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的趣味性教学

2024-10-15

中学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精选12篇)

中学数学的趣味性教学 篇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数学教学中, 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就一定要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 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 当学生对数学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时, 他们就会愿意学、主动学.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一、坚实的数学专业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 光有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情是不够的.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不但要求老师要有坚实的数学专业知识, 还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有人曾形象地说, 教师自己拥有一桶水, 给予学生的那一杯水才会有分量和质量.所以,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 还应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 如心理学、教育学、文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等;关心时事学习, 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在教学中, 既能旁征博引, 深入浅出, 又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由于数学课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问题联系密切,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提出的生活热点、焦点问题, 如果老师能因势利导, 启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理解这些生活问题,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相反, 如果老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 一问三不知, 或者采取回避、敷衍的方法, 这个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就要大打折扣, 也就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兴趣了.学生在学习中最反感的简单说教,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知识的单薄和陈旧.

二、数学课本身的内在美

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一开始就要向学生讲明数学课这门学科的特点, 数学课研究对象、方法、知识体系等, 引导学生寻找数学课本身的内在美, 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一门科学.同时要着重说明学好数学课对一个人的一生所起的重要作用, 如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等, 在此可以列举一些事例来说明学好数学的意义, 通过举例使学生从思想上初步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数学课教学是一个普遍联系的过程, 同时也是教与学的矛盾运动过程.“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当”.一个好的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获得最大的效益就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和选择.在教学中应尽量将抽象的概念、原理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图案、歌谣等来表述.如果依然按传统方法教学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我讲你听, 我写你录, 我问你答, 我打你通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上不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肯定是不会有的, 也就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了.

1. 上课的第一分钟的趣味性.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就要开始着手.精心设计一个新颖、特别的导入方法, 一开始讲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用悬念法.导入新课可充分利用电教设施, 设计导入法要特别注意思维的启发性和导入的趣味性, 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2. 讲究课堂艺术, 教学手段多样化.

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 能否达到教学的目的,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学教师的课堂艺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 学生有意注意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二十分钟.如果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光是教师的讲, 没有学生的思和练, 学生就很容易疲劳, 就会开始走神.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讲授法、讨论法、“答记者问”、辨论会等,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如投影机、电视机、电脑等多媒体, 使学生的多个感观器官都受到适当的刺激, 让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

3. 学生的笑声.

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指出:每堂课都应充满学生的笑声.良好的课堂气氛不是鸦雀无声, 而应该是充满笑声;学生在一堂课中感受的不是压抑和沉闷, 而应该是轻松和愉快.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板起脸孔说话, 语言呆板枯燥的陋习, 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 语言既要准确、严密又要力求声情并茂、幽默风趣.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听起来轻松, 而又发人深省.在教学中适当采用典故、成语、俗语、顺口溜等.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 探索新的方法, 从而真正达到数学课教书育人的目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教生学”, 强调的是以教师教为主, 而学生学习为辅.这种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学生的被动性的接受.这样一来, 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而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式的发展, 必须从提高每名学生综合水平为出发点.因此,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性地位,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模式, 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兴趣, 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内在的需要.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我尽量做到不再偏重于传授书本知识, 而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发展联系起来,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 在教学目标上, 由知识传授为中心, 转向学生发展为

中心, 我的具体做法是教学目标由“给出目标”转向“学生找出本节学习目标”.首先, 由教师给学生5分钟时间, 自学本节的内容, 然后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清本节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 并在自学过程中找出本节的属于自己的疑难之处.这样教师就由“关注知识”转向了“关注学生”, 让学生在自己亲自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拥有自信, 最后, 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以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5. 教育观念的转变,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注重个性教育意识, 整体性教育意识.

在这一点的运用上, 我首先了解学生的现状, 在对学生做了综合的分析以后, 把本班的学生按实际情况进行了分类, 同时把今天学生应掌握的教材也做了详细的分析, 这两点结合起来, 在上课的活动中做到了心中有数.有了这一底数, 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按每名学生的特点去做有目的的提问、讨论.从而促进每名学生的个性自主和谐的发展, 以发现每名学生的价值, 发挥每名学生的潜能, 从而改变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的现象, 使每名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均有进步.

6. 给学生一个自己交流总结的空间, 通过这一环节, 让

学生再次思悟到学习过程的兴趣, 调动能力提高的动力, 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的做到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中学数学的趣味性教学 篇2

摘 要: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这门学科相对比较枯燥。教师要教好这门学科,就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和时间。立足于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开展游戏教学,会使小学数学的趣味性进一步提高。本文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课堂中如何开展游戏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游戏数学;趣味性;提高;策略

数学课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上课比较枯燥,使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情绪。而如何才能提高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课的趣味性呢?这是小学数学教师应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打造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使课堂洋溢出无穷的魅力和趣味。

一、在小学数学中游戏教学法的作用

1.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充分立足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上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由于数学学习比较枯燥,因此对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对于这一因素,教师应充分考虑。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即与小学生活泼、爱动的特点相结合,又能使小学生保持恒久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对知识进行轻松的记忆和理解。这样在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对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意识进行培养

在小学数学中引入游戏法,能对小学生团结协作意识进行培养。游戏的完成需要几个人共同进行。同时,需要协调合作、密切配合。在教学中引入游戏,需要小学生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能对小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进行培养,对小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终生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二、开展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的策略

1.运用游戏,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喜欢各种游戏,而数学学习又相对枯燥,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无法进入到学习的状态。所以,将游戏教学引入到数学学习中,可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例如,在对人民币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可引入这样的游戏内容,给出一件物品,并将其价格范围给出,让学生猜其价格,看谁能对物品的价格又快又准的猜出。而教师在猜的过程中,也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诸如此类的小游戏简单易行,不单单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同时还能使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帮助小学生对人民币等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认识。

2.设计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富有趣味性

在一堂课的开始,良好的导入法,能使课堂充满趣味。但仅仅依靠别致巧妙的导入,还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教师还应在探究新知识的基础上,让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妙趣横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整个一堂课中都能集中注意力。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课堂上“文具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对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设计,让学生对顾客和售货员等不同的角色进行扮演。而同学们惟妙惟肖的表演,会使课堂气氛异常的活跃。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师应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学生通过彼此间的配合,会使感知效果进一步提高,为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转化和上升夯实基础,进而使数学课堂由枯燥变动的妙趣横生。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前奏是导入,而巩固和发展课堂趣味性则是课堂练习。若要将这种趣味性推向高潮,就需要教师对一些具有新奇刺激性的练习活动进行设计。例如,在教学“测量”一课时,为了加强巩固练习,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找一找,给每一名学生发一张小纸条,带有各种颜色,然学生动手量一量自己的身长,以及身体各个部位的长度。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帮助小学生认识厘米的概念。为今后的关于测量的学习夯实基础。

