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的趣味性

2024-10-14

高等数学的趣味性(共9篇)

高等数学的趣味性 篇1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题型呆板、形式单调、内容封闭的误区,这样严重禁锢了学生潜能的发展。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该如何看待作业,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

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合理的数学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而全面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在全面实施素质的今天,教师应从作业的主体出发,既要在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前提下设计作业,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性的作业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作业成为学生放飞潜能的天空。

设计探索性作业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1。观察性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2。调查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

3。操作性作业。《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设计生活性作业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设计精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包装盒,开一次展览会,从中鉴赏几何形体及图案美;(2)找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食品盒,测量计算出它们贴一圈商标纸的面积。

这样,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而又从生活中发现了数学无处不在。在完成这一系列实践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与人合作、收集、学以致用等多种能力,而且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设计层次性的作业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在教学中,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3个层次。基础性、发展性和开放性作业。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发展和开放性作业,中等生可选择基础和发展性作业,差生可选择基础性作业。

设计开放性作业

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为此,作业设计时,要与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的作业,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

总之,作业设计应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引,面向全体学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数学生活化”。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作业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创造热情,放飞学生的潜能。

高等数学的趣味性 篇2

1 适当使用形象化思维来帮助灵活记忆和应用一些公式。

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 必须对教材中复杂繁多的公式的记忆和运用是这门课程枯燥乏味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只是一味的死记这些公式就更加增加了这门课程的枯燥性。对于这些复杂的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掌握, 形象地记忆。

例如:在定积分的应用中求平面图形的面积时, 给出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在利用这个公式解决此类型的问题时, 重点和难点就如何来确定被积函数, 也即是对于ϕ2 (x) -ϕ1 (x) (或ϕ2 (y) -ϕ1 (y) ) 来说, ϕ2 (x) 与1ϕ (x) (或ϕ2 (y) 与1ϕ (y) ) 哪一个函数作为减数, 哪一个函数作为被减数。对此, 我们可以把要求的平面图形形象地看成是上下放置 (或左右放置) 的, 作为被积函数的ϕ2 (x) -ϕ1 (x) (或ϕ2 (y) -ϕ1 (y) ) , 可以看作是位于上方的曲线函数ϕ2 (x) (或右方的曲线函数ϕ2 (y) ) 减去位于下方的曲线函数1ϕ (x) (或左方的曲线函数1ϕ (y) ) 。而对于一些复杂的不易确定函数曲线的上下 (或左右) 位置的平面图形, 我们可以形象地用垂直于x轴 (或y轴) 的直线自下而上 (或自左而右) 穿过此平面图形, 则先经过的就是位于下方 (或左方) 的函数曲线, 后经过的就是位于上方 (或右方) 的函数曲线。

这样, 在枯燥无趣的公式中增添形象化思维不仅使得这些重要公式轻轻松松的被牢记住, 而且运用起来也变得得心应手。对这些公式的记忆和理解就不再是学生的负担, 无形中就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2 在讲课过程中介绍一些相关数学家的故事,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励他们进行科学创新的热情

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增加课程内容的趣味性, 而且能够激励同学们求知的欲望及向数学家们学习创新的热情。

譬如, 在讲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时, 告诉同学们以此公式为基础的微积分是牛顿和莱布尼茨相互独立发明的, 而不是两人共同合作发明。然而, 当时有关微积分发明优先权的争论使得支持莱布尼茨的欧陆数学家和支持牛顿的英国数学家两派互相尖锐地攻击对方, 造成不和, 极大地影响了数学的发展。但后来事情得到澄清, 调查证实两人确实是相互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 就发明时间而言, 牛顿早于莱布尼茨;就发表时间而言, 莱布尼茨早于牛顿。

在讲到微分方程中的常数变易法时, 告诉大家这是欧洲伟大的数学家拉格朗日发明的方法, 又称为拉格朗日常数变易法。拉格朗日19岁就已经被聘为都灵皇家炮兵学校教授, 拿破仑曾称赞他“是一座高耸在数学世界的金字塔”。

介绍这些知识既增添了数学内容的文艺性, 又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3 让学生明白数学其实是来源实际于生活, 又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并不是凭空抽象的

