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超声切面

2024-10-27

心脏超声切面(共7篇)

心脏超声切面 篇1

在妊娠中期的胎儿结构筛查中,对于胎儿心脏结构畸形的检出,能否不发生或尽可能少地发生漏诊,是检查中的一个重点及难点;而胎儿心脏畸形又是最为常见的胎儿畸形,并且胎儿心脏畸形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出生成活婴儿心脏畸形平均发病率的8‰,先天性心脏病也是人类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1,2]。胎儿心脏病的病情也更复杂、更多样。各种出生后不能存活的心脏畸形在胎儿中都将可能出现,这类胎儿可以完全不合并其他系统的结构畸形;同时,由于腹中胎儿体位是不断变化的,检查者无法让胎儿固定于某个体位,致使对胎儿心脏各个部位空间位置的把握有一定难度。因此,在第三层次胎儿结构筛查而并非针对胎儿心脏第四层次检查时,检查医生如何能从中快速识别出胎儿心脏存在问题,是中期胎儿结构筛查时胎儿心脏畸形检出的重点。尤其当胎儿心脏在胸腔中位置、大小未发生明显异常而四腔心可见,同时胎儿其他系统也未发现异常,会有可能使检查医生疏忽对于其他关键切面的要求[3],这也是本研究强调必须观察到五段切面的初衷。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至2014年11月选取自愿参加胎儿结构筛查并签署检查同意书的孕妇6 000名,年龄19~37岁,平均(27±3)岁,孕周18~25周,平均23周±5 d,均运用快速五段切面法筛查,有发现可疑畸形时,即加做胎儿心脏第四层次筛查,所有心脏畸形胎儿均经引产后基础医学检查或产后随访。

1.2仪器

采用GE730型超声诊断仪、Aiplo5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中心频率(4~6)MHz。

1.3方法

常规进行胎儿三级结构筛查时,使用胎儿心脏快速筛查方法,作五切面的检查:

由下而上进行检查:1腹部横切面:此切面主要在脊柱横断面的指引下快速确定胎儿的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肝及静脉导管的方位是否正常,这一平面比较简单,一旦确定方位正常后迅速转入下一平面。2向胎儿头端移动探头寻找双流入道切面:此平面基本等同于四腔心切面,观察胎儿心胸比,心尖指向,左、右心房大致比例,左、右心室大致比例,二尖瓣、三尖瓣是否可见以及所处心脏水平位置关系、卵圆孔上下段房间隔回声是否存在,室间隔、房间隔与房室瓣形成的十字交叉是否存在,特别是运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左、右室流入道数量、血流方向、瓣上有无反流信号,这是所有进行胎儿心脏筛查必须检查的切面。此切面异常包括:左、右心室或左、右心房大小不对称,通过二维及彩色多普勒不能看到对称的双流出道血流,瓣上出现明显反流信号,十字交叉不完整,心包腔内液性暗区宽度>2 mm,(见图1)。3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在四腔心切面基础上探头向心尖侧顺时针旋转获得,观察左心室流出道与升主动脉的连接及宽度是否正常,可清晰观察到运动的主动脉瓣;在此切面还可同时看到左心房、二尖瓣、室间隔,打开彩色多普勒观察左心室流出道的血流方向及状态;此切面稍向胎头侧偏转探头即可看到三血管平面。此切面的异常包括:左心室流出道宽度异常、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的血流流向异常及/或色彩发生五彩明亮,探头偏转后不能看到三条血管/三血管内径比例异常/三血管排列方位、间距失常,均可初步判定为异常(见图2)。4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在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将探头向胎儿左心室长轴的右心侧偏转可获得,观察右心室流出道与肺动脉主干的连接及宽度是否正常,还可清晰观察到运动的肺动脉瓣,甚至可看到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分叉处,打开彩色多普勒观察右心室流出道至肺动脉的血流流向及状态;并且在此处将探头在左心室流出道与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之间稍加偏转侧动,用此判断出主动脉与主肺动脉起始段之间角度是否正常。此切面异常的标准为:右心室流出道宽度异常、彩色血流方向、色彩异常、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失去正常近90°的偏转角度、或主动脉与主肺动脉两者对比宽度有较大差别,皆为异常(见图3)。5大血管长轴切面:通过胎儿腹部或背侧,沿胎儿矢状面方向可找到主动脉弓长轴、肺动脉弓长轴图像,同时可观察到动脉导管的图像,主要观察连接、连续及宽度是否有明显异常,彩色多普勒可以有助于两弓连续性的观察。此切面异常时,多数是存在大血管畸形,需要重视,包括:不能连续出同样宽度的柔顺漂亮的“拐棍”样主动脉弓长轴图像、彩色血流宽度发生不一致/不能连续,稍加偏转后只能发现一条大血管长轴弓而无法连续出另一弓图像的,要注意申请胎儿心脏的第四层次筛查(见图4,5)。

2 结果

进行以上筛查一般用时在6~10 min。6 000 名胎儿筛查中,有132 例被要求需进一步胎儿心脏第四层次筛查,其中心脏强光点58 例,4 例单脐动脉,其余70 例运用五段法分析,发现可疑心脏异常,申请第四层次胎儿心脏检查并运用五段法分析的胎儿中,29 例被证实心脏畸形,检出率约41.4%。其中,法洛四联症5 例;右心室双出口2 例;大血管转位3 例;部分或完全心内膜垫缺损5 例;左心发育不良3 例;永存动脉干2 例;单心室加永存动脉干1 例;肺动脉瓣闭锁1例;室间隔缺损3 例;可疑房间隔缺损3 例;另有1 例孕29周时发现心脏增大明显、三尖瓣中度反流,心包积液,引产后经基础医学检查被证实胎儿心脏无解剖畸形,后经临床进一步诊断为病毒感染所致心脏异常。

此方法发现可疑异常而进行四级心脏筛查,确诊为畸形的检出率在21.9%(29/132);并对所有心脏畸形胎儿经引产后基础医学检查或产后随访证实。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胎儿畸形,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误诊或漏诊对一个家庭及从事筛查工作的医生本身都是较为沉重的打击;胎儿结构筛查工作责任重大,胎儿心脏结构是否存在问题一直使从事胎儿结构筛查工作、特别是对超声心动图检查不够娴熟的超声工作者倍感压力。希望所有进行胎儿结构筛查的医生都能掌握这种方法,此法条理性强,便于记忆,能更有把握地做到较快速地对胎儿心脏进行基本结构的筛查,绝大多数的心脏可疑异常都可以被发现,并且重点是在于能够发现异常。一旦发现异常,根据胎儿病情进一步申请对胎儿心脏进行适当时间的第四层次结构筛查,由有丰富超声心动图经验的及/或有胎儿心脏筛查资质的医生对胎儿心脏畸形进行进一步系统诊断,提出较为确定性的诊断。当然,对于胎儿的较小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较小的室间隔缺损、特别是分流现象不明显时候,寄希望于胎儿期作出诊断,仍然是比较困难的[3]。

