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共12篇)
西华师范大学 篇1
0 引言
校园环境与每个学生密切相关, 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 校园生活垃圾是污染环境和危害师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污染源之一。目前, 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1.2~1.4×10-8t, 人均垃圾产生量450~500kg, 并且还在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校园生活垃圾的产量也日益增加, 种类也越来越复杂。为了解校园生活垃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优化建议, 本文就西华师范大学新校区校园生活垃圾进行了调查分析。西华师范大学是一所师范教育成果卓著、非师范发展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省属省重点大学,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500余亩, 建筑面积91.9万平方米, 分新老两个校区, 人口近3万, 相当于一座小型城镇。校园环境优美。学校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校园的绿化和垃圾清运, 并在校园内设置了大量的垃圾桶和一些小型垃圾中转站。
1 调查范围及时间
此次调查对象为西华师范大学新校区, 调查时间为2011年2月至4月。由于新校区内各个区域功能不同, 其垃圾成分有所差异, 小组将本校新区分成3个区域:学生生活区, 包括新区一、二期各个学生公寓在内的广大区域;教学区, 包括各个教学楼、运动场及各个院系办公室、行政楼等教学办公楼在内的广大区域;教教师公寓区, 主要是新区教师公寓区域;采样点、采样时间及采样频率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准确性。此次调查, 除垃圾中转站外, 在学生生活区内的公寓中选取四公寓及九公寓为采样点。教室公寓区在教室公寓的垃圾中转站中随机选取一个盛放垃圾的垃圾桶为采样点, 教学区随机选取一层为采样点。并在每个采样点现场进行分类测量其成分。每周每个采样点采样2次, 共5周, 共计采样10次以获均值。
本小组成员骑自行车巡游校园, 统计了学校新区内所有道路上的垃圾桶分布情况, 绘制了垃圾桶分布平面图 (见图1) 。
2 结果与分析
2.1 校园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
由表1可以看出学生生活区的垃圾组成成分单一, 其中废纸、塑料等可回收物品所占比例较大, 这与学生的生活习惯相关。教学区的垃圾主要来源于学生学习及教师办公等, 其中各个教学楼的垃圾量远远大于办公楼的垃圾量。教学区的垃圾组分主要是塑料、纸张等可回收物品, 对这2个区域可回收资源的回收可大大减轻学校的垃圾运管压力, 节约人力、物力, 同时有助于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 减少垃圾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教职员工与家属生活区的垃圾主要来源于各居民楼, 其垃圾成分与城市生活垃圾组分基本一致, 成分比较复杂, 可以回收利用的成分很少, 因此填埋与堆肥化是较好的处理方式。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来源于以上3个区域, 每天运往南充猫儿山垃圾填埋场, 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成分即西华师范大学校园垃圾需处理的垃圾成分。
2.2 与其他高校的成分比较
为了得出西华师范大学校园垃圾与其他高校的差别, 本文选择了合肥工业大学[2]作为对比, 对比的结果见图2。
由图2, 可知西华师范大学垃圾成分与合肥工业大学存在着差异, 这主要由于西华师范大学作为一个师范类高校其女生的比例远高于男生, 而女生生活习惯严重的影响到垃圾的成分。
2.3 日产量
据调查, 校园生活垃圾的估算参数见表2中。由表2知人均日产量为0.4千克。本次调查时间既不为垃圾产量高峰期, 也不为垃圾产量淡期。因此, 此次测得的垃圾日平均产量基本符合全年平均要求, 可看成校园生活垃圾平均日产量。影响居民垃圾产量的因素很多, 涉及人口的数量、结构、年龄状况分布及流动情况, 生活能源结构、地域、经济水平以及其他诸多因素和这些因素的交叉影响。西华师范大学人均垃圾日产量明显低于全国城市居民垃圾日产量0.8~1.0千克的均值[3], 人口是主要影响因素。作为一个教育性事业单位, 学生超过了人口的1/2, 而学生产生的垃圾类别及数量不好同居民垃圾作对比。据校园规划科介绍, 校园生活垃圾产量近几年来没有太大变动。可以预测, 在校园规模基本不变, 在校师生人数没有大幅度增加, 人们的生活方式不产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 以后的垃圾产量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2.4 校园垃圾收集清运
目前, 西华师范大学已经建立了一个垃圾回收处理体系。主要由西华师范大学后勤产业集团负责校内垃圾的收集及清运工作。
校区内目前没有专门的垃圾分类系统, 道路上的垃圾桶也为单一的普通垃圾桶, 并没有对垃圾进行专门的分类, 本校区虽然有一特色的塑料瓶回收机, 但机器故障多, 所以回收情况也不近理想, 公寓内每层也只有一个大的塑料垃圾桶, 各种垃圾都混合于其中, 有时垃圾多时还严重影响楼道的过往。而道路上的垃圾只有部分拾荒者将废纸废塑料等可回收物品拾走, 剩下的垃圾就全部汇集于垃圾中转站, 而在垃圾中转站也没有专门的分类, 而是通过垃圾车直接装走运往猫儿山垃圾填埋场。垃圾运输的路线为:学校中转站———顺庆区———嘉陵区———国道212线———南充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
3 问题与建议
虽然我校设置了大量的垃圾桶, 但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问题:
3.1 我校垃圾箱分布不均匀级学校的管理不到位
这首先体现在我校在人口过往较集中的地方, 因美观问题致使垃圾箱摆放较少, 从而造成产生的垃圾不能全部融入垃圾桶, 以致造成校园环境污染, 其次人员配置不到位, 学校面积较大, 人员数量较多, 活动范围广, 立即产生量大, 而清运人员较少, 以至于清运次数较少, 即每天清运一次, 从而产生污染面积大。
3.2 学生及清运人员的环保意识欠佳, 可回收利用的物品没有回收利用
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及清运人员的教育, 加大回收利用的宣传。
3.3 学校也未设置相应的机制管理可回收物品, 任由拾荒者去筛选, 导致垃圾桶周围散落垃圾
且垃圾桶的老化及严重损坏不利于清运。所以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管理并及时替换损坏的垃圾桶。
3.4 学校的垃圾箱未进行分类设置
主要体现在垃圾箱结构过于简单, 垃圾混放, 且无明确的分类提示标志。校园固体废弃物收集分为:
(1) 设置垃圾箱。在西华师范大学 (新校区) 校内的所有校道及生活住宅区均有定点安放垃圾箱 (如图2) , 并在教师公寓设置了垃圾集中车, 以方便垃圾收集保护环境卫生。
(2) 垃圾集中点装运。各宿舍区住宅区、教学区、商业区清洁人员负责将责任区域内垃圾集中收集:将垃圾桶内垃圾集中装车, 并运送到垃圾中转站, 停放在指定垃圾停放点。本校垃圾收集到中转站方式分为人工搬运、小推车、人力三轮车三种方式。
(3) 分区收集。西华师范大学配有垃圾运输车两辆。校内垃圾定点集中后均有该垃圾车适时转运至猫儿山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
4 结论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于学生生活区和教师公寓区, 其垃圾成分比较单一且垃圾成分中可回收比例比较高主要是塑料, 纸张等。垃圾成分随功能区的不同而不同。同时西华师范大学校园垃圾的清运与处理也存在着问题, 特别是校园的垃圾桶的问题。校园人均日产量估算为0.4千克这比城市人均日产量低, 这符合西华师范大学作为一个高校的特征。
参考文献
[1]郭新荣, 卫吉良.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其处理技术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5 (10) :130-131.