不止一个同学问过我:老师, 高等数学总是用这么抽象难懂的语言来描述事物, 它到底和实际生活有什么关系, 我们学习它又究竟有什么用途呢?于是我给他们简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共同合作研究一个现象长达三年半, 就是研究猫附身伸出舌头喝盘子里的牛奶时为什么不会弄湿下巴的毛。猫的舌头一秒钟可以高速舔4次, 每次喝进0.1ml牛奶, 科学家们在三年半的时间里反复仔细地把猫喝奶的短片看了无数次, 终于算出了猫舌头出击的速度和每次卷舌头的频率之间的一个数学方程式, 再把猫舌的面积加进去, 就得到一个叫“佛罗德函数”的数学函数——一只猫每伸一次舌头添进多少牛奶, 与猫舌头面积和伸缩速度的关系。此后物理学家看片记录, 数学家分析数据, 终于推导出了一个流体力学新公式。通过这个小故事就让同学们自己意识到数学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而来的, 只要留心且用心生活中处处皆“数学”。

而在讲到定积分的定义时, 也适时地通过介绍几何、物理及经济上的一些例子告诉他们这个定义也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而得的, 并不是没有实际依据的。这就让同学们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明白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并抽象于实际生活的, 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4 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

传统的数学作为一种形式体系, 强调证明、推广、抽象等一系列推理方式。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应用的普及数学的内涵得到了延伸, 产生了计算机数学, 数学实验也已经被人们高度重视并成为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节省课时, 加大课堂信息量, 使“板书”生动、清晰、形象, 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使数学概念的形成、图形的生成和发展具有可视性, 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并且还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但由于高等数学教学的特殊性, 使用多媒体要适度, 如学生过多地关注屏幕就会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减少了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 学生在课堂上思考的时间不足笔记困难, 易于疲劳等。因此, 要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 并且要同时进行一些必要的黑板板书。

5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的理论知识抽象简化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 它是把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的桥梁。

由于数学建模并没有设定题目的标准答案, 这样可以从各方面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潜能。数学建模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 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及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 能够使他们提高利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极大地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应用数学能力, 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和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 使学生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摘要:高等数学是大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但它又被普遍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本文就如何增强高等数学在教学中的趣味性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等数学,趣味性,数学建模

参考文献

[1]吴传声.经济数学——微积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增强小学数学趣味性的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趣手段;趣味课堂;研究探讨

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枯燥、逻辑性强的特殊的学科,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并且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只是陪衬。课堂上教师一味地传授知识,学生只是听课。课堂下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之余,做一些相关的习题。并且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很容易被外界的游戏所诱惑,出现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完成课后作业的现象。由此可见,采取这种教学模式,是造成学生“厌学”“畏难”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需要思考效率方面的问题。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下面就如何运用教学手段、情感手段等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提供借鉴经验和理论依据。

一、发挥情感作用,增强小学数学趣味性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促进数学的学习,增强数学趣味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教师能引起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人格的塑造者,与学生之间既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一方面,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时候不能存在任何感情色彩。主动接近学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分析数学学习方法,并因材施教,给出有效的建议,多给他们鼓励,培养他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发挥情感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发掘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施展才华的平台,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充满趣味的活动,并且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积极、及时地表扬学生的进步,满足学生的内心对成功的需求。由此可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数学情感养成的关键因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数学教学趣味性

创设学习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是增强小学生教学趣味性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灵活应用现有的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的、主动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例如,教师在讲人教版数学第四单元《垂直与平行》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器材作比喻,将门边看成一条直线,将地面看成一条直线,提问学生:“为什么教室的门边始终与地面保持垂直?”学生积极地回答:“因为地面和门边都是直线”“我认为是因为……。”这样从现实中给学生找到最直观的教学例子能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刺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其成因,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利用数学活动,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

数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特性。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好多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知识,因此,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畏缩不前,认为数学是非常难的学科。为了消除这种“畏难”情绪,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兴趣。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学生就开始学习应用题了,我们可以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做题大比拼”活动,教师给出20个应用题,然后将学生按成绩的优良中和分配,在给定的时间内开始运算比赛,最后进行小组比拼,看哪个小组算对的应用题总和最多,学生为了集体荣誉都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增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由此可见,我们广泛开展现实数学活动,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自主探索,迅速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强化动力机制,促进教学趣味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数学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数学教育的主要场所,与学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发挥情感作用,增强小学数学趣味性;创建教学情境,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利用数学活动,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三个方面,阐述了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的措施,从而为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提供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史俊.应用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初探[J].读与写,2007(8).

[2]郭厚达.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网络导报,2012(37).