3.通过小组形式开展游戏活动,培养团结能力和创新意识

游戏教学必须要众多的学生参与,才能顺利进行。所以,在对游戏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教师应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进行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对游戏的设计,不仅需要小组内部成员的彼此协作,还需要组和组之间的密切配合,还能才能很好的完成游戏的全部过程。通过组和组之间的竞争,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行培养。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教学时,可分组开展游戏,将学生亲自动手拼剪的四边形,先转化为学习过的图形,再进行计算。通过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进行培养。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而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开展游戏教学,对其创新意识的培养非常关键。教师可通过开展游戏,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训练,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例如,通过小组方式,让学生进行拼图,完成拼图后在进行数字的求和,这样不但能加强小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能力,还会进一步增强其计算机能力,进而培养了创新意识。

4.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首要任务。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正是凭借其趣味性的优势,动静结合、寓教于乐,从无声到有声,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将学生引领到知识的情境中,自然而然的进入到一种高度集中的学习状态中。利用生动而真实的画面,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来,进而使学习效果得到大幅提升。例如,在《图形的认识》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在《20以内的减法》,学生除了用小棒数一数,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小猫钓鱼、小鸟安家、小狗分骨头等优美的动画卡通片进行设计,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20以内的数的计算,使练习的效果事半功倍。

将游戏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上,对于提高数学的趣味性非常重要,但由此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设计出更多有益的数学游戏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晓磊.小学数学的素质教育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14期

[2]谢在万.小学数学教育的问题和措施探究[J].教师2014年27期

[3]张新兰.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现状与改革[J].吉林教育2014年28期

[4]曲西巴姆.浅谈小学数学教育的生活化策略[J].高考(综合版)2014年12期

中学数学的趣味性教学 篇3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阶段,小学教育是人们基础教育的基础环节,因此在小学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教学方式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随着现代社会新课标的深入和推进,小学数学课堂开始引入了游戏化教学的模式,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能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游戏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程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对游戏化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将这一教学方法更好的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

一、游戏化教学的基本概念

游戏化教学又称教学游戏化,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游戏化的方式,促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一种能够利用游戏进行快乐教学和情景教学的基础教学,其通过利用游戏的娱乐性、游戏性、体验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完成教学目标。此外,游戏化教学往往是在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中实施的,学生通过在情境中感受多感官的体验和刺激,能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的出现,能够快速掌握知识,并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游戏化教学,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趣味数学学习情境氛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探究体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乐趣,在获得真实沉浸性经验的同时增强其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1.对游戏的情节进行合理的设计,掌握好游戏的时间

首先教师在对游戏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说在游戏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游戏的趣味性和合理性。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得到有效的集中的,因此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对游戏进行合理的开展。教师在对游戏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应该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一些比较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近的游戏,同时在游戏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也要有针对性的对教学目的进行强化,让学生了解到,我们虽然是在进行游戏,但是最终而目的也是学习,因此要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学习。同时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也要對游戏的时间进行合理的控制,时间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因为时间过长学生的注意力又不能很好地集中,所以教师在对游戏的设计和时间的把握上更要进行良好的控制和安排。

2.结合生活开展游戏化教学

面对新课程的数学教育,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字。”“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五彩缤纷的生活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却是无限的。

(1)捕捉生活现象,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游戏。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如教学“认识人民币”可以开设“小银行”开展“存兑业务”等数学游戏,使学生确实从生活中找到了数学的素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联系实际生活,从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例子入手,化枯燥的数学知识为形象的生活化的数学游戏。久而久之,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总会敏感地发现,并会主动地去解决它。

(2)返回生活本质,实现生活化的游戏应用。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和灵性。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作广泛沟通,积极设计应用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的魅力和作用。必须让学生在学习中走出课本“围城”,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的游戏活动方式很多,有调查型的,如“认识人民币”的导学设计:同学们,认识钱吗?能利用课后时间去咨询一下,比比谁了解钱的知识最多。学生有的向父母请教,有的阅读课本,有的甚至到银行去咨询专业知识。这些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在认知的结构上得以拓展。还有实践型的,如教学“认识元、角、分”时可以设计实践游戏活动“今天我当家”。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老师就要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联利用生活理念设计数学游戏构建数学课堂,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和探究意识

学生作为数学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指导和帮助的作用,通过引导式教学,帮助学生对数学进行研究和学习。小学生的虚荣心一般会比较强,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支持,这样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就能更有信心,同时也会对学数学的学习更有兴趣。

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的进行相关游戏的设置,像是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随意说出一个数字,让学生自由的进行组合,这样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同时也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在对游戏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也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思考,因此对学生的探究意识的培养也是十分有效的。通过这种游戏化教学的开展,学生不仅能够更好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入也有很强的帮助作用,大大的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今后数学教育的开展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 篇4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趣味性

趣味性教学是指体育教师在重视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下,让学生了解体育教材和知识与锻炼价值,充分体验运动锻炼的乐趣,启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主动尝试的一种教学组织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成效,在体育课的教学中,那么,为什么有些教师上课就很有趣,而有些却少有趣味呢?有些老师上课的内容丰富多样,而有些却枯燥乏味,甚至“放羊”。问题在于围绕基本教法构架方面的变化,前者有变,而后者少变或不变,尽管有时变化很细微,但却很关键。犹如做一玩具娃娃,同一张脸面,把预做好的眼睛、鼻子、嘴、耳贴的位置稍高点、稍低点、分开点、靠近点、就会出现笑、怒、丑、憨的不同效果。所以说,“趣味富于变化之中”。因此,进行趣味性教学,不但能使学生在活跃、宽松的体育教学氛围中自主地去参加体育活动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最主要的是,能够使学生们爱上体育锻炼,从而培养终身锻炼的目的。

一、运用较强感染力的语言是趣味性教学的基本点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的趣味性是教学趣味性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情趣的教学语言,象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并能使学生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摆脱厌学的心态进人乐学的境界。

