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的趣味性(通用12篇)
数学课的趣味性 篇1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是刚刚适龄儿童,年龄比较小。另一方面, 这个阶段的儿童刚刚接受完学前教育和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国内的学前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主要以幼儿的动手、运动、交际等活动内容的学习为主。 进入小学后,很多学生还不能适应小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是帮助学生迅速适应小学教育的关键环节。数学教学一直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趣味性教学法很好地实现了小学阶段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教学目标。
一、趣味性教学方法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所谓趣味性教学方法是指用新的充满趣味的教学观点、手段、技术营造有趣、引人入胜的课堂氛围,使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到乐趣,产生兴趣,从而自主、积极学习的一种教育学新理念。可见趣味性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趣味性教学方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有很好的教学实践效果,尤其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促进教学创新方面有突出的作用。
1.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比较强 ,因此传统数学知识的教学比较枯燥。数学思维是比较抽象的思维方式,数学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层次来看, 在抽象思维方面是非常薄弱的。受其影响,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直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难点。趣味性教学的关键就是要使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到乐趣横生。 因此,趣味性教学理念与数学知识教学创新目标不谋而合。
2.活跃课堂 氛围。活跃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同时也是开展高效教学的关键。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活跃的课堂氛围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愿、自发的,学习过程是愉悦的,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活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参与性要求比较高, 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科学规划。趣味性教学方法则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用较多的一种活跃课堂氛围的教学方法。
3.促进教学创新。 趣味性教学方法是一种教育新理念。该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创新。 在现代小学阶段的教学实践中都是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创新。探究式教学、活动教学、分组教学、讨论教学等教学方法都是应用比较多的教学 创新。趣味性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融合探究、分组、讨论等教学模式,实现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
二、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趣味性教学方法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程教学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运用趣味性教学方法能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还可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断创新。因此,重视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数学教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重视手脑 并用在趣味 性教学方法中的应用。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更差。好动是这个阶段学生的天性。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学生往往表现得非常茫然,教师也常常无计可施。在趣味教学方法应用实践中就需要特别关注这个阶段学生的特性,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这个阶段的学生爱玩耍,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教学环节让学生手脑并用,例如:让学生“摸一摸”、“画一画”等趣味性强的动手动脑环节,就可以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动手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2.重视正向 肯定的应用 ,激发学习热 情。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是非常单纯的,对教师评价反馈非常积极。在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评价对学生积极性的影响。在教学中多使用正向肯定的评价方式,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到过度表扬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实践中通常会根据学生个体采取不同的肯定方式。 例如:有的学生基础比较好,因此只有在这些学生认真自己努力后才会给予他们肯定和表扬。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敛, 当他们在学习中有主动交流或主动发言的行为时我都会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有时候肯定和表扬仅仅是一个眼神。 通过把握好表扬的“度”,用心关注和观察每个学生学习中的表现, 通过及时肯定和表扬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
3.重视学生 数学思维 方法的培养和教学。数学思维方法 的获得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在小学低年级,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获得基本的思维能力。在趣味性教学过程中切忌一味追求教学的趣味性而忽略知识的传授与学习。 趣味性教学不能忽略学生独立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敏感性为教学目标。因此,在趣味性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结合起来是非常必要的。要以实现这个教学目标为中心点开展 教学实践创新。例如: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借助图形、玩具等转化成低龄儿童能够接受的形象。立足教学目标开展的趣味性教学创新才是有价值和有效的教学创新。
三、结语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难点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对数学知识还比较陌生。对这个阶段的学生,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趣味性教学充分利用了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动爱玩的特性,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走进数学知识的殿堂。在这个阶段开展趣味性教学能大大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的趣味性 篇2
数学是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则正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学生学习数学是有一定的艰苦性的,但是当他们对数学发生举时就会觉得“乐在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呢?