浅谈如何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篇4

儿童的天性爱玩、爱动,而且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在教学过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相关的游戏,如送信、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摘苹果、红花配绿叶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游戏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

例如:在学习30以内的加法后,我设计了一个凑21点的游戏活动,这个游戏活动包括了30以内所有进位(不进位)的加法。只要学生熟悉游戏规则,只要开始了游戏,其学习效果令人惊喜。每个四人小组都尽情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有的把头凑在一起看牌的点数,有的坐下来做记录,有的翘起小屁股趴在桌面上出牌,有的走出座位向老师请教。

因为牌上有实物点,对于计算暂时不熟练的学生,还可以借助数点数的方法来计算;对于大部分学生,只要小组长的两张牌刚出手,“等于多少?”的话音未落,对方小组员已迅速抢答出得数,再继续多要一张牌,又要一张牌,只见他们已咧开嘴,边笑边做出小超人胜利的动作,手舞足蹈以庆祝自己的成功。看到每个同学都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活动中乐此不疲地学习,我感觉自己真开心,好像回到了跟他们一般年纪的童年。游戏教学,不是靠老师出色的教,而是靠学生自主的学。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游戏活动,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方法,教师的工作更加高效。这样自由的数学课堂,难怪他们这么喜欢上数学课。

小学数学课堂中趣味性 篇5

一.创设课堂情境:

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学习数学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创造情境。以“大情境”为线索,串起各“环节情境”以形成一个完全的课堂情境,这是我们各位教师在创造课堂情境时注意的一点。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聆听、互助、接纳、赞赏;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加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起自信;在发展问题,应用问题过程中,深刻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等等。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双基、数学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四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总之,在教学中,只要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联系实际,创设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二.设计趣味性练习:

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设置趣味性的练习。数学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但是机械重复、枯燥乏味、基本上无思维价值的练习,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更严重的造成学生对数学练习及数学学习产生厌烦情趣。因此,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就尤为重要。新颖有趣的练习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就会产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通过趣味性练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就会生疑,就会要求释疑,就会产生求知欲,从而积极思考,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数学怎样数线段时,我由一条线段开始,到两条、到三条,慢慢增加,学生感到越爱越难数,而我却一口报出答案,这时学生头脑中便产生了,“老师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疑问,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迫切想学会快速数出线段条数的方法,这时学生就会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找到其中的规律,从而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三.教师口头评价: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致使不少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枯燥、乏味,抽象难懂,没有语文、常识等学科那样形象有趣。在加上传统的数学课堂语言片面地强调规范、准确,造成大多数数学教师的语言都是直来直去,缺乏情趣。更有一些教师深受“师道尊严”的束缚,往往放不下架子,教学中表情严肃、呆板,教学语言平淡如水、缺乏激情。数学课堂也就常常显得索然无味、死气沉沉了。打破这种局面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观念,相信数学课堂也可以充满激情和趣味,努力增强口头评价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就会使数学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比如: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各种问题时,教师可以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既达到婉转批评,促使改正的目的,又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心神的作用。有一次我让做好作业的同学上讲台批改的时候,四、五个同学为了争先飞快地冲上了讲台,我故作惊讶地说“你们冲上来,不会是想跟我打架吧?”全班同学都笑了,在笑声中也明白了,这样争先恐后没有必要,也不太文明;又一次我发现一位同学的作业中好几处掉了小数点,我对他说“哇,掉了这么多小数点,快找一找,有没有掉到地上?”同学们都笑了,笑的同时也明白了要注意小数点整理;有一次发现一位学生听课不够专心,经常看着窗外,我故意也看着窗外说,陈宇同学,“外面的风景很美吗?”若发现有学生打瞌睡,可以推醒他跟他说“打断了你的美梦,实在对不起。”如此等等,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被批评的学生也不会反感,可谓两全其美,真正具有四两拨千斤之效。可见。富有趣味的口头评价语可以使课堂焕发无穷的魅力,是学生喜欢数学课堂的充分理由,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保证,是调节师生关系的高效润滑剂。

四.课堂设计游戏:

游戏是天真、活泼,好玩好动的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开心的合作,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学习了知识,理解了概念,训练了技能,开发了智力,又能培养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根据这一教育规律,心理规律,在教学中我尤其注重数学游戏的设计。课堂利用游戏,在运用游戏时并不意味着整个课堂充满游戏,不同的课中,不同的游戏所运用的时机不同。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具体情况等巧妙安排,灵活运用。在课堂中,可以采用开火车、欢乐大比拼、夺冠abc、擂台赛等活泼多样的游戏,避免课堂形式单

一、枯燥,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去思考、探索和发现。具体来讲,应做到,课始运用,先声夺人;课中运用,又张有驰,动静交错;课尾运用,高潮 加,让人流连忘返。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数学游戏在数学中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从而可以把众多的数学爱好者引入到数学殿堂。所以,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尽量提供一些具体、有序、富有一定启发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也从而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认为,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思维展开来,才能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构建新知识的学习中来,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发挥和施展成为可能。我相信数学游戏一定会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有效学习方法。