积极富有感染力、号召力的语言,能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主动活泼。如,在健身操中,采用一句广为人知的“大家一起来,每天五分钟”。同样,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同时也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快感,有助于消除疲劳。另外,良好的教学幽默语言,具有快速弥漫性和情绪感染力,恰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之不象一潭死水,进而在学生微笑中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声调,节奏及语气的变化。如,在徒手操练习中,教师应该用重音变化及变调来增强教学语言的表现力,吸引力。

这样,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的变化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另外,教师的教学词汇要较丰富,课堂上适当引用一些格言,警句,成语,顺口溜,群众口语,电视广告语等等,可使讲解时生动有趣,便于理解,如,在耐久跑中采用广告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来鞭策学生挑自我,超越自我效果更好。

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外在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特点意向,在体育课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行趣味性教学奠定基础,调动学生的兴趣,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需引趣

步入青春期的学生已走过了幼稚,盲从的年龄段,身高基本趋向定型,体重有所增加,失去了幼年时期的活泼、灵敏,但自尊心强,感情丰富,爱美之心尤为突出,体育教学中的篮球、足球、健美操和羽毛球等的出现迎合了他们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在不影响教材完成情况下,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适当安排学生喜欢的项目,一来激发学生对课的兴趣。

2、以备引趣

随着学生的思想日渐严谨,情感日臻成熟,对事物的质量要求高一些。教师教学形式避免呆板,单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游戏不妨灵活运用。因游戏本身所具有的运动多样性和运动环境的复杂性。可以发展学生的愉快兴奋乐观机智友爱同情等多种的集体主义情感。游戏活动的娱乐和竞争性,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敢和奋进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可以在游戏中产生快感,在运动中获得成功情感,体验,加强了这种快感,从而使学生感到上体育课也很有趣。

3、以疑引趣

学生的思维从完成了由直接观察到抽象的过度,他们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提高,抽象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此时,教师应增加学生的课堂交往。可利用对话,讨论、游戏竞赛,分组练习,相互保护等多种形式进行多项交往。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积极地“开窍反应”。

如教师提问或者学生提问时,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用求异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也可组织学生开展“三分钟讨论”,“两份钟讨论”等。

4、以奇引趣

充满青春热情的学生们对任何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况且体育是唯一结合身心的课程,同学们都希望在一个欣喜的心情度过,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身体。因此,教学中不仅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增加新的内容,而且要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用途引起同学们的新鲜感,得到的效果截然不同。不妨把细致的讲解变成模仿而简单易学,学生的积极性便在不知不觉中被调动起来了。

三、趣味性体育游戏教学分析

从理论上讲,趣味性游戏是激发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积极性的一种手段。学生兴趣体现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往往表现出较强的运动欲望,渴求掌握更多的体育技术和技能,而且很乐意在运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运动能力。另外通过趣味性游戏教学能使中学生形成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积极态度。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

从实践上讲,趣味性体育游戏更符合现代教学,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符合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激发兴趣以启发为主、讲解示范为辅的综合性教学法。在游戏性教学过程中,设置激发兴趣的环节,给学生带来自我探索的欲望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次,符合课堂教学的发展过程。现代的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已经形成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第三,用趣味性游戏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符合中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心理要求,学生的学习激情高,练习的积极性就强。

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突出讲清趣味性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了体育锻炼对促进中学生健康的特殊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学科的正确认识,增加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体育本身具有的巨大吸引力,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和正确、优美的示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与浓郁的运动兴趣,使其产生愉快、喜悦、兴奋的情感,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学习。

着重介绍体育基础知识,尤其基础差、素质差的学生,更要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强调体育锻炼对将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性,消除某些学生以“静”为“美”的观念。

根据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把锻炼的趣味性与实效性结合起来,并根据季节变化安排锻炼内容,既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术、技能,又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对基础差、素质差的学生要培养体育兴趣爱好,可适当降低条件和标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紧张情绪和逆反与自卑的心理,促进学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同配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结语

浅谈如何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篇5

儿童的天性爱玩、爱动,而且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在教学过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相关的游戏,如送信、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摘苹果、红花配绿叶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游戏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

例如:在学习30以内的加法后,我设计了一个凑21点的游戏活动,这个游戏活动包括了30以内所有进位(不进位)的加法。只要学生熟悉游戏规则,只要开始了游戏,其学习效果令人惊喜。每个四人小组都尽情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有的把头凑在一起看牌的点数,有的坐下来做记录,有的翘起小屁股趴在桌面上出牌,有的走出座位向老师请教。

因为牌上有实物点,对于计算暂时不熟练的学生,还可以借助数点数的方法来计算;对于大部分学生,只要小组长的两张牌刚出手,“等于多少?”的话音未落,对方小组员已迅速抢答出得数,再继续多要一张牌,又要一张牌,只见他们已咧开嘴,边笑边做出小超人胜利的动作,手舞足蹈以庆祝自己的成功。看到每个同学都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活动中乐此不疲地学习,我感觉自己真开心,好像回到了跟他们一般年纪的童年。游戏教学,不是靠老师出色的教,而是靠学生自主的学。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游戏活动,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方法,教师的工作更加高效。这样自由的数学课堂,难怪他们这么喜欢上数学课。

初中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小议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趣味性

下面笔者将多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感受谈一谈。

一、运用比较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比较是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恰当地组织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收到了较好效果。例如,在讲乘法公式前,让学生做两个练习题:9992=?5482-4522=?学生费了好大功夫才算完,有的还不对。这时提出问题,“我们能不能用个简便方法做呢?”调动起学生兴趣,再讲乘法公式,而后让学生做上面两题,9992=(1000-1)2=…… 5482-4522=(548+542)(548-542)=…… 学生做得既轻松又愉快,这样通过比较,感到新知识的重要。

二、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尽量做到不再偏重于传授书本知识,而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科学发展联系起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现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

1、在教学目标上,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向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具体做法是教学目标由教师“给出目标”转向“学生找出本节学习目标”。首先,由教师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学本节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清本节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并在自学过程中找出本节的属于自己的疑难之处。这样教师就由“关注知识”转向了“关注学生”,让学生在自己亲自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拥有自信,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做适当的补充,以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教育观念的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注重个性教育意识,整体性教育意识在这一点的运用上。首先了解学生的现状,在对学生做了综合的分析以后,把本班的学生按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类,同时把这节课学生应掌握的教材也做详细的分析,这两点结合起来,在上课的活动中做到了心中有数。有了这一底数,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每个学生的特点去做有目的的提问、讨论。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自主和谐的发展,以发现每个学生的价值,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从而改变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的现象,使每个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均有进步。

