地方财政收紧会使决策效率降低, 不利于当地及时开展投融资活动。

2. 纳税机理变化, 税率降低, 企业税负减轻。

“营改增”以前, 营业税的计税依据为营业额;“营改增”后, 营业额的计税依据应为应税销售额, 是一种价外税, 应将其换算成不含税 (增值税) 金额, 即票面金额/ (1+增值税税率) 。由于增值税税率非负, 因此, 换算后的计税依据变小, 降低了企业税负。此外, “营改增”后企业购进的原材料等物资所包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抵扣, 企业成本降低, 税负减轻。再从税率变化来看, 由原有的3%、5%、5%~20%统一为:小规模纳税人是3%, 一般纳税人是6%。这样综合来看, 企业税负明显减轻, 消费者的支出也相应降低, 企业与消费者实现了“双赢”。

从国家财政角度看, 收紧了地方财政收入, 扩大了中央税收, 这样有利于税收的统一安排和调度, 规避地方腐败现象, 真正做到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从微观企业来看, “营改增”理论上降低了企业税负, 在“放水养鱼”基础上增强地方财政的“造血”功能, 既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也是实现了“藏富于民”的目标。

二、“营改增”后旅游业企业税收筹划分析

对于旅游业企业来说, “营改增”的影响显著的。尤其是对一般纳税人来说, 税负不降反升。这就需要企业管理层作出科学的决策, 做好新税制背景下的税收筹划工作。面对营改增的全面实施, 作为生活服务业中的旅游业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税收筹划。

1. 优先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作为纳税主体。

由于营改增后小规模纳税人统一按照3%的税率征税, 税负有所降低。从很多案例中我们看到, 选择小规模纳税人的节税空间很大, 而一般纳税人则税负加重。这就提醒企业管理层在注册公司时, 要全方面考量公司的属性, 为以后节税作准备;

2. 企业应适当提高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由于旅游业企业不同于制造业企业, 其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房屋转移较少, 企业可适当增加这部分资产的购置, 增加日常经营中的办公费用、电话费用等, 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 提高可抵扣进项税额, 进而减小差额征税额。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差额征税无差别点的方法得出企业应增加多少这部分的投入。差额征税无差别点是指当应交营业税额等于“营改增”后差额征税额时的日常经营的办公费、电话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投入成本。假设日常经营的办公费、电话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投入成本为X万元, 则差额征税无差别点公式为:

应交营业税=【 (营业收入-可扣减成本) / (1+税率) 】×税率-X×税率

解得:差额征税无差别点X= (营业收入-可扣减成本) / (1+税率) -应交营业税/税率

3. 企业最好选择与进项税抵扣凭证易于取得的公司打交道。

一般来说, 旅游业务的特殊性导致进项税抵扣凭证取得较难。门票、餐费、住宿费是旅游业务过程中的成本支出, 属于进项税抵扣部分。但在现实生活中, 这些项目较为零散, 且普通的餐饮和住宿很难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此外, 经营出境业务的旅行社, 涉及的签证费、境外酒店、境外地接社账单等只能取得当地账单或收据。这些也不能作为进项税抵扣单据。因此, 企业应当重视有效凭证的取得, 与规模较大、业务流程规范、有能力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进行商业往来, 这样可以保证降低差额征税额, 减少企业税负。

总之, “营改增”作为国家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已经在全国范围全行业实施开展, 作为生活服务业的纳税人,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 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依法纳税, 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 则要做好税收筹划, 取得合法的进项抵扣, 适当提高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尽量保证“营改增”前后税负水平的不提高。当然, 企业的发展盈利才是企业利润提高的根本之道, 而交税纳税是每一个企业的应尽义务, 最终税收也是用之于民, 因此每一位纳税人都应正视营改增, 合理筹划, 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营改增”作为增值税改革中的重要里程碑, 我们必然要了解八大行业尤其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服务业在“营改增”前后的变化, 从而进一步为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日常提供指导, 并且最终实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目的。本文将以生活服务业中的旅游业为研究重点, 分析其在“营改增”前后的税负变化, 并给出税收建议。

关键词:“营改增”,生活服务业,旅游业

参考文献

[1]钟超.“营改增”收官:四大行业影响几何[N].光明日报, 2016.