数学中的逻辑趣味 篇6

一、在数学题目中动用逻辑思维

所谓的逻辑其实就是一种思维形式,在数学中,有很多题目的设定都是与逻辑有关的,尤其是一些奥林匹克数学题,更是从日常的情境类题目入手,通过有故事性题目,用数学的解题手段,不知不觉把逻辑趣味融入其中,比如囚犯活命的经典例题:

孙膑,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一天鬼出了这道题目:他从2到99中选出两个不同的整数,把积告诉孙,把和告诉庞。

庞说:我虽然不能确定这两个数是什么,但是我肯定你也不知道这两个数是什么。

孙说:我本来的确不知道,但是听你这么一说,我现在能够确定这两个数字了。

庞说:既然你这么说,我现在也知道这两个数字是什么了。

问这两个数字是什么?为什么?

这道题目就属于逻辑类数学题的一种,他很容易把做}的人带入一种情境中,让做题人不知不觉的想为题目中的主人公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这道题目的分析,光有充足的数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我们动用逻辑思维,对所有的可能性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比如在一般的算术题中,我们往往不用排列出所有可能的答案进行筛选,而在逻辑题中有时候就要求我们必须分清哪些答案是可行的,哪些答案是不可行的,然后分门别类,通过排列对比得出结论。

再如在逻辑题中,文字性的东西比较多,也要求我们要把文字语言通过逻辑思考换成数学用语,通过数学语言对题目进行阐释和解读,如这道题,孙膑和庞涓的对话表面上看没有什么,但实际上仔细分析其实就是数学语言的另一种表述方法,本着不怕麻烦的精神和能把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语言的罗辑思维能力,这道题通过逻辑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把这两个数设为X和Y,那么两者的和就是X+Y,两者的积是X*Y,如果庞涓说他不知道孙膑的数是什么,根据两个质数的乘积一定不是质数,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合数的原则,那么X+Y就只能是2-99中的质数,那么再看X*Y,如果和是11能得到的乘积是18,24,28,30,;和是17能得到的乘积是30,42,52,60,66,70,72以此类推,就可以推理得出可能数值的大致选项,把这些可能的数字列出来以后,根据孙膑和庞涓又说他们都猜到是什么数字了,那么由此来看所得的乘积和和必须都是唯一的,由此在符合条件的数里层层筛选,那么通过刨除X*Y中的一些重复数,最后就能得出只能当和为17积为52的时候才可以,那么就不难算出X和Y分别是4和13。

二、数学公式中的逻辑趣味

数学公式一直以来都是学习数学的关键,其实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数学中的公式也是含有某种逻辑关系的,此外,逻辑中的某些思维也可以应用在数学公式的推导中,很多数学公式正是有了逻辑推导的过程,才变得充满趣味。

此外,因为知识的连续性,很多数学知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例如在学习圆柱体之前,首先要对圆形相关的公式作以了解,在研究立体几何点线面之间的关系时,也时常需要探寻其中每一个点面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辅助线,使原本看起来毫无联系的立体图形的每一面具有了某种形式上的关联,进而找出解题中的正确思路。

所以说,通过数学公式和相关算法的推导,同样可以找出数学中的逻辑趣味,从而在对数学逻辑的探索中提升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在数学学法中体会逻辑趣味

数学学习需要各种思维的通力合作,其中逻辑思维必不可少,首先,数学讲究的是对数字的归纳和推导,把错综复杂的数学题目进行合理分析,条分缕析的总结出数学的算法,逻辑的学习也是如此,逻辑思维告诉我们,任何事情,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通过思考探究事物的来龙去脉,而数学学习要求也是如此,必须把所学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合理运用所致所学,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综上,本文对数学中的逻辑趣味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实,数学中除了逻辑趣味之外,还有很多乐趣,解数学题的过程其实也是探索的过程,通过对一个又一个未知世界的了解,让我们能在数学思维的探究中,体悟出更多的奥密,通过对数学兴趣的培养,促进数学学习能力全方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费劲男.用发现的眼睛探究高中数学中的逻辑趣味[J].数学教学通讯,,(10).

[2]潘竹英.中职数学趣味性教学开展刍议[J].现代教育科学,2015,(02).

[3]胡荣.数学教学要重视趣味性[J].科学咨询,2015.

用发现的眼睛探究高中数学中的逻辑趣味【2】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逻辑思维的教学逐渐成为教师突出强调的内容.

这是高中数学的重点,更是转变学生思维的难点.