[2]吴文涛, 庆承松, 彭书传.合肥工业大学校园生活垃圾现状调查与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11 (11) :28.
[3]刘跃勇, 任福民.北京市生活垃圾成分及理化特性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2002, 26 (4) :51.
西华师范大学 篇2
兹证明xxx,女,出生于xxxx年10月25日,学号xxxxxxx,于2013年9月进入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学习4年制本科课程,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为大四在籍学生。已完成学期数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的规定,如果学生所有科目合格,预计在2017年7月毕业,并获取学士学位证书和本科毕业证书。
特此证明!
西华师范大学教务处 2017年5月19日
Studying Certificate This is to certify that Student xxx, female, born on October 25, xxxx, student No.xxxxxxxx, entered the Computer School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in September 2013 studying 4-year undergraduate courses.Her major is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s studying in the 4th academic year at our university.The number of completed semesters is 7.According to the 《Degree Management Statute of P.R.China 》, if the courses that the student studied are qualified, she will graduate in July 2017 and will obtain the Graduate Certificate and Bachelor Degree Certificate.This is the very certificate!
西华师范大学馆藏搪瓷盆考述 篇3
[关键词]搪瓷盆 黄洁光 抗战文物 民族精神
有学者曾提到:“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最深的伤口,抗战文物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于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抗战文物承载着亿万华夏儿女珍贵的历史记忆,同时也直接地展现出中华民族凝聚力量共同抵抗外来侵略者在政治、军事、生活等方面的历史细节。
在抗战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抵抗侵略者的事迹难以计数,无数的标语和口号充斥在战场的各个角落,时刻提醒着战士要以民族大义抵抗侵略。同时,这些鼓励士兵们英勇作战的口号也体现在士兵们日常生活的器物以及用品之中,例如衣服、床单、枕头、搪瓷杯以及搪瓷盆等。
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过程中,西华师范大学文物工作人员即清理出一件搪瓷盆,印在其上的图案和口号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精诚合作一致对外的决心,是弥足珍贵的历史产物。
一、搪瓷盆概况
搪瓷盆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广泛使用的生活用品,批量生产,再下发到各个战场的士兵手中。西华师范大学馆藏的这件搪瓷盆口径35厘米,通高10.6厘米,同其他馆藏的此类搪瓷盆规格相当。但疏于保护,该搪瓷盆局部损坏,残存质量612克,盆形为平底微鼓腹、折沿(见图1)。整个搪瓷盆外部以蓝绿色漆加以防锈保护,内部以白色为基调,图案着色以及文字口号以深蓝色为主,较为凸显,文案清晰。该搪瓷盆文字和图案较有特色,分布极为整齐,均匀有致。内圈口沿位置排列着一圈手持枪杆的国民革命军战士,头戴军帽,枪杆竖立,以上半身肩部和头部形象为主,精神抖擞,英勇威武,共计16个。盆身中靠下边缘部位有繁体书写的“掬我赤心,与寇拼命,溅彼热血,膏我弹刃”十六字标语。四句誓词之间以五角星符号隔离,以“掬我赤心”起,呈逆时针方向旋读,向日寇宣言:“掬起我赤诚的爱国之心与日寇拼命,将刀枪刺入你的胸膛,溅出你的尚有余温的血来为我清晰刀刃,拿你的血肉来滋养我的子弹。”此十六字口号直接流露出在民族危机关头战士们的抗战决心,带有浓厚的抗战时期的时代色彩。
由于保存状况不佳,此搪瓷盆整个盆体发生锈蚀,尤其是底部损坏现象十分严重,且大部分已发生脱落,仅有少量残存。盆子四周保存相对良好,部分区域较为光亮,包浆尚好,且图案与文字清晰可辨,无一缺损。虽然该盆损坏较为严重,但令人欣慰的是,盆底并未全部脱落,且保留下来的部分,形状近似中国版图,这一残缺的美又有了新的喻意。版图居中,四周是英勇的战士,即在战士们的顽强抵抗下,后方人民给予足够的生活物质补给,共同合作,保全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版图。
此盆原为西华师范大学老教师于20世纪50年代捐赠,具体来源暂无考。
二、十六字口号及其作者
据考证,“掬我赤心,与寇拼命,溅彼热血,膏我弹刃”十六字是黄洁光大致于1938年所作的抗日誓言口号。在当时处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民族矛盾空前尖锐,抗日任务极为艰巨。在此情况下,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黄洁光作为抗日国民革命军第29集团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为激励全国民众众志成城、奋起抗日,作了“掬我赤心,与寇拼命,溅彼热血,膏我弹刃”的誓词,强烈地表达了对日寇侵略中国的愤恨和抗战必胜的决心。由此可见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军民一心的情形。
黄洁光,四川省盐亭县人,时为抗日国民革命军第29集团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其妻是彭健修的长女彭君良,因丈夫出川抗日,日夜担心,生病去世。但黄洁光毅然坚守在抗日前线,大义的民族精神支撑他度过最黑暗的日子。他作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上校军官,在国民革命军中也有一定的地位,而在艰难的抗战相持阶段,黄洁光创作了这“掬我赤心,与寇拼命,溅彼热血,膏我弹刃”十六字口号,以激励29军前线战士。而这一口号的精神内涵也得到上级的认同,并决定采用黄洁光的慷慨激昂诗句作为战士们生活器具上的标语,目的也是为了提醒和激励全国军民时时刻刻不忘日寇的疯狂侵略,要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三、抗战文物的总体保护情况
自1931年抗战以来至1945年的14年间,日军侵略、抢夺、损毁的中国文物达1000万件以上,能够留存至今的这些抗日文物可谓都是精品。对于这些记录历史细节的载体,我们应该有良好的保护方案和保护措施。但在全国范围内,抗日文物的保护却不容乐观,这不仅体现在这些生产生活用品方面,也体现在建筑方面。在邑生的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描写了现阶段抗日文物的保护情况:“全国各级抗战文物保存基本完好的占42%,存在局部残损的占45%;损坏严重或已无明显地上遗存的各占6.5%。”由此可见,保存基本完好的抗战文物,还没有占到总数的一半。所以,对于抗战文物的保护,有更为清晰的保护思想指导和实际行动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以口号来赢得观众。
四、搪瓷盆的价值分析
战争虽已远离,但是抗战文物作为物化的历史将是长期存在的。作为抗日战争历史的重要见证,抗战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和精神价值,而这件搪瓷盆也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精神价值。
(一)历史价值
这件搪瓷盆图案为16个战士扛枪的画面。这是一个集体在共同作战,枪响的火花表现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表现出了战士们对日军的愤恨以及英勇杀敌的大无畏的气概。士兵所戴帽型应属于国民党军队,由此可见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双方同仇敌忾,共同捍卫国家领土。漆印的十六字誓词也贴切地表达了当时全社会抗战的热情和对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心。通过此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政治、军事、人文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能帮助后人更好地了解抗日时期这段历史事实。
(二)精神价值
这件搪瓷盆所拥有的精神价值包含在两个方面。其一,对于70多年前来说,它首先是前方战士的生活用品,作为一种军备物质,当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了战士们保障。另外,其“掬我赤心,与寇拼命,溅彼热血,膏我弹刃”的口号不仅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誓言,对于振奋士气、提升战斗凝聚力拥有不可计量的精神价值。其二,对于今天来说,这件战争时期的文物,是一件实实在在的物品,其文字图案真实地记录了日军侵华的行径,对于日本否认历史甚至歪曲历史,这都是最好的反驳证据。我们相信,有这些真实的抗战文物存在,历史将大大弘扬正义,伟大的正义精神不容磨灭。
作者简介:
1.彭少飞(1992-),四川泸州人,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0级历史学专业本科生。
2.景俊鑫(1991-),四川绵阳人,西华师范大学2014级考古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城寨考古、巴蜀考古。
知难而进自强不息——西华大学 篇4