3、树立主体意识,把教师摆在裁判的位置上在本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中,首先以学生为中心创立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本节课的主体、主人,让学生自学找到本节的掌握目标从而培养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在提问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评定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通过同学们的共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权。

三、结合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好奇心还是很强的,新异感使他们对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所以,可利用学生好奇心增强教学趣味性,如讲三角形内角和时,拿出硬纸做好的三角形教具,撕下两个角往另一个角上一拼便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學生以好奇眼光看着,轻而易举地理解并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证明过程。

数学课免不了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如因式分解就是如此。开始学生看不到它的作用,不易唤起学生兴趣,这就要在教法上打主意,例如讲“十字相乘法”,在黑板上写出几个二次三项式,接着说明这些式子看起来很难分解,但我很快写出分解的结果。学生感到好奇,怎么这么快,老师记忆再好,这么多也记不住,接着请同学们乘法验算,确信正确,并启发学生在验算中找出规律,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用数学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讲一元一次方程时,可采用“猜你心中想的数”开始。师:请同学们想好一个数,经过加、减、乘、除等运算,把演算的过程和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猜中你想的数。看谁先想好。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纷纷举手。生:一个数乘以5,减去6,加上15,再减去所想的数的2倍,结果得18。师很快说出:你想的数是3。

教师一连回答几个,都猜对了。这个简单的数学游戏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急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的欲望,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指出:奥秘就在一元一次方程里。这样引入,显得十分生动、有趣。

五、掌握规律,保持兴趣最佳状态

兴趣随时间、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对某一事物有所了解,又未彻底解决时,求知欲最强,而对某一问题经努力又得以独立解决时,兴趣最浓,一旦成功,心情最喜悦。做几何题的人,更有这样的体会。教师根据兴趣变化规律,提供适当条件,让学生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

数学内容的美妙,在于具有严谨的逻辑性,数学的逻辑性,反映了人的思维能动作用,表现出思维发展的精确性和灵活性,引导学生探讨数学问题,就能使他们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享受探索的快感。

中学数学的趣味性教学 篇7

笔者在平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尝试着挖掘此类素材, 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

一、“好玩”的数学课本

以最新出版的浙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为例, 教材的体系分成“合作学习”“探究活动”“阅读材料”“设计题”和“课题学习”.与试验版相比, 在上册“有理数的运算”中增加了一设计题:“建立自己的账册”;在“图形的初步知识”中, 增加了设计题:“利用‘1拇’‘1肘’‘1拃’来测量线段”.下册“因式分解”后有一新的设计题:“利用已给的纸片拼矩形”.这些设计题或是贴近生活, 或是可以动手操作, 可以让学生在“玩”中掌握有理数的加减运算、线段测量的方法及因式分解的使用等知识.

再仔细阅读教材, 编者在例题的选取, 材料背景的介绍方面, 可以说是煞费苦心.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有意地展示这些素材, 学生也会因此对数学产生更强烈的兴趣.仍以七年级数学教材为例.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6页作业题1的内容, 从原来的“长城”变成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第51页作业题6换上了“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的背景, 57页“近似数”的节前语是曾侯乙编钟;第94页的“做一做”是第30届夏季奥运会……笔者发现, 近几年发生的时事:鸟巢、蛟龙号、亚运会、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等, 在课本中都以鲜活的形式出现, 图文并茂.新颖的题材促使学生喜爱课本, 阅读课本, 也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从形式上来看数学也可以丰富多彩, 也是“好玩”的.

二、“好玩”的学习手段

1.借助多媒体的使用

笔者在平常教学中, 除了使用PPT制作一些课件之外, 也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一些其他与数学相关的工具.常用的工具有:

(1) Excel软件.在讲“统计”这一部分内容时, 笔者尝试着借助Excel软件处理数据, 制作图表, 寻找中位数和众数,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好的工具, 展示数学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紧密联系.

(2) “七巧板”软件.“平面图形”一课有一阅读材料“七巧板”.七巧板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除了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七巧板外, 网上也有“七巧板”游戏软件, 只要按照一定的图案就可直接在电脑上拼接.丰富多彩的图案, 加上便捷的操作方式, 令学生爱不释手.除了“七巧板”, 还有一些计算24点的软件, 学生爱玩的“扫雷”游戏以及席卷全球的魔方, 笔者组织学生在数学课或班队课这个阵地上进行比拼, 寓教于乐, 深受学生喜爱!

(3) 几何画板.这也是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辅助工具.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中有阅读材料“初识几何画板”, 介绍了如何利用几何画板来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验证“点到直线, 垂线段最短”;探索“有一公共边的两个角与这两个角平分线夹角间的大小关系”.

其实, 在教学中, “好玩”的几何画板不仅仅只有这些功能.例如, 轴对称变换、旋转变换中的作图问题;二次函数中的抛物线的开口大小与二次项系数之间的关系、抛物线的平移问题;圆的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问题;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等, 都能在几何画板中进行验证.几何画板对于动点的展示能帮助学生想象, 将几何中复杂的动点问题直观化, 降低理解难度.同时, 在教学中注重展示这个软件的使用过程.如旋转变换中, 要先标记旋转中心、选择旋转对象之后要输入旋转角度.学生用笔作图过程中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 旋转方向及旋转的角度.这可以帮助学生对如何描述一个旋转变换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解题中, 几何画板更是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动点问题中图形的变化、轨迹的形成、运动中的不变量等, 都能直观形象地展现在界面上, 帮助学生养成在“玩”中学, 学中思考的良好习惯.

通过借助计算机、实物投影等多媒体的应用, 数学课堂显得更加生动和形象, 不再那么枯燥、单调, 同时让数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显示了数学的实用性、前瞻性.当然教师对多媒体的熟练操作也能让学生对教师刮目相看, 于无形之中提高了教师在学生心目当中的地位.2.精细设计数学游戏与实验

著名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曾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 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学科;但另一方面, 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实验, 也符合中学生好动、喜新、求变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 数学实验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 获得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等的感性认识, 进而通过加工、整理, 上升为理性认识.