一、在课堂上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良好气氛
课堂教学是我们目前教学的基本形式,在课堂上创造一个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的气氛对学习活动是十人有利的。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充分与学生情感交流,加强心理交往
要注意运用教师的感染力,在向学生提出要求时,使学生感到亲切、善意,这样做,教师提出的要求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并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共同在解决问题”,建立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师生之间的沟通、往来,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的传递。但也经常借助于表情、手势、眼神等其它方式。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学生情感交流有关,自己语气、声调、动作既要有分寸感,又要有幽默感,使学生不感到拘束。即使批评也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善意的。师生情感交融,“爱屋及乌”,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在知识传授上“同频共振”,情感交流上“情绪共鸣”。
2.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扬教学民主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不挫伤学生积极性,教学中允许学生畅述己见,动手动脑结对议论,给学生创造一个能主动探索的条件,使之更生动活泼自觉地学习。要重视建立宝贵的师生共同见解的气氛。但是,课堂上的民主式不是放任自流,关键是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既有约束,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课堂扭转中学到知识,练到本领。具体讲,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要提要求,有约束。如该记的必须记,该熟练掌握的必须熟练掌握;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对活动任务的方式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个性发展和给予精神上的积极鼓励。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颇有见地的信息,教师作出明确肯定判断后,暗中加以吸收,并适当调整原来预想的教学方案,使授课更严密、科学,既鼓励了学生,又使教学过程自然而流畅。
3.努力建立一个“我们在进步”的学习环境
从儿童心理特点来看,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内心,产生对学习的愉快情感,体验时,就会增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信心更足。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结果,利用学习成果反馈作用是很有成效的。在教学中应用反馈教学艺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师生的信息相互及时传递,信息量得以控制,取得最佳效果。另外,要特别注意为差生在心理上精神上创造条件,创造一种善意的环境,激发他的兴趣和提高他的积极性,这样差生的自信心就增强了,上课不再担心、紧张,对学习也就感到愉快了。
二、变枯燥无味为活泼有趣
六七岁的儿童刚刚跨入学校的大门,对一切都存在着好奇心和新鲜感。从心理特点看,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感觉与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从年龄特点看,因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总之,兴趣对低年级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关,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求教师“寓教于乐”、“教学有方”、“开窍有术”,从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寓学习于游戏之中,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
1.引导动手操作,诱发求知欲望
所谓“动手能力”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七八岁的孩子很好动,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棍、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摆算式等等。
2.形式新颖的练习方式
要把学生获得的知识变为技能,需要反复多练。我采用多种感官参与的方法。如在组织学生做口算练习时,除了大家常用的视算、听算和对口令外,还可以用“打手势算”的练习方法。总之,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3.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变换教学方式,通过做有趣的数学游戏,让他们在玩中学,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开火车、接力赛、夺红旗等。教材中的一些练习题,做法上稍加改变,也会深受学生的欢迎。因此,一堂生动的游戏课,可以调动全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玩中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4.生动有趣的学习竞赛
例谈如何增强数学课的趣味性 篇3
一、以“疑”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因此,教学的语言要善于设疑,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这时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致也最高。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笔者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形状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事先量好这些三角形内角的度数。上课时,先让学生随意报出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笔者便很快地答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学生觉得很吃惊,这时笔者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说:“同学们想不想学老师这个本领?”“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新课学习中。
又如:教学“可能性”一课,刚开始教室并不很安静,这时笔者拿出几个“小魔袋”,指着其中一个黑袋说:“请同学们从中任意拿出一个球,我都能猜出是什么颜色?你们信吗?”学生有的信,有的不信,但结果老师一一答对了。“咦?老师怎么全猜对了?”学生觉得又神奇又好玩,纷纷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以“美”引趣
古人云:“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用优美的语言把知识表述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后,笔者鼓励学生创造出轴对称图形:五颜六色的窗花、衣服、小树、小鱼、五角星等。笔者用课件播放了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漂亮的花朵、蜻蜓、桂林山水倒影图等。笔者告诉学生:“大自然为我们人类创造的对称很多,也很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要大家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事物是对称的,如飞机、房子、桌子、电器以至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张笑脸也都是对称的……”学生在愉悦的操作和欣赏中能深切地感受到对称的美。
三、以“动”创趣
“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以“动”创趣对思维来说多么重要。
在数学课堂上,选择一些适合教学内容的游戏,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有利于他们思维的拓展。例如:在导入“可能性”一课时,笔者和学生做了一个抛硬币的游戏,让学生猜硬币落地时是正面还是反面。学生兴致很高,个个跃跃欲试,通过几次实验,学生知道了硬币落地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这样很自然地引入“可能性”。
再如:教学“24时计时法”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体验一天中的24个小时,笔者让学生根据钟面出示的时刻,比划生活中相应的行为动作。比方说,早上6时做起床洗漱的动作,上午8时做认真听课的动作,中午12时做吃午饭的动作,下午4时做课间游戏的动作等。学生通过动作游戏,切身体验了自己每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同时学会了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一些常用的时刻。
四、以“乐”增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乐增趣”,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愉快的情绪有增无减地投入到学习中。比如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穿插一些小故事、歌谣、谜语等,让数学课堂妙趣横生,使学生从原本枯燥的课堂中收获意想不到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中大小月的区分时,由于初学比较难记、容易混淆,教师可以把大小月规律编成儿歌,并配上《新年好》的旋律唱给学生听,让学生跟着一起唱,“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有变化。平年三百六十五,闰年再把一日加。”学生顿时觉得又好记又喜欢唱,很快就记住了。
又如:老师在教初入学的小朋友认数字“2”时,先引导学生看“2”的形状像鸭子,再逐步观察“2”的各部分,上部分像小鸭的脑瓜儿,圆圆的;中间像小鸭的脖子,斜斜的;下边像小鸭的身子和尾巴,直直的。然后老师把学生儿童化的语言整理成“2”字儿歌:“2”像小鸭子,圆圆的小脑瓜儿,斜斜的长脖子,直直的小尾巴。”小朋友唱着儿歌,喜形于色,不仅记住了字型和书写要领,而且感受到学习有趣,老师可亲,下了课还恋恋不舍地拉着老师呢。
数学课的趣味性 篇4
笔者在平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尝试着挖掘此类素材, 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
一、“好玩”的数学课本
以最新出版的浙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为例, 教材的体系分成“合作学习”“探究活动”“阅读材料”“设计题”和“课题学习”.与试验版相比, 在上册“有理数的运算”中增加了一设计题:“建立自己的账册”;在“图形的初步知识”中, 增加了设计题:“利用‘1拇’‘1肘’‘1拃’来测量线段”.下册“因式分解”后有一新的设计题:“利用已给的纸片拼矩形”.这些设计题或是贴近生活, 或是可以动手操作, 可以让学生在“玩”中掌握有理数的加减运算、线段测量的方法及因式分解的使用等知识.