[2]孙耀星.“营改增”为企业带来实惠[N].太原晚报, 2016.

营改增税负与服务业 篇9

一、“营改增”的目的与意义

1.基于避免重复征税的基础上健全税收体制。因为营业税不支持税款抵扣的相关制度,所以营业税中含有大量的重复征税份额,使得处于产业链低端的行业重复征税的现象非常的严重,加大了企业对劳务价格的成本预算。实行“营改增”以后,将原有的营业税行业转入到增值税行业,防止发生重复征税的现象,对增值税的税制也在不断的完善。同时,将行业的劳务费用归入增值税的范围里,减去了往日部分劳务征收营业税,而对另外一些劳务征收增值税。

2.有效降低税收成本,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基于营业税对同一征税对象进行的重复征税的现象,对于行业营业税重复征收的现象加重了行业承受的税负。“营改增”以后,制止重复征收的问题,达到减少企业税负的目的。

3.对行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基于营业税中存在重复征税的现象,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所以,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加大了企业重复征税的税负负担,企业为了生存就必须提高盈利的能力,但是,企业在提高盈利能力的时候,是存在一定的限度的。“营改增”以后,解除了重复征税的现象,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并没有加重企业的征收税负问题,总之,“营改增”后,企业规模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社会经济效益。

二、“营改增”与行业税负变动影响因素分析

1.行业的税负变化。行业的税负变化主要分为四种情况,一是“营改增”后,企业增值税提高了,企业承担的税负压力加大。二是“营改增”后,虽然企业增值税提高了,但是可以使用进项抵扣税率,企业的税负整体上没有增加。三是“营改增”后,企业的增值税率没有改变,但是企业的税负得到了减少。四是“营改增”后,企业承担的税负得到降低,加之进项抵扣,两者有效的减少了企业承担的税负负担。

2.可抵扣成本的高低。行业获取的进项税发票越多,可以用来抵扣的成本就会越大,实施“营改增”以后,行业的税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反之,行业的税负就会上升。依据《税务研究》的相关资料,保持税负平衡使用的成本是可以预算出来的,预算的结果如表所示。

由表可以看出,企业取得的含进项税的成本占收入的比率低于税负平衡点时,企业承担的税负取得了极大的提高。

3.税率的高低。通过对试点行业制定的方案中可以看出,当前发行的增值税标准税率是17%,低税率是13%,同时,还增添了11%和6%两档较低的税率。有形资产租赁服务的税率是17%,交通运输业服务的税率是11%,其他部分现代服务业服务的税率是6%。因此,要对小规模纳税人提供有效的、合理的应税服务项目,增值税征收率是3%。对于一些行业的抵扣税负的调整是合理的,例如信息服务业,将企业税率从5%调整到6%,表面看是提高了,但是当企业有抵扣行为的时候,税负就会随之降低。还有些行业实施“营改增”后,税负出现了增长的现象,如交通运输业,税率由原来的3%调整到11%,企业要想保持税负平稳不变,抵扣水平就必须达到8%左右,否则,企业税负会持续增加。

4.纳税人计税方法的选择。依据相关文件中规定:“营改增”前,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要超过500万元,并向国税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手续。对一般纳税人的选择标准是,企业的年收入要在500万元以上,同时,还要对企业的抵扣成本、适用税率等进行衡量。在保持原经营规模前提下,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3%,低于原营业税税率5%,减少税负,例如:交通运输业、有形动产租赁业。但是对于某些现代服务业,税改只增加一个百分点,如果它的可抵扣成本较大,则应该选择一般纳税人才能使其税负下降。