本文将高中数学逻辑分解为五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数学逻辑教学的创新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逻辑教学;创新

在笔者与很多高中数学教师交流教学心得的过程中,听到教师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很多学生对数学没有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十分被动.

的确,数学学习进入到高中阶段之后,表面上的趣味性较之从前确实大大降低了.

如果说,小学与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侧重于单纯知识点的学习,高中数学所关注更多的则是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

想要将外化的知识能力转化为内化的思想方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发现高中数学学习当中的逻辑趣味.

探究数形结合逻辑趣味

有人说,数学的生命,一半在于数字,另一半则在于图形.

笔者十分赞同这一点,它也很好地揭示出了数形结合的逻辑方式对于高中数学学习而言的重要意义.

很多学生认为,既然数学学习内容可以清楚地划分为代数与几何,那么,在每种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只要专注掌握好相应的解题方法即可,这是数学学习之中的一个误区.

二者兼而有之,综合运用,才能够实现最为理想的解题效果.

例如,在学习过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知识之后,笔者向学生呈现了这样一道习题,来体现数形结合逻辑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已知,函数f(x)为(-∞,0)∪(0,+∞)上的奇函数,且在(0,+∞)上呈单调递增.

又有f(1)=0,请求出不等式fxx-<0的解集.

仅仅利用代数的逻辑考虑,并无法有效地利用到题目中所给出的奇函数与单调递增等已知条件.

于是,笔者带领学生根据已知条件作出f(x)的函数图象(如图1).

由图象便可以明显地看出,f(x)的值在(-1,0)∪(1,+∞)上大于0,而在(-∞,-1)∪(0,1)上小于0.

接下来再对这一变形进行讨论,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切身体会到了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学习当中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数字的表达能够让图形所要呈现的内容更为清晰,借助图形又能够使得抽象的数字所包含的含义具体形象,二者相辅相成,实现数学思想表达的清晰化.

另一方面,数形结合的逻辑为很多数学问题的解答提供了新途径与新思路,大大简化了解题过程,提高了高中数学的学习效率.

[?] 探究等价转化逻辑趣味

等价转化也是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逻辑方法.

等价转化逻辑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从宏观层面来讲,等价转化逻辑可以应用于新知识的学习与接受过程当中.

当学生面对一个崭新的数学知识时,可以努力寻找其与既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将其等价转化为熟悉的思想方法,使得自己可以更加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从具体层面上来讲,等价转化逻辑还可以应用于具体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当中.

将复杂抽象的表达式等内容等价转化为易于分析与表示的形式进行求解,能够大大简化思维过程和运算步骤.

例如,在立体几何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道习题:已知在三棱锥A-MNP当中,三条侧棱AM,AN,AP呈两两垂直的位置关系,且AM长为5,AN长为4,AP长为3.

点B为棱MN的中点,C为MP的中点,那么,四棱锥A-NPCB的体积是多少?这道题的提问方式,乍看起来比较陌生,学生不知如何处理.

但是,只要发现三棱锥之间的等体积转化方法,并且通过已知条件把握住S△MBC=S△MNP的数量关系,答案的得出便轻而易举了.

等价转化的逻辑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开启了一扇大门.

在这种方法的辅助之下,学生发现,原来数学知识并没有从前认为的那样复杂.

通过等价转化,学生成功地以旧知识带动新知识,简化了学习理解过程.

也是通过等价转化,有效优化了解题过程,降低了出错概率.

这种多方向的难度降低,让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学习重新燃起了信心.

[?] 探究符号语言逻辑趣味

符号是数学学科的一个代表性标志.

随着高中数学知识内容的不断丰富,学生们所接触到的数学符号也越来越多,除了仅仅表示一个独立含义的数学符号以外,很多连贯性语言甚至都可以通过符号进行表达,成为数学当中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

符号语言的熟练掌握,不仅是学生数学文化内涵的明确展现,更是高中数学教学当中的重要要求.

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环节中,对于学生的符号语言逻辑培养引起足够重视.

例如,在函数的最值问题练习当中有这样一道习题:试求函数u=+的最值.

笔者观察到,很多学生的解题过程相当冗长,甚至还加入了很多文字描述,使得整个答题看起来既杂乱无章又不够专业.

于是,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一种比较理想的解题过程:设x=,y=,则u=x+y,且x2+2y2=16(0≤x≤4,0≤y≤2),所给函数即可化为以u为参数的直线方程y=-x+u,其与椭圆x2+2y2=16在第一象限当中具有公共点,则umin=2.

当其在第一象限相切时,u取最大值.

y=-x+u,

x2+2y2=16?3x2-4ux+2u2-16=0,解Δ=0,得u=±2,取u=2,所以umax=2.