再仔细阅读教材, 编者在例题的选取, 材料背景的介绍方面, 可以说是煞费苦心.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有意地展示这些素材, 学生也会因此对数学产生更强烈的兴趣.仍以七年级数学教材为例.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6页作业题1的内容, 从原来的“长城”变成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第51页作业题6换上了“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的背景, 57页“近似数”的节前语是曾侯乙编钟;第94页的“做一做”是第30届夏季奥运会……笔者发现, 近几年发生的时事:鸟巢、蛟龙号、亚运会、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等, 在课本中都以鲜活的形式出现, 图文并茂.新颖的题材促使学生喜爱课本, 阅读课本, 也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从形式上来看数学也可以丰富多彩, 也是“好玩”的.
二、“好玩”的学习手段
1.借助多媒体的使用
笔者在平常教学中, 除了使用PPT制作一些课件之外, 也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一些其他与数学相关的工具.常用的工具有:
(1) Excel软件.在讲“统计”这一部分内容时, 笔者尝试着借助Excel软件处理数据, 制作图表, 寻找中位数和众数,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好的工具, 展示数学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紧密联系.
(2) “七巧板”软件.“平面图形”一课有一阅读材料“七巧板”.七巧板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除了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七巧板外, 网上也有“七巧板”游戏软件, 只要按照一定的图案就可直接在电脑上拼接.丰富多彩的图案, 加上便捷的操作方式, 令学生爱不释手.除了“七巧板”, 还有一些计算24点的软件, 学生爱玩的“扫雷”游戏以及席卷全球的魔方, 笔者组织学生在数学课或班队课这个阵地上进行比拼, 寓教于乐, 深受学生喜爱!
(3) 几何画板.这也是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辅助工具.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中有阅读材料“初识几何画板”, 介绍了如何利用几何画板来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验证“点到直线, 垂线段最短”;探索“有一公共边的两个角与这两个角平分线夹角间的大小关系”.
其实, 在教学中, “好玩”的几何画板不仅仅只有这些功能.例如, 轴对称变换、旋转变换中的作图问题;二次函数中的抛物线的开口大小与二次项系数之间的关系、抛物线的平移问题;圆的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问题;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等, 都能在几何画板中进行验证.几何画板对于动点的展示能帮助学生想象, 将几何中复杂的动点问题直观化, 降低理解难度.同时, 在教学中注重展示这个软件的使用过程.如旋转变换中, 要先标记旋转中心、选择旋转对象之后要输入旋转角度.学生用笔作图过程中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 旋转方向及旋转的角度.这可以帮助学生对如何描述一个旋转变换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解题中, 几何画板更是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动点问题中图形的变化、轨迹的形成、运动中的不变量等, 都能直观形象地展现在界面上, 帮助学生养成在“玩”中学, 学中思考的良好习惯.
通过借助计算机、实物投影等多媒体的应用, 数学课堂显得更加生动和形象, 不再那么枯燥、单调, 同时让数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显示了数学的实用性、前瞻性.当然教师对多媒体的熟练操作也能让学生对教师刮目相看, 于无形之中提高了教师在学生心目当中的地位.2.精细设计数学游戏与实验
著名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曾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 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学科;但另一方面, 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实验, 也符合中学生好动、喜新、求变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 数学实验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 获得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等的感性认识, 进而通过加工、整理, 上升为理性认识.
【实例1】在任教七年级时, 笔者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数学游戏, 让他们在班队课时交流, 有些“小把戏”能当场“戳穿”, 从而帮助学生挖掘其数学本质.让人印象深刻的是, 有名女学生带来了6张卡片, 依据数字的出现能猜出他人心中所想的数字 (1~63) , 这个游戏虽然简单但极其准确而且有意思, 只是其中的原理笔者当时没能理解, 只好让大家一起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了解原理之后, 笔者在第二次教学时, 先让学生用4张卡片猜1~15的数字, 并找出这个游戏的原理, 然后再自己设计一套能猜1~63的卡片.获得成功的学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甚至回家后也不忘向父母“炫耀”.这样一来, 大家“玩”数学的热情就更高了!卡片如下.只需将数字出现过的卡片第一个数字相加即为心中所想之数.
类似的, 在笔者第一年教学中曾经用“猜家庭人口数和年龄”游戏作为“代数式”一课的导入, 效果较好.惊奇的是浙教版中也将其设计成了一个“探究活动”, 看来, 在“玩”中学, 是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致目标!
【实例2】在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课时,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班级同学中有同月同日出生的“有缘人”吗?通过全体学生的讨论, 这个实验可以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 按月份来对全班学生和教师进行分类记录, 然后再看同一个月中有否同一天出生的.具体操作时可以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作记录, 请两位学生以唱票的形式来提高效率.
实验的设计, 让学生在一个十分人文的数据收集的过程中, 亲历调查、收集数据的具体步骤.整个数据的收集在十分温馨、和睦、快乐的氛围中进行, 每一次、每一组生日的“偶遇”都给师生们带来莫大的惊喜.这样的在“玩”中学形式大家能不喜欢吗?