学校现有校本部、彭州校区、成都市人南校区三个校区。校园面积近3000 亩。校本部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 毗邻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区, 西依望丛帝乡、扬雄故里, 岷江水自都江堰而下从校园蜿蜒流过。校园环境大气优雅, 植被葱郁, 景色宜人, 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环境, 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基于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校园网为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数字环境, 互联网出口带宽30.5G, 教务管理、党政办公、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后勤服务等均实现网络化。图书馆藏书及电子文献总量366万册。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学校现有22 个学院, 12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56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3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 12 个工程硕士领域, 80 个本科专业, 以工为主, 工、理、文、管、经、法、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4 万人, 研究生2000 余人。学校面向全国28 个省 (市) 招生, 并招收空军国防生、边防军人子女预科和乒乓球、健美操、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具有面向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800 余名, 其中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及四川省“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专家近百人, 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外著名专家近20 人担任学校特聘教授。
学校以“求是、明德、卓越”为校训, 传承“知难而进, 自强不息”的优良办学传统, 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 确立了培养“具有高尚的人格素养、强烈的责任意识、扎实的实际能力、奋进的改革精神的优秀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始终以人才培养为办学的根本任务, 激励追求学术卓越, 坚持内涵发展, 提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培育具有西华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学术精神。
学校高度重视、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励基金, 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 提供专门场地和充足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 实施一、二课堂互动,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增强。
学校拥有5 个国家级和15 个省级特色专业 (专业综合改革) , 17 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专业, 2 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试验区, 1 个国家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8 个省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1 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4 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1 个省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 个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 个四川省“2011 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个省重点实验室, 2 个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 13 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3 个省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 1 个省区域与国别重点研究基地, 5 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2个省行业协同创新中心;8个省重点学科;54 个校研究中心 (所) 。学校坚持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近五年承担或参与了500 余项国家重大专项、“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和一批部省级重点科研课题, 以及大量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 取得授权发明专利近130 项, SCI、EI、CSSCI收录论文1300 余篇, 出版专著50 余部;获得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和各类成果奖30 余项。学校以“能源与动力工程、食品与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工程”为特色优势学科, 重点发展与建设以“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的大学科技园, 开展汽车工程、流体机械、农业机械及智能机器人、食品加工、新材料、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成果转化, 积极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地方政府紧密合作, 成果转化及项目合作产生了巨大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
学校重视对外开放,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同北美、欧洲及亚洲的30 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奥地利、意大利、瑞典、捷克、以色列、日本、韩国、泰国的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 有效开展了学生交流、学术交流、合作科研及师资培养等活动。
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篇5
西华师范大学重点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学(2010)、体育教育(2010)、地理科学(2010)、生物科学(2007)、汉语言文学(2007)、物理学(2009)
省级特色专业:环境科学(2010)、心理学(2010)、应用电子技术教育(2010)、生物科学(2006)、汉语言文学(2006)、历史学(2007)、教育学(2007)、物理学(2007)、化学(200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8)、音乐学(2008)、地理科学(2008)、生物技术(2009)、体育教育(2009)、教育技术学(2009)
西华小区 城西的不老繁华 篇6
李刚:我是个外地人,看了“热卖老小区”盘点后,觉得很好,有了这组文章,省去了我找房的很多麻烦。
赵勇:老小区交通太堵,没有停车场,房子漏水,房价还贵。
王莱雷:新迎小区治安不好,乱麻麻,停车难。
刘健龙:老小区房租好贵呀!
钱涛:我对昆明老小区特别有感情。到昆明10年来,一直住着农民出租房。总想何时才能在老小区买套房,颐养天年就好了。
点评机构:
点评嘉宾:玛雅房屋云南总部市场情报部 李海
采 访:
点评机构:
点评嘉宾:昆明佳佳灵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采 访:
西华小区位于西园路、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对面,由中房集团开发,竣工于1996年。小区户型95%以上为70-85平米。80平米以上的是3室户型,但因总面积太小所以卧室很小。不过那个年代的小区大多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小区的停车。小区内靠近南二环一侧有个很大的停车场,加上东侧一条小路用于停车,解决了小区住户的停车问题。
小区有一个缺点,因为靠近南二环,春怡里和秋韵里靠近铁路的4栋房子会受到影响。
西华小区半径1公里内分布有很多城中村,随着昆明5年内改造完毕城中村的规划实施,整个片区会有一个质的提升。从长远来看,具有一定优势。
西华小区自从建成以来就得到好评与关注。1996年被评为“云南省住宅示范小区”,并获得“鲁班奖”。小区建筑形式多样,出现了一梯两户、一梯三户等。各种配套、交通都比较全面。建筑质量比较完善,适宜居住。
整个小区配套全面,就学、就医、出行较为方便。虽然小区周边没有大型超市,但离大观商业城只有15分钟车程。银行集中是这个小区的一大特色。
目前小区周边的道路逐渐在改善,随着西华北路的道路微循环改造、西坝路下穿等工程的实施,未来小区升值有一定空间。
西华 记住它的吃
◆ 记者王洪君/文王新/图
其实记忆一个城市往往是先记住它的吃,然后才是什么支离破碎的东西,最后一拼,呀!一个很完整的记忆就烙上了,再想抹掉,除非醉后失意的那一刹那。
西华的吃首先就是煳辣鱼(这个“煳”字是用了各种方式才找出来的),吃起来确实味道不错,以至于有段时间大家说到西华吃饭,不用告诉什么地方,等到开席的时候保证都齐刷刷地坐在那里。锅里热热闹闹,外面人来人往,小工跑前跑后,朋友七嘴八舌,有些“不检点”的面前已经把鱼骨头堆成山了,还装模作样道:“大家吃,快吃!”等你反应过来,只有重新点菜啦!