【实例1】在任教七年级时, 笔者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数学游戏, 让他们在班队课时交流, 有些“小把戏”能当场“戳穿”, 从而帮助学生挖掘其数学本质.让人印象深刻的是, 有名女学生带来了6张卡片, 依据数字的出现能猜出他人心中所想的数字 (1~63) , 这个游戏虽然简单但极其准确而且有意思, 只是其中的原理笔者当时没能理解, 只好让大家一起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了解原理之后, 笔者在第二次教学时, 先让学生用4张卡片猜1~15的数字, 并找出这个游戏的原理, 然后再自己设计一套能猜1~63的卡片.获得成功的学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甚至回家后也不忘向父母“炫耀”.这样一来, 大家“玩”数学的热情就更高了!卡片如下.只需将数字出现过的卡片第一个数字相加即为心中所想之数.

类似的, 在笔者第一年教学中曾经用“猜家庭人口数和年龄”游戏作为“代数式”一课的导入, 效果较好.惊奇的是浙教版中也将其设计成了一个“探究活动”, 看来, 在“玩”中学, 是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致目标!

【实例2】在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课时,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班级同学中有同月同日出生的“有缘人”吗?通过全体学生的讨论, 这个实验可以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 按月份来对全班学生和教师进行分类记录, 然后再看同一个月中有否同一天出生的.具体操作时可以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作记录, 请两位学生以唱票的形式来提高效率.

实验的设计, 让学生在一个十分人文的数据收集的过程中, 亲历调查、收集数据的具体步骤.整个数据的收集在十分温馨、和睦、快乐的氛围中进行, 每一次、每一组生日的“偶遇”都给师生们带来莫大的惊喜.这样的在“玩”中学形式大家能不喜欢吗?

【实例3】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时, 笔者曾经设计一串折纸的问题.如:如何利用矩形纸片折出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学生在这个动手“玩”的过程中, 一开始会摸不着门道, 通过“思考”后, 逐渐学会用这些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去考虑问题, 创造出了许多奇特的方法.这个形式很多教师都会采用.但是在教学“反比例函数”这一内容时, 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如何折纸得到反比例函数图像, 令大家感受到了折纸的神奇, 觉得数学很“好玩”!具体做法如下.

在一张透明的纸上画一个边长10cm的正方形ABCD, 在正方形内画一个直径为10cm的圆, 使圆心与正方形中心重合.折叠纸片, 使点A与圆周上一点重合, 得到一条折痕;再使点A与圆周上另一点重合, 得到第二条折痕……随着折叠次数的增加, 将会得到许多折痕.配以几何画板演示就更加直观形象 (如下左图) .

有意思的是, 用纸片还能折出2的立方根.取一张正方形纸片, 将它横着划分成三等份.然后, 将右边界中下面那个三等分点折到正方形内上面那条三等分线上, 同时将纸片的右下角顶点折到正方形的左边界.那么, 纸片的左边界就被分成了的两段 (如上右图) .

这些较为复杂的结论一是让学生欣赏, 感知数学的“好玩”,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 可以引发思考, 尝试着接近数学的本真.

三、“好玩”的数学思考题

“教会学生思考, 这对学生来说, 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这样说.学生如果只是被有趣的内容、丰富的教学手段所吸引, 这样的“好玩”是肤浅的.所以还要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的内在, 真正从中感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因此, 笔者尝试着不定期地给出一些开放性的数学思考题或者给出由学生的问题所组成的一些思考题,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实例4】对“平面内到等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的个数”的讨论.

在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 在△ABC中, AC=AB>BC, 点P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 且点P与△ABC的任意两个顶点构成△PAB、△PBC、△PAC均是等腰三角形, 则满足上述条件的所有点P的个数为 () .

A.3B.4C.6D.7

学生利用“两圆一中垂线”易知, 平面内能与线段BC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所有点在如图2所示的两圆一中垂线上 (虚线所示) .同理, 能与线段AB、AC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所有点如图3所示 (其中有两圆重合A上的点到B点、C点距离都相等) , 此时有6个点符合要求.

但经过仔细思考后发现, 在此题条件AC=AB>BC下, 当∠A=60°时, 交点有8个, 如图4.这是因为此时AC的中垂线, 以C为圆心、CB为半径的圆, 与以B为圆心、BA为半径的圆交于一点.为了证明此时共点, 我们只需证明这样一个事实:

如图5, 在△ABC中, AB=AC, ∠A=36°, 若DC=BC, BA=BD, 则有DA=DC (即点D在AC的中垂线上) .

证明:作∠ACB的平分线交AB于点E, 易得EA=EC=BC=CD, 又有AC=AB=BD, 可得△AEC≌△BCD, 所以∠DBC=∠BAC=36°, ∠BCD=∠AEC=108°, 则∠ACD=36°, 易得∠DAC=36°, 即有DA=DC (即点D在AC的中垂线上) .

如果抛开条件AC=AB>BC, 则问题更加复杂, 经研究结论如下:

而除这些特殊顶角度数外, 满足条件的点的个数是始终是6个.所以, 此题其实是一错题, 6个或8个皆有可能!

当∠A=60°、108°、120°时, 对应图形分别如下.

【实例5】对于“母子直角三角形中三个内切圆半径之间的关系”的探究.

原题是这样的:如图9, Rt△ABC中有一内接矩形DEFG, 当内接矩形面积最大时, 作了三个三角形的内切圆, 半径从小到大依次记为r1, r2, r3, 则r1, r2, r3之间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

学生的思考过程:

①何时内接矩形的面积最大? (应该是当D、E为直角边中点时)

②当D、E为直角边中点时, 学生通过作图研究发现, 此图形经过变换后, 此问题等价于“母子直角三角形中三个内切圆半径的关系是什么?” (如图10、图11)

④在上面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还发现利用内切圆半径和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BD=r1+r2+r3, 即“三内切圆半径之和等于斜边上的高”.