【实例3】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时, 笔者曾经设计一串折纸的问题.如:如何利用矩形纸片折出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学生在这个动手“玩”的过程中, 一开始会摸不着门道, 通过“思考”后, 逐渐学会用这些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去考虑问题, 创造出了许多奇特的方法.这个形式很多教师都会采用.但是在教学“反比例函数”这一内容时, 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如何折纸得到反比例函数图像, 令大家感受到了折纸的神奇, 觉得数学很“好玩”!具体做法如下.
在一张透明的纸上画一个边长10cm的正方形ABCD, 在正方形内画一个直径为10cm的圆, 使圆心与正方形中心重合.折叠纸片, 使点A与圆周上一点重合, 得到一条折痕;再使点A与圆周上另一点重合, 得到第二条折痕……随着折叠次数的增加, 将会得到许多折痕.配以几何画板演示就更加直观形象 (如下左图) .
有意思的是, 用纸片还能折出2的立方根.取一张正方形纸片, 将它横着划分成三等份.然后, 将右边界中下面那个三等分点折到正方形内上面那条三等分线上, 同时将纸片的右下角顶点折到正方形的左边界.那么, 纸片的左边界就被分成了的两段 (如上右图) .
这些较为复杂的结论一是让学生欣赏, 感知数学的“好玩”,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 可以引发思考, 尝试着接近数学的本真.
三、“好玩”的数学思考题
“教会学生思考, 这对学生来说, 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这样说.学生如果只是被有趣的内容、丰富的教学手段所吸引, 这样的“好玩”是肤浅的.所以还要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的内在, 真正从中感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因此, 笔者尝试着不定期地给出一些开放性的数学思考题或者给出由学生的问题所组成的一些思考题,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实例4】对“平面内到等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的个数”的讨论.
在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 在△ABC中, AC=AB>BC, 点P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 且点P与△ABC的任意两个顶点构成△PAB、△PBC、△PAC均是等腰三角形, 则满足上述条件的所有点P的个数为 () .
A.3B.4C.6D.7
学生利用“两圆一中垂线”易知, 平面内能与线段BC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所有点在如图2所示的两圆一中垂线上 (虚线所示) .同理, 能与线段AB、AC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所有点如图3所示 (其中有两圆重合A上的点到B点、C点距离都相等) , 此时有6个点符合要求.
但经过仔细思考后发现, 在此题条件AC=AB>BC下, 当∠A=60°时, 交点有8个, 如图4.这是因为此时AC的中垂线, 以C为圆心、CB为半径的圆, 与以B为圆心、BA为半径的圆交于一点.为了证明此时共点, 我们只需证明这样一个事实:
如图5, 在△ABC中, AB=AC, ∠A=36°, 若DC=BC, BA=BD, 则有DA=DC (即点D在AC的中垂线上) .
证明:作∠ACB的平分线交AB于点E, 易得EA=EC=BC=CD, 又有AC=AB=BD, 可得△AEC≌△BCD, 所以∠DBC=∠BAC=36°, ∠BCD=∠AEC=108°, 则∠ACD=36°, 易得∠DAC=36°, 即有DA=DC (即点D在AC的中垂线上) .
如果抛开条件AC=AB>BC, 则问题更加复杂, 经研究结论如下:
而除这些特殊顶角度数外, 满足条件的点的个数是始终是6个.所以, 此题其实是一错题, 6个或8个皆有可能!
当∠A=60°、108°、120°时, 对应图形分别如下.
【实例5】对于“母子直角三角形中三个内切圆半径之间的关系”的探究.
原题是这样的:如图9, Rt△ABC中有一内接矩形DEFG, 当内接矩形面积最大时, 作了三个三角形的内切圆, 半径从小到大依次记为r1, r2, r3, 则r1, r2, r3之间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
学生的思考过程:
①何时内接矩形的面积最大? (应该是当D、E为直角边中点时)
②当D、E为直角边中点时, 学生通过作图研究发现, 此图形经过变换后, 此问题等价于“母子直角三角形中三个内切圆半径的关系是什么?” (如图10、图11)
④在上面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还发现利用内切圆半径和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BD=r1+r2+r3, 即“三内切圆半径之和等于斜边上的高”.
浅谈如何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篇5
儿童的天性爱玩、爱动,而且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在教学过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相关的游戏,如送信、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摘苹果、红花配绿叶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游戏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
例如:在学习30以内的加法后,我设计了一个凑21点的游戏活动,这个游戏活动包括了30以内所有进位(不进位)的加法。只要学生熟悉游戏规则,只要开始了游戏,其学习效果令人惊喜。每个四人小组都尽情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有的把头凑在一起看牌的点数,有的坐下来做记录,有的翘起小屁股趴在桌面上出牌,有的走出座位向老师请教。
因为牌上有实物点,对于计算暂时不熟练的学生,还可以借助数点数的方法来计算;对于大部分学生,只要小组长的两张牌刚出手,“等于多少?”的话音未落,对方小组员已迅速抢答出得数,再继续多要一张牌,又要一张牌,只见他们已咧开嘴,边笑边做出小超人胜利的动作,手舞足蹈以庆祝自己的成功。看到每个同学都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活动中乐此不疲地学习,我感觉自己真开心,好像回到了跟他们一般年纪的童年。游戏教学,不是靠老师出色的教,而是靠学生自主的学。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游戏活动,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方法,教师的工作更加高效。这样自由的数学课堂,难怪他们这么喜欢上数学课。
试析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篇6
关键词 小学数学;趣味性;数学味;情感体验
提起数学,大家可能想到的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或数字,对于初学者来说,数学的学习给人一种单调的感觉。笔者就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后发现了以下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学习的方法。
一、数学教学趣味性中的游戏、故事
首先,低年级的小学数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性和引导性的教育,如何引导学生走入数学学习的乐园,并因此喜欢学习数学,这就需要老师们在前期数学教学中适当的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内容。最大的趣味性就是在数学教学中有游戏相伴,这些游戏是服务于数学教学并有助于学生们学习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尤为重要。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多种多样,如:数字游戏,图案游戏,搭火柴等。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老师要有一种寓教于乐的意识,通过做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进行填鸭式和强制性的教育。
其次,教学中的故事性是一种特别有效的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笔者适当的引进一些这样的故事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决》时,笔者运用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
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
师: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
生:七个小矮人。
师:数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
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再在七个小矮人手拿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
师:七个小矮人他们每人手拿一只气球,你能看出气球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吗?