纵观我院筛查工作中曾经发生过的数例心脏畸形漏诊,1 例大血管畸形,是在我们进行筛查工作较早时期,过分信赖四腔心切面的显示的结果[4];1 例法洛四联症漏诊,是未能充分地显示左室流出道切面,及疏于有效观察左室流出道连接、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方向;也从实践中证实胎儿筛查中,四腔心切面的确重要,但对筛查胎儿心脏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定要再观察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及主动脉弓、肺动脉弓的连续性。

在进行各个切面检查时,彩色多普勒进行彩色血流检查也是很重要的手段,彩色多普勒观察双流入道切面的房室瓣上有无反流信号;左、右室流出道的血流方向、性质也同样重要。而主动脉弓、肺动脉弓的连续,是大动脉离断等异常发现的保证。我科曾见1 例肺动脉瓣闭锁的胎儿,就是发现主肺动脉处血流方向相反而诊断的。

检查中也同时要注意仪器的彩色血流相关调节,比如:血流流速频率范围、壁滤波、帧频,不同解剖部位以及异常结构处的最佳彩色血流显示的频率范围会有所不同,不同的仪器对于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的敏感度也有一定差异,检查中一定要根据需要及仪器特点进行恰当的调节,笔者经验仪器彩色血流信号的调节曾经对于小的室间隔缺损检出是有明显帮助的,曾遇到1 例存在室间隔小束分流的胎儿,该例胎儿出生后对新生儿检查,证实为3 mm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伴卵圆孔未闭。

当然,此快速检查的重点是在于如何发现胎儿心脏的不正常,并提出问题,预防漏诊。进一步的明确诊断,则完全可以交给胎儿心脏第四层次的筛查去做。对于进一步针对胎儿心脏的四级筛查的最佳孕龄范围建议20~28 周。但是即使这样,胎儿超声心动图在一些重要的相关畸形还是会存在局限性,有时还可能需要加以辅助MRI对胎儿心脏畸形程度进行进一步明确诊断。本研究除小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外尚未有较为严重的漏诊发生,也有是因为一些更罕见的或特殊的畸形尚未遇到,但本文的实例也充分证明了用此种方法可以很有效地避免及减少胎儿心脏畸形的漏诊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70.

[2]Hoffman JI,Kaplan S.The incidence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J].J Am Coll Cardiol,2002,39:1890-1900.

[3]裴秋艳,梁梅英,李建国,等.四腔心和流出道切面在常规产前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中的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23(7):538-540.

[4]Carvalho JS,Mavrides E,Shinebourne EA,et al.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routine prenatal screening for major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J].Heart,2002,88:387-391.

心脏超声切面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接待的产前检查中孕期孕妇1 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该研究入选患者皆符合以下标准:该院引产或生产,有胎儿生育结果;皆为单胎孕妇;愿意配合研究。同时排除别院检查者,检查前告知医生可能存在问题者,以及不愿意胎儿引产后接受解剖或者其他检查确定畸形类型者。1 600例中孕期产妇中最小者21岁,最大者41岁,均值(27.5±1.6)岁;初产妇1 181例、经产妇419例;孕周24~26周,均值(25.1±0.6)周。

1.2 方法

9切面超声检查:采取该院GE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检查切面包括小脑横径切面、脊柱纵切面、唇面部冠状切面、双上肢切面、心脏四腔心切面、双下肢切面、心脏左右室流出道长轴切面、双肾横切面、双侧脐动脉起始段彩色血流。

32切面超声检查,采取该院GE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检查切面包括颅脑3个切面、心脏及肺部5个切面、颜面部3个切面、膈肌1个切面、腹部4个切面、脊柱1个纵切面、双上肢6个切面、双下肢6个切面、宫颈1个内口切面、胎盘脐带1个入口切面、羊水1个最大深度切面。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种超声检查畸形筛查敏感性、准确性及特异性情况,并对比分析。其中敏感性=畸形阳性符合数/畸形数×100%,特异性=畸形阴性符合数/正常数×100%,准确率=(畸形阳性符合数+畸形阴性符合数)/总例数×100%[4]。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相关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超声检查胎儿实际情况

1 600例中孕期孕妇共计1 600例胎儿,中孕期孕妇中存在不同程度畸形有10例,包括唇裂1例、心脏畸形2例、唇腭裂2例、十二指肠闭锁1例、膈疝1例、多囊肾畸形1例、四肢畸形1例及肾缺如1例。

2.2 9切面超声检查结果

9切面检查1 600例胎儿,其中诊断出畸形7例,正常1 593例,敏感性为60.00%(6/10)、特异性为99.94%(1589/1590)、准确性为99.69%[(6+1589)/1600],详见表1。

2.3 32切面超声检查结果

32切面检查1 600例胎儿,其中诊断畸形9例,正常1 591例,敏感性为90.00%(9/10)、特异性为100.00%(1 590/1590)、准确性为99.94%[(9+1 590)/1 600],详见表2。

2.4 9切面超声诊断与32切面超声诊断结果对比

从表1与表2中可知,32切面超声诊断中孕期胎儿畸形筛查在敏感性、准确性及特异性上皆明显高于9切面诊断,而且二者敏感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每年新生儿约有2 000多万,其中约有1.5%为畸形胎儿[5,6]。近几年,计划生育政策有所改变,但在执行政策前新生儿的基数较大,使得孕妇产前超声检查意识不强,从而使得胎儿畸形发生率居高不下[7]。为了进一步避免畸形胎儿出生,提高国内人口质量,就应加强对孕妇产前检查,而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切面技术的应用,使得产前检查胎儿畸形有了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针对中孕期孕妇而言,采取该类检查方式效果更明显。超声检查胎儿宫内情况,往往会受到羊水量、胎儿胎位及孕周等影响,并且仪器分辨率也会直接影响检查结果,为此国际上建议采取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的时期为中孕期,其中以18~28周为佳,因为该阶段胎儿解剖结构基本形成,而且羊水与胎儿大小也适当,为此图像比较清晰,能很好地检出胎儿畸形情况[8]。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切面及其临床意义,笔者参阅相关研究文献,针对该院接待的中孕期孕妇进行了研究,皆采取9切面超声检查与32切面超声检查,并对比分析。