“汽锅鸡”是不能不吃的,一小盅一小盅的端上来,宛若现在人们疯狂迷上的普洱茶茶壶一样。小眼中冒着热气。实际上我是不喜欢这种婉约的吃法的,往往为了大快朵颐,要上两三份,齐齐地倒进大碗里,连吃带喝,估计也就3-5分钟时间,盆干瓦净,还要看看别人盅里的,意犹未尽。
靠近北门的地方有一个铺面,店主更换十分频繁,一会儿火锅,一会儿炒菜, 一会儿串串香,不过因为经常在这一带活动,即使风味常改,也乐得儿到里面换换口味,奇怪的是,每一家总是做不长,虽然生意不错。
诗人朋友雷平阳经常带着另外一个作家来西华,后来也就知道了这哥们叫倪涛,云南作家,酒量很好。酒后就会在西华的路边背诗,古往今来的那种。每当他背第一个字的时候,朋友开始往四下里闪,当他背完时,朋友们已经不见踪影。
小区概况
1.住宅:
整个小区由三个组团组成,分别是春怡里、夏蓉里、秋韵里。共计35栋房屋1400套左右。都是7层板式结构住宅,外墙为涂料。只有临西园路一侧的两栋商住楼外墙为瓷砖。小区管理不错,阳台都没有外挑。清一色深褐色铝合金窗外观比较整齐。
2.商业:
小区入口处有一个小型廣场,周围分布着40多间小商铺。单套面积在30—60平米,大多数经营副食杂货、牛奶、便利店、裁缝、美容。另外临西园路的两栋商住楼底层也有商铺,面积较大,均在150平米以上。与西园路另一侧一些建筑的底层商铺形成了相对齐全的商业配套设施,还有银行、药店、服装、大型餐馆。
3.交通:
经过小区的公交线路有4、22、62、75、80、95路等,出行比较方便。
4.配套:
小区内有西华小学和西华幼儿园,可解决小区儿童就读问题。校内有一个足球场。幼儿园是双语幼儿园。
5.二手房价格:
西华师范大学 篇7
关键词:西华大学,毕业生,考研,就业,选择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013年1月考研热潮刚过, 2014年西华大学考研热潮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 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招聘已接近尾声, 而研究生考试的报名也正在火热中结束。一面是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面是日趋激烈的考研竞争, 那么究竟哪个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呢?这个问题摆在了所有毕业生的面前。
(一) 对选择考研的动力来源进行假设
1. 社会经济发展对研究生需求的增加
随着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学历层次也越来越高, 当今世界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人才战略思想就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多功能人才, 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以科研为主的高层次的专业教育, 其培养的人才能够在更高程度上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必然会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
2. 躲避就业压力
现在社会就业门槛越来越高, 许多用人单位都要求研究生学历, 而且本科毕业生工资太低, 在双重就业压力面前, 本科毕业生深感自己的学历偏低, 与其委曲求全, 不如再拼搏几年。
3. 盲目跟风
看到同宿舍、同班级的同学朋友都在为考研奋斗, 形成一种从众心理, 很多同学就产生了随大流的想法,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加入了庞大的考研大军。
(二) 对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原因进行假设
1. 专业特点
专业之间的差异是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与考研的选择上存在困惑的另一个原因。
2. 家庭因素
查阅数据显示大学生生选择就业的原因中选择“家庭负担重等家庭因素”的有27人占到12.7%。由此可见家庭因素在大学生选择就业与考研时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3. 就业能快速增长社会经验
很多毕业生表示, 现在研究生的就业率反而没有本科生高, 研究生在学校继续深造的这两三年, 本科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快速增长自己的社会阅历, 薪酬也随即翻翻。他们认为在社会上的继续学习比在学校的继续学习更值得。
二、研究设计
就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西华大学的学生面临的选择有多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 有父母的期望, 有自身的追求, 有社会的压力逼迫着他们选择就读研究生。而在另一方面, 专业的差异、经济的限制、现实就业率与预想存在的偏差促使他们不敢就读研究生, 那么因为这些原因对大学生就读研究生的到底有什么影响呢?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研究设计:
西华大学研究生数据研究调查
调查对象:西华大学2010、2011级在校大学生
调查项目:关于考研与就业去向调查
调查方式:随机抽样调查
抽样方法:分层抽样在10、11级大学生中各抽样100份, 其中各有男女抽样单位50个。
具体调查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 收回200份, 有效200份。
调查时间:2012年5月
调查人:豆娇
调查内容:考研与就业的选择、选择考研的原因、选择就业的原因。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对“选择考研与就业状况”的分析
“是否选择考研状况”分为“考研”、“就业”、“不确定”三种情况。
1. 从整体对选择考研与就业状况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些数据。“考研”的占27%, 从侧面反映出了西华大学生趋向于继续深造的意向。“就业”的占42%, 这说明, 同学中绝大部分都是选择不考研的。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不确定”, 占20%, 说明还有人处于迷茫中。考研与不考研对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一条不错的选择题。通过图表可知“考研”、“就业”能说明大多数人的情况。
2. 分析男女生对考研与就业选择
由分析可知, 性别对于考研与就业的选择上是有影响的。女生在对于自己的未来的选择上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西华大学很多专业都是偏工科, 女生在就业方面相对于男生有着一定的弱势, 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女生处于逃避就业压力或者是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考虑选择考研, 女大学生不得不通过继续读书, 求得一个高学历, 为以后的就业寻找更好的机会, 女大学生报考研究生增加, 其中就业压力大是一个原因。
(二) 对毕业后直接选择就业的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42%的同学直接选择就业, 占了被调查人数的大多数。对其分析了具体原因, 其中, 有45%的同学选择了专业特点, 而选择这一因素大多数同学都是西华大学近几年就业率持续较高的车辆工程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10%的同学认为考研费用太高, 而家庭经济状况不好, 直接选择工作, 减轻家里的负担;38%的同学认为就业能快速增长社会经验, 他们认为在社会上的继续学习比在学校的继续学习更值得。而7%的同学是因为其他原因选择了直接就业。
四、结束语
总之, 不管是考研还是直接就业, 到最后不过是殊途同归, 关键要作出一个理性的选择, 要着眼于自身长远的发展, 而非一时的冲动。作为高等学校来说, 要加强学生考研的引导, 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并加强对自我的认识, 对考研与就业作客观比较、分析、判断, 适合考研的鼓励其考研, 适合就业的鼓励其就业或个人创业。对家长来说, 不要都抱着让孩子成为硕士、博士的过高期望, 要理解自己的孩子, 引导孩子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之路。对自己来说, 更要“认识你自己”, 应该有充分的自我认识意识, 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长、喜好, 做好判断, 慎重选择。
参考文献
[1]薛天祥.研究生教育管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高玲琍, 周凯.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的自我定位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7) :208
[3]李庚.对提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77.