5.其他因素。其他因素主要包括政府给予的财政补贴、产业结构的差异等因素。例如:以上海实施“营改增”的行业为例,在进行“营改增”试点的时候,在进行新老税制转换的过程中,产生的税负也随之增加了,按照“企业据实申请、财政分类扶持、资金及时预拨”等形式,实现过渡性的财政扶持政策,并坚决执行税负不增加的原则。

三、解决办法

1.建立合适的财政补偿机制。通过对一些企业实施“营改增”试点以后,有些企业的税负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长了,因此,需要相关部门要及时的建立与完善财政补偿的相关制度,给予税负增长的企业一定的补偿。例如:在上海实施的“营改增”试点企业,正在有序的开展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同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解决方法,有效的改善了企业税负的平衡,激发了试点企业的积极性。

2.完善企业取得增值税发票的政策。“营改增”后,一部分企业的税负没有下降反而增长的情况看,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进项税抵扣没有完成,例如:企业人工的消费成本过大,不能使用发票进行抵扣,试点企业与非试点企业进行贸易往来的时候,非试点企业没能开具增值税发票,使得试点企业减少了抵扣的税负,增加了企业税负承受力。所以,相关部门与政府要加快对增值税抵扣的完善工作,制定有关增长人工成本等发票抵扣的政策,税务部门要及时的解决在与非试点企业进行交易的时候不能获取到增值税发票的问题。

3.总结经验,全面发展改革。在我国全面开展“营改增”的过程中,企业增值税行业组税负取得了进一步的降低,平均数值达到1.43%,购进建筑安装与服务行业的进项税额全部被抵扣,有效的减少了增值税行业组的税负。同时,营业税行业组税负受到税率提高与抵扣税负的影响,产生了降低税负的效应,将上述两种情况进行叠加,使得多数的营业税行业的税负有所下降。

四、结语

综上所述,“营改增”的税制改革对企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主要的目的就是减少企业的税负负担,发展第三产业。通过对试点的有效实施,取得了很多试点企业的一致好评,很多中小型企业的税负均得到了降低。基于税负变动的角度看,有5%的企业税负没有降低反而增长了。所以说,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税负增长企业的扶持力度,制定有效的扶持计划,取得各级政府、领导等的支持与协作,科学的引导企业,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风险防范意识等,真正的实现“营改增”的工作。

摘要:税制改革既解决了行业中的问题,同时,也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进行“营改增”试点试验的过程中,有些行业的税负降低了,有些行业的税负却上涨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税负变动。因此,在进行“营改增”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基本原则与相关的知识,融合“营改增”对行业税负的影响,选择相应的解决方法。本文通过对“营改增”的目的与意义;“营改增”与行业税负变动影响因素分析;解决办法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税负,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陈立,陈萌,李涛.“营改增”与行业税负变动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4,3,(12):48~54.

[2]李梦娟.“营改增”试点行业税负变动的制约因素探析[J].税务研究,2013,18(1):47~50.

[3]周平根,吴永贺,彭远凤.“营改增”相关行业税负影响研究[J].商业会计,2015,15,(20):71~72.

营改增税负与服务业 篇10

一、“营改增”部分企业税负增加的原因分析

(一) 税率设置过高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 对税率带来了较大幅度变动, 这也是导致部分企业税负增加的重要原因。在“营改增”政策正式实施前, 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和有形动产租赁业需要缴纳营业税, 其税率分别为3%和5%。而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实施, 交通运输业和有形动产租赁业的一般纳税人, 均需要缴纳相应的增值税, 税率分别为11%和17%。通过对“营改增”政策实施前后的税率变化进行比较可知, 交通运输业的税率上升了8个百分点, 有形动产租赁业的税率上升了12个百分点。而对于这两个行业当中的小规模纳税人而言, 因其采用的是简易计税法, 该方法的前提条件是进项税不予抵扣, 但却同样适用3%的增值税税率, 换言之, “营改增”政策实施后, 其营业税的税率与增值税的税率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并未出现税负增加的情况。