该组研究中的1600例中孕期孕妇皆进行产前检查,孕周24~26周,均值(25.1±0.6)周,回顾性分析她们的临床资料,均采取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切面,包括9切面与32切面两种方式,然后观察记录不同数量超声切面筛查出畸形情况,结果显示:经术后病理或活检显示1 600例中孕期孕妇中存在不同程度畸形有10例,包括唇裂1例、心脏畸形2例、唇腭裂2例、十二指肠闭锁1例、膈疝1例、多囊肾畸形1例、四肢畸形1例及肾缺如1例;9切面超声检查显示畸形7例,正常1 593例,敏感性为60.00%、特异性为99.94%、准确性为99.69%,32切面检查诊断畸形9例,正常1 591例,敏感性为90.00%、特异性为100.00%、准确性为99.94%,从中可以看出采取32切面超声检查检出中孕期胎儿畸形敏感性、准确性及特异性皆高于9切面检查,二者在敏感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基本一致,冯彩霞学者[9]针对中孕期孕检产妇1 6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皆采取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切面情况,显示皆存有不同程度畸形11例,包括1例唇裂、3例唇腭裂、2例心脏畸形、1例十二指肠闭锁、1例膈疝、1例四肢畸形、1例肾缺如及1例多囊肾畸形,其中32切面超声检查胎儿畸形筛查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皆高于9切面超声检查,而且在敏感性上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虽然国内孕检已经逐渐普及,而且超声畸形筛查也得到了孕期产妇的重视,但是我国地域差异比较明显,加上各个医院的诊断技术不同,部分地区诊断设备与技术欠缺,使得超声畸形筛查漏诊率依然较高。从该研究及同类研究中可知,采取32切面超声检查中孕期胎儿畸形,筛查敏感性与特异性及准确性要更高一些,其中敏感性显著高于9切面超声检查(P<0.05)。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在于32切面超声检查更为细致,而且有效避免常规9切面辨识力不足的缺陷,加上胎儿活动与胎儿移动等,使得超声图像会受到影响,若无法采取多角度观察分析,则极易疏忽而漏诊[10]。此外,对于超声检查需要操作者有很高的个人素质,多切面检查能有效避免经验不足而引发的漏诊。

综上所述,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切面可取得比较良好的诊断结果,逐渐成为当前我国新生儿出生质量保障的一种产前筛查方式,临床建议采取32切面检查,可明显提高超声检查结果,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胜利,文华轩.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切面及临床意义(续)[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7(4):617-643.

[2]魏俊,廖鸿飞,张华,等.胎儿系统超声检查与常规产科超声检查的价值探讨[J].重庆医学,2009,38(17):2194-2195.

[3]唐红梅.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切面及临床意义[J].健康之路,2014,7(10):44.

[4]李胜利,文华轩.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切面及临床意义[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7(3):366-381.

[5]王春连,周雪,李正斌,等.超声标准切面在孕11~13+6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2):74-76.

[6]党伟.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切面及临床意义[J].健康之路,2013,12(5):70-71.

[7]蓝霓.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切面及临床意义[J].医学信息,2014,13(12):522.

[8]周雪,王春连,李正斌,等.11~13+6周系统超声检查对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4,9(14):50-51,52.

[9]冯彩霞.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切面及临床意义[J].健康之路,2014,11(6):67-68.

心脏超声切面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由天水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胎儿系统超声筛查中诊断的31例双侧完全性腭裂胎儿和8例单侧完全性腭裂胎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择100例非腭裂胎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调查。31例产双侧完全性腭裂胎儿的孕妇年龄为(27.7±3.8)岁,平均18~36岁,孕周为(23.2±1.4)周,平均18~27周;8例产单侧完全性腭裂胎儿的孕妇年龄为(25.4±3.5)岁,平均17~34岁,孕周为(22.6±1.3)周,平均19~26周;100例产正常胎儿的孕妇年龄为(23.5±4.8)岁,平均18~37岁,孕周为(20.2±1.6)周,平均18~28周。

1.2方法

采用SIEMENS ACUSON Antares超声诊断仪,C4-1凸阵探头,探头频率1~4 MHz。在胎儿系统筛查时,如超声诊断为完全性腭裂胎儿即作为观察组,研究完全性腭裂胎儿软腭三切面超声声像图变化。本文对31例双侧完全性腭裂和8例单侧完全性腭裂胎儿运用三切面即矢状面、横切面和冠状面进行软腭部位声像学观察,并对随机选择的100例非腭裂胎儿运用三切面进行软腭部位声像学观察。

2结果

2.1正常软腭在不同切面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见图1~3)

正常软腭在矢状切面表现为和硬腭相延续的与舌根相邻近的低回声带,横切面表现为口腔深部近咽部横向走行的低回声带,冠状切面表现为咽部的“=”状回声。

2.2双侧完全性腭裂胎儿软腭三切面超声声像图表现

31例双侧完全性腭裂胎儿软腭三切面超声声像图显示为矢状面和横切面软腭缺失(见图4~5)、冠状面咽部的“=”状回声消失。

2.3单侧完全性腭裂胎儿软腭三切面超声声像图表现

8例单侧完全性腭裂胎儿软腭三切面超声声像图显示:5例胎儿矢状面、横切面软腭缺失,冠状面咽部的“=”状回声消失;2例软腭矢状面正常,横切面患侧软腭缺失,冠状面咽部的“=”状回声消失;1例软腭三切面超声声像图显示不良,未见明显变化。

2.4单侧和双侧完全性腭裂胎儿软腭超声三切面变化情况(见表1)

表1显示,31例双侧完全性腭裂胎儿软腭三切面超声诊断中,100.0%3个切面均有变化;8例单侧完全性腭裂胎儿软腭三切面超声诊断中,62.5%3个切面均有变化,25.0%2个切面有变化,仅有1例(12.5%)没有发现明显变化。提示胎儿软腭超声三切面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单纯软腭裂中有重要意义,能提高胎儿单纯软腭裂的检出率。

2.5观察组和对照组软腭三切面超声诊断情况(见表2)