西华师范大学 篇8
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对自身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大学生正处在自我概念确立和发展的时期, 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成为影响其适应新群体、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
国内不少学者对大学生自我意识进行了研究, 主要包括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 自我意识中存在的冲突及解决方法[2], 培养自我意识的方法 ( 如绘画疗法) [3], 自我意识与人格特点 ( 如恐惧与自尊) 的关系[4]等。还有部分研究者从自我意识的维度 ( 如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方面对怎样培养大学生自我意识进行了理论分析。
上述研究中的实证调查研究大多采用问卷调查法[1]对自我意识的特点及水平进行研究, 但是结合团体心理辅导研究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的较少。鉴于团体心理辅导被广泛用于网络成瘾[5]、人际关系[6]、戒毒[7]、学习动机[8]等方面。本研究拟结合团体心理辅导和问卷调查法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效果。具体而言, 本研究选取了西华师范大一新生样本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帮助大学生健全和发展自我意识水平, 并以自我概念量表得分作为评价指标, 研究团体心理辅导是否是一种有效的改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的方法。
( 一) 被试
被试从西华师范大学自愿参加大学生自我意识团体心理辅导的大一新生中随机抽取, 他们来自不同的院系。总共28人 ( 其中男生11人, 女生17人) 接受了团体辅导。所有被试均心理正常, 未见任何明显器质性疾病。并在自愿的原则下签订了团体契约书, 要求成员不能无故缺席, 要求成员要保护其他同学的隐私、与其他成员真诚互动、认真参加活动, 愿意接受其他成员的监督等。
( 二) 测量工具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 TSCS) 由美国心理学家费茨 ( W. H.Fitts) 于1965年编制, 1988年进行了修订。该量表共有70个题目, 两种不同的纬度划分方法, 第一种是划分为6个维度: 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及自我批评; 第二种是划分为3个纬度: 自我概念、自我满意、自我行动。采用5级评分, “完全相同”记5分, “完全不相同”记1分。量表总分和因子分的得分越高, 表明自我概念越清晰, 对自己认识越全面。
( 三) 实验过程
本研究为实验组前后测时间序列设计。运用自我意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对实验组的成员进行为期5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团辅前后分别对被试进行自我概念量表测量, 并于团辅结束的1个月后对被试进行自我概念量表的再次测量。团辅总共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知你识我阶段。第二阶段为我是谁阶段。第三阶段是谁塑造了我及接纳自我阶段。第四阶段为增强自信并评估人生阶段。最后一个是回顾总结和告别阶段。
二、研究结果
( 一) 团体心理辅导前测实验组、对照组测量结果的比较
在大一新生自我意识团体心理辅导开始前,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被试进行了实验前测, 测量了自我概念量表。通过T检验可以知道, 自我概念总分及各维度的分数在两组的前测中不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检验在自我概念各个维度及总分上, 二个组是否存在组间差异, 进行T检验。从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 在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前,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自我概念的各个维度以及总分上, 没有显著差异。
( 二) 团体心理辅导后测实验组、对照组测量结果比较
实验组实施为期5周的自我意识团体心理辅导, 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在团辅结束后的同一时间里, 对他们进行心理测验, 与前测使用的量表相同。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自我概念各个维度及总分上的后测结果见表2。
从表3可以看出。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自我概念差异显著 ( T = 5. 872、P = 0. 000) 。其中, 心理自我 ( T =4. 356、P = 0. 000) 、家庭自我 ( T = 3. 437、P = 0. 002) 以及社会自我 ( T = 3. 896、P = 0. 001) 差异显著, 其P < 0. 01。
( 三) 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调查实验组、对照组测量结果的比较
团辅结束1个月后, 我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的自我概念状况进行了再次测量, 以检验团体心理辅导对自我概念的追踪影响效应。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团辅结束1个月后在自我概念各个维度及总分上的测量结果见表4。
从表5可以看出: 在团体心理辅导结束的1个月后,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自我概念差异显著 ( T = 6. 130、P = 0. 000) 。其中, 心理自我 ( T = 4. 547、P = 0. 000) 、家庭自我 ( T = 3. 420、P = 0.002) 、社会自我 ( T = 4. 139、P = 0. 000) 的追踪影响效应极其显著, 其P < 0. 01。
三、讨论与分析
从上面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 实验组与对照组成员在团体心理辅导前的自我概念水平没有明显差异。经过为期5周的团辅后, 实验组与对照组成员的自我概念水平差异显著, 其P < 0. 05。其中, 心理自我、家庭自我、道德自我以及社会自我等几个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提高 ( P < 0. 01) , 这说明在某些方面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提高作用。已有的相关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关的自我接纳有明显的改善作用[9], 而本文的这一结论和已有的相关研究的结论一致。此外, 1个月后的自我意识水平测量结果表明,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持久性的影响。这些研究都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作用, 作为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 我们应该多对大学生开展一些有利于改善其自我意识水平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以增强大学生对自我的了解, 明确自身的定位。
四、结论
大学生自我意识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改善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 而且对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也有显著的持久作用。
参考文献
[1]赖文龙.大学生自我意识研究[J].心理科学, 2009 (02) :495-497.
[2]耿晓颖.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 2008.
[3]邹丽芸.绘画疗法对大学生自我意识提升的应用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 2012.
[4]叶舒.大学生负面评价恐惧与自尊、自我意识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2.
[5]孔明, 傅文青, 刘伟等.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 (01) :137-140.
[6]姜海.人际模式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改善的实验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 2013.
[7]王飞.戒毒抗复吸团体心理辅导效果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 2013.
[8]雒力静.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中生学习动机干预策略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5.
西华师范大学 篇9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南充市几所重点中学 (南充高中、南充十中和南充一中) 的高一政治部分教师以及西华师范大学分配到这几所重点中学实习的学生。其中以这部分实习生为主要考察对象。
2.研究方法
(1) 调查法。
向在各实习基地进行教育实习的实习生及其指导教师发放了“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调查问卷。采用先分层抽样然后随机抽样的方法, 发放问卷50份, 回收43份, 回收率为86.0%。有效问卷38份, 有效率为88.4%。其中, 30份问卷为实习生填写, 8份为实习基地的高中教师填写。
(2) 访谈法。
在与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和实习生的交流过程中, 针对新课改下如何把握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课程的新变化等内容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就他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进行了深入的咨询。
(3)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新课改相关论文30余篇和专著3部, 力求为实习生更好理解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提供可供参考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新课改下思想政治专业实习生的困惑
学校思想政治专业实习生是第一次接触新课改。虽然在暑假进行了新课改的相关培训, 但在与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和学校实习生的交流中发现, 他们仍有较多困惑,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有知识体系与新教材体系的有机结合
新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 更具有生活性和时代性。但教师的知识跟不上时代发展形势, 呈老化趋势, 不适应新教材的要求。从调查结果看, 在回答“你能否将教师原有的知识体系与新教材的体系有机结合起来?”这一问题时, 在38份有效问卷中, 仅有6人选择“没有难度”, 32份选择“有一定难度”。座谈中发现, 大部分教师已习惯旧教材按照学科知识逻辑编排的思路, 而新课改要求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来解读教材。因此, 上课时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按旧教材的模式教学, 使学生听得不知所云, 实习生也表示深有同感。因此, 学校思想政治专业在专业知识传授方面应掌握时代发展的脉搏, 将新课改的内容融入大学相关课程的教学, 更加注重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契合。
2.普及经济学常识与全面提高经济理论素养的有机结合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上的最大变化是对知识总量和理论难度作出了适当调控。此次调查, 在“你认为新课改下高一《经济生活》课的教学应以普及经济学常识为主, 还是以提高经济理论素养为主?”问题的回答时, 有效问卷中高达34份问卷 (其中高中教师4份, 实习生30份) 选择了“存在一定的困惑”。几位资深高中政治课教师都说有些非常基础的、值得学生探究的知识点被淡化了, 如价值规律的作用, 商品的基本属性等基本内容;而有些较深奥的经济学知识, 则只用简单的几个字就解释了, 如讲需求弹性时, 只有一幅漫画, 剩下的内容更多的是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3.课堂活动的多样性与有限的教学时间
新课改要求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采用情景教学法、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活跃课堂气氛。出乎意料的是, 在有效的38份问卷中, 对“你能否处理好课堂活动的多样性与有限的教学时间的关系?”的回答, 全部问卷都选择了“有一定困难”。在与实习基地的高中教师交谈过程中, 大家都谈到新课改实施以来, 学生负担减轻了, 学生开始动起来, 课堂开始活跃起来, 但课堂开始乱了, 课时开始不够用了。因此,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 怎样使课堂既不死也不乱, 是摆在诸多实习生及高中政治教师面前的问题。