生:后一个比前一个多7。
生:第一个数是7,第二个数是7+7,两个7相加是14,第三个数是21,3个7相加是21。
师: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
学生回答28、35、42、49,屏幕中出示各数,我就追问是怎样想的。
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
学生读7、14、21、28、35、42、49。
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生:7。
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一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
师:今天这节课如果我们将学习7的乘法口訣。在精练的故事情节中,没有过多的渲染,有的是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态度。
重要的是,通过讲故事,老师有一种朴素的人文主义情怀,并带着一种信心和喜悦来引导学生们的学习。学生们很容易受老师情绪的影响,所以老师在课堂上的乐观态度会给学生一种振奋和激情,因此,老师的宽容和体谅能影响并改变学生的一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们的责任心和使命要求老师用心去教育孩子,开启学生学习兴趣。
二、数学教学趣味性中的数学味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的良好开端是让数学既有趣又有味。
1.趣味性和数学味有机结合
数学是一门有着独特的语言系统的学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数学语言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反映了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是数学课要凸显“趣味性”与“数学味”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向简洁、科学的方向发展。在教《百分数的意义》这课时,老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你谈谈今天这节课的心情是愉悦还是遗憾,如果用今天学习的百分数来表示你今天的心情,那么愉悦和遗憾各是百分之几?老师这样的交流语言很好地体现了数学语言的特色,同时又带有定的趣味性。
在小学低段的教学中,数学教学以趣味性为主,如,判断对错会用“森林医生”的形式呈现,连线会用“动物找朋友”、“动物回家”等形式呈现,每个问题的解决都会有相应的情境图,因此,学生们的兴味盎然。
2.数学化思想的有机渗透
就教学学习过程来说,数学学习源于生活和有效的问题情景,数学的学习应不断地从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比如,在三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平均数)》一课上,为了让学生在正式求平均数之前有一个方法上的渗透,笔者在讲授新课之前用课后练习的“分铅笔”情境,即让学生实际匀一匀和先合后分来向学生讲解求平均数的方法,为下一个环节拍球的平均数做良好的铺垫。在数学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理性而深刻地把握教学内容。
三、数学教学趣味性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依据一定的教育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不仅是教学工作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数学学习的最初成功能让学生产生一些积极的、强烈的情感,如满意、高兴和自豪等。这些情感会激起学生们新的学习动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即使对成年人来说,白费力气而没有成绩的劳动,也会使他厌恶、呆然和扫兴,何况我们接触的是儿童!”小学生只有在掌握知识并取得成功后才能受到鼓舞、对学习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赵红燕.结合趣味性故事,创设数学问题情境[J].小学教学设计,2007(32).
[2]谭百康.数学教学中的“趣”与“乐”[N].黄冈日报,2010.
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发展 篇7
一、利用特色教具, 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都是好奇的, 枯燥的数字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设计使用特色教具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 容易被绚烂的颜色所打动, 在我们设计特色教具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重颜色的选择, 要达到教具一拿出来就能吸引大多数孩子的注意力的效果。分数大小比较的学习是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如何让孩子们很好地掌握分数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我将“猪八戒”请进了数学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 让其他的老师扮演“猪八戒”抱着西瓜进行分数学习。在用刀切西瓜的过程中, 我们让学生亲眼看到一半西瓜、1/4个西瓜、1/8个西瓜的大小, 从而非常直观地让他们理解了分数的大小应该如何比较。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 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 多媒体技术也逐渐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很多抽象的问题化为直观, 再配上声音和影像, 可以很好地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在学习统计知识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时, 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路口行驶的车辆进行了拍摄, 做了动画编排, 让学生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统计摩托车、轿车、客车的数量并进行图表的绘制。学生在电脑动画演示过程中自己对车辆进行数据统计, 注意力集中, 学习兴趣很浓, 充分体会到了实地收集数据的乐趣, 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证明,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合理运用多媒体, 注意准确地把握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契机, 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突出教学重点, 有效地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 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开放式教学, 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开放式的教学会增加师生的互动, 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合理地利用有争议性的问题, 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内进行讨论, 教师在一边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同样会增加小学数学的趣味性。