调查显示,对照组胎儿软腭三切面超声声像图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92.3%3个切面均有变化,5.1%2个切面有变化,2.6%3个切面无明显变化,提示软腭三切面超声诊断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有很好的鉴别性。

3讨论

(1)本研究结果显示,31例双侧完全性腭裂胎儿软腭三切面超声诊断中,100.0%3个切面均有明显变化;8例单侧完全性腭裂胎儿软腭三切面超声诊断中,62.5%(5例)3个切面均有明显变化,25.0%(2例)2个切面有明显变化,12.5%(1例)3个切面均未发现明显变化。充分说明胎儿软腭超声三切面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单纯软腭裂中有重要意义,能提高胎儿单纯软腭裂的检出率,有效避免漏诊,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2)胎儿单纯软腭裂比较少见,文献中也未见产前诊断单纯软腭裂的报道,而单纯软腭裂的胎儿出生往往合并染色体异常。如果产前能明确诊断胎儿单纯软腭裂,则可帮助孕妇选择分娩方式,降低出生缺陷率,对染色体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3)正常胎儿软腭是由肌肉和黏膜组成的,咽部是个液性腔隙,一直有羊水在内,在超声声像图上肌肉呈低回声,黏膜界面呈高回声,使得软腭形成中间回声低、边界回声高的声像图特征。基于软腭这一声像图特征,所观察的100例非腭裂胎儿的软腭在二维图像的3个切面上均能清楚地显示软腭:在矢状切面即胎儿鼻骨切面,可向两侧移动探头并向胎儿头侧轻度加压,使胎儿下颌略上仰,表现为和强回声硬腭相延续的与舌根相邻近的低回声带;在横切面,最好在胎儿仰视位,声束经胎儿口裂进入,移动探头避开牙槽突声影的遮挡,表现为口腔深部近咽部横向走行的低回声带;冠状切面基本不受胎儿体位的影响,由于口咽部羊水在内,软腭部分表现为与会厌软骨上缘距离接近的“=”状回声。

(4)31例双侧完全性腭裂胎儿在产前已经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完全性腭裂包括硬腭裂和软腭裂,他们的软腭部在二维图像的矢状面、横切面出现低回声带消失的现象,冠状面扫查发现“=”状回声消失。8例单侧完全性腭裂的胎儿中,5例胎儿由于裂口较宽大,硬腭横向裂口波及两侧下鼻道,口腔与鼻道相通,超声表现为在矢状面、横切面软腭缺失,冠状面咽部的“=”状回声消失;2例由于裂口较深窄,硬腭横向裂口仅波及一侧下鼻道,超声表现为软腭矢状面显示尚正常,横切面软腭连续性中断,患侧软腭缺失,冠状面咽部的“=”状回声消失;1例胎儿由于裂口较小,咽部羊水少,使得对比效果较差,软腭裂三切面超声声像图显示不良,未见明显变化。

(5)运用胎儿软腭超声三切面筛查胎儿单纯软腭裂作为一项新的技术项目,其价值已在本课题中得到了充分的研究、论证。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对具有一定经验的胎儿超声筛查医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其掌握软腭三切面的扫查方法、胎儿软腭部的组织结构、正常软腭三切面超声声像图和单纯软腭裂三切面超声声像图,这样他们就能运用软腭超声三切面进行胎儿单纯软腭裂的筛查。本研究技术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容易普及利用,在胎儿单纯软腭裂诊断、降低出生缺陷率和遗传病诊断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胎儿软腭超声三切面即矢状面、横断面、冠状面在产前超声筛查单纯软腭裂中的价值。方法 对已诊断的31例双侧完全性腭裂胎儿和8例单侧完全性腭裂胎儿,运用三切面诊断方法,着重观察胎儿软腭部,并随机选择100例非腭裂胎儿作为对照。结果 31例双侧完全性腭裂的胎儿,矢状面、横断面软腭缺失,冠状面咽部的“=”状回声消失。8例单侧完全性腭裂胎儿中有5例在矢状面、横切面软腭缺失,冠状面咽部的“=”状回声消失;2例软腭矢状面正常,横切面患侧软腭缺失,冠状面咽部的“=”状回声消失;1例软腭裂三切面显示不良,未见明显变化。100例非腭裂胎儿软腭三切面超声声像图均正常显示。结论 胎儿软腭超声三切面对产前超声筛查单纯软腭裂有重要价值,能有效提高胎儿单纯软腭裂的诊断准确性和检出率,从而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关键词:胎儿软腭超声三切面,单纯软腭裂,产前,超声筛查

参考文献

[1]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社,2013.

心脏超声切面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经生后随访证实或引产证实的胎儿肾脏发育异常153例(出生后随访证实133例,引产后尸检证实20例),均在本院行产前超声检查,平均妊娠周数(25.2±5.3)周,孕妇平均年龄(26.6±4.1)岁。

1.2仪器与方法:使用GE Voluson 730 Expert E8及Philips IU 22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7.0 MHz。孕妇取仰卧或侧卧位,经腹扫查,在胎儿肾脏所处位置利于观察的情况下,尽量采用三切面法常规扫查胎儿肾脏,分别为标准双肾横切面、双侧肾脏矢状切面,双侧肾脏冠状切面,如胎儿肾脏因体位等原因确实不利于观察,则至少选取其中两个切面。观察双肾的大小、位置、形态及肾盂肾盏回声;腹部冠状切面一并观察双肾动脉的走形。扫查并留图,记录肾脏情况。资料由专人负责,对在我院分娩或引产证实的肾脏畸形病例进行追踪记录,并回顾分析其产期超声检查情况。

2结果

153例中,124例胎儿能取到上述3个肾脏切面,29例仅能取到其中1~2个切面,而双肾横切面在所有病例均能取到。153例中,产前超声检出肾脏发育异常143例,漏诊10例。143例中,138例与分娩或引产结果相符,5例误诊,诊断符合率96.5%。漏诊10例及误诊5例均未能取到完整肾脏三切面,诊断符合的138例中,有124例取到完整肾脏三切面。