如何提高中学化学教学的趣味性 篇8

一、传统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传统化学“三个中心, 一个基本点的”教学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尽管素质教育者诟病多年, 但依旧适用于所有阶段的化学教学课程, 即:课堂是教学的中心, 教师是课堂的中心, 教材是教师的中心, 考试成绩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唯一基本点。 这种高强度、固定化模式的教学方法, 吸引不了学生的眼球, 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压抑了学生的个性, 无疑是对素质教育莫大的讽刺。

让教学回归到传授知识、寓教于乐的平台上, 需要教授在教学方式上做出适当变革, 在化学课堂上增添部分趣味性元素, 增加知识与学生之间的化学反应次数,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 那么, 积极活跃的化学课堂氛围就会自然形成。

二、提高化学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1.给学生张贴上化学元素的标签

目前全球被人们发现的化学元素有180余种, 地球上存在94种, 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较频繁的有26种, 将这些化学元素交给学生, 然他们选择一种化学元素代表自己, 并说出选择这种化学元素的缘由。 当然, 为了避免部分学生选择同一个元素而丧失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辨识度, 给予学生一周时间了解地球上存在的94种化学元素, 元素的构造、习性或者与本人有能够联系到一起的共通点。 然后举行随机抽签决定选择元素的先后顺序。

这是一个极富创意的趣味性教学活动, 占用的教学时间不多, 收到的教学效果确实非同寻常。 在抽签之前学生并不知道自己会成为第几个上台选择“领取”的人, 为了防止自己喜欢的化学元素被他人选走, 务必对其他所有化学元素的成分构造和发现渊源进行查阅了解, 以期望能够找到元素与自己的贴合点。 诚然, 一个班级的人数上限不会超过90, 所有地球上的94种化学元素对学生的选择而言, 已经算是绰绰有余了。

2.建立仿真模拟化学实验室

当前网络模拟技术应用已经相当普遍, 在军事战略指挥应用上, 网络数据化模拟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沙盘指挥作业。如2015年吴京导演的《战狼》, 解放军高级指挥官在进行反恐营救过程中的指挥作业就是通过网络模拟进行的。 在驾驶员技能培训课程中, 大多数驾校也开始选择性地采购驾驶模拟器材进行驾驶动作模拟演练。 这说明网络模拟教学应用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从技术层面讲已经毫无障碍。 模拟技术人员按照内容需要将相应规则和定律编辑进入特定的程序中, 在条件假设符合程序要式的情况下进行自主模拟演练, 其演练结果可以验证在假设条件下预估结果的真伪性, 从而推动科学实验的有效进程。 “仿真化学实验室”的诞生, 就为模拟化学教学提供了相应技术支撑。

由金华科公司研发制作的软件“虚拟仿真化学实验室V3.0专业中文版”, 这套软件在模拟实验操作方面简单易懂, 囊括了几乎所有高中化学实验课程, 对解决学校化学实验室器材有限、经费投入紧张、化学试剂成本较高、化学实验无法经常反复多次练习等问题, 有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

3.互动游戏化教学应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才能更好地展开化学课程, 保证课程完整、高效、顺利地进行。 将心理学小游戏穿插于教学课堂中, 如:将学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设计一道化学方程式, 写在纸条上, 传递给教师汇总。 授课教师将写有方程式的纸条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投票箱中并适当搅拌, 打乱纸条顺序。 再由小组学生代表上来抽题, 抽完后进行作答, 又快又准地完成化学方程式配平的小组获得优胜, 由教师办法小奖状和准备的小奖品。 如此这类互动游戏化的教学应用, 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化学课堂教学中, 最大限度地汲取化学知识养分,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 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趣味性化学教学的现实意义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 新课标化学教学大纲要求积极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快乐地接受化学知识传递。 要做到这一点, 学生永远都必须被摆放在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 让学生当家做主, 让学生背负起学习化学的责任, 让学生为自己的化学课业而主动努力奋斗。 将课堂交给学生, 无论是化学元素标签式教学、仿真化学实验室教学, 还是互动游戏化教学, 课堂的中心和主体都是学生自己, 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节奏, 在探究体验中进行互动学习, 在游戏中快乐愉悦地理解并掌握知识的外延与内涵, 才是成功的新课改化学课堂。

教师是学生的向导。 诚然, 学生当家做主了, 那教师的位置又该如何摆放, 教师应该是“引路人”, 应该是学生自我学习的向导。 学生选择化学符号代表自己, 是学生的主观意愿和化学知识相结合的典范; 学生参与到网络模拟实验室的操作过程中, 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自我思索的体现;学生融入游戏化的化学方程式竞技教学中, 和同学比拼化学练习的答题能力, 是学生好胜心的体现, 这些都并不需要教师将自己的权力和意志强行穿插进去, 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想象空间, 教师只需要默默地观察、记录, 并在特殊情况下进行适当引导即可。 要相信高中阶段的学生, 能够自己圆满完成这一堂堂有趣的化学课。

教材是教学的工具。 高中化学教材本身在撰写的时候就强调了其工具性的特点, 因此化学教学不能完全依赖于教材, 如俗语云“尽信书不如无书”。 学生是独立的差别性个体,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些学生性格内敛沉稳, 善于总结学习, 对于传统示范讲解式的教学方法情有独钟, 也更能够收到掌握知识的效果, 那么就要针对这类学生进行传统的指导性教学。有些学生古灵精怪, 不按套路出牌, 常常迸发出异想天开的点子, 针对这类学生进行互动探究式教学, 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论哪种类型的学生或者是哪种有益的教学尝试, 教材在这个过程都是必备工具, 也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脱离教材或脱离学生教学, 都不可能达到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

综上可知, 学生是中心, 教材是工具, 教师是导向, 在教学内容相对固定的情况下,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学生而言, 能够培养化学学习兴趣, 促进化学成绩的提高,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 丰富教学手段, 让化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化学知识的深层次含义。 对于整个高中化学而言, 趣味性的化学课堂更能够践行素质教育的大纲要求, 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要: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在海水中存量极为丰富。19世纪初, 戴维在实验室中首次提炼出了金属钠, 从此钠、镁单质在金属化工、电子材料开发领域便创造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巨大成就。截止2007年, 总计有118中种化学元素被发现, 其中有94中存在于地球。高中化学元素带给我们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 本应该充满趣味性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却进展得并不十分顺利。本文通过探究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 趣味性教学方法植入, 增强化学教学趣味性的意义等方面, 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变更上打开高中化学趣味性教学的突破口, 推动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顺利进行。

关键词:高中化学,趣味性,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金瑞.新课程下的理化生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2006年江西省新课程理化生实验教学调查[J].物理教师, 2007 (6) .