曾经有家长问过我一张考卷上的一个问题, 题目是这样的:三层楼房, 大象住在一层, 老虎住在二层, 猴子住在三层, 将这些动物填进画好的图框中。结果很多孩子都出现了这个问题, 也是让家长很困惑的问题:老虎都没填错, 但是大象和猴子很多孩子甚至家长都填错了。很多家长形成了一种定向思维, 看到题目没能进行细致的分析就对孩子讲最上面放大象, 那是第一层, 然而恰恰相反, 因为前提是楼房一层应该是最下面那层。后来我把这个问题带到了课堂中, 专门让孩子们自己进行了讨论, 孩子们在讨论过程中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 增加了对空间概念的理解, 也通过这样的题目使他们感觉到了数学的趣味性。
四、将游戏融入小学数学课堂, 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很容易被游戏吸引, 合理地选择游戏, 将游戏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 对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篇8
一、正确认识小学数学
数学是一门思维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 对学生的思维逻辑思考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学好数学对学生自身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误解, 导致许多学生没有十足的自信去学好数学, 从而造成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下降。所以, 加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的首要前提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 纠正学生对数学的错误理解。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从而形成一个高参与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随机提问来了解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也可以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谈, 从交谈中了解学生对数学的看法,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思想, 纠正错误的数学认识, 让学生重新全面正确地认识数学, 更好地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第一次课的时候树立正确的数学思想, 纠正学生中错误的数学认识以及预防学生产生错误的数学认识。
二、准备及时、适用的资料
要想开设有趣的小学数学课堂,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我们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收集和准备好课堂上所需要的资料, 努力确保有趣的小学数学课堂可以顺利开展。例如, 在进行“圆柱体”的教学的时候, 首先, 我们可以上网收集有关圆柱体的教学资料, 并收集有关圆柱体教学的教学方法和资料。其次,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色以及课室的教学设备来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有趣的教学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 可以适当地参考别人的有关圆柱体的教学方案, 但是不能直接将别人的教学方案搬过来自己使用。最后, 确定好教学方案, 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案来准备好相关的资料, 如需借用一些设备, 就应该提前准备好, 避免出现资料和设备准备不足的情况, 这样就会影响有趣的小学数学课堂的开展。
三、创设有趣课堂
1. 游戏课堂。
小学生都是贪玩儿的, 所以营造一个游戏课堂, 不仅可以增加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创设一个游戏课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因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的游戏应该不同。针对较低年级的小学生, 设计的游戏应该简单一点, 毕竟低年级的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差, 如果设计的游戏难度过大, 学生就会失去对游戏课堂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的参与率就会变低, 这样就无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无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于较低年级的小学生,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 例如, 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比手指”游戏, 教师首先随机抽取几位学生, 抽取到的学生站在讲台上, 面对着全班学生, 教师在旁边报读学生们要比划的手指数, 全班学生作为观察者, 如果发现有学生比划错误, 那么这位学生就要接受惩罚。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 我们就可以设计相对比较有难度的游戏, 这样才能增加游戏的吸引力, 毕竟每位学生都想表现自己, 所以有难度的游戏会比较容易吸引高年级的小学生, 提高小学课堂的参与率。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 我们可以设计迷宫游戏, 教师事先准备好不同等级的迷宫游戏, 借助多媒体的帮助, 在投影仪上播放出来, 难度逐步递增,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逐渐增长,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 动手制作模型课堂。
对于一些几何图形或是一些立体图形, 我们可以通过进行动手制作模型来加强学生对一些图形的了解,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进行圆柱体的教学时, 教师先跟学生们讲解圆柱体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们对圆柱体有基本的了解, 然后让学生们根据教师的讲解来制作圆柱体, 制作的圆柱体的大小、外形不作要求, 只要是符合圆柱体的特征就可以。我们也可以先让学生们自己事先预习圆柱体的内容, 然后根据自己对圆柱体的认知来动手制作圆柱体。亲自动手制作模型的教学方式, 不仅可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的数学内容的理解。
3. 有奖竞答课堂。
有竞争才有动力, 建立有奖竞答课堂不仅可以提升小学数学的趣味性,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我们可以进行计算题的有奖竞答的游戏, 首先, 我们将全班划分成五大组, 每组在上课前事先准备好三十道计算题, 用来参加有奖竞答的游戏。从第一组开始, 第一组的学生将自己组事先准备好的计算题用题板写出来, 其他组的学生就举手回答问题, 第一位举手的学生如果回答正确, 可以奖励一分, 如果回答错误就要扣一分, 然后其他学生继续举手回答, 直到回答正确, 最后, 统计每组的小组分数, 分数最高的小组可以得到教师事先准备的奖励。教师事先准备的奖励可以是糖果, 也可以是饼干, 或者是一些学习用具等。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率, 还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我们要多角度、多层面地运用教学方法和策略, 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刘国才.打造和谐互动的数学课堂[J].小学时代:教师, 2011 (4) .
[2]苏建新.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 (14) .