整个过程以符号语言为主,却能够清晰表达含义.

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解题思路的开辟上,却忽略了对于符号语言的关注.

再周密的思维方式,若进行表达时,没有一个准确的符号语言予以保障,则不仅使得这份解答丧失了数学研究应有的专业性,从答题规范上来讲也是不合格的.

因此,对于符号语言逻辑的训练,数学教师必须常抓不懈,每每新出现一个数学符号,就要高强度地锻炼学生进行准确使用,让符号语言成为学生的数学表达习惯.

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渐渐发现数学符号语言的魅力.

[?] 探究分类讨论逻辑趣味

分类讨论是在高中数学分析探究过程当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逻辑思维方式.

实际上,学生在很多概念的学习和习题的解答过程中,已经多次运用过分类讨论的思想了,只是缺少一个明确的点拨和系统的总结,使得学生没有意识到分类讨论逻辑的存在与应用途径.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及时点破分类讨论逻辑的存在,并且通过系统总结,为学生在具体数学问题的解决当中有意识地加入分类讨论逻辑思维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应强化教学的趣味性 篇7

一、在课堂上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良好气氛

课堂教学是我们目前教学的基本形式, 在课堂上创造一个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的气氛对学习活动是十人有利的。因此, 教学中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充分与学生情感交流, 加强心理交往

要注意运用教师的感染力, 在向学生提出要求时, 使学生感到亲切、善意, 这样做, 教师提出的要求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并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共同在解决问题”, 建立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师生之间的沟通、往来, 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的传递。但也经常借助于表情、手势、眼神等其它方式。教师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都与学生情感交流有关, 自己语气、声调、动作既要有分寸感, 又要有幽默感, 使学生不感到拘束。即使批评也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善意的。师生情感交融, “爱屋及乌”, 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在知识传授上“同频共振”, 情感交流上“情绪共鸣”。

2.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充分发扬教学民主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不挫伤学生积极性, 教学中允许学生畅述己见, 动手动脑结对议论, 给学生创造一个能主动探索的条件, 使之更生动活泼自觉地学习。要重视建立宝贵的师生共同见解的气氛。但是, 课堂上的民主式不是放任自流, 关键是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既有约束, 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课堂扭转中学到知识, 练到本领。具体讲, 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要提要求, 有约束。如该记的必须记, 该熟练掌握的必须熟练掌握;另一方面, 鼓励学生对活动任务的方式进行讨论, 提出意见。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学生个性发展和给予精神上的积极鼓励。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颇有见地的信息, 教师作出明确肯定判断后, 暗中加以吸收, 并适当调整原来预想的教学方案, 使授课更严密、科学, 既鼓励了学生, 又使教学过程自然而流畅。

3.努力建立一个“我们在进步”的学习环境

从儿童心理特点来看, 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内心, 产生对学习的愉快情感, 体验时, 就会增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信心更足。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结果, 利用学习成果反馈作用是很有成效的。在教学中应用反馈教学艺术,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师生的信息相互及时传递, 信息量得以控制, 取得最佳效果。另外, 要特别注意为差生在心理上精神上创造条件, 创造一种善意的环境, 激发他的兴趣和提高他的积极性, 这样差生的自信心就增强了, 上课不再担心、紧张, 对学习也就感到愉快了。

二、变枯燥无味为活泼有趣

六七岁的儿童刚刚跨入学校的大门, 对一切都存在着好奇心和新鲜感。从心理特点看, 他们渴望学习知识, 但感觉与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 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 从年龄特点看, 因年龄尚小, 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 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 感兴趣的全神贯注, 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总之, 兴趣对低年级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 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关, 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 要求教师“寓教于乐”、“教学有方”、“开窍有术”, 从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 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寓学习于游戏之中, 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

1.引导动手操作, 诱发求知欲望

所谓“动手能力”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进行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七八岁的孩子很好动, 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 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 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加深理解知识。因此, 在教学中, 可以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棍、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摆算式等等。

2.形式新颖的练习方式

要把学生获得的知识变为技能, 需要反复多练。我采用多种感官参与的方法。如在组织学生做口算练习时, 除了大家常用的视算、听算和对口令外, 还可以用“打手势算”的练习方法。总之, 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3.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 注意力不稳定, 不持久, 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变换教学方式, 通过做有趣的数学游戏, 让他们在玩中学, 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把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开火车、接力赛、夺红旗等。教材中的一些练习题, 做法上稍加改变, 也会深受学生的欢迎。因此, 一堂生动的游戏课, 可以调动全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玩中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4.生动有趣的学习竞赛