138例中,检出肾积水68例(49.3%),肾囊肿3例(2.2%),单侧肾缺如23例(16.7%)(图1),多囊肾25例(18.1%),肾发育不良18例(13.0%),马蹄肾1例(0.7%)(图2)。10例漏诊病例中,5例为单侧肾缺如,1例肾发育不良、1例盆腔异位肾,2例多囊性发育不良肾及1例重复肾。5例误诊病例中,肾积水误诊为多囊性肾发育不良3例,多囊性肾发育不良误诊为肾积水2例。153例中,22例并其他系统畸形,其中心脏畸形6例,侧脑室增宽3例,唇腭裂3例,膈疝1例,颈部水囊瘤1例,Meckel-Gruber综合征1例,人体鱼序列综合征1例,脊柱发育异常2例,足内翻2例,单脐动脉2例。在胎儿肾脏产前超声检查中,如能有意识进行胎儿肾脏三切面(横切面、矢状面、冠状面)扫查,有助于对胎儿肾脏疾病的诊断,缺少其中某个切面易导致漏诊或误诊。

3讨论

产前超声对于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检出有较高的价值。有研究表明[1,2],早在妊娠14周,超声便可于胎儿脊柱两侧显示均匀低回声的双肾轮廓,妊娠18周后才可清晰显示双肾,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超声可分辨出胎儿肾实质、肾窦,分别表现为中等回声和高回声。产前超声通过观察胎儿肾脏大小、皮髓质回声、皮质厚度及是否存在肾盂分离等,能检出大多数肾脏发育异常。然而,产前超声对于肾脏畸形的漏诊、误诊较为常见。究其原因,多与扫查胎儿肾脏时未行多切面联合扫查有关。

本研究中,所有漏诊及误诊病例均发生在无法完整取到肾脏三切面的病例,而诊断符合的病例中,大多数(89.9%)取到了肾脏三切面。表明胎儿肾脏超声检查采用三切面(横切面、矢状面、冠状面)联合扫查法能有效降低漏诊及误诊率。横切面,有助于显示肾脏位置及肾盂分离情况,而对肾脏缺如容易漏诊,对整体大小,完整肾盂结构显示欠佳;矢状切面,能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以及肾实质的回声等,可以弥补横切面对肾盂扫查的不足,缺点是不能同时显示两个肾脏,及准确判断肾脏位置;冠状切面,同时显示双肾及双肾动脉走形,较好地显示双肾下极,有助于对于诊断融合肾、异位肾及肾缺如等的检出。

本研究检出最多的胎儿肾脏病变为肾积水,占49.3%。胎儿肾积水的表现与成人相似,均表现为肾盂分离扩张,伴或不伴有肾盏扩张或输尿管扩张。产前超声在多种切面均可观察到扩张的肾盂,故检出率较高。杨星海报道[3],一半以上胎儿肾积水出生后消失。正常胎儿在妊娠各阶段均可出现轻度肾盂积水,这是由于胎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存在生理性狭窄、弯曲或膀胱输尿管生理性反流所致。病理性肾积水有明显动态变化过程,呈渐进性加重,本组有14例因输尿管梗阻所致肾积水在中孕期开始出现,积水程度随孕周增加进行性加重,至孕晚期已呈重度积水,表现为肾体积增大、实质变薄并伴有输尿管扩张。在诊断胎儿肾盂积水时应对胎儿肾盂分离值多次重复观察、动态观察,有助于鉴别生理性或病理性肾积水。

胎儿肾积水虽不易漏诊,却存在误诊的可能,尤其需与多囊性肾发育不良鉴别。本研究中,有3例将胎儿肾积水误诊为多囊性发育不良肾,而2例将多囊性发育不良肾误诊为肾积水。这与两种疾病的超声表现相似有关:严重胎儿肾积水时,肾盂肾盏扩张,肾盏呈现多个囊泡样无回声区,与肾囊性病变相似,而多囊性发育不良肾表现为中央囊肿较大而周边囊肿较小时,形态同肾积水。其鉴别方法为,肾积水周边的囊性无回声区为扩张的肾盏,必定与肾盂相通,且肾形态正常,周边可见正常的肾皮质,多囊性发育不良肾则无正常肾的形态,囊与囊之间互不相通,周边无正常肾实质。由于胎儿肾脏体积小,囊与囊之间相通的位置不容易显示,尤其在单一切面下。因此,多切面扫查显得尤其重要,而当胎儿体位不利于多切面扫查时,应等待其体位改变后予以仔细鉴别。

单侧肾缺如容易漏诊。本研究漏诊的10例中,5例为单侧肾缺如,占50%。单侧肾缺如容易漏诊与以下因素有关:(1)胎儿体位不利于检查(如仰卧位)或羊水过多(4例),此时双肾处于远场,常显示不清晰,而恰好肾窝处肠管回声类似肾脏,即在仅显示双肾横切面的情况下误判双肾正常;(2)将增大的肾上腺误判为肾脏(1例),胎儿期肾上腺回声低,肾缺如时,肾上腺常平卧于脊柱旁(平卧征),与肾脏形态相似,加之未行冠状切面检查显示肾动脉走形导致误判。综合分析以上漏诊原因,除需认真鉴别胎儿肠管、增大的肾上腺之外,如能有意识地增加扫查切面,尤其是通过冠状切面扫查显示腹主动脉长轴无肾动脉分支,可以有效避免漏诊。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1例漏诊除将肠管误判为肾脏外,也未检出位于盆腔的异位肾,表明当横切面,纵切面,矢状切面均未显示一侧肾脏的同时,应注意扫查胎儿盆腔,特别是膀胱周围有无肾形结构,如能在冠状面检出通过髂血管发出肾动脉则是异位肾的有力佐证。

胎儿重复肾少见,而一旦存在,容易漏诊,本研究即漏诊1例。重复肾是肾脏的重复畸形,伴有双肾盂或双输尿管。漏诊的主要原因是产前超声无论从何种切面均不容易显示未发生扩张的肾盂及输尿管。因此应选择胎儿膀胱充盈良好时进行检查,此时肾盂常在尿液压力的作用下出现一定程度的扩张,容易显示。此外,疑似重复肾时,应变换探头方向进行多切面扫查,如均未发现存在肾盂相连,则高度怀疑重复肾。

胎儿多囊肾在本研究占18.1%,比例较高,可能与部分病例系来自外院会诊有关。婴儿型多囊性肾发生率约为2/10000,常累及双侧肾脏。其特有的超声表现为,肾肿大伴有高回声的肾脏结构。检查时虽可见增大肾脏,但其内囊性无回声区通过普通腹部探头往往难以分辨,可采用高频探头显示其位于肾实质的多个细小囊性无回声区(图3)。高度怀疑多囊肾时,可同时扫查胎儿的双亲的肾脏,该病具有一定遗传性。本研究25例多囊肾中,有9例其双亲之一同时患有多囊肾。

产前超声检测出胎儿泌尿系畸形的预后取决于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单或双侧泌尿系畸形是否伴有其他系统畸形。单侧泌尿系统异常无伴发畸形且羊水量正常的胎儿预后良好,可继续妊娠。本研究中22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包块心脏畸形、颅脑畸形、唇腭裂、膈疝、颈部水囊瘤、Meckel-Gruber综合征、人体鱼序列综合征、骨骼系统畸形等。

参考文献

[1]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61.