论中职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学策略 篇9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大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学生容易感到单调、乏味,久而久之,就会降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势在必行。
一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功能。如上《平移》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人们乘电梯、工厂传送带流水线传送东西、自行车行驶的图片或视频,并配上声音,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产生直接的刺激,激活学生的思维,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讲解《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用Flash制作一个简单的“海上日出”动画,形象直观地演示出圆和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教学难点得到突破。
二是引入游戏教学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爱玩好动和争强好胜是中职生的主要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开展多种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日常生活中常玩的扑克牌,可以开展这样一个游戏:从54张扑克牌中,两人轮流拿牌,每人每次只能拿1张到4张,谁拿到最后一张谁输,问先拿牌的人怎样确保获胜?还可以开展数学抢答游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进行抢答,评选出表现最佳的抢答能手和小组。学生为了能在游戏中获胜,会集中精力,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从而在游戏活动中轻松地学到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
二、优化教学内容,诱发学习欲望
当前中职数学教材依然沿用普高教材,按照数学知识体系编排,理论性较强,导致数学知识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际水平脱节,已不能适应中职教育的实际需要。中职数学教师应该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删除一些难度过大、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增加一些与中职专业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添加趣味性元素,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乐于探究的乐园。如在教授《概率》时,根据闽南地区流传盛广的中秋节传统习俗———“搏饼”游戏中所蕴涵的概率知识,笔者以“搏饼”游戏为主线,把教学分解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两课时),介绍“搏饼”游戏的由来、玩法规则,引出“随机事件”“概率”等概念及“频率”的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计算在一轮游戏中各个事件发生的频率;第二阶段(三课时),讲解“古典概率、概率性质、互不相容的概率的加法公式、互相独立的概率的乘法公式”等概念及公式的简单应用,所举的例题尽量紧扣“搏饼”游戏这一主题;第三阶段(两课时),总结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出“搏饼”的游戏规则中各种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与在游戏实践中所记录和计算的频率相比对,确认两者的吻合度。这样,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富有趣味性,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课堂气氛活跃。
三、创设丰富情境,体验学习乐趣
一篇好文章,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让人产生读完全文的强烈欲望;一首好曲,前奏一响,就可以拨动听众心灵深处的琴弦,让人“余音绕梁”。课堂教学亦然,好的开头,就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索的涟漪,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相关的数学问题情境,营造具体生动的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帮助学生克服“惧数”心理,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笔者在上公开课《函数增减性》时,开课当天正好是重阳节,因此笔者由重阳节的习俗登山引入,即从上山建模增函数、单调增区间;下山建模减函数、单调减区间。这样由学生熟知的事件建模,创设轻松自然的教学情境,降低了学生思维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如讲授《角的定义》时,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情境———“拧螺丝”,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扳手把螺丝旋进螺孔中,然后旋出来,并观察扳手转动的方向。教师适时小结:如果把螺丝抽象成一个点,扳手头固定在螺丝上,这时扳手可抽象成一条射线,转动扳手时就可构成角。根据转动扳手时的不同方向及教材中对角的不同规定,结合几何画板动态演示角生成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这样,提供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赋予学生动脑发现、动口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
此外,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学习了利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求有关存款的利率问题,判断哪种存款方案比较合算;学习了数列后,可以让学生试着解决有关“房贷”问题;学习了排列组合后,可以让学生试着排一份班级值日生值班表或某一天的课程表,让学生从动手过程中领会和理解排列组合的含义。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解决,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实施分层教学,增强学习自信
中职生基础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片面地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程就行,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因此,教师应该摸清学生的特点,适当地降低教学难度,因材施教,使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一是全面摸底。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数学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内容,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并进行深入剖析,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并对每个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难度的学习目标、任务,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二是分层教学。对于数学基础较好、学习兴趣高的学生,如果只要求他们完成一般的教学任务,他们往往就会因为知识难度不够或任务少而“吃不饱”。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可以在他们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后,适当地安排几个拓展性题目,通过“开小灶”的方式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对于基础较差,没有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缺乏自信心的学困生,应该适当降低学习难度,提出更容易实现的目标,只要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即可,并为他们搭建体验进步的平台,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如在《余弦函数》的教学中,安排了不同要求的预习任务:A层学生掌握余弦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并能解决较复杂的问题;B层学生掌握并分析余弦函数的图像及性质;C层学生则只需能够绘制余弦函数的图像,记住其性质即可。
总之,中职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下工夫,善于将趣味性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创设生活情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充满乐趣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华.浅谈中职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19)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篇10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分析
1. 小学生学习动机。
调查结果表明,主导小学生学习的动机主要是:(1)以得分、不落后,或为以得到承认和奖励为目的来学习。(2)完成任务或者为集体荣誉而学习。这表明,学习活动是直接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具体,越易受兴趣影响。
2. 小学生学习兴趣。
从对学习相关的活动到学习内容的兴趣产生过程,最后逐渐延伸到对分化的学科内容产生兴趣,从与知识相关的具体事实到抽象的因果知识产生兴趣的过程。
3. 小学生发展特点。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具象化,随后会逐步培养其逻辑性,这个年龄段是此思维的关键过渡时期。在此阶段的小学生会逐步发展完整的思维结构,当然也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前后对比
以教学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等为主的提示性的教学方法,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极少有以实际问题解决和自主性教学方法,主要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形成。小学课程教授过程中,由于教师在改革和创新意识方面的缺乏,直接导致授课过程枯燥无味,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上课的热情,长此以往,教学必然失败。因此,新课程改革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设计符合多样化学习任务和目标的教学方案,趣味性教学,冀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通过关注学生心理、帮助学生进步以促进其学习进度、树立学习信心。进而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三、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可以了解到新课标对于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体现出基础性、普及性与发展性。新课标中要求体现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基础性就是”三基性”,即数学中包含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概念。(2)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体现出数学的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数学的价值教育,既要重视数学应用功能的发挥,重视数学在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作用的发挥。(3)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四、营造趣味性的课堂教学
1. 小学低年级趣味性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教学,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相关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和谐健康发展并实现学生人生价值。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要求教授者有极强的课程理论观和逻辑,通过转换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接受并且热爱这门学科,才能真正做到教与学的完整表达,实现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和谐发展。
2. 趣味性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1)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本身是一门融逻辑、推理、概括和综合为一体的以数理为主线的自然学科。(2)提出挑战性问题,开拓创新思维。(3)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体发挥。(4)组织合作学习,共同进步。(5)结合现时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对数学的探索精神。
无论是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还是纵观现代教育的发展理念与进程,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已经不适合现代教育的舞台,对于刚步入学校不久的低年级学生,对于本身学起来就有些枯燥的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将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理论是纲,行动是践,更重要的是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这才是最重要的。趣味性的数学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作用,让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增加了兴趣。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愿我们知趣、探趣、创趣。给学生一个趣味课堂,还学生一个趣味数学!