(二) 试点范围有限

对于现代服务业而言, “营改增”试点方案的实施使其由原本缴纳5%的营业税, 转变为缴纳6%的增值税, 虽然名义税率增加了1%, 但是受进项税额抵扣环节有所增加的影响, 也会促使现代服务业的整体税负下降。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 仍然有部分企业出现税负不降反增的现象,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企业的中间投入比率偏低。现代服务业企业的成本主要包括外购产品、服务成本和人力成本, 其中外购成品和服务成本属于中间投入, 可抵扣这两个环节的进项税, 而人力成本则不允许抵扣, 并且物业管理费、房屋租金也没有纳入到进项抵扣范围。这就使得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如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文化创意服务企业、签证咨询企业、物流辅助服务企业等, 面临着可抵扣进口税额较少、税负增加的问题。

(三) 发票管理难度大

“营改增”政策实施后, 部分企业在一些可抵扣的项目上未能获取足够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使得进项税抵扣额较小, 造成了企业税负的增加。对于交通运输业企业而言, 由于大部分加油站均无法开具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加之有些交通运输企业的驾驶员在加油后不愿开具增值税发票, 从而造成了交通运输业成本燃油费的进项税额无法抵扣的情况。同时, 运输车辆作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其在长期的运行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 为运输车辆提供维修的单位多为小规模纳税人, 他们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由此使得交通运输业不能将车辆维修所产生的费用全部纳入到进项税抵扣范围内, 从而造成了税负增加。

(四) 固定资产更新周期长

在“营改增”之前, 部分试点企业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完成了固定资产更新, 在已购置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限内, 并没有再次更新固定资产的需求。而在“营改增”之后, 允许企业将购置固定资产时所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在当期一次性抵扣, 但是企业在短期内不会有固定资产更新计划, 这就使得企业没有大额的进项税用于抵扣, 导致企业税负增加。尤其对交通运输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而言, 这类企业自用的主要生产资料如汽车、摩托车、轮船等, 具备使用寿命较长、燃料费和维修费较高的特点, 若这些固定资产在“营改增”之前更新完毕, 那么交通运输企业势必会缺少大额的进项抵扣, 增加企业税负。同时, 这种情况也存在于电信业, 电信企业投入的固定资产规模较大, 并且固定资产更新速度较慢, 从而导致电信企业税负增加。

二、解决“营改增”部分企业税负增加的途径

(一) 调整增值税税率水平

为了实现“营改增”后各行业间的税负相对公平, 应对各行业税负进行优化, 在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中间投入与成本结构差异的情况下, 适当调整增值税税率水平, 以达到减轻企业税负的目的。笔者建议对一般纳税人设置三档增值税税率, 以不增加税收征管难度为前提, 进一步优化增值税税率结构。如, 可将现行的主体税率调整到16%, 并保持不变新增的11%和6%这两档增值税税率。针对交通运输业和有形动产租赁业税率偏高的问题, 可以分别将这两个行业企业的增值税税率由11%、17%下调至6%、11%, 从而有效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二) 扩大“营改增”覆盖范围

“营改增”政策应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 根据行业特点适当增加进项税抵扣项目。从“营改增”试点实施情况来看, 交通运输业的税负增加最为明显, 而进项抵扣不足是造成税负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合理降低交通运输业税负, 建议将路桥费、高速公路管理费等占交通运输业成本较大的部分纳入到抵扣进项税的范围内;对于现代服务业中的文化创意服务、鉴证咨询等企业, 建议将物业管理费、办公场所租金等纳入到抵扣进项税的范围内, 增大现代服务业的可抵扣进项税额。

(三) 加强企业发票管理

“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 企业应当进一步加强发票管理, 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 除了要严格遵守“营改增”政策的相关规定之外, 还必须依据有关的故障制度保证进项税额的应抵和尽扣。部分企业本身经营特点决定了其无法获取到增值税专用发票, 从而造成了进项税额无法完全抵扣的现象, 针对这一情况, 企业可通过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来增加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获取机会。以交通运输企业为例, 因加油站和驾驶员等原因, 导致企业无法获得车辆燃油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致使这部分费用无法实现进项税额的抵扣, 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企业可依据上一年度所有运输车辆的实际用油总量, 并预留出一定的裕度, 在加油站购买加油卡, 这样企业便可统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由此便能够达到降低企业税负的目的。