[2]Hormann M,Brugger PC,Balassy C,et al.Fetal MRI of the urinary system[J].Eur J Radiol,2006,57(2):303-311.

心脏超声切面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7例进行二维超声检查拟诊唇裂或唇腭裂畸形胎儿,经三维超声对胎儿畸形裂隙重建后,引产或生产后证实。孕妇年龄24~38岁,孕龄20~35周。引产后胎儿标本3例。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Voluson E8三维超声成像系统,经腹凸阵三维容积探头,频率4~8MHz。聚焦点均位于观察对象处。

把圆孔金属片放入水中,根据探头与金属片距离分别进行三维重建,根据探头与金属片距离分别对三维重建圆孔图像的纵径和横径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圆孔(直径16、13、9mm)金属片及三维重建图像,见图1。其中,纵径可以看作为初始切面与裂隙轴垂直,横径为初始切面与裂隙轴平行。

注:a、b、c是金属片上的圆孔直径,分别为9mm、13mm、16mm,后面图像为圆孔三维成像图,图片中左上角数字为探头与金属片距离(mm)。

把长孔金属片放入水中,根据探头与金属片距离,初始切面与孔长轴平行和垂直分别进行三维重建,对所得图像的宽度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长孔(宽10.8mm)金属片及三维重建图像,见图2。

注:a是金属片上的长孔,宽度为10.8mm,上排为初始切面与孔长轴垂直时三维重建图,下排为初始切面平行时的三维重建图,图片中左上角数字为探头与金属片距离(mm)。

对唇裂或唇腭裂畸形胎儿及标本面部进行三维重建,根据初始切面与胎儿畸形裂隙平行(胎头纵切面)和垂直(胎头横切面)分别获得三维容积数据,总用时均<2min。对所获得裂隙最宽处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24~29孕周唇裂胎儿标本,见图3~5。

1.3 统计学分析

分别计算三维重建圆孔所测纵径和横径与实际直径的比值;计算初始切面与长孔长轴平行和垂直时所测三维重建孔宽度与实际宽度的比值;计算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唇腭裂畸形胎儿及标本所测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注:箭头所指为唇裂裂隙,a初始切面与裂隙平行,b初始切面与裂隙垂直。

注:箭头所指为唇裂裂隙,a初始切面与裂隙平行,b初始切面与裂隙垂直。

注:箭头所指为腭裂裂隙,a初始切面与裂隙平行,b初始切面与裂隙垂直。

2 结果

(1)根据探头与金属片距离不同,对圆孔所得三维图像的纵径和横径测量数据,及圆孔测量数据与实际直径比值;根据距离不同和初始切面不同对三维重建长孔宽度测量数据,及长孔数据与实际宽度比值,具体数据见表1~2。

从得出的数据可以总结为:探头与金属片距离在30~90mm时,初始切面与裂隙垂直时三维重建裂隙宽度与实际值比值在0.90~1.10;探头与金属片距离在50~75mm时,初始切面与裂隙平行时三维重建裂隙宽度与实际值比值在0.90~1.10。其余距离时重建裂隙宽度与实际值比值<0.90。

(2)10例唇腭裂畸形胎儿及标本所测具体数据,即两种初始切面对裂隙畸形最大径的测量结果,见表3。

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得t=3.866,γ=10-1=9,0.001

3 讨论

三维超声在诊断胎儿裂隙畸形准确率方面报道较多[2,3,4,5,6,7,8],但在三维超声重建图像的失真方面及初始切面的不同在所得三维超声重建图像的区别方面未见报道,在Voluson E8使用说明书上也未见到相关说明。

如果把圆孔三维图像的纵径与横径分别看作裂隙的宽度的话,那么三维重建图像纵径相当于初始切面与裂隙垂直、横径相当于平行。

若以测量结果与实际比相差10%为界,认为误差在0.90~1.10是可以接受的,若>1.10就认为重建数据偏大,若<0.90则认为重建数据偏小。根据所测数据,初始切面与裂隙垂直时距离在30~90mm、初始切面与裂隙平行时距离在50~75mm时所测数据比较接近于真实,而三维图像为立体图像,任何径线改变都可引起图像失真,所以可以认为只有在探头与所检查对象在50~75mm时图像才接近于真实图像。在距离为30~50mm、75~90mm时,初始切面与裂隙垂直时比值在0.90~1.10,平行时比值<0.90,图像失真,初始切面与裂隙平行时所得图像裂隙较垂直时更小,更难诊断。

将实验中得到的结论用在具体实例中进行检验,以胎儿唇裂或唇腭裂畸形为例,在初始切面不同时所测结果证明:初始切面与胎儿唇裂或唇腭裂裂隙垂直较平行时测量结果较好,图像裂隙更宽,更容易检出裂隙畸形。

对所测数据可能存在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的误差:(1)只有1台Voluson E8仪器,无法统计仪器误差;(2)三维图像在旋转纵轴,即Y轴时,调节增益等具体参数,裂隙测量数据可有轻微变化;(3)所测金属片图像无法做到严格与超声声束垂直,与探头距离只能精确到mm;(4)胎儿的口形在母体内是变化的;(5)所测数据样本数量较少。

笔者认为,在距离较近时图像失真可能与成像原理以及后期计算等技术原因有关,可能无法避免。

因孕妇胖瘦及胎儿体位关系,在进行胎儿裂隙畸形三维成像时经常可以遇到探头与畸形部位<5cm的情况,在三维超声检查时应旋转探头,在初始切面与裂隙长轴垂直时能更容易发现和观察畸形。

参考文献

[1]张丽明,刘继凤,陈晋,等.四维超声成像在胎儿发育异常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6):72-74.

[2]Chen ML,Chang CH,Yu CH,et al.Prenatal diagnosis of cleftpalate by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J].Ultrasound MedBiol,2001,27(8):1017-1023.