三、实习生把握《经济生活》课新变化的做法
师范院校承担着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使命, 而教育实习又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环节, 是对师范生进行教学工作初步训练的重要形式, 也是提高和检验师范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 思想政治专业实习应正确把握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课的新变化, 从思想、知识和方法等方面做好准备, 深刻领会新的教学理念, 并将新的课程理念化为自身的知识, 为今后向学生传播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1.加强政治方向的引导
高中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可塑性较强。因此, 在教学中, 要紧紧围绕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展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训练, 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例如, 针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拜金主义的现象, 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初次登上中学讲台的实习生, 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2.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 高中课程内容的变化也体现了基础性要求。未来的教育不应仅局限于对学生坚实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更应培养他们的行为能力, 并将之深入到精神生活之中。因此新的课程改革不否认学生知识储备的必要性, 而是要在知识内容的把握上更加注重知识的体验和感悟的经历, 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操作性, 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学校思想政治专业的实习生在具体教学时, 不应弱化基础知识的教学, 而应具有广博、精深、融会贯通的专业科学知识, 通晓专业学科的前沿发展态势, 并在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探索精神。
3.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新课标指出, 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教育实习是实习生自我的教学思维与方法的初步形成时期。因此, 在平时的实践锻炼中应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为本, 采用灵活、开放、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如为了把枯燥、生硬的货币的产生过程讲得更生动、形象, 可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 用大量图片和故事将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形象地展示出来。此外, 还可采用提问、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 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 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 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 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4.从实际出发, 弹性处理教材
尽管新教材按框安排内容, 一般一框讲一课时, 但毕竟各框内容深浅不同, 有多有少。因此, 实习生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模块特点作出灵活处理, 从实际出发来安排教学进度, 从总量上控制教学内容。如可对教材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进行大胆的改进、调换、重组或舍弃, 使教材资源更优化;也可根据自身的性格和兴趣爱好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进行教学, 从而形成富有鲜明个性的教学风格。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学生择师而学的状况将无情摆在每位教师的面前, 教师的优胜劣汰和竞争上岗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因此, 作为即将登上讲台的思想政治专业实习生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学者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应重视学生的参与、思考和实践,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思路上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 与生活对话, 与时代同行, 构建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载体的新的课程思路。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专业实习生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原有知识体系与新教材体系的有机结合、普及经济学常识与提高经济理论素养有机结合、课堂活动多样性与教学时间有限等方面的困惑。把握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课程新变化的对策是:加强政治方向的引导;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弹性处理教材。
关键词:《经济生活》课程,新课改,实习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万芳.论“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材的创新与使用[J].柳州师专学报, 2008, (10) .
[3]李翠英.新形势下师范院校如何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J].祈州师院学报, 2010, (6) .
西华师范大学 篇10
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主要还是按专业划分培养人才。专业建设水平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而学院专业特色活动能直接影响专业建设的水平, 因此, 专业特色活动的建设是一个专业发展的关键, 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作为一个二类本科院校中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其声誉资源、物质资源和生源资源都无法与国内一流艺术类大学相提并论, 如果不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将很难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依托专业特色活动打造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品牌活动是师范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专业特色活动建设的基本情况
多年来, 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秉承“专业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理念, 注重激发学生的潜能, 着力培养学生较强的设计创造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市场设计意识和市场竞争力,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发展, 学院依托专业特色, 形成了专业特色活动之“服装设计大赛”。“服装设计大赛”, 从服装选题、服装款式设计、服饰配件设计、图案设计、服装色彩、手工印染、服装制作到模特展示均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充分展现学生的专业水平, 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和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良好平台。自2002年举办首届服装设计大赛以来, 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服装设计大赛分准备、初赛、决赛三个阶段, 大赛主题结合时尚潮流及专业特色产生, 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 当年十二月初举行决赛, 2014年12月举办第六届“执我画笔、置我华裳”服装设计大赛赢得校内外媒体广泛报道, 师生一致好评。
三、专业特色活动建设的成效
服装设计大赛充分发掘了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的潜质和能力, 体现了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优良的教学风气和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服装设计大赛能有效地调动学院学生以赛促学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 不仅每一届比赛参选作品的数量有较大的增长, 服装设计的课程也深受学生喜爱, 从最初只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选修服装设计课程到现在其他专业学生甚至是其他学院学生争先选修该门课程。学院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师资配置上也越来越专业化、系统化, 2013年学院开始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招生, 2014年是招生的第二年, 从这两年招生情况来看,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报考学生爆棚, 可见服装设计大赛本身对专业发展做出了有利的推动。
每一届大赛都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服装作品和创作者。有的服装作品以白色尼龙布与极具表现力的玻璃纸相融合, 添以立体构成的表现技法相辅, 塑以修身的造型, 明快的色调简约而不简单, 清新而又不失大气, 凸显出女孩青春浪漫、优雅单纯、美好的生活状态;有的服装作品设计新颖、风格迥异;有的服装作品彰显创作者独特的工艺手法等, 通过专业特色活动促使学生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 理解服装与服饰设计的概念和掌握设计方法, 通晓从灵感到表现、从绘画到造型的全过程。
四、专业特色活动建设的现状及发展
如今, 服装设计大赛在学校、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已趋于成熟, 同时也引起了兄弟院校和学生家长的广泛关注。参赛学生们通过自己优秀的作品展示出专业水准和设计才华, 并学会通过以赛促学提升专业技能, 在比赛中将设计理念与企业需求对接, 将服装企业与服装市场运作关系联系起来, 力争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经济效益,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大赛这个平台, 学生用专业的设计和优雅的表演不仅展示了“青春、高雅、健康、时尚”的当代大学生形象与艺术修养, 也体现了学生的艺术设计创造的专业技能和艺术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 进一步推动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发展。
未来路上, 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全院师生将携手共进, 不断完善服装设计大赛, 提高专业特色活动质量, 加大宣传力度, 扩大专业特色活动影响力, 将服装设计大赛推向社会, 提升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社会知名度。
摘要:学院专业特色活动对推动专业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遵循专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利用学院办学的特殊优势, 结合服装设计大赛, 通过加强规范性建设, 逐渐形成了彰显专业特点的特色活动, 进一步促进专业发展。
关键词:专业特色活动,服装设计大赛,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参考文献
[1]何琼.专业-专业目标-专业特色与专业建设[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5) .
西华师范大学 篇11
不久前,林依轮以歌手的身份主持央视一套名牌栏目《天天饮食》。凭着一手过硬的厨艺和轻松风趣的主持风格,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大厨”。谈及这次转型的成功,林依轮自称“幸福又幸运”:“感谢我的爱情鸟!感谢我的太太西华!是她给了我最大的施展空间......”