(四) 加速固定资产周转

由于企业在“营改增”之前所购置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 所以无法发挥出试点政策的减税效应, 使得部分企业面临着税负增加的困境。针对这一问题, 建议出台相关政策, 允许企业的存量固定资产在当期计提的折旧额中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也就是说, 对存量固定资产实行收入型增值税政策。同时, 也可采取按照一定比例一次性追加抵扣存量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方法, 降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税负。除以上措施之外, 有条件的企业也可利用“营改增”试点方案, 做好税收筹划工作, 通过加快固定资产更新, 提高固定资产周转率, 以达到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合理降低企业税负的目的。

三、结论

总而言之, 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 税率设置过高、进项税额抵扣范围有限、专用发票难以获取以及固定资产更新周期过长是导致部分企业税负不降反增的主要原因。为此, 国家应当根据行业发展特点, 进一步调整增值税税率水平, 扩大进项税抵扣项目的覆盖范围, 从而保证“营改增”政策真正达到降低企业税负, 营造良好纳税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世玉.企业“营改增”税负增加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 (3) :55-57.

[2]宋志鹏.“营改增”对企业税负增加原因的研究——基于增值税计税原理和经营博弈视角的分析[J].税务研究, 2013 (10) :66-68.

[3]戴世杰.“营改增”导致企业税负增加的原因及应对[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 (1) :77-79.

[4]吴菲.企业“营改增”后税负及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 (2) :44-46.

营改增税负与服务业 篇11

关键词:“营改增”;电力企业;税负影响;对策

为了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税法上,我国一直在尝试进行改革,逐渐用增值税代替企业中实行的营业税。在“营改增”的过程中,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更高的要求。“营改增”最初是在上海的交通运输业中开展试点工作,后来逐渐扩展到众多的领域。

一、电力企业中“营改增”的现状

就目前的纳税范围来看,在推行“营改增”制度之前,电力企业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增值税纳税人的电力企业,在这种类型的企业中,其主要分为几个环节:电力生产、电力销售等。这种企业主要以增值税的形式纳税,它的进项税额可以通过抵扣的形式,但是在具体的施行过程中,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企业需要从增值税纳税人处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进行抵扣;如果资源是从个人手中购置,则将不能进行抵扣,只能作为企业的成本。二是营业税纳税人的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主要包括电力科研院、设计院等。营业税纳税人的企业在购置资源时,不能进行抵扣,而且还需要缴纳部分营业税,因此,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多,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的增加,最终影响行业的整体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三是两种税负混合型的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经营着包括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两个方面的业务,具有多元性。这种电力企业税负方式将上述两种税负方式整合,从而可以减轻一定的经济负担,因此,承担的税负比较适中。

二、“营改增”的实施对于电力企业税负的影响

(一)税率变化

随着“营改增”试点工作的开展,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电力行业也被纳入试点的范围。就征税的范围来看,电力企业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增值税纳税人的电力企业,二是营业税纳税人的电力企业。在推行“营改增”政策之后,在增值税纳税人的电力企业中,税率的变化较小,主要受影响的是营业税纳税人的电力企业。在电力施工企业中,其固定资产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因此,在推行营改政策之后,其成本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可以利用进项方式实现抵扣,从而降低电力企业的成本。经过实践证明,电力行业的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成本大大降低,从中得到了较多的收益。

(二)税负的变化

在推行“营改增”政策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力企业的税率。因此,电力企业要注重控制可抵扣的税额,这也影响着电力企业税负的高低。如果企业的进项税额不能完全进行抵扣,则在推行“营改增”之后,将有利于减轻税负。在“营改增”的税款条例中,可以进行抵扣的项目数量很少。在推行“营改增”之后,短时间内会增加税率,从而增加企业的税务支出。