除了在游戏活动中搞些竞赛外, 还可以常搞“速算比赛”、“指得数比赛”和“抢答题比赛”等生动有趣的数学竞赛。大家跃跃欲试, 情绪高涨, 大大提高了练习的效果。

总之,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一个原则:“乐之者不如好之者”。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 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使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

摘要:趣味性是毛泽东同志早年提出的十大教授法之一,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运用于快乐教学更为重要。在实践中它不仅体现在教学语言方面, 而且也反映在教材的组织、现代教学手段的选用及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等方面。因此, 小学教学应强化教学的趣味性, 本文从不同方面剖析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趣味性教学。

巧增数学课的趣味性 篇8

一、 巧设问题情境,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只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上课时索然无味.尽管教师花了不少力气,也只会“事倍功半”.而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认真钻研,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趣味情境就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巧用典故、寓言故事创设情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我在讲授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在一次知识竞猜中,三个臭皮匠能答对题的概率分别为50%,45%,40%,诸葛亮能答对题目的概率为80%,如果将三个臭皮匠组成一组与诸葛亮比赛,各位选手独立解题,不得商量,团队中只要有一个人解出即为获胜,答对题目多者为胜,问:三个臭皮匠能顶上诸葛亮吗?题目一出,学生兴趣大增,经常听说这个谚语,所以就很好奇:三个臭皮匠能顶上诸葛亮吗?学生展开思考,讨论,得出结论.这样既印象深刻的掌握了知识,又验证了谚语的真实性.

(2) 巧用实际生活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设置情境:数学大师欧拉躺在床上静静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时,一只苍蝇突然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爬了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蜘蛛准确的抓住苍蝇问题,怎样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啊?即引入了新课,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讲解算法时设置情境:刘翔参加奥运会.按要求,如果刘翔的成绩超过世界纪录,电子屏幕上将打出“刘翔,破世界纪录”字样;如果刘翔的成绩跟世界纪录正好相等,电子屏幕上将打出“刘翔,平世界纪录”字样;如果刘翔的成绩没有或未及世界纪录,电子屏幕上将没有任何显示.已知世界纪录为12.81秒.问:怎样设计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算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二、 巧用多媒体,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

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由于教学手段的落后,学生对某些抽象的东西得不到感性的认识,只能凭教师的“纸上谈兵”,学生的学习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多媒体教学能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形象逼真,学生易懂.对于学生难以接受的内容,软件中设有动画,既生动又形象,学生一见就知,学习的劲头特足,个个都非常感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用多媒体进行突破教学,提高数学课的趣味性.

(1) 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

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抽象,再加上有些内容的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概念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可是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

例如在讲解圆锥曲线时,想让学生理解圆锥曲线是用一个平面从不同角度去截圆锥得到的,学生是很难想象和理解的.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演示给学生看,顷刻间一个很难说清的问题变得异常的浅显,而且还能直观的找出三种圆锥曲线区别.

例如在讲解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时,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平面中的动点到定点F的距离和到一条定直线L(F不在L上)的距离的比等于1的轨迹是什么曲线.演示的过程中P点在不断的变化,可是几何画板中显示的比值不变,形象的演示出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学生看完之后很是兴奋,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老师乘胜追击,接着演示比值分别为2和12所对应的轨迹.演示结束,学生就能准确地找出三种圆锥曲线统一定义中的区别与练习.通过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复杂的过程被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 复杂的例题简单化,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

应用多媒体教学,把数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题目简单化,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是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例如在讲解例题:直线y=x+b与曲线x=1-y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b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好多学生拿到题目之后数束手无策,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了厌倦与惧怕.为了避免以上现象发生,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演示给学生看,让直线:y=x+b平行移动,半圆的曲线不动,移动过程中学生就会一目了然,轻松的找到答案.而且在移动中还可以引出变式:b的范围是多少有2个公共点,b的范围是多少,没有公共点.一个图解决了三个问题,既把题目简单化了,又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三、 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加趣味性

教学幽默是教学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基本范畴.法国演讲家雷曼有句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上的幽默有趣,学生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并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数学课讲述的正是这种严谨的逻辑推理.而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的语言或事例,可以给紧张、沉闷、呆板的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

如我在讲授“四种命题的关系”时.我首先给出一个原命题:“兔子有耳朵”.当然,这是一个真命题,接着请学生说出它的逆命题,“有耳朵的是兔子”,这个命题改写是对的,接着推理,我说:“我们都有耳朵,我们都是兔子吗?”学生大笑.显然,它说明了原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同时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到命题改写的对与错和命题的真与假是两回事.这样就可以顺利地研究四种命题的关系了.