[3]Ghi T,Perolo A,Banzi C,et al.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isaccurate in the diagnosis of fetal craniofacial malformation[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2,19(6):543-551.

[4]解丽梅,蔡爱露,刘守君.胎儿四维超声成像的初步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18(4):296-298.

[5]张晓航,李锐,段灵敏,等.三维超声重建诊断胎儿腭裂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8,17(2):156-159.

[6]李秀霞,宋平.超声诊断胎儿唇腭裂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09,10(19):143-144.

[7]林霞,胡波,陈田田.三维超声成像在诊断唇腭裂上的应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7(6):92,37,138.

心脏超声切面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妇产科门诊与病房就诊的2756例孕妇, 年龄21~45岁, 平均年龄28岁, 孕龄20~29周, 平均孕龄24周。

1.2 检查仪器与检查方法

使用美国美国GE生产的LOGIQ5彩色B超诊断仪, 探头频率3.5MHz;操作方法:孕妇取仰卧位, 经腹部进行多切面的扫查, 观察胎儿各个系统的发育情况, 并常规测量头围、小脑横径、鼻骨长、胎盘位置、羊水量、胎心律等, 记录相应测量数据, 保存各切面图像。对可疑部位一定要反复进行扫查几次并着重观察胎儿可疑部位的器官与系统。在对胎儿心脏进行观察时探头应平行于胎儿的心脏, 先进行纵向扫查, 后于胎儿心脏切面做90°的旋转扫查[2]。如发现四腔心异常或疑似异常, 应建议孕妇做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2 结果

本组2756例孕妇中, 经产前超声检查, 共检出胎儿畸形26例, 26例超声检查结果均与经新生儿检查或尸检证实, 其中包括颅脑、中枢神经系统畸形9例, 心血管畸形4例, 泌尿系统畸形3例, 唇腭裂6例, 肢体畸形3例, 消化道畸形1例;另外漏诊1例, 为帆状胎盘1例, 于产后发现, 出生后48h死亡。筛查准确率为96.3%。具体超声检测结果如下, 详见表1。

3 讨论

本组2756例检查结果及产后证实显示, 常见的胎儿先天畸形种类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缺陷 (如无脑儿、脊柱裂、脑积水等) , 唇裂和唇腭裂, 胎儿心脏畸形等, 其中, 中枢神经系统缺陷和唇裂唇腭裂占超过半数的比例。本组1例漏诊原因分析:1例帆状胎盘漏诊, 确因该病非常罕见, 且该孕妇孕龄较大, 羊水过少, 影响检查, 未能检出;其次, 对该病认识不足, 也是漏诊的原因之一。

为提高胎儿畸形检出率, 胎儿超声筛查各切面必须做到规范标准。规范化切面扫查作为胎儿超声筛查质量控制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检出胎儿畸形种类多样, 涉及各个系统, 尤其在颅脑、心脏、胸部、肢体等方面较常规切面扫查具有明显的优越性[3]。在对孕妇进行超声在检查中应做到:熟记胎儿不同发育阶段的声像图特征, 解剖特征、熟练掌握这些正常特征才能更好地判断异常;按一定顺序仔细扫查胎儿不同部位和器官, 防止漏诊;如果胎儿体位限制使胎儿某些部位或脏器显示不清或不显示, 可以让孕妇改变体位或轻推胎儿有助于检查;对未能显示部位进行详细记录在再次超声检查时着重观察该部位, 做到排除所有可能出现的胎儿畸形。此外, 检查时机的选择、孕妇是否按要求定期进行超声检查也是影响超声出生缺陷检出率的重要原因。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 认为超声胎儿畸形筛查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孕20~26周, 因为此时的胎儿各器官发育相对完善, 羊水较多, 有利于清晰显示胎儿各系统和器官;而孕龄如果过大时, 胎体也较大, 羊水则较少, 胎儿各系统和器官不易清晰显示, 容易造成假阴性[4]。所以, 通过一次超声检查排除胎儿畸形的可能性差, 至少应做两次以上检查, 尤其是高危孕妇, 应在晚孕期进行补筛检查以避免漏诊。

综上所述, 产前超声筛查对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至关重要, 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但超声诊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孕龄较大或较小、羊水过少、检查者的技术水平, 都会直接影响诊断准确度。尽管如此, 超声作为产前胎儿畸形筛查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准确率高、操作方便, 已成为不可替代的首选检查方法。可早期发现胎儿畸形,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有利于优生优育。

摘要:目的 探究产前超声检查的应用情况及价值。方法 对我院妇产科行产前筛查的2756例孕妇的超声检查进行观察分析, 仔细检查胎儿各个系统的发育情况, 并常规测量头围、小脑横径、鼻骨长、胎盘位置、羊水量、胎心律等, 记录相应测量数据, 保存各切面图像, 根据结果分析胎儿畸形种类与比例。结果 本组2756例孕妇中, 检出胎儿畸形26例, 26例超声检查结果均与经新生儿检查或尸检证实;漏诊1例, 于产后发现。筛查准确率为96.3%。结论 产前超声胎儿畸形筛查诊断胎儿畸形准确性高, 有利于优生优育的实现, 减少孕妇及家属心理负担,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检查,胎儿畸形,准确率

参考文献

[1]邓静花.产前常用超声切面检查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 2012, 31 (10) :161-162.

[2]王晓慧, 郑春梅.超声检查在100例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 (11) :89.

[3]黄伟欣, 王琳, 曹晓焱, 王涛, 温伊莉.超声检查在胎儿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 18 (2) :89-90+142.