三、“营改增”政策下电力企业的应对措施

(一)积极进行经营分析

在推行试点工作之前,要积极进行经营分析,重点分析我国电力市场的情况和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把握好推行“营改增”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同时,还要对“营改增”政策推行之后带来了税负变化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确保从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着手,并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有效的“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方案。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要深刻认识到在“营改增”政策下,企业面临的外部威胁和挑战,要对“营改增”实施政策进行全面的了解,可以开展专题性的讲座,聘请专家前来指导,从而有利于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落实好“营改增”政策下可抵扣的进项数,确认获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提高企业的利润。

(二)成立专项研究小组

电力企业要积极做好应对措施,成立专项研究小组,加强对企业内部人员的培训,保证他们充分了解“营改增”政策,并制定好纳税规划,可以聘请税务部门的专家分析“营改增”政策对电力企业带来的影响。从企业的财务管理着手,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在“营改增”的推行过程中,要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强对业务协作的管理,从定价决策、发票流程等多个流程入手,减小企业的风险,同时,要认识到“营改增”对企业的税负、信息系统和发票的影响,对企业中的财税制度、业务流程进行明确的分析,提高内部管理的水平。

(三)做到税种的平稳转换

在电力企业中,企业职工要努力学习“营改增”税收政策和制度,协调企业内部“营改增”的协调工作,实现税种的平稳转换。在企业中,“营改增”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实现税种的转换时,要重视开展转换工作,将问题进行分类和汇总,并及时进行解决。而且,还要安排专门人员,实现财务的对接,对实施政策前的各个项目进行整理和结算,做好跨期合同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财务管理部门的素质,从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企业要在“营改增”转换的时期内,对一些特殊的问题进行特殊处理,推进“营改增”政策的落实,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在“营改增”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企业要加强度税务的管理,保证税务的筹划工作,并全面整理涉及到的所有税务项目,做好税务项目的清算,规范开票制度,规避稽查的风险,有利于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电力企业要加强对税务的管理工作,比如纳税人的资格认定、纳税等级评定等,还要评定供应商的资格,并对相关发票做出明确的规定要求,从而降低税务的风险。另外,企业还要对内部信息系统进行优化,以应对“营改增”政策带来的重大变化。

(四)优化电力企业财务处理流程

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要根据“营改增”的一些规定,优化电力企业的财务处理流程,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在面对具体的工作时,要强化税务的统筹管理,协调企业发展的各方面利益,对企业的纳税额进行合理计算。比如,对于电力企业的下属公司而言,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在推行“营改增”之后,要根据不同区域的政策,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方针,可以通过合理转移业务的形式,使企业获得政策上的支持,同时,要合理计算增值税,规范好专用发票的开具。要提前对发票进行管理,在推行“营改增”政策之后,其进项税额有了一定的时间限制,因此,发票的种类等都要新的要求,推动企业强化对发票的管理,从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电力企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行业。为了推进税务的改革,我国推行了“营改增”制度,经过实践证明,电力行业的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成本大大降低,从中得到了较多的收益。同时,在推行“营改增”政策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力企业的税率。要在电力企业推行“营改增”政策,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就要积极进行经营分析、成立专项研究小组、做到税种的平稳转换、优化电力企业采取处理流程。

参考文献:

[1]钱慧.营改增对广西企业税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4:108-110.

[2]许咏芳,沈程程.“营改增”扩大实施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探究——以电力行业中非电企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6,15:21-22.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 篇12