另一只爱情鸟飞来了,奏响锅碗瓢盆交响曲
1988年,22岁的林依轮离开老家石家庄,独自南下淘金。随后,他加盟中唱广州公司艺术团,成为一名舞蹈演员。
第二年,林依轮认识了广东歌舞剧院轻音乐团的台柱子——黄琏。不久,两人相恋了,经常同台演出,感情渐浓。
1991年初,因演出市场不太景气,林依轮不顾黄琏的反对,前往南美洲的玻利维亚闯荡。身无分文时,他应聘进了当地的一家中餐馆当厨师。半年后,他思念着国内的女友,飞回广州,在歌厅里当歌手。
1991年底,林依轮和黄琏结婚了。婚后,他们经常为琐事争执不休。1993年11月,一曲《爱情鸟》让林依轮唱红大江南北。他准备去北京发展,然而,黄琏却不愿离开广州,两人为此产生了较大的分歧,最终导致分手。
第二年春天,林依轮与黄琏离婚后,廣州新时代影音公司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他成了该公司的签约歌手,推出首张个人专辑《爱情鸟》。就在这时,另一只爱情鸟悄然飞到了他的身旁。
一次偶然的机会,林依轮经朋友介绍认识了身材高挑、形象摩登的西华。西华大他1岁,是全国“美在花城”模特大赛的亚军,拥有一家模特经纪公司。初次相遇,他俩并没有产生爱情的火花。
没多久,林依轮在一家歌舞厅里遇见西华,眼睛不由得一亮,心里轻颤了一下。在随意搭配的一曲慢舞中,他的手一搭上西华的腰,刹那间,觉得她就是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
怎样赢得西华的芳心呢?林依轮绞尽脑汁后,有了不错的主意。那天,他见到她后,强调自己是“海归大厨”,盛情邀请她去他的住处做客,要她“尝尝”自己的厨艺。她婉言谢绝十几次后,终于答应了他。
1994年8月的一个星期天,林依轮早早地去了西华的单身公寓,将她接到自己住处附近的农贸市场,请她陪自己买菜。他整整转悠了一个小时,才买到两小袋“最新鲜、最安全、营养价值最高”的菜。
回到住处后,林依轮穿上白大褂,系上白围裙,头上扣着一顶高高的厨师帽,哼着歌走进厨房,开始忙碌起来。
那天中午,林依轮端出三道菜:水煮肉片、素炒土豆丝和丝瓜豆腐汤。这都是西华最爱吃的,她一尝,果然鲜美无比,她胃口大开,吃了很多,感觉如同盛宴。
从此以后,林依轮隔三差五“邀请”西华去他那里吃饭。他让她在客厅里看电视,自己一头钻进厨房里,切菜、操勺、放油、加盐……每个动作都深深地打动着她,西华的芳心就是这样被他慢慢俘虏了。
见时机成熟了,林依轮像变魔术一样拿出一枚戒指,正式向西华求婚,她一口答应了。在她看来,像林依轮这样事业有成、做得一手好菜的男人,是最理想的伴侣。
兼做“家庭妇男”,烹出五味俱全的生活
1996年春节,林依轮和西华在广州举行了婚礼。婚后,他决定去北京发展。西华随林依轮北上,当起了全职太太。
在北京安家后,小两口的经济条件不宽裕,买不起私家车,所住的亚运村附近又没有菜市场。每天早晨,西华都要骑着自行车到5公里外的菜市场买菜。
转眼到了1999年2月,西华有了身孕,林依轮发挥自己的特长,专门给她开出了“安胎营养保健餐”,并亲自掌勺。他笑着说:“只有让你吃好了,小宝宝才能汲取更多的营养。”他还经常陪她出去散步、晒太阳。
这年11月20日,林依轮和西华有了一个儿子。他给儿子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叮当。当时,他的演出任务繁重,但只要回到家里,就动手给西华煲汤,从补血、益气的到催奶、滋阴的,应有尽有。
2002年7月8日,林依轮和西华的小儿子大雄呱呱坠地了。产后不久,她没有奶水,喝什么汤都不见效果。
于是,林依轮推掉演出任务,从早到晚照顾着妻子和新生儿,短短几天就瘦了一圈。因他过于投入,那个月嫂反而没事做了,说林依轮是自己所见过的最称职的丈夫和父亲。
因奶水少,西华的身体出现了发福的迹象。每次吃饭时,她开始忌口,很多以前爱吃的菜也尽量少动筷子。林依轮急了,说:“你吃得这么少,会把身体拖垮的。”她告诉他:“我觉得自己过于丰满,所以就想瘦点儿。”他看着桌上的剩菜,皱着眉头说:“这样吧,我来想想别的办法。”
第二天开始,林依轮让餐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早餐是一份全麦果蔬套餐,他把大蒜去皮捣成蒜泥,加干莳萝和一点橄榄油,拌匀,涂在全麦面包片上,然后将面包片放入烤箱烤熟,再扣上切片的樱桃小萝卜,然后把猕猴桃与香蕉加矿泉水打成汁倒进杯里一起端给西华。焦香松脆的面包、浓郁的蒜香、爽口的小萝卜,配上酸甜适宜的果汁,她觉得口感是一流的。
午餐也不再是三盘两碗,而是缩减成了一道凉菜。他将西瓜、黄瓜、莴苣、冬瓜、西葫芦用挖球器挖成小圆球,然后将柠檬切片后与薄荷叶一同入锅,用蜂蜜加水煮开,最后将这些素果球泡进去端给她品尝。
晚餐是荤菜,他把豌豆与黑豆煮熟后,用搅拌机打成蓉,再放鱿鱼末、鸭肉、牛筋,再打成蓉,热炒后放入盘中。与之相配的主食是用大米、薏仁、黄豆、杏仁、鲜玉米粒煮成的粥。
林依轮每天都让西华喝荷叶茶,说这种专用饮料不仅能清热消毒,还有减肥功效。一个月后,西华的体重减了2.5公斤。见她一脸喜色,林依轮炫耀说:“我跟你说,别以为我这些菜是随便做的,我早就咨询过营养学家了。专家说一个人要保持体重,每天每公斤必须摄入30~35大卡的热量,超过了,就会发胖,不足,则会变瘦。我给你做的这些菜,都是预先计算了热量,保证你每天摄入的热量低于你的必须摄入量,所以你能感觉到胃里温暖而充实,体重却有所下降……”
自此以后,西华更加体谅和心疼丈夫了。她觉得自己也应该为丈夫做点事情。渐渐地,她养成了为他做菜的习惯。每次开饭前,西华和林依轮就挤在厨房里面各忙各的:他给她做营养套餐,她就给喜欢肉食的他做比较油腻、味道重的肉食。
到了2005年初,林依轮跻身于一线艺人之列。他在北京首都机场附近买了幢别墅,家里设有两个厨房,中餐和西餐分开。待两个儿子都进了幼儿园,他想到妻子继续当家庭主妇太屈才了,于是就建议她“复出”。在他的全力支持下,西华创办了北京共同娱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应林依轮的要求,她将他签到公司的旗下。
央视“明星大厨”闪亮登场,夫唱妇随奉献私房菜
一天,西华与刘仪伟等朋友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刘仪伟说:“我与太太去餐厅吃饭,都是你给我点菜,我给你点菜,而且点的菜都是对方喜欢吃的。”西华说:“你这算什么,我跟林依轮在家吃饭,都是我给他做菜,他给我做菜,而且做的菜都是对方喜欢吃的。”刘仪伟不做声了。
两天后,刘仪伟不请自来地说要尝尝林依轮和西华夫妻俩的厨艺。于是,林依轮和西华系上围裙,一起进了厨房。这一顿饭,让刘仪伟心悦诚服。临走时,刘仪伟表示要向央视领导推荐林依轮担当《天天饮食》的主持人。
没多久,央视领导约见了林依轮,他这才知道,机遇的大门朝自己打开了。
不久,央视一套名牌栏目《天天饮食》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歌手林依轮正式抡起大勺,成为该栏目的“掌门人”。林依轮打出的新口号是:“吃出时尚,吃出健康。”
发布会一开始,林依轮便身系围裙登场,与高晓松等人大话厨房。“男人嘛,应该出得厅堂,入得厨房。”新主持的脱口秀激起阵阵热烈的掌声。
林依轮所主持的《天天饮食》由央视一套周一至周日早晨8点36分播出,每档节目10分钟。他一天要录制7段节目,一周要录完一个月的节目量。几十期节目做下来,他那些独创的新菜式全部搬上了屏幕,有点儿江郎才尽了。西华每天都要挤时间翻菜谱、下厨房,琢磨出私房菜式,供丈夫参考。
除了主持《天天饮食》外,林依轮在演艺事业上也有了新的突破。西华作为他的老板和经纪人,引导他走多元化发展之路。终于,林依轮以电影《爱情故事》男主角的身份出席了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受到了亚洲媒体和影迷的热情追捧。与此同时,他还赴美国纽约主演百老汇著名音乐剧《I Love You》,并在剧中扮演单身汉、父亲、杀人犯、牧师等16个不同的角色,在美国产生了极大的轰动。
西华与林依轮探讨美食经时,她向丈夫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的胖子越来越多,是不是吃出来的?他摇了摇头,说:“你知道我1990年以厨师的身份闯荡玻利维亚时,体重多少?”“不知道。”“说出来吓你一跳,是190多斤!现在我的体重不到130斤。”
西华问他是如何将体重减下来的,林依轮称,自己当年回到广州时,为了不影响舞台形象,狠下心来尝试过节食、不睡觉、吃减肥药等多种减肥方法,均以失败告终。后来,他依靠运动和控制饮食,半年后,成功地减肥60余斤。
西华弄清美食与瘦身并非天敌的道理后,问丈夫:“你为什么不能写一本书,让更多的读者分享你的瘦身秘诀呢?”林依轮说,自己正有此意,要向肥胖症发起挑战。
经过两个多月的笔耕,2007年,林依轮写出了近10万字的《林家食铺·瘦身篇》,书中收录的50道饮品、凉菜、热菜、主食和汤点都与减肥有关,都是他的私房菜。该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追捧。林依轮所倡导的“健康源自美食、快乐在于分享”的理念,渐渐深入人心。
西华师范大学 篇12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工作坊
一、为什么要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突出就业核心能力的提升
(一) 当前时期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不理想的成因探究
1. 自身原因分析:
(1) 大学生群体普遍就业能力偏低。专业知识基础不扎实、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完整、团队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差与及动手操作能力弱等方面的不足, 使得很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 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心理预期, 也无法满足职业的使用需求。 (2) 大学生群体普遍对自身的职业发展缺乏良好的规划。这个群体在求职时往往很盲目, 对于自己将来在社会上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要做到什么样的层次级别大多没有清晰的规划, 往往就业期望过高、本身的就业心态也有问题, 缺乏对职场的困难的心理准备, 他们对于自身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没有做系统分析, 对自身与职业的匹配未做思考。他们在选择一份职业时, 大多是将就业单位的地理位置是否在大城市、薪资待遇是否优厚、工作环境是否舒适安逸作为最重要的选择标准, 目光短视, 好高骛远, 通常都不愿意选择从基层岗位干起, 结果往往是眼高手低, 坐失良机。
2. 外在原因分析:
(1) 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错位现象较为普遍。很多的大学与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和课程安排上科学性欠缺, 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同质化现象严重, 很多专业的毕业生社会需求不足, 而社会需求大的专业的毕业生往往我们的高校又培养不够, 这就造成了很多专业的毕业生严重供过于求, 很多专业的毕业生让单位“一将难求”。这样的结构性就业难问题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广泛调研, 引起足够重视。另外, 我国当前还没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摆脱处理, 这种教育模式往往都是培养出来高分低能的劳动者, 他们即使理论功底尚可, 也往往动手能力很低, 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既无法适应职场, 也跟不上社会与市场的步伐。 (2) 我国各种企业现有用人制度存在很多的不合理之处。现有的很多国企和事业单位还存在论资排辈现象、“裙带关系”也在不同程度地顽固存在。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在用人方面不规范:有的不与员工签署劳动合同, 或劳动合同充斥单方面有利于企业的霸王条款, 对员工利益直接盘剥与损害;有的不提供养老保险、社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带薪休假等福利待遇。同时私企往往起薪不高、为大学生提供的岗位职场发展空间有限及苛刻的纪律要求和工作制度, 通常让从学校刚刚走向职场的大学毕业生无法接受。
(二) 基于提升大学生核心能力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与发展, 整个用人机制走向合理, 应该说大学生工作选择自主性越来越大了。可是, 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竞争意识依然薄弱, 求职意识并不强烈, 其自身所具备的就业能力的高低, 往往成为大学生求职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核心就业能力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一) 核心就业能力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通常指的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课堂内外获得的专业知识与学习能力, 以及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逐步养成的各种能力素质而获得的满足社会需求、实现就业理想并且体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而核心就业能力的概念围绕着大学生实现就业的过程, 主要指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技术以及适应能力等。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大学生个人与组织相结合, 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 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 结合时代特点, 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 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
(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核心就业能力的关系
大学生提升自身的核心就业能力的过程是一个根据职业奋斗目标来打造自我、改造与提升自我的历程, 而职业生涯规划则是一个设计自我、提炼自我、洞察自我的进程, 只有先充分地洞察、了解自我, 设计自我了, 才能逐步的改造与提升自我, 从而最终地打造自我、成长自我、塑造一个崭新的自我。
三、唤醒职业生涯意识、培养就业核心竞争力, 我们怎么做
(一) 有关职业规划与核心就业能力理论的总结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我们认为, 必须以提升他们的核心就业能力为基础, 利用课堂内外各种资源, 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接地气、更加丰满。唯有如此, 才能保证大学生的主体性和目的性得到确认, 才能发挥他们学习相关知识和勇于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 才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培养, 创新创造能力的养成。清晰的学习目标和强劲的提升自我的动力会促使我们的大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提升各方面的就业能力, 并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完善自身的能力结构, 不仅为他们顺利职场起航, 而且为他们实现职场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二) 提升大学生核心能力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探索
为更有效服务于学校育人目标, 提升毕业生的职场竞争力, 西华大学心理健康服务与研究中心与招生就业处在发挥各自职能部门优势及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 以职业心理素质提升为切入点, 联合开展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专项计划, 推出“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与核心能力工作坊” (附表一) 向全校学生征集有兴趣的参与者, 以求进一步唤醒学生职业生涯意识, 培养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对已向全校学生开放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形成有益的补充。工作坊结合学生实际, 就业指导中心与心理健康服务与研究中心专家通力合作, 选取了学生求职、就业中最欠缺的几种核心能力为出发点, 设计了“拉近心的距离——职业沟通能力”、“我们是一家人——团队合作能力”、“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解决问题能力”、“我的地盘, 心做主——自我管理能力”、“不做新时代的睁眼瞎——信息处理能力”、“世界属于你——创新创业能力”六个专题, 历时一月有余, 有130余名在校学生 (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三个层次) 参与。工作坊得到学生的高度赞许, 成为学校就业创业教育的一次新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李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2) .
[2]韩玉.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4) .
[3]刘瑞晶.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提高就业率[J].大学生就业, 2006 (13) .
[4]任江林.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8 (06) .
【西华师范大学】推荐阅读:
西华师范大学国家国家助学金评审办法10-16
西华师范大学团委秘书处宣传部工作总结07-04
西华大学生产实习报告10-22
西华大学学工管理系统07-03
西华大学优秀个人简历11-10
西华大学党校培训班班长工作总结10-22
西华山钨矿矿床成因探讨07-27
西华卫生院卫生院2012年党支部工作计划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