论中职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学策略 篇9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大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学生容易感到单调、乏味,久而久之,就会降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势在必行。

一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功能。如上《平移》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人们乘电梯、工厂传送带流水线传送东西、自行车行驶的图片或视频,并配上声音,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产生直接的刺激,激活学生的思维,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讲解《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用Flash制作一个简单的“海上日出”动画,形象直观地演示出圆和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教学难点得到突破。

二是引入游戏教学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爱玩好动和争强好胜是中职生的主要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开展多种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日常生活中常玩的扑克牌,可以开展这样一个游戏:从54张扑克牌中,两人轮流拿牌,每人每次只能拿1张到4张,谁拿到最后一张谁输,问先拿牌的人怎样确保获胜?还可以开展数学抢答游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进行抢答,评选出表现最佳的抢答能手和小组。学生为了能在游戏中获胜,会集中精力,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从而在游戏活动中轻松地学到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

二、优化教学内容,诱发学习欲望

当前中职数学教材依然沿用普高教材,按照数学知识体系编排,理论性较强,导致数学知识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际水平脱节,已不能适应中职教育的实际需要。中职数学教师应该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删除一些难度过大、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增加一些与中职专业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添加趣味性元素,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乐于探究的乐园。如在教授《概率》时,根据闽南地区流传盛广的中秋节传统习俗———“搏饼”游戏中所蕴涵的概率知识,笔者以“搏饼”游戏为主线,把教学分解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两课时),介绍“搏饼”游戏的由来、玩法规则,引出“随机事件”“概率”等概念及“频率”的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计算在一轮游戏中各个事件发生的频率;第二阶段(三课时),讲解“古典概率、概率性质、互不相容的概率的加法公式、互相独立的概率的乘法公式”等概念及公式的简单应用,所举的例题尽量紧扣“搏饼”游戏这一主题;第三阶段(两课时),总结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出“搏饼”的游戏规则中各种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与在游戏实践中所记录和计算的频率相比对,确认两者的吻合度。这样,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富有趣味性,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课堂气氛活跃。

三、创设丰富情境,体验学习乐趣

一篇好文章,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让人产生读完全文的强烈欲望;一首好曲,前奏一响,就可以拨动听众心灵深处的琴弦,让人“余音绕梁”。课堂教学亦然,好的开头,就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索的涟漪,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相关的数学问题情境,营造具体生动的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帮助学生克服“惧数”心理,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笔者在上公开课《函数增减性》时,开课当天正好是重阳节,因此笔者由重阳节的习俗登山引入,即从上山建模增函数、单调增区间;下山建模减函数、单调减区间。这样由学生熟知的事件建模,创设轻松自然的教学情境,降低了学生思维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如讲授《角的定义》时,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情境———“拧螺丝”,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扳手把螺丝旋进螺孔中,然后旋出来,并观察扳手转动的方向。教师适时小结:如果把螺丝抽象成一个点,扳手头固定在螺丝上,这时扳手可抽象成一条射线,转动扳手时就可构成角。根据转动扳手时的不同方向及教材中对角的不同规定,结合几何画板动态演示角生成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这样,提供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赋予学生动脑发现、动口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

此外,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学习了利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求有关存款的利率问题,判断哪种存款方案比较合算;学习了数列后,可以让学生试着解决有关“房贷”问题;学习了排列组合后,可以让学生试着排一份班级值日生值班表或某一天的课程表,让学生从动手过程中领会和理解排列组合的含义。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解决,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实施分层教学,增强学习自信

中职生基础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片面地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程就行,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因此,教师应该摸清学生的特点,适当地降低教学难度,因材施教,使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一是全面摸底。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数学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内容,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并进行深入剖析,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并对每个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难度的学习目标、任务,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二是分层教学。对于数学基础较好、学习兴趣高的学生,如果只要求他们完成一般的教学任务,他们往往就会因为知识难度不够或任务少而“吃不饱”。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可以在他们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后,适当地安排几个拓展性题目,通过“开小灶”的方式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对于基础较差,没有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缺乏自信心的学困生,应该适当降低学习难度,提出更容易实现的目标,只要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即可,并为他们搭建体验进步的平台,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如在《余弦函数》的教学中,安排了不同要求的预习任务:A层学生掌握余弦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并能解决较复杂的问题;B层学生掌握并分析余弦函数的图像及性质;C层学生则只需能够绘制余弦函数的图像,记住其性质即可。

总之,中职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下工夫,善于将趣味性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创设生活情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充满乐趣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华.浅谈中职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19)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篇10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分析

1. 小学生学习动机。

调查结果表明,主导小学生学习的动机主要是:(1)以得分、不落后,或为以得到承认和奖励为目的来学习。(2)完成任务或者为集体荣誉而学习。这表明,学习活动是直接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具体,越易受兴趣影响。

2. 小学生学习兴趣。

从对学习相关的活动到学习内容的兴趣产生过程,最后逐渐延伸到对分化的学科内容产生兴趣,从与知识相关的具体事实到抽象的因果知识产生兴趣的过程。

3. 小学生发展特点。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具象化,随后会逐步培养其逻辑性,这个年龄段是此思维的关键过渡时期。在此阶段的小学生会逐步发展完整的思维结构,当然也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前后对比

以教学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等为主的提示性的教学方法,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极少有以实际问题解决和自主性教学方法,主要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形成。小学课程教授过程中,由于教师在改革和创新意识方面的缺乏,直接导致授课过程枯燥无味,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上课的热情,长此以往,教学必然失败。因此,新课程改革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设计符合多样化学习任务和目标的教学方案,趣味性教学,冀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通过关注学生心理、帮助学生进步以促进其学习进度、树立学习信心。进而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三、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可以了解到新课标对于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体现出基础性、普及性与发展性。新课标中要求体现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基础性就是”三基性”,即数学中包含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概念。(2)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体现出数学的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数学的价值教育,既要重视数学应用功能的发挥,重视数学在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作用的发挥。(3)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四、营造趣味性的课堂教学

1. 小学低年级趣味性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教学,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相关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和谐健康发展并实现学生人生价值。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要求教授者有极强的课程理论观和逻辑,通过转换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接受并且热爱这门学科,才能真正做到教与学的完整表达,实现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和谐发展。

2. 趣味性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1)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本身是一门融逻辑、推理、概括和综合为一体的以数理为主线的自然学科。(2)提出挑战性问题,开拓创新思维。(3)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体发挥。(4)组织合作学习,共同进步。(5)结合现时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对数学的探索精神。

无论是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还是纵观现代教育的发展理念与进程,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已经不适合现代教育的舞台,对于刚步入学校不久的低年级学生,对于本身学起来就有些枯燥的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将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理论是纲,行动是践,更重要的是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这才是最重要的。趣味性的数学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作用,让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增加了兴趣。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愿我们知趣、探趣、创趣。给学生一个趣味课堂,还学生一个趣味数学!