一、“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

1. 有利影响。

(1) 营改增解决了物流业在经营中重复纳税的问题, 便于物流企业向专业化发展。目前, 第三方物流的迅猛发展成为物流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 但是, 现有的营业税征收的环节众多且实行全额征税的方法, 使得交易的次数和税负的繁重程度呈正比, 交易次数越多, 税负越繁重, 重复征税的问题逐渐凸显。此次营业税改增值税按照增值税的增税办法实行抵扣方式, 不仅仅降低了试点企业税负水平, 同时也减轻其下游企业的税负, 在增加了试点企业竞争力优势的同时, 也加快了其开拓市场的步伐, 推动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有利于物流企业的专业分工和服务外包的发展, 这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具有积极意义。 (2) 小规模纳税人税负减轻。物流行业很多都是中小企业,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 此次改革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由原来3%或5%的含税税率, 调整为如今3%的不含税税率, 降低了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税负, 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现金流, 有助于促进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某物流运输企业试点前营业收入为300万元, 营业税=300×3%=9万元, 不考虑营业成本情况下毛利为291万元;试点后营业收入仍为300万元, 此时应交增值税为 (300÷1.03) ×3%=8.74万元, 毛利为291.26万元。总体税负下降0.26万元, 毛利增加0.26万元。 (3) 有利于物流业的专业化内部分工。物流业增值税进项税可以在销项税中抵扣, 从整体上降低了企业的税负, 从而促进了物流业内各中辅助性服务间的细化分工。例如, 可以鼓励拥有自己的运输分部的集团企业, 将其运输业务分割出来, 去注册成立一个或多个相关的子公司, 这样其运输服务是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 那么获得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专用发票可以用来抵扣, 以减少整个集团的应交增值税税额, 从而实现了主业和辅业之间的分离。物流外包已经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但目前实施多环节和全额征税的营业税, 重复征税的问题就凸显了出来。而且物流企业无法抵扣其外购的固定资产、燃料等已纳增值税, 这样就造成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双重征税。所以, 为了避免重复征税, 企业往往更加倾向于实行小而全、大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营改增”的实施, 有利于物流企业的专业分工和服务外包的发展, 这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具有积极意义。 (4) 可以提升物流业的服务水平。营改增对物流业税收征管体系得以改善, 物流企业和增值税纳税人处在同一竞争环境中, 行业竞争模式将逐渐摒弃“价格竞争”, 而转向“服务竞争”, 进而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质量将得到稳步提升, 并有利于建立行业内企业的信誉体系, 从而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 不利影响。

(1) 营改增使物流业税负加重, 阻碍行业发展。2012年8月1日北京物流行业实行营改增试点后, 公司税负大幅增加。物流的运营成本上涨很快, 尤其是人工成本、仓库租金、油费的上涨吞噬了大部分利润, 而物流公司议价能力弱, 很难向上游企业涨价。不能说营改增是企业经营困难的重要原因, 但在整个行业环境恶化的情况下, 确实是雪上加霜。根据营改增方案, 按一般纳税人标准, 交通运输业采用11%的增值税税率, 代替了过去营业税3%的税率;而仓储、配送和货运代理则采用6%的增值税税率, 代替过去营业税5%的税率, 而且物流业占成本比重最大的人工成本和仓库租金不可抵扣, 并且实际执行过程中可取得的抵扣项目较少, 大大增加了物流行业的税负。 (2) 营改增后物流行业的市场份额减少。营改增后, 企业通常要求通过较高的进项税额抵扣以降低自身的税负, 部分企业为了达到减税的目的从而取消物流中间环节而与供应商直接交易并提供增值税发票, 这样使得物流企业的业务不断减少, 市场份额逐渐缩减。营改增后, 供应商通常要求购货方将账款直接支付并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进项税额, 而不再通过物流企业, 这样严重影响了物流企业的资金流, 改变了部分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虽然营改增在一定程度上对物流业的发展形成了不利影响, 但从长远来看, 经过调整和不断完善后的营改增将促进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比如将所有行业都纳人营改增范围, 这样势必可以增加物流业的可抵扣进项, 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二、完善物流业“营改增”的对策建议