恰当地运用幽默这一艺术手段于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笑声中掌握知识,收到快乐教学的效果.还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使课堂变得更和谐.对于学生来说,宽松民主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教学相长,只有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敢向老师提问,陈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才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了,学生就会觉得学习的氛围是愉悦的、和谐的,是一种积极的情感.积极的情感可以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促进学生的强烈追求、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让学生动起来,找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生怕把问题给学生学生不能解决,浪费了时间.教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练得少,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久而久之对学习数学丧失了兴趣.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要达到教育培养学生的目的,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积极的发展.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把课堂教给学生,鼓励发言,激发兴趣.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地对话和交流.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学习是大有帮助的.它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提高,加深内容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发言表面是一个说,实际上是听、思维、表达等方面的反映.采用鼓励的方法让学生出色地完成,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地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思维或能力是有限的,鼓动学生多发言,集思广益,即能找到最简练的解题方法,还能让学生从中找到解题的乐趣,学数学的乐趣,引发学数学的兴趣.

(2)开展多种竞赛,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实践证明,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将竞争机制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使学生人人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他们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着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班级里就形成了一种比、学、帮、赶、超的学习氛围.当学生处在一个热爱学习,乐于学习的团体中,自然会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竞赛,学生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也会大大加强.

综上所述,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真正喜欢上数学,为了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轻松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开启思维,提高能力,我们就应该加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做到教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疏导学生,变死学为活学;引导学生,变难学为易学;指导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4

2.徐州市教育学会印发《教师如何走进新课堂》(学习材料)2006年2月

3.《陕西教育》2009年第211期陈桂香

《趣味数学书》的读后感 篇9

自三年级起,我开始订阅《趣味数学》,它是一本生动有趣的课外数学辅导资料。

借用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给人一条鱼,不如教他打渔的方法(或技术)。”就像我们的老师孜孜不倦的在课堂上教会我们学习时的方法或公式。《趣味数学》就像一本教你如何在知识的海洋里“打渔”的杂志——它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的要点,更我们掌握了学习中的方法。

《趣味数学》它的内容分为:科幻故事。名人数学家的成长经历。历史故事。开心笑话。脑筋急转弯,以及漫画;它以这些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数学世界的精彩。例如:科幻故事利用魔法的神奇让我们感到数学世界的魅力和神秘。科幻故事虽然只有一个叫《菜鸟魔法师之黑魔法复苏》,这是一篇每期连载的科幻故事里面的主要人物有:格鲁、贝奇、萨尔、吉米、托比和索拉,他们各有各自的本领以及独特的性格,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爱探险。所谓的菜鸟魔法师就是格鲁,他喜欢钻研魔法。托比是个数学家。贝奇是个语言学家。萨尔是个植物学家。吉米是个考古学家。索拉是个探险家。他们是一个个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人。通过读他们的故事,让我的思维变的灵敏,使我更加喜欢思考和发现问题。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第一册《趣味数学》名人数学家的成长经历中讲的是我国着名数学家——陈景润。

陈景润爷爷,从小就酷爱读书,可惜家庭贫困无法供他读书。小时侯陈爷爷每天一见到自己哥哥放学回到家就缠着叫哥哥讲数学故事。这件事一直被陈景润的母亲看在眼里,她一咬牙把陈景润也送进了学校。入学后,陈景润的成绩优异,可是因家庭困难,陈景润上了高中以后,不得不退学,后来,他在家里坚持自学一学期。从小到大,陈景润都酷爱看书,他与小朋友一起捉迷藏时,手里都拿着本书,然后往隐蔽的`地方一窝,等到大家都走光了,他也不知道。有一次,妈妈让他煮饭,因为专注地看书他居然连饭煮糊了也不知道。陈景润有着忘我的学习精神,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因此后来他成为我国着名的数学家。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这种酷爱读书的学习精神。

另外,这本书中的开心笑话和漫画让我们在一个充满乐趣的环境下学习数学,还用脑筋急转弯的方式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让我成为一个爱思考、爱发现的孩子。

《趣味数学》让我们在趣味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它使我的学习充满乐趣,也使我变得热爱思考。我喜欢读《趣味数学》。

【《趣味数学书》的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1.趣味奥数故事

2.奥数趣味故事

3.趣味数学书读后感

4.趣味数学书读后感范文

5.教学书籍的读后感

6.读科学书的读后感

7.数学书的读后感范文

8.奥数牛顿趣味故事问题

上一篇:人事行政办公室 3-5年战略发展规划下一篇:戏剧表演评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