参考文献

[1]童建山.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方法[J].小学时代(教学研究),2014,8(1).

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69-01

初中数学教育是义务教育数学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环节, 对学生基本数学思维和数学理念的形成意义重大, 因而受到义务教育的广泛关注。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因而对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反感和抵触情绪, 同时他们的空间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又不够成熟, 对于一些基本数学理论的接受显得比较困难, 这些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培养兴趣是比较好的方法之一, 我们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得知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有很大的好处。正因为这样, 如何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这个问题.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留给学生的印象

在绝大多数学生眼中,数学老师就是一位眼带老花镜,手提一副三角圆规,一本正经在黑板上画图的形象。许多同学评价数学老师,也是从老师的外表形象来观察的。教师应该不光具有优秀的教学能力,更应该注重教学时给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觉得数学老师是活泼开朗、易于亲近的。一般说来,在初中课堂,如果学生对教师认同度提升,学生的听课能力会大大提升,对本门课程也会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要提升在学生中的印象,我想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1.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书本知识,更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因此作为新世纪的人民老师,我们的价值观在引领着学生成长。我们应更多要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事业的兢兢业业,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对學生诲而不倦,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2.要有创新的教学思想。数学课程自身的抽象和复杂的运算,已经让一部分学生感到本门课程的艰难,数学课程给很多同学的印象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打破这种格局。创新的教学思维是打破这种格局的重要手段,在知识引入时创新、知识讲解时创新、知识复习时创新,让学生大胆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讲解问题。

3、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数学课程不光要求知识的精炼,还要求语言的凝练,说话啰嗦,意思表达不清晰,都会大大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从而影响学生的本门课程的学习印象。

二、借助多媒体形象教学

传统的黑板教学,虽然板书方便,但存在诸多弊端:一是上课花时间,教师板书会占用课堂一定的时间。二是长期黑板教学,教学手段显得相对枯燥,不容易提升学生课堂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多种方法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来常用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一)直观性。多媒体课件能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突破视觉限制,突出教学要点,使学生能多角度地观察研究对象,建立空间概念, 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培养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二)形象性。多媒体课件能提供图、文、声、像,形象生动,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学生学习情绪,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三)动态性。多媒体课件可以化静为动,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教学过程,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四)模拟性。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实验,能实现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五)高效性。多媒体课件特有的大信息量、大容量的特点,能增加课堂教学容量,优化教学结构,突破空间限制,节约教学时间,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知识有些可以生活化

由于数学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在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学习素材,并由此来展开我们的学习。为了使这一过程生动化和形象化,我们更可以将周围密切相关的事物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可以先从它的应用入手。我们可以先在课堂上提问:“大家能测出咱们学校的最高的教学楼有多高吗?”这样的问题开始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但同时也可以引起他们极大的求知欲望。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说明这个知识能够简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讲解,学生会对相似三角形和比例尺等相关教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而教师便可以由此顺利地开展对本章的教学工作。

四、鼓励互动的课堂

互动教学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同学间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中学数学的趣味性教学 篇12

一、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 无论对谁而言, 只要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 便有了动力去主动的思考、学习、质疑、探索。相反, 没有兴趣就会很难认真、专注的研究、学习。因此,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小学生们对数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 提高小学课堂的趣味性, 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二、小学数学中趣味性教学的方法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引导学生们爱上学习数学、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是相关教育工作者们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下就此内容, 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方法。

1. 认真有效备课, 灵活的对应知识内容找出适合的教学方式。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要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做到课前认真备课是十分重要的。备课中掌握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讲课清晰, 层次分明, 与此同时, 灵活的找出适合本节课、本知识点的教学方法, 来提高课堂上讲课的效率、提高小学生的兴趣。

2.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富含趣味性的小学数学教学氛围是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前提。在课堂上, 亲切和蔼, 面带笑容的讲课, 同时, 需要多多利用课间时间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观察学生的状态: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烦恼和问题;常常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 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在学生对数学知识点产生疑惑时, 教师要有耐心的为学生纠正错误, 细致的为学生解决困难;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健康, 爱护他们, 这样才可以建立良好亲密的师生关系。多多赞扬学生, 学生们收到鼓励便会提高动力, 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3. 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教材, 培养学习习惯。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 绝大部分孩子喜欢玩、喜欢动、喜欢说, 坐不住板凳。因此, 督促学生认真学习, 养成认真听课、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也是一样。教材是在对一门知识的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对课堂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教材, 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有足够重视。例如, 可以选择有图有字的、彩色的、适合孩子并且能够吸引他们的教材, 让学生们能够喜欢看书、喜欢理解其中的内容, 从而学习知识。这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另外, 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寻找一些有趣的游戏方式, 对孩子进行定期的数学思维训练, 这对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也是很有好处的。

4. 建立多样化教学课堂。

课堂上授课有激情, 声音洪亮、满腔热血, 营造生动有活力的课堂。在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中, 建立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课堂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尤为重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动手、实践活动, 让学生们亲身体会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例如, 在学习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时候,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手工活动, 通过剪纸来认识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等, 通过比较、组合、拼接三角形来体会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与其他多边形之间的关系。用这样的方法, 既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而且印象深刻, 知识记得牢。同时, 讲课时可以巧妙适当的设置悬念, 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好奇心。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兴趣大增。这些方法远远胜过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 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 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

选择适合理的、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是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方法。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 主角往往是教师们, 在教师们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教课的时候, 学生只作为“听众”, 课堂严重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 教师讲解的内容很枯燥、无趣, 讲课的方式也很单一、生硬, 教师仅仅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讲解, 不与学生互动, 也就不会清楚、准确的知道学生的兴趣、学生的需求。造成教师教学内容和学生所缺乏的内容不一致, 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大大下降。因此,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对于每一个知识点, 教师都需要切身了解学生的需要, 学生所缺乏的知识。

在趣味性教学中, 细心观察分析学生的心理,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里所想, 迎合学生的真正需求, 从而选择适合学生的科学的教学方式, 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避免教师主观臆断, 巧妙的使得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上一篇:学生科学阅读指导策略下一篇:读经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