1. 积极争取政府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 规避营改增的负面影响。

物流企业应认识到物流行业财税改革的过渡性时期的特殊性, 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对于营改增后, 企业税负确有增加的物流企业可根据各地政府的财力状况, 通过向政府相关部门据实反映税负增加的情况并提供相关材料, 从而获得政府财政补贴, 但是, 此种政府财政扶持只是过渡时期的短暂存在, 并不会让企业长期享用。除此之外, 物流企业可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 寻找具有相似状况的物流企业, 将营改增对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整理汇总, 提报给物流行业协会, 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 通过物流行业协会争取相关的政策支持 (如引进增值税差额征税等) , 从而减轻物流行业的税负, 规避营改增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将“货物运输服务”和“物流辅助服务”统一执行6%的税率;设立“综合物流服务”税目, 对运输、仓储、货代、配送等物流业务各环节实行统一税率、统一发票。

2. 完善会计核算流程, 合理进行纳税筹划。

“营改增”后导致企业工作需求量大增、税费核算精准度上升, 这就对企业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对于税务方面的专职财务人员, 企业应尽快展开其培训和再教育, 使会计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业务素质。物流企业要完善财务核算制度, 规范会计处理, 统一科目设置及核算准则。同时, 相关企业应及时建立和完善发票管理制度, 包括发票的填开、使用、验证和核销等, 以符合增值税制度的相关要求, 在设备、劳务或者货物的采购方面, 也要进一步严格执行增值税税制的管理制度。在增值税发票的管理方面, 国家有严格规定, 在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的规定和要求上有进一步提高, 物流企业要相应地制订增值税发票管理制度和增值税税务工作管理流程, 严格执行发票使用程序, 包括发票传递和交接等, 严格按照法定流程和规定程序进行具体操作, 控制相应的税务风险, 防止增值税发票虚开乱开。企业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层级, 聘请专业的代理机构开展应对“营改增”的全面指导, 分别对相关操作人员, 职能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经过不同侧重点的差异化培训, 了解税改背景下的不同发票管理制度和财务操作流程, 同时普及税务风险意识。企业应明确纳税筹划才是从根本上有效缓解“营改增”所带来税负增长问题的有效途径, 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加强自身会计核算, 及时转变征收营业税时的纳税计算方式。

3. 争取过渡性财政补贴。

“营改增”比较普遍的问题是物流运输企业的税负不减反增。企业如果发现“营改增”确实使自身的税负增加了, 就应当及时申请过渡性财政扶持, 以避免税负增加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当注意的是, 过渡性财政扶持需要企业向有关部门提出, 如实反映税负增加的情况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 经审核属实后才能获得。而且过渡性财政扶持只适用于税制转变这一特殊时期, 企业并不能长期享用。更不用说, 有的地方由于财力原因, 根本就无法实施财政扶持。因此, 企业要积极从自身情况出发做出调整, 以适应“营改增”的税制改革。

4.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交通运输业是国务院确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先领域, 发展物流业又是国务院提出的交通运输领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政府应该从政策层面上给予物流企业支持, 可以适当增加进项税抵扣项目, 对于占有物流企业较大成本比例的过路过桥费、保险费、房屋租金等纳入进项税抵扣范围。对于一些相对固定而实务中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支出 (如燃油消耗、修理费等) 按照行业平均水平测算应抵减比例, 将这些项目的支出作为减计收入处理, 计算销项税额。

5. 将货物运输服务纳入物流辅助服务。

在不改变《“营改增”试点方案》基本框架的前提下, 将“货物运输服务”纳入“物流辅助服务”, 采用6%的税率。同时, 明确设立“物流综合服务”统一税目, 与物流相关的各环节业务执行统一的税目和税率, 以适应物流业一体化运作的需要。将货物运输服务纳入物流辅助服务、设计使用物流业专用增值税发票等对策来解决。设计使用物流业专用增值税发票针对物流业发票管理问题, 可以借鉴以往定额发票的经验设计出物流行业增值税专用定额发票。以适应物流企业经营网点多, 发票额度小、用量大的特点, 设计增值税专用定额发票, 并允许作为增值税抵扣凭证。同时也要建立一套可行的管理机制, 规范增值税发票使用和保管。

上一篇:从心出发下一篇:执行法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