参考文献
[1]童建山.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方法[J].小学时代(教学研究),2014,8(1).
浅谈初中数学的趣味性教学 篇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兴趣的重要因素。教无趣,必不乐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主观努力。作为教师,要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把培养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一、坚实的数学专业知识
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但要求老师要有坚实的数学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文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等;关心时事,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既能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又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二、改革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当”。教学过程中要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获得最大的效益就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和选择。在教学中应尽量将抽象的概念、原理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图案、歌谣等来表述。如果依然按传统方法教学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上不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肯定是不会有的,也就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了。
1.精心设计新颖的导入方法,一开始讲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用悬念法。导入新课可充分利用电教设施,要特别注意思维的启发性和导入的趣味性,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能否达到教学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艺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二十分钟。如果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就很容易疲劳、走神。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答记者问”、辩论会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多个感觉器官都受到适当的刺激,让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
3.魏书生曾指出:每堂课都应充满学生的笑声。良好的课堂气氛不是鸦雀无声,而应该是充满笑声;学生在一堂课中感受的不是压抑和沉闷,而应该是轻松和愉快。语言既要准确、严密又要力求声情并茂、幽默风趣。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又发人深省。在教学中适当采用典故、成语、俗语、顺口溜等。
三、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尽量做到不再偏重于传授书本知识,而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发展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现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作如下评述:
1.在教学目标上,由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学生发展为中心。我的具体做法是教学目标由“给出目标”转向“学生找出本节学习目标”。首先,由教师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学本节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清本节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并在自学过程中找出本节的疑难之处。这样教师就由“关注知识”转向了“关注学生”,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拥有自信,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做适当的补充,以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教育观念的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注重个性教育意识,整体性教育意识的运用。我首先了解学生的现状,在对学生做了综合的分析以后,把本班的学生进行了分类,同时把今天学生应掌握的教材也做了详细的分析,这两点结合起来,在上课的活动中做到了心中有数。有了这一底数,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去有目的的提问、讨论。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自主和谐的发展,以发现每个学生的价值,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从而改变一刀切的现象,使每个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均有进步。
低年级数学趣味性作业的设计 篇12
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作业的内容、形式、方法高度统一。这种“一刀切”的作业,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以致学生产生了怕做作业、讨厌作业的消极情绪。
由此可见,我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必须要设计出具有趣味性、情趣结合,使学生愿做、乐做,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
笔者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重视趣味性作业设计,学生们反应良好,效果明显。所谓低年级数学趣味性作业设计,是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吸引性、激励性的数学作业。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能够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学习、研究数学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掘,使学生成为一个数学探究的参与者和主体者。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更能让他们亲近数学、热爱数学,从而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轻松的活动过程。下面,笔者就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作业的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趣 味 性 作 业 设 计 ,作 业 形 式 要多样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形式要多样,要富有创造性,既能够让学生通过趣味性作业,轻轻松松学好数学,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以游戏类、亲子互动类为主的玩味型作业,以画图、实践类为主的操作型作业,以解题闯关为主的竞赛型作业,以概念总结、与家长交流为主的“说”型作业等。这些作业充满趣味,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再学习、再创造、再发展的欢乐园,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感觉生动有趣、充满智慧、身心愉悦,愿做、乐做,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形式多样的趣味性作业,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及能力。
二 、趣 味 性 作 业 设 计 ,作 业 内 容 重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要在考虑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使作业的内容及形式能够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的机会,满足他们自我激励、主动学习的需要,从而使作业成为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的手段。同时,设计不能停留在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上,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使内容具备开放性和可选择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凸显学生的主体,使学生变被动的完成任务为主动地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趣味性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数学作业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检查教学效果,还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趣味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产生兴趣,其做作业的热情必然会高涨,作业效果必然会显著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到作业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灵活地学,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唤起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枯燥乏味,要让作业充满生机,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设计一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可选择的作业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自己喜欢的作业,这种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缩短了所谓“差生”与“优生”的距离,使每个人的知识水平都发挥到最佳状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找到乐趣。
【数学课的趣味性】推荐阅读:
高等数学的趣味性10-14
小学数学的趣味性教学05-08
建构主义数学的趣味性08-04
中学数学的趣味性教学10-15
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06-16
职高数学的趣味课堂06-04
充满趣味的数学课堂11-05
数学课堂的趣味教学11-30
浅议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05-19
幼儿园的趣味数学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