心脏超声切面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收治的150例乳腺疾病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女性且在手术前通过超声波进行检查并保留检查记录。患者年龄在20~45岁之间,其中30~40岁中年女性发病率最高。手术过程中被切除的新鲜病体进行切面剖检,拍摄和相关数据记录。手术完成后将切除病体进行病理学诊断分析,记录诊断结果并与超声波征象进行列表对比。

1.2 方法

超声设备选择美国GE ViVid E9彩超设备,其探头为D系列探头。检测方法为:以患者乳头乳晕为中心向乳腺及腋窝部分延伸完成超声波检查,要确保检测无盲区并记录检测结果。观察患者病灶大小及规则程度,边界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均匀等。将结果保存与超声影像工作室,将诊断结果与剖检切面及病例诊断结果相关性进行分析。切除活检方法适用于已经确诊或疑似恶性肿瘤患者。通过超声波检测无法确诊、家族中存在乳腺疾病病史且患者具有相似症状等情况。

1.3 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适用于手术进行病体切除后,病理科医生应完成对病体的检测,所研究病变区域的切片、组织形态观察,记录诊断结果。其中诊断标准参照乳腺肿瘤疾病和病理学诊断最新标准。依据预后因素,乳腺疾病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乳腺疾病主要包括: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及良性乳头状肿瘤、良性纤维腺瘤等。而恶性乳腺疾病通常为恶性肿瘤,包括淋巴瘤、导管内肿瘤以及上皮肿瘤等。

1.4 统计学方法

文章所有表格和数据均选择SPSS19.0进行统计,其中如组间数据差异符合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

本次检测的150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中,浸润性小叶癌12例、导管内癌16例、粘液癌15例、上皮性肿瘤70例、乳头病变15例、浸润性乳腺癌22例。

2.2 不同乳腺疾病的超声征象和病理特征

上皮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乳腺疾病之一,应给予更多关注。其中包括非特殊型侵润性乳腺癌、导管内癌、粘液癌等。

2.2.1 非特殊型侵润性乳腺癌

其主要特征为癌变组织浸润其他组织,具有远处转移趋势,其诱发原因为乳腺上皮腺癌组织。是上皮性肿瘤中十分普遍的一种。文章对其进行了超声波检测,呈现出边缘不规则。边界模糊状况较明显。内部出现强回声,随着组织的坏死,其回声逐渐减弱。其剖检面呈坚硬状,灰白色具有一定光泽,导管周围出现纤维变性,即癌脉。

2.2.2 导管内癌

此类乳腺疾病主要表现为腺体非典型增生,仅局限于乳腺TDLU内,长期可能发展为浸润性乳腺肿瘤。

2.2.3粘液癌

粘液癌超声波检测特征主要为组织结果清晰的小型细胞团,回声衰弱。而其剖检切面特征为肿瘤呈淡黄色清晰状,质地较柔软,肿瘤为透明具有光泽状。病理诊断为细胞外粘液较多,癌细胞组织呈团状漂浮状。

2.2.4 良性乳头病变

在文章所做检测中,其中一部分患者为良性乳腺疾病。主要包括良性上皮增生、纤维瘤、良性乳头病变等。文章所选的150女性乳腺癌患者中,良性乳腺疾病主要表现为乳头病变。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将其分为包膜内乳头病变和导管内乳头病变。前者超声检测表现为不均匀回声状态,严重可见无回声区。具有囊腔的乳腺癌则表现强回声膜包围下的无回声暗区。其主要表现为包膜内大量出血导致组织坏死,乳头状突起明显且质地较软。其病理特征为:包裹在纤维被膜内,不及时处理易发生病变。导管内乳头状瘤表现为低回声圆形肿块,且回声较均匀。其包括中央型和周围型两种,前者影像学表现为乳头旁出现肿块,后者肿块距患者乳头较远且出现乳腺导管扩张。其剖检切面前者在患者乳头处可见伴乳头状瘤体,具有明显界限。部分组织出现出血甚至坏死。后者切面瘤体大小不一且多个存在,组织出血严重。其病理特征为癌变组织呈密集分布状态,以纤维血管为额核心单层肌上皮细胞组织为基本结构。

3 讨论

3.1 超声波检测的优缺点

超声波检测具有定外准确,反映直观、辐射性小且节约成本等特点。对于早期恶性乳腺疾病的诊断及良性乳腺疾病判断准确。可对患者疾病状况做出初步鉴别和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超声波检测存在一定的缺陷,超声波检测仪器的清晰度等系数直接影响其图像真实性;检测结果容易受到操作医生经验、能力以及主观意识的影响而出现偏差。超声波检测对患者腺体结构具有一定的要求,腺体结构不均或乳房较大的患者,超声波诊断结果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3.2 超声征象和病理特征

3.2.1 病灶组织

超声征象表现为趋向性或浸润性生长会出现不规则边界或边缘毛刺,这与肿瘤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肿瘤生长快慢不一就会导致患者乳腺周围组织边缘发生改变。超声波检测下毛刺呈尖部细、根部较粗的特征。通过剖检可观察患者病灶周围组织是否存在增生和病变。同时,若通过超声波检测出强回声信号则说明患者病灶内部钙化,其形态表现为沙砾状或散点状,恶性病变易伴随强回声。因此临床常将钙化作为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恶性乳腺癌的标准。低回声区内钙化状况也是判断患者乳腺疾病的重要标准[2]。

3.2.2肿块后方

超声检测患者乳房肿块后方回声表现为增强、衰减和不衰减,主要取决于其肿块结构特征与组织吸收声波的能力。回声增强剖检切面表现为组织坏死或出血。回声不衰减剖检切面表现为胶原纤维组织出现癌脉,回声衰弱胶原纤维组织成像为颗粒状。3.2.3

3.2.3 斑片状低回声区域

患者出现乳腺疼痛而就医其超声检测结果通常呈现斑片状低回声区,而剖检切面则为褐色斑片状,此时可判断其为良性乳腺小叶增生或导管内滞留物质过多,但常伴随恶性肿瘤,因此需要格外重视[3]。

综上所述,超声波检测成像与乳腺疾病病理分类结合即可判断病灶剖检切面特性及病变程度,提高医生对乳腺疾病的认识,以便于更好的判断此类疾病,尽早发现并进行治疗。

摘要:目的&nbsp;分析乳腺疾病的超声波检测与病变组织剖检切面及病例诊断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将乳腺疾病进行正确的分类,实现尽早发现和正确判断。方法&nbsp;选取150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灶进行切面剖检和病理学检查分析,完成拍摄并保存记录。分析其与乳腺疾病超声征象之间的关系。结果&nbsp;具有辅助成像功能的超声波仪器更适合检测女性乳腺疾病,通过超声波可正确检测一部分乳腺上皮肿瘤中的浸润性小叶癌、粘液癌等。而对恶性淋巴癌的判断能力较差。结论&nbsp;超声波检测能够及时准确的判断患者乳腺疾病,对剖检切面及病理诊断结果有直接的影响,应进行推广和技术改进。

关键词:乳腺疾病,剖检切面,肿瘤

参考文献

[1]李兰,杨红鹰.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病理学特点及其浸润性癌的关系.诊断病理学杂志,2008:1.

[2]严松莉.乳腺超声与病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0.

上一篇:高分技巧下一篇:橱柜设计